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学习类型以避免不良生产

分析学习类型以避免不良生产

一、分析学习类型 避免差生产生(论文文献综述)

刘慧慧[1](2021)在《学习分析视角下的在线学习干预策略设计与实践研究 ——以《信息化教学环境应用》课程为例》文中认为

陈莉[2](2021)在《中职学生学习困难现状、成因及其转化策略研究 ——以J校旅游专业为例》文中研究指明

谢岳[3](2021)在《智慧学习环境下基于学习者画像的学习干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

李贝贝[4](2021)在《混合式教学背景下的初中英语课堂师生交互策略研究 ——以天津市Y中学为例》文中研究指明

赵梦莹[5](2021)在《中职生学习力发展现状及提升策略研究 ——以J省N市部分中职学校为例》文中指出

汪晓语[6](2021)在《基于行动导向的中职旅游专业教学设计研究 ——以《导游业务》课程为例》文中提出

施东琴[7](2021)在《课堂学习行为数据的分析与可视化系统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关注每个学生的课堂学习行为的变化情况来调整教学进度和学习策略,提高教学质量。然而,目前的课堂存在多种原因使得教师无法顾及每一位学生,教学反馈延迟、重结果轻过程等问题,不能很好地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要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阻碍学生的发展。近年来,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推动了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为研究教育教学质量方面带来了新的思路和方法。本论文以学习行为分类为基础工具,通过采用基于Python语言开发的行为分析系统,对课堂学习过程进行编码、采样、量化,得到学生的学习行为数据,并设计与开发了基于课堂学生学习行为的可视化系统,对课堂学习过程中的学生行为进行记录、分析,掌握学生的课堂学习情况。本研究是云南省教育厅智慧教育办公室在2019年开展的“课堂学生行为观察”项目中的一小部分,为了研究学生的课堂行为,对云南省6个县区、20所学校的课堂学生行为进行数据分析,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采用文献分析法对相关文献研究进行总结梳理,对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内容、研究意义、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进行阐述总结,然后对课堂行为、课堂教学视频和教育数据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2)对目前通用的行为分类系统进行论述,对行为分类系统FIAS、VICS、ITIAS、IFIAS和TBAS进行重点分析,并在FIAS的基础之上进行了改进,分析需要改进的原因,提出改进的思路,并基于多元智能理论、行为主义理论、建构主义理论、发展性教师教学理论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设计一种多维度的课堂状态评价体系,得到了作为本研究基础的“课堂学习行为分析系统”。(3)以“课堂学习行为分析系统”为基础进行各种课堂行为分析,课堂组织类型分析、学生行为类别频度分析等各种与学生学习相关的数据分析,重点论述了数据处理与分析的原理,并与教育教学理论结合起来解释分析得出的结果,最终整合成一套以“课堂学习行为分析系统”为基础的课堂学习行为分析系统。(4)基于Python技术,采用CS架构的Web服务端和基于python的flask作为后端服务框架,使用H5进行前端编写,前后端交互采用Java Script的ajax,页面美观使用了CSS,前端可视化是基于echarts,算法设计依赖于python的sklearn包,以Mysql作为数据库,设计并开发了基于课堂学习行为分析的Web可视化系统。该系统通过对学生的课堂学习行为进行记录、处理和分析,最终以可视化的形式进行表达,便于教师进行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情况,改进教学措施。(5)选取了云南省教育厅智慧教育办公室开展的“课堂学生行为观察”项目中云南省6个县区、20所学校采集的学生课堂照片中,选择两堂有代表性的课,利用开发的“课堂学习行为分析系统”进行了案例分析,实现对学生行为数据的量化分析,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

周芯宇[8](2020)在《物质结构与性质学习障碍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科技水平的飞速前进,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方向引起了教育同行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当前,广泛存在的教学现状是教师仍然沿用传统的教学理念,使素质教育流于形式,学生对教学内容存在学习障碍,学习成效低。以高中化学课程《物质结构与性质》模块为例,该模块主要阐述物质结构理论方面的基础知识,着重于物质结构与性质的内在联系,有独特的学科思维方法和知识体系。由于该模块知识理论性强,内容抽象难懂,课堂教学又枯燥乏味,学生很难将其与自己的生活体验、已有的知识经验联系起来,进而导致学生无法把握该模块的学科特点和规律,严重阻碍学习能力的发展。因此,通过物质结构与性质学习障碍的分析和对策研究是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成效的前提。为适应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本研究基于行为主义理论、自我效能感理论、建构主义理论和合作学习理论,以物质结构知识体系为基础,分析学习障碍和化学学习障碍的概念和特点,并明确界定了存在化学学习障碍的学生。即智力处于正常水平,但是由于各种原因,难以达到《普通高校招生考试大纲》和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基本要求,对化学感到困惑,学业成绩不良的学生。这类学生可以通过教学补救措施转化成化优生。本研究选择部分高二年级的学生和化学教师作为样本,编制调查问卷。结合学生反馈的问题和教学实际,编制访谈提纲,并随机对三位化学教师进行访谈。通过综合分析,从学生的学习动机不足和学习态度消极、空间想象能力弱、不良的学习习惯和不科学的学习方法、知识基础薄弱和不重视知识体系的建构等方面详细地阐述了化学学习障碍产生的原因。并且对比了化优生和化困生在学习动机、课堂状态、学习意志等方面的差别。本研究根据学生学习物质结构与性质存在的障碍原因,提出具有针对性的、高效性的教学策略。通过合理利用合作学习小组,培养和提高空间想象能力,构建“物质结构与性质”知识内容体系,改进教学方式等角度帮助学生突破化学学习障碍。在此基础上,将以上策略应用于实际教学中。通过两个多月的教学实践,最后对比实验班和对照班的成绩数据,实验班的成绩逐步提升并占据优势。随着对高中生学习化学障碍的研究和实践教学的不断深入,本研究不仅有利于学生掌握“物质结构与性质”知识体系,逐步把握该模块的学习规律,而且有利于学生掌握化学学习思维及学习方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对广大一线教师的有效教学提供科学的帮助。

单必英[9](2020)在《基于动态学习数据流的“伴随式评价”活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大数据、学习分析等技术广泛应用于教学实践中,适当的数据收集、处理与分析,成为信息化教育中重要的研究热点之一。尤其是随着智慧教育的不断深入,以智慧课堂等为载体的新型课堂教学环境,成为教与学行为发生的主要场所,为更多、更细、更高频率的数据采集、处理与分析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条件,为发挥评价的诊断、调节、导向、激励功能,增强评价的“伴随”提供了现实可能。在此情境下,以“促进学习的评价”理念为指导,增强教学评价以数据为导向、追踪教学全过程、面向学生全面发展的“伴随”取向,通过追踪学生的学习过程并展开评价,来定位学生的进步与发展、把握学生的短板与缺点,从而支撑教师及时调整教学进度和过程、给予针对性的辅导与答疑,对于增强评价的多维作用、提升学生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基于此,研究聚焦于“如何利用智慧课堂中的动态学习数据展开‘伴随式评价’”这一主要问题,及其对应的三个子问题(1)“伴随式评价”是什么,以及当前基于数据的“伴随”评价尝试现状如何?(2)智慧课堂中的学习数据是如何流动的,以及这些学习数据的“伴随”评价意义是什么?(3)如何利用动态学习数据构建“伴随式评价”框架,以及该框架的应用效果如何?而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研究以准实验法为主导,辅以课堂观察法和问卷调查法,在初中数学课程中展开了研究。研究先基于课堂评价的现状以及“伴随式评价”的理念,提出了构成“伴随式评价”的要素的五大要素,即目的确定、阶段划分、内容选择、主体遴选、工具设计,并梳理了对其进行设计与实施的原则与策略;接着以数据流图的制图理念为指导,按照智慧课堂中学习数据的流动过程与路径,绘制了面向智慧课堂的数据流图,并剖析了这些数据的评价意义;最后,以学习数据的流动为脉络,以五个元素为组成成分,构建了包含学情诊断-备课、互动参与-教学、效果检验-迁移三个节点的“伴随式评价”活动设计框架。为了验证该框架的有效性,研究又选取了N中学八年级3班的学生作为实验对象,展开了相应的教学和评价活动设计和实验,并收集了实验结果进行了有效性分析,也通过访谈等采集了教师和学生对“伴随式评价”活动设计和实施的建议。实验结果表明:“伴随式评价”,能够帮助教师及时诊断学生的进步与进步,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的参与性和积极性。并且,得出了设计和实施“伴随式评价”时,应当以教学内容和学科需求为出发点、强化学生的评价参与以及开展团队协作等建议。评价是为了更好的教学。“伴随式评价”既是强化发挥评价多重作用的一种尝试,也是智慧教育语境下教学评价转变和发展的需求与方向。以“伴随式评价”框架为指导,围绕五大要素设计和实施教学和评价活动,能够为教师改善教学和评价提供些许参考。

王君茹[10](2020)在《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地理“单元教学”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学科核心素养进入广大教师的视野。如何培养学生形成学科核心素养是教师主要关注的问题,《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明确提倡教师采用单元式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单元教学”是以单元为基本单位的教学,教师以学科知识结构整体性为前提深入理解课程标准、教材及教学资源,选择有关联性或共性的教学内容划分为一个较大的单元,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明确单元教学目标,在真实情境下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虽“单元教学”的概念相对不难理解,但是对其价值分析和具体步骤的落实,大部分教师没有形成清晰的认识。因此,对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地理“单元教学”的研究是一个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的课题。本文一共分为六章,第一章是绪论,阐述了“单元教学”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分析了国内外关于“单元教学”的研究现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第二章是“单元教学”的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界定了单元、单元教学、地理单元教学的概念,并提出了对地理教学的总体目标要求,深入分析“单元教学”的理论基础,即掌握学习理论和建构主义理论的基本观点和对本研究的启示。第三章是对高中地理“单元教学”的价值分析,说明其具有提升教师的教学格局,拓宽广度加深深度、改变教师的教学观念,重视培养素养和能力、构建学习共同体,实现师生间共生共创的价值功能。第四章基于新课程标准提出高中地理“单元教学”的具体步骤,一是明确高中地理单元教学目标,二是分析学生前期基础,三是高中地理“单元教学”的开展,主要包括知识统合式单元教学、基于问题情境的单元教学、评述式单元教学三个方面,知识统合式单元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基于问题情境的单元教学利于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评述式单元教学利于培养学生形成科学的人地观念,以上三个方面为高中地理教师进行“单元教学”的开展提供方向。第五章是针对三个方面的进行案例设计体现其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达成教学目标。第六章是结论和展望,总结了新课程标准下高中地理“单元教学”的研究过程,提出本文研究的不足之处和未来关于“单元教学”研究的展望。

二、分析学习类型 避免差生产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分析学习类型 避免差生产生(论文提纲范文)

(7)课堂学习行为数据的分析与可视化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意义
    1.5 研究方法
    1.6 研究综述
        1.6.1 对课堂行为的研究
        1.6.2 对课堂教学视频的研究
        1.6.3 对教育数据的研究
        1.6.4 对可视化的研究
    1.7 论文结构安排
第2章 研究综述及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1.1 行为
        2.1.2 课堂学习行为
        2.1.3 可视化系统
    2.2 理论基础
        2.2.1 多元智能理论
        2.2.2 行为主义理论
        2.2.3 建构主义理论
        2.2.4 发展性教学理论
        2.2.5 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理念
第3章 课堂学习行为数据的处理与分析
    3.1 课堂数据分析的概念与意义
        3.1.1 课堂数据分析的涵义
        3.1.2 课堂数据分析的实质
        3.1.3 课堂数据分析的意义
    3.2 学习行为在课堂数据分析中的重要性
    3.3 学习行为的分类
        3.3.1 FIAS课堂行为观察系统
        3.3.2 VICS课堂行为观察系统
        3.3.3 ITIAS课堂行为观察系统
        3.3.4 IFIAS课堂行为观察系统
        3.3.5 TBAS课堂行为观察系统
    3.4 改进型FIAS课堂行为观察系统
        3.4.1 采用FIAS的原因
        3.4.2 FIAS改进的原因
        3.4.3 FIAS改进的思路
        3.4.4 改进后的学习行为分类系统
    3.5 学生行为处理与分析
        3.5.1 学习行为编码与样本采集
        3.5.2 数据处理与分析方法
第4章 系统设计与实现
    4.1 前期分析
        4.1.1 学生分析
        4.1.2 教师分析
        4.1.3 可行性分析
        4.1.4 需求分析
    4.2 系统整体设计
        4.2.1 系统结构设计
        4.2.2 系统功能设计
        4.2.3 系统工作流程设计
        4.2.4 数据表结构设计
    4.3 开发环境设置与搭建
        4.3.1 开发环境设置
        4.3.2 Python简介
        4.3.3 Py Charm简介
        4.3.4 My SQL简介
    4.4 web可视化系统实现
        4.4.1 数据采集模块实现
        4.4.2 数据分析模块实现
        4.4.3 数据可视化模块实现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课堂学习行为数据分析实例
    5.1 实例一:语文课学生学习行为的数据分析
        5.1.1 数据采集
        5.1.2 数据分析
        5.1.3 数据可视化
    5.2 实例二:数学课学生学习行为的数据分析
        5.2.1 数据分析
        5.2.2 数据可视化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研究成果
致谢

(8)物质结构与性质学习障碍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新要求
        1.1.2 四川省普通高中教育现状
        1.1.3 化学学科特点
    1.2 研究意义
        1.2.1 从学生角度
        1.2.2 从自身专业发展角度
    1.3 相关概念的界定
        1.3.1 学习障碍
        1.3.2 化学学习障碍
        1.3.3 化学学习障碍学生的表现特征
        1.3.4 化学学习障碍学生的界定
        1.3.5 “物质结构与性质”内容界定
    1.4 关于学习障碍的研究现状
        1.4.1 国外对学习障碍的研究
        1.4.2 国内对学习障碍的研究
        1.4.3 化学学习障碍的教学研究
    1.5 研究方案
        1.5.1 研究目的
        1.5.2 研究内容
        1.5.3 研究思路
        1.5.4 研究方法
第2章 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
    2.1 行为主义理论
    2.2 自我效能感理论
    2.3 建构主义理论
    2.4 合作学习理论
第3章 高中生“物质结构与性质”学习障碍的现状调查
    3.1 调查方案
    3.2 调查对象
    3.3 学生问卷调查
        3.3.1 问卷设计
        3.3.2 问卷统计与分析
    3.4 教师问卷调查和访谈
        3.4.1 问卷调查和访谈提纲设计
        3.4.2 问卷统计与分析
        3.4.3 访谈记录及分析
第4章 高中生“物质结构与性质”学习障碍的成因分析
    4.1 学习障碍成因分析
        4.1.1 学习动机不足和学习态度消极
        4.1.2 空间想象能力弱
        4.1.3 不良的学习习惯和不科学的学习方法
        4.1.4 知识基础薄弱和不重视知识体系的建构
        4.1.5 教师专业功底欠缺和教育方式的局限性
    4.2 化优生和化困生的学习差异比较
        4.2.1 学习动机的差异
        4.2.2 课堂状态差异
        4.2.3 学习意志差异
        4.2.4 学习方法差异
第5章 突破高中生“物质结构与性质”学习障碍的教学对策
    5.1 利用合作小组激励学生,形成良性竞争环境
    5.2 培养和提高空间想象能力,实现“微观-宏观-符号”之间的转化
    5.3 重视化学教材,夯实基础,构建“物质结构与性质”知识内容体系
    5.4 改进教学方式,营造民主、开放、和谐的教学氛围
    5.5 其他建议
        5.5.1 教师方面
        5.5.2 学校方面
第6章 教学实践及成效分析
    6.1 实验方案
        6.1.1 实验目的
        6.1.2 研究样本的选取
        6.1.3 前测和后测试卷的选择
        6.1.4 实验方案设计
    6.2 实验过程
        6.2.1 教学案例一:《范德华力和氢键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6.2.2 教学案例二:《金属键及金属晶体的原子堆积模型》
    6.3 学生成绩横向对比
        6.3.1 实验班和对照班前测分析
        6.3.2 实验班与对照班后测分析
    6.4 学生成绩纵向对比
    6.5 结果分析
第7章 讨论及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9)基于动态学习数据流的“伴随式评价”活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智慧课堂促使教学评价发生转型
        1.1.2 现阶段基于数据的教学评价缺乏连续性
        1.1.3 “伴随”评价理念为教学评价改善提供新视角
    1.2 研究目标与内容
        1.2.1 研究问题
        1.2.2 研究目标
        1.2.3 研究内容
    1.3 研究意义
        1.3.1 理论意义
        1.3.2 实践意义
    1.4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第二章 概念界定及现状分析
    2.1 “伴随式评价”相关研究
        2.1.1 课堂评价的内涵与发展趋势
        2.1.2 不同阶段教学评价的数据采集需求解析
        2.1.3 “伴随式评价”的概念和教学解读
        2.1.4 信息化环境下基于数据的“伴随”评价尝试
    2.2 教学评价的框架及模式相关研究
        2.2.1 Carless的学习取向评价框架
        2.2.2 澳大利亚学习委员会的评价模式
        2.2.3 英国北爱尔兰的模式
        2.2.4 我国香港的PDICE模式
    2.3 数据流与数据流图相关研究
    2.4 智慧课堂中的学习数据相关研究
        2.4.1 智慧课堂的内涵解析
        2.4.2 智慧课堂中的数据内容和类型
第三章 基于动态学习数据流的“伴随式评价”活动框架构建
    3.1 “伴随式评价”活动框架设计指导原则与策略
        3.1.1 活动框架设计的指导原则
        3.1.2 活动框架设计的策略
    3.2 “伴随式评价”活动框架设计要素
        3.2.1 教学评价的通用要素
        3.2.2 “伴随式评价”的其他要素
        3.2.3 “伴随式评价”框架的设计要素
    3.3 智慧课堂中的数据流与数据流图
        3.3.1 智慧课堂中的数据流动
        3.3.2 智慧课堂中的数据流图
        3.3.3 动态学习数据流的评价价值剖析
    3.4 基于动态学习数据流的“伴随式评价”框架构建
        3.4.1 学情诊断-备课阶段
        3.4.2 互动参与-教学阶段
        3.4.3 效果检验-拓展迁移阶段
第四章 面向初中数学的“伴随式评价”活动设计与实施
    4.1 实验思路
    4.2 前期准备
        4.2.1 教学环境准备
        4.2.2 教学内容说明
        4.2.3 教学对象剖析
    4.3 教学活动设计与实施
        4.3.1 活动设计
        4.3.2 活动过程和实施
    4.4 实验效果分析
        4.4.1 学习成绩和知识掌握情况对比分析
        4.4.2 学习态度分析
        4.4.3 课堂参与度分析
        4.4.4 问题提出和解决能力分析
        4.4.5 访谈结果分析
    4.5 “伴随式评价”实施建议
    4.6 实验反思与总结
第五章 研究成果与展望
    5.1 研究成果
    5.2 研究不足与展望
        5.2.1 研究不足
        5.2.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附录一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附录二 :关于初中生在数学学习中的学习风格调查问卷
    附录三 :关于初中生对数学学习的态度调查问卷
    附录四 :针对初中生在数学学习中的课堂参与情况调查问卷
    附录五 :课堂上学生问题提出情况观察表
    附录六 :面向初中生的问题解决能力测评问卷
    附录七 :访谈提纲

(10)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地理“单元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一)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提出“单元教学”的理念
        (二)“单元教学”有助于弥补传统课时教学计划的弊端
        (三)国际上开展丰富的“单元教学”理论与实践的探索
    二、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二)国内研究现状
    四、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第二章 “单元教学”相关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一、相关概念
        (一)单元
        (二)单元教学
        (三)地理单元教学
        (四)对地理教学的总体目标要求
    二、理论基础
        (一)掌握学习理论
        (二)建构主义教育理论
第三章 高中地理“单元教学”的价值分析
    一、提升教师的教学格局,拓宽广度加深深度
    二、改变教师的教学观念,重视培养素养和能力
    三、构建学习共同体,实现师生间共生共创
第四章 基于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地理“单元教学”的具体步骤
    一、明确高中地理单元教学目标
        (一)依据教材单元编排,确定高中地理单元教学目标
        (二)依据教师教学思路,确定高中地理单元教学目标
        (三)依据学生认知发展,确定高中地理单元教学目标
    二、分析学生前期基础
        (一)学习需要分析
        (二)学习内容分析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三、高中地理“单元教学”的开展
        (一)知识统合式单元教学
        (二)基于问题情境的单元教学
        (三)评述式单元教学
第五章 高中地理“单元教学”案例设计
    一、知识统合式单元教学案例设计
        (一)明确高中地理单元教学目标
        (二)分析学生前期基础
        (三)基于知识统合式单元教学的开展
    二、基于问题情境的单元教学案例设计
        (一)明确高中地理单元教学目标
        (二)分析学生前期基础
        (三)基于问题情境的单元教学的开展
    三、评述式单元教学案例设计
        (一)明确高中地理单元教学目标
        (二)分析学生前期基础
        (三)评述式单元教学的开展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一、结论
    二、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主要科研成果
后记

四、分析学习类型 避免差生产生(论文参考文献)

  • [1]学习分析视角下的在线学习干预策略设计与实践研究 ——以《信息化教学环境应用》课程为例[D]. 刘慧慧. 西北师范大学, 2021
  • [2]中职学生学习困难现状、成因及其转化策略研究 ——以J校旅游专业为例[D]. 陈莉. 南京师范大学, 2021
  • [3]智慧学习环境下基于学习者画像的学习干预研究[D]. 谢岳. 南京邮电大学, 2021
  • [4]混合式教学背景下的初中英语课堂师生交互策略研究 ——以天津市Y中学为例[D]. 李贝贝. 四川外国语大学, 2021
  • [5]中职生学习力发展现状及提升策略研究 ——以J省N市部分中职学校为例[D]. 赵梦莹. 南京师范大学, 2021
  • [6]基于行动导向的中职旅游专业教学设计研究 ——以《导游业务》课程为例[D]. 汪晓语. 南京师范大学, 2021
  • [7]课堂学习行为数据的分析与可视化系统研究[D]. 施东琴. 云南师范大学, 2021(08)
  • [8]物质结构与性质学习障碍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D]. 周芯宇. 西南大学, 2020(05)
  • [9]基于动态学习数据流的“伴随式评价”活动研究[D]. 单必英. 江南大学, 2020(01)
  • [10]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地理“单元教学”研究[D]. 王君茹. 吉林师范大学, 2020(07)

标签:;  ;  ;  ;  ;  

分析学习类型以避免不良生产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