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皮红瓜西瓜金冠1号

黄皮红瓜西瓜金冠1号

一、黄皮红瓜西瓜金冠一号(论文文献综述)

成红梅[1](2017)在《‘脐红’猕猴桃花粉直感效应的试验研究》文中提出猕猴桃大多是属于雌雄异株的果树,需要通过配置授粉雄株或人工辅助授粉的方式,才能够正常结果。而授粉雄株的优劣不能通过自身表现出来,可通过花粉直感效应来体现。在生产中,如果授粉雄株的选配不当,或者花粉的选择不适,就会造成果实授粉受精不良,果个较小,品质较差等现象。所以,猕猴桃花粉直感效应的研究,对于雄株的选配、果实产量和品质的提升等具有一定的理论和指导意义。本试验以中华猕猴桃红心品种‘脐红’为雌性材料,选用中华猕猴桃雄株(‘HX-2’、‘H-X’、‘JT-X’、‘JY-X’、‘M-4’)和不同种的软枣雄株(‘R-X’)、黑蕊雄株(‘HR-X’)及满天星雄株(‘M-X’)为授粉雄株,以商品花粉为对照,分别以其花粉为处理,对‘脐红’猕猴桃进行人工授粉,研究‘脐红’猕猴桃的花粉直感效应,以便为生产上‘脐红’猕猴桃雄株的选配、果实产量和品质的提升等提供一定的依据。试验的结果如下:1.从花粉活力的染色率可知,不同种(品种)雄株的花粉,花粉活力的差异不是很大,但是均能满足授粉试验的要求。这说明花粉活力的强弱可能受到父本个体基因型的影响,也可能与周围环境相关。2.不同雄株对果实的坐果率的影响差异显着,表现出明显的花粉直感效应。同为中华猕猴桃不同品种的雄株授粉后的果实坐果率具有明显的差异,如‘HX-2’授粉后的果实坐果率达到97%,而‘JY-X’授粉后的果实坐果率为69%,两者相差28%;此外,作为不同种的花粉,‘R-X’、‘HR-X’及‘M-X’授粉后的果实坐果率相差也较大,分别为84%、44%和25%。可以看出,亲缘关系较近,果实授粉后的坐果率较高;亲缘关系较远,坐果率较低。3.在果实品质方面,不同授粉雄株对‘脐红’猕猴桃果实的外观品质和内在品质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表现出明显的花粉直感效应,但是在果形指数上没有表现出花粉直感效应。在果重方面,‘JT-X’的花粉授粉后的果重明显大于其他授粉组合,达到83.37g;在硬度方面,即在果实的贮藏性上,‘M-4’和对照的授粉情况表现较好;在果实风味上,‘HX-2’和‘R-X’的花粉表现较好,其授粉后的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较高,含酸量较低,固酸比较大,此外,维生素C含量也较高,其果实的风味浓郁,口感香甜。所以,在雄株的选配上,可以根据生产需求谨慎选择。4.不同授粉雄株对‘脐红’猕猴桃授粉后果肉色泽具有显着差异,表现出明显的花粉直感效应。其中,‘HX-2’和‘R-X’的花粉授粉后的果实在果肉颜色的分级上和花青素含量方面显着较高,因此,在‘脐红’猕猴桃的果肉着色方面,‘HX-2’和‘R-X’的花粉是较优选择。5.不同花粉对‘脐红’猕猴桃授粉后的果实,在种子方面表现出明显的花粉直感效应。主要体现在黑色种子百分比、种子千粒重及种子数量上,差异显着。需要指出的是,对照授粉后的果实在这3个指标上的表现明显较差,这说明种子的发育程度较差,这会影响到果实的产量和品质,因此,对于商品花粉的使用应当慎重。此外,通过分析还发现,种子数与单果重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通过对‘脐红’猕猴桃花粉直感效应的综合分析,发现同一雄株对不同性状的影响不同,此外,不同雄株对同一性状的影响程度也是不同的。在坐果率方面,应该选择‘HX-2’和‘R-X’的授粉雄株;‘JT-X’授粉后的果实在单果重方面显着高于其他授粉组合;在硬度方面,‘M-4’和对照的授粉情况表现较好;在果实风味上,‘HX-2’和‘R-X’的花粉表现较好;‘HX-2’和‘R-X’的花粉授粉后的果实还在果肉颜色的分级上和花青素含量方面显着较高。总体而言,‘HX-2’和‘R-X’是对‘脐红’的果实品质表现较优的授粉雄株。在生产中,还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选择不同的配套雄株。

靳瑞霞[2](2013)在《马家柚不同授粉组合果实品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马家柚[Citrus. grandis(L.)Osbeck]是江西省广丰县特有柚资源,有记载表明其栽培历史已有100多年,2010年成功申报为地理标志产品。马家柚由于具有果大、肉嫩、囊红、含水量高、酸甜可口等独特风味而深受消费者喜爱。此外,马家柚童期相对比较短,果实耐贮运,极具市场潜力。然而近些年随着马家柚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产量低等问题凸显,而授粉树的选择和配置是影响马家柚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本试验通过研究不同授粉组合对马家柚果实品质的影响,以期为生产中马家柚授粉树的选择和配置提供理论依据。具体研究结果如下:1.父本花粉活力及不同父本对马家柚坐果率的影响试验中对马家柚授粉的父本花粉生活力由高到低依次为江坝柚,沙田柚,龙回早柚,枳壳。父本花粉生活力均大于97.00%,且各品种间差异显着。本试验中马家柚异花授粉后坐果率的高低,恰好与父本花粉生活力呈正相关。枳壳授粉马家柚坐果率仅为2.00%,可能是枳壳与马家柚授粉不亲和或亲和力低的原因所致。2.不同授粉组合对马家柚外观品质的影响研究比较不同授粉组合马家柚果实大小,单果重,果肉重,果皮厚,果形指数,种子数,果皮、果肉色泽等性状,结果表明:所有异花授粉组合均增加马家柚单果重、果肉重和可食率,并显着降低马家柚果皮厚度。所有异花授粉组合的果肉颜色与自然授粉相比差异不显着。沙田柚授粉后马家柚果实纵横径显着增大,单果重显着增加15.36%,果肉重显着增加36.82%,种子数极显着增加87.53%,而果实形状仍为长圆形。江坝柚和枳壳授粉马家柚果实为圆锥形。沙田柚、龙回早柚、江坝柚授粉,马家柚种子数均极显着增加;而枳壳授粉马家柚种子数极显着降低,仅为26.50粒/果。3.不同授粉组合对马家柚内在品质的影响研究比较不同授粉组合马家柚果肉内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维生素C含量和固酸比,得出结论:所有异花授粉组合维生素C含量均增加,可滴定酸含量差异不显着。枳壳授粉显着降低马家柚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其它异花授粉组合均提高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江坝柚授粉马家柚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维生素C含量均位居第一。所有授粉组合马家柚果实固酸比差异不显着,马家柚口感无变化。4.马家柚果实性状的相关性研究马家柚果实性状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种子与其它性状指标相关性最高,其中单果重、果肉重、种子重和正常种子数之间呈正相关。马家柚果实增重的原因是种子和果肉重量的增加,推断出果肉增重是由种子数增多引起的。可溶性固形物、维生素C含量与果皮厚度成显着负相关。果皮厚度与种子重极显着负相关,与正常种子数显着负相关。可溶性固形与维生素C极显着相关(r=0.634)。

娄丽娜[3](2012)在《黄瓜—酸黄瓜渐渗系抗蔓枯病的资源鉴定、遗传分析及主效QTLs定位》文中研究说明由真菌Didymella bryoniae导致的葫芦科蔓枯病,可危害黄瓜的茎、叶、花、果实、种子及根。随着全球贸易的发展,蔓枯病已经发展成为一种全球性真菌病害.然而,对于田间发病的植株,蔓枯病菌常与其它真菌性病害伴生,导致其鉴定分离及防治的困难。前人的研究表明,黄瓜栽培种中缺乏优异稳定的蔓枯病抗性资源。且由于黄瓜遗传基础狭窄,极大地限制了蔓枯病抗性基因的发掘。黄瓜近缘野生种中蕴藏着大量的优异基因,对蔓枯病抗性表现良好。因此,通过种间渐渗的途径,发掘和利用黄瓜近缘野生种中的蔓枯病抗性基因,对于改良栽培黄瓜的抗性、良种繁育和生产的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从田间感病黄瓜植株上分离纯化获得了5份真菌样本,经过形态学、致病力及分子鉴定,确定了这5份真菌的归属;采用蔓枯病原菌A1为接种茵,对53份黄瓜近缘野生种Cucumis hystrix与华北型栽培黄瓜‘北京截头’的种间杂交渐渗系和10份不同生态型栽培黄瓜为试材进行蔓枯病抗性筛选;在此基础上,通过对不同抗性水平的4份渐渗系和3份栽培种的半双列杂交试验,进行配合力分析;构建了抗性渐渗系HH1-8-1-2与感病栽培种‘8419’的三个F2分离群体,开展了对渐渗系蔓枯病抗性基因的遗传规律、数量性状位点(QTL)定位及候选基因功能预测等方面的研究,主要结果如下:1.蔓枯病原真菌及共侵染真菌的形态学、致病性及分子学鉴定从表现蔓枯病症状的黄瓜植株上,分离和鉴定了五个病原真菌,编号分别为:N1、Q1、3-16、8102以及HH。在栽培黄瓜品系‘P02’上,对分离菌株的致病性鉴定表明:A1和N1为致病性最强的菌株。通过与已知D. bryoniae菌株(A1、T2和A)的分生孢子形态学比较,可以把N1归为D. bryoniae.通过核糖体序列间隔区ITS1和ITS2的序列分析,进一步证实N1与对照菌株A1和TMK-2都属于D. bryoniae.为证实其它四个菌株的菌属,对分离菌株的ITS序列在NCBI数据库中进行同源比对,获得了56个同源序列。经过系统分析,所有的序列被归为六个组群。基于56个已知序列,把N1、A1和TMK-2被归为D. bryoniae;菌株A属于Phoma sp;HH属于Alternaria sp;8102属于Corynespora cassiicola;3-16属于Arthrinium sp; Q1属于Plectosphaerella cucumerina.设计了特异引物,用于鉴别D. bryoniae和Phoma sp、Arthrinium sp、C. cassiicola、 P. cucumerina以及Alternaria sp。通过ITS序列比对,菌株A与其它蔓枯病病菌相比,有2个碱基位点的缺失,可以用来作为其鉴别的特异性标记。对南京地区造成蔓枯病症鉴定困扰的优势病原真菌的鉴定,将有利于目标育种及病害防控。2.黄瓜.酸黄瓜渐渗系蔓枯病抗性鉴定研究采用苗期人工接种鉴定的方法,筛选出4份抗蔓枯病渐渗系(HH1-8-1-2、 HH1-8-1-16、HH1-8-5和BC1F5CT-01-2)、1份抗蔓枯病栽培黄瓜(‘津优10号’)、1份稳定感蔓枯病渐渗系(HH1-8-57)和3份感蔓枯病栽培黄瓜(‘8419’、‘新泰密刺’和‘津春4号’)。相关性分析表明:茎、叶蔓枯病抗性不相关;渐渗系在不同的季节抗性表现稳定。农艺性状的观察结果显示:HH1-8-1-2果刺色为褐色,介于野生种的黑色果刺和栽培种的白色果刺之间,证明其为种间杂种的后代。3.黄瓜.酸黄瓜渐渗系蔓枯病抗性的配合力及遗传分析蔓枯病抗性的一般配合力(GCA)和特殊配合力(SCA)分析结果表明:GCA差异显着,SCA差异不显着,说明加性基因效应在控制GSB抗性上具有重要作用;HH1-8-1-2、HH1-8-57和‘8419’与其他亲本的一般配合力较好;CC3-CC2与HH1-8-57的特殊配合力显着;GSB侵染较少的组合亲本之一具有较高或者高的负向GCA效应;在传统育种方法中,使用高抗或中抗的亲本,能够改良黄瓜蔓枯病抗性。遗传分析的结果表明:2009F2(HH1-8-1-2×’8419’)、2009F2’(’8419’×HH1-8-1-2)和2010F2(HH1-8-1-2×’8419’)三个群体的广义遗传率分别为73%、75%和49.9%。基于分离群体蔓枯病病级有一个主峰偏向抗性亲本的近正态分布特征,推测抗蔓枯病渐渗系HH1-8-1-2的抗病遗传规律为数量性状控制的主基因+多基因遗传。4.黄瓜-酸黄瓜渐渗系蔓枯病抗性主效QTL的定位基于已构建的两个渐渗系插入片段分布图谱,通过分析渐渗系群体中蔓枯病抗性株系的渐渗片段在基因组上的重叠区,发现六个潜在的蔓枯病抗性QTLs位点,分布在第一、第四和第六染色体上,分别为GSB1a、GSBlb、GSB4a、GSB4b、GSB6a和GSB6b。利用简单重复序列(SSR),在所鉴定的QTL的目标区段,构建了两个遗传连锁群,分别为第四染色体上的连锁群1和第六染色体的连锁群2,长度分别为12cM和44cM,标记间平均距离分别是1.5cM和2.44cM。经过连锁分析,染色体四上的QTL定位区段为SSR26165-SSR04534、SSR04649-SSR17459和SSR17459-SSR04454;染色体六上的QTL定位区段为SSR21115-SSR19755和SSR19755-SSR12510。5.黄瓜-酸黄瓜渐渗系蔓枯病抗性候选基因的功能预测根据遗传定位结果,结合显着性标记的物理定位,将蔓枯病抗病基因定位于第四和第六染色体的3.569Mbp和1.299Mbp基因组DNA区段。通过对目标区段基因的注释和功能分析,分别在第四和第六染色体上推测出33个和24个可能与蔓枯病抗性相关的候选基因。为后续GSB抗性基因图位克隆及抗病分子机制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钟农[4](2001)在《经济作物新品种(系)简介(六)》文中研究表明 优质抗逆无籽西瓜新品种"黑蜜5号""黑蜜五号"是中国农科院郑州果树研究所育成的无籽西瓜新品种,于1998年4月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品质特性:果实圆球形,果形指数1.0—1.05,黑绿色果皮上覆有暗宽条带。果实圆整度好,很少出现畸形果,果皮较薄(在1.2厘米以下)。果肉大红,剖面均匀,纤维少,汁多味甜,质脆爽口。无籽性好,白色秕籽少而小,无着色籽。果皮硬度较大,耐贮运,在室温下一般可贮存20天以上。

逯秀然[5](2000)在《日光温室栽培反季节特种西瓜技术》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刘佳[6](2000)在《黄皮红瓜西瓜金冠一号》文中提出 金冠1号(9216)为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邮码:100081)育成的黄皮红瓤西瓜一代杂种。 它早熟,果实授粉后,夏天约25天成熟,早春保护地约32~35天成熟,生育期春夏栽培约90天,夏秋栽培约65天,冬春保护地栽培约100天。苗期叶柄基部略呈黄色,可作为苗期鉴别真假杂种的标记性状。成株叶柄、叶脉及幼果呈黄色。植株生长势较弱,结果能力强,一株可结多果。小型果重2.5公斤

赵德培[7](1999)在《小型西瓜金冠1号栽培技术》文中认为 金冠1号是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所育成的红瓤西瓜一代杂种,果型小,单果重2.5公斤左右,大果可达4公斤;椭圆形,黄皮红瓤,肉质细爽多汁,中心糖度12度。果皮薄韧,不易破裂,耐贮运,货架期5-10天。适应性强。日光温室栽培一般3月中旬—6月上旬上市,是西瓜淡季供应的优选品种。

二、黄皮红瓜西瓜金冠一号(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黄皮红瓜西瓜金冠一号(论文提纲范文)

(1)‘脐红’猕猴桃花粉直感效应的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猕猴桃属植物的研究进展
        1.1.1 猕猴桃生物学特性概况
        1.1.2 猕猴桃种质资源概况
        1.1.3 猕猴桃遗传育种的研究进展
    1.2 花粉直感效应的研究进展
        1.2.1 花粉直感效应的概念
        1.2.2 花粉直感效应的类型
        1.2.3 花粉直感效应对果实品质的影响
        1.2.3.2 花粉直感效应对果实内在品质的影响
        1.2.3.3 花粉直感效应对果实其他性状的影响
        1.2.4 花粉直感效应对种子品质的影响
        1.2.5 花粉直感效应的机理
    1.3 猕猴桃花粉直感效应的研究进展
        1.3.1 猕猴桃花粉直感效应对果实的影响
        1.3.2 猕猴桃花粉直感效应对种子的影响
    1.4 本试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1.1 试验地点及试验材料
        2.1.2 花粉的采集与保存
        2.1.3 花粉的来源
        2.1.4 试验试剂
        2.1.5 试验工具及仪器
    2.2 试验处理
    2.3 试验方法
        2.3.1 花粉活力的测定
        2.3.2 坐果率的测定
        2.3.3 果实外在品质的测定
        2.3.4 果实内在品质的测定
        2.3.5 果肉颜色的测定
        2.3.6 种子的测定
    2.4 数据分析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3.1 不同花粉活力的比较
    3.2 不同花粉对果实坐果率的影响
    3.3 不同花粉对果实外观品质的影响
    3.4 不同花粉对果实内在品质的影响
    3.5 不同花粉对果肉颜色的影响
    3.6 不同花粉对种子的影响
        3.6.1 不同花粉对黑色种子百分比的影响
        3.6.2 不同花粉对种子千粒重的影响
        3.6.3 不同花粉对种子数的影响
第四章 讨论与结论
    4.1 不同花粉活力的比较
    4.2 不同花粉对果实坐果率的影响
    4.3 花粉直感效应对猕猴桃果实品质的影响
    4.4 花粉直感效应对猕猴桃果肉色泽的影响
    4.5 花粉直感效应对猕猴桃种子的影响
    4.6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2)马家柚不同授粉组合果实品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马家柚生产现状
    1.2 果树生产过程中授粉树的配置
    1.3 异花授粉对果实坐果率的影响
    1.4 异花授粉对果实品质的影响及机理
        1.4.1 花粉特性的研究
        1.4.2 异花授粉对果实外在品质的影响
        1.4.3 异花授粉对果实内在品质的影响
        1.4.4 花粉直感的机理
    1.5 研究目的及内容
2. 材料和方法
    2.1 花粉制备和储藏
    2.2 花粉生活力测定
    2.3 不同授粉组合实验
        2.3.1 试验地概况
        2.3.2 授粉处理
    2.4 果实外观、内在品质指标测定
        2.4.1 单果重
        2.4.2 果实大小
        2.4.3 果皮厚
        2.4.4 果皮、果肉色泽差值
        2.4.5 出汁率
        2.4.6 可溶性固形物
        2.4.7 可滴定酸
        2.4.8 维生素C
    2.5 数据统计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父本花粉生活力及其对马家柚坐果率的分析
    3.2 不同授粉品种对马家柚品质的影响
        3.2.1 不同授粉品种对马家柚外观品质的影响
        3.2.2 不同授粉品种对马家柚果实大小和果形指数的影响
        3.2.3 不同授粉品种对马家柚单果重、果肉重和可食率的影响
        3.2.4 不同授粉品种对马家柚种子数的影响
        3.2.5 不同授粉品种对马家柚果皮厚度的影响
        3.2.6 不同授粉品种对马家柚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固酸比影响
        3.2.7 不同授粉品种对马家柚维生素C的影响
        3.2.8 不同授粉品种对马家柚果肉出汁率的影响
    3.3 马家柚果实各性状间的相关性分析
4. 讨论
    4.1 异花授粉对果实坐果率的影响
    4.2 异花授粉对品质的影响
    4.3 授粉树配置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3)黄瓜—酸黄瓜渐渗系抗蔓枯病的资源鉴定、遗传分析及主效QTLs定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引言
上篇 文献综述
    第一章 瓜类蔓枯病菌研究进展
        摘要
        ABSTRACT
        1 病原菌的命名
        2 蔓枯病菌形态学及分子学分类研究
        2.1 蔓枯病菌的形态学分类研究
        2.2 蔓枯病菌分子学分类鉴定
        3 病原菌的形态特征
        4 蔓枯病菌的发病症状及侵染方式
        4.1 蔓枯病菌的发病症状
        4.2 蔓枯病的侵染方式
        5 蔓枯病菌的侵染循环及发病环境
        5.1 蔓枯病菌的侵染循环
        5.2 蔓枯病的发病环境
        6 蔓枯病的综合防治
    第二章 葫芦科瓜类作物蔓枯病抗病研究进展
        摘要
        ABSTRACT
        1 蔓枯病抗病特异性及抗病资源研究
        1.1 蔓枯病抗病特异性
        1.2 蔓枯病抗病资源研究
        2 抗病生理研究
        3 抗病遗传研究
        4 分子标记研究
        5 远缘杂交在抗病育种上的应用
        6 展望
下篇 研究报告
    第三章 蔓枯病原真菌及共侵染真菌的形态学、致病性及分子学鉴定
        第一节 蔓枯病原真菌及共侵染真菌的分类鉴定
        摘要
        ABSTRACT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病原物分离与纯化
        1.3 病原菌的抗性鉴定
        1.4 病原菌的形态学鉴定
        1.5 病原菌的分子学鉴定
        2 结果与分析
        2.1 病原菌的分离、纯化及形态学鉴定
        2.2 病原菌的致病性鉴定
        2.3 病原菌的分子学鉴定
        3 讨论
        第二节 蔓枯病及共侵染真菌的分子标记鉴定
        摘要
        ABSTRACT
        1 材料和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真菌核糖体基因转录间隔区(ITS)的PCR扩增和序列测定
        1.3 真菌菌丝的制备及DNA提取
        1.4 特异引物设计
        2 结果与分析
        2.1 ITS-PCR标记的开发
        2.2 病原菌的分子诊断
        3 讨论
    第四章 黄瓜-酸黄瓜渐渗系蔓枯病抗性鉴定研究
        摘要
        ABSTRACT
        1 材料和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接种鉴定
        1.3 相关分析
        1.4 植株性状调查
        2 结果与分析
        2.1 抗病性鉴定
        2.2 抗病相关分析
        2.3 植株性状
        3 讨论
    第五章 种间渐渗系蔓枯病抗性的配合力分析及遗传研究
        第一节 种间渐渗系蔓枯病抗性的配合力分析
        摘要
        ABSTRACT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田间试验
        1.3 接种及病级评价
        1.4 数据统计
        2 结果和分析
        2.1 种间渐渗系蔓枯病抗性和遗传力分析
        2.2 种间渐渗系蔓枯病抗性的配合力分析
        3 讨论
        3.1 蔓枯病抗性评价
        3.2 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分析
        3.3 育种应用
        第二节 种间渐渗系蔓枯病抗性的遗传分析
        摘要
        ABSTRACT
        1 材料和方法
        1.1 实验材料
        1.2 病原孢子的制备及接种
        1.3 表型数据统计
        1.4 数据分析
        2 结果和分析
        2.1 遗传群体的的构建
        2.2 群体的遗传力分析
        2.3 群体病级分布分析
        3 讨论
    第六章 黄瓜-酸黄瓜渐渗系蔓枯病抗性主效QTLs定位研究
        第一节 黄瓜-酸黄瓜渐渗系抗蔓枯病QTLs的初步分析
        摘要
        ABSTRACT
        1 材料和方法
        1.1 作图群体
        1.2 蔓枯病抗性鉴定
        2 结果和分析
        2.1 抗蔓枯病渐渗系渐渗片段分布分析
        2.2 渐渗析蔓枯病抗性QTLs分析
        3 讨论
        第二节 黄瓜-酸黄瓜渐渗系抗蔓枯病主效QTLs的定位分析
        摘要
        ABSTRACT
        1 材料和方法
        1.1 作图群体及蔓枯病抗性评价
        1.2 DNA提取
        1.3 SSR分析
        1.4 引物筛选与F_2群体标记基因型检测
        1.5 数据统计
        1.6 遗传连锁图谱的构建和QTL定位
        2 结果和分析
        2.1 连锁图谱的构建
        2.2 蔓枯病QTLs的定位
        3 讨论
    第七章 黄瓜-酸黄瓜渐渗系蔓枯病抗性候选基因功能预测
        摘要
        ABSTRACT
        1 材料和方法
        1.1 显着性标记
        1.2 蔓枯病抗性基因物理作图及候选基因功能预测
        2 结果和分析
        2.1 蔓枯病抗性基因的物理位置
        2.2 蔓枯病抗性候选基因的功能预测
        3 讨论
全文结论
本论文创新点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四、黄皮红瓜西瓜金冠一号(论文参考文献)

  • [1]‘脐红’猕猴桃花粉直感效应的试验研究[D]. 成红梅.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7(01)
  • [2]马家柚不同授粉组合果实品质研究[D]. 靳瑞霞. 华中农业大学, 2013(02)
  • [3]黄瓜—酸黄瓜渐渗系抗蔓枯病的资源鉴定、遗传分析及主效QTLs定位[D]. 娄丽娜. 南京农业大学, 2012(12)
  • [4]经济作物新品种(系)简介(六)[J]. 钟农. 致富天地, 2001(09)
  • [5]日光温室栽培反季节特种西瓜技术[J]. 逯秀然. 现代农业, 2000(04)
  • [6]黄皮红瓜西瓜金冠一号[J]. 刘佳. 农村百事通, 2000(01)
  • [7]小型西瓜金冠1号栽培技术[J]. 赵德培. 中国农村科技, 1999(09)

标签:;  ;  ;  ;  ;  

黄皮红瓜西瓜金冠1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