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起搏和心脏压塞

心脏起搏和心脏压塞

一、心脏起搏与心包填塞(论文文献综述)

昃峰,王硕,李鼎,王龙,段江波,苑翠珍,何金山,周旭,杨丹丹,李学斌[1](2022)在《应用准分子激光鞘技术拔除电极导线的单中心经验》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鞘拔除电极导线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5月至2020年11月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应用准分子激光鞘拔除电极导线的15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共纳入应用准分子激光鞘拔除电极导线的患者157例,平均年龄(65.28±15.38)岁,其中男性94例(59.87%);共拔除导线288根,其中右心房电极导线102根(35.42%),右心室电极导线112根(38.89%),除颤电极导线59根(20.49%),冠状窦电极导线15根(5.21%);电极导线平均植入时间为(108.79±85.72)个月。157例患者中,电极导线最主要的拔除原因为囊袋感染(81.53%),其次是电极故障(12.74%)、菌血症(2.55%)、感染性心内膜炎(2.55%)、患者自觉不适要求拔除电极(0.64%)。应用准分子激光鞘拔除电极导线的手术成功率为97.45%。7例(4.46%)患者出现心包填塞,其中5例(3.18%)属于严重并发症(急性心包填塞及导线拔除术后需开胸修复瓣膜),包括4例(2.55%)紧急开胸进行心脏修补,1例(0.64%)经心包穿刺置管引流后发现三尖瓣脱垂、三尖瓣重度反流而行外科手术;2例(1.27%)患者术中出现低血压;1例(0.64%)患者于导线拔除术后第14天死亡。结论:准分子激光鞘拔除电极导线具有较高的成功率和安全性。

钟晓[2](2021)在《量化指标辅助下高功率短时程与低功率长时程房颤射频消融的对比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比较高功率短时程(High-power short-duration,HPSD)与传统低功率长时程(Low-power long-duration,LPLD)策略在房颤射频消融中的有效性与安全性,为HPSD消融应用提供更多临床证据。对象与方法:选择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9年5月份至2020年12月份行房颤射频消融共18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消融过程在损伤大小指数(Lesion size index,LSI)及消融指数(Ablation index,AI)的辅助下进行,其中HPSD组采取功率50W(TCQ导管)或45W(ST导管),LPLD组采取功率30-35W,双侧完全肺静脉隔离(Pulmonary vein isolation,PVI)为消融终点,是否行肺静脉外消融取决于术者。比较两组的有效性(总手术时间、左房操作时间、PVI时间、单圈隔离率、PVI成功率、曝光时间及曝光剂量)、安全性(Pop发生率、心包填塞、心房食道瘘、肺静脉狭窄)和临床随访结果。结果:HPSD与LPLD两组各91人,两组阵发性房颤患者均为65.93%(60/91),使用LSL指导各占59.34%(54/91)、63.74%(58/91);HPSD与LPLD组手术时间分别为(116.47±42.17)、(140.31±40.20)min,PVI时间为(33.25±5.99)、(55.77±8.96)min,曝光时间为(10.13±5.75)min和(15.19±9.04)min,均具有显着的统计学差异(P<0.001);所有患者实现了双侧PVI,单圈隔离率各为84.07%(153/182)和80.77%(147/182),(P>0.05);HPSD组Pop发生率为12.09%(11/91),LPLD组3.3%(3/91),两组有统计学差异(P=0.048),另HPSD组出现2例心包积液和1例急性脑梗死,LPLD组有1例心包积液,无其它严重并发症。平均随访时间(10.66±0.27)月,两组无复发率分别为87.3%(69/79)和85.5%(65/76),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AI或LSI辅助下HPSD消融安全可控并提高了手术效率和减少X线曝光时间,和传统LPLD消融具有相似的窦性维持率,但需注意潜在的Pop发生的风险。

叶子聪[3](2021)在《AI指导持续性房颤左房BOX射频消融的安全性及有效性评估》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分析既往入院行持续性房颤左房BOX射频消融术的患者,通过对术中参数、术后并发症及术后复发率进行分析,评估消融指数(AI)指导下行持续性房颤左房BOX射频消融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方式,选取2019年5月-2020年5月于我院心血管内科行导管射频消融的持续性房颤患者,手术方式为双侧肺静脉电隔离术+左房顶部线电隔离术+左房后壁线电隔离术(简称左房BOX射频消融术),将手术患者分成AI组和对照组,AI组为AI指导下行持续性房颤左房BOX射频消融,对照组为使用常规持续性房颤左房BOX射频消融方法。对两组患者总放电时长、消融放电次数、每点消融时间、需要补点消融的例数及3个月早期复发率、6个月复发率及相关并发症(心包填塞、左心房食道瘘)进行统计和比较。结果:(1)共纳入患者52例,其中AI组36例,对照组16例。与对照组相比,AI组的房颤射频消融总放电时长更少(AI组放电时长为42.5±7.0分,对照组为57.5±6.7分,P<0.001)。每个消融点放电时间更短(AI组每个消融点放电时间为21.6±1.3秒,对照组为31.8±7.2秒,P<0.001)。(2)与对照组相比,AI组射频消融放电次数相近(AI为118.3±18.2次,对照组为112.6±24.0次,P=0.349),AI组需要补点消融的例数与对照组相比也无明显差异[AI组18例(50%),对照组5例(31.3%),P=0.209]。(3)AI组与对照组术后3个月均无早期复发病例。AI组与对照组术后6个月复发率无明显差异[AI组1例(3.8%),对照组1例(6.3%),P=0.548]。两组患者均未出现心包填塞、左心房食道瘘等并发症。结论:与常规导管射频消融方法相比,AI指导下持续性房颤左房BOX射频消融可以明显减少放电时长,同时不增加术后复发率及相关并发症,更加安全有效,值得在持续性房颤射频消融治疗中推广应用。

杜传随[4](2021)在《经皮临时起搏器在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围术期的应用》文中认为目的:探讨经皮临时起搏器在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围术期应用的可行性、安全性。方法:选取36例拟行非心脏手术合并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且动态心电图示2-3s的R-R间期或停搏。随机分为经皮临时起搏(transcutaneous cardiac pacing,TCP)观察组(C组,n=20)和经静脉临时起搏(transvenous cardiac pacing,TVP)对照组(V组,n=16)。观察两组起搏频率分别为70次/min和50次/min患者的SBP、DBP。记录两组患者麻醉开始前(T0)、诱导后5 min(T1)、切皮后5 min(T2)、切皮后30 min(T3)和手术结束后60 min(T4)的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和心率(heart rate,HR),术后第1 d肌钙蛋白I和肌红蛋白结果。比较围术期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变化、起搏效果和术后并发症等。结果:1.一般资料: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心律失常类型、手术类型以及合并高血压、冠心病患者比例无统计学差异(P>0.05)。2.不同起搏频率SBP、DBP:起搏频率为50次/分时的SBP和DBP高于70次/分时,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血流动力学指标:在T0、T1、T2、T3、T4时点,两组患者SBP、DBP、H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起搏器植入及工作情况:V组患者在麻醉诱导前起搏器故障2例(1例患者存在心搏脱落,1例患者起搏器工作异常),术中需要全程起搏1例,需要间断起搏10例,不需要起搏5例。C组患者麻醉诱导前起搏器工作正常,术中需要全程起搏1例,需要间断起搏13例,不需要起搏6例。两组患者术中需要起搏器起搏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肌钙蛋白I、肌红蛋白结果:两组患者术后第1d肌钙蛋白I结果均<0.02ng/m L,肌红蛋白结果均<61ng/m L,两组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术后并发症及转归情况:V组一例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未发生血肿、感染、心肌穿孔等并发症,C组患者术后未发生皮肤烧伤,骨骼肌、心肌损伤等并发症。所有患者均安全度过围术期,术后恢复良好,无死亡病例。7.起搏费用和手术等待时间:V组起搏费用1886元,C组起搏费用475元。两组患者手术等待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行非心脏手术时,TCP和TVP二者效果相当,均能保持血流动力学稳定,降低患者围术期的风险。TCP操作简单快捷,减少患者创伤,节省住院费用。

杨来[5](2020)在《塞形封堵器左心耳封堵术安全性及有效性单中心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本研究探讨使用塞形左心耳封堵器—WatchmanTM进行左心耳封堵术(Left Atrial Appendage Closure,LAAC)和房颤导管消融术(Atrial Fibrillation Catheter Ablation,AFCA)联合 LAAC(一站式),治疗非瓣膜性房颤(Nonvalvular Atrial Fibrillation)的有效性、安全性及卫生经济学。[方法]选取2017年7月至2019年12月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使用WatchmanTM左心耳封堵器行LAAC的29例患者,分为单纯封堵组17例,一站式手术组12例,进行回顾性队列研究:1、收集所有纳入研究对象的一般临床资料:性别、年龄、房颤类型、房颤病程、手术日期、合并的基础疾病、CHA2DS2-VASc评分和HAS-BLED评分,经胸壁超声心动图(Transthoracic Echocardiography,TTE)测量左心房内径、右心房横径、右心房长径、左室舒张末径、左室射血分数、瓣膜反流情况(二尖瓣、三尖瓣、主动脉瓣、肺动脉瓣)。2、详细记录手术相关流程,记录左心耳形态、左心耳开口最大直径及最大深度、置入封堵器型号、回收再释放情况、是否术中换用封堵器、手术时间、X线透视时间、封堵即刻器械周围残余分流情况,记录围手术期并发症,记录术后住院时间及手术相关费用。3、制定术后抗凝方案,分别于术后第45天、6个月、12个月对患者进行门诊及电话随访,复查TTE和经食道超声心动图(Transesophageal Echocardiography,TEE),并记录相关数据;4、根据随访期间是否有效封堵(即无残余分流或残余分流<3mm),是否发生卒中/TIA(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及系统血栓栓塞、封堵器移位及封堵器相关血栓形成、死亡等事件来评价有效性。5、根据围手术期是否出现手术相关的严重心包积液、心包填塞、卒中/TIA、空气栓塞、封堵器脱落、器械相关血栓、严重出血事件(颅内或消化道出血等)、血管损伤(出血、血肿、假性动脉瘤等)、手术相关死亡和其他临床严重并发症等事件来评价安全性。6、采用SPSS25.0统计软件分析相关数据,比较两组间统计学差异。[结果]1、一般临床资料:本研究共入选29例患者,其中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8例,平均年龄66.41±9.11岁。行单纯左心耳封堵患者17例,行导管消融联合左心耳封堵一站式手术患者12例。CHA2DS2-VASc评分4.38±1.545分,HAS-BLED评分2.97±1.180分,合并冠心病的患者8例,高血压20例,糖尿病5例,既往卒中或有血栓栓塞病史20例,充血性心力衰竭2例,既往有出血史2例。2、手术相关情况:左心耳开口最大直径23.86±2.94mm,左心耳最大深度30.10±3.46mm。有26例(89.1%)患者左心耳为菜花型,2例(6.9%)为鸡翅型,1(3.4%)例为特殊形态。选用封堵器型号平均为27mm(最小24mm,最大33mm)。所有手术均成功封堵左心耳,达到有效封堵(无即刻残余分流或残余分流<3mm),其中有2例(6.9%)患者术后存在即刻残余分流<3mm,均为一站式组(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有4例(13.8%)患者术中封堵器回收后再释放,未出现换用其他封堵器的情况。行单纯左心耳封术手术用时92.35±26.464min,X线透视时间19.53±4.42min。行一站式手术用时180.83±46.507min,X 线透视时间 33.92±11.97min。术后平均住院日为 4.66±2.24天,行单纯左心耳封堵手术平均费用75767元,行一站式手术平均费用140484元。3、围手术期并发症情况:有1例(3.4%)出血(BARC 2型),有3例(10.3%)术后出现穿刺点处血肿,未出现心包填塞、心包积液、卒中、空气栓塞、封堵器脱落、器械表面血栓或死亡等并发症。4、随访结果:45天随访时,有15例存在<3mm的残余分流,其中单纯封堵组为11例,一站式组4例;6个月随访时,单纯封堵组8例,一站式组1例,单纯封堵组明显多于一站式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有26例(89.7%)完全停用口服抗凝药物。随访期间未出现心包积液、卒中或TIA、封堵器移位、器械表面血栓或死亡等病例。5、心脏彩超结果:手术前后患者左心房内径、右心房横径、右心房长径、左心室舒张末径、EF值、二尖瓣返流情况、三尖瓣反流情况、主动脉瓣反流情况、肺动脉瓣反流情况等无明显改变(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手术方式对心脏结构和功能无明显改变(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1、在遵循标准化手术流程及依据指南推荐制定术后抗凝及随访方案的情况下,使用塞形左心耳封堵器行LAAC预防NVAF患者卒中是安全且有效的。2、LAAC术前后心脏结构和功能未见明显变化。不同手术方式对心脏结构和功能未见明显影响。3、较早行LAAC术可以减少NVAF患者经济负担。

肖娴,游桂英[6](2019)在《心脏射频消融术治疗快速心律失常后并发症研究进展》文中认为快速心律失常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心血管疾病,包括各种心动过速、期前收缩、扑动和颤动[1]。快速心律失常可诱发心动过速性心肌病和(或)加重心功能不全,增加全因死亡率,严重危害人类健康。临床上快速心律失常主要治疗方式为药物和介入,但长期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的治疗依赖于药物控制,疗效差,易复发,且不能根治;同时药物毒性、患者不耐受性也值得重视[2]。自1991年我国开展导管射频消融术(radiofrequency catheter ablation,RFCA),RFCA现已广泛应用于各种快速

杨凯[7](2018)在《植入式和传统临时起搏电极导线行临时心脏起搏的对照研究》文中指出研究背景:缓慢性心律失常是心律失常中常见的一类,临床中多见的缓慢性心律失常包括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窦房传导阻滞、房室传导阻滞等,严重的心动过缓可导致患者发生胸闷、乏力、气短、头晕、黑朦、晕厥,甚至可发生阿-斯综合征。1958年一例III度房室传导阻滞的患者植入了世界上第一台心脏起搏器,其后心脏起搏成为治疗严重心动过缓的唯一稳定有效的方法。而临床中有一些心动过缓患者需要应用心脏临时起搏技术,他们中的一部分经过治疗后可恢复自身心率而移除临时起搏器,而另一部分患者需要植入永久起搏器。传统的心脏临时起搏技术是经静脉将临时起搏电极导线送至右心室,外接临时起搏器,由于传统的临时起搏电极导线的头端是光滑金属结构,需要将电极导线保持一定张力才能将电极导线的头端“顶”在心内膜上,以保证其安全起搏。安装临时起搏后,对患者的体位有严格要求,患者经常需要长期卧床、全程监护。即使如此,在一项临时起搏器的研究中,48小时内有37%的患者发生电极移位而导致起搏不良,患者可因失去起搏保护而发生心脏骤停,这些患者需要重新定位起搏电极导线,给患者带来较大痛苦,且增加医疗费用支出,同时增加了医务人员的医疗风险。本研究通过对比应用永久起搏电极导线的方法与传统临时起搏导线方法,在并发症、起搏效果、医疗费用等方面是否存在差异。目的:比较用植入式电极导线行临时起搏和用传统临时起搏电极导线行临时心脏起搏(TCP)之间的效果与安全性差异。方法:选择在我院行TCP的患者32例分为研究组(n=16)和对照组(n=16)。研究组采用植入式电极导线外接永久起搏器行TCP;对照组采用传统临时起搏电极导线行TCP。比较两种导线行TCP的阈值、脱位率及总费用。结果:研究组13例使用主动电极导线,3例使用翼状被动电极导线,未发生脱位;对照组使用电极导线为(BARD0071539,6F型),脱位4例,1例增加输出电压至8v后重新起搏,其余3例均经重新定位。研究组TCP手术时间要长于对照组[(17±5)min vs(12±6)min,P=0.01]。研究组TCP 24 h后的起搏阈值低于对照组([0.63±0.37]V vs(1.47±0.75)V,P=0.038),TCP 术后住 CCU 病房的时间少于对照组[(0.8士0.4)d vs(3.5±1.1)d,(P=0.014)]。研究组TCP手术费略高于对照组,但与TCP有关的总费用少于对照组[(4561±377)元 vs.(7428±533)元,(P=0.032)]。结论:应用植入式电极导线比临时起搏电极导线行心脏临时起搏更安全、实用、经济。

杨光明[8](2017)在《床旁临时起搏抢救心脏骤停及严重缓慢性心律失常》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并分析普通电极床旁临时起博抢救心脏骤停和严重缓慢性心律失常的效果及其安装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及并发症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自2013年1月—2016年6月所收治的60例因严重缓慢性心律失常和心脏骤停而实施紧急临时心脏起搏的患者的临床资料,60例患者在床旁非X线条件下,均以改良的Seldinger法穿刺左锁骨下静脉或右颈内静脉,留置血管鞘。将普通起搏电极导管经鞘管送入到达右心室或肺动脉根部(右室流出道),进行临时起搏,观察患者的治疗起搏情况。结果 60例患者全部成功植入,起搏信号正常、有效。患者未出现血胸、气胸、血栓形成、心肌穿孔、心包填塞等并发症。多数患者安全度过危险期,1例患者植入术中发生心室颤动,有1例患者出现电极脱位,1例患者死于非起搏原因。结论在床旁进行临时心脏起搏是抢救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的有效措施。在没有X线引导下,普通电极即可达到有效起搏,患者创伤小、并发症发生率低,痛苦少。

贺文奇,楚英杰[9](2016)在《临时心脏起搏器抢救心血管急危重症患者的临床观察》文中认为目的评估临时心脏起搏器抢救心血管急危重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8月至2015年12月河南省人民医院急诊内科抢救的因不同病因引起的心脏骤停和缓慢型心律失常患者147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抢救时是否实施临时心脏起搏,将患者分为观察组(80例)给予临时心脏起搏治疗,其中心脏骤停49例,缓慢型心律失常31例;对照组(67例)给予传统心肺复苏和药物治疗,其中心脏骤停39例,缓慢型心律失常28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和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体抢救成功率为96.3%,明显高于对照组(44.8%)(P<0.05)。观察组中39例(95.1%)心脏骤停患者抢救成功,抢救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18例(45.1%),并且观察组中38例(97.4%)缓慢型心律失常患者抢救成功,抢救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12例(44.4%)(均P<0.05)。心脏临床起搏患者中4例(5%)患者出现并发症,其中心包积液(1例),室颤(1例),导管脱位(2例)。结论临时心脏起搏器在抢救心血管急危重症患者中疗效显着,安全性高,可明显提高抢救成功率,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赵世明,何磊[10](2014)在《应用床旁球囊电极导管临时心脏起搏的临床疗效》文中研究表明临时心脏起搏在心血管的治疗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临床工作中原先多采用普通电极导管临时心脏起搏,而现在经常遇到患者因各种原因突发严重的心脏骤停、心动缓慢等症状,此时的患者情况危急,不方便移动,需在床边进行临时心脏起搏治疗,恢复患者的正常心率,挽救患者的生命[1-2]。我院2012年3月2014年3月进行临时心脏起搏患者120例,现将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2年3月2014年3

二、心脏起搏与心包填塞(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心脏起搏与心包填塞(论文提纲范文)

(1)应用准分子激光鞘技术拔除电极导线的单中心经验(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准分子激光鞘拔除技术及手术步骤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157例患者的基本情况
    2.2 电极导线拔除情况和原因
    2.3 准分子激光鞘拔除电极导线的临床结局
3 讨论
    3.1 准分子激光鞘拔除电极导线的临床应用
    3.2 导线拔除的适应证
    3.3 导线植入时间对导线拔除成功率的影响

(2)量化指标辅助下高功率短时程与低功率长时程房颤射频消融的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第2章 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手术装置及药物
        2.2.2 手术过程
        2.2.3 术后管理与随访
        2.2.4 观察指标及定义
        2.2.5 统计学方法
第3章 结果
    3.1 患者一般资料特征
    3.2 手术消融效果
    3.3 手术并发症
    3.4 随访结果
第4章 讨论
    4.1 HPSD消融的热力学损伤理论
    4.2 HPSD消融的前期经验
    4.3 本研究HPSD消融经验
        4.3.1 有效性
        4.3.2 安全性
        4.3.3 复发率
第5章 结论
第6章 展望与不足
    6.1 创新性与展望
    6.2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综述 高功率短时程消融在肺静脉隔离中的应用进展
    参考文献

(3)AI指导持续性房颤左房BOX射频消融的安全性及有效性评估(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导管消融治疗心房颤动新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4)经皮临时起搏器在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围术期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写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附表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临时起搏器的应用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5)塞形封堵器左心耳封堵术安全性及有效性单中心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冻球襄消融联合左心耳封堵治疗非瓣膜性房颤进展
    辨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6)心脏射频消融术治疗快速心律失常后并发症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急性心包填塞
    1.1 临床表现
    1.2 处理
2 心房食道瘘
    2.1 临床表现
    2.2 预防及处理
3 穿刺处并发症
    3.1 临床表现
    3.2 预防及处理
4 气胸
    4.1 临床表现
    4.2 处理
5 血栓栓塞
    5.1 临床表现
    5.2 处理
6 房室传导阻滞
    6.1 临床表现
    6.2 处理
7 迷走反射
    7.1 临床表现
    7.2 处理
8 肺静脉狭窄
    8.1 临床表现
    8.2 处理
9 其他
1 0 小结与展望

(7)植入式和传统临时起搏电极导线行临时心脏起搏的对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TCP方法
    1.3 起搏阈值的测试及有关指标的比较
    1.4 观察周期及移除起搏电极导线
    1.5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两组起搏电极导线脱位率的比较
    2.2 两组起搏手术时间的比较
    2.3 两组起搏阈值的比较
    2.4 TCP术后住CCU时间的比较
    2.5 与TCP相关的费用的比较
3 讨论
参考文献
结论
综述
    参考文献
论文发表情况
致谢

(8)床旁临时起搏抢救心脏骤停及严重缓慢性心律失常(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2 结果
4 讨论

(10)应用床旁球囊电极导管临时心脏起搏的临床疗效(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治疗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心脏起搏所需时间和治疗成功率比较
    2.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3 讨论

四、心脏起搏与心包填塞(论文参考文献)

  • [1]应用准分子激光鞘技术拔除电极导线的单中心经验[J]. 昃峰,王硕,李鼎,王龙,段江波,苑翠珍,何金山,周旭,杨丹丹,李学斌. 中国循环杂志, 2022(01)
  • [2]量化指标辅助下高功率短时程与低功率长时程房颤射频消融的对比研究[D]. 钟晓. 南昌大学, 2021(01)
  • [3]AI指导持续性房颤左房BOX射频消融的安全性及有效性评估[D]. 叶子聪. 福建医科大学, 2021(02)
  • [4]经皮临时起搏器在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围术期的应用[D]. 杜传随. 河北医科大学, 2021(02)
  • [5]塞形封堵器左心耳封堵术安全性及有效性单中心临床研究[D]. 杨来. 昆明医科大学, 2020
  • [6]心脏射频消融术治疗快速心律失常后并发症研究进展[J]. 肖娴,游桂英. 成都医学院学报, 2019(04)
  • [7]植入式和传统临时起搏电极导线行临时心脏起搏的对照研究[D]. 杨凯. 苏州大学, 2018(04)
  • [8]床旁临时起搏抢救心脏骤停及严重缓慢性心律失常[J]. 杨光明. 系统医学, 2017(01)
  • [9]临时心脏起搏器抢救心血管急危重症患者的临床观察[J]. 贺文奇,楚英杰. 中华医学杂志, 2016(33)
  • [10]应用床旁球囊电极导管临时心脏起搏的临床疗效[J]. 赵世明,何磊. 辽宁医学杂志, 2014(05)

标签:;  ;  ;  ;  ;  

心脏起搏和心脏压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