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mex CA500全自动凝血分析仪运行异常一例

Sysmex CA500全自动凝血分析仪运行异常一例

一、Sysmex CA500全自动血凝分析仪运行异常一例(论文文献综述)

徐秀香[1](2020)在《D-二聚体项目在CS-2000i血凝仪上的性能验证》文中提出目的:利用CS-2000i全自动血凝仪对D-二聚体项目的批内精密度、日间精密度、正确度、线性范围、参考区间、最大稀释度等检测性能验证。方法:参考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等文件,使用长岛生物试剂及校准品,检测D-二聚体的各项性能指标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D-二聚体正常水平判断标准精密度<15%,异常水平判断标准<10%。分析检测系统所检测的项目D-二聚体数值精密度均在允许范围内,精密度可以接受;日间精密度检测结果,正常水平判断标准精密度<15%,异常水平判断标准<10%;结果为可接受。正确度每份样本检测结果与参考测量系统的测值之间的相对偏差<20%,结果为可接受,线性可接受。该试剂在浓度为4 395 ng/mL以内成线性,试剂说明书的线性上限为4 000 ng/mL验证通过;参考区间性能验参考范围为0~400 ng/mL符合要求,验证通过。结论:D-二聚体的各项性能指标通过验证。

吴娅丽[2](2020)在《基于多组学模式的威廉环毛蚓抗血栓成分DPf3的分离鉴定及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背景:血栓性疾病是人类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临床常用具抗血小板、抗凝和溶栓等作用的药物对其进行治疗,但多数药物伴随出血副作用;中医认为血栓疾病与血瘀证密切相关,通常使用活血化瘀类药物治疗血瘀证,其中动物药(如水蛭、地龙等)为中医活血化瘀的常用药;地龙及含地龙的成方制剂作为抗凝剂和纤溶药物已应用了几个世纪,且被认为无出血副作用;口服蚓激酶制剂在许多国家用于保护心血管,且在我国已作为二类新药上市。中药动物药的研究一直是个难题,威廉环毛蚓作为《中国药典》:收录地龙品种,其抗血栓关键物质基础、作用靶点及机制均尚不明确,故缺乏科学依据指导其临床应用,因此,研究威廉环毛蚓的抗血栓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有重大意义。由于地龙的抗血栓成分主要为蛋白质,本研究借助转录组学-蛋白组学相结合的模式,阐释威廉环毛蚓的抗血栓物质基础,并初步探究其作用机制。研究目的:基于多组学模式鉴定威廉环毛蚓中所含蛋白质,通过分离纯化初步定位其抗血栓活性部位并鉴定分析该部位蛋白质成分的序列、结构和性质;利用动物模型评价该部位预防血栓形成的作用、溶栓作用及血管保护作用;通过分子对接和体外模型探讨其抗血栓作用靶点和机制,及血管保护作用机制;借助蛋白组学技术从整体分析其抗血栓及血管保护作用涉及的生物过程及信号通路。研究方法与研究结果:研究一威廉环毛蚓无参考基因转录组的构建及分析采用基于Illumina高通量测序平台的无参考基因RNA测序技术构建威廉环毛蚓的无参考基因转录组,进而构建其蛋白序列库,为后续研究提供支持。通过测序,共得到超过2000万的clean reads,其中高质量reads超过97%;Trinity拼接后,得到超过10万个转录本和unigenes;翻译所拼接的转录组数据,构建威廉环毛蚓蛋白序列库。ESTScan软件共预测11259个编码序列,可作为引物设计数据库使用。通过与公共数据库比对,共注释 38.21%的 unigenes。研究二威廉环毛蚓总提物的鉴定及抗血栓性质研究采用转录组学-蛋白组学-活性研究整合关联分析方法,以“研究一”所构建的蛋白序列库为数据库,鉴定威廉环毛蚓总提物的蛋白质成分;建立纤维蛋白原-凝血酶时间法(Fib-TT)用于抗凝血活性的体外评价,并基于该方法考察总提物在不同孵育体系中的抗凝活性变化,进而评价其抗血栓性质;研究总提物在不同体系中的蛋白质谱图变化,推测其抗血栓活性成分。从威廉环毛蚓总提物中鉴定到31种蛋白质成分;所建立的Fib-TT 法线性范围较宽,仪器精密度、重复性均良好,可用于威廉环毛蚓抗凝活性的体外评价;总提物的抗凝活性在近中性条件下较为稳定,在30-50℃下活性稳定;通过考察总提物经不同体系孵育后蛋白质图谱的变化,推测其抗血栓活性成分为分子量在26kDa附近的蛋白质。研究三威廉环毛蚓抗血栓成分的分离纯化及鉴定通过“研究二”发现威廉环毛蚓总提物具有较强的抗血栓活性,本实验基于Fib-TT法,采用离子交换色谱分离纯化威廉环毛蚓的抗血栓活性成分,命名为DPf3,采用SDS-PAGE和MALDI-TOF-MS确定其分子量;通过转录组学-蛋白组学整合研究方式,鉴定DPf3主要成分DPf3 ID NO.1和DPf3 ID NO.2的蛋白质种类;采用从头测序技术确定DPf3主要成分的蛋白质序列,圆二色谱考察其二级结构,I-TASSER预测其三级结构,SAVES评价预测模型;并通过溶血实验考察DPf3的血液相容性。研究发现DPf3的主要成分DPf3 IDNO.1和NO.2的分子量分别为36121.745 Da和24485.004 Da,分别含有329和241个氨基酸;de novo测序获得二者的蛋白质全序列,通过与所构建的本地蛋白序列库比对,分别为>Ac44553g1i11和>Dc43026gli12,序列覆盖度达100%;DPf3的二级结构包含α-螺旋(19%),β-折叠(30%)和无规则卷曲(51%);DPf3的浓度低于4.21 mg·mL-1时具有较好的血液相容性。研究四DPf3对血管损伤型斑马鱼血栓模型的作用研究采用普纳替尼致血管损伤型斑马鱼血栓模型考察DPf3预防血栓形成的作用、溶栓作用和血管保护作用。发现DPf3(4.2-12.5 ng/尾)具较强的预防血栓形成的作用,其预防能力较阿司匹林(45 μg·mL-1)无显着差异。同时,DPf3(4.2ng/尾)具明显的溶栓作用,其溶栓能力较尿激酶(5ng/尾)无显着性差异。此外,DPf3具较强的血管保护作用。研究五DPf3抗血栓活性的体外评价及机制研究通过分子对接和体外实验相结合的方式考察DPf3的抗血栓作用及作用机制。首先采用分子对接评价DPf ID NO.1和NO.2与纤维蛋白(原)、纤溶酶原、凝血酶间的相互作用;继而通过酶谱法、光散射法、形态学研究、纤维蛋白平板法、体外血栓法及凝血四项评价研究DPf3的抗血栓活性及机制。通过分子对接发现DPf3 ID NO.1和NO.2对纤维蛋白(原)、纤溶酶原均有直接作用,体外实验发现DPf3对纤溶酶原作用很弱,对纤维蛋白(原)及体外血栓均有很强的水解作用;与生成的纤维蛋白栓块相比,纤维蛋白原可能是DPf3的初始作用靶点,且DPf3对纤维蛋白原的作用更强;通过凝血四项评价,发现DPf3能显着延长APTT、降低Fib的含量,且具有延长TT的作用趋势。研究六DPf3血管保护作用机制的细胞模型研究选取HUVECs为研究对象,以(hi)ox-LDL为造模剂,通过研究经DPf3保护前后,损伤性HUVECs的细胞活力、细胞膜完整性、细胞内ROS水平、细胞迁移能力、粘附因子VCAM 1的表达及单核细胞的粘附、血管生成等的变化,来探讨DPf3的血管保护作用机制。研究发现,DPf3对血管具显着保护作用,DPf3能够提高损伤性HUVECs的细胞活力、保护其细胞膜的完整性,降低细胞内ROS的生成;降低粘附因子VCAM I的蛋白表达水平,减少单核细胞的粘附;削弱损伤性细胞的迁移能力,并抑制其新生血管的生成。研究七基于蛋白质组学研究DPf3对血管损伤型斑马鱼血栓模型的影响采用蛋白组学技术从整体水平研究DPf3抗血栓和血管保护作用所涉及的生物标志物、生物过程和信号通路。通过血栓模型组与正常对照组对比,共鉴定得到1149个差异蛋白标志物,其中表达显着上调和下调的蛋白分别有582个和567个;通过DPf3给药组和模型组对比,共鉴定出66个差异蛋白标志物,其中表达显着上调和下调的蛋白分别有46个和20个,具有显着回调作用的蛋白有23个。通过对差异蛋白标志物所涉及的生物过程和信号通路进行归纳与分析,发现DPf3发挥抗血栓和血管保护活性的机制主要与调节脂质代谢、调节能量代谢、补体与凝血系统、ECM受体相互作用、MAPK信号通路等相关。研究结论:本研究以“转录组学-蛋白组学”多组学结合的模式为基础,初步构建中药地龙威廉环毛蚓的本地蛋白序列库,通过分离纯化得到其抗血栓活性成分(DPf3),对DPf3进行鉴定及机制研究。研究发现威廉环毛蚓总提物具良好的抗血栓活性,从中鉴定到31个蛋白质成分,其中分离所得DPf3具良好的预防血栓、溶栓及血管保护作用,且具较好的血液相容性,为威廉环毛蚓抗血栓的物质基础。DPf3的抗血栓机制为:(1)具有很强的纤维蛋白和纤维蛋白原水解活性,且能够激活纤溶酶原形成纤溶酶;(2)具有较强的直接溶栓作用;(3)通过影响内源性或/和共同凝血途径及第三种凝血途径产生抗血栓作用。DPf3对血管内皮的保护作用机制为:(1)提高损伤性血管内皮细胞的细胞活力,保护细胞膜的完整性,降低损伤性细胞内ROS的生成;(2)降低粘附因子VCAM 1的蛋白表达水平,减少单核细胞的粘附;(3)削弱损伤性细胞的迁移能力,从而降低炎症细胞的扩散;(4)抑制新生血管的生成,进而抑制血管新生内膜的形成。通过蛋白组学技术从整体水平研究,发现DPf3发挥抗血栓和血管保护作用的机制主要与调节脂质代谢、调节能量代谢、补体与凝血系统、ECM受体相互作用、MAPK信号通路等相关。综上,本研究基本证实了中药地龙威廉环毛蚓的抗血栓关键物质基础,明确其作用靶点并初步确定其作用机制,为威廉环毛蚓的临床使用提供科学依据,为进一步研究其抗血栓活性成分的分子机制提供基础和依据,并为中药动物药的研究提供思路和方法。

彭辉勇,柳迎昭,汤新逸,王胜军,周永兵[3](2019)在《Sysmex CS5100全自动血凝分析仪常见故障及处理》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主要阐述Sysmex CS5100全自动血凝分析仪的基本原理、常见故障,并总结了出现故障的原因及处理方法的心得体会,为CS5100血凝分析仪日常保养及维修提供了借鉴经验。对于出现仪器报警或停机情况,根据具体故障现象并通过阅读报警提示,对相应部位逐一检查,找出故障原因,经维修后故障消失。通过及时处理故障,不仅保证仪器正常运行,而且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缩短测定周期。

陈均[4](2019)在《凝血分析检测装置的研究与开发》文中认为心、脑血管等血栓性疾病近年来已逐渐发展成为导致我国人口病死的最大杀手,并且发病率日益增加,对人类健康产生了极大的危害。血栓与止血相关的检验对于患者的早期检查、术前风险性评估都有着重大指导作用,其中血液凝固性的检测更是疾病诊断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项目。传统的血凝检测是用手工法完成的,不仅耗时而且测量误差较大。随着临床上血凝检测样本数量和复杂程度的增加,手工法已无法满足检测需求,从而被自动化凝血检测装置取代。目前国内外血凝市场上的主流全自动凝血检测装置应用了不同的检测方法,分别有其技术优势,但是对于国内医院检验科来说,进口产品不仅价格昂贵,而且维修不便,难以大范围推广使用,而国产的凝血检测装置检测项目有限,效率不高。与此同时,对于口服抗凝药物的患者来说,定期去医院检查耗时耗财,不及时的检测可能带来不幸的后果。基于凝血检测的研究现状,本论文针对不同的应用场景研究与开发了两种可完成血栓与止血检查的凝血分析检测装置,可为血凝的监测治疗提供有价值的指标。本论文主要从以下几个部分展开研究工作:(1)分析了凝血功能检查的目的与意义,通过介绍凝血分析检测装置国内外的研究现状以及发展趋势,阐述了本课题的研究目的。(2)提出一种基于嵌入式的全自动凝血分析检测装置的设计方案,包括主控制模块方案、运动控制模块方案、温度控制方案、凝血分析检测方案以及人机交互模块方案。通过机械结构的设计加工,配合硬件电路和软件程序的设计应用,最终搭建完成一台完整的全自动凝血分析检测装置。(3)提出一种基于微流控芯片的凝血分析检测装置的设计方案,通过简述微流控芯片的常用制作材料和工艺,结合微流控凝血分析检测装置设计原理的分析,制作出了微型的凝血分析检测平台,并对其进行了功能验证。(4)结合两种凝血分析检测装置的性能测试结果,分别阐述他们的功能优势,总结两种装置的共性和差异,并对其应用场景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刘凌[5](2018)在《vWF水平对骨肉瘤细胞增殖迁移及骨科大手术后血液高凝状态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第一部分抑制vWF对骨肉瘤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引言:Von Willebrand因子(vWF):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是血液循环系统中一种重要的促凝血因子。此外,相关研究发现vWF在骨肉瘤(Osteosarcoma,OS)原发灶肿瘤组织和转移灶肿瘤组织之间存在表达差异,在转移部位的肿瘤组织中表达显着增加。然而,vWF在骨肉瘤进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及其机制尚不明确,需要进一步研究。目的:1、进一步研究vWF在骨肉瘤进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2、探究骨肉瘤发生与发展中,vWF和mi RNA-24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方法:在人骨肉瘤肿瘤组织和细胞系中,对vWF和mi RNA-24的表达特征进行免疫荧光标记和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通过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mi RNA-24与vWF之间的相互作用。采用细胞增殖、克隆形成以及划痕试验来测定vWF和mi RNA-24对骨肉瘤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的影响。采用Kaplan-Meier分析和Pearson’s卡方检验对骨肉瘤患者mi RNA-24的临床意义进行分析。结果:在骨肉瘤的肿瘤组织(n=84)和细胞株SAOS-2,MG-63,143B,U2OS,HOS中,vWF的表达都明显升高,相反mi RNA-24的表达却显着下降。mi RNA-24能显着抑制骨肉瘤细胞株MG-63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能力。通过过表达vWF,可以显着削弱mi RNA-24抑制骨肉瘤细胞转移的能力。实验结果证实了在人骨肉瘤细胞株MG-63细胞中,vWF可以作为mi RNA-24的作用靶点。人骨肉瘤组织中mi RNA-24低表达与肿瘤转移之间存在显着相关性。同时,mi RNA-24低表达能够预示骨肉瘤患者临床预后差、生存率低。结论:vWF在骨肉瘤进展过程中作为一种新的原癌基因发挥重要的作用。vWF在mi RNA-24调控骨肉瘤细胞增殖和迁移的机制中发挥重要的作用。vWF有希望成为骨肉瘤治疗的一个有效生物学靶点。第二部分关节置换术后血液vWF和ADAMTS13的变化与血液高凝状态的关系引言:vWF(von Willebrand Factor)是凝血VIII因子的载体蛋白,能够黏附血小板和细胞外基质,促进血小板聚集、粘附在血管损伤的区域,促进血栓形成。ADAMTS13又称为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水解蛋白酶(vWF-CP),其作用主要是在vWF分子结构的A2区域切断vWF以降低其活性。因此,血液循环中vWF和ADAMTS13的水平与术后患者血凝状态之间可能存在某种程度的相关性。目的:本研究旨在观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血液中vWF和ADAMTS13水平的变化,以进一步研究两者表达水平的改变与患者术后血凝状态之间的关系。方法:我们观测了93例行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或全膝关节置换术(TKA)的病人。分别收集患者术前(手术当天)及术后1,2,3,5,7天的血液样本。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来检测血浆ADAMTS13抗原。通过用荧光底物FRETS-vWF73来检测血浆ADAMTS13蛋白水解酶活性。血浆vWF抗原(vWF:Ag)和vWF瑞斯若霉素辅因子(vWF:RCo)活性通过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测定。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抗凝血酶III,血浆纤维蛋白原通过Sysmex?CA500系统检测,D-二聚体由STA-R全自动血凝分析仪来测定。结果:血浆vWF抗原水平及其活性从术后第一天开始就显着升高。与之相反ADAMTS13抗原水平及其活性则出现显着降低。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在整个观察期都没有明显改变。术后第1、2天,抗凝血酶III的平均水平明显低于术前值,但仍然在正常范围内,术后第3天恢复到术前水平。从术后第一天开始,D二聚体显着高于术前。从术后第2天开始,纤维蛋白原水平均明显增加。此后整个观察期内,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都保持在较高水平结论:ADAMTS13和vWF水平与血栓形成风险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性。因此,血液中ADAMTS13和vWF水平可能是一个潜在的有意义的指标,可以用来提示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发生血栓并发症的风险;也提示可以通过抑制vWF的表达和活性来降低深静脉血栓及其他血栓并发症的发生。

韩凤杰[6](2017)在《血凝分析仪Sysmex CA-500的异常结果》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血凝分析仪Sysmex CA-500的异常结果。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的血样标本共计1 000份,采取血凝分析仪Sysmex CA-500测定凝血酶原时间、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结果 1 000份血样标本中有340份出现结果异常。对340份异常结果进行复测,结果显示260份(76.5%)与临床相符,其中80份(23.5%)样本为异常。80份异常标本中标本因素有55份(68.8%),试剂因素17份(21.3%),仪器因素8份(10.0%)。结论血凝分析仪Sysmex CA-500具有较好重复性和准确性,同时可检测多个项目,标本保存不当是造成血凝分析仪Sysmex CA-500出现假阳性的主要因素,血样抽取后摇晃均匀,及时送检是减少异常结果,提高准确性的重要方法。

董建青,李娜[7](2017)在《Sysmex CA500与STA Compact对纤维蛋白原的测定差异》文中提出目的:分析Sysmex CA500与STA Compact对纤维蛋白原的测定差异。方法:选择120例我院住院及门诊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以Sysmex CA500与STA Compact检测,对比分析纤维蛋白原检测结果。结果:Systmex-CA500检测仪与STA-compact的PT数据结果相似,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ystmex-CA500检测仪的ATPP、FIG检测结果均低于STA-compact的检测结果,TT值高于STA-compact的检测结果,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台仪器对于血凝纤维蛋白原检测结果存在一定差异。

闫朝春,安仲武,秦继宝[8](2016)在《激活剂对检测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的差异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不同激活剂作为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检测试剂时对APTT测定结果的影响。方法用鞣花酸和白陶土两种激活剂分别在LG-PABER-1型血凝分析仪和Sysmex CA-500全自动血凝分析仪上进行APTT检测,并在血浆中分别加入肝素钠和乏因子血浆进行APTT检测。运用t检验和方差分析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⑴在LG血凝仪上运用鞣花酸和白陶土作为不同激活剂,对37例临床标本进行APTT测定结果显示:白陶土作为激活剂测得的结果高于鞣花酸测得的结果(P<0.05)。⑵同一批号的鞣花酸作为激活剂在Sysmex血凝仪和LG血凝仪上分别对40例临床标本进行APTT测定,结果显示:LG血凝仪上测得的结果高于Sysmex血凝仪测得的结果(P<0.05)。⑶鞣花酸和白陶土作为不同激活剂对含有不同浓度肝素钠的血浆35例进行APTT测定结果显示:随着肝素钠浓度的增加,两种激活剂的APTT结果明显延长,与未加肝素钠组比较有显着差异(P<0.05)。且鞣花酸组变化比白陶土组变化更明显。⑷运用鞣花酸和白陶土作为不同激活剂,对加入不同乏凝血因子的血浆后的血浆33例进行APTT测定显示:随着血浆中加入乏因子血浆的比例增多,两种激活剂的APTT结果延长也明显,与未加乏因子血浆的血浆的APTT比较有显着差异(P<0.05)。且白陶土组变化比鞣花酸组更明显。结论不同激活剂APTT检测结果存在差异,且对肝素或乏因子血浆的敏感性存在差异;同一激活剂在不同仪器上APTT检测结果存在差异。建议不同的实验室应建立自己的参考范围。

黄威[9](2016)在《全自动医检分析仪人机交互管理软件开发与应用》文中研究表明目前血液分析仪、生化分析仪等全自动医检分析仪器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体外检验,为疾病诊断、指导临床治疗和科学研究等提供客观依据。随着医检分析仪自动化与智能化程度的提高,人机交互管理软件控制中枢功能日趋重要。本文结合医检分析仪操作管理软件的设计与实现,对基于嵌入式系统与PC/Windows两种运行平台的全自动医检分析仪人机交互管理软件的开发技术及其高效定制开发方法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医检分析仪操作管理软件作为用户与分析仪交互的接口,一方面需具备人机交互、临床数据管理、信息通信和本地化等功能,另一方面负责与底层执行机构通信,二者协调工作,以完成检测、定标、质控等操作任务。相对来说,基于嵌入式系统平台开发的操作管理软件,通常功能更简单,界面更简约,且往往需要进行非标准接口驱动程序的开发,但具有更好的实时性;而运行于Windows台式机中的操作管理软件通常具有复杂的功能、华丽的界面,且一般只支持通用设备的访问,但实时性不如嵌入式软件。本文主要从多任务管理、人机交互管理、I/O设备管理和数据存储管理四个方面详细论述了两类操作管理软件的设计开发。首先阐述了医检分析仪及其人机交互管理软件的国内外发展现状,并重点论述了医检分析仪操作管理软件的一般设计方法。接着给出了基于嵌入式系统的血液分析仪操作管理软件的开发应用,具体设计实现了基于MiniGUI-Threads模式的多任务管理模块、基于MiniGUI的人机交互模块、SPI通信模块、报表打印模块、基于SQLite嵌入式数据库的数据存储管理模块等功能模块。然后给出了基于PC/Windows的生化分析仪操作管理软件的实现过程,论述了基于MFC多线程机制的多任务管理模块、基于MFC的人机交互模块、串口通信模块、基于Report Generator的个性化报表打印模块及基于Access与DAO技术的数据存储管理模块等功能模块的设计与实现。分别对两类操作管理软件进行了系统集成测试,结果表明系统满足了设计需求,且能提供良好的人机交互体验。最后,论述了医检分析仪操作管理软件高效定制开发技术,实现了操作管理软件的多语言应用,多客户界面风格应用,以及软件黑盒复用技术应用。

秦艳兰,叶柱江,何子毅[10](2015)在《Sysmex血凝仪在冷沉淀质量检测中的应用》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评估Sysmex血凝仪的准确性、精密性,并分析影响血凝仪性能的多种因素,保证冷沉淀制品质量检测结果的准确。方法用正常水平质控血浆和低值水平质控血浆对Sysmex血凝分析仪的精密度、准确度进行评价并建立本室冷沉淀制品质量检测室内质量控制和检测体系;对库存的97袋冷沉淀制品FⅧ、纤维蛋白原(Fg)进行质量检测。结果所评价指标的批内及批间变异系数(CV)均<5%,所检测的正常水平的质控血浆结果和低值水平质控血浆结果与各自靶值相比偏差均在允许误差范围内;抽检的97袋冷沉淀制品(2U)FⅧ含量合格率95.9%(93/97);纤维蛋白原含量合格率96.9%(94/97),总合格率(90/97)为92.8%。结论 Sysmex全自动血凝分析仪的准确性、精密性良好,对冷沉淀制品中FⅧ和Fg含量的检测结果可靠,能满足对血液制品质量的监测。

二、Sysmex CA500全自动血凝分析仪运行异常一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Sysmex CA500全自动血凝分析仪运行异常一例(论文提纲范文)

(1)D-二聚体项目在CS-2000i血凝仪上的性能验证(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2)基于多组学模式的威廉环毛蚓抗血栓成分DPf3的分离鉴定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文献综述
    综述一 血栓的研究进展概述
        1 概述
        2 血栓的形成过程
        3 血栓性疾病的临床治疗用药
        4 血栓性疾病研究模型的构建
        5 小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二 中药地龙抗血栓活性成分研究进展
        1 概述
        2 地龙抗血栓活性物质
        3 地龙抗血栓活性蛋白的研究
        4 作用机制与毒副作用
        5 临床应用
        6 小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一章 威廉环毛蚓无参考基因转录组的构建及分析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实验部分
        1 实验材料
        2 RNA提取、测序及转录本拼接
        3 基因序列分析
        4 基因功能注释和表达水平分析
    第三节 本章小结与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威廉环毛蚓总提物的鉴定及抗血栓性质研究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实验部分
        1 实验材料
        2 威廉环毛蚓总提物的鉴定
        3 威廉环毛蚓总提物的蛋白含量测定及抗血栓活性体外评价
        4 威廉环毛蚓总提物的抗血栓性质研究
    第三节 本章小结与讨论
    参考文献
第三章 威廉环毛蚓抗血栓成分的分离纯化及鉴定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实验部分
        1 实验材料
        2 威廉环毛蚓抗血栓活性成分的分离纯化
        3 抗血栓活性成分(DPf3)的鉴定
        4 DPf3 ID NO.1和N0.2的结构预测及模型评价
        5 DPf3的血液相容性评价
    第三节 本章小结与讨论
    参考文献
第四章 DPf3对血管损伤型斑马鱼血栓模型的作用研究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实验部分
        1 实验材料
        2 普纳替尼诱导斑马鱼血栓模型的建立及DPf3最大检测剂量的确定
        3 DPf3对斑马鱼血管损伤型血栓形成的预防作用评价
        4 DPf3对斑马鱼血管损伤型血栓的治疗作用评价
    第三节 本章小结与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五章 DPf3抗血栓活性的体外评价及机制研究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实验部分
        1 实验材料
        2 DPf3 ID NO.1和N0.2的分子对接研究
        3 DPf3的纤维蛋白(原)水解活性评价
        4 DPf3的纤溶酶原激活作用研究
        5 DPf3血栓溶解活性的体外研究
        6 DPf3对凝血四项影响的体外研究
    第三节 本章小结与讨论
    参考文献
第六章 DPf3血管保护作用机制的细胞模型研究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实验部分
        1 实验材料
        2 HUVECs细胞培养方法的建立及DPf3对细胞活力/毒性的影响
        3 DPf3对ox-LDL损伤性HUVECs的保护作用研究
        4 DPf3对ox-LDL损伤性HUVECs活性氧产生的影响
        5 DPf3对(hi) ox-LDL损伤性HUVECs粘附作用的影响
        6 DPf3对(hi) ox-LDL损伤性HUVECs迁移能力和血管生成的影响
    第三节 本章小结与讨论
    参考文献
第七章 基于蛋白质组学研究DPf3对血管损伤型斑马鱼血栓模型的影响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实验部分
        1 实验材料
        2 斑马鱼样本的质量控制及评估
        3 普纳替尼所致血管损伤型血栓形成的蛋白标志物分析
        4 DPf3对血管损伤型斑马鱼血栓模型影响的蛋白质组学研究
    第三节 本章小结与讨论
    参考文献
全文总结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3)Sysmex CS5100全自动血凝分析仪常见故障及处理(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1 检测原理
2 常见故障与处理
    2.1 故障一
        2.1.1 故障现象
        2.1.2 故障分析
        2.1.3 故障排除
    2.2 故障二
        2.2.1 故障现象
        2.2.2 故障分析
        2.2.3 故障排除
    2.3 故障三
        2.3.1 故障现象
        2.3.2 故障分析
        2.3.3 故障排除
    2.4 故障四
        2.4.1 故障现象
        2.4.2 故障分析
        2.4.3 故障排除
    2.5 故障五
        2.5.1 故障现象
        2.5.2 故障分析
        2.5.3 故障排除
    2.6 故障六
        2.6.1 故障现象
        2.6.2 故障分析
        2.6.3 故障排除
3 总结

(4)凝血分析检测装置的研究与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与目的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1.3 微流控芯片概述及制备工艺
        1.3.1 微流控芯片概述
        1.3.2 微流控芯片常用制备材料
        1.3.3 微流控芯片加工方式
    1.4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2 基于嵌入式的凝血分析检测装置研究与开发
    2.1 检测装置的总体设计
    2.2 主控制模块方案设计
        2.2.1 最小系统模块
        2.2.2 通信模块
        2.2.3 传感器检测模块
        2.2.4 主控模块程序运行流程
    2.3 运动控制模块方案设计
        2.3.1 三轴位移平台方案设计
        2.3.2 夹杯方案设计
        2.3.3 进样清洗方案设计
    2.4 温度控制模块方案设计
    2.5 凝血检测模块方案设计
    2.6 人机交互模块方案设计
    2.7 基于嵌入式的凝血分析检测装置性能测试
        2.7.1 凝血酶原时间(PT)测试
        2.7.2 纤维蛋白原含量(FIB)测试
        2.7.3 测试结果
    2.8 本章小结
3 基于微流控芯片的凝血分析检测装置研究与开发
    3.1 微流控凝血分析检测装置的设计与制作
        3.1.1 微流控凝血分析检测装置的设计原理
        3.1.2 微流控凝血分析检测装置的设计方案
        3.1.3 微流控凝血分析检测装置的制作
    3.2 微流控凝血分析检测装置性能测试
    3.3 本章小结
4 凝血分析检测装置的对比分析
    4.1 基于嵌入式的凝血分析检测装置
    4.2 基于微流控芯片的凝血分析检测装置
    4.3 两种装置的对比和应用场景
    4.4 本章小结
5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5)vWF水平对骨肉瘤细胞增殖迁移及骨科大手术后血液高凝状态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 抑制VWF对骨肉瘤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图表
第二部分 关节置换术后血浆ADAMTS13及VWF的变化与血液高凝状态的关系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图表
综述
    骨科关节置换术后静脉血栓的临床处理和治疗
        参考文献
    骨肉瘤发生和进展机制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参与课题
致谢

(6)血凝分析仪Sysmex CA-500的异常结果(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仪器与试剂
    1.3 抽血方法及测定项目
2 结果
    2.1 1 000份标本的数据结果
    2.2 异常数据标本出现原因
3 讨论

(7)Sysmex CA500与STA Compact对纤维蛋白原的测定差异(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仪器:
    1.2 样本采集和检测:
    1.3 质控与定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8)激活剂对检测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的差异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样本采集与处理
        1.1.1 肝素钠溶液(12.5U/ml)
        1.1.2 乏因子血浆
    1.2 主要仪器与试剂
    1.3 方法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9)全自动医检分析仪人机交互管理软件开发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医检分析仪简介
        1.1.1 医检分析仪概述
        1.1.2 医检分析仪的分类
        1.1.3 三种最常用的医检分析仪介绍
    1.2 医检分析仪发展现状
        1.2.1 国外医检分析仪发展现状
        1.2.2 国内医检分析仪发展现状
    1.3 医检分析仪人机交互管理软件发展现状
    1.4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5 本文的主要内容和结构安排
第二章 全自动医检分析仪人机交互管理软件设计
    2.1 全自动医检分析仪系统特点与需求分析
        2.1.1 功能性设计需求
        2.1.2 非功能性设计需求
    2.2 全自动医检分析仪系统整体架构
    2.3 医检分析仪操作管理软件设计
        2.3.1 多任务管理
        2.3.2 人机交互管理
        2.3.3 I/O设备管理
        2.3.4 数据存储管理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嵌入式系统的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操作管理软件开发
    3.1 嵌入式实时多任务管理
        3.1.1 任务模块划分
        3.1.2 多任务管理模块实现
    3.2 系统资源受限时的人机交互管理
        3.2.1 整体界面结构设计
        3.2.2 检测主界面设计
        3.2.3 界面切换方法
    3.3 嵌入式I/O设备管理
        3.3.1 SPI通信模块
        3.3.2 报表打印模块
        3.3.3 基于以太网口的LIS通信模块
    3.4 基于嵌入式数据库的数据存储管理
    3.5 基于嵌入式系统的操作管理软件的测试
        3.5.1 常用软件测试方法
        3.5.2 测试方案及测试工具
        3.5.3 软件系统集成运行测试
        3.5.4 人机交互模块测试
        3.5.5 数据管理及报表打印模块测试
        3.5.6 LIS通信模块测试
        3.5.7 软件性能测试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PC/Windows的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操作管理软件开发
    4.1 基于Windows多线程技术的多任务管理
        4.1.1 任务模块划分
        4.1.2 多任务模块实现
        4.1.3 基于Windows事件对象和消息的多线程同步与通信
    4.2 基于Windows GDI的人机交互管理
        4.2.1 界面整体结构设计
        4.2.2 生化检测界面设计
        4.2.3 界面切换方法
    4.3 通用I/O设备管理
        4.3.1 显示/键盘鼠标操作输入
        4.3.2 个性化报表打印模块
    4.4 基于通用型数据库的海量数据存储管理
    4.5 基于PC/Windows的操作管理软件的测试
        4.5.1 测试方案及测试工具
        4.5.2 软件系统集成运行测试
        4.5.3 人机交互模块测试
        4.5.4 数据管理及报表打印模块测试
        4.5.5 软件系统性能测试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医检分析仪操作管理软件高效定制开发
    5.1 多语言应用
    5.2 多客户界面风格
    5.3 软件复用技术的应用研究
        5.3.1 共享库的提取及在五分类操作管理软件中的应用
        5.3.2 COM组件的提取及在生化操作管理软件中的应用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论文工作总结
    6.2 后续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10)Sysmex血凝仪在冷沉淀质量检测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材料与方法
2结果
3讨论

四、Sysmex CA500全自动血凝分析仪运行异常一例(论文参考文献)

  • [1]D-二聚体项目在CS-2000i血凝仪上的性能验证[J]. 徐秀香. 中国社区医师, 2020(25)
  • [2]基于多组学模式的威廉环毛蚓抗血栓成分DPf3的分离鉴定及机制研究[D]. 吴娅丽.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3]Sysmex CS5100全自动血凝分析仪常见故障及处理[J]. 彭辉勇,柳迎昭,汤新逸,王胜军,周永兵. 中国医疗设备, 2019(09)
  • [4]凝血分析检测装置的研究与开发[D]. 陈均. 武汉纺织大学, 2019(01)
  • [5]vWF水平对骨肉瘤细胞增殖迁移及骨科大手术后血液高凝状态的影响[D]. 刘凌. 苏州大学, 2018(01)
  • [6]血凝分析仪Sysmex CA-500的异常结果[J]. 韩凤杰. 医疗装备, 2017(11)
  • [7]Sysmex CA500与STA Compact对纤维蛋白原的测定差异[J]. 董建青,李娜. 内蒙古中医药, 2017(11)
  • [8]激活剂对检测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的差异性研究[J]. 闫朝春,安仲武,秦继宝. 实验与检验医学, 2016(05)
  • [9]全自动医检分析仪人机交互管理软件开发与应用[D]. 黄威. 东南大学, 2016(03)
  • [10]Sysmex血凝仪在冷沉淀质量检测中的应用[J]. 秦艳兰,叶柱江,何子毅. 实验与检验医学, 2015(05)

标签:;  ;  ;  ;  ;  

Sysmex CA500全自动凝血分析仪运行异常一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