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重滚筒排绳故障分析及现场处理

起重滚筒排绳故障分析及现场处理

一、提升卷筒排绳故障的分析与现场处理(论文文献综述)

张倩[1](2021)在《矿用绞车紧凑型轻量化设计》文中研究表明在煤矿生产的过程中,矿用绞车时是必备的基础工具,矿用绞车的安全运行关系到整个煤矿的运输环节与生产情况。现如今,煤矿绞车朝着标准化、高效节能化、以及轻量化方向前进。尤其是针对目前很多绞车在煤矿场地较小的情况下,或者地理位置受限的情况下,轻量化和结构紧凑的绞车将更为实用。所以结合目前的需求,本论文主要是在董家河煤矿西翼坡头场地作为实际的考察,设计了实用的整体绞车方案,并且改变了以往传统的矿用绞车结构,并通过计算与仿真验证的方式方法设计验证出占地面积小、质量减小的煤矿绞车。首先,结合目前绞车使用现状以及目前生产的需求分析了目前绞车的结构性能,同时实地考察董家河煤款西翼坡头场地,根据需求参数设计减速器的方案。确定该减速器两级传动方式,确定各齿轮齿数、模数等齿轮参数。确定其内部电机、行星架、滚筒等联接方式,确保其使用应力、强度满足需求。在确定减速器方案之后,将整体绞车结构做出新设计,抛弃了以往减速器和电机在外面的情况,此绞车将电机与减速器放置在滚筒的内部,通过行星轮的外齿圈带动滚筒的外部做旋转,起到提拉矿物的作用。以往此结构没有用在矿用绞车上的先例,在整体结构上对绞车绘制出二维图,再画出整体的三维制图。通过ANSYS来分析滚筒、行星齿轮各部分、承重轴等,确定整个的设计可以作为董家河煤矿西翼坡头场地的矿用绞车来进行使用。通过尺寸优化的方法设立优化条件来对整体的绞车进一步进行轻量化的优化,通过在行星减速器、滚筒等部分做尺寸优化,行星架做更改材料的轻量化改变。通过再次应力分析对比,给出轻量化之后各参数。对轻量化前后的滚筒做模态分析,确保其不会发生共振。为保证整体的使用性能,改进其以往使用的后置式盘式制动器,通过改进成为结构紧凑式盘式制动器,做出结构调整,达到整体最优化。本论文共有图58个,表24个,参考文献95篇。

刘庆修[2](2020)在《载人救援提升装置自动排绳系统设计》文中认为救援提升装置是载人救援提升装备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卷扬的安全稳定运行是关键。从卷扬螺旋绳槽的缺陷入手,分析大容绳卷扬不发生乱绳故障的定滑轮和卷扬中心距范围,结合实际提升吊臂参数,得出卷扬运行过程中必然发生跳槽乱绳的结果。为确保载人提升装置卷扬运行过程排绳质量和载人提升安全,提出满足不同吊臂姿态和钢丝绳运行速度的自动排绳系统研发需求。安装调试后进行了地面空载排绳质量测试、大直径孔试验条件下空载、重载和载人等工况排绳质量测试。测试结果表明,自动排绳系统很好地满足了设计要求,可靠地保障了载人救援提升装置运行安全。

徐思家[3](2020)在《旋挖钻机自动化控制系统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文中指出旋挖钻机作为桩工机械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用于工程建设中混凝土灌注桩的施工,可根据施工要求配合不同的工作装置和钻具进行钻孔作业。本文针对旋挖钻机的自动控制系统进行分析与介绍,从动力头多档控制与缓冲补油系统、动力头高速甩土与自动旋转系统、主卷扬马达平衡阀可靠性提升及主卷扬触底保护与测深系统等三个方面进行了研究与设计,最后对所研究设计内容进行测试验证,验证了方案的可行性。首先,针对液压马达常用控制方式,在分析动力头系统的工作原理及主要参数计算的基础上,根据动力头EP马达电比例特性提出了三种动力头控制模式:入岩模式、节能模式、甩土模式,并给出每种模式控制特点及各档位参数设计,施工效率得到显着提高;通过对比双向溢流阀补油与单向阀式补油方式的优缺点,提出了独立补油阀补油系统,提高了动力头马达使用寿命,降低了故障率。其次,根据旋挖钻机高甩功能的特点,在高速减速机油路的基础上,分析研究对应的马达高甩方案,利用液压换挡机构工作原理设计了自动换挡高甩方案。根据液压旋挖钻机控制原理及操作特点,设计了动力头自动旋转系统,将自动旋转按钮集成在先导手柄上,可以实现动力头在任意速度的自动旋转。然后,分析了主卷扬采用单排绳缠绕的必要性,研究了主卷马达平衡阀的可靠性提升方案,通过设计主卷扬触底保护和过载保护解决了钢丝绳下放乱绳和避免过载提升,在分析电感式传感器和增量式编码器两种常用的测深方法的基础上,设计了主卷扬霍尔效应转速传感器测深方案,测量精度得到了提高,施工效率得到了提升。最后,通过软件及实物操作对动力头系统和主卷扬系统进行测试验证,验证设计方案的可行性。结果证明,设计和研究的动力头及主卷扬控制系统可以实现旋挖钻机相关作业功能,设计方案是可行的。本论文共有图67幅,表12个,参考文献60篇。

王天义[4](2020)在《超深矿井提升系统试验台钢丝绳纵振规律与纵振抑制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双绳缠绕式提升系统试验台钢丝绳纵振规律与纵振抑制方法研究作为矿井提升设备研发、设计、制造中不可或缺的前期基础,它可以确定提升系统试验台钢丝绳运行中纵向振动的规律、发现对纵向振动影响较大的因素,对纵振抑制的研究可以在满足安全要求的前提下,促使设计时主机减重、轴承减配、节约成本。建立了提升系统试验台钢丝绳的受力模型和钢丝绳运动学方程。通过理论分析确定提升系统试验台钢丝绳的纵振类型,选取适合该振动的微分方程,依据微分方程利用Matlab软件建立相应的动力学仿真模型。根据相似理论,获取试验台的设计参数。针对课题的研究对象和目的,应用控制变量法,设计了详细的实验方案,依据试验台的不同工况、针对影响纵向振动的加速度、弹性模量、绳端载荷、速度等不同因素,进行大量的仿真实验,对实验数据和结果分析整理,得出每种因素对钢丝绳动张力和变形的影响规律和趋势,继而形成提升系统试验台动载荷预测的理论基础。同时,对钢丝绳振动中的最大张力和最大变形的精确的计算和预测,可为提升机的轻量化设计提供理论支撑。对提升系统试验台钢丝绳纵振抑制方法进行了探索研究,试验台提升过程采用梯形加速度后使整体张力、变形明显减小,有效抑制了各阶段间过渡处张力、变形的突变,使得试验台钢丝绳的纵振减弱,改善了提升过程的平稳性。由于提升系统试验台的提升高度较小,考察纵振抑制方法的效果不够明显,为了更好地研究曲线速度模型对钢丝绳纵振的抑制效果,以中信重工牵头攻关的国家973项目“超深井大型提升装备设计制造及安全运行的基础研究”中的样机参数为例进行动力学仿真实验,分析对比传统梯形速度模型和曲线速度模型下钢丝绳动张力和变形的规律,实验结果显示,曲线速度模型下,钢丝绳最大张力和最大变形明显减小,钢丝绳张力和变形的纵振幅度显着降低,证明了曲线速度模型的应用对纵振抑制的有效性。

凡娜娜[5](2020)在《基于机器视觉的多绳缠绕式提升系统悬绳横振特性研究》文中指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国的能源结构在不断调整变化,能源需求持续增长,地表浅层矿产资源即将开采殆尽,且储备量已不能满足现代工业化需求,因此超深井采矿已成为深层开采资源的关键方式。提升机是实现超深矿产开发的关键设备,其中钢丝绳是提升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升系统高效安全运行的关键。本文针对多绳缠绕提升系统,采用理论分析与实验研究相结合的方法,研究钢丝绳的横向振动特性,可以评估提升系统的运行状态并预测可能的故障,这对煤矿安全生产具有重要意义。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研究了产生悬绳段钢丝绳横向振动的原理。针对多绳缠绕提升系统,分析了绳槽的结构特征和钢丝绳沿卷筒的缠绕过程,建立了钢丝绳缠绕过程中的卷筒激励函数,而后基于数值模型计算得到了不同提升速度下的激励位移信号,并以此为基础分析了激励信号的特征。建立了钢丝绳横向振动视觉测量方法。在设置感兴趣区域(ROI)的基础上,采用自适应阈值设定的小波边缘提取算法,提高钢丝绳轮廓的检测精度,通过二值化处理并利用矩阵求形心法,得到了ROI区域内钢丝绳形心位置,采用经验模态分解去除钢丝绳排绳位移,获得钢丝绳横向振动信号,最后开发了测量软件,设计了测量方法的精度验证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较高的横向振动位移检测精度,能够满足钢丝绳横振测量需求。开展了多绳缠绕提升系统悬绳横振试验。设计了多绳缠绕提升试验系统横向振动试验方法,得到实验工况下的悬绳横向振动信号,通过信号分析得到了悬绳横振频率。对比卷筒施加的激励频率、悬绳横向振动响应频率以及悬绳固有频率,得出悬绳的横向振动主要受卷筒施加的激励影响,且与提升容器质量以及提升速度有关。分析了提升速度对悬绳横向振动的影响。拟合钢丝绳横向振动位移得到悬绳横向空间振动形态,研究不同提升速度下悬绳横向空间振动位移和运动空间范围,得到了悬绳横向振动位移与提升速度的关系。分析了提升速度对钢丝绳层间过渡平稳性的影响。

狄潇[6](2020)在《深井缠绕提升系统垂绳横向振动特性研究》文中提出随着我国中浅层煤炭资源储量日益减少,面向深井煤炭资源开采的必要性日益凸显。多绳缠绕提升是目前适应于深井开采的提升装备,但由于外界激励、自身性质等原因,多绳缠绕提升的横向振动特性更加复杂,产生的横向变形将影响钢丝绳的力学特性,导致纵向振动突变,同时也可能产生绳弦碰撞行为,威胁提升安全,因此有必要对提升垂绳横向振动进行研究。本文采用理论分析、虚拟样机建模、试验及对比分析的方法,对提升系统深井垂绳横向振动开展了较系统的研究,对多绳缠绕提升系统设计、减振具有理论和实际意义。首先,将多绳缠绕提升物理模型简化为单绳提升振动模型,基于能量法对提升系统各部分进行理论分析,运用Hamilton原理建立了垂绳横纵耦合振动方程,考虑天轮轴向振动产生的横向激励及弦绳段通过天轮耦合产生的纵向激励,基于Galerkin截断法将垂绳的横纵耦合振动方程进行离散,建立了缠绕提升系统振动模型。其次,针对提升系统动力分析的虚拟样机建模问题,比较了ADAMS中几种钢丝绳离散建模方法,选择Cable模块建模并对其建模理论进行了分析。利用SolidWorks建立了三维刚性部件模型并在ADAMS中对虚拟样机模型参数进行设置,构建了缠绕提升实验平台的虚拟样机模型。然后,在多绳缠绕提升实验平台上构建了提升垂绳横向振动实验数据采集系统,利用实验结果验证了缠绕提升振动模型和虚拟样机模型的有效性,并对提升垂绳上不同点的横向振动进行了分析,为深井垂绳振动研究及测试参考点选择提供基础。最后,利用所建立的振动模型分析了提升参数对深井提升垂绳横向振动特性的影响;对比分析了提升垂绳上固定比例点的振动规律。选择垂绳中点作为研究参考点,探讨垂绳在变载变速等工况下的振幅变化规律,并分析了合理的运行参数区间及相应的提升改善效果。该论文有图55幅,表16个,参考文献93篇。

宋春阳[7](2020)在《立井刚性罐道故障对钢丝绳横向振动的影响研究》文中认为当前,煤炭依然是最重要的能源形式,随着开采深度和产能的加大,煤炭资源开采的安全问题日益凸显。在提升系统运行过程中,需要使用罐道来抑制提升容器的横向摆动,其中刚性罐道最为常见。刚性罐道工作性能的优劣将直接影响提升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因此,对刚性罐道的工作状况进行检测显得十分重要。传统的刚性罐道检测方法多是采用监测提升容器的运行状况来间接判断刚性罐道的工作状况,这种方法所测得的数据会受到提升容器运动的影响,而且安装、信号传输等存在困难。因此有必要对井口位置的提升主绳横向振动进行研究,探讨通过主绳振动状态检测刚性罐道的工作状况,为刚性罐道检测提供有效的方法,保障矿井提升系统安全平稳运行。首先,本文分析了主绳振动来源,并推导出天轮和罐道激励函数,建立提升主绳振动物理模型。运用广义Hamilton原理建立主绳横纵耦合振动方程,考虑刚性罐道和天轮激励对主绳振动的影响,基于Galerkin截断法对主绳振动控制方程离散化求解,得到主绳横向振动位移曲线。其次,本文研究了主绳横向振动的图像匹配测量。采用基于灰度信息的NCC图像匹配算法,实现了主绳测点位置定位,并得出关于平衡位置的横向振动位移变化。同时针对该算法运算耗时较长的问题,利用差分求和方法和Harris算子检测的图像搜索方法,在不影响测量精度的情况下缩短了运算时间,实现了该图像匹配方法对主绳振动位移测量的适用性。最后,本文通过缠绕式提升实验平台设计了实验方案,并利用实验验证数学模型的有效性。采用机器视觉测量系统,设计和开展不同刚性罐道激励下提升主绳的振动情况,得到主绳在不同刚性罐道激励下的振幅变化规律,说明通过主绳振动状态检测刚性罐道工作状况的可行性。同时,也说明上述匹配算法,对提升主绳横向振动测量具有较强的实用性。该论文有图46幅,表9个,参考文献86篇。

凡娜娜,杨芳,李济顺,邹声勇[8](2020)在《缠绕式提升机钢丝绳横向空间振动的视觉测量方法与试验研究》文中指出针对缠绕式提升机悬绳段钢丝绳横向空间振动开展测量方法研究,采用双高速摄像机采集悬绳空间横振的灰度图像,在设置感兴趣区域的基础上,采用自适应阈值设定的小波边缘提取算法,提高钢丝绳轮廓的检测精度,并进行二值化处理,通过矩阵求形心法得到区域内钢丝绳形心位置,并采用经验模态分解法去除钢丝绳排绳位移引起的周期性激励,从而得到了钢丝绳横向空间振动信号。为验证测量方法的正确性,在多绳缠绕式提升系统试验平台上开展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研究的视觉检测方法能够快速、准确地实现钢丝绳横向空间振动信号的非接触检测。

任启伟,刘凡柏,高鹏举,赵远,高明帅[9](2019)在《基于PLC的绳索取心绞车智能控制系统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绳索取心绞车作为地质钻探主要设备,专用于下放打捞器以打捞内管总成。通过分析现有绳索取心绞车优缺点,研制出具有智能排绳系统的新型变频电机驱动绳索取心绞车,其主要功能为精确控制打捞器位置、实时监测钢丝绳张力、自由落钩与跟随排绳等,并针对该绞车开发出一套基于PLC的智能控制系统。

王源[10](2019)在《紧急救援多绳缠绕提升绞车结构优化与性能研究》文中提出我国是一个多煤的国家,以1145亿吨储存量排名世界第三,虽然太阳能、风能、核能以及天然气有所发展,但未来煤炭依然占据资源消耗的重要位置,由于我国煤炭埋藏深,地面煤层较少等自身因素,矿难事故发生频繁,百万吨死亡率远远超过美国、南非、俄罗斯等主要产煤国。所以研发一种高效、便携的救援设备尤为重要。本文针对现有的矿难的形式,设计了一种紧急救援多绳缠绕提升系统,通过垂直救援方式缩短了救援时间,提高了被困人员的生存几率,保障了矿工的生命安全。以山西省煤炭地质115勘查院提供的原始数据为基础,通过合理计算选定了救援系统的参数,利用Pro/E软件建立了整个系统的三维模型,在此基础上参考各国各行业的标准对救援系统的关键部件进行了设计,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有效减小了系统尺寸,提高了便携性。针对现有绞车的乱绳问题,设计了一种新型的排绳器,创新性地加入了转盘式间歇机构,通过此机构的运行使排绳器可以实现间歇式排绳,使其只在特定情况下排绳,这种方式极大地适应了折线绳槽的运行原理,提高了排绳效率,减少了钢丝绳的磨损,并通过对转盘式间歇机构的运动学仿真,得到了机构的运动规律,消除了刚性冲击,极大地减少了对于整个机构的损伤。将系统运行情况划分为三种不同的工况,计算获得了提升绞车主轴装置的外力载荷,并通过理论计算与ANSYS Workbench有限元两种方法对其进行了受力分析,得到了主轴装置的最大应力和最大变形量,主轴装置的强度和刚度均符合工程应用上的要求,论证了模型设计的合理性。针对多绳缠绕式提升绞车钢丝绳张力不平衡现象,探讨了张力不平衡原因以及危害,分析了正常状态与错误缠绕状态下的张力规律,设计了一种新型的张力平衡装置,有效化解了张力不平衡问题。垂直救援提升绞车设计是基于车载平台的,这就对缩小尺寸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本文设计了一种便携式的井架,提高了整个系统的机动性,节省了空间,并对井架进行了静力学与模态分析,论证了其合理性,最后将整个系统集成到车载之上,合理地安排了设备的布置方式。

二、提升卷筒排绳故障的分析与现场处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提升卷筒排绳故障的分析与现场处理(论文提纲范文)

(1)矿用绞车紧凑型轻量化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变量注释表
1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矿用绞车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1.3 绞车的发展趋势
    1.4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1.5 本章小结
2 矿用绞车整体设计方案
    2.1 绞车的工况特点及设计要求
    2.2 绞车的整体结构设计
    2.3 绞车驱动方式选择与计算
    2.4 绞车减速器传动方案设计与选择
    2.5 减速器轴的设计参数与轴承选用
    2.6 减速器行星架设计
    2.7 本章小结
3 滚筒与钢丝绳的设计
    3.1 绞车卷筒结构的分析与选用
    3.2 绞车滚筒结构的设计与计算
    3.3 绞车滚筒输出性能的分析与求解
4 减速器的关键部位仿真
    4.1 减速器与滚筒结构件的建模
    4.2 结构件的有限元分析
    4.3 材料的选择与加工工艺
    4.4 本章小结
5 减速器的关键部位的优化轻量
    5.1 优化设计原理与方法
    5.2 齿轮的轻量化
    5.3 行星架的轻量化
    5.4 滚筒左端盖的轻量化
    5.5 滚筒轻量化前后的模态分析
    5.6 本章小结
6 绞车的制动设计与排绳方案选择
    6.1 绞车制动器的设计
    6.2 盘式制动器的制造工艺
    6.3 绞车自动排绳装置的选择与确定
    6.4 本章小结
7 总结与展望
    7.1 总结
    7.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附录
学位论文数据集

(2)载人救援提升装置自动排绳系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1 载人救援提升装置
2 自动排绳系统需求分析
3 自动排绳系统设计
4 自动排绳系统测试
5 结语

(3)旋挖钻机自动化控制系统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变量注释表
1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意义
    1.2 旋挖钻机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旋挖钻机自控制系统研究现状
    1.4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1.5 论文的主要章节安排
2 旋挖钻机自动化系统概述
    2.1 旋挖钻机系统组成分析
    2.2 旋挖钻机液压系统概述
    2.3 旋挖钻机电气系统概述
    2.4 本章小结
3 动力头多档控制与缓冲补油系统研究
    3.1 动力头系统的工作原理
    3.2 动力头系统主要参数设计
    3.3 动力头马达控制方式分析
    3.4 动力头多档控制方案研究
    3.5 动力头缓冲补油系统研究
    3.6 本章小结
4 动力头高速甩土与自动旋转系统设计
    4.1 动力头高速甩土功能研究设计
    4.2 动力头自动旋转系统分析设计
    4.3 本章小结
5 主卷扬触底保护与测深系统设计
    5.1 主卷扬马达平衡阀可靠性提升与优化
    5.2 主卷扬触底和过载保护设计
    5.3 主卷扬测深设计
    5.4 本章小结
6 系统调试与验证
    6.1 动力头控制系统调试与验证
    6.2 主卷扬控制系统调试与验证
    6.3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触底保护程序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4)超深矿井提升系统试验台钢丝绳纵振规律与纵振抑制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
2 试验台实验方案的设计与制定
    2.1 试验台的设计
        2.1.1 样机主要参数
        2.1.2 试验台主要技术参数选型说明
        2.1.3 试验台提升设备主要参数及整体布置
    2.2 试验台仿真实验方案的设计
    2.3 试验台仿真数据处理与分析
3 试验台提升钢丝绳纵振规律研究
    3.1 建立试验台提升钢丝绳纵振微分方程及仿真模型
    3.2 关于试验台的仿真实验与分析
        3.2.1 基准工况试验台仿真参数
        3.2.2 其他工况试验台仿真参数设置
        3.2.3 试验台钢丝绳纵振规律仿真实验结果及分析
4 试验台提升钢丝绳纵振抑制方法研究及仿真分析
    4.1 基于梯形加速度的试验台钢丝绳纵振抑制方法研究
    4.2 梯形加速度在六阶段提升中的应用
    4.3 基于曲线速度模型的样机钢丝绳纵振抑制方法研究
        4.3.1 梯形速度模型下的样机钢丝绳纵振仿真及结果分析
        4.3.2 基于曲线速度模型的样机钢丝绳纵振仿真实验设计
        4.3.3 曲线速度模型下样机钢丝绳纵振仿真及结果分析
        4.3.4 速度模型改进前后样机钢丝绳纵振情况对比分析
    4.4 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5.1 主要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科研成果

(5)基于机器视觉的多绳缠绕式提升系统悬绳横振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超深矿井提升装备
        1.2.2 提升系统钢丝绳振动特性研究现状
        1.2.3 钢丝绳振动测量研究现状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钢丝绳缠绕过程运动特征分析
    2.1 钢丝绳缠绕过程分析
        2.1.1 绳槽结构型式
        2.1.2 缠绕过程分析
    2.2 缠绕激励函数的建模
        2.2.1 激励模型
        2.2.2 数值计算
    2.3 缠绕激励的特征分析
        2.3.1 卷筒对悬绳施加的激励频率
        2.3.2 悬绳横向振动固有频率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悬绳段钢丝绳横向振动视觉测量方法
    3.1 钢丝绳横向振动视觉测量原理
        3.1.1 视觉图像序列获取
        3.1.2 测量原理
    3.2 钢丝绳振动信号处理算法
    3.3 图像处理软件开发
        3.3.1 软件设计
        3.3.2 基于LABVIEW的软件开发
    3.4 去除趋势项
    3.5 测量方法的精确度验证
        3.5.1 试验系统
        3.5.2 试验结果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多绳缠绕提升系统悬绳横向振动试验
    4.1 悬绳横向振动位移的测量试验
    4.2 钢丝绳横向振动试验数据
        4.2.1 悬绳固有频率
        4.2.2 悬绳段钢丝绳横向振动试验结果
        4.2.3 悬绳段钢丝绳横振处理与分析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提升速度对悬绳横振特性的影响
    5.1 缠绕激励下的悬绳横振响应分析
    5.2 钢丝绳横向空间振动
    5.3 提升速度对悬绳横振的影响
    5.4 提升速度对悬绳层间过渡平稳性影响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6)深井缠绕提升系统垂绳横向振动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变量注释表
1 绪论
    1.1 课题来源
    1.2 研究背景及意义
    1.3 研究现状
    1.4 现有研究存在的问题
    1.5 主要研究内容与论文框架
2 缠绕提升系统振动建模及求解
    2.1 引言
    2.2 多绳缠绕物理模型简化
    2.3 提升能量分析
    2.4 提升系统振动方程
    2.5 横纵耦合振动方程的求解
    2.6 本章小结
3 缠绕提升实验系统虚拟样机建模及求解
    3.1 引言
    3.2 多体系统动力学基础
    3.3 ADAMS理论基础和求解方法
    3.4 柔性钢丝绳建模方法
    3.5 缠绕提升系统仿真建模
    3.6 本章小结
4 实验验证及对比分析
    4.1 引言
    4.2 实验系统平台构成
    4.3 天轮激励信号采集
    4.4 理论模型验证
    4.5 提升垂绳上各固定点振动比较
    4.6 本章小结
5 提升系统参数对深井垂绳横向振动影响研究
    5.1 引言
    5.2 深井垂绳横向振动特性分析
    5.3 提升参数对垂绳横向振动影响
    5.4 运行参数改善效果分析
    5.5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7)立井刚性罐道故障对钢丝绳横向振动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变量注释表
1 绪论
    1.1 课题来源
    1.2 课题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现有研究存在的问题
    1.5 主要研究内容
2 提升主绳振动研究
    2.1 引言
    2.2 提升主绳振动物理模型建立
    2.3 提升主绳的振动方程推导
    2.4 振动方程求解
    2.5 仿真结果
    2.6 本章小结
3 机器视觉主绳横向振动测量研究
    3.1 引言
    3.2 钢丝绳振动的图像匹配
    3.3 提高机器视觉测量速度
    3.4 实验结果及分析
    3.5 计算横向振动位移
    3.6 本章小结
4 实验验证与数据分析
    4.1 引言
    4.2 提升主绳振动实验系统
    4.3 数据处理方法
    4.4 不同罐道激励对主绳振动特性分析
    4.5 本章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学位论文数据集

(10)紧急救援多绳缠绕提升绞车结构优化与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研究背景与意义
    1.3 课题研究现状
        1.3.1 国内外研究动态
        1.3.2 现有研究存在的不足
    1.4 主要研究内容
    1.5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多绳缠绕式提升绞车部件的设计与布置
    2.1 引言
    2.2 多绳缠绕式救援绞车卷筒布置与功能分析
        2.2.1 多绳缠绕式救援绞车卷筒布置方案
        2.2.2 救援系统的功能分析
    2.3 救援部件的设计
        2.3.1 钢丝绳的捻向与承载
        2.3.2 卷筒的小型化
        2.3.3 液压系统的参数
        2.3.4 救援舱的结构
        2.3.5 压绳器的改进
    2.4 承荷电缆的连接方式
    2.5 多绳缠绕式绞车整体形式的模型建立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绞车钢丝绳乱绳问题的研究
    3.1 引言
    3.2 绞车乱绳现象与原因
    3.3 间歇式排绳器的特点
    3.4 转盘式间歇机构功能分析
        3.4.1 转盘式间歇机构的原理
        3.4.2 转盘的机构设计
        3.4.3 转盘式间歇机构的运动特性分析
    3.5 绞车排绳器结构
        3.5.1 排绳器基本构成与介绍
        3.5.2 双向丝杠基本原理
        3.5.3 排绳器参数
    3.6 钢丝绳多层缠绕层间过渡的研究
        3.6.1 缠绕方式的选择
        3.6.2 多层缠绕层间过渡装置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提升系统主轴装置的应力分析
    4.1 引言
    4.2 卷筒的理论校核
    4.3 主轴装置的载荷计算分析
    4.4 主轴装置的应力计算
        4.4.1 有限元软件介绍
        4.4.2 静力学分析方程
        4.4.3 有限元软件的求解流程
        4.4.4 主轴装置的模型简化与导入
        4.4.5 接触设置与材料属性
        4.4.6 划分网络
        4.4.7 载荷与约束的添加
    4.5 有限元后处理和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多绳系统张力平衡装置设计
    5.1 引言
    5.2 多绳提升绞车钢丝绳张力不平衡原因
    5.3 钢丝绳张力规律分析
        5.3.1 正常状态下钢丝绳受力分析
        5.3.2 钢丝绳张力不平衡的规律
    5.4 多绳缠绕式提升绞车的平衡装置设计
        5.4.1 平衡装置结构
        5.4.2 平衡装置功能分析
    5.5 断绳保护设计与分析
        5.5.1 断绳保护设计
        5.5.2 断绳保护分析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救援系统的车载平台设计
    6.1 引言
    6.2 便携式井架设计与分析
        6.2.1 井架的设计
        6.2.2 井架的静受力分析
        6.2.3 井架的动力学分析
    6.3 车载平台的参数选择
    6.4 底盘设计与连接
    6.5 车载救援系统的整体模型的建立
    6.6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工作总结
    7.2 主要结论
    7.3 进一步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四、提升卷筒排绳故障的分析与现场处理(论文参考文献)

  • [1]矿用绞车紧凑型轻量化设计[D]. 张倩. 中国矿业大学, 2021
  • [2]载人救援提升装置自动排绳系统设计[J]. 刘庆修. 煤矿机械, 2020(06)
  • [3]旋挖钻机自动化控制系统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D]. 徐思家. 中国矿业大学, 2020(03)
  • [4]超深矿井提升系统试验台钢丝绳纵振规律与纵振抑制方法研究[D]. 王天义. 郑州大学, 2020(02)
  • [5]基于机器视觉的多绳缠绕式提升系统悬绳横振特性研究[D]. 凡娜娜. 河南科技大学, 2020
  • [6]深井缠绕提升系统垂绳横向振动特性研究[D]. 狄潇. 中国矿业大学, 2020(01)
  • [7]立井刚性罐道故障对钢丝绳横向振动的影响研究[D]. 宋春阳. 中国矿业大学, 2020(01)
  • [8]缠绕式提升机钢丝绳横向空间振动的视觉测量方法与试验研究[J]. 凡娜娜,杨芳,李济顺,邹声勇. 机械科学与技术, 2020(10)
  • [9]基于PLC的绳索取心绞车智能控制系统研究[A]. 任启伟,刘凡柏,高鹏举,赵远,高明帅. 第二十届全国探矿工程(岩土钻掘工程)学术交流年会论文集, 2019
  • [10]紧急救援多绳缠绕提升绞车结构优化与性能研究[D]. 王源. 太原理工大学, 2019(08)

标签:;  ;  ;  ;  ;  

起重滚筒排绳故障分析及现场处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