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范学院分管老师工作枯燥

师范学院分管老师工作枯燥

一、师专班主任工作漫淡(论文文献综述)

张敏[1](2020)在《中学语文教师兼做班主任的利弊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我国中学阶段,语文教师兼做班主任的情况非常普遍,并且由于语文学科的地位使然,无论是高中还是初中,这一情况还将长期存在。语文班主任是一个双重角色,语文教师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重视教育教学效果,班主任更是需要兼顾学校、科任老师、学生和家长的方方面面,语文教学工作和班主任工作皆非常重要,绝不能厚此薄彼。然而,在教育教学一线,现状却令人担忧:大多语文教师不愿、不敢、不乐于兼做班主任,“被班主任”现象成为常态。实际上,语文教师兼做班主任相较于其他学科有独特的优势,虽然其中不乏弊端,但如果能够正确认识并加以利用,将有利于促进教育教学发展。笔者有四年的一线语文班主任工作经历,本文在此基础上,结合众多一线语文班主任的具体案例、实际调查,以及研读优秀语文班主任教育专着、教育随笔,深入分析、探讨了中学语文教师兼做班主任的现状、利弊以及具体措施,是对一线教育教学工作的积极探索,希望能促进语文班主任的专业成长。本论文主要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绪论,叙述了选题的背景和意义,阐述了国内外相关的研究现状,以及概括了本篇论文主要的研究方法。第二部分,对中学语文教师兼做班主任的现状和对学生语文成绩的影响进行了调查研究,并分析了语文教学工作和班主任工作有机结合的可行性。第三部分,论述了中学语文教师兼做班主任的独特优势,主要从实际教育教学的案例入手,分析语文教师角色对班主任工作、班主任角色对语文教学工作的促进作用。第四部分,同样以教育叙事和案例分析的方式,梳理了语文教师兼做班主任的不足,两者角色容易发挥过度从而影响师生长足发展。第五部分,在认清优势与不足的情况下,试着将二者有机结合,探讨一线语文班主任在具体的工作中如何发挥优势、克服劣势。最后得出结论: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语文教师应充分认识到语文教学与班主任工作之间的内在联系,积极探索相互之间的有利影响,克服恐惧,敢于并乐于兼做班主任。这不仅能引起一线语文班主任的重视,还可以给兼做班主任的其他学科教师提供宝贵经验,有利于我国中学阶段的教育教学发展。

许馨月[2](2017)在《幼儿教师职业倦怠与社会支持、角色冲突的关系》文中研究说明职业倦怠是个体在履行服务时,形成或多或少的情绪衰竭、人格解体和个人成就感降低的三维度症状。1774年美国心理学家Freudenbergerc初次提出“职业倦怠”这一概念之后,国内外众多研究者开始对职业倦怠现象进行研究。教师作为社会职业的一种,也会产生职业倦怠。当教师无法成功驾驭工作给予的要求而倍感压力时,极易产生极端反应,即教师职业倦怠,表现为教师在长时间压力下产生情感、立场和行为三方面的衰竭状态。随着学前教育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幼儿教师也成为高压工作人群之一,其职业倦怠成为研究者关注的热点。职业倦怠阻碍幼儿教师的身心健康发展,继而影响幼儿的健康发展,因此对幼儿教师职业倦怠进行研究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概括国内外已有研究发现,学者们对教师职业倦怠进行了系统研究,发现社会支持与教师职业倦怠显着相关,角色冲突与教师职业倦怠显着相关,但学者们对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现象及影响因素的研究较少,鲜有研究探讨社会支持、角色冲突对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对三者关系的研究则更为少见。因此,本研究拟使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探讨社会支持、角色冲突对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以及角色冲突在社会支持与幼儿教师职业倦怠中的中介作用。研究被试来自济南、莱芜、临沂、济宁市八所幼儿园的253名幼儿教师。使用赵丽君编制的《幼儿教师社会支持问卷》、Maslach编制的《角色冲突/角色模糊量表》、郭文斌编制的《幼儿教师职业倦怠问卷》以及自编访谈内容测评社会支持、角色冲突、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现状,采用SPSS20.0对问卷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结果发现:(1)幼儿教师职业倦怠较高;(2)幼儿教师职业倦怠存在显着的年龄、教龄差异。36岁至45岁组和46岁及以上年龄组的职业倦怠感得分明显高于25岁及以下组和26岁至35岁组,其他两两之间差异不显着;16年及以上教龄组、5年及以下教龄组、6年至10年教龄组的幼儿教师职业倦怠感得分明显高于11年至15年教龄组幼儿教师;(3)物质性支持可以负向预测总体职业倦怠;尊重性支持可以正向预测个人职业成就感,负向预测职业负荷和压力感受;陪伴性支持可以正向预测总体职业倦怠;(4)角色冲突可以正向预测个人职业成就感,负向预测职业负荷和压力感受以及工作热情衰减;(5)尊重性支持可以正向预测角色冲突;(6)角色冲突在物质性支持、尊重性支持、信息性支持、陪伴性支持与个人职业成就感间起全部中介作用;在情绪性支持和个人职业成就感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84%;在物质性支持、尊重性支持与职业负荷和压力感受之间起全部中介作用;在情绪性支持和职业负荷和压力感受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71%。

王鹏[3](2014)在《中国当代文学评奖制度研究 ——以全国性小说评奖为核心》文中研究表明文学评奖是文学价值生产的重要手段,是文学评价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学评奖制度的建构总是与国家在一定时期的文化政策、文学场域内各种力量的相互作用以及由此展开的大规模文学评奖实践活动密不可分。自“1978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评选”首次以制度化的形式标志着中国当代文学评奖制度正式确立以来,以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为核心的中国当代文学评奖制度已经成为了 20世纪中国文学制度体系中不容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由于文学评奖的动态化发展和评奖制度建构自身的缺陷,对于中国当代文学评奖制度的研究始终没能摆脱视角狭窄、对象单一、系统研究相对匮乏的格局和主观性、盲目性、随意性的研究倾向。本论文以埃斯卡皮的“文学社会学”、福柯的“知识考古学”、布尔迪厄的“场域理论”为主要依据,以“重回历史现场”的姿态,在深入挖掘评奖史料、展开理论思辨的基础上,将研究视野伸向整个20世纪的文学评奖活动之中,既填补了中国当代文学评奖“历史源起”研究的诸多学术空白,又在质疑学界已有共识的基础上对理论偏误进行了“纠偏”;既对全国性小说评奖为核心的中国当代文学评奖制度确立、演进、修正进行了全景式的考察,又对这种变化背后凸显的、文学场域内各种力量之间的相互博弈、此消彼长进行了富有建构性的研究,同时,对因此而形成的中国当代文学评奖的主导原则、审美偏向、制度性缺陷等从学理上给予了必要的辨析。本论文共分四章:第一章,“前制度设计”:中国当代文学评奖的历史源起。本章主要从中国现代文学评奖的三种机制、中国当代文学第一次评奖的制度构想、“十七年”时期中国当代文学评奖的重要收获等三个方面入手,力图找寻中国现代、“十七年”时期文学评奖与新时期中国当代文学评奖制度确立之间的关联性。(1)中国现代文学评奖的三种机制。本节在打破国统区、解放区、沦陷区“地域区隔”的基础上,对中国现代文学评奖中民间奖励机制、文艺组织奖励机制、个人资助机制的丰富实践进行系统、翔实论述的同时,就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未能真正形成评奖制度、国家共识的个中缘由进行了理论阐明。(2)中国当代文学第一次评奖的制度构想。本节通过对《文艺报》试刊号第1-13期的搜集、整理、研读,从“无果而终”的构想和“广开言路”的求索两个方面入手,就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中鲜为人知的学术“盲点”——与第一次文代会同时进行的“文艺作品评选活动”展开论述,扭转了中国当代文学评奖制度研究中认识偏误的同时,填补了新中国文艺体制研究的一个空白。(3)“十七年”时期中国当代文学评奖的重要收获。本节主要通过“墙外花开”、“墙内凋敝”两种截然对立的景象,既肯定了中国当代文学所具有的“世界性影响”,又从一个侧面说明文学评奖作为“十七年”时期文学批评的一种陪衬,始终未能建构起制度化的文学价值评判方式。第二章,现代化诉求:中国当代文学评奖制度的确立。本章主要从新时期文学体制的重构、中国当代文学评奖制度的创立两个方面,在丰富翔实的史料钩吊中,深入探寻了中国当代文学评奖制度确立与新时期国家全新的现代性文化想象和文化意志之间;与维护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和生动活泼的文艺局面,缓和文艺界内部分歧之间;与新时期国家政治、经济、文化体制的合法性论证之间的密切联系。(1)新时期文学体制的重构。本节以新时期文学体制重构为突破口,进一步挖掘了文学组织恢复、文学刊物复刊、文艺政策调整对于中国当代文学评奖制度确立所起的重要作用。(2)中国当代文学评奖制度的创立。本节以“1978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评选”的开创性意义和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茅盾文学奖的相继创立为核心,从创设缘由、制度设想、实践操作、意义价值等角度入手,对以全国性小说评奖为核心、通向文学现代性并兼具中国特色的中国当代文学评奖制度的确立进行了细致入微的透析。其中,对“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创立”的系统性研究、对“1978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评选”从《设想》到《启事》以及评选中“三次篇目调整全过程”背后复杂机制成因的探求是本章力求有所突破的“难题”。第三章,介入式探索:中国当代文学评奖制度的演进。本章从中国当代文学评奖制度的革新与中国当代文学评奖制度遭遇“拐点”两个方面入手,运用数据统计学方法,对20世纪80年代以全国性小说评奖为核心的中国当代文学评奖制度的演进轨迹进行了系统的阐明。(1)中国当代文学评奖制度的革新。本节主要通过奖项设置、评委组成、评选机制等三个方面的制度性变化,对中国作家协会以介入性探索的方式改革文学评奖制度所作的努力给予了充分的肯定。(2)中国当代文学评奖制度的“拐点”。本节主要通过对“非文学因素”的介入导致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文学评奖制度遭遇“拐点”的分析,从正反两方面既对评奖制度屡遭僭越进行学理批评,又对评奖审美范式发生的可喜变化持以肯定。尤其是对第九届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1987-1988)、第五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1987-1988)合法性地位的认识、辨析上所作的努力,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扭转中国当代文学评奖制度研究认识偏误的作用。第四章,话语权博弈:中国当代文学评奖制度的修正。本章从中国当代文学评奖制度的困局、格局、变局三个维度着手,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为核心的中国当代文学评奖制度的修正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探讨。(1)中国当代文学评奖制度的困局。本节主要从公共生态与自身存在两个方面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当代文学评奖制度困局的出现进行了学理思辨。(2)中国当代文学评奖制度的格局。本节以20世纪90年代的“评奖热”为出发点,对官方政府奖、文学传媒奖、民间机构奖等多元文学评价主体共同构筑的文学价值评判新体系作出宏观与个案研究相结合的判断。对以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为核心的全国性文学评奖中凸显出的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与文学自主性、文学精英话语与读者大众趣味、市场资本话语与文学独立性等评价元素之间的相互博弈进行了富有理论思辨的界说。(3)中国当代文学评奖制度的变局。本节在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历届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评选条例》的细致比较中,对中国当代文学评奖制度修正过程中奖项设置与干预机制、评奖标准与调节机制、评奖运作与创新机制、评奖纪律与回避机制的利弊作出了一分为二的判断。

刘千红[4](2013)在《职业学校班主任工作探讨》文中研究指明班主任不仅是班级的教育者和管理者,还影响着学生的品行和前途。在日常工作和学习中,班主任是学生的表率,是学生最亲密的朋友。本文主要探讨了如何做好职业学校班主任的工作,并阐明了班主任工作的重要性。

胡燕英[5](2011)在《中等职业学校师生冲突研究 ——以成都市工业职业技术学校为例》文中研究表明本文把研究师生关系的范围限定在“中等职业学校”这一特定群体,针对这一特定群体应该怎样处理师生冲突,采取怎样的对策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对此进行深入研究。通过对中等职业学校师生关系的现状、师生冲突的原因以及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对策的研究,探求中等职业教育更完善的生存环境,激发广大教师对职业教育的热情,引起各级领导及主管部门重视,推动职业教育健康、快速发展。同时为中等职业学校在构建和谐教育、和谐师生关系方面提供借鉴与启示。本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引言,主要阐述了研究缘起、研究意义、主要概念界定、研究文献综述、研究内容、思路、方法。第二部分为成都市工业职业技术学校师生关系的现状调查,阐述了中等职业学校师生关系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中等职业学校师生冲突的主要表现。第三部分主要围绕调查中存在的师生关系问题,从教师、学生、学校、家庭等方面,分析了引发师生冲突的原因。第四部分主要围绕调查中了解的师生冲突产生的原因,从教师要努力做到既教书又育人;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学校加强管理,提高教师育人的积极性;争取家长的支持与合作几个方面提出了解决师生冲突的对策。

谢丽清[6](2010)在《潮州弦诗乐的音乐形态与社会功能》文中提出中国传统音乐中的潮州弦诗乐,虽有不少学者对其进行研究,但主要侧重在弦诗乐某方面的形态研究,对弦诗乐整体的音乐形态与社会功能的研究则处于空白状态。本文的研究目的:生存在潮州这一特殊环境中的弦诗乐对社会有什么作用与影响?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从弦诗乐的生成背景出发,全面了解其音乐形态,探究其社会功能。采用实地考察、采访、参与民间合奏、教学等理论联系实践的方法。最后,得出以下结论:潮州弦诗乐的成长,是与潮州地区靠山面海、地少人多的地理环境,儒雅、精细的潮州文化,生动活泼的潮州民俗,远涉全球的海外潮人,被誉为潮州音乐的母体等因素紧密相连的。它有一套既独特又丰富的音乐形态、与众不同的演奏形态、自身的审美观念。潮州弦诗乐的社会功能,主要在传播方面和伦理价值方面。在传播方面,其音乐文本、合乐演出、接受体、乐社、承传等起着音乐文化传播的功能。在伦理价值方面,它对自然环境和谐协调,对社会和合团结、对个人调节身心。其对社会和合团结,是由其内因和外因起作用的。其内因是由于其自身形态的和合因素,外因是其被应用于百姓日常的夜间合乐中,又被应用于民俗的节日中。其对个人调节身心,原由有三:其一,十指管全身;其二,与其自身的“规整有序,自然和谐”的音乐形态特征紧密相关;其三,与潮州地区人民的生活工作有关。对于中老年人,首先,它能促进血液循环,延年益寿;其次,它能排除杂念,减轻病痛;再次,弦诗乐可调节精神,丰富生活。对于幼儿、青少年,能陶冶他们的性情、提高审美、调节身心、培养合作,引导思想,使他们自幼树立良好的行为规范、思想意识、精神风貌,防止走上歧路。本文将为今后潮州弦诗乐的研究、潮州文化的研究提供一些参照,将会对中国传统音乐的传承与实践起作用。同时针对目前社会上对音乐好的社会功能认识的模糊乃至错误,本题以弘扬中国传统音乐及其优秀社会功能为主旨,提醒世人从自我修心做起,团结群众,和谐社会,以使弦诗乐能更健康地生存从而对社会发挥更大的作用。

李红梅[7](2010)在《菏泽市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从业状况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国家对“三农”问题的重视,农村教育日益备受关注。我国大部分青少年学生在农村中小学校就读,提高我国青少年的整体体质健康水平,农村中小学校是非常重要的部分。体育作为农村中小学校学校教育中一个重要的学科,是增强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青少年全面成长的重要方面。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作为农村体育教育的实施者和引导学生正确科学地锻炼身体和培养学生体育锻炼意识的具体执行者,其良好的综合素质是优质体育教育的基础。由于受地理环境、经济等因素的制约,相对于山东沿海发达地区,菏泽市农村中小学发展环境和状况均比较薄弱。为响应“学校体育工作重点转移到农村和薄弱地区”的号召,对菏泽市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的从业状况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分析菏泽市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从业状况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索促进该地区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从业状态的发展对策,为提高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的综合素质,激发其工作热情,为农村中小学学校体育发展提供参考依据。抽取菏泽市曹县、巨野两个县的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进行调查、访谈。研究发现菏泽市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从业状况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菏泽市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总体从业状况自我满意度不高,从业状况不理想。二、菏泽市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配备不足,其中,中学女体育教师相对缺乏。三、菏泽市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以青年为主,教龄多在十年以下,不同年龄、教龄体育教师从业状况自我评价存在显着差异。四、菏泽市农村小学体育教师学历以专科为主,职称以中级教师为主,不同学历、职称体育教师的从业状况自我评价存在显着差异。五、菏泽市任职于不同性质学校和任教不同学段的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从业状况自我评价存在差异显着。六、菏泽市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超课时现象严重。七、菏泽市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专业化程度不高,兼职现象较为普遍。八、菏泽市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社会地位相对较低,工资收入不高。根据调查研究提出以下发展对策:一、倡导社会新观念,尊重体育教师的辛勤劳动。二、完善体育教师收入分配制度,保障体育教师权益。三、学校方面,优化师资结构,为体育教师创设良好的工作环境。四、加大经费投入倾斜,多渠道完善农村中小学体育设施。五、完善教师激励机制,解决体育教师职称评定困难等问题。六、加强继续教育质量,提高体育教师专业化素质。

邹强[8](2008)在《中国当代家庭教育变迁研究》文中提出家庭教育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不同时代的家庭教育,总是深深烙上那个时代印记。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中,伴随着改革开放大潮的潮起潮落,家庭教育日益被赋予更多责任、更大的意义,而且也日渐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社会现实问题。但长期以来,有关家庭教育的研究却十分缺乏与薄弱,研究的不足导致理论水平明显偏低。为了厘清当代家庭教育变迁的历程,揭示当代家庭教育变迁的规律,检视家庭教育变迁中的问题,探寻家庭教育变迁的趋势,笔者不惴学识之浅露,试图对中国当代家庭教育变迁这一问题进行粗浅的研究。笔者将当代家庭教育的变迁,置于“由传统家庭教育向现代家庭教育转换”这一逻辑基础之上,认为中国传统家庭教育愈来愈难以适应中国现代化发展的需要,而西方近代以来的家庭教育代表了现代家庭教育的基本趋势与方向。中国当代家庭教育变迁的过程,就是逐渐实现家庭教育的科学化、规范化的过程。在这一逻辑基础上,笔者主要从“变迁的背景”、“变迁的过程”、“变迁的结果与评价”等方面全面来考察当代家庭教育变迁的情况。社会转型、家庭变迁、教育变革三者的动向,为家庭教育实现由传统向现代转型,提供了有利条件。以工业化、城市化为特征中国现代化,为家庭教育的变迁提供了动力,社会转型对家庭教育的影响莫过于其所带来的意识层面的变化。因社会转型,尤其是自20世纪70年代末期以来国家所实行的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使家庭结构与功能发生了的巨大变迁,这种变迁深深地改变过去家庭教育所依存的、稳固的家庭基础。而学校教育变革,则在一定程度上左右了家庭教育变迁的方向。尽管学校教育“权威地位”,正在受到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乃至大众媒体的强烈挑战,但学校教育的改革动向仍然是家庭教育的“风向标”,无论是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还是主体性教育思想的逐渐确立,学校教育的这些变革依然在向家庭教育领域渗透和延伸。同时,我们也应注意到,随着终身教育理念的逐渐深入人心,学习化社会的来临,家庭教育被赋予了更大的责任与意义,这对家庭教育作用的体现,家庭教育地位的提升,推动家庭教育的发展将是一次难得的机会。当代家庭教育的变迁,主要体现在家庭教育理论的变迁与家庭教育实践的变迁两个方面。(1)家庭教育理论变迁,首先体现在家庭教育着作的出版上。家庭教育着作的出版情况,是转型期家庭教育理论变迁的缩影。从家庭教育着作出版情况来看,总的情况是,应用性着作占有极大比例,而理论性着作占有较小份额,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家庭教育理论研究的不足与匮乏。家庭教育理论的变迁,其次反映在家庭教育研究内容的进展上。笔者主要从家庭教育的“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专题研究”三个方面来阐述家庭教育研究内容的变迁与进展。从理论变迁的情况来看,笔者认为,当代家庭教育理论正在逐步走向科学化,主体性教育思想开始渗透到家庭教育领域之中,家庭素质教育理论逐步得到确立。但家庭教育研究仍存在不少问题,如理论缺乏系统性、理论缺乏深刻性和创新性。家庭教育理论研究的缺乏,是导致家庭教育理论水平偏低的重要原因。(2)关于家庭教育实践的变迁。笔者一方面通过调查来揭示家庭教育中父母“家庭教育意识”和“家庭教育行为”的基本情况,研究表明,在当代家庭教育中,父母普遍具有较科学的教育意识和教育行为,但传统家庭教育的“影子”依然存在,如家庭教育目的上的功利性与高期望,教育行为上的“学习至上”、教育内容上的重智轻德等;另一方面,笔者对当代家庭教育实践中的几种家庭教育现象进行了思考,如家庭教育中的“成功家庭教育效应”问题、“家庭教育责任转移”问题、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功能“错位”问题,笔者以为这些问题的产生,是社会转型期市场经济的产物。市场经济的趋利性,使家庭教育不可避免具有功利色彩。当代家庭教育的变迁是在社会转型、家庭变迁、学校教育变革等外部因素与家庭教育内部因素,共同作用下实现的。当代家庭教育的变迁,正在实现由传统家庭教育逐渐走向现代家庭教育。尽管在这一历史性转换的过程中,家庭教育在理论研究上和实践探索上,还存在诸多问题,但由传统家庭教育逐渐走向现代家庭教育这一基本趋势却是不可否认的事实。通过对当代家庭教育变迁历程的梳理,我们深深地认识到:社会转型之于家庭教育变迁的重要意义;必须理顺家庭教育中成人与成才的关系、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关系;认识到加强家庭教育立法的迫切性。而且我们也认识到,只有构建“学习型家庭”,才能使家庭与家庭教育更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才能实现家庭追求家庭幸福的目标。当代家庭教育的变迁,应该说是实现了一种“有意义的转变”,即是一种由传统状态向现代状态的转变,是一种由低层次向高层次的转变,但笔者也深深感觉到中国家庭教育研究之薄弱,家庭教育理论之缺乏。只有家庭教育研究“上了层次”,才能真正促进和实现家庭教育的繁荣。

李艳玲[9](2008)在《初中生自主管理研究 ——基于初中班级管理的个案研究》文中认为班级是学校教育教学的基本单元,是学生在学校生活与学习的基层组织,是学生健康成长的最直接环境。能否建立良好的班集体,形成团结、合作、勤奋、进取的班级精神,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学校教育教学目标的实现,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学生尤其是身心处于急剧发展变化之中的初中生而言,良好的班集体,能给他们的成长提供激励、导向、监督作用,督促他们不断调整自我的行为方式,激励他们争取全面发展、具有实践精神与创新能力。在班级管理中普遍存在三种类型:即“保姆型”、“专制型”和“放任型”。因为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班主任工作普遍存在主观性、随意性,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压抑了学生的自主、自治能力的发挥,不利于班级整体发展和学生个体素质的培养。为了顺应知识经济对人才的要求,本文提出在班级管理中实施初中生自主管理。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价值、尊重学生的个性,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积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他们得到自由、全面地发展,在积极发挥学生参与管理的同时,引导他们健康成长。本文以主体性理论、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目标管理理论为依据,阐述了在班级管理中实施初中生自主管理的重要性;从目前初中生特点、初中班主任工作现状入手,分析当今班级管理的现实;从促进学生的社会化、优化班级管理效果、培养未来社会公民等方面分析了实施初中生自主管理的作用;从自己作为第一线班主任教师的工作实际中,分别介绍了班主任导管、师生共管、学生自管三个阶段实施初中生自主管理的手段、方法、具体措施及取得的成效;最后分析了自主管理实施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为进一步更好的进行管理提出了建议。

肖莉[10](2008)在《语言学转向背景下的小说叙述语言变异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语言变异(language deviance)指的是脱离语言常规的语言形式和表达方式。叙述语言是小说语言的主体,叙述语言变异在中国当代小说语言变异中占据重要地位,本文所要考察的是“语言学转向”后中国当代小说叙述语言变异。考察对象以20世纪80—90年代同类理论研究和小说文本语言特征为主——这一时间跨度是“语言学转”向背景下小说叙述语言变异从理论研究到文本实验的成果集中显示期。小说叙述语言变异研究强调自己的哲学性支点和时代的理论需求,不能回避由“语言学转向”所带来的研究视点的转换和研究方法的变换。这既是哲学研究的前沿态势在小说语言研究领域的影响与投射,也体现了小说语言自身发展的内在逻辑和艺术要求。基于此前的研究成果,本文在“语言学转向”的宏观学术语境中,结合当代文学思潮及特定的社会文化语境,以广义修辞观为理论资源,注重研究方法的学科互渗,把以不同研究视角为区别特征的小说叙述语言变异类型,纳入我们的研究视野,并从语言本体论角度,对小说叙述语言变异的理论研究和文本语言特征进行描述,揭示中国当代小说叙述语言变异的特征、总体面貌,勾勒其演进的大致轨迹。本文在系统梳理和评析“语言学转向”背景下小说语言变异的基础上,选择深层的小说语言观念变异和表象上的小说叙述语言变异为观察角度。熟悉这一文类的读者从本文的切入点可以看出,笔者在梳理、评析同类研究的同时,有个人的生发和延伸。本文认为:“语言学转向”后小说语言变异在观念层面的突出特征是,从传统的“语言—形式”观,转向“语言即内容”、“语言即风格”、“语言即文化”的多元语言观。小说叙述语言从激情叙述转为冷叙述;从追求似真性、整体性的传统叙述转为解构似真性、整体性写作的元叙述;从单一的叙述文体转为杂语体叙述。希望本文的初浅探讨能够为文学语言学和领域语言学研究提供来自修辞学的观察与思考,为当代修辞学研究提供一个特定历史时期的个案,也希望为修辞学研究介入文学研究提供一份探索的记录。

二、师专班主任工作漫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师专班主任工作漫淡(论文提纲范文)

(1)中学语文教师兼做班主任的利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选题缘起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1.国外研究情况
        2.国内研究情况
    (三)论文研究方法
二、中学语文教师兼做班主任的可行性研究
    (一)中学语文教师兼做班主任的现状
        1.中学语文教师兼做班主任的现状调查
        2.调查结果的原因分析
    (二)中学语文教师兼做班主任对学生语文成绩的影响
        1.中学语文教师兼做班主任对学生语文成绩的影响调查
        2.调查结果的原因分析
    (三)语文教学与班主任工作有机结合的可行性
        1.语文教育的特点与班主任工作的目标接近
        2.二者对教师的基本素质要求一致
三、中学语文教师兼做班主任的优势
    (一)语文教师角色对班主任工作的促进作用
        1.挖掘语文教材,熏陶学生思想
        2.坚持语文写作,建立班级沟通平台
        3.借助语文教师文学素养,建设独特班级文化
        4.利用课内外阅读,开展班级心理建设
        5.依托语文教师专业知识与人格魅力,引领学生成长
    (二)班主任角色对语文教学的促进作用
        1.借助班级管理,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2.借助班级活动,拓展语文教学天地
        3.借助主题班会,增强学生的语文“向师性”
四、中学语文教师兼做班主任的不足
    (一)语文教师与班主任角色发挥过度
        1.变语文课为“德育课”“班会课”
        2.变活动课为“复习课”“过关课”
    (二)定位混乱影响师生长足发展
        1.工作量大影响教师自身专业提高
        2.学生“恨屋及乌”不利成长
五、发挥语文教师兼做班主任的优势克服不利因素
    (一)保持良好心态,用人格魅力享受教育幸福
    (二)树立民主观念,进行语文教学和班级管理
    (三)准确定位语文班主任角色,有条不紊避免自乱阵脚
    (四)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五)坚持写教育随笔,定期反思与总结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2)幼儿教师职业倦怠与社会支持、角色冲突的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与问题提出
    1. 幼儿教师职业倦怠概述
        1.1 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含义
        1.2 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类型
        1.3 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理论
        1.4 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测量
        1.5 幼儿教师职业倦怠成因研究
    2. 社会支持、角色冲突及其与幼儿教师职业倦怠关系的研究现状
        2.1 社会支持与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关系
        2.2 角色冲突与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关系
    3. 问题的提出
        3.1 已有研究存在的问题
        3.2 本研究拟研究的主要问题
        3.3 研究意义
        3.4 研究创新
第二部分 实证研究
    1. 研究目的
    2. 研究假设
    3. 研究方法
        3.1 被试
        3.2 研究变量及测评工具
        3.3 数据录入与分析
    4. 研究结果
        4.1 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描述性分析
        4.1.1 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现状
        4.1.2 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年龄与教龄差异分析
        4.2 社会支持、角色冲突与幼儿教师职业倦怠关系的研究
        4.2.1 社会支持与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关系
        4.2.2 角色冲突与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关系
        4.2.3 社会支持与角色冲突的关系
        4.2.4 角色冲突在社会支持与幼儿教师职业倦怠关系中的中介作用
    5. 讨论
        5.1 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一般特征
        5.2 社会支持与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关系
        5.3 角色冲突与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关系
        5.4 角色冲突在社会支持与幼儿教师职业倦怠关系中的中介作用
    6. 研究结论
    7. 本研究存在的不足
第三部分 缓解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建议
    1. 加强社会支持,缓解职业倦怠感
    2. 减少角色冲突,降低职业倦怠感
    3. 关注年龄与教龄差异,减轻职业倦怠感
注释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3)中国当代文学评奖制度研究 ——以全国性小说评奖为核心(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制度与文学制度研究
    二、文学评奖与中国当代文学评奖制度
    三、中国当代文学评奖制度研究的现状与问题
    四、本论文的研究对象与基本设计
第一章 “前制度设计”:中国当代文学评奖的历史源起
    第一节 中国现代文学评奖的三种机制
        一、民间奖励机制的形成
        二、文艺组织奖励机制的发挥
        三、个人资助机制的产生
    第二节 中国当代文学第一次评奖的制度构想
        一、“无果而终”的构想
        二、“广开言路”的求索
    第三节 “十七年”时期中国当代文学评奖的重要收获
        一、“墙外开花”
        二、“墙内凋敝”
第二章 现代化诉求:中国当代文学评奖制度的确立
    第一节 新时期文学体制的重构
        一、文学组织的恢复
        二、文学刊物的复刊
        三、文艺政策的调整
    第二节 中国当代文学评奖制度的创立
        一、“1978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评选”的开创性意义
        二、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的创立
        三、茅盾文学奖的创立
        四、中国当代文学评奖制度的初步建立
第三章 介入式探索:中国当代文学评奖制度的演进
    第一节 中国当代文学评奖制度的革新
        一、奖项设置的扩容与新创
        二、评委组成的专业化与年轻化改革
        三、评选机制的革新与奖评机制的形成
    第二节 中国当代文学评奖制度的“拐点”
        一、制度“拐点”出现的缘由
        二、被僭越的评奖制度
        三、“反向”的艺术高峰
第四章 话语权博弈:中国当代文学评奖制度的修正
    第一节 中国当代文学评奖制度的困局
        一、公共生态与制度危机
        二、自身存在与制度危机
    第二节 中国当代文学评奖制度的格局
        一、多元评价主体的共生
        二、多元评价标准的交锋
    第三节 中国当代文学评奖制度的变局
        一、奖项设置与干预机制
        二、评奖标准与调节机制
        三、评奖运作与创新机制
        四、评奖纪律与回避机制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4)职业学校班主任工作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一、示范表率, 树立威信
二、用心沟通, 呵护学生
三、赏识学生, 鼓励学生
四、刚柔并济, 正确教育
五、明确班规, 规范行为
六、筛选班干, 协助工作
七、大胆改革, 方法创新

(5)中等职业学校师生冲突研究 ——以成都市工业职业技术学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意义
        (一) 理论意义
        (二) 实践意义
    三、主要概念界定
        (一) 中等职业学校
        (二) 师生关系
        (三) 师生冲突
    四、研究文献综述
        (一) 有关师生冲突类型的研究
        (二) 有关师生冲突原因的研究
        (三) 有关师生冲突应对策略的研究
    五、研究内容、思路、方法
        (一) 研究内容
        (二) 研究思路
        (三) 研究方法
    六、课题的创新性
第一章 中等职业学校师生关系的现状
    一、成都市工业职业技术学校师生关系的调查
        (一) 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二) 调查方案设计
        (三) 调查情况分析
    二、成都市工业职业技术学校师生冲突的主要表现
        (一) 班主任与学生的冲突
        (二) 科任教师与学生的冲突
        (三) 学校行政管理人员与学生的冲突
        (四) 学校后勤人员与学生的冲突
第二章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师生冲突的主要原因
    一、教师缺乏责任感和教育机智
    二、学生身心发展不平衡以及逆反情绪滋生
    三、学校管理不到位
    四、家庭教育监管不力
第三章 中等职业学校师生冲突的应对策略
    一、教师要努力做到既教书又育人
        (一) 营造融洽的课堂氛围
        (二) 采用恰当的教育方式
    二、努力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一) 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二)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 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三、学校要加强管理,提高教师育人的积极性
    四、争取家长的支持与合作
        (一) 与家长及时沟通
        (二) 虚心听取家长的意见
        (三) 真诚地帮助家长
        (四) 教育学生尊重家长
结束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6)潮州弦诗乐的音乐形态与社会功能(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第二章 潮州弦诗乐的生成背景
    第一节 潮地历代礼乐
    第二节 源于潮地民间音乐
    第三节 潮州弦诗乐与潮州文化氛围
第三章 潮州弦诗乐的形态
    第一节 音乐形态
    第二节 演奏形态
    第三节 审美观念
第四章 潮州弦诗乐的社会功能
    第一节 潮州弦诗乐的传播
        一、音乐文本
        二、合乐演出
        三、接受体
        四、乐社
        五、承传
    第二节 潮州弦诗乐的伦理价值
        一、与自然环境和谐协调
        二、社会和合团结
第五章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1956年—2009年国内报刊发表的潮州音乐评介及研究文章目录
附录二:1933年—2009年出版发行的有关潮州音乐专着、刊物、乐谱目录
附录三:海内外潮乐社团表

(7)菏泽市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从业状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目的
        1.2.2 意义
2 文献综述
3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4.1 菏泽市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基本情况
    4.2 菏泽市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从业状况总体特征
    4.3 菏泽市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从业状况分析
        4.3.1 是否担任班主任与体育教师从业状况
        4.3.2 性别与体育教师从业状况
        4.3.3 婚姻与体育教师从业状况
        4.3.4 健康状况与体育教师从业状况
        4.3.5 年龄与体育教师从业状况
        4.3.6 教龄与体育教师从业状况
        4.3.7 学历与体育教师从业状况
        4.3.8 职称与体育教师从业状况
        4.3.9 学校性质与体育教师从业状况
        4.3.10 任教学段与体育教师从业状况
        4.3.11 周课时数与体育教师从业状况
        4.3.12 是否带训练队与体育教师从业状况
        4.3.13 是否专职与体育教师从业状况
        4.3.14 有无接受体育专业教育与体育教师从业状况
        4.3.15 工资收入与体育教师从业状况
5 讨论
    5.1 菏泽市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从业状况中的社会方面问题讨论
    5.2 菏泽市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从业状况中的学校方面问题讨论
    5.3 菏泽市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从业状况中的个人方面问题讨论
6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7 致谢
8 参考文献
9 附录

(8)中国当代家庭教育变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一、家庭教育:一个备受关注的社会现实问题
        二、家庭教育研究:一个有待深入的课题
    第二节 基本概念的界定
        一、家庭
        二、家庭教育
        三、教育变迁
        四、家庭教育变迁
    第三节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的意义
    第四节 研究的内容、方法与思路
        一、研究的内容
        二、研究的方法
        三、研究的思路
第一章 中西家庭教育的历史透视
    第一节 中国传统家庭教育的发展历程
        一、中国传统家庭教育的发展阶段
        二、中国传统家庭教育的基本思想
    第二节 西方家庭教育的演变历程
        一、西方古代社会的家庭教育
        二、西方近代社会的家庭教育
        三、西方当代社会的家庭教育
    第三节 中西家庭教育传统与我国当代家庭教育变迁
        一、中国传统家庭教育的特色分析
        二、西方家庭教育传统的特点分析
        三、中国当代家庭教育变迁的逻辑基础
第二章 当代家庭教育变迁的背景分析
    第一节 社会转型与当代家庭教育变迁
        一、何谓社会转型
        二、社会转型对我国当代家庭教育变迁的影响
    第二节 家庭变迁与当代家庭教育变迁
        一、何谓家庭变迁
        二、家庭的当代变迁对家庭教育的影响
    第三节 教育变革与当代家庭教育变迁
        一、学校教育变革及其对家庭教育的影响
        二、终身教育理念及其对家庭教育发展的影响
第三章 当代家庭教育变迁中的理论研究检视
    第一节 关于家庭教育理论研究的几个问题
        一、家庭教育有理论吗
        二、家庭教育学是一门学科吗
        三、关于家庭教育理论研究体系问题
    第二节 当代家庭教育理论变迁的轨迹
        一、初步发展阶段:建国前30年家庭教育的缓步前行
        二、学科确立阶段:从20世纪80年代初到90年代中期的快速发展
        三、研究深入阶段:90年代以来家庭教育的全面发展
    第三节 我国当代家庭教育着作出版概况
        一、建国以来我国家庭教育着作出版概况
        二、建国以来我国家庭教育着作出版的特点分析
    第四节 我国当代家庭教育变迁中的理论研究进展
        一、对我国当代家庭教育理论研究着作的分析
        二、我国当代家庭教育基础研究内容的进展
        三、我国当代家庭教育应用研究内容的进展
        四、我国当代家庭教育专题研究内容的进展
    小结
第四章 当代家庭教育变迁中的实践现状扫描
    第一节 当代家庭教育变迁的实证调查
        一、当代家庭教育变迁的调查与分析
        二、对当代家庭教育变迁实证研究结果的思考
    第二节 当代家庭教育变迁中几个现象的思考
        一、“复制”刘亦婷
        二、家庭教育责任“转移”
        三、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功能“错位”
    小结
第五章 当代家庭教育变迁的总结与展望
    第一节 当代家庭教育变迁的总结与思考
        一、我国当代家庭教育变迁的影响因素分析
        二、我国当代家庭教育变迁的基本特征
        三、当代家庭教育变迁的启示
    第二节 当代家庭教育变迁的理想范型——学习型家庭及其构建
        一、学习化社会与学习型家庭
        二、学习型家庭的构建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建国以来我国出版的家庭教育着作目录(1949—2007)
    附录2:与家庭教育有关的法律、文件
    附录 3:家庭教育变迁调查问卷
后记

(9)初中生自主管理研究 ——基于初中班级管理的个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一、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一) 选题的背景
        (二) 选题的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三、研究的方法及创新点
第二章 初中生自主管理的概述
    一、概念的基本界定
        (一) 初中生
        (二) 班级管理
        (三) 自主管理
        (四) 初中生自主管理
    二、初中生班级管理的现状分析
        (一) 初中生现状
        (二) 初中班主任工作现状
    三、初中生自主管理的作用
        (一) 促进学生自我发展
        (二) 促进学生的社会化
        (三) 优化班级管理效果
        (四) 培养未来社会公民
第三章 初中生自主管理的理论基础
    一、主体性理论
        (一) 人在现实活动中具有主体能动性
        (二) 主体性是人的本质属性
        (三) 主体性教育是时代的召唤
    二、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一)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概述
        (二) 关于“需要理论”的基本命题
        (三)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运用
    三、目标管理理论
        (一) 目标管理的定义
        (二) 目标管理的特点
        (三) 目标管理的运用
第四章 初中生自主管理的实践探索
    一、初中生自主管理的方案设计
    二、初中生自主管理的具体实施
        (一) 班主任导管阶段
        (二) 师生共管阶段
        (三) 学生自管阶段
    三、实施初中生自主管理的成效
        (一) 学生方面
        (二) 班主任方面
第五章 初中生自主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一、初中生自主管理实施中的困惑
        (一) 全员性自主管理实现问题
        (二) 班干部工作能力问题
        (三) 家长、学生的配合问题
    二、实施初中生自主管理的建议
        (一) 社会转变观念
        (二) 学校创设条件
        (三) 班主任提升教育理念
        (四) 学生强化独立自主意识
结语
注释
参考文献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10)语言学转向背景下的小说叙述语言变异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文文摘
第1章 绪论
    1.1 相关概念
    1.2 语言学转向背景下的小说语言变异研究综论
        1.2.1 语言学转向:背景和小说语言变异之潮
        1.2.2 语言学视野中的小说语言变异研究
        1.2.3 文学视野中的小说语言变异研究
        1.2.4 语言学—文艺美学双重视野的小说语言变异研究
    1.3 本文的选题意义和写作思路
第2章 小说语言观念变异
    2.1 语言学转向背景下的小说语言观念变异综论
    2.2 小说语言观念变异之一:语言即内容
    2.3 小说语言观念变异之二:语言即文化
    2.4 小说语言观念变异之三:语言即风格
第3章 冷叙述
    3.1 从激情叙述到冷叙述
    3.2 小说冷叙述的理论研究
    3.3 冷叙述文本及其语言分析
第4章 元叙述
    4.1 元小说与小说的元叙述
    4.2 叙述者“侵入式”叙述解构传统叙述的似真性
    4.3 元小说“碎片化”叙述颠覆传统叙述的整体性
第5章 杂语体叙述
    5.1 “杂语体”与杂语体叙述
    5.2 小说杂语体叙述的理论研究
    5.3 杂语体叙述文本及其语言分析
结论
附录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四、师专班主任工作漫淡(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学语文教师兼做班主任的利弊研究[D]. 张敏. 西南大学, 2020(01)
  • [2]幼儿教师职业倦怠与社会支持、角色冲突的关系[D]. 许馨月. 山东师范大学, 2017(02)
  • [3]中国当代文学评奖制度研究 ——以全国性小说评奖为核心[D]. 王鹏. 南京大学, 2014(05)
  • [4]职业学校班主任工作探讨[J]. 刘千红. 中国外资, 2013(11)
  • [5]中等职业学校师生冲突研究 ——以成都市工业职业技术学校为例[D]. 胡燕英. 四川师范大学, 2011(05)
  • [6]潮州弦诗乐的音乐形态与社会功能[D]. 谢丽清. 星海音乐学院, 2010(02)
  • [7]菏泽市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从业状况研究[D]. 李红梅. 上海体育学院, 2010(06)
  • [8]中国当代家庭教育变迁研究[D]. 邹强. 华中师范大学, 2008(04)
  • [9]初中生自主管理研究 ——基于初中班级管理的个案研究[D]. 李艳玲. 山东师范大学, 2008(08)
  • [10]语言学转向背景下的小说叙述语言变异研究[D]. 肖莉. 福建师范大学, 2008(12)

标签:;  ;  ;  ;  ;  

师范学院分管老师工作枯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