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院患者治疗饮食现状分析与建议

住院患者治疗饮食现状分析与建议

一、住院病人治疗膳食的现况分析和建议(论文文献综述)

陈莉[1](2021)在《养老机构老年人营养管理循证实践方案的构建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1.了解养老机构老年人的营养状况、营养知识-态度-行为、饮食自我效能和膳食摄入情况。2.分析养老机构护理人员对老年人营养护理的态度和知识,为养老机构老年人营养管理方案的构建提供参考依据。3.构建养老机构老年人营养管理的循证方案,为改善或解决养老机构老年人的营养问题提供理论依据。方法1.问卷调查法:采用便利取样法,选取宁夏地区3所养老机构的350名老年人和160名护理人员分别进行问卷调查。2.循证护理实践:系统检索国内外老年人的营养、饮食及膳食指南相关证据,对证据评价总结,形成最佳证据,为养老机构老年人营养管理方案的构建提供证据支持。3.实地观察法:课题组2名成员到养老机构餐厅就餐、走访老年人公寓及居室,深入了解养老机构餐饮供给方式。4.专家函询法:选取16名专家进行两轮专家函询,根据专家意见对方案内容进行修改、补充和完善,形成养老机构老年人营养管理方案。结果1.对养老机构老年人的调查结果显示,350名养老机构老年人中营养正常230人,占65.7%;存在营养不良风险和营养不良的各占32.0%(112人)和2.3%(8人)。老年人营养知识平均分为(4.45±2.83)分,知晓率为44.5%;营养态度平均分为(6.46±2.94)分,得分率为64.6%。养老机构老年人饮食自我效能总分平均分为(54.98±8.04)分;饮食行为控制、健康饮食技能、体重控制和社会情境下的饮食得分率依次为72.8%、67.6%、67.4%和67.0%。调查对象粗杂粮、水果、蔬菜、水产品类、奶类、蛋类和坚果摄入量均未达到推荐摄入量;米、面及其制品和畜禽肉类摄入量均高于推荐摄入量。2.对养老机构护理人员的调查结果显示,养老机构护理人员的营养知识知晓率为60.7%,对老年人营养护理态度的总得分为(58.23±10.15)分,各维度条目平均分依次为营养干预(4.07±0.92)分、个体化需求(3.92±1.16)分、营养习惯(3.22±0.79)分、营养评估(3.12±0.79)分和营养准则(2.56±0.74)分。3.实地观察结果显示,不同类型和规模的养老机构,供餐方式也有所不同,主要有自主选餐和集中统一供餐两种供餐方式。养老机构的食物供给以谷类食物为主;食物搭配以传统的色香味搭配为主,尚未开展基于营养和老年人健康问题的膳食搭配。养老机构老年人在饮食选择上有一定的自主性,存在工作日在养老机构进餐,周末回家与家人共同进餐的“5+2”特点。4.本研究共实施两轮专家函询,专家的积极性分别为93.8%和100%。专家权威程度:两轮函询专家的权威系数分别为0.84和0.85。专家意见集中程度:第一轮和第二轮专家函询各条目内容适用性评分均数为3.27~4.80和4.0~5.0。专家意见协调程度:两轮专家函询的肯德尔和谐系数为0.376和0.379(P<0.05)。最终构建的养老机构老年人营养管理方案包括管理团队、管理对象和管理内容3个方面;管理内容包括营养风险筛查、营养状况评估、营养管理计划的制定和实施以及营养监测和效果评价4个领域、14个条目、56项内容。结论1.养老机构老年人营养不良风险发生率较高。营养知识水平低,膳食结构存在不均衡现象,但营养态度较积极。2.养老机构护理人员营养知识水平偏低,营养态度一般。3.养老机构老年人营养管理循证方案构建方法科学,内容较为全面,为养老机构老年人营养问题的系统化、规范化管理提供参考和借鉴。本研究函询专家的积极性和权威性均较高,专家意见较为一致,研究结果可靠。

陈莉[2](2021)在《养老机构老年人营养管理循证实践方案的构建研究》文中提出目的1.了解养老机构老年人的营养状况、营养知识-态度-行为、饮食自我效能和膳食摄入情况。2.分析养老机构护理人员对老年人营养护理的态度和知识,为养老机构老年人营养管理方案的构建提供参考依据。3.构建养老机构老年人营养管理的循证方案,为改善或解决养老机构老年人的营养问题提供理论依据。方法1.问卷调查法:采用便利取样法,选取宁夏地区3所养老机构的350名老年人和160名护理人员分别进行问卷调查。2.循证护理实践:系统检索国内外老年人的营养、饮食及膳食指南相关证据,对证据评价总结,形成最佳证据,为养老机构老年人营养管理方案的构建提供证据支持。3.实地观察法:课题组2名成员到养老机构餐厅就餐、走访老年人公寓及居室,深入了解养老机构餐饮供给方式。4.专家函询法:选取16名专家进行两轮专家函询,根据专家意见对方案内容进行修改、补充和完善,形成养老机构老年人营养管理方案。结果1.对养老机构老年人的调查结果显示,350名养老机构老年人中营养正常230人,占65.7%;存在营养不良风险和营养不良的各占32.0%(112人)和2.3%(8人)。老年人营养知识平均分为(4.45±2.83)分,知晓率为44.5%;营养态度平均分为(6.46±2.94)分,得分率为64.6%。养老机构老年人饮食自我效能总分平均分为(54.98±8.04)分;饮食行为控制、健康饮食技能、体重控制和社会情境下的饮食得分率依次为72.8%、67.6%、67.4%和67.0%。调查对象粗杂粮、水果、蔬菜、水产品类、奶类、蛋类和坚果摄入量均未达到推荐摄入量;米、面及其制品和畜禽肉类摄入量均高于推荐摄入量。2.对养老机构护理人员的调查结果显示,养老机构护理人员的营养知识知晓率为60.7%,对老年人营养护理态度的总得分为(58.23±10.15)分,各维度条目平均分依次为营养干预(4.07±0.92)分、个体化需求(3.92±1.16)分、营养习惯(3.22±0.79)分、营养评估(3.12±0.79)分和营养准则(2.56±0.74)分。3.实地观察结果显示,不同类型和规模的养老机构,供餐方式也有所不同,主要有自主选餐和集中统一供餐两种供餐方式。养老机构的食物供给以谷类食物为主;食物搭配以传统的色香味搭配为主,尚未开展基于营养和老年人健康问题的膳食搭配。养老机构老年人在饮食选择上有一定的自主性,存在工作日在养老机构进餐,周末回家与家人共同进餐的“5+2”特点。4.本研究共实施两轮专家函询,专家的积极性分别为93.8%和100%。专家权威程度:两轮函询专家的权威系数分别为0.84和0.85。专家意见集中程度:第一轮和第二轮专家函询各条目内容适用性评分均数为3.27~4.80和4.0~5.0。专家意见协调程度:两轮专家函询的肯德尔和谐系数为0.376和0.379(P<0.05)。最终构建的养老机构老年人营养管理方案包括管理团队、管理对象和管理内容3个方面;管理内容包括营养风险筛查、营养状况评估、营养管理计划的制定和实施以及营养监测和效果评价4个领域、14个条目、56项内容。结论1.养老机构老年人营养不良风险发生率较高。营养知识水平低,膳食结构存在不均衡现象,但营养态度较积极。2.养老机构护理人员营养知识水平偏低,营养态度一般。3.养老机构老年人营养管理循证方案构建方法科学,内容较为全面,为养老机构老年人营养问题的系统化、规范化管理提供参考和借鉴。本研究函询专家的积极性和权威性均较高,专家意见较为一致,研究结果可靠。

齐琲[3](2020)在《居家脑卒中照顾者营养素养测评问卷研制及应用》文中研究说明目的研制居家脑卒中照顾者营养素养测评问卷,明确问卷主要内容,并对其进行信效度检验;对问卷进行应用并分析居家脑卒中照顾者营养素养水平。方法本研究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构建居家脑卒中照顾者营养素养测评问卷。首先,在Nutbeam健康素养分层模型和知信行理论的指导下,通过文献回顾对本课题相关国内外文献、指南及书籍等进行分析、总结与归纳,初步确定问卷的维度与条目池;其次,对10名居家脑卒中照顾者和9名社区医护人员进行半结构访谈,根据访谈结果对问卷维度及条目进行补充,形成居家脑卒中照顾者营养素养测评问卷函询初稿;最后,邀请15位与本课题相关领域专家对问卷进行两轮Delphi专家咨询,并经过小样本施测形成问卷施测稿。第二阶段:对居家脑卒中照顾者营养素养测评问卷进行信效度检验。在社区首先收集309份问卷数据,使用IBM SPSS Statistics 21.0软件对数据进行问卷项目分析、外部一致性信度分析及探索性因子分析;其次,再收集30份问卷数据,用于重测信度分析;最后另收集409份问卷数据,使用IBM SPSS Amos 21.0软件对数据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形成问卷终版。第三阶段:应用居家脑卒中照顾者营养素养测评问卷。使用IBM SPSS Statistics 21.0软件对用于验证性因子分析阶段的409份问卷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及单因素方差分析,对居家脑卒中照顾者营养素养水平进行分析。结果第一阶段:在文献回顾及半结构访谈后,居家脑卒中照顾者营养素养测评问卷形成认知与态度(5个条目)、功能性(25个条目)、互动性(11个条目)、评判性(8个条目)4个维度49个条目;经过两轮Delphi专家咨询对问卷进行修改后,本问卷形成认知与态度(5个条目)、功能性(21个条目)、互动性(9个条目)、评判性(8个条目)4个维度43个条目。第二阶段:居家脑卒中照顾者营养素养测评问卷总体内容效度指数(S-CVI)为0.98,各个条目的内容效度指数(I-CVI)为0.830~1.000。探索性因子分析结果显示,共提取出4个公因子,共解释总变异量的56.492%,载荷范围在0.457~0.853,整体问卷 Cronbach’s α 系数为 0.940,各维度 Cronbach’s α 系数在0.877~0.929;问卷整体折半信度Guttman Spilt系数为0.767,问卷重测信度0.980,各维度重测信度在0.901~0.968。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显示,共添加同维度不同条目残差间23条协方差相关关系,拟合指标χ2/df=1.893、NFI=0.907、IFI=0.954、CFI=0.953、RMSEA=0.047,均处于可接受范围内。居家脑卒中照顾者营养素养测评问卷终版包含认知与态度(4个条目)、知识掌握(7个条目)、技能操作(10个条目)和信息互动评判(15个条目),共4个维度36个条目。第三阶段:居家脑卒中照顾者的营养素养实际得分为(125.34±25.944)分,且认知态度维度条目平均分最高,信息互动评判维度平均分最低;老年、文化程度低、家庭经济较为拮据、是患者配偶的照顾者营养素养水平较低(P<0.05),且照顾有多种慢性病患者、没有接受过专业营养指导治疗患者的这类照顾者营养素养水平也较低。结论居家脑卒中照顾者营养素养测评问卷包括认知态度、知识掌握、技能操作及信息互动评判共4个维度36个条目,维度及条目体现了问卷指导理论的内容要求,能较全面反映脑卒中家庭照顾者的营养素养水平,信效度良好,具有较好稳定性、有效性和敏感性;问卷具有实用性,问卷语言通俗易懂,能用于各个文化层次的照顾者,可作为家庭照顾者营养素养的测评工具。另外,应改善居家脑卒中照顾者的营养素养水平,尤其是对照顾者的营养信息互动评判能力培养。本研究中,居家脑卒中照顾者营养素养水平的影响因素包含照顾者年龄、文化程度、家庭经济情况、与患者关系、患者是否患有其他慢性病以及患者是否接受过专业营养指导治疗。

鲁迪[4](2020)在《住院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危险因素自我管理的影响因素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调查住院急性心肌梗死(简称AMI)患者所存在的危险因素,及其对危险因素的自我管理现状,评估患者对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知信行情况,探讨自我管理行为的影响因素,探索危险因素干预的重要性,为制定个案管理方案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调查,选取2018年12月1日--2019年12月31日广东省广州市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心血管内科AM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经过小组讨论、文献回顾,制定急性心梗危险因素调查问卷。并引用任洪艳学者的冠心病自我管理量表分别进行调查。使用SPSS 20.0数据库录入和分析数据,对计数资料采用频数、构成比表示,对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将各因素先进行描述性分析,再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分析,单因素分析采用方差分析、单样本t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或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研究对象共354名,其中79.94%的为男性患者,20.06%的为女性患者,平均年龄为58.69(标准差为7.01)岁。2.对男性大于45岁/女性大于55岁、女性绝经期、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吸烟、过量饮酒、超重或肥胖、不健康的饮食习惯、缺乏体育锻炼、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职业类型和倒班、精神压力大的识别的正确率分别为:2.82%、6.78%、31.64%、21.75%、20.62%、19.77%、20.34%、21.75%、18.64%、19.49%、12.71%、7.06%、8.75%。87.29%的AMI患者认为进行心血管病高危人群筛查是有必要的,43.22%的患者认为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对预防急性心梗是非常重要的,91.53%的患者认为开展健康教育是预防冠心病的重要手段。31.07%的AMI患者选择以护士为主的随访管理模式。3.本次调查的自我管理得分为43.79±12.25,各维度得分由高到低依次为:日常生活管理维度得分为59.40±17.40,情绪管理维度得分为51.57±19.32,疾病医学管理维度得分为32.98±14.28。4.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体质指数、入院前口服药种类、知晓危险因素的个数、存在的危险因素的总数、血压管理、急性心梗的预后、家人的协助,共8个因素进入回归模型,经F检验,F=947.282,P<0.001,多元线性回归方程具有统计学意义。5.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OR值=21.999,危险因素知识的干预有利于提高危险因素控制效果。结论1.本次调查中,男性患病人数明显多于女性,患者多属于老年患者。2.AMI患者对危险因素的知识掌握度较低,应对态度较为积极,管理需求度较大。3.急性心梗患者自我管理水平较低,其中以疾病医学管理行为水平最低。4.性别、体质指数、入院前口服药种类、知晓危险因素的个数、存在的危险因素的总数、血压管理、急性心梗的预后情况、家人能协助您开展血压、血糖、心律、体重等日常监测行为是自我管理行为的重要影响因素,对高危患者进行积极的评估与指导,能有效改善AMI的预后,减少住院期间不良事件的发生。5.危险因素相关知识的干预有利于提高危险因素控制效果。

房玉丽[5](2020)在《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常用治疗与护理措施对喂养不耐受发生影响的调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重型颅脑损伤(Severe traumatic brain injury,STBI)病人早期开展肠内营养对其营养状况、机体恢复和预后均具有重要意义[1]。然而,STBI病人因中枢神经系统受损、创伤应激等因素,可直接造成其胃肠道的吸收、屏障以及动力功能发生障碍[2-4]。加之救治需要,此类病人临床上常会给予镇痛、镇静、脱水、机械通气等治疗,可进一步影响其胃肠动力或吸收功能,致使喂养不耐受(Feeding intolerance,FI)发生率显着高于其他严重创伤病人。为改善STBI病人胃肠功能障碍,降低FI发生率,促进肠内营养的顺利实施,目前,临床上已采取了多种改善STBI病人胃肠功能、防治FI发生的治疗与护理策略,虽然已使发生率有了一定程度下降,但依然处于较高水平。通过文献分析和临床调研发现,关于临床常用治疗、护理措施对STBI病人FI发生影响的研究尚十分有限,而关注各项改善STBI病人胃肠功能的措施及其对FI防治效果的对比研究更为少见。为此,明确临床常用治疗、护理措施对STBI病人FI发生的影响,探究有效的FI预防策略,对促进STBI病人肠内营养的早期顺利实施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拟从常用治疗与护理措施对STBI病人肠内营养耐受性的影响着手,明确临床常用治疗、护理措施对STBI病人喂养不耐受发生的保护因素和危险因素;了解分析目前国内临床FI预防措施的应用现状,为进一步探究有效的FI预防策略,优化临床的预防方案奠定基础。研究目的:本研究拟通过回顾性研究和横断面调查,探析常用治疗、护理措施对于STBI病人FI发生的影响,明确这些措施于FI的保护因素和危险因素,了解国内预防FI措施的应用现状,为进一步探明有效的临床措施,提高STBI病人喂养耐受性,促进肠内营养的早期顺利实施提供研究证据。研究方法:1.常用治疗与护理措施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喂养不耐受影响的回顾性研究研究一:常用治疗与护理措施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喂养不耐受发生的影响通过电子病历系统及重症监护系统,采集STBI病人6年的病历资料。选取2013.3-2019.3重庆市某三甲医院综合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住院治疗的STBI病人324例,根据纳入排除标准,排除187例不符合标准的病人后,有137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本阶段研究。按实施肠内营养之日起至第5日是否发生FI分为耐受组和不耐受组,对15项常用治疗、护理措施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临床常用治疗、护理措施对STBI病人FI发生的影响,明确危险及保护因素。研究二:预防性应用促动力药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喂养不耐受的影响按实施肠内营养之日起至第5日是否应用研究一结果中发现的保护因素--促动力药,对137例STBI病人进行分组,排除20例治疗性用促动力药的病例后,以预防性应用促动力药的病人作为预防组,以未使用促动力药的病人作为对照组。并依据研究一结果中影响病人胃肠功能的其它措施进行组间配对,以减少临床措施对观察指标的影响。比较两组病人肠内营养FI发生情况。主要观察指标为FI发生率,次要观察指标为便秘、腹泻、胃潴留、腹胀、呕吐等FI主要临床症状的发生率及大便情况。2.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喂养不耐受预防措施应用现状的横断面调查利用横断面调查的方法,通过自行设计问卷调查全国综合ICU/神经外科ICU(NICU)对STBI病人肠内营养FI预防措施的应用情况。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我国二级甲等及以上综合医院,通过问卷星网站完成问卷录入、发放及数据收集工作。运用描述性统计方法,分析预防措施临床应用现状。研究结果:1.常用治疗与护理措施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喂养不耐受影响的回顾性研究1.1 STBI病人喂养不耐受发生率:总体FI发生率为59.9%,其中发生率为前三位的胃肠道症状分别是便秘(35.4%)、腹泻(24.4%)及胃潴留(17.1%);1.2喂养不耐受影响因素单因素分析:是否使用促动力药、保留灌肠、抑酸剂、脱水剂、镇痛剂5个因素对FI的发生有统计学差异(P<0.05);1.3喂养不耐受影响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使用抑酸剂(OR=4.034,P=0.008,95%CI:1.444-11.268)、镇痛剂(OR=3.976,P=0.005,95%CI:1.516-10.427)是F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预防性应用促动力药(OR=0.202,P=0.000,95%CI:0.089-0.456)是降低FI发生的独立保护因素(P<0.05);1.4与未应用促动力药组比较,预防性应用促动力药可显着降低STBI病人FI发生率(P<0.05);改善FI具体症状情况:能有效降低便秘发生率(P<0.05),显着增加自行排便次数(P<0.05),未增加腹泻的发生率(P>0.05);胃潴留、腹胀、呕吐的症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5促动力药联合应用与单一应用对STBI病人FI的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喂养不耐受预防措施应用现状的横断面调查2.1问卷质量与回收情况2.1.1自制的《重型颅脑损伤病人肠内营养喂养不耐受相关预防措施应用现状调査》问卷内容效度为0.92;2.1.2共计调查我国89所二级甲等及以上综合医院,回收问卷1109份,有效问卷996份,有效率89.81%。2.2 STBI病人喂养不耐受预防措施应用现况2.2.1医护人员会同时应用量表、病人体症等多种方法判断STBI病人胃肠功能及预测FI的发生;2.2.2医护人员对STBI病人肠内营养应用与管理情况:伤后24-48h起始肠内营养的占61.45%、首日营养液剂量<500ml为50.00%、肠内营养起始应用葡萄糖、温开水等非营养制剂的占65.56%、从鼻胃管摄入营养液占91.16%、营养液采取持续输注为72.89%、肠内营养期间采取抬高病人床头30°-45°达89.46%、以注射器回抽胃残余量占93.67%、每4h监测胃残余量占51.51%、营养液温度在38℃-40℃达65.46%;2.2.3临床常用措施应用率依次为:抑酸剂(84.13%)、益生菌(79.01%)、灌肠(73.59%)、促动力药(73.29%)。研究结论:1.STBI病人实施肠内营养过程中FI发生率较高,主要表现为便秘、腹泻及胃潴留;2.常用治疗措施可影响STBI病人FI的发生,其中促动力药预防性应用是减少FI发生的独立保护因素,使用抑酸剂、镇痛剂是独立危险因素;3.促动力药能预防STBI病人FI的发生,降低便秘发生率,促进其自主排便功能的恢复;4.目前国内临床采取的改善STBI病人胃肠功能,减少FI发生的常用措施为:伤后24-48h起始肠内营养、首日剂量<500ml、起始给予葡萄糖、温开水等非营养制剂、鼻胃管摄入营养液、持续泵注输入、肠内营养期间床头抬高30°-45°、营养液温度在38℃-40℃、应用促动力药、灌肠、益生菌及抑酸剂等。

唐瑭[6](2020)在《品管圈在降低住院精神病老年患者噎食发生率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本研究旨在将品管圈模式应用于住院精神病老年患者噎食发生情况以及进一步评价干预效果,通过品管圈小组活动工具,分析住院精神病老年患者噎食发生的原因,制定相对应的改善措施,比较品管圈活动实施前后住院精神病老年患者的噎食发生率有无差异和精神科护士专业技能水平有无差异,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住院精神病老年患者噎食发生率中的应用效果,从而降低住院精神病老年患者噎食发生率,提高精神科护士专业技能水平,为避免精神科护理不良事件,为精神科护理人员提供切实有效的护理措施和对策提供参考,有利于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方法:选取安徽省某三级医院精神科老年患者进餐次数为研究对象,选取2019年2月1日到3月31日即现况把握阶段符合标准的住院精神病老年患者进餐次数428例为对照组,选取2019年7月1日到8月31日即对策实施阶段符合标准的住院精神病老年患者进餐次数428例为品管圈干预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精神科护理,品管圈干预组患者应用品管圈对策实施干预,运用品管圈小组活动工具,分析发生噎食原因,针对原因制定相对应的对策。分别在品管圈干预措施实施前后在精神科老年病房收集噎食缺陷例数,对精神科护士进行精神科护士专业技能水平考核,比较品管圈活动实施前后住院精神病老年患者的噎食发生率,精神科护士专业技能水平,评价品管圈干预效果。结果:1.对照组和品管圈干预组两组患者在性别、噎食发生率、文化程度、认知情况、对服用药物了解情况、自理能力、吸烟史、饮酒史、合并基础疾病、合并服用除精神类药物以外的药物等方面比较结果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品管圈活动显着降低住院精神病老年患者的噎食发生率,对照组在精神科病房收集共计428次进食中,发生噎食次数为26次,其中精神分裂症患者发生噎食次数为11次,老年痴呆症患者发生噎食次数为15次,总噎食率为6.07%。品管圈干预组精神科病房收集共计428次进食中,发生噎食次数为5次,其中精神分裂症患者发生噎食次数为3次,老年痴呆症患者发生噎食次数为2次,总噎食率为1.17%,结果可见住院精神病老年患者的噎食发生率显着降低,对照组与品管圈干预组两组结果比较显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通过对原始数据的统计整理,解析了导致住院精神病老年患者噎食发生的重要因素,为进食过快、吞咽功能障碍和药物影响三个因素,并最终通过这三个重要因素分析出导致噎食的真因。4.通过品管圈标准流程和使用品管圈手法、工具对真因解析,提出了降低住院精神病老年患者噎食发生率的相应有效对策,分别是加强噎食风险评估和延长进餐时间;提高患者进餐干预措施效果和加强吞咽功能治疗训练;加强对患者噎食相关知识宣教;加强医护沟通和培训药物专科内容。5.品管圈活动提高了精神科护士的岗位胜任力,一方面品管圈活动有助于精神科护理人员噎食抢救技能的提升。品管圈实施前后分别对同一个护理团队的15名护士进行了噎食抢救操作考核,考核分数由对照组的(81.33±5.41)分提高到品管圈干预组的(92.73± 1.71)分,两组统计学比较t值为-7.421,(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另一方面品管圈活动有助于精神科护理人员专科理论水平的提升,品管圈实施前后分别对同一个护理团队的15名护士进行了精神类药物相关知识考核,考核分数由对照组的(75.93±4.03)分提高到品管圈干预组的(90.87±3.07)分,两组统计学比较t值为-10.473,(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6.品管圈活动有助于护理人员综合素质的提升。通过本次品管圈活动,圈员们在QCC手法运用,团队精神,专业知识,沟通协调能力,活动自信心,责任荣誉感,工作积极性,解决问题能力方面均有明显的提高,雷达图直观的表示出本次品管圈的无形成果取得显着的成效。结论:1.品管圈质量管理工具应用可以降低住院精神病老年患者噎食发生率,提高精神科护士专业技能水平,提高了精神科护士的岗位胜任力。2.通过品管圈活动,有助于护理人员综合素质的提升,使品管圈员的工作热情、个人表达能力、创造性思维、品管圈手法运用及团队精神明显提高,同时整个科室医护人员的团队凝聚力进一步提高,值得推广。3.品管圈质量管理工具可以实现临床护理工作流程标准化,改进护理质量,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减轻患者痛苦,有助于提高护士自身职业价值,优化优质精神科护理服务水平。

孟宪梅[7](2019)在《脑卒中患者护理方案构建及临床实践转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目的:基于脑卒中给患者及家庭造成的健康社会问题日趋严重、而国内现有脑卒中护理实施尚不规范的现状,通过本研究制定基于最佳证据、涵盖脑卒中不同疾病阶段及健康问题的护理方案,为规范我国脑卒中整个疾病过程的护理实践,保障脑卒中康复护理服务的科学性、连续性提供理论指导及依据。研究方法:1.研究一—现况研究:通过在三家医疗机构进行田野研究及对服务于脑卒中不同疾病阶段的多学科专业人员进行半结构访谈,对国内脑卒中临床护理实践现况进行研究,并依据i-PARIHS框架,分析影响实施的促进及障碍因素。2.研究二—基于循证理念的护理方案初步构建:基于国内脑卒中护理实践现况,对脑卒中护理相关循证指南及系统评价进行文献检索,进而运用AGREEⅡ及OQAQ对指南及系统评价文献进行再评价,依据JBI标准,统一证据分级及推荐分级。组织专家论证,确定本研究护理方案主题及相关证据推荐等级,形成方案的理论主干,并在5W1H指导下,具体形成护理方案初稿。3.研究三--基于专业判断及利益相关者意愿的方案修订:为保障护理方案在多学科合作的流畅性,采用立意取样法对不同学科专业人员进行半结构访谈,及组织四家转化基地的护理专家进行焦点小组访谈,分别从不同学科专业判断及利益相关者层面对护理方案进行修订及讨论方案转化实施可行性。4.研究四--护理方案临床转化试点运行及评价研究:基于前期研究结果及转化基地现况,选择代表全程性护理方案的深静脉血栓预防护理方案、及代表专科性护理方案的吞咽障碍及营养护理方案在三个转化基地(包含急性期及康复期疾病阶段),依据i-PARIHS框架,进行方案实施现况审查,发现障碍因素,并通过PDCA循环,予以解决障碍因素,对实施规范化,并从结构、过程、及结果三个层面对临床转化效果进行评价。研究结果:1.研究一:在三个田野地进行田野观察及对15名医生、护士、康复治疗师的半结构访谈结果显示,现有脑卒中护理实践涉及超急性期、急性期、及康复期疾病阶段,以基础护理为主,涉及康复护理实践内容有限,并存在护理实践不规范、与康复治疗师职责界定不清等问题。与最佳证据相比,从护理实践范畴及实践系统性上都存在很大差距。护士专业知识不足、临床护理工作庞杂、护理时间零散、学科成员间沟通缺乏等对方案实施带来困难。可考虑利用领导层的支持鼓励、护士改进康复护理的意愿、康复团队成员互动机会、及机动护理人员配备等有利因素推进护理方案实施。2.研究二:以“脑卒中”“护理”及相关检索词,从循证数据库及指南网站进行检索,最终纳入44篇指南文献及64篇系统评价文献进行质量评价,最终确定囊括超急性期、急性期、康复期三个疾病阶段、四个并发症预防及护理主题(深静脉血栓预防、压力性损伤、跌倒预防、抑郁)、及五个康复护理主题(两便护理、吞咽障碍及营养、痉挛/挛缩、语言障碍康复、二级预防)的384条证据,形成方案理论主干,在此基础上,形成方案初稿。3.研究三:15名医生、护士、康复治疗师的半结构访谈及来自4个转化基地9名护理专家(专家权威系数为0.925)的焦点小组访谈,对护理方案进行以下修订:(1)不同疾病时期护理方案以不同医疗地点为导向;(2)根据国情,剔除院前护理实践内容;(3)精炼超急性期转诊内容;(4)在急性期护理方案中补充抑郁筛查及护理内容;(5)将两便护理及饮食护理重新命名为两便管理及吞咽障碍管理,纳入到“康复护理”条目中;(6)根据临床现况,对部分护理措施进行删除、补充、及更换等修订。4.研究四:临床转化方案一(深静脉血栓预防护理方案)运行结果:三个转化基地两轮PDCA循环研究,形成深静脉血栓预防护理记录规范:入院深静脉血栓筛查表,护理记录单,及患者健康教育手册;方案实施管理规范:专人负责方案管理,入组患者管理方式,及明确方案实施各时间节点。5.研究四:临床转化方案二(吞咽障碍及营养护理方案)运行结果:在遵循转化方案一所制定的实施规范基础上,扩展吞咽康复管理规范:入院患者吞咽障碍筛查表,言语治疗师及护士吞咽康复管理职责,首发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康复治疗师/护士记录单,及现场示范---配合指导---独立完成的技能培训模式。6.研究四:临床转化效果评价:方案一临床转化效果显示,57名接受健康教育的患者/家属,在健康教育后对深静脉血栓预防护理知识的掌握有显着性提高(Z=-6.457,P<0.01);26名接受培训的护士,培训前后知识掌握情况有显着性差异(Z=-4.244,P<0.01);且方案实施后的护理行为,在使用信效度高的筛查工具、对患者/家属的健康教育、观察出血倾向、熟悉IPC使用注意事项及对皮肤评估等方面的依从性较前有显着性提高(P<0.05)。方案二临床转化效果显示,15名接受健康教育的患者/家属,健康教育后对吞咽障碍及营养不良护理知识的掌握有显着性提高(t=-7.046,P<0.01);23名接受培训的护士,培训后知识掌握有显着性提高(t=-15.842,P<0.01);且方案实施后护理行为,在接受培训、入院及时筛查、跟进筛查、使用信效度高的筛查工具、吞咽筛查异常转介言语治疗师、跟进吞咽康复训练及效果等方面依从性较前有显着提高(P<0.05)。另外,对9名实施方案护士的半结构访谈结果分析:实施方案后,护理工作变得系统化、规范化、且主动及时;对自身的影响包括:扩充专科知识、增加专业自信心、增加护理实践意识、改善护患关系、及增加科研意识;可承受增加的工作量,并可通过常规化、碎片化服务、及优先筛查等策略解决。结论:本研究基于循证理念,构建基于最佳证据且符合中国国情的囊括超急性期、急性期、康复期三个疾病阶段的护理方案及九个健康问题护理方案,为脑卒中专科护士提供统一护理实践规范框架,使脑卒中科学性连续性护理服务成为可能。本研究所构建的护理方案遵循美国护士协会5W1H的护理实践要求,明确与其他学科团队成员间的协调,体现脑卒中护理专科性及专业价值。通过对深静脉血栓预防护理方案及吞咽障碍及营养护理方案的试点运行,从全程性及专科性层面对护理方案进行临床转化验证,制定了护理方案的实施规范,尤其是康复问题的护理规范模式,使多学科团队合作成为可能,为护理方案的有效实施及临床推广提供有价值的参考。研究结果显示,本研究所构建的脑卒中护理方案具有科学性及可行性,可为临床实践提供理论指导。

温凤鸾[8](2019)在《基于奥马哈问题分类系统下脊髓损伤患者康复需求指导手册的构建》文中认为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多发病突然,有着高并发症、高致残性,且预后较差,发病率呈逐年上升,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加重医疗、社会负担。康复训练能显着减少患者并发症、改善生存质量,是患者回归家庭和社会的桥梁。我国康复医学起步较晚,无法有效满足患者日益增长的康复需求,如何满足患者康复需求是医护人员重点关注问题。众所周知,康复需求可通过科学方法调查、检测和评估而来。调查显示,临床上康复需求评估工具较少,且缺乏科学性,针对康复需求的健康指导手册更是鲜有,因此,寻求一个科学的康复需求评估工具,并在其基础上构建康复指导手册极其具有实用价值和创新性。本研究在文献研究、质性访谈的基础上,结合奥马哈问题分类系统,运用德尔菲专家咨询、临床观察形成基于奥马哈问题分类系统下SCI患者康复需求问卷,以该问卷为评估工具,对SCI患者康复需求现况进行调查,经查阅文献、专家共识,构建《脊髓损伤(SCI)患者康复需求指导手册》,并验证该指导手册临床实用价值。研究目的1.构建基于奥马哈问题分类系统下脊髓损伤患者康复需求评估问卷,对SCI患者康复需求现况进行调查。2.构建脊髓损伤患者康复需求指导手册。3.验证SCI患者康复需求指导手册的临床实用价值,为临床SCI患者康复需求的评估和健康指导提供科学依据。研究方法本研究共分为三部分,具体内容如下:1.奥马哈问题分类系统下脊髓损伤患者康复需求问卷的构建(1)脊髓损伤患者康复需求问卷条目的形成采用质性研究,对2018年01月~2018年06月入住康复科的20例脊髓损伤患者康复需求情况进行半结构式访谈,将访谈内容进行资料的提取、分析,结合奥马哈问题分类系统和临床观察,形成脊髓损伤患者康复需求问卷初始条目。(2)脊髓损伤患者康复需求问卷条目的修改和确定运用二轮德尔菲专家咨询、10名患者小样本预实验的方法,根据专家意见和预实验结果对问卷维度、条目进行论证、修改、整理,最终形成奥马哈问题分类系统下脊髓损伤患者康复需求问卷,为后续指导手册的构建提供评估工具。2.脊髓损伤患者康复需求指导手册的构建(1)脊髓损伤患者康复需求现况调查选取扬州市三家医院在2018年5月~2019年01月期间入住的300名脊髓损伤患者,运用奥马哈问题分类系统下脊髓损伤患者康复需求问卷对SCI患者康复需求现况进行调查,并对需求之间的差异进行探索和分析。(2)脊髓损伤患者康复需求指导手册的构建基于前期脊髓损伤患者康复需求现况调查,通过查阅文献、参考指南,形成脊髓损伤患者康复需求指导手册初稿,运用专家共识法,对手册框架、内容进行修订、论证,最终形成《脊髓损伤患者康复需求指导手册》。3.奥马哈问题分析系统下脊髓损伤患者康复需求指导手册临床实用性验证选取2019年02月~06月入住康复医学科的64例脊髓损伤患者,按患者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和护理干预,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利用构建的SCI患者康复需求指导手册进行干预,3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干预前后负性情绪、常见并发症发生率、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ADL)、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100量表评分(WHOQOL-100)、患者满意度及护士满意度情况。研究结果1.构建了条目清晰、科学性较强的脊髓损伤患者康复需求问卷。以奥马哈问题分类系统为框架,对质性访谈内容深度剖析,反复分析、归纳、提炼、萃取患者资料、凝练问卷主题,结合临床观察、德尔菲专家咨询、小样本预实验,构建了基于奥马哈问题分类系统下脊髓损伤患者康复需求问卷,该问卷由三大部分组成:①患者一般资料;②奥马哈问题分类系统下脊髓损伤患者康复需求问卷,由环境(3个条目)、社会心理(4个条目)、生理(9个条目)、健康相关行为(7个条目),共4大维度23个条目;③健康指导方式的选择。2.构建了《脊髓损伤患者康复需求指导手册》通过对300例脊髓损伤患者需求现状调查,结合文献查阅,临床观察、专家意见,构建了以康复需求为导向的《脊髓损伤患者康复需求指导手册》,该手册由绪论、脊髓损伤基础知识介绍、康复需求内容指导、基于奥马哈问题分类系统下健康需求问卷表四大部分组成。3.脊髓损伤患者康复需求指导手册有利于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提高生存质量。利用《脊髓损伤患者康复需求指导手册》对脊髓损伤患者干预3个月后发现,干预后两组患者SDS、SAS评分均降低,且实验组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呼吸道感染、泌尿系统感染、压疮、泌尿系统结石、便秘、尿潴留、深静脉血栓(DVT)总发生率为6.25%,低于对照组25.00%(P<0.05);干预后两组ADL评分、WHOQOL-100评分均较干预前升高,且实验组升高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满意度、护士满意度(87.50%、87.5%)高于对照组(59.38%、54.17%)(P<0.05)。研究结论1.基于奥马哈问题分类系统构建的脊髓损伤患者康复需求问卷,具有体系结构清晰,条目全面科学的特点,能够较准确评估患者康复需求;2.以患者康复需求为导向,基于专家共识构建的《脊髓损伤患者康复需求指导手册》具有较好的临床实用性,手册的应用对脊髓损伤患者心理状态、并发症的发生、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方面有着积极的影响,且有效提高患者满意度,提升护士工作热情。因此基于奥马哈问题分类系统下构建的脊髓损伤患者康复需求健康指导手册具有较好的临床实用价值,值得进一步使用和推广。

马千惠[9](2019)在《胃癌术后患者家庭肠内营养支持的现况调查》文中指出研究背景:胃癌是消化道常见恶性肿瘤之一,手术是治愈胃癌的首选治疗方法。胃肠道重建术后生理结构改变,影响营养素消化吸收,使术后患者营养不良高发,是增加并发症发生率与病死率的重要因素。随着加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的推广,术后住院时间缩短,患者出院时不能完全恢复经口摄入足够能量。出院后,由于患者在营养支持和营养管路护理方面知识欠缺,意识薄弱,更易引发营养问题。尽管多数指南推荐胃癌术后患者需长时间的家庭营养支持。但目前胃癌术后患者家庭营养支持仍处研究层面,并未在国内普及。胃癌术后患者使用营养支持情况及现存问题尚不清晰,因此,有必要进一步明确胃癌患者家庭营养支持的实际情况及存在问题,为后续改进临床工作奠定基础。研究目的:描述胃癌术后出院4周时患者的营养状况及家庭肠内营养支持使用情况;明确胃癌术后患者在出院4周内应用家庭肠内营养支持时存在的问题。研究方法:本研究为非实验性观察性研究,便利抽样选取2017年9月至2019年1月,就诊于北京某三甲级医院基本外科行胃癌根治术的患者124例进行调查。采用自行设计的《一般资料调查问卷》收集患者一般人口学及疾病资料。同时纳入患者体重、BMI、Alb、HGB、LYM、PA等生化指标,并应用患者主观整体评估(PG-SGA)对出院时及出院4周时患者的营养状态进行评估。在患者出院4周时,通过电话随访采用自行设计的《家庭肠内营养支持情况调查表》对术后患者营养支持情况进行调查。研究结果:(1)本组患者出院4周后体重、BMI较出院时显着下降(t=9.460,P<0.01;Z=-7.148,P<0.01);患者LYM、HGB及Alb出院4周时较出院时显着上升(Z=8.728,P<0.01;t=-4.195,P<0.01;t=-16.210,P<0.01);患者出院 4周时PA较出院时略下降,无统计学差异(t=1.350,P=0.180);患者出院4周时PG-SGA评估营养情况改善无统计学差异(χ2=3.200,P=0.063),出院4周时,重度营养不良患者占69.4%,营养不良问题较突出。(2)本组82.3%的患者在出院4周内进行家庭营养支持,66.1%使用口服营养补充(ONS)营养支持,8.9%使用管饲(TF)支持,7.3%选择TF结合ONS营养支持,仅66.1%患者坚持使用HEN满28天。(3)不同营养支持方式患者的每日能量摄入有显着差异(Z=33.88,P<0.01),TF联合ONS高于TF患者,单纯ONS患者每日能量摄入最低。(4)通过分析患者家庭营养支持使用情况发现,营养液口感不佳、胃肠道不耐受、营养管路护理不便是影响患者肠内营养使用依从性的主要阻碍因素。研究结论:胃癌术后出院一个月患者营养问题突出,家庭营养支持使用率及依从性不理想,能量摄入不能满足患者需求。胃癌术后患者营养支持方式多样,以ONS方式为主,但每日能量摄入较低;TF患者每日能量摄入高于ONS患者,但因使用流程复杂,患者依从性差;两种方式结合的患者使用情况最理想。

史泽瑶[10](2019)在《奥马哈系统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住院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文中指出目的:应用奥马哈系统作为一种简化后的、更完善系统的护理程序和理论框架,在现有的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的基础上,将奥马哈系统应用至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筛选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住院患者的主要护理问题,评价经护理干预后护理结局的改善程度,从而改善患者对疾病的认知(K)、行为(B)、现况(S),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研究方法:本研究为类实验性研究。采用连续纳入法选取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产科82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基于文献回顾和奥马哈系统理论,通过专家会议法和预实验,制定并完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住院期间护理评估干预评价记录表》,共涉及环境领域、社会心理领域、生理领域、健康相关行为领域四大领域,共确定25个健康问题。使用问题分类系统对患者问题进行筛选,使用干预系统为患者制定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指导护士进行干预实施,分别于入院当天、第七天、出院当天使用效果评价系统对患者护理问题进行干预前后评分。认知、行为、现况得分数据采用SPSS24.0软件包进行处理和分析,并用描述性统计分析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的基线资料、存在的问题;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患者在不同时间点的认知、行为、现况得分情况;采用生活质量量表(SF-36)分别于患者入院当天和产后六周调查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的生活质量,用t检验统计分析患者生活质量得分情况、评价干预效果。结果:1、两组患者在年龄、孕周、孕次、产次、居住地、是否为计划外妊娠、是否接受过辅助生殖技术、家庭收入等基线资料具有可比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实验组患者护理问题及结局:1实验组患者在入院当天、第七天、出院当天分别发生264、159、236个护理问题,均以生理领域护理问题为主。2按照发生率≥30%计,实验组患者在入院当天、第7天、出院当天的护理问题分别有8个、7个、8个,主要包括循环、认知、消化-水合、角色转变、精神健康等。3实验组患者住院期间,疼痛、消化-水合、产后、精神健康护理问题的KBS在住院不同阶段均有统计学意义(p(27)0.05)。3、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生活质量:实验组患者干预后的生活质量,除躯体疼痛维度外,其它各维度得分均高于干预前(p(27)0.05)。对照组在实施常规护理之后,只有生理机能及生理职能维度得分显着提高(p(27)0.05)。实验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在干预前其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实验组患者在干预后除生理机能和生理职能维度,其它各维度以及生理健康领域总分、心理健康领域总分和生活质量总分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27)0.05)。结论:1、奥马哈系统能够全面评估患者的护理问题,为护士提供有指导性的干预方向,并能够对患者护理问题的改善进行有效评价。2、基于奥马哈系统的护理模式能够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行为和现况,也可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二、住院病人治疗膳食的现况分析和建议(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住院病人治疗膳食的现况分析和建议(论文提纲范文)

(1)养老机构老年人营养管理循证实践方案的构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1 研究背景
    2 研究目的及意义
    3 技术路线图
第一部分 养老机构老年人饮食护理现状分析及营养状况和认知的现况调查
    1 研究对象
        1.1 纳入标准
        1.2 排除标准
        1.3 样本含量计算
    2 研究方法
        2.1 研究工具
        2.2 资料收集
        2.3 质量控制
        2.4 伦理学原则
        2.5 资料录入与分析
    3 结果
        3.1 一般资料
        3.2 养老机构老年人慢性病患病情况
        3.3 养老机构老年人的营养状况
        3.4 养老机构老年人的营养知识-态度-行为情况
        3.5 养老机构老年人饮食自我效能情况
        3.6 养老机构老年人膳食评估
    4 讨论
        4.1 养老机构老年人的特征及就餐现状
        4.2 养老机构老年人慢性病患病情况
        4.3 养老机构老年人营养状况
        4.4 养老机构老年人营养知识-态度-行为情况
        4.5 养老机构老年人的饮食自我效能情况
        4.6 养老机构老年人的膳食状况分析
    5 结论
第二部分 养老机构护理人员对老年人营养护理态度和知识的现况调查
    1 研究对象
        1.1 纳入标准
        1.2 样本量的计算
    2 研究方法
        2.1 研究工具
        2.2 质量控制
        2.3 资料录入与统计分析
    3 结果
        3.1 一般资料
        3.2 养老机构护理人员营养知识知晓情况
        3.3 养老机构护理人员对老年人营养护理态度
    4 讨论
        4.1 营养专业人员不足,缺乏营养护理培训
        4.2 养老机构护理人员营养知识水平偏低
        4.3 养老机构护理人员的营养护理态度有待提高
    5 结论
第三部分 基于指南构建养老机构老年人营养管理方案
    1 研究方法
        1.1 确立养老机构老年人营养护理存在的问题
        1.2 检索和筛选证据
        1.3 证据的质量评价
        1.4 证据提取
        1.5 证据综合
        1.6 拟定养老机构老年人营养管理方案初稿
        1.7 养老机构老年人营养管理方案的适用性评价及障碍因素审查
    2 结果
        2.1 文献检索和筛选结果
        2.2 纳入指南基本特征
        2.3 指南质量评价结果
        2.4 证据综合结果
        2.5 养老机构老年人营养管理方案适用性评价和障碍因素审查结果
    3 讨论
        3.1 养老机构老年人营养管理方案构建的必要性
        3.2 养老机构老年人营养管理方案的可行性
        3.3 养老机构老年人营养管理方案的实施建议
        3.4 养老机构老年人营养管理方案的实践指导意义
全文总结
    1 结论
    2 创新之处
    3 局限性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养老机构老年人营养干预研究进展
    综述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养老机构老年人营养管理方案专家咨询表(第一轮)
    附录2 养老机构老年人营养管理方案专家函询表(第二轮)
    附录3 养老机构老年人营养管理方案(终稿)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个人简介
开题、中期及学位论文答辩委员组成

(2)养老机构老年人营养管理循证实践方案的构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1 研究背景
    2 研究目的及意义
    3 技术路线图
第一部分 养老机构老年人饮食护理现状分析及营养状况和认知的现况调查
    1 研究对象
        1.1 纳入标准
        1.2 排除标准
        1.3 样本含量计算
    2 研究方法
        2.1 研究工具
        2.2 资料收集
        2.3 质量控制
        2.4 伦理学原则
        2.5 资料录入与分析
    3 结果
        3.1 一般资料
        3.2 养老机构老年人慢性病患病情况
        3.3 养老机构老年人的营养状况
        3.4 养老机构老年人的营养知识-态度-行为情况
        3.5 养老机构老年人饮食自我效能情况
        3.6 养老机构老年人膳食评估
    4 讨论
        4.1 养老机构老年人的特征及就餐现状
        4.2 养老机构老年人慢性病患病情况
        4.3 养老机构老年人营养状况
        4.4 养老机构老年人营养知识-态度-行为情况
        4.5 养老机构老年人的饮食自我效能情况
        4.6 养老机构老年人的膳食状况分析
    5 结论
第二部分 养老机构护理人员对老年人营养护理态度和知识的现况调查
    1 研究对象
        1.1 纳入标准
        1.2 样本量的计算
    2 研究方法
        2.1 研究工具
        2.2 质量控制
        2.3 资料录入与统计分析
    3 结果
        3.1 一般资料
        3.2 养老机构护理人员营养知识知晓情况
        3.3 养老机构护理人员对老年人营养护理态度
    4 讨论
        4.1 营养专业人员不足,缺乏营养护理培训
        4.2 养老机构护理人员营养知识水平偏低
        4.3 养老机构护理人员的营养护理态度有待提高
    5 结论
第三部分 基于指南构建养老机构老年人营养管理方案
    1 研究方法
        1.1 确立养老机构老年人营养护理存在的问题
        1.2 检索和筛选证据
        1.3 证据的质量评价
        1.4 证据提取
        1.5 证据综合
        1.6 拟定养老机构老年人营养管理方案初稿
        1.7 养老机构老年人营养管理方案的适用性评价及障碍因素审查
    2 结果
        2.1 文献检索和筛选结果
        2.2 纳入指南基本特征
        2.3 指南质量评价结果
        2.4 证据综合结果
        2.5 养老机构老年人营养管理方案适用性评价和障碍因素审查结果
    3 讨论
        3.1 养老机构老年人营养管理方案构建的必要性
        3.2 养老机构老年人营养管理方案的可行性
        3.3 养老机构老年人营养管理方案的实施建议
        3.4 养老机构老年人营养管理方案的实践指导意义
全文总结
    1 结论
    2 创新之处
    3 局限性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养老机构老年人营养干预研究进展
    综述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养老机构老年人营养管理方案专家咨询表(第一轮)
    附录2 养老机构老年人营养管理方案专家函询表(第二轮)
    附录3 养老机构老年人营养管理方案(终稿)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个人简介
开题、中期及学位论文答辩委员组成

(3)居家脑卒中照顾者营养素养测评问卷研制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引言
    1 研究背景
        1.1 营养素养的概念及发展
        1.2 居家脑卒中照顾者营养素养不容忽视
        1.3 评估居家脑卒中照顾者营养素养势在必行
        1.4 国内外营养素养评估工具研究现况
        1.5 小结
    2 研究目的及意义
        2.1 研究目的
        2.2 研究意义
    3 操作性定义和理论依据
        3.1 操作性定义
        3.2 理论依据
    4 技术路线
研究方法与内容
    1 文献研究
    2 半结构访谈
        2.1 研究对象
        2.2 抽样方法及样本量计算
        2.3 资料收集
        2.4 资料分析
    3 DELPHI专家函询
        3.1 专家的选择
        3.2 专家函询表
        3.3 问卷筛选与修改
        3.4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4 问卷预调查
    5 《居家脑卒中照顾者营养素养测评问卷》信效度检验
        5.1 研究对象
        5.2 抽样方法及样本量计算
        5.3 研究工具
        5.4 数据统计分析
    6 居家脑卒中照顾者营养素养现况分析
        6.1 研究对象
        6.2 抽样方法及样本量计算
        6.3 研究工具
        6.4 数据统计分析
    7 质量控制
        7.1 问卷初稿形成阶段
        7.2 专家函询阶段
        7.3 问卷调查数据收集阶段
        7.4 数据整理与分析阶段
    8 伦理原则
        8.1 知情同意原则
        8.2 保密原则
        8.3 有益原则
        8.4 不伤害原则
研究结果
    1 文献研究
    2 半结构访谈
        2.1 访谈结果
        2.2 访谈后条目来源汇总
        2.3 导师组讨论结果
    3 DELPHI专家函询结果
        3.1 专家选择情况
        3.2 第一轮Delphi专家函询
        3.3 第二轮Delphi专家函询
        3.4 问卷预调查
    4 信效度检验
        4.1 项目分析
        4.2 内容效度分析
        4.3 探索性因子分析
        4.4 各维度与总分的相关性分析
        4.5 信度分析
        4.6 验证性因子分析
    5 居家脑卒中照顾者营养素养水平
        5.1 一般资料
        5.2 居家脑卒中照顾者营养素养得分情况
        5.3 居家脑卒中照顾者营养素养单因素方差分析
讨论
    1 研制本问卷的必要性与实用性
    2 问卷设计过程规范
        2.1 问卷构建程序合理
        2.2 问卷条目及维度的来源和筛选过程可靠
    3 问卷的信效度良好
        3.1 内容效度分析
        3.2 探索性因子分析
        3.3 信度分析
        3.4 验证性因子分析
    4 居家脑卒中照顾者营养素养水平分析
        4.1 居家脑卒中照顾者营养素养有提升空间
        4.2 不同类型居家脑卒中照顾者营养素养的显着性差异
    5 对后期问卷改进的启示
结论
    1 研究的主要结论
    2 研究的创新性、局限性及建议
        2.1 研究的创新性
        2.2 研究的局限性及建议
参考文献
综述 脑卒中患者家庭照顾者营养素养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历
致谢

(4)住院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危险因素自我管理的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 研究背景
    2. 研究目的及意义
    3. 研究的必要性及创新性
第2章 研究方法
    1. 研究对象
    2. 研究方法与工具
    3. 技术路线
第3章 研究结果
    1. AMI患者的一般资料
    2. AMI患者危险因素现况的描述性研究
    3. AMI患者自我管理行为问卷得分
    4. 一般资料、危险因素现况与自我管理行为得分的单因素分析
    5. 自我管理水平影响因素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6. 危险因素控制效果的logistic回归分析
第4章 讨论
    1. AMI患者资料分析
    2. AMI患者对危险因素的知识、态度、需求的描述性分析
    3. AMI患者自我管理水平
    4. AMI患者自我管理水平的影响因素分析
    5. AMI患者危险因素相关干预的重要意义
第5章 结论与建议
    1. 结论
    2. 建议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急性心肌梗死个案管理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一 知情同意书
附录二 急性心梗危险因素调查问卷
附录三 冠心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
致谢
个人简介

(5)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常用治疗与护理措施对喂养不耐受发生影响的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写览表
英文摘要
中文摘要
第一部分 前言
    1.1 选题缘由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1.4 概念界定
    1.5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图
第二部分 常用治疗与护理措施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喂养不耐受影响的回顾性研究
    2.1 研究一常用治疗与护理措施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喂养不耐受发生的影响
        2.1.1 研究目的
        2.1.2 研究对象
        2.1.3 研究方法
        2.1.4 研究结果
        2.1.5 讨论
    2.2 研究二预防性应用促动力药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喂养不耐受的影响
        2.2.1 研究目的
        2.2.2 研究对象
        2.2.3 研究方法
        2.2.4 研究结果
        2.2.5 讨论
第三部分 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喂养不耐受预防措施应用现状的横断面调查
    3.1 调查目的
    3.2 调查问卷研制
    3.3 实施调查
    3.4 质量控制
    3.5 调查结果
    3.6 讨论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重型颅脑损伤病人肠内营养喂养不耐受相关防治措施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硕士期间撰写与发表的文章
致谢

(6)品管圈在降低住院精神病老年患者噎食发生率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现状
第2章 研究报告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工具
    2.3 研究方法
    2.4 品管圈干预方法
    2.5 技术路线
    2.6 质量控制
    2.7 统计学方法
第3章 研究结果
    3.1 品管圈活动降低了住院精神病老年患者的噎食发生率
    3.2 品管圈活动提高了精神科护士的岗位胜任力
第4章 讨论
    4.1 住院精神病老年患者噎食发生率高的原因分析
    4.2 本品管圈对降低住院精神病老年患者噎食发生率的意义
    4.3 本品管圈对提高精神科护士专业技能水平的意义
    4.4 本品管圈活动对提升精神科优质护理服务的意义
第5章 小结
    5.1 研究结论
    5.2 研究创新性
    5.3 研究局限性
参考文献
综述 精神科老年住院患者噎食发生因素及相关护理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介

(7)脑卒中患者护理方案构建及临床实践转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部分 文献回顾
    一、核心概念界定
    二、理论基础
    三、文献回顾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第二部分 研究方案及技术路线
    一、研究方案
    二、技术路线
第三部分 现况研究--田野研究及多学科人员半结构访谈
    一、田野研究
    二、多学科人员半结构访谈
    三、小结
第四部分 基于循证理念的护理方案初步构建
    一、明确方案主题
    二、成立研究小组
    三、指南文献的检索及评价
    四、系统评价文献的检索及评价
    五、证据推荐等级评价
    六、脑卒中护理方案拟定
第五部分 基于专业判断及利益相关者意愿的护理方案修订
    一、基于专业判断的方案修订--多学科人员半结构访谈
    二、基于利益相关者意愿的方案修订--转化基地护理专家焦点小组访谈
第六部分 临床转化一全程性护理方案试点转化应用及评价研究:以深静脉血栓预防护理方案为例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步骤及方法
    三、研究结果
    四、小结
第七部分 临床转化二专科性护理方案试点运行及评价研究:以吞咽障碍及营养护理方案为例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步骤及方法
    三、研究结果
    四、小结
第八部分 临床转化应用效果评价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对象
    三、研究方法
    四、研究质量控制
    五、伦理考虑
    六、研究结果
    七、小结
第九部分 总结
    一、主要研究内容及结论
    二、研究的创新点
    三、研究的局限性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访谈知情同意书
    附录2 纳入指南文献
    附录3 纳入系统评价文献
    附录4 吞咽障碍及营养护理方案
    附录5 深静脉血栓预防护理方案
    附录6 专家咨询知情同意书
    附录7 脑卒中深静脉血栓预防护理行为调查表
    附录8 深静脉血栓健康知识问卷(护士版)
    附录9 深静脉血栓预防患者健康教育手册(修订版)
    附录10 深静脉血栓健康知识问卷(病人版)--后测(出院前/一周)
    附录11 脑卒中吞咽障碍及营养护理行为调查表
    附录12 吞咽障碍及营养不良护理知识问卷(护士版)
    附录13 吞咽障碍及营养不良健康知识问卷(病人版)--后测
    附录14 访谈知情同意书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致谢

(8)基于奥马哈问题分类系统下脊髓损伤患者康复需求指导手册的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第一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相关概念及操作性定义
    第三节 理论框架
    第四节 研究目的和意义
    第五节 研究内容与方法
    第六节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奥马哈问题分类系统下脊髓损伤患者康复需求问卷的构建
    第一节 需求问卷初始条目的形成
    第二节 需求问卷的修改和确立
第三章 脊髓损伤患者康复需求指导手册的构建
    第一节 SCI患者康复需求现况调查
    第二节 健康指导手册的构建和修订
第四章 脊髓损伤患者康复需求指导手册的试用研究及效果评价
    第一节 研究目的和方法
    第二节 研究结果
    第三节 讨论
第五章 结论
    第一节 研究结论
    第二节 本研究创新点
    第三节 本研究局限性
    第四节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脊髓损伤健康教育研究现状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学术成果
附录
    附录一 医学伦理审批报告
    附录二 奥马哈问题分类系统下脊髓损伤患者康复需求问卷专家询函表
    附录三 基于奥马哈问题分类系统下脊髓损伤患者康复需求问卷调查表(终稿)
    附录四 SCI患者康复需求指导手册初稿
    附录五 SCI患者康复需求指导手册终稿
    附录六 患者满意度问卷表
    附录七 护士满意度问卷表
中英文缩略词表
致谢

(9)胃癌术后患者家庭肠内营养支持的现况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目的
    三、操作性定义
第二章 文献回顾
    一、胃癌概述
        (一) 胃癌定义及分期
        (二) 胃癌流行病学现况
        (三) 胃癌的治疗方法
        (四) 胃癌术后患者营养代谢特点
    二、营养评估指标及工具
        (一) 人体测量指标
        (二) 临床生化检测指标
        (三) 常用营养筛查与评估量表
    三、胃癌患者营养问题研究现况
        (一) 胃癌患者营养不良现况
        (二) 胃癌术后患者营养不良状态对结局的影响
        (三) 胃癌患者营养不良的治疗
        (四) 加速康复外科理念下胃癌术后出院患者现存问题
    四、胃癌患者的家庭肠内营养支持
        (一) 家庭营养支持概述
        (二) 国外胃癌患者家庭肠内营养支持研究现状
        (三) 国内家庭肠内营养支持患者现存问题
第三章 研究方法
    一、研究类型
    二、研究对象
        (一) 研究总体
        (二) 研究样本
        (三) 样本的选择
        (四) 样本量的确定
    三、研究指标、工具和测量
        (一) 一般人口学特征
        (二) 营养评估指标及工具
        (三) 胃癌术后患者家庭肠内营养支持情况
    四、资料收集步骤
        (一) 资料收集前准备
        (二) 资料收集过程
    五、资料整理与分析方法
    六、质量控制
        (一) 研究设计阶段
        (二) 资料收集阶段
        (三) 资料录入、分析阶段
    七、伦理原则
第四章 结果
    一、胃癌术后患者一般资料
    二、患者出院4周时的饮食情况及胃肠道症状发生情况
    三、患者出院4周内的营养变化情况
    四、患者出院4周内家庭肠内营养支持使用情况及问题
        (一) 患者营养支持整体使用情况及问题分析
        (二) 家庭管饲营养患者出院4周内的营养支持情况及问题分析
        (三) 家庭管饲营养联合口服营养补充患者出院4周内的营养支持情况
        (四) 口服营养补充患者出院4周内的营养支持情况及问题分析
第五章 讨论
    一、胃癌术后患者一般资料及疾病特征分析
    二、胃癌术后患者饮食及营养状况分析
        (一) 胃癌术后患者出院4周时的进食与胃肠道症状的发生情况
        (二) 胃癌术后患者出院4周时的营养情况
        (三) 基于PG-SGA的胃癌术后出院患者营养评估的结果分析
    三、胃癌术后患者家庭营养支持使用情况及现存问题原因分析
        (一) 胃癌术后患者营养支持情况不理想,出院一月近四成患者停用
        (二) 胃癌术后患者因家庭营养支持方式不同,使用过程中问题各异
        (三) 不同营养支持方式的胃癌术后患者每日能量摄入差异明显
第六章 结论及建议
    一、研究结论
    二、研究意义
    三、研究局限性及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知情同意书
    附录二: 患者营养状况及营养支持状况调查表
    附录三: 患者主观整体评估(PG-SGA)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文章
会议收录论文

(10)奥马哈系统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住院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奥马哈系统理论框架
        1.2.1 概述
        1.2.2 问题分类系统
        1.2.3 干预系统
        1.2.4 结局评价系统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1.1 对象来源
        2.1.2 纳入标准
        2.1.3 排除标准
        2.1.4 样本量的计算
    2.2 研究方法
        2.2.1 研究工具
        2.2.2 对照组护理方法
        2.2.3 实验组护理方法
        2.2.4 干预内容
    2.3 质量控制
        2.3.1 研究对象的质量控制
        2.3.2 参与人员的选择和培训
        2.3.3 研究过程的质量控制
        2.3.4 资料收集及录入
    2.4 道德伦理问题
        2.4.1 自愿原则
        2.4.2 保密原则
        2.4.3 有利无害原则
    2.5 统计方法
    2.6 技术路线
3 结果
    3.1 两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的基线资料
    3.2 奥马哈系统对实验组患者护理问题及结局的影响
        3.2.1 实验组患者住院期间各领域护理问题数及百分比
        3.2.2 实验组患者住院期间常见护理问题汇总
        3.2.3 实验组患者住院期间常见护理问题的KBS评价
    3.3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生活质量评价
4 讨论
    4.1 基于奥马哈系统的护理模式对患者护理问题及结局的影响分析
        4.1.1 社会心理领域
        4.1.2 生理领域
        4.1.3 健康相关行为领域
        4.1.4 环境领域
    4.2 基于奥马哈系统的护理模式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4.3 本研究结果对临床护理工作的意义
5 结论
6 本研究的局限性及对未来研究的建议
    6.1 本研究的局限性
    6.2 对未来研究的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结果
致谢
个人简历

四、住院病人治疗膳食的现况分析和建议(论文参考文献)

  • [1]养老机构老年人营养管理循证实践方案的构建研究[D]. 陈莉. 宁夏医科大学, 2021(02)
  • [2]养老机构老年人营养管理循证实践方案的构建研究[D]. 陈莉. 宁夏医科大学, 2021
  • [3]居家脑卒中照顾者营养素养测评问卷研制及应用[D]. 齐琲. 郑州大学, 2020(02)
  • [4]住院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危险因素自我管理的影响因素研究[D]. 鲁迪. 长江大学, 2020(04)
  • [5]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常用治疗与护理措施对喂养不耐受发生影响的调查研究[D]. 房玉丽.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 2020(01)
  • [6]品管圈在降低住院精神病老年患者噎食发生率中的应用[D]. 唐瑭. 长江大学, 2020(04)
  • [7]脑卒中患者护理方案构建及临床实践转化研究[D]. 孟宪梅.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 2019(03)
  • [8]基于奥马哈问题分类系统下脊髓损伤患者康复需求指导手册的构建[D]. 温凤鸾. 苏州大学, 2019(02)
  • [9]胃癌术后患者家庭肠内营养支持的现况调查[D]. 马千惠.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19(02)
  • [10]奥马哈系统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住院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D]. 史泽瑶. 中国医科大学, 2019(02)

标签:;  ;  ;  ;  ;  

住院患者治疗饮食现状分析与建议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