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保险和商业保险

社会保险和商业保险

一、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论文文献综述)

张旸[1](2021)在《新时代商业保险与社会保险融合发展》文中指出随着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我国社会保障体系也逐步得到完善。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社会保障体系,这对于社会的发展来说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现阶段社会保险在发挥其社会保障作用时仍然存在一定弊端,这时商业保险的介入便能够对其形成有效弥补,与社会保险一同构建起更为严密的社会保障网络。可以说,新时代商业保险与社会保险的融合发展已成为大势所趋。

孙武军,顾蔚文[2](2021)在《商业保险、家庭异质性与幸福感》文中研究说明居民家庭配置商业保险能够增强风险抵抗能力,带来安全感,已是共识。但是,配置商业保险能否提升居民家庭的幸福感,尚不清晰。基于此,使用CHFS(2013)调查数据,文章研究了商业保险对居民家庭幸福感的影响。通过有序Probit、有序Logit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商业保险与社会保险均能对居民家庭幸福感产生积极影响;在已有社会保险的基础上,商业保险能够显着提升居民家庭的幸福感;居民家庭异质性使商业保险带来的边际幸福感提升有显着差异,收入越高的居民家庭因配置商业保险所带来的边际幸福感会更高,欠发达地区的居民家庭因配置了商业保险所带来的边际幸福感也会更高。

孙敬华[3](2021)在《积极老龄化视角下中国长期护理保险政策研究 ——基于试点城市的比较分析》文中认为随着长寿时代的到来以及失能老年人口规模的迅速扩大,中国传统的老年长期照护模式面临困境。老年人口的失能风险已成为摆在政府和社会面前的严峻挑战。为积极应对老年人口的失能风险,中国政府启动了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工作,鼓励试点城市探索具有本土化意义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虽然政府及学界都强调要总结试点经验,但现阶段对于试点城市长期护理保险政策的总体现状、已形成的共同特征以及存在的共性问题仍疏于研究,特别是在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背景下,长期护理保险政策在多大程度上践行了积极老龄化理论的相关研究还比较缺乏。基于此,本文以积极老龄化理论为研究视角,结合政策产出模型,分析了30个试点城市颁布的长期护理保险政策的总体现状、共同特征以及存在的共性问题,并就如何推进中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发展也进行了探索。具体来说,主要内容如下:首先,基于积极老龄化理论以及政策产出模型,构建了长期护理保险政策分析框架,由参与、健康和保障三个维度构成。(1)参与维度是指维护失能老人获得福利并根据个人需要参与到为其提供的长期照护服务中的机会与权利,即长期护理保险政策的社会分配基础,具体包括参保范围、保障对象、失能认定的标准与主体三个部分。(2)健康维度是指为失能老年人提供健康和社会服务的长期照护服务供给体系,该体系由社会供给类型和输送系统构成。其中社会供给类型进一步细分为服务项目、服务形式、待遇给付标准三个部分;输送系统可以分为政府部门、长期护理保险经办机构、定点护理机构以及非正式照护主体。(3)保障维度是指为失能老人解决长期照护服务费用问题的筹资模式,主要包括筹资渠道、筹资形式与标准以及启动资金三个部分。其次,运用长期护理保险政策分析框架对30个试点城市长期护理保险政策的发展现状及其共同特征进行了比较分析。(1)30个试点城市长期护理保险政策的发展现状可以总结为以下内容。其一,在参与维度,一是参保范围主要依据基本医疗保险的覆盖范围确定;二是保障对象取决于处于失能状态的时间长度、失能失智程度、接受长期照护服务的场所以及缴纳医疗保险费用的时间长度四个方面的限制因素;三是失能评估工具主要有三种,《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量表》、I《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行业标准:老年人能力评估》以及当地自主建立的综合性失能评定标准;四是评定主体主要包括保险经办机构、劳动鉴定委员会、第三方评估机构、定点护理机构、商业保险机构以及鉴定专家。其二,在健康维度,一是服务项目主要包括生活照护、医疗照护、预防性照护、康复照护以及心理疏导;二是服务形式可以分为定点机构照护(医疗机构照护、养老机构照护)、居家照护(居家上门照护、居家自主照护)以及失智专区;三是待遇给付标准可以分为按比例给付、定额给付或者差别化补偿方式。其三,在保障维度,一是最为普遍的筹资渠道包括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和个人账户的划转、政府补助以及个人缴费;二是筹资形式主要有比例筹资、定额筹资和混合筹资三种;三是大多数城市都具有长期护理保险的启动资金。(2)试点城市长期护理保险政策的共同特征是,其一,在参与维度,长期护理保险政策是一种以诊断差异为社会分配基础的补缺型社会政策;其二,在健康维度中,试点城市采取了以服务福利为主、现金福利为补充的事后补救型风险应对策略;福利输送系统属于决策、执行与输送职能相互独立的国家主导型;其三,在保障维度,筹资模式是现收现付制的社会保险型,主要依托于医疗保险。再次,基于积极老龄化理论审视现阶段30个城市的长期护理保险政策,发现了一些共性问题。(1)参与维度的社会分配基础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未将城乡居民纳入覆盖范围、将重度失智老人排斥在福利申请者之外、失能认定评估工具结构简单、失能评估等级的设定粗略且不统一、缺少独立且专业的失能等级评定机构。(2)健康维度的社会供给类型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有:预防性策略缺失、服务供给内容的精准度较低;福利输送系统的主要问题是:忽视了社区的重要作用,以机构照护为核心的服务输送布局难以解决长期照护供需失衡的难题。(3)保障维度的筹资模式面临的主要困境:筹资主体缴费能力有限、待遇给付与个人缴费存在不一致性、以长期护理保险为核心的筹资模式面临较大争议。接下来,本文梳理了荷兰、德国和日本三个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较为先进国家的实践经验并从中得到了以下启示:(1)在参与维度,三个国家的覆盖范围根据运行状况进行调整,总体上荷兰和德国覆盖了全体公民,日本主要针对老年人;三个国家都建立了统一的评估体系;失能老人都具有福利给付形式的自主选择权。(2)在健康维度,重视非正式照护的发展;社区在长期照护服务供给中作为服务系统中枢,将居家照护、机构照护与非正式照护连接与整合,解决了服务供给碎片化的问题;在服务供给中加强服务质量监督;注重预防性策略;三个国家在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立法之前都允许一个“准备”阶段,为制度正式运行储备服务供给者。(3)在保障维度,一是专项筹资专项使用,增加了引入这项计划的可行性;二是将资金从更大的政府预算分离促使长期护理保险的融资不会与军事、教育、基础设施投资等优先项目产生直接的冲突。三是三个国家都是以长期护理社会保险作为基础筹资模式,同时还采取了其他方式作为补充。最后,提出了中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推进策略。(1)遵循分配正义的基本价值取向,奉行机会平等、利益与责任同等分配、分配标准和程序合理以及纠正不公四项原则。(2)在参与维度,需要完善失能评估体系、扩大失能老人自主选择福利内容的权利以及政策性支持老年人参与长期照护服务供给。(3)在健康维度,通过共同推进社区照护服务体系建设、基于生命历程的跨部门服务供给机制的构建以及促进正式照护与非正式照护相结合的方式,发展在地化的整合照护服务体系。(4)在保障维度,构建多层次长期护理保障制度体系,其中长期照护补贴制度是基础,长期护理社会保险制度是核心,长期护理商业保险是重要补充。

武雅雯[4](2021)在《商业保险对家庭创业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国务院多次提出“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发展的动力之源”,并指出创业活动是驱动经济发展的源泉。我国人口众多,具备转变发展方式的优势条件,但人口众多也带来了不小的就业压力,就业的结构性矛盾十分突出。在此背景下,研究创业活动的影响因素以及如何激活创业对当下社会具有重要意义。许多西方的实证研究均发现保险与创业之间具有积极的联系。我国社会保险目前已经普及,并且保障力度逐年提高。但社会保险作为一种公共产品,目标是保障居民的基本生活,保障范围和作用有限,对家庭创业的激励作用有限。与此同时,我国保险业务正处在快速发展的阶段,2019年,保险业的原保费收入攀升至42645亿元,保险密度达到3045.95元,保险深度达到4.3%,保险业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的重要支柱。随着保险业的迅速发展,保险对中国居民家庭的消费、投资和储蓄等行为都将产生越来越重要的影响。那么,商业保险是否会影响家庭创业决策,其理论机理是什么?进一步地,不同保险的购买行为、不同风险态度的家庭又呈现出何种的异质性规律?为回答上述问题,本文首先进行商业保险与创业关系的理论分析,随后使用西南财经大学2017年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CHFS(China Household Finance Survey,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运用选择模型对商业保险和家庭创业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并探究其不确定性和收入影响机制;其次,将商业保险类型细分为寿险、健康险和医疗险,将创业细分为机会型创业和生存型创业,进一步探讨不同保险类型对不同创业类型的影响,以及商业保险在城乡等其他方面的异质性作用;最后提出发挥商业保险对创业带动作用的对策建议。基于以上研究思路,本文的研究内容分为六章。第一章介绍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目前相关研究现状以及创新点与不足之处。第二章进行商业保险和家庭创业的现状分析。随后第三章进行相关理论的分析,并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研究假说。第四章利用数据将上述理论机理进行实证检验,并进行商业保险影响家庭创业的机制分析。第五章进一步分析了商业保险对家庭创业在各方面的异质性影响,最后第六章得出结论并提出政策建议。本文的主要研究结论包括:(1)商业保险的参与以及参与广度和深度显着促进了家庭的创业活动,并且这种影响影响主要通过降低不确定性的渠道实现的。(2)相比于没有社保的家庭,拥有社保和商保双重保障的家庭更有可能从事自营工商业。(3)家庭拥有商业人寿保险、商业健康保险或者商业医疗保险,都对创业活动具有促进作用,其中商业医疗保险对创业的积极影响最为显着。(4)无论是机会型还是生存型创业,商业保险的参与情况均对其有显着的积极影响,但对机会型创业活动的促进作用更为显着。(5)相对于城市家庭,商业保险对农村家庭创业决策的促进作用更强。相较于风险偏好和中性的家庭,商业保险对风险厌恶家庭的促进作用更明显。本文的主要政策建议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支持并引导商业保险发展,营造适宜商业保险发展的环境。二是发挥商业保险对基本社会保险的补充作用,建设社会保障体系新格局。三是培养居民的风险意识,提升居民的金融知识水平。本文创新之处有以下几点:一是研究视角创新。现有关于社会保险与创业关系的研究已经较为完善,但商业保险与社会保险具有不同的目标和属性,二者对创业可能有不同的影响机制,而目前有关商业保险与创业关系的家庭金融研究还较为缺乏。因此,本文研究商业保险对家庭创业的影响机制并进行实证检验,体现了研究视角的创新。二是研究内容创新。本研究在商业保险影响创业的框架内,将商业保险类型细分为寿险、医疗险和健康险,将创业细分为机会型创业和生存型创业,进一步分析不同保险类型对不同创业类型的影响,并且进行了城乡等方面的异质性分析,体现了研究内容的创新。

苏炜杰[5](2021)在《我国新业态从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险制度:模式选择与构建思路》文中认为现阶段应对新业态从业人员职业伤害风险的法律机制主要有工伤保险和商业保险两种模式,前者遵循无过失补偿原则,确保遭受职业伤害的劳动者可按照法定标准获得救济,但这种模式主要保障建立稳定劳动关系的劳动者群体。而商业保险遵循经济对等性原则,导致收入不稳定的新业态从业人员难以通过持续缴费来获得稳定保障。构建专门的新业态职业伤害保险制度尤为必要,但在制度构建过程中却面临着认识不统一、存在路径依赖等困境。未来的新业态职业伤害保险制度应与劳动关系脱钩,且需采取扩大覆盖人员范围、出台专门立法、建立职业伤害基金、优化缴费方式以及完善职业伤害认定规则等具体措施。

姜久仿,赵有志[6](2020)在《经济新常态环境下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融合发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文在分析社会保险、商业保险的内涵与重要作用,以及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融合的意义,提出了经济新常态环境下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融合发展新策略,例如社会保险借鉴商业保险的资金保管运营模式,保障融合的资金安全及合理化分配;利用商业保险优势,逐渐将其融合进社会保险中,成为重要组成部分;商业医疗保险作为社会医疗保险的补充应支持大力发展,以及加大融合社会养老保险和商业养老保险融合保障措施等。

张力毅[7](2019)在《政策性保险的理论定位与法制化关键问题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次一、问题的提出二、政策性保险的类型生成三、政策性保险法制化的目标定位以及路径选择四、政策性保险法制化的关键点五、结语一、问题的提出近年来,政策性保险这一用语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各种学术着作与法律文件中,典型如农业保险、出口信用保险、地震巨灾保险、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以下简称交强险),几乎都在讨论中被纳入了政策性保险的范畴。①早在2006年出台的《国务院关于保险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了政策性保险的概念。②在司法实践中,政策性保险也被广泛适用。③

郑路,张栋[8](2020)在《促进还是抑制:社会保险参与对商业保险参与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作为社会保障体系的两个有机组成部分,社会保险和商业保险在促进社会稳定和改善民生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但由于二者具有功能和覆盖面上的重合性,在发展过程中存在促进或抑制的争议,不利于二者的协同发展。本文基于2015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从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两大核心险种入手,考察社会保险参与对商业保险参与的影响,并进一步分析收入在社会保险参与对商业保险参与影响过程中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拥有社会医疗保险对商业医疗保险参与具有抑制作用,而拥有社会养老保险对商业养老保险参与则产生促进作用;收入对社会医疗保险参与和商业医疗保险参与的关系存在调节效应,对于低收入群体而言,社会医疗保险参与对商业医疗保险参与可能产生抑制作用,对于高收入群体而言,社会医疗保险参与对商业医疗保险参与的抑制作用将转变为促进作用;收入对社会养老保险参与和商业养老保险参与的关系同样存在调节效应,对于低收入群体而言,社会养老保险参与对商业养老保险参与可能产生促进作用,对于高收入群体而言,社会养老保险参与对商业养老保险参与的促进作用将不存在或有所弱化。

王亦晗[9](2020)在《保险参与对农民创业选择的影响及机制分析》文中认为近年来,我国经济增速有所下滑,亟需寻找推动经济健康可持续增长的新动能,而创新创业是促进经济增长的有效手段,尤其是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民创业不仅有利于带动乡村产业融合,也是稳定就业、改善民生的重要方式,是发展乡村经济、乡村振兴的原动力。创业是一项高风险活动,保险具有损失补偿、平滑风险的功能,有助于控制创业风险,提升农民创业意愿。基于期望效用理论,提出保险保障通过风险激励效应和收入差异缓解效应,提升创业者的期望效用,提高农民创业倾向。利用2016年CFPS数据,采用Probit模型、IV Probit模型和中介效应检验等方法,实证分析社会医疗保险、社会养老保险、商业保险对农民创业选择的影响。结果显示:三类保险均存在风险激励效应和收入差异缓解效应,显着促进农民创业;机制分析显示,参加社会医疗保险和购买商业保险均可以显着增加农民的教育支出、优化人力资本,提高农民创业倾向;基于地区和资产状况异质性,三类保险的影响效果存在差异,社会保险的上述效应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和家庭内部资产相关,商业保险在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和自有资产水平下均显着促进农民创业,对社会保险具有明显的补充作用,并且社会医疗保险对创业的促进程度高于社会养老保险;基于创业的不同类型,区分为资本密集型行业与劳动密集型行业、发展型创业与机会型创业,结果表明商业保险有助于提高风险较大的资本密集型和机会型的创业行为,而社会保险的作用效果有限。根据实证研究结果,为促进农民创业,提出以下建议,政府应扩大社会保险的覆盖范围、提高社会保险保障水平、积极推进商业保险发展、统筹协调商业保险与社会保险的关系。

闵令雪[10](2020)在《商业保险对家庭预防性储蓄的影响研究》文中提出近年来,我国储蓄过高消费不足的问题已经制约着经济的健康发展。而商业保险作为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支柱,能有效降低居民对未来的不确定性,释放居民家庭在教育、住房等方面的消费,进而影响居民家庭的预防性储蓄。因此,研究商业保险在居民消费与储蓄决策中所起的作用,对于刺激我国居民的消费,促进商业保险的发展,保障经济健康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在已有文献研究的基础上,本文深入研究了商业保险对居民家庭预防性储蓄的影响。首先对商业保险与居民消费和储蓄现状进行分析梳理,在此基础上对商业保险影响家庭预防性储蓄进行理论分析并提出研究假设。然后进一步以2014及2016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的面板数据为样本构建面板Tobit模型,实证研究商业保险对家庭预防性储蓄的影响,在总样本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区分不同收入水平、不同家庭城乡居住地以及不同地区进行细化研究;最后,通过中介效应检验方法分析商业保险对家庭预防性储蓄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商业保险支出的增加能够减少家庭预防性储蓄,家庭人均收入的增加以及领取离退休或养老金也会降低居民的家庭预防性储蓄水平,参保家庭人均收入水平越低,对家庭预防性储蓄的挤出效应越强;对于城镇家庭而言,增加商业保险的支出导致家庭预防性储蓄的效果的降低没有农村家庭显着;商业保险对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的家庭的预防性储蓄都有抑制效应,对东部地区的家庭作用最显着。而采用中介效应方法检验商业保险对家庭预防性储蓄的影响机制的研究结果表明:商业保险对教育支出有显着的正向影响,教育支出对家庭预防性储蓄有显着的负向影响,即商业保险对家庭预防性储蓄的负向影响有一部分是通过教育支出来实现的;商业保险在影响家庭预防性的储蓄过程中,存在住房支出的中介效应。

二、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论文提纲范文)

(1)新时代商业保险与社会保险融合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一、新时代商业保险与社会保险的内涵及其作用
    (一)社会保险的内涵及其作用
    (二)新时代商业保险的内涵及其作用
二、新时代商业保险与社会保险融合发展的重要意义
三、新时代商业保险与社会保险融合发展路径探索
    (一)借助商业保险的优势发展社会保险
    (二)将商业医疗保险作为社会医疗保险的补充
    (三)利用大数据技术促进商业保险与社会保险的融合发展
    (四)将社会养老保险与商业养老保险相融合
    (五)致力于商业保险中农民工险种的研发
四、结束语

(2)商业保险、家庭异质性与幸福感(论文提纲范文)

一、文献综述
二、研究假设的提出
三、变量定义与描述性统计
    (一)被解释变量:家庭幸福感(Happiness)
    (二)主要解释变量:商业保险(Ins)
    (三)主要解释变量:社会保险(S_Ins)
    (四)控制变量
四、模型设定与实证检验
    (一)模型设定与检验
    (二)稳健性检验
五、结论与建议

(3)积极老龄化视角下中国长期护理保险政策研究 ——基于试点城市的比较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基本概念界定
        一、老年长期照护
        二、长期护理保险
        三、社会政策与长期护理保险政策
        四、失能老(年)人
    第三节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一、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二、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三、国内外相关文献评析
    第四节 研究问题与研究内容
        一、研究问题
        二、研究内容
    第五节 研究方法与政策分析样本的选择
        一、研究方法
        二、长期护理保险政策来源与样本选择
    第六节 技术路线与创新点
        一、技术路线图
        二、创新点
第二章 理论视角与政策分析框架
    第一节 积极老龄化理论
        一、积极老龄化的提出
        二、积极老龄化的内涵
        三、积极老龄化的三个行动支柱
        四、积极老龄化的核心理论
    第二节 政策分析框架
        一、应用较为广泛的政策分析框架
        二、本文政策分析框架的构建
第三章 试点城市长期护理保险政策的现状
    第一节 参与维度: 社会分配基础现状
        一、参保范围
        二、保障对象
        三、失能评定标准与主体
    第二节 健康维度:长期照护服务供给体系的现状
        一、社会供给类型现状
        二、福利输送系统现状
    第三节 保障维度:筹资模式现状
        一、筹资渠道
        二、筹资形式与筹资标准
        三、启动资金
第四章 试点城市长期护理保险政策的主要特征
    第一节 参与维度的主要特征
        一、社会分配基础:以诊断差异为主的资格审查
        二、社会政策类型:补缺型社会政策
    第二节 健康维度的主要特征
        一、社会供给类型:以服务福利为主的补救型风险应对策略
        二、福利输送系统:多主体参与的国家主导型福利输送架构
    第三节 保障维度的主要特征
        一、筹资渠道:主要来源于医疗保险基金
        二、财务模式:现收现付制
第五章 试点城市长期护理保险政策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一节 参与维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参保范围与保障范围存在的主要问题
        二、分配标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三、分配程序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二节 健康维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社会供给内容存在的主要问题
        二、福利输送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三节 保障维度面临的主要困境
        一、筹资主体的缴费能力有限,资金来源的可持续性面临挑战
        二、不同城市之间参保者的权利与义务不对等
        三、长期护理社会保险制度是否独立建制仍存在争议
第六章 发达国家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经验与启示
    第一节 荷兰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发展经验
        一、参与维度:荷兰社会分配基础的发展经验
        二、健康维度:荷兰长期照护服务供给体系的发展经验
        三、保障维度:荷兰筹资模式的发展经验
    第二节 德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发展经验
        一、参与维度:德国社会分配基础的发展经验
        二、健康维度:德国长期照护服务供给体系的发展经验
        三、保障维度:德国筹资模式的发展经验
    第三节 日本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发展经验
        一、参与维度:日本社会分配基础的发展经验
        二、健康维度:日本长期照护服务供给体系的发展经验
        三、保障维度:日本筹资模式的发展经验
    第四节 三个国家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对中国的启示
        一、参与维度:三个国家社会分配基础对我国的启示
        二、健康维度:三个国家长期照护服务体系对我国的启示
        三、保障维度:三个国家筹资模式对我国的启示
第七章 中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推进策略
    第一节 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基本原则
        一、机会平等原则
        二、利益与责任同等分配原则
        三、分配标准和程序合理原则
        四、纠正不公原则
    第二节 参与维度:完善失能评估体系、维护老年人社会参与权利
        一、完善失能评估体系
        二、扩大失能老人自主选择福利内容的权利
        三、政策性支持老年人参与长期照护服务供给
    第三节 健康维度:发展在地化的整合照护服务体系
        一、在地老化:推进社区照护服务体系的建设与发展
        二、整合照护:构建基于生命历程的跨部门服务供给机制
        三、培养服务提供者:促进正式照护与非正式照护相结合
    第四节 保障维度:推进多层次长期护理保障制度体系的构建
        一、长期护理社会保险制度的推进路径
        二、长期照护补贴制度的推进策略
        三、长期护理商业保险制度的推进策略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第一节 基本结论
    第二节 研究展望
        一、研究的不足之处
        二、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英文参考文献
中文参考文献
附录 试点城市长期护理保险政策样本汇总表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4)商业保险对家庭创业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家庭创业的影响因素
        1.3.2 保险对家庭资产配置的影响
        1.3.3 社会保险对家庭创业的影响
        1.3.4 文献述评
    1.4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内容
        1.4.3 研究方法
    1.5 创新点与不足
        1.5.1 创新点
        1.5.2 不足之处
第2章 商业保险影响家庭创业的现状分析
    2.1 数据来源及家庭特征分析
        2.1.1 数据来源
        2.1.2 家庭人口统计学特征及创业情况分析
    2.2 家庭商业保险参与创业现状分析
    2.3 家庭创业活动现状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商业保险影响家庭创业的理论分析
    3.1 商业保险影响家庭创业的理论基础
        3.1.1 绝对收入理论和生命周期理论
        3.1.2 预防性储蓄理论
        3.1.3 理性预期理论
    3.2 商业保险影响家庭创业的理论机理
        3.2.1 商业保险对家庭创业的影响
        3.2.2 商业保险对家庭创业类型的影响
        3.2.3 商业保险与社会保险对家庭创业的交互影响
        3.2.4 商业保险对城乡家庭创业的异质性影响
        3.2.5 商业保险对不同风险态度家庭创业行为的异质性影响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商业保险影响家庭创业的实证分析
    4.1 研究设计
        4.1.1 数据来源及变量设计
        4.1.2 计量模型构建
        4.1.3 变量描述性统计
    4.2 商业保险参与情况对家庭创业影响的实证结果分析
    4.3 内生性检验
    4.4 降低不确定性机制和降低收入机制的分析
        4.4.1 降低不确定性机制分析
        4.4.2 降低收入机制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商业保险影响家庭创业的进一步分析
    5.1 不同商业保险类型对创业的异质性影响分析
    5.2 商业保险对生存型和机会型创业的异质性影响分析
    5.3 商业保险与社会保险对家庭创业的交互影响分析
    5.4 基于城乡角度的异质性分析
    5.5 基于风险态度的异质性分析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政策建议
    6.1 研究结论
    6.2 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5)我国新业态从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险制度:模式选择与构建思路(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文献梳理
2 构建新业态从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险制度的原因
    2.1 新业态从业人员数量不断增加且面临的职业伤害风险更大
    2.2 现行社会保险制度在应对新业态从业人员职业伤害时存在缺陷
    2.3 均衡配置新业态从业人员和新业态企业间权利义务的需要
3 对现行两种制度模式理论功效的比较
    3.1 纳入工伤保险模式的缘起、问题与回应
        3.1.1 纳入工伤保险模式的具体实践
        3.1.2 纳入工伤保险模式的制度因应与困境
        3.1.3 对存在问题的回应及其不足
    3.2 采取商业保险模式的正当性基础及其面临的困境
        3.2.1 采取商业保险模式的具体实践
        3.2.2 商业保险模式分散职业伤害风险的正当性基础
        3.2.3 商业保险模式面临的困境
4 新业态从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险制度的现实困境和模式选择
    4.1 构建新业态从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险制度的现实困境
        4.1.1 新业态从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险制度在认识层面的困境
        4.1.2 新业态从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险制度在实践层面的困境
    4.2 需构建专门的新业态从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险制度体系
        4.2.1 新业态从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险制度的优势
        4.2.2 构建新业态从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险制度的可行性
5 构建新业态从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险制度的具体思路
    5.1 完善新业态从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险制度体系
    5.2 扩大新业态从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险制度覆盖主体范围
    5.3 完善职业伤害的认定程序和具体规则
        5.3.1 简化职业伤害的认定流程
        5.3.2 完善职业伤害认定规则
    5.4 建立新业态从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险基金制度
        5.4.1 需建立新业态从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险基金
        5.4.2 新业态从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险基金的财务机制
    5.5 优化职业伤害保险的缴费方式和费率机制
        5.5.1 在新业态职业伤害保险缴费方式方面
        5.5.2 在职业伤害保险费率机制方面
    5.6 完善新业态从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险待遇相关内容
        5.6.1 关于医疗费和护理费
        5.6.2 关于伤残补助费用
        5.6.3 关于死亡补助费用
        5.6.4 关于一次性支付和定期支付问题
        5.6.5 关于用人单位承担的费用
    5.7 打造专业化的经办服务机构
        5.7.1 设立专门的经办机构
        5.7.2 提升经办机构服务水平

(6)经济新常态环境下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融合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社会保险及商业保险的内涵及重要作用
2 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融合的意义
    2.1 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的融合互为补充,共同发展
    2.2 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的融合有利于消除两者关系的不平衡状态
    2.3 社会保险和商业保险融合状态下,保险范围和技术层面上均存在互补性
3 经济新常态环境下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融合发展新策略
    3.1 社会保险借鉴商业保险的资金保管运营模式,保障融合的资金安全及合理化分配
    3.2 利用商业保险优势,逐渐将其融合进社会保险中,成为重要组成部分
    3.3 商业医疗保险作为社会医疗保险的补充应支持其大力发展
    3.4 利用大数据及“互联网+”促进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融合
    3.5 加大社会养老保险和商业养老保险融合的保障措施
4 结语

(8)促进还是抑制:社会保险参与对商业保险参与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二文献综述与研究假设
    (一)文献综述
        1. 商业保险参与的影响因素
        2. 社会保险参与和商业保险参与
    (二)研究假设
三研究设计
    (一)研究样本和数据来源
    (二)变量说明
四实证分析结果
    (一)社会医疗保险对商业医疗保险的影响
        1. 相关性检测
        2. 回归结果分析
    (二)社会养老保险参与对商业养老保险参与的影响
        1. 相关性检测
        2. 回归结果分析
五主要结论和政策建议
    (一)主要结论和讨论
    (二)相关政策建议

(9)保险参与对农民创业选择的影响及机制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方法
    1.3 研究内容及框架
    1.4 研究创新点与不足点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创业的影响因素
        2.1.1 宏观因素
        2.1.2 微观因素
    2.2 保险制度对创业的影响
    2.3 文献评述
第三章 理论分析
    3.1 受雇与创业选择基本模型
    3.2 保险参与的创业选择效应分析
        3.2.1 风险激励效应
        3.2.2 收入差异缓解效应
第四章 保险参与对农民创业影响的实证分析
    4.1 建模与数据来源
    4.2 变量说明
        4.2.1 被解释变量
        4.2.2 核心解释变量
        4.2.3 控制变量
    4.3 实证结果
        4.3.1 核心解释变量
        4.3.2 控制变量
    4.4 内生性处理——工具变量
    4.5 稳健性检验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保险参与影响农民创业的中介效应检验
    5.1 中介效应模型
    5.2 中介效应检验
        5.2.1 社会医疗保险影响创业的中介效应
        5.2.2 社会养老保险影响创业的中介效应
        5.2.3 商业保险影响创业的中介效应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保险参与对农民创业选择的异质性分析
    6.1 基于宏微观经济角度的异质性分析
        6.1.1 地区间差异的宏观经济异质性分析
        6.1.2 家庭资产差异的微观经济异质性分析
    6.2 基于农民创业类型选择角度的异质性分析
        6.2.1 创业行业选择方面
        6.2.2 创业目标选择方面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建议
    7.1 研究结论
    7.2 政策建议
        7.2.1 扩大社会保险覆盖范围
        7.2.2 提高社会保障水平
        7.2.3 精准监管社会保险资金
        7.2.4 积极推进商业保险发展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10)商业保险对家庭预防性储蓄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1.2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1.2.1 研究内容
        1.2.2 研究方法
    1.3 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1.3.1 创新之处
        1.3.2 不足之处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关于预防性储蓄问题的理论分析及实证研究
        2.1.1 预防性储蓄理论
        2.1.2 预防性储蓄的实证研究
        2.1.3 预防性储蓄与高储蓄率
    2.2 社会保险影响家庭预防性储蓄的实证研究
        2.2.1 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对家庭预防性储蓄的影响
        2.2.2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对家庭预防性储蓄的影响
        2.2.3 失业保险对家庭预防性储蓄的影响
    2.3 商业保险影响家庭储蓄的实证研究
    2.4 中介效应研究
        2.4.1 中介变量的选取
        2.4.2 中介效应的检验方法
    2.5 文献评述
第三章 商业保险与居民储蓄的发展现状及相关理论分析
    3.1 我国商业保险发展现状
        3.1.1 商业保险的保费收入
        3.1.2 商业保险的保险深度
        3.1.3 商业保险的保险密度
    3.2 我国居民储蓄现状
        3.2.1 居民储蓄水平
        3.2.2 储蓄率
    3.3 商业保险对家庭预防性储蓄的影响
    3.4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3.4.1 基于凯恩斯绝对收入假说的研究假设
        3.4.2 基于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的研究假设
        3.4.3 基于生命周期假说的研究假设
        3.4.4 基于预防性储蓄假说的研究假设
第四章 商业保险对家庭预防性储蓄的实证分析
    4.1 样本选择、变量选取及描述性统计
        4.1.1 样本选择
        4.1.2 变量选取
        4.1.3 数据的描述性统计
    4.2 实证模型的构建
    4.3 基本回归结果
    4.4 家庭异质性分析
        4.4.1 不同收入水平家庭
        4.4.2 不同城乡状况家庭
        4.4.3 不同地区家庭
    4.5 影响机制检验
        4.5.1 中介变量的理论分析
        4.5.2 中介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4.5.3 中介效应的检验程序
        4.5.4 教育支出发挥的中介效应
        4.5.5 住房支出发挥的中介效应
第五章 结论与对策建议
    5.1 研究结论
    5.2 对策建议
        5.2.1 发展商业保险,构建多层次保障体系
        5.2.2 着力于中西部市场,释放居民消费潜力
        5.2.3 缩小地区差异,实现区域协调发展
        5.2.4 提升居民的收入水平
        5.2.5 维护商业保险的运营自主性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四、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论文参考文献)

  • [1]新时代商业保险与社会保险融合发展[J]. 张旸. 大众投资指南, 2021(16)
  • [2]商业保险、家庭异质性与幸福感[J]. 孙武军,顾蔚文.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1(07)
  • [3]积极老龄化视角下中国长期护理保险政策研究 ——基于试点城市的比较分析[D]. 孙敬华. 山东大学, 2021(11)
  • [4]商业保险对家庭创业的影响研究[D]. 武雅雯. 山东财经大学, 2021(12)
  • [5]我国新业态从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险制度:模式选择与构建思路[J]. 苏炜杰.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2021(03)
  • [6]经济新常态环境下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融合发展研究[J]. 姜久仿,赵有志. 中国商论, 2020(24)
  • [7]政策性保险的理论定位与法制化关键问题分析[J]. 张力毅. 经济法学评论, 2019(02)
  • [8]促进还是抑制:社会保险参与对商业保险参与的影响[J]. 郑路,张栋. 金融与社会, 2020(00)
  • [9]保险参与对农民创业选择的影响及机制分析[D]. 王亦晗. 青岛大学, 2020(02)
  • [10]商业保险对家庭预防性储蓄的影响研究[D]. 闵令雪. 青岛大学, 2020(02)

标签:;  ;  ;  ;  ;  

社会保险和商业保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