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开“细菌战”秘密的人

揭开“细菌战”秘密的人

一、揭秘“细菌战”的人(论文文献综述)

冯翠,吕晶[1](2020)在《隐疫追踪:抗战时期粤港澳地区传染病与日本细菌战略》文中提出抗日战争时期,随着日军对华南地区的侵略,其细菌战战略自战前、战时到占领,实现了从"知疫"—"防疫"—"检疫"—"制疫"—"施疫"的完整过程。在控制粤港澳地区之际,以广州为中心的海港检疫、内河营运、治安体系成为细菌战实施的各个环节,逐渐联合行动。传染病蔓延与正常检疫、日本细菌战略之间关系复杂且相互影响,呈现出日本对华细菌战的时间差异、地域差异以及路径差异。对以上问题进行研讨,逐渐剥离隐蔽的疫情,扩展了对日军细菌战及当地传染病史的研究,深化了对日军"细菌战"到日本"细菌战略"的认知。

文贤弈[2](2020)在《常德细菌战的媒介记忆与个体记忆》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常德细菌战是日本侵华战争时期日军对华细菌战的分支,是一桩极端反人道主义的战争罪行,也是不容忘却的重大历史事件。它不应该只是少数受害者、见证者和历史学家的个体记忆,而应该借助作为中介的新闻媒体,逐步从个体记忆、地方记忆上升为中华民族乃至全世界范围内的集体记忆和历史记忆。在高度媒介化的社会,新闻媒体凭借其传播公共信息的功能,成为生产、建构和保存集体记忆的主体,并由此生成以新闻报道为代表的媒介记忆。论文选取湖南地区五家主流媒体对常德细菌战的报道作为媒介记忆样本,以细菌战亲历者的口述史料作为个体记忆样本,试图通过比较分析,探究二者的分歧与共识。研究发现,常德细菌战的媒介记忆与个体记忆,呈现出对立与统一、差异与互补的关系。在记忆主体上,个体记忆以亲历者为单一主体,媒介记忆则选择了包括受害者在内的多元记忆主体。在记忆主题上,媒介记忆与个体记忆分别对应现实之殇和历史之痛。在主导叙事框架上,媒介记忆采取宏观的抗战叙事框架,与个体记忆微观的创伤叙事相对。以上均体现了双方的差异性。而二者采用凸显加害与弱化救助、受害见证与创伤叙述两种相同的话语策略,共享纪念碑等物质性、纪念日等象征性、受害者协会等功能性三个侧面的记忆场,共同表达回应日本右翼的现实政治诉求和以史为鉴的长远历史诉求,又揭示出双方的统一性。媒介记忆与个体记忆的差异与弥合,为媒介记忆的理性建构带来启示。一方面,媒介记忆呈现的纪念化趋势呼唤受害者主体性的回归。没有受害者作为核心的历史记忆难以对抗遗忘与抽象,也无法促进国族认同和代际传承。另一方面,媒介记忆单一的抗战叙事呼唤复合叙事框架的拓展。抗战叙事框架在升华事件意义的同时,也舍弃了常德细菌战的特殊性,因而亟需冲破民族抗战叙事的藩篱,转而从生化武器、救赎、人权等角度创新话语方式。

谢本书[3](2020)在《滇西抗战史三个问题的探讨》文中提出滇西抗战史是中国抗日战争史、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史的组成部分,其研究已有相当深度,并已出版了众多的成果,但这还是研究的起步。本文就三个问题作进一步探讨:一是重新审视惠通桥之战,考证惠通桥之战的史事,并给惠通桥之战以应有的地位;二是探讨侵华日军在滇西的细菌战,滇西霍乱、鼠疫的大爆发不仅是自然灾害,更是侵华日军细菌战的罪恶行径;三是探讨滇西慰安妇问题,这是滇西抗战史中不应忽视的问题,是日军侵略史上最肮脏的丑陋一页。三个问题的探讨,有助于滇西抗战史的深入研究。

金顺[4](2019)在《1943年侵华日军鲁西霍乱细菌战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日本在侵华战争期间,为了迅速征服中国,在中国组建了多个细菌战部队或细菌生产中心,并多次实施细菌战,使广大中国军民深受其害,其中1943年的鲁西霍乱细菌战就是日本对华细菌战的一个典型战例。1943年,在整个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捷报频传以及抗日战争形势已经开始向有利于中国方面转变的背景下,通过常规作战难以改变战局的日军决定通过细菌战摧毁战略位置重要的鲁西抗日根据地,扭转颓势。在1943年1月,日军就开始为鲁西霍乱细菌战进行准备,日军通过兵员训练、霍乱预防接种、兵要地志采集等多方面的准备工作,为细菌战的发动奠定了基础。1943年8月下旬至9月上旬,是鲁西霍乱细菌战的第一阶段,这一阶段日军抓住卫河流域降雨的机会,先通过破坏卫河河堤制造水灾,再投放霍乱菌使其扩散蔓延,9月中旬至10月下旬,是鲁西霍乱细菌战的第二阶段,这一阶段日军常规部队出兵疫区,在疫区进行作战的同时,也掠夺了粮食等其他物资。鲁西霍乱细菌战使得卫河流域的鲁西冀南水灾蔓延、霍乱流行,使得鲁西冀南大量民众死亡并造成巨大损失,民众苦不堪言。日军却基本达到了自己的作战目标。为了应对鲁西霍乱细菌战造成的疫情和灾情,当地民众和中共领导下的抗日根据地政府在医疗救灾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工作,民众通过针灸等土法进行治疗,冀鲁豫行署和冀南行署除了通过土法消毒防止霍乱蔓延、组织医务人员为民众治疗等措施治疗霍乱以外,还通过节约救灾、帮扶灾民等措施,缓解了疫情与灾情,使民众对根据地政府的认同感得到加强。鲁西霍乱细菌战已经过去近八十年,但鲁西霍乱细菌战导致的民众死亡人数却是众说纷纭,本文对存有争议的鲁西细菌战民众死亡数进行了论证,在深入分析战俘供词和地方史志资料的基础上,结合社会学和霍乱流行规律的辨析,推算鲁西细菌战因霍乱造成的民众死亡人数在36000-52000之间。

马明杰,宋秉霖[5](2018)在《清醒的审视 深沉的思考——文献纪录片《揭秘731部队》叙事分析》文中指出文献纪录片不是事件发生的实时记录,而是利用历史资料作为素材进行创作,来展示完整的历史场景和事件细节。《揭秘731部队》作为一部文献纪录片,通过把历史文献转换成视听语言的形式,向观众讲述侵华日军731部队的恶行,在独特的叙事中呈现历史真实。一、叙事元素激活了历史事实《揭秘731部队》通过罗列具有不同价值功能的叙事元素,来唤起活生生的历史记忆。这些叙事元素包括静态的档案资料、老照片、环境场景,以及动态的日军老兵、

陈致远[6](2017)在《常德细菌战若干问题新探》文中提出国民政府抗御日军常德细菌战的防疫工作,过去学界受"左"的史观影响,尽力寻找其枝节的种种不足(抵抗敌人新式的细菌武器攻击,其措施有所失当其实是必然的),而没有从整体和宏观角度认识到中国政府最终取得了抗御常德细菌战的基本胜利这一历史结果。常德细菌战其实是中国政府历次反日军细菌战中最为成功的一次。过去认为日军实施常德细菌战的飞机从南昌起飞,从资料研究看,从武汉或岳阳起飞更具可能性。另外日军飞机在常德城区之外哪些地方投撒了鼠疫也值得研究。常德细菌战研究的学术史,也是应予关注的问题。

张德明[7](2016)在《近十年来大陆学界对中日战后历史遗留热点问题的探讨》文中提出自1931年发动九一八事变至1945年8月宣布无条件投降,在这14年间,日本军国主义对中国人民犯下了滔天罪行,同时也产生了诸如钓鱼岛、南京大屠杀、"慰安妇"、细菌战与化学战、掠夺华工等一系列历史遗留问题,直接影响了当前中日关系的发展。本文旨在梳理自2005年至2015年的十年间,大陆学界对这些中日战后重要历史遗留问题的探讨,以史为鉴,反思历史,并关注学界研究与战后遗留问

焦经川,杨军[8](2015)在《追诉“二战”日本细菌战犯可能性初探》文中提出"二战"中,日本侵略者实施了残暴的细菌战和人体试验罪行,但是,由于美国的包庇和操纵,日本细菌战犯逃脱了战后审判和惩罚成为了历史上的重大缺憾,并为日本军国主义的复活和在"二战"问题上的倒行逆施埋下了伏笔。今天,日本右翼势力不顾世界各国的谴责和警告,冒天下之大不韪,不断掀起改史翻案逆潮,反复挑战国际社会底线,对世界和平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重启对日本细菌战犯的审判,追究日本细菌战恶行的罪责,不但具有理论和现实上的可能性,并且对于还原历史真相,震慑日本右翼势力,伸张公平正义,教育警示世人,都具有重大的意义和价值。

陈致远[9](2015)在《侵华日军在中国南方实施的细菌战》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国南方是抗战时期侵华日军实施细菌战的"重灾区"。1939年日军731部队在诺门罕实施细菌战后,于1940年、1941年、1942年在中国浙江衢州和宁波、湖南常德、浙赣地区连续三次实施大规模细菌战,造成至少超过3万中国和平居民死亡。1942年是日军实施细菌战最猖狂的一年,除浙赣地区以外,日军还在云南、广东等地实施细菌战。1942年至1944年,福建、广东、广西等省鼠疫、霍乱异常流行;滇西在被我远征军收复后,随即爆发严重的鼠疫。这些都应与日军细菌战相关联。过去,我国学术界主要侧重对731部队在东北的各种罪恶活动的研究,而对中国南方日军细菌战研究相对薄弱,今后,这种"北重南轻"的研究格局应向"北南并重"的良性研究格局转变,以利对日本侵华细菌战罪恶史作全面深入的揭露。

侯跃隆,彭民,吕佳蒙,张金秋,孙通,夏雨佳,朱辰蕾[10](2014)在《东北三省日军监狱软暴力调查分析——以哈尔滨、长春、沈阳、大连的日本监狱为例》文中认为在20世纪30年代日本侵华战争中,日本于东三省接管或设立了许多监狱,给包括中国人民在内的多国人民带来巨大灾难和深层影响。然而,国内的相关研究多在显而易见的硬暴力方面,对文化与精神层面的软暴力关注不够,且未见专门、系统、深入的软暴力研究。鉴于此,本文以哈尔滨731部队监狱、长春伪满新京监狱、沈阳奉天监狱、旅顺日俄监狱为对象,通过对其保留的战争期间资料的直接或间接调查,揭露隐藏在日本侵略者硬暴力背后不为人熟知的软暴力。并希望在此基础上,提高国内对软暴力的关注度,认识其严重危害与深远影响,并为现实的中日纠纷提供政策依据或理论建议。

二、揭秘“细菌战”的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揭秘“细菌战”的人(论文提纲范文)

(1)隐疫追踪:抗战时期粤港澳地区传染病与日本细菌战略(论文提纲范文)

“知疫”:粤港澳地区传染病史与战前日方传染病情报搜集
    (一)粤港澳地区传染病史
        1.广州
        2.香港
        3.澳门
“防疫”:日本防疫给水部队与侵略粤港之战事
    (一)参与日军广东登陆战
    (二)参与日军香港攻略战
        (1)给水
        (2)检水
        (3)消毒
        (4)其他
“防疫”“检疫”与“施疫”:日本在粤港澳地区的细菌战略
    (一)明里:粤港澳之间的“防疫”与“检疫”
    (二)暗里:以广州为大本营铺向周边的“制疫”与“施疫”
小 结

(2)常德细菌战的媒介记忆与个体记忆(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二、文献综述
    三、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第一章 常德细菌战媒介与个体记忆的文本特征
    第一节 媒介记忆的样本总貌
        一、时间分布:集中于关键纪念时刻
        二、报道体裁:以消息为主
        三、报道版面:集中于靠前版面
        四、新闻来源:以媒体自采为主
    第二节 个体记忆的样本总貌
        一、鼠疫的投放与扩散
        二、鼠疫的救治与防疫
        三、常德地区的细菌战受害全貌
第二章 常德细菌战媒介与个体记忆的差异化建构
    第一节 不同的记忆主体
        一、媒介记忆:多元记忆主体
        二、个体记忆:单一记忆主体
    第二节 区别化的记忆主题
        一、媒介记忆:关注现实之殇
        二、个体记忆:强调历史之痛
    第三节 分歧化的叙事框架
        一、媒介记忆:宏观的抗战叙事
        二、个体记忆:微观的创伤叙事
第三章 常德细菌战媒介与个体记忆的统一性建构
    第一节 相同的话语策略
        一、凸显加害与弱化救助
        二、受害见证与创伤叙述
    第二节 共同的记忆场
        一、纪念碑等物质性记忆场
        二、纪念日等象征性记忆场
        三、受害者协会等功能性记忆场
    第三节 一致的记忆诉求
        一、现实的政治诉求
        二、长远的历史诉求
第四章 常德细菌战媒介记忆建构的启示与策略
    第一节 弥合媒介记忆与个体记忆
        一、个体记忆对媒介记忆的增补
        二、媒介记忆对个体记忆的升华
    第二节 理性建构媒介记忆
        一、呼唤受害者主体性的回归
        二、呼唤复合叙事框架的拓展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3)滇西抗战史三个问题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一、滇西惠通桥之战的重新审视
    (一)惠通桥,您在哪里?
    (二)惊险炸桥是偶然决策吗?
    (三)艰难的阻击战
二、鼠疫——侵华日军在滇西细菌战中的“重型”武器
    (一)鼠疫与日军的细菌战
    (二)滇西沦陷与霍乱的爆发
    (三)日军败退,滇西鼠疫大爆发
三、惨不忍睹的滇西慰安妇
    (一)慰安妇是怎么来的?
    (二)滇西慰安妇的真面目
    (三)与慰安妇制度并行的普遍强奸行为

(4)1943年侵华日军鲁西霍乱细菌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及意义
    二、相关概念界定
    三、研究现状
    四、研究方法
    五、论文重难点和创新之处
第一章 日本对华细菌战概况
    第一节 日本对华实施细菌战的原因
    第二节 罪行累累的日军细菌战部队
    第三节 日本对华细菌战的特征与影响
第二章 山东境内的日军细菌战部队与鲁西霍乱细菌战
    第一节 日军细菌战部队的战前筹备工作
    第二节 鲁西霍乱细菌战的战前准备与阴谋策划
第三章 鲁西霍乱细菌战概述
    第一节 错综复杂的原因
    第二节 阶段分明的作战经过
    第三节 鲁西霍乱细菌战的特征
    第四节 截然不同的影响
第四章 鲁西冀南的疫情灾情与医疗救灾管窥
    第一节 鲁西冀南的霍乱病流行状况与医疗情况
    第二节 冀鲁豫行署救灾工作管窥
第五章 鲁西霍乱细菌战相关内容的辨析与商榷
    第一节 战俘供词中部分内容的辨析与商榷
    第二节 鲁西霍乱细菌战中鲁西冀南民众死亡人数辨析
结语
附录
参考文献
读研期间发表科研成果
致谢

(5)清醒的审视 深沉的思考——文献纪录片《揭秘731部队》叙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叙事元素激活了历史事实
二、叙事文本的结构和组合
三、叙事的升华:医学必须坚守人道目标

(6)常德细菌战若干问题新探(论文提纲范文)

一、对国民政府常德防疫工作的基本评价
    (一)常德防疫工作“得失”分析
        1. 伯力士到达常德之前的防疫工作。
        2. 伯力士到达常德之后的防疫工作。
    (二)常德防疫工作的重要成就和意义
        1. 国民政府基本正确的防制对策。
        2. 国民政府取得反日军常德细菌战的胜利。
二、常德细菌战史实研究的两个问题
    (一)实施常德细菌战的日军飞机从哪里起飞
    (二)日军飞机在常德哪些地方投撒了细菌
三、常德细菌战研究的历史回顾
    (一)早年史料
    (二)“伯力审判”与常德细菌战
    (三)“朝鲜细菌战”与常德细菌战
    (四)邓一韪与谭学华的回忆
    (五)新史料的发现和中国学者的研究
    (六)日本学者的研究
结语

(7)近十年来大陆学界对中日战后历史遗留热点问题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一、钓鱼岛问题
二、南京大屠杀问题
三、“慰安妇”问题
四、化学、细菌武器遗留问题
五、掠夺劳工问题
六、结语
    1 . 加强中外史料整理,抢救口述史料
    2 . 加强中日韩合作研究,推动海外成果的引进与中方成果的海外传播
    3 . 推进相关细节研究, 努力使学界研究更好地为公众服务

(8)追诉“二战”日本细菌战犯可能性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一、日本的细菌战暴行
二、日本细菌战犯审判的缺失及影响
三、追诉日本细菌战犯的可能性
    (一)被告人问题
    (二)追诉时效问题
    (三)审判方式问题
    (四)起诉罪名问题
四、结语

(9)侵华日军在中国南方实施的细菌战(论文提纲范文)

一、1940年浙江细菌战
二、1941年常德细菌战
三、1942年浙赣细菌战
四、1942—1944年其他细菌战
五、关于日军在中国南方实施的细菌战及其罪行研究

四、揭秘“细菌战”的人(论文参考文献)

  • [1]隐疫追踪:抗战时期粤港澳地区传染病与日本细菌战略[J]. 冯翠,吕晶. 江海学刊, 2020(06)
  • [2]常德细菌战的媒介记忆与个体记忆[D]. 文贤弈. 湖南师范大学, 2020(01)
  • [3]滇西抗战史三个问题的探讨[J]. 谢本书. 学术探索, 2020(05)
  • [4]1943年侵华日军鲁西霍乱细菌战研究[D]. 金顺. 西北师范大学, 2019(07)
  • [5]清醒的审视 深沉的思考——文献纪录片《揭秘731部队》叙事分析[J]. 马明杰,宋秉霖. 当代电视, 2018(12)
  • [6]常德细菌战若干问题新探[J]. 陈致远. 武陵学刊, 2017(01)
  • [7]近十年来大陆学界对中日战后历史遗留热点问题的探讨[J]. 张德明. 中共党史研究, 2016(03)
  • [8]追诉“二战”日本细菌战犯可能性初探[J]. 焦经川,杨军. 金陵法律评论, 2015(01)
  • [9]侵华日军在中国南方实施的细菌战[J]. 陈致远. 军事历史研究, 2015(01)
  • [10]东北三省日军监狱软暴力调查分析——以哈尔滨、长春、沈阳、大连的日本监狱为例[J]. 侯跃隆,彭民,吕佳蒙,张金秋,孙通,夏雨佳,朱辰蕾. 大连近代史研究, 2014(00)

标签:;  ;  ;  ;  ;  

揭开“细菌战”秘密的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