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通道渣气化燃烧器混合干气技术探讨

五通道渣气化燃烧器混合干气技术探讨

一、五通道渣油气化烧嘴掺烧干气工艺探讨(论文文献综述)

陈金花[1](2015)在《GE水煤浆气化过程建模与优化》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水煤浆气化技术是将原煤与氧化剂混合,在一定条件下进行一系列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生成以CO和H2为有效成分的合成气技术,是实现最大利用以及清洁少污染利用煤、焦炭等固体燃料的重要方法之一。目前,煤的气化已经成为加快煤炭产业发展的重点研究内容,煤气化产业正在向着规模化和大型化发展。气化炉装置操作最优化的课题已引起国内外广大研究者的深入思考,气化炉的模型化和优化对原料的配置、有效合成气产率的提高、成本的降低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关于煤气化过程建模、优化方面的研究,国内外相关文献的报道还相对较少。为此本课题将在水煤浆气化机理分析的基础上,以GE气流床气化炉为研究对象,围绕GE水煤浆气流床气化炉的建模、优化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建模、优化和仿真研究。本文主要工作如下:首先,目前关于对气化过程气化炉内CO含量、H2含量、C02含量以及气化炉温度等关键效能指标的建模大都只局限在气化室出口处。针对此问题,本文沿着气化炉炉膛高度方向,将气化室划分成52个子区间,借助软测量建模技术,建立了气化炉全炉膛52个子区间的CO含量分布、H2含量分布、C02含量分布以及气化炉温度分布的软测量模型,并进行预测。预测结果表明,该方法建立的模型拟合精度较高。其次,CO和H2是气化最希望得到的气体,称之为有效气,其收率是气化炉运行工况评判的重要指标。为了优化气化炉有效气产率,本文结合相位角粒子群优化(θ-PSO)算法和蝗虫优化(LBPSO)算法的特点,提出了一种改进的相位角蝗虫优化(θ-LBPSO)算法。并将9-LBPSO算法与StdPSO、θ-PSO和LBPSO三种算法分别优化四个典型测试函数。实验表明:θ-LBPSO算法在优化性能效果、全局搜索能力等方面都有较为明显的优势。然后将θ-LBPSO算法运用到GE气化炉的操作优化中。结果表明,通过操作优化可提高气化炉有效气产率,达到气化炉生产的优化操作。最后,GE气化炉三通道气流雾化喷嘴里中心氧和外环氧分配比例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气化炉的气化效率,而且目前关于GE气化炉三通道喷嘴里中心氧和外环氧分配比例对气化炉内流场影响的公开报道较少。针对此问题,本文以国内某焦化厂日处理干煤500吨的GE水煤浆气化炉为模拟对象,应用软件Gambit建立气化炉几何模型和网格划分,应用数值仿真软件FLUENT对中心氧含量分别为14%、16%、18%和20%时GE气化炉内三维冷态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得到了最佳的中心氧分配比例。该数值模拟结果对生产操作具有较大的指导意义。

张庆九,王光龙[2](2012)在《加压固定床粗煤气再转化工艺自热式转化炉烧嘴选择》文中研究说明烧嘴是自热式转化炉的核心设备,而自热式转化炉是加压固定床粗煤气再转化工艺中的关键设备。为了提高转化效率,首先对比分析了6种烧嘴的应用对象、应用场合、运行优缺点及工艺环境等。通过分析发现,烧嘴在压力从微正压到8.0 MPa、温度880~1700℃内都能运行,且为了保证气化反应的顺利进行,也对烧嘴需具备的性能提出了要求。分析了河南某化工厂试烧褐煤时的粗煤气组成,进一步分析了烧嘴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满足的条件。结果表明:德士古气化炉煤烧嘴作为粗煤气再转化工艺的实验烧嘴是可行的,能够满足加压固定床煤气化炉产粗煤气再转化工艺要求。

蒋德军[3](2011)在《脱油沥青气化过程及其在IGCC系统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以脱油沥青气化为核心的IGCC多联产系统中,气化是最为关键的技术,是整个系统的龙头。本文围绕脱油沥青气化这一核心,通过大型冷模装置研究了烧嘴雾化性能、烧嘴与炉体匹配形成的流场特征,分析了脱油沥青气化反应特征,通过数值模拟研究考察了炉内的温度、浓度分布,讨论了工艺条件对气化过程的影响,以此为基础开发了新的脱油沥青气化烧嘴,并进行了工业运行试验,同时应用ASPEN软件对以脱油沥青为原料的IGCC-制氢多联产全系统进行模拟与优化。主要内容如下:1.表征了脱油沥青的流变性及粘温特性,选择与其物性相近的甘油液体作为模拟介质,采用马尔文激光测粒仪对多通道脱油沥青气化烧嘴的雾化性能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以水和空气为介质,该烧嘴的雾化角约为200,雾化平均滴径(SMD)不超过100μm,具有较好的雾化特性。用高速摄像仪和图像处理软件,对液滴在不同条件下的破裂模式、特征长度、破裂时间等进行了详细研究分析,探讨了液滴的二次雾化机理。2.在Φ1000的大型冷模装置上,采用激光多普勒动态粒子分析仪测定了气化炉速度分布与湍流强度,结果表明,在气化炉上部轴向和径向速度梯度显着,存在明显的回流区。基于Realizable k-ε模型,对气化炉的冷态速度分布和停留时间分布进行了模拟计算,模拟值与实验值吻合良好。3.基于冷模研究,结合工业实际,对气化过程进行了分析,建立了数学模型,对气化炉内湍流反应流动进行了数值模拟,得到了炉内速度分布、温度分布、浓度分布,结果表明,气化炉内为一受限射流流场,射流区和回流区位于烧嘴出口和1/2直段高度之间,最外通道的保护蒸汽能有效降低喷嘴端面附近的温度。脱油沥青气化过程的分析和工艺模拟结果表明,氧沥青比每升高0.01,气化炉温度约上升25~35℃;有效气产率随氧沥青比变化有一最佳值,视蒸汽沥青比不同,对应的氧沥青比范围在0.66-0.68之间;蒸汽沥青比每升高0.05,气化炉出口温度约下降15~20℃。4.针对现有气化炉气化烧嘴寿命短、喷口烧蚀的问题,基于雾化实验、流场实验和数值模拟的研究,提出了新型脱油沥青气化烧嘴结构。该烧嘴的基本构思是在氧气和脱油沥青之间形成了一个蒸汽膜,可以避免氧气和脱油沥青在烧嘴端部的燃烧。工业试验表明新型烧嘴拥有良好的工艺性能,其预期寿命明显提高,气化炉内温度分布更加合理,气化系统耗氧降低约4%左右,气化系统蒸汽耗量降低约12%左右。5.应用ASPEN软件,对脱油沥青气化IGCC多联产系统进行了模拟计算,考察了各种因素对IGCC发电效率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IGCC系统的优化工艺方案。

姜成旭[4](2005)在《8英尺气化炉和三流道烧嘴在渣油制氨厂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分析合成氨装置8英尺炉和三流道烧嘴的应用情况,与7英尺气化炉和两流道烧嘴进行对比,阐述8英尺炉和三流道烧嘴在装置稳定运行上的优点和装置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于海龙[5](2004)在《新型水煤浆气化喷嘴和气化炉的开发以及气化过程数值模拟》文中研究指明水煤浆气化技术在近年来一直受到国际社会和我国的高度重视,我国在“六五”、“七五”、“八五”、“九五”科技攻关项目中一直将水煤浆技术列在其中。水煤浆技术在我国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然而,与国际社会相比,我国的水煤浆气化技术还存在许多问题,在喷嘴的设计与制造、大容量高压煤浆泵的制造、喷嘴与气化炉结构的配置、数值模拟计算软件的开发、高温炉衬耐火砖的制造、PDP软件包的设计等方面还不尽如人意。另外,由于受到Texaco水煤浆气化技术专利的限制,在引进时都要向其支付昂贵的技术专利费,因此开展不同原料(如渣油、油水煤浆、焦水煤浆、黑液水煤浆等)的气化技术从而绕开Texaco技术专利的限制,是解决这个问题的良好途径。 本文即在目前我国水煤浆气化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下开展了部分研究工作。利用实验室现有的设备和技术结合其他形式水煤浆喷嘴的优点,开发了三通道多级内混撞击式水煤浆气化喷嘴,并进行了大量的试验,对喷嘴内各部件结构尺寸对雾化的影响展开了研究,通过优化选择确定了各部件的结构尺寸,得到了最佳雾化效果的水煤浆气化喷嘴,确定了喷嘴内各部件结构尺寸对雾化的影响规律;在导师的指导和帮助下开发了新型多入口水煤浆气化炉,并利用数值模拟计算方法对不同炉侧喷嘴入口高度、不同炉侧喷嘴入口角度等因素对气化炉内流畅分布的影响进行了冷态数值模拟,得到了不同形式的气化炉内流场分布、颗粒浓度分布等,确定了最佳形式的喷嘴与气化炉结构配置方式,同时对上述因素对气化炉内流场分布、颗粒浓度分布、压力分布等进行了冷态试验研究,得到的结果与数值模拟计算结果吻合良好,确定了数值模拟计算代替试验研究的可行性;利用数值模拟计算方法对现场工业炉气化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并进行了现场工业炉试验测试,数值模拟计算方法得到的结果和试验测试结果吻合很好,证实了该数值模拟计算方法的可靠性和优越性;利用上述方法对新型多喷嘴入口水煤浆气化炉进行了热态水煤浆气化过程的数值模拟,确定了不同氧煤比、煤浆浓度、气化压力、炉侧喷嘴入口角以及各喷嘴不同煤浆量和氧气量的配比对气化过程和出口煤气成分的影响规律,得到了不同影响因素下气化炉内的温度分布、速度分布、压力分布、CO、CO2、H2、H2O、CH4、O2等的浓度分布规律,同时得到了出口煤气组成,为今后气化炉的设计和运行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指导,并且为气化炉的开发设计和改造提供了一套完整的数值模拟计算方法;进一步运用该方法对焦水煤浆、油水煤浆在该气化炉内的气化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为今后不同原料的气化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指导,为不同原料气化炉的开发和设计提供了一套可行的简便方法。 通过本文的研究证实,利用数值模拟计算方法进行水煤浆气化炉的初期开发或改造是切实可行的,它不但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资源,缩短了开发周期,而且可以为气化炉的运行提供理论指导。

毛爱国,刘后生[6](2003)在《五通道渣油气化烧嘴掺烧干气工艺探讨》文中指出简述了九江合成氨装置五通道气化烧嘴掺烧干气试验过程。通过对掺烧干气试验结果的理论分析,渣油雾滴的减小和雾化角的减小,使燃烧区上移,在保证渣油充分燃烧的前提下,减少火焰对气化炉壁的冲蚀,会有效增加装置运行周期。

李永吉[7](2003)在《渣油与炼厂气共用技术开发及应用》文中研究指明对Shell工艺制合成气装置中渣油与炼厂气共用技术的开发情况进行了综述,通过掺入干气对渣油雾化的影响、对气化系统的影响及废热锅炉的影响进行了分析,运行结果证明掺烧干气后耗氧量比全部用渣油时明显降低。

毛爱国[8](2003)在《气化炉油气掺烧技术探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简要叙述了九江合成氨装置五通道气化烧嘴掺烧干气试验过程 ,实践证明渣油掺烧干气工艺是可行的。通过对掺烧干气试验结果的理论分析 ,渣油雾滴的减小和雾化角的减小 ,使燃烧区上移 ,在保证渣油充分燃烧的前提下 ,减少火焰对气化炉壁的冲蚀 ,会有效增加装置运行周期。

二、五通道渣油气化烧嘴掺烧干气工艺探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五通道渣油气化烧嘴掺烧干气工艺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GE水煤浆气化过程建模与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2 本文研究的工程背景
    1.3 水煤浆气化过程建模方法
        1.3.1 软测量建模方法
        1.3.2 CFD建模方法
    1.4 水煤浆气化过程优化算法
    1.5 国内外水煤浆建模优化技术研究进展
    1.6 论文的主要内容与章节安排
第2章 水煤浆气化过程关键效能指标软测量建模
    2.1 引言
    2.2 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
    2.3 气化过程软测量建模
        2.3.1 操作变量的选择
        2.3.2 数据的采集和预处理
        2.3.3 正则化参数和核参数
    2.4 软测量模型的建立和预测结果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水煤浆气化过程优化分析
    3.1 引言
    3.2 相位角蝗虫优化(θ-LBPSO)算法
        3.2.1 相位角粒子群优化(θ-PSO)算法
        3.2.2 蝗虫优化(LBPSO)算法
        3.2.3 相位角蝗虫优化算法(θ-LBPSO)
    3.3 算法性能测试
    3.4 基于θ-LBPSO的气化过程优化分析
        3.4.1 气化反应过程操作优化问题
        3.4.2 气化反应过程的优化目标
        3.4.3 实验仿真与结果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气化炉冷态流场的数值模拟研究
    4.1 引言
    4.2 气化炉的基本结构
        4.2.1 GE气化炉几何结构
        4.2.2 三通道气流雾化喷嘴结构
    4.3 数学模型
        4.3.1 连续相三维流动的控制方程
        4.3.2 标准κ-ε模型
        4.3.3 离散相控制方程
    4.4 计算方法及边界条件
        4.4.1 网格划分
        4.4.2 边界条件
        4.4.3 计算方法
    4.5 中心氧配比的数值模拟结果
        4.5.1 不同中心氧含量对气化炉内流场分布的影响
        4.5.2 不同中心氧含量对颗粒浓度分布的影响
        4.5.3 不同中心氧含量对颗粒停留时间的影响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5.1 主要工作总结
    5.2 今后研究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在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项目

(2)加压固定床粗煤气再转化工艺自热式转化炉烧嘴选择(论文提纲范文)

1 概述
    1.1 加压固定床粗煤气再转化炉工艺特点
    1.2 烧嘴种类
2 自热式转化炉烧嘴选择
    2.1 烧嘴运行工艺环境
    2.2 烧嘴需具备的性能
3 三通道烧嘴
4 结语

(3)脱油沥青气化过程及其在IGCC系统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内容
    1.3 主要创新点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脱油沥青的物理化学性质
    2.2 脱油沥青气化机理与特性
        2.2.1 脱油沥青气化机理
        2.2.2 脱油沥青气化机理特性
    2.3 雾化机理与烧嘴雾化性能
    2.4 气流床气化技术
        2.4.1 GE(Texaco)气化炉
        2.4.2 Shell气化炉
        2.4.3 多喷嘴对置式水煤浆气化炉
    2.5 气流床气化炉数值模拟方法
        2.5.1 炉内湍流流动数值模拟
        2.5.2 气流床气化炉数值模拟进展
    2.6 IGCC多联产技术进展
        2.6.1 IGCC技术发展概述
        2.6.2 IGCC技术的发展趋势
        2.6.3 多联产系统进展
第3章 脱油沥青烧嘴雾化性能及机理研究
    3.1 烧嘴雾化性能测试
        3.1.1 与雾化相关的脱油沥青物理性质表征
        3.1.2 实验流程与方法
        3.1.3 实验条件
        3.1.4 实验结果及讨论
    3.2 脱油沥青雾化机理研究
        3.2.1 实验装置与流程
        3.2.3 二次破裂模式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气化炉冷态流场实验研究与数值模拟
    4.1 冷态流场测试
        4.1.1 实验条件与流程
        4.1.2 测试仪器
        4.1.3 实验结果
    4.2 冷态流场数值模拟
    4.3 停留时间分布测试与模拟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脱油沥青气化过程分析与模拟
    5.1 气化过程分析
        5.1.1 流动模型与反应特征
        5.1.2 气化炉内微观与宏观混合时间
        5.1.3 炉内微观混合和宏观混合的时间尺度
        5.1.4 气化炉内各反应区的特征
        5.1.5 停留时间分布对气化过程的影响
    5.2 气化过程模拟
        5.2.1 计算网格与工况
        5.2.2 模拟结果讨论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新型脱油沥青气化烧嘴开发与工业试验
    6.1 新型烧嘴结构
    6.2 采用新型烧嘴时气化炉气化过程数值模拟
        6.2.1 模拟计算条件
        6.2.2 模拟结果讨论
    6.3 新型烧嘴工业试验
        6.3.1 操作要求
        6.3.2 试验结果分析与讨论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多联产IGCC系统模拟及工艺方案优化分析
    7.1 以脱油沥青为原料的多联产IGCC工艺
    7.2 模拟方法与单元模型
        7.2.1 脱油沥青气化单元
        7.2.2 耐硫变换单元
        7.2.3 低温甲醇洗单元
        7.2.4 燃气轮机(GTG)
        7.2.5 蒸汽轮机
    7.3 模拟工况选择
    7.4 模拟计算结果对比及讨论
        7.4.1 脱油沥青气化单元
        7.4.2 耐硫变换单元
        7.4.3 净化(低温甲醇洗)
        7.4.4 燃气轮机GTG及蒸汽轮机STG
    7.5 IGCC装置研究分析
        7.5.1 工艺技术和系统配置之分析
        7.5.2 IGCC生产成本及经济效益分析
        7.5.3 IGCC环境效益分析
    7.6. IGCC装置优化工艺方案的初步探讨
        7.6.1 IGCC装置优化工艺方案
        7.6.2 优化工艺方案与现有装置能力比较
        7.6.3 优化工艺方案的投资估算
        7.6.4 优化工艺方案的制氢成本
    7.7. 本章小结
第8章 全文结论与展望
    8.1 结论
    8.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博士期间发表的主要论文及成果

(5)新型水煤浆气化喷嘴和气化炉的开发以及气化过程数值模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引言:
    §1.1 国外开发概况
        §1.1.1 德士古水煤浆气化技术的开发概况
        §1.1.2 道水煤浆气化技术的开发概况
    §1.2 国内开发概况
        §1.2.1 国内早期开发
        §1.2.2 西北化工研究院中试
        §1.2.3 鲁南化肥厂工业示范装置
    §1.3 各种煤气化工艺比较
        §1.3.1 Texaco水煤浆气化技术
        §1.3.2 道化学公司水煤浆气化技术
        §1.3.3 Shell煤气化技术
        §1.3.4 鲁奇循环流化床煤气化技术
        §1.3.5 固定层常压气化技术
        §1.3.6 鲁奇块煤加压气化工艺
        §1.3.7 UGI煤气化工艺
    §1.4 目前水煤浆气化技术存在的技术难题
        §1.4.1 气化喷嘴
        §1.4.2 高压煤浆泵
        §1.4.3 喷嘴与气化炉结构的配置
        §1.4.4 气化炉的设计和数值模拟计算方法
        §1.4.5 气化炉运行参数计算软件
        §1.4.6 气化机理研究
        §1.4.7 向火面耐火砖
        §1.4.8 排渣
    §1.5 若干建议
        §1.5.1 开展冷模试验
        §1.5.2 开展不同原料的气化试验
        §1.5.3 开展气化炉数值模拟计算方法的研究
    §1.6 本文的工作内容
        §1.6.1 新型喷嘴的开发
        §1.6.2 新型喷嘴雾化过程试验研究
        §1.6.3 新型水煤浆气化炉的开发和冷态数值模拟
        §1.6.4 新型水煤浆气化炉冷态试验研究
        §1.6.5 现场工业炉气化过程的数值模拟和试验研究
        §1.6.6 对水煤浆气化炉气化过程数值模拟
        §1.6.7 在新型气化炉中对不同原料气化过程的数值模拟
        §1.6.8 小型多功能气化实验台的设计
第二章 水煤浆气化喷嘴的开发
    §引言
    §2.1 水煤浆雾化喷嘴开发现状
    §2.2 新型内混撞击式水煤浆气化喷嘴的开发
        §2.2.1 喷嘴的设计计算
        §2.2.2 新型水煤浆枪的总体结构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新型水煤浆气化喷嘴雾化性能试验研究
    §3.1 雾化试验测试系统
    §3.2 实验用喷嘴型号和各部件结构尺寸
    §3.3 实验用雾化工质和雾化介质的性质
    §3.4 实验结果和数据分析
        §3.4.1 雾化工质流量对雾化的影响
        §3.4.2 雾化介质流量对雾化的影响
        §3.4.3 中心管喷嘴出口直径对SMD的影响
        §3.4.4 雾化工质喷嘴出口截面对SMD的影响
        §3.4.5 外环管喷嘴开孔直径和开孔数目对SMD的影响
        §3.4.6 雾化头开孔直径和开孔数目对SMD的影响
        §3.4.7 中心管和外环管气化剂流量配比对SMD的影响
    §3.5 理想喷嘴结构的选择和实验测试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新型水煤浆气化炉的开发和冷态数值模拟
    §4.1 水煤浆气化炉的型式
        §4.1.1 Texaco(德士古)水煤浆气化炉
        §4.1.2 Dow(道)水煤浆气化炉
        §4.1.3 多喷嘴对置式水煤浆气化炉
    §4.2 新型水煤浆气化炉的开发
    §4.3 水煤浆气化炉冷态流场数值模拟的控制
        §4.3.1 数值模拟计算的基础
        §4.3.2 计算物理模型的描述
        §4.3.3 连续相三维流动的控制方程
        §4.3.4 流场内三维颗粒浓度分布的模拟
    §4.4 多喷嘴对置式水煤浆气化炉冷态流场数值模拟
    §4.5 新型水煤浆气化炉冷态数值模拟
        §4.5.1 炉侧喷嘴入口位置的影响
        §4.5.2 炉侧喷嘴入口角度的影响
    §4.6 多喷嘴对置式气化炉和新型水煤浆气化炉的对比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新型水煤浆气化炉冷模试验研究
    §引言:
    §5.1 冷模试验测试系统
    §5.2 试验测试结果
        §5.2.1 炉侧喷嘴入口位置的影响
        §5.2.2 炉侧喷嘴入口角度的影响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现场工业炉气化过程数值模拟的试验研究
    引言
    6.1 气化模拟的控制
    6.2 数值模拟计算的结果
    6.3 现场工业炉运行数据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新型水煤浆气化炉气化过程数值模拟
    引言
    §7.1 计算的物理模型和数学模型的控制
    §7.2 各参数对气化影响的数值模拟计算结果
        §7.2.1 炉侧喷嘴入射角对气化的影响
        §7.2.2 氧碳原子比对气化的影响
        §7.2.3 煤浆浓度对气化的影响
        §7.2.4 压力对气化的影响
        §7.2.5 不同炉顶和炉侧煤浆流量对气化的影响
        §7.2.6 不同炉顶和炉侧氧气流量对气化的影响
    §7.3 多喷嘴对置与新型气化炉气化数值模拟结果的对比
        §7.3.1 流场分布
        §7.3.2 温度分布
        §7.3.3 粗煤气组成等
    §7.4 本章小结
第八章 不同原料气化过程的数值模拟
    §8.1 目前国内焦水煤浆开发现状
    §8.2 目前国内油水煤浆开发现状
        §8.2.1 油水煤浆的性能
    §8.3 焦水煤浆气化过程数值模拟
    §8.4 油水煤浆气化过程数值模拟
    §8.5 本章小结
第九章 小型多功能热态气化实验台的设计
    §引言:
    §9.1 小型多功能热态气化实验台系统
    §9.2 气化炉本体结构
    §9.3 取样装置和测孔
    §9.4 下降管
    §9.5 异型耐火砖结构
    §9.6 本章小结
第十章 全文总结及进一步工作展望
    §10.1 本文总结
    §10.2 本文的创新点
    §10.3 进一步研究工作展望
致谢
附录
参考文献

四、五通道渣油气化烧嘴掺烧干气工艺探讨(论文参考文献)

  • [1]GE水煤浆气化过程建模与优化[D]. 陈金花. 华东理工大学, 2015(05)
  • [2]加压固定床粗煤气再转化工艺自热式转化炉烧嘴选择[J]. 张庆九,王光龙. 洁净煤技术, 2012(04)
  • [3]脱油沥青气化过程及其在IGCC系统中的应用研究[D]. 蒋德军. 华东理工大学, 2011(04)
  • [4]8英尺气化炉和三流道烧嘴在渣油制氨厂的应用[J]. 姜成旭. 大氮肥, 2005(03)
  • [5]新型水煤浆气化喷嘴和气化炉的开发以及气化过程数值模拟[D]. 于海龙. 浙江大学, 2004(02)
  • [6]五通道渣油气化烧嘴掺烧干气工艺探讨[J]. 毛爱国,刘后生. 湖北化工, 2003(S1)
  • [7]渣油与炼厂气共用技术开发及应用[J]. 李永吉. 现代化工, 2003(09)
  • [8]气化炉油气掺烧技术探讨[J]. 毛爱国. 大氮肥, 2003(04)

标签:;  ;  ;  ;  ;  

五通道渣气化燃烧器混合干气技术探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