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英语口语交流能力的最佳方法

培养英语口语交流能力的最佳方法

一、培养英语口头交际能力的最佳途径(论文文献综述)

鞠凌星[1](2021)在《来京马来西亚留学生线上汉语课程互动需求调查研究》文中指出2020年新冠疫情在全球范围内爆发,国内各高校快速反应,纷纷以线上课堂为主要阵地继续开展留学生汉语第二语言教学。随着线下传统课堂向线上的转型,第二语言习得的重要条件——课堂互动的线上实施效果大打折扣的问题逐渐引起了人们的重视。不论是为了应对疫情常态化带来的长期线上教学考验,还是为了推动汉语国际教育事业迈向更大的世界舞台,汉语网络课堂中的互动问题都亟需解决。本研究从学习者的角度出发,以课堂互动、需求分析及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三大理论基石,融合线上汉语教学相关研究成果,借助调查问卷和个人访谈对72名来京马来西亚留学生在疫情期间参与的线上汉语课程中的课堂互动展开需求调查。文章立足目标需求和学习需求两个维度,采用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的方法,得出结论如下:总体来说留学生们最看重师生互动,对生生互动的需求偏低,普遍喜欢通过实时在线聊天的方式进行互动;他们积极参与课堂互动主要出于内部动机,也常常会因为内向不好意思开口;教师幽默或自然的教学风格会更受到他们的青睐等。针对留学生们具体的线上课程互动需求,笔者也分别从两个维度提出了教学改进建议。本文的创新点是在线上教学的背景下,将需求分析领域的经典框架——Hutchinson&Water的需求模型应用于课堂互动领域,用来探究马来西亚留学生在汉语网课中的互动需求。笔者希冀通过一点小小的尝试,一方面能够为广大教师同仁的线上汉语课程中的教学互动效果提升提供改进参考,另一方面也能够丰富汉语第二语言课堂的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助力汉语国际教育事业的国际推广。

阮氏清水(NGUYEN THI THANH THUY)[2](2020)在《提升自主学习能力的O2O对外汉语教学模式研究 ——以越南高校汉语教学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中国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提升和“一带一路”战略的持续深入,学习汉语的人也越来越多。早在西汉时期,汉语就传入了越南,随后不断与越南历史、文化、社会相融合。新中国成立之后,越南是最早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之一,两国在社会、经济、历史、文化、教育等领域不断相互交流,汉语自然就成为越南重要的外语之一。汉字(ch?Hán)、汉喃辞(t?Hán N?m)、汉越词(t?Hán Vi?t)成为越南语言中不可缺失的部分。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中越两国友好合作关系不断深化,对汉语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越南高校汉语教学研究工作也就备受重视。然而,当前越南汉语教学仍然停留在对教学技巧的强调,对相关理论研究、教学模式研究、线上与线下(O2O)的教学融合,以及如何提升学习者自主学习能力尚未得到应有的重视。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与高速发展,极大地改变着社会的方方面面。面对这一深刻变化,如何寻求一条适合越南学生的有效汉语学习新途径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针对越南高校学生汉语学习的自主能力较低、教学模式陈旧等问题,探索构建一个适用于越南高校的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O2O(Online/Offline)对外汉语教学模式,探讨适合O2O对外汉语教学模式的学习环境、学习活动和学习评价的设计,以及具体的案例研究。紧紧围绕研究问题的重点,本论文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构建O2O对外汉语教学模式。通过对自主学习能力研究现状、越南对外汉语教学现状及O2O教学模式的文献分析,基于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新建构主义理论,依托O2O教学原则、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以及结合越南高校本土教学实情,构建了面向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O2O对外汉语教学模式。同时提出了两个假设:一是O2O教学模式适合越南的对外汉语教学;二是学生习得汉语的过程中,线上线下设计好的学习活动将从不同的维度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产生不同的影响。这个过程将会降低不利因素的干扰、激发有利因素作用的发挥,从而逐渐培养和提升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也制定了O2O对外汉语教学模式的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案,为后续模式验证提供相应的评价标准。(2)设计实施O2O对外汉语的学习环境及学习活动。本研究基于O2O对外汉语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设计原则以及模式架构,从教师教学的视角,创设了支撑O2O对外汉语教学模式、且利于提升学习者自主学习能力的学习环境。同时对学习环境与学习者自主学习能力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针对O2O汉语教学模式的线上线下两环境的功能、架构及具体的学习活动进行了设计。(3)提升自主学习能力的案例教学实践。为了验证O2O对外汉语教学模式的有效性,本研究采用了Edmodo作为线上教学平台,选择河内首都大学外语系汉语班为研究对象,以《汉语言文化》为例开展案例研究实践。采用设计研究的思路,开展了包括模式的初步应用、模式的细化应用、模式的强化应用三轮迭代案例实践。通过三个学期教学模式迭代设计和教学活动调整,对187名学生的线上跟踪、课堂观察、调查数据的分析结果得出:大多数学生不仅较好地适应了新的教学模式,而且在汉语学习观念、自我意识、信息素养、社区归属感和学习成绩等方面都得以提升,尤其是自主学习能力方面得到了显着提升,从而也验证了O2O对外汉语教学模式对促进学习者自主学习能力提升的有效性。互联网教育应用在越南刚刚兴起,必然会挑战各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模式,汉语教学也不例外,创新教学模式是教育教学发展的必由之路。互联网时代知识爆炸,更加凸显了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性。基于此,本研究探讨利用O2O对外汉语教学模式,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期他们能主动适应互联网时代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的要求。尽管本人在越南高校长期从事汉语教学,深感汉语教学远比其他语言的教学难度大得多。选择这样的研究题目,也是一种挑战、一种探索、一种提升。期望自己的研究不仅能促进自己未来汉语教学的提升,也为他国对外汉语教学理论与实践方面提供有益的借鉴与参考。

吴梦茜[3](2020)在《国际汉语网络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 ——以孟加拉Bracu大学为例》文中指出本文从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相关理论入手,笔者通过对孟加拉Bracu大学预科班网络课堂教学的实践与观察,总结出目前国际汉语网络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探讨影响网络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原因,从而提出相关有效对策与措施,希望能达到提高国际汉语网络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目的。第一部分是绪论。笔者主要通过对当前国际汉语网络课堂教学的了解,阐述网络课堂教学的重要性,分析国际汉语网络课堂教学的情况,总结目前在网络课堂教学中存在的系列问题。第二部分是对孟加拉Bracu大学预科班国际汉语网络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现状调查与研究。笔者发现通过一学期的网络课堂教学虽然完成了教学目标,教学效果不够理想。笔者分别从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但进行分析与总结,得出影响孟加拉Bracu大学网络课堂教学有效性主要有教师网络教学经验不足、教学目标模糊、反馈不及时、学生缺乏汉语学习环境和课堂教学时间过长等原因。经过分析后,笔者提出了关于提高国际汉语网络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五点建议:一是有关管理部门要提前对网络汉语教师进行网络教学培训;二是教师和管理部门在开课前进行沟通,共同制定可完成的教学目标;三是教师可利用不同的网络渠道与学生沟通交流,进行课后反馈,并且教师要做好对自己的反思,不断地进行学习;四是师生共同利用好网络中丰富的教学资源;五是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性格特点,适当地调整网络教学方法,创造合理的教学情境,构建互动学习环境。在结语部分,笔者总结了本研究的成果与不足,希望在研究中提出的策略与建议能够给奋斗在国际汉语网络教学中的教师和学者们带来些许具有建设性意义的启示。

鲍莉莎[4](2020)在《基于创造性戏剧教育的小学生英语口语素养发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戏剧不仅是一种重要的艺术形式,也有着重要的教育价值。《上海市中小学英语课程标准》中指出对小学生要能用英语在角色扮演和游戏活动中进行交际。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也指出要在中小学校开设戏剧课程。因此,本研究将尝试采用创造性戏剧教育的方式,让学生在戏剧表演中发展语言的表达能力和表达意愿。本研究主要通过行动研究,从英语口头表达能力的流利度、精确度、感染力、逻辑性这四个维度,以及英语口头表达意愿的同学互动、师生互动和公开演讲这三个维度,对Z校五年级两个班共20名学生进行三轮的实验,考察创造性戏剧教育对于小学生英语口语素养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创造性戏剧教育活动可以有效提高小学生英语口语素养,它对小学生英语口头表达能力的流利度、精确度、感染力和逻辑性四个维度的发展有显着的正面影响;同时对小学生英语口头表达意愿的同学互动、师生互动和公开演讲三个维度的发展也有促进作用。研究还分析了创造性戏剧教育活动的不同阶段和在创造性戏剧教育中承担不同的角色,对学生英语口语素养的表达能力和表达意愿的各个维度的发展有不同的影响。发现在第一阶段,小学生英语口头表达能力的流利度和感染力维度发展较快,精确度和逻辑性维度的发展几乎没有受到影响,而其口头表达意愿中公开演讲维度的发展是有明显提升的,同学互动和师生互动维度的发展变化不大。但从第二阶段开始,随着活动对学生语言运用要求的提高,小学生英语口头表达能力的精确度和逻辑性维度以及其英语口头表达意愿的同学互动和师生互动维度发展明显提升。学生的英语口语素养情况还受其承担角色偏好影响。主要承担编剧角色的学生英语口语素养的发展主要体现在能力的精确度和逻辑性维度,以及意愿的公开演讲维度。承担主角和配角的学生其英语口头表达能力的流利度和感染力提升显着,其英语口头表达意愿各维度也有明显提升。而主要承担旁白角色的学生其口语素养的发展主要体现在能力的流利度维度和意愿的公开演讲维度。最后,在研究的基础上,对一线英语教师提出了教学建议,也对本研究的不足之处进行了反思。

王月[5](2019)在《英文绘本在幼专生口语教学中的实证研究》文中提出幼专生是未来幼儿园的施教者,其英语口语交际与听说能力相较于读写等其他能力,则更加具有工作的必要性。因此,英语口语听说能力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并成为幼专生英语教学的中心任务。然而受到教学现实的限制,幼专生的英语口语能力除了存在开口困难、语音语调不规范等基本问题外,他们没有英语思维习惯、中式英语现象严重等问题的存在,使得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更加困难。鉴于上述幼专生口语教学现状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笔者设计了以英文绘本为主要教学手段的幼专生英语口语教学方案,并实施了专门的教学实验,力求深入探讨以下三个问题:第一,如何将英文绘本应用于幼专生口语教学?第二,通过英文绘本教学能否提高幼专生口语水平?第三,通过英文绘本教学能否激发幼专生口语学习兴趣?实验在笔者所任教的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开展,历时一个学期,16个教学周,所针对的是学前教育专业五年制大专班一年级的部分学生。实验班和对照班班额相当,且英语口语水平相当,便于进行实验比对。在实验的准备阶段,笔者结合幼专生自身及专业特点,依据口语教学规律,系统地对实验中所将利用到的绘本,依据属性、画风与文字难易程度等进行了分类与挑选,随即制定了一个详细清晰的16周实验计划。实验采取标准的四步式ARAR英文绘本口语教学操作流程,以求实验操作严谨规范。实验过程中,笔者主要运用了前测、后测、课堂观察法和访谈法开展研究。前、后测是指在实验开展前、实验结束后选择统一来源、测试内容与题量难度水平具有一致性的测试材料,对学生进行了测试,以确保实验的可比性,并利用数据检测实验的进展与结果;课堂观察法是对幼专生英文绘本口语教学的课堂教学情况与学生的状态和反馈进行观察;访谈法是指笔者在实验结束后一对一的对每一个参与实验的学生进行访谈,并对访谈结果予以归纳分析。最后,笔者对实验数据、课堂观察结果、访谈结果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得出结论。首先,实验结果表明英文绘本教学可以有效地激发实验参与者的英语口语学习兴趣。课堂观察与访谈结果清晰地解释了学生在参与实验的过程中,心态由被动、消极到积极主动转变的全过程。他们的前、后测成绩作为实验数据亦对此作出了有效的印证。其次,学生的英语口语成绩出现上升的趋势,并最终在整体上实现了英语口语水平的提高。第三,实验所设计的英文绘本口语教学安排及课堂操作方法,因实验达到了较好的结果,可以被认定为英文绘本应用于幼专生口语教学的有力方案。本教学实验在一定程度上,证实了英文绘本应用于幼专生口语教学的可行性与可控性。本教学实验完满地达到了研究目的。

李向勤[6](2019)在《高中生英语演讲能力培养行动研究》文中认为随着全球化的快速发展,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已经成为当今社会至关重要的技能之一。《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版)指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主动参与语言实践活动,运用所学语言进行思考、表达和交流,逐步发展学科核心素养;随着第三批高考综合改革的推进,越来越多的省市直接把英语听说能力考查纳入高考,强化对英语口语的考察。然而,目前我国高中英语教学中“哑巴英语”、“一言堂”以及“满堂灌”等现象严重,学生缺乏语言实践和活动的空间,很难发展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和学科核心素养。本研究旨在探寻能够突破目前高中英语教学瓶颈的高中生英语演讲能力培养策略,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研究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在目前的高中英语教学环境下通过英语演讲学习来提升高中生英语演讲能力?并进一步分解为以下三个重点问题:(1)提升高中生英语演讲能力的有效教学方式是什么?(2)提升高中生英语演讲能力的可操作性教学途径有哪些?(3)提升高中生英语演讲能力的有效教学评价策略有哪些?本研究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语言输入输出理论为基础,运用项目学习和任务型语言教学法的教学理念,主要采取行动研究法,按照行动研究的基本步骤开展,整个研究共分为三轮:第一轮属于尝试和探索阶段,重在让学生“有机会开口说英语”;第二轮属于调整和改进阶段,主要让学生“更愿意登台讲英语”;第三轮属于提升和完善阶段,重点聚焦于让学生“更好地公开‘秀’英语”。通过量化测试、师生访谈、学习反思、英语综合水平考察、问卷调查以及活动比赛等多种方式采集数据资料,分析对比,多角论证,总结归纳。研究结果表明,实验班学生的英语演讲能力、英语口语水平等语言综合素质以及合作能力、学习能力、思辨能力、自信心等人文素养均获得了明显的提升与增强。在此基础上,构建了高中生英语演讲能力培养策略,并提出具体操作建议。本研究结论如下:(1)英语演讲项目学习是提升高中生英语演讲能力和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教学方式;(2)发挥学习小组的支架作用和最大功能是保障学习效果的有效教学手段;(3)通过多种方式的输入活动开展专题培训是英语演讲知识学习的主要教学途径;(4)开发“以输出为驱动”的课堂英语演讲学习活动是提高英语演讲能力的重要渠道;(5)循序渐进地开展足量的英语演讲实践活动是提升高中生英语演讲能力的关键途径;(6)形成性评价为主的综合评价体系是提升高中生英语演讲能力的有效教学评价策略。本研究创新点有:⑴针对我国高中生的具体特点,构建了高中生英语演讲能力培养策略和具体操作建议,为愿意从事相关相关实践和研究的同行提供可模仿和解读的范本。同时,为新高考的“口语考试”提前探寻教学路径,促进高中英语口语教学模式的建构。⑵严格规范地构建了“高中生英语演讲能力评价量表”,并在实践中充分发挥本表灵活的内部动态调节功能,指引学生的学习方向和达成目标,成效显着。⑶英语演讲项目学习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的“满堂灌”、“哑巴英语”等陈旧教学方式,学生成为学习主体,教师起指导者、组织者、协调者和合作者的作用,教学活动中的师生关系得以重新塑造。⑷国内外相关研究几乎都是从大学生或成人视角探讨,而本研究主要从高中生视角开展,学生既是研究的对象,又是研究的参与者,拓展了英语演讲教学的研究视角。

王少华[7](2018)在《城市哈萨克族语言使用与语言态度调查研究 ——以新疆奎屯市哈萨克族为个案》文中研究表明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是中华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奎屯市是一个以汉族为主、多民族、多语言、多文化的城市,各民族的语言文字使用在区域、人数上分布不均,语言使用情况复杂多样。城市哈萨克族长期处于特殊的语言区域,其语言使用现状及语言态度,影响语言使用、语言态度及语言发展前景的因素等(1)都是多民族杂居地区语言生活研究的重要内容。本研究以奎屯市哈萨克族为研究对象,采用社会语言学调查方法,即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相结合,辅以文献法、观察法,以多民族地区城市哈萨克族语言使用和语言态度的调查研究为个案,尝试回答以上问题。阿克塔木社区是奎屯市哈萨克族聚居区,哈萨克语是哈萨克族的族内交际语,国家通用语是不同民族间的主要族际交际语。哈萨克族广泛兼通国家通用语和哈萨克语,哈萨克族家庭语言使用呈现一定的代际差异。不同民族对国家通用语及语言文字的社会地位评价、发展前景期望度最高,哈萨克族希望子女在不同学段均接受国家通用语教育。奎屯市哈萨克族的语言使用及其变化特点,受社会特征特别是受教育程度、职业、语言环境、族际通婚状态、语言态度等因素的影响。

潘俊财(Jarasnat Anujapad)[8](2018)在《泰国汉语水平测试体系构建研究 ——以中国大陆、中国台湾和日本汉语水平测试为参照》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以泰国汉语水平测试体系构建为研究对象,探讨泰国汉语水平测试的研制问题。在系统梳理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炼出汉语水平测试体系的研究框架应包括:理论基础、等级标准、测试大纲、测试设计和分数体系5个要素,并以此作为本文的研究框架和主要研究内容。在此基础上,以3种发展相对成熟的汉语水平测试:中国大陆的新汉语水平考试(新HSK)、中国台湾的华语文能力测验(TOCFL)和日本的中国语检定考试作为参照,采用文献研究法、宏观系统分析法、对比分析法和混合法4种研究方法,对泰国汉语水平测试体系中的理论基础、等级标准、测试大纲、测试设计和分数体系进行深入研究,以期为泰国汉语水平测试的研制提供一些可行性建议。本文在论述语言测试发展历程的基础上,发现语言测试随着语言教学的发展而发展。以此为基础,对《泰国中小学汉语课程大纲》的教学目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其教学目标试图培养泰国学习者的汉语交际能力。因此,本研究明确了泰国汉语水平测试应以“语言交际能力理论”作为理论基础,进而提出泰国汉语水平测试应遵循得体性原则、有效性原则、真实性原则等三个主要原则。本文在考察与分析新HSK、TOCFL和中国语检定的基础上,发现等级标准的制定应以语言能力标准为参照依据,并应划分为几个等级考试以面向具有不同语言水平的考生。有鉴于此,本文认为应将《欧洲语言共同参考框架》(CEFR)作为制定泰国汉语水平测试等级标准的重要参照依据,以《国际汉语能力标准》为辅助,主客观性测试都应划分为6个等级考试。本文还提出应制定词汇大纲、语法大纲、话题大纲和任务大纲作为泰国汉语水平测试的命题依据,以便于为各等级考试界定范围。在此基础上,分别探讨了泰国汉语水平测试词汇大纲、语法大纲、话题大纲和任务大纲的制定以及需要注意的事项。以任务大纲的制定为例,本文提出泰国汉语水平测试任务大纲的任务选取应以需求为基础,任务大纲应由任务主题和任务目标构成,并根据任务难易度进行排序等。对于测试的设计,本研究发现应包括5个环节:测试对象、测试目的、测试内容、测试题型和试卷构成。本文认为,泰国汉语水平测试的对象应针对泰语母语者群体,应以考察他们的汉语交际能力为测试目的。听力和阅读测试应以真实情景且贴近泰国考生生活的口语和书面语两种语言材料作为测试内容,采用客观题型为主。写作和口语测试内容取决于测试任务,应通过主观题型来考察。泰国汉语水平测试应由笔试、写作和口试3种试卷构成,题量应当足以能准确推测考生的实际水平,同时不至于让考生产生疲劳效应,影响考生水平的发挥。试卷中的非测试语言能力部分应适量运用泰语。本文发现,分数体系主要涉及报告分数、分数解释和合格分数3个方面。本研究认为,泰国汉语水平测试应采用二分和非二分计分法来计算原始分数,并将“量表分数”作为报告分数,并通过标准参照分数解释体系来解释考生的测试结果。泰国汉语水平测试不应设定合格分数,以避免考生考试通过后就放弃汉语学习以及教育机构利用合格分数与毕业条件挂钩。除此之外,对泰国汉语水平测试体系构建提出了三点思考:第一,“三教一测”是汉语国际传播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第二,泰国汉语水平测试是健全泰国汉语教学体系的重要要素。第三,泰国政府的主导有利于提升泰国汉语水平测试的权威性。除此之外,还探讨了泰国汉语水平测试体系对国别化汉语测试研究的四点启示:第一,国别化汉语测试的理论依据应当与汉语教学理念与目标相对应。第二,国别化汉语测试等级标准的制定应当与国际通行的语言能力标准接轨。第三,国别化汉语测试的设计应突出针对性与适量运用“母语”。第四,国别化汉语测试分数体系设计应建立在标准参照测试分数体系基础上。

孙莉[9](2018)在《动态系统理论视阈下新加坡普通水准华文会考构念及反拨效应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有效考试是教育永恒的话题,反拨效应是经久不衰的考试现象。本文首次尝试基于复杂动态系统理论视阈,运用理论研究、经验研究和实证研究三结合的研究方法,全方位探索新加坡剑桥普通教育证书(普通水准)华文会考构念及反拨效应,希冀为反拨效应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通过探究反拨效应系统的生成和运行机制,找出提高正面反拨效应的正确对策。全文共13章,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和文献综述,包括第1章和第2章。第1章是绪论,阐述选题缘由、背景、研究思路、内容、意义、方法和技术路线。第2章是文献综述,首先说明了动态系统理论的背景、基本观点、研究方法、研究原则,以及与复杂科学的关系,并介绍了主要复杂科学学派及其理论,描述了复杂动态系统的特征;然后阐述了语言测试的内涵和属性,梳理了语言测试、语言教学和语言教育的关系,界定了反拨效应的概念与研究层面,并回顾了反拨效应的主要研究内容、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的情况。这部分的工作是整个研究的基础,为研究工作的开展廓清了思路,指明了方向。第二部分是理论研究和构建框架模型,包括第3章和第4章。第3章是基于动态系统理论视阈观察语言测试反拨效应系统,阐释了反拨效应系统的概念内涵,剖析了反拨效应系统的特征,提炼了研究视角和方法,明确了系统研究主要围绕功能、环境、结构与要素展开,并论述了环境与系统的关系、环境分类和环境特点。第4章是反拨效应系统框架模型的解构与建构,借鉴前人的各项研究成果,站在动态系统理论的新视角,在整体把握系统的基础上解构系统,运用隐喻、特大黑箱、化繁为简、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复杂范式去认识系统,从而构建了反拨效应系统的基本架构模型。本研究认为反拨效应系统主要由具有执行功能的主集成系统和支持其运行的动力次集成系统组成,另外还有一套以人的需求集结并管理整个系统的控制集成系统。反拨效应系统的主体是人,无论是主集成系统的分析,还是次集成系统的探究,都离不开对主体的洞察。在深入观察主体活动和系统要素关联后,本文又进一步构建了主集成系统模型和次集成系统模型。这部分的工作为下一阶段的着力点提供了指引,同时也拓展了反拨效应的理论研究。第三部分是经验研究和实证研究相结合,以构建的理论框架模型为指导,对新加坡剑桥普通水准华文会考构念及反拨效应系统展开详细的研究,包括第5章至第10章。第5章翔实地描述了华文会考反拨效应系统环境,探寻了系统与环境耦合协调的动态演进路径。第6章剖析了华文会考反拨效应系统功能,并在深入分析系统构成的基础上勾勒了整个系统的单元组成模型。第7章是对主集成系统的解析,从系统主体入手来探究主集成系统,构建了主集成系统的结构模型和关联模型。第8章围绕驱动次集成系统进行分析,即讨论了期望反拨效应系统的决策介主体,绘制了期望模块的要素组成模型,阐述了华文会考的构念和试卷编制,揭示了激活系统的期望驱动力的生成机理。第9章开始进入传动次集成系统的探索,先分析了华文会考反拨效应系统的试运行流程和机制,发现了期望驱动力是系统运行所需的正向动力;再分析了华文会考的质量传动模块,着重阐释了效度和信度两大子模块的动力生成和传动情况,揭示了与主集成系统技术决策评估反馈为节点的反拨网络连接的传送模式。第10章考察语言教育传动模块,分析了华文会考系统、华文教学系统和华文备考教学系统的语言观和教育观,描述了华文备考教学系统的熵增现象和矛盾力产生过程,指出语言教育模块的动力生成源于会考与教学的不一致,传动方式则是通过与华文教学决策关联的要素集结成的网络向主集成系统传送正向和负向动力。第11章是社会权重传动模块的风险专论,列出了教育决策产生的直接和间接风险影响力,说明了风险防控力和再生风险影响力的生成逻辑,阐述了边生成、边防控、边传送、边合成风险的复杂传动机制,指出社会权重模块传送的动力对反拨效应系统的运行和演化具有全局性的影响。第四部分是归纳总结和研究展望,包括第12章和第13章。第12章是对新加坡剑桥普通水准华文会考反拨效应的总结,在归纳概括系统运作机制的基础上构建了系统的动力供应网络模型和运作机制模型,揭示了反拨效应产生、发展和变化的原因与主体的意识、决策的制定、教育制度和社会环境等变量相关,并提出了六条促进华文会考正面反拨效应的具体建议。第13章是结论,总结了本文的主要研究成果、创新点,以及后续研究展望。

向大军[10](2017)在《基于语料库的英语Let结构之加的夫语法视角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研究中的英语let结构,是指英语中以let引导的祈使句结构。该结构在现代英语中是一种非常复杂的语言现象。因其语义和句法的特殊性与元稳定性,该结构在祈使句研究中通常被边缘化,鲜有学者对该结构作过细致而系统的专题研究。现有文献对let结构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句法层面(比如该结构的主语、let的词性问题等),对该结构的语义研究较为有限,同时对该结构的语义及其句法体现形式描写也较为缺乏基于大规模语料库真实数据的实证性基础。鉴于此,本研究在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加的夫语法理论框架内,基于《美国当代英语语料库》,对英语let结构的及物性系统、语气系统和功能句法进行系统分析,以期揭示该结构的语义和句法特征,深化对该结构使用本质的认识,旨在丰富和发展作为普通语言学和适用语言学的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同时为其他语言理论对该结构的研究提供参考。本研究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试图解决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第一,英语let结构在及物性上有哪些过程类型和参与者角色配置模式?该结构及物性的系统分布特征怎样?第二,英语let结构的语气人称和语气意义有何关系?该结构语气的系统分布特征怎样?第三,英语let结构有哪些句法特征?该结构及物性和语气的句法体现形式是怎样的?本研究在介绍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和研究设计后,对英语let结构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梳理,以明确现有研究的贡献与不足,为下文对该结构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基础;然后介绍加的夫语法,重点论述其研究范式、及物性系统理论、语气系统理论和功能句法理论,以确立本研究的理论基础,指出英语let结构的加的夫语法研究途径;接着以加的夫语法为理论框架,分别对英语let结构的及物性系统、语气系统以及功能句法进行详细描写和分析,旨在明确该结构在语言实际使用中的经验建构模式、交际角色选择和句法体现形式;最后总结全文。本研究采用加的夫语法的分析方法,对从《美国当代英语语料库》中收集的3221条let结构语料抽样作基于情景语境的仔细分析和统计,得出以下主要研究结论:第一,在及物性方面,总体来看,英语let结构在及物性过程类型上,主要体现的是行动过程、心理过程、关系过程和影响过程;环境过程的分布概率非常小;该结构不能体现事件-相关过程。在各过程类型中,行动过程主要涉及两个参与者;心理过程主要为认知型;关系过程主要为地点型和方向型;影响过程主要涉及隐性施动者。let结构的及物性过程类型与let能否体现过程意义有较大的关联。在各过程类型中,行动过程和心理过程主要涉及该结构中let的语法化用法;影响过程主要涉及let的实义动词用法;而关系过程则与let的实义动词用法和语法化用法都有所涉及。具体来看,let结构的各种形式所体现的及物性过程类型在分布概率上表现出较大差异。let‘s结构主要体现行动过程、心理过程和关系过程,体现影响过程的分布概率非常小。letus结构和let‘s结构基本相似,不同的是该结构中影响过程的分布概率较大;这说明let‘s结构和letus结构在及物性上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在letme结构中,心理过程的分布概率最大,其次是行动过程,关系过程和影响过程的分布概率相差不大。lethim/her/them结构在过程类型分布概率上较为相似,其中影响过程的分布概率较高,其他过程类型分布概率都较小。在letit结构中,虽然影响过程的分布概率也最大,但关系过程也有较大的分布概率;该结构还能体现环境过程。letthere结构主要涉及关系过程,过程类型较为单一。在let+专名结构中,虽然影响过程的分布概率仍然最大,但该结构在其他过程类型中的分布概率较lethim/her/them/it结构有明显提升。let结构的各种具体形式所体现的及物性过程类型,在参与者角色的配置模式及其系统分布上也表现出较大差异。对let结构的及物性分析表明,该结构在现代英语中建构了复杂的人类世界经验,是反映现实世界的重要词汇语法资源。第二,在语气方面,let结构的语气人称和语气意义受情景语境和个体的话语目的严格制约。总体来看,该结构主要体现的是[行动提议]和[正式希望]。在[行动提议]中,有[会话双方]、[发话方]、[受话方]和[第三方]四种选择。在[行动提议]中,不同的人称指向能体现具有不同祈使力等级的语气意义。当语气人称指向会话双方时,主要体现[坚决提议]、[假设]和[希望]。当语气人称指向发话方时,主要体现[提供]、[建议]、[思考]和[希望]。当语气人称指向受话方时,主要体现[命令]、[要求]、[建议]和[希望]。当语气人称指向第三方时,主要体现[坚决提议]和[希望]。具体来说,let结构的各种具体形式体现出不同的语气系统分布特征。let‘s结构和letus结构在语气特征上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该两种结构除了语气人称都主要指向会话双方,并主要体现[坚决提议]外,其语气人称还能在特定语境下指向发话方和受话方,体现[提供]、[建议]、[要求]等意义;所不同的是letus结构还能体现对受话方的[命令]。letme结构具有较强的语法化特征,在语气人称上有[发话方]和[受话方]两种选择,其中选择[发话方]的概率较大;在语气人称指向发话方时,主要体现[提供]和[建议];当语气人称指向受话方时,主要体现[要求]。let/him/her/them/it结构在语气人称上有[受话方]和[第三方]两种选择,其中选择[受话方]的概率较大;当语气人称指向受话方时,此类结构能体现[命令]、[要求]、[建议]和[希望]四种主要语气意义,其中[建议]和[要求]的分布概率较大;当语气人称指向第三方时,主要体现[坚决提议]和[希望],其中[坚决提议]的分布概率较大。letthere结构在现代英语中是一种规约式的、程式化的表达发话者臆想或希望的结构,其多体现[正式希望];只有在非常特殊的语境下,才有[受话方]语气人称选择,并体现[要求]。let+专名结构的语气人称也有[受话方]和[第三方]两种选择,但指向第三方的分布概率较大;当语气人称指向第三方时,主要体现[坚决提议];当语气人称指向受话方时,主要体现[建议]和[要求]。英语let结构语气人称和语气意义在语言实际使用中的多样性,为言语互动者的交际角色选择及其人际功能的实现提供了丰富的词汇语法资源。第三,在句法体现形式方面,let结构的句法体现形式与let的语义功能有较大的关涉。根据let的语义功能,该结构有两种功能结构:一种是具有实义动词特征的let引导的一般祈使句结构,其中let为主动词,潜在的受话者you为主语;另一种是具有语法化特征的let引导的特殊祈使句结构,其中起语气标记语功能的let为小句的直接成分(即l成分),let之后的名词词组为主语。从意义和形式的体现关系看,作为一般祈使句的let结构在及物性上的主要句法体现形式为:(s)^m^c,即隐性主语^主动词^补语;在语气上的主要句法体现形式为:(s)或(s)^o,即隐性主语或隐性主语^操作语。作为特殊祈使句的let结构在及物性上的主要句法体现形式为:s^m^c,即主语^主动词^补语;在语气上的主要句法体现形式为:l^s或o^l,即l成分^主语或操作语^l成分。letthere结构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其及物性的句法体现形式主要为:m^c^(c),即主动词^补语^隐性补语;其语气的主要句法体现形式为:l^s,即l成分^主语。本研究基于《美国当代英语语料库》,在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加的夫语法理论框架下,对英语let结构的及物性系统和语气系统作了较为精密的描写,并对该结构的句法体现形式作了较为详细的分析。在语义上,打破了主要从语气视角对该结构进行分析的局限;在句法上,从功能视角重新审视了该结构的句法问题。研究表明英语let结构是建构世界经验和践行人际关系的重要词汇语法资源。本研究凸显了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多功能思想、系统思想、语境思想和词汇是最精密语法思想,验证了加的夫语法在解释具体语言现象上的适用性和可操作性,同时丰富和发展了系统功能语义理论和句法理论,对语篇描写、理论生成和外语教学都具有一定的研究启示。本研究对英语let结构的语义及其句法体现形式分析力求全面、系统,以期呈现该结构在真实语境中的使用本质。期待相关领域的未来研究能对该结构作出更加科学、全面、系统的解释。

二、培养英语口头交际能力的最佳途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培养英语口头交际能力的最佳途径(论文提纲范文)

(1)来京马来西亚留学生线上汉语课程互动需求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致谢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问题与框架
        1.3.1 研究问题
        1.3.2 研究框架
    1.4 研究方法
2 理论基础及文献综述
    2.1 理论基础
        2.1.1 互动理论
        2.1.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2.1.3 需求分析理论
    2.2 文献综述
        2.2.1 二语习得课堂中的互动研究
        2.2.2 二语习得课堂中的需求分析研究
        2.2.3 线上汉语教学研究综述
3 来京马来西亚留学生线上汉语课程互动需求研究
    3.1 研究过程
        3.1.1 调查问卷设计与实施
        3.1.2 个人访谈设计与实施
    3.2 调研对象背景情况
        3.2.1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3.2.2 访谈对象基本情况
4 调研结果及分析
    4.1 线上互动中的目标需求
        4.1.1 对不同互动形式的重视程度
        4.1.2 现有水平与客观互动需求的差距
        4.1.3 期望达到的互动水平
    4.2 线上互动中的学习需求
        4.2.1 物质条件需求
        4.2.2 心理条件需求
        4.2.3 知识条件需求
        4.2.4 支持条件需求
    4.3 访谈结果及分析
5 总结与建议
    5.1 线上互动中的目标需求总结
    5.2 线上互动中的学习需求总结
    5.3 针对提升目标需求满足度的建议
    5.4 针对提升学习需求满足度的建议
6 不足与展望
参引文献
附录
    附录1 来京马来西亚留学生线上汉语课程互动需求调查问卷
    附录2 来京马来西亚留学生线上汉语课程互动需求访谈提纲

(2)提升自主学习能力的O2O对外汉语教学模式研究 ——以越南高校汉语教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对外汉语学习者自主学习能力亟待关注
        1.1.2 O2O教学模式对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支持
        1.1.3 越南高校对外汉语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1.2 概念界定
    1.3 研究问题与内容
    1.4 研究意义
    1.5 研究方法
    1.6 论文框架
2 文献综述
    2.1 自主学习能力
        2.1.1 自主学习能力概念演进
        2.1.2 自主学习能力的制约因素、培养途径及评价标准
    2.2 对外汉语教学
        2.2.1 世界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现状
        2.2.2 对外汉语教学模式
        2.2.3 信息化对外汉语教学
        2.2.4 对外汉语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能力相关研究
    2.3 越南的汉语教学与研究
        2.3.1 越南汉语教学发展足迹
        2.3.2 越南高校汉语教学概况
        2.3.3 越南高校汉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研究现状
    2.4 O2O教学模式
        2.4.1 O2O教学模式诞生的背景
        2.4.2 O2O教学模式研究现状
        2.4.3 O2O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的比较
        2.4.4 O2O教学模式与自主学习能力的支持
3 提升自主学习能力的O2O对外汉语教学模式构建
    3.1 理论基础
        3.1.1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3.1.2 新建构主义理论
    3.2 O2O对外汉语教学模式设计
        3.2.1 O2O模式设计原则
        3.2.2 O2O教学模式模块及功能
        3.2.3 O2O对外汉语教学模式模型设计
    3.3 O2O对外汉语教学模式学习环境设计
        3.3.1 O2O对外汉语学习环境
        3.3.2 基于O2O对外汉语教学模式:学习活动的设计
    3.4 O2O对外汉语教学:实施流程与条件
        3.4.1 教学流程
        3.4.2 教学条件
    3.5 O2O教学模式评价设计
        3.5.1 评价目标
        3.5.2 评价维度设计
        3.5.3 评价方案
4 提升自主学习能力的O2O对外汉语教学模式案例研究
    4.1 案例简介
        4.1.1 案例简介
        4.1.2 案例研究过程设计
        4.1.3 案例评价方案
    4.2 第一轮实践:模式的初步应用
        4.2.1 对象简介
        4.2.2 实施策略与过程
        4.2.3 实践结果分析
        4.2.4 存在问题与改进策略
    4.3 第二轮实践:模式的细化
        4.3.1 对象简介
        4.3.2 实施策略与过程
        4.3.3 实践结果分析
        4.3.4 存在问题与改进策略
    4.4 第三轮实践:模式的强化
        4.4.1 对象简介
        4.4.2 实施策略与过程
        4.4.3 实践结果分析
    4.5 案例总结与讨论
        4.5.1 案例总结
        4.5.2 讨论
5 研究总结与展望
    5.1 研究总结
    5.2 论文的贡献
    5.3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中文文献
    英文文献
    越南文文献
附录
    附录一 :学生使用EDMODO平台之前相关情况调查问卷
    附录二 :越南高校汉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于汉语教学的调查问卷
    附录三 :学习者自主学习能力各维度的调查问卷
致谢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3)国际汉语网络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 ——以孟加拉Bracu大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工作
    四、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第一章 孟加拉BRACU大学网络课堂教学有效性调查
    第一节 调查的基本情况
    第二节 调查过程
    第三节 调查结果
    小结
第二章 教师角度国际汉语网络课堂教学有效性分析
    第一节 教师角度有效性分析标准
    第二节 教师角度有效性案例分析与访谈
    小结
第三章 学生角度国际汉语网络课堂教学有效性分析
    第一节 学生角度有效性分析标准
    第二节 学生角度有效性的案例分析与访谈
    小结
第四章 影响国际汉语网络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与改进建议
    第一节 影响国际汉语网络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主要因素
    第二节 提高国际汉语网络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改进建议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4)基于创造性戏剧教育的小学生英语口语素养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基于英语课程标准的要求
        1.1.2 基于学生的学情实际
        1.1.3 基于研究者的研究实际
    1.2 研究问题
        1.2.1 研究问题的产生
        1.2.2 研究问题的设定
        1.2.3 研究问题的说明
    1.3 研究意义
        1.3.1 理论意义
        1.3.2 实践意义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创造性戏剧教育研究现状
        2.1.1 创造性戏剧教育概念的研究
        2.1.2 创造性戏剧教育价值的研究
        2.1.3 创造性戏剧教育内容和程序的研究
        2.1.4 创造性戏剧教育在学科教学活动中的应用
    2.2 英语口语素养研究现状
        2.2.1 英语口头表达能力的内涵
        2.2.2 英语口头表达意愿的研究
    2.3 创造性戏剧教育对学生英语口语素养的影响研究现状
    2.4 文献小结
第3章 研究设计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行动研究法
        3.2.2 观察法
        3.2.3 实验法
        3.2.4 访谈调查法
    3.3 研究工具
    3.4 研究过程
    3.5 研究资料的搜集
        3.5.1 研究日志
        3.5.2 录像
        3.5.3 观察表
        3.5.4 访谈
第4章 创造性戏剧教育研究的计划与实施
    4.1 创造性戏剧教育研究的计划
        4.1.1 英语故事剧本的选择
        4.1.2 整体方案设计
    4.2 创造性戏剧教育研究的实施
        4.2.1 第一阶段:丰富人物对话,让故事内容鲜活生动
        4.2.2 第二阶段:续写故事结尾,让故事结局出人意料
        4.2.3 第三阶段:创编全新故事,让创意思维完整表达
第5章 研究结果与分析
    5.1 创造性戏剧教育前后学生英语口头表达能力的变化
        5.1.1 第一阶段活动后变化情况
        5.1.2 第二阶段活动后变化情况
        5.1.3 第三阶段活动后变化情况
    5.2 创造性戏剧教育前后学生英语口头表达意愿的变化
        5.2.1 第一阶段活动后变化情况
        5.2.2 第二阶段活动后变化情况
        5.2.3 第三阶段活动后变化情况
    5.3 在创造性戏剧教育中承担不同角色的学生英语口语素养变化的区别
        5.3.1 承担编剧角色的学生英语口语素养的变化
        5.3.2 承担主角角色的学生英语口语素养的变化
        5.3.3 承担配角角色的学生英语口语素养的变化
        5.3.4 承担旁白角色的学生英语口语素养的变化
第6章 研究结论与建议
    6.1 研究结论
        6.1.1 创造性戏剧教育对小学生英语口头表达能力的发展有促进作用
        6.1.2 创造性戏剧教育对小学生英语口头表达意愿的发展有促进作用
    6.2 研究建议
        6.2.1 将创造性戏剧教育融入小学生英语口语教学
        6.2.2 根据学情来调整创造性戏剧教育活动的方式
    6.3 研究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附件

(5)英文绘本在幼专生口语教学中的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一)幼专生概念界定及特点
        (二)幼专生英语课程口语教学要求
        (三)幼专生英语口语教学现状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三、论文研究框架
第二章 文献综述
    一、国内外绘本研究综述
        (一)绘本的定义与特点
        (二)国外绘本研究综述
        (三)国内绘本研究综述
    二、国内外英语口语教学研究综述
        (一)国外英语口语教学研究综述
        (二)国内英语口语教学研究综述
    三、国内外英文绘本应用于幼专生口语教学研究综述
        (一)国内外绘本口语教学研究现状
        (二)国内英文绘本应用于幼专生口语教学研究现状
第三章 理论基础
    一、输入、输出假说
        (一)输入假说概述
        (二)输出假说概述
        (三)输入、输出假说与英文绘本口语教学
    二、图式理论
        (一)图式理论概述
        (二)图式理论与英文绘本口语教学
    三、多元智能理论
        (一)多元智能理论概述
        (二)多元智能理论与英文绘本口语教学
第四章 教学实验研究设计与实施
    一、研究问题
    二、研究对象
    三、研究方法
    四、教学实验过程
        (一)原版英文绘本的选择
        (二)教学实验目标与内容的制定
        (三)A-R-A-R教学实验授课流程
    五、教学案例
第五章 实验结果统计与分析
    一、测试结果统计与对比分析
    二、课堂观察结果统计与分析
        (一)跟读情况
        (二)朗读情况
        (三)仿读情况
        (四)问答情况
        (五)背诵情况
        (六)复述情况
        (七)绘本表演情况
    三、访谈结果与分析
        (一)访谈问题一结果分析
        (二)访谈问题二结果分析
        (三)访谈问题三结果分析
        (四)访谈问题四结果分析
        (五)访谈问题五结果分析
结论
    一、研究发现
    二、研究启示
    三、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课堂观察量表
    附录2 前测试卷
    附录3 后测试卷
    附录4 《学生访谈提纲》
    附录5 实验班前测及前测各题成绩
    附录6 实验班后测及后测各题成绩
    附录7 对照班前测及前测各题成绩
    附录8 对照班后测及后测各题成绩
    附录9 课堂观察情况统计表
    附录10 访谈文字转录与记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6)高中生英语演讲能力培养行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高中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缘由
        1.1.2 新高考制度的变化:听力口语考试走进英语高考
        1.1.3 笔者的教学理念:相信学生能够在适合的舞台上翩翩起舞
        1.1.4 培养英语演讲能力的重要作用
    1.2 问题的提出
        1.2.1 初始的研究问题
        1.2.2 问题的提炼与聚焦
    1.3 研究意义
        1.3.1 实践价值
        1.3.2 理论价值
    1.4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核心概念的界定与研究
        2.1.1 关于演讲概念的研究与界定
        2.1.2 英语演讲
        2.1.3 关于演讲能力的界定与研究
        2.1.4 关于(英语)演讲能力的培养研究
    2.2 英语演讲学习与教学的研究现状
        2.2.1 国内相关研究现状
        2.2.2 国外新近研究现状
        2.2.3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合评述
    2.3 行动研究及其在外语教学研究的应用
        2.3.1 行动研究的缘起与发展
        2.3.2 行动研究的概念界定
        2.3.3 行动研究的特点
        2.3.4 行动研究的过程
        2.3.5 行动研究与传统教育研究的区别
        2.3.6 行动研究在外语教学研究中的应用
        2.3.7 本课题所采用的行动研究模式
    2.4 相关理论基础及在本研究中的应用
        2.4.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2.4.2 语言输入输出理论
        2.4.3 任务型语言教学法
        2.4.4 项目学习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研究设计与测量工具的编制
    3.1 研究对象的背景分析
    3.2 研究对照样本的选择与确定
    3.3 研究方法
    3.4 研究思路与过程
        3.4.1 总体思路
        3.4.2 .实施步骤
        3.4.3 研究过程
    3.5 数据的收集和分析
        3.5.1 数据收集
        3.5.2 数据分析
    3.6 研究的伦理考量
    3.7 高中生英语演讲能力测量工具的编制
        3.7.1 明确研究目的,研究相关理论和文献资料
        3.7.2 研究对象的特征与英语学习现状
        3.7.3 高中生英语演讲能力的维度与量化指标的初步确认
        3.7.4 修改、完善量化指标,确定具体测量题项
        3.7.5 评价量表的效度和信度分析
        3.7.6 确定高中生英语演讲能力评价量表
    3.8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第一轮行动研究:尝试和探索——让学生“有机会开口说英语”
    4.1 第一轮行动问题确立与假设
        4.1.1 问题的确立
        4.1.2 对问题的假设性分析
    4.2 制定和实施行动研究计划
        4.2.1 制定行动计划
        4.2.2 实施行动研究
    4.3 第一轮行动研究总结与反思
        4.3.1 研究过程总结
        4.3.2 行动研究结果
        4.3.3 第一轮行动研究反思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第二轮行动研究:调整和改进—让学生“更愿意登台讲英语”
    5.1 第二轮行动问题确立与假设
        5.1.1 问题的确立
        5.1.2 问题假设性分析
    5.2 制定和实施行动研究计划
        5.2.1 制定行动计划
        5.2.2 实施行动研究
    5.3 第二轮行动研究总结与反思
        5.3.1 研究过程总结
        5.3.2 行动研究结果
        5.3.3 进一步总结与反思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第三轮行动研究:提升和完善—让学生“更好地公开‘秀’英语”
    6.1 第三轮行动问题确立与假设
        6.1.1 问题的确立
        6.1.2 问题假设性分析
    6.2 制定和实施行动研究计划
        6.2.1 制定行动计划
        6.2.2 实施行动研究
    6.3 第三轮行动研究总结与反思
        6.3.1 研究过程总结
        6.3.2 行动研究结果
        6.3.3 第三轮行动研究反思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反思与结论
    7.1 三轮行动研究总结
        7.1.1 测试数据
        7.1.2 问卷调查
        7.1.3 学生的学习反思
        7.1.4 笔者的教学反思
        7.1.5 访谈
    7.2 研究反思
        7.2.1 研究对学生的影响
        7.2.2 研究对笔者及课堂教学的影响
        7.2.3 研究对学校整体教学生态的影响
        7.2.4 高中生英语演讲能力培养策略的构建
        7.2.5 研究成果的局限性
    7.3 研究结论
    7.4 本研究的创新点
    7.5 研究局限和有待改进的空间
    7.6 研究展望
    7.7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7)城市哈萨克族语言使用与语言态度调查研究 ——以新疆奎屯市哈萨克族为个案(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缘由
    1.2 调查点与被试
    1.3 研究价值与创新点
        1.3.1 研究价值
        1.3.2 创新点
    1.4 相关研究综述
        1.4.1 国外相关研究
        1.4.2 国内相关研究
    1.5 研究方法
    1.6 核心概念界定
2 语言使用
    2.1 语言习得和语言能力
        2.1.1 语言习得与习得环境
        2.1.2 语言掌握
        2.1.3 小结
    2.2 语言文字学习途径
        2.2.1 语言
        2.2.2 文字
        2.2.3 小结
    2.3 语言使用现状
        2.3.1 家庭
        2.3.2 社区
        2.3.3 小结
3 语言态度
    3.1 有用度
        3.1.1 语言
        3.1.2 文字
        3.1.3 小结
    3.2 实用功能
    3.3 语言文字发展前景
        3.3.1 语言
        3.3.2 文字
        3.3.3 小结
    3.4 行为倾向
    3.5 小结
4 影响语言使用状况的因素
    4.1 民族人口和分布
    4.2 学校教育
    4.3 语言态度与家庭语言环境
    4.4 族际通婚
    4.5 社会语言环境
    4.6 受教育程度及职业
    4.7 小结
5 总结与反思
    5.1 语言与生活
    5.2 调查结论
    5.3 调查反思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附录三
附录四
附录五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
后记

(8)泰国汉语水平测试体系构建研究 ——以中国大陆、中国台湾和日本汉语水平测试为参照(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缘起
第二节 汉语水平测试体系研究综述
    一、泰国汉语水平测试体系的相关研究
    二、汉语水平测试体系的相关研究
    
(一) 等级标准的相关研究
    
(二) 测试大纲的相关研究
    
(三) 测试设计的相关研究
    
(四) 分数体系的相关研究
    三、英语水平测试体系的相关研究
第三节 研究设计
    一、研究内容
    
(一) 研究资料
    
(二) 研究框架
    
(三) 研究目的
    二、研究思路
    三、研究方法
    
(一) 文献资料研究法
    
(二) 宏观系统分析法
    
(三) 对比分析法
    
(四) 混合方法
第四节 研究价值 第一章 泰国汉语水平测试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测试与考试的界定
    一、测试与考试
    二、本研究的专用名词简称表
第二节 语言测试理论的发展历程
    一、科学前语言测试
    二、结构主义语言测试
    
(一) 结构主义语言学及行为主义心理学
    
(二) 结构主义语言测试的特点
    三、交际语言测试
    
(一) 交际语言能力学说
    
(二) 交际语言测试的特征
第三节 泰国汉语水平测试理论基础的确定
    一、泰国汉语课程大纲的分析
    
(一) 语言与交际
    
(二) 语言与文化
    
(三) 语言与其他学科的贯通
    
(四) 语言与社区的关系
    二、泰国汉语水平测试的理论基础及测试原则
    
(一) 泰国汉语水平测试的理论基础
    
(二) 泰国汉语水平测试应遵循的原则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泰国汉语水平测试的等级标准
第一节 制定泰国汉语水平测试等级标准的参照依据
    一、新HSK、TOCFL和中国语检定等级标准的参照依据
    
(一) 新HSK等级标准的参照依据
    
(二) TOCFL等级标准的参照依据
    
(三) 中国语检定等级标准的参照依据
    二、《国际汉语能力标准》和CEFR的异同与优缺点分析
    
(一) 《国际汉语能力标准》与CEFR的异同
    
(二) 《国际汉语能力标准》和CEFR的优缺点
    三、泰国汉语水平测试应以CEFR作为考试等级标准制定的重要参照依据
    
(一) CEFR有助于泰国汉语水平测试与其他国际性语言测试具有可比性
    
(二) 有助于保证能泰国汉语水平测试与CEFR的对应关系
    
(三) 《国际汉语能力标准》可作为泰国汉语水平测试等级标准的辅助参照
    
(四) 针对泰国学习者汉语能力标准的研制可作为后续工作
第二节 泰国汉语水平测试的等级划分
    一、新HSK、TOCFL和中国语检定的考试等级划分分析
    
(一) 新HSK的等级划分
    
(二) TOCFL的等级划分
    
(三) 中国语检定的等划分
    二、泰国汉语水平测试的考试等级划分
    
(一) 泰国汉语水平测试的考试设置应与等级划分相一致
    
(二) 泰国汉语水平测试应划分为六个等级考试
    
(三) 泰国汉语水平测试等级划分应建立在可操作性的基础上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泰国汉语水平测试大纲
第一节 泰国汉语水平测试的词汇大纲
    一、新HSK和TOCFL的词汇大纲分析
    
(一) 新HSK的词汇大纲
    
(二) TOCFL词汇大纲
    二、泰国汉语水平测试词汇大纲的制定建议
    
(一) 泰国汉语水平测试词汇大纲的词汇量应能反映出CEFR各等级的语言能力
    
(二) 泰国汉语水平测试词汇大纲的词汇收录来源应该是多元的
    
(三) 泰国汉语水平测试词汇大纲唯用词频为选词标准的不自足性
    
(四) 泰国汉语水平测试词汇大纲的“本土化”特征
第二节 泰国汉语水平测试的语法大纲
    一、新HSK语法大纲的分析
    二、泰国汉语水平测试语法大纲的制定建议
    
(一) 语法项的目确定应以语法单位为基础
    
(二) 语法项目解释应当采用列项加举例方式
    
(三) 语法项目应采用螺旋式排序法
    
(四) 语法大纲应当进行隐显性处理
第三节 泰国汉语水平测试的话题大纲
    一、新HSK话题大纲的分析
    二、泰国汉语水平测试话题大纲的制定建议
    
(一) 一级话题应当以CEFR的交际主题为依据
    
(二) 根据泰国本土汉语教材的话题分布确定二级话题
    
(三) 三级话题的选择应参考《现代汉语分类词典》的词义分类
第四节 泰国汉语水平测试的任务大纲
    一、新HSK的任务大纲分析
    二、泰国汉语水平测试任务大纲的制定建议
    
(一) 任务选取应当以需求分析为基础
    
(二) 任务大纲应由任务主题和任务目标构成
    
(三) 任务大纲应当根据任务难易度进行排序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泰国汉语水平测试的设计
第一节 测试对象
    一、新HSK、TOCFL和中国语检定的测试对象
    
(一) 新HSK的测试对象
    
(二) TOCFL的测试对象
    
(三) 中国语检定的测试对象
    二、确定泰国汉语水平测试的对象
    
(一) 测试对象的个体特征
    
(二) 测试对象的知识结构
    
(三) 测试对象的需求
第二节 测试目的
    一、新HSK、TOCFL和中国语检定的测试目的
    
(一) 新HSK测试目的
    
(二) TOCFL测试目的
    
(三) 中国语检定测试目的
    二、泰国汉语水平测试目的的确定
第三节 测试内容
    一、新HSK、TOCFL和中国语检定的测试内容分析
    
(一) 听力测试内容
    
(二) 阅读测试内容
    
(三) 写作测试内容
    
(四) 口语测试内容
    二、泰国汉语水平测试内容的建议
    
(一) 听力测试内容
    
(二) 阅读测试内容
    
(三) 写作测试内容
    
(四) 口语测试内容
第四节 测试题型
    一、新HSK、TOCFL和中国语检定的题型分析
    
(一) 听力测试题型
    
(二) 阅读测试题型
    
(三) 写作测试题型
    
(四) 口语测试题型
    二、泰国汉语水平测试题型的建议
    
(一) 听力测试题型
    
(二) 阅读测试题型
    
(三) 写作测试题型
    
(四) 口语测试题型
第五节 试卷构成
    一、新HSK、TOCFL和中国语检定的试卷构成分析
    
(一) 新HSK的试卷构成
    
(二) TOCFL的试卷构成
    
(三) 中国语检定的试卷构成
    二、泰国汉语水平测试的试卷构成建议
    
(一) 试卷构成应当以主客观性测试为依据
    
(二) 题量确定应当考虑语言能力的准确推断、考生的疲劳效应、主观评分等因素
    
(三) 非测试语言能力部分应当适量运用泰语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泰国汉语水平测试的分数体系
第一节 报告分数
    一、原始分数
    
(一) 新HSK和TOCFL原始分数的计分方法
    
(二) 泰国汉语水平测试原始分数的计分方法
    二、导出分数
    
(一) 导出分数的类别
    
(二) 新HSK、TOCFL和中国语检定导出分数的分析
    
(三) 泰国汉语水平测试的导出分数
第二节 分数解释
    一、新HSK、TOCFL和中国语检定分数解释的分析
    
(一) 新HSK的分数解释
    
(二) TOCFL的分数解释
    
(三) 中国语检定的分数解释
    二、泰国汉语水平测试的分数解释
    
(一) 分数解释体系
    
(二) 分数解释的参照标准
    
(三) 语言能力描述的类型
    
(四) 分数解释方式
第三节 合格分数
    一、新HSK、TOCFL和中国语检定的合格分数分析
    
(一) 新HSK的合格分数
    
(二) TOCFL的合格分数
    
(三) 中国语检定的合格分数
    二、泰国汉语水平测试的合格分数
    
(一) 传统合格分数
    
(二) 改良Angoff法
    
(三) 未设定合格分数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泰国汉语水平测试体系的思考与启示
第一节 对泰国汉语水平测试体系的思考
    一、“三教一测”是汉语国际传播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
    二、泰国汉语水平测试是健全泰国汉语教学体系的重要要素
    三、泰国政府主导有利于提升泰国汉语水平测试的权威性
第二节 泰国汉语水平测试体系对国别化汉语测试研究的启示
    一、国别化汉语测试的理论依据应当与汉语教学理念与目标相对应
    二、国别化汉语测试等级标准的制定应当与国际通行的语言能力标准接轨
    三、国别化汉语测试的设计应当突出针对性与适量运用“母语”
    
(一) 国别化汉语测试的针对性
    
(二) 国别化汉语测试中的母语问题
    四、国别化汉语测试分数体系设计应建立在标准参照测试分数体系的基础上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9)动态系统理论视阈下新加坡普通水准华文会考构念及反拨效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缘起
    1.2 选题背景
        1.2.1 动态系统理论与应用语言学
        1.2.2 新加坡剑桥普通水准华文会考
    1.3 研究思路和内容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内容
    1.4 研究意义
    1.5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5.1 研究方法
        1.5.2 技术路线
第2章 动态系统理论与语言测试反拨效应
    2.1 动态系统理论的阐释
        2.1.1 动态系统理论简介
        2.1.2 动态系统理论的基本观点
        2.1.3 动态系统理论的研究方法及原则
    2.2 动态系统与复杂科学
        2.2.1 复杂科学的研究及其发展
        2.2.2 主要复杂科学学派及其相关理论
        2.2.3 复杂动态系统的特征
    2.3 语言测试的反拨效应
        2.3.1 语言测试的内涵和属性
        2.3.2 语言测试、语言教学和语言教育
        2.3.3 语言测试反拨效应的概念界定
    2.4 关于反拨效应的研究
        2.4.1 反拨效应的研究内容
        2.4.2 反拨效应的理论研究回顾
        2.4.3 反拨效应的实证研究回顾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动态系统理论视阈下的反拨效应系统
    3.1 反拨效应系统的概念内涵
    3.2 反拨效应系统的特征
        3.2.1 反拨效应系统的开放性
        3.2.2 反拨效应系统的复杂性
        3.2.3 反拨效应系统的动态性
        3.2.4 反拨效应系统的非线性
    3.3 综合研究视角和分析方法
    3.4 反拨效应系统的主要研究内容
        3.4.1 反拨效应系统的功能
        3.4.2 反拨效应系统的结构
        3.4.3 反拨效应系统的功能、结构与环境
    3.5 反拨效应系统的环境
        3.5.1 反拨效应系统与环境
        3.5.2 反拨效应系统的环境范畴
        3.5.3 反拨效应系统的环境特点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反拨效应系统的研究框架
    4.1 反拨效应系统的基本架构
        4.1.1 反拨效应系统的架构解析
        4.1.2 反拨效应系统的基本架构模型
    4.2 反拨效应主集成系统
        4.2.1 基于测试使用的横向子集成系统
        4.2.2 基于决策制定的纵向子集成系统
        4.2.3 反拨效应主集成系统的框架模型
    4.3 反拨效应次集成系统
        4.3.1 反拨效应驱动次子集成系统
        4.3.2 反拨效应传动次子集成系统
        4.3.3 反拨效应动力次集成系统的框架模型
    4.4 反拨效应控制集成系统与系统主体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华文会考反拨效应系统的演化环境
    5.1 华文会考反拨效应系统的社会环境
        5.1.1 新加坡社会概况
        5.1.2 新加坡历史背景
        5.1.3 新加坡的语言生态环境
        5.1.4 新加坡社会文化特征
    5.2 新加坡教育概况
    5.3 新加坡语言测试与语言教育政策沿革
        5.3.1 英属海峡殖民地时期(1819-1942)
        5.3.2 二战后英属直辖殖民地时期(1946-1958)
        5.3.3 迈向自治与合并时期(1959-1964)
        5.3.4 以生存为导向的建国初期(1965-1978)
        5.3.5 以效率为导向的经济发展时期(1979-1996)
        5.3.6 以能力为导向的经济创新时期(1997-2011)
        5.3.7 以价值导向的经济全球化时期(2012-)
    5.4 华文会考反拨效应系统的环境特征
    5.5 华文会考反拨效应系统与环境的关系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华文会考反拨效应系统功能与组成单元
    6.1 华文会考反拨效应系统功能
        6.1.1 华文会考的特点和用途
        6.1.2 对测试使用的反拨功能
        6.1.3 对决策制定的反拨功能
    6.2 华文会考反拨效应系统的组成单元
        6.2.1 主要组成单元的界定
        6.2.2 主要组成单元的介绍
    6.3 本章小结
第7章 华文会考反拨效应主集成系统
    7.1 华文会考反拨效应主集成系统的主体
        7.1.1 华文会考使用与主体分类
        7.1.2 教育决策类型对主体的影响
    7.2 主集成系统纵横交错的结构
    7.3 主集成系统多元复杂的关联
        7.3.1 以考生前途的社会援助为节点展开的反拨网络
        7.3.2 以教育决策的评估反馈为节点展开的反拨网络
        7.3.3 主集成系统的动态关联
    7.4 本章小结
第8章 华文会考反拨效应的驱动次集成系统
    8.1 华文会考期望反拨效应系统的主体与驱动力
    8.2 华文会考期望反拨效应系统的期望模块
    8.3 华文会考的构念及构念理论
        8.3.1 交际语言能力和任务型测试
        8.3.2 认知理论与综合性测试
        8.3.3 华文会考与其他母语会考的一致性
    8.4 华文会考试卷的编制
        8.4.1 华文会考试卷的格式
        8.4.2 华文会考试卷一:写作
        8.4.3 华文会考试卷二:语文理解与运用
        8.4.4 华文会考试卷三:口试/听力理解
        8.4.5 华文会考试卷的编制期望
    8.5 本章小结
第9章 华文会考反拨效应的传动次集成系统(一)
    9.1 华文会考反拨效应系统的试运行
        9.1.1 华文会考反拨效应系统试运行的流程
        9.1.2 华文会考反拨效应系统试运行的机制
    9.2 华文会考反拨效应系统测试质量传动模块的构成
        9.2.1 华文会考质量传动模块的工作概要
        9.2.2 华文会考质量传动模块的主体
    9.3 华文会考质量模块的效度因素
        9.3.1 基于华文会考形式和试卷内容的效度分析
        9.3.2 基于华文会考等级分数结果的效度分析
    9.4 华文会考质量模块的信度因素
        9.4.1 施测因素
        9.4.2 考生因素
        9.4.3 内容因素
        9.4.4 评分因素
    9.5 华文会考质量模块的动力传送机制
    9.6 本章小结
第10章 华文会考反拨效应的传动次集成系统(二)
    10.1 华文会考反拨效应系统语言教育传动模块的构成
        10.1.1 语言教育传动模块的工作概要
        10.1.2 语言教育传动模块的主体
    10.2 华文教学系统和华文会考系统的语言教育观
        10.2.1 华文教学系统和华文会考系统的语言观
        10.2.2 华文教学系统和华文会考系统的教育观
    10.3 华文备考教学系统的语言教育观
        10.3.1 基于语言观的熵增现象
        10.3.2 基于教育观的熵增现象
    10.4 华文备考教学系统与语言教育模块的传动情况
        10.4.1 华文备考教学系统的传动结构和动力类型
        10.4.2 利益矛盾传动力
        10.4.3 意图矛盾传动力
        10.4.4 客观矛盾传动力
        10.4.5 华文备考教学系统的传动过程
    10.5 语言教育模块的动力传送机制
    10.6 本章小结
第11章 华文会考反拨效应的传动次集成系统(三)
    11.1 华文会考反拨效应系统社会权重传动模块的构成
        11.1.1 社会权重传动模块的工作概要
        11.1.2 社会权重传动模块的主体
    11.2 教育决策风险传动子模块
        11.2.1 教育决策主体与风险影响力的生成
        11.2.2 教育决策的风险影响力类型和传动情况
    11.3 华文会考风险防控传动子模块
        11.3.1 华文会考风险的特点
        11.3.2 华文会考风险的担当主体
        11.3.3 风险防控力和再生风险影响力的生成
    11.4 社会权重模块风险传动情况
        11.4.1 学校风险共同体及其风险传动情况
        11.4.2 家庭风险共同体及其风险传动情况
    11.5 社会权重模块的风险传动机制
    11.6 本章小结
第12章 华文会考反拨效应系统的研究总结
    12.1 关于华文会考反拨效应系统的运作机制
    12.2 关于如何促进华文会考正面反拨效应的建议
第13章 结论
    13.1 主要工作与结论
    13.2 主要创新点
    13.3 后续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10)基于语料库的英语Let结构之加的夫语法视角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研究设计
        1.3.1 研究范围
        1.3.2 研究问题
        1.3.3 研究方法
        1.3.4 语料来源
    1.4 论文结构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引言
    2.2 传统语法对let结构的研究
        2.2.1 Jespersen的研究
        2.2.2 Quirk et al.的研究
        2.2.3 Biber et al.的研究
        2.2.4 Huddleston & Pullum的研究
        2.2.5 传统语法对let结构的研究述评
    2.3 生成语言学对let结构的研究
        2.3.1 Costa的研究
        2.3.2 Sepp?nen和Potsdam的研究
        2.3.3 Davies的研究
        2.3.4 Alcázar & Saltarelli的研究
        2.3.5 生成语言学对let结构的研究述评
    2.4 语用学和认知语言学对let结构的研究
        2.4.1 Clark的研究
        2.4.2 Takahashi的研究
        2.4.3 语用学和认知语言学对let结构的研究述评
    2.5 系统功能语言学对let结构的研究
        2.5.1 Halliday的研究
        2.5.2 Matthiessen的研究
        2.5.3 Fawcett的研究
        2.5.4 其他系统功能语言学者对let结构的研究
        2.5.5 系统功能语言学对let结构的研究述评
    2.6 其他语言学派对let结构的研究
        2.6.1 Tregidgo的研究
        2.6.2 Hopper & Traugott的研究
        2.6.3 Collins的研究
        2.6.4 其他语言学派对let结构的研究述评
    2.7 小结
第3章 理论基础
    3.1 引言
    3.2 加的夫语法与系统功能语言学
    3.3 加的夫语法的研究范式
        3.3.1 意义与形式的双向性
        3.3.2 个体认知与社会互动的融合性
        3.3.3 理论生成与语篇描写的统一性
    3.4 加的夫语法的及物性系统理论
        3.4.1 行动过程
        3.4.2 关系过程
        3.4.3 心理过程
        3.4.4 环境过程
        3.4.5 影响过程
        3.4.6 事件-相关过程
    3.5 加的夫语法的语气系统理论
        3.5.1 加的夫语法的语气系统网络
        3.5.2 语气与其他语义系统网络的关系
        3.5.3 语气与语篇结构的关系
    3.6 加的夫语法的功能句法理论
        3.6.1 句法的基本范畴
        3.6.2 句法的基本关系
        3.6.3 加的夫语法功能句法分析的基本思想
    3.7 加的夫语法视角下英语Let结构的分析框架
        3.7.1 加的夫语法视角下英语Let结构的及物性分析
        3.7.2 加的夫语法视角下英语Let结构的语气分析
        3.7.3 加的夫语法视角下英语Let结构的功能句法分析
    3.8 小结
第4章 Let结构的及物性分析
    4.1 引言
    4.2 Let‘s结构的及物性分析
        4.2.1 Let‘s结构的参与者角色配置模式
        4.2.2 Let‘s结构及物性的系统分布特征
        4.2.3 Let‘s结构及物性的系统网络建构
    4.3 Let us结构的及物性分析
        4.3.1 Let us结构的参与者角色配置模式
        4.3.2 Let us结构及物性的系统分布特征
        4.3.3 Let us结构及物性的系统网络建构
    4.4 Let me结构的及物性分析
        4.4.1 Let me结构的参与者角色配置模式
        4.4.2 Let me结构及物性的系统分布特征
        4.4.3 Let me结构及物性的系统网络建构
    4.5 Let him结构的及物性分析
        4.5.1 Let him结构的参与者角色配置模式
        4.5.2 Let him结构及物性的系统分布特征
        4.5.3 Let him结构及物性的系统网络建构
    4.6 Let her结构的及物性分析
        4.6.1 Let her结构的参与者角色配置模式
        4.6.2 Let her结构及物性的系统分布特征
        4.6.3 Let her结构及物性的系统网络建构
    4.7 Let them结构的及物性分析
        4.7.1 Let them结构的参与者角色配置模式
        4.7.2 Let them结构及物性的系统分布特征
        4.7.3 Let them结构及物性的系统网络建构
    4.8 Let it结构的及物性分析
        4.8.1 Let it结构的参与者角色配置模式
        4.8.2 Let it结构及物性的系统分布特征
        4.8.3 Let it结构及物性的系统网络建构
    4.9 Let there结构的及物性分析
        4.9.1 Let there结构的参与者角色配置模式
        4.9.2 Let there结构及物性的系统分布特征
        4.9.3 Let there结构及物性的系统网络建构
    4.10 Let +专名结构的及物性分析
        4.10.1 Let+专名结构的参与者角色配置模式
        4.10.2 Let+专名结构及物性的系统分布特征
        4.10.3 Let+专名结构及物性的系统网络建构
    4.11 小结
第5章 Let结构的语气分析
    5.1 引言
    5.2 Let‘s结构的语气分析
        5.2.1 实例引证
        5.2.2 Let‘s结构语气的系统分布特征
        5.2.3 Let‘s结构语气的系统网络建构
    5.3 Let us结构的语气分析
        5.3.1 实例引证
        5.3.2 Let us结构语气的系统分布特征
        5.3.3 Let us结构的语气系统网络建构
    5.4 Let me结构的语气分析
        5.4.1 实例引证
        5.4.2 Let me结构语气的系统分布特征
        5.4.3 Let me结构的语气系统网络建构
    5.5 Let him结构的语气分析
        5.5.1 实例引证
        5.5.2 Let him结构语气的系统分布特征
        5.5.3 Let him结构语气的系统网络建构
    5.6 Let her结构的语气分析
        5.6.1 实例引证
        5.6.2 Let her结构语气的系统分布特征
        5.6.3 Let her结构的语气系统网络建构
    5.7 Let them结构的语气分析
        5.7.1 实例引证
        5.7.2 Let them结构语气的系统分布特征
        5.7.3 Let them结构的语气系统建构
    5.8 Let it结构的语气分析
        5.8.1 实例引证
        5.8.2 Let it结构语气的系统分布特征
        5.8.3 Let it结构的语气系统网络建构
    5.9 Let there结构的语气分析
        5.9.1 实例引证
        5.9.2 Let there结构语气的系统分布特征
        5.9.3 Let there结构的语气系统网络建构
    5.10 Let +专名结构的语气分析
        5.10.1 实例引证
        5.10.2 Let+专名结构语气的系统分布特征
        5.10.3 Let +专名结构的语气系统网络建构
    5.11 小结
第6章 Let结构的功能句法分析
    6.1 引言
    6.2 Let‘s结构的功能句法分析
        6.2.1 句法特征
        6.2.2 句法分析
    6.3 Let us结构的功能句法分析
        6.3.1 会话双方/发话方指向
        6.3.2 受话方指向
    6.4 Let me结构的功能句法分析
        6.4.1 发话方指向
        6.4.2 受话方指向
    6.5 Let him结构的功能句法分析
        6.5.1 第三方指向
        6.5.2 受话方指向
    6.6 Let her结构的功能句法分析
        6.6.1 第三方指向
        6.6.2 受话方指向
    6.7 Let them结构的功能句法分析
        6.7.1 第三方指向
        6.7.2 受话方指向
    6.8 Let it结构的功能句法分析
        6.8.1 第三方指向
        6.8.2 受话方指向
    6.9 Let there结构的功能句法分析
        6.9.1 受话方指向
        6.9.2 无人称指向
    6.10 Let+专名结构的功能句法分析
        6.10.1 第三方指向
        6.10.2 受话方指向
    6.11 小结
第7章 结论
    7.1 研究发现
        7.1.1 及物性分析
        7.1.2 语气分析
        7.1.3 功能句法分析
    7.2 研究启示
        7.2.1 语篇描写
        7.2.2 理论生成
        7.2.3 外语教学
    7.3 研究不足与展望
        7.3.1 研究不足
        7.3.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读博期间的学术成果

四、培养英语口头交际能力的最佳途径(论文参考文献)

  • [1]来京马来西亚留学生线上汉语课程互动需求调查研究[D]. 鞠凌星. 北京外国语大学, 2021(11)
  • [2]提升自主学习能力的O2O对外汉语教学模式研究 ——以越南高校汉语教学为例[D]. 阮氏清水(NGUYEN THI THANH THUY). 华东师范大学, 2020(03)
  • [3]国际汉语网络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 ——以孟加拉Bracu大学为例[D]. 吴梦茜. 四川师范大学, 2020(08)
  • [4]基于创造性戏剧教育的小学生英语口语素养发展研究[D]. 鲍莉莎. 上海师范大学, 2020(07)
  • [5]英文绘本在幼专生口语教学中的实证研究[D]. 王月.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19(03)
  • [6]高中生英语演讲能力培养行动研究[D]. 李向勤. 华东师范大学, 2019(02)
  • [7]城市哈萨克族语言使用与语言态度调查研究 ——以新疆奎屯市哈萨克族为个案[D]. 王少华. 新疆师范大学, 2018(08)
  • [8]泰国汉语水平测试体系构建研究 ——以中国大陆、中国台湾和日本汉语水平测试为参照[D]. 潘俊财(Jarasnat Anujapad). 中央民族大学, 2018(01)
  • [9]动态系统理论视阈下新加坡普通水准华文会考构念及反拨效应研究[D]. 孙莉. 上海师范大学, 2018(08)
  • [10]基于语料库的英语Let结构之加的夫语法视角研究[D]. 向大军. 西南大学, 2017(10)

标签:;  ;  ;  ;  ;  

培养英语口语交流能力的最佳方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