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层测试技术在胜利油田试油中的应用现状

地层测试技术在胜利油田试油中的应用现状

一、地层测试技术在胜利油田试油中的应用状况(论文文献综述)

刘洪涛,刘举,刘会锋,邱金平,才博,刘军严,杨战伟,刘豇瑜[1](2020)在《塔里木盆地超深层油气藏试油与储层改造技术进展及发展方向》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公司(以下简称塔里木油田)在塔里木盆地超深层油气勘探陆续取得重大突破。这与其超深层试油与储层改造技术的进步是密不可分的,随着超深井的逐渐增多,试油与储层改造技术仍需要持续升级、完善。为此,通过总结塔里木油田试油与储层改造技术的发展历程,系统梳理了其在超深层油气藏试油与储层改造方面取得的主要技术进展,并结合新的勘探开发形势与要求,指出了塔里木盆地超深层油气藏试油与储层改造技术今后一个时期的发展方向。研究结果表明:①塔里木油田已形成了一系列专项技术——超深高温高压气井安全快速测试技术,超深层、高含硫、缝洞型碳酸盐岩气藏完井试油一体化技术,超深层缝洞型碳酸盐岩储层深度改造技术,以及超深层、高温高压裂缝性致密砂岩气藏储层缝网改造技术,支撑了该盆地超深层油气藏的陆续勘探突破和持续高效开发;②随着油气勘探开发深度领域迈向9 000 m,储层地质条件更加复杂,完井试油与储层改造技术面临着新的技术难题;③今后将围绕"可靠、安全、高效"的目标进行试油完井工具和工艺的持续升级和改进,需要不断完善储层改造地质工程一体化设计、改造工作液和材料以及耐高温高压工具和装备,以支撑精细化缝网体积改造;④新形势下,为了满足井完整性的要求,需要完善相关配套技术,同时建立套管磨损评价与地面管汇剩余寿命检测方法,以保障试油和储层改造工艺的顺利实施。结论认为,该研究成果可以为国内外超深层油气藏的安全高效建井与提产提供借鉴。

赵刚[2](2020)在《巴彦河套盆地复杂储层测试配套技术研究》文中认为2018年巴彦河套盆地吉兰泰构造带勘探获得重大突破,打破该地区40年勘探久攻不克的局面。该地区疏松砂岩和片麻岩储层勘探试油配套尚不完善,为进一步增强测试资料的针对性、可靠性、实用性,有效指导勘探开发,亟需开展测试配套攻关研究,确保增储稳产、提质增效,为油田勘探开发一体化战略提供技术支撑。本文立足于巴彦河套复杂储层测试技术面临的技术问题,通过集成化测试工艺技术、测试工作制度优化、测试数据实时监测、PVT取样、油藏动态评价解释等方面开展技术攻关,形成了适用于巴彦河套的测试配套工艺技术。本文通过对测试工作制度进行优化,建立了测试工作制度要求;针对巴彦河套吉兰泰油田PVT取样成功率低,建立PVT取样标准原则;设计完善电磁波无线传输工具和管柱结构,提升信号传输性能。该配套技术在巴彦河套地区应用,无论在成功率还是技术创新性,均取得显着效果。

郭明宇[3](2018)在《莱州湾凹陷垦利区块疑难储层二次评价研究》文中指出海洋石油工业具有高投入的特点,时间成本和作业成本高,要求作业现场利用钻井地质资料对储层流体性质和产能进行快速评价,降低勘探成本,提高作业效率。莱州湾凹陷勘探开发周期长,不同阶段录井测井及测试技术发展不平衡,利用老井建立起来的早期解释标准和方法,在新井钻探和测试决策中适用性差,急需通过测录结合的二次评价,建立起适合研究区油水层评价方法,为勘探作业提供快速决策依据。论文通过对莱州湾凹陷垦利区块地质特征及已完钻探井资料分析,利用录井资料、测井资料及测试资料对第三系含油气层开展二次评价及挖潜研究。利用录井资料分区域分析了垦利区块油层、水层录井特征,选取录井解释参数,建立了录井解释交会图版,对荧光显示层、气测异常层和测井解释级别低的可疑层进行录井综合解释;利用测井资料分区域分析了垦利区块油层、水层测井“四性”特征,以此为基础,重点对低阻油层、录井有显示的低孔低渗层、录井解释与测井解释矛盾的层等疑难储层,建立低阻油层、低渗储层等疑难储层快速识别方法,并对测录解释矛盾层进行二次评价。利用测试资料进行试井二次解释,分类总结测试层最优的试井解释模型,总结垦利区块测试特征。对测试产水层和测试产液量低的层作为可疑层,测试与工程分析相结合,重点评价固井质量和测试工艺,利用录测井资料进行综合二次评价。研究表明:对于重质油油层,气测图版对其区分性较差,应优选地化图版和组合图版进行油水层识别,中轻质油油层应优选气测图版和组合图版,特别是气测图版中的“气测含油丰度-烃特征参数”图版;垦利区块的低阻层和低孔低渗储层分布在沙三段,对其评价需采用多种方法综合分析,对研究区低阻层较为有效的方法包括“测录交会图法”、“微电阻率重叠法”和“三水模型”,对研究区低孔低渗储层较为有效的方法包括“测录交会图法”和“合成电阻率法”;结合测试资料评价认为,研究区测试参数中的流动系数和比采油指数可以作为指示测试层产能高低的有效参数。利用上述方法开展了垦利区块53口井148层的油水层识别,建立了适合现场使用的测录结合的油水层快速识别方法。

张以明,杜成良,李拥军,杨皓,王少春,刘述忍,雷鹏[4](2018)在《中途裸眼坐封螺杆泵联作技术加快巴彦河套盆地吉兰泰凹陷新区太古界储层勘探发现》文中研究说明X井是华北油田公司勘探事业部在巴彦河套盆地的第一口地质钻孔井,钻进至672.12728.62 m时发现油气显示。为了快速落实裸眼段的真实液性和产能,在充分认识裸眼井段太古界片麻岩井壁稳定的基础上,采用划眼通井和双井径测井技术,确定了裸眼封隔器坐封位置,实施了中途裸眼坐封螺杆泵联作测试,裸眼井段坐封测试80 h,远远超过地层测试规程规定的最长时间24 h。测试资料解释和取样化验结果表明,裸眼段储层为油水同层,日产油2.84 m3,日产水10.65 m3,达到工业油流标准;油相有效渗透率为48.96×10-3μm2,属于中等渗透储层;表皮系数为12.94,井筒周围存在污染;压力系数为0.901,属于正常地层压力系统。中途裸眼坐封螺杆泵联作技术提高新区勘探时效,为埋藏浅、压力系数低、井温低和岩性稳定的太古界储层中途测试提供可借鉴方法。

陈伟霖[5](2018)在《试油测试技术的综合评价与应用》文中指出南阳油田试油测试的过程中,选择适应油田勘探开发的试油测试技术,获得最佳的试油测试资料,对油气田的试油测试资料进行分析评价,更好地完成油气田的勘探开发工作。经过常规的试油测试测试过程,进入到地层测试仪器的试油阶段,之后进入到油气田生产的阶段,满足油气田生产的技术要求。

邓丹[6](2017)在《稠油油藏注CO2吞吐三维物理模型实验及参数优化》文中研究指明我国的稠油资源十分丰富,目前多采用热采技术开发,然而热采技术适用于埋藏较浅的油藏,对油藏埋藏较深时热损失较大,经济效益差,导致较多深层稠油无法进行有效的开发。注CO2吞吐技术能够降低深层稠油地层原油的黏度、提高地层流体流动能力,是一项新的深层稠油开采技术,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本文通过文献调研、室内实验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揭示了 CO2-稠油体系相态特征、稠油注CO2吞吐渗流机理、增油机理,对注CO2吞吐参数进行了优化,为制定合理的开发方案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和现实依据。论文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和认识如下:(1)原始地层流体相态实验研究表明,脱气原油组分C9含量仅为0.88%,没有C9以下轻烃含量,表现出稠油的典型特征。(2)注气膨胀实验结果表明,随着CO2注入量的增加,原油体系饱和压力增大,原油密度降低,原油膨胀系数增大,原油黏度降低,但降幅逐渐减小。(3)稠油注CO2体系P-T相图表明,随着注气量的增大,体系临界点逐渐向左上方偏移,体系越轻。在地层温度低于245℃的温度区间内,CO2对原油的膨胀降黏能力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强。(4)在黏度相同的情况下,脱气原油的平衡时间大于含气原油的平衡时间,CO2在脱气原油中的扩散系数小于CO2在含气原油中的扩散系数,表明原油的性质会影响扩散速度,重烃含量越高,CO2的扩散系数越小,体系平衡时间越长。(5)CO2吞吐三维物理模型实验结果表明,随着吞吐轮次的增加,累计产油量增大,净增油量减小,采出油黏度增大,CO2对原油中轻质组分具有抽提作用。(6)稠油注CO2吞吐机理数值模拟表明,CO2吞吐增油机理主要为降低原油黏度、膨胀原油体积、降低界面张力等,CO2在地层中的扩散主要集中在井周围6cm区域内,随着吞吐轮次的增加,CO2波及增加的范围越来越小。(7)119井注CO2吞吐参数优化表明,最优注入量为500t、注气速度500m3/d、焖井时间20d、焖井后采液速度为6m3/d。(8)最优参数组合预测1年比衰竭开采增油214.59t,预测2年比衰竭开采增油449.21t;最优参数组合预测1年比目前现场所用注采参数增油80.92t,预测2年比目前现场所用注采参数增油168.62t。

王云梅[7](2016)在《论采油测试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最近几年来,我国的油田勘察工程已经进入到了飞速发展的阶段中,采油测试技术的重要作用也开始逐渐凸显。基于此,本篇文章针对采油测试技术的发展现状展开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同时结合采油测试系统的特点与笔者的自身经验提出了几点采油测试技术在未来的发展趋势,其中包括低渗透油层试油测试技术发展、稠油地层的试油测试技术发展以及特殊岩性试油测试技术发展等等,以期能够带来一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

王勇,殷建峰,胥东[8](2015)在《采油测试技术的发展趋势》文中提出近些年来,国内油田勘察工程实现了迅猛的发展,而采油测试技术的重要性也日渐凸显出来。历经几十年,我国的采油测试技术水平得到了明显的提升,并达到了较为系统性的开采技术要求。对此,本文以国内采油测试技术现状为基础,从多方面分析了采油测试技术的应用与未来发展趋势。

张玉海[9](2014)在《探究试油测试技术在复杂小断块油气藏的应用》文中认为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了试油测试技术的发展,试油测试技术在复杂小断块油气藏的应用不仅提高了油气藏评价的准确性,而且还提高了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本文先是对试油测试技术的应用现状进行了概述,又详细阐述了未来发展方向。

杜成刚,余发刚[10](2013)在《试油测试新技术及其应用研究》文中认为随着经济时代的快速发展,油气资源开发和利用的程度也在不断加深。试油测试技术作为石油资源勘探开发的重要技术支持,在新时期,油气资源作为非可再生资源,随着开发速度的不断加快,现有的油气资源所处环境变得日益复杂,这给石油资源开发带来了新的挑战,深入地对油气资源的类型和所处的地质条件进行深入和分析与研究,进而结合油气资源类型和所处地质条件探索出试油测试的新技术,新方案是目前我们首要关注与研究的新课题。本文就目前石油开发企业所采用的试油测试新技术及其新技术在石油勘探开发中的应用进行了叙述,并对试油测试技术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以期能对我国的石油勘探开发企业在试油测试工程中能够有一定的理论参考。

二、地层测试技术在胜利油田试油中的应用状况(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地层测试技术在胜利油田试油中的应用状况(论文提纲范文)

(1)塔里木盆地超深层油气藏试油与储层改造技术进展及发展方向(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技术发展历程
    1.1 试油技术
        1.1.1 钻杆中途测试(DST)技术发展与完善阶段(1989—1996年)
        1.1.2 以高压油气井测试技术为主的发展阶段(1997—2000年)
        1.1.3 高温高压油气井试油技术完善阶段(2001—2007年)
        1.1.4 超高温超高压油气井试油技术发展与完善阶段(2008年至今)
    1.2 储层改造技术
        1.2.1 早期探索阶段(2000年前)
        1.2.2 快速发展阶段(2000—2010年)
        1.2.3 理念突破与技术定型阶段(2010年至今)
2 主要技术进展
    2.1 超深高温高压气井安全快速测试技术
        2.1.1 耐高温、高密度试油工作液
        2.1.1. 1 超微重晶石试油工作液体系
        2.1.1. 2 抗高温、高密度油基试油工作液体系
        2.1.1. 3 抗高温、高密度试油工作液体系
        2.1.2 测试工艺选择及管柱配置技术
        2.1.3 试油管柱力学校核技术
    2.2 超深层、高含硫、缝洞型碳酸盐岩油气藏完井试油一体化技术
        2.2.1 完井试油一体化管柱配置技术
        2.2.1. 1 测试—改造—投产管柱
        2.2.1. 2 封堵—改造—投产管柱
        2.2.1. 3 改造—封堵—回采管柱
        2.2.2 完井试油井控技术
        2.2.2. 1 油管内堵塞阀和新型试油井口
        2.2.2. 2 多功能四通
        2.2.2. 3 井下液面监测仪
        2.2.3 地面安全控制与计量技术
    2.3 超深层缝洞型碳酸盐岩储层深度改造技术
        2.3.1 压前储层综合地质评估与压裂工艺优选
        2.3.2 超深层缝洞型碳酸盐岩储层深度改造工作液体系
        2.3.3 超深层缝洞型碳酸盐岩储层深度改造工艺技术
    2.4 超深层、高温高压裂缝性致密砂岩气藏储层缝网改造技术
        2.4.1 工艺优选及设计
        2.4.2 耐高温压裂液、加重压裂液及酸液体系
        2.4.3 缝网体积改造工艺
        2.4.4 耐高温高压井下工具、作业设备
        2.4.5 超深井改造监测评估技术
3 技术发展方向
    3.1 技术难点
        3.1.1 完井试油方面
        3.1.2 储层改造方面
    3.2 技术发展方向
        3.2.1 完井试油方面
        3.2.1. 1 加强完井试油关键工具的升级与完善,确保工具可靠
        3.2.1. 2 加强完井试油管柱及工艺优化,确保作业安全
        3.2.1. 3 加强完井试油工具的研发与配套,确保作业高效
        3.2.2 储层改造方面
        3.2.2. 1 强化超深层储层改造机理研究,完善改造理论
        3.2.2. 2 深入理解地质工程一体化工作内涵,完善地质工程一体化提产设计与运行机制
        3.2.2. 3 针对超深层储层改造研发更具针对性的工作液和材料
        3.2.2. 4 持续攻关超深层、巨厚储层精细分层/分段改造工艺技术
        3.2.2. 5 研发适用于超深层储层改造的水力裂缝监测与评估技术
        3.2.2. 6 研制耐高温高压的井下改造工具及耐高压配套井口设备
        3.2.3 井完整性方面
        3.2.3. 1 套管磨损数据库和评价方法
        3.2.3. 2 完井管柱材质
        3.2.3. 3 超高压地面管汇剩余寿命检测方法
4 结束语

(2)巴彦河套盆地复杂储层测试配套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第二章 特殊岩性地层测试制度优化方法研究
    2.1 地层测试压差影响因素分析
    2.2 测试压差的计算方法研究
    2.3 测试工作制度优化
    2.4 实例应用
第三章 储层PVT取样技术研究
    3.1 取样方式论证
    3.2 取样条件分析
    3.3 取样问题分析
    3.4 取样方法研究
    3.5 PVT取样器优化选型
    3.6 实例应用
第四章 无线传输试井技术应用研究
    4.1 无线传输工具仪器配套与管柱优化
        4.1.1 电磁波无线传输管柱问题分析
        4.1.2 工具及管柱结构优化
        4.1.3 定位方式的改进
    4.2 信号处理及发射电路优化
        4.2.1 电磁波信号增强改进
        4.2.2 信号收发器通讯优化
        4.2.2.1 接收器及通讯方式的改进
        4.2.3 仪器工作电源优化
    4.3 测试数据地面远传系统
        4.3.1 数据传输平台架构
        4.3.2 数据传输功能
    4.4 电磁波无线传输技术试验与论证
        4.4.1 电磁波无线传输管柱性能测试
        4.4.2 信号数据传输精度试验
        4.4.3 电磁波无线传输性能对比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3)莱州湾凹陷垦利区块疑难储层二次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2 油水层二次评价研究技术现状
        1.2.1 二次评价的原因
        1.2.2 二次评价常用方法与思路
        1.2.3 录井资料二次评价方法
        1.2.4 测井资料二次评价方法
        1.2.5 测试资料二次评价方法
    1.3 研究内容和思路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研究思路与方法
第二章 区域地质概况
    2.1 研究区地质概况
        2.1.1 区域构造格局
        2.1.2 地层展布与沉积特征
        2.1.3 构造特征
        2.1.4 构造圈闭类型
    2.2 研究区区域划分
第三章 录井二次评价
    3.1 评价思路及技术路线
    3.2 不同区域油层、水层录井特征
        3.2.1 垦利2-X&3-X区域
        3.2.2 垦利9-X/S/R区域
        3.2.3 垦利6-P/S/X/R区域
        3.2.4 垦利10-X/R/P/S/Q区域
    3.3 录井解释图版建立
        3.3.1 录井解释参数选择
        3.3.2 建立图版
    3.4 测录识别矛盾层解释
    3.5 小结
第四章 储层“四性”特征与疑难层测井二次评价
    4.1 评价思路与技术路线
    4.2 储层“四性”特征研究
        4.2.1 垦利10-X/R/P/S/Q区域“四性”特征
        4.2.2 垦利9-X/S/R区域“四性”特征
        4.2.3 垦利2-X&3-X区域“四性”特征
        4.2.4 垦利6-S/X/R区域“四性”特征
    4.3 低阻油层二次评价方法
        4.3.1 测井交会图法
        4.3.2 测录井交会图法
        4.3.3 微电阻率重叠法
        4.3.4 三水导电模型
        4.3.5 电缆地层测压取样
    4.4 低孔渗储层二次评价方法
        4.4.1 测井交会图法
        4.4.2 测录井交会图法
        4.4.3 电阻率特征判别法
        4.4.4 合成电阻率法
    4.5 测录解释矛盾层二次评价
第五章 疑难层测试资料二次评价
    5.1 评价思路与技术路线
    5.2 测试层二次评价方法
        5.2.1 KL3-X-1DST1 解释二次评价
        5.2.2 KL9-X-1DST1 解释二次评价
        5.2.3 KL6-X-1DST1 解释二次评价
        5.2.4 测试层特征
        5.2.5 测试资料二次评价小结
    5.3 测试产水疑难层二次评价
第六章 油水层综合二次评价流程与实例
    6.1 KL3-R-1 井实例分析
    6.2 KL10-X-16 井实例分析
第七章 结论与建议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4)中途裸眼坐封螺杆泵联作技术加快巴彦河套盆地吉兰泰凹陷新区太古界储层勘探发现(论文提纲范文)

1 MFE裸眼支撑中途测试
    1.1 测试工艺
        1.1.1 井眼准备及封隔器坐封位置选择
        1.1.2 测试管柱选择
        1.1.3 测试压差及工作制度选择
    1.2 测试结果分析
        1.2.1 液性和产能分析
        1.2.2 储层参数
2 螺杆泵排液测试
    2.1 螺杆泵排液测试工艺
    2.2 测试结果分析
3 中途裸眼坐封螺杆泵联作测试
    3.1 中途裸眼坐封螺杆泵联作测试工艺
    3.2 测试结果分析
4 结论

(5)试油测试技术的综合评价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试油测试技术概述
2 试油测试技术的综合评价与应用
    2.1 试油测试技术的综合评价
    2.2 试油测试技术在南阳油田的应用
3 结语

(6)稠油油藏注CO2吞吐三维物理模型实验及参数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论文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2 稠油油藏注CO_2吞吐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第2章 稠油油藏注CO_2吞吐相态特征研究
    2.1 原始地层流体PVT相态实验研究
        2.1.1 实验方案设计及步骤
        2.1.2 地层流体组成
        2.1.3 单次闪蒸相态特征
        2.1.4 等组分膨胀相态特征
    2.2 地层流体注CO_2膨胀实验
        2.2.1 CO_2的物理化学性质
        2.2.2 注CO_2膨胀实验
        2.2.3 饱和压力变化
        2.2.4 溶解气油比变化
        2.2.5 地层原油密度变化
        2.2.6 地层原油黏度变化
    2.3 CO_(2-)稠油体系PVT相态实验拟合
        2.3.1 地层原油P-T相图
        2.3.2 拟组分划分
        2.3.3 单次闪蒸实验数据拟合
        2.3.4 等组分膨胀实验数据拟合
        2.3.5 注气膨胀实验拟合
        2.3.6 稠油注CO_2相态特征分析
        2.3.7 拟组分临界参数场
    2.4 CO_2在稠油中的扩散系数测定
        2.4.1 实验仪器与步骤
        2.4.2 扩散系数求解方法
        2.4.3 脱气原油与含气原油扩散系数对比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稠油注CO_2吞吐大模型实验研究
    3.1 三维物理模拟模型的制备
        3.1.1 相似参数计算
        3.1.2 模型参数设计
        3.1.3 模型制作
        3.1.4 模型物性测试
    3.2 实验前期准备
        3.2.1 吞吐方案设计
        3.2.2 实验设备
        3.2.3 实验用品
        3.2.4 实验条件
        3.2.5 实验过程
    3.3 实验结果分析
        3.3.1 注CO_2吞吐各轮次产油量及采出程度分析
        3.3.2 注CO_2吞吐各轮次产出油粘度变化分析
        3.3.3 注CO_2吞吐各轮次采出油组分分析
        3.3.4 注CO_2吞吐各轮次压力监测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稠油直井注CO_2吞吐增油机理分析
    4.1 稠油注CO_2吞吐机理模型的建立
        4.1.1 描述稠油注CO_2吞吐的数学方程
        4.1.2 机理模型建立
        4.1.3 实验拟合
    4.2 注CO_2吞吐增油机理
        4.2.1 降粘作用
        4.2.2 膨胀作用
        4.2.3 改善体系界面张力作用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稠油注CO_2吞吐参数优化
    5.1 研究区域地质特征
        5.1.1 构造位置
        5.1.2 沉积特征
        5.1.3 储层特征
        5.1.4 流体性质
        5.1.5 油藏温度与压力
    5.2 现场试采试油概况
        5.2.1 常规试油
        5.2.2 化学冷采方式试油
        5.2.3 化学辅助热采方式试油
        5.2.4 直井压裂注CO_2吞吐方式试油
    5.3 目标井数值模型建立
        5.3.1 模型储层参数
        5.3.2 模型网格划分
        5.3.3 历史拟合
    5.4 注CO_2吞吐参数优化
        5.4.1 衰竭式开发
        5.4.2 注入量优化
        5.4.3 注气速度优化
        5.4.4 焖井时间优化
        5.4.5 采液速度优化
        5.4.6 最优参数组合
    5.5 最优参数效果评价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7)论采油测试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论文提纲范文)

一、前言
二、采油测试技术现状
    (一) 制造行业的发展水平相对落后
    (二) 采油测试的先进观念比较匮乏
    (三) 对设备的投入力度较少
三、采油测试系统与特点
    (一) 主机系统的尺寸健全且指标较高
    (二) 采用模糊神经控制算法, 保证加载精度
    (三) 液缸同步伺服技术
    (四) 动态检测与控制技术
    (五) 计算机测控技术
四、采油测试技术的应用分析
    (一) 地层测试技术
    (二) 电子压力计试井技术
    (三) 电缆桥塞封闭技术
五、采油工程中的新技术应用
    (一) 采油工程中的生物技术
    (二) 采油工程中的信息技术
    (三) 采油工程中的新型材料
    (四) 采油工程中的纳米技术
六、采油测试技术的发展趋势
    (一) 低渗透油层试油测试技术发展
    (二) 稠油地层的试油测试技术发展
    (三) 特殊岩性试油测试技术发展
七、结束语

(8)采油测试技术的发展趋势(论文提纲范文)

1 国内采油测试技术现状
2 采油测试系统及其特点
    2.1 主机系统尺寸健全、指标高。
    2.2 应用了模糊神经控制算法, 确保了加载精度。
    2.3 液缸同步伺服技术。
    2.4 工具检测中的动态检测和控制技术。
    2.5 以局域网为基础的计算机测控系统。
3 采油测试技术的应用
    3.1 地层测试技术。
    3.2 电子压力计试井技术。
    3.3 电缆桥塞封闭技术。
4 采油测试技术的发展趋势
    4.1 低渗透油层试油测试技术。
    4.2 稠油地层的试油测试技术。
    4.3 特殊岩性的试油测试技术。
5 结语

(9)探究试油测试技术在复杂小断块油气藏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试油测试技术的应用现状
    1.1 排液工艺
    1.2 油气层保护技术
    1.3 跨隔测试工艺
    1.4 电子压力计
    1.5 增产方案与助排技术
    1.6 直读技术
2 未来发展方向
    2.1 抽汲计量技术
    2.2 油气藏的综合评价
    2.3 探边技术的发展
3 结语

(10)试油测试新技术及其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试油测试技术的应用
    1.1 地层测试技术
    1.2 电子压力计试井技术
    1.3 液氮和泵类组合排液技术
    1.4 电缆桥塞封闭技术
2 试油测试技术的发展趋势
    2.1 低渗透油层试油测试技术
    2.2 稠油地层的试油测试技术
3 结语

四、地层测试技术在胜利油田试油中的应用状况(论文参考文献)

  • [1]塔里木盆地超深层油气藏试油与储层改造技术进展及发展方向[J]. 刘洪涛,刘举,刘会锋,邱金平,才博,刘军严,杨战伟,刘豇瑜. 天然气工业, 2020(11)
  • [2]巴彦河套盆地复杂储层测试配套技术研究[D]. 赵刚.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20(04)
  • [3]莱州湾凹陷垦利区块疑难储层二次评价研究[D]. 郭明宇.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2018(09)
  • [4]中途裸眼坐封螺杆泵联作技术加快巴彦河套盆地吉兰泰凹陷新区太古界储层勘探发现[J]. 张以明,杜成良,李拥军,杨皓,王少春,刘述忍,雷鹏. 油气井测试, 2018(03)
  • [5]试油测试技术的综合评价与应用[J]. 陈伟霖. 化工管理, 2018(12)
  • [6]稠油油藏注CO2吞吐三维物理模型实验及参数优化[D]. 邓丹. 西南石油大学, 2017(11)
  • [7]论采油测试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J]. 王云梅. 中国石油石化, 2016(24)
  • [8]采油测试技术的发展趋势[J]. 王勇,殷建峰,胥东. 化工管理, 2015(11)
  • [9]探究试油测试技术在复杂小断块油气藏的应用[J]. 张玉海. 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 2014(09)
  • [10]试油测试新技术及其应用研究[J]. 杜成刚,余发刚. 科技视界, 2013(33)

标签:;  ;  ;  

地层测试技术在胜利油田试油中的应用现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