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级号码分析表在移动软交换中的应用

单级号码分析表在移动软交换中的应用

一、单级号码分析表在移动软交换中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王思雅[1](2019)在《某省联通IMS网络系统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IMS通用体系结构主要应用在IP多媒体业务,可实现分离呼叫与控制、业务与承载,对提供解决终端客户日益多元化业务方案有着理想效果。IMS通用体系在全球范围内的广泛应用很好的实现了电信网络与业务之间的融合。IMS通用体系结构与软交换技术不同的是其在控制与承载分离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了呼叫控制层和业务控制层的分离,且由于IMS起源于移动通信网络的应用而充分考虑了对移动性的支持,最终具备了用户鉴权和保护用户业务触发规则,除此之外,IMS全部采用会话初始协议(SIP)作为呼叫控制和业务控制的信令。因此,IMS通用体系结构的研究和应用更适合解决本文中某省的通信网络改造问题。电信业务和互联网业务正在趋于融合化,彼此之间的竞争关系也越来越明显,对互联网和传统通信的要求也不能与以往相比。在通信服务的能力和质量上有着更严格的需求,传送的速度也有着很大的提升。IP多媒体子系统(简称IMS)被认为是未来的主要通信技术,某地联通将固网用户进行IMS改造列入计划。以某省联通为研究对象,针对其暴露的固网用户规模增长趋缓、PSTN网络设备老化、端口不足、设备能耗高等弊病,亟待形成通信网络改造的可行性方案,以促进企业核心竞争力发展。本文着重探讨IMS体系架构在某省NGN网络改造升级中的应用设计路径及实施方法。在剖析探讨IMS体系架构的前提下,立足某省联通网络构成现状,对网络部署做详细设计,涉及要点涵盖IMS总体架构、核心网元设置、SBC建设、路由计划等。此外,对涉及IMS承载和接入的相关应用技术作详细分析。IMS网络部署完成后,完全承载了某省联通固有的PSTN、软交换等业务,固网暴露出的种种弊端得以从根本上解决,为网络扩展融合夯实了坚实基础。改造升级后的网络状况趋于稳定,由此表明此项方案符合科学、高效的项目设计要求。该工程在某省联通分阶段施工,最终证明方案是可行的。本文的研究成果有利于固定语音网络的未来发展,为IMS统一业务平台的搭建提供了参考。

黄慧琼[2](2018)在《甘肃联通IMS网络系统设计与应用》文中提出IMS是提供IP多媒体业务的通用体系结构,能够将呼叫和控制分离、业务与承载分离,可以满足终端客户的多样化业务需求,已经在全球范围内被认为是实现电信网络融合和业务融合的核心技术。为了解决甘肃联通存在的固网用户增长缓慢、PSTN网络设备老化、端口占用率高、设备能耗较大等问题,需要对现有通信网络进行必要的改造,以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价值创造力。本文主要研究将IMS体系架构引入甘肃NGN网络的设计方案与工程应用。在深入研究IMS体系架构的基础上,结合甘肃联通的网络现状,就IMS网络部署制定了具体的设计方案,主要内容包括IMS总体架构及核心网元设置、SBC建设、路由计划及网络配套系统建设等。同时,分析研究了与IMS承载和接入密切相关的MPLS VPN技术及其应用。随着IMS网络的成功部署,甘肃联通原有的PSTN业务、软交换业务逐渐迁移到IMS网络,从根源上解决了甘肃联通固定网络存在的各种弊端,同时为未来网络扩展和网络融合奠定了基础。目前,改造后的网络运行状况稳定,证明了本项目设计方案的科学性、合理性和有效性。

聂妙[3](2017)在《基于IMS固网改造方案在无锡联通网络中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电信业务和互联网业务正在趋于融合化,彼此之间的竞争关系也越来越明显,对互联网和传统通信的要求也不能与以往相比。在通信服务的能力和质量上有着更严格的需求,传送的速度也有着很大的提升。IP多媒体子系统(简称IMS)被认为是未来的主要通信技术,无锡联通将固网用户进行IMS改造列入计划。论文首先介绍研究背景、研究意义以及国内该课程研究的情况。研究与无锡联通现有固定网络的现状相结合,以固定网络的改造为基础,总结存在的问题,与现有固网互通,提出IMS网络的构建方案。方案主要包含IMS总体结构、网络规模预测、网元设置以及容灾方式等方面的内容,提出IMS网络部署方案诸如路由互通、网络承载、编号地址、IP分配、计费以及网管等。无锡联通先对业务支撑能力较弱的软交换网络上的用户进行改造,即NGN用户。后逐步改造PSTN网络上的数字中继和普通固网用户。该工程在无锡联通分阶段施工,最终证明方案是可行的。目前江苏联通IMS在线注册用户已达65000多户。本文的研究成效有利于固定语音网络的未来发展,为IMS如何提供统一的业务平台提供了参考价值,在未来全业务运营环境下,本文成果十分重要。

胡立涛[4](2014)在《杭州联通关口局建设方案研究与实施》文中提出面对互联网新技术和移动业务替代等因素的严峻挑战,通信业的固网业务开始下滑。各大运营商均开始推广固网和移动网的融合业务来缓解固网语音业务的下滑。原中国联通与中国网通合并成立新联通后,固定网和移动网均用于与网间通信的关口局设备,固网与移动网之间通信路由复杂,无法满足移动固定融和业务的发展。原两网的关口局由于设备型号老旧,无法平滑升级成软交换架构。为更好地提供固网和移动融合业务,并进行网络的升级演进与IP化改造,杭州联通急需建设一对新的融合关口局用于杭州联通移固两网融合业务的支撑。本次关口局建设工程规模较大,涉及面广,但是由于设计方案严谨,论证充分,并在实施过程中,通过深入研究解决了一系列工程中遇到的问题,工程得以顺利实施。新割接入网的联通融合关口局,打通了杭州联通移动网和固定网的互联通道,使得移固业务互通更为安全畅通,大大提高了各局向尤其是长途局向的中继利用效率。新的融合关口局对其他运营商提供了统一的互联通道,统一了结算点,简化了网间互联结构,提高了网间互联的安全性。融合关口局更好地支持杭州联通的融合业务,如综合虚拟网等。新关口局的软交换架构更好地支持网络的演进,为核心网的全网IP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并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李斐斐[5](2013)在《软交换ISSTAR自动维护系统的开发及应用》文中提出随着近几年通信行业的快速发展,手机用户数的迅猛增长和话务量激增促使网络规模不断扩大,为了满足迅速增长的用户需求,软交换MSCSERVERMGWHLR的进行了大量扩容及新增。以降低设备成本提高网络质量为原则,核心网专业引入了华为软交换设备。核心网端局设备承载了手机接入鉴权,被叫号码分析路由,输出计费话单等移动通信网最重要的业务,被誉为“通信核心网的核心”。对设备运行稳定性、可靠性及功能全面性要求也是最高的。本文以内蒙古移动现网为例,结合现网维护工作量大、任务繁多、数据准确性高、时限短等特点,按照脚本的基本开发流程,基于HSL脚本开发语言,在ISSTAR平台上,借助EXCEL、UE等手段,以华为软交换设备为基础,对繁琐、重复的日常工作进行了程序化处理,以求更准确、更快速、更安全的完成数据的制作及核查。本研究开发了华为软交换自动维护工具,包括局数据的自动增加\查询、2G位置区小区数据自动增加\查询、3G位置区服务区数据自动增加\查询等功能模块。所得结果较现行网络的维护模式在安全性方面有了较大的提高,更加符合通信行业维护网现阶段的发展要求,形成了一套更高效的维护模式。

刘俊杰[6](2012)在《软交换技术及其在NGN建设中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些年,科技进步等因素一直在推动着通信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对通信的需求也由原来的单一的语音通话变为数据、图像、语音等的综合需求。这种需求随着社会的进步将变得更加的复杂、丰富、个性化和智能化,原有的网络已经不能满足现有的需求,人们期待一种新型的通信网络来提供新一代的通信业务。在这种背景下,NGN,一种基于TDM的PSTN语音网络和基于IP/ATM的分组网络融合的产物,使得在新的一代网络上同时提供语音、视频、数据等综合业务成为了可能。可以说NGN开启了传统以电路交换为主的PSTN网络逐步向以分组交换为主的IP网络的建设步伐。软交换技术作为一种新的分组交换控制技术,成为了NGN网络建设中的核心技术。随着3G牌照的发放,国内三大通信运营商开始了分组交换网络的建设工程,如何在现有资源的基础上减少网络建设投资、降低运行维护的成本,如何提高网络质量等问题变得越来越重要。基于以上原因,本文在分别介绍软交换技术及NGN网络发展的基础上,提出在现有资源基础上如何利用软交换技术建设NGN网络,实现现有网络向NGN网络的平滑过渡,同时通过两个工程实例来详细的介绍在现有网络的基础上利用软交换技术对原有网络进行升级改造为NGN网络的思路和具体过程。

范潇潇[7](2012)在《聊城联通移动软交换关口局规划及建设》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新技术的涌现,原联通集团与原网通集团的有效融合,使联通公司进入了全业务的发展时代。伴随着移动手机的普及应用,移动用户之间的网间互通业务增长迅速,原有的传统移动关口局——TDM承载、承载与控制一体的模式已无法满足现网的需求,需要进行适时的布局,建设基于软交换架构的关口局,来承载移动用户互联互通的需要,同时也能够满足现有关口局弱化割接的需求。软交换交换关口局,即GateWay MSC (一般简称GMSCS),主要起汇接功能。在整个GSM/WCDMA移动网络中,交换关口局承担着与其他运营商进行互联、转接网间话务的作用。本文主要研究的是在聊城联通移动网的现网结构中,规划设计和建设一组基于移动软交换关口局来替换目前的传统TDM交换关口局。本文首先简述了软交换的系统结构和基本原理,在理论上列出了软交换网络与内部网络、外部网络,相同或不同网络之间的互联方案。在此基础之上,从聊城联通的整个核心网出发,结合聊城联通移动的网络结构和互联互通业务的增长趋势,分析软交换关口局在整个网络中的地位,以及规划建设情况。接下来根据自己参与的聊城软交换关口局新建工程为例,逐步阐述了聊城联通移动网络关口局的发展历程,重点论述了关口局组网建设中的设备配置、组网方式、话务和信令路由、网管、中继、信令链路和计费、容灾设计规划等。最后,结合工程的实际实施情况,论述了关键业务配置情况——信令链路的配置、路由组的规划、中继电路的添加以及双归属组网中MSCS的数据配置和业务验证情况,并从细节入手,分析了软交换的关键业务实现过程。目前新建软交换关口局已正式入网得到商业应用,工程实施后聊城本地核心网的结构更加合理,业务支撑能力也大为增强,为公司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为今后的互联互通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周世玮[8](2012)在《NGN(软交换)技术在中石油管道局通信网络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说明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通信电力工程总公司廊坊通信公司前身为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局通信处,作为中国石油通信的心脏,中心区及外围模块局机房于2009年中旬以前全部为传统PSTN数字程控交换机。但随着通信生产的发展和用户需求的增加,交换机容量不断增加,用户数量迅速增长,相应的各种故障现象也越来越多,传统PSTN业务难以满足用户日益增长的业务需求,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中石油管道局引入NGN技术,对网络进行了一系列优化、调整以适应新技术、新业务的发展,进一步提升业务能力,提高用户的通信效率,提升用户服务质量,增加用户满意度。传统PSTN网络向基于软交换技术的NGN网络的演进已经是大势所趋,NGN网络在业务多样性、组网的灵活性、与网络演进趋势契合以及成本等方面有显着优势。目前在全球范围内,软交换网络商用规模正在逐步扩大。本论文主要对中石油管道局原有PSTN网络进行研究,并根据需求调研情况,为中石油管道局设计NGN网络架构,同时对设计中涵盖的相关产品进行了阐述与研究。

刘义亮[9](2010)在《基于软交换技术的呼叫控制模型研究与设计》文中指出软交换技术是下一代网络(NGN)的核心技术之一,作为NGN的控制功能部分,软交换为NGN具有实时性要求的业务提供了呼叫和连接控制功能。目前软交换技术还处于一个逐步成熟的过程中。因此,积极开展与软交换相关的研究,对于完善NGN的架构以及推动现有电信网向NGN演进都具有积极的意义。呼叫控制功能是软交换的核心功能,针对现有呼叫控制模型的媒体承载能力、多业务支持能力和多网络融合支持能力还不足的缺点,根据软交换呼叫控制模型的设计要求,本文以智能网呼叫控制模型为理论基础,运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和软件设计方法,建立了一种软交换呼叫控制模型。主要研究工作及成果如下:1.深入研究了智能网的呼叫控制模型,分析了其不足以及采用软交换技术的优势;2.根据软交换呼叫控制模型的设计目标和设计思想,采用层次化和模块化的设计方法,完成了软交换呼叫控制模型的总体功能结构设计,其功能结构主要分为:基本呼叫处理模块、媒体网关控制模块、高级呼叫处理模块、多协议适配模块和呼叫支撑模块等,其中基本呼叫处理模块是实现呼叫控制功能的核心模块;3.将基本呼叫处理模块分为:Terminal子模块和Trunk子模块,其中Terminal子模块实现主要的呼叫控制功能,它是本文研究工作的重点,Trunk子模块实现路由功能,采用分层抽象、表驱动、统一资源管理和组件化构建等设计方法对Terminal模块进行了详细设计;4.利用模拟终端软件和抓包软件对软交换呼叫控制模型进行了基本通话测试和前转业务测试,测试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满足基本通话和一般业务需求。

王和钰[10](2010)在《基于软交换的关口局工程设计与实施》文中研究说明电话交换机的经历了从传统TDM交换机到软交换的发展过程,和传统TDM交换机相比,软交换支持的用户更大,集成度更高;采用更高级的体系结构,设备可以独立升级;软交换设备的可扩展性强,可以支持多种网络协议,实现向3G过渡,而传统TDM交换机受限于硬件架构无法完成以上功能;软交换设备引入了如双归属这样的可靠技术,能够极大地提升网络的安全性和易用性。软交换设备在下一代网络(NGN)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在下一代网络的分层结构中,软交换设备处于控制层,完成对边缘接入层中的所有媒体网关的各种业务呼叫控制,并负责各媒体网关之间通信的控制。软交换支持如ISUP、TUP、SIP、H.323、中国一号信令等的呼叫处理协议、支持如TCP、UDP、SCTP等的传输控制协议、支持如H.248、MGCP等的媒体控制协议、支持如INAP、TCAP、MAP等的业务应用协议和如SNMP、FTP等的维护管理协议。软交换支持多种IP协议、业务扩展能力强,是3G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云南整个核心网络着手,分析关口局网络在云南整个网络中的地位和建设情况。接下来以自己实际参与组织的楚雄、文山和丽江关口局新建工程为例,重点论述了文山关口局建设过程中的组网规划和设计;最后结合工程实际实施情况,论述关键业务配置和业务验证情况,从细节入手分析了软交换关键业务的实现过程。

二、单级号码分析表在移动软交换中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单级号码分析表在移动软交换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某省联通IMS网络系统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本文研究主要内容
第2章 IMS网络架构及技术
    2.1 IMS定义及IMS特点
        2.1.1 IMS定义
        2.1.2 IMS特点及优势
    2.2 IMS网络架构
        2.2.1 IMS接口介绍
        2.2.2 主要网元介绍
    2.3 IMS相关技术
        2.3.1 IMS协议分析
        2.3.2 IMS呼叫流程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IMS网络系统应用设计
    3.1 某省联通网络现状
        3.1.1 省内PSTN固定语音网现状
        3.1.2 省内固定软交换语音网现状
        3.1.3 省内固定智能网现状
        3.1.4 省内IP承载B网现状
        3.1.5 省内IP承载A网现状
        3.1.6 本地IP综合承载网现状
    3.2 用户预测及部署内容
    3.3 IMS网络设计及网元配置
        3.3.1 IMS网络设计
        3.3.2 网元配置原则及容量配置
        3.3.3 IMS核心网元容量设置
        3.3.4 应急备份方式
    3.4 IMS互联互通和路由设计
        3.4.1 IMS互联互通设计
        3.4.2 IMS路由设计
        3.4.3 会话边界控制器应用设计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IMS网络系统在某省应用实施
    4.1 计费功能应用实施
    4.2 网管平台应用实施
    4.3 IMS组网及接入实施
        4.3.1 承载网架设
        4.3.2 IMS接入承载网
        4.3.3 IMS网络互连接入
        4.3.4 用户接入
    4.4 业务开通
    4.5 方案应用效果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致谢

(2)甘肃联通IMS网络系统设计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甘肃联通IMS网络部署的必要性
        1.1.1 IMS发展背景
        1.1.2 中国联通IMS历程及甘肃联通IMS网络引入的背景
    1.2 IMS网络架构及基本概念
        1.2.1 IMS定义及主要特点
        1.2.2 IMS的网络架构
        1.2.3 IMS协议、接口及呼叫流程
第二章 甘肃联通网络现状
    2.1 省内PSTN固定语音网现状
    2.2 省内固定软交换语音网现状
    2.3 省内固定智能网现状
    2.4 省内IP承载B网现状
    2.5 省内IP承载A网现状
    2.6 本地IP综合承载网现状
第三章 甘肃IMS网络部署设计方案
    3.1 基本用户预测及部署内容
    3.2 IMS甘肃总体架构及核心网元设置方案
        3.2.1 IMS系统在甘肃的总体结构
        3.2.2 IMS主要网元设置原则及容灾方式
        3.2.3 IMS核心网元容量设置
    3.3 SBC部署方案
    3.4 互联互通和路由计划
        3.4.1 互联互通
        3.4.2 路由计划
    3.5 网络安全
    3.6 时间、时钟同步方案
    3.7 相关标识定义
    3.8 IP地址分配
    3.9 其他需求
第四章 IMS网络配套系统部署方案
    4.1 计费
    4.2 网络管理
    4.3 IMS网络承载及接入方案
        4.3.1 甘肃IMS承载网络架构
        4.3.2 甘肃IMS接入方案
        4.3.3 IMSVPN部署及AS号、RD/RT值规划
        4.3.4 IMS网络接入承载网的实施方案
        4.3.5 甘肃IMS与信息化接入方案
    4.4 业务开通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甘肃IMS部署情况总结
    5.2 IMS网络发展及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3)基于IMS固网改造方案在无锡联通网络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论文的主要工作和章节安排
第二章 IMS网络相关技术介绍
    2.1 IMS概述及网络结构
    2.2 IMS网元功能
    2.3 相关接口和协议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江苏联通省内网络现状
    3.1 省内PSTN固定语音网现状
    3.2 省内固定软交换语音网现状
    3.3 省内固定智能网现状
    3.4 省内IP承载B网现状
    3.5 省内IP承载A网现状
    3.6 本地IP综合承载网现状
    3.7 省内IMS系统现状
    3.8 IMS工程建设的必要性
    3.9 本章小结
第四章 IMS总体架构及网络规模设计
    4.1 IMS系统总体结构
    4.2 IMS省网架构
    4.3 核心网元设置方案
    4.4 IMS核心网元配置
    4.5 业务系统建设方案
    4.6 SBC建设方案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IMS网络部署方案
    5.1 互联互通
    5.2 路由原则和路由计划
    5.3 网络承载方案
    5.4 编号和地址
    5.5 IP地址分配
    5.6 计费
    5.7 同步方案
    5.8 网络管理
    5.9 网络安全
    5.10 在无锡联通的网络运行情况
    5.11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束语
    6.1 全文总结
    6.2 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4)杭州联通关口局建设方案研究与实施(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项目背景
    1.2 杭州联通关口局现状与融合需求
    1.3 融合关口局建设的需求和目标
    1.4 论文所做工作与取得成果
    1.5 论文内容章节简介
    1.6 本章小结
第2章 融合关口局建设方案设计
    2.1 关口局融合建设改造总体方案
    2.2 关口局网元建设方案
    2.3 网络组织设计
    2.4 IP承载网接入方案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融合关口局建设方案的实施
    3.1 路由计划的制定与实施
    3.2 网间互联方案的实施
    3.3 网内设备互联方案的实施
    3.4 局数据配置
    3.5 移固融合业务的实现
    3.6 语音IP化方案的实施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融合关口局的调测与割接运行情况
    4.1 融合关口局的调测情况
    4.2 融合关口局割接方案与实施
    4.3 融合关口局割接后运行情况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前景展望
    5.3 本章小结
致谢
参考文献
主要符号对照表

(5)软交换ISSTAR自动维护系统的开发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选题意义
第二章 ISSTAR的功能介绍
    2.1 相关理论
        2.1.1 ISSTAR介绍
        2.1.2 ISSTAR脚本管理
        2.1.3 ISSTAR的应用程序管理
        2.1.4 ISSTAR任务管理
        2.1.5 HSL语言参考
        2.1.6 HFC库函数参考
        2.1.7 ISSTAR界面参考
    2.2 本文研究思路与方法
        2.2.1 本文研究思路
        2.2.2 本文研究方法
第三章 内蒙古移动核心网概况及自动维护系统的开发
    3.1 网络现状
    3.2 核心网维护工作中的问题及系统开发
        3.2.1 2G位置区小区数据
        3.2.2 3G位置区服务区数据
        3.2.3 综合资源普查
        3.2.4 IMSI数据
        3.2.5 MSISDN数据
        3.2.6 短号码数据
        3.2.7 国漫数据
第四章 本自动维护系统特点及与传统维护模式的对比分析
    4.1 系统特点
    4.2 本系统与传统维护模式的对比分析
        4.2.1 工作量分析
        4.2.2 添加数据工作量对比分析
        4.2.3 核查数据工作量对比分析
第五章 结论与讨论
    5.1 结论
    5.2 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6)软交换技术及其在NGN建设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2 软交换技术基础
    2.1 软交换起源及概念
    2.2 软交换的体系架构
        2.2.1 软交换的总体架构
        2.2.2 接入层
        2.2.3 传输层
        2.2.4 控制层
        2.2.5 业务层
    2.3 软交换的功能特点
        2.3.1 软交换的主要功能
        2.3.2 软交换的优点
        2.3.3 软交换的意义
    2.4 软交换所使用的主要协议
3 NGN网络
    3.1 什么是NGN
    3.2 NGN体系结构
    3.3 NGN的关键技术
4 软交换技术在NGN中的应用——运营商组网方案
    4.1 NGN组网策略
    4.2 NGN体系各层组网方案
        4.2.1 控制层软交换组网方案
        4.2.2 局端网络组织方案
        4.2.3 PSTN汇接局优化改造和长途分流
        4.2.4 接入层的网络组织方案
        4.2.5 应用层网络建设要求
        4.2.6 承载网建设方案
    4.3 PSTN平滑过渡NGN整体组网解决方案——全网智能化
        4.3.1 全网智能化的核心思想及特点
        4.3.2 全网智能化的模式
        4.3.3 全网智能化的组网方案
        4.3.4 软交换设备内置SSP功能时的组网方案
        4.3.5 PSTN网络具有SSP功能时的组网方案
5 跨大区全网智能化工程技术方案
    5.1 工程概述
    5.2 网络规划
    5.3 双归属实施方案
        5.3.1 数据设定原则
        5.3.2 端局数据设定说明
        5.3.3 软交换中心SoftX3000数据设定说明及编号方案
        5.3.4 信令链路配置说明
        5.3.5 中继电路配置说明
        5.3.6 新增端局、局向配置说明
6 L省W运营商智能网系统融合实施方案
    6.1 L省W运营商智能网系统融合实施目标
    6.2 智能网系统融合技术方案建议
        6.2.1 L省W运营商现有智能网络结构
        6.2.2 L省W运营商各地市原智能网结构及说明
        6.2.3 L省W运营商原SSP智能网承载业务说明
        6.2.4 L省W运营商新建NGN智能网结构及业务概要
    6.3 融合后业务流程说明
        6.3.1 SSP融合后业务流程触发顺序原则
        6.3.2 融合后业务触发流程说明
        6.3.3 融合后原特殊业务的处理
7 结束语
致谢
参考文献

(7)聊城联通移动软交换关口局规划及建设(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软交换发展背景及意义
    1.2 工程建设必要性
    1.3 工程建设目标及解决的问题
    1.4 作者主要工作
第二章 软交换系统原理
    2.1 软交换体系结构
    2.2 软交换相关协议
第三章 软交换关口局建设方案和设计实施
    3.1 聊城联通移动网络现状
    3.2 聊城联通关口局话务发展趋势及预测
    3.3 新建关口局工程设计
        3.3.1 工程建设原则
        3.3.2 工程建设方案
    3.4 软交换设备类型选择
        3.4.1 GMSS SERVER设备类型
        3.4.2 GMGW设备类型
    3.5 组网模式
        3.5.1 信令网组织结构
        3.5.2 话务网结构
    3.6 路由组织
    3.7 信令点编码及信令链路配置
        3.7.1 信令点编码
        3.7.2 信令链路配置
    3.8 中继及路由配置
    3.9 双归属组网
        3.9.1 同步前MSCS配置
        3.9.2 配置数据同步
        3.9.3 同步后MSCS配置
    3.10 同步方案
    3.11 计费传送与备份
第四章 软交换关口局入网评测分析
    4.1 入网测试
    4.2 评估
第五章 结语和展望
    5.1 结语
    5.2 3GPP R5版本下软交换组网的发展
    5.3 3GRR R5中MSS POOL的应用
参考文献
致谢

(8)NGN(软交换)技术在中石油管道局通信网络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课题背景
    1.2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
    1.3 本人承担的任务
    1.4 论文结构
第二章 NGN软交换技术介绍
    2.1 NGN技术介绍
        2.1.1 什么是NGN
        2.1.2 NGN特点与优势
        2.1.3 NGN体系结构
    2.2 软交换的概念
        2.2.1 什么是软交换
        2.2.2 软交换具备的要素
        2.2.3 软交换中协议
第三章 中石油管道局NGN网络组网总体设计
    3.1 更新前通信网络概况
    3.2 华为U-SYS系列NGN主要产品介绍
        3.2.1 软交换控制器Softx3000介绍
        3.2.2 综合媒体网关UMG8900介绍
        3.2.3 媒体资源服务器MRS6100介绍
    3.3 本次NGN组网设计整体情况
        3.3.1 NGN整体组网设计
        3.3.2 号码编制方案
        3.3.3 互通方案
    3.4 业务应用
        3.4.1 基本电话业务
        3.4.2 基本电话补充业务
    3.5 统一消息业务
第四章 中石油管道局NGN网络组网实施
    4.1 网络的整体设计思路
    4.2 承载网核心设备选型
    4.3 业务带宽流量分析
    4.4 BHCA值计算
    4.5 对时钟和时间同步的考虑
    4.6 IP地址划分
    4.7 与厂家一起参与配置
        4.7.1 配置数据
        4.7.2 网关配置
        4.7.3 MRS配置
        4.7.4 协议配置
        4.7.5 字冠数据
        4.7.6 用户数据
        4.7.7 中继数据
        4.7.8 计费数据
    4.8 故障处理
    4.9 网络更新前后比较
    4.10 与其他厂家设备对比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9)基于软交换技术的呼叫控制模型研究与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图表索引
缩写词汇
第一章 绪论
    1.1 软交换技术产生的背景
        1.1.1 下一代网络的产生
        1.1.2 下一代网络的含义和特征
        1.1.3 下一代网络的功能层次结构
        1.1.4 软交换与下一代网络
    1.2 软交换技术国内外发展现状
    1.3 研究意义
    1.4 论文的研究内容和章节安排
    1.5 本章小结
第二章 软交换技术概述
    2.1 软交换的概念
    2.2 软交换的特点
    2.3 软交换的主要功能
    2.4 软交换呼叫控制模型的设计要求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智能网呼叫控制模型
    3.1 智能网概述
        3.1.1 智能网的产生
        3.1.2 智能网的特征
        3.1.3 智能网的体系结构
        3.1.4 智能网的概念模型
    3.2 智能网呼叫控制模型及其分析
        3.2.1 呼叫控制功能
        3.2.2 业务交换功能
        3.2.3 基本呼叫状态模型
        3.2.4 SSF/CCF呼叫控制模型
        3.2.5 智能网交换状态模型
        3.2.6 呼叫控制模型分析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软交换呼叫控制模型设计
    4.1 呼叫控制模型的设计目标
    4.2 呼叫控制模型的设计思想
        4.2.1 业务与呼叫控制分离
        4.2.2 承载与呼叫控制分离
        4.2.3 统一接入协议
    4.3 软交换呼叫控制模型总体功能结构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本呼叫处理模块设计
    5.1 基本呼叫处理模块总体功能结构
    5.2 Terminal模块设计方法
        5.2.1 分层抽象
        5.2.2 表驱动
        5.2.3 统一资源管理
        5.2.4 组件化构建
    5.3 Terminal模块详细设计
        5.3.1 CCF功能块设计
        5.3.2 SSF功能块设计
        5.3.3 检测点机制设计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呼叫控制模型模拟测试
    6.1 测试原理
    6.2 基本通话测试
    6.3 呼叫前转业务测试
    6.4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10)基于软交换的关口局工程设计与实施(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软交换发展背景
    1.2 本文研究的内容
第二章 软交换体系结构和常见协议
    2.1 软交换体系结构
    2.2 软交换常见协议
第三章 关口局工程设计实施和业务验证
    3.1 本期关口局建设概况和工程设计
        3.1.1 云南移动长途汇接局建设概况
        3.1.2 云南移动信令网络建设概况
        3.1.3 云南移动关口局建设概况
        3.1.4 本期关口局工程设计
    3.2 软交换设备选型
    3.3 MSC SERVER 和MGW 对接实施
    3.4 大本地双归属组网工程实施
        3.4.1 H.248 信令链路对接实施
        3.4.2 TDM 承载的ISUP 信令链路对接
        3.4.3 M3UA 适配的ISUP 信令链路对接
        3.4.4 SCCPGT 寻址数据配置
        3.4.5 中继电路数据配置和维护
        3.4.6 关口局号码分析流程
        3.4.7 免汇编操作和导通检测功能部署
        3.4.8 双归属功能的实现和验证
        3.4.9 完工后的工程质量效果展示
第四章 华为软交换系统性能分析
    4.1 软交换的基本功能
    4.2 易用性
    4.3 软交换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4.4 抗风险能力
    4.5 可维护性
第五章 软交换发展展望
    5.1 3GPP R4 版本下软交换组网的改进
    5.2 3GPP R5 及以后版本软交换的发展方向
结语
参考书目
致谢
攻读工程硕士期间所参与的科研项目和研究成果情况

四、单级号码分析表在移动软交换中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某省联通IMS网络系统应用研究[D]. 王思雅. 吉林大学, 2019(03)
  • [2]甘肃联通IMS网络系统设计与应用[D]. 黄慧琼. 兰州大学, 2018(11)
  • [3]基于IMS固网改造方案在无锡联通网络中的应用[D]. 聂妙. 南京邮电大学, 2017(02)
  • [4]杭州联通关口局建设方案研究与实施[D]. 胡立涛.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2014(01)
  • [5]软交换ISSTAR自动维护系统的开发及应用[D]. 李斐斐. 内蒙古大学, 2013(11)
  • [6]软交换技术及其在NGN建设中的应用[D]. 刘俊杰. 南京理工大学, 2012(07)
  • [7]聊城联通移动软交换关口局规划及建设[D]. 范潇潇. 北京邮电大学, 2012(02)
  • [8]NGN(软交换)技术在中石油管道局通信网络中的应用[D]. 周世玮. 北京邮电大学, 2012(02)
  • [9]基于软交换技术的呼叫控制模型研究与设计[D]. 刘义亮. 华南理工大学, 2010(03)
  • [10]基于软交换的关口局工程设计与实施[D]. 王和钰. 云南大学, 2010(05)

标签:;  ;  ;  ;  ;  

单级号码分析表在移动软交换中的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