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电用深冲浸皮热镀锌钢板的研制

家电用深冲浸皮热镀锌钢板的研制

一、家电用深冲光整热镀锌钢板开发(论文文献综述)

胡华东,丁紫正,潘振华,王栋[1](2021)在《IF钢欠酸洗缺陷机理分析及对策》文中指出汽车外观件多使用深冲IF钢,表面质量是衡量深冲IF钢的主要评价指标,尤其是汽车行业水性涂料和2C1B工艺的广泛推广,涂层工序的减少以及涂层厚度的降低对汽车板表面质量及控制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本文以冷轧生产中较常见的欠酸洗缺陷为切入点,全面分析了欠酸洗缺陷形成的根本原因,重点制定了拉矫延伸率、插入量、酸洗最高速度、酸液浓度、酸液温度等参数,通过上述参数的优化根本上解决了欠酸洗缺陷,提高了产品质量稳定性,满足汽车板2C1B涂装工艺要求的目的。

亢业峰[2](2020)在《家电用微碳热镀锌钢板开发与生产实践》文中研究指明热镀锌板已逐渐取代电镀锌钢板成为家电产品的主要选用钢材。家电用热镀锌钢板不但要求具有较高的表面质量和板形、尺寸精度,而且还要求具有良好的冲压加工性能。文章介绍了通过制定合理的炼钢、热轧、冷轧工艺,成功开发具有较低屈服强度、较高断后伸长率的家电用微碳热镀锌钢。经过大批量工业生产实践表明,该产品性能稳定,满足相对复杂家电零件产品对冲压性能的要求。家电用微碳热镀锌钢的成功开发拓宽了家电用热镀锌板市场,优化了产品结构。

韩冰[3](2019)在《深冲及超深冲镀锌产品生产技术研究与应用》文中提出深冲及超深冲钢以其优异的冲压成形性能,得到汽车行业、设备制造业等广泛应用。通过第三代深冲及超深冲IF钢炼钢、热轧、退火、镀锌及化学成分等工艺的研究,获得一整套完善的生产工艺,同时成品获得良好的力学性能、成形性能及耐腐蚀性能。研究表明,随着铝含量的升高,强度及延伸率和r值基本维持稳定。Si是促进铁素体形成元素,在一定范围内,Si含量的增加会使热轧带钢晶粒尺寸增加,强度略微降低;对于冷轧退火后的组织和性能,随着Si含量的增加,晶粒尺寸变化不明显,强度有所增加,延伸率有所下降。随着Si含量的增加r值有一定增加趋势。间隙原子N与Ti优先结合形成Ti N,其形核方式为异质形核,形核核心为Al2O3,Ti N在形核核心周围形成四方形结构,为降低Ti N的尺寸,应适当降低钢水过热度。热轧工艺加热温度为12001250℃,终轧温度为910940℃,卷取温度为710730℃。冷轧压下率≥75%,可以获得高的r值。退火温度控制在820℃左右,保证再结晶完成程度的同时避免晶粒过度长大。锌锅铝含量控制在0.15%0.25%之间,锌液温度控制在450470℃之间,浸润时间应在37s,可获得表面状态和粘附性良好的镀锌表面。为镀锌产线选择适合的环保钝化和耐指纹产品,保证镀锌产品优良的耐腐蚀性能。CAE仿真成形技术帮助镀锌客户解决产品试产阶段出现的开裂等问题。图45幅;表37个;参48篇。

周慧春[4](2019)在《高品质家电用钢生产技术研究与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针对河钢唐钢高强汽车板镀锌生产线供高端家电用钢过程中在力学性能、表面质量和尺寸精度等方面出现的实物质量问题。通过借鉴常规铝镇静钢的工艺要点,通过实验室模拟手段和大生产数据,分析上述问题在冶炼、热轧和冷轧镀锌等各工序关键控制点,最终达到为用户提供满足特性需求高端家电产品的目的。研究表明在冶炼过程中添加B元素可以固定N元素,采用高温卷取的热轧工艺,可以使组织中间隙小原子有效析出,在退火过程中采用中温退火和大的光整延伸率可以解决彩涂的三烘三涂工艺拉伸平台长度大于5%的问题,并可以提高材料耐时效性,从而解决由于平台长度长而导致加工过程中出现的起皱问题。优化三辊六臂区域的张力、排产原则和锌液净化技术可以解决三辊六臂划伤问题,把气刀气源为空气改造为氮气气源解决了锌流纹问题,这两项措施使产品的合格率由80%提高到96.7%以上。通过将影响轧辊表面粗糙度复制率的张力、延伸率和轧制力等因素进行分析,实现光整机辊面粗糙度的窄范围精准复制;气刀采用氮气气源、小粗糙度轧辊和小轧制力等控制因素实现镀锌板涂装后光泽度大于等于85GU,满足客户高光泽度板要求大于等于75GU的要求。CAE仿真成形技术帮助家电客户解决产品试产阶段出现的开裂等问题。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实现产品全流程控制,通过控制生产模型实现窄范围控制尺寸精度,确保产品质量稳定性,大数据分析帮助解决生产中出现的强相关性问题。该课题提高了镀锌产品的实物质量,使唐钢镀锌产品的档次得到提升,提高唐钢镀锌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图49幅;表15个;参54篇。

田亚强,张明山,周亚罗,魏英立,宋进英,郑小平,陈连生[5](2017)在《高强度热镀锌家电板光整工艺优化及性能研究》文中指出以DX51D+Z热镀锌板为研究对象,通过改变热轧卷取温度进行了普通热镀锌家电板工艺优化,并对高强度热镀锌家电板的光整延伸率进行了优化,利用拉伸试验机及动电位极化曲线试验对其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热轧卷取温度由730℃降低到660℃而光整延伸率在0.8%1.0%时,板材的屈服强度达280290 MPa;热镀锌板钝化膜涂覆60 mg/m2时,腐蚀电位达到最大,腐蚀速率最小,耐腐蚀性最好。

张彦文[6](2012)在《合金化镀锌板镀层抗粉化性能及相关工艺研究》文中认为钢铁材料工业上应用广泛,但在使用过程中,接触到大气、液态水、土壤及特种介质,会发生不同程度的腐蚀。为了防止钢铁材料腐蚀,常常采用涂镀保护层的方法将钢铁与其它腐蚀介质隔离开来。锌的最重要的应用是钢铁的防腐蚀,主要是以涂层的形式,因为涂锌的钢在自然环境中有出色的耐蚀性。最早采用电镀的方法,但电镀方法具有成本高,有逐渐为热镀锌取代的趋势。热镀锌是将金属产品浸入熔融锌液中从而获得锌镀层。锌是比铁更为活泼的一种金属元素,更容易被氧化腐蚀。锌在干燥的空气中不起变化。但在潮湿空气的腐蚀环境中,锌的表面会生成一层致密的耐腐蚀的碳酸锌薄膜,它能保护锌内部不再受到腐蚀,从而延长材料使用寿命。锌铁合金层电极电位(-0.59V--0.66V)介于铁和纯锌之间,所以电化学腐蚀速度比纯锌慢。锌铁合金通过在热浸镀后退火处理,镀层发生合金化形成多种合金相得到。另外,锌铁合金层具有更好的焊接性及涂装性,所以逐渐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但其在冲压成型时,常常会出现粉化及脱落问题。镀层粉化及脱落降低镀层的耐蚀性能,影响涂装后的外观,而且因剥落的锌粉粘附于模具上,并在模具中积聚,影响模具的使用寿命。因此,提高合金化镀锌板镀层的抗粉化性能,一直是国内外镀锌学者的研究热点。而合金化镀锌板镀层的抗粉化性能,与镀层的相结构密切相关。为了研究合金化镀锌板镀层的相结构,以提高某钢厂现有产品抗粉化及剥落性能,进行了系统的比较及模拟研究,主要工作及结论如下:1)首次运用动态拉伸观察合金化镀锌板镀层在持续拉伸状态下的断裂演变过程。并通过扫描电镜及能谱仪分析,发现镀层和基板的剥离发生在基板/r相界面。r相断口呈锯齿状,约数百个纳米厚度。镀层厚度上主要为6相。2)通过对镀层抗粉化性及附着力的分析,发现某钢厂早期生产的合金化热镀锌钢板(主要是DX54D+ZF)镀层的抗粉化性能不稳定,部分产品的粉化量偏大。通过辉光光谱分析发现,原因是合金化钢板镀层中r相的含量较其它几种合金化钢板中的r相的含量要多。用扫描电镜观对比观察了不同合金化镀层的表面形貌,发现DX54D+ZF镀层表面的相结构是比较单一柱状锌铁合金相,并且镀层表面较脆,未见明显光整压痕,镀层内部在变形前已经产成了大量的合金化预裂纹。在此分析基础上提出了改进方法。3)通过对DX54D+ZF在不同温度、不同合金化时间下进行模拟合金化退火实验,并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辉光光谱仪及XRD等方法揭示了DX54D+ZF抗粉化及剥落性能与相关工艺参数的对应规律:合金化温度在450℃时,在比较长的时间范围内,粉化量都比较小;合金化温度在500℃时,合金化温度在120s以内,粉化量随合金化时间的变化也不大;合金化温度超过550℃时,在极短的时间内,镀层的粉化量急剧增加。4)通过对DX56D+ZF在不同温度、不同合金化时间下进行模拟合金化退火实验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辉光光谱仪及XRD等方法揭示了DX56D+ZF抗粉化及剥落性能与相关工艺参数的对应规律:在480℃左右合金化时,镀层粉化量很小,且随合金化时间的延长,镀层粉化量变化很小;在480℃合金化且时间不超过25s时,Zn/Fe界面A1元素富集明显,有利于抑制脆性相的形成,镀层抗粉化性能较好,当合金化温度更高,合金化时间更长时,镀层中开始出现脆性相,并不断增厚,镀层抗粉化性能逐渐下降。5)通过对H180BD+ZF在不同温度、不同合金化时间下进行模拟合金化退火实验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辉光光谱仪及XRD等方法揭示了H180BD+ZF抗粉化及剥落性能与相关工艺参数的对应规律:合金化时间小于25s时,450℃、480℃合金化镀层的抗粉化性能均较好,较低温度450℃时效果更佳;大于25s时,480℃合金化镀层粉化量急剧增加;而450℃合金化镀层粉化量略有下降,当合金化时间超过30s时,镀层粉化量才开始较缓慢地增加;合金化温度为510℃及540℃时,即使合金化时间极短,粉化量也较大,且随合金化时间的延续,粉化量急剧增加。6)不同镀锌板在合金化刚开始时A1元素均富集于镀层/基体界面,随着合金化时间的延长,A1元素逐渐向镀层表面扩散,最终均匀分布于镀层中。且合金化温度越高,这一过程越显着。7)合金化温度越高,表面形貌变化也越显着,但当合金化完成后,增加合金化时间,表面形貌变化不明显。

杜德顺[7](2011)在《镀锌线光整机延伸率控制系统研究与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光整机延伸率控制水平直接影响镀锌板质量的好坏,与此相关的控制策略一直是光整机自动控制研究的热点。本文以某镀锌线光整机延伸率控制系统为基础,深入分析了延伸率控制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并将模型预测控制应用到光整机延伸率控制系统,与常规PID控制相比,系统的各项性能都得到了较大提高。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分析了光整机延伸率的测量与计算,通过对三种延伸率控制方式的研究,得到轧制力控制是最有效的延伸率控制方法。从工艺因素、电气因素等方面说明了使光整机延伸率产生波动的原因,为进一步提高控制系统的综合性能奠定基础。(2)介绍了镀锌线整体工艺及光整机的结构组成,参与开发了一套适于在线应用的光整机自动控制系统,实现了液压位置闭环控制、轧制力闭环控制及延伸率闭环控制等功能,并且现场取得了很好的控制效果。(3)详细阐述了预测控制的基本理论,对延伸率控制系统的各部分进行数学建模,通过线性化处理得到系统的传递函数,并确定了预测控制在延伸率闭环控制上的应用方案。(4)基于MATLAB的SIMULINK工具箱对延伸率控制系统进行仿真分析,比较常规PID控制与模型预测控制的仿真效果。由仿真结果可知,模型预测控制的响应速度更快、系统抗干扰能力更强,仿真模型失配对系统性能影响不大。本文的研究结果针对镀锌线光整机延伸率闭环控制,具有较强的实用性。目前,已将部分研究成果成功应用于某镀锌生产线,对我国冷轧板镀锌后的光整控制水平提高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王明[8](2009)在《本钢深冲用带钢DC53D+Z的研发》文中认为本钢是我国北方地区重要的镀锌板生产基地,DC53D+Z热镀锌钢带是深冲级产品,适用于要求高变形性能的深拉延产品及制造较厚的形状复杂的部件,如家电板、汽车板等性能及表面质量要求均较高的产品。本文从本钢深冲用连续热镀锌钢带DC53D+Z性能要求、开发其生产工艺,论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和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对深冲用热镀锌钢带DC53D+Z化学成分进行了设计,对冶炼过程及炼钢工艺进行了研究,保证了DC53D+Z冶金质量。(2)对深冲用热镀锌钢带DC53D+Z进行了热轧工艺研究,获得了合适的生产工艺。(3)根据冷轧及热镀锌线情况,开展了冷轧及热镀锌工艺研究,并对n值、r值,钢基织构分析、金相组织锌层结构分析,其产品具有优良的力学性能、冲压成型性能、耐腐蚀性能、锌层附着性能。(4)研制的深冲用热镀锌钢带DC53D+Z从化学成分控制水平、力学性能、成型性能、耐腐蚀性等方面与宝钢DC53D+Z、大连蒂森DC53D+Z、新日铁SGCD3三种同类产品比较,均基本相当。本钢深冲用热镀锌钢带DC53D+Z技术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为本钢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而且其社会效益显着。

张启富[9](2008)在《新一代钢铁材料涂镀技术》文中提出用户对钢铁材料高性能、低成本、环保等的要求,为钢铁材料涂镀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新一代钢铁材料涂镀技术也呈现新的特点,本文详述了新一代钢铁材料涂镀技术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李锋[10](2007)在《深冲镀锌IF钢板生产工艺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为应对国内镀锌板在建材市场上的恶性价格竞争,占领家电板市场,提高鞍钢镀锌板产品质量及盈利水平,满足家电业对镀锌面板加工成形性和涂装性的要求,开发高表面质量的深冲镀锌板有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鞍钢镀锌板生产线是改良森吉米尔法热镀锌生产线,为适应该生产线加热炉较短、加热冷却速度快的特点,选择冷轧Nb+Ti-IF钢为原料,利用混合正交试验设计方法设计了2因素4水平的试验方案,利用GLEEBLE-3800进行了热模拟退火试验,通过拉伸试验检测钢板的力学性能,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了金相组织,通过透射电镜研究了第二相粒子形态与成分,通过X光衍射分析测定了钢板的织构,综合分析上述试验结果,找出了适合生产的连续退火工艺;并在工业试验中,通过调整了炉内气氛、锌锅工艺、光整拉矫工艺,生产出了机械性能、表面质量优良的深冲热镀锌板。综上研究,得到的主要结论如下:1)连续退火温度对于Nb+Ti-IF钢板力学性能有显着影响;带钢屈服、抗拉强度随连续退火温度的升高而不断下降,在860℃之后逐渐趋于稳定并可以得到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2) Nb+Ti-IF钢板{111}织构强度沿板厚方向呈不均匀分布,表面层强度较弱,中部较强,且表面层存在弱的α织构组分;第二相的形态、大小及分布与连续退火温度有重要的关系,退火温度低时第二相析出较为细小弥散,温度升高,第二相聚集长大。3) Nb+Ti-IF钢板在连续退火时,控制带速的快慢可以调控r值和伸长率,连续退火速度较快时可以得到高的r值和伸长率。4)在工业试制中,通过采用860℃的退火工艺可以保证Nb+Ti-IF钢板成品的力学性能达到:A8038%、n值0.20、r值2.0,满足了用户对力学性能的要求。5)在工业试制中,采用镀层质量控制方法可以保证得到良好的镀层结合力,冷弯0a合格,表面质量符合FB的要求,满足了用户对镀层质量的要求。

二、家电用深冲光整热镀锌钢板开发(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家电用深冲光整热镀锌钢板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2)家电用微碳热镀锌钢板开发与生产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技术要求
生产实践
    炼钢
    热轧
    冷轧
    金相组织及力学性能
结束语
磷化板面细腻度的优化
结束语
参考文献

(3)深冲及超深冲镀锌产品生产技术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1章 绪论
    1.1 IF钢简介及应用
        1.1.1 IF钢的成分特点
        1.1.2 IF钢的性能特点
        1.1.3 IF钢的生产工艺
    1.2 高强汽车板技术研发设备及现状
        1.2.1 镀锌机组概述
        1.2.2 生产工序及作用
第2章 深冲及超深冲钢成分优化
    2.1 酸溶铝对IF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2.1.1 IF钢中酸溶铝含量试验方案
        2.1.2 酸溶铝含量试验结果
        2.1.3 酸溶铝含量对显微组织的影响
        2.1.4 酸溶铝含量对机械性能的影响
        2.1.5 酸溶铝含量对成形性能的影响
    2.2 硅含量对材料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2.2.1 Si含量对超深冲镀锌影响
        2.2.2 不同Si含量工业试验
        2.2.3 Si含量对力学性能的影响
        2.2.4 Si含量对成形性能的影响
    2.3 TiN夹杂物的特征及影响因素
        2.3.1 生产及试验过程
        2.3.2 TiN析出的热力学原理
        2.3.3 钢水过热度对TiN尺寸的影响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深冲及超深冲钢的工艺优化
    3.1 IF钢热轧工艺研究
    3.2 酸轧工艺对r值的影响
    3.3 退火工艺的研究
    3.4 光整机延伸率的设定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镀层工艺研究
    4.1 Al元素无锌花纯锌镀层组织、性能、表面状态的影响
        4.1.1 纯Zn无 Al镀层结构
        4.1.2 锌液中含铝元素的镀层结构
        4.1.3 锌液中Al含量研究
        4.1.4 锌液成分以及添加锌锭成分的确定
    4.2 锌液温度对镀锌板镀锌层的影响
    4.3 带钢入锌锅温度
    4.4 浸镀时间与镀层结构的关系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镀锌后处理工艺的研究
    5.1 环保钝化的研究
        5.1.1 小样试验方案的制定
        5.1.2 试验结果的综合评定
    5.2 无铬耐指纹钝化的研究
        5.2.1 小样试验方案的制定
        5.2.2 试验室结果的评价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深冲及超深冲镀锌板的成型模拟技术
    6.1 深冲及超深冲镀锌板的材料数据库建立
        6.1.1 杯突试验
        6.1.2 锥杯试验
        6.1.3 拉深成形试验
        6.1.4 FLD试验
    6.2 零件冲压过程仿真分析实例
        6.2.1 分析背景
        6.2.2 零件冲压成形过程仿真分析
    6.3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学校导师简介
企业导师简介
作者简介
学位论文数据集

(4)高品质家电用钢生产技术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1章 绪论
    1.1 热镀锌工艺发展概况
    1.2 热镀锌的防腐原理
    1.3 镀锌工艺技术水平及发展方向
        1.3.1 家电板需求特点
        1.3.2 镀锌产品水平特点
        1.3.3 镀锌关键工艺特点
        1.3.4 信息化在镀锌生产中的应用
    1.4 课题研究内容
第2章 间隙原子的热力学固定技术研究
    2.1 间隙原子的热力学固定技术原理及时效问题提出背景
        2.1.1 间隙原子的热力学固定技术原理及概念
        2.1.2 时效问题提出的背景
    2.2 间隙原子的热力学固定技术方案
    2.3 间隙原子的热力学固定技术研究
第3章 高品质家电用钢镀锌缺陷的研究
    3.1 锌流纹缺陷形成机理及影响因素
    3.2 锌流纹缺陷消除办法
        3.2.1 锌流纹缺陷的控制方案
        3.2.2 锌流纹缺陷的生产工艺优化
        3.2.3 气刀气源改造
    3.3 三辊六臂划伤缺陷形成原因分析
    3.4 三辊六臂划伤的解决措施
        3.4.1 净化锌液技术
        3.4.2 家电板排产原则
        3.4.3 三辊六臂及冷却塔顶区域精度保证
    3.5 色差性擦伤问题的研究
        3.5.1 色差性擦伤问题前期调研
        3.5.2 制定攻关实施方案和实施结果
第4章 光整机粗糙度精准复制技术和表面鲜映性的研究
    4.1 光整机粗糙度复制情况概况
    4.2 光整机粗糙度精准复制研究
        4.2.1 光整机粗糙度复制率研究
        4.2.2 光整机粗糙度精准复制实例
    4.3 镀锌表面鲜映性的研究
        4.3.1 镀锌表面鲜映性的研究
        4.3.2 镀锌表面鲜映性的工艺研究
第5章 家电板成形模拟技术
    5.1 成形模拟技术
    5.2 成形模拟技术的研究方案
    5.3 成形模拟技术的研究
        5.3.1 材料数据库的建立
        5.3.2 不均匀变形分析
        5.3.3 成形仿真
第6章 信息化技术在生产中的应用研究
    6.1 信息化技术在一贯制订单设计中的应用
    6.2 信息化技术在生产实际中的应用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导师简介
企业导师简介
作者简介
学位论文数据集

(5)高强度热镀锌家电板光整工艺优化及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试验材料及方法
2 试验结果及分析
    2.1 轧制与镀锌退火工艺设计及优化
    2.2 力学性能测试及光整工艺优化
    2.3 动电位极化曲线试验结果及分析
3 结论

(6)合金化镀锌板镀层抗粉化性能及相关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钢铁材料的腐蚀及防护
        1.1.1 钢铁材料防护的意义
        1.1.2 金属腐蚀的分类
        1.1.3 钢铁的腐蚀
        1.1.4 钢铁材料保护涂层分类
    1.2 ZN的结构、性质及防腐应用
        1.2.1 锌的结构与性质
        1.2.2 锌的腐蚀特点
        1.2.3 锌的防腐功能及应用
        1.2.4 电镀锌
        1.2.5 热镀锌
    1.3 热镀锌工艺的发展
        1.3.1 热镀锌工艺的分类
        1.3.2 线外退火
        1.3.3 线内退火
        1.3.4 合金化镀锌
    1.4 我国热镀锌技术的发展
    1.5 本课题的提出、研究思路、及创新点
        1.5.1 本课题的提出
        1.5.2 研究思路
        1.5.3 创新点
第2章 热镀锌理论
    2.1 镀层的结构及性质
    2.2 热镀锌镀层的形成过程
    2.3 镀锌层结构的影响因素
        2.3.1 热镀锌温度的影响
        2.3.2 浸镀时间的影响
        2.3.3 钢带化学成分的影响
        2.3.4 锌液中各元素对热镀锌合金层的影响
    2.4 合金化镀锌板镀层抗粉化性能的影响因素
    2.5 完全合金化镀层的微观组织结构
第3章 动态拉伸研究合金化镀锌板镀层断裂行为
    3.1 实验方法
    3.2 动态拉伸观察
        3.2.1 DX56D+ZF钢拉伸
        3.2.2 DX54D+ZF钢拉伸
    3.3 镀层断口特征
    3.4 辉光光谱仪对镀层进一步分析
    3.5 小结
第4章 合金化镀锌板镀层抗粉化性能测试分析
    4.1 60度V弯试验
    4.2 U弯试验
    4.3 双向杯突试验
    4.4 辉光放电光谱(GDOES)分析
    4.5 小结
第5章 合金化镀锌板镀层抗粉化性与镀层相结构对应规律研究
    5.1 合金化镀锌层的表面结构
    5.2 合金化镀层的断面组织结构分析
    5.3 合金化热镀锌钢板的镀层相结构
    5.4 合金化镀层与基体结合面处的微观结构
    5.5 合金化热镀锌钢板镀层铁含量与粉化量的关系
    5.6 小结
第6章 DX54D+ZF合金化工艺参数的确定
    6.1 合金化工艺对DX54D+ZF合金化镀层抗粉化性能的影响
    6.2 不同合金化工艺下DX54D+ZF合金化镀层辉光放电光谱分析
    6.3 合金化工艺对DX54D+ZF合金化镀层中铁含量的影响
    6.4 合金化工艺对DX54D+ZF合金化镀层相结构的影响
        6.4.1 不同合金化工艺条件下DX54D+ZF合金化镀层的表面形貌
        6.4.2 不同合金化工艺条件下DX54D+ZF合金化镀层的相结构
    6.5 小结
第7章 DX56D+ZF合金化工艺参数的确定
    7.1 合金化工艺对DX56D+ZF合金化镀层抗粉化性能的影响
    7.2 合金化工艺对DX56D+ZF合金化镀层中铁含量的影响
    7.3 不同合金化工艺下DX56D+ZF合金化镀层中铁含量的测定
    7.4 合金化工艺对DX56D+ZF合金化镀层组织相的影响
        7.4.1 不同合金化工艺条件下DX56D+ZF合金化镀层的表面形貌
        7.4.2 不同合金化工艺条件下DX56D+ZF合金化镀层的相结构
    7.5 小结
第8章 H180 BD+ZF合金化工艺参数的确定
    8.1 合金化工艺对H180 BD+ZF合金化镀层抗粉化性能的影响
    8.2 合金化工艺对H180 BD+ZF合金化镀层中铁含量的影响
    8.3 不同合金化工艺下H180BD+ZF合金化镀层中铁含量的测定
    8.4 合金化工艺对H180BD+ZF合金化镀层组织相的影响
        8.4.1 不同合金化工艺条件下的H180 BD+ZF合金化镀层表面形貌
        8.4.2 不同合金化工艺条件下H180 BD+ZF合金化镀层的相结构
    8.5 小结
第9章 结论
    9.1 结论
    9.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7)镀锌线光整机延伸率控制系统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热镀锌历史发展回顾
    1.2 镀锌线光整机概述
        1.2.1 镀锌线光整机简介
        1.2.2 光整技术的历史及发展现状
    1.3 光整机在镀锌线中的作用
        1.3.1 镀锌板在拉力作用下的变形规律
        1.3.2 表面光整的原理和作用
    1.4 镀锌板市场发展形势
    1.5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镀锌线光整机延伸率控制方法研究
    2.1 延伸率的测量与计算
    2.2 光整机延伸率控制思想
    2.3 光整机延伸率控制的主要方法
        2.3.1 通过调节前后S辊的速度实现带钢延伸率自动控制
        2.3.2 通过调节带钢张力实现带钢延伸率自动控制
        2.3.3 通过调节轧制压力实现带钢延伸率自动控制
        2.3.4 三种延伸率控制方式实际使用情况
    2.4 光整机延伸率控制系统简介
    2.5 光整机延伸率波动原因
        2.5.1 工艺因素影响
        2.5.2 电气因素影响
        2.5.3 其他因素的影响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镀锌线光整机延伸率控制系统
    3.1 热镀锌线工艺概述
        3.1.1 镀锌的工业作用
        3.1.2 一般热镀锌线工艺
    3.2 镀锌线光整机简介
        3.2.1 镀锌线光整机结构组成
        3.2.2 镀锌线光整机现场控制仪表及技术参数
    3.3 镀锌线光整机控制系统
        3.3.1 自动化系统选型
        3.3.2 HGC控制系统功能描述
        3.3.3 控制系统其他功能
        3.3.4 光整机HGC控制效果
        3.3.5 光整机延伸率控制效果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光整机延伸率预测模型的建立
    4.1 预测控制基本原理及算法研究
        4.1.1 预测控制特点
        4.1.2 预测控制发展过程
    4.2 模型预测控制基本原理
        4.2.1 预测模型
        4.2.2 优化策略
        4.2.3 反馈校正
        4.2.4 算法实现
        4.2.5 参数选择
    4.3 光整机延伸率控制系统建模
        4.3.1 光整机延伸率控制模型
        4.3.2 伺服放大器模型
        4.3.3 电液伺服阀模型
        4.3.4 阀控液压缸及其辊系负载模型
        4.3.5 油压传感器模型
        4.3.6 延伸率偏差与反馈控制轧制力之间的关系
        4.3.7 轧制力-延伸率传递函数
        4.3.8 预测控制在光整机延伸率控制系统中的仿真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光整机延伸率预测控制模型的仿真分析
    5.1 常规PID控制仿真
    5.2 模型预测控制的仿真
        5.2.1 控制系统线性化
        5.2.2 MATLAB模型预测控制工具箱及应用
        5.2.3 进行仿真和参数调整
    5.3 常规PID控制和模型预测控制的比较
        5.3.1 系统响应速度
        5.3.2 模型失配和适配时对系统的影响
        5.3.3 抗干扰性对比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读研期间参与的项目

(8)本钢深冲用带钢DC53D+Z的研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前言
    1.2 深冲用热镀锌钢带DC53D+Z的主要技术要求
        1.2.1 化学成分
        1.2.2 性能要求
        1.2.3 其他要求
    1.3 课题研究内容
第2章 热镀锌钢带DC53D+Z生产用设备
    2.1 冶炼、连铸生产工艺及设备
    2.2 热连轧工艺及设备
        2.2.1 加热
        2.2.2 粗轧
        2.2.3 精轧
        2.2.4 层流冷却及卷取
    2.3 冷轧工艺及设备
        2.3.1 一冷轧CDCM生产线
        2.3.2 二冷轧PL-TCM生产线
    2.4 热镀锌工艺及设备
        2.4.1 一冷轧1#热镀锌线
        2.4.2 一冷轧2#热镀锌线
        2.4.3 二冷轧1#、2#热镀锌线
第3章 深冲用热镀锌钢带DC53D+Z冶炼过程及化学成分
    3.1 炼钢工艺研究
    3.2 炼钢工艺控制
    3.3 炼钢生产情况
    3.4 DC53D+Z冶金质量
        3.4.1 化学成分
        3.4.2 铸坯质量
第4章 热镀锌钢带DC53D+Z轧制工艺研究
    4.1 深冲用热镀锌钢带DC53D+Z工艺规范
        4.1.1 工艺流程
        4.1.2 炼钢工艺
        4.1.3 热连轧工艺
        4.1.4 冷轧工艺
        4.1.5 热镀锌工艺
    4.2 热连轧工艺确定及生产情况
        4.2.1 热连轧工艺参数的确定
        4.2.2 热连轧工艺控制
        4.2.3 热连轧生产情况
    4.3 冷轧及热镀锌线工艺确定及生产情况
        4.3.1 冷轧及热镀锌工艺研究
        4.3.2 冷轧及热镀锌线工艺控制
        4.3.3 生产及质量情况
第5章 技术水平与经济效益分析
    5.1 试验设备
        5.1.1 生产检验
        5.1.2 开卷检验(纵向性能分布)
    5.2 热轧试验方案
        5.2.1 n值、r值
        5.2.2 钢基织构分析
    5.3 金相组织
    5.4 锌层结构分析
    5.5 耐腐蚀性能
    5.6 用户使用情况
    5.7 工艺研究及技术难点
        5.7.1 工艺研究
        5.7.2 技术难点讨论分析
    5.8 深冲用热镀锌钢带DC53D+Z技术水平对比分析
        5.8.1 问题描述
        5.8.2 化学成分对比
        5.8.3 力学性能对比
        5.8.4 成型性能对比
        5.8.5 锌层结构及耐腐蚀性
        5.8.6 结论
    5.9 深冲用热镀锌钢带DC53D+Z经济效益分析
        5.9.1 研制期间本钢企业经济效益
        5.9.2 经济效益预测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10)深冲镀锌IF钢板生产工艺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文献综述
    1.1 汽车用钢板的发展历程及发展趋势
        1.1.1 汽车用钢板的发展历程
        1.1.2 汽车用钢板的发展趋势
    1.2 深冲镀锌IF钢板冶金工艺与组织性能的关系
        1.2.1 冶炼工艺
        1.2.2 热轧工艺
        1.2.3 冷轧工艺
        1.2.4 热镀锌工艺
    1.3 IF钢中的微观组织与性能的关系
        1.3.1 金相组织
        1.3.2 织构
        1.3.3 第二相粒子
    1.4 本文任务
2 宏观织构的分析方法
    2.1 晶粒三维取向分布函数(ODF)
    2.2 利用极图计算ODF
    2.3 体心立方金属的织构
3 热镀锌深冲IF钢连续退火实验研究
    3.1 实验材料与实验方案
        3.1.1 实验材料
        3.1.2 实验方案
        3.1.3 实验方法
    3.2 实验结果及讨论分析
        3.2.1 连续退火样品Ti+Nb-IF钢的金相组织
        3.2.2 连续退火样品Ti+Nb-IF钢的亚结构和第二相粒子
        3.2.3 连续退火样品Ti+Nb-IF钢的织构
        3.2.4 连续退火样品Ti+Nb-IF钢的力学性能
        3.2.5 讨论及分析
    3.3 本章小结
4 热镀锌深冲IF钢工业试验研究
    4.1 热镀锌Ti+Nb-IF钢工业试制冶金工艺控制原则
        4.1.1 炼钢工艺
        4.1.2 热轧工艺
        4.1.3 冷轧工艺
        4.1.4 镀锌工艺
    4.2 热镀锌Ti+Nb-IF钢工业试制工艺参数的确定
        4.2.1 连续退火工艺参数的确定
        4.2.2 光整和拉矫工艺参数的确定
        4.2.3 锌层附着力控制参数的确定
        4.2.4 表面质量控制
        4.2.5 钢板厚度与性能的关系
    4.3 工业试制的热镀锌深冲IF钢性能
        4.3.1 成型性能
        4.3.2 成品力学性能
    4.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及发表学术论文

四、家电用深冲光整热镀锌钢板开发(论文参考文献)

  • [1]IF钢欠酸洗缺陷机理分析及对策[J]. 胡华东,丁紫正,潘振华,王栋. 金属世界, 2021(01)
  • [2]家电用微碳热镀锌钢板开发与生产实践[J]. 亢业峰. 金属世界, 2020(04)
  • [3]深冲及超深冲镀锌产品生产技术研究与应用[D]. 韩冰. 华北理工大学, 2019(01)
  • [4]高品质家电用钢生产技术研究与应用[D]. 周慧春. 华北理工大学, 2019(01)
  • [5]高强度热镀锌家电板光整工艺优化及性能研究[J]. 田亚强,张明山,周亚罗,魏英立,宋进英,郑小平,陈连生. 热加工工艺, 2017(11)
  • [6]合金化镀锌板镀层抗粉化性能及相关工艺研究[D]. 张彦文. 武汉理工大学, 2012(06)
  • [7]镀锌线光整机延伸率控制系统研究与应用[D]. 杜德顺. 东北大学, 2011(06)
  • [8]本钢深冲用带钢DC53D+Z的研发[D]. 王明. 东北大学, 2009(03)
  • [9]新一代钢铁材料涂镀技术[A]. 张启富. 第七届全国表面工程学术会议暨第二届表面工程青年学术论坛论文集(一), 2008
  • [10]深冲镀锌IF钢板生产工艺的研究[D]. 李锋. 辽宁科技大学, 2007(09)

标签:;  ;  ;  ;  ;  

家电用深冲浸皮热镀锌钢板的研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