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痛分娩法的临床应用

无痛分娩法的临床应用

一、无痛分娩法在临床中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彭杏花[1](2021)在《观察无痛分娩技术在产科临床中的应用》文中认为目的观察无痛分娩技术在产科临床中的应用。方法在我院2017年8月至2019年8月收治的产妇中抽取174例,随机将产妇分为试验组(采用无痛分娩,每组87例)与对照组(采用常规分娩,每组87例),在试验结束后对两组产妇进行多项分娩指标比较。结果试验组产妇的产程时间平均为(6.83±1.21)h、对照组产妇的产程时间平均为(9.24±1.09)h,比较结果显示:t=13.803,P=0.001,差异有显着性(P <0.05)。试验组产妇产后2、24 h出血量平均为(140.84±15.52)m L、(210.84±28.74)m L,对照组产妇产后2、24 h出血量平均为(187.22±16.57)m L、(286.58±29.34)m L,差异有显着性(P <0.05)。试验组产妇产后VAS疼痛评分平均为(4.24±1.52)分,对照组产妇产后VAS疼痛评分平均为(6.54±1.47)分,比较结果显示:t=10.1454,P=0.001,差异有显着性(P <0.05)。试验组新生儿的并发症发症率为10.34%(9/87),对照组新生儿的并发症发症率为31.03%(27/8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产妇进行分娩生育期间,对其采用无痛分娩措施能够有效的帮助其缩短产程,从而降低产后疼痛程度和产后出血量,并减少新生儿出现不良情况的概率。

刘丽娜[2](2021)在《无痛分娩技术在产科临床应用中的效果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无痛分娩技术在产科临床应用中的效果。方法 120例产妇,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施以常规的分娩干预处理,试验组施以无痛分娩技术处理。比较两组产后2 h失血量、产时总失血量、产程时间、分娩方式、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情况。结果试验组产后2 h失血量(132.65±23.21)ml、产时总失血量(198.47±32.47)ml少于对照组的(173.12±25.59)、(243.51±35.74)ml,产程时间(3.31±1.52)h短于对照组的(6.81±1.62)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剖宫产率3.33%、产后出血发生率3.33%、新生儿窒息率0低于对照组的23.33%、20.00%、11.67%,阴道分娩率96.67%高于对照组的7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痛分娩技术在产科临床中的应用具有显着效果。

郑红梅[3](2021)在《硬膜外麻醉对初产妇产程及母婴结局影响的Meta分析》文中认为目的:系统性评价硬膜外麻醉对初产妇产程及母婴结局的影响,为临床硬膜外麻醉分娩镇痛的实施提供循证依据。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Pub Med英文数据库、Cochrane Library英文数据库、Web of Science以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所有有关硬膜外麻醉对初产妇产程及母婴结局影响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s),使用Note Express软件进行数据的初步筛选,再通过精读全文,筛选出最终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对最终纳入的文献进行偏倚风险评估、质量评价以及结果指标数据的提取,然后运用Revman 5.4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共15篇,共纳入研究的病例数为2728。其中实施硬膜外麻醉分娩镇痛1367例,对照组1361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实施硬膜外麻醉分娩镇痛组与对照组相比,可显着减轻分娩痛(RR=3.97,95%CI=2.38~6.62,P<0.00001),缩短第一产程(SMD=-1.71,95%CI=-2.37~-1.05,P<0.00001),缩短第二产程(SMD=-0.43,95%CI=-0.8~-0.06,P=0.02),缩短总产程(SMD=-1.86,95%CI=-2.24~-1.49,P<0.00001),降低剖宫产发生率(RR=0.30,95%CI=0.24~0.37,P<0.00001),差异均有显着的统计学意义。而两组产后出血量(SMD=-0.35,95%CI=-0.77~0.66,P=0.09)及新生儿1min Apgar评分(SMD=0.04,95%CI=-0.08~0.15,P=0.56)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硬膜外麻醉分娩镇痛可以有效减轻分娩痛,缩短产程,降低剖宫产率,且不会增加产后出血及新生儿窒息风险,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值得在临床上推广运用。

刘威良[4](2021)在《基于机器学习的无痛分娩数据分析研究》文中提出随着人工智能技术与大数据技术的飞速发展,医疗行业中数据的信息化也在不断地建设。随着医疗数据的建设和完善,人工智能技术开始辅助医疗的研究和发展。无痛分娩,在医学上被称为“分娩镇痛”,在这里具体指的是硬膜外镇痛。这种方式可以使孕妇在分娩时的疼痛感得到极大缓解,让分娩更加顺利,但是也会对孕妇和婴儿产生的不良影响一直备受争议。对于这个人工分析较为困难的问题,人工智能技术及大数据技术可以在研究和辅助分析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本文针对无痛分娩对母婴结局相关影响的问题,使用相关系数和机器学习的方法研究了无痛分娩数据与母婴结局的相关性,建立了无痛分娩母婴结局预测机器学习模型,设计与实现了无痛分娩母婴结局预测应用系统,论文的主要工作和成果如下:1、研究了母婴结局与生理指标相关关系。母婴结局与生理指标相关关系研究将从数学角度、机器学习模型角度等进行分析,寻找不同的母婴结局的最相关因素和次相关因素等不同缘由。通过数学模型计算生理指标与不同结局以及各个生理指标之间的线性关系和生理指标和不同结局之间的非线性相关程度,通过机器学习模型挖掘不同的生理指标对母婴结局的重要性差异,使用机器学习的可视化探究模型的分类方式,通过这些研究进一步为临床医护人员提供一定的指导和见解。2、设计了无痛分娩母婴结局预测算法。根据生理指标,设计机器学习模型算法,使用机器学习模型对母婴结局进行预测。在产妇接受分娩镇痛的过程中,临床医护人员需要考虑大量的信息,机器学习算法可以在分娩镇痛前和分娩过程中使用产妇分娩期间的生理特征数据,对无痛分娩的母婴结局进行预测。由于目前医生根据特征数据和临床经验难以对接受分娩镇痛后的母婴结局进行准确估计,而更为强大的机器学习可以对这一复杂的临床情况进行分析判断,为医生提供一定的建议和分析。医生可以在分娩镇痛前和分娩过程中利用以机器学习算法为基础的预测模型,得到一个母婴结局的预测结果,同时根据围产期产妇各项生理特征,得出一个较为准确的分娩镇痛母婴结局。3、设计与实现了无痛分娩母婴结局预测系统,针对无痛分娩母婴结局预测算法,以及目前医生无法对无痛分娩的母婴结局进行预估的现状,研究制作了无痛分娩母婴结局预测系统。系统和病人的数据库相连,同时制作GUI页面,医生可以输入孕妇和婴儿的相关信息预测母婴结局或无痛分娩的并发症。同时部署数据库,让医生可以随时调取数据库中的信息进行预测分析。而在分娩过程中,系统可以自动根据分娩过程中数据的迭代进行自动预测,可以给医生更好的帮助。

殷秀莉,杨小妹,吕翠,冯颖,武启芸,冯小明[5](2021)在《探究无痛分娩联合接生手法改变对妊娠高血压孕妇顺产母婴结局及SAS评分的影响》文中认为目的探究无痛分娩联合接生手法改变对妊娠高血压孕妇顺产母婴结局及自拟焦虑问卷(SAS)评分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9月唐山市妇幼保健院治的132例妊娠高血压综合征首选顺产分娩的产妇为研究对象,按照产妇采取的分娩接生手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产妇66例。2组产妇均采取硬膜外麻醉无痛分娩,对照组给予传统接生手法,观察组给予无会阴保护接生手法。记录2组产妇分娩方式及产中情况,分娩后产妇会阴损伤情况,产后2 h出血量,产后2、24、48 h疼痛情况,产后焦虑情况以及母婴结局。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定疼痛程度,采用SAS评分评定焦虑情况。结果 2组产妇均成功自然分娩,观察组产妇第二产程时间、拨露5 cm至胎儿娩出时间分别为(10.17±4.95)、(31.24±8.93)、(5.21±2.02) min,显着优于对照组[(11.78±4.96)、(39.58±10.62)、(7.79±2.06) 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产妇Ⅰ度及以下会阴裂伤的产妇比率(72.73%)显着高于对照组(45.45%),Ⅱ度会阴裂伤、会阴侧切的产妇比率(18.18%、9.09%)显着低于对照组(25.76%、28.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产妇产后2 h VAS评分比较[(3.76±0.83)分vs.(3.73±0.86)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产妇产后24、48 h VAS评分为(4.61±0.73)、(3.53±0.47)分,均显着低于对照组[(5.28±0.88)、(4.67±0.6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产后2 h出血量[(139.74±19.26) mL]、SAS评分[(27.08±3.75)分]均显着低于对照组[(205.37±23.61) mL、(39.22±4.28)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的新生儿出生1 min Apgar评分、新生儿呼吸窘迫发生率、产妇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9.57±0.39)分、1.52%、4.55%,均优于对照组[(8.49±0.42)分、9.09%、15.1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无痛分娩过程中,与传统接生手法相比,无会阴保护接生手法改变对妊娠高血压孕妇顺产母婴结局良好,可以有效减轻母体损伤、疼痛及焦虑程度。

冯春艳[6](2021)在《分娩镇痛下新产程标准中第二产程时间对新生儿脐动脉血气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分娩镇痛下新产程标准中第二产程时间对新生儿脐动脉血气的影响,为更好地改善妊娠结局提供依据和参考。方法:选择2018年01月-2018年12月于藁城人民医院分娩的足月、头位、单胎的757例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排除胎位异常、择期剖宫产、经产妇、III类图形),宫口开大3CM后给予持续性硬膜外无痛分娩麻醉,宫口开大5cm给予持续胎心电子监护。根据第二产程时间分为两组,A组(n=584例)为第二产程≤3小时,B组(n=173例)为第二产程>3小时且≤4小时。A组根据胎心电子监护三类图形可分为A1组(I类图形)和A2组(II类图形)。B组根据胎心电子监护三类图形可分为B1组(I类图形)和B2组(II类图形)。比较各组新生儿脐动脉血气指标(PH、乳酸及碱剩余)、1 min Apgar评分、新生儿NICU入住率等指标。结果:1.A组新生儿脐动脉血气PH值明显高于B组,乳酸、碱剩余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A1组新生儿脐动脉血气PH值高于A2组,乳酸、碱剩余明显低于A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B1组新生儿脐动脉血气PH值高于B2组,乳酸、碱剩余水平明显低于B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A1组新生儿脐动脉血气指标PH值高于B1组,乳酸、碱剩余水平明显低于B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A2组新生儿脐动脉血气指标PH值高于B2组,乳酸、碱剩余水平明显低于B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A1组新生儿出生Apgar1分钟评分高于A2组(P<0.05);B1组新生儿出生Apgar1分钟评分高于B2组(P<0.05);A1组和B1组及A2组和B2组新生儿出生Apgar1分钟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7.A1组新生儿NICU入住率低于A2组,B1组新生儿NICU入住率低于B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1组新生儿NICU入住率低于B1组,A2组新生儿NICU入住率低于B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新产程标准中第二产程时间超过3小时会引起新生儿脐动脉血气PH值降低,乳酸和碱剩余水平升高。2.在分娩镇痛的新产程中第二产程近达3小时时需要尽快处理终止妊娠。在第二产程中一旦出现二类图形,需要尽快处理。

王瀛培,徐华博[7](2021)在《卫生行政与妇女保健实践:20世纪50年代精神预防性无痛分娩法在上海》文中指出精神预防性无痛分娩法的推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国家卫生行政对妇女保健实践的一次直接介入,该法学自同属社会主义阵营的苏联,符合新中国"以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得益于妇产医学精英在技术研究和各界在宣传教育中的努力,上海在推行中取得不错的成绩,成为全国的标杆。在经历了高潮和重振等阶段后,精神预防性无痛分娩法退出了历史舞台,但其在彰显社会主义优越性、改造医学界思想和改善医务人员工作态度方面起到较好的作用。对于接受精神预防性无痛分娩法的妇女而言,实际"痛与不痛"已不重要,其从无痛分娩法所要求的住院分娩、自然分娩中获益良多。

刘宏[8](2020)在《助产士责任制联合无痛分娩对分娩方式及胎儿的影响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探讨分析助产士责任制联合无痛分娩对产妇分娩方式及胎儿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8年10月收治于我院产科待产的产妇共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其中对照组50例,采用传统护理模式联合无痛分娩方式;观察组50例,采用助产士责任制联合无痛分娩方式。统计分析两组产妇分娩方式,平均产程及分娩结局,并对所的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观察组产妇顺产率为86%(43/50),阴道助产5例,剖宫产2例,平均产程(476.23±123.31)min,胎儿窘迫率2%(1/50),无新生儿窒息发生;对照组产妇顺产率为70%(35/50),阴道助产6例,剖宫产9例,平均产程(526.45±115.35)min,胎儿窘迫率8%(4/50),新生儿窒息率为4%(2/50)。两组数据之间具有显着性差异并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助产士责任制联合无痛分娩对产妇具有显着的临床效果,能够显着降低剖宫产率,降低分娩时间,改善胎儿的分娩结局,提升分娩质量,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董燕[9](2020)在《无痛分娩技术在产科临床的应用价值》文中指出目的分析无痛分娩技术在产科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19年5月本院收治的100例产妇,将100例产妇分成两组,一组为实验组,另一组为对照组。实验组采用无痛分娩,人数为5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分娩技术,人数为49例,对比两组产妇的分娩效果。结果通过实验分析发现,采用无痛分娩技术的产妇在阵痛有效率上明显要高于普通的分娩技术,而且采用无痛分娩技术的产妇在分娩过程中以及产后两小时之内的失血量要比常规分娩技术的产妇失血量少。数据统计具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将无痛分娩技术应用在产科临床中能有效实现产妇镇痛的降低,缩短产程,减少患者的出血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周燕,罗建刚,关秀莹,艾红云,宋志刚[10](2020)在《无痛分娩技术在产科临床分娩中的应用价值》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分析无痛分娩技术在产科临床分娩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8月~2019年6月在我院分娩的120例产妇,根据产妇分娩意愿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观察组使用无痛分娩技术,对照组给予常规分娩技术,比较两组的镇痛效果、产程及分娩结局。结果观察组镇痛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第一产程、总产程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剖宫产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后出血率、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产科应用无痛分娩技术,可有效减少产妇的分娩痛苦,改善分娩结局并缩减产程时间,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二、无痛分娩法在临床中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无痛分娩法在临床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观察无痛分娩技术在产科临床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护理方法
        1.2.1 产前无痛分娩措施
        1.2.2 产中无痛分娩措施
        1.2.3 产后无痛措施
    1.3 疗效标准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产妇产程时间比较
    2.2 两组产妇产后出血量比较
    2.3两组产妇产后VA S疼痛程度比较
    2.4 新生儿并发症发症率比较
3 讨论

(2)无痛分娩技术在产科临床应用中的效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3 方法
        1.3.1 对照组
        1.3.2 试验组
    1.4 观察指标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产后2 h失血量、产时总失血量、产程时间比较
    2.2 两组分娩方式、产后出血及新生儿窒息情况比较
3 讨论

(3)硬膜外麻醉对初产妇产程及母婴结局影响的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第2章 资料与方法
    2.1 检索文献思路
    2.2 文献提取标准
    2.3 结果指标
    2.4 文献筛选
    2.5 纳入文献质量评价
    2.6 提取信息
    2.7 统计学分析方法
第3章 结果
    3.1 统计结果分析
        3.1.1 疼痛程度的Meta分析
        3.1.2 第一产程时间(min)的Meta分析
        3.1.3 第二产程时间(min)的Meta分析
        3.1.4 总产程时间(h)的Meta分析
        3.1.5 剖宫产发生率的Meta分析
        3.1.6 产后出血量的Meta分析
        3.1.7 新生儿1min Apgar评分的Meta分析
    3.2 敏感性分析
        3.2.1 疼痛程度的Meta分析敏感性分析
        3.2.2 第一产程时间(min)的Meta分析敏感性分析
        3.2.3 第二产程时间(min)的Meta分析敏感性分析
        3.2.4 总产程时间(h)的Meta分析敏感性分析
        3.2.5 剖宫产发生率的Meta分析敏感性分析
        3.2.6 产后出血量(ml)的Meta分析敏感性分析
        3.2.7 新生儿1min Apgar评分的Meta分析敏感性分析
    3.3 发表偏倚
第4章 讨论
第5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无痛分娩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4)基于机器学习的无痛分娩数据分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研究现状
    1.3 论文主要研究工作及结构安排
    参考文献
第二章 无痛分娩母婴结局概述
    2.1 无痛分娩母婴结局介绍
        2.1.1 无痛分娩
        2.1.2 母婴结局介绍
    2.2 无痛分娩数据概述
    2.3 无痛分娩母婴结局特征数据
    2.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章 无痛分娩母婴结局数据相关性分析
    3.1 相关性分析方法
    3.2 特征指标数据处理
    3.3 无痛分娩产妇发热数据相关性分析
        3.3.1 基于相关系数的相关性分析
        3.3.2 基于机器学习的相关性分析
    3.4 无痛分娩产妇转剖宫产手术数据相关性分析
        3.4.1 基于相关系数的相关性分析
        3.4.2 基于机器学习的相关性分析
    3.5 无痛分娩产妇第一产程数据相关性分析
        3.5.1 基于相关系数的相关性分析
        3.5.2 基于机器学习的相关性分析
    3.6 无痛分娩产妇产后出血数据相关性分析
        3.6.1 基于相关系数的相关性分析
        3.6.2 基于机器学习的相关性分析
    3.7 无痛分娩新生儿评分数据相关性分析
        3.7.1 基于相关系数的相关性分析
        3.7.2 基于机器学习的相关性分析
    3.8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章 基于机器学习的母婴结局预测算法研究
    4.1 机器学习模型算法原理
    4.2 母婴结局预测算法结构
        4.2.1 算法总体结构
        4.2.2 评估指标介绍
        4.2.3 损失函数设计
    4.3 无痛分娩产妇发热结局预测
        4.3.1 分娩镇痛前产妇发热预测
        4.3.2 无痛分娩过程中产妇发热预测
    4.4 无痛分娩产妇转剖宫产手术结局预测
        4.4.1 分娩镇痛前产妇转剖宫产手术预测
        4.4.2 无痛分娩过程中产妇转剖宫产手术预测
    4.5 无痛分娩产妇第一产程结局预测
    4.6 无痛分娩产妇产后出血结局预测
    4.7 无痛分娩新生儿评分结局预测
        4.7.1 无痛分娩新生儿1分钟评分预测
        4.7.2 无痛分娩新生儿10分钟结局预测
    4.8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五章 无痛分娩母婴结局预测应用系统
    5.1 应用系统功能概述
    5.2 应用系统架构设计
    5.3 应用系统功能设计与实现
        5.3.1 人机交互界面模块设计与实现
        5.3.2 通信模块设计与实现
        5.3.3 预测服务模块设计与实现
        5.3.4 数据库模块设计与实现
    5.4 应用系统使用测试
    5.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论文工作总结
    6.2 后期工作展望
缩略语
致谢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内成果目录

(5)探究无痛分娩联合接生手法改变对妊娠高血压孕妇顺产母婴结局及SAS评分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3 方法
    1.4 观察指标
    1.5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2组产妇分娩情况比较
    2.2 2组产妇会阴损伤情况比较
    2.3 2组产妇产后出血情况比较
    2.4 2组产妇产后疼痛情况比较
    2.5 2组产妇SAS评分比较
    2.6 2组母婴结局情况
3 讨论
4 结论

(6)分娩镇痛下新产程标准中第二产程时间对新生儿脐动脉血气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写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新生儿脐带血影响因素及临床应用研究新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7)卫生行政与妇女保健实践:20世纪50年代精神预防性无痛分娩法在上海(论文提纲范文)

一、学自苏联:精神预防性无痛分娩法的由来
二、成为标杆:无痛分娩法试验在上海
三、成立推行委员会:无痛分娩法在上海的全面推行
四、宣传与教育:分娩无痛图景的形塑
五、技术与政治的互动:无痛分娩法的历史进程与影响
    (一)历史进程:无痛分娩法何去何从
        1.高潮—问题初显
        2.低谷—重振
        3.平淡—走向基层与农村—政治性遗忘
        4.技术性“回炉”
    (二)无痛分娩法推行在医学界的影响
        1.学苏联先进医学技术,在医学界体现社会主义优越性
        2.无痛分娩法与医学界思想转变
        3.改善医务人员工作态度,增进医患关系
六、“无痛”美好场景下的女性身体
    (一)统计数据中无痛分娩法的成功与失败
    (二)“无痛分娩”下的国家与女性身体解放
        1.“产前教育”的意义
        2.“相信”与“合作”的隐喻
七、结语

(8)助产士责任制联合无痛分娩对分娩方式及胎儿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1.1纳入标准:
        1.1.2排除标准:
        1.1.3退出标准:
    1.2方法:
        1.2.1对照组:
        1.2.2观察组:
    1.3 评价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2.
2 结果
    2.1 对照组与观察组产妇分娩方式对比:
    2.2 对照组与观察组产妇分娩时间对比:
    2.3 对照组及观察组产妇分娩结局对比:
3 讨论

(9)无痛分娩技术在产科临床的应用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
2 结果
3 讨论

(10)无痛分娩技术在产科临床分娩中的应用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镇痛效果的比较
    2.2 两组产程的比较
    2.3 两组分娩结局的比较
3 讨论

四、无痛分娩法在临床中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观察无痛分娩技术在产科临床中的应用[J]. 彭杏花. 中国医药指南, 2021(28)
  • [2]无痛分娩技术在产科临床应用中的效果分析[J]. 刘丽娜. 中国实用医药, 2021(22)
  • [3]硬膜外麻醉对初产妇产程及母婴结局影响的Meta分析[D]. 郑红梅. 南昌大学, 2021(01)
  • [4]基于机器学习的无痛分娩数据分析研究[D]. 刘威良. 北京邮电大学, 2021(01)
  • [5]探究无痛分娩联合接生手法改变对妊娠高血压孕妇顺产母婴结局及SAS评分的影响[J]. 殷秀莉,杨小妹,吕翠,冯颖,武启芸,冯小明.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1(08)
  • [6]分娩镇痛下新产程标准中第二产程时间对新生儿脐动脉血气的影响[D]. 冯春艳. 河北医科大学, 2021(02)
  • [7]卫生行政与妇女保健实践:20世纪50年代精神预防性无痛分娩法在上海[J]. 王瀛培,徐华博. 妇女研究论丛, 2021(01)
  • [8]助产士责任制联合无痛分娩对分娩方式及胎儿的影响研究[J]. 刘宏. 中国医药指南, 2020(18)
  • [9]无痛分娩技术在产科临床的应用价值[J]. 董燕. 心理月刊, 2020(14)
  • [10]无痛分娩技术在产科临床分娩中的应用价值[J]. 周燕,罗建刚,关秀莹,艾红云,宋志刚. 中国当代医药, 2020(08)

标签:;  ;  ;  ;  ;  

无痛分娩法的临床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