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渚梨枯病防治研究

宝渚梨枯病防治研究

一、宝株梨疫腐病的防治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杨晓燕[1](2016)在《辣椒疫霉菌(Phytophthora capsici)细胞周期调控蛋白Pcsda1亚细胞定位和RxLR效应因子功能分析》文中研究表明辣椒疫霉菌(Phytophthora capsici)是一种极具破坏性的丝状植物病原体,其分布广泛,能够引起全世界范围的辣椒疫霉病,对全球农业和自然生态系统具有重要的影响(Fisher et al.,2012)。当前辣椒疫霉主要以施用化学药剂进行防治,但重金属超标、农药残留等问题日益突出,在解决问题的同时,也给辣椒生产、人类生活健康和生态环境安全带来了巨大的威胁和伤害。因此,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探索辣椒疫霉菌重要的致病因子及其致病机制越来越成为研究的热点。提高寄主植物的抗病性是控制辣椒疫霉病的最有效的措施。在辣椒疫霉侵染寄主的过程中,病原菌能够分泌大量的RxLR效应分子,促进和破坏寄主植物的抗病反应。因此,研究RxLR效应分子基因的功能和蛋白结构,对了解辣椒疫霉的致病机制,有效控制辣椒疫霉的侵染具有重要意义。本项研究以本实验室采集并分离保存的高致病性辣椒疫霉菌株SD33为实验材料,结合相关的研究基础,对辣椒疫霉菌株SD33中的细胞周期调控蛋白Pcsda1和Rx LR效应分子基因进行了如下研究:1、利用生物学软件从JGI辣椒疫霉菌基因组数据库中筛选得到Pcsda1基因和Rx LR效应分子基因核苷酸及氨基酸序列,通过NCBI进行BLASTn及BLASTp比对,确定筛选出的基因的正确性。2、从本实验室保存的高致病性辣椒疫霉菌株SD33中提取的基因组DNA中,克隆Pcsda1基因和Rx LR效应分子基因;3、利用软件对Pcsda1基因和Rx LR效应分子基因进行生物信息学预测和分析。4、将Pcsda1基因融合GFP蛋白在辣椒疫霉SD33中表达,发现Pcsda1基因定位在辣椒疫霉SD33的细胞核中,据此,可以推测目的基因Pcsda1通过影响辣椒疫霉菌细胞核的形成和发育,进而影响菌丝及孢子囊的正常生长发育。5、用鬼笔环肽染色法检测Pcsda1基因沉默转化子、过表达转化子和对照转化子的菌丝和孢子囊时期的肌动蛋白细胞骨架,发现沉默转化子和过表达转化子在菌丝和孢子囊中肌动蛋白的分布不规则,过表达转化子中,肌动蛋白的数量增多,尤其是菌丝中,肌动蛋白变成细长、棍棒状、更加明亮。因此,Pcsda1可以调节肌动蛋白斑块和肌动蛋白丝的分布和形态,尤其是在菌丝中。6、利用pBIN-GFP2表达载体对辣椒疫霉Rx LR效应分子进行功能研究,在本氏烟中表达4个候选效应分子,发现其中129113基因可以诱导本氏烟草发生细胞死亡,129113、101860可以抑制Bax、INF1、CRN4诱导的过敏性坏死反应。7、为了进一步研究RxLR的功能,对4个RxLR效应分子进行亚细胞定位,发现定位在细胞核和细胞质中。将129113基因的C端与核输出信号(NES)和核定位信号(NLS1和NLS2)融合,发现NLS2、NES都改变了129113的定位而NLS1没有改变129113的定位。改变129113的定位,影响了其在寄主植物细胞中的功能。推测129113在植物细胞中起作用有可能发生在细胞质中。通过本研究,我们可以推测4个RxLR效应分子在辣椒疫霉的侵染过程中,可以提高植物的敏感性,或者提高植物的抗病性,为研究辣椒疫霉的侵染机制奠定基础。

罗萍[2](2009)在《梨储藏期病害生防菌及防腐保鲜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梨是我国主栽水果之一,营养价值很高。但是在储藏过程中很容易造成一些病害,除潜伏侵染的轮纹病、褐腐病等病害在储藏期继续发病腐烂应及时清理外,其他的主要病害有黑心病、果柄基腐病、青霉病、黑皮病、褐斑病、黑斑病等,严重影响梨果的储藏时间以及品质,从而使经济价值大大降低。因此在储运中,及时全面把握梨果常见病害并对其进行综合防治十分重要。本文以储藏期梨果为对象,在分析果实微生物区系基础上,分离了梨果储藏期病原菌,并筛选出优势生防菌,以优势生防菌发酵液进行生物保鲜研究,主要结果如下:1、通过组织分离法及柯赫氏法则获得三种梨果腐烂菌,经形态学以及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为:疖葡萄座腔菌(Botryosphaeria dothidea)、间座壳属(Diaportheoncostoma)、淡色生赤壳菌(Bionectria ochroleuca)。稀释平板法分离出疑似生防菌(真菌、细菌、放线菌),用对峙培养法筛选优势生防菌,经形态学及分子生物学鉴定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2、用正交设计试验方法对解淀粉芽孢杆菌的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确定其最佳C源为麦芽糖,最佳N源为(NH4)2SO4。伸最适发酵条件:温度为25℃,初始pH值为6,瓶装量为125mL,C源的量为2%,N源的量为0.3%。3、梨果储藏期病害保鲜研究显示:无膜处理方法相对于有膜处理方法效果更好,菌剂浓度稀释至20倍时,其相对防效仍能达到43.76%。稀释至10倍时,相对防效能达到62.51%。稀释至5倍时,相对防效为75%。原液的相对防效为87.51%。在有膜处理方法中,菌剂浓度稀释至20倍时,相对防效仅为17.81%。而当稀释浓度为10倍时,相对防效提高到46.4%。当稀释至5倍时,相对防效能突破50%达到57.14%。原液的相对防效高达89.29%。4、生化测定显示:与储藏前水平比较,无膜处理后的梨果内可溶性糖基本不减少,仍能保持很好的糖含量。有膜处理后的梨果内可溶性糖的含量均呈现减少的趋势,不同浓度的处理液处理过的梨果之间可溶性糖含量差异不大。而无膜处理和有膜处理后的梨果内可溶性蛋白的含量均出现减少趋势。但减少的规律并不明显,既没有有无膜的明显差异。也没有不同发酵液浓度之间的明显差异。

刘云龙,张立新[3](2008)在《几个植物病原菌传播途径的案例分析》文中研究表明对近年来云南省发生的几个植物新记录病害病原菌的来源、传入途径、载体以及带来的危害等问题进行了调查研究,通过这些案例的分析可以看出,其病原菌无一例外都与作物引种有关。建立周边地区和国家现有的植物病虫害的数据库和信息系统,提供给引种者使用和查询;宣传普及因引进寄主植物而带入病、虫、草害的危害以及经验教训;加强植物捡疫,是防止植物病害的发生的首要措施。

赵雁,陈兴全,何永宏,刘云龙,朱绍明,唐发才[4](2003)在《云南省宝珠梨疫腐病的发生与防治》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宝珠梨疫腐病是在云南省会泽县近年来发生的一种新病害,其病原菌为恶疫霉犤Phytophthoracactorum(LebertetCohn)Schrot犦。对该病的发病情况、病害症状、发病规律、病原菌生物学特性、病原菌的来源及防治等进行了初步研究。

赵雁,陈兴全,何永宏,刘云龙,张中义[5](2002)在《宝株梨疫腐病的防治研究》文中提出

董文汉,何永宏,赵永安,刘云龙[6](2002)在《宝珠梨疫腐病病原菌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宝珠梨疫腐病是云南省的一种新记录病害 ,其病原菌为恶疫霉Phytophthoracactorum (LebertetCohn)Schrot.适宜恶疫霉分离培养的培养基是番茄汁培养基、V8汁培养基和PDA培养基。适宜恶疫霉生长的pH值范围在 3~ 10之间 ,最适pH值为 5~ 6 ,适宜生长的温度范围为在 10~ 30℃之间 ,最适生长的温度为 2 0~ 2 5℃ .恶疫霉对果糖、麦芽糖、蔗糖等碳源的利用好于其它碳源 ,对酵母膏、天门冬酰胺、牛肉膏等氮源的利用好于其它氮源。

何永宏,刘云龙,张中义,朱绍明,杨应龙[7](2002)在《云南省宝株梨上发生的梨疫腐病》文中研究说明宝株梨疫腐病是我省会泽县近年来发生的1种新病害,其病原菌为霜霉目疫霉科的恶疫霉Phytopthora cactorum(Lebertet Cohn)Schrot.本文对该病的发病情况、病害症状、病菌来源及防治等进行了初步研究。

何永宏,赵永安[8](2002)在《宝株梨疫腐病的研究》文中提出 宝株梨疫腐病是我省的一种新病害,其病原菌经广泛采集标样,多次分离、接种、再分离。最后证实宝株梨疫腐病的病原为霜霉目疫霉科的恶疫霉Phytophthora cactorum(Lebertet Cohn)Schrot,梨疫腐病病原菌以菌丝体在梨树发病枝干皮层内越冬,这些病原菌便成为初侵染源,到第二年春天开始活动,继续侵染梨树枝干。根据调查结果,该病的流行过程表现为前期直线上升,后期趋于平缓,病害始发期在3月15日前后,盛发期在7月15日到8月1日之

二、宝株梨疫腐病的防治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宝株梨疫腐病的防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辣椒疫霉菌(Phytophthora capsici)细胞周期调控蛋白Pcsda1亚细胞定位和RxLR效应因子功能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辣椒疫霉病发生与防治研究进展
        1.1.1 辣椒疫霉的生物学性状
        1.1.2 辣椒疫病的传播途径和发病规律
        1.1.3 辣椒疫霉病的防治方法
    1.2 卵菌基因功能研究技术的研究进展
        1.2.1 基因沉默
        1.2.2 基因过量表达
        1.2.3 利用CRISPR/Cas9系统的基因敲除
    1.3 农杆菌介导的基因瞬时表达体系
        1.3.1 瞬时表达体系
        1.3.2 瞬时表达体系的原理
        1.3.3 瞬时表达体系的载体
    1.4 效应因子的研究进展
        1.4.1 PAMPs触发的植物免疫反应(PAMP-triggered immunity, PTI)
        1.4.2 效应分子触发的免疫反应(Effector-Triggered immunity, ETI)
        1.4.3 RxLR效应因子的研究进展
    1.5 细胞周期调控蛋白SDA1的研究进展
    1.6 实验目的及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
        2.1.1 辣椒疫霉菌株与植物
        2.1.2 载体与菌株
        2.1.3 酶和生化试剂
        2.1.4 相关耗材和仪器
        2.1.5 常用培养基及有关溶液的配制
        2.1.6 常用溶液和试剂的配制
    2.2 实验方法
        2.2.1 细胞周期调控蛋白Pcsda1及RxLR效应分子及的生物信息学及基本理化性质
        2.2.2 研究过程中的引物
        2.2.3 细胞周期调控蛋白Pcsda1及RxLR效应分子的克隆
        2.2.4 诱导游动孢子
        2.2.5 PcSDA在辣椒疫霉中的亚细胞定位
        2.2.6 农杆菌介导的RxLR效应因子的瞬时表达
3 结果与分析
    3.1 辣椒疫霉基因克隆及序列分子
        3.1.1 Pcsda1基因的PCR的检测和克隆
        3.1.2 辣椒疫霉RxLR效应因子基因的PCR的检测和克隆
    3.2 Pcsda1基因的核定位信号预测
    3.3 Pcsda1基因在辣椒疫霉中的亚细胞定位
    3.4 Pcsda1基因在辣椒疫霉中调节肌动蛋白细胞骨架
    3.5 RxLR效应因子基因农杆菌瞬时表达
        3.5.1 pBIN-GFP2重组载体的构建及农杆菌转化
        3.5.2 RxLR效应因子基因农杆菌转化子在烟草体内瞬时表达
        3.5.3 129113 融合核定位蛋白和核输出蛋白植物瞬时表达
4 结论与讨论
    4.1 Pcsda1 基因和RxLR 效应因子基因生物信息分析
        4.1.1 Pcsda1基因生物信息分析
        4.1.2 RxLR效应因子基因生物信息分析
    4.2 Pcsda1在辣椒疫霉中的亚细胞定位
    4.3 Pcsda1基因在辣椒疫霉中调节肌动蛋白细胞骨架
    4.4 RxLR效应因子基因农杆菌瞬时表达
    4.5 129113 融合核定位蛋白和核输出蛋白植物瞬时表达枪瞬时表达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文章

(2)梨储藏期病害生防菌及防腐保鲜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文献综述
    1.1 生物防治研究进展
    1.2 生防菌抗菌机理的研究进展
        1.2.1 重寄生作用
        1.2.2 抗生作用
    1.3 梨果储藏期病害的类型、特征、分布与危害
        1.3.1 梨黑星病
        1.3.2 梨轮纹病
        1.3.3 梨炭疽病
        1.3.4 梨青霉病
        1.3.5 梨红粉病
        1.3.6 梨灰腐病
        1.3.7 梨褐腐病
        1.3.8 梨疫霉病
        1.3.9 梨霉心病
        1.3.10 梨果柄基腐病
        1.3.11 梨软腐病
        1.3.12 梨黑斑病
    1.4 梨储藏期病害防治研究进展
        1.4.1 梨储藏期病害的非生物防治研究进展
        1.4.2 梨储藏期病害的生物防治研究进展
2 技术路线
3 材料与方法
    3.1 样品采集
    3.2 试剂与仪器设备
        3.2.1 培养基
        3.2.2 分子生物学鉴定试剂
        3.2.3 仪器设备
    3.3 储藏期梨果微生物的分离
        3.3.1 梨果储藏期病害病原的分离
        3.3.2 梨果储藏期病害生防菌的分离
    3.4 生防菌的分离、筛选
    3.5 微生物鉴定
        3.5.1 真菌的鉴定
        3.5.2 细菌的鉴定
    3.6 生防菌的条件优化
        3.6.1 C、N源对生防菌产拮抗产物的影响
        3.6.2 生防菌产抗生物质的培养条件优化
    3.7 抗生物质的测定
        3.7.1 抗生物质稳定性的测定
        3.7.2 抗生物质粗提
    3.8 生物测定
        3.8.1 保鲜设计方案
        3.8.2 梨果保鲜前后可溶性糖与可溶性蛋白的测定
4 结果与分析
    4.1 梨果储藏期病害的病原菌
    4.2 生防菌的种类及拮抗效果
        4.2.1 生防菌拮抗效果初筛
        4.2.2 生防菌拮抗效果复筛
        4.2.3 优势生防菌的鉴定
    4.3 优势生防菌发酵条件优化
        4.3.1 C源、N源筛选
        4.3.2 生防菌产抗生物质的最适条件
    4.4 抗生物质的稳定性
        4.4.1 抗生物质对热的稳定性
        4.4.2 抗生物质对酸碱的稳定性
        4.4.3 粗体液活性
    4.5 生防菌对梨的防腐保鲜
        4.5.1 无膜处理对梨防腐保鲜的影响
        4.5.2 有膜处理对梨防腐保鲜的影响
        4.5.3 无膜处理与有膜处理对梨防腐保鲜效果的对比
    4.6 保鲜前后梨果内物质含量的变化
        4.6.1 梨果内可溶性糖含量变化
        4.6.2 可溶性蛋白的变化
5 结论与讨论
    5.1 梨果储藏期病害病原菌种类
    5.2 解淀粉芽孢杆菌DNA提取、发酵条件的优化
    5.3 解淀粉芽孢杆菌代谢产物的稳定性以及纯化
    5.4 解淀粉芽孢杆菌作为生防菌的应用
    5.5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简介

(6)宝珠梨疫腐病病原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1.1.1 病害标样采集
        1.1.2 病原菌
    1.2 研究方法
        1.2.1 病原菌
        1.2.2 培养基对病原菌生长的影响
        1.2.3 pH值对病原菌生长的影响
        1.2.4 温度对病原菌生长的影响
        1.2.5 碳、氮源对病原菌生长的影响
        1.2.5.1 基础培养基的筛选
        1.2.5.2 碳源对病原菌生长的影响
        1.2.5.3 氮源对病原菌生长的影响
2 结果与分析
    2.1 病原菌形态
    2.2 病原菌生物学特性
        2.2.1 培养基对病原菌生长的影响
        2.2.2 pH值对病原菌生长的影响
        2.2.3 温度对病原菌生长的影响
        2.2.4 碳、氮源对病原菌生长的影响
        2.2.4.1 基础培养基的筛选
        2.2.4.2 碳源对病原菌生长的影响
        2.2.4.3 氮源对病原菌生长的影响
3 讨论

(7)云南省宝株梨上发生的梨疫腐病(论文提纲范文)

1 田间发病情况
2 病害症状
3 病原菌鉴定
4 防治
5 讨论

四、宝株梨疫腐病的防治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辣椒疫霉菌(Phytophthora capsici)细胞周期调控蛋白Pcsda1亚细胞定位和RxLR效应因子功能分析[D]. 杨晓燕. 山东农业大学, 2016(04)
  • [2]梨储藏期病害生防菌及防腐保鲜的研究[D]. 罗萍. 四川农业大学, 2009(06)
  • [3]几个植物病原菌传播途径的案例分析[A]. 刘云龙,张立新. 中国植病、菌物学会杭州联合年会论文集, 2008
  • [4]云南省宝珠梨疫腐病的发生与防治[J]. 赵雁,陈兴全,何永宏,刘云龙,朱绍明,唐发才. 果树学报, 2003(02)
  • [5]宝株梨疫腐病的防治研究[J]. 赵雁,陈兴全,何永宏,刘云龙,张中义.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2002(04)
  • [6]宝珠梨疫腐病病原菌研究[J]. 董文汉,何永宏,赵永安,刘云龙.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2002(02)
  • [7]云南省宝株梨上发生的梨疫腐病[J]. 何永宏,刘云龙,张中义,朱绍明,杨应龙. 植物检疫, 2002(03)
  • [8]宝株梨疫腐病的研究[A]. 何永宏,赵永安. 中国植物病理学会第七届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 2002

标签:;  ;  

宝渚梨枯病防治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