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制剂研究进展

中药制剂研究进展

一、中药制剂研究进展(论文文献综述)

平洋,李英鹏,吕邵娃,王艳宏,杨志欣,王锐,管庆霞,朱婷,李永吉[1](2021)在《中药药剂复方药性传递理论的构建》文中研究说明如何在现代中药制剂中体现临床医生的中医思维和理论特色,进而保证中药复方原有的独特疗效已经成为中药现代制剂研究过程中的焦点和难点问题。依据中医药理论,中药的药效来源于药性,组成复方后仍以药性的发挥来达到临床治疗作用,古代经典医籍中所记载的复方药功效是复方药性的特定表述和表达。但是,长久以来由于唯成分论思维在中药制剂研究过程中一直占据主导地位,致使大多数药剂学研究者淡漠和忽视了中药制剂与复方药性的关系。基于此,作者提出中药药剂复方药性传递理论,即中药剂型是中药复方疗效发挥的载体,中药制剂的功用是传载中药复方药性,并通过将其传递到患者机体而发挥疗效,表达和传递中药复方药性是中药制剂的核心和基本任务,并认为中药药剂复方药性应涵盖中药复方的理法方药、配伍关系、药性和合、临床用药分析、临床功效等方面。

杨婷,李哲,冯道明,张莹,李晶,许慧鹏,吴文婷,伍丽,殷宪振,朱卫丰,张继稳[2](2021)在《结构药剂学与中药制剂结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指明中药在制剂现代化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目前中药制剂的结构研究较少。结构药剂学的理论与实践表明,制剂的结构属性对药物质量和药效发挥具有重要作用,这对传统及现代的中药剂型研究与开发具有借鉴意义。近年来,应用同步辐射X射线计算机断层扫描成像(synchrotron radiation X-ray micro-computed tomography,SR-μCT)等新技术,制剂结构研究取得进展,为开展中药制剂研究提供借鉴和方法支撑。本文对近年来药物制剂结构研究的进展、方法及中药制剂的结构研究进行归纳和总结,探讨中药制剂结构研究的意义,以期为中药制剂的剂型设计、工艺改善和质量评价提供依据,助推中药制剂的现代化。

蔡成龙,杜庆伟,陈文静,于蓓蓓,孙丹丹,闫雪生[3](2020)在《基于透明质酸的药物载体在中药制剂中的应用进展》文中研究表明透明质酸(HA)以其优良的保湿性、黏弹性,以及独特的生物相容性、可降解性被广泛应用于化妆品、临床医学及生物材料等领域,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但由于天然的HA存在体内保留时间短、力学强度差等问题,通过改性赋予其优良的流变学和机械性能,可以扩大其应用领域。通过查阅国内外文献,对HA的性能进行了简要概述,并对HA及其衍生物在靶向药物制剂、缓控释制剂、新型透皮给药制剂及中药制剂新材料中的应用作出了进一步阐述,以期对中药制剂未来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王冬萍[4](2020)在《中药水蜜丸二至丸稳定性研究》文中提出二至丸出自明代医家吴旻的《扶寿精方》,方用女贞子(Ligustri Lucidi Fructus)甘平,益肝补肾;旱莲草(Ecliptae Herba)甘寒,入肾补精,能益下而荣上,两药既能补肝肾之阴,又能止血,是治疗肝肾阴虚的着名方剂。传统制剂稳定性是制剂质量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中药制剂在制备和储存过程中,易受p H、温度、光线、水分、微生物等影响,可能引起制剂外观的变化,严重者则可能导致药效降低,甚至产生毒副作用,影响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目前,尽管中药制剂稳定性研究得到普遍重视,但由于中药制剂成分和降解变化的复杂性,现有的中药制剂稳定性研究主要以制剂中单一质控指标成分的含量变化规律监测为主,尚缺乏较为全面系统的稳定性考察研究。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CFDA)颁布的《中药和天然药物稳定性研究技术指导原则》和人用药品注册技术要求国际协调会(ICH)《新原料药和制剂的稳定性指导原则》中涉及中药制剂及天然药物稳定性研究部分建议采用化学动力学及化学热力学方法开展药物降解动力学研究,对其中所含单体成分、提取物/组分、制剂进行多个水平的系统稳定性考察,以获取更为全面的质量研究数据,提高传统中药制剂质量控制水平。本研究在按照CFDA、ICH指导原则要求的基础上,对传统中药水蜜丸制剂—二至丸进行系统稳定性研究。在二至丸多成分定性、定量研究的基础上,对其所含主要化学成分(女贞酸、女贞苷G13、毛蕊花糖苷、异毛蕊花糖苷、松果菊苷、蟛蜞菊内酯、异绿原酸A、异槲皮苷、木樨榄苷-11-甲酯、橄榄苦苷、特女贞苷)进行不同条件下(p H、温度、光照、金属离子种类和强度、初始药物浓度、氧化)的影响因素稳定性研究,在此基础上归纳各化合物降解规律。此外,在相应影响因素条件下,本研究系统考察了各成分在水蜜丸制剂剂型中的稳定性变化情况。并对10种化学成分在制剂与其单体形式下的稳定性变化情况进行比较研究,通过稳定性角度阐述中药水蜜丸制剂对多种成分产生的影响。最终,根据稳定性指导原则要求,对二至丸制剂成品同时开展长期稳定性和加速稳定性研究,观察在两种储存环境中中药制剂成品含量变化情况。以中药传统水蜜丸制剂—二至丸为例,通过不同层次的考察,进而形成较为全面的稳定性研究资料。实验结果表明,二至丸中11种化学成分单体均易受碱性条件影响,其降解变化较酸性条件更为明显。以其中松果菊苷、毛蕊花糖苷、蟛蜞菊内酯和橄榄苦苷为例,在常温、弱碱性条件(p H 8.0)下,各化合物降解半衰期分别为31.94 h、10.74 h、23.33 h、7.80h;11种化合物在酸、碱条件的降解过程均符合一级动力学特征。通过阿伦尼乌斯方程计算,11种单体成分的活化能均大于40 k J·mol-1,表明常温条件下,各化合物均较为稳定,不易跨过反应能垒发生化学反应。松果菊苷、毛蕊花糖苷、木樨榄苷-11-甲酯、特女贞苷、女贞苷G13、女贞酸、异槲皮苷和异绿原酸A在光照条件(紫外灯和日光灯)下均较稳定,但橄榄苦苷、蟛蜞菊内酯和毛蕊花糖苷在两种光源下均可见较快降解。蟛蜞菊内酯在常温环境中,日光照射下降解较明显,降解半衰期为27.18 h,且降解速度大于紫外光环境。异毛蕊花糖苷在紫外灯条件下极易降解,降解半衰期为40.76 h。氧化条件会催化蟛蜞菊内酯、女贞苷G13和木樨榄苷-11-甲酯的降解,对其余8种成分的影响均不明显。金属离子对所有化学成分均有影响,三价金属离子对其催化降解最为明显,各化合物降解半衰期均小于5 min。金属离子强度实验结果表明,各化合物降解速率与金属离子强度无关。各单体成分降解速率与初始药物浓度无关,进一步表明其降解为一级动力学过程。相应的在二至丸中,酸性条件会明显催化蟛蜞菊内酯、毛蕊花糖苷和异绿原酸A的降解,而碱性条件会明显催化异槲皮苷的降解。橄榄苦苷和女贞苷G13则在碱性和酸性条件下降解较中性(p H 6.2)更为明显。酸碱度变化对松果菊苷和特女贞苷无明显影响。木樨榄苷-11-甲酯和女贞酸含量在各p H条件下均呈上升趋势。温度对松果菊苷、女贞苷G13、特女贞苷和异绿原酸A 4种成分有明显影响,其含量下降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加快。女贞酸、橄榄苦苷和蟛蜞菊内酯含量在各温度下均保持上升趋势,且温度越高,含量上升越多。毛蕊花糖苷和异槲皮苷含量在温和水解条件下(37℃、60℃)下降,在高温下(80℃)含量上升。木樨榄苷-11-甲酯含量在温和水解条件下上升,在高温下下降。光照实验结果表明,橄榄苦苷、女贞苷G13、蟛蜞菊内酯和特女贞苷4种化学成分基本不受光照(紫外灯、日光灯)影响,而松果菊苷、毛蕊花糖苷、女贞酸、异槲皮苷和异绿原酸A受紫外灯影响最明显。木樨榄苷-11-甲酯含量在各光照下均呈上升趋势。各金属离子对女贞酸均无明显影响。三价铁金属离子对松果菊苷、毛蕊花糖苷、木樨榄苷-11-甲酯、异槲皮苷、蟛蜞菊内酯、异绿原酸A、橄榄苦苷和特女贞苷影响最剧烈,以松果菊苷为例,其含量在0.5 h内已下降90%以上。女贞苷G13则在二价铁离子条件下降解较三价铁更快。松果菊苷、毛蕊花糖苷、木樨榄苷-11-甲酯和特女贞苷受金属离子影响发生降解剧烈程度均为Fe3+>Fe2+>Na+。异绿原酸A和橄榄苦苷易受Fe3+催化降解,但在Fe2+和Na+条件下其含量均呈上升趋势。金属离子强度实验结果表明,二至丸中各化学成分受金属离子影响而稳定性发生变化与离子强度基本不具有相关性。不同强度金属离子会催化毛蕊花糖苷的降解,但对松果菊苷、木樨榄苷-11-甲酯、女贞酸、女贞苷G13、特女贞苷和蟛蜞菊内酯6种成分基本无影响。橄榄苦苷、异绿原酸A和异槲皮苷含量在各金属离子强度下均上升。氧化条件会催化蟛蜞菊内酯和异绿原酸A的降解,对女贞酸、女贞苷G13、特女贞苷3种成分无明显影响。松果菊苷、毛蕊花糖苷、橄榄苦苷、木樨榄苷-11-甲酯、异槲皮苷5种成分含量在3%H2O2溶液中均呈上升趋势。二至丸长期稳定性试验(12个月)和加速稳定性试验(12个月)发现,其所含化学成分含量均无明显下降。通过稳定性比较研究可知,水蜜丸二至丸可明显提高其所含10种化学成分的稳定性,其中水蜜丸中木樨榄苷-11-甲酯和女贞酸含量在各影响因素条件下均保持上升,而其余8种成分松果菊苷、毛蕊花糖苷、异毛蕊花糖苷、橄榄苦苷、女贞苷G13、特女贞苷、异槲皮苷、异绿原酸A和蟛蜞菊内酯在各条件下的降解速率明显被延缓。这可能与水蜜丸制备工艺、物理防护及成分间相互影响有关。本研究通过稳定性比较研究明确了中药传统水蜜丸(二至丸)制剂工艺的合理性,特别是其对所含成分和制剂整体稳定性的促进作用,为中药传统制剂理论研究奠定试验基础。

邵子芮[5](2020)在《富锗发酵中药制剂用于肥猪生产效果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试验旨在研究日粮中添加富锗发酵中药制剂对肥猪生长性能、屠宰性能、猪肉品质、血液指标、免疫力、抗氧化性能、环境保护和经济效益的影响。试验选取40头日龄相近、体重87.38±0.62 kg的“杜×长×大”三元杂交肥阉猪,随机分配为2个处理组:对照组(基础日粮)和试验组(基础日粮+0.5%富锗发酵中药制剂)。每个处理组设置4个重复,每个重复5头,预饲期7 d,共试验49 d。结果表明,日粮中添加富锗发酵中药制剂:(1)生长与屠宰性能方面:肥猪的平均日增重显着提高(P<0.05),平均日采食量显着降低(P<0.05),从而料重比极显着降低(P<0.01);粗脂肪和粗纤维的表观消化率分别显着(P<0.05)和极显着(P<0.01)提高;平均背膘厚度显着降低(P<0.05),眼肌面积显着提高(P<0.05),说明富锗发酵中药制剂能提高肥猪的生长性能,且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肥猪的屠宰性能。(2)猪肉品质方面:肥猪肉中的锗含量提高了 75%,为0.21 mg/kg(P<0.01);肥猪肉的蒸煮损失和离心失水率显着降低(P<0.05);在贮藏的第4d、7d和1 1 d,猪肉pH均显着降低(P<0.05);在贮藏第11 d,TVBN含量显着降低(P<0.05)。猪肉中氨基酸总量、必需氨基酸总量显着提高(P<0.05),风味氨基酸总量极显着提高(P<0.01),饱和脂肪酸总量和肉豆蔻酸含量显着降低(P<0.05),不饱和脂肪酸总量和亚油酸含量显着提高(P<0.05)。说明富锗发酵中药制剂可以提高猪肉锗含量、系水力,提高猪肉的新鲜度,延长猪肉的保质期,改善猪肉氨基酸和脂肪酸的含量和比例,改善猪肉品质。(3)抗氧化性能:血清中T-AOC、CAT含量显着降低(P<0.05)和SOD、GSH-Px 含量极显着降低(P<0.01);猪肉中 T-AOC、CAT、GSH-Px和SOD含量极显着提高(P<0.01),MDA含量极显着降低(P<0.01)。说明富锗发酵中药制剂能够提高肥猪的抗氧化力。(4)血液指标:血清中LDL、VLDL、TC、UREA、INS、SS含量极显着降低(P<0.01),TP、ALB、GH、IGF-1含量极显着升高(P<0.01),GLB、HDL、T3含量显着升高(P<0.05),TG、T4含量显着降低(P<0.05)。以上结果表明,富锗发酵中药制剂可促进甲状腺活动,促进T4向T3的转化,提高机体内脂肪代谢的利用率,从而促进肥猪的生长发育。(5)免疫抗体:血清中IgA显着提高(P<0.05)和IgG、IgM含量极显着提高(P<0.01),血清中ACTH和COR含量极显着降低(P<0.01),说明富锗发酵中药制剂能够提高肥猪对应激的耐受力,提高了肥猪的免疫力。(6)环保与经济效益方面:肥猪粪便中氮(N)和磷(P)含量分别降低了 6.42%和22.5%(P<0.05)。说明富锗发酵中药制剂能够有效减少肥猪粪便氮磷的排泄。肥猪的日粮单价提高了 0.09元,增加了 3.64%;头均增重收入提高了 74.71元,增加了 6.58%;头均增重耗料降低了 12.6kg;头均饲料成本降低了 17.77元,减少了 4.47%;头均获利高出92.49元,提高了 13.06%。这表明富锗发酵中药制剂可以有效提高肥猪的经济效益。综上所述,在肥猪日粮中添加0.5%的富锗发酵中药制剂能够有效的提高肥猪的生长性能、猪肉品质以及猪肉中锗的沉积,提高了肥猪的免疫力和抗氧化性能,降低了肥猪粪便中的N、P排泄量,有效提高了肥猪养殖的经济效益。

李抒柏[6](2020)在《胍基乙酸中药制剂对育肥猪生长性能、血清指标及胴体品质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本试验以杜×长×大三元杂交育肥猪为对象,旨在研究胍基乙酸中药制剂在提高育肥猪生长性能、免疫能力、产品品质方面的价值。试验选择日龄相同、体况良好、体重(88±0.5)kg的育肥猪36头,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饲喂基础日粮添加0.5%的胍基乙酸中药制剂,每组设置3个重复,每个重复6头,公母各半。控制饲养条件一致,自由采食及饮水,饲养试验开始前安排10天的预饲期,试验期为41天。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1)生长性能结果表明.:日粮添加0.5%胍基乙酸中药制剂可以极显着增加育肥猪平均日增重;显着提高饲料中粗灰分、粗脂肪和无氮浸出物的表观消化率,同时极显着提高了饲料干物质和粗蛋白的表观消化率;显着增加了育肥猪消化道小肠绒毛的长度和整齐度,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对于小肠隐窝深度未产生显着影响。(2)血清指标表明:添加胍基乙酸中药制剂可以显着提高育肥猪血清中谷草转氨酶含量;极显着增加了 IgA、IgM含量,提高育肥猪机体免疫能力;极显着增加了血清中T-AOC、SOD、GSH-Px含量,极显着降低MDA含量,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3)胴体品质试验表明:日粮添加胍基乙酸中药制剂显着降低猪肉储藏期间第24h、7d、10d的肌肉亮度值,极显着降低猪肉储藏期第24h、4d滴水损失率,显着降低第7d、10d滴水损失率,提高猪肉系水能力,同时显着降低第10d猪肉中TVB-N含量。极显着提高肝脏组织中T-AOC、SOD、GSH-Px含量,极显着降低MDA含量,提高肝脏抗氧化能力;极显着投稿猪肉中粗脂肪含量,显着提高猪肉中蛋氨酸含量。(4)对经济效益的影响:经统计,日粮添加胍基乙酸中药制剂可以提高养殖户经济收益平均每头75.32元,同时不会增加粪便中的氮、磷元素排放量。

吴贵富[7](2019)在《富硒乳酸菌中药制剂对育肥猪生长性能、血清指标及胴体品质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本试验以杜X长X大三元杂交育肥猪为对象,旨在研究绿色安全的富硒乳酸菌中药复合添加剂,在为育肥猪提供优质硒源的同时,提高肉质品质,生产高质量的富硒产品。试验选取60头日龄相近、体况良好的育肥猪,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Ⅰ组、Ⅱ组和Ⅲ组分别饲喂0.1%、0.3%、0.5%的富硒乳酸菌中药制剂,各试验组复合制剂组成成分相同,复合制剂中硒含量为100mg/kg,每组设3个重复,一个重复5头。控制饲养条件一致,保证充足光照和自由饮水,预饲10天,试验期60天。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1)生长性能结果表明:0.3%的富硒乳酸菌中药制剂能显着增加育肥猪的平均日增重,提高育肥猪对粗蛋白和磷的表观消化率,并显着降低料重比;0.1%、0.3%的富硒乳酸菌中药制剂均能改善育肥猪肠道菌群,显着增加肠道能乳酸菌的含量,抑制大肠杆菌的生长,并增加了育肥猪小肠肠道绒毛的整齐程度和长度,提高育肥猪消化能力。(2)免疫、抗氧化指标检测结果表明:0.3%、0.5%的富硒乳酸菌中药制剂能显着提高育肥猪的免疫能力,显着提高血清及肉质的总抗氧化能力。(3)胴体品质的结果表明:在十天内,各试验组均显着降低肉质的滴水损失,在第十天,0.3%、0.5%的富硒乳酸菌中药制剂能显着降低了肉质中挥发性盐基氮含量,抑制了肉质pH的增长,延长了肉质的货架期;0.3%富硒乳酸菌中药制剂能显着提高育肥猪的眼肌面积和肉质嫩度,提高育肥猪肉质营养成分中干物质和粗脂肪的含量,显着提高育肥猪肉质中鲜味氨基酸和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增加了肉质风味物质;各试验组富硒乳酸菌中药制剂均能极显着提高育肥猪血清、肌肉、肝脏和肾脏中硒含量。综上所述,富硒乳酸菌中药制剂在育肥猪生长过程中的最佳添加剂量为(0.3%,其肌肉中硒含量为0.89±0.08mg/kg。

马祖兵[8](2019)在《大黄素自微乳—微丸释药体系的构建与评价研究》文中认为大黄素是大黄、何首乌等中药的主要有效成分,具有泻下、神经保护、治疗糖尿病、抗肿瘤、抗菌、抗炎、抗病毒、抗氧化和促进伤口愈合等作用。但大黄素溶解性极差,导致其成药性差,生物利用度低,严重限制其制剂研究与临床应用。本文以中药挥发油肉桂油为油相制备大黄素自微乳,提高大黄素溶出度。同时,为解决自微乳的不稳定性问题,将流化床喷雾干燥制微丸技术与自微乳技术结合制备大黄素自微乳-微丸,并对所制得的微丸进行理化性质考察和初步安全性评价。主要的研究结果与结论如下:进行处方前研究。建立了大黄素含量HPLC测定方法,进行大黄素原料药含量测定和溶解度的研究,建立大黄素体外溶出测定方法,为后期制剂的研究和质量初步评价奠定基础。大黄素自微乳制备研究及体外评价。以大黄素在各辅料中的溶解度实验、辅料之间的相容配伍实验,初步筛选辅料油相为肉桂油,乳化剂为聚氧乙烯氢化蓖麻油(RH40)与吐温-80按6:4混合,助乳化剂为1,2-丙二醇。以伪三元相图和单纯形网格法优化自微乳处方,最终得到的处方为肉桂油、RH40/吐温-80(6:4)、1,2-丙二醇比例10:60:30。所制得的大黄素自微乳分散后的平均粒径17.5 nm,多分散指数0.083,Zeta电位-12.71 mV,大黄素载药量16.66 mg·g-1,自微乳中大黄素在120 min累积溶出度超过95%,远高于原料药不足10%的累积溶出度。通过流化床喷雾干燥制微丸法将大黄素自微乳固化,制得大黄素自微乳-微丸。单因素考察上样方式,优选载体材料的种类和用量,优化微丸制备工艺为:鼓风频率25 Hz,流化温度5055℃,羟丙基甲基纤维素K4M用量2.1%,恒流泵转速7.2 r·min-1,雾化压力0.15 MPa。大黄素自微乳-微丸理化性质考察。首先考察大黄素自微乳性质,得到大黄素自微乳分散后为O/W型乳剂,自微乳分散后粒径小,分布均匀,自微乳的载药量为(16.66±0.29)mg·g-1,大黄素包封率为95.51%。对大黄素自微乳-微丸性质考察,得到其复溶后乳剂类型仍为O/W型乳剂,微丸复溶后粒径和PDI有所增大,但仍满足自微乳要求,自微乳-微丸的载药量为(10.53±0.28)mg·g-1,有效成分含量均匀。逾渗阈值研究中显示大黄素自微乳固化后逾渗阈值有所提高,对提高大黄素的溶出有积极作用,f2相似因子法分析大黄素在3批次微丸中溶出行为相似。大黄素自微乳-微丸的表征研究中差示量热法(DSC)分析和X-射线衍射法(XRD)分析显示大黄素在自微乳-微丸中以无定型或者分子的状态存在,红外光谱分析(FT-IR)显示大黄素结构经过固化后结构并未发生变化。稳定性影响因素实验显示大黄素自微乳-微丸在高温和强光照环境中稳定,但在相对湿度92.5%环境吸湿严重,提示其应储存在干燥的环境中。大黄素自微乳-微丸安全性初步评价。选用斑马鱼为实验动物,从发育形态,心脏毒性,肝脏毒性三方面评价,实验结果均显示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大黄素自微乳-微丸无明显的毒性作用。

李文姣,刘文龙,杨岩涛,周逸群,陈思阳,王韧,樊启猛,刘惠,贺福元,肖美凤[9](2018)在《基于超分子“印迹模板”特征的中药制剂体系可调配性研究》文中指出运用超分子化学理论,在前期诠释中医药基础理论,提出"气析"作用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中药制剂固有的超分子"印迹模板"群聚集体的特点,结合中药制剂历史发展轨迹,从中药制剂特点、发展现状、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及对策等方面进行探讨。中药制剂可在超分子化的中医药基础理论指导下,建立以物质结构与人体超分子"印迹模板"及"气析"作用明确的"药素"成分群为原料,单用确定与合用可调配的整体相统一的中药复方制剂体系。

农金沙[10](2017)在《中药制剂研发及制备的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随着中药现代化研究的不断深入,传统的制剂技术越来越难以满足中药制剂研发及制备的创新需求。本文主要对中药制剂的组方理论和新技术(萃取技术、纯化技术、分子印迹技术等)进行了介绍。

二、中药制剂研究进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药制剂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中药药剂复方药性传递理论的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1 中药药剂复方药性相关理论的研究
    1.1 中药制剂理论
    1.2 中药复方理论
    1.3 中药“药性-效用”理论
    1.4 问题及思考
2 中药药剂复方药性传递理论的内涵和架构
    2.1 概述
    2.2 传递路径及研究思路
    2.3 传递方式
        2.3.1 多成分
        2.3.2 定比例
        2.3.3 多靶点
        2.3.4 多通道
3 中药药剂复方药性的概念与表征
    3.1 概念及内含
        3.1.1 理法方药
        3.1.2 配伍关系
        3.1.3 药性合和
        3.1.4 临床用药分析
        3.1.5 临床功效
        3.1.6 小结
    3.2 表征和评价
        3.2.1 化学表征
        3.2.2 药剂学表征
        3.2.3 生物学表征
        3.2.3.1 药理学效应
        3.2.3.2 组学技术
4 中药药剂复方药性传递理论的实施
5 小结与展望

(2)结构药剂学与中药制剂结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药物制剂的结构特征
    1.1 剂型的结构特征
    1.2 制剂中间体的结构特征
    1.3 药物制剂释放过程中的动态结构特征
    1.4 分子结构特征
2 药物制剂结构研究的新技术
    2.1 以2D为主的成像技术
    2.2 3D结构表征新技术
    2.3 药物制剂结构属性的其他表征方法
    2.4 制剂结构研究技术的特点及其适用范围
3 中药制剂的结构研究与思考
    3.1 中药剂型的结构
    3.2 中药制剂中间体的结构
    3.3 具有新颖结构的中药制剂产品
4 结语

(4)中药水蜜丸二至丸稳定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二至丸所含化学成分单体稳定性研究
    1 仪器和试药
    2 二至丸多成分含量测定研究
    3 二至丸中单体成分稳定性研究
    4 本章小结
    5.讨论
第二章 二至丸水蜜丸制剂稳定性研究
    1 仪器和试药
    2 二至丸影响因素稳定性研究
    3 二至丸长期稳定性研究
    4 二至丸加速稳定性研究
    5 本章小结
    6 讨论
第三章 二至丸稳定性比较研究
    1 不同酸碱度下二至丸制剂与单体稳定性比较
    2 不同温度下二至丸制剂与单体稳定性比较
    3 不同光照条件下二至丸制剂与单体稳定性比较
    4 不同金属离子条件下二至丸制剂与单体稳定性比较
    5 不同金属离子强度下二至丸制剂与单体稳定性比较
    6 氧化条件下二至丸制剂与单体稳定性比较
    7 本章小结
结论
附录
参考文献
综述 中药制剂稳定性研究进展
    1 影响中药制剂稳定性的因素
    2 中药制剂稳定性研究方法
    3 提高中药制剂稳定性方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5)富锗发酵中药制剂用于肥猪生产效果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饲料添加剂的应用现状
    1.2 微量元素锗的研究概况
        1.2.1 锗的发现
        1.2.2 锗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
    1.3 酵母菌及与微量元素富集的研究概况
        1.3.1 酵母菌在饲料添加剂中的使用
        1.3.2 酵母菌对锗的富集作用
    1.4 复方中药及发酵方面的使用概况
        1.4.1 复方中药制剂的研究现状
        1.4.2 中药发酵的优势
        1.4.3 发酵中药制剂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
    1.5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及创新点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1.1 富锗发酵中药制剂
        2.1.2 日粮配方
    2.2 试验设计
    2.3 试验动物饲养管理
    2.4 样品采集
        2.4.1 饲料的采集
        2.4.2 粪样的采集
        2.4.3 血样的采集
        2.4.4 肉样的采集
    2.5 检测指标及方法
        2.5.1 生长性能指标
        2.5.2 日粮表观消化率指标
        2.5.3 屠宰性能指标
        2.5.4 猪肉品质指标
        2.5.5 血液指标
        2.5.6 猪粪便氮磷排泄指标
        2.5.7 经济效益
    2.6 数据处理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3.1 富锗发酵中药制剂对肥猪生长性能的影响
    3.2 富锗发酵中药制剂对肥猪表观消化率的影响
    3.3 富锗发酵中药制剂对肥猪屠宰性能的影响
    3.4 富锗发酵中药制剂对肥猪猪肉品质的影响
        3.4.1 富锗发酵中药制剂对猪肉常规营养物质含量的影响
        3.4.2 富锗发酵中药制剂对猪肉食用品质的影响
        3.4.3 富锗发酵中药制剂对猪肉锗含量的影响
        3.4.4 富锗发酵中药制剂对猪肉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3.4.5 富锗发酵中药制剂对贮藏期猪肉新鲜度的影响
        3.4.6 富锗发酵中药制剂对猪肉氨基酸含量的影响
        3.4.7 富锗发酵中药制剂对猪肉脂肪酸含量的影响
    3.5 富锗发酵中药制剂对肥猪血液指标的影响
        3.5.1 富锗发酵中药制剂对猪血清蛋白代谢指标的影响
        3.5.2 富锗发酵中药制剂对猪血清脂质代谢指标的影响
        3.5.3 富锗发酵中药制剂对猪血清酶活性的影响
        3.5.4 富锗发酵中药制剂对猪血清内分泌激素的影响
        3.5.5 富锗发酵中药制剂对猪血清免疫球蛋白的影响
        3.5.6 富锗发酵中药制剂对猪血清抗氧化指标的影响
    3.6 富锗发酵中药制剂对肥猪粪便中N、P排泄率的影响
    3.7 富锗发酵中药制剂对肥猪经济效益的影响
第四章 讨论
    4.1 富锗发酵中药制剂对肥猪生长和屠宰性能的影响
        4.1.1 富锗发酵中药制剂对肥猪生长性能的影响
        4.1.2 富锗发酵中药制剂对肥猪表观消化率的影响
        4.1.3 富锗发酵中药制剂对肥猪屠宰性能的影响
    4.2 富锗发酵中药制剂对肥猪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4.2.1 富锗发酵中药制剂对猪肉抗氧化力的影响
        4.2.2 富锗发酵中药制剂对猪血清抗氧化指标的影响
    4.3 富锗发酵中药制剂对猪肉锗含量的影响
    4.4 富锗发酵中药制剂对肥猪猪肉品质的影响
        4.4.1 富锗发酵中药制剂对猪肉常规营养成分的影响
        4.4.2 富锗发酵中药制剂对猪肉食用品质的影响
        4.4.3 富锗发酵中药制剂对猪肉贮藏期新鲜度的影响
        4.4.4 富锗发酵中药制剂对猪肉风味的影响
    4.5 富锗发酵中药制剂对肥猪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4.5.1 富锗发酵中药制剂对猪血清代谢物质的影响
        4.5.2 富锗发酵中药制剂对猪血清酶活性的影响
        4.5.3 富锗发酵中药制剂对猪血清内分泌激素水平的影响
    4.6 富锗发酵中药制剂对肥猪免疫力的影响
        4.6.1 富锗发酵中药制剂对猪血清免疫相关激素的影响
        4.6.2 富锗发酵中药制剂对猪血清免疫球蛋白指标的影响
    4.7 富锗发酵中药制剂对肥猪粪便中N、P排泄率的影响
    4.8 富锗发酵中药制剂对肥猪经济效益的影响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6)胍基乙酸中药制剂对育肥猪生长性能、血清指标及胴体品质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胍基乙酸中药制剂的研究现状
        1.1.1 胍基乙酸代谢途径
        1.1.2 胍基乙酸在养殖业的研究现状
        1.1.3 中药添加剂研究现状
        1.1.4 胍基乙酸中药制剂的研究背景
    1.2 本试验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3 本试验研究的创新点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
        2.1.1 添加剂
        2.1.2 试验动物
        2.1.3 主要试剂
        2.1.4 主要仪器设备
    2.2 方法
        2.2.1 试验设计方法
        2.2.2 样品采集
        2.2.3 育肥猪生长性能的测定
        2.2.4 育肥猪表观消化率的测定
        2.2.5 育肥猪血清生化指标的测定
        2.2.6 育肥猪免疫指标和抗氧化指标的测定
        2.2.7 育肥猪屠宰性能的检测
        2.2.8 育肥猪胴体品质检测
        2.2.9 数据处理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3.1 胍基乙酸中药制剂对育肥猪生长性能的影响
        3.1.1 胍基乙酸中药制剂对育肥猪生长性能的影响
        3.1.2 胍基乙酸中药制剂对育肥猪表观消化率的影响
        3.1.3 胍基乙酸中药制剂对育肥猪小肠绒毛的影响
    3.2 胍基乙酸中药制剂对育肥猪血液指标的影响
        3.2.1 胍基乙酸中药制剂对育肥猪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3.2.2 胍基乙酸中药制剂对育肥猪血清免疫指标的影响
        3.2.3 胍基乙酸中药制剂对育肥猪血清抗氧化指标的影响
    3.3 胍基乙酸中药制剂对育肥猪屠宰性能的影响
    3.4 胍基乙酸中药制剂对育肥猪胴体品质的影响
        3.4.1 胍基乙酸中药制剂对猪肉储藏期肉色及肌纤维的影响
        3.4.2 胍基乙酸中药制剂对育肥猪猪肉滴水损失率的影响
        3.4.3 胍基乙酸中药制剂对育肥猪猪肉蒸煮损失率和离心损失率的影响
        3.4.4 胍基乙酸中药制剂对育肥猪猪肉储藏期挥发性盐基氮的影响
        3.4.5 胍基乙酸中药制剂对育肥猪肌肉和肝脏器官抗氧化指标的影响
        3.4.6 胍基乙酸中药制剂对育肥猪肉质pH的影响
        3.4.7 胍基乙酸中药制剂对猪肉质营养成分的影响
        3.4.8 胍基乙酸中药制剂对猪肉氨基酸含量的影响
        3.4.9 胍基乙酸中药制剂对育肥猪肉质脂肪酸含量的影响
    3.5 胍基乙酸中药制剂对育肥猪粪便氮磷排放量的影响
    3.6 胍基乙酸中药制剂对育肥猪经济效益的影响
第四章 讨论
    4.1 胍基乙酸中药制剂对育肥猪生长性能的影响
    4.2 胍基乙酸中药制剂对育肥猪血清生化指标、免疫指标、抗氧化指标的影响
    4.3 胍基乙酸中药制剂对育肥猪胴体品质的影响
    4.4 胍基乙酸中药制剂对育肥猪养殖经济效益的影响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7)富硒乳酸菌中药制剂对育肥猪生长性能、血清指标及胴体品质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富硒乳酸菌中药制剂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1.1 乳酸菌生物学特性及应用现状
        1.1.2 硒的生物学特性及应用现状
        1.1.3 中药添加剂的研究现状
        1.1.4 富硒乳酸菌中药制剂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1.5 富硒乳酸菌中药中药制剂的发展趋势
    1.2 本试验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3 本试验研究的创新性
第二章 材料与分析
    2.1 材料
        2.1.1 添加剂
        2.1.2 试验动物
        2.1.3 主要试剂
        2.1.4 主要仪器设备
    2.2 方法
        2.2.1 试验设计方案
        2.2.2 样品的采集
        2.2.3 育肥猪生长性能的测定
        2.2.4 育肥猪表观消化率的测定
        2.2.5 育肥猪肠道菌群和切片的测定
        2.2.6 育肥猪血清生化指标的检测
        2.2.7 育肥猪免疫指标和抗氧化指标的测定
        2.2.8 育肥猪屠宰性能的测定
        2.2.9 育肥猪胴体品质检测
        2.2.10 育肥猪血清与组织中硒含量的测定
        2.2.11 数据处理
第三章 统计结果与分析
    3.1 富硒乳酸菌中药制剂对育肥猪生长性能的影响
        3.1.1 富硒乳酸菌中药制剂对育肥猪生长性能的影响
        3.1.2 富硒乳酸菌中药制剂对育肥猪表观消化率的影响
        3.1.3 富硒乳酸菌中药制剂对育肥猪肠道菌群的的影响
        3.1.4 富硒乳酸菌中药制剂对育肥猪小肠绒毛的影响
    3.2 富硒乳酸菌中药制剂对育肥猪血清指标的影响
        3.2.1 富硒乳酸菌中药制剂对育肥猪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3.2.2 富硒乳酸菌中药制剂对育肥猪血清免疫指标的影响
        3.2.3 富硒乳酸菌中药制剂对育肥猪血清抗氧化指标的影响
    3.3 富硒乳酸菌中药制剂对育肥猪屠宰性能的的影响
    3.4 富硒乳酸菌中药制剂对育肥猪胴体品质的影响
        3.4.1 富硒乳酸菌中药制剂对育肥猪肉质肉色和大理石花纹的影响
        3.4.2 富硒乳酸菌中药制剂对育肥猪肉质滴水损失的影响
        3.4.3 富硒乳酸菌中药制剂对育肥猪肉质离心失水率和蒸煮损失的影响
        3.4.4 富硒乳酸菌中药制剂对育肥猪肉质挥发性盐基氮的影响
        3.4.5 富硒乳酸菌中药制剂对育肥猪组织器官抗氧化指标的影响
        3.4.6 富硒乳酸菌中药制剂对育肥猪肉质pH的影响
        3.4.7 富硒乳酸菌中药制剂对育肥猪肉质嫩度的影响
        3.4.8 富硒乳酸菌中药制剂对育肥猪肉质营养成分的影响
        3.4.9 富硒乳酸菌中药制剂对育肥猪肉质中氨基酸的影响
        3.4.10 富硒乳酸菌中药制剂对育肥猪肉质中脂肪酸的影响
        3.4.11 富硒乳酸菌中药制剂对育肥猪血清、组织和器官中硒含量的影响
第四章 讨论
    4.1 富硒乳酸菌中药制剂对育肥猪生长性能的影响
    4.2 富硒乳酸菌中药制剂对育肥猪血清生化指标、免疫指标、抗氧化指标的影响
    4.3 富硒乳酸菌中药制剂对育肥猪胴体品质的影响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8)大黄素自微乳—微丸释药体系的构建与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大黄素概述
    2 大黄素新型给药系统研究进展
    3 自微乳技术的研究进展
        3.1 自微乳技术优势
        3.2 自微乳在难溶性中药成分增效中的应用
        3.3 自微乳用于中药难溶性成分増效面临的问题
    4 固体化方式的选择
    5 斑马鱼实验评价自微乳制剂安全性
    6 研究目的及意义
        6.1 研究目的
        6.2 研究意义
    7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7.1 研究内容
        7.2 技术路线
第一章 处方前研究
    1 仪器与试药
        1.1 仪器
        1.2 试药
    2.方法与结果
        2.1 大黄素-桂皮醛含量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的建立
        2.2 大黄素原料药相关性质考察
        2.3 溶出度测定方法的建立
    3 小结与讨论
第二章 大黄素自微乳释药体系的制备及体外评价
    1 仪器与试药
        1.1 仪器
        1.2 试药
    2 方法与结果
        2.1 自微乳处方辅料的初选
        2.2 大黄素在各辅料中溶解度的测定
        2.3 自微乳辅料的筛选
        2.4 单纯形网格法优化大黄素自微乳处方
        2.5 处方药物量的确定及大黄素自微乳制备
        2.6 大黄素自微乳的体外评价
    3 小结与讨论
第三章 大黄素自微乳-微丸的制备及其工艺优化
    1 仪器与试药
        1.1 仪器
        1.2 试药
    2 方法与结果
        2.1 流化床上样方式的选择
        2.2 大黄素自微乳的制备
        2.3 流化床上样工艺的单因素考察
        2.4 大黄素自微乳-微丸的制备[7]
        2.5 大黄素自微乳微丸成型指标的测定
        2.6 大黄素自微乳-微丸工艺参数的优化
    3 小结与讨论
第四章 大黄素自微乳-微丸的理化性质考察
    1 仪器与试药
        1.1 仪器
        1.2 试药
    2 方法与结果
        2.1 大黄素自微乳-微丸的制备
        2.2 大黄素自微乳释药系统性质研究
        2.3 大黄素自微乳-微丸相关性质研究
        2.4 大黄素自微乳-微丸的表征
        2.5 影响因素试验
    3 小结与讨论
第五章 大黄素自微乳-微丸安全性初步评价
    1.仪器、试药及动物
        1.1 仪器
        1.2 试药
        1.3 动物
    2 方法与结果
        2.1 动物分组和给药剂量的设置
        2.2 形态发育影响
        2.3 心脏毒性试验
        2.4 肝脏毒性试验
    3 小结与讨论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9)基于超分子“印迹模板”特征的中药制剂体系可调配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中药制剂发展存在的问题
    1.1 亟需认清中药制剂现状, 厘清研究思路
    1.2 亟需把控中药复方制剂单用与合用的确定性与调配性
    1.3 亟需规范中药制剂的制备工艺
    1.4 亟需建立能诠释中医药基础理论的现代化科学体系
2 超分子化学理论不仅能诠释中医药理论, 更能阐明中药药剂学理论
3 中药制剂的超分子作用特点
    3.1 具有“药素”确定性
    3.2 具有“药素”可调配性
    3.3 中药制剂是以“药素”为单位的混相体系
    3.4 超分子“印迹模板”自主作用贯穿制剂制备与评价全过程
4 解决“药素”特征的中药制剂关键问题的对策
    4.1 建立“药素”特征的中药制剂制备工艺
    4.2 单个“药素”成分群作用系数与整体作用系数的整合方法
    4.3 质量控制与评价
    4.4 中药制剂制备中“药素”迁移变化与“药辅并用”规律的研究
    4.5 阐明中药制剂中“药素”单用的确定性与合用的调配性规律
5 结语

(10)中药制剂研发及制备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中药组方新理论-分子中药学
2 中药制剂制备的新技术
    2.1 中药制剂的提取技术
    2.2 中药制剂的纯化技术
3 制剂新技术
4 中药新剂型的研究进展
    4.1 中药速效剂型的发展
    4.2 中药缓释制剂的剂型研究和中药透皮给药技术的研究
5 结语

四、中药制剂研究进展(论文参考文献)

  • [1]中药药剂复方药性传递理论的构建[J]. 平洋,李英鹏,吕邵娃,王艳宏,杨志欣,王锐,管庆霞,朱婷,李永吉. 中成药, 2021(07)
  • [2]结构药剂学与中药制剂结构研究进展[J]. 杨婷,李哲,冯道明,张莹,李晶,许慧鹏,吴文婷,伍丽,殷宪振,朱卫丰,张继稳. 药学学报, 2021(08)
  • [3]基于透明质酸的药物载体在中药制剂中的应用进展[J]. 蔡成龙,杜庆伟,陈文静,于蓓蓓,孙丹丹,闫雪生. 当代化工, 2020(09)
  • [4]中药水蜜丸二至丸稳定性研究[D]. 王冬萍. 天津中医药大学, 2020(04)
  • [5]富锗发酵中药制剂用于肥猪生产效果的研究[D]. 邵子芮. 延边大学, 2020(05)
  • [6]胍基乙酸中药制剂对育肥猪生长性能、血清指标及胴体品质的影响[D]. 李抒柏. 延边大学, 2020(05)
  • [7]富硒乳酸菌中药制剂对育肥猪生长性能、血清指标及胴体品质的影响[D]. 吴贵富. 延边大学, 2019(01)
  • [8]大黄素自微乳—微丸释药体系的构建与评价研究[D]. 马祖兵.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9(04)
  • [9]基于超分子“印迹模板”特征的中药制剂体系可调配性研究[J]. 李文姣,刘文龙,杨岩涛,周逸群,陈思阳,王韧,樊启猛,刘惠,贺福元,肖美凤. 中草药, 2018(24)
  • [10]中药制剂研发及制备的研究进展[J]. 农金沙. 当代医药论丛, 2017(21)

标签:;  ;  ;  ;  ;  

中药制剂研究进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