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平市乡镇卫生院现状及对策分析

南平市乡镇卫生院现状及对策分析

一、浅析南平市乡镇卫生院现状与对策(论文文献综述)

余莉[1](2021)在《甘肃省基层卫生人力资源分布状况及配置公平性研究》文中认为目的:了解2015-2019年甘肃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设置情况及卫生人员数量,分析基层卫生人力资源分布状况和人员结构,综合评价基层卫生人力资源配置公平性,探讨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为优化甘肃省基层卫生人力资源配置、制定科学合理的区域卫生规划提供参考依据和政策建议,以期提高甘肃省基层卫生人力资源配置公平性,进一步促进甘肃省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方法:通过文献分析法梳理基层卫生人才的相关政策及卫生资源配置的理论研究;运用描述性统计学方法分析甘肃省14个市州基层卫生人力资源的分布状况及人员结构;采用洛伦兹曲线、基尼系数及卫生资源集聚度对甘肃省基层卫生人力资源的配置公平性进行评价;采用GIS空间分析法对甘肃省基层卫生人力资源配置进行空间分析。结果:(1)2015-2019年,甘肃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规模略有下降,降幅为1.86%。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和卫生院数量有所上升,增幅分别为10.29%和2.07%,村卫生室数量减少115个,降幅为0.69%。截止2019年底,甘肃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总量为24758个,其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675个,卫生院1379个,村卫生室16458个,门诊部等其他机构6246个。不同地区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布局差异明显。(2)2015-2019年,甘肃省基层卫生人员总量稳步增长,增幅为3.62%。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和卫生院的卫生人员数量增长明显,增幅分别为23.56%和11.44%,而村卫生室卫生人员减少2275人,降幅为9.74%。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的注册护士数逐年增长,乡镇卫生院的执业(助理)医师和注册护士亦呈逐年递增趋势,但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仍缺乏护理人员。截止2019年底,全省每千人口基层卫生技术人员数为1.95人,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为0.86人,每千人口注册护士数为0.67人,每千农业人口乡村医生和卫生员数为1.34人,医护比为1:0.78。嘉峪关市和兰州市的每千人口基层卫生人员数和医护比处于全省较高水平,陇南市、定西市、临夏回族自治州和甘南藏族自治州处于全省较低水平。(3)被调查的甘肃省公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卫生技术人员以女性为主,占比为69.49%,男性占30.51%,性别比为1:2.28。从年龄结构来看,基层卫生技术人员整体呈年轻化趋势,年龄主要集中在40岁以下,占比为78.62%;在学历构成方面,卫生技术人员以本科及以上学历为主,占比为53.80%,大专和中专及以下占比分别为32.37%和13.83%。在职称方面,初级及以下职称的卫生技术人员占比最高,达84.95%,中级职称占比为11.81%,高级职称者仅占3.23%。在专业构成方面,基层卫生技术人员以临床(含全科)、护理和公共卫生为主,占比分别为33.37%、31.19%和9.57%。基层卫生技术人员无编制者居多,占59.05%,有编制者占40.95%。?2检验结果显示,不同机构间、不同地区间基层卫生技术人员的性别、年龄、学历、职称、专业和职称结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甘肃省乡村医生队伍中男性占74.35%,女性仅占25.65%;从年龄结构来看,乡村医生队伍年龄偏大,40岁以上人员占比接近70%;乡村医生队伍学历和职业水平偏低,中专及以下学历者占比为66.27%,大专学历占18.58%,本科及以上学历仅占15.15%;被调查的乡村医生中具备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证的仅占30.02%,具备乡村执业医生资格证的占69.98%。不同地区间乡村医生的年龄、学历结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从洛伦兹曲线和基尼系数来看,按人口分布的各类基层卫生人力资源配置公平性较好,其中注册护士的配置公平性相对较差,其基尼系数为0.231,卫生技术人员和执业(助理)医师分别为0.122和0.114,乡村医生和卫生员0.117。按面积分布的各类基层卫生人力资源配置公平性较差,其基尼系数均明显大于按人口分布的基尼系数,卫生技术人员0.393,执业(助理)医师0.389,注册护士0.418,乡村医生和卫生员的基尼系数为0.458,表明按地理面积配置的注册护士、乡村医生和卫生员处于相对不公平状态。集聚度结果显示,除乡村医生和卫生员外,人口配置水平下基层卫生人力资源配置较为公平的地区主要集中在嘉峪关市、张掖市、兰州市等地区,兰州市、天水市及平凉市等地区的基层卫生人力资源配置地理可及性较好。GIS空间分布提示,甘肃省各类基层卫生人力资源配置存在局部空间自相关性。结论:(1)2015-2019年甘肃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规模略有下降,不同地区机构布局差异明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和卫生院数量有所上升,村卫生室数量略有下降。(2)甘肃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卫生人员数量稳步增长,但总量相对不足。每千人口各类基层卫生人力资源指标及医护比均低于《“十三五”卫生与健康规划》中提到的2020年目标要求,基层卫生人力资源在不同机构间和地区间分布不均衡。(3)甘肃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卫生技术人员性别结构有待优化,职称结构不合理,高层次人才匮乏,年龄和学历结构趋于合理,专业以临床(含全科)、护理和公共卫生为主;乡村医生队伍存在男性偏多、年龄偏大、职称学历偏低、缺乏高学历人才等问题。(4)甘肃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卫生人力资源按人口配置优于按地理面积配置,注册护士、乡村医生和卫生员的配置公平性相对较差。(5)甘肃省基层卫生人力资源主要集中在经济发展水平高、人口密度高的地区,且基层卫生人力资源配置呈局部空间自相关性。

苏巍巍[2](2020)在《基本药物全额保障政策分析与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为保障药品公平可及,药品全额保障制度被认为是一项有效的解决途径。本研究拟通过梳理分析我国药品全额保障政策的历史沿革和实施现状,借助实地调研和问卷调研,探究政策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归纳政策的可行性及实践经验,为中国提高药品公平可及、完善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提供证据和政策建议。方法:本研究首先通过文献检索和政策梳理,系统总结分析了国际上药品全额保障政策的实施概况和国内基本药物全额保障体系的建立与实践。之后通过实地调研和访谈调研部分典型地区方式获得了相关政策实施资料,归纳相关政策的政策目的、历史沿革与实施现状。在此基础上基于国内外相关研究分析,结合各地调研结果,借助专家研讨,设计了调查问卷和拟定调研对象,并进行问卷调查。通过问卷调查,总结分析了中国基本药物全额保障政策在政策目标、实施时间、筹资方式、保障方式、保障数量、覆盖疾病、覆盖人群、配套措施等的合理措施,对比政策实施实际现状,分析制度存在问题,提出政策建议。结果:自2001年上海市外冈镇对高血压患者提供免费药物起,截至2019年底,我国共有16个省份,47个市(县)试点基本药物全额保障政策。台州市、西宁市、山东省等6个代表地区的重点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基本药物全额保障政策自实施以来,促进了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公平可及,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患者疾病的临床控制效果、降低了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在问卷调研中,共回收来自全国20个省份的163位相关专家的有效问卷。其中,98.2%的受访专家支持基本药物全额保障制度的实施。多数专家认为基本药物全额保障政策应致力于提高药品的可及性,进而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减轻患者经济负担。超过55%的专家认为政策应覆盖糖尿病、高血压病等等基层常见的慢性疾病。88.3%的专家认为遴选药品时需充分考虑患者医疗需求。同时,受访专家们普遍认为应由乡镇卫生院(78.5%)、社区卫生服务中心(79.1%)等基层医疗机构发放全额保障药品。93.9%的受访专家认为需采取定期随访或管理政策以确保药品使用合适性。此外,当前政策实施仍存在一些问题,如83.4%的专家认为患者对政策的知晓率和了解程度偏低,77.9%的专家认为药品配送到位率偏低,63.8%的专家认为基层医生整体素质偏低,另有66.9%的专家认为存在药品使用不当、浪费、过度医疗、权力寻租和腐败等。结论:结合实地调研与问卷调查结果,本研究认为我国基本药物全额保障政策应以促进公平可及为主要目标,协同实现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完善。在保障内容方面,以重点人群或重点疾病为抓手,逐步实现所有疾病、全部人群的覆盖;在筹资体系方面,政策应建立独立筹资体系,提高资金统筹层次与保障水平,确保政策的可持续发展;在药品遴选方面,以满足大部分患者需求为主,并建立定期调整和动态调整全额保障药品目录的机制;同时契合于现有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建立稳定的全额保障药品供应体系和有效过程监管机制;并完善政策配套管理措施,提升患者合理用药水平。

季伟伟[3](2020)在《PPP模式在康养项目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认为四十年来的改革开放,中国的经济实力已经大大增强。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越来越高的物质生活和精神文化生活提出更高的要求。中国人越来越重视健康和健康的退休生活。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到来,康养项目正在成为一个不断增长的市场。未来的养老产业不是传统意义上简单的养老产业。而健康的晚年是一个文化,娱乐,运动,保健,护理,陪伴的组合。是健康生活方式的新概念,使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新的生活方式。目前,在公共事业领域我们全面推进PPP的运行模式。我们的健康支持项目面临的一系列问题,是研究如何运用PPP模式,以提高医疗项目在中国的建设,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对于我们的养老模式的完美框架,改善我们的养老提供服务的水平,缓解养老金的社会压力起着重要的作用。缓解养老金压力等问题进行梳理以确保PPP模式的正确运行,并确保对政府的政策提供有效的支持。了解和认清中国康养的现状,对在这个阶段现有的项目提出的问题进行总结。尤为重要的是在未来如何前进,以便更好地支持康养事业的发展。本文总结了国内外对中国老龄化社会的现状,根据我们国家养老的需求,学者们的研究成果开始从适用性入手,使用案例研究从PPP模式进行了综合分析、比较分析的方法来分析国内外成功案例,总结了养老金业务和国内问题的发展现状,并提出具体措施,以解决现在中国的老龄化问题的原因。根据在国内外养老进展PPP模式和存在的问题,然后研究,分析将在此方向描述的研究方法和技术。介绍了PPP相关定义理论、康养项目相关的理论概念及其相关运作模式与特征。通过PPP在康养项目中应用的关键要素分析,结合对传统养老项目的分析,加入康养项目的发展,对当前PPP康养项目的资金来源、回报机制、运营管理,分析总结出PPP模式在康养项目发展的相关事项。分析出在其应用过程中相关关键点的一些应用建议。进行PPP模式在康养项目中应用的实例分析。引入了江苏宜兴丁山护养院的案例分析,从融资结构,回报机制,运营管理三方面对PPP模式在康养项目的应用做相应的分析,最后得出相应的结果。最后对研究内容、过程和结果进行简要总结,不足的地方再进行进一步的调查研究,提出一个可以在未来健康PPP模式研究的前景。

周筱莹[4](2019)在《南平市卫生人力资源配置公平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医疗卫生事业与民生健康息息相关,优质的卫生服务是促进公民健康的有力保障,而卫生人力资源是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核心,卫生人力资源配置的公平与否直接影响到人们所享有的卫生服务水平高低。目前我国卫生人力资源普遍存在配置不公平现象,主要表现为数量、素质、结构等不公平,以及群众对卫生服务的需求与使用感受不均衡,发达城市对于卫生人力资源的配置尚且无法做到科学,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落后的南平市的卫生人力资源配置优化进程则处于起步阶段。可以看到,卫生人力资源配置的不平衡已经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南平市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因此,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改善卫生人力资源配置公平性。本文以南平市为研究对象,运用人力资本理论、卫生人力资源配置理论、公平性理论等,展示南平市卫生人力资源配置现状。在研究方法上,本文运用了洛伦茨曲线和基尼系数对南平市卫生人力资源配置进行公平性分析,同时对医疗卫生系统工作者和医患及其家属进行调查访谈,得出南平市卫生人力资源配置存在着人员结构不均衡、乡镇卫生技术人员薄弱、高层次卫生技术人员少且集中度高等情况,结合南平市实际,在探索卫生人力资源配置公平性的基础上,本文针对性地提出了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行科学人力资源管理策略、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促进人才专业化发展、重视乡镇卫生机构全科人才配置、发展卫生教育机构等对策和建议,为实现南平市卫生人力资源配置公平,进而推动南平市卫生医疗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吴欣[5](2019)在《福建省医学类高职院校就业政策执行研究》文中指出近年来,为缓解医学类高职院校学生就业压力,政府陆续出台促进高校医学毕业生就业的相关政策,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不能贯彻执行到位。深入研究医学类高职院校就业政策执行情况,一方面能为制定和完善就业政策提供现实依据,另一方面能提升就业政策执行的有效性,对解决医学类高职学生就业问题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首先梳理近年来福建省政府出台的与医学类高职院校相关的就业政策及其执行现状,并对福建省医学类高职院校学生展开就业政策执行情况问卷调查。在此基础上,本文运用史密斯过程模型,从理想化政策、执行主体、执行目标群体、执行环境四个因素出发,分析福建省医学类高职院校就业政策执行成效,总结现存问题及其产生原因。最后提出优化福建省医学类高职院校就业政策执行的建议。

何俊曦[6](2019)在《基于RE-AIM框架的福建省农村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现状综合评价》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本研究旨在从居民及家庭医生团队医务人员的角度,对福建省农村地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实施现状进行分析,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价,在此基础上提出政策建议,探讨在签约人数指标完成的情况下,如何将“软签约”有效变为“硬履约”,为农村签约居民提供更有价值的签约服务。方法:本研究梳理国内外农村及经济欠发达地区家庭医生服务的研究现状,总结家庭医生服务取得的成效、经验及存在的问题;归纳福建省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开展概况、团队模式、创新做法等;依据调查内容自制《农村地区居民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情况调查问卷》和《农村地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管理调查问卷》,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分别对福建省除厦门市和平潭综合实验区外的8个设区市(福州市、泉州市、莆田市、三明市、宁德市、龙岩市、南平市、漳州市)的农村地区居民及乡镇卫生院参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的医务人员进行调查;采用深入访谈法,对8个设区市乡镇卫生院院长或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主要负责人进行半结构式访谈;采用一般统计描述分析、卡方检验、二项Logistic回归、有序Logistic回归等方法分析居民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知晓情况、签约情况、意愿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以及医务人员对签约服务的效果评价等。结果: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在RE-AIM框架五个维度的得分存在较大差距。得分较高的两个维度分别是Adoption机构开展情况和Implementation签约服务履约情况,其次是Effectiveness签约服务实施效果和Maintenance签约服务持续情况,得分较低的Reach居民参与情况。(1)Adoption:机构参与度高,机构内医务人员的参与情况较理想,但同时存在激励机制不健全、积极性不强的现象。(2)Reach:居民对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知晓率和自答签约率较低,需要进一步加强宣传,让居民愿意签约。(3)Implementation:家庭医生团队医务人员提供的服务项目主要集中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个性化的健康管理服务项目提供较少,需要与居民需求相契合,提高居民的签约获得感。(4)Effectiveness:居民在签约之后普遍有所收益,满意度较高;家庭医生团队医务人员对签约服务的支持程度较高,但对目前签约服务的效果评价不理想。(5)Maintenance:居民的签约、续约意愿较强,需进一步调动家庭医生的积极性,为居民提供更高质量的签约服务。结论:从RE-AIM框架的五个维度来看,福建省农村地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实施现状取得一定成效,但在不同维度上存在不协调性。为促进农村地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发展,从签约之前、履约过程和签约服务持续三个方面提出完善农村地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建议。

连东晴[7](2019)在《福建省农村卫生人力资源整合模式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了解福建省农村基层内部卫生人力资源整合现状,总结和对比几种整合模式,明确整合的效果及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主要阻碍,并分析农村基层相关卫生人员参与卫生人力资源整合的意愿及影响因素,针对相关模式及“人”的因素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以进一步促进农村基层卫生人力资源整合模式的改进与完善。方法:通过文献研究法和访谈法了解福建省乡镇和乡村一级卫生人力资源现状及福建省农村卫生人力资源整合模式具体做法和主要困难并进行归纳;采用问卷调查法和离散选择实验方法,通过分层抽样分别调查了福建省的福州市、三明市、宁德市和南平市的150位县医院医生和福州市、三明市、龙岩市、南平市、宁德市的171位乡镇卫生院医生,收集县医院医生和乡镇卫生院医生对参与农村卫生人力资源整合的意愿及其影响因素;通过描述性统计与Mixed Logit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了解县医院医生和乡镇卫生院医生心中各工作属性的货币价值、工作属性水平变动时调查对象的工作选择比例变化情况等。结果:(1)省内卫生人力资源整合模式分类:文件指导下卫生人力资源整合模式和自主探索的整合模式两大类。(1)文件指导下的卫生人力资源整合模式主要有“七统一”的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和县医院派医生对乡镇卫生院进行技术援助(县-乡模式)两种模式。受限于财政补助不到位等原因,“七统一”的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工作推进困难,当前仅能实现“二统一”;受限于利益相关程度、乡镇卫生院的水平等因素相关原因,存在部分县医院对乡镇卫生院提供技术援助流于形式的情况,但切实落实县医院对乡镇卫生院提供技术援助的情况的,有助于乡镇卫生院相应科室的医疗服务水平和技术能力的提升。(2)自主探索的整合主要有乡镇卫生院派医生到“医疗空白村”(乡-村模式)和附近村医到“医疗空白村”(村-村模式)提供医疗卫生服务两种模式。自主探索的整合模式虽然遇到诸如医生积极性和村医执业地点限制等问题和困难,但对于对解决“医疗空白村”村民就医问题能够取得一定成效。(2)县医院医生和乡镇卫生院医生工作偏好及影响其参与农村卫生人力资源整合的因素情况:(1)县医院医生和乡镇卫生院医生工作偏好受多种因素影响,县医院医生偏好月收入高、有编制、不到乡镇卫生院提供技术援助、培训机会多和职称晋升年限短;乡镇卫生院医生偏好月收入高、有编制、不到“医疗空白村”提供卫生服务、职称晋升年限短和职务优先晋升。(2)调查对象皆偏好收入属性;非经济因素属性中,县医院医生和乡镇卫生院医生最看中的分别是职称晋升年限(β=1.9)和编制条件(β=1.7)。(3)县医院医生和乡镇卫生院医生均存在工作偏好异质性,如虽有74%的县医院医生不偏好到乡镇卫生院提供技术援助,但是也有26%的医生正好相反;虽有75%的乡镇卫生院医生不偏好到“医疗空白村”为村民提供服务,但剩下的25%相反。(4)县医院医生和乡镇卫生院医生心中货币价值最高的工作属性分别是职称晋升年限(3544.21元/月)和编制(2442.41元/月)。(5)县医院医生和乡镇卫生院医生在工作属性水平变化后工作选择比例变化最高的属性分别是职称晋升年限(21.46%)和编制(20.94%)。结论:城镇化进程、村卫生室运营模式和村医后继乏力等原因导致福建省出现较多“医疗空白村”,且乡镇卫生院卫生人才匮乏,卫生人力资源整合存在必要性,因此应充分利用现有农村卫生人力资源。除“七统一”的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外,其他三种整合模式都有在切实实施,对提升乡镇卫生院医生能力和缓解“医疗空白村”问题都起到一定作用。但考虑到公共资源配置效率问题及具体形式多样且效果不一的情况,具体实施应需要根据地理位置、常住人口和乡镇卫生院实际情况等因素分步走,进一步规范和完善整合模式,同时关注参与者的意愿,尤其是小部分乐于参与的人群。

吴伟[8](2016)在《南平市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党的十八大提出2020年前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战略举措,做为地处福建内陆的南平市,农村人口仍占很大比例,推进新农村建设对于促进南平市实现跨越式发展、均衡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新农村建设涉及数以亿计农民的利益,出发点是农民、主要依靠力量是农民,建设主体是农民。此外,开发农村人力资源也是有效解决“三农”问题的最根本出路,是当前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保障。作为基层一线党员干部,我们应自觉把新农村建设、精准脱贫的理想目标与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熔铸于理论与实践之中,成为推动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的强劲动力。为此,本文首先阐述人力资源开发对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意义,再通过分析南平市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工作不足与影响因素,并结合南平市实际,提出具体的对策和措施,以更好地为闽北山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本文主要分为以下六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引言,主要阐述选题的目的和意义,国内外研究概况。第二部分是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在南平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与意义。总结了农村人力资源在农村社会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经济发展、精准脱贫上的作用。第三部分是南平市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现状。分析南平市的市情、农村人力资源结构状况以及开发成果。第四部分是南平市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策略分析一基于SWOT分析法。对其中的优势、劣势、机遇与威胁进行模块化分析。第五部分是南平市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影响因素的调查与分析。对影响南平市农村人力资源的因素运用统计学的方法进行分析,找出主要影响因素。第六部分是根据南平市人力资源开发的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和建议。由本研究可知,虽然近年来,南平市采取了加大教育投入、拓宽转移路径、下派驻村帮扶等办法进行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并在一定时期内取得了效果,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转型发展,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呈现出许多新特点新情况。影响南平市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因素依然较多,主要的影响因素转移到农民受教育程度的现状及先天区位条件,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机制与农民思想解放程度,各级党委、政府对农村教育投入与教育质量,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回报率等四个方面。今后,南平市开展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重点应放在改变农民的思想观念、加强农民的教育和培训、加大扶持力度,建立和完善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在打赢扶贫攻坚战中进一步强化农村人力资源开发。

方堃[9](2010)在《当代中国新型农村公共服务体系研究 ——基于“服务三角”模型的分析框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农村改革的伟大实践,极大地调动了亿万农民的积极性,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生产力,极大地改善了广大农民的物质文化生活,中国农村经济社会面貌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对“三农”投入力度的加大,农村公共服务的整体水平有了显着提高。但是,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严重滞后。形成这种状况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于农村公共治理的碎片化和分散化问题突出,城乡及区域之间教育、医疗、社会保障、基础设施以及劳动就业等基本公共服务非均等化的趋势没有得到有效遏制,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农村公共服务需求。本文以马克思主义公共服务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在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的指引下,以“服务三角”模型为框架,从整体性治理的视角对当代中国新型农村公共服务体系问题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在建立和完善新型农村公共服务体系的理论基础、主要内容、运行机制及建设标准等方面提出了具有一定创新性的思路和针对性强的政策建议。全文涵括七个部分即“一绪论、五章、一尾论”。绪论简要阐述了研究的动因及意旨,厘定和缕析了相关重要概念,对国内外研究状况进行了检视和评价等。第一章至第五章为本文的核心部分。其中,依据“总和分”的关系将第一章至第四章与第五章在研究内容上分开。前者为与“服务三角”模型框架相对应的新型农村公共服务体系的四个子系统;后者则是基于“服务三角”模型的新型农村公共服务体系相关专题研究。第一章探讨了农民需求的概念及其特征,分析了当前我国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基本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对农民需求的类型、强弱、差别以及表达、满足和反馈等机制予以深入的研究;第二章从公共政策制定、执行和监督的过程以及纵横两个维度,揭示了新型农村公共服务体系的公共政策子系统的运行机理;第三章描述了我国农村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历程、近况及前景,对“市、县、乡(镇)、村”一体化治理的新型农村公共服务平台的总体框架、功能模块、基本流程和关键技术等问题进行了探讨;第四章剖析了造成农村公共服务人员素质整体不高、待遇偏低、队伍不稳定的深层次原因,提出了人员配置、绩效考评、激励、职业道德和团队文化建设等方面的优化路径;第五章从“服务三角”模型的系统标准出发,对农村公共文化、公共教育、公共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基础设施与环境保护、公共就业、灾害防治、公共安全等服务体系的八个问题进行了专门研究。尾论在总结全文研究结果的基础上,阐明了政府建立和完善新型农村公共服务体系的标准与现实着力点,前瞻性地构建了加强基层服务型政府建设、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城乡对接”的政策策略。本文的主要创新点是:(1)理念和视角新颖。本文以“促进城乡统筹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理念,从现代系统管理科学的视角,对我国农村公共服务体系的碎片化问题进行审视,系统地研究了基于“服务三角”模型的新型农村公共服务体系构建的理论基础、运行机制及各子系统的功能。这种研究理念和视角在国内同类成果中具有新颖性。(2)分析工具和方法先进。本文超越了以具体公共服务项目作为对象的“拼盘式”研究套路,以体现现代服务管理特色的“服务三角”模型为框架,综合运用了制度分析、经验分析、统计分析、实证检验、比较分析等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多种先进研究方法。(3)理论建构独特。目前,我国正处在“十一五”末和“十二五”规划制定的时空交汇期,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目标,亟需建立农村公共服务体系的国家标准。本文尝试性地将新型农村公共服务体系的各个子系统及其相应标准整合到由“农民需求子系统”、“公共政策子系统”、“服务平台子系统”和“人力资源子系统”构成的总体战略之中,这在国内学术界具有独到性。(4)政策建议应用性强。本文对“十二五”期间完善农村公共文化、公共教育、公共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基础设施与环境保护、公共就业、灾害防治、公共安全等服务体系做了专题性研究,阐明了当代中国新型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标准和着力点,前瞻性地构建了加强基层服务型政府建设、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城乡对接”的政策策略,具有相当强的应用性。

曾敏[10](2010)在《湖南实施科技特派员制度的现状及对策研究》文中提出科技特派员制度是我国农业发展新阶段的产物,它源于基层探索、群众需要和实践创新,是农村改革成果的理性升华。科技特派员制度最早萌芽于东部的福建省南平市,2002年后在全国各地逐步推广,其发展大致经历了启动试点、扩大示范、全面铺开、深入开展四个阶段。笔者通过文献综述及调研,剖析了科技特派员制度实施的现状情况,就科技特派员制度的内涵和特征做了新的阐述,总结了该制度实施以来所实现的目标;以湖南省科技特派员制度为个案,分析了“科技特派员+基地+农户”、“科技特派员+公司+基地+农户”、“科技特派员+公司+协会+基地+农户”、“6+1”、“部省直医疗单位+科技特派员+乡镇卫生院”等五种主要的科技特派员制度运作形式及“组织部门牵头,科技部门主推,相关职能部门密切配合,各部门联动、齐抓共管”的组织管理机制;针对科技特派员制度实施的现状,提出了“完善科技特派员选派机制;拓宽科技特派员服务领域;拓展科技特派员创业途径;优化科技特派员服务环境”等进一步完善湖南省科技特派员制度的措施与策略。

二、浅析南平市乡镇卫生院现状与对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浅析南平市乡镇卫生院现状与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甘肃省基层卫生人力资源分布状况及配置公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资料与方法
    2.1 资料来源
        2.1.1 统计资料数据
        2.1.2 调查研究数据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研究法
        2.2.2 描述性统计分析法
        2.2.3 公平性研究方法
    2.3 技术路线
第三章 甘肃省基层卫生人力资源分布状况
    3.1 甘肃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设置情况
        3.1.1 甘肃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数量情况
        3.1.2 甘肃省各地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分布情况
    3.2 甘肃省基层卫生人力资源拥有情况
        3.2.1 甘肃省基层卫生人员数量情况
        3.2.2 甘肃省各地区基层卫生人员分布情况
        3.2.3 甘肃省各地区每千人口基层卫生人力资源拥有情况
        3.2.4 甘肃省各地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护比情况
    3.3 甘肃省各类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卫生人员分布情况
        3.3.1 甘肃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卫生人员分布情况
        3.3.2 甘肃省乡镇卫生院卫生人员分布情况
        3.3.3 甘肃省村卫生室卫生人员分布情况
    3.4 甘肃省公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卫生人员构成情况调查
        3.4.1 甘肃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卫生技术人员基本情况
        3.4.2 甘肃省各地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技术人员构成情况
        3.4.3 甘肃省各地区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结构情况
        3.4.4 甘肃省各地区村卫生室乡村医生结构情况
第四章 甘肃省基层卫生人力资源配置公平性研究
    4.1 基于Lorenz曲线的卫生人力资源配置公平性分析
        4.1.1 按人口分布的Lorenz曲线
        4.1.2 按地理面积分布的Lorenz曲线
    4.2 基于Gini系数的卫生人力资源配置公平性分析
        4.2.1 按人口分布的Gini系数
        4.2.2 按地理面积分布的Gini系数
    4.3 基于集聚度的卫生人力资源配置公平性分析
        4.3.1 按人口分布的卫生资源集聚度
        4.3.2 按地理面积分布的卫生资源集聚度
    4.4 基于GIS空间分析的卫生人力资源配置公平性分析
        4.4.1 甘肃省基层卫生人力资源空间分布
        4.4.2 甘肃省基层卫生人力资源全局Moran′s I分析
        4.4.3 甘肃省基层卫生人力资源LISA分析
第五章 讨论
    5.1 公平性研究方法
    5.2 甘肃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设置情况
    5.3 甘肃省基层卫生人力资源配备情况
    5.4 甘肃省基层卫生人员结构情况
    5.5 甘肃省基层卫生人力资源配置公平性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致谢

(2)基本药物全额保障政策分析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政策实施现状研究
        1.2.2 政策实施效果研究
        1.2.3 基本药物全额保障政策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1.2.4 中国基本药物全额保障政策分析
    1.3 研究目的
    1.4 研究内容
        1.4.1 国际药品全额保障政策经验梳理
        1.4.2 中国基本药物全额保障政策总结与分析
        1.4.3 中国基本药物全额保障政策优化策略分析
        1.4.4 中国基本药物全额保障政策问题与对策研究
第2章 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和资料来源
    2.2 研究对象
        2.2.1 文献研究
        2.2.2 问卷调查
        2.2.3 专家访谈
    2.3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2.4 技术路线
第3章 结果
    3.1 中国基本药物全额保障政策调查分析
        3.1.1 台州市——“免费药品,全额保障”
        3.1.2 西宁市——“免费药品,精准扶贫”
        3.1.3 山东省——“多种模式,综合并存”
        3.1.4 启东市——“住院药品,全额保障”
        3.1.5 上海市——“医保资金,全额报销”
        3.1.6 广州市花都区——“一元看病,免费用药”
    3.2 中国基本药物全额保障政策问卷调查
        3.2.1 受调查者基本情况
        3.2.2 中国基本药物全额保障制度实施关键问题
        3.2.3 中国基本药物全额保障制度存在问题与建议
第4章 讨论
    4.1 效果与存在问题
        4.1.1 台州市
        4.1.2 西宁市
        4.1.3 山东省
        4.1.4 启东市
        4.1.5 上海市
        4.1.6 广州市花都区
    4.2 中国基本药物全额保障政策调查结果分析
    4.3 对策与建议
        4.3.1 政策应以促进公平可及为主要目标,协同实现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完善
        4.3.2 政策应以重点人群或重点疾病为抓手,逐步实现所有疾病、全部人群的覆盖
        4.3.3 政策应以满足大部分患者需求为主,定期动态调整全额保障药品目录
        4.3.4 政策应保障药品供应的体系,建立有效过程监管机制
        4.3.5 政策应完善政策配套管理措施,提升患者合理用药水平
        4.3.6 政策应建立独立筹资体系,提高资金统筹层次与保障水平
    4.4 研究的创新与局限
        4.4.1 研究创新
        4.4.2 研究局限及展望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
致谢

(3)PPP模式在康养项目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外综述
        1.2.2 国内综述
    1.3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方法
        1.3.2 技术路线
    1.4 研究内容
2.PPP 康养项目的相关理论
    2.1 PPP康养项目的含义及其特点
        2.1.1 PPP康养项目的含义
        2.1.2 PPP康养项目的主要特征
    2.2 PPP康养项目建设-运营-移交模式(BOT)及其演变模式
        2.2.1 建设-运营-移交模式(BOT)
        2.2.2 BOT模式的运行过程
        2.2.3 BOT模式的演变模式
3.PPP模式在康养项目中应用的关键事项分析
    3.1 PPP模式在康养项目应用现状分析
    3.2 PPP模式在康养项目应用过程中的融资分析
        3.2.1 内部融资
        3.2.2 外部融资
        3.2.3 其他融资
    3.3 PPP模式在康养项目应用过程中的收益分析
        3.3.1 使用者付费
        3.3.2 政府付费
        3.3.3 可行性缺口补助
    3.4 PPP模式在康养项目应用过程中的运营分析
        3.4.1 服务提供
        3.4.2 服务保障
        3.4.3 服务安全
4.PPP模式在康养项目中应用的建议
    4.1 PPP康养项目应用中融资的建议
        4.1.1 拓宽融资渠道,缓解财政压力
        4.1.2 多方市场主体积极参与
        4.1.3 建立相关专项基金
    4.2 PPP康养项目应用中收益的建议
        4.2.1 开拓收费来源
        4.2.2 拓宽市场渠道
        4.2.3 完善合同管理
        4.2.4 加大财政支持
    4.3 PPP康养项目应用中运营的建议
        4.3.1 强化项目可行性研究
        4.3.2 提高运营效率,提升运营质量
        4.3.3 政府部门加强监管力度
5.PPP在康养项目中应用的实例分析
    5.1 江苏宜兴丁山养护院PPP项目概况
        5.1.1 项目概况
        5.1.2 项目的融资结构
        5.1.3 项目的回报机制
        5.1.4 项目的合同体系及采购移交安排
    5.2 江苏宜兴丁山养老院PPP项目经验总结及分析
        5.2.1 因地制宜,合理设置双层主体交易结构
        5.2.2 增资扩股,创新SPV组建形式
        5.2.3 建立完善的绩效考核机制
        5.2.4 多措并举,提升市场响应度
        5.2.5 合理设置合同条款,完善合同管理
6..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4)南平市卫生人力资源配置公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3.3 文献评述
    1.4 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
        1.4.1 研究方法
        1.4.2 研究思路
    1.5 本研究的创新
2 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卫生人力资源
        2.1.2 卫生人力资源优化配置
        2.1.3 医疗卫生机构人力资源管理
    2.2 理论基础
        2.2.1 人力资本理论
        2.2.2 卫生人力资源配置理论
        2.2.3 公平性理论
3 南平市卫生人力资源配置现状
    3.1 南平市卫生资源分配概况
    3.2 南平市卫生人力资源配置调查情况
        3.2.1 问卷设计
        3.2.2 问卷数据
    3.3 南平市卫生人力资源配置存在的问题
        3.3.1 卫生人力资源存在偏向性集中
        3.3.2 高层次人才少且集中度高
        3.3.3 乡镇卫生人才薄弱
        3.3.4 卫生人才存在流失现象
4 南平市卫生人力资源配置公平性分析
    4.1 洛伦兹曲线分析
        4.1.1 卫生人力资源配置情况的洛伦兹曲线
        4.1.2 高层次卫生人才配置情况的洛伦兹曲线
        4.1.3 结论
    4.2 基于表格数据和问卷、访谈分析
        4.2.1 表格数据分析
        4.2.2 问卷结果分析
        4.2.3 访谈结果分析
        4.2.4 结论
5 南平市卫生人力资源公平配置对策建议
    5.1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5.2 推行科学人力资源管理策略
    5.3 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
    5.4 促进人才专业化发展
    5.5 重视乡镇卫生机构全科人才配置
    5.6 发展卫生教育机构
6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A调查问卷
附录 B访谈提纲
附录 C访谈提纲
致谢

(5)福建省医学类高职院校就业政策执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研究现状综述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文献述评
    第三节 研究方法和思路
        一、研究方法
        二、研究思路
第二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第一节 相关概念
        一、医学类高职院校
        二、就业政策
        三、政策执行
    第二节 研究理论基础
        一、史密斯模型的理论要点
        二、史密斯模型与本研究的关联
第三章 福建省医学类高职院校就业政策执行现况
    第一节 福建省医学类高职院校就业政策执行现状
        一、现有的就业政策
        二、现有的政策执行概况
    第二节 福建省医学类高职院校就业政策执行的调查分析
        一、问卷调查样本及相关说明
        二、问卷调查数据分析
第四章 福建省医学类高职院校就业政策执行存在问题与原因分析
    第一节 福建省医学类高职院校就业政策执行存在的问题
        一、政策缺乏长效机制
        二、执行机构复杂且执行能动性低
        三、目标群体定位不清且参与度低
        四、政策执行环境欠佳
    第二节 福建省医学类高职院校就业政策执行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政策构建的可行性考量不足
        二、各层次执行机构所享有权力与承担责任不对等
        三、学生自身能力认识不足且职业规划意识淡薄
        四、政策执行环境的影响
第五章 福建省医学类高职院校就业政策执行的优化建议
    第一节 完善医学类高职院校就业政策的相关机制
        一、保证医学类高职院校就业政策的合法性
        二、提升医学类高职院校就业政策的合理性
        三、制定可行的医学类高职院校就业政策
    第二节 健全合理高效的政策执行主体
        一、政府的定位与职责
        二、高校的定位与职责
    第三节 加强医学类高职院校学生就业适应性
        一、提升自身就业能力
        二、规划职业生涯
        三、积极参与政策制定和政策执行监督
    第四节 创造有利的医学类高职院校就业政策执行环境
        一、营造良好社会舆论氛围
        二、发挥家庭教育对于就业的正面作用
        三、增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建设力度
        四、号召用人单位积极响应就业政策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福建省医学类高职院校就业政策执行调查问卷
附录B 学校就业部门工作人员访谈提纲
附录C 政府机构工作人员访谈提纲
附录D 学生访谈提纲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6)基于RE-AIM框架的福建省农村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现状综合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现状
        1.2.1 国内外家庭医生服务的经验与成效
        1.2.2 国内外农村及经济欠发达地区家庭医生服务面临的问题
        1.2.3 RE-AIM评价框架及其研究现状
        1.2.4 小结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内容
        1.4.1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机构开展情况(Adoption)
        1.4.2 农村地区居民参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情况(Reach)
        1.4.3 乡镇卫生院家庭医生团队签约服务履约情况(Implementation)
        1.4.4 农村地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实施效果(Effectiveness)
        1.4.5 农村地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持续情况(Maintenance)
        1.4.6 RE-AIM框架各维度得分
    1.5 本研究中的指标定义及计算
2 资料与方法
    2.1 资料来源
        2.1.1 文献资料
        2.1.2 数据资料
    2.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2.1 问卷调查法
        2.2.2 深入访谈法
        2.2.3 统计分析法
        2.2.4 质量控制
    2.3 研究的技术路线
3 研究结果
    3.1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开展情况(Adoption)
        3.1.1 福建省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开展概况
        3.1.2 部分设区市创新做法
        3.1.3 被调查乡镇卫生院家庭医生服务开展情况
    3.2 农村地区居民参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情况(Reach)
        3.2.1 调查居民基本情况
        3.2.2 居民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知晓情况
        3.2.3 居民基本情况对知晓情况的影响分析
        3.2.4 居民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知晓方式
        3.2.5 居民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签约情况
        3.2.6 居民基本情况对签约情况的影响分析
    3.3 乡镇卫生院家庭医生团队签约服务履约情况(Implementation)
        3.3.1 调查医务人员基本情况
        3.3.2 医务人员遇到居民拒签的情况
        3.3.3 医务人员签约情况
        3.3.4 医务人员对签约数量的评价
        3.3.5 签约后医务人员工作量和工作压力变化
        3.3.6 工作报酬感受
        3.3.7 存在问题
    3.4 农村地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实施效果(Effectiveness)
        3.4.1 签约后基层首诊情况
        3.4.2 签约居民获得收益情况
        3.4.3 签约居民需求满足程度及满意度
        3.4.4 健康状况对签约居民需求满足程度及满意度的影响分析
        3.4.5 家庭医生对签约服务效果评价及支持程度
        3.4.6 家庭医生团队岗位对签约服务效果评价及支持程度的影响分析
    3.5 农村地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持续情况(Maintenance)
        3.5.1 居民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意愿情况
        3.5.2 家庭医生团队医务人员持续提供签约服务愿意情况
        3.5.3 改进措施
    3.6 RE-AIM框架各维度得分
4 分析与讨论
    4.1 农村地区签约服务存在机构高参与性与居民低适应性并存的现象,Adoption得分较高,Reach得分较低
        4.1.1 机构参与程度高,探索不同服务模式
        4.1.2 居民的知晓率、签约率仍较低
        4.1.3 宣传途径有待拓展和完善
    4.2 Implementation得分较高,但“软签约”转变为“硬履约”仍存在诸多问题与挑战
        4.2.1 共识未达成造成居民拒签的情况
        4.2.2 医生与签约居民之间的互动性较弱,缺乏信任
        4.2.3 医务人员工作量大,数量不足
        4.2.4 激励机制不健全,医生积极性不强
        4.2.5 部分服务项目难以落实,缺乏相关法律保障
        4.2.6 特殊人群的服务需求难以满足,服务难度较大
        4.2.7 缺乏多部门的协同配合
    4.3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取得一定成效,但有效性和持续性有待考量,Effectiveness和 Maintenance得分居中
        4.3.1 居民签约之后有所收益,需求满足程度和满意度情况较好
        4.3.2 居民主动签约的意识较弱,续签意愿一般
        4.3.3 以家庭医生首诊为核心的分级诊疗格局尚未建立
        4.3.4 医务人员对签约服务支持程度较高,但持续服务意愿较低
    4.4 综合来看,签与不签的差别还未突出体现,需探索符合我国农村现状的服务模式
        4.4.1 签约服务内容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重合,特色服务项目较少
        4.4.2 充分发挥乡村医生作用,探索符合我国农村现状的服务模式
5 政策建议
    5.1 签约前
        5.1.1 行之有效的宣传,便于理解接受
        5.1.2 明确定位与职能,强化家庭医生形象
        5.1.3 法律保障和激励制度先行,调动积极性
        5.1.4 注重医务人员的培养,提升技术水平
        5.1.5 合理配置团队人员
        5.1.6 契合需求再签约,提高获得感
    5.2 履约过程
        5.2.1 上承医联体,下接村医,构建多方协调的服务体系
        5.2.2 可分阶段推进,循序渐进
        5.2.3 创新服务模式,满足特殊人群需求
        5.2.4 依托信息平台,完善动态管理
        5.2.5 跨部门跨区域合作,与团队分工合作
    5.3 服务持续
        5.3.1 构建适合农村地区的家庭医生评估工具
        5.3.2 互为粉丝,加强反馈和互动
        5.3.3 引领客观的舆论导向
        5.3.4 村委会动员,鼓励家属参与
6 创新与不足
    6.1 创新
    6.2 不足
7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1 问卷一
附录2 问卷二
附录3 访谈提纲

(7)福建省农村卫生人力资源整合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农村地区卫生人力资源短缺干预措施及其效果评价研究
        1.2.2 医疗机构间卫生人力资源整合模式及其效果评价研究现状
        1.2.3 离散选择实验方法在卫生人力资源领域的应用研究现状
        1.2.4 文献评述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内容
        1.4.1 福建省农村卫生人力资源整合的必要性分析
        1.4.2 福建省农村卫生人力资源整合模式归纳
        1.4.3 福建省农村卫生人员参与卫生人力资源整合的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1.5 相关概念界定
        1.5.1 卫生人力资源
        1.5.2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1.5.3 卫生人员
        1.5.4 卫生资源整合
        1.5.5 农村基层卫生人力资源整合
2 资料与方法
    2.1 资料来源
    2.2 调查对象
        2.2.1 问卷调查对象
        2.2.2 访谈对象
    2.3 研究方法
        2.3.1 文献研究法
        2.3.2 问卷调查法
        2.3.3 访谈法
        2.3.4 离散选择实验方法
        2.3.5 统计学方法
    2.4 研究的质量控制
3 研究结果
    3.1 福建省农村卫生人力资源整合的必要性
        3.1.1 福建省乡镇卫生院人力资源现状
        3.1.2 福建省村卫生室人力资源现状
        3.1.3 福建省“医疗空白村”现状
    3.2 福建省农村卫生人力资源整合模式归纳
        3.2.1 文件指导下的农村卫生人力资源整合模式做法
        3.2.2 各地自主探索的农村卫生人力资源整合模式做法
    3.3 基于离散选择实验的农村卫生人力资源整合的可行性分析
        3.3.1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3.3.2 无优惠条件下医生到“医疗空白村”提供服务意愿
        3.3.3 不同优惠政策下的医生工作选择偏好及异质性
        3.3.4 各工作属性货币价值
        3.3.5 工作属性水平变动医生的工作意愿变化情况
4 讨论
    4.1 福建省“医疗空白村”成因分析
        4.1.1 城镇化进程导致部分地区乡村医生就业环境恶劣
        4.1.2 运营模式导致村卫生室难以为继
        4.1.3 后续村医力量无法得到及时补充
    4.2 福建省农村卫生人力资源整合评价
        4.2.1 文件指导下的农村卫生人力资源整合评价
        4.2.2 各地自主探索的农村卫生人力资源整合评价
        4.2.3 切实实施的卫生人力资源整合模式的对比分析
    4.3 县医院医生与乡镇卫生院医生参与农村卫生人力资源整合意愿情况
        4.3.1 调查对象工作偏好受多种因素影响
        4.3.2 调查对象对不同工作属性偏好程度不同
        4.3.3 调查对象对参与农村卫生人力资源整合具有一定的接受度
5 建议
    5.1 充分利用现有农村卫生人力资源
    5.2 分步走规范农村卫生人力资源整合
    5.3 卫生人力资源整合过程中关注人的意愿
    5.4 关注小部分乐于参与卫生人力资源整合的人群
6 结论
7 创新与不足
    7.1 创新
    7.2 不足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8)南平市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的方法
    1.2 选题的目的
    1.3 选题的意义
    1.4 国内外研究综述
        1.4.1 国外研究状况
        1.4.2 国内研究状况
    1.5 研究路线
2 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在南平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与意义
    2.1 农村人力资源在南平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2.1.1 是农村社会建设的主力军
        2.1.2 是农村精神文明的直接推动者
        2.1.3 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原动力
        2.1.4 是农村脱贫攻坚的核心力量
    2.2 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在南平市新农村建设中的意义
        2.2.1 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2.2.2 提升农民生活质量
        2.2.3 本地发展与“受歧视”现象的消除
        2.2.4 提升农民自我认同及社会价值感
3 南平市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现状
    3.1 南平市概况
        3.1.1 自然地理情况
        3.1.2 国民经济发展情况
        3.1.3 社会保障与就业情况
    3.2 近年南平市农村人力资源结构状况
        3.2.1 总人口及乡村劳动力
        3.2.2 从性别结构看
        3.2.3 从年龄结构看
        3.2.4 从文化结构看
    3.3 近年南平市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成果
        3.3.1 竞争力提高
        3.3.2 转移趋于稳定
        3.3.3 收入增加
4 南平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SWOT分析
    4.1 优势
        4.1.1 资源丰富
        4.1.2 培训力度较强
        4.1.3 机制较成熟
    4.2 劣势
        4.2.1 质量不高
        4.2.2 行业分布不合理
        4.2.3 结构不佳
        4.2.4 人才资源匮乏
    4.3 机会
        4.3.1 政府重视
        4.3.2 以科技为导向
        4.3.3 各项机制逐步建立健全
    4.4 威胁
        4.4.1 基础教育薄弱
        4.4.2 思想认识不到位
        4.4.3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压力较大
        4.4.4 开发目标的偏离
        4.4.5 缺乏有效需求和操作性
        4.4.6 开发制度不完善
    4.5 战略选择
5 南平市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影响因素的调查与分析
    5.1 调查分析的选择
    5.2 调查问卷设计
    5.3 问卷调查对象选择和分析
    5.4 调查方法和过程
    5.5 样本分析
    5.6 主成分分析
    5.7 调查结论
6 南平市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对策及建议
    6.1 转变思想观念
    6.2 建立健全农业职业教育体系
    6.3 注重新农村文化建设
    6.4 加强组织领导,引进市场机制和社会资源
    6.5 提高劳动力市场服务工作水平
    6.6 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
7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附件

(9)当代中国新型农村公共服务体系研究 ——基于“服务三角”模型的分析框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提要
Abstract
绪论 本文的研究动因及相关问题阐释
    一、研究动因及意旨
        (一) 研究动因:将"愿景"变为"现实"
        (二) 研究意旨:统筹城乡发展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二、国内外研究状况检视及评价
        (一) 国外研究的总体态势
        (二) 国内研究的基本状况
    三、若干重要概念厘定及缕析
        (一) 公共服务
        (二) 基本公共服务
        (三) 新型农村公共服务体系
    四、本项研究的理论工具及分析框架
        (一) 理论工具:"整体性治理"的新范式
        (二) 分析框架:"服务三角"模型的新尝试
    五、本项研究的技术路线、基本内容及主要方法
        (一) 技术路线:托尼·巴赞的思维导图
        (二) 基本内容:一条主线、四大模块、八个专题
        (三) 主要方法: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
    六、本文的篇章结构及可能的创新
        (一) 本文的篇章结构
        (二) 本文可能的创新
第一章 新型农村公共服务体系的农民需求子系统
    一、农民需求系统:以公民为中心的整体主义
        (一) 农村公共需求的"价值套装"
        (二) 驾驭需求变化:为农民量体裁衣
        (三) 农民公共需求的分类和评析
    二、设置农村服务系统"优先级":圈定与排序
        (一) 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的现状和问题
        (二) 供需优先序:基于我国东、中、西部及东北地区问卷调查的统计分析
    三、农民公共偏好的表露:阻滞与疏通
        (一) 集体选择的优势及其限度
        (二) 失语·无奈·被决定:农民公共服务需求表达不畅
        (三) 服务与意愿相吻合的表达机制
    四、塑造服务形象:测量与反馈
        (一) 农村公共服务满意度的调查和分析
        (二) 评估农村公共服务绩效:衡量整体的尺度
第二章 新型农村公共服务体系的公共政策子系统
    一、政策环境:复杂变化的"服务蓝图"
        (一) 回眸·反省·突围:农村公共服务政策演展
        (二) 动态变量的话语指向
        (三) 目标与手段的张弛:政策工具选择
    二、农村公共服务政策过程:一个宏观描勒
        (一) 决策:农村公共服务中的磋商和参与
        (二) 农村公共服务的有效执行
        (三) 多管齐下:农村公共服务监督机制
    三、垂直权力的"高":各级政府在农村公共服务供给中的权责
        (一) "碎片化"政策及其影响
        (二) 基本公共服务链:"中央—省—市—县—乡"政策层次的叠整
    四、平行协同的"长":在层级和部门的矩阵中"水平化管理"
        (一) 国家单方供给的"势单力薄"
        (二) "公私合作"的政策纽带:农村公共服务多元化筹资
第三章 新型农村公共服务体系的服务平台子系统
    一、农村公共服务平台系统的组成框架
        (一) 我国农村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历程、现状及问题
        (二) "市、县、乡(镇)、:村"一体化治理的新型农村公共服务平台构建
    二、跨边界设计:农村公共服务平台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一) 农村公共服务网络化组织结构分布
        (二) 主体、功能与内容:纵横贯通的"宽"
    三、重塑公共服务组织载体:以湖北省咸宁市咸安区双溪桥镇为个案的实证研究
        (一) 追捧与质疑:如何使农村公共服务整合起来
        (二) 流程再造与无缝隙服务:"双溪桥模式"的运作逻辑
        (三) 挖掘"主要序列":格子状连接
    四、数字化变革:农村公共服务平台的关键技术
        (一) 符号网页:Web技术开发
        (二) 数据库:智能服务体系
        (三) 自动化过程:地理信息系统与服务网格
第四章 新型农村公共服务体系的人力资源子系统
    一、追求卓越的"三步曲":飞轮模型
        (一) 农村公共服务的人力资源系统:概念谱系和分析前提
        (二) 用制度化驱动农村公共服务的飞轮
    二、职业道德与组织精神:目标统一
        (一) 农村公共服务中的"伦理三角":德性、规则与结果
        (二) 跨界合作的团队文化在农村公共服务中弥散
    三、整合性技能的培养及开发:行为跟进
        (一) 信任:十一项修炼
        (二) 信息系统:皈依"农民本位"
        (三) 责任感:对整体性服务结果负责
        (四) 预算:输入式管理
    四、选才、绩效考核与激励:程序规范
        (一) 农村公共服务人员的配置
        (二) 农村公共服务人员的考评与激励
第五章 基于"服务三角"模型的新型农村公共服务体系相关专题研究
    一、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一) 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框架
        (二) "十一五"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成效及存在的问题
        (三) "十二五"完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具体举措
    二、农村公共教育服务体系
        (一) 农村公共教育服务体系的框架
        (二) "十一五"农村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建设的成效及存在的问题
        (三) 农村公共教育服务发展情况比较分析:以美国、韩国和印度为例
        (四) "十二五"完善农村公共教育服务体系的具体举措
    三、农村公共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一) 农村公共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框架
        (二) "十一五"农村公共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成效及存在的问题
        (三) 农村公共医疗卫生服务发展的部分国家比较
        (四) "十二五"完善农村公共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具体举措
    四、农村社会保障服务体系
        (一) 农村社会保障服务体系的框架
        (二) "十一五"农村社会保障服务体系建设的成效及存在的问题
        (三) 国内外农村社会保障服务体系建设的典型经验
        (四) "十二五"完善农村社会保障服务体系的具体举措
    五、农村基础设施与环境保护体系
        (一) 农村基础设施与环境保护体系的框架
        (二) "十一五"农村基础设施与环境保护体系建设的成效及存在的问题
        (三) "十二五"完善农村基础设施与环境保护体系的具体举措
    六、农村公共就业服务体系
        (一) 农村公共就业服务体系的框架
        (二) "十一五"农村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的成效及存在的问题
        (三) "十二五"完善农村公共就业服务体系的具体举措
    七、农村灾害防治服务体系
        (一) 农村灾害防治服务体系的框架
        (二) "十一五"农村灾害防治服务体系建设的成效及存在的问题
        (三) "十二五"完善农村灾害防治服务体系的具体举措
    八、农村公共安全服务体系
        (一) 农村公共安全服务体系的框架
        (二) "十一五"农村公共安全服务体系建设的成效及存在的问题
        (三) "十二五"完善农村公共安全服务体系的具体举措
尾论边"破"边"立":以服务型政府建设促进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城乡对接"
    一、整体治理:中国新型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宏观旨趣
    二、国家标准:中国新型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操作杠杆
    三、城乡大同:"破""立"并举推动政府转型
主要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公共服务体系现状与公众需求调查问卷(乡村公众卷)
    附录二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他相关情况
跋涉之中(代后记)

(10)湖南实施科技特派员制度的现状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现状
    1.3 研究方法
    1.4 研究内容
第二章 科技特派员制度的缘起及特征分析
    2.1 科技特派员制度溯源
    2.2 科技特派员制度发展
    2.3 科技特派员制度特征
    2.4 科技特派员制度目标
第三章 湖南科技特派员制度实施的形式及其特点分析
    3.1 湖南科技特派员制度实施概述
        3.1.1 湖南科技特派员制度实施的背景
        3.1.2 湖南科技特派员制度实施的过程
    3.2 湖南科技特派员制度实施的形式
        3.2.1 "科技特派员+基地+农户"运作形式
        3.2.2 "科技特派员+公司+基地+农户"运作形式
        3.2.3 "科技特派员+公司+协会+基地+农户"运作形式
        3.2.4 "6+1"运作形式
        3.2.5 "部省直医疗单位+科技特派员+乡镇卫生院"运作形式
    3.3 湖南科技特派员制度实施的特点
        3.3.1 高效的组织管理体系
        3.3.2 专业的技术保障体系
        3.3.3 因地制宜地创新方式
第四章 湖南科技特派员制度实施存在的问题分析
    4.1 科技特派员的选派机制不够健全
    4.2 科技特派员的服务领域相对狭窄
    4.3 科技特派员的创业能力参差不齐
    4.4 科技特派员工作的长效机制尚不完善
第五章 进一步完善湖南科技特派员制度的对策
    5.1 完善科技特派员选派机制
    5.2 拓宽科技特派员服务领域
    5.3 拓展科技特派员创业途径
    5.4 优化科技特派员服务环境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四、浅析南平市乡镇卫生院现状与对策(论文参考文献)

  • [1]甘肃省基层卫生人力资源分布状况及配置公平性研究[D]. 余莉. 兰州大学, 2021(12)
  • [2]基本药物全额保障政策分析与对策研究[D]. 苏巍巍. 吉林大学, 2020(01)
  • [3]PPP模式在康养项目中的应用研究[D]. 季伟伟. 北京交通大学, 2020(03)
  • [4]南平市卫生人力资源配置公平性研究[D]. 周筱莹. 福建农林大学, 2019(05)
  • [5]福建省医学类高职院校就业政策执行研究[D]. 吴欣. 华侨大学, 2019(01)
  • [6]基于RE-AIM框架的福建省农村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现状综合评价[D]. 何俊曦. 福建医科大学, 2019(07)
  • [7]福建省农村卫生人力资源整合模式研究[D]. 连东晴. 福建医科大学, 2019(07)
  • [8]南平市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策略研究[D]. 吴伟. 福建农林大学, 2016(10)
  • [9]当代中国新型农村公共服务体系研究 ——基于“服务三角”模型的分析框架[D]. 方堃. 华中师范大学, 2010(09)
  • [10]湖南实施科技特派员制度的现状及对策研究[D]. 曾敏. 中南大学, 2010(03)

标签:;  ;  ;  ;  ;  

南平市乡镇卫生院现状及对策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