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小印章

精神小印章

一、灵性十足的小海豹(论文文献综述)

胡冬林[1](2019)在《山林笔记》文中研究表明(2012年4月—5月)写在前面的话五月,对哥哥来说,是快乐的,也是不幸的。2007年的5月4日,他将半个家搬到了长白山脚下的二道白河镇,开始了长达六年的半个森林人、半个写作人的快乐生活。2017年的5月4日,他没有任何征兆的离开,让他的亲人和朋友们猝不及防……走的人绝尘而去,留下的人暗自神伤……2017年5月2日晚上,接到哥哥的电话,约好第二天上午来我家,早饭后我便开始准备,想跟他一起吃午饭。近十点还不见他到,正要打电话去,他恰好打了过来,"我起来晚了,刚刚吃完早饭,下午过去吧!"

郭颖[2](2016)在《幼儿园后现代绘本阅读教学研究》文中认为近年来的研究结果表明,幼儿期是儿童学习早期阅读的关键期,教育者要切实把握这个发展的时机。《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阅读与书写”目标中包含:喜欢听故事,看图书,并具备初步的阅读理解能力等。绘本是幼儿期阅读的主要材料,对幼儿阅读有重要价值。后现代绘本即,运用戏仿、拼贴、元叙事等后现代文学手法,对经典童话调侃、改写,颠覆读者被动阅读的习惯,增强阅读的趣味性并丰富阅读体验的绘本。笔者在实习中发现,幼儿园里虽然有后现代绘本,但是大部分教师不了解后现代绘本也不清楚应该如何有效地进行后现代绘本阅读教学,长此以往,不利于幼儿园绘本阅读教学的顺利开展。本研究通过发现幼儿园后现代绘本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实施策略,希望对幼儿园后现代绘本阅读教学有所启示。本研究随机选取济南市三所幼儿园九名教师作为访谈对象,其中,每所幼儿园大班、中班、小班教师各一名,并对幼儿园后现代绘本阅读教学进行了观察记录。本研究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首先对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包括绘本、后现代绘本、后现代绘本阅读教学。并在界定概念的基础上,发掘出后现代绘本的阅读教学价值。第二章通过访谈法和观察法调查了幼儿园后现代绘本阅读教学的现状,结合现状调查结果发现幼儿园后现代绘本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其原因。第三章幼儿园后现代绘本阅读教学的指导建议,包括促进教师多渠道了解后现代绘本、合理的教学目标定位、在幼儿了解经典童话基础上选择后现代绘本、运用灵活的绘本阅读教学的方式方法等。

李雯欣[3](2012)在《彼得·杰克逊的暴力奇幻世界》文中认为本文从暴力与奇观两个方面系统分析了彼得·杰克逊电影的主题、艺术表达和艺术成就,努力运用心理学、电影学等理论来深入探讨彼得·杰克逊电影的审美价值和艺术魅力。论文第一章是对彼得·杰克逊创作历程的总体评述,将其大致分为两个时期——属于小众的“邪典电影”时期与主流大众电影时期,并分别进行阐述。论文第二章着重分析彼得·杰克逊电影的思想内容,从对暴力元素的渲染到消解、暴力手法以及暴力背后的普世情怀和人文反思等方面分别进行了详细论述。第三章主要分析彼得·杰克逊电影的艺术表现方式,紧紧扣住“奇观化”,从人物造型、空间呈现和影像表达三部分进行阐述。论文的最后一章,首先将彼得·杰克逊电影放入新西兰文化中,探讨他的电影对新西兰文化的吸收与创造,然后再分析彼得·杰克逊电影的艺术成就。总之,本文的研究有自己的特定视角,所探讨的问题对于把握彼得·杰克逊电影的特色而言也较为重要,力图在现有基础上,把彼得·杰克逊电影的研究推向深入。

胡悦晗[4](2012)在《日常生活与阶层的形成 ——以民国时期上海知识分子为例(1927-1937)》文中提出1927至1937年间的中国知识分子是否已经构成了一个阶层?尽管己有研究多持肯定观点,但因缺乏微观层面的实证分析佐证而稍显笼统。本文以1927至1937年间的上海知识分子为研究对象,以日常生活为研究内容,在民国时期上海城市社会分层的背景下,采用历史社会学等侧重实证层面的视角与方法,考察这一时期的上海知识分子是否已经开始以一个特定阶层的整体面貌呈现。研究发现,上海知识分子主要供职于出版业与教育业,形成了三种主要职业类型;他们的职业收入在近代上海城市居民收入中位居中等水平,但个人收入则存在巨大差异。上海知识分子分别居住在亭子间、里弄住宅与花园洋房三种不同层次的住宅之中,形成了隔离与分化。他们在居住、饮食、服饰与出行等日常消费层面也呈现出巨大差异。他们的日常交往主要在作为私人空间的家庭以及作为城市公共空间的茶社、酒楼与咖啡馆等场所展开,交往方式主要有书信往来、沙龙聚餐、礼物馈赠等多种类型。知名作家及地方上流知识精英阶层拥有复杂的关系网络,其交往对象往往涉及不同阶层、不同职业的人,他们建构的社会关系网络呈现松散与不稳定的开放状。旧派文人群体及新派作家群体的交往对象多固定在同一阶层、相近职业之人,由此形成较为同质化与单一化的亚群体。但由于他们的日常交往多以生活情趣及文学艺术审美取向的相近为原则,故其群体内部结构较为松散。左翼知识分子面临的现实环境促使他们必须通过各种方式相互联结,以群体的方式“抱团取暖”,获得谋生手段与情感依赖,形成较为紧密的群体组织结构。以买书、读书、写作为主要内容的精神生活是知识分子群体有别于其他社会阶层最主要的生活方式之一。当凭借对书籍的垄断性占有而形成的文化资本受到出版市场的冲击时,阅读不再成为知识分子的专利行为。通过将阅读描述成为一项不易掌握,需要后天不断努力才能习得的能力,知识分子得以保持对阅读的阐释权。在看病就医、衣着服饰、闲暇游乐等其他生活方式上,既有蕴含知识分子整体共性的风格标榜,又有体现知识分子内部差异性的品味塑造。因此,1927至1937年间的上海知识分子一方面其整体特征日益凸显,与其它不同社会群体或阶层的区别逐渐拉大;另一方面,这个群体内部的差异与分化也日益明显。必须看到,这种差异与分化的过程伴随着一定程度的社会流动。许多知识分子依靠各种方式改善自身的经济与生活状况,实现了从平民阶层向中等阶层的过渡,弱化了自身群体与其它社会阶层之间的边界。这使得上海知识分子尽管较易萌生阶级/阶层意识,但却不易就知识阶层的属性、特征等关键问题达成共识。

谷颖[5](2010)在《满族萨满神话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满族萨满神话是民族文化的瑰宝,是满族及其先民在远古时代生产、生活中创造并世代流传的宝贵文化遗产。对满族萨满神话的研究既是对民族文化、心理和历史最深层结构的探讨,也是对民族文化之根的挖掘与剖析。本文的研究对象并非传统意义上的“萨满神话”(即萨满其人神话),而是指一切与萨满文化有关的神话,这样的界定更切合萨满神话的实际状况,更有利于研究的深入与展开。满族萨满神话产生于不同历史时期,折射了不同时期的物质和精神文化,是亟待抢救、挖掘、整理和研究的人类口头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前国内外仍未见对此展开系统、全面研究的论着,并且学者们对该课题的研究仍停留于神话搜集、部分神话类型的研究及其单篇文本的内涵挖掘上,很少涉及满族萨满神话的载体形式、全面类型研究及其特征概括等问题,所以,满族萨满神话研究仍有较大发展空间。满族萨满神话所以能够世代承袭、广为流传完全有赖于其原始而丰富的载体。萨满神话是萨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萨满教教义的传承者,因此,满族萨满神话的载体与萨满文化存在密切关联。目前,除少数文本对神话的记录外,很多神话仍保持着最原始的承载方式,即物化神偶、神器、神服等符号载体,以及文化传承人对神话的记录与传播,而这些正是满族萨满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系统全面地探究萨满神话的载体及其文化内涵,是深入研究满族萨满神话的首要条件。由于萨满神话传播的局限性,本文将神话载体研究的重点放在目前已出版发行的故事集、满族说部、田野考察文本资料,以及学术专着中收录的神话故事。虽然其中大量神话已失去其原始面貌,但仍有较高研究价值。关于符号性载体,文章只简要阐述了几种与萨满神话密切相关的载体形式,以此表达神话与萨满教的关系,及这些“活态载体”对神话的影响。本文的主体部分是对满族萨满神话的分类研究。鉴于神话的宗教性与发展演变的特征,文章在萨满神话分类问题上并未采用传统神话研究的类属标准,而是将其分为自然神话、动植物神话、起源神话、英雄神话、萨满其人神话五类。在每一类神话的具体研究中,文章主要针对神话的起源、核心思想、发展演变,以及与其它民族同类神话的异同等问题展开研究,探索同类神话或同一神话在不同历史时期所呈现的特征、发展轨迹。通过不同民族神话的比较研究,既凸显出满族萨满神话的独特性,也强调了民族、宗教间的融合与斗争。虽然不同类别的满族神话所表现主体内容大相径庭,但某些神话的母题及部分神话的核心思想却完全相同,这是不同神话在相同的文化环境中产生所造成的,是共同的民族精神、宗教文化影响的结果。作为一种以原始信仰为基点,以民族生息繁衍为核心内容的文化存在,满族萨满神话在历经时代沿革后,蜕变为独具特色的神话体系,在宗教、民族、文学等方面都彰显着无可匹敌的艺术魅力。在萨满教与满族萨满神话之间的关系问题上,本文主要从萨满神话是萨满教的“教义”、萨满神话是萨满教仪式的“说明书”两个方面加以论证。萨满教与萨满神话早在产生之日起就结下了不解之缘,神话为萨满教申明教义、阐释仪式;萨满教为神话提供传播途径、培养传承人,影响着神话的演变与发展。关于满族萨满神话的民族性,笔者以为民族生存地域环境以及民族发展史都会对神话的内容、演变等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从而使不同民族神话拥有不同的民族个性。满族是一个具有独特经.历的民族,从远古时代的肃慎族到明清之际民族共同体的形成,满族的社会形态、政治制度等都发生了巨大变革,与此相对应的民族文化也会随之发生激烈的整合与演变。作为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满族萨满神话在故事内容中体现了满族人世代生活的北地自然风貌、传统民俗文化等,强调了神话的民族性。此外,满族萨满神话还是一个兼容性极强的文化体系,它不仅具有满族及其先民历时几千年的文化内容,同时也容纳了周围民族以及汉族等多民族文化内涵,体现了民族文化的多元性。满族是一个汇聚多民族群体的民族共同体,包括女真族、蒙古族、汉族等,在其形成的历史过程中,不同民族的融入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在居住地域的迁徙、生活习惯的演化、思想观念的变更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下才逐渐完成的。满族萨满神话就是在这样的历史环境中不断融合周围民族文化,逐渐演变发展成今天种类繁多的神话体系的。关于神话的文学性,文章主要从神话母题、情节结构、表现手法、人物塑造、语言特征等方面加以论述,突出表现了满族萨满神话的文学特征与成就。满族萨满神话的口传模式决定了它并非完全封闭、数量有限的神话系统,而是一个活态的神话体系。随着未来民族文化工作的发展,满族萨满神话将会得到更为有效的发掘、整理,这样其相关研究也会伴随新神话文本的问世而进一步深入展开。因此,本文对满族萨满神话的研究也只能是抛砖引玉,笔者谨希望能借此与同仁讨教、学习。

张献忠[6](2005)在《关于传统文化对我国足球运动发展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繁衍生息的发展过程中,创造出极其灿烂的中国传统文化,儒家文化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文化。儒家文化起源于春秋时期,是以孔子为代表的文化流源。其核心思想是“仁”:即仁者无敌的思想。主要表现在:重伦理、倡中庸、轻竞争、和为贵,重群体、轻个体、行为要和谐统一、礼让,重文轻武、主“静”不主“动”。在儒家文化的教育影响下推演着中华民族深沉的性格和心理,给我们民族增添了光辉,同时也为竞技体育设置了一定的障碍,导致我国体育竞赛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只讲友谊、不求胜负,更无视创造,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中国足球领域中,运动员的这种无个性化心理是导致中国足球运动水平低下的原因之一。传统文化的影响是造成这个结果的因素之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在某种程度上不甚吻合于现代足球文化,存在一定的差异,这种差异使中国人形成了一种独特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形成了习惯性的社会心理定势和伦理氛围,这些是限制中国足球运动发展的潜在而顽固的因素之一。但目前社会上的一些专家、学者把中国足球现阶段落后的现状全归罪于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视其为中国足球运动落后现状的深层原因,笔者不敢苟同,因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给中国足球运动所带来的积极作用是不容忽视的,本文即试图对从传统文化影响下的体育思想对足球运动发展的影响进行了一定的论证,并进行了一定的分析,进而得出一些科学的结论和提出一些可行的建议。本文首先从传统文化发展的基本特征谈起,并与西方文化发展特征进行了简单对比,得出中国传统文化里的反“动”特色与足球运动特征不相符的结论。而集中体现中华民族精神的中国传统文化基本精神,对于中华民族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社会心理、行为表现等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通过对中西方传统文化影响下形成的体育特征的对比知道,中国传统文化的理性主义压抑了体育的竞技倾向,其原因是传统文化影响下的国民性格和价值取向所形成的劣势心理使然。中国传统文化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足球运动在中国的发展,但是它也有其积极的一面。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足球运动发展的消极影响主要有:相对地影响足球人口数量,中国人踢球有功利主义思想;影响足球训练的对抗性,使训练和比赛对抗性不强;使足球训练和比赛缺乏创新意识;使足球训练和比赛缺乏竞争意识,没有竞争就没有创新,就不会有优异的运动成绩;影响球员的个性发展,它扼杀了

韩信龙[7](2001)在《灵性十足的小海豹》文中认为 在种类繁多的海洋生物中,由于品种和生活环境的不同,导致其习性也各不相同。本文所介绍的是关于小海豹颇有灵气的两则故事。海豹说话家住海边的艾丽丝,每天起床后的第一件事是拉开窗帘,呼吸新鲜的空气;随后是一面慢条斯理地梳着金发,一面轻松地观赏着海边的景色。一个春天的清晨,艾丽丝和往常一样,照例开窗赏景梳头。突然,她的目光定格在海边一块岩石上:一只白色的小肉球在岩石上缓缓地蠕动着,艾丽丝招呼她的丈夫乔治赶快前来观看。

二、灵性十足的小海豹(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灵性十足的小海豹(论文提纲范文)

(1)山林笔记(论文提纲范文)

写在前面的话
2012年
    4月1日
    4月2日
    4月3日
    4月4日
    4月5日
    4月6日
    4月7日
    4月8日
    4月9日
    4月10日
    4月11日
    4月12日
    4月13日
    4月14日
    4月15日
    4月16日
    4月17日
    4月18日
    4月19日
    4月20日谷雨
    4月21日
    4月22日
    4月23日
    4月24日
    4月25日
    4月26日
    4月27日
    4月28日
    4月29日
    4月30日
    5月1日
    5月2日
    5月3日
    5月4日
    5月5日
    5月6日
    5月7日
    5月8日
    5月9日
    5月10日
    5月11日
    5月12日
    5月13日
    5月14日
    5月15日
    5月16日
    5月17日
    5月18日
    5月19日
    5月20日
    5月21日
    5月22日
    5月23日
    5月24日
    5月25日
    5月26日
    5月27日
    5月28日
    5月29日
    5月30日
    5月31日

(2)幼儿园后现代绘本阅读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
        (一)后现代绘本是幼儿成长的需要
        (二)后现代绘本阅读丰富着绘本阅读体验
        (三)有关幼儿园后现代绘本阅读教学研究不足
    二、文献综述
        (一)绘本的相关研究
        (二)后现代绘本的研究
        (三)绘本阅读教学的研究
        (四)后现代绘本阅读教学的研究
    三、研究目的和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四、研究方法
        (一)文献研究法
        (二)访谈法
        (三)观察法
        (四)案例分析法
    五、研究的创新点
第一章 幼儿园后现代绘本阅读教学概述
    一、相关概念界定
        (一)绘本
        (二)后现代绘本
        (三)后现代绘本阅读教学
    二、幼儿园后现代绘本阅读教学价值
        (一)丰富幼儿阅读的乐趣
        (二)提供给幼儿更多想象空间
        (三)激发幼儿阅读中的创造力
        (四)引导幼儿运用全新价值判断
第二章 幼儿园后现代绘本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教师对后现代绘本阅读教学有所排斥
    二、后现代绘本阅读教学目标不合理
    三、后现代绘本选择不合理
    四、后现代绘本阅读教学的方式方法模式化
        (一)导入行为的内容、手段、时间安排不合理
        (二)教师的提问脱离后现代绘本主题
        (三)教师对后现代绘本风格没有准确把握
        (四)缺乏后现代绘本延伸活动
第三章 幼儿园后现代绘本阅读教学的指导建议
    一、帮助教师了解后现代绘本
        (一)教师多渠道接触后现代绘本
        (二)专家引领、教师交流,共同研读后现代绘本
    二、阅读教学目标定位合理化
    三、为幼儿选择合适的后现代绘本
        (一)符合幼儿的接受水平
        (二)建立在了解相关的经典童话的基础上
    四、运用灵活的绘本阅读教学方式方法
        (一)导入的内容涉及改写的经典童话
        (二)启发幼儿思考质疑
        (三)利用文图关系,引导幼儿体会后现代绘本风格
        (四)组织改编故事等多形式的延伸活动
结语
注释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访谈提纲
    附录2 部分后现代绘本简介
致谢

(3)彼得·杰克逊的暴力奇幻世界(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彼得·杰克逊的创作历程
    第一节 “邪典三部曲”时期
    第二节 主流大众电影时期
第二章 荒诞、狂欢的暴力世界
    第一节 暴力元素——从极致渲染到消解隐藏
    第二节 “烹饪手法”做出了“血与笑”的银幕大餐
    第三节 暴力背面的普世情怀与人文反思
第三章 奇观化的艺术表达
    第一节 角色设置
    第二节 空间呈现
    第三节 影像表达
第四章 彼得·杰克逊对新西兰电影的贡献及其艺术成就
    第一节 彼得·杰克逊与新西兰电影
    第二节 彼得·杰克逊电影的艺术成就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4)日常生活与阶层的形成 ——以民国时期上海知识分子为例(1927-1937)(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缘起
    第二节 学术史回顾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框架设计
    第四节 概念界定与资料说明
        一、概念界定
        二、资料说明
第一章 上海知识分子的阶层位置
    第一节 近代上海的“城”与“人”(1927-1937)
        一、摩登与市井:近代上海的都市空间
        二、“三六九等”:近代上海的社会分化与中产阶层生活方式
        三、“百川归海”:近代上海的知识分子
    第二节 职业、收入与声望:上海知识分子的职业分层
        一、三种职业类型
        二、教育背景、职业交叉与社会流动
        三、职业收入:中等阶层内部的上、中、下
        四、职业声望——从生计来源到兴趣理想
    第三节 亭子间、里弄与洋房:上海知识分子的居住分层
        一、亭子间
        二、里弄住宅
        三、新式里弄与花园洋房
        四、择居与迁居——居住场所的变动
    第四节 衣、食、住、行:上海知识分子的消费分层
        一、居住消费
        二、饮食消费
        三、服饰消费
        四、出行消费
    小结
第二章 上海知识分子的日常交往
    第一节 朋友、同事与家人——以私人空间为视角的考察
        一、书信往来:“公事”与“私情”
        二、交谈的世界:沙龙与聚餐
        三、亲密时光:其乐融融与流浪思乡
    第二节、茶社、酒楼与咖啡馆——以公共空间为视角的考察
        一、茶社
        二、酒楼
        三、咖啡馆
    第三节 “礼尚往来”:“礼物”与社会关系网络的建构
        一、文人风雅——书籍、相片与字画
        二、装饰摆设品与生活日用品
        三、场合、习俗与互惠
        四、“不必以物相贻”与知识分子的礼物观
    小结
第三章 上海知识分子的精神生活
    第一节 图书馆、书店与书摊:知识分子与城市空间
        一、图书馆——知识分子的公共阅读空间
        二、新与旧——四马路的书店与城隍庙的书摊
        三、各有所好——知识分子的选择差异
        四、“旧”的偏爱——知识分子认同感的建构
    第二节 书与人:书籍的购买、消费与收藏
        一、市道之交——以书会友与在商言商
        二、嗜书如命——知识分子的书籍消费
        三、“四部”与“七科”——知识分子的书籍收藏
    第三节 书房生活——空间、阅读与写作
        一、书房——从生活空间到心灵空间
        二、阅读——权力、阶层与趣味
        三、习惯——读写生活中的私密性与群体性
        四、写作——生计维持与生命消耗
    小结
第四章 上海知识分子的生活方式
    第一节 服饰与身体:日常生活中的形塑自我之一
        一、江南才子与欧陆绅士——知识分子服饰打扮的两种风格
        二、民族国家与卫生健康——身体关注的两种话语
        三、细节与局部——身体关注的多样性
    第二节 病与痛: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形塑之二
        一、应对疾病:看病就医与偏方自愈
        二、看待疾病——日常生活与公共卫生
        三、诉说疼痛——私人体验的躯体化表述
    第三节 游乐空间——舞厅、弹子房与回力球场
        一、舞厅
        二、弹子房、溜冰场与游泳池
        三、跑马场与回力球场
    第四节 流动空间——漫步、出游与旅行
        一、街头漫步一种日常休闲活动
        二、日常出游——都市生活中的闲情雅致
        三、越界旅行——逸出日常边界的体验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本人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主要科研成果
后记

(5)满族萨满神话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导论
    一、满族萨满神话概念界说
        (一) 神话概念界说
        (二) "萨满神话"辨析
        (三) "满族萨满神话"界定
    二、满族萨满神话研究概说
        (一) 国内外研究状况
        1. 建国前相关研究状况
        2. 建国后的突破性发展
        3. 目前存在的问题
        (二) 未来研究的展望
    三、萨满神话研究主要方法
        (一) 多学科的介入
        (二) 多方法的引入
        1. 田野调查方法
        2. 横纵双向比较方法
        3. 母题分析法
第一章 满族萨满神话的载体
    一、文本性载体
        (一) 神谕
        1. 神谕的记录方式对神话的影响
        2. 神谕的性质特点对神话的影响
        (二) 家谱
        (三) 说部
        1. "乌勒本"与说部
        2. 说部对神话的承载
        3. 说部承载神话的原因
        4. 说部对神话的影响
        (四) 其他书籍
        1. 历代典籍
        2. 学术专着
    二、符号性载体
    三、神话传承人
        (一) 萨满
        (二) 穆昆达
        (三) 普通族众
第二章 满族萨满神话之自然神话
    一、天体神话
        (一) 太阳、月亮神话
        (二) 星辰神话
    二、自然现象神话
        (一) 云神话
        (二) 风神话
        (三) 雪神话
    三、其它自然物神话
        (一) 火神话
        (二) 水、海神话
        (三) 山、石神话
第三章 满族萨满神话之动植物神话
    一、植物神话
        (一) 树
        (二) 花
    二、动物神话
        (一) 鸟神话
        1. 鹰
        2. 乌鸦
        3. 喜鹊
        4. 其它禽鸟
        (二) 鹿神话
        (三) 蛇蟒神话
        (四) 其它动物神话
第四章 满族萨满神话之起源神话
    一、创世神话
        (一) 神灵创世型
        (二) 神魔争斗创世型
        (三) 动物创世型
        (四) 化生创世型
        (五) 自然衍生型
        (六) 萨满创世型
    二、人类起源神话
        (一) 神灵造人型
        (二) 自然衍生型
        (三) 灾难后人类再生型
    三、民族起源神话
        (一) 氏族起源神话
        (二) 部落起源神话
        (三) 民族起源神话
        (四) 民族迁徙神话
第五章 满族萨满神话之英雄神话
    一、战斗英雄神话
        (一) 英雄与自然抗争
        (二) 英雄与邪恶势力抗争
    二、文化英雄神话
第六章 满族萨满神话之萨满其人神话
    一、萨满来历神话
        (一) 动物变萨满
        (二) 神灵变萨满
    二、萨满异能神话
        (一) 萨满除妖神话
        (二) 萨满赴阴追魂神话
        (三) 萨满斗法神话
        (四) 萨满治病神话
    三、萨满神器神话
第七章 满族萨满神话的特点
    一、宗教性
        (一) 萨满神话是萨满教的"教义"
        (二) 萨满神话是萨满教仪式的"说明书"
    二、民族性
        (一) 地域文化特色
        1. 北地自然环境对神话的影响
        2. 神话所表现出的渔猎文化特点
        (二) 神话对满族传统民俗的阐释
    三、多元性
        (一) 其他民族文化的融入
        (二) 汉族文化的影响
        (三) 其他宗教文化的介入
    四、文学性
参考文献
后记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着作情况

(6)关于传统文化对我国足球运动发展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1 中西方传统文化发展的基本特征
    1.1 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基本特征
    1.2 西方文化发展的基本特征
2 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2.1 中国传统文化基本精神的意涵
    2.2 影响足球运动的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的主要内容
    2.3 中国传统文化基本精神的功能
3 传统文化熏陶下形成的体育特征
    3.1 中、西方传统体育文化对比
    3.2 中、西方传统文化熏陶下形成的体育特征
4 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足球运动发展的影响
    4.1 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足球运动发展的消极影响
    4.2 传统文化影响下中国足球运动员心理劣势的分析
    4.3 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足球运动发展的积极影响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四、灵性十足的小海豹(论文参考文献)

  • [1]山林笔记[J]. 胡冬林. 作家, 2019(06)
  • [2]幼儿园后现代绘本阅读教学研究[D]. 郭颖. 山东师范大学, 2016(03)
  • [3]彼得·杰克逊的暴力奇幻世界[D]. 李雯欣. 南京师范大学, 2012(04)
  • [4]日常生活与阶层的形成 ——以民国时期上海知识分子为例(1927-1937)[D]. 胡悦晗. 华东师范大学, 2012(12)
  • [5]满族萨满神话研究[D]. 谷颖. 东北师范大学, 2010(07)
  • [6]关于传统文化对我国足球运动发展的影响研究[D]. 张献忠. 广西师范大学, 2005(08)
  • [7]灵性十足的小海豹[J]. 韩信龙. 海洋世界, 2001(01)

标签:;  ;  ;  ;  ;  

精神小印章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