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干部要加强职业道德建设

组织干部要加强职业道德建设

一、组工干部更应加强职业道德建设(论文文献综述)

张宝举[1](2019)在《组织工作干部要重视思想政治工作》文中研究指明在新形势下,建设一支有水平、有能力的组工队伍,是实现长远稳定发展的基础。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开展对建设思想政治起到引领作用,培养良好品德是基本目标。思想品德教育对组工干部的人格塑造和未来发展有重要作用。做好组工干部的思想政治工作,就是要掌握好科学的方式和方法,才能在组工干部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中提高工作效率,达到更理想的工作效果,使思想政治工作得以顺利开展并取得可观效果。

许翾[2](2018)在《中国共产党组织部运行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中国共产党的职能机构中,组织部的工作范围最广,角色最重要,地位最稳定,堪称党的职能机构中的“第一部”。组织部是中国共产党组织形态的集中体现,反映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活动方式,是研究中国共产党的一个有意义的视角。本文接受制度主义和行动者理论视角的启发,研究组织部的产生、发展、运行、特征以及在各种关系中的行动策略,试图理解和分析组织部的突出地位是如何形成与维系的。研究发现,组织部的胜出取决于两个方面的“强”因素。第一,中国共产党高度组织化类型,特别是长期党指挥枪、党领导政并通过干部实现的体制,使组织部成为唯一兼具组织和动员这两者功能的部门,长期处在结构优势位置;第二,组织部具有积极的部际竞争策略和能力,使组织部保持优势地位。前者主要表现为政党规范对组织部的强有力支持,后者是组织部积极的能动行动。制度环境为组织部的优势地位提供了框架和结构意义上的支持,组织部在过程中的能动行动回应了制度压力,其效果强化了制度环境。这个“双强模式”构成了对组织部的分析理路和研究框架。在强制度支持和强能动行动之下,组织部在面向党员、干部、人才的行动中,比较成功地运用了肯定性激励的策略,建立了庞大的人才队伍,客观上巩固了组织部的地位;组织部在工作过程中形成命令—服从机制、协调—配合机制、反馈—调节机制以及三者的结合,主动强化了程序化、规范化的制度,得以处理复杂的组织问题;组织部妥善处理对上级的关系,保持适当的独立性,以维护部门威信;组织部通过娴熟的政治话语和政治修辞的表达,塑造了部门的鲜明形象,消解了在公众中产生负面印象的危险。此外,组织部还特别注意捕捉党在各个时期面对新挑战的需要,作出灵活的调适,同时不断地扩展工作职能和范围,形成纵深的工作链条,具有很强的自我发展、自我维持能力。组织部保持中心地位是党发挥组织优势的必然要求。组织部面临着多元社会对部门权威的挑战、腐败滋生对部门地位的挑战、刚性制度对部门韧性的挑战等诸多问题,尤其是选人用人不当将成为组织部保持“第一部”的最大隐忧。为此,组织部应平衡好组织动员和保护激励这两个功能,要利用制度规范强化严格的选人程序,重点防止干部产生的源头出现腐败;要重视三个“之家”的建设,细腻而灵活地开展对人的工作,发挥组织部的最大特点和优势;要协调各部门工作,形成组织工作合力;要进一步公开、透明、创新,取得社会支持和公众信任。

张旖[3](2017)在《博罗县委组织部组织文化建设研究》文中认为随着公共部门管理的科学化、现代化,公共部门的组织文化也迎来了新的变革。但与企业文化相区别,公共部门的组织文化建设除了要体现效率性外,更应体现人本性、纪律性和公益性。不同的组织文化环境下,公共部门会发挥不同的行政效能,传统的公共部门组织文化存在许多缺陷,而我国公共部门普遍甚至还没有组织文化建设的意识,因而加强公共部门组织文化建设对于推进我国公共部门职能转变、提高行政效率、加强廉政建设、推进组织变革有着重要的作用。公共部门必须进一步转变观念,加强组织文化建设,才能应对新时代的挑战。本文以博罗县委组织部为研究主体,通过访谈、问卷调查和数据分析等方式,构建组织文化诊断模型,重点对其组织文化建设现状进行归纳和评价,同时有针对性地指出优秀传统文化对博罗县委组织部组织文化建设的初步成效以及剖析存在问题,并在此基础上,通过问题原因分析,运用组织文化的基本理论、原则、方法和学习型组织的理念,结合人力资源管理学、组织行为学和领导学等有关理论,提出完善组织文化建设的基本思路和对策,不仅对博罗县委组织部开展组织文化建设工作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对我国其它政府公共部门的组织文化建设工作也会有所裨益。

颜淑贞[4](2015)在《基层组工干部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前,世界进入了一个裂变时期。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世界成为名副其实的地球村,思想文化借助互联网不断的交流、融合甚至于碰撞。国际上,发展模式和价值观的较量从未间断且愈演愈烈,各个国家在意识形态领域进行着渗透与反渗透的斗争。随着中国经济上的成功,中国改革开放的发展模式正被许多发展中国家效仿,西方一些国家担心中国的成功会对他们的社会制度和价值观念产生颠覆威胁,虽然表面上言不由衷地承认中国取得的巨大经济成就,但他们经常借助于互联网,以非常隐蔽的方式攻击中国的政治制度,诸如培养公知、所谓精神领袖等,以非常小的事情为切入口上升到制度讨论,煽动无知网民仇视政府等等。作为世界最大的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西方打压、遏制、促变一直存在,意识形态渗透则是敌对势力对我国进行西化、分化的主要技俩。在国内,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社会深刻变革,社会各个阶层利益调整,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层出不穷且呈现爆发式特点,人们思想观念更加独立、多样、多变,差异性日益扩大,一些错误的观点已经出现,强调“新闻自由”,宣扬“普世价值”,“宪政民主”等,甚至无视党和国家历史搞历史虚无主义,攻击社会主义。同时,党员领导干部思想政治教育手段老化、方法简单、效果不佳,不能够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不利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坚定理想信念教育,关键是要把握住思想理论建设这个根本,把握党性教育的核心,搞好基本的道德建设,最终目标是做好党员干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这主要是因为党员领导干部是党和国家各项事务的具体实施者,带头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而组织部门和组工干部肩负着识别、培养、任用好干部,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的重担。世情国情党情的这种变化无疑对党员领导干部思想政治教育带来巨大挑战,进一步加强对“管干部的干部”、“管党员的干部”、“管人才的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研究,已然变得十分重要且非常紧迫。本文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试图从三个方面来探讨这一课题。第一部分:基层组工干部思想政治教育内涵及其意义。本文所指的“基层”,是指县级(包括县级)以下行政机构。该部分在采纳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说明了什么是基层组工干部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什么是基层组工干部,说明了基层组工干部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原则、特点,阐述了重要意义。第二部分:基层组工干部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该部分从五个方面总结了基层组工干部思想政治教育取得的成绩,指出了基层组工干部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四个主要问题,针对存在的主要问题,从五个方面进行原因分析,为下文提出相应的对策指明了方向。第三部分:加强基层组工干部思想政治教育力度的对策思考。该部分是全文的落脚点。本部分旨在分析总结基层组工干部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并分析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之基础上,对加强基层组工干部思想政治教育力度提出相应的对策,主要有建立健全基层组工干部思想政治教育长效机制、加强并改进乡镇一级组工干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完善基层组工干部思想政治教育考核制度、强化公道正派教育的核心地位、完善上级督查警示与群众监督教育机制五个方面。这部分是本文研究的根本目的。

王星宇[5](2015)在《X市组织部门组工文化建设研究》文中指出组织部门作为党委选干部、聚人才、抓基层、打基础的重要职能部门,由于工作内容的独特性,使得组织部门具有一种与其他党政机关不同的工作风格和氛围,因而形成了独特的组工文化。本文立足于X市组织部门的实际情况,概括了X市组织部门组工文化建设具体开展情况,包括加强学习、开展人文管理、提升能力等方面,同时针对在X市组织部门组工文化建设推进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如部分组工干部参与活动不积极、组工文化建设制度保障不足、X市组织部门存在“孤芳自赏”的作风等,进行原因分析。选取了全国组工文化建设先进地区的厦门、宁波、孝义市委组织部组工文化的所处环境及具体做法,提炼出紧密结合组织部门所处环境、抓好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注重制度体系构建、提高载体活动针对性等经验借鉴。同时结合X市组织部门组工文化建设目标,采用PEST分析和SWOT分析X市组织部门所处的宏观环境及内部具有的优势、劣势,外部具有的机遇与威胁,同时归纳出X市组织部门组工文化建设应采取的路径。在上述基础上,提出了加强X市组织部门组工文化建设水平的对策,具体包括弘扬优秀的传统组工文化、加强组织部门领导层在组工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不断完善X市组织部门的制度框架、提高X市组织部门组工文化建设载体活动的质量和优化X市组织部门组工文化建设的氛围五个方面。组织部门作为管干部的部门,组工干部作为管干部的干部,提高自身建设水平,对其他党政部门、党员领导干部具有示范表率作用。在新时期、新形势下研究分析组工文化建设对提高组织部门自身建设水平,提升组工干部综合素质能力,对X市其他党政机关自身建设起到引领示范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于秋琳,陈大超[6](2014)在《基于胜任力的组工干部培训教学方法的改革——以大连市组工干部培训为例》文中认为依据组工干部的胜任力构成来选择培训方法,可以使培训方法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培训的质量。采用自编问卷,对大连市下属的10个市区县的224名组工干部做了问卷调查,对收回的205份有效问卷做了统计分析,揭示出针对八种胜任力培训时,应分别采用的教学方法,以便为组工干部培训教学方法的改革提供依据。

赵喜春[7](2013)在《全面提升组工作风建设品质》文中提出全省组织工作会议对组织工作贯彻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方针提出了明确要求,对组织部门改进作风寄予了殷切期望。组工干部是管党员的党员、管干部的干部、管人才的人才,一举一动备受社会关注。作为组织部长,更应成为贯彻落实全省组织工作会议精神的楷模,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讲政治、重公道、业务精、作风好"的要求,切实加强组工队伍建设,全面提升组工作风建设品质。一要讲政治,做好选人用人的"参谋长"。组工干部要保持政治上的坚定性,自觉在大局中行动,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组织人事纪律。组织部长要

陈振亮[8](2012)在《新时期党的组织工作创新研究》文中提出新时期党的组织工作的创新是顺应世情国情党情发展变化的必然结果。全球化不是一个纯粹的经济现象,它不仅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和思维方式,而且对无产阶级政党的组织结构和运作方式等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市场化对主流意识形态的冲击也是前所未有的,因而,必然影响与之相联系的党的组织工作,要求党的组织工作做出适应市场化发展的深刻变革。本论文正是站在组织工作面对世情、国情、党情发展变化如何改革创新的思考维度,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和基本原理,运用我们党党的建设及组织工作的基本理论、基本经验,包括运用学术界已经采用的一些西方当今政治理论研究的积极成果,从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的基本规律出发,论述了组织工作改革创新的必然性、必要性及其重要意义,论述了党内民主、基层党组织建设、党员发展、干部人事制度、组工文化等组织工作主要内容改革创新的理论遵循、必要原则,并在研究中提出新见解,旨在探索新形势下党的组织工作的规律。组织结构是政党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组织工作是政党保持先进、维护和巩固自身执政地位的重要方面。本文从阐释政党理念的内涵切入,剖析了政党组织工作的构成要素,新时期组织工作的时代特征及时代使命。并溯本求源,追溯了马克思恩格斯组织工作改革创新的理论渊源、列宁斯大林对无产阶级政党组织理论的开拓与探索、毛泽东思想关于党的组织建设的历史成就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关于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重要论述。同时,对西方政党理念创新与组织建设的合理内核进行梳理。在全球化、信息化大潮的激荡下,政党的传统组织建设方式也受到了冲击。一些外国政党为适应新的形势,不断探索建设现代化政党的新方式。首先,国外政党都十分注重以组织和干部队伍为重点的组织创新。在加强组织动员能力的实践探索上,创新之一就是扩大党内民主,增强自身的吸引力和凝聚力。针对许多社会精英远离政党和政治生活的问题,西欧社会党认为,为了使党员结构能够反映社会组成,必须吸引足够的社会精英以及游离于政党之外的政治资源,建立更为现代化的党组织。为此,一要更加分权,即进一步加强基层组织的权利,提高上级组织的服务意识;二要更加民主,特别是加强直接民主。比如德国社民党提出,由全体党员而不是党代会选举总理候选人;三要更加多元化,设立专题支部,引进“项目党员制”,吸引更多的党员参与党内讨论和决策;四要更加开放,设置更多的论坛和对话平台,为社会精英参与党内工作铺设更多、更快捷的渠道。越南共产党认为,进一步扩大党内民主有助于释放党内日益增强的民主需求,有助于在新形势下开拓越共的新局面。创新之二就是吸引、选拔高素质的人才,建设强有力的干部队伍。原苏共长期实行领导职务委任制和终身制,严重阻碍了各级领导的新老交替。领导者个人意志起决定作用,广大党员和普通民众对党离心离德,对党的事业和前途漠不关心。1991年戈尔巴乔夫宣布解散苏共时,党的各级组织和1500万党员已很难做出有效反应,发人深省。新加坡人民行动党在选拔干部方面形成了一套规范化、程序化的工作制度,通过笔试、一般性考察、面试、中执委考察、心理测试、中执委裁决等程序,广泛吸纳精英,组成了一支无论是学识水平还是思想、道德方面都很突出的精干的干部队伍,为其长期执政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法国社会党1997年把党的第一书记由执行委员会选举改为全体党员直接选举。其次,国外政党也都努力适应全球化、信息化的时代要求,在维护党员民主权利、建立健全党内民主制度等方面,采取了一些具体的政策措施。古共在党章中规定,在党的会议上对任何党员,无论其功劳多大、职位多高,都可以提出批评。意大利左翼民主党明确表示,党的“每一个党员都是民主进程中和党的活动的核心主体”,应为此积极参加党内生活。西方政党把扩大党员直接选举党内主要领导人以及国家公职人员,作为发展党内民主的核心内容和主要路径,并以党章等形式固定化、制度化。西方国家政党注重扩大决策过程中的党员民主参与。英国工党建立全国和地方各级政策论坛,让广大党员充分参与党的政策制定过程。第三,国外共产党都在改革自身、加强执政能力、保持先进性方面作出了许多创新性尝试。中央组织部党建研究所课题组关于《全球化信息化背景下国外共产党的发展趋势研究》表明:20世纪90年代以来,面对全球化信息化的挑战和20世纪末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挫折及失败,各国共产党努力调整路线纲领和政策主张,试图更加贴近时代环境和本国现实斗争,尽量保存力量和影响。总体上看,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仍处于低潮,但经过纲领和政策调整,国外共产党也出现了不少值得关注和令人振奋的新气象,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在压力和困境中得到了一定的恢复和发展。共产党自我变革和创新能力普遍不足,难以应对全球化信息化发展要求。一是应对阶级基础分化不力。二是理论探索不成熟,政策纲领缺少新意。三是党的组织建设呈现不断弱化的趋势。《自我改革自我整顿——越南共产党发展的必然规律》对越南共产党党建工作的总体目标和方向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探索,文章指出:革新、整顿党是调整、改变、废除一些过时、落后、不符合规律的因素,吸纳、发扬、改善一些新的进步的因素,使党按照符合规律的方向发展前进,不断提高党的领导能力和战斗力,适应新时期的领导任务和要求的过程。改革创新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鲜明特征。我们的党从领导中国革命的党变为领导中国建设并长期执政的党,所处历史方位的重大变化,要求把改革创新作为一种精神,不断加以实践,不断形成新的理论依据,不断指导和推动新的实践。组织工作作为党的全部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党对组织工作的改革创新一直就没有停顿。本文认真研究了中国共产党组织工作创新的实践进程,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从废除领导职务终身制、实行公开选拔、竞争上岗、民主推荐、民主评议等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到推行基层党组织“公推直选”、发展党员公示制等组织制度创新;从提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到提出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和纯洁性建设,从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到全党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等等,组织建设在理论上和实践上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成果。面对世情、国情、党情的发展变化,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对加强和改进新时期党的建设做出了全面的部署,如何实现党的组织工作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党的许多理论工作者从不同的角度,对新时期党的组织工作思想观念的创新、体制机制的创新等提出了不同的见解,许多基层组织工作者在实践中结合实际工作对新时期党的组织工作方式方法创新也做了许多探索,创造了许多经验。本论文从不同方面也都做了大量的借鉴。但是,如何使党的组织工作建设从制度层面走向操作层面;如何实现党的组织工作理论和实践具体历史的统一;如何使党的组织工作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如何使党的组织工作实现科学化、民主化和制度化,这是组织工作创新的一系列现实问题,这些现实问题在实际工作中事实上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我们必须坚持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提高和完善自己,不断推进组织工作的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推进党的建设科学化,增强党的创造活力。新时期党的组织工作的改革创新,对加强党的组织建设也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改革创新已经成为保持党长期执政地位的重要保证,新时期的组织工作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要求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尤为重要。以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不断推动党的组织工作改革创新,就要不断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抓住党的组织工作改革创新的核心;就要不断巩固和发展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把握党的组织工作改革创新的着力点;就要不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掌握党的组织工作改革创新的重点。本论文基于时代使命和形势变化,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在对马克思主义政党组织建设历史分析的基础上,深刻揭示党的组织工作与新时期政治发展的内在联系,形成了新时期党的组织工作改革创新的思路和重点要解决的问题,以期在党的组织工作创新的路径上做出明确的选择和突破。必须坚持夯实党执政的组织基础。巩固和发展党的组织基础,应当围绕组织设置、组织制度、自身建设、阶级基础、群众基础等关键要素展开。针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形势新情况,努力强化党建工作的薄弱环节,集中破解党建工作现实难题,重点解决非公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和私营企业主入党等问题。必须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一个政党、一个国家能否拥有一批优秀的领导人才,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这个政党、这个国家的兴衰存亡。培养和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必须坚定地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要在重点项目的带动下,逐步健全干部选拔任用、考核评价、管理监督、激励保障各项机制,逐步形成知人善任、广纳群贤、人尽其才、能上能下、公正合理、充满活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干部人事制度。必须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民主集中制,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在新时期新形势下,把民主集中制作为组织工作创新的立足点,就是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民主集中制,实现组织工作的民主化和科学化,从而为实现党内民主,改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水平奠定坚实基础。必须从党的先进性和党内文化的高度重视和加强先进组工文化建设。组工文化是党的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组工干部广泛认同、自觉秉持的价值理念、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积淀着组工干部对工作的历史认知、实践体悟和精神追求。建设先进组工文化,要求我们推动形成共同遵守的价值取向,倡导建立科学高效的管理制度,不断提高组工干部的全面素养,着力营造宽松和谐的工作环境。总之,全文力求通过以上探究,填补系统研究论述新时期组织工作改革创新的理论空白,为新时期组织工作的改革创新提供系统的理论支持,强化改革创新意识,提高改革创新本领,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以改革创新的精神状态、改革创新的思想作风、改革创新的工作方法,大胆探索、创新和解决组织工作存在的不适应问题,推动组织工作不断取得新进步,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开创组织工作新局面,实现组织工作的科学发展,为全面推进党的建设的新的伟大工程作出积极贡献。

刘召华[9](2011)在《组工干部创先争优 应做好“四个表率”》文中研究指明组工干部是创先争优活动的组织者、推动者和践行者,更要带头创先争优,推动科学发展。做勤奋学习、业务精通的表率。组工干部首先要做勤奋学习的表率,把学习作为一种习惯: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坚持不懈地学习、实践邓小平理论

周银芳[10](2011)在《争当优秀组工干部》文中研究指明先进和优秀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特征和追求,组织部门是创先争优活动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组工干部要带头创先争优,争当优秀组工干部。优秀组工干部的条件分析优秀组工干部应比一般党员和干部的先进性具有更高的标准和要求,做到"让大家一提到组织

二、组工干部更应加强职业道德建设(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组工干部更应加强职业道德建设(论文提纲范文)

(1)组织工作干部要重视思想政治工作(论文提纲范文)

1 组工干部做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
    1.1 组织人事部门“大权在握”
    1.2 组工干部“贴近员工”
2 组工干部做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方法
3 组工干部做思想政治工作应注意的问题
    3.1 组工干部要公道正派
    3.2 组工干部要工作严谨
    3.3 组工干部要和善可亲

(2)中国共产党组织部运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选题及其意义
        1.1.1 组织部是中国共产党“第一部”
        1.1.2 组织部的国际比较
        1.1.3 组织部为什么能成为“第一部”?
        1.1.4 选题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中央组织部对自身的工作研究
        1.2.2 国内学者的相关研究
        1.2.3 关于组织部的研究
    1.3 问题与研究方法
    1.4 创新点与不足
2. 建党时期的中央组织部
    2.1 中央组织部成立的主要目的
        2.1.1 组织群众的需要
        2.1.2 发展壮大党员队伍的需要
        2.1.3 指导工农运动的需要
        2.1.4 国共合作的因素
    2.2 早期中央组织部的主要工作
        2.2.1 筹备党的“四大”
        2.2.2 提出组织工作思路
        2.2.3 促进中央集权
        2.2.4 制定交通办法
        2.2.5 统计党员和组织情况
        2.2.6 指导各地活动,分配人才
    2.3 中央组织部的主要特征
        2.3.1 与吏部相比
        2.3.2 与苏共组织部相比
        2.3.3 与后来的组织部相比
3. 组织部的发展和演变
    3.1 1924-1949年的组织部
        3.1.1 初期的探索与周折(1924-1928)
        3.1.2 工作起色(1928—1937)
        3.1.3 趋向成熟(1937-1949)
    3.2 1949—1978年的组织部
        3.2.1 建国初期的工作(1949—1954)
        3.2.2 工作对象的拓展(1954—1966)
        3.2.3 “文革”时期的组织部(1966—1977)
    3.3 改革开放时期的组织部
        3.3.1 落实干部政策(1977—1989)
        3.3.2 大规模地教育和培训干部(1989—2002)
        3.3.3 聚天下英才(2002-2012)
4. 政治动员与有效组织
    4.1 组织部面向干部的行动
        4.1.1 对干部的认识
        4.1.2 干部的选任
        4.1.3 组织部的干部工作策略
    4.2 组织部面向党员的行动
        4.2.1 对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的动员
        4.2.2 以党支部为基础的组织扩展
        4.2.3 “先进分子”标准与思想政治教育
        4.2.4 对党员的激励
5. 内部协调和运行机制
    5.1 组织部职权分配和工作体系
        5.1.1 中组部主要的职能机构
        5.1.2 组织部门工作体系
    5.2 主要工作准则
        5.2.1 讲政治
        5.2.2 服从纪律
    5.3 决策和运行
        5.3.1 组织网络
        5.3.2 决策程序
        5.3.3 调研机制
        5.3.4 先行试验
        5.3.5 执行过程的调节
6. 组织部处理对上关系策略
    6.1 组织部的对上依附性
        6.1.1 机构的撤销—领导机关对组织部进行控制的最严重表现
        6.1.2 制度的规定—领导机关对组织部进行控制的基本保障
        6.1.3 主导干部路线—领导机关对组织部进行控制的主要动机
        6.1.4 强化中央集权—领导机关对组织部进行控制的一般结果
    6.2 组织部的独立性
        6.2.1 独立性的保持
        6.2.2 确立独立性的挑战
7. 组织部的外部关系及部际竞争
    7.1 主要联系机构
        7.1.1 办公厅
        7.1.2 宣传部
        7.1.3 统战部
        7.1.4 中纪委机关
    7.2 主要协调事项
        7.2.1 干部的选拔和培养
        7.2.2 党内教育实践活动
        7.2.3 人才工作
        7.2.4 扶贫济困
    7.3 协调工作特点
    7.4 部际竞争
        7.4.1 组织部职能的扩大
        7.4.2 组织部所处的竞争地位
        7.4.3 三个“之家”建设
8. 组织部的反污名化策略
    8.1 模范部门
        8.1.1 各方对组织部的期许
        8.1.2 组织部建设模范部门的努力
    8.2 声望制度
        8.2.1 政治机关:巩固中心地位
        8.2.2 规章制度:建立共识观念
        8.2.3 组织部长:部门象征
    8.3 走出神秘
        8.3.1 组织部的秘密工作的传统
        8.3.2 组织部走出神秘的努力
        8.3.3 成效
9. 超越惯性的努力
    9.1 人才行动:结构上的跨越
        9.1.1 建国前后对知识分子工作的认识
        9.1.2 改革开放以来的知识分子工作
    9.2 “资本家”入党及组织建设创新
        9.2.1 “不能吸收私营企业主入党”
        9.2.2 转变态度
        9.2.3 试点吸收私营企业主入党
        9.2.4 积极开展新社会阶层中的党建工作
10. 结语
    10.1 组织部运行的“双强模式”
    10.2 新时期组织部地位和作用不断增强
    10.3 组织部能动不足的隐忧
    10.4 新的建设策略
参考文献
    英文文献
    中文文献
附录: 相关调研分析
作者简历

(3)博罗县委组织部组织文化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3.3 研究述评
    1.4 研究内容、方法及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技术路线
    1.5 核心概念界定
        1.5.1 组织文化
        1.5.2 组织部门和组工文化
    1.6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博罗县委组织部组织文化建设现状
    2.1 惠州市博罗县简要概况
    2.2 博罗县委组织部简要介绍
        2.2.1 机构设置和相关职能情况
        2.2.2 人员配置和基本素质情况
    2.3 博罗县委组织部组织文化建设的基础条件
        2.3.1 内部条件
        2.3.2 外部条件
    2.4 博罗县委组织部组织文化建设的举措及分析评估
        2.4.1 组织文化建设的举措
        2.4.2 初步成效分析
        2.4.3 现行组织文化评估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博罗县委组织部组织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分析
    3.1 博罗县委组织部组织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3.1.1 部分组工干部认识理解不够全面
        3.1.2 对组织文化建设理论探讨不够深入
        3.1.3 负责载体建设的工作人员不够落实
        3.1.4 党政机关文化氛围不够浓厚
    3.2 博罗县委组织部组织文化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3.2.1 组织业务工作相对繁重
        3.2.2 部门缺乏实际的长效激励机制
        3.2.3 缺少良好的外部氛围
        3.2.4 西方文化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冲击
        3.2.5 社会转型对我国政党文化的影响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完善博罗县委组织部组织文化建设的对策建议
    4.1 加强部领导在组织文化建设中的全面统筹作用
        4.1.1 部领导引领方向
        4.1.2 部领导亲身参与
        4.1.3 部领导加强管理
    4.2 科学开展组织文化建设的顶层设计
        4.2.1 重置组织文化建设的物质要素
        4.2.2 改革组织文化建设的规章制度
        4.2.3 提升组织文化建设的精神境界
    4.3 有效运用组织文化建设的载体工具
        4.3.1 注重载体的持续推进
        4.3.2 注重载体的人文关怀
        4.3.3 注重载体的有效运作
    4.4 优化组织文化建设的环境氛围
        4.4.1 改善组织工作环境的软硬件
        4.4.2 营造党政机关的融洽氛围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博罗县委组织部组织文化建设的启示
    5.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适用于政府公共部门组织文化建设
        5.1.1 优秀传统文化的社会治理思想有益于群众工作开展
        5.1.2 优秀传统文化的社会治理思想有益于政府职能转变
    5.2 组织文化建设对政府公共部门具有积极作用
        5.2.1 具有凝聚作用
        5.2.2 具有导向作用
        5.2.3 具有激励作用
        5.2.4 具有辐射作用
    5.3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1 博罗县委组织部组织文化建设情况问卷调查
附录2 博罗县党政机关单位组织文化建设情况问卷调查
附录3 惠州市各县(区)委组织部组织文化建设情况问卷调查
附录4 对博罗县委组织部领导的访谈记录
附录5 对博罗县委组织部工作人员的访谈记录(一)
附录6 对博罗县委组织部工作人员的访谈记录(二)
附录7 对博罗县委组织部工作人员的访谈记录(三)
致谢
附表

(4)基层组工干部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节 研究目的及研究意义
    第二节 研究现状
    第三节 研究方法和创新点
第一章 基层组工干部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及其意义
    第一节 基层组工干部思想政治教育的涵义及其特点
    第二节 基层组工干部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及基本原则
    第三节 基层组工干部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意义
第二章 基层组工干部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分析
    第一节 基层组工干部思想政治教育取得的成绩
    第二节 基层组工干部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第三节 基层组工干部思想政治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第三章 加强基层组工干部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分析
    第一节 建立健全基层组工干部思想政治教育长效机制
    第二节 加强并改进乡镇一级组工干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第三节 完善基层组工干部思想政治教育考核制度
    第四节 强化公道正派教育的核心地位
    第五节 完善上级组织部门督查警示与群众监督教育机制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附件

(5)X市组织部门组工文化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论文研究的背景、目的及意义
        1.1.1 论文研究的背景
        1.1.2 论文研究的目的
        1.1.3 论文研究的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理论研究状况
        1.2.1 关于组织文化涵义的研究
        1.2.2 关于组织文化建设的研究
        1.2.3 关于组织文化建设存在问题的研究
        1.2.4 关于加强组织文化建设的对策研究
        1.2.5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1.3 论文研究的总体思路、主要内容及研究方法
        1.3.1 论文研究的总体思路及主要内容
        1.3.2 论文的研究方法
    1.4 论文的研究特色
第2章 X市组织部门组工文化建设基本情况
    2.1 组工文化基本理论概述
        2.1.1 组工文化的内涵及构成要素
        2.1.2 组工文化的特征
        2.1.3 组工文化的功能
    2.2 X市组织部门组工文化建设的概况
        2.2.1 X市简要概况
        2.2.2 X市组织部门介绍
        2.2.3 X市组织部门组工文化建设现状
    2.3 X市组织部门组工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分析
        2.3.1 X市组织部门组工文化建设中部分组工干部不积极
        2.3.2 X市组织部门组工文化建设制度保障不足
        2.3.3 X市组织部门“孤芳自赏”的工作作风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组工文化建设先进地区的做法和经验借鉴
    3.1 厦门市委组织部组工文化建设做法
    3.2 宁波市委组织部组工文化建设做法
    3.3 孝义市委组织部组工文化建设做法
    3.4 经验借鉴
        3.4.1 结合组织部门所处环境提升组工物质文化建设
        3.4.2 注重载体活动针对性加强组工行为文化建设
        3.4.3 抓好制度体系构建促进组工制度文化建设
        3.4.4 注重挖掘优秀价值观增强组工精神文化建设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X市组织部门组工文化建设优化规划
    4.1 X市组织部门组工文化建设优化目标
        4.1.1 建设学习型组工文化
        4.1.2 建设创新型组工文化
        4.1.3 建设发展型组工文化
        4.1.4 建设服务型组工文化
    4.2 X市组织部门组工文化建设优化战略
        4.2.1 X市组织部门组工文化建设环境PEST分析
        4.2.2 X市组织部门组工文化建设SWOT分析
    4.3 X市组织部门组工文化建设的优化路径
        4.3.1 X市组织部门组工文化建设优化的物质路径
        4.3.2 X市组织部门组工文化建设优化的行为路径
        4.3.3 X市组织部门组工文化建设优化的制度路径
        4.3.4 X市组织部门组工文化建设优化的精神路径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加强X市组织部门组工文化建设的对策
    5.1 提高X市组织部门组工文化的物质建设
        5.1.1 加强载体活动的有效性
        5.1.2 加强载体活动的持续性
        5.1.3 加强载体活动的人文性
        5.1.4 加强载体活动的科学性
    5.2 加强组织部门领导层行为在组工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5.2.1 加强领导层行为在组工文化建设中的塑造作用
        5.2.2 加强领导层行为在组工文化建设中的倡导作用
        5.2.3 加强领导层行为在组工文化建设中的管理作用
    5.3 不断完善X市组织部门的制度框架
        5.3.1 建立、完善X市组织部门的工作制度
        5.3.2 建立、完善X市组织部门的责任制度
        5.3.3 建立、完善X市组织部门的特殊制度
    5.4 弘扬优秀的传统组工精神文化
        5.4.1 坚持公道正派的组工核心价值理念
        5.4.2 加强作风建设,密切联系群众
    5.5 优化X市组织部门组工文化建设的氛围
        5.5.1 优化组织部门工作环境
        5.5.2 营造机关积极的环境氛围
    5.6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附录

(6)基于胜任力的组工干部培训教学方法的改革——以大连市组工干部培训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关于培养“政治素养”的教学方法改革
二、关于培养“个人品行”的教学方法改革
三、关于培养“业务能力”教学方法的改革
四、关于培养“敬业精神”教学方法的改革
五、关于培养“廉洁自律”品格的教学方法改革
六、关于培养“识人用人”能力的教学方法改革
七、关于培养“服务意识”的教学方法改革
八、关于培“法制观念”的教学方法改革

(8)新时期党的组织工作创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1.1 新时期党的组织工作创新研究的目的
        1.1.2 新时期党的组织工作创新研究的意义
        1.1.2.1 理论意义
        1.1.2.2 现实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本文的研究依据
        1.3.1 理论依据
        1.3.2 历史依据
        1.3.3 现实依据
    1.4 论文的研究思路
    1.5 论文的主要内容
    1.6 论文的研究方法
        1.6.1 唯物辩证方法
        1.6.2 历史方法
        1.6.3 系统方法
        1.6.4 比较方法
    1.7 本文的创新之处
第二章 政党组织工作的内涵与功能的科学审视
    2.1 政党及其时代特征
        2.1.1 政党的产生与发展
        2.1.1.1 政党的产生
        2.1.1.2 政党的发展
        2.1.2 政党的性质与特点
        2.1.2.1 政党的性质
        2.1.2.2 政党的特征
        2.1.3 马克思主义政党及其时代内涵
    2.2 政党政治及其当代使命
        2.2.1 政党政治的产生与发展
        2.2.2 政党政治的性质与特点
        2.2.3 社会主义国家政党政治的特殊使命
    2.3 政党组织工作及其特殊内涵
        2.3.1 组织及其属性
        2.3.2 政党组织工作的构成要素
        2.3.3 政党组织工作的独特功能
        2.3.4 社会主义国家政党政治与党的组织建设的内在联系
        2.3.5 中国共产党组织工作的特殊内涵与时代使命
        2.3.5.1 中国共产党组织工作的特殊内涵
        2.3.5.2 新时期党的组织工作的时代使命
第三章 风云变幻的国内外局势呼唤着党的组织工作创新
    3.1 世界政党政治发展的经验教训及理性思考
        3.1.1 无产阶级政党组织建设的实证分析
        3.1.1.1 越南共产党对党的建设进行的创新探索
        3.1.1.2 古巴共产党对党的建设进行的创新探索
        3.1.1.3 朝鲜劳动党对党的建设进行的创新探索
        3.1.1.4 老挝人民革命党对党的建设进行的创新探索
        3.1.2 西方代表性国家在政党建设方面的基本经验
        3.1.2.1 德国社会民主党在政党建设方面的基本经验
        3.1.2.2 新加坡人民行动党在政党建设方面的成功经验
        3.1.3 世界政党理念创新与政党组织建设创新的启示
    3.2 全球化背景下的世界格局与党的组织工作创新的迫切性
        3.2.1 全球化的内涵与实质
        3.2.2 全球化背景下的西方意识形态的渗透
        3.2.3 西方敌对势力和平演变战略的挑战
    3.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对党的组织建设提出的新要求
        3.3.1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价值多元对党的主流意识形态的挑战
        3.3.1.1 价值多元影响着主流意识形态的权威性
        3.3.1.2 价值多元削弱着党的思想基础
        3.3.1.3 价值多元挑战着党的意识形态工作
        3.3.2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民主政治建设对党的组织建设提出了新要求
        3.3.2.1 对于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提出新的要求
        3.3.2.2 对于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提出新的要求
        3.3.2.3 对于党的组织队伍建设提出新的要求
        3.3.3 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并存对党的组织基础的影响
        3.3.4 新时期社会阶层的变迁对党的阶段基础的影响
第四章 组织工作创新是党的建设的时代要求
    4.1 马克思主义政党组织建设的理论基石
        4.1.1 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无产阶级政党理论
        4.1.2 列宁、斯大林对无产阶级政党组织理论的发展
        4.1.3 毛泽东对中国共产党组织建设的历史贡献
        4.1.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对新时期党的组织工作的时代创新探索
    4.2 党的组织工作创新是新时期政治发展的必然要求
        4.2.1 党的组织工作创新是依法治国的逻辑必然
        4.2.2 党的组织工作创新是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有机组成
        4.2.3 党的组织工作创新是党的执政合法性的内在诉求
        4.2.4 党的组织工作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4.2.5 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党的组织工作创新的动力
    4.3 党的组织工作创新的基本原则
        4.3.1 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
        4.3.2 坚持以服务和推动经济社会科学发展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4.3.3 坚持以科学化作为组织工作创新的重要目标
        4.3.4 坚持统筹推进组织工作的各项改革创新
        4.3.5 坚持充分相信和依靠全党同志和广大人民群众
        4.3.6 坚持民主集中制根本原则,遵循民主集中制根本方法
第五章 中国共产党组织工作创新总体评价
    5.1 中国共产党组织工作创新的实践进程
        5.1.1 1921 年-1949 年“革命党”时期的组织工作
        5.1.2 1949 年-1978 年组织工作的曲折发展
        5.1.3 改革开放以来组织工作取得突出成就
        5.1.4 党的十六大以来组织工作创新的经验
        5.1.5 中国共产党组织工作创新成功实践的经验总结
    5.2 当前党的组织工作需要着力研究解决的重要问题
        5.2.1 如何实现党组织和党的活动全社会覆盖,进一步夯实党执政的组织基础
        5.2.2 如何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在更高要求更深层次上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5.2.3 如何加强党内民主建设,进一步提升党组织的创新活力
        5.2.4 如何在组工文化创建上迈出较大步伐,巩固形成组织工作科学化水平的人文保障
第六章 党的组织工作创新的路径选择
    6.1 夯实党执政的组织基础
        6.1.1 巩固和提高基层党组织战斗力
        6.1.1.1 优化党的组织设置
        6.1.1.2 改善党的组织运行机制
        6.1.2 建立保持党的先进性的长效工作机制
        6.1.2.1 大力推动学习型党组织建设
        6.1.2.2 更加深入地开展创先争优活动
        6.1.2.3 认真开展保持党的纯洁性学习教育活动
        6.1.3 巩固党的阶段基础
        6.1.4 扩大党的群众基础
        6.1.4.1 深入扎实做好群众思想政治工作
        6.1.4.2 积极培育、扶持和引导民间组织发展
        6.1.4.3 健全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
        6.1.4.4 积极推进参政党的自身民主建设
        6.1.5 加大非公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建党工作力度
        6.1.6 研究解决好吸收私营企业主入党问题
        6.1.6.1 对私营企业主入党问题曲折探索的历史考察
        6.1.6.2 从执政党制度创新层面看待私营企业主入党问题
        6.1.6.3 严格私营企业主入党的标准要求
    6.2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6.2.1 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目的是要培养和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
        6.2.2 全面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深化
        6.2.2.1 健全促进科学发展的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价机制
        6.2.2.2 坚持和完善从基层一线选拔干部制度
        6.2.2.3 加大干部交流力度
        6.2.2.4 匡正选人用人风气
        6.2.2.5 推行差额选拔干部制度
        6.2.2.6 建立完善干部信息公开制度
        6.2.2.7 从严管理干部
        6.2.3 实现竞争性选拔干部工作的常态化
        6.2.4 创新干部选任提名制度
        6.2.5 提高干部教育培训的质量水平
        6.2.5.1 确立按需选学的培训理念
        6.2.5.2 切实增强教育培训的实用性、高效性、开放性
        6.2.5.3 不断增强教育培训的有序性、规范性
        6.2.5.4 不断增强干部教育培训科学性、创造性
        6.2.6 奠定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坚实基础
        6.2.6.1 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和广泛发扬民主的辩证统一
        6.2.6.2 优化群众基础和社会环境
        6.2.6.3 重视应用研究和可行性分析
    6.3 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
        6.3.1 坚持把民主集中制作为组织工作创新的指导原则
        6.3.2 切实尊重党员主体地位
        6.3.2.1 充分激发和大力培养党员的主体意识
        6.3.2.2 强化党务公开保证机制
        6.3.2.3 畅通党组织和党员沟通交流渠道
        6.3.3 推进组织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
        6.3.3.1 完善党代表大会制度
        6.3.3.2 建立组织决策听证制度
        6.3.3.3 强化对组织决策的民主监督
    6.4 建设先进组工文化
        6.4.1 组工文化建设是组织工作创新的重要内容和力量支撑
        6.4.1.1 组工文化的内涵
        6.4.1.2 组工文化的特性
        6.4.2 推动形成共同遵守的价值取向
        6.4.3 倡导建立科学高效的管理制度
        6.4.4 不断提高组工干部的全面素养
        6.4.5 着力营造宽松和谐的工作环境
结束语
附件一
附件二
附件三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9)组工干部创先争优 应做好“四个表率”(论文提纲范文)

做勤奋学习、业务精通的表率。
做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表率。
做深入基层、服务群众的表率。
做清正廉洁、公道正派的表率。

(10)争当优秀组工干部(论文提纲范文)

优秀组工干部的条件分析
争当优秀组工干部的途径和方式

四、组工干部更应加强职业道德建设(论文参考文献)

  • [1]组织工作干部要重视思想政治工作[J]. 张宝举. 管理观察, 2019(14)
  • [2]中国共产党组织部运行研究[D]. 许翾. 浙江大学, 2018(02)
  • [3]博罗县委组织部组织文化建设研究[D]. 张旖. 华南理工大学, 2017(07)
  • [4]基层组工干部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 颜淑贞. 聊城大学, 2015(02)
  • [5]X市组织部门组工文化建设研究[D]. 王星宇.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15(06)
  • [6]基于胜任力的组工干部培训教学方法的改革——以大连市组工干部培训为例[J]. 于秋琳,陈大超. 学理论, 2014(23)
  • [7]全面提升组工作风建设品质[J]. 赵喜春. 新长征(党建版), 2013(10)
  • [8]新时期党的组织工作创新研究[D]. 陈振亮.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12(12)
  • [9]组工干部创先争优 应做好“四个表率”[J]. 刘召华. 当代江西, 2011(05)
  • [10]争当优秀组工干部[J]. 周银芳. 党建研究, 2011(03)

标签:;  ;  ;  ;  ;  

组织干部要加强职业道德建设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