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血致红细胞同种免疫抗体14例临床分析

输血致红细胞同种免疫抗体14例临床分析

一、输血致红细胞同种免疫性抗体14例临床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郭淦平,吴远军,李见群,吴树杰,温妙珍,袁千荃,谢钟莹,曾嘉俊[1](2022)在《一例检出抗-E孕妇围产期输血策略及其不同血型双胎新生儿免疫血液学检测结果比较》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妊娠可引起红细胞同种免疫,产生红细胞同种抗体,具有临床意义的红细胞同种抗体可引起免疫溶血性输血反应(immune hemolytic transfusion reaction,IHTR)和胎儿及新生儿免疫溶血性疾病(hemolytic disease of fetus and newborn,HDFN)。筛查孕妇不规则抗体,鉴定抗体特异性,有利于及时发现具有临床意义的红细胞同种抗体[1]。

王晓宁,程野,钟靖,李凌波[2](2022)在《431839例临床样本Rh(D,C,E,c,e)血型分型检测结果及分析》文中研究说明血型抗原是位于红细胞膜上的多态性抗原,在妊娠期间[胎儿和新生儿溶血性疾病(HDFN)]或输血后[溶血性输血反应(HTRs)],个体极有可能诱发免疫反应。个体发生同种异体免疫反应的概率取决于人群中抗原的发生率(已知不同人群和种族群体之间存在差异)[1],也取决于其免疫原性和患者的免疫状态[2]。输血前检测,最重要的血型系统是ABO和RhD。

牛佳萌,马婷,陈欣悦,邢莉莉,王文华,宋耀军,杨江存[3](2021)在《38840例住院患者血小板抗体筛查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检测分析血小板抗体在住院患者中的分布特征,探究血小板抗体产生原因,为提高输血质量提供数据支持。方法选取38 840例患者,采用Capture-P固相检测体系检测血小板相关抗体,统计分析抗体阳性率。结果 38 840例住院患者中血小板抗体阳性者3989例,阳性率为10.27%。男女性患者阳性率分别为8.7%和11.5%,女性血小板抗体阳性率较高。年龄<18岁组患者,血小板抗体阳性率为6.98%,显着低于年龄≥66岁及18~65岁两组。有妊娠史及输血史患者阳性率均显着增高,分别为14.4%和14.7%。血液系统疾病及肝硬化消化道出血疾病阳性率高达20%以上。以血液内科、重症医学科、产科患者阳性率排前三名,阳性率分别为15.17%、 14.97%及13.67%。B型和AB型患者的阳性率低于A型及O型。结论临床输注血小板时,应考虑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种、住院科别等因素对血小板抗体的影响,以减少无效输注的发生。

强新晨,杨华莹,邵俊良[4](2021)在《孕产妇Rh抗原表型分布及其在Rh新生儿溶血病预防中价值探讨》文中提出目的通过对孕妇Rh抗原表型分布及新生儿Rh表型、新生儿溶血病试验、红细胞不规则抗体特异性鉴定及效价测定进行回顾性分析,为Rh新生儿溶血病(Rh-HDN)早期诊断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对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人民医院2018年5月至2020年9月用Rh分型微柱凝胶卡测定的8 801例孕产妇Rh表型结果进行统计,并对同期12例Rh-HDN患儿的Rh分型、新生儿溶血3项试验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8 801例孕产妇中,RhD阳性为8 760例、阴性41例。RhD阳性孕产妇表型分布规律为:CCee(40.93%)>CcEe(38.3%)>Ccee(10.32%)>ccEE(5.26%)>ccEe(3.61%)>CCEe(0.87%)>CcEE(0.39%)>ccee(0.32%),CCDEE未检出;RhD阴性孕妇中Rh表型分布为,Ccee(43.93%)>ccee(36.6%)>CCee(7.3%)=ccEe(7.3%)>CcEe(4.87%)。新生儿溶血试验共检出Rh血型特异性抗体12例:抗-D 8例,抗-E 3例,抗-c1例,D抗原以外抗体占总检出抗体33.3%。结论 Rh抗原表型检测纳入常规产前检查对预测Rh-HDN发生有一定价值。对有输血史、不明原因流产史、死胎、HDN既往史的孕产妇,有必要对夫妻双方进行Rh抗原表型检测。孕期连续监测不规则抗体效价,为预防胎儿发生Rh-HDN提供早期干预依据。

张趁利,庞桂芝,娄白敏,任红霞,鲍瑞玲,赵凤莲[5](2019)在《不规则抗体筛查在输血安全中的临床应用》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对临床输血患者红细胞血型不规则抗体的检测结果和分布特点,保障临床输血安全。方法:采用微柱凝胶法对2018-01—2018-07收治的21例临床输血患者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对抗体筛查阳性标本采用盐水法、凝聚胺法、抗球蛋白法进行抗体特异性鉴定。结果:21例临床患者不规则抗体阳性者,其中男8例,女13例;女性患者不规则抗体检出率显着高于男性。21例不规则抗体阳性患者中,自身抗体1例,同种抗体+自身抗体1例,同种抗体19例。检出的同种抗体中抗-DC 1例,抗-E 2例,抗-Ec 6例,抗-c 1例,抗-Ce 1例,抗-M2例,抗-P11例,抗-Lea2例,抗-JKa1例,未确定特异性抗体2例。有妊娠史/输血史者≥3次的检出率明显高于无妊娠史和输血史者。结论:对有多次妊娠史和反复输血的临床患者在输血前应进行不规则抗体筛选,及时发现有临床意义的抗体,可有效避免临床患者免疫性溶血反应的发生,提高临床患者输血的安全性、有效性。

张强[6](2018)在《血小板输注疗效的多因素分析》文中提出目的:血小板输注疗法能有效预防血小板减少或功能障碍患者的出血倾向以及改善其止凝血功能,挽救了无数患者的生命,但由于献血人员的复杂性以及患者体质的不同,在临床血小板输注过程中常出现血小板输注无效的现象,这不但造成血小板浪费更主要的是严重威胁患者生命,为尽量减少或避免血小板输注无效的发生率,该研究将通过观察血小板输注效果,分析影响血小板输注疗效的多种因素,研究血小板抗体的分布特征,探讨配合性输注对血小板输注效果的影响,为临床提高血小板输注有效率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计算某院2016年7月到2017年10月接受血小板输注治疗的583例患者的血小板输注后1h和24h的血小板计数校正增加值(Corrected count of increment,CCI),依据CCI值(1小时CCI<7.5或1824小时CCI<4.5为无效)将其分为输注有效组和无效组。应用固相凝集法对患者血小板抗体进行检测。查阅病历,记录可能影响血小板输注疗效的因素,包括:性别、年龄、输注次数、疾病类型、血型和抗体。应用c2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剔除无效因素,然后应用Logistic回归方程综合分析影响血小板输注疗效的因素。113例血小板抗体阳性患者随机抽取60例进行配合性输注,另外53例给予随机输注,应用c2检验分析配合性输注和随机输注的无效率,探讨配合性输注意义。结果:1.583例接受血小板输注患者中发生血小板输注无效患者为200例,血小板输注无效率为34.30%。经χ2检验分析,血小板输注效果的可能影响因素中,不同血型间血小板输注无效的发生率差别无显着意义(χ2=0.00,P>0.05),而不同性别(χ2=18.86,P<0.05)、年龄(χ2=37.67,P<0.05)、累积输注次数(χ2=65.02,P<0.05)、血小板抗体(χ2=67.53,P<0.05)以及患不同疾病(χ2=15.46,P<0.05)的血小板输注无效率差别均具有显着意义。女性与男性患者相比,血小板输注无效率明显升高,差别有显着意义(P<0.05);血小板输注的无效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高,年龄越大,血小板的输注效果越差,差别有显着意义(P<0.05);随着输注次数增多,血小板输注无效率也随之升高,差别有显着意义(P<0.05);血小板抗体阳性患者输注无效率明显高于阴性患者,差别有显着意义;不同疾病间,血小板输注无效率不同,差别有显着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性别、年龄、输注次数和抗体是PTR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2.583例接受血小板输注患者中,血小板抗体阳性患者有113例,阳性率为19.38%。经χ2检验分析,不同性别、年龄患者的血小板抗体阳性率差别无显着意义(P>0.05),而恶性血液病、ITP患者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其他疾病,差别有显着意义(P<0.05),另外,随着输注次数的增加,血小板抗体阳性率显着升高,差别有显着意义(P<0.05)。3.113例血小板抗体阳性患者中,随机选取60例,选择相合的血小板进行配合性输注,60例患者中仅有4例出现血小板输注无效,占配型患者的6.67%;而53例未进行血小板配型,给予随机输注的血小板抗体阳性患者中,有46例出现血小板输注无效,占未配型患者的86.79%,两者比较,差别有非常显着意义(P<0.01)。结论:1.除血型外,性别、年龄、累积输注次数、疾病以及血小板抗体均可影响血小板的输注效果,性别、年龄、输注次数和抗体是其独立危险因素。2.恶性血液病、肿瘤以及ITP患者的血小板抗体阳性率较高,随着输注次数的增加,血小板抗体阳性率也明显升高。3.血小板输注前进行血小板抗体检测以及配合性输注能有效减少血小板输注无效的发生率,避免资源浪费,提高输血安全。

冯志文,韦海春,黄赵锋[7](2017)在《输血依赖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患者同种抗体特异性调查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输血依赖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以下简称"地贫")患者产生同种抗体的发生率及特异性。方法选择2012年6月至2016年6月268例在柳州市人民医院、柳州市妇幼保健院、柳州市工人医院3家医院输血治疗地贫患者,对所有输血地贫患者进行抗体筛选,对抗体筛查阳性病例进行抗体鉴定,总结和分析。结果 268例地贫患者中检出同种抗体16例,抗体检出率5.97%。对16抗筛阳性患者进行抗体特异性鉴定发现,其中Rh血型抗体15例,占所有检出抗体的93.75%,分别为抗-cE 3例、抗-E 7例、抗-c 4例、抗-C 1例;其他血型抗体1例,占6.25%,为抗M抗体。结论对于需要长期慢性输血的地贫患者,在实施ABO、RhD同型输血后,应着力解决Rh血型其他抗原尤其是E、c抗原反复随机输注容易产生免疫性抗体的问题,建议采取增加匹配RhcE抗原输血方案,预防地贫患者同种免疫反应,提高临床输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李翠[8](2017)在《不同输血方式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比较不同输血方式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1.将70例全麻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自体组和异体组,每组各35例。自体组患者术前3-5天采集自体全血400ml于4℃储血冰箱保存备用,术中使用自体血回收机回收手术野的血液经滤过、洗涤、浓缩等程序处理后回输给患者,异体组患者仅接受同种异体血液。2.所有病例于输血前、术后1d和术后3d三个不同时段采集外周血液进行血常规和凝血功能指标检测,并采用ELISA方法分别对患者血浆中IL-6、IL-8、TNF-α三类炎症因子进行检测。结果1.自体组患者输血后RBC、Hb、Hct、WBC显着升高,PLT进一步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体组患者术后较输血前凝血功能有明显的减退,PT、APTT显着升高,Plt、Fib进一步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异体组所测凝血功能指标的变化趋势与自体组基本一致,两组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异体组IL-6术后3d时较术前显着升高,术后1d和术后3d,IL-8、TNF-α较输血前升高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d、术后3d时自体组IL-8、TNF-α较异体组同期均有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体输血与异体输血对凝血功能的影响无差异,联合使用术前预存和术中回收式自体输血技术,可以减少同种异体血的使用,保护机体免疫功能,利于患者术后康复。

张素能,王欣欣,于冠秀,兰炯采[9](2016)在《非传染性输血不良反应快速鉴定法的应用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分析研究非传染性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原因,寻求快速诊断方法,为及时救治赢得时间,提高输血疗效。方法采用从输血不良反应发生前、中、后三阶段为"一体"的非传染性输血不良反应快速鉴定法,对济源市2015年5月-11月发现发生的非传染性输血不良反应病例进行病因分析、不良反应类型诊断和后继输血策略指导,探讨此快速鉴定法的实用性和可行性。结果发现发生输血不良反应42例,其中非溶血性发热反应13例,过敏3例,过敏伴发热3例,荨麻疹5例,红细胞同种免疫5例,HLA抗原同种免疫11例,铁超负荷2例;5例非溶血性发热反应和3例过敏反应患者在后续输血选择洗涤红细胞,未再发生不良反应。结论快速鉴定法能快速识别输血不良反应临床症状体征、分析诊断不良反应类型,尽早采取相应救治措施,是一种简便、快捷和有效的鉴定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宋雪珍,宋雪梅,任小宁,王毅力,辛晓文,王明静,王国礼[10](2016)在《免疫性输血反应的预防策略与建立临床输血预警体系探讨》文中认为目的探讨免疫性输血反应的预防策略,建立本地区临床输血预警体系,促进临床输血治疗的安全有效。方法 7 227例申请输注红细胞和血小板治疗的患者样本,应用微柱凝胶抗球蛋白法、凝聚胺法和固相凝集法等新技术,进行输血前免疫性抗体检测;选择急性白血病诱导化疗后完全缓解、同时微小残留病(minimal residual disease MRD)阴性的33例患者,根据与患者沟通情况,分为研究组(18例)和对照组(15例)。研究组患者在其化疗间歇期骨髓造血恢复时进行自体血小板的采集,24 h内加入5%二甲基亚砜(DMSO)于-80℃冰冻保存备用;当患者Plt<10×109/L或有出血症状时,2组患者分别输注解冻后自体血小板和异体新鲜血小板。通过血小板计数、CCI值和TEG凝血指标,评价自体冰冻血小板质量和临床输注效果。结果 7 227份患者样本中,共检出免疫性抗体37例,其中红细胞血型抗体23例,血小板相关抗体14例,阳性率0.51%(37/7227);男14例,女23例,女性患者的阳性率明显高于男性(P<0.05);23例红细胞血型抗体以Rh系统为主,占43.48%(10/23);MN系统次之,占17.39%(4/23)。免疫性抗体的临床分布以反复输血的血液肿瘤患者为主,占78.38%(29/37)。纳入统计资料的16例研究组患者,共采集自体血小板24次,采集血小板总量为154.18×1011个,分装成66个治疗量的血小板进行冰冻保存。每治疗量自体血小板冰冻保存前后血小板含量分别为(2.36±0.23)×1011个和(1.94±0.17)×1011个(P<0.01);血小板聚集功能分别为(70.38±4.98)mm和(77±5.41)mm(P<0.01);研究组输注自体冰冻血小板53例次,对照组输注异体新鲜血小板55例次,输注血小板24 h后CCI值,分别为(11.25±6.45)×109/L和(10.49±5.72)×109/L,总有效率为81.13%(43/53)和83.63%(46/55),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免疫性抗体的检测和自体输血技术可以提高输血疗效,预防免疫性输血反应的发生;建立临床输血预警体系,对输血关键环节监控,可以保障临床输血安全有效。

二、输血致红细胞同种免疫性抗体14例临床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输血致红细胞同种免疫性抗体14例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一例检出抗-E孕妇围产期输血策略及其不同血型双胎新生儿免疫血液学检测结果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材料与方法
    1 临床资料
    2 仪器与试剂
    3 方法
        3.1 孕妇免疫血液学检测:
        3.2 孕妇围产期输血策略及输血后监测:
        3.3 新生儿脐血免疫血液学检测:
        3.4 新生儿出生后的监测和临床干预:
结 果
    1 孕妇免疫血液学检测结果
    2 孕妇围产期失血量、输血情况及输血后监测结果
    3 新生儿免疫血液学检测结果和Hb、TCB监测结果
讨 论

(2)431839例临床样本Rh(D,C,E,c,e)血型分型检测结果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样本来源
    1.2试剂与仪器
    1.3 方法
    1.4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样本Rh血型系统5种主要抗原检测结果
    2.2 Rh(D)阳性样本C、c、E、e抗原分布及百分率
3 讨论

(3)38840例住院患者血小板抗体筛查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1.2.1 标本前处理
        1.2.2 固相凝集法及全自动血型分析系统检测血小板抗体
        1.2.3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住院患者血小板抗体阳性率男性低于女性, 有妊娠输血史患者阳性率增加
    2.2 血小板抗体筛查阳性患者多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 顽固性贫血、 肝纤维化、 消化道大出血等疾病
    2.3 血液内科、 重症医学科、 产科、 神经内科、 消化内科等科室住院患者血小板抗体阳性多见
    2.4 A型及O型住院患者血小板抗体阳性率较高
3 讨论

(4)孕产妇Rh抗原表型分布及其在Rh新生儿溶血病预防中价值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仪器与试剂
    1.3 方法
        1.3.1 Rh抗原表型检测
        1.3.2 新生儿溶血病试验
    1.4 Rh血型抗体效价测定
2 结果
    2.1 8 801例产妇Rh血型表型分布
    2.2 Rh-HDN表型分布和血清学情况
3讨论

(5)不规则抗体筛查在输血安全中的临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试剂及仪器
    1.3 方法
2 结果
    2.1 临床患者不规则抗体分布
    2.2 患者输血史和妊娠史情况
    2.3 输注疗效观察
3 讨论

(6)血小板输注疗效的多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表
前言
第一章 血小板输注无效的现况研究
    第一节 ABO血型鉴定、血小板抗体检测和血小板配型试验的材料与方法
    第二节 血小板输注无效的影响因素分析
    讨论
第二章 血小板抗体筛查和分布特征
    1 不同性别血小板抗体检测结果比较
    2 不同年龄血小板抗体检测结果比较
    3 不同疾病血小板抗体检测结果比较
    4 累计输注次数与血小板抗体检测结果的比较
    5 讨论
第三章 血小板配合性输注疗效分析
    1 血小板配合性输注和随机输注效果比较
    2 血小板配合性输注无效患者基本信息
    3 讨论
总结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致谢

(7)输血依赖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患者同种抗体特异性调查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仪器与试剂
    1.3 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8)不同输血方式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符号说明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附图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9)非传染性输血不良反应快速鉴定法的应用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方法
        1.2.1 输血起始阶段(第一阶段,输血不良反应发生前)
        1.2.2 输血不良反应发生阶段(第二阶段,输血不良反应发生阶段)
        1.2.3 实验室复查输血前三项试验
        1.2.4 诊断试验
        1.2.5 后续输血阶段(第三阶段,输血不良反应发生后)
2 结果
3 讨论

(10)免疫性输血反应的预防策略与建立临床输血预警体系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仪器与试剂
    1.3 免疫性抗体的检测
    1.4 自体血小板的采集与保存
    1.5 血小板回收率和聚集功能检测
    1.6 血小板的输注
    1.7 血小板输注后效果评价[3-4]
    1.8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免疫性抗体检测分析
    2.2 患者自体血小板采集情况
    2.3 冰冻保存前后血小板计数和血栓弹力图检测结果
    2.4 骨髓抑制期血液病患者输注血小板情况
3 讨论

四、输血致红细胞同种免疫性抗体14例临床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一例检出抗-E孕妇围产期输血策略及其不同血型双胎新生儿免疫血液学检测结果比较[J]. 郭淦平,吴远军,李见群,吴树杰,温妙珍,袁千荃,谢钟莹,曾嘉俊.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22(01)
  • [2]431839例临床样本Rh(D,C,E,c,e)血型分型检测结果及分析[J]. 王晓宁,程野,钟靖,李凌波.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22(01)
  • [3]38840例住院患者血小板抗体筛查分析[J]. 牛佳萌,马婷,陈欣悦,邢莉莉,王文华,宋耀军,杨江存.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2021(08)
  • [4]孕产妇Rh抗原表型分布及其在Rh新生儿溶血病预防中价值探讨[J]. 强新晨,杨华莹,邵俊良.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21(05)
  • [5]不规则抗体筛查在输血安全中的临床应用[J]. 张趁利,庞桂芝,娄白敏,任红霞,鲍瑞玲,赵凤莲. 临床血液学杂志, 2019(02)
  • [6]血小板输注疗效的多因素分析[D]. 张强. 东南大学, 2018(01)
  • [7]输血依赖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患者同种抗体特异性调查分析[J]. 冯志文,韦海春,黄赵锋.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7(18)
  • [8]不同输血方式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研究[D]. 李翠. 泰山医学院, 2017(06)
  • [9]非传染性输血不良反应快速鉴定法的应用分析[J]. 张素能,王欣欣,于冠秀,兰炯采. 中国输血杂志, 2016(09)
  • [10]免疫性输血反应的预防策略与建立临床输血预警体系探讨[J]. 宋雪珍,宋雪梅,任小宁,王毅力,辛晓文,王明静,王国礼. 中国输血杂志, 2016(08)

标签:;  ;  ;  ;  ;  

输血致红细胞同种免疫抗体14例临床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