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思想政治工作中的网络教育

谈思想政治工作中的网络教育

一、浅谈思政工作中的网络教育(论文文献综述)

冯慧蕊[1](2021)在《新媒体时代下高校思政工作创新思路研究》文中认为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提升,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新媒体的迅速崛起,对我国的教育理念与教育模式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基于此,高校可开展思政教育改革,以提高学生的道德标准、思想认识。文章分析了新媒体的特征,探讨了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政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合理的解决措施,以推动高校思政工作顺利开展。

刘一诺[2](2021)在《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政工作中的路径探析——以茶文化为例》文中研究指明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政工作中实践探索,成为高校思政工作创新的主方向,发挥思政工作文化育人性,提升高校思政工作实施的质量,是当今高校思政工作主要讨论的问题。辅导员作为高校教育管理队伍中的重要部分,在传统文化落实思政工作中发挥主功效。对此,高校以传统文化中的茶文化为导向,分析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政工作之关联,论述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政工作中实施的价值,并提出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政工作中实施的路径。

李雪荣[3](2021)在《“大思政”视阈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文中认为现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际间的文化、思想不断地进行多元碰撞,世界开放程度不断加大,教育也随着时代化趋势不断走向开放。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高校对大学生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必须更加注重教育的理念与方式,如何有效地运用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理论价值与实际应用价值,不仅仅是我国高校教育领域需要迫切地思考与解决的问题,在我国学术界也一定要认真地对其进行探究。“大思政”理念的提出能很好地为现存问题提供解决方案,成为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的重点问题和热点问题。本文通过结合我国当前有关“大思政”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相关研究,总结分析当前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展开原因分析,提出在“大思政”视阈下加快发展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具体对策,力求为进一步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本文将通过以下五个部分对“大思政”视阈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阐述:第一部分为全文整体绪论;主要针对研究内容与进行研究的意义、国内外关于本内容相关的研究现状进行阐述,并且论述在本文中所用的研究思路和方法及在研究中所遇到的重难点和创新点等。第二部分主要阐述有关本论题的一些基本理论概述及理论依据,包括对“大思政”的基本概述,阐述关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大思政”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两者之间的关系和研究的理论依据等。第三部分主要是探析“大思政”视阈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特征,包括“大思政”视阈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形态特征、思维特征和实践特征这三部分内容。第四部分在对各理念梳理及对特征思考的基础上,具有针对性地对“大思政”视阈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进行现实审视;主要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困境和形成现实困境的原因中进行相关探讨。第五部分是在现今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大思政”视阈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分析。分别从以下四个部分出发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政策:进一步构建“三全”统筹整合的一体化育人制度以及完善的育人机制;搭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平台,为高校进行大学生思政教育予以支撑;建设强有力的思政工作队伍,进行教师队伍和专门力量建设;压实高校思政工作责任,对高校的思政教育工作进行有力监督;打造一个家庭、社会和学校共同参与的“三全育人”共同体,对思政教育资源进行整合。最后重点回顾了本文的主要看法,在“大思政”的视阈下,高校在开展大学生思政教育时应将其理论与实践相互融为一体,从而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相关教育进一步深入。

张影[4](2021)在《新时代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途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新时代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增强大学生生态文明理念和提升大学生生态文明素质的重要途径。在高校开展生态文明教育对丰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实现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对于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新时代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途径为研究主题,采用文献研究法、理论联系实际法、跨学科研究法等方法,从新时代背景出发,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为着力点,对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进行了研究。本文主要由五部分构成: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论述了选题缘由、选题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价、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第二部分对生态文明、生态文明教育、新时代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概念进行了层层递进地阐释,介绍了新时代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理论基础。第三部分阐述了新时代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现状,指出新时代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存在课程设置不完善、网络教育创新不足、实践活动不丰富等问题,从高校生态文明教育体系不够健全、生态文明网络教育重视程度不够、生态文明教育资源相对缺失三个方面进行了原因分析。第四部分提出新时代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原则、内容和目标。新时代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应坚持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和学校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的原则;新时代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内容包括生态科学知识教育、生态道德教育和生态法制教育;针对新时代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目标,从“知、情、意、行”入手,提出了培养大学生正确的生态文明认知、陶冶大学生强烈的生态文明情感、磨炼大学生坚定的生态文明意志、养成大学生良好的生态文明行为四个目标。第五部分提出了新时代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途径,分别从理论教育活动、网络教育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来进行,要推动生态文明教育融入教育课程建设,加强生态文明理论教育;构建生态文明教育网络环境,进行生态文明网络教育;开展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增强实践参与三方面着手,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

周景报[5](2020)在《高校网络思政队伍建设的途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高校中思政工作的重要性不容忽视,需要关注教育工作的开展需求,应用新的方式促进高校思政教育水平的提升。通过网络思政教育的模式,能够促使教育的路径得到拓展,更为适合于当代高校学生的思想发展需求。为此,需要以网络教育的模式为基础,建设专业的高校思政教育队伍。首先,网络思政教育队伍中建设需要进行人才的吸纳,选择具有思想政治与网络教育水平过硬的人才,以人才作为网络思政教育队伍的基础;其次,要关注思政教育队伍的持续建设与发展,为思政教育队伍中的人员提供充足的学习与探讨机会,促进其能力的持续提升;另外,高校工作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在思政教育队伍的建设中,不能忽视学生的思政教育需求,需要强化思政队伍与学生之间的联系。基于此,本文对高校网络思政教育队伍的建设展开探讨。

李娜[6](2020)在《习近平关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论述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围绕高校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的根本性问题,发表了许多关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论述,这是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遵循。本文在汲取近年来学术界关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重要论述相关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综合运用文献分析和比较研究法,着重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论述进行了全面系统研究。首先,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内涵出发,对其基本概念、目标任务与内容途径进行了理论阐述与归纳,为进一步研究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重要论述夯实理论基础。其次,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关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相关论述入手,总结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以及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核心领导人对思想政治工作的有关论述,归纳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理论渊源。再次,梳理归纳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重要论述的主要内容:一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根本任务为立德树人,核心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二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以坚持学生为主体和改革创新为重要原则;三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法治教育和道德教育为主要内容;四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以强化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作用、构建“大思政”格局、强化校园文化育人和网络信息化建设为途径;五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以加强党的领导和建设,抓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为条件保障。最后,本文从继承发展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丰富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理论和提升完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理论的理论维度,以及为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新指导,为大学生成长成才指明了新方向的实践维度,也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提炼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重要论述的时代价值。

单莉[7](2020)在《企业基层青年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创新方法探究》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在企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青年职工的数量逐渐增多,在职工队伍中占有较大的比重,是企业发展过程中的新动力,具有新时期的工作思维与思想元素。在此情况下,传统的企业基层职工思想政治工作方式无法满足当前的时代发展需求,不能确保各方面的思想政治工作效果,对其长远发展会造成不利影响。在此情况下,企业应该积极创新基层青年职工思想政治工作,遵循与时俱进的原则,筛选最佳的工作方式方法,提升思想政治工作质量和水平,为提升企业基层青年职工的综合素质与思想素养提供帮助。

范泠萱[8](2020)在《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政工作的转型与创新发展探究》文中研究表明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对社会生活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高校的思政工作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互联网高速发展的影响,因此,高校在开展思政工作时,必须积极运用互联网思维。互联网与思政工作的深度融合,是促进智慧德育目标落实的有效策略,也是高校思政工作转型发展的重要方向。高校要想提升思政工作水平,需要对当前的工作现状进行分析,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然后根据实际情况,运用互联网思维,采取合理策略,推进思政工作转型发展。

贲卉贝[9](2020)在《“三全育人”体系在高校思政工作中的实践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大学思政教育的主要任务就是如何解决培养人的问题,此时要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三全育人"为目标,培养复兴民族、建设和谐社会合格的接班人。本文对高校思政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阐述了"三全育人"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意义,重点解析"三全育人"体系在高校思政工作中的实践研究。

王蓓蓓[10](2020)在《微警务视域下公安思想政治工作载体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思想政治工作是党的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公安机关是党和人民手中的“刀把子”,因此,做好公安思想政治工作,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在公安工作中的作用,是坚定政治立场、确保公安姓党的重要途径。近年来,随着警务改革的深入,依托于微博、微信、微视频及其他类型App等载体的微警务模式在公安工作体系中所占比例得到了极大提升,微警务载体的影响力也超过了传统载体,其交互性、便捷性和信息传播的及时性等特点对公安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同时,社会矛盾凸显,多元的价值观念、社会思潮等冲击着民警的价值观,这对公安思想政治工作在载体选择与应用、工作的主动性与及时性等方面都提出了更高要求。载体在思想政治工作中承担着连接思想政治工作各要素的桥梁功能,微警务的发展促进了公安思想政治工作载体转型。近年来,微博、微信、微视频等微警务载体以其便捷、交互、即时等优势打破了思想政治工作的时空界限,缩短了思想政治工作主客体间的距离,将传统的单向交流转变为双向交互,在公安思想政治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当前,微警务载体在公安思想政治工作的应用中存在着整体合力建设不足、形式与承载内容匹配误区、思想政治工作主客体媒介素养缺失等问题。因此,在公安工作全面推广应用微警务模式的视域下,对公安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微警务”载体在实践中的应用展开研究是适应微警务发展和公安思想政治工作要求的必然选择,有利于创新思想政治工作载体,推动公安思想政治工作顺利开展,助力公安队伍正规化建设。本文在思想政治工作理论的指导下,运用交往行为理论、人本管理理论和传播学的长尾理论、分众传播理论,在微警务视域下,探究公安思想政治工作的“微警务”载体及其相关影响,对微警务载体在公安思想政治工作中应用的具体模式、举措、取得的成果、存在的困境及原因进行系统分析,探析微警务载体对传统公安思想政治工作的解构,借鉴国外相关经验,探析微警务载体在公安思想政治工作中应用困境的消解路径,从而为公安思想政治工作载体体系建设提供有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提升我国公安思想政治工作实效,充分发挥其育警功能,打造一支政治立场坚定的人民公安队伍。

二、浅谈思政工作中的网络教育(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浅谈思政工作中的网络教育(论文提纲范文)

(1)新媒体时代下高校思政工作创新思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新媒体的特征
    (一)时速性
    (二)互动性
    (三)个性化
二、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政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开展渠道较窄
    (二)网络信息复杂
三、新媒体时代下高校思政工作的创新措施
    (一)拓宽思政工作开展渠道
    (二)完善网络思政工作反馈体系
    (三)正确认识新媒体给思政工作带来的机遇
    (四)举办校园网络主题教育活动
    (五)加大师生交流力度

(2)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政工作中的路径探析——以茶文化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1 茶文化特点
2 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政工作之关联
    2.1 根基原理一致
    2.2 历史进程相关
    2.3 方向原则正确
3 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政工作中实施的价值
    3.1 提升思政工作实效性
    3.2 陶冶学生情操
    3.3 提升高校德育教育能力
4 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政工作中实施的路径
    4.1 转变工作理念
    4.2 创新工作方法
    4.3 延伸工作载体
    4.4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3)“大思政”视阈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的背景
        1.1.2 研究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的重难点和创新点
        1.4.1 研究的重点
        1.4.2 研究的难点
        1.4.3 研究的创新点
2 “大思政”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及理论依据
    2.1 “大思政”的背景及意蕴
        2.1.1 “大思政”的背景
        2.1.2 “大思政”的意蕴
        2.1.2.1 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贯穿于各个学科
        2.1.2.2 思想政治教育倡导教育主客体间平等
        2.1.2.3 思想政治教育体现于教学各方位
    2.2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与特点
        2.2.1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
        2.2.2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
    2.3 “大思政”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
        2.3.1 “大思政”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理念
        2.3.2 “大思政”是优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方法
        2.3.3 “大思政”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的实现
    2.4 研究的理论依据
        2.4.1 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2.4.2 习近平新时代青年教育思想理念
        2.4.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
3 “大思政”视阈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特征
    3.1 “大思政”视阈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形态特征
        3.1.1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贯穿式存在
        3.1.2 虚拟与现实共存的整体形态
    3.2 “大思政”视阈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维特征
        3.2.1 开放性思维
        3.2.2 共在性思维
    3.3 “大思政”视阈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特征
        3.3.1 交互主体性
        3.3.2 根植于生活
        3.3.3 彰显人文关怀
        3.3.4 注重心理疏导
4 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审视
    4.1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困境
        4.1.1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认识不够深刻
        4.1.2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相对较弱
        4.1.3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建设不系统
        4.1.4 高校管理育人与服务育人力度不够
        4.1.5 考核机制对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形成阻碍
    4.2 形成现实困境的原因
        4.2.1 高校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作用发挥不凸显
        4.2.2 高校党政组织的教育引领作用不完全到位
        4.2.3 高校思政教育工作队伍建设薄弱
        4.2.4 高校对思政教育工作的考核评价机制不够完善
5 “大思政”视阈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分析
    5.1 整合多方资源,形成“大思政”视阈下的思政育人合力
        5.1.1 构建高校“三全”一体化育人体系
        5.1.2 引导家庭形成符合我国意识形态的价值取向
        5.1.3 整合社会思政教育资源,构建协同育人大环境
    5.2 加强思政教师队伍和专门力量的建设
        5.2.1 完善选、培、管制度
        5.2.2 加强师风师德建设
        5.2.3 完善激励、考核和评价机制
    5.3 完善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平台搭建
        5.3.1 健全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
        5.3.2 健全高校主客体交流平台
        5.3.3 健全思政教育队伍研修工作平台
        5.3.4 健全用实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平台
    5.4 完善科学系统的考评机制
        5.4.1 完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监督的责任体系
        5.4.2 完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监督的运行体系
        5.4.3 完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监督的评价体系
6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4)新时代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途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缘由和选题意义
        1.1.1 选题缘由
        1.1.2 选题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价
        1.2.1 国内研究现状及评价
        1.2.2 国外研究现状及评价
    1.3 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
        1.3.1 研究方法
        1.3.2 创新之处
2 新时代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概述
    2.1 新时代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概念
        2.1.1 生态文明
        2.1.2 生态文明教育
        2.1.3 新时代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
    2.2 新时代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理论基础
        2.2.1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2.2.2 思想政治教育个体发展功能理论
3 新时代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原因分析
    3.1 新时代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取得的成效
        3.1.1 高校生态文明教育工作普遍开展
        3.1.2 大学生生态文明素质日益提高
    3.2 新时代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存在的问题
        3.2.1 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课程设置不完善
        3.2.2 大学生生态文明网络教育创新不足
        3.2.3 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实践活动不丰富
    3.3 新时代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3.3.1 高校生态文明教育体系不够健全
        3.3.2 高校生态文明网络教育重视程度不够
        3.3.3 高校生态文明教育资源相对缺失
4 新时代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原则、内容及目标
    4.1 新时代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原则
        4.1.1 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原则
        4.1.2 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原则
        4.1.3 学校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原则
    4.2 新时代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内容
        4.2.1 生态知识教育
        4.2.2 生态道德教育
        4.2.3 生态法制教育
    4.3 新时代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目标
        4.3.1 培养大学生正确的生态文明认知
        4.3.2 陶冶大学生强烈的生态文明情感
        4.3.3 磨炼大学生坚定的生态文明意志
        4.3.4 养成大学生良好的生态文明行为
5 新时代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途径
    5.1 推动生态文明教育融入教育课程建设
        5.1.1 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作用
        5.1.2 加强课程思政中的生态文明教育
        5.1.3 创新生态文明课程教学方法
    5.2 营造生态文明教育网络环境
        5.2.1 加强生态文明教育网络载体建设
        5.2.2 丰富生态文明教育网络传播方式
        5.2.3 创新大学生生态文明网络教育方法
    5.3 开展生态文明教育社会实践活动
        5.3.1 建立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实践基地
        5.3.2 开展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社会实践服务活动
        5.3.3 组织大学生进行生态文明建设实践研修活动
6 结束语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5)高校网络思政队伍建设的途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一、当前高校建设网络思政教育队伍的重要意义
    (一)更为适应于学生的信息接受习惯
    (二)更为适应于思政教育的需求
    (三)更为适应于学校稳定发展的需求
二、重视人才吸纳,建设高校网络思政教育队伍
    (一)选择具备高水平思想政治素质的人才
    (二)选择具有网络信息素养的人才
    (三)选择具有思想创新能力的人才
三、完善网络思政队伍内部发展模式的建设
    (一)根据思政教育发展政策进行队伍建设
    (二)提升网络思政教育平台与网络思政教育队伍之间的契合性
四、根据学生思政教育需求,完善网络思政教育队伍建设
    (一)提升思政队伍应用网络进行学情分析的能力
    (二)根据学生需求丰富思政教育教学理念
五、结束语

(6)习近平关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论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研究的背景
        2.研究的意义
    (二)相关研究综述
    (三)主要研究内容和方法
        1.主要研究内容
        2.主要研究方法
    (四)创新之处与不足
        1.创新之处
        2.研究不足
一、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概述
    (一)思想政治工作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内涵
        1.思想政治工作
        2.高校思想政治工作
    (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目标与任务
        1.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目标
        2.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任务
    (三)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与途径
        1.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
        2.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途径
二、习近平关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重要论述的理论依据
    (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思想政治工作理论
        1.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思想政治工作的有关论述
        2.列宁关于思想政治工作的有关论述
    (二)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核心领导人的思想政治工作理论
        1.毛泽东关于思想政治工作的有关论述
        2.邓小平关于思想政治工作的有关论述
        3.江泽民关于思想政治工作的有关论述
        4.胡锦涛关于思想政治工作的有关论述
三、习近平关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重要论述的主要内容
    (一)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任务和核心
        1.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
        2.核心是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原则
        1.坚持以学生为本
        2.改革创新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1.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
        2.理想信念教育
        3.爱国主义教育
        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5.法治教育
        6.道德教育
    (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途径
        1.强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主渠道作用
        2.加快构建“大思政”格局
        3.强化校园文化育人
        4.加强网络信息化建设
    (五)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条件保障
        1.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
        2.抓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
四、习近平关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重要论述的时代价值
    (一)习近平关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重要论述的理论价值
        1.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理论
        2.丰富了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理论
        3.提升完善了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理论
    (二)习近平关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重要论述的实践价值
        1.为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新的指导
        2.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指明方向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以及参加科研项目状况
致谢

(7)企业基层青年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创新方法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1 企业基层青年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的意义
2 企业基层青年职工思政工作问题
    2.1 职工学习方式过于单一
    2.2 缺乏良好的教育方法
    2.3 缺乏良好的教育内容
    2.4 思政工作人员缺乏创新力
3 企业基层青年职工思政工作创新措施
    3.1 更新职工思政知识学习方法
    3.2 尝试改革教育方法
    3.3 创新思政工作的内容
    3.4 注重思政工作人员的创新素质
4 结语

(8)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政工作的转型与创新发展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1 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政工作现状分析
2 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政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2.1 网络速度需要提升
    2.2 网络平台建设不到位
    2.3 思政工作者的综合素质有待提升
3 运用互联网思维推动高校思政工作转型发展的策略
    3.1 改善互联网教学环境
    3.2 推动教学模式优化转型
    3.3 提升思政工作者综合素养
4 结语

(9)“三全育人”体系在高校思政工作中的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高校思政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思政育人目标定位模糊
    (二)思政教育整体规划需加强
    (三)思政教师队伍专业能力需加强
二、“三全育人”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意义
    (一)时代发展的需要
    (二)实现全域思政教育
    (三)大学生发展的保障
三、“三全育人”体系在高校思政工作中的实践研究
    (一)全员育人,构建思政教育育人队伍
    (二)全方位育人,实现思政教育的多方联动
    (三)全过程育人,不断扩大思政教育的范围
四、结束语

(10)微警务视域下公安思想政治工作载体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3.3 创新之处
2 基本认识
    2.1 核心概念
        2.1.1 微警务及其形态
        2.1.2 公安思想政治工作的“微警务”载体
    2.2 基础理论
        2.2.1 思想政治工作理论
        2.2.2 交往行为理论
        2.2.3 人本管理理论
        2.2.4 传播学相关理论
    2.3 微警务载体对公安思想政治工作的影响
        2.3.1 对公安思想政治工作主客体的影响
        2.3.2 对公安思想政治工作内容方法的影响
        2.3.3 对公安思想政治工作过程的影响
3 微警务载体在公安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具体应用
    3.1 应用的基本模式
        3.1.1 公安部:主导形成公安新媒体矩阵管理模式
        3.1.2 北京:重视信息发布和互动的“北京模式”
        3.1.3 江苏:微警务平台集群助力公安思政工作
        3.1.4 四川:公安微信对公安文化的有效传播
        3.1.5 厦门:注重民警个人和基层微博运营的“厦门模式”
    3.2 采取的主要举措
        3.2.1 微博在公安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应用
        3.2.2 警务微信开启公安思想政治工作新时代
        3.2.3 微视频激发公安思想政治工作新活力
        3.2.4 各类App引领公安思想政治工作处处入微
    3.3 取得的有关成效
        3.3.1 减小了公安思想政治工作主客体间的代沟
        3.3.2 拓宽了公安思想政治工作的覆盖面
        3.3.3 增强了公安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
        3.3.4 有助于公安思想政治工作隐性教育功能的挖掘
4 微警务载体在公安思想政治工作中应用的困境与原因分析
    4.1 存在的主要困境
        4.1.1 公安思想政治工作载体应用尚未形成整体合力
        4.1.2 微警务载体在公安思政工作中形式与内容的匹配误区
        4.1.3 公安思想政治工作主体权威的弱化和素养缺失
        4.1.4 微警务运行环境对公安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挑战
    4.2 困境产生的原因分析
        4.2.1 公安思想政治工作主体的影响
        4.2.2 微警务载体承载内容的影响
        4.2.3 微警务实施环境的影响
5 国外警队管理载体应用的经验借鉴及分析
    5.1 国外警队管理载体应用的概况
        5.1.1 美国:Twitter在警察德育工作中的应用
        5.1.2 英国:大众传媒与新兴载体合力推动警队管理
    5.2 国外警队管理载体应用对我国的经验启示
        5.2.1 正确认识微警务载体在公安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地位
        5.2.2 加强微警务载体在公安思政工作中应用的政策支持、制度保障
        5.2.3 优化不同时代思想政治工作载体承载的内容
        5.2.4 注重微警务载体与其他载体的融合
6 微警务载体在公安思想政治工作中应用的困境消解
    6.1 推动微警务载体在公安思想政治工作中合力的发挥
        6.1.1 着眼于基础层,加强微警务载体建设
        6.1.2 着力于拓展层,积极开发新型载体
        6.1.3 弘扬于精神层,注重培育公安特色文化
        6.1.4 强化于核心层,推动微警务载体与传统载体融合
    6.2 注重公安思想政治工作中微警务载体形式与内容的匹配
        6.2.1 尊重碎片价值,打造思想政治工作碎片化传播新场域
        6.2.2 持续更新,凸显微警务载体承载公安思政内容的时代性
        6.2.3 踏实务实,彰显微警务载体承载公安思政内容的实用性
        6.2.4 精确选择,突出微警务载体承载公安思政内容的针对性
    6.3 夯实公安思想政治工作主体的权威,尊重客体的能动地位
        6.3.1 理顺公安思想政治工作主客体关系
        6.3.2 明晰公安思想政治工作主体的权威定位
        6.3.3 尊重公安思想政治工作客体的能动性发挥
        6.3.4 提升公安思想政治工作主客体的媒介素养
    6.4 优化微警务运行环境,保障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
        6.4.1 加强民警意识形态建设,净化载体运行的内部环境
        6.4.2 注重意见领袖培养,营造良好舆论环境
        6.4.3 适应科技发展,实现微警务载体功能效应的拓展延伸
        6.4.4 强化组织建设,推动微警务载体应用的制度完善
结语
参考文献
在学研究成果
致谢

四、浅谈思政工作中的网络教育(论文参考文献)

  • [1]新媒体时代下高校思政工作创新思路研究[J]. 冯慧蕊. 时代报告, 2021(12)
  • [2]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政工作中的路径探析——以茶文化为例[J]. 刘一诺. 福建茶叶, 2021(11)
  • [3]“大思政”视阈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 李雪荣. 陕西科技大学, 2021(09)
  • [4]新时代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途径研究[D]. 张影. 辽宁工业大学, 2021(02)
  • [5]高校网络思政队伍建设的途径研究[J]. 周景报. 才智, 2020(36)
  • [6]习近平关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论述研究[D]. 李娜. 辽宁师范大学, 2020(05)
  • [7]企业基层青年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创新方法探究[J]. 单莉. 现代商贸工业, 2020(27)
  • [8]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政工作的转型与创新发展探究[J]. 范泠萱.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20(13)
  • [9]“三全育人”体系在高校思政工作中的实践研究[J]. 贲卉贝. 山西青年, 2020(13)
  • [10]微警务视域下公安思想政治工作载体应用研究[D]. 王蓓蓓.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2020(12)

标签:;  ;  ;  ;  ;  

谈思想政治工作中的网络教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