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太尼对离体大鼠心脏心肌收缩力和钙离子迁移的影响

芬太尼对离体大鼠心脏心肌收缩力和钙离子迁移的影响

一、芬太尼对离体大鼠心脏收缩力及心肌细胞钙离子移动的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刘俊丽[1](2021)在《新型Pyxinol衍生物的合成、生物活性及药代动力学研究》文中提出为改善先导化合物pyxinol的药代动力学性质,进一步增强其药理活性,本论文在综述pyxinol和其衍生物、以及抗心肌缺血药物研究进展基础上,综合运用药物合成、生物活性筛选以及药代动力学等多项技术,高效制备了系列新pyxinol脂肪酸酯衍生物、系统筛选了抗心肌缺血和抗心衰生物活性、早期评价了药代动力学参数,成功筛选出一个具有良好心脏保护作用的创新候选化合物。论文所取得的主要创新性成果如下:(一)新型pyxinol脂肪酸酯衍生物的合成为避免所合成的衍生物脂溶性过强,论文采用28个碳的饱和脂肪酸,与pyxinol的C3/C12/C25-OH进行酯化,设计并合成了系列衍生物。通过理化性质分析、核磁共振及高分辨率质谱鉴定了32个衍生物的结构,包括:C-3位单酯化产物7个、C-12位单酯化产物7个、C-3,12位双酯化产物5个、C-12,25位双酯化产物6个、C-3,12,25位三酯化产物7个。除化合物1,7外,其余30个衍生物均为首次合成的新化合物。(二)Pyxinol脂肪酸酯衍生物心脏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基于文献报道的先导化合物pyxinol具有良好的心脏保护作用,论文对所合成的pyxinol脂肪酸酯衍生物继续开展了心脏保护作用的评价及作用机制的探讨,主要包括抗心肌缺血和抗心衰两个方面的研究。1、对H2O2诱导的H9c2心肌细胞损伤的影响以H2O2刺激H9c2心肌细胞,建立体外心肌细胞损伤模型,采用CCK-8法测定32个脂肪酸酯衍生物对损伤细胞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pyxinol及其衍生物对H9c2细胞损伤呈现不同程度的保护作用,活性强弱依次为C-3位单酯化产物>C-3,12,25位三酯化产物>C-3,12位双酯化产物>pyxinol>C-12位单酯化产物>C-12,25位双酯化产物,推断C-3位酯键对活性贡献最大,为主要活性基团。所有衍生物中,化合物5(3-己酰-pyxinol)对H9c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最强,且呈剂量依赖性,可能是通过提高细胞内SOD活性、减少MDA生成、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进而减轻细胞损伤程度来发挥心肌细胞保护作用。2、化合物5对心肌缺血模型大鼠的干预作用采用左前降支冠状动脉结扎法建立大鼠急性心肌缺血模型,灌胃给予化合物5(5、10、20 mg/kg)。以心脏收缩力、心肌梗死面积、LDH、AST、CK、c Tn T、MDA及SOD为评价指标,考察治疗性给予化合物5的作用。结果表明,与模型组比较,化合物5可呈剂量依赖性地减少左心室容积(LVVs)和心肌梗死面积、增加射血分数(EF)、提高心脏收缩力;同时也明显降低LDH、CK、AST、c Tn T和MDA水平,提高SOD活性。与阳性对照药美托洛尔呈类似作用,说明化合物5对心肌缺血大鼠的心脏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3、Pyxinol脂肪酸酯衍生物对ACE酶的抑制作用ACE在心衰中起重要作用,是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病因。论文采用比色法,以赖诺普利为阳性对照药,测定了32个脂肪酸酯衍生物对ACE酶的体外抑制作用。其中化合物5和化合物9(3,12,25-三丙酰-pyxinol)显示出与赖诺普利(抑制率89.17%)相似的活性,抑制率分别为90.31%和87.02%,优于先导化合物pyxinol(57.23%)。化合物5、9和赖诺普利的IC50值分别为105 n M、114 n M和81 n M。研究证明化合物5、9在体外显示出良好的ACE酶抑制活性。分子对接结果表明,化合物5和9可选择性抑制ACE酶的C结构域。4、化合物5和9对心衰斑马鱼模型的干预作用斑马鱼是研究心力衰竭的理想模式动物之一。论文选择受精后48 h的野生型AB系斑马鱼,分别给予化合物5和9(0.5,1,10μg/m L)预处理4 h,加入维拉帕米建立心力衰竭模型,以心率、心脏输出、射血分数、缩短分数、心脏扩大以及静脉充血为指标,评估斑马鱼的心脏功能。结果表明,浓度为1μg/m L的化合物5和9均可减少心脏扩张和静脉充血、增加心输出量、心率、射血分数和缩短分数。其中化合物5生物活性强于化合物9,并显示出与依那普利相似强度的活性。5、化合物5抗心衰的代谢组学研究采用基于UPLC-Q/TOF-MS代谢组学技术,对化合物5干预心衰斑马鱼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与正常斑马鱼比较,心衰斑马鱼中多种内源性代谢物含量发生明显改变,经化合物5干预,胆碱、丙酮酸、花生四烯酸等25种内源性代谢物的水平可显着回调,推断化合物5通过干预花生四烯酸代谢、甘油磷脂代谢、亚油酸代谢、鞘脂代谢、叶酸生物合成代谢、丙酮酸代谢、苯丙氨酸代谢和嘌呤代谢等8条代谢途径发挥抗心衰作用。首次发现叶酸生物合成代谢途径与心衰有关。(三)灌胃给予化合物5的大鼠药代动力学研究1、灌胃给予化合物5的“血药浓度-时间曲线”研究首次建立了HPLC-ELSD分析大鼠血浆中化合物5的定量方法,并测定了灌胃给予化合物5(20.0、40.0、80.0 mg/kg)的大鼠血药浓度-时间曲线,获得药动学参数。结果表明,化合物5体内动力学属线性过程,且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行为不存在性别差异。与文献报道的先导化合物pyxinol比较,化合物5在体内消除缓慢、消除时间明显延长、循环时间较长。首次对主要代谢产物pyxinol血药浓度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在化合物5达峰前,血浆中主要含有原型药物;在达峰至20 h的消除相期间,血浆中同时含有原型药物和其代谢产物;给药20 h至40 h期间,血浆中则主要含有代谢产物pyxinol。2、灌胃给予化合物5的生物利用度研究首次研究了静脉注射化合物5(10.0 mg/kg)的大鼠血药浓度-时间曲线,获得了T1/2、AUC、CL、Vd等基本参数。并以静脉给药AUC(0-t)为参比,计算出灌胃给予化合物5的绝对生物利用度为41.36%,与文献报道的先导化合物pyxinol的绝对生物利用度(43%)相似。3、化合物5的脂水分配系数测定化合物的亲脂性对整个药代动力学过程都有影响,尤其影响口服药物在机体的吸收。论文模拟胃肠道不同部位,采用摇瓶法使化合物5在p H 2.0、p H 5.8和p H 7.4等条件下于水-正辛醇缓冲溶液中达分配平衡,继而采用HPLC-ELSD技术测定两相中化合物5的浓度,获得了化合物5的脂水分配系数Log P为4.18,小于先导化合物pyxinol的Log P值(3.76),说明结构中引入脂肪酰基团,可增加脂溶性。4、灌胃给予化合物5的生物转化研究应用UPLC-Q/TOF-MS技术结合UNIFI代谢物分析平台,首次对灌胃给予化合物5(80.0 mg/kg)的大鼠血浆、尿、粪及胆汁中主要代谢产物进行快速分析和鉴定。共鉴定了21个代谢物,包括I相代谢物6个和II相代谢物15个。I相代谢反应包括脱水、脱氢、加水、氧化、去己酰基、去己酰氧基等,II相代谢反应包括甲基化、乙酰化、磷酸化、硫酸化、半胱氨酸结合、甘氨酸结合、谷胱甘肽结合和葡萄糖醛酸化等。综上所述,本论文丰富了pyxinol的结构修饰,也筛选出一个活性良好、生物利用度较高的创新候选药物——化合物5(3-己酰-pyxinol)。该化合物具有良好的抗心肌缺血和抗心衰活性,体内消除缓慢、生物利用度较高。论文为其进一步研究与开发提供了理论基础和科学数据。

张明发,沈雅琴[2](2021)在《氧化苦参碱抗心律失常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指明氧化苦参碱对心脏具有正性肌力和负性频率作用,对心肌自律性:在低浓度时降低、高浓度时提高自律性。氧化苦参碱能显着降低变为慢反应细胞的心室肌的自律性。其正性肌力作用的机制系促进外钙内流,从而促进心肌细胞内的肌浆网钙大量释放所致。而负性自律性和负性频率产生的机制与阻滞钠离子通道有关。因此氧化苦参碱能防治心力衰竭、心肌缺血和各种化学品引起的心律失常。

崩慧敏[3](2019)在《左旋(R)和右旋(S)特布他林的制备及其对OVA致敏哮喘小鼠呼吸道作用的比较研究》文中指出特布他林作为临床上常用的短效β2激动剂,因其有效地扩张支气管作用,常作为缓解哮喘发作症状的一线药物。特布他林具有一个手性中心,由等量的R构型和S构型组成,临床上使用的是其外消旋硫酸盐混合物。然而,文献研究表明β2激动剂R构型是其发挥药效的主要成分,S构型是无效的,且与外消旋体的毒副作用有关。所以,本研究主要目的是采用化学拆分法制备特布他林不同对映体药用盐,接着在动物模型和体外细胞水平比较特布他林R构型和S构型在气道炎症、AHR和气道重塑上的差异作用,并探究其相关分子作用机制。最后,采用Langendorff离体心脏灌流系统,研究R-特布他林和S-特布他林对大鼠离体心脏功能的作用,考察特布他林对映体对心脏的毒副作用差异。具体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1.以外消旋硫酸特布他林为起始原药,DTTA为手性拆分剂,建立一条完善的、适合工业放大生产的化学拆分法合成路线,制备同时具有高光学纯和化学纯的R-,S-盐酸特布他林,总产率可达53.6%(按消旋1/2量计算)。通过HR-MS和NMR对产物进行结构鉴定,旋光度和DSC检测其理化性质,HPLC进行化学纯度和光学纯度检测,结果显示,R-盐酸特布他林化学纯度为99.72%,ee值为99.9%,S-盐酸特布他林的分别为99.69%和99.8%,通过HR-MS和NMR鉴定其结构正确,旋光度和DSC检测其理化性质,结果显示优映体R-盐酸特布他林[α]D20为-38.5,熔点为236℃,所得产物为单一晶型:终产物R-,S-盐酸特布他林中存在一个主要杂质,经LC-MS和timsTOF MS推定,杂质为7位-OH的酯化产物(2-叔丁基氨基-1-(3,5-二羟基苯基)乙酸乙酯),为合成过程中引入的新杂质,对该杂质进行计算机辅助毒性预测显示在啮齿动物上无致癌致突变毒性。2.建立OVA诱导的过敏性哮喘小鼠模型,在OVA激发阶段连续7天伴随吸入给予特布他林R构型、S-构型及其外消旋混合物进行药物干预。给药结束后,采用全身体积描记法检测小鼠对Mch的气道反应性,检测全血和BALF中嗜酸性细胞水平,同时检测血浆OVS-sIgE和BALF中Th2炎症因子表达水平,取肺组织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包括HE染色、PAS糖原染色和Masson染色,通过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与气道炎症和气道重塑相关的分子信号表达水平。此外,还采用LC-MS检测吸入给药后特布他林不同对映体在肺及小鼠其他主要器官中的药物分布差异。结果显示,经小鼠鼻吸入给药后,药物可以有效地沉积在肺部,R-特布他林优先地保留于体内,而S-特布他林更容易被机体代谢,但在心脏组织中,特布他林对映体的浓度无差异;低剂量R-特布他林能有效地缓解由Mch诱发的气道高反应性,明显降低BALF中OVA-sIgE水平和嗜酸性细胞数目,同时显着降低BALF中IL-5水平,明显缓解肺部炎症反应和气道重塑,可能与显着抑制p38 MAPK和NF-κB的磷酸化水平有关;外消旋混合物的抗哮喘作用较R-特布他林有所减弱;而S-特布他林显示会加重致敏小鼠对Mch的气道高反应性,促进血液中嗜酸性细胞的迁移,明显增加BALF中IL-4和IL-13水平,促进平滑肌增厚和管腔黏液分泌,可能与其显着激活NF-κB的活性和抑制AMPKα及其磷酸化水平有关。3.以人胚肺成纤维细胞(HLF)为实验对象,研究特布他林对映体对正常HLF和TGF-β1诱导的HLF细胞表型转化模型的差异作用。通过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药物处理细胞后α-SMA和fibronectin以及纤维化相关蛋白AMPKα的表达水平。结果显示,0.1-10μM S-特布他林均可以促进正常HLF向肌成纤维细胞转化,且呈剂量依赖升高趋势;1μM S-特布他林对TGF-β1诱导的HLF向肌成纤维细胞转化有促进其转化的趋势,包括升高α-SMA和纤连蛋白的水平,S-特布他林促进HLF细胞表型转化的作用可能与下调AMPKα的表达有关。而相比与S-特布他林,0.1-10μM R-特布他林对正常HLF无影响;1μM R-特布他林显示可以显着降低TGF-β1诱导的HLF细胞α-SMA和纤连蛋白表达的升高,其改善作用比2μM消旋特布他林效果更好。4.采用经典的Langendorff离体心脏灌流系统,考察R,S-特布他林对离体大鼠心脏心肌收缩力和心率的差异作用。结果显示,R-特布他林对心脏具有正性肌力作用,100μM R-特布他林显着升高心率和增强左心室收缩力,R-特布他林的这种作用可以被β2阻断剂ICI 118,551大部分阻断,加上β1阻断剂美托洛尔可以完全阻断;S-特布他林对离体大鼠心脏有较弱的抑制作用,抑制心脏收缩力和降低心率;相比于R-特布他林,S-特布他林能显着诱发离体大鼠心脏心律失常的发生。本研究结果表明手性替代产品R-特布他林因其降低了给药剂量从而降低毒副反应和全身代谢负担等优势,为哮喘治疗提供更为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

盛明薇[4](2018)在《瑞芬太尼通过纠正锌稳态失衡保护缺血/再灌注心脏》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第一部分瑞芬太尼通过纠正锌稳态失衡而发挥其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作用目的尽管已有研究证实锌稳态失衡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密切相关,但是关于锌转运蛋白表达如何影响锌稳态失衡以及其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具体作用尚不清楚。瑞芬太尼(Remifentanil)己被证实可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但其相应分子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本部分的研究目的是证明瑞芬太尼能否通过纠正锌稳态失衡发挥其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方法利用Langendorff模型建立离体大鼠局部心脏缺血/再灌注模型,缺血时间为30min,再灌注时间为2h。瑞芬太尼于缺血前30min给予,5 min/次,每次间隔5min,共3个循环。通过伊文氏蓝+TTC染色法测定心肌梗死面积;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检测心脏锌离子含量;用Western blotting法测定心肌危险区金属应答转录因子1(Metal responsive factor 1,MTF1)及锌转运蛋白1(Zinc transporter l,ZnT1)的表达。利用H9c2细胞建立缺氧/复氧模型,瑞芬太尼于缺氧前2 h预先给药。采用CCK8法测定各组细胞存活率,利用锌离子探针Newport Green DCF检测细胞锌离子含量,构建MTF1过表达质粒并于缺氧前48 h转染至H9c2细胞内,通过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ZnTl的表达,并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内锌离子含量的变化。结果在大鼠心脏缺血再灌注及H9c2细胞缺氧/复氧模型上,瑞芬太尼可明显降低心肌梗死面积、提高心肌细胞存活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检测大鼠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后心肌锌离子水平后发现,缺血/再灌注可明显降低心肌组织锌离子含量,瑞芬太尼预处理后心肌组织锌离子含量明显升高。进一步的实验利用荧光探针检测了细胞锌离子含量,结果与离体模型数据相吻合。Westen blotting检测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相比,缺血/再灌注可诱导大鼠心肌组织MTF1及ZnTl的表达上调,而瑞芬太尼使再灌注心肌MTF1及ZnTl的水平降低。利用pCMV-Tag2B载体构建MTF1过表达质粒并转染入H9c2细胞后发现,MTF1过表达可拮抗瑞芬太尼对ZnT1表达的抑制作用,细胞锌离子水平也随之降低。结论心肌缺血/再灌注通过上调MTF1水平来促进细胞膜上锌离子转出蛋白ZnTl表达,促进心肌细胞内锌离子外流,引起心肌损伤。瑞芬太尼通过抑制MTF1和ZnTl的表达而减少心肌细胞锌离子外流,从而保护心肌。第二部分瑞芬太尼通过抑制锌离子丢失所致内质网应激而减轻心肌线粒体损伤目的内质网结构及功能的稳定是线粒体正常运转的重要前提。研究己经证实,外源性锌通过抑制内质网应激阻止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开放,从而对再灌注心肌发挥保护作用。本部分的研究目的是探讨瑞芬太尼是否通过防止锌离子丢失而抑制内质网应激,进而改善再灌注心肌线粒体损伤。方法建立大鼠离体心脏Langendorff灌流模型,模型稳定20 min后分别给予锌离子螯合剂 N,N,N’,N’-四(2-吡啶甲基)乙二胺(N,N,N’,N’-tetrakis-(2-pyridylmethyl)ethylenediamine,TPEN)(20 μM,5 min)或内质网应激激动剂毒胡萝卜素(Thapsigargin,TG)(1 μM,15 min)。随后给予瑞芬太尼(100 ng/mL)进行灌流。给药结束后施行心肌缺血/再灌注。用Powerlab数据采集分析系统记录心率和左心室发展压变化,测定各组大鼠心脏冠脉流量。实验结束后永久结扎冠状动脉,用伊文氏蓝联合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2,3,5-triphenyltetrazolium chloride,TTC)染色法测定心脏组织梗死面积;采集心脏缺血区组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各组内质网应激标志性蛋白(CHOP,BIP)及凋亡指标(cleaved-caspase3,Bax,Bc12)。利用H9c2细胞建立缺氧/复氧损伤模型,预先转染MTF1过表达质粒或给予TPEN、TG、瑞芬太尼等进行干预,用CCK8试剂盒测定各组细胞存活率;用 Western blotting 检测 CHOP 及 BIP;用 DCFH-DA 染色及 Mitosox Red 染色检测细胞和线粒体活性氧水平;采用JC-1染色法观察各组细胞线粒体膜电位的改变。结果在大鼠Langendorff模型上,心肌缺血/再灌注所致细胞锌离子丢失可触发内质网应激,而瑞芬太尼预处理通过抑制锌离子外流减轻内质网应激。锌离子螯合剂TPEN或内质网应激激动剂TG干预可抑制心功能、加重心肌梗死面积和心肌细胞凋亡。在H9c2细胞缺氧/复氧模型中,MTF1过表达质粒使内质网与锌离子的共定位减少,拮抗瑞芬太尼对内质网应激的抑制作用。与此同时,瑞芬太尼可抑制活性氧产生并防止线粒体膜电位的降低,这些作用均被TPEN或TG所阻断。结论心肌缺血/再灌注所致心肌细胞锌离子外流使内质网锌离子丢失而触发心肌细胞内质网应激,从而引起线粒体和心肌细胞损伤。瑞芬太尼预处理通过抑制心肌细胞锌离子丢失而减轻内质网应激及线粒体损伤,从而发挥心肌保护效应。

张秀娟[5](2018)在《漆黄素对离体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漆黄素对离体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的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通过Langendorff离体组织灌流系统制备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动物模型,通过前期实验确定正式实验中漆黄素的给药浓度。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正式实验使用的32只SPF级大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Control)组,模型(Model)组,漆黄素 0.5μmol/L 组(Fisetin0.5),漆黄素 5 μmol/L 组(Fisetin5),每组8只。BL420S生物信号采集记录系统测定心功能参数,TTC染色检测心肌梗死程度,酶联免疫吸附法检验灌流液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MB,CK-MB)含量及动物模型心肌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umutase,SOD)、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氧化型谷胱甘肽(oxidized glutathione,GSSG)、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α,TNF-α)、白介素 6(Interleukin 6,IL-6)表达水平,心肌组织切片形态用苏木素-伊红染色法观察,心肌切片细胞凋亡程度用TUNEL染色检测。结果:与Control比较,Model组心功能明显降低,梗死面积明显增加,心肌组织中CK-MB、MDA、IL-6、GSSG表达量明显升高,SOD、GSH表达量明显降低,组织细胞形态损伤严重,切片凋亡细胞数显着增多。同Model组相比,Fisetin0.5组、Fisetin5组,血液动力学系数明显升高,梗死率显着降低,心肌组织中炎症因子及氧化物质降低,抗氧化物质表达升高,组织形态损伤较轻,TUNEL染色结果显示给药组细胞凋亡率低于模型组。同Fisetin0.5组比较,Fisetin5组各项检测指标进一步改善,检测结果分析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或P<0.01)。结论:漆黄素有降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动物模型的缺血再灌注损伤作用,作用效应有剂量依赖性,作用机制可能与漆黄素抗炎作用、抗氧化作用及抗凋亡作用有关。

薛书银[6](2018)在《去乙酰毛花苷与米力农对大鼠血流动力学作用的比较》文中指出目的:研究强心苷类正性肌力代表药去乙酰毛花苷(简称西地兰,Deslanoside)与非强心苷类正性肌力代表药米力农(Milronone)二者对心血管血流动力学作用的特点,分析去乙酰毛花苷和米力农长期使用导致死亡率差异的潜在机制,为抗心衰药物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试剂:1.去乙酰毛花苷(DeslanosideInjection),简称西地兰:规格为0.2mg/mL,国药准字H32021538,陕西京西药业有限公司生产。2.米力农(Milronone Injection):规格为1 mg/mL,国药准字H10970051,鲁南贝特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方法:1.大鼠在体心室压力-容积环(P-V Loop)测定雄性SD大鼠腹腔麻醉,定标后Millar双压力-容积导管自仰卧位经右侧颈动脉平行插入大鼠左心室,去乙酰毛花苷或米力农溶于生理盐水中静脉给药,观察给药前后大鼠左心室压力-容积环的形状变化并调整压力探头的位置。待稳定后,采用软件LabChart8记录大鼠加药前后左心室压力-容积环变化及各项血流动力学参数,分析药物对大鼠心血管的血流动力学作用。2.大鼠离体心脏左心室收缩压测定雄性SD大鼠腹腔麻醉后,迅速开胸取大鼠心脏置于无钙灌流液中使其停搏,分离主动脉,使心脏垂挂于Langendorff灌流装置上,恒温、恒压、充氧条件下,去乙酰毛花苷和米力农溶于有钙灌流液中配制梯度浓度,依据文献按正常灌流液→0.01→0.1-→1 μmol/L浓度梯度依次灌流去乙酰毛花苷,或正常灌流液→0.1→1→10 μmol/L浓度梯度依次灌流米力农。生物采集系统记录加药前后离体心脏左心室收缩压力关系曲线以及各项心脏收缩指标。3.大鼠左心室单个心肌细胞钙瞬变荧光强度测定雄性SD大鼠腹腔麻醉后,迅速开胸取出心脏挂于Langendorff装置上进行升主动脉逆行灌流,随后采用酶消化法分离大鼠左心室心肌细胞。分离的左心室肌细胞室温静置1小时,然后采用含Ca2+浓度0.3mmol/L→0.6mmol/L→l.2mmol/L充氧的台氏液进行梯度复钙,复钙后心肌细胞与钙荧光染料Fluo-4 AM(5 μmol/L)避光负载30 min左右,然后用台氏液进行清洗2次,清除多余染料。将心肌细胞置于显微镜下给予电刺激(1.2倍阈值,约10V),频率1Hz,根据荧光寻找收缩性好,边界纹路清晰、荧光较亮的细胞,进行钙释放触发并进行数据采集,测定去乙酰毛花苷10 μmol/L或米力农10 μmol/L加药前后心肌细胞钙释放。结果:1.去乙酰毛花苷及米力农对在体大鼠左心室收缩力的作用去乙酰毛花苷与米力农均能增加大鼠左心室心肌收缩力。相同点:去乙酰毛花苷与米力农均能增加大鼠心输出量,每搏输出功,左心室收缩末期压力,射血分数。不同点:去乙酰毛花苷显着增加心室搏出功,左心室压力最大上升速率,降低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但不改变心率;米力农主要增加每搏输出功及心率,降低左心室收缩/舒张末期容积,以及左心室收缩/舒张末期压力。2.去乙酰毛花苷及米力农对在体大鼠收缩与舒张性能的作用去乙酰毛花昔加药后,心室收缩末期压力-容积(ESPVR)曲线斜率Ees、舒张末期的压力-容积(EDPVR)曲线斜率Eed明显增加,降低舒张性能。米力农加药后,心室收缩末期压力-容积(ESPVR)曲线斜率Ees显着增加,而舒张末期的压力-容积(EDPVR)关系曲线斜率Eed却降低,说明米力农能提高大鼠自身内在的收缩性能,增加舒张性能。3.去乙酰毛花苷及米力农对在体大鼠动脉压、动脉阻抗及心室与血管耦合性的作用去乙酰毛花苷明显增加大鼠动脉收缩压和舒张压,缩短主动脉关闭时间,对动脉阻抗(Ea)及心室-血管偶合无显着性影响。米力农显着降低大鼠动脉收缩压和动脉舒张压,缩短左心室发展压回复50%的时间,降低大鼠左心室压和动脉阻抗Ea,减小心室-血管偶合(VVI)比值,改善心脏血管耦合性。4.去乙酰毛花苷及米力农对离体大鼠心脏收缩功能的作用去乙酰毛花苷与米力农均能浓度依赖性的增加左心室发展压和左心室压最大上升速率,提示二者能够增加大鼠心肌收缩力。不同之处在于去乙酰毛花苷能显着降低大鼠离体心脏心率,而米力农与之截然相反,增加心率。5.去乙酰毛花苷及米力农对大鼠左心室单个心肌细胞Ca2+释放的作用去乙酰毛花苷增强心肌细胞收缩期Ca2+浓度,其作用通过降低Ca2慢成分(其它作用机制)的斜率Kother mechanism,而Kothermechanism主要成分是钠-钙交换体(NCX)介导的,因此,去乙酰毛花苷心肌细胞钙释放的作用主要由钠-钙交换(NCX)介导。米力农增加心肌细胞收缩期钙离子荧光值,其作用显着增加Ca2+释放重吸收相快成分的斜率KsERCA2a。结论:去乙酰毛花苷为强心苷类正性肌力药,而米力农为临床常用的非强心苷类正性肌力药物,从整体效应看,二者均能增加大鼠左心室收缩力。去乙酰毛花苷以降低心室收缩末期容积,不改变舒张性能及心率为特征;而米力农增加心肌收缩力以降低血管外周阻力,增加心率为特点,我们推测其加快心率,有可能是长期用药导致死亡率增加的原因。从内在收缩舒张性能和能量的角度来看,去乙酰毛花苷增加大鼠的内在收缩性,降低舒张性能,增加大鼠心肌耗氧量。而米力农却能同时增加大鼠内在收缩性能和舒张性能。临床常用的正性肌力药物往往以增强心肌收缩力为主,对改善心室舒张功能的作用并不理想,这提示与去乙酰毛花苷相比,米力农对急性心衰更有效。从心室-血管的耦合程度来看,与去乙酰毛花苷相比,米力农降低血管外周阻力,优化大鼠心室-血管耦合性,使其匹配程度更高,做功效能达到最佳状态。离体实验结果表明,去乙酰毛花苷对在体大鼠心率无明显影响,却降低离体心率,表明其维持大鼠心率有赖于机体自身的神经-体液调节,而米力农同时增加大鼠在体和离体心率。此外,去乙酰毛花苷增加心室收缩期和舒张期胞浆内的Ca2+浓度,增强心肌收缩力,但容易造成Ca2+泄露引起心率失常。米力农在增加胞浆Ca2+浓度地同时降低舒张期内的Ca2+浓度,使心肌收缩力进一步加强。综上所述:与去乙酰毛花苷相比,米力农作为抗心衰的正性肌力药物作用强于去乙酰毛花苷,但极易引起心率加快,长期使用有可能增加患者的远期死亡率,因此在药物开发的过程中,可以选择与其他降低心率的抗心衰药物联合使用,使其既能保持治疗心衰的正性肌力作用,又能克服其他的副作用。

程新琦[7](2017)在《映山红花总黄酮抑制UTR-RhoA-ROCK通路改善大鼠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MI)后心室重构被认为是心力衰竭及心源性猝死发生的主要机制。目前对于心室重构的治疗,除了重建血供,限制梗死范围,早期药物干预和治疗仍是主要手段。作为映山红花中提取的有效部位,映山红花总黄酮(total flavones of rhododendra,TFR)在心脑急性缺血再灌注损伤中有重要保护作用,但对慢性心肌缺血尤其是心梗后心室重构作用并不清楚。TFR含映山红素、芦丁、槲皮素及金丝桃苷等黄酮化合物,而黄酮类化合物通过调节心脏尾加压素Ⅱ受体(urotensin Ⅱ receptor,UTR)途径和阻断Rho相关的卷曲螺旋激酶(Rho associated coiled coil-forming kinase,ROCK)活性发挥抗炎、抗氧化和抗纤维化效果。因此,我们推测TFR对梗死后慢性心室重构可能具有相似的抗纤维化作用。本研究拟探讨TFR是否可改善心梗后心室重构的作用,并重点研究TFR作用与UTR,ROCK的相互关系。实验目的:1.在体水平研究TFR对大鼠心梗后心室重构和心功能失调的影响;2.细胞水平观察TFR对h UⅡ诱导的原代乳鼠心肌细胞肥大和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影响,探讨TFR发挥作用的UTR-Roh A-ROCK机制,进一步明确下游的MLCP路径及是否与钙离子作用有关。3.离体血管水平观察TFR对不同血管张力的影响,探讨其选择性舒张大鼠冠状动脉和改善梗死区心肌灌注的可能性;实验方法:1.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结扎致MI模型,连续30 d的30120 mg/kg TFR灌胃处理,术后1 d和4 w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心功能和室壁厚度,实验结束后处死大鼠,称其体重和心脏重量,在结扎线以下离断心脏,一半用于形态学检测: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心肌细胞的横切面积,天狼猩红染色观察间质纤维化;另一半Western blot检测心肌组织中UTR,Rho A,ROCK1和ROCK2蛋白的表达。2.原代乳鼠心肌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培养,加入不同浓度h UⅡ和TFR,酶标仪检测细胞活力,取100 n M h UⅡ诱导细胞重构,免疫荧光观察TFR 10,30和90 mg/L预处理后细胞形态变化,RT-PCR检测心肌细胞肥大基因ANP m RNA和β-MHC m RNA,Western blot检测成纤维细胞标志性蛋白α-SMA和SM22α表达水平,检测细胞UTR,Rho A,ROCK1和ROCK2及下游p-MYPT1,p-MLC蛋白表达水平。钙成像仪检测TFR预处理后细胞内相对钙离子含量变化。3.si RNA分别下调心肌细胞和成纤维细胞中ROCK1和ROCK2表达水平,观察TFR预处理效果与下调ROCK1和ROCK2间的相互关系。4.分别分离大鼠冠状动脉,肠系膜上动、静脉,腹主动脉和门静脉血管,制备合适血管环,依次加入各浓度梯度的TFR 3.32430 mg/L,检测血管张力变化。利用激光散斑血流成像仪观察静脉注射TFR(30 mg/kg)对正常或MI大鼠在体心脏表面左室心尖区域的平均血流灌注量影响。实验结果:1.与假手术组相比,MI模型组大鼠心脏LVIDs,LVIDd,LVPWs和LVPWd增加,LVFS和LVEF降低,用TFR 30,60和120 mg/kg/d或氨氯地平4 mg/kg/d治疗4 W后可以改善心梗后大鼠上述心功能指标。2.模型组大鼠的心脏重量指数(HWI)显着升高,用TFR 30,60和120 mg/kg/d处理后指数逐步降低;TFR 30120 mg/kg和4 mg/kg氨氯地平处理后显着降低心肌细胞平均横截面积和左心室壁心肌纤维化的程度。3.TFR 30,60和120 mg/kg/d治疗后可明显抑制MI后非梗死区纤维化相关因子如α-SMA,TGF-β1,MMP2和胶原蛋白I水平的上调;MI诱导的UTR,GTP-Rho A,ROCK1和ROCK2蛋白表达水平上调效应也被显着削弱。4.10,30,90 mg/L TFR能剂量依赖性地抑制100 n M h UⅡ诱导的心肌细胞表面面积变大和成纤维细胞纤维网形成,减弱胞内绿色荧光强度,不同程度地抑制心肌细胞中促肥大基因β-MHC m RNA和ANP m RNA表达水平和成纤维细胞中α-SMA和SM22α的蛋白表达水平。5.1090 mg/L TFR分别预处理心肌细胞后,不同程度抑制100 n M h UⅡ诱导的UTR,GTP-Rho A,ROCK2及p-MYPT1,p-MLC蛋白水平上调;阳性对照药SB 706375对蛋白表达水平的作用结果相似于高剂量TFR组。TFR对100 n M h UⅡ诱导成纤维细胞增殖后UTR-Rho A-ROCK通路的影响类似于心肌细胞,不同的是,能抑制ROCK1蛋白水平上调,对ROCK2蛋白水平无显着影响。6.ROCK2-si RNA预处理心肌细胞后可明显削弱100 n M h UⅡ诱导的细胞表面面积增大和胞内绿色荧光增强,抑制促肥大基因β-MHC m RNA和ANP m RNA的显着表达,而si ROCK1预处理并没有产生相类似结果;90 mg/L TFR预处理效应同ROCK2-si RNA。TFR联合ROCK2-si RNA后,细胞表面面积和促肥大基因表达水平进一步减小,而TFR联合ROCK1-si RNA后类似抑制效应仍然存在。7.ROCK1-si RNA预处理成纤维细胞后可明显抑制100 n M h UⅡ诱导的纤维网形成和胞内绿色荧光变强,下调促纤维标志蛋白α-SMA和SM22α显着表达,而ROCK2-si RNA预处理并没有产生相一致效应。90 mg/L TFR预处理结果与ROCK1-si RNA相类似。TFR联合孵育ROCK1-si RNA后,抑制作用愈明显;联合孵育ROCK2-si RNA后抑制作用同样存在。8.100 n M h UⅡ诱导乳鼠心肌细胞肥大和成纤维细胞增殖后,Fluo-8 AM标记的钙荧光强度显着增强,相对钙离子含量增加。10,30和90 mg/L TFR分别预处理后可不同程度减弱h UⅡ诱导的高荧光强度,相对钙离子浓度也呈倍数降低。9.急性MI后,大鼠梗死区的血流灌注成像图可见黄色区域增加,红色区域减少;相应的实时动态平均血流量曲线显着下降,平均血流变化率达64.6±18.7%;静脉给予TFR 30 mg/kg后,黄色区域变少,相应的实时动态平均血流量曲线有所上升,平均血流变化率为45.6±13.5%。但对假手术组大鼠而言,TFR使用前后血流灌注量和平均血流量曲线均没有显着差异。10.3.32430 mg/L TFR对MI后冠状动脉产生的舒张效应明显减弱,EC50从331.8±7.2 mg/L增加至480.1±1.8 mg/L、Emax从97.4±3.7%下降为90.9±1.9%。11.浓度递增加入3.32430 mg/L TFR后,可不同程度舒张由U46619、苯肾上腺素和高钾诱导的冠状动脉收缩效应,TFR对保留内皮和去内皮冠状动脉的舒张反应不同,低浓度时呈内皮依赖性舒张。由U46619预收缩的TFR舒张效应EC50分别为331.8±7.2 mg/L和469.7±2.5 mg/L、最大舒张率Emax分别为97.4±3.7%和95.0±2.8%;由PE预收缩的TFR舒张效应EC50较U46619预收缩的均有明显上升(P<0.01),Emax均有显着下降(P<0.01);由高钾预收缩的TFR舒张效应EC50进一步增加,但Emax无进一步下降(P>0.05)。12.U46619预收缩大鼠肠系膜上动脉的TFR舒张效应EC50较冠状动脉有相应增加(P<0.01),Emax也有相应减少(P<0.01);而预收缩大鼠腹主动脉的TFR舒张效应EC50进一步升高(P<0.01),Emax进一步下降(P<0.01)。结论:1.TFR可有效抑制大鼠心梗后心室重构并改善左心功能;2.TFR改善h UⅡ诱导的心肌细胞肥大和成纤维细胞增殖可能与钙离子依赖的UTR-Rho A-ROCK-MLCK阻断机制有关。其中,RCOK2是逆转心肌细胞肥大的关键靶点;而RCOK1则在成纤维细胞增殖中扮演更重要角色;3.TFR可选择性舒张离体大鼠冠状动脉,提高急性心梗后梗死区心肌血流灌注。

张引[8](2016)在《瑞芬太尼预处理对慢性心力衰竭大鼠在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信号转导机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为了观察瑞芬太尼预处理对慢性心衰大鼠的在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是否具有保护作用,并通过对大鼠心肌梗死面积(IS)、缺血危险区(AAR)、心肌组织细胞外调节激酶(ERK)、蛋白激酶B(Akt)及糖原合酶激酶-3β(GSK-3β)等相关蛋白的检测,探讨瑞芬太尼预处理对慢性心衰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选择282只体重在200-230g之间的健康成年雄性Sprague-Dawley(SD)大鼠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尾静脉注射盐酸多柔比星(Doxorubicin,DOX组)制作慢性心衰大鼠模型,尾静脉注射生理盐水(Normal saline,NS组)作为对照。在注射第8周末,行超声心动图(UCG)检测实验大鼠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及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并计算左心室短轴缩短率(LVFS)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评价心脏功能。选择成功模型的心衰大鼠99只随机分为11组(n=9):假手术组(Sham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瑞芬太尼预处理(RPC)三个剂量组(0.6、2.0、6.0μg/kg)、磷脂酶-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抑制剂wortmannin(WT)+RPC6.0μg/kg组(RWT组)、ERK抑制剂PD98059(PD)+RPC6.0μg/kg组(RPD组)、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m PTP)开放剂苍术苷(atractyloside,AL)+RPC6.0μg/kg组(RA组),以及抑制剂及m PTP开放剂对照组共3组(WT组,PD组,AL组)。Sham组在冠状动脉左前降支(LAD)下只穿线不结扎;IR组结扎LAD,缺血30min,再灌注120min;RPC组在IR前给予三个不同剂量瑞芬太尼,用生理盐水稀释到一定浓度,泵注5min,停止5min,共三个循环;RPD组在RPC前10min给予一定剂量的ERK抑制剂PD;RWT组在RPC前10min给予一定剂量的WT;RA组在RPC前给予一定剂量的AL;WT组,PD组,AL组分别给予同等剂量的WT、PD、AL后,不进行RPC,直接结扎LAD,缺血30min,再灌注120min。各组内于再灌注结束即刻取下大鼠心脏(n=6),行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检测梗死面积;各组内其它大鼠(n=3)于再灌注结束10 min时取心室肌组织,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p-ERK/ERK、p-Akt/Akt、p-GSK-3β/GSK-3β、细胞色素C(Cyt C)及β-actin的蛋白表达。结果:1慢性心衰大鼠模型建立情况:静脉注射DOX 8周后UCG显示实验大鼠LVEF和LVFS显着下降,同时大鼠伴有进食量逐渐下降、体重增长缓慢甚至降低、脱毛、毛发散乱和精神萎靡等症状,死亡率为50.9%。而NS组大鼠无相应改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瑞芬太尼预处理的实验情况:TTC染色结果显示:Sham组心肌基本无梗死,IR组心肌梗死面积明显增加,低剂量的RPC(0.6μg/kg)可轻度降低心衰大鼠的心肌梗死面积,高剂量的RPC(2.0、6.0μg/kg)可显着减少慢性心衰大鼠的心肌梗死面积,且此三个RPC剂量组与IR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ortmannin、PD98059、苍术苷阻断RPC的保护作用,梗死面积明显增加,与RPC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RPC可以显着升高Akt、ERK和下游GSK-3β的磷酸化蛋白的表达水平,同时降低细胞色素C的表达,wortmannin、PD98059可抑制RPC诱导的Akt、ERK以及GSK-3β磷酸化的升高,而苍术苷可增加细胞色素C的表达量。结论1、RPC对慢性心衰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2、RPC可能是通过激活PI3K和ERK信号通路,继而抑制下游GSK-3β活性,阻断m PTP开放,从而发挥心肌保护作用。

王斌[9](2013)在《瑞芬太尼预处理对阿霉素诱导的慢性心力衰竭大鼠离体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文中认为背景慢性心力衰竭是临床上各种心血管疾病发展的终末阶段,近年来呈上升趋势,对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威胁。合并慢性心力衰竭的心脏手术患者或实施非心脏手术的冠心病患者常会有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其防治措施有待完善。与吗啡、芬太尼等阿片类镇痛药一样,瑞芬太尼预处理(Remifentanil preconditioning, RPC)对正常心脏能够产生心肌保护作用。而RPC对慢性心力衰竭心脏缺血/再灌注是否有保护作用尚不清楚。本文旨在探讨瑞芬太尼预处理对阿霉素诱导的慢性心力衰竭大鼠离体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250±20g),尾静脉注射阿霉素2mg/kg,每周一次,共六周,累积剂量达12mg/kg之后,经高频超声心动图确认,EF(左室射血分数)及FS(左室短轴缩短率)下降20至30%为心力衰竭模型造模成功。造模成功后,随机将60只阿霉素心衰大鼠分为6组:对照组(Sham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缺血预处理组(IPC组)、10μg/L瑞芬太尼预处理组(RPC1组)、30μg/L瑞芬太尼预处理组(RPC2组)、60μg/L瑞芬太尼预处理组(RPC3组)。采用Langendorff离体大鼠心肌灌注模型。除Sham组为持续灌注165min外,所有心脏予以30min缺血,90min再灌注。IPC组在缺血前结扎左冠状动脉5min,松开5min,共三个循环。RPC组在缺血前给予含浓度分别为10,30,60μg/L的瑞芬太尼的K-H液灌注5min后改用不含瑞芬太尼的K-H液灌注5min,共三个循环。记录各组心脏在平衡末、再灌5min、再灌30min、再灌90min时的心率(HR)、左室发展压(LVDP)和左室压力最大上升速率(+dp/dtmax)、左室压力最大下降速率(-dp/dtmax)、冠脉流量(CF),并测定冠脉流出液中乳酸脱氢酶(LDH)的活性。再灌末TTC法计算心肌缺血梗死区(IS/AAR)。免疫印记法(Western blot)半定量检测p-Akt和总Akt的含量。结果平衡灌注末各组间心功能指标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再灌5min,30min,90min时,RPC2组和RPC3组的LVDP,+dp/dtmax,-dp/dtmax, CF较I/R组高,LDH值较I/R组低(P<0.05)。灌注结束后,见RPC2组、RPC3组的IS/AAR较I/R组小,p-Akt表达水平升高(P<0.05),而IPC组和RPC1组的各项指标较I/R组无显着差异。结论缺血预处理在阿霉素心衰大鼠的心肌保护作用消失,瑞芬太尼预处理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而缺血预处理对阿霉素心衰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无明显保护作用。瑞芬太尼预处理可能通过PI3K/Akt信号通路减轻阿霉素诱导的心力衰竭大鼠的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徐毅[10](2012)在《Liguzinediol通过作用于肌浆网钙释放发挥正性肌力作用及其心脏安全性评价》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索Liguzinediol (LZDO)对正常大鼠离体心脏正性肌力作用的机理,并评价其心脏安全性。方法:1.大鼠Langendorff离体心脏灌流:采用常规大鼠Langendorff离体心脏灌流技术,记录左心室收缩功能。分析LZDO以及LZDO在α1、β、D1、H1受体阻滞剂,磷酸二酯酶、Na+-K+-ATP酶、Na+-ca2+交换抑制剂,L-型钙通道阻滞剂,兰尼碱受体、肌浆网钙泵抑制剂存在的条件下,对左心室收缩压(LVSP)、左心室舒张末期压(LVEDP)、左心室内压最大上升速率(+dp/dtmax)、左心室内压最大下降速率(-dp/dtmax)、心率(HR)的作用。2. GPCR受体活性测定技术:我们选取了与心肌收缩力有关的31个GPCR受体,分析LZDO对它们的作用。3.大鼠心脏乳头肌动作电位记录:采用常规大鼠离体乳头肌动作电位记录技术,记录乳头肌动作电位的各参数。分析LZDO对动作电位复极50%水平的时程(APD50)和90%水平的时程(APD90)的作用。4.全细胞电流钳记录技术:采用膜片钳全细胞电流钳技术,记录大鼠左心室单个肌细胞的动作电位的各参数。分析LZDO对动作电位复极50%水平的时程(APD50)和90%水平的时程(APD90)的作用。5.全细胞电压钳记录技术:应用膜片钳全细胞电压钳技术,分析LZDO对L-型钙电流的作用,探讨LZDO正性肌力作用的机制;分析LZDO对hNav1.5电流、hERG电流的作用,对其进行心脏安全性评价。6.细胞内钙成像技术:采用细胞内钙成像的方法研究LZDO对心肌细胞内钙释放的作用。7.在体和离体心电图技术:采用常规豚鼠在体和离体心电图技术,研究LZDO对豚鼠心电图的P-R间期和QTc间期的影响。结果:1. LZDO剂量依赖性地增加大鼠离体左心室收缩力,其正性肌力作用能被L-型钙通道阻滞剂、兰尼碱受体抑制剂、肌浆网钙泵抑制剂所完全阻断:LZDO能显着地增加左心室收缩压(LVSP)、左心室舒张末期压(LVEDP)、左室内压最大上升速率(+dp/dtmax)、左室内压最大下降速率(-dp/dtmax),但并不显着性地改变心率。在α1受体阻滞剂哌唑嗪(Prazosin1μM)、β受体阻滞剂普萘洛尔(Propranolol1μM)、多巴胺D1受体阻滞剂(SCH233901μM)、H1受体阻滞剂非索那定(Fexofenadine1μM)、磷酸二酯酶抑制剂IBMX(5μM)、Na+-K+-ATP酶抑制剂哇巴因(Ouabain1μM)、Na+-Ca2+交换抑制剂(KB-R79431μM)存在的条件下,LZDO100μM仍能显着地增加上述功能指标(P<0.05)。L-型钙通道阻滞剂尼莫地平(Nimodipine1μM)、L-型钙通道阻滞剂维拉帕米(Verapamil1μM)、兰尼碱受体抑制剂钉红(Ruthenium red5μM)、肌浆网钙泵抑制剂毒胡萝卜素(Thapsigargin2μM)能完全阻断LZDO100μM的正性肌力作用(P>0.05),显示LZDO的正性肌力作用是通过L-型钙通道、兰尼碱受体和肌浆网钙泵所介导的。2. LZDO对GPCR受体无显着性的激活作用:实验结果显示,LZDO100μM对31个GPCR受体无显着性的激活作用。3. LZDO对正常大鼠乳头肌动作电位无显着性作用:LZDO100μM对大鼠乳头肌动作电位的复极50%水平的时程(APD50)和90%水平的时程(APD90)无显着性作用(P>0.05)。4. LZDO对正常大鼠心肌细胞动作电位无显着性作用:LZDO100μM对大鼠左心室单个肌细胞动作电位的复极50%水平的时程(APD50)和90%水平的时程(APD90)无显着性作用(P>0.05)。5. LZDO并不能增加正常大鼠左心室肌细胞的L-型钙电流,LZDO对hNav1.5电流与hERG电流均无显着性的抑制作用:LZDO100μM对大鼠左心室单个肌细胞的L-型钙电流无显着性作用(P>0.05),显示LZDO的作用靶点不是L-型钙通道;LZDO(1,10,100,300μM)对hNav1.5电流无显着性的抑制作用;LZDO(1,10,100,300μM)对hERG电流无显着性的抑制作用。6.LZDO显着性地增加正常大鼠左心室肌细胞内的钙释放量:LZDO100μM可以显着性地增加大鼠左心室肌细胞内的钙释放量(P<0.05);LZDO100μM可以恢复由咖啡因所引起的肌浆网钙衰竭现象,这说明LZDO的作用靶点不是兰尼碱受体。7. LZDO对豚鼠在体和离体心脏心电图的P-R间期及QTc间期均无显着性的影响:豚鼠在体给予LZDO1.7g.kg-1或豚鼠离体心脏灌流LZDO300μM后,P-R间期及QTc间期并没有显着性的改变(P>0.05)。结论:LZDO的正性肌力作用与其增强肌浆网的钙释放量有关,LZDO对L-型钙通道无直接作用,其作用靶点可能为肌浆网钙泵。LZDO并没有显着性地改变豚鼠在体与离体心电图的P-R间期及QTc间期,也没有显着性抑制hNav1.5和hERG电流,显示其良好的心脏安全性。LZDO具有独特的生物学机制,很有希望成为临床治疗心衰的有效药物。

二、芬太尼对离体大鼠心脏收缩力及心肌细胞钙离子移动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芬太尼对离体大鼠心脏收缩力及心肌细胞钙离子移动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新型Pyxinol衍生物的合成、生物活性及药代动力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说明
第一章 绪论
    1.1 天然产物pyxinol的研究进展
        1.1.1 Pyxinol简介
        1.1.2 Pyxinol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1.1.3 Pyxinol结构修饰及其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1.2 抗心肌缺血药物的结构类型及作用机制
        1.2.1 人工合成小分子药物
        1.2.2 天然产物及其结构修饰产物
        1.2.3 抗心肌缺血药物的作用机制
    1.3 立题依据
    1.4 论文拟解决的科学问题及研究内容
第二章 新型pyxinol脂肪酸酯衍生物的合成
    2.1 研究背景
    2.2 实验材料
        2.2.1 原料与试剂
        2.2.2 实验仪器
    2.3 实验方法
        2.3.1 合成方法及路线
        2.3.2 分离纯化
        2.3.3 结构鉴定
    2.4 实验结果与讨论
        2.4.1 合成产物概况
        2.4.2 合成产物结构鉴定
    2.5 小结
第三章Pyxinol脂肪酸酯衍生物心脏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
    第一节Pyxinol脂肪酸酯衍生物抗心肌缺血活性研究
        3.1.1 对H_2O_2诱导的H9c2心肌细胞损伤的影响
        3.1.2 化合物5对心肌缺血模型大鼠的干预作用
        3.1.3 小结
    第二节Pyxinol脂肪酸酯衍生物抗心衰活性研究
        3.2.1 Pyxinol脂肪酸酯衍生物对ACE酶的抑制作用
        3.2.2 化合物5和9对心衰斑马鱼模型的干预作用
    第三节 化合物5抗心衰的代谢组学研究
        3.3.1 实验材料
        3.3.2 实验方法
        3.3.3 实验结果与讨论
        3.3.4 小结
第四章 灌胃给予化合物5的大鼠药代动力学研究
    第一节 灌胃给予化合物5的吸收研究
        4.1.1 灌胃给予化合物5的“血药浓度-时间曲线”研究
        4.1.2 灌胃给予化合物5的生物利用度研究
        4.1.3 化合物5的脂水分配系数测定
        4.1.4 小结
    第二节 灌胃给予化合物5的生物转化研究
        4.2.1 实验材料
        4.2.2 实验方法
        4.2.3 实验结果与讨论
        4.2.4 小结
第五章 总结
参考文献
附图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2)氧化苦参碱抗心律失常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抗心律失常作用
    1.1 抗乌头碱诱发的实验动物心律失常
    1.2 抗氯仿等药物诱发的实验动物心律失常
    1.3 抗心肌缺血和缺血再灌注性实验动物心律失常
    1.4 治疗人心律失常
2 抗心律失常的作用机制
    2.1 正性肌力作用
        2.1.1 对正常整体动物心脏的正性肌力作用
        2.1.2 对病态整体动物心脏的正性肌力作用
        2.1.3 对离体动物心脏和心肌的正性肌力作用
    2.2 负性频率作用
    2.3 负性异位自律性作用
        2.3.1 对大鼠心脏的负性异位自律性作用
        2.3.2 对兔心脏的负性异位自律性作用
        2.3.3 对豚鼠心脏的负性异位自律性作用
3 结语

(3)左旋(R)和右旋(S)特布他林的制备及其对OVA致敏哮喘小鼠呼吸道作用的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第一章 绪论
1.1 哮喘的概况
    1.1.1 肺稳态
    1.1.2 哮喘的发病机制—炎症和气道重塑
    1.1.3 哮喘的治疗方案
1.2 肺吸入β_2受体激动剂
1.3 手性药物及手性拆分方法
    1.3.1 手性源拆分方法(Chiral pool)
    1.3.2 不对称合成(Asymmetric synthesis)
    1.3.3 外消旋体的拆分(Resolution from racemates)
1.4 特布他林对映体的研究
1.5 本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内容和意义
    1.5.1 本课题的研究思路
    1.5.2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
    1.5.3 研究意义 第二章 特布他林对映体的化学拆分及其质量评价
2.1 前言
2.2 材料与方法
    2.2.1 实验材料与试剂
    2.2.2 实验仪器
    2.2.3 特布他林萃取条件的优化
    2.2.4 R-,S-特布他林化学纯度检测
    2.2.5 R-,S-特布他林光学纯度(ee值)检测
    2.2.6 R-盐酸特布他林比旋度检测
    2.2.7 R-盐酸特布他林熔点检测
    2.2.8 R-盐酸特布他林中杂质的结构推定
    2.2.9 Impurity3 化合物毒性预测
2.3 结果
    2.3.1 特布他林的萃取条件选择
    2.3.2 R-,S-特布他林的合成路线、步骤及结构确证
    2.3.3 R-,S-特布他林的化学纯度和光学纯度
    2.3.4 R-盐酸特布他林中杂质的结构推定
2.4 讨论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特布他林对映体对过敏性哮喘小鼠气道炎症和气道重塑的差异作用
3.1 前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实验动物
    3.2.2 实验材料与试剂
    3.2.3 实验仪器
    3.2.4 小鼠OVA过敏性哮喘模型的建立
    3.2.5 实验分组及给药方案
    3.2.6 小鼠肺功能检测
    3.2.7 取材
    3.2.8 全血白细胞五分类检测
    3.2.9 肺组织病理学检查
    3.2.10 肺泡灌洗液(BALF)中嗜酸性细胞计数
    3.2.11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
    3.2.12 qPCR检测肺组织NF-κB基因表达水平
    3.2.13 Western blot检测气道炎症和气道重塑相关蛋白的表达
    3.2.14 LC-MS检测小鼠吸入特布他林对映体及消旋体后的药物组织分布
    3.2.15 统计学分析
3.3 结果
    3.3.1 R-,S-特布他林对OVA诱导的过敏性哮喘小鼠气道高反应性的差异作用
    3.3.2 R-,S-特布他林对OVA诱导的过敏性哮喘小鼠全血和BALF中嗜酸性细胞数的影响
    3.3.3 肺组织病理学观察
    3.3.4 R-,S-特布他林对OVA诱导的过敏性哮喘小鼠血浆OVA-sIgE的作用
    3.3.5 R-,S-特布他林对OVA诱导的过敏性哮喘小鼠BALF中 IL-4,5和IL-13 水平的影响
    3.3.6 R-,S-特布他林经吸入给药后在小鼠体内的组织药物分布
    3.3.7 R-,S-特布他林对OVA诱导的过敏性哮喘小鼠肺组织中MAPK/NF-κB的差异作用
    3.3.8 S-特布他林显着降低OVA诱导的过敏性哮喘小鼠肺组织中AMPKα的表达
3.4 讨论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特布他林对映体对人胚肺成纤维细胞向肌成纤维细胞表型转化的差异作用
4.1 前言
4.2 材料与方法
    4.2.1 实验材料与试剂
    4.2.2 实验仪器
    4.2.3 细胞复苏
    4.2.4 细胞培养、传代与冻存
    4.2.5 药物处理和细胞样本收集
    4.2.6 qRT-PCR
    4.2.7 Western blot检测α-SMA、AMPKα和 p-AMPKα表达水平
    4.2.8 统计学分析
4.3 结果
    4.3.1 低、中、高浓度R,S-特布他林对正常HLF的差异作用
    4.3.2 TGF-β1 诱导的HLF表型转化的细胞模型建立
    4.3.3 低、中、高浓度R,S-特布他林对TGF-β1 诱导的HLF表型转化的差异作用
    4.3.4 R-特布他林显着降低TGF-β1 诱导的HLF细胞表型转化
    4.3.5 S-特布他林促进HLF细胞表型分化可能与降低AMPKα的表达有关
4.4 讨论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特布他林对映体对离体大鼠心脏心功能的差异作用
5.1 前言
5.2 材料与方法
    5.2.1 实验动物
    5.2.2 实验材料与试剂
    5.2.3 实验仪器
    5.2.4 溶液配制
    5.2.5 手术准备
    5.2.6 R-,S-特布他林给药浓度摸索
    5.2.7 低、中、高剂量R-,S-特布他林给药处理
    5.2.8 数据处理与统计学分析
5.3 结果
    5.3.1 不同梯度浓度R,S-特布他林对离体大鼠心脏的HR和 LVP的作用
    5.3.2 低、中、高剂量R,S-特布他林对离体大鼠心脏HR和 LVP差异作用
    5.3.3 S-特布他林易诱发离体大鼠心脏心律失常
    5.3.4 R-特布他林对离体大鼠心脏的正性肌力作用主要通过β_2 受体激动产生
5.4 讨论
5.5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结论
创新之处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4)瑞芬太尼通过纠正锌稳态失衡保护缺血/再灌注心脏(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
前言
    研究现状、成果
    研究目的、方法
一、瑞芬太尼通过纠正锌稳态失衡而发挥其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作用
    1.1 对象和方法
        1.1.1 研究对象
        1.1.2 实验仪器
        1.1.3 常用试剂
        1.1.4 关键试剂及试剂盒
        1.1.5 大鼠离体心脏灌流及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
        1.1.6 心功能测定
        1.1.7 心肌梗死面积测定
        1.1.8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检测心脏锌离子量
        1.1.9 H9c2细胞的复苏、传代和冻存
        1.1.10 细胞计数
        1.1.11 建立H9c2细胞缺氧/复氧模型
        1.1.12 CCK8 法检测细胞存活率
        1.1.13 Newport Green DCF检测细胞内锌离子含量
        1.1.14 Western blotting
        1.1.15 质粒构建及转染
        1.1.16 统计学分析
    1.2 结果
        1.2.1 不同浓度瑞芬太尼预处理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1.2.2 瑞芬太尼预处理纠正再灌注后心肌细胞锌稳态的失衡
        1.2.3 瑞芬太尼预处理通过抑制MTF1和ZnT1表达而纠正心肌细胞锌稳态的失衡
    1.3 讨论
    1.4 小结
二、瑞芬太尼通过抑制锌离子丢失所致内质网应激而减轻心肌线粒体损伤
    2.1 对象和方法
        2.1.1 研究对象
        2.1.2 实验仪器
        2.1.3 新增试剂
        2.1.4 动物实验方案
        2.1.5 细胞实验方案
        2.1.6 用ER Tracker Red及Newport Green DCF共染法测定内质网锌离子含量变化
        2.1.7 DCFH-DA检测活性氧含量
        2.1.8 Mitosox Red荧光探针检测线粒体内超氧化物水平
        2.1.9 JC-1染色检测细胞线粒体膜电位变化
        2.1.10 统计学分析
    2.2 结果
        2.2.1 瑞芬太尼通过减少锌离子外流抑制心肌细胞内质网应激
        2.2.2 生理条件下锌离子丢失介导内质网应激及细胞凋亡
        2.2.3 锌离子通过减轻内质网应激介导瑞芬太尼对再灌注心肌的保护作用
        2.2.4 瑞芬太尼通过锌离子减轻内质网应激进而防止线粒体损伤
    2.3 讨论
    2.4 小结
全文结论
论文创新点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附录
综述 锌与细胞信号转导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5)漆黄素对离体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写说明
1 前言
2 实验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2.1.1 实验仪器
        2.1.2 实验药品及试剂
    2.2 实验方法
        2.2.1 动物饲养
        2.2.2 实验动物分组
        2.2.3 制备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
        2.2.4 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心肌组织氧化及炎症蛋白的表达浓度
        2.2.5 心肌梗死率检测
        2.2.6 苏木素-伊红染色观察心肌组织标本
        2.2.7 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切口末端标记法测定调亡率
        2.2.8 统计学分析实验数据
3 结果
    3.1 前期实验离体模型心功能及心肌梗死检测结果
    3.2 漆黄素对离体心脏冠脉流出液CK-MB含量的影响
    3.3 漆黄素对离体心脏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影响
    3.4 漆黄素对心肌组织GSH、SOD、IL-6、MDA、GSSG、TNF-α的影响
    3.5 漆黄素对心肌梗死率的影响
    3.6 漆黄素对心肌组织形态的影响
    3.7 漆黄素对心肌组织细胞凋亡的影响
4 讨论
    4.1 课题设计背景的进一步讨论
    4.2 实验结果的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6)去乙酰毛花苷与米力农对大鼠血流动力学作用的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绪论
    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 去乙酰毛花苷与米力农对在体大鼠血流动力学作用比较
    第一章 去乙酰毛花苷与米力农对大鼠左心室压力-容积关系及血流动力学作用研究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去乙酰毛花苷与米力农对大鼠左心室内在收缩性能分析
        前言
        材料与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三章 去乙酰毛花苷与米力农对大鼠动脉压及血管弹性作用的研究
        前言
        材料与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去乙酰毛花苷与米力农对大鼠离体心脏心肌收缩力作用比较
    第四章 去乙酰毛花苷与米力农对大鼠离体心肌收缩力作用的研究
        前言
        材料与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去乙酰毛花苷与米力农对大鼠左心室肌细胞钙瞬变作用比较
    第五章 去乙酰毛花苷与米力农对大鼠左心室肌细胞钙瞬变强度及机制作用比较
        前言
        材料与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第四部分 总结与展望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附录 英文缩略词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7)映山红花总黄酮抑制UTR-RhoA-ROCK通路改善大鼠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Abbreviation)
摘要
abstract
1、引言
2、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动物
    2.2 药品与试剂
    2.3 实验仪器
    2.4 实验方法与内容
        2.4.1 大鼠在体实验
        2.4.1.1 动物MI模型制备
        2.4.1.2 实验分组及给药
        2.4.1.3 超声心动图检测
        2.4.1.4 心脏形态学观察
        2.4.1.5 心肌细胞横切面积测定和天狼星红染色
        2.4.1.6 非梗死区心肌组织蛋白总量的提取和测定
        2.4.1.7 Western blot实验
        2.4.1.8 RhoA活性检测
        2.4.2 原代细胞实验
        2.4.2.1 乳鼠心肌细胞原代培养
        2.4.2.2 乳鼠成纤维细胞原代培养
        2.4.2.3 心肌细胞和成纤维细胞鉴定
        2.4.2.4 细胞重构模型的建立与分组
        2.4.2.5 MTT实验与酶标仪检测
        2.4.2.6 细胞转染实验
        2.4.2.7 免疫荧光检测
        2.4.2.8 细胞RNA提取和qRT-PCR检测
        2.4.2.9 Western blot实验
        2.4.2.10 RhoA活性检测
        2.4.2.11 钙成像检测
        2.4.3 离体血管张力测定及心脏表面血流量测定
        2.4.3.1 PSS和KPSS液配制
        2.4.3.2 离体血管环制备
        2.4.3.3 血管张力测定
        2.4.3.4 实验分组
        2.4.3.5 心脏表面血流量测定
        2.4.4 统计学处理
3、实验结果
    3.1 TFR对大鼠心梗后心室重构的影响
        3.1.1 TFR对大鼠心梗后大鼠存活率的影响
        3.1.2 TFR对大鼠心梗后心脏重量指数的影响
        3.1.3 TFR对大鼠心梗前后心功能的影响
        3.1.4 TFR对大鼠心梗后心肌肥大和纤维化的影响
        3.1.5 TFR对大鼠心梗后非梗死区心肌组织纤维化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
        3.1.6 TFR对大鼠心梗后非梗死区心肌组织UTR-RhoA-ROCK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
    3.2 TFR对原代乳鼠心肌细胞肥大和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影响
        3.2.1 原代心肌细胞和成纤维细胞的培养与鉴定
        3.2.2 hUⅡ对心肌细胞和成纤维细胞活力的影响
        3.2.3 TFR对心肌细胞和成纤维细胞活力的影响
        3.2.4 TFR对hUⅡ诱导心肌细胞肥大的影响
        3.2.5 TFR对hUⅡ诱导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影响
        3.2.6 TFR对hUⅡ诱导心肌细胞肥大后UTR-RhoA-ROCK通路的影响
        3.2.7 TFR对hUⅡ诱导成纤维细胞增殖后UTR-RhoA-ROCK通路的影响
        3.2.8 TFR对hUⅡ诱导心肌细胞肥大后胞内钙含量变化的影响
        3.2.9 TFR对hUⅡ诱导成纤维细胞增殖后胞内钙含量变化的的影响
    3.3 ROCK-siRNA对TFR抑制hUⅡ诱导心肌细胞肥大和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影响
        3.3.1 siRNA下调ROCK1/2 水平的鉴定
        3.3.2 ROCK-siRNA对TFR抑制hUⅡ诱导心肌细胞肥大的影响
        3.3.3 ROCK-siRNA对TFR抑制hUⅡ诱导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影响
    3.4 TFR对心梗后大鼠心肌血流灌注和离体冠状动脉血管张力的影响
        3.4.1 TFR对离体大鼠冠状动脉血管的舒张作用
        3.4.2 TFR舒张U46619、PE及高钾预收缩冠脉的EC50和Emax比较
        3.4.3 TFR对离体大鼠肠系膜上动脉血管的舒张作用
        3.4.4 TFR对离体大鼠腹主动脉血管的舒张作用
        3.4.5 TFR对离体大鼠门静脉和肠系膜上静脉血管的舒张作用
        3.4.6 TFR对离体大鼠血管舒张作用的选择性
        3.4.7 TFR对慢性心梗大鼠离体冠脉血管的舒张作用
        3.4.8 TFR对在体大鼠急性心梗后心肌血流灌注的影响
4、讨论
    4.1 UTR-RhoA-ROCK在心梗后心室重构中的作用
    4.2 TFR对心梗后心室重构的改善作用
        4.2.1 TFR改善慢性心梗大鼠心功能失调和心室重构
        4.2.1.1 心梗后心室重构模型的成功建立
        4.2.1.2 TFR改善慢性心梗大鼠心功能失调
        4.2.1.3 TFR改善慢性心梗大鼠心室重构
        4.2.2 TFR改善hUⅡ诱导的细胞水平重构
    4.3 TFR改善心梗后心室重构的机制探讨
        4.3.1 TFR改善慢性心梗大鼠心室重构的UTR-RhoA-ROCK机制
        4.3.2 TFR改善hUⅡ诱导心肌细胞肥大和纤维化的可能机制
        4.3.2.1 TFR改善hUⅡ诱导心肌细胞肥大的UTR-RhoA-ROCK2-MLCK阻断机制
        4.3.2.2 TFR改善hUⅡ诱导成纤维增殖的UTR-RhoA-ROCK1-MLCK阻断机制
        4.3.3 钙在TFR改善hUⅡ诱导细胞重构中的角色
        4.3.4 TFR改善心梗后大鼠心功能的血管机制
        4.3.4.1 TFR舒张离体大鼠冠脉血管的特点及意义
        4.3.4.2 TFR改善急性心梗大鼠梗死区血流的意义
    4.4 研究局限性
5、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历
致谢
综述
    参考文献

(8)瑞芬太尼预处理对慢性心力衰竭大鼠在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信号转导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附录A 中英文术语和缩略语符号说明
    附录B 实验图片
    附录C 综述
        参考文献

(9)瑞芬太尼预处理对阿霉素诱导的慢性心力衰竭大鼠离体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6.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综述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病理状态对麻醉药心肌保护作用的影响
    小结
    参考文献

(10)Liguzinediol通过作用于肌浆网钙释放发挥正性肌力作用及其心脏安全性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 Liguzinediol正性肌力作用的机理研究
    第一章 通过Langendorff离体心脏灌流的方法初步探讨Liguzinediol的作用机制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章 Liguzinediol对GPCR受体的作用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三章 Liguzinediol对正常大鼠乳头肌动作电位的影响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第四章 Liguzinediol对正常大鼠左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的影响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五章 Liguzinediol对正常大鼠心肌细胞L-型钙电流的影响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第六章 Liguzinediol对正常大鼠心肌细胞内钙释放的作用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七章 Liguzinediol对靶点-肌浆网钙泵的作用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Liguzinediol的心脏安全性评价
    第八章 Liguzinediol对正常豚鼠在体和离体心电图的影响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九章 Liguzinediol对hNav1.5通道电流的作用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第十章 Liguzinediol对hERG通道电流的作用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总结与展望
附录
    缩略词表
    综述 正性肌力药物作用靶点的研究进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四、芬太尼对离体大鼠心脏收缩力及心肌细胞钙离子移动的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新型Pyxinol衍生物的合成、生物活性及药代动力学研究[D]. 刘俊丽. 吉林大学, 2021(01)
  • [2]氧化苦参碱抗心律失常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进展[J]. 张明发,沈雅琴. 药物评价研究, 2021(04)
  • [3]左旋(R)和右旋(S)特布他林的制备及其对OVA致敏哮喘小鼠呼吸道作用的比较研究[D]. 崩慧敏. 华南理工大学, 2019(06)
  • [4]瑞芬太尼通过纠正锌稳态失衡保护缺血/再灌注心脏[D]. 盛明薇. 天津医科大学, 2018(01)
  • [5]漆黄素对离体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D]. 张秀娟. 滨州医学院, 2018(06)
  • [6]去乙酰毛花苷与米力农对大鼠血流动力学作用的比较[D]. 薛书银.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8(11)
  • [7]映山红花总黄酮抑制UTR-RhoA-ROCK通路改善大鼠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的研究[D]. 程新琦. 安徽医科大学, 2017(07)
  • [8]瑞芬太尼预处理对慢性心力衰竭大鼠在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信号转导机制[D]. 张引. 蚌埠医学院, 2016(02)
  • [9]瑞芬太尼预处理对阿霉素诱导的慢性心力衰竭大鼠离体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D]. 王斌. 安徽医科大学, 2013(01)
  • [10]Liguzinediol通过作用于肌浆网钙释放发挥正性肌力作用及其心脏安全性评价[D]. 徐毅.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2(10)

标签:;  ;  ;  ;  ;  

芬太尼对离体大鼠心脏心肌收缩力和钙离子迁移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