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空气相色谱分析水中部分无机阴离子

顶空气相色谱分析水中部分无机阴离子

一、顶空气相色谱法分析水中部分无机阴离子(论文文献综述)

石金伟[1](2021)在《水环境中低分子量有机胺以及六氟磷酸根的电化学法快速测定》文中指出电化学传感器因具备检测线性范围宽、灵敏度高、制备简单、经济等优点而受到广泛应用于环境快速分析。本文合成了新型类离子液体阴离子离子交换有机定域体[C4H5O2F3NS]Li以及新型固态离子液体1-辛基-3-甲基咪唑钼酸盐([Omim]6Mo7024),作为电极修饰材料分别应用到对环境中的脂肪胺以及六氟磷酸根(PF6-)的电位法快速测定;本文还利用硅溶胶凝胶和邻苯二胺分子印迹结合三联吡啶钌(Ru(bpy)32+)循环伏安间接法快速测定环境样品中的三甲胺、组胺含量。具体研究内容分为以下四个部分:合成了新型[C4H5O2F3NS]Li离子交换定域体,并应用于测定环境中低分子量脂肪胺的离子色谱-电位检测器构建。为此,首先合成了新型[C4H5O2F3NS]Li离子交换定域体,并通过红外光谱(FT-IR)、飞行时间质谱(MS)、核磁共振(NMR)进行表征。然后,将该离子交换定域体通过电化学聚合修饰至玻碳电极(GCE)表面制备出电极。使用商用SCX强阳离子色谱柱,以[C4H5O2F3NS]Li修饰电极作为指示电极,构建简易离子色谱仪,测定甲胺、乙胺、丙胺为典型低分子量脂肪胺阳离子。在流动相为10 mmol/L(pH3.5)三氟乙酸缓冲溶液,流速为1.0 mL/min下,选取的三种胺均得到基线分离,甲胺、乙胺和丙胺的测定线性范围以及检出限(S/N=3)各为1.0×10-1~1.0×10-5 mol/L(8.5×10-6 mol/L);1.0×10-1~1.0×10-6mol/L(7.6×10-7 mol/L);1.0×10-1~1.0×10-4 mol/L(9.3×10-5 mol/L)。加标回收率为89.4~102.3%,重复测定5次的相对标准偏差为2.1~3.5%。对环境实际水样,该方法与商用离子色谱仪测定结果的相对偏差小于5.0%。利用硅溶胶凝胶(Sol-Gel)分子印迹(MIP)涂层,结合以多壁碳纳米管(MWCNTs)、全氟磺酸型聚合物(Nafion)及1-丁基-3-甲基咪唑六氟磷酸盐(BmimPF6)修饰玻碳电极(GCE)构建了一种新型三甲胺(TMA)的电流型传感器。以Ru(bpy)32+为电化学活性探针,测定了环境样品中的TMA浓度。结果表示MWCNTs、Nafion、BmimPF6修饰至玻碳电极表面后,可显着增强电流响应。在所调查的各种最佳条件下,TMA测定线性范围为 1.0×10-4 mol/L~1.0×10-8 mol/L(R2=0.999),检出限为 7.4×10-9 mol/L(S/N=3)。经5次测定,对1.0×10-4mol/L、1.0×1(-7mol/L的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4.6%、5.1%。尿样TMA测定平均值为5.85×10-6 mol/L,加标回收率为88.6~116.1%。利用邻苯二胺(o-Phenylenediamine)电化学聚合分子印迹(MIP)法将模板分子组胺(Histamine,HA)聚合至GCE表面,构建了 HA分子印迹电流型传感器。利用Ru(bpy)32+作为电活性探针,优化了电极扫描速度与扫描圈数以及洗脱时间等条件,并调查了小分子量有机胺以及具有类似结构的色胺的干扰。结果表示构建的HA分子印迹电流传感器抗干扰能力优良,传感器的线性范围为1.0×1(-5mol/L~1.0×10-7 mol/L(R2=0.997),检出限为8.4×10-8 mol/L。秋刀鱼和啤酒样品的加标回收率在90.8~104.2%,选择性优良。采用1-辛基-3-甲基咪唑四氟硼酸盐和钼酸铵制备了[Omim]6Mo7024固态离子液体碳糊PF6--离子选择性电极(ISE),并利用红外光谱(FT-IR)以及X射线衍射(XRD)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固态离子液体成功合成。热重(TG)分析结果表明:固态离子液体在28~280℃范围内热稳定性好。将[Omim]6Mo7024与石墨粉按照1:9质量比进行混合,在将混合粉末与二甲基硅油按照6:1质量比制备成碳糊离子选择性电极(ISE)。在30℃条件下,以碳糊ISE为指示电极,Ag/AgCl电极为参比电极测定水中PF6-含量。碳糊电极检测PF6-的线性范围为1.0×10-1~1.0×10-8 mol/L(R2=0.999),检出限为5.4×10-9 mol/L。采用本方法与离子色谱法同时测定了 3组PF6-样品,相对偏差在3.2~4.6%。此外,利用该离子选择性电极考察了 KPF6在常规酸度范围(pH 6~8)水体中的水解过程,KPF6-半衰期为0.426~0.444 h,表明无机PF6-易发生水解,常规水体的酸度变化范围内PF6-的水解速率差别不大。

肖紫雯[2](2021)在《新药C1原料药及片剂的质量控制研究与标准建立》文中研究说明C1是目前国内外均未上市的新药,按照我国化学药品注册分类标准,属于1.1类新药。C1的原料药及其制剂均无质量标准,为了保证用药安全性与有效性,本课题对C1原料药及片剂进行全面、系统的质量研究,为C1申报提供实验依据。本研究主要内容如下:一.C1原料药质量研究:1.重点对C1的有关物质检查:建立了基于高效液相色谱技术的C1有关物质检测方法,分析3个面积归一化法含量超过0.1%的杂质(Ⅰ、Ⅲ、Ⅳ)结构。其中杂质Ⅲ是经主药C1高温破坏降解,再经液相色谱分离制备获得纯品,经HPLC纯度分析为95.7%,对杂质Ⅲ纯品进行UV、MS、IR、NMR四大光谱分析,确证杂质Ⅲ为C1一酯;杂质Ⅰ经液相色谱保留时间与紫外光谱分析,与C1起始原料药色谱行为一致,初步推断杂质Ⅰ为C1起始原料药,再经HPLC-MS分析进一步获得确证;杂质Ⅳ分子量比C1多28,初步推断是C1中一个羧基被乙醇酯化,即在C1二酯基础上再进行酯化变成三酯,故杂质Ⅲ为三酯。杂质Ⅰ的检测限与定量限分别为100 ng、200 ng,杂质Ⅲ的检测限与定量限分别为20 ng、100 ng;2.鉴别:采用显色反应、红外光谱法、液相色谱法对C1进行鉴别;3.无机杂质检查:C1氯化物小于0.005%,硫酸盐小于0.05%,重金属小于20 ppm,炽灼残渣小于0.2%,干燥失重小于0.5%,砷盐小于2 ppm;4.残留溶剂检查:针对C1在合成纯化过程中使用的乙醇、乙腈和吡啶三种有机溶剂,建立顶空气相色谱法,以甲醇为内标,对三种有机溶剂残留量进行检测。选用DMF为溶剂,三种有机溶剂的回收率均在98.0%~102.0%之间(RSD<2.0%),重复性良好,准确度高,能够满足C1残留溶剂检测;5.C1原料药的含量测定: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法、容量分析法和HPLC-MS法3种测定C1原料药含量的方法。(1)高效液相色谱法:因C1结构中存在多个羧基、酯基,极性大,对一般C18柱难以保留,故选用ADME亲水性色谱柱进行梯度洗脱分析。流动相:A(乙腈/异丙醇4:1,V/V)-B(20 m M KH2PO4,用H3PO4调p H至2.0);梯度洗脱:(0~15 min2%-40%A;15~20 min 40%-2%A;20~30 min 2%A);流速0.8 ml/min;检测波长210 nm。经方法学验证表明:该方法专属性、重复性、精密度良好,C1检测限与定量限分别为40 ng与80 ng。(2)HPLC-MS法、容量分析法对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佐证,研究结果表明液相色谱法测定结果准确,操作简便,因此作为C1含量测定常规使用方法订入质量标准;6.C1原料药的稳定性研究:(1)影响因素试验:C1在高温、高湿和强光破坏条件下,性状无变化;含量及有关物质基本不变,表明C1在高温、高湿和光照条件下稳定;(2)加速试验:本品模拟上市包装,经温度40℃±2℃、相对湿度75%±5%放置6个月进行考察,目前进行到了3个月,本品外观性状,熔点,含量和有关物质各考察指标未见明显变化,比较稳定。表明本品在加速试验条件下放置3个月稳定。(3)长期试验:在长期试验条件下放置60个月进行考察。目前进行到了3个月,本品外观性状、熔点、含量和有关物质各考察指标未见明显变化,比较稳定。试验仍在进行当中。二.C1片剂质量研究:为更好的对制剂进行质量控制,C1片剂的含量和有关物质测定采用与原料药一致的检测方法。1.C1片剂的含量测定:色谱条件采用C1原料药的HPLC含量测定方法,方法学验证表明C1片剂辅料不影响片剂含量测定,方法精密度、重复性良好,加样回收率为100.36%(n=9,RSD<2.0%),表明该方法适合C1片剂含量测定。2.C1片剂有关物质测定:系统适用性试验表明方法良好,专属性试验表明C1片剂在高温、高湿、光照、氧化破坏条件下稳定,在碱破坏、酸破坏条件下杂质Ⅲ含量上升;3.C1片剂溶出度测定:采用桨法,以0.1 mol/L盐酸作为溶出介质,转速为50 rpm,进行C1片剂溶出度试验。溶出度曲线表明C1在10 min溶出度达到90%以上,溶出良好。本课题对C1原料药及其片剂进行了全面的质量控制研究,为C1的质量标准的制订提供了实验依据,并为C1原料药和制剂的生产提供质量保障。

闫宁[3](2020)在《典型造纸湿部化学品质量参数的检测及过程评价方法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在纸浆流送和纸幅成形过程中,造纸湿部非纤维性化学品的添加有助于改善纸张的质量性能、提高湿部的成形效率、保证纸机运行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等。然而,化学品合成工艺控制不当会带来化学品有效含量或取代度失准、产品中有毒副产物超标等问题,并最终导致化学品在产品质量、稳定性以及安全性方面不达标。因此,在兼顾环保的同时为了实现化学品的少量高效使用,必须对湿部化学品的质量提出严苛的管控要求,这对于降低生产成本、维持湿部平衡以及整个造纸工艺具有重要作用。然而,国内纸厂在使用化学助剂中缺乏必要的监测和控制手段,而一些传统落后的检测概念以及检测手段又难以满足各类新型助剂关键参数(如有效含量、取代度、含氯有害副产物、储存及使用过程中稳定性等)的检测要求,不利于造纸湿部化学品质量性能的准确及时评估。因此,为了更加客观地评价湿部化学品的质量性能、安全性能以及过程稳定性等,基于顶空分析技术和紫外可见光谱技术,本论文开发了一些快速准确、科学合理的新方法用于湿部化学品关键参数的检测。针对目前化学品固含量或水分指标检测概念和检测方法存在的问题,引入了“有效固含量”的概念,并且基于现代仪器分析技术建立了准确快速的定量方法。包括:一种双波长紫外可见光谱技术测定聚酰胺多胺环氧氯丙烷树脂(PAE)溶液的有效固含量的新方法;一种基于离子液体辅助顶空气相色谱技术快速测定烷基烯酮二聚体乳液(AKD)有效含量的新方法;一种基于示踪剂光谱衰减技术快速测定羧甲基纤维素水溶液的浓度新方法;一种基于多次抽提顶空气相色谱技术测定聚丙烯酰胺(PAM)的水分含量新方法。这些方法学的建立从样品实质有效成分的角度出发,检测结果客观准确,对产品质量真伪的有效鉴别以及在后续湿部的应用添加提供了更加科学的指导依据。此外,AKD乳液有效含量测定方法中首次采用离子液体辅助模式,这对于其他检测方法的开发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建立了造纸湿部关键生物质基化学品脱乙酰度或取代度的检测新方法。首先,建立了一种基于自动化顶空分步滴定技术高效测定壳聚糖脱乙酰度的新方法,该方法是基于酸化后壳聚糖分子上的-NH3+基团呈弱酸性质,并且采用碳酸氢钠代替传统氢氧化钠溶液作为碱滴定剂,根据所释放的CO2信号与滴定剂体积之间的关系可以得到最终产品的脱乙酰度值。在此基础上结合透析作用,开发了同时测定羧甲基壳聚糖脱乙酰度和取代度的相反应顶空气相色谱方法。其次,建立了多波长光谱技术测定纳米纤维素羧基含量的新方法,该方法采用亚甲基蓝作为示踪剂,基于离子交换反应以及多波长光谱解析最终得到纳米纤维素羧基计算公式,该方法克服了混合溶液中亚甲基蓝与其缔合产物光谱高度叠合的问题。最后,建立了一种基于离子交换的可见光谱技术测定阳离子淀粉取代度的新方法,该方法采用阳离子淀粉结构上的结合氯含量来描述其取代度。建立了PAE树脂溶液中残余单体环氧氯丙烷(ECH)及其水解或酸解产物1,3-二氯-2-丙醇(DCP)和3-氯-1,2-丙二醇(MCPD)有害氯组分的检测新方法。首先,建立了一种基于内标校正法的相平衡顶空顶气相色谱技术测定PAE树脂溶液中挥发性有机氯(ECH和DCP)含量的新方法,该方法选择性高,可以对各含氯物质单一组分进行分别定量检测,且不需要预处理和外标校准操作,提高了检测效率。其次,建立了一种基于相反应的顶空气相色谱技术测定PAE树脂溶液中MCPD含量的新方法,该方法采用高碘酸盐对MCPD上的邻二醇进行选择性氧化,其氧化产物甲醛被硼氢化钠还原为甲醇,最终通过GC-FID分析甲醇可以实现MCPD的间接定量。与参考方法相比,该方法精准度高,十分适用于PAE树脂溶液中MCPD的定量检测。建立了相关湿部化学品过程参数的检测方法及合成与使用过程控制的手段与模型评价方法。首先,建立了一种全新的自动程序升温结合多次抽提顶空气相色谱技术测定AKD蜡片熔点的新方法,该方法简单、准确并且自动化程度高。其次,建立了AKD乳液在储存和造纸工艺过程中水解反应的动力学模型,考察了工艺过程参数(温度、时间和体系p H)对AKD乳液水解行为的影响,通过数学拟合得到AKD在储存和造纸工艺过程中的水解动力学模型,为AKD乳液在造纸湿部工艺中的实践应用及过程控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最后,利用紫外光谱技术对PAE树脂合成工艺过程中的实时粘度及环氧化反应程度进行监测与控制,这为PAE合成工艺的过程提供了有效的控制手段。

吴娜[4](2019)在《顶空气相色谱技术在几种生物质基材料功能基团检测中的应用》文中指出生物质基材料具有清洁可再生以及可生物降解等特性,使其成为石油基材料的优良替代品。以木材、竹材、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壳聚糖、淀粉及其衍生物为代表的生物质基材料,含有相当数量的活性基团(羧基、羟基、氨基、乙酰基等),这些基团的含量不仅影响着材料本身的结构和性能,还决定着其进一步改性制备新型功能材料的潜力。因此建立适用于生物质基材料的功能基团的检测方法对更好地开发利用生物质能源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以纳米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壳聚糖、竹材为研究对象,选择合适的预处理方式,基于顶空气相色谱法建立了测定羧基、氨基、乙酰基含量的方法。建立了一种测定纳米纤维素羧基含量的顶空气相色谱法:采用离子交换树脂法代替传统的酸化法对纳米纤维素悬浮液进行预处理,避免了纳米纤维素的凝胶化,成功地将纳米纤维素中的羧基转化为-COOH的形式。通过顶空气相色谱检测碳酸氢钠溶液与-COOH反应释放的CO2含量,计算出纳米纤维素中的羧基含量。结果表明:该方法相对标准偏差(RSD)小于3.7%,定量检测限为0.1mmol/g,与电导滴定法之间的相对偏差在15%以内,灵敏度高,结果可靠。建立了一种测定羧甲基纤维素取代度的顶空气相色谱法:通过对羧甲基纤维素钠溶液进行阳离子树脂交换预处理,使CMC-Na转化为CMC-H的形式,碳酸氢钠溶液和CMC-H的羧酸基团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然后利用顶空气相色谱检测到的二氧化碳信号来计算羧甲基纤维素钠的取代度。结果表明:该方法的检测精度高(RSD<4%),与传统方法相比,检测结果的相对误差小于7%,具有操作简单、效率高、准确性高等优点,为羧甲基纤维素钠取代度的检测提供了一种快速、可靠的方法。建立了一种测定壳聚糖乙酰基的顶空气相色谱法:利用壳聚糖可在碳酸氢钠溶液中发生溶胀,其氨基呈碱性抑制碳酸氢钠降解的现象,对不同脱乙酰度的壳聚糖进行测定。该方法可以就脱乙酰度这一指标快速地对壳聚糖进行评价。建立了一种测定生物质基材料乙酰基含量的顶空气相色谱法:通过对水热预处理后的竹材和水解液进行草酸预处理,将样品中的乙酰基转化为乙酸,利用顶空气相色谱法对乙酸进行定量,进而得出样品中乙酰基的含量。结果表明:本方法具有良好的测量精度(液体样品的相对标准偏差小于2.09%,固体样品的相对标准偏差小于2.83%)和准确度(乙酰基定量的回收率为96.2-104%)。对于生物质液体样品,该方法的定量限为163mg/L,对于生物质固体样品,定量限为0.11%。

伏笑丽,洪霞,袁彩霞,钱滢文,何海宁,张彦军,柴宗龙,王杰斌[5](2018)在《啤酒中氰化物的快速检测》文中认为基于氰化物衍生化及顶空气相色谱技术,本试验尝试建立一种适用于啤酒样品中氰化物含量检测方法。同时,对检测过程中衍生剂用量、衍生p H值、顶空平衡时间和平衡温度等条件进行优化。利用该方法对15种不同品牌啤酒样品中的氰化物含量进行分析检测,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良好的准确度和灵敏度,氰离子在0.001mg/L~0.1 m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最低检出限为0.000 56 mg/L,相对标准偏差值低于10%,回收率在86.9%~91.8%,稳定性好,抗干扰能力强,在实际生产中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伏笑丽,洪霞,袁彩霞,钱滢文,何海宁,张彦军,柴宗龙,王杰斌[6](2018)在《啤酒中氰化物的快速检测》文中研究表明基于氰化物衍生化及顶空气相色谱技术,尝试建立一种适用于啤酒样品中氰化物含量检测方法。同时,对检测过程中衍生剂用量、衍生pH值、顶空平衡时间和平衡温度等条件进行优化。利用该方法对15种不同品牌啤酒样品中的氰化物含量进行分析检测,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良好的准确度和灵敏度,氰离子在0.001 mg/L~0.1 m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最低检出限为0.000 56 mg/L,相对标准偏差值低于10%,回收率在86.9%~91.8%,稳定性好,抗干扰能力强,在实际生产中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王升[7](2017)在《尿中硫氰酸根(SCN-)测定方法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氰化合物(无机氰化物、有机氰化物,CN-)广泛应用于化工合成、电镀、贵金属冶炼萃取、制药、印刷等行业和军事工业中,其中无机氰化物(氰类)多为剧毒物质,高浓度氰化氢吸入,或口服50~100mg的氰化钠即可迅速引起呼吸停止,甚至死亡;长期低剂量接触氰化物,可引起慢性毒性作用,抑制机体内碘的转运和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妨碍机体对碘的利用,引起甲状腺肿大。我国GBZ2.1《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中对有11种氰化物制定了限值。氰化合物可通过呼吸道、胃肠道及皮肤侵入体内,无机氰化物在硫氰酸盐生成酶的作用下与硫反应,进而将氰基转化为低毒性的硫氰酸基,从而形成硫氰酸根以尿的形式排出体外。有机氰化物在肝脏的细胞色素P450作用下,会代谢为氰环氧化合物或氰醇,之后生成氢氰酸,引起亚急性的氢氰酸中毒症状,最后部分有机氰化物经硫氰酸盐生成酶的作用下生成硫氰酸盐以尿的形式排出体外。以往研究确认尿中的硫氰酸根是接触氰化物的代谢生物标志物。但国内外尚未制定氰化物的职业接触生物限值。目前尿中硫氰酸根(SCN-)的检测标准方法为《尿中硫氰酸盐的吡啶-巴比妥酸分光光度测定方法WS/T 39-1996》,该方法存在特性较差,灵敏度低等问题。为制定尿中硫氰酸根检测标准方法,本文对尿中硫氰酸根离子色谱检测方法进行了规范研究。本研究对离子色谱的色谱柱、淋洗液浓度、流动相流速等条件和参数进行了研究和优化,对样品的稀释倍数、离心效果、固相萃取柱的选择等进行比较,确定了样品预处理方法;对不同保存条件下尿液样品的稳定性进行实验;对方法的线性范围、方法检出限、方法定量下限、准确度、精密度、干扰情况等进行实验;并对接触乙腈的暴露人群的尿液样品进行了应用测定。尿样预处理方法:①取10mL尿样加入15 mL离心管中,将尿样以4000r/min,离心10 min。②准确量取上层尿样1.OmL于10 mL容量瓶中,用去离子水定容至刻度,用涡旋振荡器振摇1 min混匀。③将C18固相萃取小柱活化后,取3mL稀释后的尿液样品于活化好的C18小柱中,使样品因重力作用自然通过小柱;重复2次,弃去第一次滤液,留取第二次滤液,两次间隔不超过5min。④将滤液用0.22 μm针式尼龙滤膜过滤后,于进样瓶中待测。离子色谱仪测定条件:色谱柱:IonPacAS16(250mmx4mm)、IonPaeAG16保护柱;梯度淋洗模式:0~15min,KOH淋洗液浓度35mmoL/L;15.1~18.0min,KOH淋洗液浓度70mmoL/L;18.1~23.0min,KOH淋洗液浓度35mmoL/L;淋洗液流速:1.0mL/min;抑制电流:179 mA;进样量:25μL。尿样保存条件:尿液样品可在室温下储存5天;4℃条件下储存7天;-20℃条件下储存14天。方法的性能指标:本方法采用标准曲线外标法进行定量检测,硫氰酸根的含量在0.1μg/mL~25.0μg/mL范围内线性良好,相关系数r=0.9999。方法最检出限为0.11μg/mL,方法定量下限为0.35μg/mL,正常人尿液的加标回收率为95.1%~99.9%,批内精密度为0.54%~2.05%,批间精密度为2.06%~5.09%。尿液中可能共存的阴离子如Cl-、F-、NO3-、SO42、Br-、1-、CH30O、CO32-、CN-等均对待测物的测定不构成干扰。方法应用:对某化工厂乙腈车间8名生产工人的尿样进行检测,尿样中硫氰酸根的浓度在0.11~7.30μg/mL之间,平均浓度为3.35μg/mL。本研究采用C18固相萃取小柱做样品净化手段,减少了有机溶剂的使用,本法的检出限为0.11 μg/mL,较国标方法有所提高,方法的性能指标能满足《职业卫生标准制定指南生物材料中化学物质测定方法》(GBZ/T210.5-2008)的要求。通过现场应用表明该方法适用于氰化物职业接触人群中尿中硫氰酸根的测定。

范云场[8](2009)在《离子液体在色谱样品前处理中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系统研究了离子液体萃取技术在色谱样品前处理领域的应用,建立了新型基于离子液体的新型液相微萃取技术。同时将离子液体用于萃取复杂基体样品,并将离子液体与加速溶剂萃取技术联用扩展了离子液体在色谱样品前处理中的应用。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共有四个章节组成。第一章介绍了离子液体的性质及其在分析化学各领域中的应用,详细综述了离子液体萃取技术包括液-液萃取、液相微萃取、固相(微)萃取、离子液体支撑中空纤维膜微萃取、微波辅助萃取等在色谱样品前处理中的应用现状。第二章应用疏水性离子液体萃取水中酚类及芳香胺类化合物,在离子液体液-液萃取的基础上首次提出离子液体液-液分散微萃取技术,考察了萃取时间、外加盐的浓度、离子液体用量、水相pH值等因素对萃取效率的影响,同时对离子液体分散微萃取与液-液萃取做一对比,实验表明离子液体液-液分散微萃取技术与其它液相微萃取技术相比萃取速度更快,且所需样品量更少。第三章将离子液体萃取技术用于萃取复杂基体样品包括辣椒粉、辣椒油、食品添加剂、肉制品及蜜饯等。探索采用离子液体胶束溶液萃取与阴离子交换色谱联用测定肉制品中的磺胺类化合物。将离子液体胶束溶液与加速溶剂萃取技术联用提取蜜饯中有机酸类防腐剂。实验结果表明:应用离子液体只需一步萃取即可获得较为满意的萃取效率和回收率。第四章探讨了离子液体与气相色谱的联用方式,研究采用顶空气相色谱及热脱附-气相色谱分析萃取到离子液体相的有机物。实验表明:顶空气相色谱法是比较可行的测定离子液体相中有机物的方法;而将热脱附-气相色谱法用于分析离子液体相中有机物还存在一些问题,仍待进一步研究。

王欣月,郭雪清,王英锋,董颖[9](2006)在《顶空气相色谱法在我国水体分析中的应用》文中研究指明顶空气相色谱法(HS—GC),是测定固体和液体样品中痕量低沸点化合物的重要分析方法,在近年来有着快速的发展,该方法采用气体直接进样,干扰小,在食品,医疗,环境,生物等越来越多的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综述了近十年来我国顶空气相色谱法在水体分析检测中的应用,包括了在检测苯系物,卤代烃,含硫挥发物等诸多方面的应用.

霍广进,刘桂英[10](2005)在《环境水中微量氟的测定》文中指出介绍了近几年环境水中微量氟测定方法的新进展,包括离子选择电极法、离子色谱法、气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原子吸收光谱法、原子发射光谱法、荧光法等,并对其方法进行了评价和展望.

二、顶空气相色谱法分析水中部分无机阴离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顶空气相色谱法分析水中部分无机阴离子(论文提纲范文)

(1)水环境中低分子量有机胺以及六氟磷酸根的电化学法快速测定(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1章 绪论
    1.1 有机胺概述
        1.1.1 有机胺及其环境污染
        1.1.2 有机胺分析方法
    1.2 离子液体概述
        1.2.1 离子液体及其分类
        1.2.2 离子液体在电化学传感器中的应用
    1.3 分子印迹
        1.3.1 分子印迹概述
        1.3.2 分子印迹制备方法
        1.3.3 有机胺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
    1.4 研究背景、目的和内容、技术路线
        1.4.1 研究背景
        1.4.2 研究目的和内容
        1.4.3 本文的创新点
        1.4.4 技术路线
第2章 新型[C_4H_5O_2F_3NS] Li离子交换定域体的合成及其脂肪胺的电位测定应用
    2.1 实验部分
        2.1.1 试剂与仪器
        2.1.2 试样配制
        2.1.3 [C_4H_5O_2F_3NS]Li的表征
        2.1.4 实验方法
    2.2 结果与讨论
        2.2.1 [C_4H_5O_2F_3NS]Li表征
        2.2.2 修饰电极的表征
        2.2.3 低分子量脂肪胺的电位感应
        2.2.4 离子色谱分离-自制电位检测有机胺
        2.2.5 离子色谱中的四苯基硼酸钠与[C_4H_5O_2F_3NS]Li检测器柱效对比
        2.2.6 标准曲线
        2.2.7 加标回收率、精密度、重现性
        2.2.8 实际样品测定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硅溶胶凝胶分子印迹-伏安法测定环境中的三甲胺
    3.1 实验部分
        3.1.1 试剂与仪器
        3.1.2 试样配制
        3.1.3 实验方法
    3.2 结果与讨论
        3.2.1 TMA在不同探针中的电化学特性
        3.2.2 不同脂肪胺在Ru(bpy)_3~(2+)-PBS中的循环伏安特性
        3.2.3 Ru(bpy)_3~(2+)-有机胺体系的pH值优化
        3.2.4 修饰电极表征
        3.2.5 硅溶胶凝胶分子印迹干扰
        3.2.6 标准曲线
        3.2.7 重现性与稳定性
        3.2.8 实际样品测定及加标回收率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邻苯二胺分子印迹-伏安法测定组胺
    4.1 实验部分
        4.1.1 试剂与仪器
        4.1.2 试样制备
        4.1.3 实验方法
    4.2 结果与讨论
        4.2.1 分子印迹电化学聚合表征
        4.2.2 电极修饰电化学表征
        4.2.3 洗脱与吸附时间优化
        4.2.4 功能单体-模板分子比例的优化
        4.2.5 扫描速率与扫描圈数的优化
        4.2.6 干扰实验
        4.2.7 标准曲线
        4.2.8 重现性与稳定性
        4.2.9 实际样品测定与加标回收率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碳糊离子选择性电极的制备及测定水体中的六氟磷酸根
    5.1 实验部分
        5.1.1 试剂与仪器
        5.1.2 试样制备
        5.1.3 实验方法
    5.2 结果与讨论
        5.2.1 电极系统及离子交换机理
        5.2.2 固态离子液体的结构分析
        5.2.3 指示电极的制备
        5.2.4 实验温度的选择
        5.2.5 工作缓冲溶液的选择
        5.2.6 干扰离子
        5.2.7 精密度
        5.2.8 准确度
        5.2.9 PF_6~-水解动力学研究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2)新药C1原料药及片剂的质量控制研究与标准建立(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药品质量标准
    2.立题依据与研究内容
第二章 C1原料药基本性质及鉴别
    1.实验材料
    2.实验方法与结果
        2.1 外观、臭、味
        2.2 溶解度
        2.3 熔点
        2.4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
        2.5 引湿性
        2.6 酸度
        2.7 红外吸收光谱(IR)
        2.8 晶型
        2.9 鉴别
    3.小结
第三章 C1的杂质分析
    1.实验材料
    2.无机杂质检查
        2.1 氯化物检查
        2.2 硫酸盐检查
        2.3 干燥失重
        2.4 炽灼残渣
        2.5 重金属
        2.6 砷盐
        2.7 小结
    3.残留溶剂
        3.1 残留溶剂方法建立
        3.2 方法学验证
        3.3 小结
    4.有关物质测定
        4.1 实验方法
        4.2 实验结果及结论
    5.杂质结构确证
        5.1 实验材料
        5.2 杂质来源分析
        5.3 杂质Ⅰ结构确证
        5.4 杂质Ⅲ结构确证
        5.5 杂质Ⅳ质谱分析
        5.6 讨论
    6.小结
第四章 含量测定
    1.实验仪器与试剂
    2.容量分析法
        2.1 实验方法
        2.2 方法学验证
        2.3 讨论
    3.HPLC-MS法
        3.1 实验方法
        3.2 方法学验证
        3.3 讨论
    4.高效液相色谱法
        4.1 实验方法
        4.2 方法学验证
        4.3 讨论
        4.4 小结
    5.小结
第五章 稳定性研究
    1.实验材料
    2.结果与讨论
        2.1 影响因素试验
        2.2 加速试验
        2.3 长期试验
    3.小结
第六章 C1片剂含量测定
    1.实验材料
    2.实验方法
    3 结果与讨论
    4 小结
第七章 C1片剂有关物质测定
    1.实验材料
    2.实验方法
        2.1 色谱条件
        2.2 溶液配制
        2.3 系统适用性试验
        2.3.1 专属性试验
    3 小结
第八章 片剂溶出度测定
    1.实验材料
    2.实验方法
    3 结果与讨论
    4 小结
第九章 总结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综述 药物中苯胺类基因毒性杂质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3)典型造纸湿部化学品质量参数的检测及过程评价方法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造纸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1.1.2 我国造纸化学品市场分析
        1.1.3 我国造纸化学品市场质量管理现状
    1.2 造纸湿部化学品分类及其作用
    1.3 湿部关键化石基/合成类助剂的介绍
        1.3.1 烷基烯酮二聚体
        1.3.2 聚酰胺多胺环氧氯丙烷树脂
        1.3.3 聚丙烯酰胺
    1.4 湿部关键生物质基助剂的介绍
        1.4.1 淀粉及其醚化衍生物
        1.4.2 壳聚糖及其羧化衍生物
        1.4.3 羧甲基纤维素与纳米纤维素
    1.5 湿部化学品关键质量参数评价方法的研究现状
        1.5.1 AKD定量分析的研究现状
        1.5.2 PAE树脂的质量安全评估
        1.5.3 生物质基化学品的取代度或脱乙酰度定量分析
    1.6 顶空分析技术
        1.6.1 顶空分析技术发展历程
        1.6.2 静态顶空分析技术的原理
        1.6.3 静态顶空分析的基本理论及分配系数的影响因素
        1.6.4 静态顶空分析的常用技术及其在制浆造纸工业中的应用
    1.7 紫外-可见光谱技术
        1.7.1 紫外-可见光谱技术的基本原理
        1.7.2 紫外-可见光谱的常用技术及其在制浆造纸领域的应用
    1.8 本论文的目的意义及主要研究内容
        1.8.1 本论文的目的意义
        1.8.2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造纸湿部化学品水分或有效含量检测新方法的建立
    2.1 双波长紫外光谱技术测定聚酰胺多胺环氧氯丙烷树脂溶液的有效固含量
        2.1.1 前言
        2.1.2 实验部分
        2.1.3 结果与讨论
        2.1.4 本节小结
    2.2 基于离子液体辅助顶空气相色谱技术测定烷基烯酮二聚体乳液的有效含量
        2.2.1 前言
        2.2.2 实验部分
        2.2.3 结果与讨论
        2.2.4 本节小结
    2.3 基于示踪剂光谱衰减技术快速测定羧甲基纤维素水溶液的浓度
        2.3.1 前言
        2.3.2 实验部分
        2.3.3 结果与讨论
        2.3.4 本节小结
    2.4 基于多次抽提顶空气相色谱技术测定聚丙烯酰胺的水分含量
        2.4.1 前言
        2.4.2 实验部分
        2.4.3 结果与讨论
        2.4.4 本节小结
第三章 造纸湿部关键生物质基化学品脱乙酰度或取代度测定新方法的建立
    3.1 基于顶空分步滴定技术测定壳聚糖的脱乙酰度
        3.1.1 前言
        3.1.2 实验部分
        3.1.3 结果与讨论
        3.1.4 本节小结
    3.2 基于相反应顶空气相色谱技术同时测定羧甲基壳聚糖的取代度和脱乙酰度
        3.2.1 前言
        3.2.2 实验部分
        3.2.3 结果与讨论
        3.2.4 本节小结
    3.3 基于多波长光谱技术测定纳米纤维素的羧基含量
        3.3.1 前言
        3.3.2 实验部分
        3.3.3 结果与讨论
        3.3.4 本节小结
    3.4 基于离子交换的可见光谱技术测定阳离子淀粉的取代度
        3.4.1 前言
        3.4.2 实验部分
        3.4.3 结果与讨论
        3.4.4 本节小结
第四章 聚酰胺多胺环氧氯丙烷树脂溶液中有害氯组分检测新方法的建立
    4.1 基于常规顶空气相色谱技术测定聚酰胺多胺环氧氯丙烷树脂溶液中挥发性有机氯含量
        4.1.1 前言
        4.1.2 实验部分
        4.1.3 结果与讨论
        4.1.4 本节小结
    4.2 基于相反应顶空气相色谱技术测定聚酰胺多胺环氧氯丙烷树脂溶液中3-氯-1,2-丙二醇含量
        4.2.1 前言
        4.2.2 实验部分
        4.2.3 结果与讨论
        4.2.4 本节小结
第五章 相关化学品物化参数检测及合成与使用过程控制评价方法的建立
    5.1 基于多次抽提自动顶空气相色谱技术测定烷基烯酮二聚体蜡片的熔点
        5.1.1 前言
        5.1.2 实验部分
        5.1.3 结果与讨论
        5.1.4 本节小结
    5.2 烷基烯二聚物乳液在储存和造纸工艺过程中的水解动力学研究
        5.2.1 前言
        5.2.2 实验部分
        5.2.3 结果与讨论
        5.2.4 本节小结
    5.3 用于聚酰胺多胺环氧氯丙烷树脂合成工艺控制的紫外光谱技术
        5.3.1 前言
        5.3.2 实验部分
        5.3.3 结果与讨论
        5.3.4 本节小结
结论与展望
    本论文的主要结论
    本论文的创新之处
    对未来工作的建议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4)顶空气相色谱技术在几种生物质基材料功能基团检测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纳米纤维素羧基含量检测的研究现状
        1.2.1 羧基含量对纳米纤维素的影响
        1.2.2 羧基含量的测定方法
        1.2.3 纳米纤维素预处理-离子交换树脂法
    1.3 羧甲基纤维素取代度测定的研究现状
        1.3.1 羧甲基纤维素的质量评价
        1.3.2 取代度的测定方法
    1.4 壳聚糖脱乙酰度测定的研究现状
        1.4.1 壳聚糖的质量评价
        1.4.2 脱乙酰度的测定方法
    1.5 生物质及其衍生物中乙酰基含量检测的研究现状
        1.5.1 乙酰基含量对生物质材料的影响
        1.5.2 乙酰基的测定方法研究进展
    1.6 顶空气相色谱技术
        1.6.1 顶空气相色谱技术的基本原理
        1.6.2 影响顶空气相色谱分析的因素
    1.7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及主要内容
        1.7.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7.2 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 一种测定纳米纤维素羧基含量的顶空气相色谱法
    2.1 强酸性离子交换树脂的交换容量测定
        2.1.1 实验部分
        2.1.2 结果与讨论
    2.2 顶空气相色谱法测定纳米纤维素羧基含量
        2.2.1 实验部分
        2.2.2 结果与讨论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一种测定羧甲基纤维素取代度的顶空气相色谱法
    3.1 实验部分
        3.1.1 原料与药品
        3.1.2 仪器与操作条件
        3.1.3 实验步骤
    3.2 结果与讨论
        3.2.1 方法原理
        3.2.2 羧甲基纤维素浓度对交换过程的影响
        3.2.3 树脂法CMC-Na向 CMC-H 转化条件的探究
        3.2.4 顶空条件的影响
        3.2.5 标准曲线的建立
        3.2.6 方法的重现性
        3.2.7 方法验证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一种快速测定壳聚糖脱乙酰度的顶空气相色谱法
    4.1 实验部分
        4.1.1 原料与药品
        4.1.2 仪器与操作条件
        4.1.3 实验步骤
    4.2 结果与讨论
        4.2.1 测定原理
        4.2.2 样品用量的选择
        4.2.3 顶空平衡温度和时间的选择
        4.2.4 壳聚糖样品粒径的选择
        4.2.5 标准曲线的建立
        4.2.6 方法的精确性与准确性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一种测定生物质材料及其衍生物中乙酰基含量的顶空气相色谱法
    5.1 实验部分
        5.1.1 原料与药品
        5.1.2 样品的制备
        5.1.3 仪器与操作条件
        5.1.4 样品预处理和检测
        5.1.5 乙酰基含量的计算
    5.2 结果与讨论
        5.2.1 测定方法及原理
        5.2.2 水解液样品的预处理
        5.2.3 固体样品预处理的条件
        5.2.4 乙酰基转化的完全性
        5.2.5 方法校准和评估
    5.3 本章小结
结论
    主要结论
    创新之处
    对未来工作的建议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5)啤酒中氰化物的快速检测(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仪器
    1.2 试剂
    1.3 试验方法
        1.3.1 标准溶液配制
        1.3.2 样品处理
        1.3.3 气相色谱条件
        1.3.4 顶空条件
2 结果与分析
    2.1 样品前处理的条件选择
    2.2 衍生剂用量的选择
    2.3 顶空平衡温度选择
    2.4 顶空平衡时间的选择
    2.5 衍生pH值的选择
    2.6 实际样品的分析
    2.7 线性范围的考察
    2.8 方法的回收率和精密度试验
3 结论

(6)啤酒中氰化物的快速检测(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仪器
    1.2 试剂
    1.3 试验方法
        1.3.1 标准溶液配制
        1.3.2 样品处理
        1.3.3 气相色谱条件
        1.3.4 顶空条件
2 结果与分析
    2.1 样品前处理的条件选择
    2.2 衍生剂用量的选择
    2.3 顶空平衡温度选择
    2.4 顶空平衡时间的选择
    2.5 衍生p H值的选择
    2.6 实际样品的分析
    2.7 线性范围的考察
    2.8 方法的回收率和精密度试验
3 结论

(7)尿中硫氰酸根(SCN-)测定方法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现状
    1.3 研究意义
2 实验部分
    2.1 仪器设备与试剂
    2.2 试剂
    2.3 实验样品配制
    2.4 校正曲线配制
    2.5 实验内容
        2.5.1 仪器测定条件的优化实验
        2.5.2 样品预处理方法实验
        2.5.3 定量方法选择实验
        2.5.4 方法关键技术指标实验
        2.5.5 样品稳定性实验
        2.5.6 方法特异性试验
        2.5.7 样品测定
        2.5.8 方法应用
3 结果与讨论
    3.1 检测方法
    3.2 仪器测定条件的优化结果
    3.3 样品预处理方法实验结果
    3.4 定量方法的选择与讨论
    3.5 方法关键技术指标实验
    3.6 样品稳定性实验结果与讨论
    3.7 干扰实验结果
    3.8 方法应用结果
4 结论
附件:尿中硫氰酸根测定方法
参考文献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附录一 发表文章一
附录二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三 个人简介

(8)离子液体在色谱样品前处理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离子液体简介
        1.1.1 离子液体组成及性质
        1.1.2 离子液体的种类及合成
    1.2 离子液体在分析化学中的应用
        1.2.1 离子液体在萃取分离过程中的应用
        1.2.2 离子液体在电化学传感器中的应用
        1.2.3 在色谱及毛细管电泳分离科学中的应用
        1.2.4 在样品前处理中的应用
        1.2.5 离子液体在质谱中的应用
    1.3 离子液体在其它化学领域的应用
    1.4 本文研究依据及主要内容
第二章 离子液体液相(微)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水中酚类及芳香胺类化合物
    2.1 离子液体的合成
        2.1.1 试剂
        2.1.2 离子液体的合成
        2.1.3 离子液体合成及保存注意事项
    2.2 离子液体液-液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水中酚类化合物
        2.2.1 实验部分
        2.2.2 结果与讨论
    2.3 离子液体液-液分散微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水中的酚类及芳香胺类化合物
        2.3.1 离子液体液-液分散微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水中的酚类化合物
        2.3.2 离子液体液-液分散微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水中的芳香胺类化合物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离子液体萃取-高效液相色谱/离子交换色谱法测定食品及食品添加剂中的有机物
    3.1 离子液体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辣椒粉、辣椒油及食品添加剂中的对位红及苏丹红染料
        3.1.1 实验部分
        3.1.2 结果与讨论
    3.2 离子液体胶束萃取-阴离子交换色谱测定肉制品中的磺胺类化合物
        3.2.1 实验部分
        3.2.2 结果与讨论
    3.3 离子液体-加速溶剂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蜜饯中的有机酸类防腐剂
        3.3.1 实验部分
        3.3.2 结果与讨论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离子液体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探索
    4.1 离子液体萃取-顶空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测定环境水样中的苯系物
        4.1.1 实验部分
        4.1.2 结果与讨论
    4.2 离子液体萃取-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法联用测定空气中的苯系物
        4.2.1 实验部分
        4.2.2 结果与讨论
    4.3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博士期间发表的主要论文

(9)顶空气相色谱法在我国水体分析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概 述
2 HS—GC法在水体分析中的应用
    2.1 卤代烃的分析检测
    2.2 苯系物的测定
    2.3 含硫有机化合物的分析
    2.4 氰化物的分析
    2.5 其他应用
3 小 结

(10)环境水中微量氟的测定(论文提纲范文)

1 测定方法概述
    1.1 离子选择电极法
    1.2 离子色谱法
    1.3 气相色谱法
    1.4 高效液相色谱法
    1.5 原子吸收光谱法
    1.6 原子发射光谱法 (ICPAES)
    1.7 荧光法
    1.8 分光光度法
2 讨论与展望

四、顶空气相色谱法分析水中部分无机阴离子(论文参考文献)

  • [1]水环境中低分子量有机胺以及六氟磷酸根的电化学法快速测定[D]. 石金伟. 扬州大学, 2021(08)
  • [2]新药C1原料药及片剂的质量控制研究与标准建立[D]. 肖紫雯. 安徽医科大学, 2021(01)
  • [3]典型造纸湿部化学品质量参数的检测及过程评价方法的研究[D]. 闫宁.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1)
  • [4]顶空气相色谱技术在几种生物质基材料功能基团检测中的应用[D]. 吴娜. 华南理工大学, 2019(01)
  • [5]啤酒中氰化物的快速检测[A]. 伏笑丽,洪霞,袁彩霞,钱滢文,何海宁,张彦军,柴宗龙,王杰斌. 中国生物工程学会第十二届学术年会暨2018年全国生物技术大会论文集, 2018
  • [6]啤酒中氰化物的快速检测[J]. 伏笑丽,洪霞,袁彩霞,钱滢文,何海宁,张彦军,柴宗龙,王杰斌.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18(20)
  • [7]尿中硫氰酸根(SCN-)测定方法的研究[D]. 王升.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17(01)
  • [8]离子液体在色谱样品前处理中的应用[D]. 范云场. 浙江大学, 2009(01)
  • [9]顶空气相色谱法在我国水体分析中的应用[J]. 王欣月,郭雪清,王英锋,董颖.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01)
  • [10]环境水中微量氟的测定[J]. 霍广进,刘桂英.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 2005(04)

标签:;  ;  ;  ;  

顶空气相色谱分析水中部分无机阴离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