勘探地球化学

勘探地球化学

一、EXPLORATION GEOCHE MISTRY(论文文献综述)

刘东亮[1](2021)在《微量元素分析在地球化学勘探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微量元素分析是有关物质组成和成分研究的重要内容,随着现代仪器和分析技术的发展,国内外已取得了相关研究进展,在地质、环保、材料、化工、钢铁、冶金等领域均有广泛应用。随着科技发展和进步,现代分析仪器不断更新换代,新方法、新技术不断出现,仪器分析发展极为迅速,使得微量元素分析结果更可靠、更有说服力。微量元素具有含量高度变化、地球化学行为多样和比常量元素变化更灵敏的特点,可以提供大量的有关岩石成因及地质作用过程的信息,在地球化学矿物勘探中的应用越来越广。

张亮亮[2](2021)在《胶西北焦家式金矿关键控矿要素及其地球化学勘查标志》文中认为焦家式金矿在胶东地区已探明金矿资源储量4000余吨,占山东省金矿资源储量72%,约为全国金矿资源储量29%,具有巨大的研究价值和经济价值。目前胶东地区的主要成矿带勘查深度已达到2000米甚至3000米,多家科研院所和地勘单位开展了一系列深部金矿勘查,显示焦家断裂带、招平断裂带的超深部仍具有较大成矿可能。然而,随着隐伏矿埋藏深度的增加、地质环境不清,不能获得直接的找矿信息,对勘查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研究选择2处焦家式金矿床为典型矿床,梳理矿床的地球化学勘查标志,研究矿床的地球化学异常模式,在此基础上展开深部预测。焦家式金矿受区域性构造的控制,空间上与玲珑花岗岩、郭家岭花岗岩关系密切,具有明显的蚀变分带特征,矿体主要受断层泥以下黄铁绢英岩化蚀变的控制,具有界面成矿的特征。矿体在玲珑花岗岩中从地表到地下5km连续成矿,从浅部到深部,矿床蚀变类型、流体特征基本相同,于单个矿体而言,从浅部到深部矿体有差异性。焦家断裂带控制的矿体主要赋存于主断面下盘,断裂带发育在花岗岩中时,上盘发育钾长石化花岗岩、绢英岩化花岗岩、绢英岩化花岗质碎裂岩、(黄铁)绢英岩质碎裂岩,下盘发育黄铁绢英岩质碎裂岩、黄铁绢英岩化花岗质碎裂岩、黄铁绢英岩化花岗岩和钾化花岗岩,蚀变类型在主断面两侧呈现对称分布特征,但主裂面两侧在岩性特征、结构构造、蚀变强度、化学成分等方面差异明显,表现出非镜像对称特征。一般下盘花岗岩的构造破碎程度比上盘花岗岩更严重;断裂带上盘黄铁矿含量低、一般无矿化显示,下盘黄铁矿含量高,出现金矿化;断裂带上盘的中生代花岗岩中韧性变形不发育,以脆性破裂为主,下盘发育明显的韧性变形;断裂带上下盘不同蚀变带的成矿元素Au,矿化剂元素S,成矿伴生元素Ag、Pb、Zn,微量元素Ba、Sr以及主量元素Na2O、Mg O含量具有差异性,指示焦家断裂带主断裂面两盘经历了不同的成矿作用过程,下盘花岗岩的热液蚀变作用与成矿作用的关系更为密切。依据焦家断裂带不同蚀变带元素的非镜像对称性特征,可利用上、下盘花岗岩和构造蚀变带的地球化学标志识别矿体或者不同蚀变带的位置。以多维异常体系理论为指导,查明了胶西北矿集区焦家深部金矿床、大尹格庄金矿床蚀变岩中元素分布特征、富集贫化规律和元素迁移规律,最终确定赋矿地质体,通过蚀变带-矿物-元素等不同尺度变化特征研究,明确赋矿地质体的地球化学标志,梳理总结了典型金矿床的矿致异常模式。在此基础上,构建了胶西北地区金矿深部找矿地球化学勘查模型。该模型中,地球化学勘查指标高度集中为矿化剂元素S、常量元素Na2O以及成矿元素Au等少数几个元素。矿化剂元素S含量是衡量构造蚀变带等地质体赋矿性的典型标志;Na2O负异常指示热液作用强度和影响范围;Au等成矿元素指示构造蚀变带等地质体的成矿物质条件。开展了招平断裂带3000米深钻岩心资料进行垂向蚀变分带与元素异常分带对比研究,利用元素异常特性标定招平断裂带北段的栾家河断裂、破头青断裂和九曲蒋家断裂在深部的位置及规模,并分析断裂性质、控矿特征及其深部成矿潜力。通过对招平带深孔ZK3401开展钻孔岩石测量,分析表征蚀变带的Au、Ag、Cu、Pb、Sb、S、Bi、Na2O等12种元素的协同异常特征,得出栾家河断裂大约在-600米,倾角为80°;破头青断裂破碎蚀变规模、程度较大,集中在-1700米至-2100米;九曲蒋家断裂发育在-2800米左右,破碎蚀变程度较低,Au、Ag高值区一般对应Na20的负异常值区,元素协同表明破头青断裂影响范围1700米-2100米的矿化区间。显示栾家河断裂东南侧深部-1700至-2500米范围内还有斜长1.6km(按倾角30°估算)的找矿空间,目标为相对浅部的破头青断裂。

张士红[3](2020)在《基于深度学习的四川会理“拉拉式”铜矿找矿预测研究》文中指出四川会理地区位于扬子准地台西南缘川滇裂谷系中段之会理-东川拗拉槽西端,是我国重要的铜矿资源基地。如何充分利用海量多源地学空间大数据和深度学习方法,挖掘内在的、深层次的找矿预测信息,提高找矿预测效果是当前成矿预测的重要研究方向。论文在收集、整理四川会理地区多源地学数据的基础上,开展了机器学习算法在目标类型矿床找矿预测中的应用研究,重点探讨了系统样本集构建和深度卷积神经网络成矿预测方法流程,圈定了 5处找矿远景区。研究工作对于创新矿产预测方法具有借鉴意义,同时对会理地区拉拉式铜矿勘查也具有实际应用价值。(1)综合“拉拉式”铜矿成矿地质条件、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元素和航磁数据的分布模式及其与已知矿床(点)的空间关系,筛选出河口群地层、基性岩体临近度、Cu元素含量、主成份分析第二主分量和航磁△T化极异常5个重要预测变量,建立了综合信息预测模型。以此为基础,开展证据权法、支持向量机、随机森林和单隐层感知机模型的成矿预测性能对比研究。(2)构建了—套系统、规范的样本数据集,为训练神经网络模型奠定了基础。以研究区内代表性矿床勘探所获取的矿体平面投影范围网格化单元为中心,通过样本扩充,得到1468个矿化窗口样本;与随机获取的同等数量的非矿窗口样本结合,形成了系统的可用于深度学习的样本数据集。研究表明利用代表性矿床勘探获取的矿体范围构建样本集,训练人工神经网络模型是可行的,模型也更有针对性,对特定类型的找矿预测工作具有很好的指示作用。(3)引入集成学习的思想,结合深度学习之卷积神经网络,创新性地提出了“随机样本集成卷积神经网络”(Random Samples Integrating CNN,RSI-CNN)成矿预测技术。并在MATLAB平台编程实现了从基本预测要素数据处理、矿化与非矿窗口样本集形成和随机组合,到卷积神经网络模型训练和成矿预测的完整过程。研究表明随机样本集成卷积神经网络在数据层面增加了训练样本的多样性,在模型层面提高了预测结果的稳定性。(4)使用最大值和均值基学习器组合策略,依据成矿有利度,结合成矿地质条件,圈定了嵩枝坝、落凼—红泥坡、打厂坡西、黎洪、吊井洞等5片找矿远景区,为该地区进一步的铜矿找矿勘探提供了决策依据。

刘婷[4](2020)在《甲基卡稀有金属矿区隐伏矿体植物地球化学找矿试验研究》文中提出甲基卡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矿区位于青藏高原东部四川甘孜州,属高寒丘状高原地球化学景观区,是我国规模最大的固体锂矿富集区,形成了完整的Li-Be-Nb-Ta成矿系列。甲基卡矿区地表不同成因的第四系覆盖严重,常规的水系沉积物、土壤化探等勘探地球化学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圈定找矿靶区,但却难以较精确地指示第四系覆盖物之下的隐伏矿体。植物地球化学测量法适用于多种景观条件找矿,故在甲基卡矿区开展植物地球化学找矿试验研究,以期为研究区寻找隐伏矿体提供新的技术方法。本文调查了甲基卡矿区的自然景观条件以及植物群落特征,查明了主要成矿元素及其伴生元素在优势植物种—北方雪层杜鹃(Rhododendron nivale Hook.f.)的分布特征,确定了研究区的有效指示植物和指示元素;在典型矿体剖面开展植物地球化学找矿试验研究,通过分析不同矿体的异常元素组合、异常宽度、异常强度等植物地球化学特征,探讨了甲基卡矿区植物地球化学找矿的可行性和有效性。论文研究表明:(1)甲基卡矿区北方雪层杜鹃和其根系土中的成矿元素和主要伴生元素的含量普遍高于背景区,均能产生地球化学异常,杜鹃中的元素异常比根系土明显;(2)北方雪层杜鹃中主成矿元素Li与Be、Rb、Cs、W的相关性较好,适合作为Li矿主要的指示元素;(3)矿区Li、Be、Cs、Ta等与矿有关元素的植物地球化学异常衬度系数均大于2,除Cs和Sn,其余与矿有关元素的屏障系数均小于1,Li和Ta小于了0.5,北方雪层杜鹃可作为甲基卡矿区寻找隐伏矿床的指示植物;(4)北方雪层杜鹃根茎叶器官中元素含量存在着差异,总体表现为根>茎>叶,杜鹃根茎叶的植物地球化学异常均能指示隐伏矿床,但茎叶的异常对比度更清晰,指示效果更好,更适合作为采样介质;(5)在典型锂矿床剖面上方发育了良好的植物地球化学综合异常,异常对矿体的指示性较好;(6)植物地球化学异常能指示埋深约100m的隐伏锂矿的存在,其探测深度达到了100m;(7)植物地球化学异常对铌钽矿也有很好的指示,可作为寻找甲基卡矿区铌钽矿的指示植物;(8)甲基卡矿区植物地球化学异常的形成与地气和土壤金属活动态有关。

陈丽蓉[5](2019)在《顾及空间约束的多元地球化学异常识别自编码神经网络方法研究》文中认为矿产资源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力量。目前,矿产资源供需之间的矛盾愈发尖锐,当务之急是实现地质找矿的重大突破,而这需要发展新的地质找矿技术。对矿产勘查实践来说,勘查地球化学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故地球化学数据处理,以及与矿化作用有关的地球化学异常识别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近年来,对于地球化学异常识别的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机器学习方法由于其不依赖数据分布、不要求地质变量与预测值之间的线性相关关系、对非线性关系具有强大的刻画能力等优势,被应用于模拟复杂且未知的多元地球化学分布模型,以及提取与矿化作用有关的有意义特征。然而,目前机器学习在地球化学异常识别应用上仍有一些问题没有解决,这些问题牵制了机器学习方法在勘查地球化学领域的应用发展,限制了机器学习的异常识别能力。缺乏考虑地球化学数据空间特性及空间约束是目前机器学习在勘查地球化学领域应用的关键问题。这个问题得不到解决,会使得机器学习的数据处理优势得不到发挥,方法应用停留在表面而不深入,甚至影响到对找矿信息二次挖掘和利用。机器学习方法在地球化学异常识别的应用中,主要分为利用已知矿点作为标签数据的有监督异常识别以及无标签数据的无监督异常识别。由于有监督的学习方式缺乏考虑数据的内在结构,遗漏潜在的成矿信息,故本研究主要探讨无监督机器学习在地球化学异常识别应用中,自编码神经网络是无监督机器学习方法中最为重要的方法,如何融入地球化学数据的空间信息以提高自编码神经网络的地球化学异常识别能力。需要强调的是该研究主题与本专业测绘科学与技术具有一定的关联性,这是因为我们将地球化学空间分布图看作是地理景观数据,以测绘科学与技术中的地理信息数据分析及处理方法来解决地球化学异常识别的问题,从而将测绘科学技术与地球化学专业结合起来。本论文主要从两个方面着手研究顾及空间约束的无监督异常识别自编码神经网络方法,一是利用多元素之间的关系作为重构成份完成背景重构,另外一种是利用元素的空间信息作为重构成份完成背景重构。这两者皆是以大概率样本作为成分重构背景,从而达到背景与异常分离的效果。具体研究工作如下:(1)多元关系重构方法的主要问题是忽略了地球化学背景的空间异质性,导致对有价值的地球化学异常的识别无效。本文提出了一种多元地球化学异常识别的空间约束多自动编码器(Spatially Constrained Multi-Autoencoder Approach,SCMA)方法。该方法利用“因地制宜”思想去化解空间异质性带来的异常识别困难。其考虑了地球化学样本的化学相似性和空间连续性,通过多元聚类、空间滤波和空间融合等方法对不同背景的空间进行划分。利用多自编码器结构对每个子域的地球化学背景进行学习和重构,以减少自编码器神经网络中权值随机初始化的影响。然后计算异常分值作为观测到的地球化学特征与重建特征的差值。(2)地球化学背景的空间结构特征往往被忽略,如何有效提取元素的空间结构信息是关键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多卷积自编码器(Multi-convolutional Autoencoder Approach,MCAE)方法来处理多元地球化学异常识别,该方法包括三个独特的步骤:(1)消除地球化学元素之间的相关性,避免有效背景信息被冗余数据稀释;(2)利用Global Moran’s I指数来明确元素背景空间结构的识别域,以保证模型有效提取元素背景空间结构信息;(3)利用多卷积自编码器非交互方式学习和重构背景空间结构特征,避免了学习过程中多元素相互干扰。最后根据观测地球化学数据与重建数据的差异计算异常值。(3)本文提出的方法皆应用于中国福建闽西南铁多金属成矿区,采用1:20万水系沉积物样品中Cu、Mn、Pb、Zn、Fe2O3元素对研究区进行多元异常识别。结果表明,SCMA和MCAE模型都在各方面都优于现有的几种方法,其识别的异常与该地区已知Fe矿床空间相关性较高,异常识别准确性得到有效提高。在具体工作之中,本文的创新点有两个:(1)揭示了准确划分空间域的关键因素,提出了基于空间约束多自编码器的多元地球化学识别方法。以往的自编码神经网络应用在地球化学异常识别上往往忽略了地球化学背景的空间异质性,导致对有价值的地球化学异常的识别无效。我们提出的基于空间约束多自编码器的多元异常识别方法,考虑到地球化学样品的化学相似性和空间连续性,创新性的提出了空间异质区域划分方式,其通过多变量聚类、空间滤波和空间融合,将区域划分为多个不相交子域,在空间上区分不同模式的地球化学背景。这样的空间划分方法可以较大提高地球化学背景重建和异常识别的质量。(2)揭示了确定背景识别域的关键因素,提出了基于多卷积自编码的多元地球化学异常识别方法。以往的自编码神经网络应用在地球化学异常识别上,没有考虑过空间结构作为背景重构成分来重构元素地球化学背景。我们提出的基于多卷积自编码神经网络的多元地球化学异常识别办法,其利用元素空间相似性指数来确定背景识别域,并以此设定移动卷积窗口尺寸,其避免了尺度设置不正确带来的结构提取不准确的问题。同时,在该方法中,利用ZCA白化算法来消除多元素之间携带的冗余信息,降低了多元背景融合难度。这些措施较大程度地提高了地球化学背景空间结构提取的能力,达到了提升多元异常识别的准确性的目的。总之,本文贡献是提出了一种灵活的、顾及空间信息的地球化学异常识别自编码神经网络框架,其包括的两种顾及空间约束的自编码神经网络方法。本文主要探讨了适合于自编码神经网络学习的空间域划分影响因素,以及确定地球化学元素背景识别域的关键因素。本研究工作不仅丰富了自编码神经网络方法在地球化学异常识别应用上的认识,同时为其他领域空间数据自编码神经网络应用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张崇海[6](2019)在《西藏斯弄多银多金属矿床勘查地球化学、地球物理特征及靶区优选》文中研究表明西藏自治区谢通门县斯弄多银多金属矿床产于冈底斯成矿带中段,为成矿带内发现的首例低硫化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床。该矿床产于林子宗群典中组火山岩中,对该矿床的研究将有助于在冈底斯成矿带长达1200km的林子宗群火山岩中开辟新的找矿方向。本论文以斯弄多银多金属矿床为研究对象,采用地质调查、1:1万岩石地球化学测量和激电探测等方法技术,总结了矿区地质特征,查明了矿区勘查地球化学异常和勘查地球物理异常特征,圈定并优选了找矿靶区,在异常区内实施钻孔验证,发现了新的工业矿体。通过论文研究,取得如下成果和认识:1.矿区出露地层为林子宗群典中组(E1d),目前发现的隐爆角砾岩型Pb-Zn(Ag)矿体以及热液脉型Pb-Zn(Ag)矿体和Ag(Pb-Zn)矿体均产于典中组火山岩中,属低硫化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床。2.岩石地球化学测量成果表明,As、Sb、Pb、Ag、Au五种元素的丰度系数值均大于2,显示该五种元素富集程度较高。因子分析、相关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显示Pb、Zn、Ag主成矿元素与Cu、Cd元素相关性较强,而Au元素具有较大大的富集独立性,可能预示存在独立金矿体。以累计频率75%的值作为异常下限,在矿区圈出(1)号、(2)号和(3)号地球化学异常区,其中(1)号异常为甲类异常,(2)和(3)号异常为乙类异常。3.矿区围岩、低品位稀疏脉状铅锌矿石、高品位块状铅锌矿石、强烈黄铁矿化的铅锌矿石及块状黄铁矿具有明显的物性参数差异,其极化率分别为小于2.5%、2.5%3.5%、3.5%7.0%、7.0%10.0%及大于10%,极化率2.5%能够有效地区分围岩及矿(化)体。以极化率2.5%作为激电异常下限,在矿区圈出3个地球物理异常区(ηs1、ηs2和ηs3),其中ηs1和ηs2为甲类异常,ηs3为乙类异常。4.根据勘查地球物理和勘查地球化学异常特征,共圈定了6个找矿靶区,对化探(1)号找矿靶区和地球物理ηs2号找矿靶区进行了钻探验证工作,在化探(1)号靶区施工9个钻孔均见矿,效果显着,发现多层铅锌矿体及银铅锌矿体,新矿体赋存于强伊利石化火山角砾岩中,矿体平均厚度在310m,Pb+Zn平均品位4%,Ag平均品位28.74g/t;在物探ηs2找矿靶区施工3个钻孔均见矿,但品位偏低。靶区验证结果表明,根据岩石地球化学异常和激电探测异常圈定找矿靶区是有效的,可以应用于林子宗群火山岩中低硫化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床的矿产勘查工作。

刘延斌[7](2019)在《地电化学集成技术在内蒙古格鲁其堆山矿区寻找隐伏铅锌矿应用研究》文中提出内蒙古额尔古纳地区位于大兴安岭北段西坡,亦属于额尔古纳成矿带,目前该区发现了老沟金矿、东郡和比利亚谷铅锌(银)矿床等诸多矿石可选性良好,经济价值较大的矿床。为贯彻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扩大其找矿成果,以前人已完成的各项工作为重要资料,在本区内开展地电化学集成技术寻找隐伏矿的试验研究与应用。本集成技术细分为三种方法:1、地电提取测量法,2、土壤热释汞测量法,3、土壤离子电导率测量法。以收集本矿区前人的资料与地电化学集成技术的试验研究分析结果为依据,经过认真研究、总结研究区地电化学各项指标元素异常分布特征并结合其地质背景,获得以下认识和成果:(1)格鲁其堆山矿区位于额尔古纳贵金属、有色金属成矿带的北东段,总结本区地质资料显示:赋矿地层主要为额尔古纳河组下段中,岩性灰白色块状大理岩、白云石大理岩夹变质砂岩。围岩蚀变则以硅化、碳酸盐化、绢云母化等中-低温蚀变为主,矿体走向为65°,倾向南东,倾角约78-85°,局部近直立,受北东向断裂控制较明显。(2)在格鲁其堆山矿区15号勘探线已知剖面上开展寻找隐伏矿的可行性试验,试验结果显示:本技术方法所测量的Au、Ag、Cu、Pb、Zn、As、Bi、Mo、Li等9种元素和RHg、Con等元素异常与矿体(矿化带)所在范围吻合度较高,并且Cu、Pb、Zn异常较为同步,验证了本技术是可行、有效的。(3)元素变化系数与离散特征表明本区Cu、Zn、Bi、Li、Pb等元素的高强数据多,变化幅度大,具有一定的富集趋势,成矿潜力较大。(4)将元素原始数据转化为衬值,再运用R型聚类分析和R型因子分析等统计学方法分析,总结出矿区内最佳的找矿元素组合,因此9种元素被分成了F1:Ag-Pb-As-Li-Mo-Cu、F2:Au-Bi、F3:Zn-As三组,并运用直方图解法划分出了元素的内中外带,使用Mapgis和CorelDRAW等软件绘制异常平面图。(5)在结合地质、地电化学找矿标志的前提下,为格鲁其堆山地电研究区划定三个找矿靶区,Ⅰ、Ⅱ、Ⅲ类靶区各一个。综合地质与地电化学指标认为Ⅰ类靶区最具有找矿潜力。

贺会洋[8](2017)在《大通湖生物气地球化学勘探及勘探远景预测》文中研究说明洞庭盆地属于中新生代内陆断陷盆地,盆地内中新生代持续沉积砂泥岩,具备形成一定规模生物气藏的地质条件。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于2013~2015年,针对洞庭盆地生物气资源开展了系统的地球化学地表烃类普查测量扫面工作,推断沅江凹陷北部斜坡的大通湖青树嘴-河坝镇异常区为生物气最有利目标区。2015~2016年,在该目标区内开展了地球化学详查工作,旨在通过加密的点位设计,对地表沉积物地球化学进行调查,进一步摸清该区域异常中生物气的成分、性质等特征,追索生物气异常的来源,以及上部出露与下部成藏的关系,以解决在大通湖区域内有关生物气出露点、渗漏面积、资源潜力等具体问题,为洞庭盆地生物气资源的勘探开发提供依据。勘探结果表明:大通湖区域存在4个显着顶空气甲烷异常区块和3个显着酸解烃异常区块。大通湖区域顶空气异常区块出露面积为34.82km2,酸解烃异常区块出露面积为5.69km2。现有推测顶空气异常区的平均值为28950.17ppm,酸解烃异常区的平均值14150.05ppm。顶空气异常区块:新乡村异常区块特点为顶空气高,分布均匀,背景高;五分厂-益丰村异常区块特点为顶空气高值最集中,异常范围最大和最重要的高背景、地下气体最丰富的低沉积厚度异常区块;新礼村异常区块特点为第四系较厚,与五分厂-益丰村异常区块为一隐伏整体;青树嘴-四美村异常带具有显着地地球化学异常特征。酸解烃异常区块:青树嘴-四美村异常区块与顶空气甲烷异常部分重叠;老河村异常区块酸解烃幅值波动较大;三财垸村异常区块酸解烃异常幅值和面积均显着。通过研究区广域电磁法成果验证,在新乡村异常区块和三财垸村异常区块的下伏地质构造存在断裂,沉积厚度较大,生物气成藏条件理想,可作为下步勘探远景区。

王静彬[9](2017)在《塔西南喀什凹陷中侏罗统杨叶组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喀什凹陷位于塔西南坳陷北部,是坳陷内的一个次级构造单元,面积约为2.65x104km2。凹陷内发育石炭系、二叠系和侏罗系三套烃源岩,其中中侏罗统杨叶组烃源岩最为发育,是最为有利的烃源岩层系之一。因此论文以中侏罗统杨叶组烃源岩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地球化学特征展开系统研究。论文以沉积学、有机地球化学、无机地球化学等学科理论为指导,通过野外和钻井烃源岩样品采集和地球化学测试分析,对杨叶组烃源岩有机质丰度、类型、成熟度、生物标志化合物、沉积环境及主控因素等特征进行系统且全面的研究,主要取得如下结论及认识:(1)通过对烃源岩有机质丰度、类型及成熟度评价认为,托云盆地内烃源岩有机质丰度较高,母质类型为III型,处于高成熟阶段,为好烃源岩。乌恰地区烃源岩有机质丰度最高,母质类型为II1、II2、III型,多处于低成熟—成熟阶段,为中等—好烃源岩,部分为好—很好烃源岩。西昆仑山前地区有机质丰度较低,母质类型为III型,多处于成熟—高成熟阶段,为非—差烃源岩。英吉沙地区有机质丰度较高,母质类型为II1、II2、III型,多处于低成熟—高成熟阶段,为中等—好烃源岩。不同地区不同剖面杨叶组烃源岩生烃潜力大小为乌恰地区>英吉沙地区>托云盆地>西昆仑山前地区;杨叶剖面>英地1井>云地1井、库孜贡苏、库山河、同由路克>依格孜牙、且末干、盖孜河。(2)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研究表明,烃源岩生物标志化合物参数有效,正构烷烃分布模式、主峰碳、轻重比、姥植比、规则甾烷、伽马蜡烷指数等特征,综合反映出烃源岩形成于弱还原—氧化、淡水—微咸水环境,母质来源由低等水生生物和陆源高等植物混合输入,成熟度参数OEP、C3122S/(S+R)等指标指示烃源岩至少已进入处于成熟阶段。(3)烃源岩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表明,烃源岩受活动大陆边缘、被动大陆边缘和大陆岛弧构造背景共同控制,母岩来源于(钙质)沉积岩—碱性玄武岩—花岗岩,烃源岩形成时为半干燥—半湿润气候,淡水—微咸水—半咸水、分层不强的弱还原—氧化水体环境,为生物发育和泥炭或腐泥转化提供有利条件,其形成受古构造背景、古气候、水体介质、原始生产力及保存条件等共同控制。

孟兆海[10](2016)在《辽西地质走廊带岩石物性特征及其地质意义》文中研究说明岩石物性作为岩石重要的物理学参数,它与岩石地球化学元素一样,可以用来判断岩石性质、解决岩石来源和岩石成因等地质问题。相比于岩石地球化学元素,岩石物性更直观且容易理解。然而,地质学家更倾向于应用地球化学元素来解决地质问题,在地球物理学研究中,地球物理学家则注重于将岩石物性作为地球物理数据反演解释的约束条件。目前,岩石物性很少被应用于研究岩石来源和岩石成因,本文侧重于利用岩石物性与地球化学元素相关特征来判断岩石性质、解决岩石成因等地质问题。物性参数是岩石的物理属性,而岩石地球化学元素是岩石的化学属性,本文将这两种参数有机的结合起来去解决岩石成因和地质构造演化等地质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岩石物性是将地质学、地球物理学及地球化学三门重要的地球科学分支结合起来的关键。利用岩石物性参数相关特征进行岩石的岩相学研究,不同类型的岩石对应着不同的物性参数,岩石物性参数发生剧烈变化的位置通常对应主要的岩石界线和地质构造变化的位置。岩石物性参数的研究极大的丰富了地质信息,增加地质研究的深度与精度。将各类岩石物性与岩相学相结合建立理论经验公式,利用岩石物性参数去判别岩石类型,使地球物理方法在地质问题解决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岩石地球化学元素是研究岩石成因和构造演化的重要手段,但这种研究手段既耗资又耗时。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文试图利用岩石物性与岩石地球化学元素的相关特征信息,快速且高效地解决岩石成因和地质构造等地质问题。岩石基础属性之间统计学关系的研究,必须建立在大量岩石样本研究的基础之上,这样研究得到的结论将具有更加普遍的科学意义。在实验室条件下,我们获得了大量岩石物性和岩石地球化学元素数据,并且根据岩石手标本以及镜下岩石薄片的观测结果来确定岩石标本的岩石类型。最后,我们以数理统计学原理为基础,建立各类岩石物性参数与岩石地球化学元素含量的相关关系,并以此研究和解决岩石成因和区域构造演化历史等相关地质问题。岩石物性的研究是解译深部地球岩石分布和地质构造特征的重要手段,以各个时期地层的岩石为标本,将在实验室测量的岩石物性和地球化学元素建立具有统计学意义的相关特征,可以形成一个岩相学、岩石物理学与岩石地球化学之间的地球科学体系。目前,岩石物性在地球物理勘探和地质勘探中的应用较少,地球物理学家仅仅是将岩石物性作为地球物理勘探的约束参数,而不是作为独立研究手段去解决地球科学问题。关于岩石物性参数与岩石地球化学元素相关特征的信息研究也很少,通过近期的一些研究发现这种相关特征可以解决一些较难解决的地质问题,尤其是深部地质构造和岩石分布特征等重要的地质问题。辽宁省葫芦岛兴城及其邻区作为此次研究的选区,以“深部探测关键仪器装备野外实验与示范”项目所选取的地质走廊带及其周边地区作为重点研究区域,该区域地质构造格架清楚、科学意义明确、具有代表性。目的层岩性、埋深、物性、热状态及地球物理界面清晰,基本上涵盖了各个时期地层序列,具有良好的地球科学代表性意义,可以用来讨论各个时期岩石成因、沉积环境变化、构造演化历史等地质问题。根据辽西地质走廊带岩石标本的物性参数和地球化学成分变化特征,得出该研究区域岩石物性和地球化学元素相关特征信息,为基础地质科学方面的研究提供对比和验证标准,解释并建立该地区的地球科学基础性模型。在辽西地质走廊带采集具有典型特征的岩石标本1400多块,作为此次研究基础,对岩石标本进行手标本和镜下薄片鉴定来划分岩石标本类型,作为物性研究的岩相学基础。由于变质岩岩石标本数量有限,很难进行统计学方面的研究,因此研究区域主要研究目标为火成岩和沉积岩这两大类型。对岩石样本进行密度、磁化率、电阻率、弹性波速等物性参数测量,得到相应的物性参数。进行岩石物性统计学研究,绘制岩石物性频率分布直方图,并且讨论各类岩石的物性参数特征,以及其对应的地质构造背景和岩石成因特征。深部探测09-06“深部探测关键仪器装备野外实验与示范”项目,在辽西地质走廊带进行多种地球物理方法勘探,其中包括了地震剖面勘探、大地电磁剖面测深勘探、重、磁剖面勘探、遥感解译和航磁勘探,完成了近100km的综合地质和地球物理剖面实验研究。将岩石物性统计学研究结果应用于多种地质-地球物理综合解释中,使地球物理数据的反演、解释结果更加准确,更符合真实地质情况。绘制辽西地质走廊带及其周围地区岩石物性平面分布图,与地质填图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岩石物性发生明显变化的位置对应着发生地质构造运动的主要位置,也对应着岩石类型发生变化的位置,是对地质填图的有效补充,更有效的解决地质构造、岩相带划分等地质问题。挑选其中398块岩石进行地球化学成分测量,绘制岩石物性与岩石地球化学元素散点分布图,找出岩石物性与岩石地球化学元素的相关特征关系,利用这种相关特征关系去解决辽西地质走廊带深成岩岩浆来源、岩石成因和构造演化历史等地质问题;同时,将相关特征关系应用到解决沉积岩的沉积环境变化和古气候变化等地质问题中。利用这种相关特征关系得出的结论与前人研究结果一致,说明利用岩石物性与岩石地球化学元素相关特征方法解决地质问题的有效性和准确性。辽西地质走廊带岩石物性和地球化学元素参数测量,不仅为该研究区域提供基本岩石数据,而且在统计学分析意义上,岩石物性与地球化学元素相关特征的研究,在解决岩石成因和构造演化等地质问题上具有普遍的地球科学意义,为未来地质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研究方向。

二、EXPLORATION GEOCHE MISTRY(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EXPLORATION GEOCHE MISTRY(论文提纲范文)

(1)微量元素分析在地球化学勘探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微量元素分析在地球化学勘探中的应用现状
2 技术指标
    2.1 微量元素
    2.2 背景值和异常值
    2.3 地球化学指示与指示元素
3 微量元素分析在地球化学勘探中的应用实例
    3.1 分析方法
    3.2 应用实例
        (1)校准曲线法。
        (2)标准加入法。
4 结语

(2)胶西北焦家式金矿关键控矿要素及其地球化学勘查标志(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依据与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勘查地球化学研究进展
        1.2.2 焦家式金矿研究进展
    1.3 存在问题和研究内容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5 完成主要实物工作量
第二章 胶西北焦家式金矿特征及成矿规律
    2.1 焦家式金矿基本特征
        2.1.1 焦家式金矿产出于胶北隆起区
        2.1.2 焦家式金矿吨位大、品位稳定
        2.1.3 焦家式金矿的矿石特征
        2.1.4 焦家式金矿成矿物质来源的多源性
        2.1.5 焦家式金矿成因具有特殊性
    2.2 焦家式金矿成矿规律
        2.2.1 区域金矿床矿化结构受地球化学场控制
        2.2.2 中生代岩浆岩对金矿床的约束
        2.2.3 胶西北地区构造体系对金矿的控制
        2.2.4 蚀变岩分带对矿体控制规律
        2.2.5 焦家式金矿具界面成矿规律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焦家式金矿典型矿床矿体特征
    3.1 焦家巨型金矿床
        3.1.1 主要矿体特征
        3.1.2 矿石成分和金矿物特征的变化
    3.2 大尹格庄金矿床
        3.2.1 主要矿体特征
        3.2.2 金矿物特征变化
    3.3 矿体从浅部到深部差异
        3.3.1 矿体品位、厚度差异
        3.3.2 矿石类型差异
        3.3.3 矿化蚀变差异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焦家式金矿蚀变分带非镜像对称特征
    4.1 蚀变分带展示宏观对称性
        4.1.1 蚀变带类型
        4.1.2 蚀变岩分带岩性特征
        4.1.3 蚀变岩带对矿体控制特征
    4.2 主断裂面上下盘蚀变非镜像对称特性
    4.3 矿源岩与金矿成矿作用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控矿要素地球化学勘查标志
    5.1 焦家试验区矿致异常模式
        5.1.1 地球化学勘查指标
        5.1.2 主要控矿要素及其地球化学勘查标志
        5.1.3 焦家试验区矿致异常模式
    5.2 大尹格庄试验区矿致异常模式
        5.2.1 地球化学勘查指标
        5.2.2 主要控矿要素及其地球化学勘查标志
        5.2.3 大尹格庄试验区矿致异常模式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基于3000 米深钻的成矿预测示范
    6.1 示范区成矿深度与找矿空间
    6.2 示范区地质背景
    6.3 3000 米钻探验证发现深部矿体
    6.4 钻孔岩石测量识别出更大规模蚀变矿化带
    6.5 本章小结
结论和建议
    结论
    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3)基于深度学习的四川会理“拉拉式”铜矿找矿预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研究现状和存在问题
        1.2.1 矿产资源预测理论与方法研究进展
        1.2.2 机器学习及其在矿产预测中的应用
        1.2.3 研究区以往工作程度
        1.2.4 存在的问题与发展趋势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1.4 完成的主要工作量
2 区域地质构造背景
    2.1 大地构造背景
    2.2 区域地质
3 矿床地质特征与成因
    3.1 矿床地质特征
        3.1.1 矿床规模
        3.1.2 赋矿层位与岩性
        3.1.3 构造对矿体的控制
        3.1.4 基性侵入岩体对成矿的意义
        3.1.5 矿体与矿石特征
    3.2 矿床成因与控矿要素分析
4 综合数据处理及异常分析
    4.1 地球化学异常分析及提取
        4.1.1 勘查地球化学研究现状
        4.1.2 区域地球化学特征
        4.1.3 单元素地球化学异常提取
        4.1.4 多元素地球化学异常提取
    4.2 地球物理异常分析及提取
        4.2.1 地球物理方法在成矿预测领域的应用
        4.2.2 岩(矿)石磁性特征
        4.2.3 航磁异常处理
        4.2.4 航磁异常分布特征
    4.3 小结
5 综合信息预测模型研究
    5.1 综合信息矿产预测
    5.2 ROC曲线
    5.3 综合信息预测模型
    5.4 小结
6 经典算法综合信息集成与成矿预测
    6.1 训练样本
    6.2 预测变量
    6.3 证据权方法
        6.3.1 证据权方法原理
        6.3.2 证据权法成矿预测
    6.4 多层感知机
        6.4.1 多层感知机原理
        6.4.2 多层感知机建模
        6.4.3 多层感知机成矿潜力制图
    6.5 支持向量机
        6.5.1 支持向量机原理
        6.5.2 支持向量机建模
        6.5.3 支持向量机成矿潜力制图
    6.6 随机森林
        6.6.1 随机森林原理
        6.6.2 随机森林建模
        6.6.3 预测变量重要性及其边际效应分析
        6.6.4 随机森林成矿潜力制图
    6.7 模型性能评价
    6.8 成矿潜力分析
    6.9 小结
7 随机样本集成卷积神经网络成矿预测
    7.1 深度学习发展历程
    7.2 卷积神经网络的基本结构
    7.3 卷积神经网络的架构
    7.4 数据
        7.4.1 预测变量
        7.4.2 样本扩充
        7.4.3 集成学习模型
    7.5 结果与讨论
        7.5.1 训练单元选择的有效性
        7.5.2 性能评价
        7.5.3 模型集成
        7.5.4 成矿潜力分析
    7.6 小结
8 结论与展望
    8.1 结论
        8.1.1 主要成果
        8.1.2 创新点
    8.2 存在问题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历

(4)甲基卡稀有金属矿区隐伏矿体植物地球化学找矿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植物地球化学找矿的原理
        1.2.2 指示元素和指示植物的选择
        1.2.3 样品的采集与处理研究
        1.2.4 植物地球化学方法找矿效果评价
        1.2.5 植物地球化学测量在矿产勘探中的应用
        1.2.6 存在问题
    1.3 研究内容和主要成果
        1.3.1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2 技术路线
        1.3.3 完成的主要实物工作量及取得主要进展
2、研究区自然景观特征与地质概况
    2.1 自然景观特征
    2.2 矿区地质概况
    2.3 矿区岩石、土壤地球化学特征
3、北方雪层杜鹃植物地球化学特征
    3.1 样品的采集与测试
        3.1.1 北方雪层杜鹃及样品的采集
        3.1.2 样品的处理及测试
    3.2 杜鹃的植物地球化学基本特征
        3.2.1 矿区内外杜鹃中元素含量特征
        3.2.2 有效指示元素的选择
        3.2.3 指示植物的判定指标
        3.2.4 不同器官中元素分布特征
    3.3 小结
4、植物地球化学异常特征及对隐伏矿体的指示
    4.1 矿床地质及样品的采集
        4.1.1 X03 号超大型锂矿体
        4.1.2 烧炭沟锂矿体
        4.1.3 54号铌钽矿
        4.1.4 样品的处理与测试
    4.2 植物地球化学元素异常特征及找矿有效性分析
        4.2.1 锂矿床植物地球化学异常特征
        4.2.2 铌钽矿植物地球化学异常特征
    4.3 植物地球化学的找矿效果与意义
        4.3.1 植物地球化学异常能指示一定埋藏深度的隐伏矿体
        4.3.2 植物地球化学综合异常位置及宽度能指示隐伏矿体的位置
        4.3.3 植物地球化学异常元素对不同类型矿床的指示
    4.4 小结
5、植物地球化学异常成因及影响因素探讨
    5.1 北方雪层杜鹃的植物地球化学异常成因探讨
    5.2 影响植物地球化学找矿效果的因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5)顾及空间约束的多元地球化学异常识别自编码神经网络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作者简历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目的和意义
1.2 研究综述及拟解决的问题
    1.2.1 传统的区域地球化学异常识别方法的研究进展
    1.2.2 顾及空间信息的地球化学异常识别方法的研究进展
    1.2.3 机器学习方法在区域地球化学异常识别上应用的研究进展
    1.2.4 问题的提出
1.3 研究内容和思路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思路
1.4 论文的构成 第二章 勘查地球化学和机器学习基本理论
2.1 勘探地球化学基本概念及元素空间特性
    2.1.1 勘探地球化学基础概念
    2.1.2 地球化学数据的空间特性
2.2 无监督机器学习方法概念
    2.2.1 无监督机器学习属性选择
    2.2.2 无监督聚类算法
    2.2.3 无监督神经网络算法
    2.2.4 无监督神经网络异常识别一般流程
    2.2.5 多元异常得分临界值计算法
2.3 基于机器学习方法的地球化学异常识别结果评价
    2.3.1 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
    2.3.2 证据权重法和独立样本T检验
    2.3.3 异常面积占比及异常识别准确率 第三章 研究区地球化学数据概况
3.1 研究范围概况
3.2 地球化学数据
3.3 单元素背景与异常划分 第四章 基于空间约束多自编码神经网络的多元地球化学异常识别方法(SCMA)
4.1 引言
    4.1.1 引出问题
    4.1.2 问题的关键点
4.2 SCMA多元异常识别框架及原理
    4.2.1 总体框架
    4.2.2 空间域划分
    4.2.3 多自编码的训练与背景重建
    4.2.4 异常值得分计算与异常图绘制
4.3 SCMA多元异常识别方法应用
4.4 异常识别结果及评价
4.5 实验结果讨论
4.6 小结 第五章 基于多卷积自编码的多元地球化学异常识别方法(MCAE)
5.1 引言
    5.1.1 引出问题
    5.1.2 问题的关键点
5.2 MCAE多元异常识别框架及原理
    5.2.1 多元地球化学元素去相关性
    5.2.2 地球化学元素背景识别域的确定
    5.2.3 多卷积自编码训练与背景重建
    5.2.4 异常值得分计算与异常图绘制
5.3 MCAE多元异常识别方法应用
5.4 异常识别结果及评价
5.5 实验结果讨论
5.6 小结 第六章 基于空间约束自编码神经网络的多元地球化学异常识别系统实现(SGARS)
6.1 SGARS系统概况
6.2 SGARS框架设计及建设思路
6.3 SGARS用户需求分析
    6.3.1 用户需求
    6.3.2 功能需求
6.4 SGARS系统实现
6.5 小结 第七章 结语与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主要创新点
7.3 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6)西藏斯弄多银多金属矿床勘查地球化学、地球物理特征及靶区优选(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1.2.1 国内外勘查地球化学研究现状
        1.2.2 国内外地球物理勘查研究现状
        1.2.3 冈底斯成矿带研究现状
        1.2.4 存在的问题
    1.3 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
    1.4 完成的主要实物工作量
第2章 区域地质及矿区地质概况
    2.1 区域地质概况
        2.1.1 大地构造位置
        2.1.2 区域地层
        2.1.3 区域构造
        2.1.4 区域岩浆岩
        2.1.5 区域矿产
    2.2 矿区地质概况
        2.2.1 地层
        2.2.2 构造
        2.2.3 岩浆岩
        2.2.4 矿体地质特征
        2.2.5 矿体地质特征
第3章 地球化学和地球物理测量方法
    3.1 地球化学测量
        3.1.1 化探样品采集
        3.1.2 分析测试
    3.2 地球物理测量及参数
        3.2.1 工作布置
        3.2.2 参数试验
        3.2.3 激电中梯
第4章 勘查地球化学异常参数的确定
    4.1 统计分析
        4.1.1 地球化学参数
        4.1.2 因子分析
        4.1.3 相关分析
        4.1.4 聚类分析
    4.2 地球化学异常下限
第5章 勘查地球物理异常参数的确定
    5.1 岩石和矿石物性
    5.2 地球物理异常下限
第6章 靶区优选
    6.1 岩石地球化学异常圈定
        6.1.1 地球化学异常分类
        6.1.2 化探综合异常圈定与评价
    6.2 地球物理异常
        6.2.1 地球物理异常分类
        6.2.2 激电中梯异常解译
    6.3 靶区评价及优选
    6.4 勘查验证及意义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7)地电化学集成技术在内蒙古格鲁其堆山矿区寻找隐伏铅锌矿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1.1.1 矿区以往地质工作
        1.1.2 地电化学法的国内外研究历程
        1.1.3 存在的主要问题
    1.2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1.2.1 选题依据
        1.2.2 选题意义
    1.3 研究内容、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1.4 研究区交通位置及自然地理概况
    1.5 完成工作量及取得成果
第2章 矿区区域地质背景与研究区地质特征
    2.1 区域地质背景
        2.1.1 地层
        2.1.2 构造
        2.1.3 岩浆岩
        2.1.4 区域地球物理特征
        2.1.5 区域地球化学特征
        2.1.6 区域遥感解译
    2.2 格鲁其堆山研究区地质特征
        2.2.1 地层
        2.2.2 岩浆岩
        2.2.3 构造
        2.2.4 围岩蚀变
    2.3 矿床地质特征
        2.3.1 矿体特征
        2.3.2 矿石类型
    2.4 矿床成因及找矿标志
        2.4.1 矿床成因
        2.4.2 找矿标志
第3章 技术方法概述
    3.1 地电提取测量法
        3.1.1 基本原理
        3.1.2 工作方法
        3.1.3 地电化学方法应用条件
    3.2 土壤离子电导率测量法
        3.2.1 基本原理
        3.2.2 工作方法及质量检验
        3.2.3 方法的主要特点
    3.3 土壤热释汞测量法
        3.3.1 基本原理
        3.3.2 工作方法及质量检验
第4章 地电化学集成技术找矿可行性试验
第5章 地电化学元素异常特征
    5.1 数据处理
        5.1.1 元素变化系数与离散特征
        5.1.3 研究区元素背景值及异常下限计算
    5.2 地电化学元素特征
        5.2.1 地电化学单元素异常特征
        5.2.2 土壤热释汞(RHg)异常特征分析
        5.2.3 土壤离子电导率(Con)异常特征分析
    5.3 地电提取元素多元统计分析
        5.3.1 R型聚类分析
        5.3.2 R型因子分析
第6章 综合找矿标志及找矿预测
    6.1 综合找矿标志
        6.1.1 地质找矿标志
        6.1.2 地电化学找矿标志
    6.2 找矿预测
        6.2.1 找矿靶区划分标准
        6.2.2 靶区划分及找矿评价
第7章 结论及存在问题
    7.1 结论
    7.2 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参考文献
申请学位期间参加的项目和发表的论文
致谢

(8)大通湖生物气地球化学勘探及勘探远景预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1.1 论文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生物气及其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生物气概念及分类
        1.2.2 生物气的成藏特征
        1.2.3 生物气国内外研究现状
        1.2.4 生物气勘探方法
    1.3 前期工作成果概述
    1.4 论文研究主要内容和工作方法
        1.4.1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1.4.2 工作方法
第2章 研究区概况
    2.1 研究区自然地理条件
    2.2 区域地质特征
        2.2.1 区域构造演化特征
        2.2.2 区域次级构造演化
    2.3 区域沉积地层特征
        2.3.1 前第四纪沉积地层
        2.3.2 第四纪沉积地层
    2.4 研究区生物气成藏条件
第3章 研究区地球化学勘探
    3.1 地表地球化学勘探可行性分析
    3.2 地球化学勘探指标选择
        3.2.1 酸解烃指标与顶空气指标的选择
        3.2.2 详查时间选择
    3.3 研究区地球化学详查工作方案
        3.3.1 详查工作概述
        3.3.2 采样点位布置
        3.3.3 野外工作
        3.3.4 野外采样的质量控制
    3.4 室内工作
        3.4.1 样品以及资料整理
        3.4.2 顶空气与酸解烃预处理流程
        3.4.3 气相色谱测试流程
        3.4.4 数据处理
第4章 研究区地球化学详查成果
    4.1 研究区异常数值特征
    4.2 研究区顶空气异常分布特征和解释评价
    4.3 研究区酸解烃异常分布特征和解释评价
    4.4 研究区顶空气与酸解烃甲烷异常综合解释评价
    4.5 研究区广域电磁法勘探结果
        4.5.1 P2线
        4.5.2 P6线
    4.6 研究区生物气勘探远景评价
第5章 结论及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9)塔西南喀什凹陷中侏罗统杨叶组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选题依据及目的
        1.1.1 选题依据
        1.1.2 选题目的
    1.2 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1.2.1 国内外烃源岩研究现状
        1.2.2 元素地球化学研究现状
        1.2.3 喀什凹陷石油地质研究现状
        1.2.4 存在问题
    1.3 研究思路技术路线
    1.4 研究内容
    1.5 工作进展与完成工作量
    1.6 主要成果认识
第二章 区域地质背景
    2.1 区域位置
    2.2 区域构造演化背景
    2.3 区域地层
第三章 烃源岩有机地球化学特征
    3.1 样品采集与分析
        3.1.1 托云盆地
        3.1.2 乌恰地区
        3.1.3 西昆仑山前地区
        3.1.4 英吉沙地区
    3.2 有机质丰度
        3.2.1 有机碳含量和生烃潜量
        3.2.2 氯仿沥青“A”和总烃HC
        3.2.3 烃源岩有机质丰度评价
    3.3 有机质类型
        3.3.1 岩石热解法
        3.3.2 干酪根显微组分分析
        3.3.3 干酪根碳同位素
    3.4 有机质成熟度
        3.4.1 最高峰温T_(max)
        3.4.2 镜质体反射率R_o
    3.5 有机地球化学特征对比
        3.5.1 有机质丰度
        3.5.2 有机质类型
        3.5.3 有机质成熟度
        3.5.4 喀什凹陷杨叶组生烃潜力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可溶有机质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
    4.1 生物降解程度研究
    4.2 正构烷烃和无环类异戊二烯烷烃特征
        4.2.1 正构烷烃特征
        4.2.2 无环类异戊二烯烷烃特征
    4.3 甾烷系列化合物特征
    4.4 萜烷系列化合物特征
        4.4.1 三环萜烷系列
        4.4.2 五环三萜系列化合物
        4.4.3 伽马蜡烷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烃源岩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发育主控因素分析
    5.1 烃源岩无机地球化学特征
        5.1.1 样品采集及测试方法
        5.1.2 主量元素特征
        5.1.3 微量元素特征
        5.1.4 稀土元素特征
    5.2 沉积环境的恢复
        5.2.1 物源及构造背景分析
        5.2.2 古气候
        5.2.3 古盐度
        5.2.4 古氧化还原性
        5.2.5 古水深
        5.2.6 原始生产力
        5.2.7 沉积速率
    5.3 烃源岩发育主控因素及形成机制
        5.3.1 构造活动对烃源岩发育的控制作用
        5.3.2 沉积环境对烃源岩发育的控制作用
        5.3.2.1 古气候条件
        5.3.2.2 水介质条件
        5.3.2.3 原始生产力
        5.3.2.4 保存条件
        5.3.3 烃源岩形成演化
    5.4 喀什凹陷北缘和南缘沉积环境对比分析
    5.5 本章小结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10)辽西地质走廊带岩石物性特征及其地质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选题依据和研究目的
    1.2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
        1.2.1 研究思路
        1.2.2 技术路线
    1.3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和依托的科研项目
        1.3.1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3.2 依托科研项目
    1.4 研究方法及论文工作量
第2章 区域地质概况
    2.1 区域地质背景
    2.2 走廊带地质背景
        2.2.1 地层
        2.2.2 主要岩石类型
        2.2.3 构造特征
        2.2.4 主要矿产
第3章 地球物理背景
    3.1 区域地球物理
    3.2 剖面地球物理
        3.2.1 大地电磁剖面
        3.2.2 重磁剖面
        3.2.3 地震剖面
第4章 岩石物性研究
    4.1 岩石密度
    4.2 岩石磁学
    4.3 岩石电学
    4.4 岩石弹性波速
第5章 岩石物性与地球化学成分之间的关系
    5.1 岩石密度与地球化学成分的关系
    5.2 岩石磁性与地球化学成分的关系
    5.3 岩石电阻率与地球化学成分的关系
    5.4 岩石弹性波速与地球化学成分的关系
第6章 岩石物性的地质与地球物理意义
    6.1 岩石物性判别岩石类型
        6.1.1 统计学岩石识别方法
        6.1.2 岩石物性与岩相学研究
        6.1.3 岩石物性分类分析
    6.2 岩石物性地质填图
    6.3 岩石物性与岩石地球化学元素相关特征的应用
第7章 主要结论和下一步工作设想
    7.1 主要结论
    7.2 创新点
    7.3 存在问题及下一步工作设想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四、EXPLORATION GEOCHE MISTRY(论文参考文献)

  • [1]微量元素分析在地球化学勘探中的应用研究[J]. 刘东亮. 智能城市, 2021(20)
  • [2]胶西北焦家式金矿关键控矿要素及其地球化学勘查标志[D]. 张亮亮. 中国地质科学院, 2021(01)
  • [3]基于深度学习的四川会理“拉拉式”铜矿找矿预测研究[D]. 张士红.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20(01)
  • [4]甲基卡稀有金属矿区隐伏矿体植物地球化学找矿试验研究[D]. 刘婷. 西南科技大学, 2020(08)
  • [5]顾及空间约束的多元地球化学异常识别自编码神经网络方法研究[D]. 陈丽蓉. 中国地质大学, 2019
  • [6]西藏斯弄多银多金属矿床勘查地球化学、地球物理特征及靶区优选[D]. 张崇海. 成都理工大学, 2019
  • [7]地电化学集成技术在内蒙古格鲁其堆山矿区寻找隐伏铅锌矿应用研究[D]. 刘延斌. 桂林理工大学, 2019(05)
  • [8]大通湖生物气地球化学勘探及勘探远景预测[D]. 贺会洋.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7(06)
  • [9]塔西南喀什凹陷中侏罗统杨叶组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D]. 王静彬.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7
  • [10]辽西地质走廊带岩石物性特征及其地质意义[D]. 孟兆海. 吉林大学, 2016(08)

标签:;  ;  ;  ;  ;  

勘探地球化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