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伦严重亏损的原因及教训

博伦严重亏损的原因及教训

一、博伦公司严重亏损的原因与教训(论文文献综述)

张晴晴[1](2019)在《龙薇传媒并购万家文化案中信息披露违规探究》文中研究指明“公平、公正、公开”是我国证券市场运行的基本原则。其中公开原则处于核心地位。公开原则规定信息披露义务人必须按照真实、准确、完整、及时的要求披露与证券相关的信息。随着证券市场的发展,证券交易的形式越来越多样,企业并购也成为资本运作的常见行为。并购可以帮助企业扩大生产,属于非日常性的重大活动。企业并购成功之后,其经营范围、资本结构可能发生重大变化。由于并购通常会对企业的价值产生重大影响,受企业价值评估影响重大的股价也会随之大幅波动。我国证券市场越来越成熟,企业并购的形式也更加多样,协议收购、要约收购、杠杆收购等收购方式也越来越为投资者所熟悉。但是伴随而来的上市公司并购信息披露违规行为也屡禁不止。而且,相比于企业一般性的信息披露违规行为而言,上市公司并购过程中发生的信息披露违规行为往往影响范围广、涉案金额巨大,会给投资者带来更深的伤害。杠杆收购尤其是高杠杆收购,往往会带来上市公司及相关各利益主体的不确定性,一旦收购失败,对于上市公司和投资者将产生系列连带效应。2016年,中国证监会主席强调要控制市场上的炒壳行为,降低杠杆率。这反映出有关部门严格监管资本运作的决心。而对上市公司并购信息披露的监管是上市公司并购监管的核心,龙薇传媒在2016年年底以51倍高杠杆收购万家文化,并出现重大信息披露违规行为,可以说是“顶风作案”,在证券市场上引起轩然大波。证券产品的交易以信息的流动为基础,充分的信息是投资者做出正确决策的前提。完善的信息披露制度是保护投资者利益、防止证券欺诈以及提高市场效率的基本保障。龙薇传媒并购万家文化信息披露违规案例代表了证券市场上存在的“明星资本”、内幕交易、买壳卖壳等典型问题,探析其中信息披露违规行为出现的原因,得出提高企业并购信息披露质量的经验启示对于中国证券市场的规范发展、投资者利益的保护都有重要意义。本文在第一章介绍了选择收购信息披露违规为研究方向的背景及意义,对国内外关于信息披露质量影响因素、信息披露违规动因、企业并购信息披露的研究作了综述,同时阐述了本文的思路与方法。第二章,本文对有关企业并购信息披露的理论进行了概述,探讨了与信息披露违规有关的概念,包括信息披露的涵义、我国企业信息披露的主要内容以及信息披露的基本原则。随后本文介绍了我国企业并购信息披露的基本制度的沿革、现行的具体制度和违规责任。最后讨论了信息披露违规所涉及的基本理论,主要包括信息不对称理论、舞弊三角理论、委托代理理论和信号传递理论。第三章本文首先回顾了所选案例的具体经过,随后从股权结构、实际控制人、主营业务和历史发展几个方面分别介绍了涉案的两家企业——龙薇传媒和万家文化。最后本文分析了信息披露违规行为给企业本身、投资者以及证券市场的发展所带来的不利影响。第四章本文分析了本案中信息披露违规行为出现的原因。主要是从龙薇传媒内部、万家文化内部以及外部监管三个方面分析。万家文化方面主要是股权结构的原因,龙薇传媒则是由于缺乏有效的公司治理以及存在谋取上市资格的意图。而外部则是从监管层面、中介机构和投资者三个方面来分析。最后,本文根据案例分析的得到的教训就提高上市公司并购信息披露质量提出了解决措施。主要有:加强对信息披露主体的监管、加重信息披露违规的法律责任、提高企业的自我监督和约束能力、强化杠杆买壳的穿透式信息披露、综合运用各方力量进行全方位监察。本文从信息披露违规出发,通过分析龙薇传媒并购万家文化中信息披露违规现象出现的原因,得出结论和启示,进而提出了如何避免企业在并购过程中出现类似违规行为,希望能够对提高我国企业并购信息披露质量有所帮助。

崔晋苏[2](2019)在《现代汉语负面评价话语的语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以现代汉语负面评价话语为研究对象,自建小型的口语会话语料库,采用会话分析、定性考察及归纳描写等研究方法,基于言语行为与会话关联等语用理论,对负面评价话语的界定、特征、分类及其表达策略与应答模式展开了详细讨论,以期从宏观上构拟出一套完整的负面评价会话框架,为今后深入研究具体的节点策略提供参考。本文共分五章。第一章为绪论。首先简单介绍了本文的选题缘由及研究意义,随后对国内外有关(负面)评价研究的现状予以了详细梳理。在此基础上,引入了本文的研究方法与理论根据,并于章末说明了全文的框架思路以及语料来源等情况。第二章探讨负面评价话语的基本概念,具体包括界定、特征以及类型这三大部分。首先,基于言语行为理论,本文讨论了行事语力与交际意图之间的关系,随后对汉语负面评价话语行为的结构要素与适切条件进行了细致的归整。基于上述,本文从语用学研究的视野出发,对此话语行为及其言语成品赋予了全新的概念内涵。其次,本文对负面评价话语特征的探讨立足语义上的柔韧性、语用上的梯度性以及结构上的关联性这三大不同视角,期望能够全面揭示其交际属性。最后,关于负面评价话语的类型,不同的切入点造就了各异的分类结果:话语意义类型包括三种指向情况,即分别指向说话人、听话人亦或其他第三方的消极评价;话语功能类型涵盖情感型、信息型与需求型负面评价;话语结构类则以消极评价的毗邻对为划分依据,细分出毗邻双部式、毗邻多部式、毗邻混联式及毗邻镶嵌式四种对答结构;话语策略类即为显性或隐性负面评价。第三章归纳负面评价话语的表达策略。基于不同的划分标准,本文探讨了三种截然相异的策略类型。首先,内容型策略基于语用关联理论,根据消极信息的语义间接度差异,具体可下分出显义类、预设类及寓义类三种策略手段,由前至后逐步递增,听话人的辨识难度亦随之渐长,不同大类之下均可细分出多个小类。其次,功能型策略基于言语行为理论,其中:描摹类策略大致对应断言式言语行为,用于映现消极事态的前因后果;意图类策略类似指令、承诺及表情式等多种言语行为,除去其中的情感表态策略直接对应负面评价的一级意图,其他策略诸多涉及二级意图,即促成消极现状的改变;移情类策略调控话语的消极语力,言说者立足听话人视角,充分顾及对方的知识观念、情感心理以及文化背景,以期强化负面评价话语的可接受性。最后,结构型策略涵盖形态与调控两类:前者的划分基于消极表义成分在句法结构中的位置分布,包括核心形态、饰句形态以及特殊形态三种具体手段;后者反映的是语力调控手段的呈现方式,调控策略若为语力强弱不一的备选汇集项,言者需择定其一,此为聚合联想式策略。若为既定的话语组合构件,则为组合序列式手段。诚然,两者之间的区分亦并非绝对明确。第四章研究负面评价话语的应答模式。负面评价交际的会话模式包括表达与回应两个部分,在归纳出基本模式的基础上,本文详细探讨了不同应答方式的语义类型及其具体的表达手段。首先,于肯定型应答而言,具体包括意愿类、双赢类与寻衅类应答,后续归纳出的七种表达手段中,仅赞同标识语和首肯致歉语能够标记肯定型应答。其次,于模糊型应答而言,涵盖中正、缓冲与离心三种语义类型,六种表达手段仅反馈标识语起到标记作用。最后,于否定型应答而言,本文划分出和易类、干预类与激进类应答,后续四种策略手段中,仅反驳标识语同质疑问难语具备标记功能。第五章是结语。本文以表格的形式详细汇总了全文的研究成果。随后,该章指出了研究及撰文过程中出现的缺陷与不足,并进一步明确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谭建文[3](2019)在《JD公司卓越绩效模式的应用研究》文中认为卓越绩效模式是以各国质量评价准则为代表的一类经营绩效模式的总称,是一套引导和帮助组织实现持续改进、提升综合绩效和竞争力的系统方法。这种管理模式在国内外各种组织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对卓越绩效模式在玻璃纤维行业的应用这一空白领域进行研究。JD公司作为国内新建的一家玻璃纤维制造企业,起步较晚,产能很低,工艺技术水平相对较低,运行管理成本过高,前期处于严重亏损状态。面临高竞争压力,公司决策层做出了实行卓越绩效模式管理的决策,力图借助此举措,扭转亏损局面,实现跨越式发展。本文通过文献归纳法研究了卓越绩效模式部分文献;阐述了卓越绩效模式的相关理论;通过对比研究法将JD公司有关技术经济指标与同行业外部标杆进行了对比;分析讨论了JD公司导入卓越绩效模式的原因,对JD公司导入卓越绩效模式、实施卓越绩效模式的具体过程、具体做法及实际案例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研究。通过实证研究法对JD公司实施卓越绩效模式后的结果进行检验分析后,得出相关结论。并在此基础上,通过经验总结法,总结实施卓越绩效模式的有关经验教训,提出了展望。JD公司通过导入和实施卓越绩效模式,强化过程管理和改进,在公司运营管理及效益方面都取得了较大的进步,证明卓越绩效模式在玻璃纤维制造企业的适用性,证明卓越绩效模式具有能使陷于困境之中的企业走出困境的先进性。文中还对JD公司在今后继续实施卓越绩效模式及运营工作提出了相关建议。

崔文丹[4](2012)在《基于价值构成理论的林业企业品牌价值评价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的发展,产品同质化现象日益明显,消费者在选择产品时不再只考虑价格和产品质量,更多的考虑到自身的消费感觉,这就导致企业之间的竞争从最初的产品质量竞争、产品价格竞争、产品服务竞争等产品层面的竞争发展成为品牌竞争与企业形象竞争。加上近些年国际上并购风潮愈演愈烈,使得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关注品牌价值,关注品牌价值的评价的客观性和准确性,关注提高品牌的价值策略与方法。我国的林业企业同样处于这样的经济环境下,要面对来自国内外林业企业的竞争与威胁,为了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发现和创造难以被竞争对手模仿的核心竞争力,就要运用先进的管理思想和经营手段,科学评价自己的品牌价值,并能够根据品牌评价结果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品牌策略。本文依据价值构成理论、品牌资产理论、无形资产理论和可持续发展理论,结合林业企业的特点和品牌价值的现状,深入分析了林业企业的品牌价值构成和品牌价值来源,构建了包含经济价值、社会价值和生态价值的林业企业品牌价值评价体系与评价模型,运用专家意见法和层次分析法确定出林业企业品牌价值评价模型的三级权重,提出了以政府与社会进行约束与依据客观的价值规律相结合的原则,来进行品牌运营决策的观点,解决了原有的品牌价值评价过于看重企业的经济价值而导致一些企业过度开采林木资源,为降低成本而忽视企业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和保护人类生态环境的义务等现实问题,并以吉林森工作为实证研究的对象,一方面验证了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模型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另一方面,为林业企业进行提高品牌价值的决策提供理论支持和可行的建议。

邓学源[5](2011)在《当代中国廉洁文化及其价值研究》文中认为当代中国廉洁文化是关于廉洁的知识、理论、准则、信仰、文艺和与之相适应的价值取向、行为准则及其相互关系的文化总和。从价值层面深化当代中国廉洁文化问题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刻、准确、全面地揭示当代中国廉洁文化的本质及发展规律。这对于弘扬当代中国廉洁文化、培育社会廉洁意识、推进反腐倡廉建设、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在揭露资本主义腐败产生根源、总结巴黎公社经验教训、建设先进的无产阶级政党和政权等论述中包含着丰富的廉洁文化思想,形成了以打造廉洁政党、建设“廉价政府”、民主反腐、制度反腐等为主体内容的马克思主义廉洁文化观。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为代表的历代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廉洁文化观为指导,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廉洁文化的精华,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逐步形成了以人民为价值主体,以群众利益为价值标准,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价值理想的当代中国廉洁文化理论体系。这一理论体系包含着勤俭节约、勤于政事、廉洁奉公、服务人民等基本内容,具有深刻的民族性、强烈的政治性、广泛的人民性和鲜明的层次性等基本特征,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文化的价值维度和价值发展而论,当代中国廉洁文化具有物质价值、政治价值、精神价值和社会价值等四个基本类型,其中物质价值是基础,政治价值是保障,精神价值是灵魂,社会价值是物质、政治、精神价值的综合性体现。同时,当代中国廉洁文化的价值是个历史范畴,其价值体系和价值取向经由传统到近代再到当代发展而来,并呈现出价值客体渐趋完善、价值主体日益广泛、价值目标不断升华等特点。从文化的价值功能来看,当代中国廉洁文化具有引导激励、规范保障、标准评价和社会优化等功能。其引导激励功能表现为,积极引领主流社会价值,为全体社会成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提供保廉促廉的价值导向,形成反腐倡廉建设的精神支撑;其规范保障功能表现为,能有效整合和协调多元价值观念,并通过制度化诉求巩固整合的成效,形成有效的廉洁监督机制;其标准评价功能表现为,当代中国廉洁文化是党和政府加强和改进自身建设的旗帜,是党和政府审视和检验自身先进性的明镜;其社会优化功能体现为,当代中国廉洁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是国家综合实力构成的重要成分。实现当代中国廉洁文化的价值,实质是要紧扣当代中国廉洁文化的四个维度,充分发挥当代中国廉洁文化的价值功能。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注重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社会文明建设的协同发展,为当代中国廉洁文化的价值实现创造良好的经济条件、政治条件、文化条件和主体条件。具体而言,就是要以制度建设为载体,建立健全拒腐防变教育长效机制、反腐倡廉制度体系和权力运行监控机制;充分挖掘古今中外廉洁文化的价值资源,继承或借鉴其优秀价值成果;将“廉洁奉公”价值观提升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纳入国民教育的整个过程。

虞海燕[6](2011)在《我国西北地区钢铁产业发展战略研究》文中指出中国西北地区地域辽阔、人口较少,由于历史、环境等因素,经济基础较为薄弱,属于欠发达地区。近些年来,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西北地区经济取得了较快速发展。我国西北地区的钢铁工业虽然起步晚,但在其经济总量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如何有效利用西北地区得天独厚的矿产资源和能源优势,发展循环经济,促进西北地区钢铁工业的科学发展,是一项十分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本文基于西北地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求,围绕钢铁产业可持续发展这一主题,以西北地区特大型钢铁联合企业—酒泉钢铁集团公司(简称酒钢)为重点对象开展研究,以期为西北地区钢铁产业结构调整提供决策咨询依据。全文主要内容如下:(1)在综合评述国内外钢铁工业的发展历程、现代钢铁工业的特点和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客观分析了我国西北地区钢铁产业的生产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前景;从矿山资源利用、选矿、冶炼以及轧钢等工艺设备情况、生产现状、综合能耗水平、环保和清洁生产水平等方面入手,总结提出了酒钢寻求可持续发展的优势和面临的主要挑战。(2)从发展循环经济的角度,论证了酒钢遵循“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原则实施中长期发展规划的必要性、紧迫性和可行性;提出通过物质流、能量流、水资源流的减量化和再循环利用,实现资源能源消耗降低、产品档次质量提高、污染物以及碳排放减少、经济效益增加、竞争能力增强,使企业步入“资源效率提高—能耗降低—环境改善—成本降低—竞争能力提高”的良性循环。(3)基于剖析酒钢生产设备、产品、能源、资源等的现状,结合酒钢“十二五”发展战略目标,提出以低成本、高效益、全方位、综合发展的思路来提升酒钢在行业中的竞争力;以酒钢铁前、炼钢、轧钢等主要工序以及关联产业的发展为例,探讨了实施低成本可持续发展策略中的若干关键问题,论证了酒钢实施低碳经济的可行性,并对甘肃省乃至西北地区钢铁工业发展循环经济提出了一些具体措施。(4)基于西北地区的特点和经济建设发展需求,对酒钢钢材产品的品种结构进行了深入分析,指出了目前产品结构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酒钢在经历了由棒线材到扁平材、由普碳钢到不锈钢的二次重大产品结构调整后,今后必须由注重数量增长和规模扩张转移到以提高产品质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更加注重经济效益的轨道上。逐步形成普碳钢的拳头产品,增加高附加值产品的比例,扩大不锈钢的品种、产能和产量,是酒钢实施产品结构调整中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5)西北地区钢铁工业下一步发展,要贯彻“依靠科技,重视创新,人才为本”的思想;通过完善科技管理体制,建立科研开发平台,汇聚多层次科技人才队伍,形成鼓励创新的氛围,使酒钢等西北地区钢铁企业的科技工作得到快速发展,为钢铁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保障和智力支撑。本文完成之时,适逢国家“十二五”发展规划即将启动、西部大开发进入新阶段的关键时期,希望本文对西北地区钢铁产业的分析和建议能够为西北地区经济发展战略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

王雷震[7](2010)在《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管理中政府责任研究》文中提出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是国家为保证劳动者退休后基本生活水平不下降,维护退休者年老时尊严而采取的一项重要举措,是国家对劳动者的劳动贡献的认可。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社会每一位成员的切身利益,面对社会对基本养老保险的庞大需求,在制度尚不完善管理尚不成熟的关键时刻,政府必须发挥自身在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中必要责任。本文从基本概念入手,结合已有的研究成果,分析界定了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政府责任在文中的含义,在此基础上本文对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属性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后认为,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具有准公共性、资本性及长期性。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作为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经济基础,在管理上必须符合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规律,本文从和谐社会、公共经济等理论出发为进一步深入的分析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管理提供理论支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管理涉及面较宽,为了更好的分析本文的研究内容,本文对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管理中的政府、个人、企业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分析后认为政府在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管理中负有制度供给、财政支持、实施监管以及相应的法律责任等内容。但是本文认为政府在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管理中的责任不是无限而是有限的,政府作为“理性人”存在自身的成本收益函数。政府在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管理中需要耗费一定的人力、物力、财力,还要对自身不当行为造成的损失进行补偿,这些构成了政府的成本函数;而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管理的所带来的社会公平、社会福利的提高则构成了政府面临的效益函数,正是政府成本收益函数的存在使得政府在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实际管理中需要在满足社会需求的基础上,寻找到自身责任的合理区域。为了丰富文章内容,本文结合国内实践经验对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管理的历史演进以及现状进行了分析,发现国内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管理中受到来自政府和社会外部的双重约束。其中包括政府在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管理责任上面临着制度供给责任中的“路径依赖”、监管渠道不畅导致的监管乏力、基金投资运营管理责任中“低效”、财政责任的模糊化和不均化等问题的困扰,以及人口老龄化、国内资本市场的不完善等外部因素的制约。本文最后借鉴了日本在该领域的相关经验,虽然日本在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管理中上存在一定的缺陷,但这也为国内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管理中政府责任的研究提供了相应的经验教训。本文通过以上研究分析后认为,制定明确的战略规划是对政府在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管理中责任核心要求,加快培育完善的市场环境的步伐、尽快构建完善有效的监管及运营体系、进一步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管理中法律法规等措施是政府在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管理中政府责任的最终落脚点,通过上述方式才能让政府在基金管理中应付自如,维护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顺利发展。

郑财贵[8](2010)在《农地产权制度建设研究 ——以重庆市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重庆市是国家唯一的省级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肩负着城乡统筹配套改革特别是农地产权制度改革的历史使命。统筹重庆市城乡发展关键在农村,农村发展的动力源于农地产权制度的变革。改革的深水区便是农地产权制度的改革。因此,选择《农地产权制度建设研究—以重庆市为例》为题进行研究,明晰农地产权,提出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农地产权制度的总体思路和具体方案,对重庆市及全国统筹城乡配套改革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研究思路是在充分研究国内外农地产权制度研究进展和新中国成立以来历史演替的基础上,以产权制度的基本理论为指导,以重庆市璧山县大路镇为研究区域,以集体所有农地产权制度为研究对象,考察现行农地产权制度运行状况及绩效,定性定量评估国有化、私有化、完善集体所有三种改革路径的风险,充分了解农户、基层干部对农地产权的意愿,借鉴重庆市农地产权制度改革实践的经验教训,进而提出构建农地产权制度的总体思路和具体方案。研究主要从五个方面进行并得出相应的结论:1、农地产权制度现实运行与绩效评价从现行农地产权制度运行状况看,激励约束、资源配置、收益分配功能基本上发挥了作用,交易功能有待进一步发挥,外部性内部化功能基本未发挥作用。(1)激励约束功能看,在农业比较效益低的情况下,58.87%的农业劳动力从事非农产业,导致大路镇撂荒地有462.70hm2,占耕地面积的7.89%,但是撂荒地大多土壤肥力较低(9等以下占69.02%),位于坡度较陡(15°以上占80.07%),区位条件(场镇周围1km外占84.23%)、交通条件(道路两侧200m外占81.40%)、灌溉条件差(灌溉设施周围100m外占80.03%)的地方。(2)资源配置功能看,在平均分配的思想下,土地细碎化较为严重,大路镇各村人均耕地仅有0.09hm2,最高的仅有0.13hm2,家庭田块数在7-9块,彼此距离较远,但同时也导致了土地流转开始发育,土地流转面积476.13hm2,占耕地面积的10.16%。(3)交易功能看,土地流转交易费用为1.64,交易成本较高,有待进一步发挥;(4)外部性内部化功能看,大路镇土地污染面积约553.33hm2,土地污染很难获得经济赔偿,此项功能基本未发挥作用;(5)收益分配功能看,89.84%的农地为农户家庭经营获得收益,10.16%进行土地流转,农户获得租金收益,业主获得使用收益;土地征收过程中,20%的土地补偿费由集体所得,80%归农户所得。(6)从激励约束、资源配置和交易功能定量评价农地产权制度绩效,得到综合评价系数为0.6639,高于0.5000低于理想值1.0000。这说明现行农地产权制度总体绩效为中度(0.6000-0.7000为中度效率),需要进一步推进农地产权制度建设,着重发挥激励约束功能(与理想值差0.1708),强化资源配置功能(与理想值差0.0866)和交易功能(与理想值差0.0787),确实发挥外部性内部化功能。2、农地产权制度改革风险评估根据农地产权制度现实运行及绩效评价,农地产权制度需要进一步建设,而建设的路径需要进行风险评估。采用鱼骨图法确定农地产权制度改革社会风险、经济风险、生态风险和政治风险等风险因素,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风险类及风险因素的指标权重,评估农地产权制度朝国有化、私有化和集体所有三条路径的改革风险大小。农地产权制度朝国有化的改革风险系数为0.4195,朝私有化的改革风险系数为0.3756,在现有集体所有的基础上改革风险最小为0.2049,因此农地产权制度应在维持现有农地集体所有的基础上进行改革。农地产权制度改革四类风险中应特别注意规避政治风险,其风险系数为0.6025,依次为社会风险(0.2015)、经济风险(0.1217)和生态风险(0.0743)。改革的风险因素中应特别对顺应群众的意愿,其风险系数为0.2675,其次是避免引起社会动荡(0.2284)、改革成本过大无法分摊(0.0816)和引起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导致阶层对立(0.0638),因此农地产权制度改革需要调查民众对农地产权的意愿,维护大多数群众的利益,避免引起大规模的群众对抗。3、农地产权群众意愿调查研究从农地产权制度改革风险评估看,农地产权制度的建设需要特别重视对群众农地产权意愿调查。对大路镇14个村3个社区农户发放1300份调查问卷,回收有效问卷902份,走访17位村社干部了解农村基层干部农地产权意愿。从农户农地产权意愿看:(1)农户对农地所有权认识认识较混乱,认为农地集体所有的占62.64%,国家所有的占33.59%,私人所有的占3.33%。(2)大多数农户(62.64%)认为农地集体所有,认为应该保持农地社集体所有(44.01%)。(3)农地处分权越权行使严重,仅有33.70%的农户认为社集体具有处分权,25.50%的农户认为国家为农地最终处分权,充分说明了土地征收对农户产权意识的影响之深。(4)不同年龄段、学历和收入水平的农户对农地所有权和处分权的意愿存在明显的分异特征。随着年龄的增大和收入的提高,正确认识农地社集体所有的比例有明显增加的趋势,青年组、中年组和老年组比例分别为40.32%<42.92%<55.05%,人均收入3000元以下、3000元~6000元、6000元以上比例分别为42.51%<44.21<47.50%;而具有初中学历的农户群体正确认识农地所有权主体的比例(47.19%)则明显高于小学学历以下(41.49%)和高中学历以上(37.68%)的群体;不同收入水平的农户对土地处分权的认识差异不大(比例相差在2%以内),小学文化程度组(33.25%)和初中文化程度组(35.51%)的认识也是趋同的。从基层干部产权意愿看:(1)大部分农村基层干部(80%)认为农地社集体所有,但也有少部分认为属国家所有(10%)和未村社合并前的社集体所有(10%)。(2)所有的农村基层干部均认为农地分配应实行增人不增地减人不减地的做法,保持集体成员相对稳定。(3)大部分农村基层干部(约60%)认为撂荒严重,约40%认为土地细碎化严重,建议应加大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力度(90%)和建立退出机制(40%)。4、重庆市农地产权制度改革实践借鉴农地产权制度的建设应从农地产权自身的产权改革和运行的外部环境统筹考虑,进行综合配套改革。(1)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体现了财产权的处置权能,但缺乏完善的农村保障体制下,农地承包经营权所具有的社会保障功能无法剥离。(2)“股田公司”工商登记具有法学和经济学理论意义,但无法解决现行公司法规定的50人的股东人数和土地细碎化下的承包家庭人数众多的矛盾,同时存在经营不善导致承包经营权落入城市居民手中的风险。(3)双溪村土地综合改革在小范围内改革无法融入大范围下的社会保障体系必然产生巨大的资金缺口,无法全面推广。(4)开县承包经营权抵(质)押实现了承包经营权物权化,但是在法律法规未修订之前改革也很难全面铺开。5、农地产权制度建设总体思路和具体方案农地产权制度建设的总体思路是完善农地所有权制度,稳定土地承包经营权制度,强化农地使用权制度,健全农地他项权利制度。具体方案如下:(1)完善农地所有权制度。明确农地所有权法人主体为股份合作社,法人代表为村(社)长,社员代表大会为法人最终意思表达机构;农地所有权性质为共有所有权;社员是股份合作社的成员,享有股份退出处置权,社员股份实行最高限制并接受股份合作社全体社员的监督;赋予农地所有权完整的占有、使用、收益、处分、排除妨害及剩余收益的权能。(2)稳定土地承包经营权制度。明确承包经营权主体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确定承包经营权为一种物权;健全承包经营权占有、使用、收益、转让、抵押和继承等权能;规定承包经营权期限为70年或者永久。(3)强化农地使用权制度。明确所有愿意从事农业生产的单位和个人均可为农地使用权主体;明确农地使用权为一种相对独立、受限制的用益物权;赋予农地使用权占有、使用、收益、转让、抵押和排除妨害等权能;明确农地使用权最短和最长期限。(4)健全农地抵押权、租赁权、地役权、空中权、地下权等他项权利制度。最后,根据研究结论,提出以下政策建议:1、健全农地产权法制体系。修订农地相关法律法规;设立土地权属登记中心,对承包地、林地和宅基地等统一进行法律登记管理;严格规划管理和用途管制;改革土地征收制度。2、加快农地市场体系建设。建立农地有形市场;建立农地估价和地价体系;健全农地金融市场;健全农业补贴制度;改革农村税收体制。3、统筹城乡社会经济发展。改革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大力推进小城镇建设;统一城乡土地市场。4、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完善农村医疗保险制度;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金龙云[9](2010)在《美国外交关系委员会研究(1921-1991)》文中提出美国外交关系委员会是美国历史上最悠久、对外交政策最具影响力的思想库之一。通过对美国外交关系委员会的研究,我们可以对美国的全球外交政策和战略理念有更深入的理解,更好地把握其发展的未来走向。同时,通过对美国外交政策史的细致考察,我们可以发现,自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美国许多重大外交政策的制定和执行,无不和外交关系委员会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联系。本文旨在研究美国外交关系委员会,阐述它的历史与现状,特点和功能,研究它在美国的外交决策和在美国外交政策制定中的地位、作用、原因和影响,探讨其影响美国外交决策的方式和手段,阐明其在美国得以经久不衰、越来越具有活力并发挥重要影响力的原因所在,揭示出美国外交关系委员会作用于美国外交政策的实质。对美国外交关系委员会的研究属于跨学科的外交史研究范围。本文立足于历史研究,在从整体上对国内外关于美国外交关系委员会的认识和研究成果进行整理和分析的过程中,将微观与宏观两个观察视角相结合。综合运用国际政治学、历史学的理论与范式,借鉴统计分析、跨学科研究、定性与定量分析、历史分析与文献分析等研究方法,采用最新研究手段,挖掘现有的网路资源,尽最大可能利用好原始文献,博采众家之长,希望能在前辈学者研究的基础上找出新的问题,形成自己的新的学术观点和看法。本文将研究目标定位于美国外交关系委员会,全文共分以下六个部分,包括绪论、四个章节、结语:第一部分阐述了美国外交关系委员会研究中的基本问题,一是就美国思想库与作为其成员之一的美国外交关系委员会作国内外学术界的研究现状阐述分析;二是本文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意义;三是本文研究方法与资料来源;四是本文研究的创新之处和不足之处。第二部分对美国外交关系委员会的历史演变进行概述分析。一是美国外交关系委员会的成立,它包括外交关系委员会的雏形、美国外交关系委员会的正式成立;二是美国外交关系委员会的历史变迁,按时间的先后和委员会重大事件的变迁进行史实和学理上的阐释。第三部分探讨了美国外交关系委员会的基本结构与特征,围绕如下几个问题展开研究:一是美国外交关系委员会的框架组织,包括美国外交关系委员会的人员构成和组织结构;二是美国外交关系委员会的资金来源,包括美国东部金融财团与美国外交关系委员会、美国主要基金会与美国外交关系委员会;三是《外交季刊》与美国外交关系委员会,它包括《外交季刊》概况、《外交季刊》对美国外交政策的影响、《外交季刊》与外交关系委员会的战略目标。第四部分对精英政治与美国外交关系委员会进行全方位解析,一是历届美国外交关系委员会重要成员构成及分析,这些重要成员主要包括总统、副总统、国务卿、国防部长、中情局局长、财政部长、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等等;二是美国政府高官及重要部门首脑报告及讲话中所提及的外交关系委员会,包括美国总统、副总统在演讲、报告、讲话中提及的外交关系委员会;国务卿、国防部长、中情局局长等部门首脑提及的外交关系委员会;三是美国外交关系委员会成员在主要传媒中的影响力,包括美国外交关系委员会与主要传媒、美国外交关系委员会对主要传媒的影响力;四是美国外交关系委员会与精英政治,包括精英人士与美国外交关系委员会的关联、精英政治对美国外交关系委员会的影响。第五部分阐释了美国外交关系委员会对美国外交政策制定的影响(案例分析),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美国卷入东南亚冲突与战争,包括美国外交关系委员会对东南亚战略地位的认识、美国外交关系委员会对东南亚问题的持续研究、美国外交关系委员会成员与美国政府对东南亚冲突与战争的立场;二是中美关系正常化,包括中美关系解冻前美国外交关系委员会对中国问题的关注;美国外交关系委员会对中国问题的研究及运用。第六部分是全文的结束语,对美国外交关系委员会的历史地位进行评价,并指明研究美国外交关系委员会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外交思想库的现实意义。

尚雯[10](2007)在《基于“某制造型企业经营失败”的企业经营危机管理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企业的经营危机管理是现代企业必须面对的课题,我国企业由于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在企业的经营管理方面开展的研究较少。对企业突发危机管理的研究较多,对企业由于非系统原因造成的经营危机的研究较少,结合企业生产经营的具体案例来研究的更少。本文主要是通过对危机定义与危机分类、危机管理理论的学习与理解的基础上,结合某制造型企业在遭遇生产经营危机及五年经营危机管理实践,找出该企业经营危机管理失败的教训,为今后企业开展经营危机管理提供借鉴。本文主要从五方面进行阐述,第一章概论,主要是包括研究的背景与动机、研究的目的与问题;第二章经营危机的定义、分类、危机产生的必然性,第三章企业经营危机管理的基本理论;第四章企业个案研究,第五章该企业经营危机管理的教训及启发。本文的创新之处一是将企业的经营危机定义为企业处于一种异化的生存状态中,企业的经营危机管理实际上就是对这种异化生存状态的修复,在修复过程中可运用多种理论,而不仅仅限于某一个或几个危机事件的处理;二是结合某企业的经营危机管理实践,对该企业的经营危机管理案例进行了充分的描述与分析;三是结合危机管理理论,及在对该企业经营危机管理过程深刻理解的基础上,找到了该企业经营危机管理失败的启示与教训,得出了五方面的启示与教训,每一启示与教训都的得出都与多项经营危机管理理论相关;最后指出企业经营危机管理应与企业的日常生产经营管理结合,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博伦公司严重亏损的原因与教训(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博伦公司严重亏损的原因与教训(论文提纲范文)

(1)龙薇传媒并购万家文化案中信息披露违规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关于信息披露质量影响因素的研究
        1.2.2 关于信息披露违规动因的研究
        1.2.3 关于企业并购信息披露的研究
        1.2.4 文献述评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本文的框架
2 企业并购信息披露理论概述
    2.1 信息披露违规相关概念界定
        2.1.1 信息披露违规的涵义
        2.1.2 信息披露的基本原则
    2.2 我国企业并购信息披露制度简介
        2.2.1 我国企业并购信息披露制度的沿革
        2.2.2 现行企业并购信息披露制度的主要内容
        2.2.3 违反信息披露制度的法律责任
    2.3 信息披露违规的基础理论
        2.3.1 信息不对称理论
        2.3.2 舞弊三角理论
        2.3.3 委托代理理论
        2.3.4 信号传递理论
3 龙薇传媒并购万家文化信息披露违规案例概况
    3.1 案例介绍
        3.1.1 涉案相关方介绍
        3.1.2 龙薇传媒并购万家文化信息披露违规事件回顾
    3.2 龙薇传媒和万家文化信息披露违规的表现
        3.2.1 收购资金存在极大不确定性时贸然公告
        3.2.2 筹资计划与安排的披露存在虚假记载和重大遗漏
        3.2.3 未及时披露与金融机构未达成融资合作的情况
        3.2.4 无法按期完成融资计划原因的披露存在重大遗漏
        3.2.5 促使收购完成的信息存在虚假和误导性陈述
    3.3 龙薇传媒和万家文化信息披露违规的影响
        3.3.1 损害收购双方企业形象
        3.3.2 造成万家文化股价大幅波动
        3.3.3 违规责任方面临巨额赔偿风险
        3.3.4 严重扰乱证券市场的秩序
        3.3.5 误导投资者的决策行为
        3.3.6 损害中小投资者的利益
4 龙薇传媒和万家文化信息披露违规的原因分析
    4.1 万家文化信息披露违规的内部原因
        4.1.1 股权结构不合理导致信息披露监督机制失效
        4.1.2 大股东为抬高股价套现退出而虚假陈述
    4.2 龙薇传媒信息披露违规的内部原因
        4.2.1 作为空壳公司便于信息披露违规
        4.2.2 实控人对信息披露违规缺乏充分认识
        4.2.3 为掩盖高杠杆收购资金不足而违规披露
    4.3 外部监管、中介机构和投资者层面原因分析
        4.3.1 以发行人为中心的立法和监管未明确双方责任
        4.3.2 关于杠杆收购的信息披露制度不完善
        4.3.3 对信息披露违规的惩罚不力降低了违规成本
        4.3.4 恒泰长财作为中介机构未尽责监督
        4.3.5 散户跟风“明星资本”对信息披露缺乏充分关注
5 提高企业并购信息披露质量的对策
    5.1 加强对信息披露主体的监管
        5.1.1 强化收购人及其一致行动人信息披露义务
        5.1.2 加强涉及明星资本并购的信息披露监管
        5.1.3 完善中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评级体系
        5.1.4 加强对壳公司信息披露的监管
    5.2 加重信息披露违规的法律责任
        5.2.1 完善民事、行政及刑事的多元化处罚体系
        5.2.2 加大违规处罚力度,增强退市制度的执行力
        5.2.3 畅通投资者利益保护的申诉受理渠道
    5.3 提高企业的自我监督和约束能力
        5.3.1 完善公司治理结构,规范信息披露监督机制
        5.3.2 优化股权结构,避免股权过度集中
        5.3.3 改善公司的经营能力,降低违规披露的机会
    5.4 强化杠杆买壳的穿透式信息披露
        5.4.1 对所有股东的资金来源、出资方式及比例依法披露
        5.4.2 严查对实际出资者的信息披露
        5.4.3 加强对出资者目的的披露
    5.5 综合运用各方力量进行全方位监察
        5.5.1 发挥社会和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
        5.5.2 提高投资者辨别虚假信息的能力
        5.5.3 督促中介机构和自律组织归位尽责
6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2)现代汉语负面评价话语的语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缘由及研究意义
        1.1.1 研究缘由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
        1.2.1.1 负面评价的词汇语义研究
        1.2.1.2 负面评价的语篇分析研究
        1.2.1.3 负面评价的语法理论研究
        1.2.1.4 负面评价的语用理论研究
        1.2.1.5 简评
        1.2.2 国内研究
        1.2.2.1 负面评价的词句研究
        1.2.2.2 负面评价的话语研究
        1.2.2.3 负面评价的行为研究
        1.2.2.4 简评
    1.3 研究方法及理论基础
        1.3.1 研究方法
        1.3.2 理论基础
        1.3.2.1 言语行为理论
        1.3.2.2 语用关联理论
    1.4 内容框架及语料说明
        1.4.1 内容框架
        1.4.2 语料说明
        1.4.2.1 语料来源
        1.4.2.2 标注说明
第二章 负面评价话语的特征及类型
    2.1 负面评价话语的界定
        2.1.1 行事语力和交际意图
        2.1.1.1 行事语力的语用特征
        2.1.1.2 语力和意图之间联系
        2.1.2 结构要素和适切条件
        2.1.2.1 负面评价交际的结构要素
        2 .1.2.2 负面评价话语的适切条件
        2.1.3 负面评价话语的定义及范围
        2.1.3.1 本文的最终界定
        2.1.3.2 本文的研究范围
    2.2 负面评价话语的特征
        2.2.1 语义上的柔韧性
        2.2.1.1 施为动词的囊括性和显隐性
        2.2.1.2 评价意义的多源性和模糊性
        2.2.2 语用上的梯度性
        2.2.2.1 评价意图的语境显明性
        2.2.2.2 评价效应的礼貌层级性
        2.2.3 结构上的关联性
        2.2.3.1 回应话轮的成对出现
        2.2.3.2 评价序列的串联递进
    2.3 负面评价话语的类型
        2.3.1 话语意义类
        2.3.1.1 指向说话人的负面评价
        2.3.1.2 指向听话人的负面评价
        2.3.1.3 指向第三方的负面评价
        2.3.2 话语功能类
        2.3.2.1 情感型负面评价
        2.3.2.2 信息型负面评价
        2.3.2.3 需求型负面评价
        2.3.3 话语结构类
        2.3.3.1 毗邻双部式
        2.3.3.2 毗邻多部式
        2.3.3.3 毗邻混联式
        2.3.3.4 毗邻镶嵌式
        2.3.4 话语策略类
        2.3.4.1 显性负面评价
        2.3.4.2 隐性负面评价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负面评价话语的表达策略
    3.1 负面评价的内容型策略
        3.1.1 显义类策略
        3.1.1.1 命题意义式
        3.1.1.2 指称指派式
        3.1.2 预设类策略
        3.1.2.1 逻辑蕴含式
        3.1.2.2 话语情景式
        3.1.3 寓义类策略
        3.1.3.1 一般寓义式
        3.1.3.2 修辞寓义式
    3.2 负面评价的功能型策略
        3.2.1 描摹类策略
        3.2.1.1 解说直陈式
        3.2.1.2 假言预知式
        3.2.1.3 质疑追责式
        3.2.2 意图类策略
        3.2.2.1 信息索取式
        3.2.2.2 行为祈请式
        3.2.2.3 行为许诺式
        3.2.2.4 情感表态式
        3.2.3 移情类策略
        3.2.3.1 概念认同式
        3.2.3.2 情感移位式
        3.2.3.3 文化趋同式
    3.3 负面评价的结构型策略
        3.3.1 形态类策略
        3.3.1.1 核心形态式
        3.3.1.2 饰句形态式
        3.3.1.3 特殊形态式
        3.3.2 调控类策略
        3.3.2.1 聚合联想式
        3.3.2.2 组合序列式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负面评价话语的应答模式
    4.1 负面评价的肯定型应答
        4.1.1 肯定型应答的语义类型
        4.1.1.1 意愿类
        4.1.1.2 双赢类
        4.1.1.3 寻衅类
        4.1.2 肯定型应答的表达手段
        4.1.2.1 赞同标识语
        4.1.2.2 首肯致歉语
        4.1.2.3 缘由解析语
        4.1.2.4 信息重释语
        4.1.2.5 信息递补语
        4.1.2.6 缺位填充语
        4.1.2.7 逆转归咎语
    4.2 负面评价的模糊型应答
        4.2.1 模糊型应答的语义类型
        4.2.1.1 中正类
        4.2.1.2 缓冲类
        4.2.1.3 离心类
        4.2.2 模糊型应答的表达手段
        4.2.2.1 反馈标识语
        4.2.2.2 直露补阙语
        4.2.2.3 刻意曲解语
        4.2.2.4 情理追溯语
        4.2.2.5 信息顺递语
        4.2.2.6 复述修正语
    4.3 负面评价的否定型应答
        4.3.1 否定型应答的语义类型
        4.3.1.1 和易类
        4.3.1.2 干预类
        4.3.1.3 激进类
        4.3.2 否定型应答的表达手段
        4.3.2.1 反驳标识语
        4.3.2.2 质疑问难语
        4.3.2.3 巧言辩白语
        4.3.2.4 时局扳转语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语
    5.1 本文的认识
    5.2 存在的不足
    5.3 今后的研究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3)JD公司卓越绩效模式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
        1.4.1 基本思路
        1.4.2 研究方法
2 卓越绩效模式理论概述
    2.1 卓越绩效模式的产生和发展
    2.2 卓越绩效模式的内容
        2.2.1 卓越绩效模式的概念和框架
        2.2.2 卓越绩效模式的特点
    2.3 卓越绩效模式理论基础
        2.3.1 综合治理概念
        2.3.2 管理模式理论
        2.3.3 绩效评价理论
        2.3.4 标杆管理理论
    2.4 卓越绩效模式的应用及研究情况
        2.4.1 国外应用及研究情况
        2.4.2 国内应用及研究情况
    2.5 文献述评
3 JD公司面临的问题
    3.1 JD公司总体情况介绍
    3.2 玻璃纤维行业现状分析
    3.3 JD公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4 JD公司卓越绩效模式的导入和实施
    4.1 JD公司导入和实施卓越绩效模式的原因分析
    4.2 JD公司卓越绩效模式的导入
    4.3 JD公司卓越绩效模式的实施
        4.3.1 强化领导作用
        4.3.2 公司战略
        4.3.3 顾客与市场关注
        4.3.4 建立完善的资源体系
        4.3.5 整合强化过程管理
        4.3.6 测量、分析与改进
5 JD公司卓越绩效模式的初步实施效果评估
    5.1 JD公司卓越绩效模式实施的效果
        5.1.1 客户与市场的结果
        5.1.2 技术及产品创新成果
        5.1.3 财务结果
        5.1.4 资源结果
    5.2 JD公司卓越绩效模式实施的经验和教训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4)基于价值构成理论的林业企业品牌价值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的目的
    1.2.2 研究的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3.3 文献综述评析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技术路线 2 相关理论基础分析
2.1 价值构成理论
    2.1.1 商品价值构成理论分析
    2.1.2 企业价值构成理论分析
    2.1.3 顾客让渡价值构成理论分析
2.2 品牌价值理论
    2.2.1 品牌的概念
    2.2.2 品牌的分类
    2.2.3 企业品牌的内涵
    2.2.4 品牌价值的含义
    2.2.5 品牌资产的特征
    2.2.6 品牌价值评价方法
    2.2.7 名牌与驰名商标
2.3 无形资产理论分析
    2.3.1 无形资产的概念与内容
    2.3.2 无形资产的的形成和转让过程中的特点
    2.3.3 森林无形资产的评估
2.4 可持续发展与低碳经济理论
    2.4.1 可持续发展概念的提出
    2.4.2 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内容
    2.4.3 低碳经济理论的分析
2.5 本章小结 3 林业企业品牌价值构成分析
3.1 我国林业企业的界定与特点
    3.1.1 林业企业的界定
    3.1.2 林业企业的分类
    3.1.3 我国林业企业的特征
3.2 我国林业企业品牌价值现状与分析
    3.2.1 我国林业企业品牌价值现状
    3.2.2 我国林业企业品牌价值状况分析
3.3 不同产业的林业企业品牌价值构成分析
    3.3.1 不同产业的林业企业品牌经济价值分析
    3.3.2 不同产业的林业企业品牌社会价值分析
    3.3.3 不同产业的林业企业品牌生态价值分析
3.4 本章小结 4 林业企业品牌价值来源分析
4.1 林业企业品牌创建时的投入产生的价值分析
    4.1.1 品牌创建时的投入
    4.1.2 企业品牌创建时的投入
4.2 林业企业因提供较高顾客让渡价值而产生的价值增值分析
    4.2.1 与企业客户和顾客维持长期关系而产生的品牌价值增值
    4.2.2 提高企业内部员工满意度而产生的品牌价值增值
    4.2.3 提供最终用户让渡价值而产生的品牌价值增值
4.3 林业企业通过丰富品牌内涵产生的价值增值分析
    4.3.1 林业企业通过广告宣传产生的品牌价值增值
    4.3.2 林业企业通过公关活动产生的品牌价值增值
    4.3.3 林业企业通过销售促进活动产生的品牌价值增值
4.4 林业企业通过进行品牌延伸而产生的品牌价值增值分析
4.5 林业企业的通过科技研发与创新而产生的品牌价值增值分析
4.6 林业企业的通过开发产品新用途而产生的品牌价值增值分析
4.7 本章小结 5 林业企业品牌价值评价体系的构建与评价指标测算
5.1 林业企业品牌价值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5.1.1 林业企业品牌经济价值指标体系的构建
    5.1.2 林业企业品牌社会价值指标体系的构建
    5.1.3 林业企业品牌生态价值指标体系的构建
    5.1.4 林业企业品牌价值评价指标体系
5.2 林业企业品牌价值中经济价值指标的测算与评价
    5.2.1 衡量企业盈利能力和持续发展能力的相对指标的测算与评价
    5.2.2 衡量企业竞争能力与发展潜力的相对指标的测算与评价
    5.2.3 衡量财务能力的相对指标的测算与评价
5.3 林业企业品牌社会价值评价指标体系的测算与评价
    5.3.1 林业企业对社会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作用的相对指标的测算与评价
    5.3.2 林业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相对指标的测算与评价
    5.3.3 企业推动社会进步的相对指标的测算与评价
5.4 林业企业品牌生态价值评价指标体系的测算与评价
    5.4.1 林业企业为减少对环境的破坏所作努力的指标测算与评价
    5.4.2 林业企业为改善和修复环境所作贡献的指标测算与评价
5.5 本章小结 6 林业企业品牌价值评价模型的构建与实际应用
6.1 林业企业品牌价值评价模型的构建
    6.1.1 林业企业品牌价值一级评价模型
    6.1.2 林业企业品牌价值二级评价模型
    6.1.3 林业企业品牌价值三级评价模型
6.2 林业企业品牌价值评价模型的权重的确定
    6.2.1 林业企业品牌价值体系一级权重的测算
    6.2.2 林业企业品牌价值体系二级权重的测算
    6.2.3 林业企业品牌价值体系三级权重的测算
6.3 吉林森工的品牌价值的测算与评价
    6.3.1 吉林森工简介及品牌建设成果
    6.3.2 吉林森工的品牌经济价值测算数据汇总分析
    6.3.3 吉林森工的品牌社会价值测算数据汇总分析
    6.3.4 吉林森工的品牌生态价值测算数据汇总分析
    6.3.5 吉林森工的品牌价值评价指标的测算与分析评价
6.4 本章小结 7 新品牌价值评价体系下林业企业品牌价值增值策略
7.1 进行林产品地理标志注册产生价值增值
7.2 通过提高林业企业产品质量产生价值增值
7.3 构建与传播被消费者所认同的企业文化与品牌文化产生价值增值
    7.3.1 构建与传播被消费者认同的企业文化实现差异化营销
    7.3.2 构建与传播被个性鲜明的品牌实现品牌价值增值
7.4 通过资源整合实现林业企业品牌价值增值
    7.4.1 通过加大科技投入提高企业品牌价值
    7.4.2 围绕产业技术进步构建技术创新链
    7.4.3 充分利用资本市场提高林业企业融资能力
    7.4.4 推行一体化战略实现集团化经营
    7.4.5 以品牌联合实现国际合作与资源共享
7.5 注重品牌保护实现品牌价值增值
7.6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5)当代中国廉洁文化及其价值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第2章 马克思主义廉洁文化观
    2.1 马克思恩格斯的廉洁文化观
        2.1.1 私有制是资本主义腐败的根源
        2.1.2 建设“廉价政府”
        2.1.3 保持无产阶级政党先进性
    2.2 列宁的廉洁文化观
        2.2.1 以民主方式反对腐败
        2.2.2 以制度建设防治腐败
        2.2.3 注重干部队伍的建设
        2.2.4 重视对人民群众的价值关怀
    2.3 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廉洁文化观
        2.3.1 以人民群众为价值主体
        2.3.2 以人民利益为价值标准
        2.3.3 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价值目标
第3章 当代中国廉洁文化概论
    3.1 当代中国廉洁文化的概念
        3.1.1 当代中国廉洁文化的定义
        3.1.2 当代中国廉洁文化的内涵
    3.2 当代中国廉洁文化的内容
        3.2.1 节俭
        3.2.2 勤政
        3.2.3 廉洁奉公
        3.2.4 服务人民
    3.3 当代中国廉洁文化的本质属性
        3.3.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要素
        3.3.2 中国共产党“生命线”的基本要素
        3.3.3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3.4 当代中国廉洁文化的基本特征
        3.4.1 深刻的民族性
        3.4.2 强烈的政治性
        3.4.3 广泛的人民性
        3.4.4 鲜明的层次性
第4章 当代中国廉洁文化的价值维度
    4.1 价值和当代中国廉洁文化价值
        4.1.1 价值及其本质
        4.1.2 当代中国廉洁文化的价值
    4.2 当代中国廉洁文化的价值类型
        4.2.1 物质价值
        4.2.2 政治价值
        4.2.3 精神价值
        4.2.4 社会价值
    4.3 当代中国廉洁文化各价值类型的特性和关系
        4.3.1 各价值类型的特性
        4.3.2 各价值类型的关系
    4.4 当代中国廉洁文化价值的发展
        4.4.1 价值体系的发展
        4.4.2 价值取向的发展
        4.4.3 价值发展的特点
第5章 当代中国廉洁文化的价值功能
    5.1 引导激励功能
        5.1.1 廉洁文化导向论
        5.1.2 廉洁文化动力论
        5.1.3 廉洁文化合力论
    5.2 规范保障功能
        5.2.1 廉洁文化整合论
        5.2.2 廉洁文化制度论
        5.2.3 廉洁文化监督论
    5.3 标准评价功能
        5.3.1 廉洁文化形象论
        5.3.2 廉洁文化明镜论
        5.3.3 廉洁文化旗帜论
    5.4 社会优化功能
        5.4.1 廉洁文化资源论
        5.4.2 廉洁文化实力论
        5.4.3 廉洁文化和谐论
第6章 当代中国廉洁文化的价值实现
    6.1 当代中国廉洁文化价值实现的条件
        6.1.1 经济条件及其创造
        6.1.2 政治条件及其创造
        6.1.3 文化条件及其创造
        6.1.4 主体条件及其创造
    6.2 当代中国廉洁文化价值实现的制度保障
        6.2.1 拒腐防变教育长效机制
        6.2.2 反腐倡廉制度体系
        6.2.3 权力运行监控机制
    6.3 当代中国廉洁文化价值实现的具体路径
        6.3.1 充分发掘古今中外廉洁文化价值资源
        6.3.2 将“廉洁奉公”价值观提升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6.3.3 将廉洁文化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6)我国西北地区钢铁产业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现代钢铁工业的特点
    1.2 世界钢铁工业发展及现状
        1.2.1 世界钢铁工业发展历程
        1.2.2 世界钢铁工业现状
    1.3 国内钢铁工业发展及现状
        1.3.1 国内钢铁工业发展历程
        1.3.2 国内钢铁工业现状
    1.4 国内钢铁工业存在的问题
    1.5 国内钢铁工业发展趋势
    1.6 我国西北地区钢铁工业概况
    1.7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西北地区钢铁企业现状分析
    2.1 酒泉钢铁集团公司现状分析
        2.1.1 矿山资源及开采现状
        2.1.2 选矿设备及生产能力
        2.1.3 铁前设备及生产能力
        2.1.4 炼铁设备及生产能力
        2.1.5 炼钢设备及生产能力
        2.1.6 热轧设备及生产能力
        2.1.7 冷轧设备及生产能力
        2.1.8 能耗、环保、资源水平
    2.2 新疆八一钢铁股份有限公司现状分析
    2.3 西宁特殊钢股份有限公司现状分析
    2.4 小结
第3章 西北地区钢铁企业循环经济发展战略
    3.1 西北地区能源资源禀赋特点
        3.1.1 资源分布总体情况
        3.1.2 铁矿资源分布及特点
    3.2 钢铁企业循环经济发展战略
        3.2.1 煤资源梯度利用
        3.2.2 铁矿资源开发利用
        3.2.3 钢铁冶金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
    3.3 钢铁生产资源优化配置
        3.3.1 物质流
        3.3.2 能源流
        3.3.3 水资源流
    3.4 小结
第4章 酒钢低成本可持续发展战略
    4.1 低成本发展战略的指导思想
    4.2 钢铁主业低成本可持续发展战略
        4.2.1 铁前发展战略
        4.2.2 炼钢发展战略
        4.2.3 轧钢发展战略
    4.3 关联产业整合优化发展战略
        4.3.1 铬、镍、钨、钼资源开发
        4.3.2 伴生铜矿资源开发
        4.3.3 电解铝及铝合金产业发展
    4.4 低碳经济发展战略
    4.5 小结
第5章 酒钢钢铁产品结构调整策略
    5.1 产品结构现状分析
        5.1.1 碳钢产品结构
        5.1.2 不锈钢产品结构
    5.2 产品结构调整思路
        5.2.1 指导思想
        5.2.2 产品发展方向
    5.3 产品结构调整内容
        5.3.1 不锈钢产品
        5.3.2 棒线材产品
        5.3.3 板材产品
    5.4 小结
第6章 酒钢科技与人才发展战略
    6.1 科技发展现状分析
        6.1.1 科技工作体系
        6.1.2 科技工作现状
        6.1.3 科技工作存在的问题
    6.2 科技发展外部环境
        6.2.1 钢铁行业技术发展趋势
        6.2.2 国家产业技术政策导向
    6.3 科技发展战略
        6.3.1 基本思路
        6.3.2 科技发展目标
        6.3.3 科技发展着力点
    6.4 人力资源发展战略
        6.4.1 人力资源现状
        6.4.2 人力资源开发指导思想
        6.4.3 科技队伍建设
    6.5 小结
第7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作者简介

(7)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管理中政府责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问题提出(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相关概念界定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1 关于养老保险基金管理问题的研究
        1.3.2 养老保险基金管理中政府责任研究
    1.4 研究内容
        1.4.1 主要研究内容
        1.4.2 可能的创新与存在不足
第2章 政府在养老保险基金管理中责任的理论研究
    2.1 政府在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管理中责任的理论研究
        2.1.1 政治理论
        2.1.2 经济学理论
    2.2 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管理相关问题阐述
        2.2.1 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管理与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关系
        2.2.2 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属性间题
第3章 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管理中的政府责任分析
    3.1 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管理中政府、个人责任、企业责任辨析
        3.1.1 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管理中的政府责任
        3.1.2 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管理中的个人责任和企业责任
    3.2 政府参与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管理的责任界限
        3.2.1 政府参与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管理的绩效函数
        3.2.2 政府在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管理中的成本函数
        3.2.3 政府参与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管理的理想状态
        3.2.4 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管理中的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管理中政府责任演进及存在问题
    4.1 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管理中政府责任的演进
        4.1.1 传统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建设时期
        4.1.2 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管理的改革时期
        4.1.3 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管理趋于完善时期
    4.2 政府在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管理中面临的外部环境
        4.2.1 人口老龄化的影响
        4.2.2 资本市场亟待完善
    4.3 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管理中政府责任存在的问题
        4.3.1 政府制度供给中"路径依赖"问题突出
        4.3.2 政府在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中监管乏力
        4.3.3 政府在投资运营管理中的"低效"
        4.3.4 政府在财政责任上的模糊性和不均化
        4.3.5 社会信用流失,法律建设滞后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日本养老保险基金管理的经验教训
    5.1 日本养老保险基金管理的内容
        5.1.1 日本养老保险基金的概况
        5.1.2 日本养老保险基金的运营状况
    5.2 日本养老金的改革
        5.2.1 对运营组织的改革
        5.2.2 监管组织的改革
    5.3 日本养老金的经验教训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管理中政府责任的建议
    6.1 制定明确的战略规划
    6.2 加快法律、市场以及社会诚信体系建设步伐
    6.3 建立完善的基金监管运营体制
    6.4 维护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支平衡
    6.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结语
致谢

(8)农地产权制度建设研究 ——以重庆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文献综述 1.1
    国外研究概况 1.2
    国内研究进展 1.3
    小结 第2章
    绪论 2.1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2.2
    研究对象及区域 2.3
    研究思路、方法及技术路线 2.4
    研究结构及主要内容 2.5
    资料来源 第3章
    农地产权制度基本理论 3.1
    农地概论 3.2
    产权及产权制度 3.3
    我国农地产权制度 第4章
    建国后农地产权制度历史研究 4.1
    土地改革运动 4.2
    初级农业合作化运动 4.3
    高级农业合作化运动 4.4
    人民公社化运动 4.5
    土地承包责任制 4.6
    小结 第5章
    农地产权制度现实运行与绩效研究 5.1
    重庆市璧山县大路镇概况 5.2
    现行农地产权制度运行状况 5.3
    现行农地产权制度存在的问题 5.4
    现行农地产权制度绩效评价 5.5
    小结 第6章
    农地产权制度改革风险评估 6.1
    风险和风险评估 6.2
    定性评估 6.3
    定量评估 6.4
    小结 第7章
    不同群体农地产权意愿研究 7.1
    农户意愿 7.2
    基层干部意愿 7.3
    启示 第8章
    重庆市农地产权制度改革实践 8.1
    江津、长寿区承包经营权入股改革 8.2
    "股田公司"工商登记 8.3
    江北区农民转市民土地改革试点 8.4
    开县承包经营权抵(质)押 8.5
    小结 第9章
    农地产权制度建设 9.1
    农地产权制度建设的约束条件 9.2
    农地产权制度建设的总体思路 9.3
    完善农地所有权制度 9.4
    稳定土地承包经营权制度 9.5
    强化农地使用权制度 9.6
    健全农地他项权利制度 第10章
    结语 10.1
    创新点 10.2
    研究结论 10.3
    政策建议 10.4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学期间所发表的文章 在学期间主要科研课题

(9)美国外交关系委员会研究(1921-1991)(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绪论
一、本文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一) 国外学术界的研究现状
    (二) 国内学术界的研究现状
二、本文研究内容与研究意义
    (一) 研究内容
    (二) 研究意义
三、本文研究方法与资料来源
    (一) 研究方法
    (二) 资料来源
四、本文研究的创新之处 第一章 美国外交关系委员会的历史演变
一、美国外交关系委员会的成立
    (一) 美国外交关系委员会的雏形
    (二) 美国外交关系委员会的正式成立
二、美国外交关系委员会的历史变迁
    (一) 第一阶段:1921—1938
    (二) 第二阶段:1939—1945
    (三) 第三阶段:1946—1968
    (四) 第四阶段:1969—1991 第二章 美国外交关系委员会的基本结构与特征
一、美国外交关系委员会的框架组织
    (一) 美国外交关系委员会的人员构成
    (二) 美国外交关系委员会的组织结构
二、美国外交关系委员会的资金来源
    (一) 美国东部金融财团与美国外交关系委员会
    (二) 美国主要基金会与美国外交关系委员会
三、《外交季刊》与美国外交关系委员会
    (一) 《外交季刊》概况
    (二) 《外交季刊》对美国外交政策的影响
    (三) 《外交季刊》与外交关系委员会的战略目标 第三章 精英政治与美国外交关系委员会
一、历届美国外交关系委员会重要成员构成及分析
    (一) 美国政府内的外交关系委员会重要成员
    (二) 美国外交关系委员会重要成员的结构分析
二、美国政府高官及重要部门首脑所提及的外交关系委员会
三、美国外交关系委员会成员在主要传媒中的影响力
四、美国外交关系委员会与精英政治
    (一) 精英人士与美国外交关系委员会的关联
    (二) 精英政治对美国外交关系委员会的影响 第四章 美国外交关系委员会对美国外交政策制定的影响(案例分析)
一、美国卷入东南亚冲突与战争
    (一) 美国外交关系委员会对东南亚战略地位的认识和持续研究
    (二) 美国外交关系委员会成员与美国政府对东南亚冲突与战争的立场
二、中美关系正常化
    (一) 中美关系解冻前美国外交关系委员会对中国问题的关注
    (二) 美国外交关系委员会对中国问题的研究及运用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在学期间学术成果情况

(10)基于“某制造型企业经营失败”的企业经营危机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概论
    一、研究的背景和动机
    二、研究的问题和目的
第二章 企业经营危机的定义、分类、危机产生的必然性
    一、企业经营危机的定义
        (一) 国外学者对危机的定义
        (二) 国内对危机的定义
        (三) 经营危机的定义
    二、企业经营危机的分类
        (一) 直线式危机、传媒式危机和矩阵式危机
        (二) 企业信用危机和企业连锁危机
        (三) 系统危机和非系统危机
    三、企业经营危机产生的必然性
        (一)、企业内部组织的相对稳定与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的矛盾
        (二)、技术与管理的创新
        (三)、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理
第三章 企业经营危机管理的基本理论概述
    一、企业经营危机管理的内涵
    二、企业经营危机管理的理论
        (一)、危机预警系统理论
        (二)、边界创造论
        (三)、心理能量刺激论
        (四)、契约修复论
        (五)、危机结构论
        (六)、企业危机的生命周期理论
第四章 企业的个案研究
    一、某制造型企业概况
    二、某制造型企业遇到的经营危机事件介绍
        (一)、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危机
        (二)、内部各种矛盾带来的危机
    三、该企业针对危机采取的措施及分析
        (一)、管理模式调整措施及分析
        (二)、绩效考核办法调整
        (三)、工资分配制度的调整
        (四)、产品结构调整措施及分析
        (五)、对明知有质量问题产品的处理措施分析
        (六)、营销策略调整措施及分析
        (七)、寻找新发展项目的措施与分析
        (八)、技术研发方面的措施与分析
第五章 该企业经营危机管理的教训及启发
    一、企业经营危机管理中“战略”应先行
    二、建立企业经营危机管理的预警系统,将危机消灭在酝酿期
    三、企业经营危机管理中市场竞争策略的制定是决定企业危机管理成败的关键
    四、企业经营危机管理中修复企业与利益相关者的契约是危机管理的基础工作
        (一)、在危机中与利益相关人及时的沟通是契约修复的一项主要工作
        (二)、企业与利益相关者价值的重构是契约修复的保障
    五、重视人的潜能和价值,形成学习型的组织是企业应对各种经营危机的制胜法宝
结束语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四、博伦公司严重亏损的原因与教训(论文参考文献)

  • [1]龙薇传媒并购万家文化案中信息披露违规探究[D]. 张晴晴. 江西财经大学, 2019(01)
  • [2]现代汉语负面评价话语的语用研究[D]. 崔晋苏. 华中师范大学, 2019
  • [3]JD公司卓越绩效模式的应用研究[D]. 谭建文. 浙江工业大学, 2019(07)
  • [4]基于价值构成理论的林业企业品牌价值评价研究[D]. 崔文丹. 东北林业大学, 2012(02)
  • [5]当代中国廉洁文化及其价值研究[D]. 邓学源. 湖南大学, 2011(05)
  • [6]我国西北地区钢铁产业发展战略研究[D]. 虞海燕. 东北大学, 2011(07)
  • [7]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管理中政府责任研究[D]. 王雷震. 南京农业大学, 2010(05)
  • [8]农地产权制度建设研究 ——以重庆市为例[D]. 郑财贵. 西南大学, 2010(08)
  • [9]美国外交关系委员会研究(1921-1991)[D]. 金龙云. 东北师范大学, 2010(11)
  • [10]基于“某制造型企业经营失败”的企业经营危机管理研究[D]. 尚雯. 贵州大学, 2007(05)

标签:;  ;  ;  

博伦严重亏损的原因及教训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