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采砂对东江博罗河段水文特征的影响分析

人工采砂对东江博罗河段水文特征的影响分析

一、人工采沙对东江博罗河段水文特性的影响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余明辉,王睿璞,陈小齐,刘长杰,刘画眉[1](2021)在《地形和径潮条件变化对东江三角洲洪季连通性影响》文中认为河流连通性是河流生态系统的基本特征,具有季节差异的同时也受人类活动干预。建立一维水动力模型计算1999—2009年间人为扰动后地形改变和径潮条件变化对东江干流博罗—石龙河段及东江三角洲洪季连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东江干流及东江三角洲水系成环发育程度较低,河道共享性较高,平均节点连接率大于1;地形下切和径潮条件变化未改变结构连通性;输运连通性既受河道地形变化的影响,也受径潮条件变化的影响,其中河道地形下切使水量传输能力减小,河流输运连通性减弱;径流增大及外海潮动力减小均导致水量传输能力增大,河网输运连通性增强。研究成果可为东江三角洲防洪、水利工程规划及水生态环境等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秦震,程梁秋,秦莉真,方拥军[2](2018)在《近50年东江三角洲潮汐运动的变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基于东江三角洲的5个水文观测站和东江下游的博罗流量观测站数据,分析近50 a来东江三角洲潮汐运动特征的变化。水文统计学方法表明上游石龙站点的水位和潮差变化程度远大于下游的大盛和泗盛围站点,且石龙站点低低潮曾发生于小潮,后发生于大潮时期,这一变化与潮汐分潮振幅变化相关。TTide调和分析得出的分潮振幅结果显示,各站点的振幅变化与水位和潮差变化相关,尤其石龙站点的半月分潮和半日分潮大小的转换能够说明低低潮发生时间的变化。此外计算出的地形指标变化,表明石龙站点因人类活动所导致的河床下切所引起的潮动力变化,对以上变化起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作用。

游梦琦[3](2018)在《人类活动深刻影响下的航道维护设计水位变化及确定——以东江下游博罗站为例》文中研究说明通过对东江下游沿程各水文(位)站不同时期设计最低通航水位进行计算,研究受人工采砂和梯级枢纽建设影响下基本站设计最低通航水位变化情况,并分析未来发展趋势,为东江下游航道建设和维护设计水位确定提供参考。

徐林春,黄东,林美兰,李海彬,何书琴,岑栋浩[4](2017)在《东江下游博罗河段水沙特性》文中认为通过收集东江下游博罗河段历年的水文、地形资料,首先从水沙分配变化和流量水位变化两个方面对博罗水文站的水沙特性进行了分析,然后选取研究河段各历史年份的河床平均高程、深泓、河道整体冲淤和特征断面等研究对象,分析了研究河段的河床异变特性.认为博罗站年平均流量呈微弱增加趋势,而输沙量则总体呈下降趋势;1997年以后的12年间,研究河段河床地形大幅下切,下切幅度自上而下沿程递增,刷深幅度远远超过了此前30多年的变幅,且与河流自然冲淤状态下的冲刷形态明显不同,应为采砂所致,这是本研究河段水沙变异的最主要原因,对本河段的动力条件与河床演变产生了深刻影响.

胡晓张,刘壮添,孙倩雯,杨留柱,陈娟[5](2016)在《东江中下游河道近期洪水水文情势变化分析》文中认为针对近30年来东江大规模人工采砂导致的河床下切现象,对最新水文、地形资料进行整理分析,重点阐明近期东江河床变化和控制断面水位、流量关系曲线变化,构建东江中下游整体数学模型,计算分析东江中下游干流河道现状洪潮水面线变化,为东江中下游防洪减灾、河道整治和人类活动管控提供依据。

顾西辉,张强[6](2014)在《基于贝叶斯方法的流量数据的不确定性分析》文中认为用贝叶斯方法估计水位流量幂律关系式中参数,并计算东江流域平均低流量、中流量和高流量的不确定性,并分析影响流量不确定性的因素。结果表明:①东江流域流量不确定性总体水平在中等偏上水平,其中高流量不确定性最大,中、低流量次之;②人类活动比如兴建水库、河道整治、围堰筑坝以及大规模的河道采沙对流量不确定性的大小及趋势有着显着的影响;大量级的洪水对河道水力特性以及几何形状的影响比较复杂,变化没有明显统一的趋势。

徐治中,李枫[7](2011)在《近几十年来东江下游航道水沙变化及河床演变特征》文中提出文中采用基本站水沙分析和河床演变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通过研究近几十年水沙的主要变化和河床演变的主要特点,分析得出东江下游航道在径流作用河段水位变化是对河床下切的直接响应,而下段潮汐动力变化是对河床下切和河床容积增大的响应。

孙磊[8](2011)在《东莞运河排涝对东江取水口水质影响模拟分析》文中研究指明东江是东莞市主要的饮用水源,沿岸分布多个取水口。东莞运河是城区排涝河道,由于接纳流域内工业和生活污水,水质常年处于劣Ⅴ类。雨季时,东莞运河排涝频繁,影响东江水质,威胁城乡居民饮水安全。因此,开展运河排涝对取水口水质影响的研究十分迫切。通过2010年3至7月对东江东莞段和东莞运河进行每周一次连续的水质监测,监测数据表明,东江东莞段旱季和雨季水质差别不大,旱季溶解氧、CODMn、氨氮、总磷平均浓度分别为3.9、2.5、1.1、0.10mg/L,雨季平均浓度分别为6.2、2.4、1.30、0.14mg/L;东莞运河旱季溶解氧、CODMn、氨氮、总磷平均浓度分别为2.5、10.7、18.8、1.5mg/L,雨季平均浓度分别3.4、7.2、9.4、0.69mg/L,水质处于劣Ⅴ类。运河的CODMn、氨氮和总磷远远高于东江水,雨季排涝后,东江受到运河排涝影响,这三种水质指标影响明显,其中氨氮是受影响最严重的指标,实测最大值为4.8mg/L,是限制沿岸水厂取水的主要因素。采用CE-QUAL-W2模型建立东江河网一维水动力水质模型,通过水位、氨氮的实测资料验证,模型能较好的模拟计算域内的水动力、氨氮状况,高、低水位的平均误差分别为0.16m和0.09m,氨氮平均误差为0.13mg/L。通过计算在东江不同水文条件下运河排涝对东江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中水位排涝形成的污染带分布均匀,浓度较低,长度2940m,浓度2.6mg/L,排流涝量较大,平均为302.4m3/s,对下游河网影响相对较小,是较为合适的排涝方式。采用EFDC模型建立东江东莞段河流二维水动力水质模型,通过水位、流速、氨氮与实测数据和河网模型计算结果对比验证,二维模型能较好的模拟计算域内的水动力、氨氮变化。在此基础上,应用EFDC模型模拟不同水文条件下以及在取水口上游设置挡板时,运河排涝对取水口的水质影响。未设置挡板时,中水位排涝取水口浓度4.0mg/L,影响相对较小,是较为适合的排放方式。设置150m挡板时,低水位排涝,挡板对污染带的阻挡和挑流作用明显,取水口附近受涨潮影响时的污染物峰值浓度在2.6-4.5mg/L之间,相比较未设挡板时的取水口附近峰值浓度8.510.5mg/L,明显改善了污染带对取水口的影响;而中水位排涝,由于水流速度大,挡板后污染带混合均匀,设置挡板对改善取水口水质不明显。

季荣耀,陆永军,左利钦[9](2010)在《东江下游博罗河段人类活动影响下的河床演变》文中研究说明东江下游博罗河段近几十年来受上游建库与大规模河床采沙等人类活动影响强烈,水沙动力条件与河床演变趋势出现了明显变异。一方面上游建库使得含沙量与输沙量明显减小,中枯水流量增大;另一方面大规模人工采沙造成河床大幅下切,水位严重下降,潮汐上溯明显,潮汐动力显着增强。本河段水沙动力过程的变异对通航条件、咸潮防护、取水供水、堤防安全和生态环境等都产生了较大影响。

乔飞,孟伟,张万顺,彭虹,王艳,张艳军[10](2010)在《人工采砂对东江干流局部河段河床冲淤的影响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基于水动力学方法、泥沙输移原理,建立了一维河流河床冲淤数学模型,并应用于东江干流岭下站~博罗站河段河床冲淤变化分析和预测研究。根据1972-1999年历史地形、水文、采砂资料进行河床冲淤变化分析,在1972-1999年期间,河床整体呈下切状态,人工采砂对河床冲淤变化有重大影响。在此基础上预测未来10年-20年河床冲淤变化状况,如果不考虑人工采砂影响,河床整体以淤积为主,下游河床淤积更明显,如果考虑人工采砂影响,河床则整体呈下切状态。这一研究结果表明:人工采砂直接影响研究河段河床冲淤变化形态,对河道通航和引水工程等都有很大的影响。同时,该研究结果也可为建立合理的采砂制度和建设有效的工程措施提供依据。

二、人工采沙对东江博罗河段水文特性的影响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人工采沙对东江博罗河段水文特性的影响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地形和径潮条件变化对东江三角洲洪季连通性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东江干流及三角洲地形变化
2 研究方法
    2.1 河网区一维水动力模型
    2.2 数值试验方案
    2.3 径潮动力描述指标
    2.4 连通性描述指标
        (1) 结构连通性。
        (2) 输运连通性。
3 结果及讨论
    3.1 径潮动力特性变化分析
    3.2 结构连通性对地形和径潮条件变化的响应分析
    3.3 输运连通性对地形和径潮条件变化的响应分析
4 结 论
    (1) 结构连通性未受地形和径潮条件变化的影响。
    (2) 洪季输运连通性受河道地形和径潮条件变化的影响。

(2)近50年东江三角洲潮汐运动的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区域概况及数据
2 实测资料分析
3 调和分析结果及地形变化
    3.1 T_Tide调和方法
    3.2 潮成分变化
    3.3 河床地形的变化
4 结论

(3)人类活动深刻影响下的航道维护设计水位变化及确定——以东江下游博罗站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1. 前言
2. 东江及博罗站概况
3. 对河段水文要素影响较大的人类活动情况
    3.1惠州东江水利枢纽建设及运行调度情况
    3.2河段采砂情况
4. 人类活动深刻影响下东江下游航道维护设计水位分析计算
    4.1受人工采砂影响下的博罗站设计水位确定
    4.2惠州东江水利枢纽建成后设计水位变化趋势分析
    4.3博罗站设计最低通航水位确定
5. 小结

(4)东江下游博罗河段水沙特性(论文提纲范文)

1 河段概述
2 博罗水文站水沙特性分析
    2.1 水沙分配变化
    2.2 流量-水位变化
3 河段河床异变分析
    3.1 河床平均高程纵向变化
    3.2 河床深泓纵向变化
    3.3 河道冲淤变化
    4.4河道特征行洪过流断面变化
4结语

(5)东江中下游河道近期洪水水文情势变化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河段概况
2 河床变化分析
    2.1 河段冲淤变化分析
        2.1.1 河源—观音阁
        2.1.2 观音阁—石龙
        2.1.3 石龙—东江口
    2.2 控制断面变化分析
3 控制断面洪水Z-Q曲线变化分析
4 东江中下游整体数学模型构建
    4.1 模型范围
    4.2 模型原理
    4.3 模型率定和验证
5 东江洪潮水面线变化分析
6 结语

(7)近几十年来东江下游航道水沙变化及河床演变特征(论文提纲范文)

一、水文泥沙变化
二、河床演变分析
三、水沙变化对河床演变的响应
四、结语和讨论

(8)东莞运河排涝对东江取水口水质影响模拟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河网数值模拟方法
        1.2.2 水质数值模拟方法
        1.2.3 常用的水动力水质模拟软件
        1.2.4 珠江三角洲河网区数值模拟研究进展
    1.3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第2章 研究区域概况
    2.1 东莞地区概况
        2.1.1 自然地理与气象
        2.1.2 人口与社会经济
    2.2 河流水文分布
    2.3 东莞运河概况
    2.4 东江沿岸水厂情况
第3章 东江东莞段水质监测及排涝影响分析
    3.1 监测位置和时间
    3.2 监测指标和方法
    3.3 水质监测结果分析
        3.3.1 东江监测结果分析
        3.3.2 水质对比分析
        3.3.3 东莞运河监测结果分析
    3.4 排涝影响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一维河网水动力水质模型的建立及排涝影响分析
    4.1 CE-QUAL-W2 模型概述
    4.2 一维河网水动力水质模型建立
        4.2.1 模型的研究范围
        4.2.2 模型的验证
    4.3 排涝污染模拟分析
        4.3.1 排涝流量计算
        4.3.2 高水位排涝影响分析
        4.3.3 中水位排涝影响分析
        4.3.4 低水位排涝影响分析
        4.3.5 三种排涝情况对比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东江东莞段 EFDC 二维模型的建立及排涝影响分析
    5.1 EFDC 模型概述
    5.2 东江东莞段水动力水质模型建立
        5.2.1 模型的研究范围
        5.2.2 模型的验证
    5.3 不同水文条件排涝的影响
        5.3.1 高水位排涝影响分析
        5.3.2 中水位排涝影响分析
        5.3.3 低水位排涝影响分析
    5.4 设置挡板对排涝的影响
        5.4.1 不同长度挡板对污染带的影响
        5.4.2 不同水位排涝挡板对污染带的影响
        5.4.3 设置 150 米挡板时各种排涝方式对比
        5.4.4 设置挡板后对于流场的影响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9)东江下游博罗河段人类活动影响下的河床演变(论文提纲范文)

1 河段概况
2 上游建库引起的水沙变化
    2.1 调节年径流量,减小含沙量与输沙量
    2.2 水库影响下的河床演变
3人工河床采沙引起的水沙变异
    3.1河床大幅下切, 冲淤演变性质发生转变
    3.2河床溯源冲刷态势明显
    3.3 水位下降严重,水位流量关系明显下移
    3.4 局部河段水面比降剧增,流速沿程梯度变化明显
    3.5 潮汐上溯,潮汐动力明显增强
4 水沙变异的主要利弊分析
5 结论与建议

(10)人工采砂对东江干流局部河段河床冲淤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1.1 河段概况
    1.2 研究方法
2 河床冲淤数学模型
    2.1 水流方程组[8]
    2.2 泥沙方程组[9-11]
    2.3 补充方程组
3 现状河床冲淤变化分析
    3.1 研究方案
    3.2 计算条件
    3.3 结果分析
4 河床冲淤变化预测分析
    4.1 研究方案
    4.2 计算条件
    4.3 结果分析
5 结语

四、人工采沙对东江博罗河段水文特性的影响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地形和径潮条件变化对东江三角洲洪季连通性影响[J]. 余明辉,王睿璞,陈小齐,刘长杰,刘画眉. 水科学进展, 2021(05)
  • [2]近50年东江三角洲潮汐运动的变化研究[J]. 秦震,程梁秋,秦莉真,方拥军. 水道港口, 2018(06)
  • [3]人类活动深刻影响下的航道维护设计水位变化及确定——以东江下游博罗站为例[J]. 游梦琦. 珠江水运, 2018(13)
  • [4]东江下游博罗河段水沙特性[J]. 徐林春,黄东,林美兰,李海彬,何书琴,岑栋浩. 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 2017(03)
  • [5]东江中下游河道近期洪水水文情势变化分析[J]. 胡晓张,刘壮添,孙倩雯,杨留柱,陈娟. 人民珠江, 2016(11)
  • [6]基于贝叶斯方法的流量数据的不确定性分析[J]. 顾西辉,张强.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02)
  • [7]近几十年来东江下游航道水沙变化及河床演变特征[J]. 徐治中,李枫. 中国水运(下半月), 2011(08)
  • [8]东莞运河排涝对东江取水口水质影响模拟分析[D]. 孙磊. 清华大学, 2011(01)
  • [9]东江下游博罗河段人类活动影响下的河床演变[J]. 季荣耀,陆永军,左利钦. 泥沙研究, 2010(05)
  • [10]人工采砂对东江干流局部河段河床冲淤的影响研究[J]. 乔飞,孟伟,张万顺,彭虹,王艳,张艳军. 泥沙研究, 2010(02)

标签:;  

人工采砂对东江博罗河段水文特征的影响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