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C:存储设备销量下降 24%

IDC:存储设备销量下降 24%

一、IDC:存储设备销售下降24%(论文文献综述)

徐杨勋[1](2021)在《S公司IDC服务差异化研究》文中提出

黄彬彬[2](2021)在《IBM(中国)公司小型机业务竞争战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

叶雅珍[3](2021)在《数据资产化及运营系统研究》文中指出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各行各业都面临着转型升级的挑战。与以往历次变革不同,数据已成为重要的资产,如何管理和利用好所拥有的数据资产是成功转型升级的关键因素之一,但目前数据资产化的概念还不清晰,缺少系统化的理论和方法。数据资产化的难题有六大类:一是概念界定类问题,主要是界定数据、数据资产定义,数据资产的类型和会计报表科目归属等问题;二是法律类问题,主要有数据权属规制、数据确权、数据版权、数据权转移等问题;三是制度类问题,主要包括数据的国有性、公共性、私有性问题,政府数据开放共享问题,等等;四是市场类问题,主要有数据商品定价、数据市场运行模式、数据市场监管、数据财税等问题;五是数据的国际性问题,主要有数据跨境流动、数据主权、数据本地化、数据自治等问题;六是技术类问题,主要包括数据资产计量、数据产品形态、数据流动跟踪、数据流通系统、上述五个问题的技术支撑等等问题。本文从数据的技术实现和技术属性出发,开展数据资产化及其运营系统研究,重点研究了数据资产概念界定、数据资产化框架、数据生产与数据产品流通等一般性问题和数据产品流通体系等问题,研究了数据计量计价、数据产品形态、数据出版、数据自治等问题,提出了数据资产的定义,给出了一个数据资产化的框架,提出了基于测度空间的数据资产计量计价形式化框架模型,提出了一种“两阶段授权模式”并设计了单一类型数据产品运营平台体系结构,基于数据盒设计了大数据产品的形态,基于数据自治开放构建了大数据产品运行体系等等。主要创新成果如下:(1)从数据属性出发定义了数据资产。针对数据资产概念不清晰的问题,梳理了与数据资产相关的概念内涵和发展状况,分析讨论了数据自身及数据资产的物理属性、存在属性和信息属性,提出将信息资产、数字资产和数据资产等统一为数据资产,并给出了数据资产的定义:数据资产是拥有数据权属(勘探权、使用权、所有权)、有价值、可计量、可读取的网络空间中的数据集。指出数据资产是一种新的资产类别,兼有无形资产和有形资产、流动资产和长期资产的特征,需要设计新的会计科目对数据资产进行记账。(2)提出了一个数据资产化基础框架。针对数据作为数据资产应具备什么条件,如何将一个数据集转化为数据资产的问题,研究提出了数据成为资产所要具备的4个必要条件(拥有数据集的数据权属、数据集有价值、数据集的成本或价值能够被可靠地计量、数据集是可机读的)、3个附加条件(数据集要具有良好的数据质量、合理的货币计价或评估方法、数据资产折旧和增值规则),提出了一个数据资产化基础框架,包括:数据资源确权、数据价值确认与质量管控、数据装盒入库、货币计价与评估、数据资产折旧和增值的管理5个环节。(3)提出了基于测度空间的数据资产计量计价形式化框架模型。针对数据资产的计量计价的技术问题,提出了基于测度的计量计价框架模型,包括:离散数据空间上的测度、连续数据空间上的测度、乘积空间上的测度等三个测度空间。通过引入测度,合理地度量A∪数据集的容量(volume),解决了相交数据集合的度量难题;针对可重复的数据服务,如订阅制服务、API调用等,利用1)描述次数,积分∫1)(9可对价格进行表示;对于按量收费的服务,可用Lebesgue积分表示;并通过对多个实际数据集、数据产品的分析,证明了本文提出的框架模型的有效性、广泛适用性。(4)提出了数据产品流通的“两阶段授权模式”。针对数据产品的生产和流通问题,指出数据产品流通的本质是一种授权,通常并不需要发生所有权的转移。提出了一种数据资产运营的“两阶段授权模式”:第一阶段授权(平台授权),平台获得数据产品源授权;第二阶段授权(终端授权):平台将标准化的数据产品授权给终端。并设计了相应的数据产品运营平台体系结构,包括:数据平台、阅读器、定价规则、版权管理保护机制、基础设施等等。“两阶段授权模式”覆盖了大部分现有的数据产品运行系统。(5)设计了一个大数据产品的形态。针对大数据产品形态问题,以数据盒为基础设计了一个大数据产品的形态,包括:一定规模(一个大数据产品内部可以包含较大数量的单一类型数据产品)、完整内容(包含在大数据产品的单一类型产品是完整的,其他内容具有独立可解释的含义,所有内容合在一起具有独立可解释的含义)、)计量单位(以“盒”为单位对大数据产品进行计量计价)、机读格式(数据必须以机器可读、可识别的格式存在)。将该大数据产品的形态应用于基于数据自治开放模式的大数据产品运行体系。

陈江,李晓龙,姜建辉,崔立锋,高凡,张铎,曾伟[4](2020)在《大型汽车集团行业云平台创新与实践》文中研究指明北京汽车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北汽集团")是中国汽车行业的骨干企业,成立于1958年,总部位于北京。目前已建立了涵盖整车及零部件研发、制造,汽车服务贸易,综合出行服务,金融与投资等业务的完整产业链,实现了向通用航空等产业的战略延伸,成为国内汽车产业产品品种最全、产业链最完善、新能源汽车市场领先的国有大型汽车企业集团,位列2019年《财富》世界500强第129位。近年来,北汽集团坚持"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的创新发展理念,大力推动资源优化整合和核心能力再造,超前谋划布局新能源汽车产业,积极开展智能网联、大数据等前瞻技术研究和产业化探索,打造自主品牌核心竞争力,深耕汽车后市场,加快"走出去"步伐,深入推进从传统制造型企业向制造服务型和创新型企业的战略转型。

王晓东[5](2020)在《E公司销售人员佣金体系优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数字时代的来临,各行各业的数据量均呈现前所未有的爆发式增长,这不仅给信息存储行业发展带来压力和挑战,更给信息存储设备制造商带来机遇。而经济全球化和高新技术在企业中的普及应用,使得企业间的联系更为紧密,同时也加剧了存储行业内企业间的竞争。在这个大环境下,是否能够采取有效的营销策略和手段,成为企业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下关乎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因素。销售人员作为信息存储设备制造企业营销竞争力的保障,如何持续激励销售人员保持工作积极性、降低人员流动比率也成为行业内各企业目前普遍所面临和困扰的难题。长期的企业实践结果表明,薪酬激励是最直接有效的一种激励方式,因此如何利用有效的薪酬体系实现对销售人员的长期激励,对企业来说有着重要影响。本文以信息存储设备制造商E公司为例,研究该公司现行销售薪酬中的佣金体系中的不足以及优化方案,并加以实施和保障。首先,通过理论研究和国内外研究综述,总结出销售薪酬设计的原则和激励因素对员工激励的作用,形成本文的理论支撑。其次,通过调查问卷、访谈和会议等形式对E公司现行销售佣金体系进行调研,发现现行体系的问题表现形式。第三,通过销售薪酬设计相关理论并结合激励理论的相关内容,从合理性、公平性、竞争性、和激励性四个方面分析现行佣金体系表象下的根本问题和不足之处。最后,结合E公司战略和销售人员的特点,对佣金体系的不足之处提出解决和优化方案,并加以实施和保障。通过对E公司销售佣金体系问题的调查研究、理论分析和方案提出,完善E公司销售佣金体系,使其能够更好的发挥销售薪酬激励的作用,从而为E公司未来实施营销战略和保持良好企业营销竞争力提供保障。

张琦[6](2020)在《金融科技对我国银行业竞争力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银行业是现代金融体系的主体,是国民经济运转的重要枢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银行业历经数次改革,竞争力得到不断提升,但是仍然面临着很多问题和挑战。随着我国经济增速下行,实体经济进入转型阵痛期,银行业获取优质资产的难度在不断上升;同时,以利率市场化为代表的金融改革步伐正在不断加快,金融监管也在逐步向国际标准靠拢,导致了银行业的盈利能力不断下降,经营风险却不断上升,亟需探寻改革路径。金融科技的兴起为我国银行业带来了转型动力。通过与新兴科技的有机融合,银行业可以降低经营成本、提升资源配置效率、突破传统业务局限获取新的利润增长点。但是金融科技在带来改革动力的同时,也对银行业形成了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基于金融科技的新兴金融业态正在持续蚕食着银行业传统业务的市场份额,产生了一定的挤出效应,提升了银行业特别是中小型银行的经营压力。因此,在金融科技蓬勃发展的背景下,金融科技对我国银行业竞争力的影响是正面提升居多还是负面冲击居多?能否成为我国银行业转型升级的润滑剂和助推器?基于对上述问题的思考,本文就金融科技对于我国银行业竞争力产生的影响展开了理论和实证研究,主要研究方法和结论如下:(1)通过对我国各类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风控能力、流动性能力和发展能力进行横向和纵向的对比分析,本文发现目前我国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各方面竞争力相对于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而言都有着较大的优势,但是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更具发展潜力。同时,通过分析我国银行业在资产不良率和净息差方面的表现,以及资本约束情况的变化,发现由制度因素推动的转型路径在提升我国银行业竞争力的同时,也给我国银行业带来了新的问题和挑战。(2)中国是金融科技大国,国内金融科技发展在世界处于领先地位,但是总体而言落后于美国,本文认为底层技术发展的滞后是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通过对比中美两国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和云计算在战略规划、学术研究、产业发展、人才储备等方面的现状,本文发现中国金融科技相对于美国而言,存在一定的结构性失衡:在产业发展方面,中国推动科技与产业融合的速度和效率远超美国,并且得益于中国庞大的人口基数,金融科技相关产业比美国更具发展前景;但是在基础研究方面,无论是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还是云计算,中国与美国均存在着较大的差距,金融科技人才也相对匮乏。(3)通过分析近些年来我国银行业各类传统业务经营指标的变化,本文发现:在金融科技发展的上一个阶段,互联网金融的兴起对我国银行业的负债业务、资产业务和中间业务均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一方面降低了我国银行业的盈利能力、流动性能力和发展能力,另一方面也增加了我国银行业的经营风险,进而影响了我国银行业的竞争力。在负债业务领域,互联网理财分流了银行业的存款资金,尤其是住户存款受到了强烈影响,从而增加了我国银行业获取资金的成本,提升了我国银行业(特别是中小型银行)的经营压力;在资产业务领域,互联网信贷主要针对传统金融服务覆盖较少的长尾客户群体,因此对银行业的冲击因银行类型而异:对于国有大型商业银行产生的影响比较有限,对股份制商业银行产生了较小的影响,而对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在中间业务领域,通过快捷高效的支付模式,第三方支付抢占了银行业大量支付清算业务的市场份额,同时财富管理业务也受到互联网理财、互联网信贷等新兴金融模式的分流影响,银行业中间业务受到了较大冲击。(4)目前,我国金融科技处于两期叠加的发展阶段。互联网金融对我国银行业的冲击还在持续发生,但是本文通过分析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底层技术对银行业传统业务的改革机制后发现,金融科技对于我国银行业竞争力的提升作用和前景正在不断显现。并且,在分析国内外银行应用金融科技的成功案例后发现,通过发挥金融科技在银行业转型升级途径中的优势作用,银行业在盈利能力、创新能力和风控能力等方面的表现得到不断提升。(5)本文用Malmqusit指数测算的全要素生产率来近似反映银行业竞争力的变化。2008年以来,我国银行业全要素生产率除去受到几次外界宏观因素冲击之外,总体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其中股份制商业银行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最快,国有大型商业银行次之,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相对较慢;金融科技通过优化风控水平、强化创新能力等有效途径,对我国银行业全要素生产率有着显着的正面提升作用;金融科技对不同类型银行竞争力的提升作用有所不同,对城市商业银行的提升效应最高,对全国性商业银行的提升次之,对农村商业银行的提升作用不显着。结合本文的研究结论,为加快我国银行业与金融科技的有机融合,提升银行业的竞争力,提出以下对策性建议:(1)在国家政策层面,应加强数字经济基础设施建设,扫清银行业金融科技应用障碍,发挥基础科技研究带动金融科技创新的重要作用,扩大高素质金融科技人才培养与供给;(2)在行业监管层面,应加快完善金融科技立法,构建行业监管框架,深化金融监管与先进科技的有效融合,加强与国外监管机构的交流联系,学习国外先进金融科技监管理念;(3)在银行发展层面,应强化金融科技发展理念,积极与金融科技企业开展多方面合作,投资或并购金融科技企业,并且加强新型金融科技风险防范意识,推动合规科技的落地应用,提升风险控制准确性。同时,应综合发挥金融科技对于金融服务质量的提升作用,深入挖掘自身比较优势,因行制宜确定金融科技发展战略。

Ivan Sarafanov[7](2020)在《金砖国家数字产品贸易壁垒对数据密集型行业全要素生产率及宏观经济影响研究》文中提出在互联网经济与跨境电子商务成为各国企业和消费者不可或缺的部分,大规模的数字化不仅引起经济理论和国民经济结构根本性的变革,但同时也提高了社会各界对古典贸易理论、新贸易理论、贸易规则及新型合作机制探索的关注度。学术界认为,互联网交易和数据跨境自由流动是全球进入第四次工业革命阶段后,实现经济增长的关键要素和必要手段。随着互联网和新的技术持续快速发展,由跨境数据流动构成的数字产品贸易正在促进全球货物、服务、人员、资金和信息流动,以及改变各类企业的运营方式和商业模式。例如,当中小企业拥有接入互联网、计算机或智能手机等所需的基础设施和网络通信服务,它们可以接触到世界各地的客户,并随时参与全球商品和服务的供应链体系。数字贸易是一个广泛的概念,它不仅涵盖了互联网上消费品的销售和在线服务的供应,而且还包括使全球价值链得以实现的数据流、使智能制造得以实现的服务以及无数其他电子交易平台和应用程序。不过,当前数字产品贸易除了成为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因素,还被视为各种贸易壁垒和限制措施日益增多的领域之一。这些保护政策从无到有、从低级到高级、从宽容到严格的发展演变过程最终形成一套有针对性的、系统的、严谨的数据管理制度。即数字贸易的出现使得传统贸易壁垒的作用大大降低,导致类似于金砖国家这样的大型新兴经济体为了保护国内市场而保持着很多新型“虚拟”贸易壁垒和数据限制性政策。在这种背景下,若金砖国家将继续提高数字产品贸易壁垒或提出更严格的数据限制性措施,这是否必然会增加数据密集型行业内的企业运营成本,进而导致整个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降低是本研究关注的重点问题。因此,本文以金砖国家为例,从产业经济学角度衡量数字产品贸易壁垒对数据密集型行业的影响,建立一种科学的定量分析框架。首先,通过对大量国内外文献和政策措施的梳理和总结,本文对金砖国家采用的新型和传统数字产品贸易壁垒具体保护政策和措施作了一个系统的分析和阐述,发现其主要特点和问题,并建立金砖国家数字贸易壁垒资料库。此外,使用欧洲国际政治经济研究中心建立的指标体系和评估方法,计算数字贸易限制和数据限制指数两种指标,衡量金砖国家数字产品贸易保护程度。本文发现,根据数字贸易限制指数评估结果,金砖国家呈现“一高、三中、一低”贸易保护程度结构,其中中国采取的保护水平最高,同时巴西、俄罗斯和印度保护度属于中等以下水平,而南非的水平最低。根据数据限制指数评估结果,在金砖国家范围内中国、俄罗斯和印度数据保护程度最高并正在逐步提升,而南非与巴西维持相对较低的保护程度。其次,为了计算数字产品贸易壁垒对数据密集型及其他行业全要素生产率产生的影响,本文建立多维面板数据模型进行估计。本文根据数字贸易限制和数据限制指数两个反映数字产品贸易保护程度的指标,构建数字贸易保护强度综合指数(DTPSI)作为模型的自变量。为了计算模型的因变量,本文使用GTAP 10数据库建立Levinson-Petrin非参数估计模型对金砖国家2004-2014年间数据密集型及其他行业全要素生产率进行估计。最终在面板数据回归结果基础上,模拟分析三种不同程度的贸易保护方案对数据密集型及其他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产生的影响,发现金砖国家数字产品贸易壁垒对数据密集型行业全要素生产率,如邮电和通信服务、金融和保险业和公共服务业,产生明显的负面影响,而在性质上不属于数据密集度很高的行业全要素生产率也受到了负面影响。此外,由低级保护政策所带来的负效应缺乏弹性,因此不会对全要素生产率产生很大的下滑压力,而中级和高级数字贸易保护政策对全要素生产率富有弹性,因而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较大。再次,本文采用GTAP 10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将全要素生产率估计值代入到模型当中,进一步分析限制跨境数据流动的数字贸易壁垒措施对主要宏观经济指标产生的影响。通过模拟结果发现,随着数字产品贸易保护强度水平的提升金砖国家国内生产总值的变化呈现不同程度的下降趋势,其中由于中国、俄罗斯和印度使用大量的数据本地化措施导致的损失更大一些。从各行业的产出规模来看,由数字产品贸易壁垒导致的数据自由流动限制使得所有国家数据密集型制造业和服务行业的生产规模萎缩,而数据密集度相对较低的行业产出水平受到影响最小。从进出口贸易规模来看,由于金砖国家采取的一半以上数字贸易壁垒政策使用于限制国内数据跨境出口(传输),因而使得数据密集型行业的出口贸易下降,而进口贸易上升。最后,为了克服由数字产品贸易壁垒政策对金砖国家数据密集型行业全要素生产率、产值和进出口贸易产生的严重负面影响,本文尝试提出可操作性较强的两种合作框架和运行机制的实现方案。其中第一个是全面考虑发展中国家数字产品贸易发展需要,以WTO为主和TiSA协议为辅GATS“+”多边数字贸易合作框架实现途径。第二个则为了加强金砖国家之间数字贸易合作联系,包括数字贸易基础设施建设、数字贸易运行机制及软环境合作领域“三位一体”的合作框架。本文认为,金砖国家之间须要加强内部协调,尽快开展同世界其他国家的多边数字贸易合作,制定有效的监管办法,促进数字贸易发展并努力实现互联网领域消费者安全、数据隐私保护和国家安全等目标。

区兴全[8](2020)在《业务连续性导向的广东华兴银行信息系统灾难恢复管理优化研究》文中认为信息化在企业中的普及程度越来越高,企业信息系统如果发生灾难事件,所造成的损失也显着增大。减少企业信息系统发生灾难事件时对社会的影响以及给群众带来的财产损失,保证企业可以在信息系统发生灾难事件后快速及时地恢复信息系统及其所支持的业务,并保持正常运作。这已成为企业信息系统运营管理中重要的研究方向。本研究针对广东华兴银行信息系统灾难恢复管理过程中存在的具体问题,以业务连续性理论和风险管理理论为基础,业务连续性为导向,对广东华兴银行现有信息系统灾难恢复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讨论。在对广东华兴银行信息系统可能遭受到的灾难事件类别和发生风险事件可能性的基础上进行调研分析,结合业务部门对重要业务的业务连续性需求,同时考虑到广东华兴银行目前信息系统的灾难恢复管理水平及相关技术架构适应性等要素,对广东华兴银行信息系统规划相关灾难恢复管理优化方案,提出了包括完善灾难备份中心,建立应用系统重要程度分级,IT基础架构灾难恢复管理优化等。为保障广东华兴银行信息系统灾难恢复管理优化方案的有效实施,建立了信息系统基于灾难恢复管理的组织架构,制定灾难恢复管理资源配置策略,制订业务连续性导向的灾难恢复预案及演练规划,设定灾难恢复运维管理方案等,保障实施工作的有效性及不断改进。在研究过程中,通过详细的前期调研,收集相关重要信息,利用理论基础结合工作实践的方式,对广东华兴银行信息系统灾难恢复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

陈传夫,李秋实[9](2020)在《开放社会与图书馆发展》文中指出现代图书馆制度缘自对传统知识垄断与封闭社会的挑战与博弈。但自20世纪末互联网的发展与内容开放潮流,全球进入信息、数据与智能开放新环境。在新型开放社会,数据成为重要的生产要素,驱动创新、科研与社会治理。开放环境彻底改变社会知识的供给与消费生态,使图书馆的传统优势与功能受到严峻挑战。作为向社会公众免费开放的公共文化设施,图书馆应在新型环境中创新发展路径,获得社会赋能,规避发展风险,以更高水平的创新实现高质量发展,从而保持在开放社会中的文化与信息主流地位。参考文献143。

林翠婷[10](2019)在《星网锐捷投资价值分析》文中指出随着我国证券市场加快对外开放的步伐,中国的价值投资时代可能已经来临。未来我国的资本市场,将由资金博弈转变为机构博弈,上市公司的投资价值评估将是研究提高投资收益率的核心命题。由于投资中存在信息不对称,主观上也存在认知偏差,作为一个普通投资者,通过对一家公司投资价值的评估,可以对该公司的经营状况、竞争优势、发展前景和内在价值有更深入的了解。近两年在科技进步的推动下,新一代的移动通讯技术每10年就会更新一次,而最近几年通信行业最热门的话题就是5G。5G在中国发展得如火如荼,星网锐捷作为通信设备制造业中的二线龙头企业,将受益于5G产业变革发展,业绩有望加速增长。本文选取了通信设备制造业的典型代表福建星网锐捷通讯股份有限公司,融会贯通MBA学习到的知识,通过对公司行业发展情况、经营战略、财务进行分析,对公司进行盈利预测和估值分析等方面全方位地对星网锐捷进行投资价值评估。通过自由现金流量折现法和市盈率法对星网锐捷的投资价值进行评估,对公司面临的投资风险进行了提醒,使投资者对通信行业和星网锐捷有更多的认识。本文最终得出星网锐捷2018年每股价值的合理区间为20.88-35.62元。星网锐捷截至2018年12月28日收盘价为17.22元,低于本文所计算出的评估价值。由于市场对星网锐捷在5G业绩上升空间预期很大,对云计算等新业务拓展存在强烈预期,公司股价仍存在上升空间,建议投资者在控制好风险的情况下可以适当买入。

二、IDC:存储设备销售下降24%(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IDC:存储设备销售下降24%(论文提纲范文)

(3)数据资产化及运营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数据资产化
    1.2 数据资产运营
    1.3 数据资产化和数据资产运营的挑战
    1.4 本文的研究内容
    1.5 本文的组织
第二章 数据资产研究现状
    2.1 数据资产概念发展
        2.1.1 信息资产及相关概念
        2.1.2 数字资产及相关概念
        2.1.3 数据资产及相关概念
    2.2 数据资产管理
    2.3 数据资产评估与定价
        2.3.1 数据资产定价策略和模型
        2.3.2 数据资产价值评估
    2.4 数据流通
        2.4.1 数据开放
        2.4.2 数据共享
        2.4.3 数据交易
    2.5 小结
第三章 基于数据属性的数据资产定义
    3.1 数据资产概念剖析
    3.2 数据资源的资产性
        3.2.1 界定数据
        3.2.2 数据的属性
        3.2.3 数据资源具备资产的基本条件
    3.3 数据资产定义
        3.3.1 已有三类资产定义的分析
        3.3.2 重新定义数据资产
        3.3.3 数据资产的属性
        3.3.4 数据资产是一类新的资产类别
    3.4 数据资产面临问题
        3.4.1 数据权属
        3.4.2 数据资产计量计价
        3.4.3 数据资产的管理
    3.5 小结
第四章 数据资产化框架
    4.1 数据资产的必要条件及其可满足性
        4.1.1 数据权属及其可满足性
        4.1.2 数据计量及其可满足性
    4.2 数据资产化的附加条件及其可满足性
        4.2.1 良好的数据质量及其可满足性
        4.2.2 合理的货币计价与评估方法及其可满足性
        4.2.3 数据资产折旧和增值规则及其可满足性
    4.3 数据资产化框架设计
        4.3.1 数据资产化工作内容
        4.3.2 数据资产化流程
        4.3.3 有效性分析
    4.4 数据资产化实践
        4.4.1 数据资源确权
        4.4.2 数据价值确认与质量管控
        4.4.3 数据装盒入库
        4.4.4 货币计价与评估
        4.4.5 数据资产折旧和增值的管理
    4.5 小结
第五章 基于测度空间的数据资产计量计价形式化框架
    5.1 离散数据空间上的测度
        5.1.1 背景
        5.1.2 模型
        5.1.3 案例分析
    5.2 连续数据空间上的测度
        5.2.1 背景
        5.2.2 模型
        5.2.3 案例分析
    5.3 乘积空间上的测度
        5.3.1 背景
        5.3.2 模型
        5.3.3 案例分析
    5.4 模型应用实例分析
    5.5 小结
第六章 数据产品运行的两阶段授权模式
    6.1 数据产品流通
        6.1.1 数据产品与实物产品
        6.1.2 数据产品流通存在的问题
    6.2 典型行业数据产品形态及其运行体系
        6.2.1 典型行业数据产品及其形态
        6.2.2 典型行业数据产品运行体系
    6.3 数据产品两阶段授权模式
        6.3.1 授权与定价
        6.3.2 两阶段授权模式
        6.3.3 有效性分析
    6.4 两阶段授权数据产品运营平台体系结构
    6.5 小结
第七章 一类大数据产品运行体系
    7.1 大数据产品
    7.2 图书的启示
        7.2.1 图书的定义和形态
        7.2.2 图书有效融合多种数据类型
        7.2.3 图书的定价
    7.3 大数据产品形态与定价量纲
        7.3.1 大数据产品形态的调查
        7.3.2 大数据产品的要素
        7.3.3 数据盒:一种大数据产品的形态
    7.4 基于数据自治开放模式的运行体系
        7.4.1 数据自治开放模式
        7.4.2 运行体系的构成和要素
        7.4.3 运行体系的法规环境及权益保护
    7.5 小结
第八章 总结及展望
    8.1 总结
    8.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A 大数据产品调研问卷内容
    附录B 大数据产品问卷调查报告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5)E公司销售人员佣金体系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综述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及研究思路
2 理论综述
    2.1 薪酬理论
        2.1.1 薪酬的概念
        2.1.2 薪酬体系
        2.1.3 可变薪酬模式
        2.1.4 销售佣金体系
    2.2 销售薪酬设计方法
        2.2.1 销售人员和销售流程
        2.2.2 销售人员的薪酬设计原则
        2.2.3 销售薪酬方案关键指标
    2.3 激励理论
        2.3.1 激励理论概述
        2.3.2 双因素理论
3 E公司销售人员佣金体系现状及问题分析
    3.1 E公司和销售佣金体系介绍
        3.1.1 E公司简介
        3.1.2 E公司的主要销售模式和销售部门岗位职责
        3.1.3 E公司销售薪酬体系和佣金体系
    3.2 E公司佣金体系现存问题调查
        3.2.1 E公司佣金体系满意度调查
        3.2.2 E公司佣金体系访谈
        3.2.3 绩效评审会议调研情况
        3.2.4 E公司佣金体系现存问题汇总
    3.3 E公司佣金体系问题分析
        3.3.1 合理性分析
        3.3.2 公平性分析
        3.3.3 竞争性分析
        3.3.4 销售员工激励问题分析
4 E公司销售佣金体系的优化
    4.1 E公司佣金体系优化的目标和思路
    4.2 E公司佣金体系优化措施
        4.2.1 销售周期内的配额调整
        4.2.2 离职人员配额管理和上限调整
        4.2.3 计划外大额订单交易管理
        4.2.4 新入职员工保护期优化
        4.2.5 调整因子优化
        4.2.6 其他优化措施
5 佣金体系优化方案实施和保障措施
    5.1 E公司佣金体系优化方案的实施
    5.2 保障措施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1 E公司销售佣金体系满意度调查问卷
致谢

(6)金融科技对我国银行业竞争力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内容与框架结构
    1.3 研究方法、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1.3.1 研究方法
        1.3.2 创新点
        1.3.3 不足之处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金融科技研究综述
        2.1.1 金融科技的定义
        2.1.2 金融科技的功能
        2.1.3 金融科技的风险与监管
    2.2 银行业竞争力研究综述
        2.2.1 银行业竞争力的内涵
        2.2.2 银行业竞争力的衡量方法
    2.3 金融科技对银行业的影响研究
        2.3.1 金融科技对银行业的正面影响
        2.3.2 金融科技对银行业的负面影响
    2.4 文献述评
第3章 我国银行业发展与竞争力的演化
    3.1 我国银行业的改革历程
        3.1.1 我国银行业二元化改革时期
        3.1.2 我国银行业多元化改革时期
        3.1.3 我国银行业股份制改革时期
    3.2 我国银行业竞争力现状分析
        3.2.1 我国银行业盈利能力分析
        3.2.2 我国银行业风险抵御能力分析
        3.2.3 我国银行业流动性能力分析
        3.2.4 我国银行业发展能力分析
    3.3 我国银行业现阶段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金融科技的内涵、细分领域和我国发展现状
    4.1 金融科技内涵、发展和业务模式
        4.1.1 金融科技的内涵
        4.1.2 金融科技的发展历程
        4.1.3 金融科技的参与主体和业务模式
    4.2 金融科技的细分领域
        4.2.1 大数据
        4.2.2 人工智能
        4.2.3 区块链
        4.2.4 云计算
    4.3 我国金融科技发展现状
        4.3.1 中美金融科技比较综述
        4.3.2 各类底层技术的中美比较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金融科技影响我国银行业竞争力的机制分析
    5.1 金融科技对于我国银行业的负面冲击
        5.1.1 金融科技对我国银行业负债业务的冲击
        5.1.2 金融科技对我国银行业资产业务的冲击
        5.1.3 金融科技对我国银行业中间业务的冲击
    5.2 金融科技对我国银行业竞争力的提升路径
        5.2.1 大数据与银行分析能力升级
        5.2.2 人工智能与银行经营能力提升
        5.2.3 区块链与银行业务创新
        5.2.4 云计算与银行信息系统升级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金融科技对我国银行业竞争力影响的实证研究
    6.1 计量模型的建立
    6.2 变量描述
    6.3 研究样本与统计性描述
        6.3.1 研究样本
        6.3.2 样本的统计性描述
    6.4 基准回归结果
    6.5 异质性检验
    6.6 稳健性检验
    6.7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与对策建议
    7.1 主要结论
    7.2 对策建议
        7.2.1 国家政策层面
        7.2.2 行业监管层面
        7.2.3 银行发展层面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7)金砖国家数字产品贸易壁垒对数据密集型行业全要素生产率及宏观经济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问题
        1.1.3 研究意义
    1.2 研究思路与方法
        1.2.1 研究思路
        1.2.2 研究方法
        1.2.3 研究的技术路线图
    1.3 本文的创新与不足
        1.3.1 本文的创新之处
        1.3.2 本文的不足之处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国际经济学贸易壁垒理论综述
        2.1.1 国际贸易壁垒的概念界定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利弊因素
        2.1.2 国际贸易壁垒主要类型
    2.2 数字贸易理论、发展情况及规则研究的文献综述
        2.2.1 国内研究综述
        2.2.2 国外研究综述
    2.3 数字贸易关税和非关税壁垒研究的文献综述
        2.3.1 国内研究综述
        2.3.2 国外研究综述
    2.4 关于度量数字贸易壁垒的行业和经济效应研究的文献综述
    2.5 国内外文献综述小结
第3章 金砖国家数字产品贸易发展现状及其主要特征分析
    3.1 金砖国家社会经济及对外贸易发展情况概述
        3.1.1 金砖国家组织成立和发展历程、结构及主要经济合作领域
        3.1.2 金砖国家成员国社会经济发展情况分析
        3.1.3 金砖国家产业结构发展演变情况概述
        3.1.4 金砖国家成员国内外贸易规模及其结构
    3.2 金砖国家互联网基础设施和网络通信服务发展水平概述
        3.2.1 金砖国家互联网基础设施发展情况分析
        3.2.2 金砖国家网络通信服务发展水平分析
        3.2.3 金砖国家网络通信服务领域主要经济效益指标分析
    3.3 金砖国家云计算服务发展情况分析
        3.3.1 云计算概念界定、基本功能、发展规模及其对数字贸易起到的作用
        3.3.2 云计算服务主要类型、发展优势及其主要制约因素
        3.3.3 金砖国家云计算服务发展水平及市场规模分析
    3.4 金砖国家数字内容交易市场发展现状分析
        3.4.1 金砖国家计算机和手机游戏行业发展情况分析
        3.4.2 金砖国家视频点播和音乐流媒体行业发展情况分析
        3.4.3 金砖国家数字出版电子图书行业发展情况分析
    3.5 金砖国家电子商务、数字支付和电子交易记录系统发展现状分析
        3.5.1 金砖国家电子商务与网络销售发展情况分析
        3.5.2 金砖国家数字支付发展情况
        3.5.3 金砖国家区块链技术与数字货币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金砖国家数字产品贸易领域主要壁垒和限制措施分析及其水平评估
    4.1 数字产品贸易壁垒和限制措施含义、主要类型和特点分析
        4.1.1 数字产品贸易壁垒和限制措施的含义
        4.1.2 数字产品新型贸易壁垒主要类型及其特点分析
    4.2 新型数字产品贸易壁垒在金砖国家使用情况及其效果分析
        4.2.1 数据保护与隐私政策概述及其适用范围
        4.2.2 数据本地化概述及其使用范围
        4.2.3 私人和公共网络安全措施概述及其使用范围
        4.2.4 有关知识产权政策措施概述及其适用范围
    4.3 传统数字产品贸易壁垒在金砖国家使用情况及其效果分析
        4.3.1 市场准入措施概述及其使用范围
        4.3.2 与投资相关措施概述及其适用范围
    4.4 金砖国家数字贸易壁垒与数据限制性政策保护程度评估
        4.4.1 金砖国家数字贸易壁垒发展情况及其保护水平分析
        4.4.2 金砖国家数据限制发展情况及其保护水平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基于多维面板数据模型金砖国家数字产品贸易壁垒对数据密集型行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分析
    5.1 模型设定与研究方法介绍
        5.1.1 模型设定
        5.1.2 研究方法介绍
    5.2 指标选择、计算方法和数据来源介绍
        5.2.1 数据密集型行业识别方法与实现步骤
        5.2.2 基于L-P非参数方法金砖国家数据密集型及其他行业全要素生产率计算
        5.2.3 建立金砖各国数字贸易保护强度指数(DTPSI)的方法与实现步骤
    5.3 实证模型实现步骤及其结果
        5.3.1 面板单位根检验
        5.3.2 面板数据模型豪斯曼检验
        5.3.3 基于多维面板数据金砖国家数字贸易壁垒对数据密集型行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实证结果分析
    5.4 低级、中级和高级数字产品贸易保护政策对15个行业TFP影响模拟分析
        5.4.1 不同数字产品贸易保护方案对各行业TFP影响模拟方法与结果
        5.4.2 数字产品贸易保护政策对数据密集型行业TFP影响模拟结果分析
        5.4.3 模拟分析结果主要结论和本章主要发现
第6章 基于GTAP模型金砖国家数字贸易壁垒宏观经济影响分析
    6.1 GTAP10数据库和模型介绍
        6.1.1 GTAP10模型的基本简介及其主要特点
        6.1.2 GTAP模型使用于评估数字贸易壁垒影响的局限性
    6.2 基于GTAP10模型金砖国家数字贸易壁垒宏观经济影响模拟分析
        6.2.1 模拟方法介绍及其实现过程
        6.2.2 不同数字贸易壁垒保护程度下实际GDP变化模拟结果分析
        6.2.3 不同数字贸易壁垒保护程度对行业产出水平的影响模拟结果分析
        6.2.4 不同数字贸易壁垒保护程度对行业进出口贸易水平的影响模拟结果分析
    6.3 本章小结
第7章 数字产品贸易壁垒上升背景下的金砖国家数字贸易合作框架与运行机制构建
    7.1 全球与金砖国家现有数字产品贸易合作框架分析
        7.1.1 多边与诸边贸易协定层面
        7.1.2 区域和双边贸易协定层面
        7.1.3 金砖国家现有关于数字产品贸易政策及合作框架协议
    7.2 金砖国家同世界其他国家数字贸易合作的模式构建及其运行机制
        7.2.1 合作模式一:WTO框架内的多边协议–数字贸易领域多边协议
        7.2.2 合作模式二:WTO框架内的诸边协议,以信息技术协定框架为主
        7.2.3 合作模式三:《国际服务贸易协定》(TiSA)框架内的诸边协议
        7.2.4 以WTO为主Ti SA协议为辅数字贸易合作框架实现途径
    7.3 金砖国家之间数字贸易合作模式构建及其运行机制
        7.3.1 建立金砖国家数字贸易合作框架的基础条件和技术路线
        7.3.2 以新开发银行和应急储备安排为主金砖国家数字贸易基础设施合作模式
        7.3.3 以BRICS支付系统为主金砖国家数字贸易运行机制的实现
        7.3.4 金砖国家数字产品贸易软环境建设合作领域及运行机制的实现
    7.4 本章小结
第8章 主要结论与政策建议
    8.1 主要结论
    8.2 政策建议
附录A 金砖国家采用的数据本地化及跨境数据流动限制政策
附录B NAICS行业与GTAP行业分类之间的一致性表
附录C 论文购买数据库和软件使用许可证明
附录D 简字缩语表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8)业务连续性导向的广东华兴银行信息系统灾难恢复管理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和思路
第二章 核心概念、相关理论
    2.1 核心概念
    2.2 相关理论
        2.2.1 业务连续性理论
        2.2.2 风险管理理论
第三章 广东华兴银行信息系统灾难恢复管理现状
    3.1 广东华兴银行概况
        3.1.1 华兴银行组织架构情况
        3.1.2 广东华兴银行主要业务
        3.1.3 广东华兴银行信息系统概况
    3.2 广东华兴银行IT基础设施灾难恢复管理现状
        3.2.1 机房环境现状及其灾害恢复管理
        3.2.2 主机设备现状及其灾难恢复管理
        3.2.3 存储设备现状及其灾难恢复管理
        3.2.4 数据库现状及其灾难恢复管理
        3.2.5 网络现状及其灾难恢复管理
    3.3 信息系统数据灾难恢复管理现状
        3.3.1 数据备份系统现状
        3.3.2 应用系统灾难备份现状
        3.3.3 信息系统灾难恢复体系建设现状
第四章 广东华兴银行信息系统灾难恢复管理中灾难风险分析
    4.1 广东华兴银行信息系统灾难风险识别
        4.1.1 基于地理位置的风险识别
        4.1.2 机房设施面临的风险识别
        4.1.3 安保监控的风险识别
        4.1.4 信息系统面临的风险识别
    4.2 广东华兴银行信息系统灾难风险评估
        4.2.1 风险评估数据的获取
        4.2.2 风险的评估
    4.3 广东华兴银行信息系统灾难风险分析
第五章 广东华兴银行信息系统灾难恢复管理中业务连续性需求调研
    5.1 业务连续性需求调研的整体设计
        5.1.1 调研的对象和内容
        5.1.2 调研的范围
    5.2 业务影响分析
        5.2.1 业务连续性要求
        5.2.2 重要业务与系统的对应关系
        5.2.3 信息系统灾难恢复能力
    5.3 广东华兴银行业务连续性差距
    5.4 信息系统灾难恢复管理中业务连续性需求总结
第六章 广东华兴银行业务连续性导向的信息系统灾难恢复管理优化方案
    6.1 广东华兴银行信息系统灾难恢复管理优化方案构建的目标和原则
        6.1.1 构建原则
        6.1.2 优化目标
        6.1.3 优化范围及内容
    6.2 完善灾难备份中心
        6.2.1 同城灾备中心重新选址扩容
        6.2.2 建立异地灾备中心
    6.3 建立应用系统重要程度分级
        6.3.1 系统重要程度分类定义
        6.3.2 应用系统重要程度分类
        6.3.3 重要业务系统恢复优先级别
    6.4 IT基础架构灾难恢复管理优化方案
        6.4.1 存储系统优化方案
        6.4.2 网络系统优化方案
        6.4.3 数据库优化方案
第七章 广东华兴银行信息系统灾难恢复管理优化实施的保障措施
    7.1 制定灾难恢复管理组织架构
        7.1.1 新增日常灾难恢复管理组织
        7.1.2 新增灾难恢复应急组织
    7.2 制定信息系统灾难恢复管理资源配置策略
        7.2.1 灾备中心IT资源配置策略
        7.2.2 灾备中心IT资源配置方案
    7.3 建设业务连续性导向的信息系统灾难恢复预案及演练规划
        7.3.1 信息系统灾难恢复预案建设方案
        7.3.2 信息系统灾难恢复演练策略
        7.3.3 信息系统灾难场景及恢复策略
        7.3.4 信息系统灾难恢复数据补录方式
        7.3.5 信息系统灾难恢复后续工作
    7.4 制定信息系统灾难恢复运维管理方案
        7.4.1 两地三中心运维的目标
        7.4.2 运维管理策略
        7.4.3 统一流程与运维管理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8.1 研究结论
    8.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9)开放社会与图书馆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文献综述
    1.3 研究过程
2 开放环境:中国与全球正在缔造新型开放社会
    2.1 信息、数据公开环境
    2.2 信息、数据获取环境
    2.3 信息、数据共享环境
3 开放社会对图书馆的挑战
    3.1 图书馆数据资源收藏问题
    3.2 图书馆竞争服务阵地问题
    3.3 图书馆知识中介功能问题
    3.4 图书馆获取成本与效率问题
4 开放社会图书馆创新发展之路
    4.1 权威图书馆
    4.2 可信图书馆
    4.3 智慧图书馆
    4.4 融合图书馆
    4.5 无缝图书馆

(10)星网锐捷投资价值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第一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研究意义
    第三节 研究思路和结构安排
第二章 公司估值评估理论和方法
    第一节 公司估值理论
    第二节 公司估值评估方法与模型
    第三节 公司估值的影响因素探究
第三章 福建星网锐捷通讯股份有限公司分析
    第一节 行业分析
    第二节 公司经营与战略分析
    第三节 基于财报的基本面分析
    第四节 公司财务预测
    第五节 公司估值分析
第四章 结论与投资建议
    第一节 投资风险分析
    第二节 结论与投资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四、IDC:存储设备销售下降24%(论文参考文献)

  • [1]S公司IDC服务差异化研究[D]. 徐杨勋. 电子科技大学, 2021
  • [2]IBM(中国)公司小型机业务竞争战略研究[D]. 黄彬彬. 西南大学, 2021
  • [3]数据资产化及运营系统研究[D]. 叶雅珍. 东华大学, 2021(01)
  • [4]大型汽车集团行业云平台创新与实践[A]. 陈江,李晓龙,姜建辉,崔立锋,高凡,张铎,曾伟. 中国企业改革发展2020蓝皮书, 2020
  • [5]E公司销售人员佣金体系优化研究[D]. 王晓东. 大连理工大学, 2020(05)
  • [6]金融科技对我国银行业竞争力的影响研究[D]. 张琦.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020(01)
  • [7]金砖国家数字产品贸易壁垒对数据密集型行业全要素生产率及宏观经济影响研究[D]. Ivan Sarafanov.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020(05)
  • [8]业务连续性导向的广东华兴银行信息系统灾难恢复管理优化研究[D]. 区兴全. 兰州大学, 2020(01)
  • [9]开放社会与图书馆发展[J]. 陈传夫,李秋实. 中国图书馆学报, 2020(01)
  • [10]星网锐捷投资价值分析[D]. 林翠婷. 厦门大学, 2019(08)

标签:;  ;  ;  ;  ;  

IDC:存储设备销量下降 24%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