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是从知识到思维的桥梁——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口语能力的尝试

“说”是从知识到思维的桥梁——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口语能力的尝试

一、“说”是知识到思维的桥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会说的尝试(论文文献综述)

栗小妮[1](2020)在《HPM视角下数学学科德育的案例研究》文中认为历史上,数学教育的价值观主要有两种倾向,一种倾向于强调数学的文化价值或者理性价值,一种倾向于强调数学的应用或者实用价值。随着工业和全球化的发展,各个国家都越来越重视数学课程对人的全方位发展的价值,认为数学的应用价值和多元文化价值同等重要。而我们国家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根本任务,强调德育为先,要求将德育落实到各学科的教学中。对已有的关于学科德育、数学学科德育的研究梳理发现,虽然国内外对德育的定义不同,但均有研究涉猎数学学科的德育价值。有研究者提出“人性化”的数学教学是落实数学学科德育的基础。国内外不少研究者都探讨了数学学科的德育价值,给出了一些可行的实施策略。但是,这些研究多为经验总结或理论思辨,实证研究较少。数学史与数学教育(HPM),从1972年正式成为数学教育大会的一个学术领域开始,到现在已有四十多年,有不少研究者从理论和实践的视角研究了在中小学实践HPM课例对教师、学生的影响。通过对已有的核心期刊文献、学位论文的梳理发现,很多研究者调查了数学史融入数学教学对学生知识学习、情感、数学认识、品质养成等的影响,但大多以短期的个案研究为主,考察长期的案例研究对学生影响的较少。由于目前数学学科的德育内涵框架尚不清晰。所以,本研究基于以上各方面文献的分析,主要研究数学史融入初中数学教学对学生道德认识的影响。这里的道德认识是指学生对数学学科德育的认识。研究问题为:(1)构成数学学科德育的要素有哪些?(2)融入数学史的数学教学对学生的道德认识是否有影响,有何影响?其中,研究问题2又分为两个子问题,(1)数学史融入初中数学教学的前后,学生对数学学科德育的认识是否有变化?有什么变化?(2)若学生对数学学科德育认识有变化,造成变化的原因的什么?首先,通过专家访谈和教师开放性文件调查收集教师对数学学科德育的认识;然后,利用常人方法学和扎根理论的研究,进行三级编码,初步构建数学学科德育的内涵分类框架。利用访谈和开放性调查的数据编制问卷,经过两轮专家论证、修改和实施测试后,利用SPSS和AMOS统计软件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初步验证所构建的数学学科德育内涵分类框架的合理性。然后,按照HPM案例研究的流程进行数学史融入数学数学的案例研究,经过整体性多案例的预研究后,确定并完善了数学史融入数学教学体现数学学科德育的案例流程,制定了正式研究的计划,包括正式研究的研究对象和和教学主题,学生课后反馈评价问卷结构,随后进行了数学史融入初中数学教学的嵌入性单案例正式研究。本研究的基本研究结论为:(1)数学学科德育主要包括四个维度,为理性、人文、人格和责任。理性包括数学可以训练学生严密的思维,多角度思考问题,实事求是的品质等;人文包括数学可以培养学生辩证唯物思想、动态可误的数学信念、探索创新意识以及培养学生欣赏数学的美等;人格包括数学对学生意志力、个性品质等的培养,让学生学会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审视和反思,学会换位思考,从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等等;责任包括数学对文化自信、世界观、社会责任、数学情感等的培养。(2)量化研究发现,教学实践后,学生对数学学科德育价值四个维度的认识均有所增加,且理性和人格维度的增加具有统计学上的显着差异,人文和责任维度的增加没有统计学上的显着差异。从微观和宏观两方面进行了案例的质性分析,研究造成学生对数学学科德育价值认识变化的原因。首先,七个主题教学的共同特征是教师都会利用数学史精心设计探究活动,让学生从多角度探究、思考解决问题,所以在多角度思考问题上学生体会比较深刻,由此又可以迁移到做事情的换位思考和从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所以从微观的角度解释了学生对理性、人格维度的显着性变化。其次,总结性后测问卷共得到100条学生认为数学史对其影响的评价,其中理性出现20人次,再次说明了数学史融入数学教学对学生影响最大的是理性维度,大多数学生认为数学史让他们学会了多角度看待问题。最后,两个个案访谈发现,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会忘记具体某一节课所讲述的具体内容,但他们认为数学史的融入对他们而言,最大的影响是拓宽了研究的思路,开阔了视野,学会了多角度思考问题,另外,两位学生也因数学史的融入而获得了不同的人格成长,进一步验证了量化研究的结果。基于以上研究结果,研究者认为数学史融入数学教学是落实“人性化”数学教育的有力抓手,有效探究活动的设计是促进学生主动思考的平台,数学学科德育的落实需要教师敏锐利用教学中的“德育点”。另外,本研究尚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后续仍然需要进一步的跨学科合作研究,完善数学学科德育内涵分类框架,并广泛进行教育取向的数学史研究,努力实现数学史融入数学教学的常态化,并扩大研究对象范围,多维度考察数学史融入数学教学的德育价值。

梁伊君[2](2020)在《基于STEAM理念的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活动设计与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国正在对基础教育进行改革,从分科教学到综合教学都在进行探索。许多专家和学者都意识到了我国信息技术教育目前所面临的挑战和问题,学生往往在做考试学习的题目时游刃有余,但对于实际需要解决的问题感到力不从心,也缺少创新能力。而STEAM教育是一种培养复合型人才的跨学科整合教育模式,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创新能力以及计算思维水平。本文从教育改革、教育发展趋势与国家战略、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三方面背景展开分析研究,在总结了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借鉴前人研究成果,对初中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内容进行改造,以Arduino创造机器人编程教学为重点,培养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计算思维能力为目标,建立了基于STEAM理念的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设计框架,以初一年级某班级53名同学为研究对象,实施为期13周的教学实验,最后通过对教学成果的检测,看STEAM教育能否提升学生的综合创新能力和计算思维水平。实验表明,用STEAM教育理念去指导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设计,不仅可以更好更快的加强学生各学科知识融合,加强各门学科间的联系,帮助学生共同提高各学科的成绩,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STEAM教育理念非常全面,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在程序设计教学中实施教育理念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综合实力,为未来的人才需求打下基础。

韩东阳[3](2019)在《对话语域下的中学生物学课堂提问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对话式教学的思想引起比较广泛的关注,但是如何在我国中小学课堂上成功实施却一直是个难题。围绕课堂上师生对话中的提问,这一最常见、最基本的方式展开实证研究,具有较好的研究价值。本文主要采用文献分析法和质化研究的方法,通过课堂观察和案例分析等方式收集资料,并针对生物学课堂进行分析研究。本文主要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系统介绍了研究背景、研究问题与意义、研究方法与过程。第二部分则是对巴赫金、马丁·布伯、伽达默尔、戴维·伯姆和哈贝马斯五人的对话哲学思想进行系统梳理,归纳出每个人对话哲学的核心部分。第三部分则是依据上述几种对话哲学最核心的部分,重新界定对话教学的定义,并论述对话教学之道、法、术三个维度的准则。第四部分是深入课堂,将对话教学之道、法、术与教学实际相结合,在对话教学与生物学核心素养落实语境下具体分析课堂提问的状态与特征。第五部分是研究结论与启示。本次研究的创新之处:第一点是从理论上阐述对话教学思想,提出了对话教学之道、法、术;第二点是依据重构后的对话教学思想,结合新课程理念,对中学生物课堂提问进行了系统分析;第三点是分析的方法和结论对提高对话教学下课堂提问能力具有较好的借鉴意义。

杨芳[4](2019)在《小学设计思维课程中原型设计与制作过程的迭代干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在教育领域,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关注设计思维。在设计思维课程中,原型设计是一个重要环节,迭代作为原型设计与制作过程中最基本的特征之一,对原型设计至关重要。迭代具有使学生受益的独特潜力。本研究主要由以下内容组成:通过设计迭代倾向教学实验,收集学生进行原型设计与制作过程的相关数据,包括学生进行原型设计的迭代次数、第一次进行迭代的时间及最终原型性能,研究学生自发的迭代倾向与原型性能之间的关系;并以此实验结论作为依据,结合相关理论,尝试设计出设计思维课程在原型设计与制作过程的迭代干预手段;并通过迭代干预对比实验,验证融合迭代干预教学的有效性;同时验证迭代干预对学生对待失败的态度、工程设计自我效能两方面的影响。本研究的研究结论如下:(1)在设计思维课程中,尽早进行迭代能够影响原型的性能,促进原型性能的提升;(2)依据上述研究结论,在相关理论的指导下,设计了设计思维课程的原型设计与制作过程的迭代干预手段;(3)基于设计的迭代干预开展实证教学,研究结果表明:融合迭代干预的设计思维课程,可以促进原型性能的提升;同时,学生能够更加正视失败,从失败中学习,对工程设计类的原型设计与制作表现出更强的自信心。

卞丽丽[5](2019)在《在“说”数学中发展学生数学思维》文中指出数学学习活动基本上是数学思维活动,而数学语言是数学思维的工具。为了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有效进行数学学习活动,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学生说数学的习惯。训练学生在课堂上会说,让学生多说,实际上就是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好地

胡琦[6](2018)在《基于批判性思维背景的写作教学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以写作教学为研究对象,尝试将批判性思维的理念和方法引入写作教学,旨在反思现有写作课程的模式,并希望能够借此改善学生写作中的思维陋习。论文共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先从国际背景、新课程改革和学生认知规律三个角度分析批判性思维引入教学的目的和意义,然后对国内外批判性思维研究概况进行了梳理,关注到国内很多一线教师也有意识地将批判性思维融入到实际教学中,但更多是在阅读教学方面,写作教学方面的研究则较少。第二部分是批判性思维的界定及其与写作教学的关系。批评/批判的内涵是带有中性意义的,批判性思维是反思的、理性的思维,它的技能和方法很多是与逻辑思维相融合、相交叉的。批判性思维的理性、反思和评估的特质以及注重分析和论证、注重对前述思维的再思考等都将给写作教学带来新鲜血液。第三部分从批判性思维角度读解上海卷高考作文命题。从批判性思维的角度来读解2007年至2017年十一年上海高考作文的命题,直观地、清晰地展示高考作文命题的趋势是要给学生以思维的空间,而批判性思维工具的介入是提升学生写作思维纵深度的一种路径。第四部分是2010年及2016年上海卷高考考生考场作文谬误分析。本章基于批判性思维的具体技能主要从概念阐释、论证的思辨性和推理论证三个方面对2010年和2016年上海卷高考考生考场作文中出现的谬误进行分析,试图在批判性思维的指导下,通过谬误分析转向具体的写作实践指导。第五部分是批判性思维训练运用于实际写作教学的策略初探及实施个案简析。本章在上述章节的基础上,将批判性思维的理念和方法运用到了实际的写作教学中并得到了初步成效。此外,对一堂有意识运用批判性思维的写作公开课进行了简评,意图说明写作教学中有意识地运用批判性思维理念和方法是有其可操作性和可行性的。

方盈[7](2017)在《数学竞赛对于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培养影响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在新课改下,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更加重视学生数学考试素质,应试水平,解题能力以及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可是传统的教学方式难以持续,寻求新的发展方式来建构新的数学课堂对于教学任务迫在眉睫。在针对新课改进行详细分析之后,发现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以及与学生的实际训练过程中,数学思维能力对学生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应用与解题能力,数学思维的培养对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对学生的今后发展都有严格的要求,本论文以问卷的定量统计为主,并且结合与数学科任教师、小学数学竞赛培训教师还有学生以及学生家长的访谈进行具体的分析和讨论。通过调查问卷得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参加小学数学竞赛和学生各项因素的关系,最后得到具体的结论,从而验证参加小学数学竞赛对于促进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培养这一命题成立,以此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在小学阶段多参加小学数学竞赛,使其数学思维能力方面与同级学生进行比较更有优势。

李淑梅[8](2016)在《教育人生:一位民族中学女教师的叙事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当前,对民族学校教师的研究主要是研究民族学校教师发展与课程改革、专业成长、角色意识等方面的关系,而较少关注民族学校教师个体的生存或生命状况。本研究以广西某民族中学一位女教师苏雪的教育人生为研究对象,以叙事研究为主要研究方法,汲取了已有研究成果中优秀的叙事方式,并融合了“空间叙事”和“复调叙事”两种新的叙事方法,对苏雪老师的教育人生从教育梦想、教育理念、教育艺术、教育成效、教育个性、教育管理、家庭教育等几个方面去叙说、解释和研究,并又在了解和记录苏雪老师个人生活史和专业成长史的基础上将其人生哲学归纳为“爱、美、真、力”四点,以此又辐射开来为其教育人生做更深层次的解读。该研究从全面的视角去关注和研究民族中学教师的教育生活,呈现出其丰富的生命经验,表现了教育研究深深的教育关切和浓浓的人生关怀。

严国红[9](2016)在《五年级学生电流前概念转变教学的行动研究》文中指出概念是思维的工具,是知识的联结点。学生在进入课堂之前,他们的头脑中并非一片空白,而是对客观世界中的各种事物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看法,亦即前科学概念或前概念。于是,科学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关注学生的前概念及其概念转变,这不仅成为科学教育的重要研究领域,也成为区分专家教师与学科教师的关键指标。目前,我国有关前概念的研究大多停留在对学生前概念的探查上,缺少概念转变教学与具体学科相结合的研究。在概念转变等理论指导下,本研究采用文献分析、问卷调查、访谈调查与教育实验等方法,就南京市M小学五年级3班学生电流前概念及其转变开展以行动研究为导向的教学研究。调查研究发现,五年级学生在电流的理解上主要有以下错误概念:电流是电合成的一种元素;电流是一种东西,它可以燃烧;电流是一种资源,它是摩擦产生的。与此同时,五年级学生在“电流方向”、“电流大小”与“电流守恒”等知识上都存有错误概念或不完全正确的概念;五年级学生在理解电流概念时不存在性别差异。随后,本研究结合小学科学教学中电流相关内容,设计了“引发认知冲突、教师适当干预”、“使用类比策略、促进概念学习”、“利用技术工具、建构科学概念”的概念转变教学策略,并通过具体的教学实践验证了各概念转变教学策略的有效性。基于此,教师在概念转变教学过程中应注意:(1)关注学生的前概念;(2)关注学生预期学习结果的性质;(3)重视以科学概念组织教学活动;(4)注意教学策略的综合运用。同时,教师要根据最近发展区的理论分析学生的智力发展情况,并根据教学内容选择相应的概念转变教学策略。

石春秀[10](2015)在《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文中研究表明"播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可见,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只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化为学生自身的素质,在平时的数学教学中,要要善于挖掘、创造一切可利用的教学资源,善于捕捉教育契机,唤起学生倾听的兴致,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一、数学课堂倾听能力的培养先讲个老笑话:两个耳背的人,谁都不愿意承认自己耳背。一天两人碰到了一块,一个还扛了根钓鱼杆。没扛

二、“说”是知识到思维的桥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会说的尝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说”是知识到思维的桥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会说的尝试(论文提纲范文)

(1)HPM视角下数学学科德育的案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多元数学教育价值取向的需要
        1.1.2 落实“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的需要
        1.1.3 落实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
        1.1.4 HPM理论与实践研究的需要
    1.2 研究问题
    1.3 研究意义
    1.4 论文结构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学科德育的相关研究
        2.1.1 学科教学中进行德育的可能
        2.1.2 学科德育的提出
        2.1.3 学科德育的研究
        2.1.4 学科德育发展的困境与对策
    2.2 数学与德育关系的研究
        2.2.1 “人性化”的数学教育的提出
        2.2.2 国家课标或大纲中的数学学科德育目标
        2.2.3 国内外数学学科德育的研究
        2.2.3.1 国外
        2.2.3.2 国内
        2.2.4 小结
    2.3 HPM与学生数学学习的研究
        2.3.1 国外相关研究
        2.3.1.1 理论探讨
        2.3.1.2 教学实践研究
        2.3.2 国内相关研究
        2.3.2.1 理论探讨
        2.3.2.2 教学实践研究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研究设计与方法
    3.1 研究方法
    3.2 研究设计与流程
    3.3 研究对象
        3.3.1 开放性问卷调查对象
        3.3.2 教师访谈对象
        3.3.3 问卷调查对象
        3.3.4 案例研究参与教师和学生
    3.4 数据收集和处理
        3.4.0 数据收集
        3.4.1 数据编码
        3.4.2 数据分析
    3.5 研究伦理
第4章 数学学科德育内涵分类框架的构建
    4.1 数学学科德育内涵要素的提取
        4.1.1 专家型教师访谈数据开放性编码
        4.1.2 调查问卷数据开放性编码
        4.1.3 关联性编码
        4.1.4 主轴编码
    4.2 数学学科德育内涵分类框架的验证
        4.2.1 量表的内容编制
        4.2.2 探索性因素分析
        4.2.3 验证性因素分析
        4.2.4 信度
        4.2.5 效度
第5章 HPM案例研究
    5.1 预研究
        5.1.1 案例1——反比例函数
        5.1.2 案例2——实数
        5.1.3 案例3——平行线的判定1
        5.1.4 案例4——角的和差倍
        5.1.5 案例5——三角形中位线
        5.1.6 案例6——完全平方公式
        5.1.7 小结
    5.2 正式研究
        5.2.1 案例1 分析——平行线判定1
        5.2.2 案例2 分析——有理数乘法
        5.2.3 案例3 分析——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5.2.4 案例4 分析——可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的分式方程
        5.2.5 案例5 分析——勾股定理
        5.2.6 案例6 分析——三角形一边平行线的性质定理及推论
        5.2.7 案例7 分析——向量的分解
第6章 HPM案例研究结果与分析
    6.1 量化分析
    6.2 质性分析
    6.3 个案访谈分析
第7章 研究结论与启示
    7.1 研究结论
        7.1.1 初步构建了数学学科德育内涵分类框架
        7.1.2 数学史融入初中数学教学对学生道德认识的影响
    7.2 研究启示
    7.3 研究局限
    7.4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初始问卷题项
附录2 试测问卷题项
附录3 正式问卷题项
附录4 学生总结性后测问卷及学生回答
作者简历与在学期间所获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2)基于STEAM理念的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活动设计与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问题的提出
    1.1 研究背景
        1.1.1 STEAM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1.1.2 开展STEAM教育是时代教育的发展趋势
        1.1.3 STEAM教育与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相融合的价值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1.4 核心概念界定
        1.4.1 STEAM教育
        1.4.2 信息技术课程
        1.4.3 教学活动设计
    1.5 研究综述
        1.5.1 国外研究综述
        1.5.2 国内研究综述
    1.6 研究问题
    1.7 研究内容
    1.8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8.1 研究思路
        1.8.2 研究方法
2 理论基础
    2.1 基于项目的学习理论
    2.2 情境认知理论
    2.3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3 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现状调查及分析
    3.1 教学现状调查基本情况
    3.2 现状调查结果分析
    3.3 现状调查总结
        3.3.1 学生问卷调查
        3.3.2 教师访谈问题分析
    3.4 小结
4 基于STEAM理念的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活动设计
    4.1 教学活动的设计框架
    4.2 教学目标
    4.3 教学策略
    4.4 教学活动流程
    4.5 教学内容
        4.5.1 项目一:智能小灯
        4.5.2 项目二:避障小车
    4.6 教学评价
        4.6.1 教学干预前评价
        4.6.2 教学干预后评价
5 基于STEAM理念的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活动案例实施与分析
    5.1 教学项目实施背景
    5.2 教学实践对象分析
    5.3 教学实例设计
    5.4 教学实践分析
6 总结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与建议
    6.2 创新点
    6.3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3)对话语域下的中学生物学课堂提问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时代发展对教育提出新要求
        1.1.2 对话与教育的共性
        1.1.3 教育改革需要对话教学
    1.2 研究问题与意义
        1.2.1 对话教学实践研究的必要性
        1.2.2 对话教学从课堂提问开始
    1.3 研究方法与过程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过程
第二部分 文献综述
    2.1 概念界定
        2.1.1 对话
        2.1.2 对话教学
    2.2 课堂提问研究综述
    2.3 五种主要对话理论综述
        2.3.1 巴赫金的对话思想
        2.3.2 马丁·布伯的对话思想
        2.3.3 伽达默尔的对话思想
        2.3.4 戴维·伯姆的对话思想
        2.3.5 哈贝马斯的对话思想
第三部分 对话教学的核心与准则
    3.1 对话教学之道、法、术的构建框架
        3.1.1 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都是主观判定的结果
        3.1.2 对话就是不同思维意识之间的碰撞
        3.1.3 对话需要特殊的对话环境
    3.2 对话教学的界定
    3.3 对话教学的准则
        3.3.1 对话教学之道
        3.3.2 对话教学之法
        3.3.3 对话教学之术
第四部分 案例分析
    4.1 研究样本的选取
    4.2 教学内容分析
        4.2.1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的教材内容分析
        4.2.2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的教学目标分析
    4.3 课堂教学分析
        4.3.1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的教学流程
        4.3.2 课堂提问的具体分析
        4.3.3 课堂提问总体性评价
第五部分 研究结论
    5.1 对话教学中课堂提问的特征
    5.2 对话教学中课堂提问的策略
        5.2.1 提问引领教学活动
        5.2.2 提问重质不重量
        5.2.3 概念教学中的提问注重真实情境的创设
        5.2.4 通过提供资料提高学生的对话能力
        5.2.5 基于学情的提问
    5.3 研究局限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4)小学设计思维课程中原型设计与制作过程的迭代干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设计思维课程的研究现状
        1.1.2 实习过程的发现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研究问题
    1.4 研究思路
    1.5 研究方法
        1.5.1 基于设计的研究
        1.5.2 准实验研究法
    1.6 相关术语界定
        1.6.1 设计思维
        1.6.2 原型与快速原型
        1.6.3 迭代与迭代倾向
第二章 研究综述和理论基础
    2.1 研究综述
        2.1.1 国外相关研究
        2.1.2 国内相关研究
    2.2 理论基础
        2.2.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2.2.2 情境认知理论
第三章 迭代倾向的教学设计与实施
    3.1 课程的设计原则
    3.2 课程的设计与实施
        3.2.1 课程的设计
        3.2.2 课程的实施
    3.3 实验结果分析
        3.3.1 课后访谈
        3.3.2 数据统计与分析
    3.4 迭代倾向实验的总结
第四章 迭代干预的设计与实施
    4.1 迭代干预的设计研究
        4.1.1 影响迭代时间的原因调查
        4.1.2 第一轮设计研究
        4.1.3 第二轮设计研究
    4.2 迭代干预的实验研究
        4.2.1 研究对象的选择
        4.2.2 教学实验的实施
    4.3 实验结果分析
        4.3.1 原型性能对比分析
        4.3.2 对待失败的态度及工程设计自我效能对比分析
        4.3.3 课后访谈
        4.3.4 课堂录像的观察
    4.4 迭代干预实验的总结与反思
第五章 研究总结与展望
    5.1 研究总结
        5.1.1 对第一个研究问题的回答
        5.1.2 对第二个研究问题的回答
        5.1.3 对第三个研究问题的回答
        5.1.4 对第四个研究问题的回答
    5.2 研究不足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附件

(5)在“说”数学中发展学生数学思维(论文提纲范文)

一、为什么要说数学
二、如何培养学生说数学的能力
    (一) 会听是会说的前提
    (二) 敢说是多说的前提
    (三) 多说是能说的前提

(6)基于批判性思维背景的写作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研究缘起、研究目的和意义
    二 研究现状
        (一)国外批判性思维的研究概况
        (二)国内批判性思维的研究概况
        (三)已有研究的不足和本文的思路
    三 本文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第1章 批判性思维的界定及其与写作教学的关系
    1.1 批判性思维的界定
        1.1.1 批评/批判(Criticism)
        1.1.2 批判性思维
        1.1.3 批判性思维与逻辑思维
    1.2 批判性思维与写作教学的关系
第2章 从批判性思维角度读解上海卷高考作文命题
    2.1 近十年上海卷高考作文题目分析
        2.1.1 给定论点式命题
        2.1.2 材料型作文命题
第3章 2010 年及2016年上海卷高考考生考场作文谬误分析
    3.1 概念的清晰性
        3.1.1 模糊不清
        3.1.2 空洞与晦涩
        3.1.3 偷换概念
    3.2 论证的思辨性
        3.2.1 缺乏立意深度
    3.3 论证:推理
        3.3.1 因果关系
        3.3.2 推理的相关性
        3.3.3 推理的充足性
第4章 批判性思维训练运用于实际写作教学的策略初探及实施个案简析
    4.1 批判性思维高中写作课案例简析
    4.2 批判性思维训练运用于实际写作教学的策略初探
        4.2.1 澄清概念
        4.2.2 立意的纵深度
        4.2.3 推理的相关性和充足性
        4.2.4 其他教学建议
结语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救还是不救,这是一个问题》教学实录
致谢

(7)数学竞赛对于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培养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1.4 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
        1.5.1 文献研究法
        1.5.2 预调查法
        1.5.3 观察法
        1.5.4 问卷法
        1.5.5 访谈法
2 理论基础与研究框架
    2.1 理论基础
        2.1.1 思维能力定义
        2.1.2 数学思维能力定义
        2.1.3 小学数学竞赛相关概述
    2.2 研究框架
        2.2.1 关于思维能力培养的研究
        2.2.2 关于数学思维能力培养的研究
        2.2.3 关于小学数学竞赛对于影响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培养的研究
3 研究方法
    3.1 问卷调查法
        3.1.1 调查对象
        3.1.2 调查方法
        3.1.3 调查目的
        3.1.4 调查问卷设计
        3.1.5 影响因素分析
        3.1.6 调查数据分析
    3.2 观察法
        3.2.1 观察小学数学竞赛培训课程以及情况分析
        3.2.2 观察小学数学竞赛参与之后学生上课情况以及分析
        3.2.3 观察小学数学竞赛参与之后学生作业情况以及分析
    3.3 访谈法
        3.3.1 培训教师访谈问题整理
        3.3.2 学生访谈问题整理
        3.3.3 数学学科老师访谈问题整理
        3.3.4 家长访谈问题整理
4 分析与讨论
    4.1 优势与机遇
    4.2 劣势与挑战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1.1 小学生数学竞赛对于数学思维能力培养的影响
        5.1.2 对于教师培养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建议
        5.1.3 对于小学生培养自身数学思维能力的建议
    5.2 展望
    5.3 建议
        5.3.1 建议参加小学数学竞赛的时间
        5.3.2 建议参加小学数学竞赛形式
        5.3.3 建议教学内容
        5.3.4 对学校及相关单位的建议
        5.3.5 对教师的建议
        5.3.6 对学生的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五六年级学生小学数学竞赛参与情况调查
    附录二: 数学思维能力测试卷
    附录三: 教师访谈问题提纲:
    附录四: 学生访谈问题提纲:
    附录五: 学科教师访谈提纲:
    附录六: 家长访谈提纲:
致谢

(8)教育人生:一位民族中学女教师的叙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的问题
        (一) 选题背景
        (二) 研究意义
        (三) 研究内容
    二、方法的尝试
        (一) 从叙事到教育叙事研究
        (二) 教育叙事研究的理论基础
        (三) 教育叙事研究的成果梳理
        (四) 具体研究方法的选择运用
    三、研究的思路与过程
        (一) 选择合作教师
        (二) 现场研究过程
        (三) 研究的重难点与创新点
        (四) 几点说明
第二章 教育梦想:爱与感恩
    一、人要懂得感恩
    二、爱与被爱
    三、学会关爱与感恩
    四、感恩,让爱永恒!
第三章 教育理念:不可贫瘠精神土地
    一、我们要不要推崇国学?
    二、民族中学的家长
    三、不容忽视的心理健康
    四、怎样进行性教育?
第四章 教育艺术:亲和与幽默
    一、苏雪老师的幽默
    二、苏雪老师的笑
    三、民族中学的招生
    四、和学生在一起
第五章 教育成效:育人、教学、研究与比赛
    一、我与“四大金刚”
    二、“苏式”教学
    三、课堂教学情境
    四、对有效教学的研究
    五、“获奖”的背后
第六章 教育个性:我心里很不想要这种考试制度
    一、“出人头地”的考试
    二、畸形的考试制度
    三、矛盾中的教育改革尝试
第七章 教育管理:无奈却认真的领导
    一、“无底”的教研任务
    二、话剧风波
    三、辞不了职的“完美主义者”
第八章 家庭教育:希望孩子快乐地成长
    一、“我和我妈一样都很快乐”
    二、七七的小升初考试
    三、“重点班”or“特尖班”?
第九章 作为教师:反思、批判与同情
    一、反思的心
    二、“撑伞”引发的讨论
    三、培训的四天
    四、教师是“弱势群体”
第十章 人生哲学与教育人生
    一、个人生活史
    二、专业成长史
    三、人生哲学
    四、对苏雪老师教育人生的解读
结语——无法结束的故事
附录
参考文献
后记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9)五年级学生电流前概念转变教学的行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s
第1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背景
        1.2.1 当前科学教育课程理念发展的必然趋势
        1.2.2 科学概念是小学科学课程中的核心问题
        1.2.3 概念转变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有重要意义
    1.3 研究综述
        1.3.1 国内外有关前概念及转变的研究
        1.3.2 国内外有关电流前概念及转变的研究
        1.3.3 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分析及未来趋势
    1.4 研究目的与意义
        1.4.1 研究目的
        1.4.2 研究意义
第2章 研究设计
    2.1 研究主题中电流相关知识的选择
        2.1.1 新课程标准中电流相关知识的部分内容
        2.1.2 各版本教材中电流相关知识的部分内容
    2.2 研究问题和对象
        2.2.1 研究问题
        2.2.2 研究对象
    2.3 研究思路和方法
        2.3.1 研究思路
        2.3.2 研究方法
    2.4 研究工具的编制
    2.5 数据收集与处理
第3章 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3.1 核心概念界定
        3.1.1 前概念
        3.1.2 概念转变
        3.1.3 教学策略
    3.2 研究的理论基础
        3.2.1 认知发展理论
        3.2.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3.2.3 概念转变模型理论
第4章 五年级学生电流前概念的调查研究
    4.1 对师生电流前概念的访谈结果分析
        4.1.1 教师对学生电流前概念的了解情况
        4.1.2 学生自身对电流概念的认知情况
        4.1.3 两种情况的比较分析
    4.2 五年级学生电流前概念调查问卷设计与分析
        4.2.1 五年级学生电流前概念探查问卷的设计与分析
        4.2.2 五年级学生电流前概念预测问卷的设计与分析
        4.2.3 五年级学生电流前概念正式问卷的形成与施测
    4.3 五年级学生电流前概念的归纳与成因分析
        4.3.1 五年级学生电流前概念的归纳
        4.3.2 五年级学生电流前概念的成因分析
第5章 五年级学生电流前概念转变教学的实施案例
    5.1 促进五年级学生“电流”前概念转变的教学案例
        5.1.1 “电流”前概念转变教学策略分析
        5.1.2 “电流”前概念转变教学的实施过程
    5.2 促进五年级学生“电流守恒”前概念转变的教学案例
        5.2.1 “电流守恒”前概念转变教学策略分析
        5.2.2 “电流守恒”前概念转变教学的实施过程
    5.3 促进五年级学生“电流方向”前概念转变的教学案例
        5.3.1 “电流方向”前概念转变教学策略分析
        5.3.2 “电流方向”前概念转变教学的实施过程
第6章 五年级学生电流前概念转变教学的效果分析
    6.1 五年级学生电流前概念转变的一般分析
    6.2 五年级学生电流前概念转变的具体分析
    6.3 五年级学生电流前概念转变的性别差异
    6.4 对五年级学生电流前概念的后测访谈与效果分析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不足与展望
        7.2.1 研究不足
        7.2.2 研究展望
附录
    附录1: 对师生电流前概念调查的访谈提纲
    附录2: 五年级学生电流前概念开放问卷
    附录3: 五年级学生电流前概念试测问卷
    附录4: 五年级学生电流前概念预测问卷
    附录5: 五年级学生电流前概念测查问卷(前后测)
    附录6: 对教师电流前概念调查的访谈内容翻录
    附录7: 五年级男女生电流前概念转变的独立样本检验表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10)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论文提纲范文)

一、数学课堂倾听能力的培养
二、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习惯
三、培养学生主动说的习惯
四、浅谈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

四、“说”是知识到思维的桥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会说的尝试(论文参考文献)

  • [1]HPM视角下数学学科德育的案例研究[D]. 栗小妮. 华东师范大学, 2020
  • [2]基于STEAM理念的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活动设计与应用研究[D]. 梁伊君. 新疆师范大学, 2020(06)
  • [3]对话语域下的中学生物学课堂提问研究[D]. 韩东阳. 东北师范大学, 2019(09)
  • [4]小学设计思维课程中原型设计与制作过程的迭代干预研究[D]. 杨芳. 上海师范大学, 2019(08)
  • [5]在“说”数学中发展学生数学思维[J]. 卞丽丽. 小学生(下旬刊), 2019(03)
  • [6]基于批判性思维背景的写作教学研究[D]. 胡琦. 上海师范大学, 2018(08)
  • [7]数学竞赛对于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培养影响的研究[D]. 方盈. 华中师范大学, 2017(02)
  • [8]教育人生:一位民族中学女教师的叙事研究[D]. 李淑梅. 广西民族大学, 2016(03)
  • [9]五年级学生电流前概念转变教学的行动研究[D]. 严国红. 南京师范大学, 2016(04)
  • [10]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J]. 石春秀. 山海经, 2015(12)

标签:;  ;  ;  ;  ;  

“说”是从知识到思维的桥梁——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口语能力的尝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