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降解塑料在包装中的应用

可降解塑料在包装中的应用

一、降解塑料在包装方面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陶永亮,田书竹[1](2021)在《生物降解塑料迎来了重要发展时期(上)》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塑料原材料的广泛使用,由于管控不严等,给环境带来很大的污染和处置压力,导致了"白色污染",使用可降解塑料将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环节。其中生物降解塑料也是治理"白色污染"的方式之一。本文以目前生物降解塑料的其中六种降解塑料的来源形式、材料特性、应用范围等进行了阐述,对使用生物降解塑料重要意义作了解释,并对使用生物降解塑料做出展望,以更多地人们参与治理"白色污染"行列中来。

肖飞虹[2](2021)在《玉米醇溶蛋白复合膜改性制备及性能研究》文中提出随着国家限塑令政策的出台,环境友好型生物可降解塑料正受到越来越多包装专业人员的青睐,并逐步在包装行业中得到广泛应用。目前,常用的可降解塑料主要为PLA/PBAT混合基材料,即生物基聚乳酸(PLA)与石油基生物降解聚酯(PBAT)的混合物,拥有优于纯生物基可降解塑料的强度、韧性、稳定性并具有成本低、技术成熟等优点。但是石油基材料依赖于石油,不是长期可持续发展之策,研发出纯生物基可降解塑料是未来真正解决塑料制品污染问题的关键。玉米醇溶蛋白是从玉米淀粉中提取的多蛋白混合物,具有优良的成膜性和独特的疏水性,是一种理想的生物基可降解塑料膜原料,拥有广阔的应用发展前景。然而,纯玉米醇溶蛋白膜脆性大、强度低、成膜后稳定性差,难以直接用于可降解塑料膜的生产。因此,可利用不同的改性方法及改性剂对玉米醇溶蛋白膜改性,以满足其在包装行业中的应用要求。本论文利用浇铸成膜的方法,以玉米醇溶蛋白为主要原料制备了 Tween 20修饰的玉米醇溶蛋白复合膜、纳米TiO2复合膜和纳米SiO2交联复合膜三种玉米醇溶蛋白基复合膜。通过对复合膜表面和截面形貌、基团特征、拉伸性能、疏水性、吸水性、阻隔性、热稳定性等性能的分析,研究改性剂及改性方法对复合膜性能的影响,并对三种改性效果进行综合评价。Tween 20的添加对玉米醇溶蛋白/丁香酚复合膜均匀性、拉伸性能、氧气阻隔性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但降低了复合膜表面疏水性,增加了水蒸气渗透量。由于Tween 20亲水亚基产生了强烈的空间排斥效果使粒子均匀分布,致使复合膜表面平整度很高,拉伸强度在Tween 20添加量为0.4 wt.%时复合膜拉伸强度最高。但在Tween 20添加量过大时容易在膜内形成Tween 20胶束,破坏膜结构的均匀性,致使其阻隔性变差,拉伸强度变小。而Tween 20亲水性头基的暴露增强了复合膜表面亲水性,使水蒸气渗透量增加。玉米醇溶蛋白/纳米TiO2复合膜中纳米TiO2的增加改善了膜表面的多孔性,增强了复合膜拉伸强度,但复合膜吸水性、水蒸气渗透量及表面疏水性增加。TiO2添加量为1.0 wt.%时,纳米TiO2与玉米醇溶蛋白基体相容性好,虽然复合膜仍为多孔结构,但复合膜拉伸强度达到最大值15.11±1.57 MPa。TiO2添加量过大时会导致纳米TiO2发生团聚,膜结构连续性被破坏,聚合物链之间的作用减弱。因此,当TiO2添加量超过1.0wt.%时,复合膜拉伸强度降低,氧气阻隔性和水蒸气阻隔性减弱,而亲水性TiO2的增加使复合膜表面亲水性增强,吸水性提高。KH-560改性的纳米SiO2复合膜在表面形貌、拉伸性能、疏水性和阻隔性等都表现出很好的改善效果。KH-560改性后的SiO2复合膜表面与未改性膜相比表面光滑均匀,内部孔密度更小,氧气和水蒸气的阻隔性能提升。拉伸性能改善得益于KH-560改性后复合膜中Si-O-Si共价键的形成,拉伸性能在KH-560的添加量为1.0%v/v、2.0%v/v时都达到良好的效果。改性后复合膜极性羟基减少,而KH-560疏水端基暴露在外,复合膜吸水率很小。KH-560添加量为1.0%v/v时的复合膜,阻隔性能较好,吸水率低,拉伸强度较高,缺点是断裂伸长率较低,可用作较硬质塑料材料,而KH-560添加量为2.0%v/v时,复合膜断裂伸长率超过1.0%v/v KH-560膜67.65%,可用作较软质塑料材料。通过对比分析乳化剂修饰、纳米刚性填料填充和偶联剂交联三种玉米醇溶蛋白基复合膜改性方法和改性效果,发现利用偶联剂进行改性的改善效果最好。因为利用偶联剂改性过程中,KH-560与SiO2形成了稳定性更强的共价键,有利于复合膜微观结构的改善和性能的提升。

柳福丹[3](2021)在《角质酶CutE对聚己内酯和聚丁二酸丁二醇酯的生物降解研究》文中指出角质酶是一种多功能酶,对多种可溶性酯、不溶性甘油三酯、天然聚酯、合成聚酯等具有降解和表面修饰的作用,在食品、化学、环保等领域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近年来人们发现有些角质酶对人工合成的高分子聚酯具有降解作用,但具体的降解机制尚不明确,单结构域的角质酶如何与固相聚酯材料相结合目前还鲜有报道。本论文选取来源于茄病镰刀菌(F.solani pisi)的模式角质酶CutE,将其在毕氏酵母GS115中进行了异源表达,研究了纯酶组分对聚己内酯(PCL)和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两种人工高分子聚酯的降解特性及降解过程;同时利用定点突变技术研究了角质酶CutE与固相聚酯底物进行吸附及分子链结合的分子基础。具体研究结果如下:(1)角质酶CutE的表达纯化及性质研究利用基因合成技术获得F.solani pisi的角质酶基因,并在巴斯德毕赤酵母GS115中进行异源表达,通过亲和层析纯化得到纯酶组分,分子量约25 k Da,经检测该重组酶对PCL和PBS聚酯具有降解活性。分别以两种聚酯作为底物,测定了CutE的酶学性质,结果显示,其最适酶反应温度为50℃,在4℃~40℃范围内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最适酶反应p H值为9.0,对应的缓冲体系为Tris-HCl缓冲液,在p H 3.0~11.0范围内非常稳定。低浓度下的金属离子Mn2+和Ca2+促进酶与底物结合,K+和Na+在酶与底物结合过程中无明显作用,而Zn2+和Co2+对酶降解PBS具明显的抑制作用,但对其降解PCL的活性影响并不显着;有机试剂Tween-80和Triton X-100对酶有明显抑制作用,甲醇和乙醇仅在高浓度下具一定的抑制作用。利用质谱技术对角质酶CutE降解聚酯的产物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PCL的酶解产物主要为羟基己酸单体和二聚体,PBS的主要酶解产物为丁二酸-丁二醇和一些低聚物,其中包括二聚体,三聚体,四聚体等,这些产物均为有醇端基的低聚物。(2)角质酶CutE对固相材料的降解过程研究角质酶CutE在降解PBS和PCL固相底物速率上存在明显差异,结果显示,在相同酶浓度下,角质酶CutE降解PCL薄膜的速率远大于降解PBS薄膜的速率。同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差式扫描量热仪(DSC)和热重仪(TGA)对薄膜的降解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随降解率的增加,薄膜逐渐被酶解,表面结构逐渐被破坏,稳定性逐渐下降,聚酯结晶度出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说明酶优先降解了非晶区,使结晶区暴露,结晶度的增加限制聚合物链的运动,进而降解结晶区,使整体结晶度下降。同时还发现角质酶CutE对PBS和PCL两种薄膜的降解遵循不同的降解模式,对PBS的降解以表面侵蚀型为主,而对于PCL则遵循逐层降解模式。(3)角质酶CutE吸附及结合聚酯底物的结构基础研究通过对角质酶CutE结构进行分析,选取了可能与其底物结合相关的Loop I区域进行研究,基于氨基酸疏水性和空间结构,采用定点突变技术构建了8个突变体,检测其对固相薄膜的吸附作用,同时测定其对可溶性短链底物和悬浊性长链底物的结合与催化能力。吸附结果显示,突变体L176A,V177A,L182A,I183A,V184A和L189A对PBS和PCL薄膜的吸附率降低,说明酶通过氨基酸的疏水作用吸附到固相聚酯材料表面,其中177位和189位氨基酸对吸附作用的影响最为显着,同时这两个氨基酸与活性中心邻近,推测其利用自身的疏水性将酶的活性中心锚定在最接近底物表面的位置,有利于酶对底物催化作用的发生。角质酶与可溶性短链底物的结合结果表明,突变体N172A,T173A,L176A,V177A,L182A,I183A和V184A,Km值与野生型相比均降低,仅L189A的Km值与野生型相比升高,对p NP底物的亲和力明显降低。比较Km值的变化,说明177位、182位、183位和189位在酶与可溶性短链底物结合过程中发挥作用,其中189位由于邻近活性中心,在酶与p NP底物结合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角质酶与悬浊性长链底物结合结果表明,突变体L176A,V177A,L182A,I183A和V184A,对PBS和PCL底物的亲和力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其中177位和184位对PCL底物的亲和力明显升高;突变体L189A和N172A,对PBS底物的亲和力上升,但对PCL底物的亲和力明显下降。说明172位、177位、184位和189位氨基酸可能是影响分子链进入活性口袋的关键位点,这可能与氨基酸位置、结构及底物结构有关。同时还发现同一位置的氨基酸在酶与不同结构的底物相互作用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也存在差异。

李娟,邓婧,梁黎[4](2021)在《可降解塑料在包装产品中的应用进展》文中研究指明由于可降解塑料的降解性、安全性、经济性和实用性,利用微生物或环境实现降解的可降解塑料替代传统塑料已经成为高分子领域的研究热点。随着"限塑令"加码为"禁塑令",可降解塑料迎来了政策性的发展机遇。综述了可降解塑料的分类、降解机理,着重介绍了可降解塑料如淀粉基生物降解塑料、聚乳酸(PLA)、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AT)、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等在包装产品中的应用进展,指出了可降解塑料面临的挑战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吴世蕾[5](2021)在《淀粉/聚酯全降解复合膜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过去十年中,不可降解的废弃石油基塑料,特别是包装薄膜,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了环境问题。为了减少传统塑料引起的环境污染,用于包装的可降解材料的研究和开发引起了广泛关注。淀粉是一种很有前途的天然聚合物,因为它具有低成本,来源广泛,可再生性和生物降解性等优点,可以在包装领域取代传统的塑料。然而,淀粉膜较差的机械性能和耐湿性严重限制了它们作为商业包装材料的应用。本文采用三层共挤吹膜技术,通过筛选合适的内外层配方,适当调节内层和外层配比,制备淀粉/聚酯三层复合膜。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采用三层共挤吹膜技术制备了具有不同内外层厚度的淀粉/聚酯三层复合膜。扫描电镜(SEM)结果表明成功制备了三层复合膜。随着Ecovio?F2223层厚度的增加,三层复合膜的结晶度逐渐增加。Ecovio?F2223层的存在显着提高了淀粉复合膜的拉伸强度和水接触角。所有三层复合膜的水蒸气渗透率均低于内层的淀粉膜,而氧气渗透率低于Ecovio?F2223膜。与Ecovio?F2223膜相比,三层复合膜的降解程度更大,在120 d内,P10三层复合膜在土壤中的重量损失约为80%。(2)PBAT含量显着影响淀粉/PBAT复合膜的性能。结果表明,随着PBAT含量的增加,淀粉/PBAT共混物的流动性增强,模量与复合黏度降低,淀粉与PBAT之间的氢键作用减弱。添加PBAT可显着提高淀粉膜的力学性能和阻隔性能,复合膜纵向最大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分别为7.86 MPa和532.67%,最低水蒸气和氧气透过系数分别为3.74×10-11 g·m-1·s-1·Pa-1和5.77×10-15 cm2·s-1·Pa-1。(3)挤压吹塑工艺(牵引速度和螺杆转速)对淀粉三层复合膜性能有显着影响。随着牵引速度的增大,淀粉/PBAT三层复合膜的拉伸强度呈增大趋势,而断裂伸长率则呈现相反的趋势,水蒸气渗透率降低,透光率增加;随着外层螺杆转速的增加,淀粉/PBAT三层复合膜的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均增大,水蒸气渗透率减小,透光率减小,扫描电镜观察到薄膜层与层之间的界限变得明显。

杨杰,王克俭[6](2021)在《可降解塑料在包装领域的应用与展望》文中认为随着科技的发展,塑料在社会生活中如医疗、农业和包装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在上个世纪,人们就为塑料行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努力,各种塑料的发明应用层出不穷,也备受青睐。在包装领域塑料的使用量非常大,还逐年大幅度递增。然而,大量不可降解塑料的使用,带来了愈发严重的白色污染,各种包装用塑料堆积成山,更多的采用焚烧的处理方式,但与此同时会产生大量的有害气体。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和大自然平衡的需要,可降解塑料诞生了,这可谓是塑料行业一重大突破。

梁政,王克俭[7](2021)在《绿色塑料包装技术研究及新型环保材料XPE在包装上应用》文中研究指明环境污染的一个重要来源是生活垃圾,这些生活垃圾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废弃的包装,那么从源头采取措施,寻找更好的更环保的包装技术以此来减轻环境污染的压力就提上了日程,这便是绿色包装技术。对于包装,塑料在其中的应用比较广泛,所以研究塑料包装中的绿色包装方面就显得非常重要。本文主要介绍了绿色包装的相关概念以及国内外绿色塑料包装的研究现状,并介绍了一种在绿色包装领域有很大发展前景的新型环保材料XPE,希望可以对相关的研究提供一些思路。

袁春平,侯惠民[8](2020)在《生物塑料在食品药品包装中的应用与展望》文中认为推广使用生物塑料是解决塑料导致环境污染的必由之路。生物塑料是生物基塑料和生物降解塑料的统称。采用14C测定生物基塑料中生物碳的含量和(或)在堆肥化条件下测定生物降解塑料可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的程度,可评价生物塑料的环保价值。本文主要介绍了几种常用商品化的可降解生物塑料如淀粉基生物塑料、聚乳酸、聚羟基脂肪酸酯类、聚丁二酸丁二醇酯、乙酸纤维素的结构和特性,以及其在食品药品包装和药物载体方面的应用,并展望了生物塑料未来在药品包装方面的应用前景。

魏风军,李林林[9](2020)在《塑料污染治理背景下一次性塑料产品替代与降解升级技术一览》文中提出生物降解塑料是指一类由自然界存在的微生物如细菌、霉菌(真菌)和藻类的作用而引起降解的塑料。理想的生物降解塑料是一种具有优良的使用性能、废弃后可被环境微生物完全分解、最终被无机化为自然界中碳素循环的一个组成部分的高分子材料。自2020年1月19日国家塑料治理污染意见颁布以来,各类一

赵良艺[10](2020)在《安徽绿茶礼品包装设计研究》文中提出安徽名茶众多、历史悠久,安徽绿茶所特有的健康、文化特质被大众所喜爱,安徽绿茶也更多的被作为礼品用于馈赠亲友和人际交往,但在茶叶礼品市场上,安徽绿茶礼品的发展境地较为尴尬,安徽绿茶礼品市场的发展面临着诸如高端市场空白、消费群体流失、茶文化精神传达不通畅、产业价值附加值低等困境,因此安徽绿茶止步于中端茶叶消费,高端绿茶领域发展较为滞后,绿茶作为物质与精神的双重载体却无法发挥应有的产业价值,由此给消费者造成了安徽绿茶形象差、档次低的印象,这些现象亟待我们去进行改善。本课题通过对安徽绿茶礼品包装市场调研,并结合国内外茶叶礼品包装现状,分析得出安徽绿茶礼品包装设计品牌意识薄弱、不合理过度包装、包装结构滞后、包装材料缺乏创新等问题,由此得出安徽绿茶礼品包装设计的发展方向应注重包装视觉效果、精神层次、用户体验、流行趋势等方面;从分析竹叶青、小罐茶、日本Lupicia茶包装设计,总结出安徽绿茶礼品包装设计定位应基于高端市场进行品牌设计、消费人群精准定位、包装设计风格重塑、生态化包装材料应用。以“印象徽州”绿茶礼品包装设计为例,进行设计方案头脑风暴,确定绿茶礼品包装设计定位,从包装结构优化处理、包装材料选择、包装工艺使用和视觉画面设计等方面展开,针对不同客户需求,设计出“友谊之礼”、“知己之礼”、“贵宾之礼”礼品包装,让消费者品味徽州茶文化,旨在为安徽绿茶礼品包装设计行业提供借鉴和参考,推动安徽绿茶市场的发展及其茶文化的传播。

二、降解塑料在包装方面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降解塑料在包装方面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生物降解塑料迎来了重要发展时期(上)(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生物降解塑料介绍
    1.1 聚乳酸
    1.2 聚羟基丁酸酯
    1.3 聚乙烯醇
    1.4 二氧化碳共聚物
    1.5 聚己内酯
    1.6 聚丁二酸丁二醇酯
2 结束语

(2)玉米醇溶蛋白复合膜改性制备及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1.2 玉米醇溶蛋白的特点及应用
        1.2.1 玉米醇溶蛋白的组成
        1.2.2 玉米醇溶蛋白的性质
        1.2.3 玉米醇溶蛋白的结构
        1.2.4 玉米醇溶蛋白的应用
    1.3 玉米醇溶蛋白膜的性能特点
        1.3.1 玉米醇溶蛋白膜的改性及性能研究
        1.3.2 玉米醇溶蛋白自组装成膜机理
    1.4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试验材料与制备方法
    2.1 试验所用主要化学试剂与仪器
    2.2 玉米醇溶蛋白复合膜的制备
        2.2.1 玉米醇溶蛋白乙醇水溶液制备
        2.2.2 玉米醇溶蛋白甘油膜制备
        2.2.3 玉米醇溶蛋白/丁香酚复合膜制备
        2.2.4 Tween 20修饰的玉米醇溶蛋白复合膜制备
        2.2.5 玉米醇溶蛋白/纳米TiO_2复合膜制备
        2.2.6 玉米醇溶蛋白/纳米SiO_2交联复合膜制备
    2.3 性能测试方法
        2.3.1 拉伸性能测试
        2.3.2 接触角测试
        2.3.3 氧气透过率测定
        2.3.4 水蒸气透过量测定
        2.3.5 扫描电镜分析(SEM)
        2.3.6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FTIR)
        2.3.7 热重分析(TGA)
        2.3.8 吸水率测定
        2.3.9 抗菌活性测定
第三章 Tween 20修饰的玉米醇溶蛋白复合膜性能研究
    3.1 玉米醇溶蛋白/丁香酚复合膜制备工艺研究
        3.1.1 玉米醇溶蛋白甘油膜的制备工艺优化
        3.1.2 丁香酚添加量的确定
    3.2 Tween 20对玉米醇溶蛋白复合膜组织结构的影响
        3.2.1 表面和截面形貌分析
        3.2.2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图分析
    3.3 Tween 20对玉米醇溶蛋白复合膜拉伸性能的影响
    3.4 Tween20对玉米醇溶蛋白复合膜表面润湿性能的影响
    3.5 Tween 20对玉米醇溶蛋白复合膜阻隔性能的影响
        3.5.1 氧气阻隔性分析
        3.5.2 水蒸气阻隔性分析
    3.6 Tween 20对玉米醇溶蛋白复合膜热稳定性的影响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玉米醇溶蛋白/纳米TiO_2复合膜性能研究
    4.1 纳米TiO_2对玉米醇溶蛋白复合膜组织结构的影响
        4.1.1 表面和截面形貌分析
        4.1.2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
    4.2 纳米TiO_2对玉米醇溶蛋白复合膜拉伸性能的影响
    4.3 纳米TiO_2对玉米醇溶蛋白复合膜表面润湿性的影响
    4.4 纳米TiO_2对玉米醇溶蛋白复合膜吸水性的影响
    4.5 纳米TiO_2对玉米醇溶蛋白复合膜阻隔性能的影响
        4.5.1 氧气阻隔性分析
        4.5.2 水蒸气阻隔性分析
    4.6 纳米TiO_2对玉米醇溶蛋白复合膜热稳定性的影响
    4.7 纳米TiO_2对玉米醇溶蛋白复合膜抗菌性能的影响
    4.8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玉米醇溶蛋白/纳米SiO_2交联复合膜性能研究
    5.1 纳米SiO_2添加量的确定
    5.2 KH-560对玉米醇溶蛋白复合膜组织结构的影响
        5.2.1 表面和截面形貌分析
        5.2.2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图分析
    5.3 KH-560对玉米醇溶蛋白复合膜拉伸性能的影响
    5.4 KH-560对玉米醇溶蛋白复合膜吸水性的影响
    5.5 KH-560对玉米醇溶蛋白复合膜阻隔性能的影响
        5.5.1 水蒸气阻隔性分析
        5.5.2 氧气阻隔性分析
    5.6 KH-560对玉米醇溶蛋白复合膜表面润湿性的影响
    5.7 KH-560对玉米醇溶蛋白复合膜热稳定性的影响
    5.8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发明专利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获奖情况
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3)角质酶CutE对聚己内酯和聚丁二酸丁二醇酯的生物降解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可降解塑料简介
        1.1.1 可降解塑料的定义
        1.1.2 可降解塑料的分类及特点
    1.2 生物降解塑料简介
        1.2.1 生物降解塑料定义
        1.2.2 生物降解塑料分类
        1.2.3 生物降解塑料应用
        1.2.4 生物降解材料的降解机理
    1.3 PBS的研究现状
        1.3.1 PBS的结构
        1.3.2 PBS的合成
        1.3.3 PBS的应用
        1.3.4 PBS的生物降解研究
    1.4 PCL的研究现状
        1.4.1 PCL的结构
        1.4.2 PCL的合成
        1.4.3 PCL的应用
        1.4.4 PCL的生物降解研究
    1.5 角质酶概述
        1.5.1 角质酶的来源
        1.5.2 角质酶的应用
        1.5.3 角质酶的理化性质
        1.5.4 角质酶对聚酯的降解研究
    1.6 立题依据及研究内容
第二章 角质酶CutE的表达和性质研究
    2.1 实验材料
        2.1.1 实验菌株及质粒
        2.1.2 实验底物
        2.1.3 实验试剂
        2.1.4 培养基与缓冲液
        2.1.5 实验仪器
    2.2 实验方法
        2.2.1 重组酶的构建
        2.2.2 重组酶的诱导表达
        2.2.3 重组酶的分离纯化
        2.2.4 重组酶的SDS-PAGE电泳检测
        2.2.5 重组酶的蛋白浓度测定
        2.2.6 重组酶的酶活力测定
        2.2.7 重组酶的底物特异性分析
        2.2.8 重组酶的酶学性质测定
    2.3 实验结果与讨论
        2.3.1 角质酶CutE的构建
        2.3.2 角质酶CutE的表达纯化
        2.3.3 角质酶CutE的蛋白浓度测定
        2.3.4 角质酶CutE的比酶活测定
        2.3.5 角质酶CutE的底物特异性
        2.3.6 角质酶CutE的酶学性质测定
    2.4 小结
第三章 角质酶CutE对 PBS和 PCL薄膜降解过程研究
    3.1 实验材料
        3.1.1 实验底物
        3.1.2 实验试剂
        3.1.3 培养基与缓冲液
        3.1.4 实验仪器
    3.2 实验方法
        3.2.1 酶对固相材料的降解
        3.2.2 表面形貌分析(SEM)
        3.2.3 结晶度分析(DSC)
        3.2.4 热稳定性分析(TGA)
    3.3 实验结果与讨论
        3.3.1 角质酶CutE对薄膜降解曲线测定
        3.3.2 表面形貌分析(SEM)
        3.3.3 薄膜的结晶度分析(DSC)
        3.3.4 薄膜的热稳定性分析(TGA)
    3.4 小结
第四章 角质酶CutE结合聚酯底物的结构基础研究
    4.1 实验材料
        4.1.1 实验菌株及质粒
        4.1.2 实验底物
        4.1.3 实验试剂
        4.1.4 培养基与缓冲液
        4.1.5 实验仪器
    4.2 实验方法
        4.2.1 结构分析
        4.2.2 突变体的构建
        4.2.3 重组酶的诱导表达
        4.2.4 重组酶的分离纯化
        4.2.5 重组酶的SDS-PAGE电泳检测
        4.2.6 重组酶的蛋白浓度测定
        4.2.7 重组酶的酶活力测定
        4.2.8 重组酶对固相薄膜的吸附
        4.2.9 重组酶与底物结合的动力学分析
    4.3 实验结果与讨论
        4.3.1 结构分析及突变位点确定
        4.3.2 角质酶CutE及 Loop? 区突变体对固相底物的吸附作用
        4.3.3 角质酶CutE及 Loop? 区突变体与分子链的结合与催化作用
    4.4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4)可降解塑料在包装产品中的应用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可降解塑料
    1.1 可降解塑料的分类
    1.2 可降解塑料的降解机理
        1.2.1 生物降解
        1.2.2 光降解
        1.2.3 光-生物降解
        1.2.4 水降解
2 可降解塑料在包装产品中的应用进展
    2.1 淀粉基生物降解塑料在包装产品中的应用进展
    2.2 PLA在包装产品中的应用进展
    2.3 PBAT在包装产品中的应用进展
    2.4 PBS在包装产品中的应用进展
3 可降解塑料面临的挑战
4 可降解塑料的行业发展趋势
5 结论

(5)淀粉/聚酯全降解复合膜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可降解材料
        1.1.1 淀粉
        1.1.1.1 淀粉的结构与性质
        1.1.1.2 淀粉的改性
        1.1.1.3 淀粉基可降解塑料
        1.1.2 聚乳酸(PLA)
        1.1.3 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AT)
    1.2 淀粉/聚酯复合膜研究进展
        1.2.1 共混膜研究进展
        1.2.1.1 淀粉/PLA复合材料
        1.2.1.2 淀粉/PBAT复合材料
        1.2.1.3 淀粉/聚碳酸亚丙酯(PPC)复合材料
        1.2.1.4 淀粉/聚羟基脂肪酸酯(PHA)复合材料
        1.2.2 多层复合膜研究进展
    1.3 淀粉基可降解塑料的降解性能
        1.3.1 淀粉基可降解塑料的降解机理
        1.3.2 淀粉基可降解塑料的降解性能研究现状
    1.4 淀粉基可降解塑料存在的问题
    1.5 研究目的意义和内容
        1.5.1 研究目的意义
        1.5.2 研究内容
2 材料与方法
    2.1 主要原料与试剂
    2.2 主要试验仪器与设备
    2.3 试验方法
        2.3.1 不同外层厚度三层复合膜的制备
        2.3.2 不同比例酸解淀粉/PBAT复合膜的制备
        2.3.3 酸解淀粉/PBAT三层复合膜的制备
    2.4 分析方法
        2.4.1 熔体流动速率
        2.4.2 流变行为分析
        2.4.3 淀粉复合膜的红外光谱(FT-IR)
        2.4.4 淀粉复合膜的X-射线衍射(XRD)
        2.4.5 淀粉复合膜的扫描电镜分析(SEM)
        2.4.6 淀粉复合膜的动态热力学分析(DMA)
        2.4.7 淀粉复合膜的力学性能测试
        2.4.8 淀粉复合膜的耐水性测试
        2.4.9 淀粉复合膜的水接触角测试
        2.4.10 淀粉复合膜的水蒸气渗透系数(WVP)
        2.4.11 淀粉复合膜的氧气渗透系数(OP)
        2.4.12 淀粉复合膜透光率的测定
        2.4.13 淀粉复合膜的土埋降解
        2.4.14 数据分析
3 结果分析
    3.1 不同外层厚度对三层复合膜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3.1.1 复合膜的FT-IR分析
        3.1.2 复合膜的XRD分析
        3.1.3 复合膜的DMA分析
        3.1.4 复合膜的疏水性
        3.1.5 复合膜的力学性能
        3.1.6 复合膜的透光性能
        3.1.7 复合膜的阻隔性能
        3.1.8 复合膜的降解性能
        3.1.9 复合膜的微观形貌
    3.2 不同比例酸解淀粉/PBAT对复合膜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3.2.1 淀粉/PBAT共混物的熔体流动速率分析
        3.2.2 淀粉/PBAT共混物的流变性质分析
        3.2.3 淀粉/PBAT复合膜的XRD分析
        3.2.4 淀粉/PBAT复合膜的FT-IR分析
        3.2.5 淀粉/PBAT复合膜的DMA分析
        3.2.6 淀粉/PBAT复合膜的微观形貌
        3.2.7 淀粉/PBAT复合膜的力学性能
        3.2.8 淀粉/PBAT复合膜的疏水性
        3.2.9 淀粉/PBAT复合膜的阻隔性能
    3.3 挤出吹膜条件对三层复合膜性能的影响
        3.3.1 牵引速度对三层复合膜性能的影响
        3.3.1.1 复合膜的结晶性能
        3.3.1.2 复合膜的微观形貌
        3.3.1.3 复合膜的力学性能
        3.3.1.4 复合膜的阻隔性能
        3.3.1.5 复合膜的耐水性
        3.3.1.6 复合膜的透光性能
        3.3.2 外层螺杆转速对三层复合膜性能的影响
        3.3.2.1 复合膜的结晶性能
        3.3.2.2 复合膜的微观形貌
        3.3.2.3 复合膜的力学性能
        3.3.2.4 复合膜的阻隔性能
        3.3.2.5 复合膜的耐水性
        3.3.2.6 复合膜的透光性能
        3.3.2.7 复合膜的降解性能
        3.3.2.8 复合膜的降解微观形貌
4 讨论
    4.1 采用三层共挤出吹塑法制备淀粉三层复合膜
    4.2 关于外层基材的选择
    4.3 关于淀粉复合膜的降解性能
    4.4 下一步研究方向
5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6)可降解塑料在包装领域的应用与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1. 可降解材料种类和特性
    1.1 生物可降解包装用塑料
    1.2 光降解包装用塑料
    1.3 光-生降解包装用塑料
    1.4 其他降解包装用塑料
2. 可降解塑料在包装领域应用优点
    2.1 绿色环保污染小
    2.2 可包装的产品多
3. 可降解塑料在包装领域应用存在的问题
    3.1 技术水平问题
    3.2 成本问题
    3.3 性能问题
    3.4 回收处理问题
4. 对未来可降解塑料包装材料的展望
5. 结束语

(7)绿色塑料包装技术研究及新型环保材料XPE在包装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一、什么是绿色包装?
二、国内外塑料绿色包装技术发展现状
    1. 国外绿色塑料包装行业现状及发展动态
    2. 国内绿色塑料包装行业现状及发展动态
三、在绿色包装中有广阔应用前景的材料XPE
    1.XPE材料
    2.XPE材料的性能及环保特性
    3. XPE材料在包装领域的应用前景

(8)生物塑料在食品药品包装中的应用与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1 生物塑料简介
2 常用生物塑料以及在包装领域中的应用
    2.1 淀粉基生物塑料
    2.2 聚乳酸(PLA)
    2.3 聚羟基脂肪酸酯类(PHA)
    2.4 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
    2.5 乙酸纤维素
3 生物塑料在药包材领域应用的展望

(9)塑料污染治理背景下一次性塑料产品替代与降解升级技术一览(论文提纲范文)

一次性塑料产品替代技术
    1.聚乳酸
    2.聚羟基丁酸酯
    3.聚乙烯醇
    4.二氧化碳共聚物
    5.聚己内酯
    6.聚丁二酸丁二醇酯及其共聚物
一次性塑料产品降解升级技术
    1.淀粉
    2.ADM厌氧生物降解母粒
国内外相关公司一次性塑料产品替代与降解升级技术产能布局情况分析
    1.国内各企业一次性塑料产品替代与降解升级技术相关产品及产能分析
    2.国外生物可降解塑料主要生产商
结语

(10)安徽绿茶礼品包装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课题研究目的和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
第2章 安徽绿茶礼品包装市场调研
    2.1 茶叶的发展与分类
        2.1.1 中国茶叶发展简述
        2.1.2 茶叶的分类与包装方式
    2.2 安徽绿茶分类及特点
    2.3 安徽绿茶文化的解读
    2.4 安徽绿茶礼品包装市场调研
        2.4.1 包装价格与质量调研
        2.4.2 包装结构调研
        2.4.3 设计风格及表现手法调研
        2.4.4 用户体验调研
        2.4.5 包装材料调研
    2.5 安徽绿茶礼品包装设计现状分析
        2.5.1 品牌意识薄弱
        2.5.2 不合理过度包装
        2.5.3 包装结构缺乏独特性
        2.5.4 包装材料缺乏创新
    2.6 安徽绿茶礼品包装设计的发展方向预测
第3章 消费人群分析与设计定位
    3.1 消费人群分析
        3.1.1 消费人群购买动机和需求
        3.1.2 消费人群划分
    3.2 消费者对茶叶礼品包装设计的心理需求
        3.2.1 注重礼品包装的视觉效果
        3.2.2 注重礼品包装的精神层次
        3.2.3 注重礼品包装的用户体验
        3.2.4 注重礼品包装的流行趋势
    3.3 国内外优秀茶叶礼品包装案例分析
        3.3.1 竹叶青茶包装设计调研分析
        3.3.2 小罐茶包装设计定位分析
        3.3.3 日本Lupicia茶特色分析
        3.3.4 其他类别礼品包装案例分析
    3.4 成功礼品包装的启示
        3.4.1 基于高端市场的品牌再设计
        3.4.2 消费人群的定位
        3.4.3 设计风格的重塑
        3.4.4 生态化的包装材料
第4章 安徽绿茶礼品包装设计途径
    4.1 与时俱进的视觉形象升级
    4.2 包装结构的多样性探索
    4.3 可循环材料的应用
        4.3.1 可降解塑料包装
        4.3.2 秸秆材料包装
        4.3.3 环保纸材料包装
        4.3.4 铝塑复合材料包装
        4.3.5 纳米复合材料包装
    4.4 基于用户体验的包装方式的改进
第5章 安徽绿茶礼品包装设计实践
    5.1 从品牌切入打造绿茶礼品包装设计
    5.2 包装设计定位
        5.2.1 消费人群定位
        5.2.2 销售产品定位
    5.3 设计方案思路
        5.3.1 用品牌引领包装设计形象
        5.3.2 包装设计方案构思
    5.4 包装设计的展开
        5.4.1 包装结构优化处理
        5.4.2 包装材料的选择
        5.4.3 包装工艺的使用
        5.4.4 平面视觉设计
    5.5 叙说绿茶包装里的故事
        5.5.1 天长地久的“友谊之礼”
        5.5.2 君子之交的“知己之礼”
        5.5.3 礼遇佳人的“贵宾之礼”
    5.6 让安徽绿茶家喻户晓
        5.6.1 传统媒介的宣传
        5.6.2 互联网的推广
        5.6.3 产品预期销售效果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资料整理图
附录2 作品设计过程图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致谢

四、降解塑料在包装方面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生物降解塑料迎来了重要发展时期(上)[J]. 陶永亮,田书竹. 橡塑技术与装备, 2021(14)
  • [2]玉米醇溶蛋白复合膜改性制备及性能研究[D]. 肖飞虹. 山东大学, 2021(12)
  • [3]角质酶CutE对聚己内酯和聚丁二酸丁二醇酯的生物降解研究[D]. 柳福丹. 东北师范大学, 2021(12)
  • [4]可降解塑料在包装产品中的应用进展[J]. 李娟,邓婧,梁黎. 塑料科技, 2021(04)
  • [5]淀粉/聚酯全降解复合膜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D]. 吴世蕾. 山东农业大学, 2021(01)
  • [6]可降解塑料在包装领域的应用与展望[J]. 杨杰,王克俭. 塑料包装, 2021(01)
  • [7]绿色塑料包装技术研究及新型环保材料XPE在包装上应用[J]. 梁政,王克俭. 塑料包装, 2021(01)
  • [8]生物塑料在食品药品包装中的应用与展望[J]. 袁春平,侯惠民.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2020(11)
  • [9]塑料污染治理背景下一次性塑料产品替代与降解升级技术一览[J]. 魏风军,李林林. 今日印刷, 2020(07)
  • [10]安徽绿茶礼品包装设计研究[D]. 赵良艺. 安徽工程大学, 2020(05)

标签:;  ;  ;  ;  ;  

可降解塑料在包装中的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