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局限性前列腺癌根治性切除术后长期进展的风险:5年后生化标志物的复发

临床局限性前列腺癌根治性切除术后长期进展的风险:5年后生化标志物的复发

一、临床限局性前列腺癌行根治性切除术后远期发生进展的危险性:5年后生化指标的复发(论文文献综述)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1](2021)在《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2021年版)》文中研究指明1乳腺癌筛查指南1.1乳腺癌筛查的定义、目的及分类⑴肿瘤筛查,或称作普查,是针对无症状人群的一种防癌措施,而针对有症状人群的医学检查称为诊断。⑵乳腺癌筛查是通过有效、简便、经济的乳腺检查措施,对无症状妇女开展筛查,以期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其最终目的是要降低人群乳腺癌的死亡率。⑶筛查分为机会性筛查(opportunistic screening)和群体筛查(massscreening)。

张明,齐进春[2](2021)在《2019版中国泌尿外科前列腺癌诊断治疗指南更新要点解读》文中认为前列腺癌是男性泌尿生殖系统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在世界范围内,前列腺癌发病率在男性所有恶性肿瘤中位居第2位。我国的发病率虽低于欧美国家,但是局部进展期或转移患者居多。因此,对我国高危人群进行前列腺癌地筛查以及规范性地诊断和治疗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日益进步,尤其是新一代技术测序(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 NGS)的快速发展,前列腺癌的诊断和治疗手段更加丰富,已进入了精准/个体化治疗时代,同时更加注重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以及患者的参与。本文结合了欧洲泌尿外科学会(European Association of Urology, EAU)、美国泌尿外科学会(American Urological Association, AUA)等最新的循证医学证据,对新版中国泌尿外科前列腺癌诊断治疗指南更新要点进行解读,以期对临床上前列腺癌的诊治有所帮助。

姜雪娇[3](2021)在《次发癌为肺癌的多原发癌的临床特征与远期预后相关性的回顾性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研究背景多原发癌(multipleprimary cancer,MPC)指同一机体的器官组织同时或先后发生不止一个且互相独立的原发恶性肿瘤。肺癌由于其高发生率及死亡率一直以来受到学界广泛重视。然而临床研究中对既往确诊癌症患者再次发生第二原发肺癌的临床特征、危险因素及预后分析鲜有报道。第二原发肺癌与肺部转移灶,病理性质完全不一致,其治疗手段及临床预后也不同。临床中由于新出现的第二原发肺癌灶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可能导致医务工作者重视首发癌,而忽略第二原发肺癌的发生,甚至直接误诊成首发癌的肺部转移,造成漏诊误诊。第二原发肺癌的漏诊或误诊,给规范化的临床治疗提出严峻挑战,均会造成患者放弃根治性治疗甚至过度治疗失去最佳治疗时机,导致疾病的进一步恶化。因此,对其临床特征、风险因素、诊断与鉴别诊断及预后等深入研究将有助于减少第二原发肺癌的误诊和漏诊,并有助于选择合适的治疗手段,提高治愈率及改善预后。分析同类研究,国内外报道较少,目前已发表的研究大多整理分析了第二原发肺癌的临床特征,并未涉及其远期预后的分析,成为其研究的不足。基于此,我们提出了 72例LCSPM-MPC患者的回顾性分析,从多角度去探究影响其远期预后的危险因素。研究目的探讨肺癌作为第二原发癌的多原发癌的临床特点、形成原因、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分析性别、年龄、个人史、肿瘤家族史、时间间隔、首发癌情况(器官分布、病理分期、治疗方式)、第二原发肺癌情况(首次出现时的症状、病灶最大径、淋巴及器官转移情况、TNM分期、病理类型、ki-67、基因突变、治疗方式)及中医证候等因素对患者远期预后的影响及其生存差异,以期提高医务工作者对LCSPM-MPC的认识,更好的指导临床诊疗。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研究设计,收集整理中日友好医院2012年7月1日至2018年12月30日收治的经病理确诊为肺癌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按照诊断标准从中筛选出肺癌作为第二原发癌的多原发癌患者纳入研究。详细采集并录入患者的基本信息、临床资料并随访,包括一般情况、病史资料、首发癌相关信息、第二原发肺癌相关信息、中医证候及生存状态。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数以中位计数法表示,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并绘制生存曲线,对再发癌为肺癌的多原发性癌各临床指标运用log-rank单因素检验对比组间差异和Cox风险比例模型做多因素回归分析,探索影响LCSPM-MPC预后可能的风险因素,显示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结果1)发病率:中日友好医院2012年7月1日至2018年12月30日共经病理确诊为肺癌2375例,发现LCSPM-MPC患者72例,发生率约为3.03%。2)性别及年龄:全组男性、女性患者各36例,男女发病比例相近。首发癌确诊中位年龄是62岁(19~83岁),平均年龄60.25±12.74岁,高发年龄段为60~69岁。其中男性中位年龄63岁(49~81岁),平均年龄64.38±7.57岁,高峰年龄段60~69岁;女性中位年龄57岁(19~83岁),平均年龄56.11±15.38岁,高峰年龄段为50~69岁,男女在年龄分层上存在明显差异(P<0.05)。第二原发肺癌确诊中位年龄是69岁(31~90岁),平均年龄66.22±12.21岁,高峰年龄为70~79岁之间。其中男性中位年龄70岁(53~90岁),平均年龄69.55±8.64岁,高峰年龄段为70~79岁;女性中位年龄66岁(31~87岁),平均年龄62.89±14.32岁,高峰年龄段为70~79岁,男女在年龄分层上未见明显差异(P>0.05)。3)两癌灶间隔时间:同时瘤组(SMPC)占20.83%(15/72),异时瘤组(MMPC)占79.17%(57/72),异时瘤组是同时瘤组的3.8倍。SMPC组中,首癌与第二原发肺癌中位间隔时间是0.5个月(0~5.1个月);MMPC组中,首癌与第二原发肺癌中位间隔时间是77个月(10~304个月)。40例(55.56%)在首发癌确诊后的5年内有发生第二原发肺癌,提示发病高峰时间集中于首发癌后的5年内。4)首发癌发病特点:消化系统30例,乳腺12例,泌尿系统8例,头颈部7例,女性生殖系统6例,淋巴系统4例,血液系统及胸腺各2例,腹膜后副神经1例,其中消化道(25/69,34.72%)及乳腺癌(12/72,16.67%)是首发癌的好发部位,其次是泌尿生殖系统肿瘤、头颈部肿瘤及妇科系统肿瘤。从性别差异来看,女性乳腺癌最多见(12/36,33.33%),男性胃肠道肿瘤最多见(16/36,44.44%)。从同时异时性来看,MMPC和SMPC患者在首发癌系统及器官分布上无差异。病理类型以实体瘤多见,白血病、淋巴瘤病理类型少见。在首发癌分期方面,超过三分之二的首发癌临床分期为Ⅰ期(51/72,70.83%)。在首癌治疗方式中,84.72%(61/72)行手术治疗,其中76.39%(55/72)例行根治性手术。5)第二原发肺癌发病特点:54.17%(39/72)患者在确诊前无任何不适症状,仅通过常规体检偶然发现;55.56%(40/72)肿瘤最大径小于3cm;48.61%(35/72)患者伴发转移,37.5%(27/72)患者伴发淋巴结转移,30.56%患者(22/72)伴远处转移;50%(36/72))患者临床分期为Ⅰ期;63.89%患者(46/72)肺部病灶位于上叶;超过三分之二的病理类型为腺癌(58/72,80.56%);25%(18/72)患者具有EGFR敏感基因突变;55.56%(40/72)患者 Ki-67 指数<20%;65.28%(47/72)患者行手术治疗,54.17%(39/72)例行根治术。6)中医证候:31.94%(23/72)痰湿证,19.44%(14/72)血瘀证,15.28%(11/72)阴虚证,13.89%(10/72)气郁证,9.72%(7/72)湿热证,6.94%(5/72)阳虚证,2.78%(2/72)气虚证。7)生存情况:72例LCSPM-MPC患者至随访终点时,54.12%仍存活(39/72),45.83%(33/72)已死亡。总生存时间(overall survival time,OS)范围为 12.93~337.37 个月,中位生存时间(Median survival time,mOS)为155.23个月,1、3、5年生存率分别为100%(72/72)、83.33%(60/72)、62.5%(45/72)。8)影响预后的风险因素:对再发癌为肺癌的MPC各项临床指标与生存时间进行单因素分析,采用Kaplan-Meier、log-rank检验方法,结果显示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包括:性别、冠心病史、同时性或异时性、两癌时间间隔、首发癌年龄、首发癌器官分布(女性特有肿瘤)、首发癌分期、首发癌是否行根治术、第二原发肺癌病灶大小、淋巴转移情况、远处转移情况、第二原发肺癌TNM分期、第二原发肺癌Ki-67数值、第二原发肺癌根治手术、中医证候(阴虚证)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风险因素。经Cox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后显示,性别、间隔时间、阴虚证、首发癌年龄、首发癌行根治术及第二原发肺癌分期对总生存期影响较大(P<0.05)。研究结论1)LCSPM-MPC好发于中老年人,对于消化道肿瘤及乳腺癌患者,在首发癌确诊前5年内出现的肺部新发病灶,临床上需考虑到有第二原发肺癌的可能性,以便早期诊治,争取为患者赢取更大的生存获益。2)LCSPM-MPC患者均存在证候偏颇状态,以痰湿证居多,其次为血瘀、阴虚及气滞证,其中阴虚证患者预后可能较差。3)对LCSPM-MPC患者多项临床指标进行生存分析显示:①单因素生存分析显示:女性患者、无冠心病史、异时瘤组、首发癌灶与第二原发肺癌发病间隔时间>5年、首癌年龄<62岁,首癌及第二原发肺癌分期为Ⅰ-Ⅱ期、首发癌为女性常见肿瘤(乳腺癌和生殖系统肿瘤)、第二原发肺癌病灶<3cm、无淋巴及周围器官组织转移、第二原发肺癌Ki-67数值<20%,首发癌及第二原发肺癌行根治术患者预后较好,生存期显着延长。②多因素生存分析显示:性别、间隔时间、首发癌年龄、首发癌行根治术、第二原发肺癌分期对LCSPM-MPC患者预后的影响更大,其中男性患者、间隔时间小于5年、首发癌年龄≥62岁、首发癌未行根治术及第二原发肺癌为中晚期,死亡风险显着升高。

康向朋[4](2021)在《应用炎症-凝血指标与肿瘤特征建立局限性肾癌预后及病理升期模型》文中研究表明● 第一部分应用炎症-凝血指标建立局限性肾癌患者预后模型及其临床价值目的:基于前期研究发现的肾癌患者外周血炎症免疫和凝血指标与循环肿瘤细胞数量呈现正相关的基础,本研究旨在通过筛选肾透明细胞癌患者术前多种血液学指标和肿瘤学特征,建立局限性肾透明细胞肾癌患者(clear cell renal cell carcinoma,ccRCC)术后复发转移的预测模型。材料和方法:总共收集并纳入2013年3月-2015年3月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住院手术的442例局限性肾透明细胞肾癌患者的资料。入组患者被随机分配到训练组和验证组各221例。采用最小绝对值收敛和选择算法(Least Absolute Shrinkage and Selection Operator,LASSO)Cox回归分析,从外周血指标筛选预后危险因素构建肾透明细胞癌复发转移的风险评分,再进行多因素Cox回归,进而建立风险模型并进行评价和验证。进一步统计和分析了 2015年4月-2017年3月间的504例局限性肾透明细胞肾癌患者,检验模型的一致性。一致性指数(Harrell’s concordance index,C-index)比较该模型与局限性肾癌预后模型SSIGN评分(stage,size,grade,and necrosis)的预测效能。结果:采用LASSO Cox回归分析38种术前血液标志物并筛选出局限性肾癌患者最为重要的3个预后指标分别为: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以及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neutrophil-lymphocyte ratio,NLR)。根据FIB,CRP,NLR建立FCN评分(FIB-CRP-NLR score),并与年龄,性别,T分期,细胞核病理分级(Fuhrman Grade)进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FCN评分(Hazard Ratio[HR]:1.9,95%CI:1.28-2.9,P=0.002)和T分期(HR:1.5,95%CI:1.18-1.8,P<0.001)是局限性肾癌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联合构建FCN评分,T分期和Grade分级的(FIB-CRP-NLR-T-Grade risk model)FCNTG风险模型,在验证组中FCNTG模型的预测效力(C-index均值,0.728)优于常用的SSIGN评分(C-index均值,0.686)。该模型进一步在外部数据集的验证中得到了相似的结果(C-index均值,0.739)。结论:利用血液学指标获得的FCN评分可反应肾癌患者机体抗肿瘤状态,与肿瘤分期,分级联合建立的FCNTG模型,可提高局限性肾癌患者术后预后预测的准确度,其广泛应用尚有待于多中心和前瞻性的研究验证。●第二部分应用凝血指标与肿瘤形态特征建立临床T1a期肾癌术后发生病理升期的预测模型及其价值目的:本项研究旨在基于多种术前血液指标和肿瘤影像学形态特征,筛选术前临床T1a期(clinical T1a,cT1a)的肾细胞癌患者术后出现病理升期为T3a期(postoperative T3a,pT3a)的危险因素并建立预测模型,为临床T1a期肾细胞癌患者制定手术方案参考,以更好的指导临床。材料及方法:本研究总共纳入了 2010年至2019年之间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接受手术的510例临床T1a期肾癌患者。采用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法(Least Absolute Shrinkage and Selection Operator)LASSO回归分析,从外周血指标中筛选出术后病理升期的危险因素,并建立了预测模型。应用一致性指数(Harrell’s concordance index,C-index)评估了模型对术后病理升期为T3a期的临床T1a期肾癌患者的预测效能。结果:在40个术前外周血液指标中筛选出对术后病理升期预测效力最大的危险因素是血浆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年龄(Odds Ratio[OR]:1.06,95%confidence interval(CI):1.02-1.1,P=0.001),最大直径和垂直面最大最小直径的比值(ratio of the maximum and minimum,ROD)(OR:3.93,95%CI:1.4-11.35,P=0.01),FIB(OR:1.74,95%CI:1.01-3.01,P=0.04)和肿瘤直径(OR:1.76,95%CI:1.13-2.88,P=0.02)均为影响术后病理升期的因素。建立的结合年龄,ROD,FIB和肿瘤大小的预测性(Age-ROD-FIB-Size risk model)ARFS模型在训练组和验证组中的预测效力C-index分别为0.756(95%CI,0.68-0.83)和0.712(95%CI,0.64-0.79)。结论:临床T1a期肾癌术后发生病理升期的危险因素包括高龄,FIB的水平高,肿瘤形态不规则程度加大和肿瘤直径。联合年龄,ROD,FIB和肿瘤直径的ARFS风险预测模型对术后发生病理升期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其临床广泛用于尚需大规模的多中心、前瞻设计来进一步评价。

孙奕飞[5](2021)在《HALP对极高危前列腺癌患者根治术后生化复发风险预测的研究》文中指出[目 的]一种新的HALP(血红蛋白、白蛋白、淋巴细胞和血小板)综合指标已被证明与多种类型肿瘤预后显着相关。本文研究术前HALP指标与极高危前列腺癌患者根治术后生化复发风险预测的关系,旨在建立一种预测极高危前列腺癌患者生化复发风险的评估指标,为临床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方 法]本研究回顾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泌尿外科住院,确诊为极高危前列腺癌并接受过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术的127例患者的相关资料。通过ROC曲线得到连续变量HALP值的最佳截止值将患者分为高、低HALP两组,分析HALP与各临床和病理特征间的相关性。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确定影响生化复发风险的独立预测因素,随后将独立影响因素用于生化复发风险预测。应用Rstudio软件绘制Nomogram图,采用重抽样法绘制校准曲线进行内部验证,并用决策曲线分析来评估有效的临床预测价值。[结 果]本研究共纳入127例极高危前列腺癌患者,平均年龄68.46岁,中位数随访时间24(15-35)个月。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确定HALP值的最佳截止值为53.24,并以此分组比较发现HALP与术前PSA水平、术后Gleason评分、淋巴结转移、血清钙水平和总胆固醇水平显着相关(P<0.05)。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表明,低HALP是极高危前列腺癌患者行根治术后生化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HR2.148,95%CI 1.12-4.13,P<0.05)。基于 HALP 的 Nomogram 图预测患者术后3年生化复发率的C-index为0.790(95%CI 0.730-0.850),校准曲线拟合良好。基于HALP值绘制ROC曲线,曲线下面积AUC为0.872(95%CI 0.812-0.932)。临床决策分析曲线显示Nomogram图在生化复发阈概率0.05~0.80范围内,相较于其他预测因子的临床净收益更高。[结 论]HALP是极高危前列腺癌患者术后生化复发风险的独立预测因素,可作为对极高危前列腺癌患者术后生化复发风险预测的评估指标。

何立儒,李春媚,刘明,刘跃平,马茗微,王皓,王萱,朱辉,钟秋子[6](2021)在《中国前列腺癌放射治疗指南(2020年版)》文中指出前列腺癌是威胁我国男性健康的主要恶性肿瘤之一,放射治疗是前列腺癌的主要治疗方式,贯彻前列腺癌整个治疗过程。国际上多应用欧洲及美国前列腺癌指南,近年关于中国前列腺癌的研究逐渐增多,本指南结合最新版国内外各项研究,联合国内多家泌尿肿瘤诊疗权威单位,制定我国前列腺癌放射治疗指南,进一步规范、提高我国前列腺癌放射治疗水平。

胡凯强[7](2021)在《新辅助内分泌治疗联合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在高危前列腺癌治疗中临床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探讨总结新辅助内分泌治疗联合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在高危前列腺癌患者治疗中的有效性、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经过穿刺后病理确诊符合纳入标准的高危前列腺癌病例82例,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其中对照组51例直接行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试验组31例,先行2~12个月NHT治疗,然后再行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结合患者门诊资料、住院资料及电话随访信息,收集相关数据,通过对比试验组经术前新辅助内分泌治疗前后前列腺体积、Gleason评分、TNM分期、PSA等方面的变化评价新辅助内分泌治疗疗效。同时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平均出血量、直肠损伤率、切缘阳性率、淋巴结阳性率、精囊浸润率、包膜侵犯率、术后住院天数、引流管留置时间、尿管留置时间、吻合口瘘率、术后3个月完全控尿率、生化复发率、远处转移及局部进展等方面的差异,评价新辅助内分泌治疗在高危前列腺癌治疗中的临床价值。结果:82例高危前列腺癌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其中对照组51例,平均年龄66.10±5.49岁;BMI 23.97±2.35 kg/㎡;首诊PSA 36.78±30.06(ng/ml);首诊前列腺体积54.30±32.67 ml;穿刺Gleason评分7.57±0.96。试验组31例,平均年龄66.52±5.27岁;BMI 24.53±3.52 kg/㎡;首诊PSA 38.0±31.71(ng/ml);首诊前列腺体积49.07±20.52 ml;穿刺Gleason评分8.03±1.14,入组数据无明显差异(P>0.05)。对照组术前TNM分期其中T2c期最多20例占39.22%;其次是T2b期12例占23.53%;T3a期11例占21.57%;T2a期6例占11.76%;T3b期2例占3.92%,T4期0例。试验组术前TNM分期临床分期仍为T2c期最多16例占51.61%;其次是T3b期6例占19.35%,其中1例可疑淋巴结转移,T2b期3例占9.68%;T4期1例占3.23%可疑侵犯膀胱颈口。试验组给予2~12个月新辅助内分泌治疗后PSA显着下降,由38.0±5.70 ng/ml,降至PSA 0.254±0.042 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前列腺体积明显缩小(P<0.001),治疗前49.07±3.69 ml,治疗后42.54±3.28ml;Gleason评分出现上升趋势治疗前8.03±0.20分,治疗后8.19±0.22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临床分期方面T2c期16例其中3例降至T2b;T3a期3例,1例降至T2c;T3b期6例,1例降至T3a,1例降至T2c。Gleason评分也发生部分改变,其中评分出现升高的有4例,其中3例由4+3=7分上升为4+5=9分,1例由4+4=8上升为4+5=9分;评分下降的有3例其中4+5=9分下降为4+4=8分、4+3=7分下降为3+3=6分、3+4=7下降为3+3=6分。对照组与试验组围手术期相关数据对比如下:平均手术时间分别为171.53±43.87min、168.55±33.35min;平均出血量为225.49±164.43ml、229.35±231.05;术后住院天数4.94±1.76d、5.06±1.03d;引流管留置时间为4.75±2.07d、4.00±0.63d;尿管留置时间分别为19.62±3.95d、18.32±3.40d,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直肠损伤,对照组出现1例,因前列腺与直肠关系密切,术后出现肠瘘,遂行腹腔镜探查+直肠造口术,术后随访1年,恢复尚可,无肿瘤复发。术后切缘阳性率、精囊浸润及包膜侵犯率试验组均低于对照组,分别为22.58%VS 27.45%;16.13%VS 17.65%;7.84%VS 6.4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淋巴结阳性率试验组高于对照组为12.90%VS 9.8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均无吻合口瘘情况发生。术后随访显示,对照组51例,术后随访时间4~36个月,中位随访时间20个月;试验组31例,术后随访时间6~32个月,中位随访时间15个月。术后三个月完恢复自主排尿对照组与试验组分别为66.67%vs58.06%,持续性尿失禁患者对照组1例,实验组2例。生化复发率试验组低于对照组为6.45%vs9.8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远处转移及局部进展,对照组1例占1.96%,试验组未出现。结论:1.新辅助内分泌治疗联合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应用于高危前列腺癌患者安全有效,不增加手术难度及并发症发生率,可明显降低PSA水平,缩小前列腺体积,并能降低肿瘤分期,使患者获得手术机会。2.新辅助内分泌治疗联合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可降低切缘阳性率、精囊浸润及包膜侵犯率,减少直肠损伤发生且不增加尿失禁的发生率。术后生化复发率、远处转移及局部进展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邓晓华[8](2021)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对前列腺癌诊断的临床价值与危险分级的关系研究》文中指出背景前列腺癌(PCa)是男性群体的主要健康问题。由于直肠指检(DRE)和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检测在前列腺癌筛查中的广泛应用,1975年至1990年期间前列腺癌的发病率稳定上升。虽然PSA检测对于前列腺癌的早期诊断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但是良性的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炎和前列腺按摩等同样可导致血清PSA浓度升高。近期研究观察到全身炎症反应在肿瘤进展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前列腺癌患者术前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比值(NLR)是最常见的检查。NLR为前列腺癌诊断和危险分级预测提供新方向。目的研究NLR单独或联合PSA和年龄诊断前列腺癌的临床价值;NLR与前列腺癌危险分级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20年6月期间就诊于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和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泌尿外科1205例患者。分为前列腺癌组(n=145)和对照组(n=1060)。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前列腺癌的危险因素,建立预测模型方程,受试者工作曲线(ROC)评估影响前列腺癌的危险因素评估前列腺癌的临床价值。比较不同前列腺癌危险分级组间NLR水平。结果前列腺癌组年龄、PSA、纤维蛋白原(FIB)、NLR、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比值(MLR)和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高于对照组,淋巴细胞计数低于对照组,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年龄、PSA和NLR为前列腺癌的独立危险因素[OR(95%CI)=1.140(1.083~1.251)、1.084(1.042~2.013)、1.435(1.108~2.513),均P<0.05];年龄诊断前列腺癌的最佳临界值为53.48岁(AUC=0.614,95%CI:0.587~0.652,),PSA诊断前列腺癌的最佳临界值为5.47μg/L(AUC=0.736,95%CI:0.736~0.751),NLR诊断前列腺癌的最佳临界值为2.14(AUC=0.754,95%CI:0.732~0.781)。联合检测建立ROC曲线(AUC=0.905,灵敏度=82.5%,特异度80.7%),建立模型方程Logit(P)=-5.417+0.815×(NLR)+0.074×(PSA)+0.026×(年龄),最佳临界值为0.35;低危组、中危组和高危组NLR水平分别为2.05±0.26、2.36±0.34和2.75±0.61,组间的比较显示均有统计学差异(F=32.021,P<0.001)。结论1.NLR为前列腺癌的独立危险因素2.NLR联合PSA和年龄对前列腺癌诊断效能优于单一因素3.NLR随前列腺癌危险度分级的增加而增加

张云龙[9](2020)在《前列腺癌根治术后生化复发高危因素研究及新辅助内分泌治疗对其影响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研究背景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PCa)是全世界内泌尿生殖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我国前列腺癌发病率较欧美洲发达国家低,但随着人口老龄化及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PSA)作为前列腺癌筛查的重要手段在我国各级医院的普及,其发病率呈不断增长的趋势,2013年我国前列腺癌发病例数较1990年增长489.85%;目前对早期局限性及部分高危型前列腺癌的主要治疗方式为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Radical Prostatectomy,RP),对高危和局部晚期病例行前列腺癌根治术前新辅助内分泌治疗(Neoadjuvant Hormonal Therapy,NHT)可取得很好的手术效果:生化复发(Biochemical Recurrence,BCR)是判定根治手术患者预后的重要指标,生化复发发生率与部分高危因素相关,国内外对此研究报道多,但仍存在一定的争议,另外对于新辅助内分泌治疗对前列腺癌根治术后生化复发的影响目前仍尚存争议。本研究旨在探讨前列腺癌根治术后发生生化复发的高危因素及新辅助内分泌治疗对生化复发及其高危因素的影响。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前列腺癌根治术后发生生化复发的高危因素及新辅助内分泌治疗对生化复发及其高危因素的影响,对术前合理选择新辅助内分泌治疗、评估手术疗效、术后管理、预后提供一定的指导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2016年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泌尿外科286例行前列腺癌根治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排除失访及术后接受放疗或辅助内分泌治疗的患者,241例患者纳入研究。记录患者临床资料(年龄、术前PSA值、术前Gleason评分、术后Gleason评分、病理分期、临床分期、精囊是否侵犯、切缘是否阳性、淋巴结是否转移,是否接受新辅助内分泌治疗)。根据研究目的进行分组:1、研究生化复发的高危因素:根据2017版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指南将前列腺癌根治术后连续2次PSA≥0.2 ng/ml为生化复发诊断标准。根据是否发生生化复发,将患者分为复发组和非复发组;2、研究新辅助内分泌治疗对生化复发及其高危因素的影响:根据是否接受新辅助内分泌治疗分为NHT组和非NHT组。应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非参数检验(符合正态分布且方差齐性检验符合时采用t检验,符合正态分布但方差齐性检验不符合时应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 2检验,采用Logistic回归进行单因素分析,利用K-M曲线描述前列腺癌根治术后无生化复发生存期,运用Cox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241例患者中93例发生生化复发,总生化复发率为38.6%。复发组术前PSA值(51.06±12.18)、术前 Gleason 评分(7.24±1.17)、术后 Gleason 评分(7.63±1.21)、精囊侵犯率32.26%、切缘阳性率13.98%和淋巴结转移率23.66%明显高于非复发组术前PSA(21.10±7.36)、术前Gleason评分(6.57±1.04)、术后 Gleason 评分(6.99±1.13)、12.84%、5.41%和3.38%,P 值均<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复发组临床分期T1期6例(6.45%)、T2期52例(55.91%)、T3 期 35 例(37.64%)、病理分期 T2 期 56 例(60.22%)、T3 期 24 例(25.81%)、T4期13例(13.98%)与非复发组临床分期T1期35例(23.65%)、T2期94例(63.51%)、T3 期 19 例(12.84%)、病理分期 T2 期 129 例(87.16%)、T3 期 17例(11.49%)、T4期2例(1.35%)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上比较(P>0.05)。Cox回归分析示:术前PSA>20ng/ml(P<0.05)、精囊侵犯(P<0.05)、切缘阳性(P<0.05)、淋巴结转移(P<0.05)、术前Gleason评分>7(P<0.05)均是前列腺癌根治术后生化复发的高危因素。241例患者中进行新辅助内分泌治疗者120例,未进行新辅助内分泌治疗者121例,NHT组和非NHT组术前 Gleason评分分别为(6.72±1.06)和(6.94±1.20)(P>0.05);术后Gleason评分为(7.07±1.14)和(7.40±1.24)(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生化复发率为40.00%和37.19%(P>0.05)、精囊侵犯率18.33%和22.31%(P>0.05)、切缘阳性率 10.00%和7.44%(P>0.05)、淋巴结转移率 9.17%和13.22%(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1.术前PSA、临床分期、病理分期、术前Gleason评分、术后Gleason评分、精囊侵犯、切缘阳性、淋巴结转移均为前列腺癌根治术后生化复发的危险因素,其中术前PSA>20ng/ml、术前Gleason评分>7分、精囊侵犯、淋巴结转移及切缘阳性是前列腺癌根治术后生化复发的独立高危因素,而年龄对生化复发无明显影响。2.术前新辅助内分泌治疗组与未进行新辅助内分泌治疗组相比,术前Gleason评分无明显差异,两组患者术后Gleason评分相比较有明显差异,且新辅助内分泌治疗组术后Gleason评分均值明显低于未进行新辅助内分泌治疗组,说明新辅助内分泌治疗能改善术后病理Gleason评分,对生化复发、精囊侵犯、淋巴结转移、切缘阳性无明显影响。

曾震浩[10](2020)在《前列腺癌行机器人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联合内分泌治疗与单纯内分泌治疗激素敏感生存的预后因素—PSA百分比下降速率》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尽管PSA在前列腺癌中应用广泛,然而对于前列腺癌患者在治疗后PSA下降过程中预测患者预后方面尚无充分的研究,如治疗后PSA变化的动力学指标对激素敏感生存的预后研究。因此我们提出PSA百分比下降速率这一概念,用于探讨前列腺癌行机器人辅助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联合内分泌治疗与单纯内分泌治疗后的激素敏感生存情况,为前列腺癌患者预后评估提供一个参考指标。方法:回顾性研究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的145例经病理诊断的PCa患者。根据患者的治疗方案分为两组,其中机器人辅助PCa根治术联合内分泌(RARP+HT)组79例,单纯内分泌治疗(OHT)组66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年龄、前列腺体积及体重指数)、临床特征(临床分期、骨转移情况、淋巴结转移情况及穿刺Gleason评分)及PSA相关指标(治疗前后PSA值、治疗前后PSA复查间隔时间、PSA下降速率及PSA百分比下降速率)之间的差异。两组患者治疗后未进展为去势抵抗均认为处于激素敏感生存期,对本研究前列腺癌患者的激素敏感生存状态预后因素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及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比较RARP+HT组与OHT组两组基本资料(年龄、前列腺体积及体重指数)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比较两组临床特征(临床分期、骨转移情况、淋巴结转移情况、穿刺Gleason评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治疗前PSA、治疗后PSA、治疗前后PSA复查间隔时间指标分别计算RARP+HT组与OHT组PSA下降速率与PSA百分比下降速率,比较两组患者PSA下降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PSA百分比下降速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01),RARP+HT组百分比下降速率显着高于OHT组。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合Log-rank检验表明RARP+HT组与OHT组激素敏感生存状态具有统计学差异,OHT组激素敏感中位生存期为18.6个月,而RARP+HT组尚未出现,OHT组较RARP+HT组更容易发生激素抵抗(HR:7.02;95%CI:3.51-14.04;P<0.001)。并且在不同临床特征中激素敏感生存状态均存在统计学差异。COX单因素分析显示激素敏感生存状态的影响因素有手术、PSA百分比下降速率、临床分期中≧T2c期、骨转移情况中寡转移及广泛转移、淋巴结转移、穿刺Gleason评分中8-10分及治疗前PSA值。而COX多因素分析表明骨转移情况中的广泛转移(HR:4.291;95%CI:1.507-12.214;P=0.006)、PSA百分比下降速率(HR:0.845;95%CI:0.736-0.970;P=0.016)是激素敏感生存状态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1、PCa行机器人辅助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联合内分泌治疗与单纯内分泌治疗的激素敏感生存状态的独立预后因素为骨广泛转移及PSA百分比下降速率;2、K-M生存分析表明机器人辅助根治性前列腺切除联合内分泌治疗较单纯内分泌治疗具有更好的肿瘤控制效果,但可能受临床特征因素干扰而出现误差;3、COX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PSA百分比下降速率这一指标是可以作为PCa患者治疗后预测预后的一个有效参考指标。

二、临床限局性前列腺癌行根治性切除术后远期发生进展的危险性:5年后生化指标的复发(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临床限局性前列腺癌行根治性切除术后远期发生进展的危险性:5年后生化指标的复发(论文提纲范文)

(1)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2021年版)(论文提纲范文)

1乳腺癌筛查指南
    1.1 乳腺癌筛查的定义、目的及分类
    1.2 女性参加乳腺癌筛查的起始和终止年龄
    1.3 用于乳腺癌筛查的措施
        1.3.1 乳腺X线检查
        1.3.2 乳腺超声检查
        1.3.3 乳腺临床体检
        1.3.4 乳腺自我检查
        1.3.5 乳腺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检查
        1.3.6 其他检查
    1.4 一般风险女性乳腺癌筛查指南
        1.4.1 20~39岁
        1.4.2 40~70岁
        1.4.3 70岁以上
    1.5 乳腺癌高危人群筛查意见
        1.5.1 罹患乳腺癌高危人群的定义
        1.5.2 乳腺癌高危人群的筛查推荐策略与管理
2常规乳腺X线检查和报告规范
    2.1 乳腺X线检查技术规范
        2.1.1 投照前准备工作
        2.1.2 常规投照体位
        2.1.3 补充投照体位和投照技术
    2.2 诊断报告规范
        2.2.1 肿块
        2.2.1. 1 肿块边缘描述
        2.2.1. 2 肿块形态描述
        2.2.1. 3 肿块密度描述
        2.2.2 钙化
        2.2.2. 1 钙化类型
        2.2.2. 2 钙化分布
        2.2.3 结构扭曲
        2.2.4 对称性征象
        2.2.4. 1 不对称
        2.2.4. 2 球形不对称
        2.2.4. 3 局灶性不对称
        2.2.4. 4 进展性不对称
        2.2.5 乳腺内淋巴结
        2.2.6 皮肤病变
        2.2.7 单侧导管扩张
        2.2.8 合并征象
    2.3 病灶的定位
    2.4 乳腺X线报告的组成
        2.4.1 检查目的
        2.4.2 乳腺分型
        2.4.3 清晰地描述任何重要的发现
        2.4.4 与前片比较
        2.4.5 评估分类
        2.4.5. 1 评估是不完全的
        2.4.5. 2 评估是完全的—最后分类
3乳腺超声检查和报告规范
    3.1 超声检查的仪器
    3.2 超声检查的方法
    3.3 超声检查的程序
        3.3.1 基本要求
        3.3.2 图像的存储
        3.3.3 报告书写
    3.4 超声诊断报告的规范
        3.4.1 乳腺超声的回声模式
        3.4.2 正常的乳腺组织声像图表现
        3.4.3 异常的乳腺组织声像图表现
        3.4.3. 1 肿块
        3.4.3. 2 周围组织
        3.4.3. 3 钙化
        3.4.3. 4 血管评估
        3.4.4 彩色超声检查
        3.4.5 其他相关技术
        3.4.5. 1 三维成像
        3.4.5. 2 弹性成像
        3.4.5. 3 造影增强对比成像
    3.5 乳腺超声评估分类
        3.5.1 评估是不完全的
        3.5.2 评估是完全的—分类
    3.6 乳腺超声检查报告的组成
        3.6.1 患者信息的记录
        3.6.2 双侧乳腺组织总体声像图描述
        3.6.3 有意义的异常及病灶的声像图描述
        3.6.3. 1 记录病灶
        3.6.3. 2 病灶声像图的描述
        3.6.3. 3 结论
        3.6.3. 4 病灶图像存储
    3.7 报告范例
4常规乳腺MRI检查和报告规范
    4.1 乳腺MRI检查适应证
        4.1.1 乳腺癌的诊断
        4.1.2 乳腺癌分期
        4.1.3 新辅助治疗效果评估
        4.1.4 腋窝淋巴结转移,原发灶不明者
        4.1.5 保乳术患者的应用
        4.1.6 乳房成形术后随访
        4.1.7 高危人群筛查
        4.1.8 MRI引导下的穿刺活检
    4.2 乳腺MRI检查的禁忌证⑴妊娠期妇女。
    4.3 乳腺MRI检查技术规范
        4.3.1 检查前准备
        4.3.1. 1 临床病史
        4.3.1. 2 检查前准备
        4.3.2 MRI检查
        4.3.2. 1 设备要求
        4.3.2. 2 扫描体位
        4.3.2. 3 成像序列
        4.3.2. 4 后处理
    4.4 诊断报告书写规范
        4.4.1 点状强化
        4.4.2 肿块
        4.4.3 非肿块强化
        4.4.4 其他征象和伴随征象
        4.4.5 病灶定位
    4.5 乳腺MRI报告的组成
        4.5.1 评估不完全
        4.5.2 评估完全
5影像学引导下的乳腺组织学活检指南
    5.1 适应证
        5.1.1 乳腺超声影像引导下乳腺病灶活检
        5.1.2 乳腺X线影像引导下乳腺病灶活检
        5.1.3 其他
    5.2 对影像学引导乳腺活检设备的要求
        5.2.1 乳腺X线影像引导
        5.2.2 乳腺超声影像引导
        5.2.3 乳腺磁共振成像引导
        5.2.4 用于手术活检的定位导丝
        5.2.5 微创活检设备
    5.3 影像引导下钢丝定位手术活检
        5.3.1 禁忌证
        5.3.2 术前准备
        5.3.3 术中注意事项
    5.4 影像引导下的乳腺微创活检
        5.4.1 禁忌证
        5.4.2 术前准备
        5.4.3 术中注意事项
        5.4.4 术后乳房和标本的处理
6乳腺癌病理学诊断报告规范
    6.1 标本类型及固定
        6.1.1 标本类型
        6.1.2 标本固定
    6.2 取材及大体描述规范
        6.2.1 空芯针穿刺活检标本
        6.2.2 真空辅助微创活检标本
        6.2.3 乳腺肿块切除标本
        6.2.4 乳腺病变保乳切除标本
        6.2.4. 1 大体检查及记录
        6.2.4. 2 取材
        6.2.5 乳腺切除术(包括单纯切除术和改良根治术)
        6.2.5. 1 大体检查及记录
        6.2.5. 2 取材
        6.2.6 SLNB
    6.3 病理学诊断分类、分级和分期方案
        6.3.1 组织学分型
        6.3.2 组织学分级
        6.3.3 乳腺癌的分期
        6.3.4 免疫组织化学和肿瘤分子病理学检测及其质量控制
        6.3.5 病理报告内容及规范
7浸润性乳腺癌保乳治疗临床指南
    7.1 浸润性乳腺癌保乳治疗的外科技术
        7.1.1 开展保乳治疗的必要条件
        7.1.2 保乳治疗的适应证
        7.1.2. 1 临床Ⅰ、Ⅱ期的早期乳腺癌
        7.1.2. 2 临床Ⅲ期患者(炎性乳腺癌除外)
        7.1.3 保乳治疗的绝对禁忌证
        7.1.4 含以下因素时应谨慎考虑行保乳手术
        7.1.5 保乳治疗前的谈话
        7.1.6 保乳手术
        7.1.6. 1 术前准备
        7.1.6. 2 手术过程
        7.1.6. 3 术后病理学检查
        7.1.6. 4 随访和局部复发
    7.2 保乳标本的病理学检查取材规范
    7.3 乳腺癌保乳术后的放疗
        7.3.1 全乳放疗
        7.3.1. 1 适应证
        7.3.1. 2 与全身系统性治疗的时序配合
        7.3.1. 3 照射靶区
        7.3.1. 4 照射技术
        7.3.2 部分乳腺短程照射(accelerated partial breast irradiation,APBI)
        7.3.2. 1 适应证
        7.3.2. 2 技术选择
8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临床指南
    8.1 开展SLNB的必要条件
        8.1.1 多学科协作
        8.1.2 学习曲线
        8.1.3 知情同意
    8.2 SLNB指征
    8.3 SLNB操作规范
        8.3.1 示踪剂
        8.3.2 SLN术中确认与检出
    8.4 SLN的病理组织学、细胞学和分子生物学诊断
        8.4.1 SLN的术中诊断
        8.4.2 SLN的术后诊断
    8.5 SLN转移灶类型判定标准、预后意义及临床处理
        8.5.1 SLN转移灶类型判定标准[AJCC(第8版)乳腺癌TNM分期]
        8.5.2 SLN不同转移类型的预后意义及腋窝处理
    8.6 SLNB替代ALND患者的随访
9乳腺癌全乳切除术后放疗临床指南
    9.1 适应证
    9.2 与全身治疗的时序配合
    9.3 照射靶区
    9.4 照射剂量和照射技术
        9.4.1 三维适形照射技术
        9.4.2 常规照射技术
    9.5 乳腺癌新辅助治疗、改良根治术后放疗
    9.6 乳房重建术与术后放疗
10乳腺癌全身治疗指南
    1 0.1 乳腺癌术后辅助全身治疗临床指南
        1 0.1.1 乳腺癌术后辅助全身治疗的选择
        1 0.1.2 乳腺癌术后辅助化疗的临床指南
        1 0.1.2. 1 乳腺癌术后辅助化疗的人群选择(表4)
        1 0.1.2. 2 乳腺癌术后辅助化疗的禁忌证
        1 0.1.2. 3 乳腺癌术后辅助化疗的治疗前谈话
        1 0.1.2. 4 乳腺癌术后辅助化疗的治疗前准备
        1 0.1.2. 5 乳腺癌术后辅助化疗的方案(附录Ⅵ)
        1 0.1.2. 6 乳腺癌术后辅助化疗的注意事项
        1 0.1.3 乳腺癌术后辅助内分泌治疗临床指南
        1 0.1.3. 1 乳腺癌术后辅助内分泌治疗的人群选择
        1 0.1.3. 2 乳腺癌术后辅助内分泌治疗前谈话
        1 0.1.3. 3 乳腺癌术后辅助内分泌治疗与其他辅助治疗的次序
        1 0.1.3. 4 乳腺癌术后辅助内分泌治疗的方案
        1 0.1.4 乳腺癌术后辅助抗HER2治疗临床指南
        1 0.1.4. 1 乳腺癌术后辅助抗HER2治疗的人群选择
        1 0.1.4. 2 乳腺癌术后辅助抗HER2治疗的相对禁忌证
        1 0.1.4. 3 乳腺癌术后辅助抗HER2治疗前谈话
        1 0.1.4. 4 乳腺癌术后辅助抗HER2治疗前准备
        1 0.1.4. 5 乳腺癌术后辅助抗HER2治疗方案
        1 0.1.4. 6 乳腺癌术后辅助抗HER2治疗的注意事项
    1 0.2 乳腺癌新辅助治疗临床指南
        1 0.2.1 乳腺癌新辅助治疗的人群选择
        1 0.2.2 乳腺癌新辅助治疗的禁忌证
        1 0.2.3 乳腺癌新辅助治疗前谈话
        1 0.2.4 乳腺癌新辅助治疗的实施
        1 0.2.4. 1 治疗前准备
        1 0.2.4. 2 乳腺癌新辅助治疗的方案(附录Ⅵ)
        1 0.2.4. 3 乳腺癌新辅助治疗的注意事项:
        1 0.2.4. 4 乳腺癌新辅助治疗的疗效评估和方案调整
        1 0.2.5 乳腺癌经新辅助治疗降期后的局部和全身处理
        1 0.2.5. 1 局部处理
        1 0.2.5. 2 全身处理
    1 0.3 晚期乳腺癌解救性全身治疗临床指南
        1 0.3.1 晚期乳腺癌内分泌治疗临床指南
        1 0.3.1. 1 晚期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的人群选择
        1 0.3.1. 2 晚期乳腺癌内分泌治疗前谈话
        1 0.3.1. 3 晚期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的相关概念
        1 0.3.1. 4 晚期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的药物(绝经定义参见附录Ⅷ)
        1 0.3.1. 5 晚期乳腺癌一线内分泌治疗的选择和注意事项
        1 0.3.1. 6 晚期乳腺癌二线内分泌治疗的选择和注意事项
        1 0.3.2 晚期乳腺癌化疗±靶向治疗的临床指南
        1 0.3.2. 1 晚期乳腺癌化疗±靶向治疗的人群选择
        1 0.3.2. 2 晚期乳腺癌化疗±靶向治疗前谈话
        1 0.3.2. 3 晚期乳腺癌化疗±靶向治疗前准备
        1 0.3.2. 4 HER2阴性晚期乳腺癌化疗±靶向治疗的选择和注意事项(附录Ⅶ)
        1 0.3.3 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治疗临床指南
        1 0.3.3. 1 晚期乳腺癌抗HER2治疗的人群选择
        1 0.3.3. 2 抗HER2单抗使用的注意事项
        1 0.3.3. 3 晚期乳腺癌抗HER2治疗前谈话
        1 0.3.3. 4 晚期乳腺癌抗HER2治疗前准备
        1 0.3.3. 5 晚期乳腺癌抗HER2治疗的选择和注意事项(详见14.2章节内容)
    1 0.4 终末期乳腺癌姑息治疗临床指南
        1 0.4.1 适应人群
        1 0.4.2 终末期乳腺癌患者姑息治疗前谈话
        1 0.4.3 主要措施
        1 0.4.4 肿瘤相关症状的控制
        1 0.4.4. 1 疼痛
        1 0.4.4. 2 厌食和恶病质
        1 0.4.4. 3 恶心和呕吐
        1 0.4.4. 4 疲乏
        1 0.4.4. 5 昏迷
11乳腺癌患者随访与康复共识
    11.1随访和评估
    11.2临床处理和康复指导
12乳房重建与整形临床指南
    12.1乳房重建的目的
    12.2乳房重建的指征
    12.3乳房重建的类型
    12.4乳房重建的原则与注意事项
    12.5术后放疗与乳房重建的关系
    12.6乳房重建术后评价系统
13乳腺原位癌治疗指南
    13.1乳腺原位癌的诊断
    13.2 LCIS初诊的治疗
    13.3 DCIS初诊的治疗
    13.4原位癌复发的风险和处理
    13.5乳腺DCIS治疗方式选择的参考
14 HER2阳性乳腺癌临床诊疗专家共识
    14.1 HER2检测和结果判定标准
    14.2 HER2阳性复发转移乳腺癌治疗原则
    14.3 HER2阳性乳腺癌辅助治疗原则
    14.4 HER2阳性乳腺癌的新辅助治疗
15乳腺癌局部和区域淋巴结复发诊治指南
    15.1局部和区域复发的定义
    15.2诊断
    15.3治疗原则
16乳腺癌骨转移的临床诊疗指南
    16.1概述
    16.2骨转移的诊断方法
    16.3乳腺癌骨转移的临床表现
    16.4骨转移的治疗
    16.5乳腺癌骨转移双膦酸盐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17乳腺癌患者BRCA1/2基因检测与临床应用
    17.1 BRCA1/2基因突变与乳腺癌发病风险
    17.2 BRCA1/2基因突变与乳腺癌患者的治疗决策
    17.3对乳腺癌患者进行BRCA基因检测的建议
    17.4 BRCA1/2基因突变检测流程、质控及报告内容和解读规范
18乳腺癌多基因精准检测和精准治疗指南
19乳腺肿瘤整合医学的其他问题
    19.1乳腺癌的中医治疗
    19.2乳腺癌营养治疗指南
附录

(2)2019版中国泌尿外科前列腺癌诊断治疗指南更新要点解读(论文提纲范文)

1 流行病学和病因学
2 病理类型
3 前列腺癌的诊断
    3.1 前列腺肿瘤标志物
    3.2 影像学评估
    3.3 前列腺穿刺活组织检查
    3.4 前列腺癌的临床分期
4 前列腺癌的治疗
    4.1 等待观察和主动监测
    4.2 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
        4.2.1 手术的适应证及禁忌证
        4.2.2 盆腔淋巴结清扫
        4.2.3 手术入路及方式
        4.2.4 新辅助及辅助治疗
    4.3 根治性放射治疗(radical radiotherapy, RT)
        4.3.1 适应证
        4.3.2 禁忌证
        4.3.2.1 绝对禁忌证
        4.3.2.2 相对禁忌证
    4.4 其他治疗
5 治愈性治疗后前列腺癌复发的诊断与治疗
    5.1 局部复发的定义及诊断
        5.1.1 RP后的局部复发
        5.1.2 RT后的局部复发
    5.2 RP后复发的治疗
        5.2.1 挽救性放疗(salvage radiotherapy, SRT)
        5.2.2 雄激素剥夺治疗(androgen deprivation therapy, ADT)治疗
        5.2.3 挽救性淋巴结清扫术
        5.2.4 观察等待
    5.3 RT后复发的治疗
        5.3.1 生化复发的治疗
        5.3.2 局部复发的治疗
6 转移性前列腺癌的治疗
7 去势抵抗前列腺癌(castration-resistant prostate cancer, CRPC)的诊断和治疗
    7.1 CRPC的定义与诊断
    7.2 非转移性CRPC(nonmetastatic castration-resistant prostate cancer, NM-CRPC)的治疗
    7.3 转移性CRPC(metastatic castration-resistant prostate cancer, mCRPC)的治疗
    7.4 精准治疗与个体化治疗
    7.5 针对症状及转移病灶的治疗
8 前列腺癌患者的随访管理及评估量表

(3)次发癌为肺癌的多原发癌的临床特征与远期预后相关性的回顾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多原发癌的研究现状及进展
    1. 多原发癌的发病率
    2. 多原发癌的临床特征
        2.1 性别及发病年龄
        2.2 癌肿的发病间隔
        2.3 发病部位
    3 多原发癌的形成原因及危险因素
        3.1 多原发癌的现代医学认识
        3.2 多原发癌的中医学认识
    4. 多原发癌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5. 多原发癌的治疗
        5.1 多原发癌的现代医学治疗
        5.2 多原发癌的中医治疗
    6. 多原发癌的预后
    7. 小结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二部分 研究内容:次发癌为肺癌的多原发癌的临床特征与远期预后相关性的回顾性分析
    1. 病历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病例选择标准
        1.3 纳排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观察指标
        2.2 随访
        2.3 统计学处理
    3. 结果
        3.1 临床资料
        3.2 生存情况
        3.3 生存分析
    4. 讨论
        1. 发病率
        2. 形成原因
        3. 临床特征
        4. 诊断与鉴别诊断
        5. 治疗
        6 预后
        7. 影响预后的风险因素
        8. 结论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4)应用炎症-凝血指标与肿瘤特征建立局限性肾癌预后及病理升期模型(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
序言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应用炎症-凝血指标建立局限性肾癌患者预后模型及其临床价值
    引言
    第一章 筛选及建立局限性肾透明细胞性肾癌患者的预后模型
        前言
        研究对象及方法
        一、研究对象
        二、数据分析方法
        结果
        一、入组患者临床资料
        二、建立FCN评分以及FCN评分与临床特征之间的关系
        三、FCN评分是肾透明细胞性肾癌患者术后复发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
        四、构建联合FCN评分,T分期和Furhman grade的预后风险模型
        五、验证组中FCNTG模型相较于单纯FCN评分的预测能力增强
        六、验证组中FCNTG模型相较于SSIGN评分的预测能力增强
        讨论
        小结
    第二章 局限性肾透明细胞性肾癌患者预后模型的外部验证
        前言
        研究对象及方法
        一、研究对象
        二、数据分析方法
        结果
        一、入组患者临床资料
        二、建立FCN评分以及FCN评分与临床特征之间的关系
        三、外部验证组中FCNTG模型相较于单纯FCN评分的预测能力增强
        四、外部验证组中FCNTG模型相较于SSIGN评分的预测能力增强
        讨论
        小结
第二部分 应用凝血指标与肿瘤形态特征建立临床T1a期肾癌术后发生病理升期的预测模型及其价值
    前言
    研究对象及方法
        一、研究对象
        二、数据分析方法
    结果
        一、入组患者临床资料
        二、从血液指标中筛选术后病理升期的危险因素
        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术后病理升期的独立危险因素
        四、构建联合血液指标和肿瘤形态特征的病理升期ARFS风险预测模型
        五、评价ARFS模型的预测能力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基金资助
发表论文
文献综述 肿瘤炎性指标在泌尿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5)HALP对极高危前列腺癌患者根治术后生化复发风险预测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前列腺小细胞癌诊疗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6)中国前列腺癌放射治疗指南(2020年版)(论文提纲范文)

1 概述
2 临床表现
    2.1 症状
    2.2 体格检查和直肠指检
3 辅助检查
    3.1 实验室检查
        3.1.1 一般检查
        3.1.2 肿瘤标记物
        3.1.3 DNA重组修复缺失基因检测
        3.1.4 免疫相关标志物检测
    3.2 影像学检查
        3.2.1 B超
        3.2.2 CT
        3.2.3 MRI
        3.2.3. 1 多参数成像
        3.2.3. 2 PI-RADS V2介绍与解读
        3.2.4 PET-CT
        3.2.5 骨扫描
4 前列腺穿刺活检
    4.1 B超引导下经会阴穿刺活检
    4.2 B超引导下经直肠穿刺活检
    4.3 磁共振引导下前列腺靶向穿刺活检
    4.4 重复穿刺活检
5 其他检查
6 诊断
    6.1 临床诊断
    6.2 病理诊断
        6.2.1 前列腺癌形态学
        6.2.2 前列腺癌免疫组化
        6.2.3 Gleason评分
        6.2.4 前列腺癌分型
    6.3 分期和预后分组
7 鉴别诊断
    7.1 前列腺增生
    7.2 前列腺结核
    7.3 非特异肉芽肿性前列腺炎
8 治疗
    8.1 治疗原则
    8.2 主动监测
    8.3 手术治疗
        8.3.1 手术治疗原则
        8.3.2 手术适应症
        8.3.2. 1 临床分期
        8.3.2. 2 预期寿命
        8.3.2. 3 健康状况
        8.3.2. 4 PSA或Gleason评分高危的患者
        8.3.3 手术禁忌症
    8.4 放射治疗
        8.4.1 根治性放疗
        8.4.1. 1 放疗技术
        8.4.1. 2 定位技术规范
        8.4.1. 3 放疗靶区定义
        8.4.1. 4 放疗计划优化
        8.4.1.5处方剂量和正常组织限量
        8.4.1. 6 验证和治疗
        8.4.1. 7 放疗后PSA失败的定义
        8.4.2 术后放疗
        8.4.2. 1 适应症
        8.4.2. 2 放疗技术
        8.4.2. 3 定位技术规范
        8.4.2. 4 靶区定义
        8.4.2. 5 放疗计划优化
        8.4.2. 6 处方剂量
        8.4.3 转移性前列腺癌放疗
        8.4.3. 1 寡转移放疗
        8.4.3. 2 姑息放疗
        8.4.4 近距离放疗
        8.4.4. 1 患者选择
        8.4.4. 2 治疗时机
        8.4.4. 3 技术流程
        8.4.4. 4 处方剂量
        8.4.5 质子放疗
        8.4.6 放疗相关并发症的防治
        8.4.6. 1 放射性膀胱炎
        8.4.6. 2 放射性直肠炎
        8.4.6. 3 性功能障碍
        8.4.7 放疗后随访
9 药物治疗
    9.1 内分泌治疗
        9.1.1 根治性放疗内分泌治疗
        9.1.1. 1 适应症
        9.1.1. 2 可选择的药物
        9.1.1. 3 开始时间
        9.1.2 术后放疗内分泌治疗
        9.1.3 转移性前列腺癌内分泌治疗
        9.1.4 不良反应
        9.1.5 新型内分泌治疗
        9.1.5. 1 阿比特龙
        9.1.5. 2 恩杂鲁胺
        9.1.5. 3 阿帕他安
        9.1.5. 4 其他
    9.2 化疗
        9.2.1 适应症
        9.2.2 使用方法
        9.2.3 小细胞/神经内分泌前列腺癌
1 0 根治性放疗生化复发后治疗
    1 0.1 治疗原则
    1 0.2 挽救性手术治疗
        1 0.2.1 挽救性前列腺癌根治术
        1 0.2.2 挽救性淋巴结清除术
    1 0.3 再程放疗
    1 0.4 挽救性冷冻疗法
    1 0.5 挽救性高强度聚焦超声
    1 0.6 药物治疗

(7)新辅助内分泌治疗联合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在高危前列腺癌治疗中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写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高危前列腺癌新辅助治疗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8)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对前列腺癌诊断的临床价值与危险分级的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材料和方法
2 实验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对恶性肿瘤诊断和预后的临床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英汉名词缩写对照
附表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致谢
个人简历

(9)前列腺癌根治术后生化复发高危因素研究及新辅助内分泌治疗对其影响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引言
1 对象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前列腺癌根治术后生化复发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10)前列腺癌行机器人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联合内分泌治疗与单纯内分泌治疗激素敏感生存的预后因素—PSA百分比下降速率(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第1章 前言
第2章 资料与方法
    2.1 研究内容
        2.1.1 研究类型
        2.1.2 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
    2.2 纳入与排除标准
        2.2.1 纳入标准
        2.2.2 排除标准
    2.3 研究方法
        2.3.1 研究对象分析方法
        2.3.2 治疗方法
        2.3.3 PSA下降速率、PSAPDR、BMI、前列腺体积计算方法
        2.3.4 观察终点指标
        2.3.5 统计学方法
第3章 结果
    3.1 研究对象一般资料分析
        3.1.1 病例队列的总体情况分析
        3.1.2 RARP+HT组与OHT组基本资料比较
        3.1.3 RARP+HT组与OHT组临床特征比较
        3.1.4 RARP+HT组与OHT组 PSA相关指标比较
    3.2 研究对象的生存分析
        3.2.1 治疗方案分组的Kaplan-Meier生存分析
        3.2.2 临床特征分组的Kaplan-Meier生存分析
        3.2.3 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的单因素与多因素分析
第4章 讨论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综述
    参考文献

四、临床限局性前列腺癌行根治性切除术后远期发生进展的危险性:5年后生化指标的复发(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2021年版)[J].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 中国癌症杂志, 2021(10)
  • [2]2019版中国泌尿外科前列腺癌诊断治疗指南更新要点解读[J]. 张明,齐进春.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21(10)
  • [3]次发癌为肺癌的多原发癌的临床特征与远期预后相关性的回顾性分析[D]. 姜雪娇.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8)
  • [4]应用炎症-凝血指标与肿瘤特征建立局限性肾癌预后及病理升期模型[D]. 康向朋.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21
  • [5]HALP对极高危前列腺癌患者根治术后生化复发风险预测的研究[D]. 孙奕飞. 昆明医科大学, 2021(01)
  • [6]中国前列腺癌放射治疗指南(2020年版)[J]. 何立儒,李春媚,刘明,刘跃平,马茗微,王皓,王萱,朱辉,钟秋子.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2021(05)
  • [7]新辅助内分泌治疗联合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在高危前列腺癌治疗中临床研究[D]. 胡凯强. 河北医科大学, 2021(02)
  • [8]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对前列腺癌诊断的临床价值与危险分级的关系研究[D]. 邓晓华. 新乡医学院, 2021(01)
  • [9]前列腺癌根治术后生化复发高危因素研究及新辅助内分泌治疗对其影响分析[D]. 张云龙. 郑州大学, 2020(02)
  • [10]前列腺癌行机器人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联合内分泌治疗与单纯内分泌治疗激素敏感生存的预后因素—PSA百分比下降速率[D]. 曾震浩. 南昌大学, 2020(08)

标签:;  ;  ;  ;  ;  

临床局限性前列腺癌根治性切除术后长期进展的风险:5年后生化标志物的复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