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皮纸黑酒的真菌降解

牛皮纸黑酒的真菌降解

一、硫酸盐浆黑液的真菌降解(论文文献综述)

鲁红霞[1](2020)在《基于生物质精炼的氧弱碱盐清洁分离工艺及乙酸法原浆造纸特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制浆造纸产业与生物质精炼产业的良性结合,是制浆造纸产业升级和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同时也是生物质精炼产业做大做强的重要支撑和产业依托。基于上述背景,本论文开展了两方面的研究工作:一是针对毛竹的致密结构提出了蒸汽爆破预处理联合氧弱碱盐蒸煮的协同处理方法,旨在对毛竹组分进行清洁高效分离,以达到制备乙酰丙酸的初步要求,为探索植物纤维原料新的清洁分离工艺提供科学依据。其二是通过现有检测手段对竹片等五种乙酸法生物质炼制过程产品(原浆)进行纤维特性分析,并评价其用于造纸的可行性,为造纸原料的替代提供了新的途径和科学依据;研究还指出了制约乙酸法原浆成纸强度的成因,为乙酸法生物质炼制企业进一步优化工艺明确了思路。在第一部分研究工作中,本文采用蒸汽爆破工艺对毛竹加工碎屑进行了预处理,结果显示在蒸汽爆破处理条件为2.5 MPa、10 min时,半纤维素溶出率为60.94%;纤维束被撕裂,纤维表面出现蜂窝状结构;纤维比表面积由0.81 m2/g增加至1.95 m2/g。在蒸汽爆破联合氧弱碱盐蒸煮的协同处理过程中,得到的最佳组合条件为:蒸汽爆破预处理条件为2.5 MPa、10 min,氧弱碱盐蒸煮后处理条件为用碱量20%,氧压2 MPa,最高温度180℃,保温时间1.5 h。在最佳组合件下,纤维表面出现更多沟壑和凹陷;比表面积增至原料纤维的1.33倍;并获得了纤维素含量较高(72.88%)而木素含量较低(7.87%)的富纤维素组分,达到了制备乙酰丙酸原料的初步要求(木素含量低于8%)。另外,在最佳组合条件下,蒸煮废液的BOD5、COD及BOD5/COD值分别为17265 mg/L、57537 mg/L和0.3,表明了氧弱碱盐蒸煮工艺的清洁性。在第二部分研究工作中,本文以Y公司生产的五种乙酸法生物质炼制原浆(芦苇原浆、竹片原浆、桉木原浆、玉米秸秆原浆、蔗渣原浆)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其纤维特性,发现相比较于阔叶木KP浆中的纤维素(81.27%)、半纤维素(16.62%)及木素(2.32%),五种原浆中的纤维素含量(73.60-87.83%)与阔叶木KP浆相似,而木素含量(4.63-7.91%)较高、半纤维素含量(5.24-10.82%)较低,具有对纸页强度不利的化学组成;XPS结果显示五种原浆纤维表面的木素含量(20.83-25.35%)均高于其浆料总体的木素含量;另外,五种原浆纤维在乙酸法生物质炼制过程中受损严重,存在较多断裂、孔洞等破损点,使得纤维强度较硫酸盐浆低8.45-37.12%。综合上述各性能指标对五种原浆性能进行对比,发现芦苇原浆性能表现最佳,竹片原浆、桉木原浆和玉米秸秆原浆性能一般,蔗渣原浆性能较差。本文从纸页的抗张、耐破、撕裂、耐折、环压和挺度六个方面综合比较了五种原浆的成纸强度性能,从优到劣排序为:芦苇原浆、竹片原浆、桉木原浆、玉米秸秆原浆、蔗渣原浆。其中芦苇原浆和竹片原浆的抗张、环压和挺度分别为63.47和53.58 N·m/g、7.22和7.78 N·m/g、0.82和0.92 m N·m2/g,均较美废浆高,能够替代美废浆用于瓦楞原纸等包装用纸的抄造。蔗渣原浆成纸性能较差,但通过将其与长纤维浆料配抄也能达到抄造瓦楞原纸等包装用纸的基本要求。通过研究浆内添加木聚糖对桉木原浆纸页强度的影响,发现2-5%的木聚糖添加量使得桉木原浆的抗张、耐破、撕裂和耐折强度分别增加了16.17-20.42%、46.61-52.12%、12.22-14.48%、166.67-211.11%,纸页强度提升效果显着,验证了半纤维素对乙酸法生物质炼制原浆的成纸强度具有较大贡献的推断。据此向Y公司建议:适当调整生物质炼制工艺条件,从而使桉木原浆中多保留2-5%的半纤维素含量,可能会对桉木原浆的成纸强度性能有较大的提升。

王芳芳[2](2016)在《黄孢原毛平革菌降解杨木纤维素酶解木素相关机制的研究及白腐菌木素生物降解的应用》文中研究表明复杂异质的木素是自然界中最抗降解的生物聚合物,它保护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免受微生物降解,因此木素的生物降解是陆生生态系统碳循环的限速步骤。另外,木素生物降解的研究有助于木质纤维素原料生物转化技术的发展和生物修复的应用。担子菌纲的白腐真菌是木素最有效的降解者。Phanerochaete chrysosporium是木素白腐降解研究的主要白腐菌之一。已知参与其木素降解的组分包括多种木素降解酶,低分子量的糖肽,还原因子以及一些小分子物质。但其降解木素的机制尚不明确。本论文采用两条路线来研究P. chrysosporium降解杨木纤维素酶解木素(CEL)的机制,一条是利用纯化的过氧化物酶构建杨木CEL的体外降解系统,另一条是利用已经申请专利的膜连装置研究P. chrysosporium的菌丝体直接降解杨木CEL的胞外活性组分。首先,从杨木中制备了CEL,在P. chrysosporium产过氧化物酶优化的条件下纯化了木素过氧化物酶(LiP)和锰过氧化物酶(MnP)并探讨了其木素降解酶共高产的碳源。接着利用纯化的LiP、MnP和吡喃糖2-氧化酶(P20)进行了杨木CEL体外降解系统构建的实验;在P. chrysosporium产过氧化物酶的优化条件下,采用其木素降解酶共高产的最优碳源,利用膜连装置研究了P.chrysosporium降解杨木CEL的胞外活性组分。另外,针对实验中的意外发现,进行了考马斯亮蓝G-250测定碱溶木素浓度的研究。最后利用筛选到的选择性降解的白腐菌-Trametes hirsuta lg-9对玉米秸秆的全利用进行了尝试。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1.杨木CEL的制备及考马斯亮蓝G-250测定碱溶木素的浓度通过木片粉碎、脱脂、球磨磨解、纤维素酶酶解、1,4-二氧六环抽提、抽提液减压浓缩、双蒸水沉淀和冻干,得到粗CEL;进一步通过90%醋酸溶解、双蒸水对溶解液的沉淀、沉淀经真空干燥、再溶解于1,2-二氯乙烷:乙醇(2:1)的混合溶剂、乙醚沉淀、石油醚清洗和真空干燥,得到精制的杨木CEL。对其进行表征的结果为4.77%残糖量、3.25%残留蛋白质、85.1%总木素含量、Mw= 15075 g/mol、 Mn=8595 g/mol。初步研究发现考马斯亮蓝G-250(CBBG)试剂与碱溶杨木CEL和碱溶碱木素混合引起了最大吸收波长630 nnm处吸光度值的增加,与碱溶木素磺酸钠混合引起了最大吸收波长640 nmn处吸光度值的增加。进一步发现混合液在最大吸收波长处的吸光度值与碱溶木素浓度呈线性正相关。等温滴定量热实验结果以及水、4%乙醇和95%乙醇分别清洗的沉淀的红外谱图(FT-IR)对比分析显示CBBG非共价结合碱溶木素。杨木硫酸盐制浆黑液中木素浓度的测定显示,与紫外光谱法相比,CBBG法的测定结果和Klason木素更接近定量制备法。这种潜在的测定碱溶木素浓度的方法BBG法-可重复且快速简单,此外它还不受碳水化合物降解产物的干扰。2. Phanerochaete chrysosporium产过氧化物酶的优化及其过氧化物酶的纯化接种量、培养温度和藜芦醇浓度对P. chrysosporium产过氧化物酶影响的研究表明:低藜芦醇浓度时,低接种量有利于LiP和MnP的产生,高藜芦醇浓度时则高接种量有利于LiP和MnP的产生;30℃时,P. chrysosporium在第六天达到LiP的产酶峰值,39℃时,P. chrysosporium在第四天达到LiP的产酶峰值,且30℃较39℃更利于MnP的高产;藜芦醇浓度对产LiP影响存在LiP产量最高的临界浓度-3 mM,对产MnP的影响则表现为30℃培养时,低的藜芦醇浓度有利于MnP的产生,39℃培养时,较高的藜芦醇浓度则更有利于MnP的产生,但太高浓度的藜芦醇不利于MnP的高产。为了分离纯化LiP和MnP,选择了短发酵周期的39℃作为发酵温度,3 mM的藜芦醇添加入培养基,A650nm=0.65/cm的孢子悬浮液作为接种物进行静置发酵。收获4天的胞外发酵液,经超滤、Sephdex G-75的分子筛层析、超滤透析、Mono Q阴离子交换柱,纯化得到H1、B2、H3、H4、H6、H7、H8、H9和H109个组分。其中H1、H2、H6、H7、H8、H9和H10组分都具有LiP活性,同时H2还具有少量的MnP活性,H3和H4组分具有MnP活性,但还有微量的LiP活性。3.过氧化物酶和吡喃糖2-氧化酶体外协同降解杨木CELH6-H9混合酶夜组成的LiP、H3和H4混合酶液组成的MnP和来自Irpex lacteusdft-1的P20协同降解杨木CEL的研究,设计了三组系统。分别是P系统、C系统和V系统。P系统为10 mL pH4.5 20 mM琥珀酸钠缓冲溶液反应体系,其中包含10 mg杨木CEL、3IU LiP、4IU MnP、0.3IU P2O、0.15 IU灭活的过氧化氢酶、4μmol藜芦醇、5 μmol Mn2+、500μmol乳酸和500 μmol葡萄糖;C系统除了灭活的过氧化氢酶由活性过氧化氢酶取代外,其它成分与P系统相同;V系统除了加入2 μmol的维生素C外,其它成分与C系统相同。三个系统分别处理3h、6h、12h和24h。上清液的酶活测定和紫外光谱分析以及残余固体杨木CEL的GPC结果显示:三个系统上清液中溶解木素含量的增加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基本呈增加的趋势;P系统中P2O产生的过量H2O2引起了LiP的失活,C系统中过氧化氢酶的加入微弱地恢复了LiP的活性,V系统中维生素C的加入进一步恢复了其活性;过氧化物酶和P2O能够有效地降解杨木CEL,过氧化氢酶微弱的增加了杨木CEL的降解,维生素C进一步增强了杨木CEL的降解。4.碳源对Phanerochaete chrysosporium产胞外木素降解酶的影响调查了改变生长环境中的碳源对P. chrysosporium生产胞外木素降解酶的影响。葡萄糖、纤维二糖、纤维素以及其中两两的混合物分别作为碳源。监测培养过程中木素降解酶的活性发现:葡萄糖氧化酶和乙二醛氧化酶在整个培养过程中在所有碳源的培养基中均产生;高峰值的MnP活力(0.17-0.24 IU/mL)仅在包含寡糖的培养介质中出现;LiP的活性在葡萄糖的介质中具有高的水平(峰值活性为0.21 IU/mL),但在纤维素介质中仅产生了微量的LiP(峰值活性为0.01 IU/mL).;当P. chrysosporium生长在包含纤维素的介质上时,检测到高的纤维二糖:醌氧化还原酶(峰值活性为3.33-3.99 IU/mL)和纤维二糖脱氢酶(峰值活性为0.04-00.2IU/mL)活性。这项调查表明在所调查的碳源中, P. chrysosporium利用葡萄糖和纤维素的混合物作为碳源更有利于木素降解酶的共同高产。5. Phanerochaete chrysosporium降解杨木CEL胞外活性组分的研究将膜连装置用于研究P. chrysosporium降解杨木CEL, P. chrysosporium被接种在Vessel A中,杨木CEL被放置在Vessel B中,即将P. chrysosporium的菌丝体与被降解的木素大分子在空间上隔开,排除了菌丝体吸附木素的干扰,同时安装的膜并不完全阻隔P. chrysosporium及其所分泌的胞外活性组分与木素大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分别使用了安装1 kDa、 5 kDa和10kDa膜的膜连装置,通过VesselA和Vessel B上清液中酶活和低分子量物质活性的测定发现:P. chrysosporium在Vessel A中所分泌的胞外酶中,除了LiP和MnP的活性可以透过1K、5k和l0k的膜进入Vessel B外,其它所检测到的木素降解酶和纤维素酶的活力都不能透过1k、5k和10k的膜进入Vessel B;还原Fe3+和产OH·活性源于P. chrysosporium培养过程中分泌的活性物质,且小于1k的部分已经具有还原Fe3+和产OH·的活性。VesselB中剩余的固体杨木CEL的GPC结果显示:杨木CEL的降解程度随着膜连装置中膜孔径的增加而增加。实验组、对照A和对照B的Vessel A和Vessel B的上清液LC-MS/MS的对比分析发现:在实验组的Vessel A中P. chrysosporium产生了一些化合物,它们在质谱中具有最大分子量700-1000左右的片段;这些化合物在对照A的Vessel A和实验组的Vessel B上清液中均未出现,可能是P. chrysosporium降解杨木CEL的关键组分。6.白腐菌木素降解用于玉米秸秆全利用的一种方式T. hirsuta lg-9是从9种菌株中筛选出的选择性降解玉米秸皮能力最强的菌株。该菌株被用于处理玉米秸皮(CSR),接着被精磨成纸浆。菌株的生物处理引起了纸浆所抄造的纸张强度和白度的下降,但精磨中的能耗(ECR)降低。ECR与菌株处理过程的酶活、菌株处理后玉米秸皮的得率(Y)和菌株处理后玉米秸皮红外光谱上的相对吸收强度的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当显着性水平α=0.1,Y生物处理后玉米秸皮红外谱图上3414 cm-1处的相对吸光度值(A3414)和1653 cm-1处的相对吸光度值(A1653)与ECR有高的线性相关,且ECR与Y和A3414呈正相关,与A1653呈负相关。进一步,ECR作为因变量,Y,A3414和A1653作为自变量的多元回归的结果表明通过测定菌株处理的CSR的参数能够预测ECR。剩下的玉米髓(CSP)被脱除木素为脱除木素的玉米髓(DCSP)。DCSP添加到杨木碱性过氧化氢机械浆(APMP)中,提高了杨木APMP的强度同时抑制了返黄。CSR的生物机械制浆具有生产低成本、绿色纸浆的潜力,同时DCSP可以作为纸浆添加剂,实现了玉米秸秆的全利用。

杨雪芳[3](2016)在《制浆工艺对预水解硫酸盐竹溶解浆性能影响的研究》文中提出作为制浆造纸工业一种重要的高附加值产品,溶解浆具有纯度高、灰分少、白度高等特点,已被广泛应用于纺织和粘胶行业等领域。溶解浆的反应性能是综合评价其产品品质的重要参数,直接决定了溶解浆的质量和品级。制浆工艺对包括纤维素分子量及其分布在内的未漂浆性质具有重要影响,进而对溶解浆的半纤维含量、甲种纤维素和反应性能等纸浆性质具有决定性的作用。论文以绿竹为原料,在三种典型的碱法制浆模式(传统硫酸盐法制浆—KP;预水解后分离预水解液、再进行KP法制浆—S-KP;预水解后不分离水解液直接制浆—NS-KP)下研究制浆工艺对竹片和竹浆的主要化学组成、纤维素分子量及其分布、水解液和黑液组成、溶解浆反应性能的影响,找出制浆工艺对溶解浆反应性能的影响机制和最佳工艺点的判据,建立热水预水解和硫酸盐法制浆工艺的在线检测模型。最终,论文的研究将为高品质绿竹溶解浆的制备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论文首先分析了热水预水解工艺对绿竹化学组分、纤维素分子量及其分布、水解液主要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提高温度和延长水解时间均有利于半纤维素和木素的溶出,在预水解强度较低的情况下以半纤维素和少量木素的溶出为主、且纤维素分子量未发生显着下降;但采用高强度的预水解条件时,纤维素的损失率明显增加、且纤维素的分子量开始发生较显着的下降。从预水解液糖组分的变化规律来看,随着反应时间的增加木聚糖的主要水解产物将逐渐由木寡糖转变为木糖和糠醛;具体而言,在170℃的预水解温度下,当反应时间在约80-100min时水解液中不仅木寡糖的含量最高、且寡糖含量占木聚糖溶出量的80%以上,总木糖浓度达到33.9g/L。考虑到硫酸盐法制浆工艺对纸浆半纤维素去除率的影响,论文在170℃的反应温度下分别选择了 40min、80min、120min和160min四个预水解时间进行下一步的硫酸盐法制浆实验。此外,结合紫外可见光谱技术,论文还建立了预水解过程纤维素损失率、半纤维素去除率和预水解得率的在线检测模型,即:纤维素损失率/%=5.7038ln[(A278-A600)*L:S]+11.604,R2=0.935半纤维素去除率/%=24.4861n[(A278-A600)*L:S]+54.039,R2=0.943预水解得率/%=-10.56ln[(A278-A600)*L:S]+77.735,R2=0.954,该模型可根据预水解液比和溶液紫外可见光谱独立实现对三大组分去除率的在线检测,这对提高预水解工艺的稳定性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硫酸盐法制浆工艺的研究表明:在相同的蒸煮用碱量和蒸煮强度下,相比NS-KP和KP两组工艺模式、采用S-KP制浆工艺可获得更高的木素脱除效率;而且,S-KP模式制浆可获得比传统KP法制浆更低卡伯值的纸浆,而NS-KP制浆模式最终的纸浆卡伯值高于传统KP浆。另外,尽管绿竹在170℃的条件下预水解80min并未将半纤维素完全去除,但是NS-KP和S-KP制浆模式获得的未漂浆中聚戊糖和HexA的含量均远远低于KP工艺所获得纸浆水平、且已基本达到溶解浆的要求。此外,S-KP模式制备的纸浆黏度高于传统KP浆,并且其纸浆白度稳定性也更好,能有效的节约化学药品用量。对三种制浆模式下纸浆纤维素分子量及其分布的研究表明:对于S-KP制浆模式,达到相同的脱木素程度(11左右),增加预水解时间的工艺(水解80min、蒸煮50min)对纤维素的降解远高于提高蒸煮时间(水解40min、蒸煮1OOmin)的工艺(分子量logMw<4.55的纤维素比例升高约2倍);对于NS-KP制浆模式,达到相同的卡伯值(11左右),预水解时长对纤维素分子量的影响也高于蒸煮用碱量的影响;对于传统KP法制浆,用碱量高于21%时纸浆高分子量纤维素发生降解。综合考虑纸浆各个性能的变化以及化学药品的消耗,S-KP制浆模式用碱量应在17%-19%之间,NS-KP用碱量应在21%-23%之间,传统KP法用碱量应控制在19%-21%之间。在上述研究基础上,论文建立了三种模式下竹浆卡伯值的在线检测模型,实测值与预测值之间的线性关系R2均高于0.98。最后,论文选取了三种工艺模式下卡伯值相近的浆料(1 1左右)进行了 ECF漂白,确定的最终漂白化学药品的用量为:D0段二氧化氯(C102)用量1.90%,过氧化氢加强的碱处理段(EP)过氧化氢用量0.5%,D1段ClO2用量0.38%;随着漂白的进行,三种模式纸浆的卡伯值降低、白度升高、黏度有所降低、α-纤维素含量增大、纤维素分子量分布变得更窄,反应性能也逐渐提高。经综合分析,优化出的最佳制浆模式为S-KP,其α-纤维素含量96.89%、白度89.48%ISO,在黏度为986.73mL/g的前提下其反应性能可达到50.06%。

王明月[4](2015)在《杨木化机制浆废液污染特性及生物降解机理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速生原料杨木在造纸制浆过程中,经预浸渍和磨浆挤浆预处理后所流出的废液含有多种污染物,若直接外排不仅会污染环境,还会造成资源的浪费。目前,对杨木P-RCAPMP制浆废液的污染特性及生物降解制浆废液中有机污染物的代谢机理方面的研究鲜有报道。本文从环境中真菌与细菌联合可以高效降解污染物这一思路出发,在检测、分析杨木P-RC APMP制浆废液污染特性及难生物降解有机污染物基础上,考察了生物发酵培养的最优条件及转化过程中对有机污染物的降解机理,并以废液为基质进行了高效功能菌群的培养分离,旨在能与白腐菌形成有效结合,为有效处理该废液提供新的思路。本文以制浆废液污染成分分析为出发点,采用常规分析、超滤、红外、色谱和质谱等现代分析方法,研究杨木制浆废液的污染特性。结果表明,制浆废液含有较高浓度的溶解态有机物,COD较高为18108.1 mg/L,B/C为0.17可生化性差,其中,在污染组分中小分子量有机污染物是废液COD的主要来源,而相对分子量较大的污染物是废液色度的主要来源。在制浆过程中废液中大分子有机物可被分解成小分子有机物,这些有机物结构中含有羟基、羰基、双键、羧基和醚基等发色基团和助色基团。经GC-MS检测,废液中共含有38种有机污染物,主要为芳香族化合物包括酚类、酮类、醇类、有机酸类等。通过厌氧反应与白腐菌处理制浆废液效果的对比,研究选择白腐菌作为制浆废液降解的预处理微生物。优化白腐菌的条件,对处理后的废水进行了检测分析,并对废水中的重要成分苯丙酸进行了代谢产物检测分析。结果表明,在摇床转速150 r/min,培养时间为4 d,培养温度为30℃-35℃,初始pH为6.0-6.5,葡萄糖和酒石酸铵为最佳碳氮源,C/N为10的条件下,废液的总化学需氧量的去除率达62%,还原糖、总糖及酸溶木质素含量均有所降低。生物处理后有机污染物的种类大大减少,也有新的成分生成,但是废液中仍存在一定浓度的难生物降解有机物。为了探索白腐菌对废液中有机物的降解机理,以苯丙酸为培养基中的唯一碳源,研究其降解代谢产物,结果表明,苯丙酸经侧链断裂转化为苯甲酸,接着形成对/邻甲氧基苯酚,继而脱甲基形成对/邻羟基苯酚,然后苯环发生开环反应形成8,8-二甲氧基-2-辛醇或结构相似的直链醇,最后进入三羧酸循环。驯化培养制浆废液中的优势微生物菌群,研究其对经白腐菌处理后制浆废液的降解效果,并将其与筛选分离的几个菌株对降解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混合高效菌群是一个降解功能整体,对废液COD的去除率可达到35%左右,且处理后有机污染物种类明显减少,但废液中COD浓度仍有2800 mg/L以上,废液中仍含有难降解的组分,这些组分并不能利用GC-MS进行检测。本文使用多种分析手段检测分析了制浆废液中的成分,并通过实验证实了白腐菌与功能微生物菌群联合降解制浆废水的可行性,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张健[5](2014)在《杂交鹅掌楸自水解制溶解浆工艺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人口的日益增加,可耕地面积的不断减少,棉花产量的下降,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需要寻找一种可持续的粘胶纤维原料来替代不可再生的石油。因此,本研究以阔叶木杂交鹅掌楸为原料,制备符合粘胶纤维生产的溶解浆。论文主要研究了杂交鹅掌楸的纤维形态、化学组成、预水解工艺、硫酸盐蒸煮工艺和漂白工艺技术。主要工艺和实验结果如下:(1)研究所用杂交鹅掌楸纤维平均长度1.6mm,长宽比59.6,均优于杨木;杂交鹅掌楸综纤维素含量82.7%,高于杨木,而木质素含量19.9%,戊聚糖含量15.1%,低于杨木,可知杂交鹅掌楸具有良好的制浆造纸性能,适于制备溶解浆。(2)通过对杂交鹅掌楸水预水解工艺的研究,得出最佳预水解工艺条件为:液比3:1,最高温度170℃,P-因子700;预水解后木片戊聚糖含量为5.9%,戊聚糖降低达60%。(3)通过红外光谱表征,判断预水解液沉淀物为木素/LCC类物质。(4)杂交鹅掌楸预水解后硫酸盐法蒸煮,实验条件为用碱量18%(NaOH计),硫化度20%,液比3.5:1,H-因子1000,得到得率34.6%,戊聚糖含量4.6%,卡伯值10.5,白度36.8%ISO的浆料;在相同蒸煮条件下,杂交鹅掌楸常规硫酸盐法可制得得率43.7%,戊聚糖含量13.4%,卡伯值21.6,白度24.4%ISO的浆料,通过预水解可降低浆料的卡伯值和戊聚糖含量,提升浆料白度,可为后续浆料漂白节省药品。(5)通过对杂交鹅掌楸预水解硫酸盐浆氧脱木素的用碱量、氧压、温度和时间四因素三水平正交实验研究发现,用碱量和温度对氧脱木素影响较大,氧压和时间影响较小。在所选工艺水平范围内较合适的氧脱木素工艺为:用碱量3%,氧压0.5MPa,温度100℃,时间60min,硫酸镁用量0.5%;漂后浆料:得率94.9%,卡伯值4.1,粘度14.3mPa.s,白度64.5%ISO。(6)相同蒸煮工艺和氧脱木素工艺条件下,杂交鹅掌楸常规硫酸盐浆氧脱木素实验结果:得率92.8%,卡伯值11.4,粘度21.7mPa.S,白度55.3%ISO。预水解硫酸盐浆卡伯值低,氧脱木素率高,脱木素效果好,漂后浆料白度高。(7)杂交鹅掌楸预水解硫酸盐浆经OD1EpD2A漂白,漂后浆料甲纤96.7%,粘度12.2mPa.s,白度91.4%ISO;经OOpQPA漂白,漂后浆料甲纤92.6%,粘度9.4mPa.s,白度84.6%ISO,成品浆的各项指标符合阔叶木化纤浆粕行业标准。

卢剑清[6](2012)在《生物技术与节能减排——酶在造纸工业中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综述了酶在造纸工业中的应用,分别从酶法制浆、酶法脱墨、酶法漂白和废水处理四个方面说明了酶在其中起到的关键作用。在酶法制浆中,说明了漆酶、纤维素酶和半纤维素酶的作用;在酶法脱墨中,说明了纤维素酶和脂肪酶的作用;在酶法漂白中,说明了漆酶和半纤维素酶的作用;在废水处理中,说明了漆酶的作用。

戴铠[7](2012)在《环境友好的麦草Soda-AQ制浆技术及其机理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论文研究了环境友好的麦草制浆技术,确定了合适的麦草蒸煮终点,系统研究了黑液回用蒸煮和深度氧脱木素,探索了解决传统草浆黑液污染、碱回收和脱木素选择性问题的有效途径。运用Design-Expert实验设计软件,XRD,FQA,FT-IR,碱性硝基苯氧化,臭氧解,SEM,HPLC等技术手段,研究新型耐热耐碱木聚糖酶处理麦草浆的选择性和酶处理前后纸浆木素、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的物化特性、纤维表面多孔性、未漂浆滤水性以及漂白特性的变化,揭示了木聚糖酶预处理改善ECF和TCF漂白以及滤水性能的机理和应用潜在性,为建立环境友好的麦草制浆体系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结论如下:1.麦草Soda-AQ蒸煮优化工艺为用碱量17.0%,蒸煮温度150℃,液比4.5:1,保温时间60min,AQ用量0.05%,可得到得率为48.9%,卡伯值13.3,粘度27.3mPa·s,白度37.8%ISO的纸浆。蒸煮终点的控制对纸浆的性能影响较大,在优化的蒸煮工艺下,45~60min的保温时间控制卡伯值在13~15的纸浆是较合适的蒸煮终点,此时纸浆达到较好的深度脱木素,有利于后续漂白,同时可保持较好的纸浆强度。ODQP、OQ(PO)1(PO)2和OD0EpD1D2都是选择性较高的麦草化学浆漂白方法。2.回用黑液蒸煮过程可降低纸浆中化学组分的溶出,抑制碳水化合物的剥皮反应。当黑液替代率在50%60%时,纸浆得率可达到51%左右,卡伯值和粘度结果与常规蒸煮相近。由纤维筛分、FQA、SEM和木质素结构特性分析可知,回用黑液蒸煮对纸浆纤维形态、滤水性能和手抄片性能,以及木素缩合程度和β-O-4醚键结构特性影响不大。3.麦草浆单段氧脱木素率在50%左右,单段H2O2强化氧脱木素和两段氧脱木素率均超过60%且比较相近。通过FT-IR、SEM、XRD和木素结构特性分析可知,氧脱木素可能断裂部分LCC联接键,促进木素的溶出及后续反应,减少缩合木素含量和甲氧基含量,同时断裂侧链(芳基甘油-β-芳醚)结构,氧脱木素过程主要作用于纤维素的非结晶区,对纤维形态影响不大。H2O2的加入,强化了脱木素的过程,同时两段氧脱木素较单段氧脱木素和H2O2强化单段氧脱木素选择性高。4.高纯度耐热耐碱木聚糖酶对木聚糖有较强的吸附性和专一降解性,在pH7.0~9.5,温度60℃~80℃范围内均有较高的活性和稳定性。通过Design-Expert设计中心响应面实验分析,建立了酶预处理纸浆漂白的回归模型。通过得到的回归方程并进行验证,纸浆酶预处理在pH7.0~8.0,温度75℃~85℃,时间1.0~1.5h,浆浓10%~13%,酶用量2.0~4.0IU/g,初始卡伯值在13~15之间,经过D0EpD1D2漂白可以得到累积得率90%左右,粘度降低率约5%,白度88%ISO左右的漂白浆。5.酶预处理可以改善纸浆的漂白性能,终漂浆白度接近90%ISO;当漂到参照浆白度(87%ISO)时,酶处理可减少D0段23.5%的ClO2用量,约节省相当于总ClO2用量的14%,同时漂白废水中的污染负荷较低。通过HPLC、XRD、FT-IR、SEM和木素结构特性等分析可知,高纯耐热耐碱木聚糖酶预处理可专一地降解半纤维素,一定程度脱除木质素、己烯糖醛酸和其它化学组分,对木素结构特性影响较小。酶处理后纤维表面出现剥蚀和多孔结构,纤维横断面的内层出现密集而均匀的裂纹,疏松的纤维结构极大地增加了漂剂的可及度,并易于漂白剂的渗透和低分子量木素的溶出。5.酶预处理在pH8.0,温度80℃,时间1.0h,浆浓10%,酶用量2.0~4.0IU/g条件下,可以改善纸浆的滤水性能,纸浆的游离度可提高约11%~14%,保水值可降低约3%。酶预处理降低了纸浆阳离子电荷需求和纤维润湿性能,对纤维素结晶区没有破坏,纤维表面出现明显的裂隙,纤维层状结构松散。酶处理磨浆后,较原浆可降低28.6%的磨浆能耗。然而过多的酶用量导致纤维表面的破损,易在磨浆过程中产生纤维切断,对纸浆的强度性能不利。7.通过系统研究麦草Soda-AQ制浆的关键技术及其机理,建立了环境友好的麦草制浆体系:在优化的Soda-AQ蒸煮工艺下,选择适宜的深度脱木素蒸煮终点纸浆(卡伯值在13~15左右),进行高选择性的两段氧脱木素,脱木素率可达到60%以上;经过氧脱木素后的纸浆进行高纯耐热耐碱酶预处理,酶预处理纸浆得率约为95%,卡伯值有一定程度下降,粘度基本不变;预处理后纸浆的滤水性能和可漂性能均得到改善,经过ECF和TCF漂白,漂白浆的累积得率90%左右,粘度降低率约5%,白度90%ISO左右,同时可减少漂白化学品消耗,漂白废水中的污染负荷远低于传统的漂白方法;蒸煮黑液可以适当进行回用蒸煮,减少化学品消耗和黑液碱回收压力,同时在保持纸浆性能的基础上得率提高约4%。

詹怀宇,付时雨,李海龙[8](2010)在《制浆科学技术发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一、引言在现代社会中,纸是人民生活必需品、重要的工业原材料,也是国防、科技部门的重要配套产品。纸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与各行各业的发展紧密相连。造纸产业是与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关系密切的重要基础原材料产业,是我国国民经济中具有可持续发展特点的重要产业。

陈德智[9](2010)在《纸浆氧脱木素过程强化氧脱木素率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氧脱木素作为蒸煮后浆料的首段漂白,主要目的是为了进一步脱除蒸煮后纸浆中的残余木素,也可以看作为蒸煮的延续。通常情况,单段氧脱木质素率控制在40%~50%,随着木素脱除率的进一步提高,纸浆碳水化合物发生降解增加。本研究主要在两段氧脱木素的基础上,通过在两段中添加少量H2O2进行强化两段氧脱木素,利用H2O2对两段氧脱木素进行强化。通过以分段加碱的方式将碱逐步加入氧脱木素体系中,均衡碱对氧脱木素过程的影响,从而缓和脱木素,达到最大化脱除浆中木素而保持纸浆相对较高粘度的目的。麦草Soda-AQ法纸浆氧脱木素的研究结果表明:1.单段氧脱木素工艺条件:用碱量3.0%,温度100℃,时间60min,氧压0.6MPa,MgSO4用量0.3%,浆浓:10%。在此条件下木素脱除率48.23%,纸浆卡伯值9.78,粘度为944ml/g,白度46.71%ISO。2.强化两段氧脱木素过程中,在用碱量3.5-1.0%,时间30-60min,温度100℃,氧压0.6-0.5MPa的优化条件下进行强化氧漂。结果显示H2O2添加O-OP优于OP-O,H2O2用量为1.0%时,木素脱除率达61.4%,浆料粘度:898ml/g,白度55.71%ISO。相思木EMCC硫酸盐浆氧脱木素的研究结果表明:1.强化两段氧脱木素在用碱量3.0-1.5%,时间30-80min,温度100℃,氧压0.6-0.5MPa的优化条件下,随着H2O2用量的增加,OP-O优于O-OP工艺,H2O2用量1.0%时,木素脱除率56.5%,粘度降解率17.4%,白度65.80%ISO。随着H2O2用量继续增加,木素脱除减少,但白度增加明显。2.相思木硫酸盐浆分段加碱氧脱木素与两段氧脱木素相比没有优势,木素脱除率仅仅52%左右,而粘度及白度与两段接近,故对低卡伯值相思木浆不适合分段加碱氧脱木素工艺。马尾松硫酸盐浆氧脱木素的研究结果表明: 1.未经处理的浆料进行强化效果不明显,经螯合处理(Q)后的强化效果显着。H2O2用量1.0%时,QOpO浆木素脱除率73.0%,粘度降解率18.7%,白度49.85%,H2O2用量在1.0~1.5%比较合适。高浓及低总碱量下强化效果不明显。2.马尾松硫酸盐浆分段加碱氧脱木素在碱用量不高时,与单段或两段相比没有明显的优势。但当总用碱量在4.5%时,能比单段和两段脱除更多的木素,木素脱除率达到64.3%,而粘度保持在较高的水平,粘度为837ml/g。分段加碱氧脱木素最佳工艺条件为用碱量O1:2.0%、O2:1.0%、O3:1.0%、O4、0.5%;温度四段分别为80℃、90℃、100℃、110℃;时间前两段维持在20min和30min,后两段增加时间到40min和60min;氧压0.6MPa,MgSO4用量0.3%,浆浓:10%;在此条件下木素脱除率达70.8%,而粘度为778ml/g,粘度降解率27.6%,白度46.44%ISO。本课题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纸浆氧脱木素过程机理的解析与氧脱木素最大化新概念”(30671653)的资助。

高千千,朱启忠[10](2009)在《漆酶-介体体系(LMS)及其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漆酶是一种含铜多酚氧化酶,具有催化氧化酚型底物的能力,能参与木素的降解、聚合。它在工业中的应用已拓展到脱墨、漂白、制浆、纤维改性和废水处理等诸多方面。对常用介体、介体的应用及限制等几个方面进行了介绍。

二、硫酸盐浆黑液的真菌降解(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硫酸盐浆黑液的真菌降解(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生物质精炼的氧弱碱盐清洁分离工艺及乙酸法原浆造纸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概述
        1.1.1 生物质的定义
        1.1.2 木质纤维素生物质
        1.1.3 生物质精炼的概念
    1.2 木质纤维素生物质分离的目的及意义
    1.3 木质纤维素生物质预处理分离方法
        1.3.1 物理法
        1.3.2 化学法
        1.3.3 物理-化学法
        1.3.4 生物法
    1.4 弱碱盐法预处理
    1.5 生物质精炼产业与制浆造纸产业的结合发展
        1.5.1 我国生物质精炼产业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
        1.5.2 我国制浆造纸产业的废纸原料短缺问题
        1.5.3 生物质精炼产业与制浆造纸产业的结合是双赢发展的有效途径
    1.6 生物质精炼过程产品—“原浆”与造纸用浆的兼容性
    1.7 研究目的、意义和内容
        1.7.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7.2 本论文的构架和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蒸汽爆破协同氧弱碱盐处理对毛竹组分的清洁分离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实验原料及药品
        2.2.2 实验仪器
        2.2.3 实验方法
    2.3 测试方法与性能表征
        2.3.1 化学组分含量的测定
        2.3.2 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SEM)
        2.3.3 X射线衍射分析(XRD)
        2.3.4 红外光谱分析(FTIR)
        2.3.5 比表面积分析
        2.3.6 废液中BOD5和COD含量的测定
    2.4 结果与讨论
        2.4.1 毛竹原料的化学组分分析
        2.4.2 蒸汽爆破协同氧弱碱盐处理对毛竹化学组分的影响
        2.4.3 蒸汽爆破协同氧弱碱盐处理对毛竹理化特性的影响
        2.4.4 蒸汽爆破协同氧弱碱盐处理对纤维形貌及比表面积的影响
        2.4.5 富纤维素组分作为制备乙酰丙酸原料的潜在价值评估
        2.4.6 氧弱碱盐蒸煮废液的污染负荷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乙酸法生物质炼制原浆的特性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实验原料
        3.2.2 实验药品
        3.2.3 实验仪器
        3.2.4 实验方法
    3.3 测试方法与性能表征
        3.3.1 化学组分含量的测定
        3.3.2 X光电子能谱分析(XPS)
        3.3.3 原子力显微镜分析(AFM)
        3.3.4 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SEM)
        3.3.5 纤维形态分析
        3.3.6 浆料打浆度的测定
    3.4 结果与讨论
        3.4.1 原浆化学组分分析
        3.4.2 XPS对原浆纤维表面化学特性分析
        3.4.3 原子力显微镜(AFM)对纤维表面分析
        3.4.4 纤维形貌分析
        3.4.5 纤维形态分析
        3.4.6 纤维强度性能分析
        3.4.7 打浆性能分析
        3.4.8 打浆度对原浆纤维形态的影响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乙酸法生物质炼制原浆的成纸特性分析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实验原料
        4.2.2 实验仪器
        4.2.3 实验方法
    4.3 测试方法与性能表征
        4.3.1 纤维形态分析
        4.3.2 Zata电位的测定
        4.3.3 纸页物理强度的测定
    4.4 结果与讨论
        4.4.1 五种原浆的成纸性能分析
        4.4.2 蔗渣原浆的成纸强度性能优化
        4.4.3 半纤维素含量对成纸强度性能的影响
    4.5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结论
    创新点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2)黄孢原毛平革菌降解杨木纤维素酶解木素相关机制的研究及白腐菌木素生物降解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章 研究背景
    1.1 木素概述
        1.1.1 木素的天然存在
        1.1.2 木素的生物合成
        1.1.3 木素的结构
    1.2 木素的分离纯化
        1.2.1 少化学修饰的木素分离
        1.2.2 改性木素
    1.3 木素含量的测定
        1.3.1 非破坏性的方法
        1.3.2 破坏性的方法
        1.3.3 溶解木素的测定
    1.4 木素的白腐菌降解
        1.4.1 木素降解酶
        1.4.2 木素降解相关的非酶组分
    1.5 P.chrysosporium降解木素
        1.5.1 P.chrysosporium简介
        1.5.2 P.chrysosporium木素降解生理
    1.6 白腐菌木素生物降解的应用
        1.6.1 木素体外降解系统的构建
        1.6.1.1 木素体外降解系统降解木素
        1.6.1.2 木素体外降解系统降解其它抗降解物
        1.6.2 白腐菌木素降解的应用
    1.7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和主要内容
第二章 杨木CEL的制备和表征及考马斯亮蓝G-250测定碱溶木素的浓度
    引言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试剂与材料
        2.1.2 杨木CEL的制备
        2.1.3 杨木CEL的表征
        2.1.4 碱溶木素的制备
        2.1.5 CBBG试剂配制
        2.1.6 碱溶木素和CBBG试剂混合后的可见光谱分析
        2.1.7 CBBG测定碱溶木素的的浓度
        2.1.8 非木素组分的干扰
        2.1.9 黑液中木素浓度的测定
        2.1.9.1 定量制备法
        2.1.9.2 紫外光谱法
        2.1.9.3 CBBG法
        2.1.9.4 酸化后重量分析法
        2.1.10 碱溶木素与CBBG之间相互作用的等温滴定量热实验分析
        2.1.11 碱溶木素与CBBG之间相互作用的FT-IR分析
        2.1.12 数据分析
    2.2 结果与讨论
        2.2.1 制备的杨木CEL的基本表征
        2.2.2 碱溶木素与CBBG试剂混合液的可见光谱分析
        2.2.3 用CBBG测定碱溶木素浓度的线性和可重复性
        2.2.4 非木素组分的干扰
        2.2.5 黑液中木素含量的测定
        2.2.6 碱溶木素和CBBG结合的ITC分析
        2.2.7 碱溶木素和CBBG结合的FT-IR分析
    2.3 小结
第三章 Phanerochaete chrysosporium产过氧化物酶的优化及其过氧化物酶的纯化
    引言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剂
        3.1.2 菌株活化和孢子悬浮液的制备
        3.1.3 产酶培养基和培养条件
        3.1.4 菌丝体重量的测定
        3.1.5 酶活测定
        3.1.6 蛋白质浓度测定
        3.1.7 酶的分离纯化保存
        3.1.8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3.1.9 数据分析
    3.2 结果与讨论
        3.2.1 接种量和藜芦醇浓度对P.chrysosporium产过氧化物酶的影响
        3.2.2 藜芦醇浓度和温度对P.chrysosporium产过氧化物酶的影响
        3.2.3 过氧化物酶的纯化
    3.3 小结
第四章 过氧化物酶和吡喃糖2-氧化酶体外协同降解杨木CEL
    引言
    4.1 材料和方法
        4.1.1 试剂和材料
        4.1.2 木素的酶处理
        4.1.3 残余酶活测定
        4.1.4 上清液的紫外光谱分析
        4.1.5 木素的GPC分析
        4.1.6 数据分析
    4.2 结果和讨论
        4.2.1 残余酶活
        4.2.2 酶处理后上清液的紫外光谱分析
        4.2.3 酶处理后杨木CEL的分子量
    4.3 小结
第五章 碳源对Phanerochaete chrysosporium产胞外木素降解酶的影响
    引言
    5.1 材料与方法
        5.1.1 试剂
        5.1.2 菌株和培养条件
        5.1.3 酶活测定
        5.1.4 数据分析
    5.2 结果和讨论
        5.2.1 碳源对P.chrysosporium产LiP的影响
        5.2.2 碳源对P.chrysosporium产MnP的影响
        5.2.3 碳源对P.chrysosporium产CBQ和CDH的影响
        5.2.4 碳源对P.chrysosporium产葡萄糖氧化酶和GLOX的影响
    5.3 小结
第六章 Phanerochaete chrysosporium降解杨木CEL胞外活性组分的研究
    引言
    6.1 材料和方法
        6.1.1 试剂和材料
        6.1.2 菌株活化和孢子悬浮液的制备
        6.1.3 实验装置
        6.1.4 膜连装置的可行性
        6.1.5 菌株培养和木素降解的体系构建
        6.1.6 酶活测定
        6.1.7 低分子量物质活性测定
        6.1.8 上清液的紫外光谱分析
        6.1.9 木素的GPC分析
        6.1.10 上清液的LC-MS/MS分析
        6.1.11 数据分析
    6.2 结果和讨论
        6.2.1 膜连装置可行性分析
        6.2.2 酶活
        6.2.3 低分子量物质活性
        6.2.4 上清液的紫外光谱分析
        6.2.5 杨木CEL的分子量分析
        6.2.6 上清液的LC-MS/MS对比分析
        6.2.6.1 安装1 kDa膜装置上清液的LC-MS/MS分析
        6.2.6.2 安装5 kDa膜装置上清液的LC-MS/MS分析
        6.2.6.3 安装10 kDa膜装置上清液的LC-MS/MS分析
    6.3 小结
第七章 白腐菌木素降解用于玉米秸秆全利用的一种方式-白腐菌玉米秸皮生物机械制浆和脱木素的玉米秸秆髓作为纸浆添加剂
    引言
    7.1 材料和方法
        7.1.1 材料和菌株
        7.1.2 实验示意图
        7.1.3 菌株的筛选
        7.1.4 CSR生物机械浆的制备
        7.1.4.1 T.hirsuta lg-9对CSR生物处理
        7.1.4.2 BCSR的精磨和打浆
        7.1.5 DCSP作为杨木APMP的添加剂
        7.1.5.1 CSP的脱木素
        7.1.5.2 DCSP加入杨木APMP
        7.1.6 纸浆和纸张性质的测定
        7.1.7 SEM和FT-IR分析
        7.1.8 数据分析
    7.2 结果和讨论
        7.2.1 真菌的筛选
        7.2.2 用T.hirsuta lg-9制CSR的生物机械浆
        7.2.2.1 CSR生物处理中的酶活
        7.2.2.2 CSR生物机械浆和纸张的性质
        7.2.2.3 CSRBMP磨浆中的电耗
        7.2.3 DCSP作为杨木APMP的添加剂
        7.2.3.1 DCSP的加入对杨木APMP纸张性质的影响
        7.2.3.2 添加DCSP的杨木APMP和DCSP的FT-IR和SEM分析
    7.3 小结
全文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文章
附件

(3)制浆工艺对预水解硫酸盐竹溶解浆性能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溶解浆及其生产原料分布
        1.2.1 溶解浆的特点及其应用途径
        1.2.2 溶解浆的生产原料分布
        1.2.3 竹纤维原料及竹溶解浆的特点
    1.3 溶解浆生产工艺研究现状
        1.3.1 传统溶解浆制浆工艺
        1.3.2 生物质预处理对制浆效果的影响
        1.3.3 结合生物质精炼的溶解浆生产新模式
        1.3.4 热水预处理过程生物质物理性质和化学组分的变化
        1.3.5 热水预处理液后处理及其高值化利用途径
    1.4 溶解浆反应性能研究现状
        1.4.1 溶解浆反应性能的评价方法
        1.4.2 溶解浆反应性能的影响因素
        1.4.3 提高溶解浆反应性能的途径
    1.5 溶解浆的纤维素分子量及分布
    1.6 本论文的目的意义和主要研究内容
        1.6.1 研究工作的目的和意义
        1.6.2 研究工作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 热水预处理对竹材物理化学性质及水解液组成的影响
    2.1 实验原料和实验方法
        2.1.1 原料及试剂、仪器设备
        2.1.2 热水预处理实验
        2.1.3 分析方法
        2.1.3.1 预处理后绿竹化学组成分析
        2.1.3.2 预处理液物理参数与化学组成的检测
        2.1.3.3 预处理后绿竹纤维素分子量的测定
    2.2 结果与讨论
        2.2.1 热水预处理工艺对绿竹性能的影响
        2.2.1.1 预处理工艺对绿竹得率的影响
        2.2.1.2 预处理过程中纤维素的移除规律
        2.2.1.3 预处理过程中半纤维素的移除规律
        2.2.1.4 预处理过程中木素的移除规律
        2.2.1.5 预处理过程中绿竹持液能力的变化规律
        2.2.2 热水预处理工艺对预处理液物理参数与化学组成的影响
        2.2.2.1 预处理工艺对水解液pH值的影响
        2.2.2.2 预处理过程中糠醛浓度的变化规律
        2.2.2.3 预处理过程中水解液糖组分的变化规律
        2.2.3 热水预处理对绿竹纤维素分子量及其分布的影响
        2.2.4 绿竹热水预处理工艺效果的预测与控制模型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制浆工艺对绿竹K法制浆效果影响的研究
    3.1 实验原料和实验方法
        3.1.1 原料及试剂、仪器设备
        3.1.2 竹片预水解实验
        3.1.3 KP法制浆
        3.1.4 浆料与废液的检测
        3.1.5 KP浆纤维素分子量的测定
        3.1.6 水解液糖组分的测定
    3.2 结果与讨论
        3.2.1 制浆工艺对绿竹硫酸盐浆性能的影响
        3.2.1.1 预处理和蒸煮工艺对纸浆卡伯值的影响
        3.2.1.2 预处理和蒸煮工艺对纸浆得率的影响
        3.2.1.3 预处理工艺对纸浆聚戊糖含量的影响
        3.2.1.4 预处理和蒸煮工艺对纸浆黏度的影响
        3.2.1.5 制浆条件对纸浆白度及返黄值的影响
        3.2.1.6 预处理和蒸煮工艺对纸浆己烯糖醛酸含量的影响
        3.2.2 制浆工艺对硫酸盐竹浆纤维素的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的影响
        3.2.2.1 预处理强度对竹浆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的影响
        3.2.2.2 蒸煮工艺对竹浆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的影响
        3.2.3 制浆工艺对绿竹硫酸盐法制浆黑液组成的影响
        3.2.3.1 制浆工艺对黑液残碱的影响
        3.2.3.2 不同制浆工艺条件下黑液pH值的变化规律
        3.2.4 结合预处理液利用和制浆效果确定竹溶解浆的制浆工艺条件
        3.2.5 热水预处理-硫酸盐竹浆卡伯值的预测模型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制浆工艺对硫酸盐竹浆可漂性及反应性能的影响
    4.1 实验原料和实验方法
        4.1.1 原料、试剂与仪器设备
        4.1.2 预水解硫酸盐法制浆
        4.1.3 ECF漂白(D_oE_PD_1)
        4.1.4 浆料性能检测
        4.1.5 漂白浆纤维素分子量测定
        4.1.6 Fock反应性能测定
    4.2 结果与讨论
        4.2.1 最终预水解硫酸盐制浆工艺的确定
        4.2.2 制浆工艺对竹溶解浆卡伯值和白度的影响
        4.2.3 制浆工艺对竹溶解浆α-纤维素和黏度的影响
        4.2.4 制浆工艺对竹溶解浆纤维素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的影响
        4.2.5 制浆工艺对竹溶解浆Fock反应性能的影响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
    5.1 主要结论
    5.2 本论文的创新之处
    5.3 对未来工作的建议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4)杨木化机制浆废液污染特性及生物降解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制浆废液的来源及污染特性
        1.1.1 制浆废液的来源
        1.1.2 制浆废液的污染特性
    1.2 制浆废液的处理现状
        1.2.1 制浆废液的主要处理技术
        1.2.2 制浆废液生物降解研究进展
        1.2.3 制浆废液处理存在的问题
        1.2.4 制浆废液的资源化利用
    1.3 本课题的研究重点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3 研究技术路线
        1.3.4 行性分析
        1.3.5 技术创新点
2 实验药品与仪器
    2.1 主要药品
    2.2 主要仪器
3 杨木化学机械制浆废液污染特性分析
    3.1 实验材料和方法
        3.1.1 实验材料
        3.1.2 分析方法
    3.2 结果与讨论
        3.2.1 杨木P-RC APMP制浆废液污染成分分析
        3.2.2 杨木P-RC APMP制浆废液中污染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布
        3.2.3 红外光谱分析制浆废液成分
        3.2.4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分析制浆废液成分
    3.3 小结
4 制浆废液预处理条件的确定
    4.1 实验材料和方法
        4.1.1 实验材料
        4.1.2 分析方法
    4.2 结果与讨论
        4.2.1 厌氧法处理制浆废液
        4.2.2 白腐菌对制浆废液的降解
        4.2.3 白腐菌与厌氧处理制浆废液效果的对比
    4.3 小结
5 白腐真菌对制浆废液的降解
    5.1 实验材料和方法
        5.1.1 实验材料
        5.1.2 分析方法
    5.2 结果与讨论
        5.2.1 菌株培养
        5.2.2 菌株形态
        5.2.3 菌株驯化
        5.2.4 白腐菌培养条件的优化
        5.2.5 驯化后白腐菌对制浆废液的降解
        5.2.6 白腐菌降解前后废液成分特性分析
        5.2.7 白腐菌对苯丙酸代谢产物的研究
        5.2.8 苯丙酸降解代谢产物的鉴定
    5.3 小结
6 优势微生物菌群对制浆废液的降解
    6.1 实验材料和方法
        6.1.1 实验材料与实验装置
        6.1.2 分析方法
    6.2 结果与讨论
        6.2.1 优势微生物菌群的驯化和培养
        6.2.2 菌群微生物与单菌对处理后制浆废液的降解
        6.2.3 微生物菌群处理前后制浆废液成分特性分析
    6.3 小结
7 全文总结
8 展望
9 参考文献
10 硕士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11 致谢

(5)杂交鹅掌楸自水解制溶解浆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立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原料简介
    2.2 杂交鹅掌楸制浆造纸性能及研究现状
    2.3 溶解浆研究现状
    2.4 原料预处理
        2.4.1 化学预处理
        2.4.2 物理预处理
        2.4.3 生物预处理
    2.5 蒸煮制浆
        2.5.1 传统硫酸盐法
        2.5.2 深度脱木素制浆技术
        2.5.2.1 快速置换蒸煮
        2.5.2.2 DDS 蒸煮
        2.5.2.3 改良置换蒸煮
    2.6 纸浆漂白
        2.6.1 氧脱木素
        2.6.1.1 氧脱木素原理与反应历程
        2.6.1.2 氧脱木素影响因素
        2.6.1.3 两段氧脱木素
        2.6.2 无元素氯漂白(ECF)
        2.6.3 全无氯漂白(TCF)
        2.6.4 过氧化氢漂白
        2.6.5 臭氧漂白
第三章 杂交鹅掌楸纤维形态及化学成分
    3.1 原料
    3.2 方法、设备及试剂
        3.2.1 仪器及试剂
        3.2.2 实验方法
    3.3 结果与讨论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杂交鹅掌楸自水解工艺研究
    4.1 原料
    4.2 仪器及试剂
    4.3 实验方法
        4.3.1 P-因子的计算与控制
        4.3.2 预水解液成分测定
    4.4 结果与讨论
        4.4.1 液比对杂交鹅掌楸预水解效果的影响
        4.4.2 温度对杂交鹅掌楸预水解效果的影响
        4.4.3 P-因子对杂交鹅掌楸预水解效果的影响
        4.4.3.1 P-因子对预水解液固含量及酸溶木素浓度的影响
        4.4.3.2 P-因子对预水解液糠醛含量的影响
        4.4.3.3 P-因子对预水解液戊聚糖脱除率及木片得率的影响
        4.4.4 预水解液沉淀物红外光谱表征
        4.4.5 预水解对木片化学组成的影响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杂交鹅掌楸硫酸盐蒸煮工艺研究
    5.1 原料
    5.2 仪器和试剂
    5.3 实验方法
        5.3.1 H-因子的控制与计算
        5.3.2 测定方法
    5.4 结果与讨论
        5.4.1 用碱量对浆料性能的影响
        5.4.2 硫化度对浆料性能的影响
        5.4.3 H-因子对浆料性能的影响
        5.4.4 预水解对杂交鹅掌楸浆料性能的影响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杂交鹅掌楸漂白工艺研究
    6.1 原料
    6.2 仪器和试剂
    6.3 实验方法
        6.3.1 氧脱木素
        6.3.2 漂白
        6.3.3 酸处理
    6.4 结果与讨论
        6.4.1 氧脱木素
        6.4.2 漂白
        6.4.2.1 无元素氯漂白性能(D1EpD2)
        6.4.2.2 全无氯漂白性能(OpQP)
        6.4.3 酸处理及溶解浆质量指标测定
    6.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6)生物技术与节能减排——酶在造纸工业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造纸工业的污染现状
    1.1 制浆过程中的污染
    1.2 抄纸过程中的污染
2 酶法制浆
    2.1 漆酶在制浆中的应用
    2.2 纤维素酶和半纤维素酶在制浆中的应用
3 酶法脱墨
    3.1 纤维素酶在脱墨中的应用
    3.2 脂肪酶在脱墨中的应用
4 酶法漂白
    4.1 漆酶在纸浆漂白中的应用
    4.2 半纤维素酶在纸浆漂白中的应用
5 酶法处理造纸废水
6 结语

(7)环境友好的麦草Soda-AQ制浆技术及其机理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1.1 中国制浆造纸行业现状
        1.1.2 麦草纤维资源的重要性
        1.1.3 生物技术在制浆造纸领域的应用
    1.2 立题依据
        1.2.1 麦草制浆漂白技术现状
        1.2.2 深度氧脱木素及漂白技术
        1.2.3 生物酶技术在制浆造纸领域的发展
    1.3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4 主要研究内容
    1.5 论文的主要创新点
    1.6 文献综述
        1.6.1 麦草制浆
        1.6.2 氧脱木素
        1.6.3 环境友好漂白
        1.6.4 生物助漂
    参考文献
第二章 麦草蒸煮终点的选择对纸浆及漂白特性的影响
    2.1 前言
    2.2 原料与方法
        2.2.1 原料
        2.2.2 麦草 Soda-AQ 法蒸煮
        2.2.3 麦草 Soda-AQ 法蒸煮终点
        2.2.4 分析方法
    2.3 结果与讨论
        2.3.1 Soda-AQ 法蒸煮工艺优化
        2.3.2 Soda-AQ 法蒸煮终点的选择
        2.3.3 不同蒸煮终点化学浆氧脱木素
        2.3.4 不同蒸煮终点化学浆的 ECF 漂白
        2.3.5 不同蒸煮终点化学浆的 TCF 漂白
        2.3.6 麦草化学浆不同漂序比较
    2.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章 麦草黑液回用蒸煮对纸浆和黑液特性的影响
    3.1 前言
    3.2 原料与方法
        3.2.1 原料
        3.2.2 黑液制备
        3.2.3 黑液回用蒸煮
        3.2.4 分析方法
    3.3 结果与讨论
        3.3.1 黑液替代率对蒸煮液化学组成的影响
        3.3.2 黑液替代率对脱木素选择性的影响
        3.3.3 黑液替代率对纸浆灰分和硅含量的影响
        3.3.4 黑液替代率对纤维质量的影响
        3.3.5 黑液替代率对纤维形态的影响
        3.3.6 黑液替代蒸煮对黑液性能的影响
        3.3.7 黑液替代率对纸浆物理性能的影响
        3.3.8 黑液替代率对木质素特性的影响
    3.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章 麦草深度氧脱木素工艺及其机理
    4.1 前言
    4.2 原料与方法
        4.2.1 原料
        4.2.2 麦草化学浆单段氧脱木素研究
        4.2.3 麦草化学浆 H2O2强化单段氧脱木素研究
        4.2.4 麦草化学浆两段氧脱木素研究
        4.2.5 分析方法
    4.3 结果与讨论
        4.3.1 单段氧脱木素选择性
        4.3.2 H2O2强化单段氧脱木素的选择性
        4.3.3 两段氧脱木素的选择性
        4.3.4 不同氧脱木素选择性比较
        4.3.5 氧脱木素动态特性研究
        4.3.6 氧脱木素对纸浆化学组分的影响
        4.3.7 氧脱木素对手抄片物理性能的影响
        4.3.8 氧脱木素对纸浆木素结构特性的影响
        4.3.9 氧脱木素对木素甲氧基含量的影响
        4.3.10 氧脱木素对纤维素结晶指数的影响
        4.3.11 氧脱木素纸浆红外光谱分析
        4.3.12 氧脱木素对纸浆纤维形态的影响
    4.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五章 高纯耐热耐碱木聚糖酶酶学特性和预处理工艺
    5.1 前言
    5.2 原料与方法
        5.2.1 原料
        5.2.2 木聚糖酶
        5.2.3 木聚糖酶酶学特性
        5.2.4 木聚糖酶预处理
        5.2.5 酶预处理麦草浆工艺优化
        5.2.6 纸浆漂白工艺
        5.2.7 纸浆性能分析
        5.2.8 酶解残液还原糖含量分析
        5.2.9 酶解残液紫外分析
        5.2.10 酶解残液污染物分析
    5.3 结果与讨论
        5.3.1 高纯耐热耐碱木聚糖酶酶学特性
        5.3.2 酶预处理麦草化学浆选择性
        5.3.3 酶预处理对酶解残液的影响
        5.3.4 酶预处理麦草浆工艺优化
    5.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6章 高纯耐热耐碱木聚糖酶辅助麦草化学浆漂白工艺及机理
    6.1 前言
    6.2 原料与方法
        6.2.1 原料
        6.2.2 木聚糖酶
        6.2.3 木聚糖酶预处理
        6.2.4 ECF 漂白
        6.2.5 TCF 漂白
        6.2.6 分析方法
    6.3 结果与讨论
        6.3.1 酶预处理辅助麦草浆 ECF 漂白的研究
        6.3.2 酶预处理辅助麦草浆 TCF 漂白研究
        6.3.3 酶预处理对纸浆化学组成的影响
        6.3.4 酶预处理辅助漂白对废水污染负荷的影响
        6.3.5 酶预处理辅助麦草浆漂白的机理
    6.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七章 高纯耐热耐碱木聚糖酶预处理对纸浆滤水性能的影响
    7.1 前言
    7.2 原料与方法
        7.2.1 原料
        7.2.2 木聚糖酶
        7.2.3 木聚糖酶预处理
        7.2.4 打浆
        7.2.5 分析方法
    7.3 结果与讨论
        7.3.1 酶预处理对纸浆性能的影响
        7.3.2 酶预处理对纸浆滤水性能的影响
        7.3.3 酶预处理对纸浆磨浆性能的影响
        7.3.4 酶预处理对纸浆物理性能的影响
        7.3.5 酶预处理对纸浆电荷特性和纤维结构特性的影响
    7.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结论与展望
附录
    附录一:附表
    附录二:图目录
    附录三:LISTSOFFIGURES
    附录四:表目录
    附录五:LISTOFTABLES
    附录六:博士在读期间的主要科研成果

(9)纸浆氧脱木素过程强化氧脱木素率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纸浆漂白概述
    1.2 国内外无污染纸浆漂白技术的应用现状
        1.2.1 国外无污染纸浆漂白技术的应用现状
        1.2.2 国内无污染纸浆漂白技术的应用现状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1.4 研究的内容
    1.5 课题来源
2 综述
    2.1 清洁制浆漂白技术
    2.2 传统纸浆漂白技术的局限性
        2.2.1 传统纸浆漂白中有机氯化物污染
        2.2.2 传统纸浆漂白的废水不能利用
    2.3 纸浆漂白技术新进展
    2.4 深度脱木素技术
    2.5 漂白技术
        2.5.1 新型漂白方法概述
        2.5.1.1 二氧化氯(ClO_2)漂白及改进技术
        2.5.1.2 氧气漂白
        2.5.1.3 过氧化氢(H_2O_2)漂白技术
        2.5.1.4 臭氧(O_3)漂白
        2.5.1.5 过氧乙酸漂白
        2.5.1.6 催化氧化漂白
        2.5.1.7 生物漂白
    2.6 氧脱木素技术
        2.6.1 氧气漂白技术
        2.6.2 氧脱木素的作用机理
        2.6.2.1 氧与木质素的反应
        2.6.2.2 氧与碳水化合物的反应
        2.6.3 氧脱木素过程的控制
        2.6.4 氧脱木素技术的现状
        2.6.5 氧气漂白化学反应的特点
        2.6.5.1 单段氧脱木素
        2.6.5.2 单段强化氧脱木素
        2.6.5.3 两段氧脱木素
        2.6.6 氧脱木素的强化
        2.6.7 强化氧脱木素的作用机理
    2.7 金属离子对制浆漂白的影响
        2.7.1 金属离子对H_2O_2 漂白的影响
        2.7.1.1 金属离子催化分解H_2O_2
        2.7.1.2 导致发色基团的形成
        2.7.1.3 生成金属离子
        2.7.1.4 生成有色无机化合物
        2.7.2 降低金属离子影响的主要方法和途径
        2.7.2.1 酸处理
        2.7.2.2 螯合剂处理
        2.7.2.3 酸处理与螯合处理相结合
        2.7.3 小结
3 材料与方法
    3.1 材料
        3.1.1 相思木硫酸盐EMCC 浆
        3.1.2 马尾松硫酸盐本色浆
        3.1.3 麦草Soda-AQ 浆
    3.2 实验方法
        3.2.1 单段氧脱木素
        3.2.2 两段氧脱木素
        3.2.3 分段加碱四段氧脱木素
        3.2.4 纸浆卡伯值测定
        3.2.5 纸浆粘度测定
        3.2.6 抄片
        3.2.7 纸浆白度测定
        3.2.8 木素脱除率
        3.2.9 粘度降解率
        3.2.10 脱木素选择性(△K /△V)计算
        3.2.11 己烯糖醛酸含量的测定
4 结果与讨论
    4.1 麦草Soda-AQ 浆氧脱木素性能的研究
        4.1.1 麦草Soda-AQ 单段氧脱木素工艺的研究
        4.1.1.1 温度及用碱量对麦草浆氧脱木素工艺的影响
        4.1.2 麦草浆两段氧脱木素的研究
        4.1.2.1 用碱量对两段氧脱木素的影响
        4.1.3 H_2O_2 强化两段氧脱木素的研究
        4.1.3.1 H_2O_2 用量对两段氧脱木素的影响
        4.1.3.2 麦草Soda-AQ 浆O-OP 与OP-O 工艺的比较
        4.1.4 小结
    4.2 相思木EMCC 硫酸盐浆氧脱木素的研究
        4.2.1 单段氧脱木素与过氧化氢强化氧脱木素的比较
        4.2.2 两段氧脱木素及H_2O_2 强化氧脱木素的研究
        4.2.2.1 相思木EMCC 硫酸盐浆O-Op 与Op-O 工艺比较
        4.2.3 两段氧脱木素工艺的优化
        4.2.4 以H_2O_2 强化的两段氧脱木素研究
        4.2.4.1 两段用碱量不同的O-Op 与Op-O 工艺比较
        4.2.4.2 时间和氧压改变的O-Op 与Op-O 的比较
        4.2.4.3 不同NaOH / H_2O_2 下O-OP 与OP-O 工艺的比较
        4.2.5 己烯糖醛酸对氧脱木素的影响
        4.2.6 小结
    4.3 马尾松硫酸盐浆氧脱木素的研究
        4.3.1 马尾松硫酸盐浆两段氧脱木素的优化
        4.3.2 马尾松硫酸盐浆两段强化氧脱木素
        4.3.3 螯合处理对强化两段氧脱木素的影响
        4.3.4 强化氧脱木素工艺的影响
        4.3.5 总用碱量的改变对强化氧脱木素的影响
        4.3.6 浓度对强化氧脱木素的影响
        4.3.7 不同总碱及浆浓下QOpO 与QOOp 的比较
        4.3.8 小结
    4.4 硫酸盐浆分段加碱氧脱木素研究
        4.4.1 马尾松硫酸盐浆分段加碱氧脱木素的研究
        4.4.1.1 不同总用碱量对分段加碱氧脱木素的影响
        4.4.1.2 温度、时间对分段加碱氧脱木素工艺的影响
        4.4.1.3 小结
        4.4.2 相思木硫酸盐浆分段加碱氧脱木素研究
    4.5 蒸煮脱木素程度对纸浆氧脱木素的影响
5 结论
6 参考文献
详细摘要

四、硫酸盐浆黑液的真菌降解(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生物质精炼的氧弱碱盐清洁分离工艺及乙酸法原浆造纸特性研究[D]. 鲁红霞.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2)
  • [2]黄孢原毛平革菌降解杨木纤维素酶解木素相关机制的研究及白腐菌木素生物降解的应用[D]. 王芳芳. 山东大学, 2016(03)
  • [3]制浆工艺对预水解硫酸盐竹溶解浆性能影响的研究[D]. 杨雪芳. 福建农林大学, 2016(04)
  • [4]杨木化机制浆废液污染特性及生物降解机理研究[D]. 王明月. 天津科技大学, 2015(02)
  • [5]杂交鹅掌楸自水解制溶解浆工艺研究[D]. 张健. 南京林业大学, 2014(04)
  • [6]生物技术与节能减排——酶在造纸工业中的应用[J]. 卢剑清. 生命科学仪器, 2012(04)
  • [7]环境友好的麦草Soda-AQ制浆技术及其机理的研究[D]. 戴铠. 南京林业大学, 2012(10)
  • [8]制浆科学技术发展研究[A]. 詹怀宇,付时雨,李海龙. 2010-2011制浆造纸科学技术学科发展报告, 2010
  • [9]纸浆氧脱木素过程强化氧脱木素率的研究[D]. 陈德智. 南京林业大学, 2010(05)
  • [10]漆酶-介体体系(LMS)及其应用[J]. 高千千,朱启忠. 环境工程, 2009(S1)

标签:;  ;  ;  ;  

牛皮纸黑酒的真菌降解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