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区高中普及后促进学生自我发展的德育模式研究”课题探索与体会

“乡区高中普及后促进学生自我发展的德育模式研究”课题探索与体会

一、“普及高中后镇区完中促进学生自主发展的德育模式研究”课题探索和体会(论文文献综述)

蒲莹[1](2021)在《“生本教育”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运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

王赫[2](2021)在《基于STEM教育理念提升高中生“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素养的化学教学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明确规定了化学学科五大核心素养的内涵,要求注重真实情境的创建和实验教学,加强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提升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综合运用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创新型科技人才。“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素养作为核心要素之一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在高中化学课堂上“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素养的培养还有待加强;经研究发现STEM教育理念具有生活性、综合性、探究性等特点,符合2017版课程标准对“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素养的要求,本文将基于STEM教育理念对提升高中生“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素养进行化学教学研究,旨在转变传统教学模式,探索提升“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素养的有效途径。首先查阅“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素养及STEM教育理念的文献,依据STEM教育理念的内涵、特征等对提升“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素养进行初步可行性分析,展开论述研究背景、研究现状、研究意义,明确研究主题。其次通过问卷法、访谈法对乌海市第六中学高一、高三的学生以及化学教师进行渗透STEM教育理念的教学现状调查分析,掌握“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素养在高中化学课堂的培养情况,发现高中化学教学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和调查结果提出有效的教学策略,并结合教育实习工作进行STEM高中化学教学模式建构。最后在此基础上以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教科书化学必修第一册“分散系及其分类”、“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两部分内容为教学载体进行STEM教育理念下的化学教学设计研究,基于“豆浆”和“补铁剂”的项目学习形式按照2017版课程标准中提出的“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素养的不同水平要求进行STEM教学模式的应用,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提升高中生“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的核心素养。总之,基于STEM化学教学模式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进行项目式教学设计,以物质为教学载体,采用小组活动教学形式,综合性评价方式,以学生活动为主,逐步促进学生自主探究能力、表达能力、问题意识等的培养。将STEM教育理念运用于高中化学教学中不仅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提升学生的知识与能力水平,还能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问题解决能力,提升学生的“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素养。

温仓金[3](2021)在《教育人类学视野下民族地区乡村学校变革的个案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乡村学校发展是乡村振兴战略及进程的重要环节。当前,我国不同地区间仍存在教育不均衡现象,偏远民族地区的乡村学校与城市地区的学校教育质量仍有差距,实现不同地区间的教育公平已然成为了社会民生领域关注的重点议题。全面加强民族地区乡村学校的建设关乎乡村儿童能否健康成长,关乎教育公平能否顺利实现,关乎乡村振兴战略能否扎实推进。基于此,本研究选择云南省寻甸县D乡学校作为田野点进行个案研究,在教育人类学的视角下探讨个案学校的变革历史,彰显了D乡学校变革的成就,揭示与凝练了D乡学校发展的困境和经验,明晰了民族地区乡村学校变革的理路。D乡学校在将近二十年的发展历程中经历了四个阶段:“困窘期”、“缘起期”、“开拓期”和“蜕变期”。此外,在学生、教师、学校文化三方面上有了巨大转变:阅读和少年宫活动使乡村学生获得了全面发展;一名骨干教师参与变革时的心路历程及D乡教师在教师培训、民族文化传承、教育科学研究中的努力彰显着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升;学校在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方面的实践表明学校文化的内涵和氛围在逐步丰富与扭转。本研究认为,D乡学校变革所遭遇的困境主要包含家庭教育的缺位、不良民族习俗的影响以及学生基础知识的薄弱。转变教师观念、坚持人本思想、加强交流合作是其主要的变革经验。最后,本研究构建了乡村学校“三维发展”变革路径图,指出民族地区乡村学校要在“三维发展”的联动下推进变革:一是要立足乡土,实现“乡土性发展”;二是要多方整合,实现“外源性发展”;三是要内增实力,实现“内生性发展”。

李佩瑶[4](2021)在《基于4F模式的高中乡土地理教学案例设计研究 ——以包头市乡土地理为例》文中研究指明乡土地理可以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生活化,让学生更深刻的体会知识内涵、掌握知识并运用于实际生活。《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明确要求学生关心家乡的环境与发展,关心我国的基本地理国情,增强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这也是拓展乡土地理教学的重要前提。4F模式作为一种以引导反思为主的教学模式,解决了传统教学设计的死板、学生参与少、被动学习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传统教学的不足,并使课堂中学生的参与度有所提高,创造了一种基于不同学习风格的有温度的教学环境,也更有效的提高了学生上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学习热情。基于4F模式进行乡土地理教学,是一种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方式,同时,乡土地理的可观察性也决定了4F模式的可行性,为创造以学生为主的教学过程奠定了基础,基于该模式的乡土地理教学可以使学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落到实处,符合当今的教学理念。本文以基于4F模式的高中乡土地理教学案例设计为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内容研究,二是策略研究。主要研究的问题是高中地理内容中有哪些是可以运用4F模式进行乡土地理教学?包头市哪些地理资源可作为基于4F模式的高中乡土地理教学内容进行开发?如何设计出基于4F模式的高中乡土地理教学案例?基于以上问题,笔者通过文献研究、实地调查、案例分析、行动研究和小组合作探究五种研究方法,设计了基于4F模式的高中乡土地理教学案例并提出了基于4F模式的高中乡土地理教学设计策略。本文研究结论有以下几点:第一,遴选包头市适合4F模式的高中乡土地理教学内容共六大类9个主题,包括自然环境、人口、城市、经济环境、交通和资源环境问题。第二,设计了基于4F模式的高中乡土地理教学案例5个。分别是以包头市工业区位和布局为主题的“大气多彩,草原钢城”;以包头市的植被和自然地理环境关系为主题的“万亩青绿,城中草原”;以包头市的城市空间布局为主题的“三百米见绿,五百米见园”;以包头市的交通运输方式与布局为主题的“塞外通衢,九原文化”;以包头市的水循环为主题的“旖旎石门风景,壮美昆都仑河”五个案例。第三,提出了基于4F模式的高中乡土地理教学案例设计策略,包括:(1)紧扣一宗旨: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为教学设计宗旨;(2)运用两手段:“化繁为简,以情激趣”整合乡土地理信息;(3)把握两方向:基于4F模式升华学生观察认知,巩固知识获得;(4)划分四阶段:教学设计关注差异化,教学过程实现四步进阶;(5)创设多情境:设计层层深入的乡土情境。

杨茂竹[5](2021)在《希沃白板辅助初一数学教学提升教学效果的教学实践 ——以正安县X中学为例》文中指出当前,交互式电子白板技术发展迅速,在中小学普及交互式电子白板辅助教学是必然的趋势.在各学校普遍使用希沃白板的大环境下,通过实验研究找到应用希沃白板的建议和策略是非常有必要的.另外应用希沃白板辅助教学,一个最大优点就是增加师生互动,调节师生关系,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促进教学改革,丰富教学方法,推进传统教学与现代教育技术的结合.希望为广大初中数学教师提供关于希沃白板应用的一些方法和技巧.为了解决数学知识的枯燥问题,本文通过在七年级下册数学进行希沃白板辅助课堂教学与传统黑板教学的对比教学实践,分析希沃白板辅助课堂的教学优势以及为其他教师使用希沃白板辅助课堂教学提供教学策略.本文采用的研究方法有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法、实验研究法以及行动研究法.在对我选择的两个班级进行一学期的教学实践之后,可以得出运用希沃白板5辅助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不仅提升了教师课堂教学,而且激发了学生数学学习兴趣.通过对实验前后两个班成绩的对比分析发现,希沃白板5辅助课堂教学的班级数学成绩明显高于没有使用希沃白板辅助教学的班级,说明希沃白板辅助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提升了学生数学学习成绩.最后,提出运用希沃白板5辅助初中数学教学的策略的总结。主要从充分发挥交互式电子白板的独特优势、加强与其他教学平台的协作、提高教师应用交互式电子白板的教学能力、丰富软件资源、提高课堂交互性、交互式电子白板环境下初中数学教学的注意事项六个层面进行总结和阐述.

周佳琦[6](2020)在《学校管理多维视角下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研究 ——以苏州市Y高中为例》文中认为随着新课改的推进,教师专业发展这个命题得到各级各类教育管理部门的普遍重视。纵观目前教师专业发展的相关研究大多聚焦高校教师或是集中在个人实践维度,相对忽视学校管理维度。然而教师作为一种专业技术人员,其教育的理念、知识、能力、素养等方面都是在日常工作中不断积累发展并且持续完善的,即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教师在学校完成的发展,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学校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引路人,尤其对于青年教师而言,他们的专业发展不仅要依靠个人坚定的心智,持续的努力,还需要学校的支持,通过学校构建的管理模式,促使青年教师把外因融入内因,在与周围环境的互动中使教师内在结构不断更新和丰富,从而使得教师专业向更高层次发展。可见,学校是青年教师专业发展最强而有力的保障。本文以Y高中为例,就学校如何保障并管理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进行全面而系统的研究。全文分为五大部分:第一部分利用文献法,通过大量阅读分析,对国内外有关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研究有了初步认识和了解,明确学校管理教师专业发展的首要任务就是要科学构建一个帮助其成长,利于其发展的模式。正如教师对待学生因材施教那样,学校对管理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模式构建也应该以师为本,在尊重教师个性的基础上,积极为教师搭台子谋路子,实行因材施培,科学管理。第二部分通过与学校领导班子的访谈获知Y高中始终把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不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作为学校管理工作的重点来抓,坚持以师为本,强调教师的可持续发展。在此基础上概括得出Y高中管理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四重理念:尊重教师与严格要求相结合,这主要是指要加强与教师的沟通,切实了解教师需求,把合适的人放到合适的位置上,真正让教师参与学校各项工作的决策与管理等;其次注重个性发展又强调集体合作,这主要是指要让教师明确自己的目标,在注重培养能力的同时利用集体的力量来发展自己;再次提倡终身学习,实现教师专业的可持续发展;最后注重科学而严谨的评价,引导教师利用来自学生、同行、学校、自我的四方面评价,诊断反思从而改进实践。Y高中始终秉持科学管理,理念先行,并以此来指导实践:设立多维实践共同体,设立四大考评体系,从而将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管理工作落到实处。第三部分在与学校教务处,教科室和德育处的领导班子以及学校青年教师的访谈中,获悉并梳理Y高中为青年教师专业发展所打造的多维实践共同体:利用教师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来制定整体规划,描绘发展蓝图,明确发展道路;通过集体备课,教研和各类培训活动提升青年教师专业素养;同时充分发挥名优教师的引领作用,利用名师工作室、青蓝工程、课程基地、秀美对话、课题研究、干事制度来帮助青年教师实现个性化发展。第四部分是梳理Y高中设立的四大考评反馈体系:从教师课堂有效性教学,教案和学生作业的检查,学生座谈会这三方面入手对教师进行教学督导;按照教学七认真的工作要求,联合各部门逐项检查教师的常规工作;利用十个项目检验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利用述职推优鼓励教师加强自我梳理自我反思,激发教师见贤思齐的教育情怀。学校通过这四大考评反馈引导青年教师查漏补缺,向更高层次发展。第五部分结合前期的访谈结果,借助参考国内外相关做法,提出Y高中管理青年教师专业发展之应为,希望通过扩展向内向外的两个维度构建具有Y高中特色的青年教师专业发展模式。其主要包括向内要引导教师与时俱进,提升信息素养,利用新技术新工具助力自身发展;规范评价标准,公开评价结果,用评价促发展;加大教师职业发展中心的建设力度,对教师个人发展实行有针对性的帮扶;建立公平公正的绩效分配制度,稳定教师队伍。向外要加大与高校合作力度,依托高校资源助力教师发展以及加强与区域学校联盟合作,推动教研信息化进程。

赵建业[7](2020)在《新高考改革背景下云南省M高中走班制的探索》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以“国考”着称的高考,一直以来倍受国家和社会各界及广大考生及家长的关注,不仅仅是因为在其为国家承担选拔人才的教育功能,而且也关乎到万千学子家庭的命运及个人的发展。随着国家高考改革试点的不断向前发展,自2014年9月开始,全国从浙江、上海等教育发达地区作为试点启动新高考的改革试点工作。在此过程中既取得了积极且有效的经验,也发现了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为助力云南省在2020年顺利实施国家新的高考改革工作,为云南万千学子步入理想的高校进一步的学习和深造打下坚实的基础。云南省的普通高中学校自身也在积极做着相应的准备和探索。走班制就是这次改革中的一个重要举措,本研究以高考改革试点区的L中学和非改革试点的云南省M中学的走班制进行调查研究。首先,通过对改革试点地区的浙江省L中学进行调查,着重了解在高考改革背景下该校走班制的实施状况。其次,将非试点地区的云南省M中学在新高制度推进的背景下对走班制进行的有意义的探索和尝试。着重对比分析两校之间的异同,积极寻找云南省M中学能尽快适应新高考改革的路径及办法,为云南省其他中学能赶上新考高改革的节奏和步伐提供相应的参考经验和具有可操作性的策略及建议。本研究主要以浙江省L中学在推进新高考改革过程中在走班制的实施过程中取得的已有经验,就如何确定选考科目、如何组织班级形式、如何进行课程的设置及安排、如何整合教育教学资源、如何构建新的学生管理模式等方面,结合云南省M中学在探索新高考改革制度中,在英语走班分层教学,校本课程下的自由走班和学生导师制的建立方面所做出的尝试及努力进行相关的比较。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献法,问卷调查辅之与个案访谈,案例分析法,在梳理了大量与新高考改革相关的文献基础上,着重对新高考背景下的走班制进行深入的分析,本研究共计发放问卷400份,其中浙江省L中学和云南M中学各发放200份,共计回收389份,剔除无效问卷后实收372份。问卷主要由浙江省L中学选课走班制教师问卷和云南省M中学英语分层走班反馈学生问卷构成。利用网络或电话远程访谈的形式采访了浙江省L中学部分教师和学生,以面谈的方式就选课走班制实施情况的教师和学生就走班制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如何推进采访了云南省M中学的校长、副校长及部分学校中层、班主任及部分学生。结合本研究的具体落实,最终就如何开辟走班前的信息渠道,选科方式的引入,电子选课系统的使用,“行政班+教学班”并行模式,“行政正副班主任+学生导师制”双轨模式,“行政班委+教学班委”层级制,英语分层教学ABC“滚动”走班制,改进学生评价模式等方面结合云南实际给出了合理的建议及对策,以期待更好的服务于云南省的高考考生,让高考这一惠及百万千家的“伟大工程”造就更多的学生,助力云南社会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耿伟杰[8](2020)在《提升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实效性对策研究》文中提出高中思想政治课程作为基础教育课程之一,在立德树人教育总目标的实现中,发挥着高中生德育主阵地的重要作用。随着新的课程改革目标的提出,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教学出现了新问题、新要求、新任务、新目标。为了更好的落实课程目标,帮助高中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升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实效性就成为现阶段高中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的重要课题。本论文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研究思路,全面探讨了如何更好的提升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实效性问题。论文由五个部分构成。第一部分即绪论,首先论述了论文选题的出发点,具体分析了选题的理论基础,并对已有的国内外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和评述。在论述研究目的和意义的基础上,提出了本文的研究思路、方法、重点、难点、创新点。第二部分论述了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实效性的内涵、特点与意义。第一,界定了高中思想政治课实效性内涵;第二,总结出了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实效性的特点;第三,论述了提升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实效性的意义。第三部分重点分析了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实效性的影响因素。阐述了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教学中教育者、受教育者、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因素对教学实效性的影响和作用。第四部分通过问卷调查与个人访谈分析了现阶段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困境。问卷调查通过教学内容、教师、学生、课堂、课外等方面进行调查研究,个人访谈通过与部分一线教师围绕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目标、教师素养等方面进行沟通交流。最后结合调查结果分析现阶段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问题及困境,进行理论与现实、主观与客观的原因分析。第五部分作为本文研究的落脚点。从转变教育教学观念,科学制定教育教学标准和评价体系,优化教育教学方法及教育教学环境的创建等方面入手,提出了提升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实效性的具体策略。

侯燕[9](2019)在《胡锦涛青年思想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青年,既是社会发展的推动力量,又是影响社会问题的不定因素。青年群体的发展方向与各种政治力量的走势存在一定内在联系,青年与青年问题也因此始终受到社会的关注。马克思主义者总是把世界的发展进步与青年的历史使命联系起来,满腔热情地寄希望于青年。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始终代表广大青年、赢得广大青年、依靠广大青年,把马克思主义青年思想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相结合,不断进行理论创新。由于曾从事共青团工作,胡锦涛对于青年和青年问题有着直观感受和深刻理解,他在继承毛泽东、邓小平和江泽民的青年思想的基础上,坚持从事关国家与民族前途命运的重大战略高度审视青年和青年问题,形成了一系列符合社会发展与青年变化时代特征的科学认识与判断,从而继承和丰富了马克思主义青年思想。但凡客观存在的事物,都有其内在规律性。任何科学思想形成和发展都与当时特定的历史背景密切相关,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在独特的实践历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的胡锦涛青年思想,有着丰富的理论渊源和现实依据,也有其内在根基,其产生、形成、发展和成熟都遵循社会历史基本规律。改革开放翻开了中华民族艰苦奋斗、厚积薄发的新篇章,党领导全国人民以无限的智慧和热情投入这一波澜壮阔的伟大实践,奋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在这一过程中,中国经济社会发生了深刻变化,青年自身的特征与需求也呈现出相应的时代气息。随之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胡锦涛青年思想,遵循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坚持科学发展,强调以人为本,把青年发展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注重以服务青年发展促进青年理想信念的形成与生力军作用的发挥,指引着当代青年与青年工作的发展方向。本研究通过对胡锦涛青年思想形成的理论渊源、现实基础以及形成发展过程进行回溯和梳理,阐述了胡锦涛青年思想的总体脉络和逻辑体系,探讨了胡锦涛青年思想在马克思主义青年思想中国化发展历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就如何以胡锦涛青年思想为指导,坚持服务发展,营造良好环境,提高青年素质,更好地为党和国家的各项事业提供人才保障进行了前瞻性分析。本研究认为,马克思恩格斯的青年思想、列宁斯大林的青年思想、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的青年思想以及中西方文化中的青年观点,是胡锦涛青年思想形成发展的理论和文化渊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党的青年工作面临的任务与挑战、胡锦涛自身成长和青年工作经历则构成了胡锦涛青年思想形成发展的现实依据。就其发展阶段来看,胡锦涛青年思想经历了由孕育到初步形成、再到不断丰富完善的过程,而这一过程始终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程紧密相连。本研究也探讨了胡锦涛青年思想关于青年的地位和价值、青年的优势与不足、青年工作的旨归与要求等方面的基本观点,这些也恰恰构成了胡锦涛青年思想的立论基础。在总论其形成基础、发展阶段和基本出发点之后,本研究选取胡锦涛青年思想极具时代特征的政治视角、利益视角、人才视角、实践视角、全球视角等维度对其内容构成进行了分论。从坚持党的领导、以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审视青年和青年问题,突出价值引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青年发展提供指引,实施科学发展、以科学发展观统领青年工作等方面论述了胡锦涛青年思想之政治视角;从为大局服务与为青年服务的一致性、寓引导教育于服务之中、着力服务青年的根本需求等方面讨论了胡锦涛青年思想之利益视角;从人才强国与青年人才培养、科教兴国与青年教育、社会环境与青年成长、执政能力与干部选拔等方面剖析了胡锦涛青年思想之人才视角;从火热社会实践中的无悔青春、党和国家需要青春力量、伟大时代召唤创业者等方面分析了胡锦涛青年思想之实践视角;从青年要努力拓展世界眼光、青年是和谐世界的重要建设者、加强各国青年之间的交流等方面阐述了胡锦涛青年思想之全球视角。最后,提出胡锦涛青年思想的现实启示,即坚持党的领导,准确把握青年脉搏,积极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促进青年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坚持以人为本,激发青年的主体自觉,充分发挥青年的主观能动性,搭建更为广阔的青年创新实践平台,引导青年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接续奋斗;坚持服务青年,注重青年的利益实现,增强服务青年的实效性,推进青年工作改革创新,牢牢把握青年工作的生命线。基于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以及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胡锦涛青年思想系统且全面地回答了关于青年的基本问题,既是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既有理论范畴,又是科学发展观战略思想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胡锦涛青年思想内容丰富、时代感强,不仅丰富与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而且对深刻认识马克思主义一脉相承且与时俱进的理论体系及其科学品质,开拓青年工作的思路、方法、手段,增强青年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具有深远的借鉴意义。为了阐明胡锦涛青年思想对于开展青年工作的指导意义,本研究选取了多个案例,从某一角度或某一形式印证胡锦涛青年思想的实践价值。比如,以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为例,简述了党和青年的特殊关系,突出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对于青年发展的重要意义,就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路径进行了论述;以大学青年教师为例,从剖析职业获得感生成入手,对于如何立足青年的基本特征、遵从青年成长的客观规律、正确分析青年的实际状况、在服务中赢得青年进行了探讨;以高校共青团发展路向为例,就共青团如何通过深化改革凝聚青年人才、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进行了分析;以21世纪以来蓬勃发展的青年自组织为例,讨论了新时期青年社会实践主体的拓展形式,得到的基本结论是,自组织这一随着时代发展应运而生的组织形式对于青年参与社会、投身实践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和价值,但也存在着局限性,需要在实践中贴近青年、创新思路,充分发挥青年群体的主体作用,积极引领青年成长发展;以孔子学院的形成发展为例,简析青年国际交流状况,以此说明青年拓展世界眼光的重大意义,并印证青年对于促进国际交流、树立国际形象、提升国家“软实力”的积极作用。站在新的历史时期分析青年和青年工作,不难看到胡锦涛青年思想严谨而科学的理论品质及重大而深刻的时代价值。当今世界政治、经济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复杂的变化,国际青年争夺战愈演愈烈,党的青年工作也面临各种新情况与新挑战,但综观国际国内大势,中国发展仍处于大有可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胡锦涛深刻指出,未来属于青年,未来取决于青年,未来更需要青年去创造。当代中国青年的历史使命与青年运动的主题,在根本上与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奋斗目标完全一致,就是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处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时期,从进一步巩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出发,全面梳理、分析胡锦涛青年思想对青年工作的指导价值和实践成效,对于引领当代中国青年自觉担负起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历史责任,投身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伟大征程,无疑具有重要的实践参考与指导价值。

王敏[10](2020)在《高校发展型学生工作模式构建研究》文中指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四中全会中“十四个坚持”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高校学生工作关乎“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及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学生工作模式产生的逻辑起点是为了更好地发挥学生教育、管理及服务功能,也必然要伴随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学生工作及学生主体性需求的发展变化而不断变化。学生工作模式的演变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即以教育、教导为主的教育中心型模式阶段,教育与管理并存的管理中心型模式(即教育—管理模式)阶段,教育、管理和服务并存的服务中心型模式(即教育—管理—服务模式)阶段,现阶段学生工作模式多以服务中心型为主。近些年,学生工作模式在理论和实践等方面不断探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在具体工作中显现出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突破以往学生工作的局限,化解发展中的困惑与难题,必须转换思路,调整发展战略,将“学生发展”作为学生工作的新视野,适时构建起一种新型的“尊重学生主体性和发展性”的学生工作模式——发展型学生工作模式,这种模式可以用“教育—管理—服务—发展”形象地加以表述。发展型学生工作模式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核心,构建这种模式是实现学生工作内涵式发展,打通育人工作“最后一公里”,高效发挥学生教育、管理、服务功能的有效方式。本研究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新发展理念和习近平青年思想政治教育观为理论基础,指导模式构建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在对高校学生工作、学生工作模式等相关概念准确界定的基础上,详细论述了发展型学生工作模式的涵义和特点,抓住“以人为本位”的核心思想,具体阐述了发展型学生工作模式的核心价值诉求。对高校学生工作模式发展的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并从教育模式、管理模式、服务模式和学工队伍构建模式四个方面总结了当前学生工作模式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从学校、学生工作队伍和学生本身三个层面分析了问题产生的原因。借鉴以往高校学生工作的有益经验,结合当前学生思想和心理发展的新特点,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核心和主线,从基本理念、基本原则、基本目标和基本内容等方面系统地阐述了发展型学生工作模式的理论体系,对发展型学生工作模式的构建进行了理论思考。基本理念突出发展性和层次性,围绕着发展的学生观、发展的学生工作者观、发展的学生工作组织观和发展的学生工作观而展开。同时,在以人为本的原则指导下,坚持发展性、可持续性和开放性等基本原则的指导意义。围绕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促进学生工作者全面发展、促进学生工作组织全面发展、促进学生工作全面发展等方面,确立了本研究的基本目标。在基本内容的设计上,着重突出了教育、管理和服务对学生工作模式未来发展的意义。围绕大学生全面发展的核心目标,设计以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为核心价值诉求的发展型学生工作模式,从构建“131式”发展型学生教育模式、“131式”发展型学生管理模式和“131式”发展型学生服务模式入手,论述了发展型学生工作模式构建的实践研究内容。在系统阐述这三种模式的概念、特点以及联系与区别基础上,从“1个核心目标、3大内容体系、1个实践体系”等方面,详细论述了这三种模式构建的具体思路和实践路径,具有一定的推广性和可操作性。为确保发展型学生工作模式的正常运行,又从组织领导保障、队伍保障、物质保障、制度保障等方面建立了与之相配套的科学合理的运行保障体系。

二、“普及高中后镇区完中促进学生自主发展的德育模式研究”课题探索和体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普及高中后镇区完中促进学生自主发展的德育模式研究”课题探索和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2)基于STEM教育理念提升高中生“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素养的化学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文献综述
        1.2.1 STEM教育理念研究
        1.2.2 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研究
        1.2.3 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研究
        1.2.4 STEM教育理念下提升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研究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第2章 相关理论概述
    2.1 概念界定
        2.1.1 STEM教育
        2.1.2 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
    2.2 理论基础
        2.2.1 建构主义
        2.2.2 “做中学”理论
        2.2.3 最近发展区理论
        2.2.4 STEM理念下的教学模式理论研究
第3章 渗透STEM理念的教学现状调查分析
    3.1 调查问卷概况
        3.1.1 调查目的
        3.1.2 调查对象
        3.1.3 调查内容
    3.2 访谈概况
        3.2.1 访谈目的
        3.2.2 访谈对象
        3.2.3 访谈提纲
    3.3 调查结果分析
        3.3.1 调查问卷结果分析
        3.3.2 访谈结果分析
    3.4 基于STEM理念提升高中生“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素养的教学策略
        3.4.1 以导学案为教学工具
        3.4.2 以电子阅览室为教学支架
        3.4.3 以物质为教学载体
        3.4.4 以学生的问题为教学引领
        3.4.5 以小组活动为教学形式
        3.4.6 以关注学生个性为教学方法
        3.4.7 以“学思议展评”为教学流程
    3.5 STEM教育理念下提升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教学模式建构
第4章 教学设计研究
    4.1 STEM化学教学设计原则
        4.1.1 生活性
        4.1.2 综合性
        4.1.3 探究性
        4.1.4 设计性
    4.2 教学设计(一):豆浆“历险记”
        4.2.1 教学分析
        4.2.2 教学准备
        4.2.3 教学过程
        4.2.4 教学总结
    4.3 教学设计(二):补铁剂的“个人介绍”教学设计
        4.3.1 教学分析
        4.3.2 教学准备
        4.3.3 教学过程
        4.3.4 教学总结
    4.4 教学评价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关于高中化学教学现状分析的调查问卷
附录2 豆浆“历险记”导学案
附录3 “分散系及其分类”试卷
附录4 补铁剂的“个人介绍”导学案
附录5 “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试卷
致谢

(3)教育人类学视野下民族地区乡村学校变革的个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缘由
        一、偏远地区乡村学校教育质量令人堪忧
        二、民族农村地区教育公平问题日益凸显
        三、将实践经验上升为理性认识至关重要
    第二节 研究目的及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第三节 文献综述
        一、关于学校变革的研究
        二、关于民族地区乡村学校变革的研究
        三、关于乡村学校变革的人类学个案研究
        四、对已有研究的综合评价
    第四节 概念界定
        一、乡村、农村
        二、乡村学校
        三、学校变革
    第五节 理论基础
        一、生态学分析模式
        二、教育均衡发展理论
    第六节 研究设计
        一、研究对象与内容
        二、研究思路与方法
第一章 走进田野:山谷相间之寻甸
    第一节 寻甸县——滇东北之要冲
        一、寻甸概况
        二、历史沿革
    第二节 高原明珠——清水海畔之D乡
        一、D乡概况
        二、民族与文化
第二章 走进学校:变革历程之回眸
    第一节 “困窘期”——无奈无望
        一、 “处于下游”与“四年光头”
        二、 “打架”“抽烟”“杀马特”
    第二节 “缘起期”——一丝曙光
        一、 “开展读书活动”
        二、 “传承优秀民族文化”
    第三节 “开拓期”——熹微旭日
        一、 “乡村少年宫”
        二、 “机构合并潮”
    第四节 “蜕变期”——灿烂阳光
        一、 “国检中的高评价”
        二、 “云南省文明校园”
第三章 学生全面发展:回归乡村学校变革之主旨
    第一节 阅读——收获知识与能力
        一、读书习惯的养成
        二、个人见识的增长
        三、写作才能的跃升
        四、精神面貌的改善
    第二节 少年宫——唤醒自信与希望
        一、自信心的拾取
        二、文明素养的养成
        三、合作意识的提高
第四章 教师专业发展:奠定乡村学校变革之基石
    第一节 成长——一名骨干教师的心路历程
        一、从“哭着来”到“舍不得走”
        二、从“教语文”到“教英语”
        三、从“忐忑迷茫”到“有了点方向”
        四、从“摸索前行”到“获得各方认可”
    第二节 超越——教师专业素养之跃增
        一、教师培训活动
        二、民族文化传承
        三、教育科学研究
第五章 学校文化建设:孕育乡村学校变革之土壤
    第一节 构筑苗圃——物质文化的创设
        一、简约而融洽的办公室
        二、创意十足的楼道、走廊
        三、书香四溢的图书室、书吧
    第二节 培植土壤——制度文化的建构
        一、学校组织结构
        二、学校管理制度
    第三节 含苞待放——精神文化的生成
        一、校风:以素质教育为先
        二、教风:严谨与尊重相融
        三、学风:朴实与拼搏并行
第六章 实践反思:D乡学校变革中的困境与经验
    第一节 问题聚焦——乡村学校变革之窘境
        一、缺位的家庭教育阻滞变革
        二、不良的民族习俗制约变革
        三、薄弱的基础知识妨碍变革
    第二节 经验凝练——乡村学校变革之借鉴
        一、在转变教师观念中孕育变革
        二、在坚持人本思想中推动变革
        三、在加强交流合作中实现变革
第七章 理路探寻:民族地区乡村学校变革之图景
    第一节 “乡土性发展”——深化乡村学校特色建设
        一、坚决避免盲目从众
        二、回归学生生活世界
        三、找寻本土文化之根
    第二节 “外源性发展”——构建乡村学校教育生态
        一、创建家校合作共同体
        二、充分运用政策与资源
        三、汲取社会各界的力量
    第三节 “内生性发展”——激活乡村学校内生动力
        一、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二、强化校长变革领导力
        三、营造“文化价值共同体”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致谢

(4)基于4F模式的高中乡土地理教学案例设计研究 ——以包头市乡土地理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研究背景和研究现状
        1.研究背景
        2.研究现状
    (二)研究内容和研究意义
        1.研究内容
        2.研究意义
    (三)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研究方法
        2.技术路线
    (四)概念界定
        1.乡土地理
        2.教学案例
        3.教学模式
一、4F教学模式理论
    (一)4F教学模式基本组成
    (二)4F教学模式应用程序
    (三)4F教学模式应用注意事项
        1.F1(Fact)环节注意事项
        2.F2(Feel)环节注意事项
        3.F3(Find)环节注意事项
        4.F4(Future)环节注意事项
二、基于4F模式高中地理教学的包头市乡土地理资源分析
    (一)基于4F模式进行乡土地理教学的可行性分析
    (二)基于4F模式的高中乡土地理教学内容选择依据
        1.依据课程标准确定适宜乡土地理教学的内容
        2.依据教材确定适宜乡土地理教学的内容
        3.依据4F模式确定乡土地理教学内容
    (三)基于4F模式高中地理教学的包头市乡土地理资源分析
        1.遴选的包头市乡土地理课程资源
        2.基于4F模式的包头市高中乡土地理教学内容
三、乡土地理教学设计案例分析
    (一)案例组成说明
        1.案例来源与筛选
        2.案例分析目的
        3.案例分析视角
        4.案例分析方法
    (二)案例分析
        1.自然地理类乡土地理教学设计案例分析
        2.人文地理类乡土地理教学设计案例分析
    (三)案例分析启示
        1.围绕课标教材,落实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2.运用乡土地理内容激发学生兴趣,加深知识理解
        3.通过“观察—感受—学习—应用”模式增能提智
        4.教师引导观察思考,学生主动发现问题
        5.采取问题链组织乡土地理情境创设
四、基于4F模式的高中乡土地理教学案例设计
    (一)基于4F模式的高中乡土地理教学案例设计依据
        1.依据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
        2.依据高中生特点
        3.依据4F模式教学特性
        4.依据乡土地理特征
    (二)基于4F模式的高中乡土地理教学案例组成
    (三)基于4F模式的高中乡土地理教学案例设计
        1.基于4F模式的高中乡土地理教学案例主题选择分析
        2.基于4F模式的高中乡土地理教学案例呈现
        3.基于4F模式的高中乡土地理教学案例设计启示
    (四)基于4F模式的高中乡土地理教学案例设计策略
        1.紧扣一宗旨: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为教学设计宗旨
        2.运用两手段:“化繁为简,以情激趣”整合乡土地理信息
        3.把握两方向:基于4F模式升华学生观察认知,巩固知识获得
        4.划分四阶段:教学设计关注差异化,教学过程实现四步进阶
        5.创设多情境:设计层层深入的乡土情境
五、基于4F模式的高中乡土地理教学案例的实施
    (一)案例实施过程
        1.准备过程
        2.实施过程
    (二)评价与反思
    (三)案例实施启示
六、结论与展望
    (一)结论
        1.遴选包头市适合4F模式的高中地理教学内容
        2.设计了基于4F模式的高中乡土地理教学案例5 个
        3.提出了基于4F模式的高中乡土地理教学案例设计策略
    (二)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乡土地理考察与访谈记录表
附录二:包头市乡土地理课程资源
附录三:乡土地理教学设计案例一览表
附录四:乡土地理教学案例分析一览表
附录五:乡土地理教学案例分析汇总表
附录六:高中乡土地理教学案例分析表
附录七:基于4F模式的高中乡土地理教学案例设计
致谢

(5)希沃白板辅助初一数学教学提升教学效果的教学实践 ——以正安县X中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
        1.4.1 文献研究法
        1.4.2 案例研究法
        1.4.3 实验研究法
        1.4.4 行动研究法
2 研究现状及概念界定
    2.1 研究现状
        2.1.1 国外研究现状
        2.1.2 国内研究现状
    2.2 概念界定
        2.2.1 交互式电子白板
        2.2.2 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发展历程
        2.2.3 交互式电子白板的作用
        2.2.4 希沃白板5
    2.3 希沃白板5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2.3.1 希沃白板5辅助中学数学教师的教学
        2.3.2 希沃白板5辅助中学生的数学学习
3 希沃白板5辅助初一数学教学的微型实验研究
    3.1 实验目的
    3.2 实验设计
        3.2.1 实验对象选择
        3.2.2 研究变量设置
        3.2.3 无关变量控制
        3.2.4 实验假设及基本步骤
    3.3 实验过程中的案例对比分析
        3.3.1 《平移》相关分析
        3.3.2 希沃白板5辅助《平移》教学
        3.3.3 传统模式教学《平移》
        3.3.4 对比分析结果
    3.4 实验前后测试成绩对比分析
        3.4.1 实验前测成绩分析
        3.4.2 实验后测成绩分析
    3.5实验结果分析
    3.6 实验的局限性
4 在初中数学教学实践中应用希沃白板5的策略
    4.1 充分发挥交互式电子白板的独特优势
    4.2 加强与其他教学平台的协作
    4.3 加强教师的培训,提高教师应用交互式电子白板的教学能力
    4.4 优化硬件资源,丰富软件资源
    4.5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提高课堂交互性
    4.6 交互式电子白板环境下初中数学教学的注意事项
        4.6.1 学习目的性
        4.6.2 工具互补性
        4.6.3 课程生成性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附录2
致谢

(6)学校管理多维视角下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研究 ——以苏州市Y高中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 选题缘由
    (二) 研究目的
    (三) 文献综述
        1. 教师专业发展相关理论的概述
        2. 关于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研究
        3. 国外管理教师专业发展的成熟做法
        4. 成人学习理论的概述
        5. 对已有研究的评述
二、关于样本的选择
    (一) 学校师资概况
    (二) 青年教师的划分
    (三) 研究方法
        1. 观察法
        2. 调查法
        3. 文献法
三、学校管理促进青年教师发展:四重理念
    (一) 尊重教师与严格要求相结合
        1. 加强沟通,切实了解教师需求
        2. 把合适的人放到合适的位置
        3. 真正让教师参与学校各项工作的决策与管理
    (二) 注重个性发展又强调集体合作
        1. 明确目标
        2. 注重培养能力
        3. 重视集体的力量
    (三) 提倡终身学习,打造多维度的“实践共同体”
    (四) 注重科学而严谨的评价
        1 .来自学生的评价
        2. 来自同行的评价
        3. 来自学校的评价
        4. 来自自己的评价
四、多维度的实践共同体: 学校管理之可为
    (一) 教师职业生涯发展规划
        1. 教师职业发展的目标
        2. 梳理已经获得的荣誉
        3. 对照目标,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
    (二) 集体备课
        1. 集体备课的时间安排
        2. 集体备课的空间安排
        3. 集体备课的内容安排
    (三) 教研活动
        1. 参与各类形式的教研活动
        2. 承办各类形式的教研活动
    (四) 名师工作室
        1. 计划
        2. 听课
        3. 上课
        4. 读书
        5. 论文
    (五) 青蓝工程
        1. 导师的选择
        2. 师徒的配对
        3. 师徒的种类
        4. 具体方案流程
    (六) 课程基地
        1. 依托教研组力量,编制校本教材
        2. 依托课程基地,探究“在做中学”的教学模式
        3. 依托选修课的开设,帮助教师更好的反思
    (七) 秀美对话
        1. 明确的主题
        2. 多样的形式
        3. 及时的反思
    (八) 全方位的培训
        1. 以网络为媒介的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培训
        2. 以专家为媒介的讲座和交流座谈会
        3. 以书本为媒介的读书会
    (九) 课题研究
        1. 文化引领
        2. 实践引领
    (十) 干事制度
        1. 寻找干事“想干事”
        2. 帮助干事“会干事”
        3. 要让干事“干成事”
五、青年教师的考评反馈体系:Y高中个案
    (一) 教学督导
        1. 目的介绍
        2. 督导政策
        3. 督导内容
        4. 具体督导过程
    (二) 教学“七认真”的检查
        1. 教学“七认真”的工作规范
        2. 教学“七认真”的考核
    (三) “十个一”检验青年教师成长
    (四) 述职推优
        1. 述职推优的工作流程
        2. 述职推优的具体内容
六、青年教师专业发展愿景构建:学校管理之应为
    (一) 重视小科目教师的专业发展,推动区域教研信息化发展
    (二) 引导教师提升自身的信息素养,学会“数字化生存”
    (三) 规范评价标准并及时公开评价结果,避免评价流于形式
    (四) 加强与高校合作,大力挖掘高校资源助推教师专业成长
    (五) 加强教师职业发展中心建设,切实服务于教师成长
    (六) 建立公平公正的绩效制度,保障教师的切身利益
参考文献
致谢

(7)新高考改革背景下云南省M高中走班制的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缘由
        一、研究背景
        二、职业生涯规划的迫切需求
        三、走班制研究的意义
    第二节 文献综述
        一、核心概念界定
        二、国内关于走班制的研究
        三、国外关于走班制的研究
        四、现有的研究评述
    第三节 研究方法
第二章 走班制概述---基于理论和试点地区的启示
    第一节 走班制的缘起及内涵
        一、每份课表都为学生量体裁衣
        二、扬长避短,发挥优势
        三、掌握时机,合理走班
        四、稳扎稳打、分步推进
    第二节 走班制的实施意义及存在的问题
        一、学校硬件设施不到位
        二、教育资源分布的不均衡
        三、学生选课理性思维不足
        四、原有的教师评价维度已不适应新的走班制管理
        五、教学班班级管理的功能减弱
    第三节 学生成长导师负责制
        一、实施导师制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二、导师制建设实施的建议
第三章 云南省M高中走班制改革的探索
    第一节 云南省M高中走班制改革的动因
    第二节 云南省M高中走班制改革的方案
        一、提高班级管理的效率
        二、走班制对资源管理的理论研究
        三、职业生涯规划
        四、分层走班的初步探索
    第三节 云南省M高中走班制改革的实施
        一、云南M中学实行学生成长导师制的基本情况
        二、走班制实施的前期准备
        三、实行走班制的具体操作方式
    第四节 云南省M高中走班制改革的情况
        一、走班制的反馈情况
        二、导师制反馈情况
第四章 总结与反思
    第一节 研究总结
        一、走班制改革在云南省M中学的实践总结
        二、走班制改革在云南省M中学的实践效果
        三、走班制改革在云南省M中学实践存在的不足及成因
    第二节 走班制改革在云南省M中学实践发展对策
        一、努力构建科学化的走班机制
        二、科学合理分配资源
        三、保障班级教学质量的对策建议
        四、促进新型德育模式构建
        五、注重学校文化软实力
        六、相关制度的保障
    第三节 反思及期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致谢

(8)提升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实效性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起
    二、理论基础
        (一)马克思主义理论
        (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四)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三、相关研究现状综述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现状
    四、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五、研究思路、方法、重点、难点、创新点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三)研究重点
        (四)研究难点
        (五)研究的创新点
第一章 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实效性的内涵、特点与意义
    一、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实效性的内涵
        (一)实效性
        (二)教学实效性
        (三)教学实效性与有效性的辩证关系
        (四)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实效性的内涵
    二、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实效性的特点
        (一)主客体转化性
        (二)知信行统一性
        (三)主阵地主导性
        (四)全员参与性
        (五)无意识渗透性
        (六)评价标准综合性
    三、提升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实效性的意义
        (一)社会价值多元化需要对师生进行正确的价值引导
        (二)高中思想政治课是对高中生“三观”教育的主阵地
        (三)核心素养的培育是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主要目标
第二章 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实效性影响因素分析
    一、教育者分析
        (一)外在影响因素
        (二)内在影响因素
    二、受教育者分析
        (一)外部影响因素
        (二)内部影响因素
    三、课程教学分析
        (一)课程内容分析
        (二)教学方法分析
        (三)教学目标分析
        (四)教学效果分析
第三章 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实效性现状调查与分析
    一、关于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实效性问卷调查
        (一)调查方案设计
        (二)调查结果统计
    二、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部分教育者的问题
        (二)部分受教育者的问题
        (三)教学影响的问题
第四章 提升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实效性思路与对策
    一、转变教育教学观念,促进师生共同发展
        (一)细化教学原则,优化教师教学观念
        (二)落实立德树人,转变学校办学理念
        (三)重视全面发展,实现科学育人目标
    二、科学制定教育教学标准和评价体系
        (一)以核心素养的培养为教育教学的总体目标
        (二)以科学的评价体系为教育教学的评价依据
    三、优化教育教学方法,促进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实效性的提高
        (一)因材施教,实现课堂教学多样化
        (二)重视实践,提高学生政治参与度
        (三)规范奖惩,发挥奖惩的激励作用
    四、优化教育教学环境,形成合力育人的新格局
        (一)优化家庭教育环境,形成家校教育合力
        (二)优化学校教育环境,建设优秀学校文化
        (三)优化社会教育环境,营造良好育人氛围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一、专着类
    二、期刊论文类
    三、学位论文类
    四、标准类
    五、报纸类
附件一:学生调查问卷
附件二:教师访谈提纲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9)胡锦涛青年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及意义
    二、研究现状与文献综述
    三、基本概念界定
    四、研究思路和主要方法
    五、创新点与不足
第一章 胡锦涛青年思想的形成基础与发展阶段
    第一节 胡锦涛青年思想的理论文化渊源
        一、马克思恩格斯的青年思想
        二、列宁斯大林的青年思想
        三、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的青年思想
        四、中西方文化中的青年观点
    第二节 胡锦涛青年思想形成发展的现实依据
        一、实践基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
        二、现实需求: 青年工作面临的任务与挑战
        三、个人因素: 胡锦涛自身的成长与青年工作经历
    第三节 胡锦涛青年思想的形成发展阶段
        一、胡锦涛青年思想孕育阶段
        二、胡锦涛青年思想初步形成阶段
        三、胡锦涛青年思想丰富完善阶段
第二章 胡锦涛青年思想的基本出发点
    第一节 青年的地位与价值
        一、“青年是推动社会历史进步的伟大力量”
        二、“党离不开青年,青年更离不开党”
        三、“未来属于青年,未来取决于青年,未来更需要青年去创造”
    第二节 青年的优势与不足
        一、青年“最具创造活力”
        二、青年“值得信赖、堪当重任、大有希望”
        三、青年要“认真克服自己的弱点和不足”
    第三节 青年工作的旨归与要求
        一、培养目标: “四个新一代”
        二、实现路径: “与实践相结合、与人民群众相结合”
        三、基本原则: “尊重青年、理解青年、相信青年、依靠青年”
第三章 胡锦涛青年思想之政治视角
    第一节 以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审视青年和青年问题
        一、扩大党在青年群体中的执政基础
        二、注重对青年的引导方式
    第二节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青年发展提供指引
        一、强化青年理想信念教育
        二、青年要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三、推进青年道德建设
    第三节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青年工作
        一、服务科学发展是青年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二、以青年为本
        三、发挥青年在发展中的生力军作用
    第四节 青年思想政治教育路径论析——以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为例
第四章 胡锦涛青年思想之利益视角
    第一节 “把为大局服务和为青年服务结合起来”
        一、“赢得青年才能赢得未来”
        二、服务青年是党的宗旨在青年工作中的具体体现
    第二节 寓引导教育于服务之中
        一、全党要“关注青年、关心青年、关爱青年”
        二、青年工作要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青年”
    第三节 “竭诚服务青年”
        一、服务青年学习成才
        二、促进青年就业创业
        三、维护青年合法权益
    第四节 案例分析: 在服务青年中赢得青年——以大学青年教师职业获得感生成为例
第五章 胡锦涛青年思想之人才视角
    第一节 人才强国与青年人才培养
        一、青年人才是最重要战略性资源
        二、“提高青年整体素质”
        三、完善青年人才工作的体制机制
    第二节 科教兴国与青年教育
        一、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大力实施“科教兴国”
        二、以“人民满意”为衡量标准,持续促进教育公平
        三、以青年成才为终极目标,不断深化教育改革
    第三节 社会环境与青年成长
        一、树立“多样化人才”和“人人皆可成才”的理念
        二、“以事业感召、培养、造就人才”
        三、青年的成才路径
    第四节 执政能力与青年干部选拔
        一、青年干部应具备的素质
        二、大力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
        三、创新青年干部选拔机制
    第五节 案例分析: 共青团如何以改革凝聚青年人才——以高校共青团发展路向为例
第六章 胡锦涛青年思想之实践视角
    第一节 “在火热的社会实践中创造出无悔、永恒的青春”
        一、社会实践是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
        二、人民群众的实践是青年学习提高的大课堂
        三、“投身实践是青年成长的必由之路”
    第二节 “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贡献智慧和力量
        一、“奉献是崇高的精神境界”
        二、青年要艰苦奋斗
        三、时代呼唤千千万万青年志愿者
    第三节 “做伟大时代的创业者”
        一、当代青年“生恰逢时”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是青年汲取营养和力量的源泉”
        三、创新思维是青年发展的希望所在
    第四节 案例分析: 青年自组织——社会实践主体的新拓展
第七章 胡锦涛青年思想之全球视角
    第一节 青年要努力拓展世界眼光
        一、起点: 把握国际竞争主动权的首要任务是学习
        二、任务: “用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丰富自己”
        三、基点: “始终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第二节 青年是和谐世界的重要建设者
        一、“和平与发展依然是时代的主题”
        二、青年是和平发展的生力军
        三、青年“肩负着开创世界人民美好未来之使命”
    第三节 加强各国青年之间的交流
        一、青年交流是国际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重视留学工作
        三、构建青年交流的长效机制
    第四节 案例分析: 青年国际交流状况论析——以孔子学院为例
第八章 胡锦涛青年思想的现实启示
    第一节 坚持党的领导,促进青年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一、青年运动要坚持党的领导
        二、准确把握青年脉搏
        三、优化青年发展的社会环境
    第二节 坚持以人为本,激发青年的主体自觉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需要青年接续奋斗
        二、充分发挥青年的主观能动性
        三、搭建更为广阔的青年创新实践平台
    第三节 坚持服务青年,把握青年工作的生命线
        一、注重青年的利益实现
        二、增强服务青年的实效性
        三、推进青年工作改革创新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10)高校发展型学生工作模式构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研究发展趋势
    1.3 主要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3.1 主要研究方法
        1.3.2 研究技术路线
    1.4 本研究创新之处
2 本研究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学生工作
        2.1.2 高校学生工作
        2.1.3 高校学生工作模式
        2.1.4 高校发展型学生工作模式
    2.2 本研究的理论基础
        2.2.1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2.2.2 科学发展观
        2.2.3 习近平青年思想政治教育观
    2.3 本章小结
3 高校学生工作模式发展的现状分析
    3.1 高校学生工作模式发展成绩显着
        3.1.1 学生工作模式的目标和理念得到明确
        3.1.2 学生工作模式的内容得到深化
        3.1.3 学生工作队伍建设得到加强
    3.2 高校学生工作模式发展存在的问题
        3.2.1 教育模式:过于突出教育的共性和塑造的统一性
        3.2.2 管理模式:过于突出管理的约束性和规范性
        3.2.3 服务模式:过于突出服务的“大而全”,强调“包下来、管到底”
        3.2.4 队伍构成模式:专职人员配备比例不足,队伍缺乏稳定性
    3.3 高校学生工作模式发展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3.3.1 学校对学生工作及其模式构建重视不够
        3.3.2 学生工作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发展缓慢
        3.3.3 学生主动参与学生工作的积极性不高
    3.4 本章小结
4 高校发展型学生工作模式构建的理论思考
    4.1 发展型学生工作模式构建的基本理念
        4.1.1 发展的学生观
        4.1.2 发展的学生工作者观
        4.1.3 发展的学生工作组织观
        4.1.4 发展的学生工作观
    4.2 发展型学生工作模式构建的基本原则
        4.2.1 坚持“以人为本”原则
        4.2.2 坚持发展性原则
        4.2.3 坚持可持续原则
        4.2.4 坚持开放性原则
    4.3 发展型学生工作模式构建的基本目标
        4.3.1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4.3.2 促进学生工作者全面发展
        4.3.3 促进学生工作组织全面发展
        4.3.4 促进学生工作全面发展
    4.4 发展型学生工作模式构建的基本内容
        4.4.1 教育是学生工作的根本内容
        4.4.2 管理是学生工作的基础内容
        4.4.3 服务是学生工作的核心内容
    4.5 本章小结
5 高校发展型学生工作模式构建的实践探索
    5.1 “131式”发展型学生教育模式的构建
        5.1.1 “1个核心目标”
        5.1.2 “3大学生教育内容体系”
        5.1.3 “1个学生教育实践体系”
    5.2 “131式”发展型学生管理模式的构建
        5.2.1 “1个核心目标”
        5.2.2 “3大学生管理内容体系”
        5.2.3 “1个学生管理实践体系”
    5.3 “131式”发展型学生服务模式的构建
        5.3.1 “1个核心目标”
        5.3.2 “3大学生服务内容体系”
        5.3.3 “1个学生服务实践体系”
    5.4 本章小结
6 高校发展型学生工作模式运行的保障体系
    6.1 发展型学生工作模式运行的组织领导保障
        6.1.1 组织领导保障的内涵
        6.1.2 组织领导保障的具体内容
        6.1.3 组织领导保障需处理的逻辑关系
    6.2 发展型学生工作模式运行的队伍保障
        6.2.1 加大管理力度,提升队伍发展质量
        6.2.2 突出服务意识,拓宽队伍发展空间
        6.2.3 重视科研能力,提高队伍发展水平
    6.3 发展型学生工作模式运行的物质保障
        6.3.1 经费与资金投入保障
        6.3.2 基础设施保障
    6.4 发展型学生工作模式运行的制度保障
        6.4.1 学生工作的宏观制度保障
        6.4.2 学生工作的微观制度保障
    6.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A 高校学生工作模式实践运行调查情况问卷(学生版)
附录B 高校学生工作模式实践运行调查情况问卷(辅导员版)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四、“普及高中后镇区完中促进学生自主发展的德育模式研究”课题探索和体会(论文参考文献)

  • [1]“生本教育”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运用研究[D]. 蒲莹. 西华师范大学, 2021
  • [2]基于STEM教育理念提升高中生“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素养的化学教学研究[D]. 王赫.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21(08)
  • [3]教育人类学视野下民族地区乡村学校变革的个案研究[D]. 温仓金. 云南师范大学, 2021(08)
  • [4]基于4F模式的高中乡土地理教学案例设计研究 ——以包头市乡土地理为例[D]. 李佩瑶.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21(08)
  • [5]希沃白板辅助初一数学教学提升教学效果的教学实践 ——以正安县X中学为例[D]. 杨茂竹. 贵州师范大学, 2021(09)
  • [6]学校管理多维视角下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研究 ——以苏州市Y高中为例[D]. 周佳琦. 华中师范大学, 2020
  • [7]新高考改革背景下云南省M高中走班制的探索[D]. 赵建业. 云南师范大学, 2020(05)
  • [8]提升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实效性对策研究[D]. 耿伟杰. 兰州交通大学, 2020(01)
  • [9]胡锦涛青年思想研究[D]. 侯燕. 扬州大学, 2019(06)
  • [10]高校发展型学生工作模式构建研究[D]. 王敏. 东北林业大学, 2020(01)

标签:;  ;  ;  ;  

“乡区高中普及后促进学生自我发展的德育模式研究”课题探索与体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