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计算机在中学图书馆的应用与发展

浅谈计算机在中学图书馆的应用与发展

一、中学图书馆计算机应用与发展刍议(论文文献综述)

余彦妮[1](2021)在《基于CDIO下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课程体系的建构研究》文中指出随着中国教育开启新的征程,向着高质量教育体系迈进的同时职业教育也担起了培养技能素质人才的重任。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互联网计算机行业对专业技术人才存在大量缺口,当下的大多数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存在着许多问题,难以满足社会对低层次的计算机技术人才的需要。针对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应用专业的发展现状,通过分析现状问题、找出原因与对策后提出一个基于工程教育理念的计算机应用专业课程体系构建模型,这对促进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应用专业的发展、适应新兴产业需要、平衡职业教育层次的人才结构有一定的理论启示意义。本文研究首先通过大量文献查阅后了解当下基本的中职教育发展水平,对中等职业学校的发展环境进行了解与查证,搜集有关CDIO理念在工科教育、课程方面、中等职业教育等各个领域的应用与拓展;其次,运用调查研究的方法对石家庄市S学校学生、教师进行问卷与访谈,通过当前计算机应用专业的课程设置现状来具体分析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应用专业课程体系中所存在的共性问题,找出存在问题的原因并提出改进建议;最后,在对CDIO模式的构建原则和设计理念进一步深化,提出基于CDIO理念的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应用专业课程体系的的构建,提出中职专业课程一体化的构建模型,并以计算机信息管理方向进行实例设计为促进我国中等职业学校课程体系改革提供了一套完整的模型框架和具体的实施建议。旨在改善目前中职学校普遍存在的各种弊病,使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能熟练掌握计算机技能,在毕业之后能无缝与岗位对接,从计算机应用专业课程改革方面着手,进一步探索、改革课程体系以促进我国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的长远发展。

韩婧[2](2020)在《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中职信息技术专业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以《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为例》文中提出伴随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蓬勃发展,各中职学校都在积极探寻促进中职教育改革、适应企业人才需求的教育教学方法和手段。国内外教育研究表明:任务驱动教学法可以有效帮助中职学生提升学习兴趣、端正学习态度、提高动手能力,也有利于充分调动中职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因而是一种能够提升中职教学效果的有效方法。本研究运用文献研究法、实地调查法、问卷调查法等多种研究方法,在对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中职信息技术专业教学中的适应性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着重就中职信息技术专业课程教学中的任务驱动法教学设计和教学实践进行了探究。通过对教学实践前后测试成绩的对比以及相关问卷调查数据的分析,结果发现,任务驱动教学法可以切实提高中职信息技术专业课堂教学效果,并增强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本研究主要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主要阐明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对国内外任务驱动教学法相关文献和理论依据进行梳理,并确定了研究思路和方法。第二部分阐述了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概念内涵,并依据中职学校信息技术专业学生、教师和课堂教学的特点,分析了在中职学校信息技术专业教学中引入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可行性。第三部分以《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为例,重在对中职学校信息技术专业教学中有效实施任务驱动教学法进行实践探索。通过对不同班级所实施的任务驱动教学法和传统教学法的教学效果进行对比,进而对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实践效果进行评价,并发现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第四部分针对当前运用任务驱动法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优化策略,以使任务驱动教学法能够更好地满足中职学校信息技术专业课堂教学实践要求。第五部分主要对本研究进行总结并且提出今后继续努力的方向与思路。任务驱动教学法作为一种能够有效改善中职学校信息技术专业课程教学效果的教学方法,正被越来越多中职学校信息技术专业的一线教育工作者所提倡。希望本研究能为中职学校深入推进信息技术专业教学改革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刘奕[3](2020)在《5G网络技术对提升4G网络性能的研究》文中指出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设备接入到移动网络,新的服务与应用层出不穷,对移动网络的容量、传输速率、延时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5G技术的出现,使得满足这些要求成为了可能。而在5G全面实施之前,提高现有网络的性能及用户感知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从5G应用场景及目标入手,介绍了现网改善网络性能的处理办法,并针对当前5G关键技术 Massive MIMO 技术、MEC 技术、超密集组网、极简载波技术等作用开展探讨,为5G技术对4G 网络质量提升给以了有效参考。

刘森,张书维,侯玉洁[4](2020)在《3D打印技术专业“三教”改革探索》文中认为根据国家对职业教育深化改革的最新要求,解读当前"三教"改革对于职教教育紧迫性和必要性,本文以3D打印技术专业为切入点,深层次分析3D打印技术专业在教师、教材、教法("三教")改革时所面临的实际问题,并对"三教"改革的一些具体方案可行性和实际效果进行了探讨。

寸待宏[5](2019)在《云南边疆地区中学教育信息化建设个案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了促进云南省边疆地区与城市中学间教育信息化建设同步发展,云南边疆地区中学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在国家《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的层层深化下正逐步推进,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本论文以陇川县A中学为例,从教育信息化的硬件建设现状、软件建设现状和人员培训方式三个方面进行了调查。在此基础上,通过调查问卷和访谈的方式调查陇川县A中学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效果,并收集相关资料及统计数据,分析教育信息化建设在学校建设与运用的具体情况,以此来了解云南省边疆地区中学教育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深层原因。另一方面,应用净现值法及年限折旧法,对陇川县A中学的教育信息化建设进行了投资效益评估。最后基于问题,从学校教育信息化规章制度、教育信息化建设软硬件运行能力保障机制、教师信息化培训及考核等方面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荣鬘羽[6](2019)在《职前数学教师信息素养调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教师的信息素养逐渐成为了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而职前教师作为未来教育行业的主力军,其信息素养的培养就显得刻不容缓了。职前数学教师信息素养的现状如何,是本研究所关注的主要问题。首先,利用文献研究法对信息素养的相关已有研究进行了梳理,对信息素养的内涵发展与结构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结合所研究的对象界定了信息素养评价指标体系,将信息素养分为信息的获取、信息的评价与信息的创建三个一级指标与十个二级指标,并将其作为问卷调查编制的主要依据。其次,利用调查研究法,编写调查问卷并对职前数学教师信息素养的现状进行调查;结果显示:职前数学教师从整体上看信息素养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其中信息评价在三个一级指标中水平较高,信息创建和信息获取整体水平有待提高。并从学校、家庭、性别等几个方面对信息素养进行了差异性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然后,利用课堂观察法进一步了解数学师范生在教学过程中对信息技术的使用情况,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有较强的信息需求,并且能够选择适合信息技术教学的课题,但在课件的制作和对信息技术的运用上,只有少数学生表现出较高水平,同时对知识的表达能力也有待提高。最后,结合上述研究对职前数学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提出了一些相关建议。

李博[7](2018)在《学科交叉视域下我国体育学知识演化的多维研究》文中指出从学科交叉视角出发,运用文献资料调研、历史分析、社会网络分析、文献计量分析、内容分析、逻辑分析等方法,从历史、知识流动、研究内容三个维度对体育学学科知识演化进行研究。历史维度主要采用历史分析的方法梳理体育学各分支学科和改革开放以前我国体育学的发展脉络,知识流动维度主要是结合学科交叉测度指标体系、托尼比彻的学科分类理论、社会网络理论对改革开放至今体育学学科交叉态势进行量化分析,研究内容维度主要采用知识图谱的方式展示并分析体育学和不同学科群交叉的研究热点。研究结果表明:1、体育学的演化经历了“问题研究形态”、“研究领域形态”、“学科范畴形态”三个阶段,学科交叉是体育学形成和壮大的主要途径。体育学最原始的知识形态是以运动技术或者是运动技能为表现形态的实践性知识,为了满足科学化需求,和医学、教育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学科交叉,逐渐演化成为一个包含众多分支学科的综合性知识体系。2、我国体育学经历了清末效仿德日,民国学习欧美,新中国成立初期全面学苏,改革开放以后全面发展四个阶段。和西方相比我国体育学发展是非线性、碎片化的,但在学科起源、学科演进动力、学科结构演化等方面都存在相似之处。改革开放以后的我国体育学逐渐形成了中国特色的体育理论体系,在知识体系日渐完善的同时逐渐彰显出更多的学术性。3、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体育学知识体量和知识流量都实现了跨越式的增长,知识体量的变化是非线性的波动的,经历了复苏期、指数增长期、逻辑增长期3个阶段,知识流量的增长是线性的,呈现出持续增长的态势。和其他学科相比,体育学在整个学科体系中的地位较低,学科开放性不高,学科知识体量的增长大部分都是学科“自繁衍”的结果。北京奥运会后,这些现象在逐渐改观,学科开放性在逐渐增加,体育学由“外延式发展”逐渐转向“内涵式发展”。4、我国体育学和外部学科交叉呈现出两大趋势。一是从学科交叉的多样性来看,和体育学交叉融合的学科数量越来越多,学科交叉的跨度越来越大,体育学和外部学科交叉所形成的知识流量的分配由混乱向着有序化发展,学科之间的交叉关系逐渐稳固。二是从学科交叉的聚和性来看,体育学和外部学科交叉融合的强度越来越大,学科交叉网络密度越来越高,学科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5、苏联模式对我国体育学知识体系的影响非常明显,随着体育人文社会学科的勃兴,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体育学开始了“科学革命”,进入21世纪后“科学革命”逐渐结束,体育学进入“常规科学”阶段,通过“范式融合”我国体育学由偏向自然科学、教育学的知识体系演化成为综合性的知识体系。6、在现代科学聚合性发展趋势推动下和学科之间可通约性的规制下,我国体育学知识流出和知识流入两个视角下学科交叉呈现出趋同化的发展趋势。体育学和应用科学、软科学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和纯科学、硬科学的关系越来越疏远,体育学向着“软性化”、“实用化”的方向发展。生物学医学学科群、教育学心理学学科群、经济学学科群成为了体育学关系最为稳定的3个交叉学科群。7、和体育学交叉文献数量最多的是教育学心理学学科群,其次是经济学学科群、医学生物学学科群、信息科技学科群、人文类学科群、法学政治学管理学学科群。体育学和不同学科群交叉形成的研究热点存在“边缘效应”,体育学和远缘学科交叉尽管研究成果数量不多,但是研究成果的丰富度、异质度更高,研究热点的数量也相对更多。8、北京奥运会对体育学和外部学科的交叉融合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无论是高频关键词、高突现率关键词还是聚类标注词,奥运会是出现次数最为频繁的词汇,几乎每一个学科交叉领域都有涉及奥运会的研究。在北京奥运会的关照下,体育学学科内部的扩张力和学科外部的渗透力不断增强,使得体育学和外部学科的交叉融合进一步深化。9、理论研究薄弱是体育学学科地位低下的根本原因。大部分的学科交叉研究都是其他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单向渗透至体育学领域,体育学无法贡献出具有影响力的理论。理论贫乏和方法的缺失使得体育学在和其他学科进行知识交换时总是扮演知识受馈者的角色,无法形成有效的知识回馈,为此付出的代价就是让渡学科的话语权,造成的后果就是体育学和其他学科在交叉融合的过程中始终处于被动地位。

吴继辉[8](2003)在《中学图书馆实施计算机管理的几点思考》文中认为从中小学开展信息技术课程的现状出发 ,探讨中学图书馆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分析了当前中学图书馆存在的一些问题 ,对中学图书馆实施计算机管理进行了较深入的思考。

王向梅,方朝英[9](1997)在《中学图书馆面临的新变革──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文中研究指明 从殷代的甲骨文,发展到今天的缩微胶片和光盘,从过去的手工劳动,发展到今天的光纤通讯技术,从古代的藏书楼发展到今天的现代化图书馆网络,可以说,在这日新月异的巨大变革中,科学技术起了主导作用。如果说,80年代是“信息爆炸”的时代,到了90年代,人们关注的焦点则是如何利用现代技术以最迅速而简捷的手段获取和传播文献信息。计算机的发展,特别是计算机的应用已经从科学计算进入数据化处理阶段,使计算

王向梅,方朝英[10](1997)在《中学图书馆面临的新变革──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文中研究表明 从殷代的甲骨文,发展到今天的缩微胶片和光盘,从过去的手工劳动,发展到今天的光纤通讯技术,从古代的藏书楼发展到今天的现代化图书馆网络,可以说,在这日新月异的巨大变革中,科学技术起了主导作用。如果说,80年代是“信息爆炸”的时代,到了90年代,人们关注的焦点则是如何利用现代技术以最迅速而简捷的手段获取和传播文献信息。计算机的发展,特别是计算机的应用已经从科学计算进入数据化处理阶段,使计算

二、中学图书馆计算机应用与发展刍议(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学图书馆计算机应用与发展刍议(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CDIO下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课程体系的建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目的
        (三)研究意义
    二、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二)国内研究现状
    三、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一)概念界定
        (二)理论基础
    四、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
        (一)研究方法
        (二)研究思路
第二章 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课程体系的现状分析
    一、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课程体系现状调查
        (一)调查问卷设计
        (二)问卷结果分析
    二、学校计算机应用专业课程体系的存在问题
        (一)课程目标定位模糊
        (二)课程结构落后
        (三)课程内容学科化
        (四)课程实施难以衔接
        (五)缺乏课程资源整合
    三、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课程体系存在问题分析
        (一)外部原因
        (二)内部原因
    四、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课程体系的改进建议
        (一)明确专业方向定位
        (二)优化课程资源配置
        (三)加强校企联合办学
第三章 基于CDIO课程体系的构建基础与模型
    一、基于CDIO课程体系构建原则
        (一)一体化原则
        (二)梯度化原则
        (三)职业化原则
    二、基于CDIO课程体系的设计理念
        (一)CDIO的愿景
        (二)CDIO的教学大纲
        (三)CDIO的标准
    三、基于CDIO课程体系的一体化设计
    四、基于CDIO课程体系的模型重构
第四章 基于CDIO计算机应用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
    一、课程体系的目标设置
    二、课程体系的课程设置
    三、课程体系的课程实施
    四、课程体系的课程评价
    五、实例设计——以计算机信息管理方向为例
        (一)培养目标
        (二)职业能力
        (三)课程设置
        (四)工程项目设计
总结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计算机应用专业课程结构调查问卷(学生卷)
    附录二 计算机应用专业课程结构调查问卷(教师卷)
    附录三 访谈提纲(就业负责人)
    附录四 访谈提纲(计算机应用专业授课老师)
致谢

(2)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中职信息技术专业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以《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研究评述
    1.3 理论基础
        1.3.1 建构主义理论
        1.3.2 做中学理论
        1.3.3 成就动机理论
        1.3.4 多元智力理论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1 研究内容及思路
        1.4.2 研究方法
第二章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中职信息技术专业教学中的适用性分析
    2.1 任务驱动教学法概述
        2.1.1 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内涵
        2.1.2 任务驱动教学法的特点
        2.1.3 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流程
        2.1.4 任务驱动教学法的优势
    2.2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中职信息技术专业教学中的适应性
        2.2.1 对中职信息技术专业课堂教学的适应性
        2.2.2 对中职信息技术专业学生的适应性
        2.2.3 对中职信息技术专业教师的适应性
第三章 基于任务驱动法的中职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设计和教学实践
    3.1 中职信息技术专业课程任务驱动法教学设计
        3.1.1 教学目标分析
        3.1.2 教学内容分析
        3.1.3 学习者分析
        3.1.4 教学过程设计
        3.1.5 教学效果评价
    3.2 中职信息技术专业课程任务驱动法教学实践
        3.2.1 教学实践设计
        3.2.2 教学目标
        3.2.3 教学内容
        3.2.4 教学对象
        3.2.5 教学实践时间
        3.2.6 教学实践过程
        3.2.7 教学成效评价
        3.2.8 教学案例
    3.3 中职信息技术专业课程任务驱动法教学实践效果分析
        3.3.1 任务驱动教学法实践效果分析
        3.3.2 任务驱动法教学实践主要发现
    3.4 中职信息技术专业课程任务驱动法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3.4.1 教学目标任务存在不足
        3.4.2 过度依赖教材
        3.4.3 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
        3.4.4 协作学习形式化
        3.4.5 教学评价不完善
第四章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中职信息技术专业教学中的优化策略
    4.1 转变教学理念,增强学生主体性
    4.2 注重课外实践,强化课外任务环节
    4.3 针对学生特点,合理设计教学任务
    4.4 加强教师主导作用,注重对学生的引导
    4.5 重视小组合作学习,促进团队协作能力
    4.6 完善教学评价机制,实施多元评价方式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调查问卷(前测)
附录二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调查问卷(后测)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3)5G网络技术对提升4G网络性能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1 4G网络现处理办法
2 4G网络可应用的5G关键技术
    2.1 Msssive MIMO技术
    2.2 极简载波技术
    2.3 超密集组网
    2.4 MEC技术
3 总结

(4)3D打印技术专业“三教”改革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1 3D打印技术专业“三教”面临的突出问题
    1.1 师资团队的教学素养相对偏差
    1.2 3D打印技术专业教材不成体系,资源匮乏
    1.3 教法难以提升学生参与的主动性
2 3D打印技术应用专业“三教”改革措施
    2.1 通过“名师引领、双元结构、分工协作”的准则塑造团队
        2.1.1 依托有较强影响力的带头人,有效开发名师所具备的引领示范效果
        2.1.2 邀请大师授教,提升人才的技术与技能水准
    2.2 推进“学生主体、育训结合、因材施教”的教材变革
        2.2.1 设计活页式3D打印教材
        2.2.2 灵活使用信息化技术,形成立体化的教学
    2.3 创新推行“三个课堂”教学模式,推进教法改革
        2.3.1 采取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法
        2.3.2 构建与推进更具创新性的“三个课堂”模式

(5)云南边疆地区中学教育信息化建设个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教育信息化建设在边疆地区的蓬勃发展
        1.1.2 边疆地区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特殊现状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及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技术路线
第2章 云南陇川县A中学教育信息化建设个案研究
    2.1 云南边疆地区教育信息化整体建设情况
    2.2 陇川县A中学教育信息化建设概况
        2.2.1 陇川县A中学基本情况
        2.2.2 陇川县A中学教育信息化建设概况
        2.2.3 陇川县A中学教育信息化硬件建设概况
        2.2.4 陇川县A中学教育信息化软件建设概况
        2.2.5 陇川县A中学教育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概况
        2.2.6 陇川县A中学教育信息化人员培训概况
        2.2.7 陇川县A中学教育信息化数据交换与共享
第3章 陇川县A中学教育信息化个案建设调查分析
    3.1 调查准备
    3.2 基于访谈法的陇川县A中学信息化建设分析
        3.2.1 访谈提纲
        3.2.2 结果分析
    3.3 基于问卷调查的陇川县A中学信息化建设效果分析
        3.3.1 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3.3.2 调查结果分析
    3.4 陇川县A中学教育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3.4.1 陇川县A中学教育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3.4.2 陇川县A中学教育信息化建设问题的原因
第4章 陇川县A中学教育信息化建设投资效益评估
    4.1 评价方法
        4.1.1 净值法
        4.1.2 年限折旧法
    4.2 分析评价思路
    4.3 分析过程
        4.3.1 投入情况
        4.3.2 陇川县A中学历年信息化投入的收益方面
        4.3.3 陇川县A中学历年信息化投入的耗损方面
        4.3.4 陇川县A中学净现金值估算方面
    4.4 结果论述
第5章 陇川县A中学教育信息化建设的保障
    5.1 健全学校教育信息化规章制度,提升信息化建设管理运营能力
        5.1.1 健全信息化规章制度,扭转错误功利心态
        5.1.2 提升信息化建设管理运营能力,确保投资比率合理化
    5.2 完善教育信息化硬件设备,加大教学资源开发共享力度
        5.2.1 提升信息化建设投资力度,丰富信息化建设资金吸纳渠道
        5.2.2 加快配套设施更新力度,强化教学资源开发及共享
    5.3 强化教师信息化培训及考核,加强教育信息化管理
        5.3.1 选拔教师分层培训,厘清培训应用侧重点
        5.3.2 强化教育信息化管理,健全教育信息化激励机制
    5.4 深化信息化教学及课程改革,积极推进信息化工作
    5.5 提升高端设备利用率,建立精品课程网站提升投资效益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1.1 结论总括
        6.1.2 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6.2 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
附录 B
附录 C
附录 D
附录 F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6)职前数学教师信息素养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0 引言
    0.1 问题的提出
    0.2 已有研究综述
        0.2.1 关于信息素养现状的研究
        0.2.2 关于信息素养影响因素的研究
        0.2.3 关于信息素养价值的研究
    0.3 本研究所要解决的问题
    0.4 研究的意义
1 信息素养的内涵
    1.1 信息素养的界定
    1.2 信息素养的结构
2 研究方法与设计
    2.1 文献研究法
    2.2 调查研究法
        2.2.1 调查目的
        2.2.2 调查问卷的编制
        2.2.3 调查对象的选取
        2.2.4 调查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2.3 课堂观察法
3 调查问卷的综合评判及得分评定
    3.1 问卷的项目分析
    3.2 问卷的信度和效度
    3.3 调查结果的得分评定
4 问卷调查结果与分析
    4.1 统计结果与分析
        4.1.1 总体结果与分析
        4.1.2 信息的获取调查结果与分析
        4.1.3 信息的评价调查结果与分析
        4.1.4 信息的创建调查结果与分析
    4.2 差异性分析
        4.2.1 性别差异分析
        4.2.2 学校差异分析
        4.2.3 学历差异分析
    4.3 相关性分析
        4.3.1 与计算机课程的相关性
        4.3.2 与父母学历的相关性
    4.4 初步结论
5 课堂观察结果与分析
    5.1 总体情况分析
    5.2 课堂案例分析
    5.3 初步结论
6 研究的建议
7 研究结论与不足
    7.1 研究的结论
    7.2 研究的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7)学科交叉视域下我国体育学知识演化的多维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文文摘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体育学科研究
        二、学科交叉研究
        三、体育学学科交叉研究
    第三节 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一、研究目标
        二、研究内容安排
    第四节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第五节 研究难点及创新点
        一、研究难点及解决办法
        二、研究创新点
第二章 研究起点与分析维度的确立
    第一节 学科的考辨和理解
        一、学科的起源
        二、学科的内涵
    第二节 研究起点的确立
    第三节 分析维度的确立
        一、宏观层面——历史维度的确认
        二、中观层面——知识流动维度的确认
        三、微观层面——研究内容维度的确认
        四、三个维度之间的逻辑关系
第三章 历史维度下我国体育学学科交叉知识的演化
    第一节 体育学主要分支学科演化历程
        一、主要分支学科的确认
        二、体育教育学
        三、运动生理学
        四、运动训练学
        五、体育心理学
        六、体育社会学
        七、各个分支学科演化的特点
    第二节 中国体育学学科演化历程
        一、晚清时期(1860年-1910年)
        二、民国时期(1911年-1948年)
        三、改革开放前新中国(1949年-1977年)
        四、改革开放之后新中国((1978年-至今)
        五、中国体育学演化的特点
    第三节 理论基础与分析框架
        一、学科演进路径模型
        二、学科交叉的动力机制
    第四节 学科交叉视野下体育学演化路径分析
        一、问题研究形态(15世纪文艺复兴至18世纪末)
        二、研究领域形态(18世纪末至19世纪末)
        三、学科范畴形态(19世纪末至今)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知识流动维度下我国体育学学科交叉知识的演化
    第一节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第二节 我国体育学知识流动总体特征
        一、我国体育学知识产量增长趋势
        二、我国体育学跨学科知识流量增长趋势
    第三节 基于自引与被自引对我国体育学跨学科知识流动的考察
        一、我国体育学学科自引分析
        二、我国体育学学科被自引分析
    第四节 基于学科交叉测度指标对我国体育学学科交叉发展态势的考察
        一、学科交叉评价模型的构建和测度指标的选取
        二、1981-1985年我国体育学学科交叉发展态势
        三、1986-1990年我国体育学学科交叉发展态势
        四、1991-1995年我国体育学学科交叉发展态势
        五、1996-2000年我国体育学学科交叉发展态势
        六、2001-2005年我国体育学学科交叉发展态势
        七、2006-2010年我国体育学学科交叉发展态势
        八、2011-2015年我国体育学学科交叉发展态势
    第五节 基于知识流动网络对我国体育学学科交叉结构演化的考察
        一、研究方法和数据的获取
        二、知识流入视角下我国学科交叉结构演化
        三、知识流出视角下我国学科交叉结构演化
        四、对于我国体育学学科体系的探讨
    第六节 基于学科分类对我国体育学亲缘学科演化的考察
        一、研究方法和数据的获取
        二、知识流入视角下我国体育学亲缘学科演化
        三、知识流出视角下我国体育学亲缘学科演化
        四、对体育学学科性质的探讨
    第七节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研究内容维度下我国体育学学科交叉知识的演化
    第一节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一、文献检索策略
        二、学科交叉知识的挖掘
        三、学科交叉知识的展示
    第二节 体育学与医学、生物学学科群交叉研究热点演化
        一、身体素质训练
        二、学生体质健康
        三、运动对身体机能、身体素质的影响
        四、运动损伤
        五、老年人体育
        六、运动性疲劳
        七、肥胖
    第三节 体育学与教育学、心理学学科群交叉研究热点演化
        一、竞技运动心理学
        二、体育教学
        三、体育教育心理学
        四、基础教育阶段体育教育
        五、农村学校体育
        六、体育专业研究生教育
    第四节 体育学与经济学学科群交叉研究热点演化
        一、体育产业与体育市场化
        二、体育营销
        三、各分支产业的相关研究
        四、体育旅游
    第六节 体育学和信息科技学科群交叉研究热点演化
        一、体育计算机辅助教学
        二、体育传播
        三、体育媒介事件
        四、体育新闻
        五、训练、比赛信息化
        六、体育文献计量
    第七节 体育学与人文类学科群交叉研究热点演化
        一、奥林匹克文化
        二、体育史
        三、体育文化产业
        四、民族传统体育文化
        五、体育翻译与体育英语教学
        六、体育与艺术
    第八节 体育学与法学、政治学、管理学学科群交叉研究热点演化
        一、警察体育、体育犯罪、赛事安保
        二、体育志愿者服务
        三、体育赛事管理
        四、体育法学
        五、公共体育服务
    第九节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一、研究的主要结论
    二、对体育学基本理论研究的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索引
个人简历

(8)中学图书馆实施计算机管理的几点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 中学生信息技术课程开设情况及图书馆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2 中学图书馆存在的问题
    2.1 经济投入偏低
    2.2 管理意识和管理手段落后
    2.3 工作人员整体素质不高、指导学生进行信息检索能力差
3 对中学图书馆实施计算机管理的几点思考
    3.1 素质教育要求中学图书馆实施计算机管理
    3.2 当前中学图书馆的现状特别是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需要靠技术和科学管理来弥补, 因此也必须实施计算机管理
    3.3 对中学图书馆实施计算机管理要有冷静的思考和全方位的论证, 不能一哄而上
    3.4 中学图书馆自动化管理软件的选取要建立在充分有据的调研论证基础上, 不要盲目引进
    3.5 在购买成熟的商品化图书馆软件时要充分考虑到管理软件的特点、更新与维护, 不能贪多求大

四、中学图书馆计算机应用与发展刍议(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CDIO下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课程体系的建构研究[D]. 余彦妮. 河北师范大学, 2021(12)
  • [2]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中职信息技术专业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以《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为例[D]. 韩婧. 山西大学, 2020(01)
  • [3]5G网络技术对提升4G网络性能的研究[J]. 刘奕. 数码世界, 2020(04)
  • [4]3D打印技术专业“三教”改革探索[J]. 刘森,张书维,侯玉洁. 数码世界, 2020(04)
  • [5]云南边疆地区中学教育信息化建设个案研究[D]. 寸待宏. 云南师范大学, 2019(06)
  • [6]职前数学教师信息素养调查研究[D]. 荣鬘羽. 扬州大学, 2019(02)
  • [7]学科交叉视域下我国体育学知识演化的多维研究[D]. 李博. 福建师范大学, 2018(12)
  • [8]中学图书馆实施计算机管理的几点思考[J]. 吴继辉. 图书馆论坛, 2003(05)
  • [9]中学图书馆面临的新变革──计算机技术的应用[J]. 王向梅,方朝英. 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1997(01)
  • [10]中学图书馆面临的新变革──计算机技术的应用[J]. 王向梅,方朝英. 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1997(01)

标签:;  ;  ;  ;  ;  

浅谈计算机在中学图书馆的应用与发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