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毛泽东的农村调查研究方法

浅谈毛泽东的农村调查研究方法

一、毛泽东农村调查研究方法简论(论文文献综述)

左雯敏[1](2022)在《农村阶级与农民革命——以毛泽东早期农村调查为中心的分析》文中研究表明在中国共产党革命的早期,如何发动革命是核心问题。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运用到中国农村。从湖南到井冈山再到赣南,毛泽东进行了大量的农村调查,对于如何在农村划分阶级和发动农民革命逐步形成了成熟的判断。在湖南的农村调查中,毛泽东充分认识到了农民运动的力量,但对于如何划分农村阶级还没有形成准确的认识。在井冈山的农村调查中,毛泽东把小地主和富农作为农村社会的中间阶层,对他们的斗争有所缓和,但却没有找到富农和地主区别对待的依据。在赣南的农村调查中,毛泽东从剥削性质上认清了地主和富农的区别,并制定出了划分农村阶级成分的具体标准,这标志着毛泽东对农村阶级问题的认识已经成熟。此后,毛泽东农村调查的关注点从农村阶级问题变成了基层组织问题。

王飞[2](2021)在《70年来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农村社会调查”研究的回顾与展望》文中研究说明70年来,学术界关于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农村社会调查研究呈现出革命史观、唯物史观和学术史观三个学术史观的研究特点,并取得了显着的成果,有力推动了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农村社会调查史的研究。事实上,延安时期中共农村社会调查内容非常丰富,参与人员之多前所未有,形成了一批着名的调查研究报告。然而,学术界对农村社会调查内容、调查资料挖掘、调查机构和调查管理制度等方面研究空缺多多,研究视角需要转换,研究方法有待进一步提升。

何宛昱[3](2021)在《中国国家博物馆藏毛泽东《农村调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调查研究是中国共产党人最为重要的工作方法之一。从1941年至1982年,毛泽东《农村调查》先后出版多个版本,其出版及传播过程与抗战局势变化密切相关。《农村调查》既是毛泽东对于如何认识中国农村问题的方法总结,也是对中国共产党科学地认识现实问题的方法论指导性着作,该着作的传播和经典化过程对于中国共产党以调查研究作为基本方法具有重要意义。中国国家博物馆藏有毛泽东《农村调查》一书多个版本,为认识该着作的出版和传播过程提供了珍贵的史料,也是历史地认识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和群众路线内涵的重要文本。

张依[4](2021)在《分众视域下毛泽东农村工作方法研究》文中指出

鞠杨秀[5](2021)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农民观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占全国人口的大多数,农民问题是关系全局的根本性问题。一代伟人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坚持深入农村进行长期而细致的调查研究,不断关注、探索农民问题,形成了依靠农民、组织农民、唤起农民、教育农民的理论认识,构成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农民观。毛泽东正是基于对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情和农民问题的分析认识,找到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革命道路,从而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研究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农民观,总结历史经验,对于解决新时代的“三农”问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农业现代化,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农民观,是毛泽东结合近代中国特殊的社会历史条件,吸收借鉴马克思主义农民理论及中国先进文化思想,基于深入农村的调查研究,在其个人农民情怀的深层次影响下而形成的。就其发展历程看,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农民观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即建党至大革命时期的萌芽阶段、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形成阶段、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成熟阶段。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农民观具有丰富的内容。一是对农民重要地位的科学认识。毛泽东认为农民是中国社会的基本力量,处于社会的底层,是中国民主革命中的主力军。二是把农民组织起来的思想。他认为组织起来的农民才拥有巨大的革命力量,把农民全面地组织起来,要建立多种具体形式,开展政治经济文化斗争活动。三是唤起农民的革命意识。他认为无产阶级及其政党要坚持人民立场,解决土地问题,维护农民利益,组织调动农民,唤起农民参与革命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四是教育农民克服非无产阶级思想。他认为“严重的问题是教育农民”,党要对农民进行无产阶级教育,农民教育应包含丰富内容,采取正确的方法和原则。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农民观作为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指导中国民主革命取得了胜利,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同时,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农民观仍闪耀着时代的光辉,为做好新时代的“三农”工作,提供了诸多现实启示。

赵宇晨[6](2021)在《抗战时期莒县县政建设研究(1939-1945)》文中研究表明抗战时期的莒县,由沦陷区逐步发展成为山东抗日根据地的政治、军事指挥中心和全方位国防动员的示范区。这与中国共产党在莒县进行的适合抗战需要的政权建设有着密切的关系。我们在充分挖掘现有相关档案、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利用计量史学、比较分析、系统分析的研究方法,总结抗战时期的中国共产党在莒县政权建设的历程和经验,不仅能展现其时代和地域特色,更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在莒县进行的政权建设,首先通过建立党委的方式,壮大自己的力量,再通过民主选举建立政权,取得在莒县的合法地位;同时为避免莒县国民党政权的打击,建立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武装部队,保卫新生政权。根据抗战形势的需要,结合莒县县域广大不利于组织、调动抗战资源的现实,中国共产党在旧莒县的基础上,重新进行县级行政区划。在这些新拆分的区域,中国共产党首先建立党的工作委员会,再建立县级党委,之后同步或先后建立参议会与县政府。这种拆分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战争的进程适时调整,并且按照一定的标准划分中心、一般、边沿、接敌四种性质的县级行政区。不同性质的县级行政区承担着不同的功能。中国共产党这种“拆大县、建小县”的方式,在战事频仍、物资匮乏、通信落后的敌后环境下,保证了对小块抗日根据地的领导,也使得县级政权得以尽可能的深入联系群众,进行更深层次的乡村社会改革。通过对莒县政权的改革和建设,中国共产党在莒县实现了全面而深层次的国防动员,为莒县的最后解放做好了充足准备。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在莒县的政权建设,对当代的地方工作仍有所启示:必须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开展社会动员,动员能力来自于中共领导的政府权威,提升基层动员水平需加强党的集中统一领导,领导群众与依靠群众并重;在社会安定、通信发达的今天,为实现更好的发展,县级行政区划不必因循守旧,县级行政区划的规制应与时俱进;党要领导和促进政权机构建设、决策方向并形成良好的党群关系。

刘大可[7](2020)在《毛泽东中央苏区调查研究的学术史回顾与展望》文中认为关于毛泽东中央苏区调查前人有过不少论述,不少个案研究甚至取得相当高的学术水准。本文就毛泽东中央苏区调查的研究进行再研究,采用类型学的方法对调查的目的、意义、时代价值,对从政治动员角度入手、从政策维度展开以及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群众路线的关系等内容、主要的调查报告、方法与方法论等前人讨论比较集中的论题进行了梳理与分析,总结其研究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不足,认为将中国共产党调查研究百年历程和族群、村落、性别、中心与边缘、民族志及方法与方法论比较等视角引入毛泽东中央苏区调查的研究,或许能够开拓出一片学术研究的新天地。

秦雯静[8](2020)在《陈云调查研究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是领导干部做好领导工作的一项基本功,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重要法宝。陈云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杰出的马克思主义者,是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之一,是党和国家久经考验的卓越领导人,是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和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为党和人民事业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在长达70年的革命生涯中,陈云一贯倡导和重视调查研究,身体力行的践行调查研究,是全党调查研究的楷模,并为新中国的建立、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的确立、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建立了不朽的功勋,党和人民将永远铭记。陈云调查研究思想是一个内容十分丰富的思想体系。本文站在马克思主义立场上,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观点和方法对陈云调查研究思想的形成条件、发展历程、主要内容、基本特征及其在当代的重要价值方面进行研究和阐释,以期更好的理解陈云调查研究思想。文章共分为六个大的部分,包括一个绪论和五个章节:第一部分:绪论。绪论包括选题背景及意义、研究思路与方法以及相关概念的界定。第二部分:厘清陈云调查研究思想的形成条件,从思想条件、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揭示其形成发展的必然性。思想条件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调查研究的思想、中国共产党的调查研究思想、中国古代的“实事求是”和“知行统一”思想;主观条件包括自身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和对调查研究研究重要性的透彻认识;客观条件有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需要、反对教条主义和本本主义的客观需要、调查研究实践经验的有力支撑。第三部分:梳理陈云调查研究思想的发展历程。陈云调查研究思想按照思想史的发展脉络来划分,其形成发展主要有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25年参加党的工作到1937年担任组织部长之前,这一时期是陈云调查研究思想的孕育萌芽阶段。第二阶段是1937年担任组织部长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这一时期是陈云调查研究思想的初具雏形阶段。第三阶段是1949年新中国后到1978年改革开放前,这一时期是陈云调查研究思想的基本形成阶段。第四阶段是1978年改革开放到1995年,这一时期是陈云调查研究思想的丰富发展阶段。第四部分:着重阐述陈云调查研究思想的内容体系。陈云调查研究思想的基本内容包括调查研究的主客体、调查研究的必要性和目的、调查研究的基本原则、调查研究的基本方法。陈云调查研究主客体的思想包括对调查研究主体要求和对调查研究客体的选择;陈云调查研究基本原则包括坚持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坚持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坚持群众路线的工作思路;陈云调查研究的基本方法包括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思想方法包括“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和“交换、比较、反复”,工作方法包括实地蹲点调研法、交流谈话法、座谈会调研法、参观巡视法。第五部分:概述陈云调查研究思想鲜明的特征。陈云调查研究思想的基本特征包括:高度的科学性、深刻的群众性、强烈的实践性、视域的全局性。第六部分:重点分析陈云调查研究思想的当代价值。陈云调查研究思想作为正确的思想理论,对新时代党和国家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主要表现为:为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前提条、为新时代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供方法遵循、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路径选择、为新时代改进调查研究方式,提高调查研究水平提供理论参考。

马琳[9](2019)在《20世纪50-60年代毛泽东农村建设思想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自古以来人口的绝大多数就是农民,农村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比重。作为一个具有两千多年封建历史的国家,农民的生活困苦不堪。毛泽东作为农民家庭出身的革命家和哲学家,自青年时代起就关心农民问题。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进程中,他意识到中国农村建设问题对于革命胜利和建设成功的关键意义,只有抓住了农村建设问题,才是抓住了中国特色。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村建设有了很大发展,但农村发展依然落后于城市,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一个薄弱环节,是当前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一个重要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指出中国农村建设是社会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全党必须加强对中国农村建设的重视,将其放在重要位置。本文是在大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对毛泽东的农村建设思想进行探究,立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运用理论联系实际,历史与逻辑相结合的方法,聚焦于建国后50-60年代毛泽东农业思想大发展的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时期,在分析了中国面临的国内和国际形势的基础上,指出当时中国面临的根本任务是必须将中国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从落后的农业国转向先进的工业国,并提出根本途径是实现农业现代化。以历史为主线,着重从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这三大历史事件展开分析探究,并从哲学的视角阐明其发生的原因和影响;同时将毛泽东农村建设的实践和理论相结合,将毛泽东农村建设的实践经验上升到理念层面,挖掘其中蕴含的丰富的哲学智慧。从坚持主观与客观的内在统一,坚持内因和外因的辩证统一,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等三个角度分析毛泽东在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对中国农村建设问题的真知灼见,总结其哲学意蕴,从而为当下农村和农业的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和借鉴。毛泽东农村建设的思想为我国农业发展指明了方向,也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基本经验。由于当时客观条件和主观认识的不足,毛泽东的农村建设思想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是其取得的成就将永远被历史铭记。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今天,毛泽东的农村建设思想仍具有深远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胡兵[10](2019)在《新时代中共中央党校干部教育培训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在中共内部,部分党员领导干部处于政党、政府和企事业单位的各个层级重要位置,在各自职权范围内具有一定权力并能对政党和政府的决策产生影响,属于中共执政骨干。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一直重视执政骨干的教育培训工作。在国家层面,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央社会主义学院,中国井冈山、延安、浦东干部学院和中国大连高级经理学院共同构成国家级干部教育培训体系,在培训执政骨干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中央党校和国家行政学院于2018年进行合并,继续积极发挥干部教育培训主渠道作用。其它几所干部学院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围绕特色资源开展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不断提升执政骨干的理想信念、政治素质和执政能力。在中国的“政党——政府”体制下,中共执政骨干大多具有双重身份:中共党员身份和具体职位身份。中共党员身份要求他们从属于中共的领导和组织体系,而具体职位身份要求他们对自己的本职工作负责。即使是非中共党员的领导干部,对中共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也是他们工作的基本政治前提。因此,几所干部教育培训机构都强调执政骨干政治意识和人民立场并重,既要忠诚于党的领导,又要忠诚于为人民服务;既要提升政治素养,又要提升行政能力。相比之下,国外的美国联邦行政学院、法国国立行政学院、新加坡公务员学院等培训机构,以中高级公务员为培训对象,在进行文官培训的时候,并不要求个人政治上的忠诚和偏好,重点突出职业素质和个人发展方面内容,强调提高行政官员的国家意识、职业能力和个人素质。作为培训执政骨干的主要渠道之一,中共中央党校的地位和作用无可替代。自1933年马克思主义学校成立以来,中共中央党校在理论宣传和干部教育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在不同时期,中共中央党校因中共的中心任务变化,在发挥宣传、培养和教育干部方面的作用也各有侧重。建党之初,中共的首要任务是培养“鼓动和宣传人才”以传播马列主义理论,灌输阶级斗争精神。延安时期,中央党校通过在全党范围内开展整风运动,解决“思想不统一、行动不统一”的问题,从而达到“改变作风”、“团结干部,团结全党”的目的。改革开放时期,中央党校提出“党校教育正规化”的口号,由短期轮训干部转向正规化培训部干部主,重视执政骨干能力提升。新形势下的中央党校干部教育,再次回归到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的主题,将培养党的高中级领导干部和马克思主义理论骨干、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增强党性锻炼作为主要任务。新时代中共中央党校干部教育培训,坚持“党校姓党”原则,突出“理论基础”和“党性修养”两方面内容,重视提高执政骨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和党性修养。为此,中央党校先后进行几次教学改革,调整课程内容,创新教学方式,加大党的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课程分量,突出主业主课,强调“用学术讲政治”,以保证执政骨干不会“在政治方向上发生偏差”。除了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之外,中共中央党校也重视培养执政骨干各种能力,全面增强其执政本领。在重视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的同时,中共中央党校严格学员管理,把学员管理当作是促进中共执政骨干加强党性锻炼、实现党校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学员管理部门通过组织员全面负责学员管理,深入了解学员的学习和思想情况,反映学员意见和要求。除此之外,中共中央组织部也选派联络员到中央党校,深入考察学员,对学员学习期间表现情况作出评价,并协助组织员共同开展学员管理工作。新时代中共中央党校积极创新学员管理方式,进一步严格学员管理。首先,探索建立党性教育贯通机制、学员党性锻炼成果系统集成机制和党性教育保障机制,将党性教育贯穿于学员管理全过程。其次,建立健全学员管理制度,从学风、作风、纪律等方面对加强学员管理提出严格要求。再次,完善学员管理机制,健全学员常规管理机制、创新学员互动交流机制、完善教学管理沟通协商机制、严格学员学习培训考核评价机制,通过对学员到课率、就餐率和请假情况进行逐月检查,督促学员学习期间严格自律,强化党性锻炼,提升管理效果。新时代中共中央党校对执政骨干的教育培训,旨在通过灌输中共意识形态和加强领导干部党性锻炼,再塑执政骨干“信仰”、“忠诚”及相关品质。在教育培训过程中,中共中央党校强调“主义”认同与问题研究并重,统一思想与能力提升并重,理论宣传与组织培养并重,党性锻炼与党性教育并重。新时代中共中央党校严格学员管理,也是促使执政骨干加强党性锻炼的重要手段,从技术层面体现了中共从严治党的要求。在干部教育培训过程中,中共中央党校重视坚持“党校姓党”,坚持政治优先,坚持与时俱进,以保证再塑执政骨干的效果。

二、毛泽东农村调查研究方法简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毛泽东农村调查研究方法简论(论文提纲范文)

(1)农村阶级与农民革命——以毛泽东早期农村调查为中心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文献回顾
二、阶级观念与调查方法
三、湖南的农村调查
    (一)1925年的阶级分析
    (二)1927年的农村阶级分析
四、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时期的农村调查
五、赣南的农村调查
    (一)寻乌调查
    (二)长冈乡与才溪乡调查
六、小结

(2)70年来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农村社会调查”研究的回顾与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一、延安时期中共农村社会调查研究的回顾
    (一)革命史观下的中共农村社会调查研究
    (二)唯物史观下的中共农村社会调查研究
        1.关于毛泽东、张闻天的农村社会调查的个案研究成果较为集中
        2.围绕中国共产党人开展农村社会调查的整体性研究成果较为典型
    (三)学术史思路下的中共农村社会调查研究
二、对延安时期中共农村社会调查研究的展望
三、延安时期中共农村社会调查研究的价值

(3)中国国家博物馆藏毛泽东《农村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农村调查》的写作背景及思想成就
二《农村调查》出版高潮的时代背景及党内影响
三从《农村调查》出版看党的宣传出版发行事业的发展
四结语

(5)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农民观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内研究综述
        1.2.2 国外研究综述
        1.2.3 总体评价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内容与创新
        1.4.1 研究内容
        1.4.2 创新之处
第2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农民观的形成和发展
    2.1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农民观的形成
        2.1.1 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农民理论及中国先进文化思想
        2.1.2 实践基础:毛泽东深入农村的调查研究
        2.1.3 个人情怀:毛泽东对农民问题的情有独钟
    2.2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农民观的发展历程
        2.2.1 萌芽阶段:建党至大革命时期
        2.2.2 形成阶段:土地革命时期
        2.2.3 成熟阶段: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
    2.3 小结
第3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农民观的主要内容
    3.1 科学认识农民的重要地位
        3.1.1 农民是中国社会的基本力量
        3.1.2 农民是具有革命性的底层民众
        3.1.3 农民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主力军
    3.2 把农民组织起来的思想
        3.2.1 组织起来的农民才有力量
        3.2.2 把农民组织起来的具体形式
        3.2.3 组织农民开展政治经济文化斗争
    3.3 唤起农民的革命意识
        3.3.1 解决土地问题
        3.3.2 维护农民利益
        3.3.3 组织调动农民
    3.4 教育农民克服非无产阶级思想
        3.4.1 “严重的问题是教育农民”
        3.4.2 农民教育的主要内容
        3.4.3 农民教育的主要方法
    3.5 小结
第4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农民观的意义和启示
    4.1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农民观的历史意义
        4.1.1 指导中国民主革命走向胜利
        4.1.2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
    4.2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农民观的现实启示
        4.2.1 重视农民问题,发挥农民作用
        4.2.2 发展农业生产,改善农民生活
        4.2.3 发展农村教育,培养新型农民
        4.2.4 开展调查研究,克服官僚主义
    4.3 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6)抗战时期莒县县政建设研究(1939-1945)(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意义
        1.学术价值
        2.现实意义
    (三)学术综述
        1.国内研究现状
        2.国外研究现状
        3.研究述评
    (四)研究方案
        1.相关理论
        2.研究方法
        3.创新之处
一、抗战时期莒县县政建设的背景
    (一)典型性与代表性:山东抗日根据地中的莒县
        1.典型性
        2.代表性
    (二)抗战初期国民党莒县政权的没落
        1.国民党莒县政权的战时组织和应对
        2.国共合作初期莒县抗日动员情况
    (三)共产党县级政权的草创
        1.县党委的建立
        2.建立县政府的尝试
        3.县参议会的建立
        4.八路军进驻提供保障
二、抗战时期莒县县政建设的内容
    (一)拆分:县级行政区“按需设置”
        1.各县级行政区成立略历
        2.各县级行政区区划依据
    (二)拆分主线下的县政建设
        1.政权机构建设
        2.战时决策
        3.战时行政
    (三)干部队伍的建设
        1.干部的来源:任命和选举两种形式配合
        2.干部队伍的成长:与国防动员互相作用
三、抗战时期莒县县政建设的特点和影响
    (一)抗战时期莒县县政建设的特点
        1.注重吸收先进经验
        2.政权类型的创新性
        3.追求制度延续性
    (二)抗战时期莒县县政建设的影响
        1.开展了全方位的国防动员
        2.构筑了省级政权的安全屏障
        3.保证了上级政策的有效贯彻落实
四、抗战时期莒县县政建设的当代启示
    (一)社会动员必须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
        1.动员能力来自于中共领导的政府权威
        2.提升基层动员水平需加强党的集中统一领导
        3.领导群众与依靠群众并重
    (二)县级行政区划不应囿于传统
        1.可以设县的地区应果断设县
        2.县级行政区划的规制应与时俱进
    (三)党要领导和促进政权机构建设
        1.党委为行政建设铺路
        2.党委把握决策方向
        3.党群关系影响行政结果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7)毛泽东中央苏区调查研究的学术史回顾与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一、毛泽东中央苏区调查研究概况
二、毛泽东中央苏区调查研究讨论比较集中的几个问题
    (一)调查的目的、意义与时代价值
    (二)调查的内容
        1、从政治动员角度开展研究。
        2、从政策维度展开研究。
        3、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的关系研究。
        4、与群众路线的关系研究。
        5、主要调查报告的研究。
    (三)调查的方法论与方法
三、毛泽东中央苏区调查研究的多视角思维
    (一)族群的视角。
    (二)村落的视角。
    (三)性别视角。
    (四)“中心与边缘”的视角。
    (五)“民族志”视角。
    (六)方法与方法论比较的视角。

(8)陈云调查研究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文献综述
    一、研究成果概述
    二、研究综述
    三、对学术界研究现状总体评价
绪论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
        (一)选题背景
        (二)选题意义
    二、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三、研究重难点及创新点
        (一)研究重难点
        (二)研究创新点
    四、相关概念界定
        (一)调查研究的科学内涵
        (二)调查研究思想的科学内涵
        (三)陈云调查研究思想的科学内涵
第一章 陈云调查研究思想的形成条件
    一、陈云调查研究思想形成的思想条件
        (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调查研究的思想
        1.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调查研究思想
        2.列宁的调查研究思想
        (二)中国共产党的调查研究思想
        1.毛泽东的调查研究思想
        2.邓小平的调查研究思想
        (三)中国古代有关调查研究的思想
        1.“实事求是”思想
        2.“知行统一”思想
    二、陈云调查研究思想形成的主观条件
        (一)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
        (二)对调查研究重要性的透彻认识
    三、陈云调查研究思想形成的客观条件
        (一)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需要
        (二)反对教条主义和本本主义的客观需要
        (三)调查研究实践经验的有力支撑
第二章 陈云调查研究思想的发展历程
    一、孕育萌芽阶段(1925年——1937年)
    二、初具雏形阶段(1937年——1949年)
    三、基本形成阶段(1949年——1978年)
    四、丰富发展阶段(1978年——1995年)
第三章 陈云调查研究思想的主要内容
    一、关于调查研究的主客体
        (一)调查研究主体
        (二)调查研究客体
        1.调查研究地点
        2.被调查研究者
    二、关于调查研究的必要性和目的
        (一)调查研究的必要性
        (二)调查研究的目的
    三、关于调查研究的基本原则
        (一)坚持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
        (二)坚持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
        (三)坚持群众路线的工作思路
    四、关于调查研究的基本方法
        (一)思想方法
        1.“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
        2.“交换、比较、反复”
        (二)工作方法
        1.实地蹲点调研法
        2.交流谈话法
        3.座谈会调研法
        4.参观巡视法
第四章 陈云调查研究思想的基本特征
    一、高度的科学性
    二、广泛的群众性
    三、强烈的实践性
    四、视域的全局性
第五章 陈云调查研究思想的当代价值
    一、调查研究为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前提条件
        (一)有助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
        (二)有助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创新
    二、调查研究为新时代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供方法遵循
        (一)有助于贯彻落实党的思想路线
        (二)有助于走好新时代的群众路线
        (三)有助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
        (四)有助于提高党的科学决策能力
        (五)有助于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工作理念
    三、调查研究为中国梦的实现提供路径选择
        (一)是走好中国道路的基本方法
        (二)是凝聚中国力量的重要纽带
    四、为改进调查研究方式,提高调查研究水平提供理论参考
结语
参考文献
    一、经典着作类
    二、重要着作和一般着作类
    三、期刊类
    四、硕博论文类
致谢
发表论文及参加课题一览表

(9)20世纪50-60年代毛泽东农村建设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节 选题背景及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第一章 20 世纪50-60 年代中国所处的历史方位
    第一节 从革命时期进入建设时期的形势
    第二节 从革命时期进入建设时期的根本任务
第二章 毛泽东关于中国农村建设的十年艰辛探索
    第一节 立足于解决农村土地所有制矛盾,建立农业发展的制度基础
    第二节 立足于解决农村生产方式的矛盾,走合作化道路
    第三节 立足于从根本上改变农村治理模式,建立人民公社
第三章 毛泽东农村建设思想蕴含的哲学方法论
    第一节 坚持主观与客观的内在统一
    第二节 坚持内因和外因的辩证统一
    第三节 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
第四章 毛泽东农村建设思想的局限性与当代价值
    第一节 局限性
    第二节 当代价值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10)新时代中共中央党校干部教育培训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论文选题及意义
        一、问题的提出
        二、选题意义
    第二节 文献综述
        一、国内关于中共中央党校干部教育培训的研究现状
        二、国外关于中共干部教育培训研究的研究现状
    第三节 论文框架思路
    第四节 论文研究方法
    第五节 论文创新之处
第二章 干部教育培训概况
    第一节 干部教育培训相关概念
        一、干部与中共执政骨干
        二、干部教育培训
        三、党校干部教育培训
    第二节 国内干部教育培训概况
        一、中国浦东、井冈山、延安干部学院
        二、中央社会主义学院
        三、中国大连高级经理学院
    第三节 国外高级公务员培训比较
        一、美国联邦行政学院
        二、法国国立行政学院
        三、新加坡公务员学院
    小结
第三章 中共中央党校干部教育培训发展历程
    第一节 宣传与培养并重:建党初期的党校教育
        一、建党初期对党校教育的认识
        二、各地创办党校的尝试
        三、马克思共产主义学校教育
    第二节 统一思想:延安时期的中共中央党校教育
        一、初到延安的中共中央党校教育
        二、六届六中全会后的党校教育方针和任务变化
        三、整风运动中的中共中央党校教育
    第三节 素质提升:改革开放时期的中央党校干部正规化教育
        一、干部教育正规化的提出
        二、中共中央党校干部教育正规化的内容
        三、中共中央党校干部教育正规化的改革发展
    第四节 主义认同:新形势下的中共中央党校干部教育
        一、“三个阵地、一个熔炉”的定位
        二、“一个中心、四个方面”的教学
        三、党校工作“九条经验”
    小结
第四章 新时代中共中央党校教学改革
    第一节 中共中央党校教学概况
        一、教务部
        二、教研部
    第二节 新时代中共中央党校干部教育主要内容
        一、党的理论教育
        二、党性教育
        三、能力培训
    第三节 新时代中共中央党校教学改革
        一、教学内容调整:
        二、教学方法创新
    小结
第五章 新时代中共中央党校学员管理
    第一节 中共中央党校学员管理概况
        一、学员管理部门
        二、学员部主要职能
        三、组织员
        四、联络员
    第二节 新时代中共中央党校学员管理创新
        一、在学员管理中贯穿党性教育
        二、建立健全学员管理制度
        三、完善、创新学员管理机制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长沟流月去无声——致谢

四、毛泽东农村调查研究方法简论(论文参考文献)

  • [1]农村阶级与农民革命——以毛泽东早期农村调查为中心的分析[J]. 左雯敏. 思想战线, 2022(01)
  • [2]70年来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农村社会调查”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 王飞. 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04)
  • [3]中国国家博物馆藏毛泽东《农村调查》研究[J]. 何宛昱.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2021(07)
  • [4]分众视域下毛泽东农村工作方法研究[D]. 张依. 湖南工业大学, 2021
  • [5]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农民观研究[D]. 鞠杨秀. 山东财经大学, 2021(12)
  • [6]抗战时期莒县县政建设研究(1939-1945)[D]. 赵宇晨. 曲阜师范大学, 2021(02)
  • [7]毛泽东中央苏区调查研究的学术史回顾与展望[J]. 刘大可. 党史研究与教学, 2020(05)
  • [8]陈云调查研究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研究[D]. 秦雯静. 西南大学, 2020(01)
  • [9]20世纪50-60年代毛泽东农村建设思想研究[D]. 马琳. 中共中央党校, 2019(04)
  • [10]新时代中共中央党校干部教育培训研究[D]. 胡兵. 中共中央党校, 2019(01)

标签:;  ;  ;  ;  ;  

浅谈毛泽东的农村调查研究方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