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货物交货期限的探讨

铁路货物交货期限的探讨

一、铁路货物运到期限问题的探讨(论文文献综述)

崔晓刚[1](2021)在《综合运输体系下快捷货运服务网络设计》文中认为本文以快捷货物运输服务网络设计为核心,从路径和运输方式选择的角度研究综合运输体系下快捷货物的输送方案,方案包括运输路径和运输方式组合。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快捷货物运输需求持续增长,为满足快捷货物运输的时效性和便捷性,促进综合运输体系的构建,研究综合运输体系下快捷货物运输路径选择和运输方式的组合很有必要。分析快捷货物运输和综合运输体系下各种运输方式的特点,平衡各种运输方式的优缺点,能够有效的提高快捷货物运输效率。因此本文在总结分析了快捷货物运输、综合运输体系和服务网络设计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基于铁路列车和航班班次的固定运输路径和时刻表,在满足快捷货物高时效性和高安全性的前提下,以公司利益最大为目标,引入时空-状态网络,研究快捷货物的输送方案。首先,从快捷货物运输、服务网络设计和多式联运三个角度总结国内外研究现状,找出本文的研究方向和研究内容。分析包含公路、铁路和航空三种运输方式的综合运输体系,查阅各种运输方式的运输成本、碳排放量等数据,为后续建模和求解奠定基础。在综合运输体系下快捷货物输送方案优化环节,首先考虑“单O单D”的输送模式,根据动态服务网络,构建服务网络设计优化模型。然后根据时空-状态网络的复杂度以及模型的指派特征,设计与模型匹配的混合粒子群算法。最后通过小规模算例对构建的模型和设计的算法进行合理性和有效性验证,结果表明,算法具有良好的稳定性。为了使问题更加切合实际,在“单O单D”输送模式的基础上,考虑各中间节点的快捷货物运输需求,构建“多O多D”输送模式下快捷货物运输服务网络设计优化模型,并分别设计算例,运用设计的粒子群算法对算例分别求解,通过对比分析两个算例结果,验证了算法和模型的有效性。

夏阳[2](2020)在《铁路集装箱客运化运输系统运输组织研究》文中提出我国铁路既有货运系统采用“组织型”模式,行车组织以“充分利用铁路运输设备能力、提高移动设备运用效率”为目标,这种模式较好地解决了我国能源、原材料等大宗货物以及少量高附加值货物的长距离运输问题,但剩余大量的零散高附加值货物因需要通过技术站多次改编中转送达,导致运输时效性较差。然而,近年来,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我国货运需求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高附加值货物的运输需求量快速增长。这类货物重量轻、体积小、批数多,多为适箱货物,对运输安全和快速性要求较高,便于进行集装箱运输。在此背景下,铁路集装箱运输将在我国货物运输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但目前我国铁路集装箱运输的市场竞争力较差,市场占有率远远低于公路运输。因此,优化铁路集装箱运输组织,提高铁路集装箱运输竞争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在分析我国铁路集装箱运输组织模式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建立一套全新的铁路集装箱运输系统——铁路集装箱客运化运输系统(简称新型集装箱运输系统),并对新型集装箱运输系统的关键技术、运输组织理论框架及列车开行方案进行了深入研究,旨在提供一套行之有效的铁路集装箱运输问题解决方案。本文的研究内容如下:(1)在理论研究方面,本文抓住集装箱运输组织对象单一、组织方式便捷的特点,根据我国路网规模、技术水平、货物运输需求特征,提出了新型集装箱运输系统,同时对新系统的集装箱列车客运化开行、网络化运输、站场设计改造及设备资源配置四项关键技术进行了详细研究。在此基础上,为保障新型集装箱运输系统取得良好的运营效果,本文从集疏运模式、运输组织计划、车站工作组织、管理信息系统、运输产品设计及“箱位”客票化六个方面展开研究,为新系统构建了一套较为完整的运输组织理论框架。(2)在优化建模方面,本文针对新型集装箱运输系统列车开行方案优化问题进行了研究。首先,提出了分阶段优化的方法框架,即将列车开行方案优化问题分解为线路优化和频率设置以及列车停站方案优化两个子问题。然后,针对线路优化和频率设置问题,分别构建了新型集装箱运输系统运营前期和中后期场景下的数学优化模型。前者以运输企业广义成本(包含开通线路的固定成本、开行列车的可变成本以及集装箱中转成本)最小为目标函数,考虑了箱流守恒、箱流中转、箱流运到期限及列车开行频率等约束,属于混合整数线性规划模型;后者考虑能力约束的影响,在优先确定箱流运输物理径路的基础上,以运输成本和箱流总换乘次数最小为目标,属于多目标整数规划模型。两个模型均采用了基于“备选集”的建模思路,同时在进行集装箱配流时,规定了集装箱运输物理径路和运输方案的唯一性。最后,针对列车停站方案优化问题,以所有列车的总停站次数最小为目标,考虑箱流守恒、列车停站、列车能力以及列车“上座率”约束,构建了混合整数线性规划模型,其中列车“上座率”约束能够追踪每一列车的能力利用率,为创新约束。(3)在算法设计和案例分析方面,本文兼顾了模型求解的效率和质量。对于新型集装箱运输系统运营前期场景下的优化模型,本文设计了自适应大邻域搜索启发式算法进行求解,同时以一个包含17个节点的运输网络为案例进行分析,验证了模型和算法的可行性。此外,对列车运行速度参数和编组辆数进行了灵敏度分析,并选取了箱流输送量、列车平均开行频率、列车“上座率”、直达箱流率、送达速度、运到期限六个评价指标对获得结果进行了评价分析,通过与既有货运系统进行对比分析,证明了新型集装箱运输系统在箱流输送量、列车平均开行频率、箱流送达速度、运到期限等指标方面变现更优,但同时也牺牲了部分的资源利用效率;对于新型集装箱运输系统运营中后期场景下的优化模型,本文首先采用线性加权和法将模型转化为单目标模型,再调用Cplex求解器进行求解,最后以一个包含51个节点的运输网络为例进行分析,得到了双目标问题的近似帕累托边界;对于列车停站方案优化模型,本文通过调用Cplex求解器进行求解,并设计了两个案例对模型的可行性进行测试。首先,以一条简单的假设线路为例,对停站方案、箱流分配方案及列车“上座率”之间的具体关系进行分析;其次,以中欧班列连云港-阿拉山口通道为案例,对最小“上座率”要求?和列车装载能力C参数进行了灵敏度分析。图56幅,表24个,参考文献155篇。

凌铭君[3](2020)在《基于中欧班列的国际集装箱全程运输组织一体化优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发展推进,中欧班列已逐步发展成为国际集装箱陆路运输的主要载体。基于中欧班列的国际集装箱运输过程中涉及到的运输节点和通道之间、不同品类的集装箱货物之间以及重箱和空箱之间在节点选择、运输方案以及配流模式等方面相互影响和制约。此外,不同时间价值的集装箱货物对运输时效性的需求也存在明显差异,为满足不同品类货物的多元化运输需求,本文基于集装箱配流和一体化优化思想,研究基于中欧班列的国际集装箱全程运输组织一体化优化问题。首先,本文从班列运营情况、货物种类两方面剖析中欧班列的发展现状,并对国内外既有研究进行了总结概述,确定了本文的研究方向;通过对配流理论、一体化理论以及随机动态规划理论的阐述分析,为后文基于中欧班列的国际集装箱全程运输组织一体化优化奠定理论基础。针对基于中欧班列的国际集装箱去程过境运输组织问题,论文根据货物性质建立了货物时间价值模型。基于一体化优化思想,构建了中欧班列通道限制下基于港口和陆路通道协同决策的国际集装箱过境运输优化模型,设计了基于模拟退火算法的自适应遗传算法求解。论文同时设计了港口和内陆运输径路单独决策下国际集装箱过境运输优化模型用于方案对比,并以具有不同时间价值的国际集装箱货物为研究对象,分别自仁川、东京、马尼拉运至柏林进行实证研究,得到了过境中转港和中欧班列通道协同决策下,不同起始港、不同时间价值集装箱货物的过境运输方案,与港口和内陆运输径路单独决策下的国际集装箱过境运输方案进行对比分析,验证了过境中转港和中欧班列通道一体化决策的可行性。针对基于中欧班列的国际集装箱返程运输组织问题,本文提出重空箱协同配流方案,一方面利用调运重箱提高班列重箱率,提升中欧班列运营效率与效益,另一方面搭运适量空箱,从而满足列车满轴运行、重箱运输时效以及企业装箱需求。通过对始发节点集结箱量以及集装箱在站时间的不确定性分析,以班列集装箱载运量最大以及集装箱在站总时间最小为目标,以班列时刻表和货物运到期限为约束构建多目标动态规划模型,并设计了结合随机模拟技术、神经网络算法和NSGA-II算法的混合智能算法求解。最后以欧洲多节点至成都的回程班列进行实证研究,求解得出不同始发站点、不同运到期限的重空箱协同动态配流方案,提高了班列的集装箱载重量、缩短了集装箱在站总时间,验证了模型和算法的有效性。

侯吉[4](2020)在《基于大数据的铁路货物运输时效性研究》文中指出近年来我国国民经济和产业结构不断进行改革调整,货运市场发生了巨大变化,为了适应运输市场的需求,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正积极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变。铁路运营部门通过发展“前店后厂”和“实货制”模式,大力精简货物承运办理程序,加强与客户的信息沟通,努力提高货物运输的服务质量。然而在铁路货物运输过程中,货物逾期到达的问题依然成为制约铁路提升货运服务质量的关键“痛点”。另一方面,随着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的飞速发展,其应用在铁路运输领域也方兴未艾,铁路运营生产过程中积累的海量货车运行记录数据,对研究分析铁路货运全程各作业环节作业时间及其对时效性的影响具有很重要的价值。因此本文主要内容从以下几方面展开:(1)首先分析了铁路货物运输时效性内涵,结合货运生产作业流程对时效性影响因素进行概括。同时,对比铁路货物运到期限,分析时效性在评价货运生产与服务水平方面的优越性。最后结合大数据理论,提出基于大数据的货运时效性分析方法及流程。(2)以时效性内涵为基础,结合铁路货物运输生产作业流程与内容,本文先后阐述了车站时效性和区间运行时效性内涵。针对我国铁路货物运输既有的各生产环节责任时间分配不清的现状,利用实际运输过程中产生的记录数据,引入大数据分析技术,提出了基于大数据的货物运输责任时间划分方法,给出运输责任时间和保障率的概念及计算方法。(3)阐述关联规则定义,对关联规则在大数据分析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给出基于关联规则挖掘算法的数据处理流程。分析铁路货物运输实际运输过程中的记录数据结构及关键信息属性,提出基于关联规则挖掘方法的货运时间可靠性分析方法。本研究内容得到的不同货物产品运输时间可靠性为第四部分研究中货运产品时效性计算打下坚实基础。(4)考虑铁路货物运输时效性因素,分析时效性对客户选择货运产品的影响关系,从铁路运输生产部门角度,以实现货运生产收入最大化为目标,提出考虑时效性的货运产品价格设计模型。最后通过算例对上述模型方法进行了验证。

陈敬欣[5](2019)在《铁路“最后一公里”取送车作业优化》文中提出装卸区取送作业是货运站和货物中转装卸较多的技术站作业的一项重要的调车作业,是保证铁路货运“最后一公里”货物交付能力、车辆运转效率、货运服务水平的重要基础。合理确定装卸区取送作业顺序,使技术站货运站到、解、编、发技术作业与取送调车作业紧密的结合起来,能有效减少铁路货物车辆在末端转运站的待送、待取等由非生产所造成的滞留时间,提升调车机车运行效率,减少铁路货物车辆的使用周期本质上也是为了减少成本,获取更大的利润。在研究、借鉴前人在该领域学术成果的基础上,本文以研究“最后一公里”取送车系统作业问题为核心,由特殊到一般,从研究放射形装卸区取送问题着手,挖掘与混合型装卸区问题的异同,进而建立“最后一公里”混合型装卸区一般取送模型,论文主要做了以下工作:(1)系统的描述了“最后一公里”取送车作业的内容、装卸区布置的方式、取送系统的特征,介绍了“最后一公里”车辆由技术站货运站至装卸站、及装卸站至装卸点的运到期限的计算方法,最后对“最后一公里”取送作业过程中遇到的一些影响因素进行分析。(2)论文研究放射形装卸区取送问题,分析该布置形式下装卸区特点及作业特点,指出了取送作业的批次划分的条件,作业逆序约束条件等以此作为模型求解的约束条件,为了满足模型一般性同时增加了车组作业时间窗约束。在设定的条件下建立了求解模型,针对调机占用时间最少和系统车小时最优为两个优化目标,构造方案值生成函数。(3)在研究混合型装卸区取送问题时,结合树枝形装卸区作业的特点,指出了批次划分的影响因素,基于两种装卸区布置的特点,将混合型装卸区从车站放射出来的不同分支看做放射形,各放射出去分散开的子支看做树枝形,设定条件,在上述两种布置形式特点的基础上建立“最后一公里”混合型布置装卸区带时间窗的取送问题的数学模型,针对调机占用时间最少和系统车小时最优为两个优化目标,构造方案值生成函数。(4)简述了遗传算法的基本原理及在本文中的应用,在分析问题及模型特点的基础上,设计了由工作序号组成的染色体编码形式,通过模型约束条件生成大量初始种群,根据问题特点,设计了改进的遗传机制。最后获取太原局太原局某货运车站某个计划阶段12h内调车计划,在不同优化目标下求解该阶段取送作业顺序批次等,对不同优化目标所产生结果做了详细分析对比,并给出加强铁路“最后一公里”运到时限的具体建议。

贾祥[6](2019)在《基于运到时限的铁路流线结合优化研究》文中提出铁路是综合交通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起着至为关键的作用。随着高速铁路网的建设运营,使得既有线运能得到了释放,为我国铁路货运改革提供了有力保障。但是当前货运市场下各运输方式之间的激烈竞争和货主对运输服务准时性、时效性的高要求,也给铁路货运带来了极大挑战。因此优化铁路货运组织模式,进行铁路流线结合优化研究显得极为重要,不仅可以掌控货物全程运输状态,推算货物送达时间,保障运到时限,还可以优化设计运输服务网络,减少路网车流的总运输时间,提高服务质量。论文首先对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综述,指出了现有研究的不足,明确了流线结合优化问题的研究内容和方向,然后分析了我国铁路货运组织理论,构建了基于运到时限的铁路流线结合优化模型,设计了基于拉格朗日松弛的次梯度优化算法和启发式算法进行求解,以小案例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最后以沈阳铁路局的路网和数据为实例进行分析研究,证明了论文的实际应用价值。论文主要工作和研究内容如下:(1)从货物送达时间和运输服务网络设计两方面综述国内外研究现状。明确了现有研究之后,决定从货物全程运输过程的角度来推算货物送达时间,并利用离散时空网络描述车流的时空二维属性,同时优化设计运输服务网络以适应车流波动,保障运到时限。(2)对我国铁路货物运输组织理论进行研究,理清了货运计划体系,将货物送达过程分为始发、终到货运站作业过程、技术站中转作业过程和区段旅行过程,分析各过程的货物作业时间,改进现阶段下组织型运输模式,与规划型组织模式结合使用。(3)构建了基于运到时限的铁路流线结合优化模型,以路网车流总运输时间最小为目标函数,依托离散时空网络进行建模,并对时空网络改良优化,简化了模型复杂度。之后设计拉格朗日松弛算法求解模型上下界,以小案例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4)以沈阳铁路局路网和数据进行实例分析,收集数据、设定参数,然后构建了改良离散时空网络,求解得到了货物车次接续计划和运输服务网络设计方案,对结果的可行性和优化效果进行分析,表明了论文的实用价值。

赵祎[7](2019)在《随机环境下集装箱海铁联运系统建模与优化研究》文中指出随着“一带一路”伟大战略构想的提出和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集装箱海铁联运凭借其高效、安全、便捷、可靠等优势己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助力。因此,对于集装箱海铁联运系统中的发展规划、运输组织和运营管理问题的研究将显得尤为重要。集装箱海铁联运是集多种交通方式于一体的多式联运网络系统。该系统在确定性环境条件下,不仅可削弱单一运输方式在运输时效、运输距离和运输费用等方面的劣势和限制,而且可实现多种交通运输方式之间的优势互补,有效地降低运输费用,提高运输效率。但是,在不确定性随机干扰较大的环境条件下,由于运输网络系统的可靠性受到挑战,采用传统确定型运输组织方法己很难保证能获得理想的多式联运效果。因此,在我国当前竞争激烈的货运市场条件下,如何针对不确定性随机干扰的特点,通过构建多式联运网络系统的随机型运输组织模型及优化算法,制定可靠高效的运输组织和运营管理方案,是当前备受关注的一个重大前沿研究课题。为给决策者能在随机环境下制定合理、高效、可靠的海铁联运运输方案提供理论支撑和决策支持,本文对随机环境下集装箱海铁联运系统的建模与优化问题进行了选题研究。论文以出口货物形成的重箱流和沿海港口腹地网络的空箱流为研究对象,重点对随机环境下集装箱海铁联运箱流径路优化问题、集装箱海铁联运空箱调运优化问题和集装箱海铁联运服务网络设计问题的模型及算法进行了深入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及成果如下:(1)集装箱海铁联运运输组织特点和不确定因素分析。首先,在既有研究基础上,总结归纳出集装箱海铁联运系统定义、系统构成和组织流程,以国内外主要港口为例对集装箱海铁联运发展现状进行详细阐述。其次,对铁路集装箱运输组织形式、集装箱港站中转换装衔接模式和海上集装箱运输组织形式进行深入分析。最后,从班列运输时间、港站中转换装时间、班轮运输时间和需求供给这几个方面剖析了集装箱海铁联运系统中的不确定性,并进一步从形成原因和表现形式这两个角度对各个不确定因素进行研究。(2)随机环境下集装箱海铁联运箱流径路优化研究。通过对集装箱海铁联运箱流径路优化问题的运输时效性、运输可靠性和费用构成三方面特性进行分析,以出口货物形成的重箱流为研究对象,同时考虑集装箱班列、班轮运输时间和集装箱中转换装时间的随机性,构建了集装箱海铁联运箱流径路优化的随机机会约束0-1整数规划模型,并针对随机时间参数,提出了集装箱货物运到期限机会约束。求解策略上,本文设计了整合随机模拟技术、多层前向神经网络和遗传算法的混合启发式算法用于模型求解,选取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港口腹地至新加坡的集装箱海铁联运网络进行实例验证,并从经济性和服务水平的角度,分析了随机时间参数和机会约束置信水平对送达延误惩罚费用、总费用和货物送达准点率的影响变化规律。(3)随机环境下集装箱海铁联运空箱调运多阶段决策优化研究。在对集装箱海铁联运空箱调运产生原因、组织特点和费用构成三方面分析的基础上,以沿海港口腹地网络的空箱流为研究对象,构建了集装箱海铁联运空箱调运优化的随机机会约束非线性整数规划模型。模型以最大限度地追求空箱调运费用和碳排放费用构成的期望加权总费用最小化为优化目标,同时考虑调运数量、调运径路和租箱策略,并针对随机空箱需求和随机空箱供给提出了节点空箱流量机会约束。求解策略上,本文设计了基于动态规划方法的整合样本均值近似方法(SAA)和两阶段禁忌搜索算法的混合启发式算法用于模型求解,选取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港口腹地集装箱海铁联运网络进行实例验证,并深入分析了不同费用权重组合、单位租箱费用、随机空箱需求和随机空箱供给对空箱调运方案及相关费用的影响变化规律。(4)随机环境下集装箱海铁联运服务网络设计研究。立足于集装箱海铁联运服务网络设计的问题特性,以出口货物形成的重箱流和沿海港口腹地网络的空箱流为研究对象,同时考虑集装箱班列、班轮运输时间、集装箱中转换装时间以及集装箱运输需求的随机性,构建了集装箱海铁联运服务网络设计的两阶段随机机会约束规划模型。模型提出了能力机会约束和集装箱货物运到期限机会约束,以实现在随机环境下对服务选择、服务径路和服务频率的综合优化。求解策略上,本文设计了整合SAA方法和蚁群算法的混合启发式算法用于模型求解,并深入探究了随机运输时间、随机中转换装时间、随机运输需求、机会约束置信水平和样本容量对服务网络设计方案及相关费用的影响变化规律。

郭昭[8](2019)在《基于运到时限的铁路货物运输时空隧道组织方案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各种交通运输方式逐步完善,货物运输时效性的要求越来越高。但是,现阶段铁路货物运输仍旧属于组织型运输方式,流线结合程度不高,货物运输时效性难以得到有效保障。本文针对整个铁路货物运输过程,构建时空隧道运输体系,改进现有运到时限计算方法,形成流线结合的时空隧道组织方案,为货物运输组织提供调整空间,保障运输时效性。本文首先综述铁路货物运输运到时限和运输组织主要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论文研究内容与框架;其次回顾铁路货物运输生产组织过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时空隧道的基本概念,建立铁路货物运输组织主要技术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时空隧道组织方案;第三,在现有运到时限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分析铁路货物运输各阶段时间分布函数,计算各阶段冗余时间,构造运到时限计算模型:第四,构造货物运输时空网络图,在时空隧道组织方案的基础上,结合车流径路选择和列车编组计划,构建时空隧道空间模型。此外,结合流线匹配的车流接续计划,在运到时限的基础上,构建时空隧道时间模型,并设计相应遗传算法;最后,基于中国铁路哈尔滨局集团有限公司实际车流数据,进行实证分析,验证模型和算法的可行性。实证结果表明,时空隧道组织方案能够有效地保障流线结合,为货物运到时限提供调整空间。空间模型最终得到车流径路与列车编组计划结合方案,车流分配结果满足流线结合的要求;在空间模型的基础上,时间模型以列车在站停留时间最短为目标,得到直达列车流线结合的车流接续方案,从时间角度对列流进行划分,提高了货物运输时间可靠性。时空隧道运输组织方案能够很好的协调运输组织主要技术之间的关系,提高货物运输时效性。

段井松[9](2019)在《基于时效性的铁路快捷货物运输服务网络设计优化研究》文中指出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稳中向好,产业结构逐渐向制造业和服务业领域调整优化,进而影响货运需求结构呈现快捷货物产品需求量持续快速增加的新特点。快捷货物运输注重对于运输服务品质的保证,在增强对快捷货物运输吸引力的过程中,促使运输企业从货物运输的全流程来持续改善运输服务质量。近年来,我国铁路设施设备水平不断提升,铁路运输供给能力也达到新的水平。在此背景下,如何充分利用铁路运输资源,优化运输组织过程,实现对快捷货物的安全、可靠、便捷、快速的运输是我国铁路运输部门面对的重要挑战。时效性要求高是铁路快捷货物的重要特点,对于时效性的保证也是铁路运输服务水平的重要体现。因此,本文重点针对铁路快捷货物的时效性进行快捷货物运输服务网络设计的优化研究,为铁路的货运产品供给优化等问题提供支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根据国内外相关文献,阐述了铁路快捷货物的定义和特性,通过快捷货物的运输流程描述了其运输时间的构成,然后,对于服务网络设计问题的研究内容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并重点关注了现有模型的特点和求解算法等内容,进而提出了针对铁路快捷货物的时效性进行服务网络设计的思路。(2)文中考虑了货流需求,物理网络和服务网络三者间的制约关系,分别建立了考虑运达期限约束,服务弧的能力约束,物理网络的区段能力约束,决策变量间逻辑关系约束和流量平衡约束的频度服务网络设计模型和动态服务网络设计模型,以运输效益最大化为目标进行优化,平衡运输企业和货主两方面的需求。(3)文中提出了结合k短路径算法和绕行率的备选路径集合的确定方法,在根据服务设计策略得到的备选服务集合的基础上构建模型能够降低模型的求解难度和求解规模。特别是在动态模型中,利用备选服务弧选择提供运输服务的时间段,能够在考虑直达服务和中转服务综合优化的同时,又不会造成求解规模的过度扩大。为了进一步提高求解效率,还提出了针对文中非线性模型的线性化处理方法,便于得到最优解。(4)最后通过Python编程语言调用求解性能优异的Gurobi软件对文中算例进行求解。证明模型能够对于列车服务类型,开行频率,运输路径,流量分配方案进行同时优化,能够得到合理的运输服务网络设计结果,为制定进一步详细的列车开行方案提供支持。图28幅,表18个,参考文献76篇。

张凯,徐能,黎浩东,彭忞渊[10](2019)在《铁路货物差异化运到期限计算研究》文中认为对铁路货物运到期限进行精确计算,可以有效支撑运到期限保障率的提升,进而提高货物运输服务水平。在阐述我国铁路货物运到期限计算规定概况的基础上,针对存在的问题,分析差异化铁路货物运到期限计算的目的及意义,提出基于运行图计算运到期限最小值,以及计算具体货流起讫点间运到期限的平均值2种计算思路,并进行算例分析。结果表明,运到期限计算值与按《铁路货物运输规程》计算值有较大偏差,偏差值随着运输距离的增加而减小;运到期限值与运输产品设计相关,适应差异化运输需求的运输产品谱系设计,可有效提升铁路货物运输服务水平。

二、铁路货物运到期限问题的探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铁路货物运到期限问题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综合运输体系下快捷货运服务网络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课题来源
        1.1.2 研究背景
        1.1.3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论文结构
        1.3.3 技术路线
    1.4 本章小结
2 相关理论介绍
    2.1 快捷货物运输概述
    2.2 多式联运概述
    2.3 时空-状态网络概述
    2.4 服务网络设计概述
        2.4.1 服务网络设计有关概念
        2.4.2 服务网络设计内容
        2.4.3 综合货运服务网络设计的影响因素
        2.4.4 服务网络设计模型的求解
    2.5 本章小结
3 综合运输体系下快捷货运服务网络设计优化模型的建立
    3.1 问题描述及条件假设
        3.1.1 问题描述
        3.1.2 假设条件
    3.2 符号说明
    3.3 模型建立
        3.3.1 模型中各参数的计算
        3.3.2 单O单D优化模型建立
        3.3.3 多O多D优化模型建立
    3.4 本章小结
4 算法设计
    4.1 模型分析
        4.1.1 目标函数分析
        4.1.2 约束条件分析
    4.2 求解思路及方法
    4.3 算法设计
        4.3.1 算法设计思想
        4.3.2 算法步骤及流程
    4.4 粒子群算法求解小规模算例
        4.4.1 算例描述及相关数据
        4.4.2 算例求解结果分析
    4.5 本章小结
5 综合运输体系下快捷货运服务网络设计优化模型算例研究
    5.1 算例描述
    5.2 单O单D算例研究
        5.2.1 求解结果
        5.2.2 结果分析
    5.3 多O多D算例研究
        5.3.1 求解结果
        5.3.2 结果分析
    5.4 研究结论
    5.5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论文总结
    6.2 论文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2)铁路集装箱客运化运输系统运输组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铁路集装箱运输优化
        1.2.2 列车开行方案优化
        1.2.3 研究现状评述
    1.3 研究目标与内容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内容
    1.4 本章小结
2 铁路集装箱客运化运输系统及关键技术研究
    2.1 铁路集装箱客运化运输系统的提出
        2.1.1 铁路集装箱运输组织模式分析
        2.1.2 铁路集装箱客运化运输系统概念分析
    2.2 集装箱列车客运化开行技术
    2.3 网络化运输技术
    2.4 站场设计改造技术
        2.4.1 集装箱设备前置化
        2.4.2 装卸线不挂网
    2.5 设备资源配置技术
        2.5.1 箱型选择分析
        2.5.2 装卸设备配置
    2.6 实施方案与发展策略研究
        2.6.1 基于既有运输资源的实施方案
        2.6.2 发展策略
        2.6.3 经济性分析
    2.7 本章小结
3 运输组织理论框架研究
    3.1 集疏运模式研究
    3.2 运输组织计划研究
        3.2.1 基本内容
        3.2.2 箱流预测
        3.2.3 列车开行方案
        3.2.4 列车运行图
        3.2.5 车底运用计划
        3.2.6 日常工作计划
    3.3 车站工作组织研究
        3.3.1 车站作业内容及流程
        3.3.2 国际集装箱作业组织
    3.4 管理信息系统设计
    3.5 运输产品设计理论
    3.6 “箱位”客票化理论
    3.7 本章小节
4 快速集装箱列车开行方案优化研究
    4.1 编制流程
    4.2 运营前期场景下列车开行方案编制
        4.2.1 假设与符号说明
        4.2.2 模型构建
        4.2.3 求解算法
        4.2.4 案例分析
    4.3 运营中后期场景下列车开行方案编制
        4.3.1 分阶段编制方法
        4.3.2 方法特点描述
        4.3.3 案例分析
    4.4 方案评价
        4.4.1 评价指标设置
        4.4.2 评价结果分析
    4.5 本章小结
5 快速集装箱列车停站方案优化研究
    5.1 问题描述
    5.2 模型构建
        5.2.1 假设与符号说明
        5.2.2 优化模型
    5.3 案例分析
        5.3.1 小规模测试案例
        5.3.2 大规模实际案例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论文主要结论
    6.2 论文主要创新点
    6.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OD 箱流数据
附录B OD箱流数据
附录C 区段里程
作者简历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3)基于中欧班列的国际集装箱全程运输组织一体化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中欧班列发展现状
        1.2.1 中欧班列运营情况
        1.2.2 中欧班列货物种类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集装箱多式联运
        1.3.2 集装箱箱流分配
        1.3.3 中欧班列运输组织
        1.3.4 货物时间价值研究
    1.4 论文主要内容及研究思路
        1.4.1 主要内容
        1.4.2 研究思路
2 相关理论阐释
    2.1 流量分配理论
        2.1.1 道路交通流分配
        2.1.2 铁路客货流分配
    2.2 一体化优化理论
        2.2.1 一体化基本概念
        2.2.2 一体化优化方法
    2.3 随机动态规划理论
        2.3.1 随机规划理论
        2.3.2 动态规划理论
    2.4 本章小结
3 基于港口和中欧班列通道协同决策的国际集装箱过境运输优化
    3.1 问题描述
    3.2 货物时间价值模型构建
        3.2.1 货物运输过程中对资金的占用
        3.2.2 运输时间延长产生的额外成本
        3.2.3 运输时间延长导致的货物贬值
    3.3 港口和中欧班列通道协同决策下国际集装箱过境运输优化模型
        3.3.1 模型假设
        3.3.2 协同决策模型建立
    3.4 港口和内陆运输径路单独决策下国际集装箱过境运输优化模型
    3.5 算法设计
        3.5.1 遗传算法基本原理
        3.5.2 模拟退火算法基本原理
        3.5.3 基于模拟退火算法的自适应遗传算法设计
    3.6 本章小结
4 基于中欧班列的国际集装箱过境运输优化实证研究
    4.1 问题描述
    4.2 数据收集及处理
    4.3 协同决策下基于中欧班列的国际集装箱过境运输方案
        4.3.1 模型求解结果及分析
        4.3.2 出发时刻波动下的灵敏度分析
    4.4 单独决策下国际集装箱过境运输方案
    4.5 协同决策和单独决策下国际集装箱过境运输方案对比分析
    4.6 本章小结
5 随机环境下基于中欧班列的回程重空箱协同动态配流
    5.1 问题描述
    5.2 基于中欧班列的回程重空箱组织的不确定性分析
        5.2.1 决策期内节点集结箱量的不确定性分析
        5.2.2 决策期内集装箱在站时间的不确定性分析
    5.3 随机环境下基于中欧班列的回程重空箱协同动态配流模型
        5.3.1 模型假设
        5.3.2 参数说明
        5.3.3 模型建立
    5.4 算法设计
        5.4.1 随机模拟技术分析
        5.4.2 估计不确定函数的神经网络算法
        5.4.3 基于NSGA-II的混合智能算法设计
    5.5 本章小结
6 基于中欧班列的回程重空箱协同动态配流实证研究
    6.1 问题描述
    6.2 数据收集及处理
    6.3 模型求解结果及分析
    6.4 运输需求波动下的灵敏度分析
    6.5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成果和结论
    7.2 研究不足和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4)基于大数据的铁路货物运输时效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铁路货运时效性相关研究
        1.2.2 大数据理论及相关研究
    1.3 论文内容及技术路线
2 铁路货物运输时效性概念与设计原则
    2.1 铁路货物运输时效性内涵
        2.1.1 货物运输时效性概念界定
        2.1.2 货物运输时效性的影响因素
    2.2 铁路货物运输时效性与货物运到期限关系
        2.2.1 货物运到期限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2.2 运到期限在评价货运生产水平的不足
    2.3 铁路货物运输大数据处理流程
        2.3.1 大数据的基本特点和价值
        2.3.2 大数据处理流程
    2.4 铁路货物运输产品时效性设计原则
        2.4.1 铁路货物运输产品
        2.4.2 铁路货物运输产品设计原则
        2.4.3 铁路货物运输产品时效性设计考虑因素
    2.5 本章小结
3 基于大数据的货物运输时效性分析
    3.1 货物运输时效性分析
        3.1.1 车站时效性
        3.1.2 区间运输时效性
    3.2 基于大数据的货物运输时效性责任划分方法
        3.2.1 基于大数据的货运过程时限响应能力分析
        3.2.2 货物运输责任时间及责任保障率计算方法
    3.3 算例分析
        3.3.1 货物运输作业数据预处理
        3.3.2 货物运输生产过程时间分布
        3.3.3 货物运输责任时间划分和责任保障率计算
        3.3.4 与传统时间分配方法的对比分析
    3.4 本章小结
4 基于关联规则挖掘的货物运输时间可靠性分析
    4.1 关联规则挖掘理论
        4.1.1 关联规则定义
        4.1.2 关联规则处理流程
    4.2 基于关联规则挖掘的时间可靠性分析方法
        4.2.1 基于关联规则挖掘的货车装卸作业可靠性分析
        4.2.2 基于关联规则挖掘的货运区间时间可靠性分析
    4.3 算例分析
        4.3.1 铁路货运生产数据集
        4.3.2 结果分析
    4.4 本章小结
5 考虑时效性的铁路货运产品价格设计方法
    5.1 问题描述
    5.2 考虑时效性的货运产品价格设计模型
        5.2.1 模型参数
        5.2.2 模型构建
    5.3 求解算法设计
        5.3.1 基于遗传算法的求解算法
        5.3.2 基于微进化算法的求解算法
    5.4 算例分析
        5.4.1 衡阳北至江村货运需求现状
        5.4.2 参数标定
        5.4.3 结果分析
    5.5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铁路货车装卸记录预处理流程代码
附录B 铁路货车随列车到发记录预处理命令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5)铁路“最后一公里”取送车作业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论文研究技术路线
2 铁路“最后一公里”取送车系统分析
    2.1 取送车作业简介
        2.1.1 取送车作业对象及内容
        2.1.2 货物作业地点及分布类型
        2.1.3 取送作业组织方式
        2.1.4 取送车作业原则
    2.2 “最后一公里”取送车系统
        2.2.1 取送车系统的特点
        2.2.2 取送车系统功能
        2.2.3 取送车系统研究角度
    2.3 “最后一公里”取送车运到期限的计算
        2.3.1 取送车运到期限计算方法
        2.3.2 运到期限的局限性
    2.4 “最后一公里”取送车作业影响因素分析
        2.4.1 确定性影响因素分析
        2.4.2 不确定性影响因素分析
    2.5 本章小结
3 “最后一公里”放射形装卸区取送车问题研究
    3.1 问题的分析
    3.2 模型的建立
        3.2.1 设定条件
        3.2.2 变量描述
        3.2.3 数学模型
    3.3 解的表示及构造方法
        3.3.1 解的表示
        3.3.2 时间窗约束的计算
        3.3.3 方案值生成函数构造方法
    3.4 本章小结
4 “最后一公里”混合形装卸区取送车问题研究
    4.1 问题分析
        4.1.1 装卸区呈树枝形布置取送车问题分析
        4.1.2 装卸区呈混合型布置取送车问题分析
    4.2 模型的建立
        4.2.1 设定条件
        4.2.2 变量描述
        4.2.3 数学模型
    4.3 解的表示及构造方法
        4.3.1 解的表示
        4.3.2 时间窗约束的计算
        4.3.3 方案值生成函数构造方法
    4.4 本章小结
5 遗传算法的应用与实例分析
    5.1 遗传算法的应用
        5.1.1 遗传算法的基本流程
        5.1.2 遗传算法的设计
    5.2 实例分析
        5.2.1 调机占用时间最少的优化过程及结果分析
        5.2.2 系统总车小时最少的优化过程及结果分析
        5.2.3 加强铁路“最后一公里”运到时限的建议
    5.3 本章小结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6)基于运到时限的铁路流线结合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现有研究的不足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1.4 本章小结
2 我国铁路货物运输组织理论研究
    2.1 铁路货物运到期限与运到时限
    2.2 铁路货物运输相关计划
        2.2.1 货物运输计划
        2.2.2 货物列车编组计划
        2.2.3 货物列车运行图
        2.2.4 货物运输方案
    2.3 铁路货物送达过程
        2.3.1 始发、终到作业过程
        2.3.2 技术站中转作业过程
        2.3.3 区段旅行过程
    2.4 我国铁路货运组织存在的问题
    2.5 基于运到时限的铁路流线结合优化研究
    2.6 本章小结
3 基于运到时限的铁路流线结合优化模型
    3.1 问题的描述
    3.2 问题的假设
    3.3 基本离散时空网络
    3.4 构建流线结合优化模型
        3.4.1 设计决策变量
        3.4.2 定义参数、变量
        3.4.3 约束条件
        3.4.4 目标函数
        3.4.5 模型表述
        3.4.6 模型复杂度分析
    3.5 离散时空网络改良
    3.6 构建离散时空网络的步骤及算法设计
    3.7 本章小结
4 基于拉格朗日松弛算法的模型求解
    4.1 拉格朗日松弛算法
        4.1.1 拉格朗日松弛理论
        4.1.2 拉格朗日松弛算法基本原理
    4.2 松弛模型
    4.3 设计算法
        4.3.1 次梯度优化算法求解下界
        4.3.2 启发式算法求解上界
    4.4 算法有效性验证
        4.4.1 构建小案例
        4.4.2 调用CPLEX求最优解
        4.4.3 拉格朗日松弛算法求解
    4.5 本章小结
5 实例分析及评价
    5.1 构建路网
    5.2 构建改良离散时空网络
    5.3 实例求解结果
    5.4 实例结果分析
        5.4.1 可行性分析
        5.4.2 优化效果分析
    5.5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成果与创新点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列车时刻表及编组内容
附录B 路网运输需求
附录C 货物车次接续计划表
附录D CPLEX部分代码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7)随机环境下集装箱海铁联运系统建模与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论文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箱流径路优化研究现状
        1.2.2 空箱调运优化研究现状
        1.2.3 服务网络设计研究现状
        1.2.4 既有研究评述
    1.3 论文研究内容和研究框架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框架及技术路线
2 集装箱海铁联运系统特性分析
    2.1 集装箱海铁联运系统概述
        2.1.1 集装箱海铁联运系统定义
        2.1.2 集装箱海铁联运系统发展现状分析
    2.2 集装箱海铁联运系统运输组织特点分析
        2.2.1 铁路集装箱运输组织特点分析
        2.2.2 海上集装箱运输组织特点分析
        2.2.3 集装箱港站中转换装衔接特点分析
    2.3 集装箱海铁联运系统不确定因素分析
    2.4 本章小结
3 随机环境下集装箱海铁联运箱流径路优化研究
    3.1 集装箱海铁联运箱流径路优化问题描述
    3.2 随机环境下集装箱海铁联运箱流径路优化模型
        3.2.1 模型假设
        3.2.2 模型参数
        3.2.3 模型构建
    3.3 算法设计
        3.3.1 随机模拟技术分析
        3.3.2 估计不确定函数的多层前向神经网络设计
        3.3.3 基于遗传算法的混合启发式算法设计
    3.4 实证研究
        3.4.1 算例分析
        3.4.2 灵敏度分析
    3.5 本章小结
4 随机环境下集装箱海铁联运空箱调运多阶段决策优化研究
    4.1 集装箱海铁联运空箱调运优化问题描述
    4.2 随机环境下集装箱海铁联运空箱调运多阶段决策优化模型
        4.2.1 模型假设
        4.2.2 模型参数
        4.2.3 模型构建
    4.3 算法设计
        4.3.1 多阶段空箱调运问题的动态规划方法设计
        4.3.2 基于SAA方法的随机空箱调运优化模型确定性转化
        4.3.3 求解转化模型的两阶段禁忌搜索算法设计
    4.4 实证研究
        4.4.1 算例分析
        4.4.2 灵敏度分析
    4.5 本章小结
5 随机环境下集装箱海铁联运服务网络设计研究
    5.1 集装箱海铁联运服务网络设计问题描述
    5.2 随机环境下集装箱海铁联运服务网络设计优化模型
        5.2.1 模型假设
        5.2.2 模型参数
        5.2.3 模型构建
    5.3 算法设计
        5.3.1 基于SAA方法的随机服务网络设计优化模型确定性转化 1015.3.2 求解转化模型的蚁群算法设计
        5.3.2 求解转化模型的蚁群算法设计
    5.4 实证研究
        5.4.1 算例分析
        5.4.2 灵敏度分析
    5.5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论文研究成果
    6.2 论文创新点
    6.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作者简历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8)基于运到时限的铁路货物运输时空隧道组织方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运到时限
        1.2.2 货物运输组织主要技术
        1.2.3 时空图
        1.2.4 时间可靠性
        1.2.5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1.3 研究内容与结构
2 铁路货物运输时空隧道组织方案
    2.1 时空隧道基本概念
        2.1.1 时空隧道实质
        2.1.2 时空隧道基本组成
    2.2 铁路货物运输生产组织过程
        2.2.1 铁路货物运输生产
        2.2.2 铁路货物运输组织主要技术
    2.3 铁路货物运输时空隧道组织方案
        2.3.1 时空隧道组织方案
        2.3.2 时空隧道组织方案的作用
    2.4 本章小结
3 货物运到时限的计算
    3.1 现有运到时限计算方法
        3.1.1 计算方法
        3.1.2 运到时限的影响因素
    3.2 运到时限可靠性分析
        3.2.1 铁路货物运输时间可靠性
        3.2.2 分布函数的确定
    3.3 运到时限计算模型的构建
        3.3.1 运到时限计算模型
        3.3.2 冗余时间计算方法
    3.4 本章小结
4 货物运输时空隧道组织模型构建
    4.1 时空网络的构建
        4.1.1 参数说明
        4.1.2 时空图有向弧设定
    4.2 空间模型构建
        4.2.1 问题描述
        4.2.2 模型参数与变量设定
        4.2.3 目标函数
        4.2.4 约束条件
    4.3 时间模型构建
        4.3.1 问题描述
        4.3.2 模型参数与变量设定
        4.3.3 目标函数
        4.3.4 约束条件
        4.3.5 延误时运行组织调整策略
    4.4 求解方法
        4.4.1 算法设计
        4.4.2 算法求解过程
    4.5 本章小结
5 时空隧道组织方案实证研究
    5.1 实证基本情况
        5.1.1 基本情况介绍
        5.1.2 简单路网构建
    5.2 空间模型方案
        5.2.1 空间模型基础数据
        5.2.2 求解结果
    5.3 时间模型方案
        5.3.1 时间模型基础数据
        5.3.2 求解结果
    5.4 结果分析
        5.4.1 空间模型结果分析
        5.4.2 时间模型结果分析
    5.5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工作与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附录B
附录C
附录D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9)基于时效性的铁路快捷货物运输服务网络设计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研究现状评述
    1.3 论文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2 铁路快捷货物运输总体分析
    2.1 铁路快捷货物的需求分析
        2.1.1 铁路快捷货物的定义
        2.1.2 铁路快捷货物的需求特点
        2.1.3 铁路快捷货物的作业流程
    2.2 铁路快捷货物的运到期限分析
        2.2.1 铁路货物运到期限的定义
        2.2.2 铁路传统货物运到期限的构成
        2.2.3 铁路快捷货物运到期限的构成
    2.3 铁路快捷货物的供给分析
        2.3.1 铁路快捷货运产品现状
        2.3.2 铁路快捷货物运输存在的问题
    2.4 铁路快捷货物运输服务网络设计问题的提出
    2.5 本章小结
3 运输服务网络设计相关理论研究
    3.1 网络设计与服务网络设计概述
        3.1.1 网络设计问题概述
        3.1.2 服务网络设计概述
    3.2 服务网络设计基本理论
        3.2.1 服务网络设计的基础
        3.2.2 服务网络设计的研究内容
        3.2.3 服务网络设计的影响因素
    3.3 服务网络设计模型分类
        3.3.1 频度服务网络设计模型
        3.3.2 动态服务网络设计模型
        3.3.3 模型的求解方法
    3.4 本章小结
4 铁路快捷货物的服务网络设计
    4.1 问题分析
    4.2 备选集合的确定
        4.2.1 路径集合的确定方法
        4.2.2 服务集合的设计策略
    4.3 频度服务网络设计优化模型
        4.3.1 模型假设
        4.3.2 符号定义
        4.3.3 模型构建
        4.3.4 模型优化
    4.4 动态服务网络设计优化模型
        4.4.1 模型假设
        4.4.2 符号定义
        4.4.3 模型构建
        4.4.4 模型优化
    4.5 求解方法
        4.5.1 模型的求解思路
        4.5.2 Gurobi介绍
    4.6 本章小结
5 算例分析
    5.1 路网结构及参数设置
        5.1.1 区间参数
        5.1.2 节点参数
        5.1.3 班列参数
    5.2 备选集合的确定
    5.3 频度模型验证
        5.3.1 频度模型需求参数
        5.3.2 频度模型计算结果分析
    5.4 动态模型验证
        5.4.1 动态模型需求参数
        5.4.2 动态模型计算结果分析
    5.5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论文的主要研究成果
    6.2 论文的进一步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附录A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10)铁路货物差异化运到期限计算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铁路货物差异化运到期限计算分析
    1.1 铁路货物运到期限计算规定
    1.2 铁路货物差异化运到期限计算思路
    1.3 铁路货物差异化运到期限计算
        1.3.1 基于运行图计算运到期限最小值
        1.3.2 OD间运到期限的平均值计算
2 算例分析
    2.1 运到期限计算
    2.2 计算结果分析
3 结束语

四、铁路货物运到期限问题的探讨(论文参考文献)

  • [1]综合运输体系下快捷货运服务网络设计[D]. 崔晓刚. 兰州交通大学, 2021(02)
  • [2]铁路集装箱客运化运输系统运输组织研究[D]. 夏阳. 北京交通大学, 2020(03)
  • [3]基于中欧班列的国际集装箱全程运输组织一体化优化研究[D]. 凌铭君. 北京交通大学, 2020(03)
  • [4]基于大数据的铁路货物运输时效性研究[D]. 侯吉. 北京交通大学, 2020(03)
  • [5]铁路“最后一公里”取送车作业优化[D]. 陈敬欣. 北京交通大学, 2019(01)
  • [6]基于运到时限的铁路流线结合优化研究[D]. 贾祥. 北京交通大学, 2019(01)
  • [7]随机环境下集装箱海铁联运系统建模与优化研究[D]. 赵祎. 北京交通大学, 2019(01)
  • [8]基于运到时限的铁路货物运输时空隧道组织方案研究[D]. 郭昭. 北京交通大学, 2019(01)
  • [9]基于时效性的铁路快捷货物运输服务网络设计优化研究[D]. 段井松. 北京交通大学, 2019(01)
  • [10]铁路货物差异化运到期限计算研究[J]. 张凯,徐能,黎浩东,彭忞渊. 铁道货运, 2019(01)

标签:;  ;  ;  ;  ;  

铁路货物交货期限的探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