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肠源性囊肿1例

脊髓肠源性囊肿1例

一、脊髓肠源性囊肿1例(论文文献综述)

孙鹏,范涛,李恒周,范多娇,赵新岗,盖起飞[1](2019)在《显微手术结合脊柱内固定治疗椎管内肠源性囊肿》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椎管内肠源性囊肿的诊断、影像学检查和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4月至2019年3月诊治的48例椎管内肠源性囊肿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手术方法和治疗效果。结果 48例患者术前常规行MRI检查,术前确诊47例;1例术中高度怀疑。48例患者中显微镜下全切囊肿47例,1例大部切除,22例术中切除囊肿后行椎体固定融合术,术后患者均恢复良好。结论椎管内肠源性囊肿具有典型的临床表现和磁共振(MRI)特点。显微外科技术下手术切除囊壁是椎管内肠源性囊肿最有效且有望治愈的手段。对于肿瘤侵犯椎体、椎弓根或受累椎间关节超过2个节段以上的病例,在全切除病变后,应行相应椎体固定手术,以维持脊柱稳定性。

李冉[2](2019)在《椎管内肠源性囊肿的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及预后》文中认为[目的]探讨椎管内肠源性囊肿的手术治疗及预后分析,为以后的临床诊疗提供相应的参考。[方法]回顾性剖析昆明医科大学云大医院在2013年2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10例椎管内肠源性囊肿的病例,所选择的病例全部有显微神经外科手术医治和病理学确认为椎管内肠源性囊肿,对其临床症状、影像学特点、手术治疗和预后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本组样本10例椎管内肠源性囊肿患者,术后全部有病理检验证实。其中有6例颈段的患者,2例胸段的患者,1例胸颈段交界的患者,腰段的患者1例。早期的临床症状为神经根性疼痛的患者为10例,肢体麻木的为5例,运动障碍4例,括约肌功能障碍1例。术前Frankel脊髓损伤分级:A级(0例),B(0例),C(0例),D级(1例)、E级(9例)。10例椎管内肠源性囊肿患者手术全6例,次全切3例,大部全切1例。患者行手术治疗后术前的症状都得到改善。术后半年Frankel脊髓损伤分级:A级(0例),B(0例),C(0例),D级(1例)、E级(9例)。术后患者进行跟踪访问调查,平均26.4个月,样本中9例患者未复发,1例患者囊肿复发;9例患者能够达到正常生活和工作的标准,复发的患者又出现括约肌及运动功能障碍。[结论]1.显微外科手术切除是医治椎管内肠源性囊肿的首选根本方法。2.一旦确诊,应在病变对脊髓神经造成不可逆损伤之前,尽早的行显微外科手术切除。3.在避免脊髓神经功能额外损伤的前提下尽量做到全切囊壁,以降低术后复发率。

黄忻涛,万大海,王宏勤,马宁,薛乃照,赵学明,郝解贺,王振宇[3](2016)在《椎管内先天性肿瘤的显微外科治疗》文中指出目的:探讨椎管内先天性肿瘤的特点及显微外科治疗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2010年8月至2015年8月50例椎管内先天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不同类型肿瘤的特点、术中技巧等问题进行探讨。结果:椎管内先天性肿瘤患者发病年龄较轻,大部分位于腰骶部。50例患者中,肿瘤全切11例,近全切9例,大部分切除29例,囊肿造瘘1例。病检表皮样囊肿10例、皮样囊肿8例、成熟畸胎瘤13例、脂肪瘤9例(血管脂肪瘤2例)、肠源性囊肿4例、蛛网膜囊肿3例、胶质室管膜囊肿1例、错构瘤1例、未获得病理诊断1例。手术并发症包括脑(脊)膜炎1例,切口感染1例。其中39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3个月24个月,3例复发。结论:采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椎管内先天性肿瘤,肿瘤显露及切除满意,手术并发症少,患者恢复快。

陈朔,杨灿洪,刘轩,李凯,康海燕,陶瑞瑞,袁凯,段峰,王志军,许乙凯[4](2015)在《椎管内肠源性囊肿的临床分析及磁共振表现》文中提出目的:探讨椎管内肠源性囊肿的临床特点和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特征,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及诊断水平.方法: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和万方数据资源系统有关椎管内肠源性囊肿的个案报道,根据纳入排除标准进行筛选和纳入,总结分析椎管内肠源性囊肿的临床及MRI特点.结果:共纳入60篇文献80例患者,男女比为46:33,平均年龄19.9岁±14.6岁,平均病程2.87岁±5.00年;37.50%患者以颈肩背部疼痛或不适为主诉或首发症状,82.50%患者出现运动功能障碍,13例患者有合并症;部位多位于颈髓(45.00%)、脊髓腹侧(83.33%)、硬膜下(94.87%),MRI检查T1加权像(T1weighted imaging,T1WI)信号多为低信号(67.35%),T2加权像(T2 weighted imaging T2W I)信号多为高信号(91.84%),增强多无强化,相应脊髓段受压变细、变薄及移位所有患者行手术治疗,95.74%患者术后恢复良好,3例复发.结论:肠源性囊肿是一种少见的先天性病根据临床表现结合MRI特点可及时进行早期诊断及治疗.MRI检查为其术前定位定性诊断、制定手术方案及判断预后等提供重要依据.

孙鹏,范多娇,范涛,赵新岗,尚国松,侯哲[5](2013)在《显微手术治疗椎管内肠源性囊肿》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椎管内肠源性囊肿的诊断、影像学检查和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4月至2012年8月诊治的18例椎管内肠源性囊肿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手术方法和治疗效果。结果 18例患者术前常规行MRI检查,术前确诊16例;2例术中高度怀疑。18例患者中显微镜下全切囊肿17例,1例大部切除,2例术中切除囊肿后行椎体固定融合术,术后患者均恢复良好。结论椎管内肠源性囊肿具有典型的临床表现和磁共振特点。显微外科技术下手术切除囊壁是椎管内肠源性囊肿最有效且有望治愈的手段。对于肿瘤侵犯椎体、椎弓根或受累椎间关节超过2个节段以上的病例,在全切除病变后,应行相应椎体固定手术,以维持脊柱稳定性。

荆彦平,吴连强,骆宾,高峥嵘,张俊,南晓东,裴晓红,辛欣[6](2013)在《椎管内肠源性囊肿的MRI诊断与鉴别诊断》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椎管内肠源性囊肿的MRI表现特点,以提高对本病的进一步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13例经手术病理学诊断椎管内肠源性囊肿患者的MRI表现。结果 13例中12例(92.3%)发生于髓外硬膜下,脊髓受压变窄:10例(76.9%)位于脊髓腹侧,2例(15.4%)位于背侧;其中颈段9例(69.2%),胸段1例(7.7%),腰段2例(15.4%)。另1例发生于胸段脊髓内。平扫T2WI上为脑脊液样信号,T1WI上类似或稍高于脑脊液信号,病变信号均匀。10例呈"脊髓嵌入征"。7例增强扫描,6例无强化,1例囊壁强化。2例合并其他脊椎畸形。结论 MRI检查能明确椎管内肠源性囊肿的病变部位、形态及信号特点,其对椎管内肠源性囊肿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临床意义,且有助于临床制定诊疗方案。

吴建民,丁玉枝[7](2013)在《MRI对椎管内肠源性囊肿的诊断价值》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MRI对椎管内肠源性囊肿诊断价值,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对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椎管内肠源性囊肿患者MRI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例位于颈段,2例位于胸段,1例位于腰段。MRI囊肿呈类圆形或椭圆形,与脊髓长柱平行,4例平扫呈长T1长T2信号,1例呈短T1长T2信号,信号均匀,5例均行MRI增强,4例无强化,1例囊壁轻度环形强化。结论:MRI能准确显示椎管内肠源性囊肿病变部位、大小、形态、信号特征,对椎管内肠源性囊肿有较高诊断价值,是手术前重要的影像检查方法。

黄增超,张雪林[8](2013)在《中枢神经系统肠源性囊肿的MRI表现》文中提出目的探讨中枢神经系统肠源性囊肿的MRI特征,以提高鉴别诊断水平。资料与方法 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中枢神经系统肠源性囊肿患者均行MR平扫加增强扫描,分析其特征性的MRI表现。结果 7例中枢神经系统肠源性囊肿中,6例位于椎管内硬脊膜下脊髓腹侧,1例位于松果体区。MRI显示病变信号均匀,T1WI呈低信号,6例稍高于脑脊液信号,1例与脑脊液信号等信号;T2WI呈高信号。增强扫描显示,5例无强化,1例囊肿边缘轻度强化,1例囊壁环形强化。结论中枢神经系统肠源性囊肿有其特征性的MRI表现,MRI检查对发现及诊断本病具有重要价值。

王治瑜,唐振刚[9](2012)在《椎管内肠源性囊肿临床分析(附5例报告)》文中提出目的探讨椎管内肠源性囊肿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至2010年收治的5例椎管内肠源性囊肿病人的临床资料并结合相关文献加以分析讨论。5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运动障碍,4例出现神经根性疼痛,3例出现浅感觉异常。结果所有患者临床症状术后均有所改善。手术全切囊肿3例,次全切除和部分切除各1例。5例病人术后病理学证实为肠源性囊肿。5例病人术后随访1~5年均未见复发。结论椎管内肠源性囊肿术前诊断有一定困难,但是一旦确诊,早期手术治疗是最佳选择。

李涛,崔惠勤,朱里,黄力钊,铁超恩[10](2012)在《中枢神经系统肠源性囊肿的MR诊断与鉴别诊断》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中枢神经系统肠源性囊肿的MRI表现及其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肠源性囊肿的临床和MRI资料。结果 7例肠源性囊肿,桥前池1例,椎管内髓外硬膜下6例,3例病变位于颈段,2例位于上段胸段,1例位于腰段。6例椎管内肠源性囊肿,5例囊肿位于脊髓腹侧,均可见"脊髓嵌入征"。多数囊肿T1Wl呈等或稍高于脑脊液信号,T2WI等或稍低于脑脊液信号。6例行MR增强扫描,5例囊壁及囊液均未见强化,1例囊壁轻度强化。结论 MRI对肠源性囊肿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二、脊髓肠源性囊肿1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脊髓肠源性囊肿1例(论文提纲范文)

(2)椎管内肠源性囊肿的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及预后(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以字母顺序排列)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椎管内肠源性囊肿的研究及治疗
    参考文献
致谢

(3)椎管内先天性肿瘤的显微外科治疗(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病例资料
    1.2 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3.1 发病机制
    3.2 临床特点
    3.3 影像学表现
    3.4 外科治疗

(4)椎管内肠源性囊肿的临床分析及磁共振表现(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材料和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背景资料
■同行评议者
■研发前沿
■应用要点
■同行评价

(8)中枢神经系统肠源性囊肿的MRI表现(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仪器与方法
2 结果
    2.1 手术及病理表现
    2.2 MRI表现
3 讨论

(9)椎管内肠源性囊肿临床分析(附5例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2 病变部位
    1.3 临床表现
    1.4 影像学资料
    1.5 治疗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
2 结果
3 讨论
    3.1 病因与分类
    3.2 临床表现
    3.3 影像学表现
    3.4诊断
    3.5 鉴别诊断
    3.6 治疗

四、脊髓肠源性囊肿1例(论文参考文献)

  • [1]显微手术结合脊柱内固定治疗椎管内肠源性囊肿[A]. 孙鹏,范涛,李恒周,范多娇,赵新岗,盖起飞.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神经外科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学术大会暨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神经外科专业委员会2019年学术年会及继续教育学习班论文汇编, 2019
  • [2]椎管内肠源性囊肿的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及预后[D]. 李冉. 昆明医科大学, 2019(06)
  • [3]椎管内先天性肿瘤的显微外科治疗[J]. 黄忻涛,万大海,王宏勤,马宁,薛乃照,赵学明,郝解贺,王振宇. 中国肿瘤临床, 2016(21)
  • [4]椎管内肠源性囊肿的临床分析及磁共振表现[J]. 陈朔,杨灿洪,刘轩,李凯,康海燕,陶瑞瑞,袁凯,段峰,王志军,许乙凯.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15(06)
  • [5]显微手术治疗椎管内肠源性囊肿[J]. 孙鹏,范多娇,范涛,赵新岗,尚国松,侯哲.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2013(10)
  • [6]椎管内肠源性囊肿的MRI诊断与鉴别诊断[J]. 荆彦平,吴连强,骆宾,高峥嵘,张俊,南晓东,裴晓红,辛欣. 中国医师杂志, 2013(03)
  • [7]MRI对椎管内肠源性囊肿的诊断价值[J]. 吴建民,丁玉枝.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3(05)
  • [8]中枢神经系统肠源性囊肿的MRI表现[J]. 黄增超,张雪林.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3(01)
  • [9]椎管内肠源性囊肿临床分析(附5例报告)[J]. 王治瑜,唐振刚.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2(07)
  • [10]中枢神经系统肠源性囊肿的MR诊断与鉴别诊断[J]. 李涛,崔惠勤,朱里,黄力钊,铁超恩.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2(05)

标签:;  ;  ;  ;  

脊髓肠源性囊肿1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