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地裂缝活动GM(1,1)模型分析与预测

西安地裂缝活动GM(1,1)模型分析与预测

一、GM(1,1)模型分析预测西安地裂缝活动量(论文文献综述)

闫腾飞[1](2021)在《供水管道穿越地裂缝带模型试验研究》文中指出地下管道工程作为城市生命线路,其正常使用对于维持城镇居民日常生活的正常运转,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截至目前,西安地区已经发现的地裂缝共计14条,影响面积遍及西安城郊。地下管道作为一种线性工程,无法做到完全避让,因此西安市较为活跃的地裂缝对地下管道工程构成严重的安全隐患。T型球墨铸铁管道常作为城市主要供水管道,本文以球墨铸铁管道为研究对象,以西安地裂缝为研究背景,开展了柔性接口供水管道骑缝工况下穿越地裂缝的物理模型足尺试验,及骑缝工况和对缝工况下数值模拟计算工作,取得的主要成果如下:(1)通过物理模型试验过程分析,对比不同地裂缝活动阶段的管道受力情况,总结得出在地裂缝活动过程中供水管道受力模式由弹性地基梁模式转变为悬臂梁受力模式。(2)在地裂缝活动过程中,管道柔性接口在地裂缝前期的活动中可以起到很好地缓冲作用,在地层沉降量较小的情况下,柔性接口可以缓冲地裂缝活动对管道的剪力作用。在管道接口活动量达到极值后,管道接口处会出现应力集中现象。(3)确定了在地裂缝作用下不同穿越方式的管道轴身应力重分布情况、管道节点位移分布及其变化区域。由此推断出骑缝工况管道最易在上盘管道接口处出现拉拔破坏,对缝工况管道最易在地裂缝接口处出现拉拔破坏。(4)在相同地裂缝活动环境下,骑缝穿越地裂缝比对缝穿越地裂缝更加安全,建议在实际工程中选用骑缝穿越地裂缝的方式。本次模型试验所得结果对西安市地下管道穿越地裂缝建设与防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杨兆[2](2021)在《地裂缝活动对盾构隧道的影响及应对措施研究》文中提出西安市位于渭河盆地,由于地质构造的特殊性与地下水的开采等原因,自1950以来,市区相继共出现14条地裂缝,对在建的西安地铁构成严重威胁。目前西安地铁穿越地裂缝地段采用的矿山法施工、隧道分段设缝与扩大断面等特殊结构措施是基本有效的,但随着西安城市轨道交通快速推进,规划线路之多,线路穿越地裂缝场地的次数越多,如果仍采用以往暗挖施工和特殊结构措施通过,不仅工期长、成本高,而且防水压力等风险明显增大。作为城市地铁主流施工工法的盾构法具有施工速度快、施工安全性好、工期可控及对周围环境影响小等特点,地裂缝场地是否可以采用盾构法通过,以及采取什么样的应对措施近年来成为工程界关注的焦点。鉴于此,本文针对地铁盾构隧道穿越地裂缝建设中所面临的问题,以在建的西安地铁8号线为工程背景,通过野外现场调查,查明在建西安地铁8号线沿线地裂缝分布与活动特征;基于物理模型试验与有限元数值模拟,揭示了大角度斜交(75°)条件下地裂缝活动对地铁盾构隧道结构的影响机制,提出了盾构隧道穿越地裂缝带的结构措施,并采用数值模拟手段,对所提结构措施进行了科学的对比验证,取得如下主要研究成果:(1)在资料收集与文献整理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对地铁沿线地裂缝野外调查、出露情况以及对周围建筑物的影响,西安地裂缝与地面沉降之间的联系,分析了西安地铁8号线盾构隧道地裂缝场地的可行性。(2)通过物理模型试验,结合有限元数值模拟手段,揭示盾构隧道75°斜交穿越地裂缝结构变形破坏机制,具体研究成果如下:(1)管片变形破坏以剪切为主,伴随着扭转变形;(2)地裂缝对结构纵向影响范围大致为上盘5环、下盘4环;(3)围岩接触压力在衬砌顶部表现为上盘增大、下盘减小,底部规律与之相反;(4)衬砌顶部、底部内力变化规律基本相反,顶部在上盘受压、下盘受拉,底部在上盘受拉、下盘受压;(5)地应力沿结构纵向表现为上盘减小,下盘增大;而横向方向曲线在上盘呈“∧”型,下盘呈“V”型。(3)基于物理模型试验与已有研究成果,提出了围岩注浆、钢板衬砌、二衬暗梁与钢管片替换混凝土管片等盾构过地裂缝带的防治措施,并通过有限元数值模拟验证了上述防治加固措施的有效性。

刘东东[3](2020)在《穿越地裂缝暗挖地铁隧道诱发的邻近地下管线变形规律与控制技术》文中研究指明地裂缝是西安地铁在建设过程中遇到的一类独特的地质问题,近年来引起了工程界和学术界的高度关注。如何在穿越地裂缝地铁隧道开挖过程中及其运营期间保证地铁沿线地下管线的安全,已成为城市地铁工程中亟待解决的一项重要课题。因此开展穿越地裂缝暗挖地铁隧道对邻近地下管线的变形影响规律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工程应用价值。本文以西安地铁三号线通-胡区间隧道为研究背景,采用现场调查、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开展研究工作,主要工作和结论有:(1)采用现场调查法对西安地铁沿线附近管线的分布情况进行调查,总结了地下管线的分类方法和破坏形式,通过受力分析得出了管线的破坏原因,其中纵向应力和环向应力对管线变形的影响最大。同时提出了管线变形控制标准,给出了管线保护措施。(2)阐述了西安地区地裂缝的分布特征、构造特征、活动特征及其危害,分析了地裂缝周围土体的受力特征。研究表明,在掘进面顶部沉降发生的很快,而远离沉降面的速度则慢慢变低,同时横向变形的范围与地铁隧道的直径有很大关联,一般横向变形发生在隧道直径2~3倍洞径范围内。(3)基于剪切滑移理论,将地裂缝作用效果简化为外荷载,管线模型简化为悬臂梁或超静定梁,并基于Winkler弹性地基梁理论,推导了管线与地铁隧道垂直和平行情况下情,穿越地裂缝地铁隧道暗挖施工诱发地下管线变形的理论预测公式;研究表明,公式预测结果与数值模拟结果基本一致。提出地铁隧道穿越地裂缝时管线变形防治技术。(4)基于Flac3D数值模拟得出了穿越地裂缝地铁隧道暗挖施工诱发邻近地下管线的变形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地裂缝的长期发育对管线的变形影响较大,随着时间的变化,管线的变形速率加快;无论管线与地铁隧道垂直或平行,管线穿越地裂缝的位置变形最大;在地裂缝发育和地铁隧道施同时影响下,管的变形曲线和地铁隧道施工单独作用下基本相同,但是最大变形量增加约一倍;当管线与地裂缝小角度穿越时,地裂缝的错动对管线的变形影响较大。

郭宏超,李涛,王德法,李晓蕾,刘云贺[4](2020)在《跨越地裂缝复杂连体结构动力响应分析》文中认为为研究地震作用下跨地裂缝复杂连体结构的动力响应,本文基于地裂缝的三维位移活动特征,将地裂缝蠕动变形量以初始位移形式施加在分析模型上,同时施加罕遇地震,分析地裂缝活动对上部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影响,重点考察了结构关键构件内力变化,结构的层间位移角,层间剪力等指标。分析表明:地裂缝沉降量的增加对上部结构的不利作用也随之增大,考虑罕遇地震下50年地裂缝活动发展,结构关键杆件的内力变化在10%~20%左右,个别杆件增幅较大,建议增大截面。结构的层间位移角最大为1/118,整体侧移值较小,满足规范限值要求,说明选取的支座连接形式能有效减弱地裂缝沉降对结构的影响。

苟玉轩[5](2020)在《地裂缝场地地铁盾构隧道性状及适宜性研究》文中提出西安地裂缝是一种特殊的城市地质灾害,到目前为止西安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均采用浅埋暗(明)挖隧道通过地裂缝。但随着地铁规划线路的增加,与地裂缝相交地段均采用矿山法隧道则面临施工成本高、工期长和风险大等问题,能否采用盾构隧道通过地裂缝从西安地铁建设至今一直争论不休,也成为了工程界的重要焦点。本文针对西安地铁建设中面临的地裂缝问题,以在建地铁8号线(环线)穿越城区大部分地裂缝为工程背景,在结合已有研究成果和地裂缝野外调查与监测资料分析的基础上,对地裂缝进行了活动性分级。基于室内物理模型试验,结合有限元数值模拟,揭示了地裂缝错动下盾构隧道的变形破坏机理,确定了常规盾构隧道能够承受的地裂缝极限位错量,对地裂缝场地盾构适宜性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取得了以下研究成果:(1)基于野外调查和监测资料,分析了西安地裂缝目前的活动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提出了地裂缝活动性分级原则,并以地铁8号线沿线地裂缝为例进行了分级划分,为地铁盾构隧道穿越地裂缝场地的选择提供依据。(2)基于室内物理模型试验,结合相应的数值模拟计算,揭示了地裂缝错动下盾构隧道的变形破坏机理及结构的受影响范围,确定了常规盾构隧道能够承受的地裂缝极限位错量为s=20cm,为盾构穿越地裂缝场地的可行性奠定了基础。(3)选择典型地裂缝场地,构建了不同工况盾构隧道与地裂缝带的地质力学模型,基于有限元数值模拟计算,揭示了地裂缝错动作用下盾构隧道的结构性状,提出了盾构穿越地裂缝带的最优结构断面尺寸和最佳拼装方式,可为西安地铁在地裂缝场地的盾构隧道选型提供指导。(4)基于地铁隧道地裂缝荷载(挟持力)计算法,计算了地裂缝场地盾构隧道管片衬砌截面内力变化情况,认为考虑挟持力荷载的梁-弹簧模型结果可为工程设计时的内力校核提供依据。(5)考虑地铁盾构隧道特性与西安地裂缝的复杂性,对地裂缝场地盾构适宜性进行了分析,从结构和辅助措施等方面针对可采用盾构隧道穿越的不同活动级别的地裂缝场地提出了相应的方案,可为西安地铁盾构隧道穿越地裂缝的设计提供参考。

朱琳[6](2018)在《黄土地区地裂缝对综合管廊的危害性研究》文中指出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和城市建设的突飞猛进,国家开始逐步重视城市地下结构的开发,尤其是近两年开始大力推广综合管廊建设,2016年,西安被评为陕西省地下综合管廊项目建设省级试点城市。然而,西安地区地裂缝这种区域性的地质灾害较为严重,造成地裂缝带处的地表建筑物、地下结构、地下管线严重破坏。综合管廊作为地下生命线工程,在大规模建设的过程中,难免遇到与地裂缝相交的情况,基于此,本文运用有限元软件ABAQUS研究了地裂缝活动对综合管廊的危害性及防治措施,主要研究内容及成果如下:(1)根据已有研究成果分析了地裂缝成因、空间分布规律、活动特征及灾害特征和对未来地裂缝活动情况进行预测,确定了在后续研究中施加的地裂缝100年的竖直错位量以及地裂缝的施加方式。(2)建立综合管廊有限元模型,分析得到地裂缝错动时不同地裂缝错位量、不同结构埋深和不同结构断面形式条件下结构上部土体表面沉降规律、管廊结构受力特性及结构底部脱空情况。(3)建立分段式三仓综合管廊模型,变形缝设置形式考虑跨地裂缝设置和齐地裂缝设置。跨地裂缝时考虑地裂缝错位量和变形缝间距为主要因素,齐地裂缝设置时考虑地裂缝错位量为主要因素。研究得到了两种设缝形式时地表土体沉降规律、综合管廊受力特性、结构底部脱空情况以及变形缝的空间变形情况,并对比两种设缝方式的优缺点,同时与不设缝情况对比,得到了设置变形缝这一措施对地裂缝灾害的防治效果。

韩文卿[7](2018)在《正断型隐伏地裂缝破裂扩展活动速率效应研究》文中指出地裂缝是人类社会发展中遇到的另一个独立于滑坡、泥石流、崩塌、地面沉降、地面塌陷的自然灾害问题,它既是地球表面的一种浅层破裂现象,又是一个受多种复杂因素制约和影响的地质灾害问题。目前已查明或出露的地裂缝大都是地表裂缝,事实上隐伏地裂缝的数量更多、范围更广,不同隐伏地裂缝活动速率对这些隐伏地裂缝破裂扩展所导致的灾害特征、经济损失、社会效应也可能会有较大区别。本文在收集整理西安地裂缝概况、活动规律资料的基础上,开展了2组不同活动速率的隐伏地裂缝破裂扩展物理模型试验,并通过PFC2D离散元数值模拟软件展开了4组不同上覆土层厚度和差异活动速率影响的数值模拟试验,取得的主要成果如下:1、通过收集整理已有西安地裂缝运动特征、活动特征资料,绘制了西安地裂缝活动速率与影响带宽度关系图。2、开展了两组不同活动速率的隐伏地裂缝破裂扩展物理模型试验。试验发现隐伏地裂缝快速(塌陷)活动时,反倾裂缝的倾角大,扩展宽度、影响带和破碎带宽度窄,破碎程度小,随着隐伏地裂缝上部土体塌陷后,土体上下盘中的竖向应力和水平应力先小幅下降,随后又开始缓慢增加,最后达到土体自重应力状态;在地表位移上表现为竖向沉降和水平张引同时发生,水平张引约占竖向沉降量的2/3。隐伏地裂缝慢速活动时,反倾裂缝扩展的倾角小,扩展宽度、影响带和破碎带宽度较宽,破碎程度大,直立裂缝发育深;随着隐伏地裂缝开始活动,土体上盘的竖向应力和水平应力缓慢增加,下盘的竖向应力和水平应力缓慢减小,裂缝停止活动后,达到土体自重应力状态;在地表位移上主要表现为竖向沉降,水平张引量微弱。3、展开了4组差异活动速率、差异上覆土层厚度的数值模拟试验。试验结果显示:当隐伏地裂缝快速活动时,反倾裂缝扩展角较大,当隐伏地裂缝慢速活动时,反倾裂缝扩展角较小,该结果与物理模型试验结果一致;隐伏裂缝快速活动时,当模型上覆土体较薄时,模型上盘土体的竖向应力变化过程为压应力—拉应力—压应力;而当隐伏裂缝慢速活动时,上盘的竖向应力始终为压应力。4、基于最大周向拉应力强度因子理论,解析了隐伏裂缝活动时反倾裂缝的起裂角度与隐伏裂缝活动速率的关系,即隐伏裂缝快速活动(塌陷)时,反倾裂缝起裂角度大,慢速活动时,起裂角度小。

孟振江,彭建兵,黄强兵,邓亚虹,赵林浩,邢燕[8](2017)在《三类勘察场地地裂缝活动对地铁隧道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以地铁隧道穿越西安三类勘察场地的地裂缝为研究原型,分析了地裂缝的发育特征;运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三类场地地裂缝不同活动量值引起的地层应力场、破坏区域和位移场的变化特征,计算了地裂缝的影响区域范围,解析了地裂缝带活动对地铁隧道结构产生的破坏特征,并提出了相应的工程对策。研究结果表明:地裂缝活动造成其两侧地层的竖向应力呈近似反对称的分布形态,地层应力的变化增量随上盘沉降的增加而增大;通过综合分析位于地铁隧道拱顶和拱底埋深处地层的竖向应力变化特征,得到三类场地地裂缝上盘和下盘的主要影响范围分别为020m和015m,经对比验证,与物理模型试验结果一致;下盘靠近地裂缝的区域发生剪切破坏,且破裂逐渐向上扩展,最终形成一条与地裂缝呈18°夹角的剪切破坏包线,其中间包含的范围为剪切破坏的集中区域;地裂缝活动导致两侧土体发生位移突变,形成2个类似"活动楔体"的变形区域,且该区域范围逐渐扩大;上、下盘隧道的差异沉降随着地裂缝错动量的增加而增大,当地裂缝活动量达到20cm时,造成整体式地铁隧道呈"S"破坏形态;为适应三类场地地裂缝活动引起的大变形,建议地铁隧道结构采用分段设置特殊变形缝加柔性接头处理等措施进行设防。

严静平[9](2011)在《穿越地裂缝带的地铁隧道结构安全监测与预警判据研究》文中认为地裂缝是发育在西安市的一种严重的地质灾害,地裂缝所经之处地面建筑、地下管线和市政工程等均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给西安市的城市规划与建设带来了严重影响,如今地裂缝又成为地铁建设的重大安全隐患。西安地铁2号线即将投入运营,地铁1号线已经开工建设,3号、4号线也已进入前期的准备工作,穿越地裂缝带的地铁隧道的安全问题已受到大家的广泛关注。由于地铁隧道穿越多条地裂缝,地裂缝给地铁隧道安全运营带来了严重的隐患。因此研究地裂缝活动下地铁隧道的界面力学特性,制定合适的安全监测方案,确定隧道的安全预警界限是十分必要的。本文就是在调研了西安地裂缝的空间展布及活动特征,分析了地裂缝活动可能引起地铁隧道变形破坏模式的基础上,以西安市正在建设中的西安地铁2号线为依托工程,采用比例尺为1:20的模型,分别模拟了扩大的马蹄形断面隧道与地裂缝正交和60°斜交两种情况下的地铁隧道的界面力学特性,分析了试验结果,得出了隧道结构的受力特征、变形模式及地层变形对隧道下部脱空的影响等认识。依据现有地铁隧道安全监测的技术方法,提出了适合穿越地裂缝带的地铁隧道的安全监测方案。以地裂缝位错量和隧道结构应力为观测数据,用指数平滑法、二次移动平均法、灰色关联分析法和回归分析法进行了预测,根据预测结果选择指数平滑法为最优的预测模型,并给出了隧道结构应力的预警判据。

蒋臻蔚[10](2011)在《水作用下地裂缝成因机制及数值模拟》文中提出水是地裂缝形成及加剧发展的重要因素,这是大家所公认的,但是关于其具体的作用机制问题,一直以来却争议颇多。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水土相互作用的机理很复杂,二是各个地区地质环境条件各异。开展水作用下的地裂缝综合成因机制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社会价值。本文所作的主要工作,一是对水土相互作用的类型及模式进行了分析,总结了水作用下土体物质流动、物理力学性质和地质环境场变化的成因机制;二是分别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等方法对水作用下地裂缝的成因机理进行了研究;三是结合西安地裂缝、三原双槐树村地裂缝的实例分析,验证了理论模型的正确性,并对一些传统的认识进行了科学的解释。主要的工作及创新性成果如下:(1)基于随机介质理论对抽水沉降致裂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由于抽水作用将在沉降中心区形成挤压区、在沉降边缘区形成张拉区,张拉区的应变在地面沉降漏斗的曲率变化最大处达到最大值,从而引起自上而下发展的张性地裂缝。(2)采用考虑偶应力的Mohr-Coulomb理论对抽水致裂机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抽水作用下产生的差异沉降,将会在土体单元中产生附加偶应力的作用,该作用使得单元应力呈现非对称的特点,从而使得强度曲线中的摩尔圆偏转,加大了土体剪切破坏的可能,从而在土体中形成剪切地裂缝。(3)首次采用基于弱面破坏和塑性滑动的理论对地裂缝活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具有先期断裂存在的地裂缝在抽水等扰动力的作用下,由于弱面抵抗变形和破坏的能力差,断裂容易再次破坏并沿破裂面发生滑移,该效应是西安这类具有先期隐伏断裂的地裂缝形成及发展的最主要因素。(4)通过建立考虑水土耦合作用并考虑先期断裂的数值计算模型,作者模拟计算了单裂隙抽水作用下的发展过程,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敏感性分析计算,结果表明先期断裂对地面沉降具有诱导,隔离和放大的作用;地裂缝的强度参数内摩擦角和几何参数倾角对地裂缝活动的敏感性强。(5)通过对西安祭台村地裂缝段水文、地质、地貌等条件的分析,建立了考虑两条地裂缝的精细计算模型,计算结果与实际吻合较好。模型计算验证了很多问题,并取得了一些新认识:①西安地裂缝与抽水作用直接相关,但其活动的主要因素是下伏断层控制作用下的弱面破坏和滑移效应,抽水沉降漏斗和地层差异导致的差异沉降只是次要的因素;②西安的梁洼地貌对地裂缝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梁洼相对高差大的先期发展要快一些,但总的量值相差不大。(6)浅表水作用下地裂缝的形成机制包括黄土湿陷致裂机制、冲蚀溶蚀致裂机制、水压致裂机制、失水收缩开裂机制等,三原双槐树村地裂缝暴雨开裂的分析表明,该地裂缝是在隐伏地裂缝的优势控水作用(包括阻水、截水作用,导水与强渗水作用)下,暴雨时引起的劈裂效应,冲刷效应和拖曳牵引效应的综合作用而造成的。

二、GM(1,1)模型分析预测西安地裂缝活动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GM(1,1)模型分析预测西安地裂缝活动量(论文提纲范文)

(1)供水管道穿越地裂缝带模型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地裂缝研究现状
        1.2.2 管道工程穿越地裂缝研究现状
        1.2.3 存在问题
    1.3 研究内容及思路
第二章 西安地裂缝基本特征及其对管道工程的影响分析
    2.1 西安地裂缝的基本特征及成因
        2.1.1 西安地裂缝空间分布特征
        2.1.2 西安地裂缝活动特征
        2.1.3 西安地裂缝成因
    2.2 西安市地下管道现状
第三章 供水管道穿越地裂缝物理模型试验
    3.1 模型试验工程背景
    3.2 试验方案设计
        3.2.1 试验目的
        3.2.2 模型箱尺寸及模型试验材料选取
        3.2.3 地裂缝、供水管道及堆载布置
        3.2.4 测试元件原理及布置
    3.3 试验结果及分析
    3.4 地裂缝环境中柔性接口管-土相互作用
    3.5 小结
第四章 供水管道穿越地裂缝数值模拟
    4.1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4.1.1 数值模拟参数选取
        4.1.2 本构模型及界面单元的选取
        4.1.3 地裂缝活动模拟及边界条件
    4.2 数值模拟不同工况介绍
    4.3 数值模拟结果及分析
        4.3.1 球墨铸铁供水管道骑缝穿越地裂缝(工况一)
        4.3.2 球墨铸铁供水管道对缝穿越地裂缝(工况二)
    4.4 小结
第五章 工况对比分析
    5.1 数值模拟与模型试验结果对比
    5.2 数值计算结果对比
    5.3 小结
结论与展望
    主要结论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2)地裂缝活动对盾构隧道的影响及应对措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地裂缝灾害研究现状
        1.2.2 地裂缝对地下空间工程影响
    1.3 存在问题
    1.4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第二章 西安地铁八号线沿线地裂缝活动特征
    2.1 西安地裂缝基本特征
    2.2 西安地铁8号线沿线地裂缝情况
    2.3 地铁8号线地裂缝场地盾构可行性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地裂缝活动对盾构隧道影响的物理模型试验研究
    3.1 试验原型概况
    3.2 模型试验设计
        3.2.1 模型相似关系
        3.2.2 模型盾构隧道
        3.2.3 模型地层
        3.2.4 地裂缝模拟
        3.2.5 试验内容及监测点布置
    3.3 试验结果分析
        3.3.1 管片衬砌与围岩接触压力变化规律
        3.3.2 管片衬砌结构收敛变形变化规律
        3.3.3 管片衬砌结构位错量变化规律
        3.3.4 管片衬砌纵向应变变化规律
        3.3.5 管片衬砌环向应变变化规律
        3.3.6 管片衬砌内力变化规律
        3.3.7 环向剪应力变化规律
        3.3.8 围岩应力与位移变化规律
        3.3.9 衬砌结构及土体变形破坏特征及过程
    3.4 盾构隧道穿越地裂缝带数值模拟分析
        3.4.1 有限元计算模型
        3.4.2 计算结果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盾构隧道穿越地裂缝应对措施研究
    4.1 概述
    4.2 地裂缝场地盾构隧道可能应对措施
    4.3 地裂缝场地盾构隧道可能应对措施模型验证
        4.3.1 盾构隧道钢板衬砌加固措施模拟分析
        4.3.2 盾构隧道二衬+暗梁加固措施
        4.3.3 盾构隧道围岩注浆加固加固措施
        4.3.4 盾构隧道钢管片加固加固措施
    4.4 地裂缝场地盾构隧道可能应对措施对比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一、已发表学术论文及专利
    二、参与的研究课题
致谢

(3)穿越地裂缝暗挖地铁隧道诱发的邻近地下管线变形规律与控制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地裂缝对管线变形的影响研究
        1.3.2 地铁隧道施工引起管线变形的研究
        1.3.3 地铁隧道穿越地裂缝引起管线变形的研究
        1.3.4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价
    1.4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
2 西安地区管线调查及受力破坏分析
    2.1 西安地铁沿线管线分类调查
        2.1.1 管线用途分类
        2.1.2 管线的连接方式
        2.1.3 管线的埋设方式
        2.1.4 相对刚度
    2.2 管线破坏形式
    2.3 管线的失效原理
        2.3.1 地下管线的受力分析
        2.3.2 管线失效模式
    2.4 管线的变形控制措施及标准
        2.4.1 管线的变形控制措施
        2.4.2 管线沉降控制标准
    2.5 管线的保护措施
    2.6 本章小结
3 地铁穿越地裂缝对地下管线变形影响的理论分析
    3.1 西安地裂缝工程特性及危害
        3.1.1 地裂缝分布特征
        3.1.2 地裂缝构造特征
        3.1.3 地裂缝活动特征
        3.1.4 地裂缝的危害
    3.2 地裂缝周围土体及管线的受力变形特征
        3.2.1 地裂缝周围土体受力特征
        3.2.2 地裂缝的特征以及对管线的影响
    3.3 管线变形理论公式推导
        3.3.1 弹性地基梁理论
        3.3.2 地裂缝结构面的剪切滑移理论
        3.3.3 管线变形公式推导
    3.4 地铁隧道穿越地裂缝管线变形防治技术
        3.4.1 结构措施
        3.4.2 防水措施
        3.4.3 地基与基础处理措施
    3.5 本章小结
4 地铁隧道穿越地裂缝诱发地下管线变形数值模拟
    4.1 工程概况
        4.1.1 工程简介
        4.1.2 工程地质和水文条件
        4.1.3 工程环境
        4.1.4 暗挖施工及设计参数
    4.2 穿越地裂缝地铁暗挖施工Flac3D建模
        4.2.1 有限差分计算原理
        4.2.2 Flac3D软件的优缺点
        4.2.3 Flac3D模型建立
    4.3 地裂缝长期发育对管线变形的影响
        4.3.1 数值模拟中地裂缝处理措施
        4.3.2 地裂缝发育模拟结果
        4.3.3 地裂缝长期发育对管线变形影响分析
    4.4 地铁隧道暗挖施工对地下管线的变形影响
        4.4.1 隧道开挖对管线变形的模拟
        4.4.2 隧道开挖对管线变形的结果分析
    4.5 地裂缝作用下地铁隧道暗挖施工对地下管线的变形影响
        4.5.1 地裂缝作用下地铁隧道的开挖模拟
        4.5.2 地裂缝作用下管线变形结果分析
    4.6 穿越地裂缝地铁隧道预测管线变形理论计算与数值模拟结果对比分析
    4.7 本章小结
5 结论及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4)跨越地裂缝复杂连体结构动力响应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分析模型
    1.1 工程概况
    1.2 有限元模型
2 地震动输入及分析工况
    2.1 地震动输入
    2.2 地裂缝作用模拟及工况分类
3 有限元分析结果
    3.1 关键杆件内力
        1) 柱内力时程曲线
        2) 混凝土梁内力时程曲线
    3.2 连廊及桁架变形最大处的支座滑移曲线
    3.3 层间位移角
    3.4 层间剪力
4 结论及建议

(5)地裂缝场地地铁盾构隧道性状及适宜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地裂缝灾害及其防治研究现状
        1.2.2 城市轨道交通应对不利地质条件研究现状
        1.2.3 存在的问题
    1.3 主要研究内容
    1.4 研究技术路线
第二章 西安地裂缝特征及活动性分级
    2.1 西安地裂缝分布与活动方式
    2.2 西安地裂缝活动性与地面沉降关系分析
    2.3 西安地裂缝活动性分级
        2.3.1 主要分级影响因素确定
        2.3.2 活动性分级原则
        2.3.3 活动性分级-以西安地铁8号线为例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地裂缝场地盾构隧道结构性状模型试验研究
    3.1 模型试验目的
    3.2 原型工程概况
    3.3 模型相似关系
    3.4 模型试验设计
        3.4.1 相似材料
        3.4.2 模型管片
        3.4.3 模型地层
        3.4.4 地裂缝模拟
        3.4.5 试验内容
        3.4.6 监测点布设
    3.5 试验结果分析
        3.5.1 管片接触压力
        3.5.2 结构收敛变形
        3.5.3 管片衬砌纵向应变
        3.5.4 管片衬砌环向应变
        3.5.5 管片衬砌内力
        3.5.6 管片环间位错
        3.5.7 地层应力及地表沉降
        3.5.8 管环结构及土体变形破坏过程
        3.5.9 管环变形破坏模式
    3.6 盾构隧道穿越地裂缝带结构性状数值模拟分析
        3.6.1 有限元计算模型
        3.6.2 地裂缝模拟与加载工况
        3.6.3 计算结果及分析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地裂缝场地盾构适宜性数值模拟分析
    4.1 引言
    4.2 地裂缝场地不同直径盾构隧道的适宜性研究
        4.2.1 数值模型介绍
        4.2.2 模型计算结果
        4.2.3 地裂缝场地盾构直径比选
    4.3 地裂缝场地不同盾构拼装方式对比分析
        4.3.1 有限元数值模型
        4.3.2 计算结果分析
        4.3.3 地裂缝场地盾构拼装方式推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地裂缝场地盾构隧道结构内力计算
    5.1 引言
    5.2 地裂缝荷载计算方法
        5.2.1 地裂缝活动时的竖向压力(上盘)
        5.2.2 地裂缝未活动时的竖向压力(下盘)
    5.3 基于修正惯用法的管片内力计算
        5.3.1 修正惯用法
        5.3.2 管片截面内力计算
    5.4 基于梁-弹簧模型的盾构管片内力计算
        5.4.1 模型介绍
        5.4.2 计算荷载
        5.4.3 计算结果及分析
    5.5 跨地裂缝盾构管片内力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地裂缝场地盾构应对措施
    6.1 引言
    6.2 活动性弱(Ⅳ级)地裂缝场地应对方案
    6.3 活动性较弱(Ⅲ级)地裂缝场地应对方案
    6.4 局部构造措施
    6.5 其它辅助措施
    6.6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与创新点
        7.1.1 结论
        7.1.2 主要创新点
    7.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6)黄土地区地裂缝对综合管廊的危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2 地裂缝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地裂缝的特征
        1.3.1 地裂缝空间分布特征
        1.3.2 地裂缝活动特征
        1.3.3 地裂缝灾害特征
    1.4 地裂缝环境下隧道的破坏形式、防治措施及研究现状
        1.4.1 破坏形式
        1.4.2 防治措施
        1.4.3 研究方法与研究现状
    1.5 主要研究内容
        1.5.1 研究内容
        1.5.2 技术路线
2 地裂缝活动量预测与模拟方法研究
    2.1 地裂缝活动量预测
        2.1.1 数值模拟预测
        2.1.2 生命回旋模型预测
        2.1.3 综合分析法预测
    2.2 地裂缝模拟在ABAQUS中的实现
        2.2.1 接触面设定
        2.2.2 地裂缝错动的模拟方法
    2.3 本章小结
3 地裂缝活动对综合管廊危害性研究
    3.1 影响因素的提出与方案制定
        3.1.1 影响因素分析
        3.1.2 方案制定
    3.2 模型的建立及材料参数的选取
        3.2.1 模型建立
        3.2.2 接触设置
        3.2.3 边界条件
        3.2.4 模型参数选取
    3.3 不同错位量条件下地裂缝活动对综合管廊危害性研究
        3.3.1 土体表面竖向位移
        3.3.2 结构拉应力增量
        3.3.3 结构压应力增量
        3.3.4 底板脱空区
    3.4 不同埋深条件下地裂缝活动对综合管廊危害性研究
        3.4.1 土体表面竖向位移
        3.4.2 结构拉应力增量
        3.4.3 结构压应力增量
        3.4.4 底板脱空区
    3.5 不同断面形式条件下地裂缝活动对综合管廊危害性研究
        3.5.1 土体表面竖向位移
        3.5.2 结构拉应力增量
        3.5.3 结构压应力增量
        3.5.4 底板脱空区
    3.6 本章小结
4 地裂缝活动对综合管廊结构危害性的防治措施研究
    4.1 结构措施可能性分析
    4.2 方案选取与模型建立
        4.2.1 方案选取
        4.2.2 模型建立
    4.3 变形缝跨地裂缝设置时结构适应地裂缝变形效果研究
        4.3.1 土体竖向位移
        4.3.2 结构拉应力增量
        4.3.3 结构底部脱空区域
        4.3.4 变形缝空间变形分析
    4.4 变形缝齐地裂缝设置时结构适应地裂缝变形效果研究
        4.4.1 土体竖向位移
        4.4.2 结构拉应力增量
        4.4.3 结构底部脱空区
        4.4.4 变形缝空间变形分析
    4.5 本章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7)正断型隐伏地裂缝破裂扩展活动速率效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地裂缝成因研究
        1.2.2 地裂缝模型试验研究
        1.2.3 隐伏地裂缝研究
        1.2.4 地裂缝活动速率效应研究
    1.3 研究内容及思路
第二章 西安地裂缝的活动特征
    2.1 西安地裂缝概述
    2.2 西安地裂缝活动特征
        2.2.1 西安地裂缝运动特征
        2.2.2 西安地裂缝活动特征
第三章 隐伏地裂缝破裂扩展活动速率效应模型试验研究
    3.1 模型试验设计
        3.1.1 模型箱设计
        3.1.2 测量系统设计
    3.2 模型试验过程
        3.2.1 试验目的及工况
        3.2.2 土样及其参数测定
    3.3 隐伏地裂缝平剖面扩展特征
        3.3.1 隐伏地裂缝破裂扩展过程
        3.3.2 工况1(活动速率4mm/h)平剖面特征
        3.3.3 工况2(快速塌陷)平剖面特征
    3.4 隐伏地裂缝破裂扩展地表位移特征
        3.4.1 隐伏地裂缝破裂扩展地表位移过程
        3.4.2 工况1(活动速率4mm/h)地表位移特征
        3.4.3 工况2(快速塌陷)地表位移特征
    3.5 隐伏地裂缝破裂扩展土体应力变化特征
        3.5.1 工况1(活动速率4mm/h)土体应力变化规律
        3.5.2 工况2(快速塌陷)土体应力变化规律
    3.6 工况1、2各观(监)测指标对比
        3.6.1 平剖面特征对比及结论
        3.6.2 地表位移特征对比及结论
        3.6.3 土体应力变化特征对比及结论
第四章 隐伏地裂缝破裂扩展活动速率效应数值模拟
    4.1 离散元PFC2D方法介绍
    4.2 离散元基本原理
        4.2.1 力-位移方程
        4.2.2 运动方程
        4.2.3 颗粒流方法的实用性
    4.3 PFC细观参数标定
        4.3.1 模型的建立
        4.3.2 参数标定
    4.4 隐伏地裂缝破裂扩展颗粒流模拟
        4.4.1 颗粒流模拟步骤
        4.4.2 试验模型的建立
        4.4.3 不同活动速率隐伏地裂缝活动颗粒流模拟
    4.5 数值模拟结果分析小结
第五章 隐伏地裂缝破裂扩展活动速率效应浅析
    5.1 最大周向拉应力强度因子理论
    5.2 隐伏地裂缝破裂扩展活动速率效应浅析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8)三类勘察场地地裂缝活动对地铁隧道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研究背景
    1.1 西安地裂缝勘察场地分类
    1.2 一、二类场地地裂缝研究概况
    1.3 三类地裂缝场地分布
    1.4 三类场地地裂缝发育特征
2 地裂缝活动对地层的影响
    2.1 模型建立
    2.2 计算结果分析
        2.2.1 应力场
        2.2.2 破坏区域
        2.2.3 位移场
3 地裂缝活动对地铁隧道的影响
    3.1 地层与计算参数
    3.2 模型建立
    3.3 计算工况
    3.4 计算结果分析
        3.4.1 地层变形
        3.4.2 隧道变形
4 工程对策
    4.1 分段设置变形缝
    4.2 浅埋暗挖施工
    4.3 采用盾构隧道
5 结语

(9)穿越地裂缝带的地铁隧道结构安全监测与预警判据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本课题的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1.1.1 课题的研究背景
        1.1.2 课题的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2.1 国内外地裂缝研究现状
        1.2.2 地裂缝和地铁隧道相互作用研究现状
        1.2.3 地铁安全监测和预警研究现状
    1.3 本课题研究内容及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3.1 本课题研究内容
        1.3.2 本课题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4 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
第二章 西安地裂缝的基本特征及其对地铁隧道的影响
    2.1 引言
    2.2 西安地裂缝空间展布及其活动特征
        2.2.1 西安地裂缝的空间展布
        2.2.2 西安地裂缝的活动特征
    2.3 西安地裂缝对地铁隧道结构的变形破坏模式
        2.3.1 地裂缝灾害的特点
        2.3.2 穿越地裂缝带的地铁隧道的变形破坏模式
    2.4 关于地裂缝带灾害防治措施的几点建议
第三章 地裂缝和地铁隧道相互作用结构模型试验
    3.1 模型设计理论
        3.1.1 模型的定义
        3.1.2 相似理论基本定理
    3.2 试验的目的和任务
        3.2.1 工程背景与原型结构
        3.2.2 本试验的目的和任务
    3.3 结构模型制作
        3.3.1 模型试验的相似关系设计
        3.3.2 模型材料
        3.3.3 模型制作简介
    3.4 量测内容与数据采集系统
        3.4.1 结构模型应变
        3.4.2 结构模型压力
        3.4.3 隧道模型下部脱空
        3.4.4 模型顶面土体变形
        3.4.5 数据采集系统
    3.5 试验步骤
第四章 试验结果与分析
    4.1 隧道结构与地裂缝正交
        4.1.1 土体与隧道模型接触压力分析
        4.1.2 土体中土压力变化分析
        4.1.3 模型上部土层沉降量变化分析
        4.1.4 隧道模型下部位移分析
        4.1.5 隧道模型应变分析
    4.2 隧道结构与地裂缝600斜交
        4.2.1 土体与隧道模型接触压力分析
        4.2.2 土体中土压力变化分析
        4.2.3 模型上部土层沉降量变化分析
        4.2.4 隧道模型下部位移分析
        4.2.5 隧道模型应变分析
        4.2.6 模型上盘土体实际沉降量与试验平台沉降量比较分析
    4.3 两组试验结果对比分析
        4.3.1 隧道结构与地裂缝正交
        4.3.2 隧道结构与地裂缝60°斜交
        4.3.3 小结
第五章 穿越地裂缝带地铁隧道安全监测方法研究
    5.1 地铁隧道监测的内容
    5.2 地铁隧道监测的目的
    5.3 穿越地裂缝带地铁隧道的安全监测方案
        5.3.1 上下盘两侧隧道的垂直位错的监测
        5.3.2 隧道结构变形的监测
        5.3.3 隧道上部地表变形监测
        5.3.4 隧道结构应力变化的监测
        5.3.5 隧道结构下部脱空的监测
    5.4 小结
第六章 穿越地裂缝带的地铁隧道应力预测方法及预警判据研究
    6.1 观测值的选取
    6.2 基于指数平滑法的隧道结构应力预测
        6.2.1 指数平滑法的基本原理
        6.2.2 用指数平滑法对隧道结构应力进行预测
    6.3 基于二次移动平均法的隧道结构应力预测
        6.3.1 二次移动平均法的基本原理
        6.3.2 用二次移动平均法对隧道结构应力进行预测
    6.4 基于灰色关联分析法的隧道结构应力预测
        6.4.1 灰色关联分析法的基本原理
        6.4.2 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隧道结构应力进行预测
    6.5 基于回归分析法的隧道结构应力预测
        6.5.1 回归分析法的基本原理
        6.5.2 用回归分析法对隧道结构应力进行预测
    6.6 几种预测方法结果的比较
    6.7 穿越地裂缝带地铁隧道的预警判据
    6.8 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致谢

(10)水作用下地裂缝成因机制及数值模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地裂缝成因机制研究综述
        1.2.1 国外地裂缝成因机制研究
        1.2.2 国内地裂缝成因机制研究
        1.2.3 水作用下的地裂缝成因机制研究
        1.2.4 目前尚需解决的关键科学技术问题
    1.3 本文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1.4 技术路线
第二章 水作用下土体物质流失、性质变化及环境场变分析
    2.1 水土作用类型
        2.1.1 水土物理作用
        2.1.2 水土化学作用
    2.2 水作用下土体物理力学性质的变化
        2.2.1 水对土体张拉性质的影响
        2.2.2 水对土体抗剪强度的影响
        2.2.3 水对土体蠕变特性的影响
    2.3 水头变动时的应力场、渗流场变化
    2.4 水作用下土体物质流动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抽水作用下地裂缝形成机制分析
    3.1 抽水作用下地裂缝形成机制概述
    3.2 基于随机介质理论的抽水地面沉降和致裂分析
        3.2.1 单元开采引起的地层变形
        3.2.2 抽水引起的地表变形分析
        3.2.3 张应变控制的致裂机理分析
    3.3 基于MOHR-COULOMB准则的抽水致裂机制分析
        3.3.1 抽水时水位降落带内土体受力分析
        3.3.2 考虑力偶作用的土体剪切破坏分析
    3.4 抽水作用下先期断裂存在的弱面破坏及滑移机制
        3.4.1 先期断裂活动的最小耗能原理解释
        3.4.2 先期断裂再破坏的弱面控制机制
        3.4.3 弱面破坏后的塑性滑移机制
    3.5 弱面滑移扰动因素及抽水致裂综合模式分析
        3.5.1 弱面滑移扰动因素分析
        3.5.2 西安地裂成因及加剧活动的弱面控制模式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抽水沉降及地裂缝活动数值模拟
    4.1 计算软件及原理
    4.2 均质土体单裂缝抽水沉降及地裂缝活动模拟
        4.2.1 计算模型与材料参数
        4.2.2 计算结果与分析
    4.3 影响因素及敏感性分析
        4.3.1 地裂缝倾角及倾向的影响
        4.3.2 抽水井距离地裂缝远近的影响
        4.3.3 地裂缝参数敏感性分析
        4.3.4 抽水井深度对地裂缝活动的影响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西安地裂缝地面沉降特征及数值模拟
    5.1 西安地裂缝概述
        5.1.1 西安地裂缝特征
        5.1.2 西安地裂缝成因
    5.2 西安地下水开采、地面沉降和地裂缝的历史与现状
        5.2.1 西安地下水开采历史及水位的动态特征
        5.2.2 西安地面沉降和地裂缝发展历史
    5.3 西安地裂缝数值计算模型的建立
        5.3.1 计算剖面的选取与概化处理
        5.3.2 计算参数
        5.3.3 计算工况
    5.4 数值计算结果与分析
        5.4.1 工况1(原型)计算结果与分析
        5.4.2 影响因素探讨与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降雨和灌溉引发、加剧地裂缝的机制分析
    6.1 黄土湿陷机理及土体开裂模式
        6.1.1 黄土湿陷机理及与地裂缝关系
        6.1.2 黄土湿陷土层开裂的模式
    6.2 溶蚀潜蚀致裂作用机理
        6.2.1 水平孔洞无水开裂判断
        6.2.2 水平孔洞有水开裂判断
    6.3 水压致裂机理
        6.3.1 隐伏裂隙水力劈裂分析
        6.3.2 出露裂隙垂向劈裂及水平扩展分析
    6.4 失水收缩开裂机理
    6.5 其它致裂机理及综合模式
    6.6 咸阳三原暴雨地裂缝开启机理实例分析
        6.6.1 三原县双槐树村地裂缝简介
        6.6.2 地裂缝地质环境特征
        6.6.3 地裂缝的发育特征
        6.6.4 地裂缝形成及发展机制分析
    6.7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进一步研究构想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四、GM(1,1)模型分析预测西安地裂缝活动量(论文参考文献)

  • [1]供水管道穿越地裂缝带模型试验研究[D]. 闫腾飞. 长安大学, 2021
  • [2]地裂缝活动对盾构隧道的影响及应对措施研究[D]. 杨兆. 长安大学, 2021
  • [3]穿越地裂缝暗挖地铁隧道诱发的邻近地下管线变形规律与控制技术[D]. 刘东东. 西安科技大学, 2020(01)
  • [4]跨越地裂缝复杂连体结构动力响应分析[J]. 郭宏超,李涛,王德法,李晓蕾,刘云贺. 西安理工大学学报, 2020(03)
  • [5]地裂缝场地地铁盾构隧道性状及适宜性研究[D]. 苟玉轩. 长安大学, 2020(06)
  • [6]黄土地区地裂缝对综合管廊的危害性研究[D]. 朱琳. 西安理工大学, 2018(12)
  • [7]正断型隐伏地裂缝破裂扩展活动速率效应研究[D]. 韩文卿. 长安大学, 2018(01)
  • [8]三类勘察场地地裂缝活动对地铁隧道的影响[J]. 孟振江,彭建兵,黄强兵,邓亚虹,赵林浩,邢燕. 交通运输工程学报, 2017(02)
  • [9]穿越地裂缝带的地铁隧道结构安全监测与预警判据研究[D]. 严静平. 长安大学, 2011(04)
  • [10]水作用下地裂缝成因机制及数值模拟[D]. 蒋臻蔚. 长安大学, 2011(05)

标签:;  ;  ;  

西安地裂缝活动GM(1,1)模型分析与预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