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共青团创新参与青年人力资源开发

高校共青团创新参与青年人力资源开发

一、论高校共青团参与青年人力资源开发的创新(论文文献综述)

付林[1](2021)在《共青团组织在国有企业人力资源建设中的作用研究 ——以江西铜业公司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作为我国经济建设的重要基础,国有企业的政治色彩和经济体量,让其在市场的角逐中披荆斩棘,高歌猛进。新时代、新要求、新的定位,共青团组织作为国有企业中的政治性和非营利性部门,如何在改革创新的洪流中,顺应企业需要,明确目标,找准方向,为企业奉献积极力量,同时完成本身的价值再现,是本论文研究的初衷。国有企业面临的人才需求和人力资源的合理运用问题,本论文将从一个新颖的角度,以共青团的角色进行论述。对江西铜业共青团在企业人力资源建设中的工作情况进行调查,发现当代青年人力资源的特点和诉求。贴近现实情况,探讨企业青年人才的培育问题,剖析团员青年工作的价值意义,达到擦亮青字号品牌工作、开发企业青年人力资源的目标。产生人力资源部门和共青团的合力效果,为提升企业工作满意度、员工幸福感,凝聚青年,建设企业文化软实力做贡献。本论文在对国有企业人力资源建设现实要求和重要性的阐述下,分析共青团特点和优势、困难与挑战,找准共青团组织的角色定位。使用实例论证、调查问卷等研究方法,提出共青团在企业人力资源建设中的工作不足,归纳出强化共青团在国企人力资源建设中的作用建议。结合人力资源六大模块,突出共青团组织作用功能,凝聚青年人才的同时,完成企业人力资源长久持续性建设目标,对推进国有企业创新转型、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具有参考意义。本论文通过问卷调查,了解现下年轻人的所思所惑、所需所盼,发现共青团工作的不足及优化方向。通过论证分析,得出共青团在国企人力资源建设中大有可为的论断。共青团组织要更加贴近和服务青年,加强职业指导和业务培训,提升青年思想道德及工作作风,做实事、干实务,加大工作创新,真正达到组织帮助青年人成长成才的目的。

胡鑫[2](2021)在《乡村振兴战略人才支撑体系建设研究》文中提出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强调要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新时代对“三农”工作作出的符合中国社会发展方向和发展目标的战略部署。加强乡村人才队伍建设是实现乡村振兴伟大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推动力量。加快乡村人才资源开发,提升农民整体素质,推动乡村经济社会长足发展,已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建设的重要课题。目前,在中国农业农村发展滞后的众多原因中,最为根本的原因是乡村人才队伍发展瓶颈制约,这就为农业农村人才资源开发提出了新的课题。论文采用比较研究、系统分析、规范研究等方法,通过分析乡村振兴战略对人才支撑的诉求,探寻了乡村振兴战略人才支撑体系建设的思想资源,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人才支撑体系建设的基本内容,探究了乡村振兴战略人才支撑体系建设的实践路径,构建了乡村振兴战略人才支撑体系建设的运行机制。具体来说,论文由以下六个章节构成:第一章是绪论。这一章主要阐述了论文的选题依据和研究意义,国内和国外相关研究现状,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论文的创新之处与不足之处等问题。第二章是乡村振兴战略人才支撑体系概述。这一章首先对人力、人才、人力资本、人才资源、人才支撑体系等概念进行了释义;其次阐述了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即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最后明确了乡村振兴战略对人才支撑的诉求,包括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破解人才制约,乡村振兴战略人才支撑体系建设所面临的挑战,乡村振兴战略人才支撑体系建设所拥有的机遇。第三章是乡村振兴战略人才支撑体系建设的思想资源。乡村振兴战略人才支撑体系建设的思想资源包括经典马克思主义的相关思想,即乡村发展与城乡空间正义相关联、人才作用的发挥要立足社会实践、人民群众是最充沛的人才储备库;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相关思想,即农业农村现代化攸关国计民生、人才是经济社会发展第一资源、要通过教育挖掘培养乡村人才;国外学者的相关思想,即人力资本核心是提高人口素质、人力资本积累是经济增长源泉、人力资本获得需要后天的投资;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相关思想,即以农为本思想、政以才治思想、养护农民思想。第四章是乡村振兴战略人才支撑体系建设的基本内容。乡村振兴战略人才支撑体系建设的基本内容包括在释义和阐述职业农民、新型农民、新型职业农民、乡村振兴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紧迫性等问题的基础上,强调要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在释义和阐述乡村专业人才内涵、类型、作用以及乡村振兴加强乡村专业人才队伍建设重要性等问题的基础上,强调要加强乡村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在释义和阐述农民工、新生代农民工、农民工返乡创业浪潮、乡村振兴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合理性等问题的基础上,强调要积极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在释义和阐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人才是新生产力的开拓者、科技人才是科技知识的传播者、乡村振兴发挥科技人才支撑作用客观性等问题的基础上,强调要发挥科技人才支撑作用;在阐述社会各界内涵、社会各界是乡村人才队伍的新鲜血液、社会各界是城乡要素双向流动的载体、乡村振兴鼓励社会各界投身乡村建设必然性等问题的基础上,强调要鼓励社会各界投身乡村建设。第五章是乡村振兴战略人才支撑体系建设的实践路径。乡村振兴战略人才支撑体系建设的实践路径是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包括实施阳光工程、实施雨露计划、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加强新型职业农民的认定和管理工作;加强乡村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包括实施特岗教师计划、实施“三支一扶”计划、实施“三区”人才支持计划、实施高校毕业生基层成长计划、实施扶贫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训工程;开展农民工返乡创业培训,包括实施农民工返乡创业培训行动计划、实施乡村青年创业致富“领头雁”培养计划、打造“星创天地”就业创业服务平台;发挥科技人才支撑作用,包括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实施农业科研杰出人才培养计划、实施杰出青年农业科学家项目、全面实施农技推广服务特聘计划;鼓励社会各界投身乡村建设,包括公民个人通过多种方式服务乡村振兴、鼓励引导工商资本积极参与乡村振兴、群团组织发挥人才优势支持乡村振兴、行业部门利用资源优势推进乡村振兴。第六章是乡村振兴战略人才支撑体系建设的运行机制。乡村振兴战略人才支撑体系建设的运行机制包括建立多种方式并举的人才资源开发机制,即自主培养与人才引进相结合、学历教育与技能培训相结合、以“半农半读”接受农业职业教育;建立多层次的人才培养合作与交流机制,即城乡间人才培养合作与交流、区域间人才培养合作与交流、校地间人才培养合作与交流;建立城市人才定期服务乡村机制,即教师定期服务乡村、医生定期服务乡村、科技人才定期服务乡村、文化人才定期服务乡村;建立有效激励机制,即科技成果转化收益、科技人才兼职取酬、农技推广服务绩效纳入职务(称)评聘;建立资金保障机制,即增加财政涉农资金、提高金融服务水平、拓宽资金筹集渠道。总之,通过系统研究乡村振兴战略人才支撑体系建设,论文主要提出如下创新观点:一是论文在系统梳理了人力、人才、人才资本、人才资源等概念基础上,聚焦乡村振兴战略具体维度,全面阐释了人才支撑体系概念。二是论文以各类人才资源为研究主体,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人才支撑体系建设的基本内容与实践路径。三是论文完整构建了乡村振兴战略人才支撑体系建设的运行机制。

丁丽[3](2021)在《大学生志愿服务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文中认为大学生志愿服务作为大学生群体自觉、主动服务社会的实践形式,其对大学生自身、受助对象乃至整个社会都具有积极影响,是助人与育人有机统一的社会实践。新时代,实现中国梦需要凝集中国精神,积蓄磅礴活力;进一步改革开放、应对国内外各类风险挑战更需要全体中华儿女的积极参与。大学生作为朝气蓬勃的有志青年,理应是实现中国梦、应对风险挑战、参与社会治理的中坚力量。鼓励、支持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发展,既能为培育时代新人提供实践平台,又可为实现中国梦积蓄力量,也有利于培育社会文明风尚。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兴起、繁荣源自社会发展的需要,也得益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传统文化、中国共产党实践育人思想的理论导引,因此其在发展过程中始终坚持正确方向,既立足时代要求,又紧贴大学生成长发展的实际需要。大学生志愿服务将分散的大学生主体凝聚,凝聚起共同意识,凝聚着共同的责任担当;有效地激励大学生参与公共服务、应对社会风险、展现青春风貌;潜移默化地涵养其德性,激发其向上向善的积极作为;促进了社会成员间的互动,同时补充了公共服务供给,对社会资源进行适当调剂,推动社会的均衡、和谐发展。大学生志愿服务既适应了思想政治教育和社会的发展需要,又助力于立德树人目标任务的实现,发挥着社会凝聚、行为指导、交往互动、协调整合、实践提升等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大学生志愿服务具有客观、多元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但由于认识的偏差、管理的松散及保障的不足,大学生志愿服务在发挥其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中存在一定问题,对参与主体的思想观念引导、行为指导还有待提升。从思想政治教育的视角探索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发生发展,既是从新的视角解读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探讨,也是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创新优化、大学生志愿服务自身有序、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实践考量。因此,要以明晰大学生志愿服务所发挥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为基础,立足当前功能发挥中存在的问题,从深化理性认知、强化教育宣传、完善管理体制、健全保障机制等方面入手,多措并举地促进大学生志愿服务发挥应有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沈歆白[4](2020)在《上海国有企业共青团组织参与青年员工人才培养的路径研究 ——以A公司为例》文中研究说明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进入新时代,并就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作出了新部署。立足新时代新方位,国有企业正从跨越式发展追赶者,成为与国际先进企业同台竞争的并行者,而且在很多领域和行业已经成为领跑者。国有企业发展是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生动体现。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作为中国共产党的助手和后备军,在新方位上承担十分重要的任务。面对国有企业改革攻坚的新形势,社会内外部环境、经济体制、政治体制等各方面发生的巨大变化,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国有企业中共青团领导下的青年群体无论是思想意识、行为方式,还是社会参与、组织形态等都呈现出多元化趋势,这给传统的共青团组织、凝聚、服务青年带来巨大的压力和挑战。鉴于此,本研究探索了上海国有企业共青团组织参与青年员工人才培养的路径。本研究采用文献研究、问卷调查、案例研究等研究方法,以上海国有企业A公司为例,从共青团组织参与青年员工人才培养的现状、问题入手,发现国有企业共青团组织参与青年员工培养存在以下问题(1)共青团组织职能意识淡薄,(2)基层团组织工作主动性不足,(3)共青团服务青年发展方式创新不足,(4)共青团工作与企业党政、业务部门缺乏有效协调配合。分析出其背后原因(1)新环境下青年需求状况呈现多样性,(2)团干部的能力素质参差不齐,(3)缺乏多角度、多方位“党建带团建”方式方法,(4)团员青年教育培训未被纳入绩效管理并缺乏持续性。本研究基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和协同治理理论,提出了上海国有企业共青团组织参与青年员工人才培养的五个路径:(1)深入解析国企改革发展形势任务,加强新时期共青团职能再认识。(2)加强与青年紧密联系,强化团干部责任感与使命感。(3)创新多元化青年服务载体,增强团组织自我革新能力。(4)坚持与企业党政沟通,获取上级资源和支持。(5)增强与业务部门交流协作,全方位搭建青年成长平台,为国有企业共青团组织服务青年、培养青年人才提供借鉴。本研究为上海国有企业共青团组织参与青年员工人才培养提供了样本,也为进一步提升共青团工作职能提供了一定的启示。

蔡金杰[5](2020)在《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实践育人功能及其实现路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回信青年志愿者,勉励他们以身作则,弘扬志愿精神,肯定他们在服务他人和奉献社会中取得的成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做出的贡献。志愿服务因其独特优势使其具有强大的育人功能,成为高校实现立德树人目标和开展实践育人工作的重要载体,也是青年学生促进自身健康可持续发展、实现社会参与的重要形式。本文在梳理志愿服务理论的基础上围绕大学生志愿服务道德塑造功能、思想塑造功能、精神凝聚功能、激励导向功能和价值引导功能五方面展开研究,在借鉴国内外大学生志愿服务有益经验的基础上深入探究发挥大学生志愿服务育人功能的有效路径。本文除前言外共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为大学生志愿服务一般理论概述。首先,基于对专家学者的相关论述,对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内涵、特点和实践育人功能的内涵进行阐释。其次,分析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发展历程,在经历过萌芽、探索、发展和完善四个发展阶段后,我国大学生志愿服务进入繁荣发展阶段。再次,分析大学生志愿服务的类型,本文主要阐述专项性志愿服务、公益性志愿服务和社区性志愿服务三种服务类型。最后,从青年学生的角度剖析志愿服务的意义,明确大学生志愿服务在青年学生实现全面发展、参与社会治理、人力资源开发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重要作用。第二部分主要阐述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实践育人功能。高校志愿服务为青年学生成长成才提供重要的教育资源,通过志愿服务活动,大学生志愿者在实践中强化道德认知,凝聚精神动力,培养良好道德,成为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现代公民。首先,大学生志愿服务的道德塑造功能和思想塑造功能,道德塑造功能包括个人品德和社会公德两方面,思想塑造功能包括强化公民意识、培养奉献精神和增强社会责任感三方面。其次,大学生志愿服务的激励导向功能包括价值激励和榜样激励两方面。再次,大学生志愿服务的精神凝聚功能包括目标凝聚、情感凝聚和文化凝聚三方面。最后,大学生志愿服务的价值引导功能包括志愿精神、慈善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方面。第三部分为大学生志愿服务典型案例研究与经验启示。首先,基于对吉林大学白求恩志愿者协会、华中农业大学本禹志愿服务队与美国、日本志愿服务的对比分析,以服务目的、活动领域、组织形式、保障机制、评估机制五方面为切入点,剖析中外志愿服务的异同。其次,基于国内外志愿服务案例的经验启示,本文从服务理念时代化、管理系统化、活动专业化、品牌项目化四方面为大学生志愿服务进一步发展提供有益建议。第四部分主要探究发挥大学生志愿服务实践育人功能的有效路径,主要包括四方面内容:首先,完善大学生志愿服务育人体系。本文主要从完善大学生志愿服务保障机制和管理机制两方面为切入点,强化顶层设计,整合社会资源,保障大学生志愿服务促进公共社会发展,助力青年学子健康成长。其次,强化大学生志愿服务平台建设,为高校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提供良好平台。本文主要从加强志愿服务理论学习、强化志愿服务实践体验和构建“互联网+志愿服务”模式为切入点,强化高校青年实践体验,深化志愿服务育人功能。再次,青年学生加强自我教育,树立正确的志愿服务理念,提升自身能力和综合素质。最后,积极发挥先进文化的育人作用,发挥志愿文化和榜样文化的育人功能,为青年学子投身志愿服务事业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总之,通过对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实践育人功能及其实现路径的研究,充分发挥青年志愿服务的育人价值,促进青年学生健康成长。

陈玲[6](2020)在《高校第二课堂财政投入效果研究 ——来自A高校的经验证据》文中研究说明高等教育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也是“人才强国战略”实现程度的重要判断依据。高等教育财政是21世纪以来国际高等教育研究的热点之一。伴随中共中央、国务院2018年以来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关注高等教育财政投入效果将有效增强高等教育财政资源配置效率、提升高等教育服务质量。高校第二课堂是高等教育的有机组成,因此,研究高校第二课堂财政投入效果具有现实意义。与过去的宏观研究不同,本文选取一所高校作为研究对象,其第二课堂数据积累时间长、数据类型丰富、个体覆盖完全,从校本微观视角着眼,将不易区分及观测的财政投入以学生第二课堂参与情况替代,以普通授课类、申报-审批类、时长转换类三种学分获取模式为自然划分,选取相应自变量和因变量,分析高校第二课堂财政投入的具体效果,给出改善投入效果的对策建议。着眼于这样的研究思路,本文运用了文献研究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以及断点回归法、双重差分法等量化研究方法进行了实证研究,主要研究成果如下:第一,财政投入作用到第二课堂讲授及活动类课程后,学生参与经费充足、管理科学的平台课程,诸如思想引导平台课程、通识教育平台课程、国际培养平台课程,对其第一课堂学习、知识应用、能力成果的取得具有显着的正相关性。校园文化平台的修习有利于学生结识朋辈、锻炼社会化能力,但由于财政投入分散、课程众多,对学生在校学习时间有一定程度的挤出;社团活动平台的修习与学生综合测评和继续深造正相关;就业创业平台因社会资源介入,与学生的学业成就没有显着相关性,与学生奖学金获得的等级呈负相关关系。第二,财政投入作用到第二课堂申报-审批类科研立项课程后,在一定环境条件下,未对学生科研相关学业成就产生预期的正向效果。相反,对样本数据的分析显示,学生获得了科研资助、参与了科研立项并未提高其科研产出,还反而降低了他们读研和出国深造意愿。从问卷调查结果来看,这一现象主要是由科研经费向学生投入不足、科研经费向指导教师投入不足、科研相关辅助资源供给不足等原因造成。第三,财政投入作用到学生志愿服务类课程后,对学生第一课堂成绩和就业质量有正向影响。具体来说,财政投入支持的激励政策使受到影响的学生平均比未受到影响的学生志愿服务时长增加70.613小时,学年平均积点增加0.033,就业质量提升0.343。另外,本文发现志愿服务对学生团队能力培养有正面作用,对个人能力和领导能力培养供给不足;在学生小我责任感、大我责任感以及综合责任感的培养上,如果以每增加100小时志愿服务时长为衡量单位,综合责任感、小我责任感和大我责任感的评分以5分制为计,将分别增加0.3、0.3和0.2,显示出志愿服务对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的重要价值。最后,本文以研究发现为依据,提出三项改善高校第二课堂财政投入效果的对策建议:一是突出紧扣人才培养目标的财政投入效果评估价值取向,梳理好以财政投入为基础的目标体系,巩固和创设更多优质项目,科学设计信息不对称情况下的“默认设置”;二是构建范围延展的财政投入效果评估标准,建立稳态前提下的核心标准、轮动前提下的支撑标准、开放前提下的环境标准;三是形成助力学生成长的财政投入效果综合评估体系,施行科学评估体系,设置评奖评优激励,增强舆论宣传引导。

张浪[7](2019)在《习近平关于青年成才的重要论述研究》文中指出当今世界,人类社会各领域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重点在于青年一代,关键在于青年人才。可以说,青年人才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谁能培养和吸引更多优秀青年人才,谁就能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抢得发展先机、占据优势地位。习近平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高度重视青年成才和青年工作,运用深入浅出、生动活泼的语言充分阐述了青年成为何种人才、怎样成长成才等重大问题,形成了颇具时代内涵的青年成才重要论述,建构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之“青年篇”。如何从思想上认识、在实践中践行习近平关于青年成才的重要论述是青年、学校、家庭、社会、政府都应认真思考的全新课题,对引领青年成长成才进而奋进新时代、筑梦新征程有重大意义。基于以上历史背景和现实需要,鉴于青年的特殊使命和发展状况,本文在详细梳理国内外学界关于习近平青年成才重要论述的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纵向和横向对比中分析得出习近平关于青年成才重要论述研究的异同之处和薄弱环节,进而全面梳理了习近平关于青年成才的重要论述,深入探究了习近平关于青年成才重要论述的主要内容、形成条件、现实启示等内容。具体来说,分为四章:第一章是绪论。简要介绍本文研究背景、目的、意义,重点回顾本文研究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并对本文研究的重难点与创新点、思路与方法、核心概念与理论基础等作大致的说明。第二章是重点。认为习近平关于青年成才的重要论述是一个系统完整、逻辑严密的科学理论体系,其构成内容主要涉及青年成才的方向、标准、路径、保障四个方面,具有历史性与科学性、系统性与战略性、时代性与前瞻性等显着特征。第三章是亮点。提出习近平关于青年成才重要论述的形成得益于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青年成才的思想、中国共产党关于青年成才的相关理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关于青年的元素,也源于习近平成长阅历与经验,其形成有具体的演进脉络。第四章是难点,对习近平关于青年成才重要论述的时代价值和现实启示作了深入研究,认为论述有助于引领当代中国青年发展成才、指导新时代中国共青团工作、丰富马列主义青年观和党的青年工作思想、充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并从青年、学校、家庭、社会、政府等不同维度分析了习近平关于青年成才重要论述的现实启示。其中,青年要对照标准、自我奋发成才,学校要立德树人、引导青年成才,社会要协同发力、服务青年成才。

陈许萍[8](2016)在《共青团促进青年职业发展工作的绩效研究 ——以上海市青浦区“扬帆回青”项目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青年是国家经济发展过程中最具增值潜力的人力资源,是社会进步创新的动力。青年的职业发展关乎一国的经济增长、政治稳定、社会和谐和个体家庭幸福,其意义已经超越个体和家庭层面,上升为社会课题。当前,世界经济发展放缓、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未来一段时期内还将面临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的重大调整,青年就业数量和就业质量问题愈发凸显,尤其是其中的大学生群体,他们的就业问题和青年民工荒问题共同构成我国应对青年就业的两大挑战。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家庭和个人在青年职业发展和就业上承担着不同的责任也有着不同的定位。其中,兼具“官民”二重性的共青团是当代中国最大的青年社会组织。有效促进青年就业、创业,是改革开放以来各级团组织履行服务青年职能的重要方面。但由于国内的政府绩效评价处于初始阶段,共青团方面的绩效研究很少,更是具有随意性、单项性、应付性、被动性等特征,因此,虽然团组织在促进青年职业发展过程中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对于共青团工作评价并不全面和客观。此外,伴随着改革开放和全球化的影响,经济领域的交流也必然带来了政治、文化、思想领域的碰撞。西方公民社会理论和新公共管理理论的传入和探讨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领域变革的大环境共同催生了我国公民社会的兴起。在理论上,共青团等群团组织受到“非政府组织”、“第三部门”等概念的审视;在实践上,共青团生存的外部环境和面对的对象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群团组织改革就是在这种新形势下“自上而下”的适应性举措。因此,以公民社会和群团组织改革为新背景,探讨共青团在促进青年职业发展中的定位和功能就有其独特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以此为背景,本文通过回顾公共管理理论和青年职业发展理论等相关文献,梳理地方(本文以上海市青浦区为例)在促进青年职业发展工作中的现状,了解地方应届毕业生就业、青年失业以及在职青年职业培训概况。重点研究新形势下,青浦区共青团为了服务青年、弥补自身工作不足而进行有益尝试的“扬帆回青”优秀大学生暑期挂职锻炼项目。研究过程中,主要运用了公共管理中的绩效管理工具,分析“扬帆回青”项目的开展情况,并通过绘制流程图寻找KPI关键绩效要素,试图建立较为完善的360度绩效评估体系,结合满意度调查问卷法、电话访谈法和德尔菲分析法,对项目进行以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评估,从而有助于有效地检验和描述青浦共青团在青年职业发展过程中的效果、效益和效率,为“扬帆回青”项目的后续开展提出项目自身的改进建议。同时,深度剖析新形势下共青团在促进青年职业发展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和原因,尝试提出共青团促进青年职业发展工作的路径探索。

苗兴国[9](2015)在《高职共青团开发青年人力资源的路径研究》文中认为高职院校的办学目标是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围绕市场需求培养实用性人才。高职共青团组织作为有效联系、服务、凝聚青年的平台,已融入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过程。围绕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开发青年人力资源已成为高职共青团的重要职能。基于此,从青年人力资源开发的现状、可行性、目标、原则、路径五个方面进行研究。

石全[10](2014)在《团组织参与新农村青年人力资源开发探索 ——以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为例》文中研究表明人力资源对企业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新农村建设方面同样也需要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是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资源中最宝贵的资源。当代农村青年人力资源作为我国新农村建设的生力军,是农村社会重要生产力中活跃性高,创新性强的因素。他们普遍文化素质不高,但是学习知识比较快,是新农村发展最重要的人力资源。从价值评判来看,农村青年们的综合素质高低,决定着其资源价值的大小。团组织作为新农村青年的聚集组织,就决定其性质在参与开发青年人力资源,提高人才素质的工作中,肩负着重任。因此,团组织培训农村青年,树立理想信念,学会共同生活,是农村青年开发人力资源的重要核心。本文以黑龙江省大庆市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简称杜蒙县)为例,分析农村青年人力资源开发现状,以及队伍存在的问题,从治理理沦、非政府组织理论、激励理论等公共管理的角度全面分析团组织在参与新农村建设中,青年人力资源开发的必然,论文分析指明了共青团组织参与新农村青年人力资源开发的路径,认为理想信念教育是首选路径,共青团实体化大团委是必选路径,农村青年劳动力转移是有效路径,组件高素质的农村青年工作队伍是创新路径。这些路径的选择帮助与指导农村青年人力资源开发,扩展新时期农民的思路,探讨农村青年人力资源开发的规律,在我国经济体制和社会结构转型的背景下,团组织如何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作用,服务于新农村,创新服务模式,更好做好党的后备助手有着重要意义。

二、论高校共青团参与青年人力资源开发的创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论高校共青团参与青年人力资源开发的创新(论文提纲范文)

(1)共青团组织在国有企业人力资源建设中的作用研究 ——以江西铜业公司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综述
        1.2.2 国内研究综述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思路与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创新与不足
2 共青团组织参与国有企业人力资源建设概述
    2.1 国有企业人力资源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2.1.1 人力资源建设的概念与内涵
        2.1.2 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的发展趋势及现实要求
        2.1.3 国有企业人力资源建设的重要性
    2.2 共青团组织在国有企业人力资源建设中的角色定位
        2.2.1 共青团组织的特点与优势
        2.2.2 共青团组织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2.2.3 共青团组织在国有企业人力资源建设中的角色分析
3 共青团组织参与国有企业人力资源建设现状与问题分析
    3.1 共青团组织参与国有企业人力资源建设的现状
    3.2 共青团组织参与国有企业人力资源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3.2.1 吸引及凝聚青年的能力弱化
        3.2.2 自身职责及资源限制
        3.2.3 缺乏健全的参与人力资源建设活动机制
4 共青团组织参与企业人力资源建设调查:江西铜业公司案例
    4.1 江西铜业公司及其人力资源建设概况
    4.2 问卷设计及调查结果分析
5 强化共青团组织在国有企业人力建设中的作用建议
    5.1 发挥共青团组织优势
    5.2 加强企业青年人才职业规划
    5.3 加强文化软实力建设
    5.4 强化思想教育激励
    5.5 提升企业工作满意度和员工幸福感
6 研究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江西铜业共青团和青年工作调查问卷
致谢

(2)乡村振兴战略人才支撑体系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1.1.1 选题依据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创新之处与不足
        1.4.1 创新之处
        1.4.2 不足之处
第2章 乡村振兴战略人才支撑体系概述
    2.1 相关概念阐释
        2.1.1 人力
        2.1.2 人才
        2.1.3 人力资本
        2.1.4 人才资源
        2.1.5 人才支撑体系
    2.2 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
        2.2.1 产业兴旺
        2.2.2 生态宜居
        2.2.3 乡风文明
        2.2.4 治理有效
        2.2.5 生活富裕
    2.3 乡村振兴战略对人才支撑的诉求
        2.3.1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破解人才制约
        2.3.2 乡村振兴战略人才支撑体系建设的挑战
        2.3.3 乡村振兴战略人才支撑体系建设的机遇
第3章 乡村振兴战略人才支撑体系建设的思想资源
    3.1 经典马克思主义相关思想
        3.1.1 乡村发展与城乡空间正义相关联
        3.1.2 人才作用的发挥要立足社会实践
        3.1.3 人民群众是最充沛的人才储备库
    3.2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相关思想
        3.2.1 农业农村现代化攸关国计民生
        3.2.2 人才是经济社会发展第一资源
        3.2.3 要通过教育挖掘培养乡村人才
    3.3 国外学者相关思想
        3.3.1 人力资本核心是提高人口素质
        3.3.2 人力资本积累是经济增长源泉
        3.3.3 人力资本获得需要后天的投资
    3.4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相关思想
        3.4.1 以农为本思想
        3.4.2 政以才治思想
        3.4.3 养护农民思想
第4章 乡村振兴战略人才支撑体系建设的基本内容
    4.1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4.1.1 职业农民
        4.1.2 新型农民
        4.1.3 新型职业农民
        4.1.4 乡村振兴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紧迫性
    4.2 加强乡村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4.2.1 乡村专业人才
        4.2.2 乡村专业人才的类型
        4.2.3 乡村专业人才的作用
        4.2.4 乡村振兴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性
    4.3 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
        4.3.1 农民工
        4.3.2 新生代农民工
        4.3.3 农民工返乡创业浪潮
        4.3.4 乡村振兴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合理性
    4.4 发挥科技人才支撑作用
        4.4.1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4.4.2 科技人才是新生产力的开拓者
        4.4.3 科技人才是科技知识的传播者
        4.4.4 乡村振兴发挥科技人才支撑作用的客观性
    4.5 鼓励社会各界投身乡村建设
        4.5.1 社会各界
        4.5.2 社会各界是乡土人才队伍的新鲜血液
        4.5.3 社会各界是城乡要素双向流动的载体
        4.5.4 乡村振兴鼓励社会各界投身乡村建设的必然性
第5章 乡村振兴战略人才支撑体系建设的实践路径
    5.1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路径
        5.1.1 实施阳光工程
        5.1.2 实施雨露计划
        5.1.3 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
        5.1.4 加强新型职业农民的认定和管理工作
    5.2 加强乡村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路径
        5.2.1 实施特岗教师计划
        5.2.2 实施“三支一扶”计划
        5.2.3 实施“三区”人才支持计划
        5.2.4 实施高校毕业生基层成长计划
        5.2.5 实施扶贫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训工程
    5.3 开展农民工返乡创业培训的路径
        5.3.1 实施农民工返乡创业培训行动计划
        5.3.2 实施乡村青年创业致富“领头雁”培养计划
        5.3.3 打造“星创天地”就业创业服务平台
    5.4 发挥科技人才支撑作用的路径
        5.4.1 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
        5.4.2 实施农业科研杰出人才培养计划
        5.4.3 实施杰出青年农业科学家项目
        5.4.4 全面实施农技推广服务特聘计划
    5.5 鼓励社会各界投身乡村建设的路径
        5.5.1 公民个人通过多种方式服务乡村振兴
        5.5.2 鼓励引导工商资本积极参与乡村振兴
        5.5.3 群团组织发挥人才优势支持乡村振兴
        5.5.4 行业部门利用资源优势推进乡村振兴
第6章 乡村振兴战略人才支撑体系建设的运行机制
    6.1 建立多种方式并举的人才资源开发机制
        6.1.1 自主培养与人才引进相结合
        6.1.2 学历教育与技能培训相结合
        6.1.3 以“半农半读”接受农业职业教育
    6.2 建立多层次的人才培养合作与交流机制
        6.2.1 城乡间人才培养合作与交流
        6.2.2 区域间人才培养合作与交流
        6.2.3 校地间人才培养合作与交流
    6.3 建立城市人才定期服务乡村机制
        6.3.1 教师定期服务乡村
        6.3.2 医生定期服务乡村
        6.3.3 科技人才定期服务乡村
        6.3.4 文化人才定期服务乡村
    6.4 建立有效激励机制
        6.4.1 科技成果转化收益
        6.4.2 科技人才兼职取酬
        6.4.3 农技推广服务绩效纳入职务(称)评聘
    6.5 建立资金保障机制
        6.5.1 增加财政涉农资金
        6.5.2 提高金融服务水平
        6.5.3 拓宽资金筹集渠道
结语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读期间科研成果
后记

(3)大学生志愿服务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二、研究现状与评析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述评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四、研究创新与不足
        (一)创新之处
        (二)不足之处
第一章 大学生志愿服务基本概述
    一、相关概念界定
        (一)志愿精神
        (二)志愿服务
        (三)大学生志愿服务
    二、大学生志愿服务的理论基础
        (一)马克思主义相关理论
        (二)中国共产党实践育人思想
        (三)中国传统慈善观与伦理追求
        (四)国外公民志愿服务理论
    三、大学生志愿服务的类型
        (一)长期稳定型志愿服务
        (二)突发即时型志愿服务
        (三)应需活动型志愿服务
        (四)特定项目型志愿服务
    四、大学生志愿服务的特征
        (一)活动参与的广泛性
        (二)参与方式的实践性
        (三)服务过程的组织性
        (四)服务效果的教育性
第二章 大学生志愿服务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联
    一、大学生志愿服务与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共通性
        (一)价值目标的一致性:推动人类发展进步
        (二)责任担当的统一性:实现民族伟大复兴
        (三)育人使命的同一性:促进个体成长成才
    二、大学生志愿服务适应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发展需要
        (一)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优化的需要
        (二)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协调的需要
        (三)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创新的需要
    三、思想政治教育为大学生志愿服务提供重要支撑
        (一)引导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发展方向
        (二)培育大学生服务社会的价值追求
        (三)涵养社会个体积极的道德情感
第三章 大学生志愿服务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一、社会凝聚功能
        (一)凝聚价值共识
        (二)凝合主体力量
        (三)聚合担当作为
    二、行为指导功能
        (一)逐步转变生活方式
        (二)激扬社会文明风尚
        (三)主动参与社会治理
    三、交往互动功能
        (一)在社会互动中疏通社会舆情
        (二)在人际互动中和谐人际关系
        (三)在自我互动中体认社会责任
    四、协调整合功能
        (一)开发调配人力资源
        (二)调剂均衡财力资源
        (三)整合协调文化资源
    五、实践提升功能
        (一)增强社会适应性
        (二)锻炼组织协调力
        (三)提升问题解决力
第四章 大学生志愿服务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存在的问题
    一、对志愿服务的认知相对浅薄,育人自觉有待强化
        (一)价值取向上育人理念尚未充分体现
        (二)活动规划中未充分考虑主客体特征
        (三)缺乏对大学生志愿服务的理论研究
    二、志愿服务宣传教育相对欠缺,思想引导不足
        (一)志愿精神教育宣传单一化
        (二)志愿服务动机引导片面化
        (三)志愿服务经验推介不及时
    三、志愿服务管理相对松散,行为指导不到位
        (一)招募环节:忽视思想政治素质考量
        (二)培训环节:培训教育内容相对单薄
        (三)督导环节:个案行为指导规约不足
    四、志愿服务保障相对不足,活动激励有待提升
        (一)志愿活动的物质保障较为薄弱
        (二)质量效益的考评机制尚不健全
        (三)权益保障的政策法规仍需完善
第五章 促进大学生志愿服务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路径
    一、提高思想认识,增强育人自觉
        (一)坚持助人与育人相统一的价值取向
        (二)以主客体特征为前提优化发展规划
        (三)加强志愿服务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
    二、深化志愿服务宣传教育,突出思想引导
        (一)弘扬宣传志愿服务精神
        (二)强化志愿服务动机引导
        (三)推广志愿服务先进经验
    三、完善志愿服务管理体制,强化行为指导
        (一)规范招募标准,凸显思政要求
        (二)充实培训内容,培育组织文化
        (三)落实督导责任,加强个别指导
    四、健全志愿服务保障机制,落实活动效能
        (一)建立协同性物质保障机制
        (二)建立科学有效的考核机制
        (三)健全权益维护的法制机制
结语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4)上海国有企业共青团组织参与青年员工人才培养的路径研究 ——以A公司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水平
        1.2.1 国外研究综述
        1.2.2 国内研究状况及水平
        1.2.3 国内外研究总体评价
    1.3 研究内容及思路
    1.4 研究方法
        1.4.1 文献研究法
        1.4.2 问卷调查法
        1.4.3 案例研究法
    1.5 本文创新及不足之处
        1.5.1 创新之处
        1.5.2 不足之处
第2章 核心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核心概念界定
        2.1.1 企业共青团组织
        2.1.2 青年员工
        2.1.3 人才培养
    2.2 基本理论概述
        2.2.1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2.2.2 协同治理理论
        2.2.3 上述理论对于上海国有企业青共青团参与青年人才培养的启示
第3章 上海国有企业共青团组织参与青年员工人才培养的现状
    3.1 上海国有企业共青团组织参与青年员工人才培养方式
        3.1.1 持续筑牢思想阵地,加强青年政治引领
        3.1.2 发扬公益志愿精神,集中组织开展活动
        3.1.3 结合岗位特色亮点,打造青年服务品牌
        3.1.4 推进青年推优工作,引导岗位成才建功
    3.2 上海国有企业共青团组织参与青年员工人才培养取得的成效
        3.2.1 强化“党建带团建”以服务青年成长
        3.2.2 推进信息化转型以密切团青关系
第4章 A公司共青团组织参与青年员工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4.1 A公司青年员工人才培养现状
        4.1.1 国有企业A公司基本情况简介
        4.1.2 A公司青年员工基本结构及员工素质
        4.1.3 A公司青年员工的发展需求
    4.2 A公司共青团组织参与青年员工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4.2.1 共青团组织职能意识淡薄
        4.2.2 基层团组织工作主动性不足
        4.2.3 共青团组织服务青年发展方式方法创新不足
        4.2.4 共青团工作与企业党政、业务部门缺乏有效协调配合
    4.3 A公司共青团组织参与青年员工人才培养存在问题的原因
        4.3.1 新环境下青年需求状况呈现多样性
        4.3.2 团干部的能力素质参差不齐
        4.3.3 缺乏多角度、多方位“党建带团建”的方式方法
        4.3.4 团员青年教育培训未被纳入绩效管理并缺乏持续性
第5章 提升上海国有企业共青团组织参与青年员工人才培养效果的路径
    5.1 深入解析国企改革发展形势任务,加强新时期共青团职能再认识
        5.1.1 挖掘内部青年资源
        5.1.2 做好团组织外部资源整合
    5.2 加强与青年紧密联系,强化团干部责任感与使命感
        5.2.1 建立健全青年员工档案
        5.2.2 协助青年职业生涯规划
    5.3 创新多元化青年服务载体,增强团组织自我革新能力
        5.3.1 创新工作形式
        5.3.2 多元化工作内容
    5.4 坚持与企业党政沟通,获取上级资源和支持
        5.4.1 加强与党组织的沟通合作
        5.4.2 争取党政资源支持
    5.5 增强与业务部门的交流协作,全方位搭建青年成长平台
        5.5.1 完善培训体系和考核机制
        5.5.2 以业务为导向挖掘青年潜能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关于公司团总支工作调查问卷》
致谢

(5)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实践育人功能及其实现路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选题背景
        2.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1.国内研究现状
        2.国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研究思路
        2.研究方法
    (四)研究重难点与创新点
        1.研究重点
        2.研究难点
        3.研究创新点
一、大学生志愿服务概述
    (一)大学生志愿服务相关概念
        1.志愿服务
        2.志愿组织
        3.大学生志愿服务
    (二)实践育人功能相关概念
        1.实践育人
        2.实践育人功能
    (三)大学生志愿服务的特点
        1.自愿性
        2.公益性
        3.导向性
        4.教育性
        5.组织性
    (四)大学生志愿服务发展历程
        1.萌芽阶段
        2.探索阶段
        3.发展阶段
        4.完善阶段
    (五)大学生志愿服务的类型
        1.专项性志愿服务
        2.公益性志愿服务
        3.社区性志愿服务
    (六)大学生志愿服务的重要意义
        1.大学生志愿服务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2.大学生志愿服务是大学生参与社会治理的重要方式
        3.大学生志愿服务是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
        4.大学生志愿服务是促进人力资源开发和优化人力资源配置的重要途径
二、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实践育人功能
    (一)道德塑造功能
        1.个人品德
        2.社会公德
    (二)思想塑造功能
        1.公民意识
        2.奉献精神
        3.社会责任感
    (三)激励导向功能
        1.价值激励
        2.榜样激励
    (四)精神凝聚功能
        1.目标凝聚
        2.情感凝聚
        3.文化凝聚
    (五)价值引导功能
        1.志愿精神
        2.慈善精神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大学生志愿服务典型案例研究与经验启示
    (一)国内志愿服务典型案例
        1.吉林大学白求恩志愿者协会
        2.华中农业大学本禹志愿服务队
    (二)国外志愿服务典型案例
        1.美国志愿服务活动
        2.日本志愿服务活动
    (三)中外大学生志愿服务案例比较分析
        1.志愿服务服务目的的比较
        2.志愿服务活动领域的比较
        3.志愿服务组织形式的比较
        4.志愿服务保障机制的比较
        5.志愿服务评估机制的比较
    (四)基于国内外志愿服务案例的经验启示
        1.志愿服务理念时代化
        2.志愿服务管理系统化
        3.志愿服务活动专业化
        4.志愿服务项目品牌化
四、发挥大学生志愿服务实践育人功能的有效路径
    (一)健全大学生志愿服务育人体系
        1.完善大学生志愿服务保障机制
        2.健全大学生志愿服务管理机制
    (二)加强大学生志愿服务平台建设
        1.加强大学生志愿服务理论学习
        2.强化大学生志愿服务实践体验
        3.构建“互联网+志愿服务”模式
    (三)强化大学生志愿服务自我教育
        1.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服务理念
        2.大学生提升综合素质和能力
    (四)积极发挥先进文化的育人作用
        1.发挥志愿文化的育人功能
        2.发挥榜样文化的德育价值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6)高校第二课堂财政投入效果研究 ——来自A高校的经验证据(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缘起
        1.1.1 高等教育财政的重要性地位日益突出
        1.1.2 第二课堂财政是高等教育财政的有机组成部分
        1.1.3 当前高校第二课堂财政投入研究相对滞后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3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技术路线
    1.4 研究创新点及不足
        1.4.1 研究创新点
        1.4.2 研究不足
第2章 相关概念与文献综述
    2.1 高校第二课堂的由来、发展与界定
        2.1.1 高校第二课堂发展缘起
        2.1.2 高校第二课堂主体结构
    2.2 高校第二课堂财政投入概述
        2.2.1 高校第二课堂财政投入的构成要素
        2.2.2 典型项目投入概述
        2.2.3 部分高校投入概述
        2.2.4 样本高校投入情况
    2.3 文献综述
        2.3.1 高校第二课堂财政投入研究总体现状
        2.3.2 高校第二课堂财政经费来源及拨款相关研究
        2.3.3 高校第二课堂财政投入效果评估指标相关研究
        2.3.4 高校第二课堂财政投入评估方法应用相关研究
        2.3.5 文献综述小结
    2.4 理论基础
        2.4.1 绩效预算管理理论
        2.4.2 受托经济责任理论
        2.4.3 学生发展与学生参与理论
第3章 高校第二课堂财政投入效果的分析框架
    3.1 高等教育财政投入效果评估的基本指标
    3.2 样本高校第二课堂财政投入的微观执行结构
        3.2.1 直接委托的财政投入
        3.2.2 间接委托的财政投入
        3.2.3 直接委托和间接委托的基本特点
    3.3 学生第二课堂参与度:高校第二课堂财政投入效果的根本体现
        3.3.1 项目实施过程:一个逻辑模型
        3.3.2 高校第二课堂财政投入作用机理:一个修正模型
        3.3.3 第二课堂学生参与:反映财政投入效果的根本路径
    3.4 分析框架构建
        3.4.1 基本分析框架
        3.4.2 分析框架的合理性及应用价值
第4章 投入效果(一):基于学习联动的替代数据评估
    4.1 研究数据
        4.1.1 样本选取
        4.1.2 自变量选择
        4.1.3 因变量选择
    4.2 分析方法
    4.3 实证结果
        4.3.1 变量描述性统计
        4.3.2 第一、第二课堂学习联动分析
        4.3.3 第二课堂学习与知识应用
        4.3.4 第二课堂学习与能力成果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投入效果(二):基于科研资助的替代数据评估
    5.1 研究数据
        5.1.1 样本选取
        5.1.2 自变量选择
        5.1.3 因变量选择
    5.2 分析方法
    5.3 实证结果
        5.3.1 变量描述性统计
        5.3.2 模糊断点回归假设条件检验
        5.3.3 结果变量与参考变量的关系
        5.3.4 基于断点回归的实证结果分析
    5.4 补充讨论
        5.4.1 问卷的信度和效度分析
        5.4.2 问卷调查数据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投入效果(三):基于志愿服务激励的替代数据评估
    6.1 研究数据
        6.1.1 样本选取
        6.1.2 自变量选择
        6.1.3 因变量选择
    6.2 分析方法
    6.3 实证结果
        6.3.1 变量描述性统计
        6.3.2 A学院改革政策对志愿服务总时长的影响
        6.3.3 A学院改革政策对学生学年平均积点的影响
        6.3.4 A学院改革政策对学生就业质量的影响
    6.4 对志愿服务投入效果的延伸讨论
        6.4.1 描述性数据统计
        6.4.2 学生志愿服务能力的供需分析
        6.4.3 学生年平均志愿服务时长对责任感自评分的回归分析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改善高校第二课堂财政投入效果的对策建议
    7.1 高校第二课堂财政投入效果的总体讨论
        7.1.1 历史演变和学校特色构成高校第二课堂财政投入的特殊背景
        7.1.2 “黑箱式”投入阻碍“最后一公里”资源有效配置
        7.1.3 科学评估手段缺失影响投入效果的有效发挥
    7.2 改善高校第二课堂财政投入效果的基本原则
        7.2.1 科学的“默认设置”原则
        7.2.2 精准的“投入优化”原则
        7.2.3 系统的“刚柔相济”原则
    7.3 改善高校第二课堂财政投入效果的对策建议
        7.3.1 突出紧扣人才培养目标的财政投入价值取向
        7.3.2 构建范围延展的财政投入效果评估标准
        7.3.3 形成助力学生成长的财政投入综合评估体系
第8章 结论与展望
    8.1 本文主要结论
    8.2 本文研究展望
附录 A 高校第二课堂经费投入情况访谈提纲
附录 B 样本高校本科生科研立项回访问卷
附录 C 样本高校本科生科研立项问卷数据报告
附录 D 样本高校志愿服务调查问卷
附录 E 样本高校志愿服务调查问卷数据报告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7)习近平关于青年成才的重要论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目的
        (三)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现状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评析
    三、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一)整体思路
        (二)研究方法
    四、研究重难点和创新点
        (一)研究重难点
        (二)研究创新点
    五、研究理论基础
        (一)核心概念
        (二)理论渊源
第二章 习近平关于青年成才重要论述的主要内容及显着特征
    一、习近平关于青年成才重要论述的主要内容
        (一)成才方向:实践中服务人民、奉献国家
        (二)成才标准:要立志、崇德、勤学、担当
        (三)成才路径:在学习、实践、人民中成才
        (四)成才保障:学校、家庭、社会协同服务
    二、习近平关于青年成才重要论述的显着特征
        (一)历史性与科学性
        (二)系统性与战略性
        (三)时代性与前瞻性
第三章 习近平关于青年成才重要论述的形成条件及演进脉络
    一、习近平关于青年成才重要论述形成的历史条件
        (一)理论基础: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青年成才的思想
        (二)直接来源:中国共产党关于青年成才的相关理论
        (三)重要养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关于青年的元素
    二、习近平关于青年成才重要论述形成的现实条件
        (一)时代背景:当代中国青年肩负光荣艰巨的使命和责任
        (二)现实依据:当代青年成长成才面临着新的矛盾与问题
        (三)个人因素:习近平自身成长发展中的丰富阅历与经验
    三、习近平关于青年成才重要论述形成的演进脉络
        (一)萌芽阶段:梁家河插队时期
        (二)初成阶段:地方主政的时期
        (三)成熟阶段:进入新时代以来
第四章 习近平关于青年成才重要论述的时代价值及现实启示
    一、习近平关于青年成才重要论述的时代价值
        (一)有助于引领当代中国青年发展成才
        (二)有益于指导新时代中国共青团工作
        (三)有利于丰富马列主义青年观和党的青年工作思想
        (四)有便于充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二、习近平关于青年成才重要论述的现实启示
        (一)青年:对照要求,自我奋发成才
        (二)学校:立德树人,引导青年成才
        (三)社会:协同发力,服务青年成才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的科研情况

(8)共青团促进青年职业发展工作的绩效研究 ——以上海市青浦区“扬帆回青”项目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背景和意义
        (一)选题的背景
        (二)选题的意义
    二、相关概念界定
        (一)青年的界定
        (二)职业发展的界定
        (三)绩效的界定
    三、文献综述
        (一)国外文献综述
        (二)国内文献综述
    四、研究方法
    五、研究思路
    六、本文的创新点和难点
第一章 共青团开展促进青年职业发展工作的基础、优势及内容
    一、共青团的性质和职能
    二、共青团开展促进青年职业发展工作的理论依据
        (一)市场失灵理论和政府失灵理论
        (二)公民社会理论和“第三部门”理论
        (三)新公共管理理论
    三、共青团开展促进青年职业发展工作的优势
        (一)政治优势
        (二)组织优势
        (三)人才优势
        (四)开放性优势
    四、共青团开展促进青年职业发展工作的内容
        (一)促进青年就业
        (二)促进青年创业
        (三)提升青年职业能力
第二章 共青团促进青年职业发展工作的绩效评估——以青浦区“扬帆回青”项目为例
    一、绩效研究的理论基础
        (一)政府绩效理论概述
        (二)绩效管理的内涵、意义和方法
    二、青浦区“扬帆回青”项目及其绩效评估
        (一)“扬帆回青”项目背景概述
        (二)“扬帆回青”项目实施情况
        (三)“扬帆回青”项目评估现状
    三、“扬帆回青”项目绩效评估体系改进
        (一)“扬帆回青”项目事后评估存在的问题
        (二)“扬帆回青”项目绩效评估原则
        (三)通过流程图厘清绩效评估的主要指标
    四、“扬帆回青”项目的绩效结果和运用
        (一)基于绩效管理的项目分析
        (二)“扬帆回青”项目结果运用
第三章 共青团促进青年职业发展工作中的问题及分析
    一、存在问题
        (一)共青团的资源整合能力未充分发挥
        (二)共青团项目跟进不到位
        (三)基层团组织为青年职业发展主动提供服务的意识较薄弱
        (四)共青团促进青年职业发展工作的氛围不浓、体系尚待完善
    二、问题分析
        (一)共青团的自身因素
        (二)社会环境的变革
第四章 共青团促进青年职业发展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一、认准共青团服务职能,加强基层团组织建设
        (一)培训团干部,增强联系青年的服务意识
        (二)主动出击,聚焦服务青年职业发展
    二、帮助青年树立正确青年职业发展观念
        (一)控制舆论导向
        (二)明确重点服务对象
        (三)尽早开展职业观念教育
    三、重点构建高校团委和地方团委的职业教育互动体系
        (一)扩大高校学生职业见习途径
        (二)帮助高校学生进行正确职业选择
        (三)及时有效输送青年就、创业信息
    四、建设社会层面的职业发展支持体系
        (一)政府层面
        (二)学校层面
        (三)企业层面
        (四)家庭层面
    五、完善社会组织引入和事后评估机制
        (一)主动对接,联系社会组织委托项目
        (二)引入评估,提升项目服务的有效性
结论和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一、2015年度“扬帆回青”项目调查问卷及结果展示
    二、“扬帆回青”项目360度评价表暨电话访谈提纲展示
后记

(9)高职共青团开发青年人力资源的路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高职青年人力资源开发现状
    1. 缺乏灵活、个性、科学的系统考虑和设计。
    2. 存在唯第一课堂有价值的误区。
    3. 缺乏执行青年人力资源工作的有效机构。
    4. 高职青年在自身人力资源开发方面存有营养不良现状。
二、高职团组织开发青年人力资源可行性分析
    1. 开发青年人力资源是高职共青团的时代责任。
    2. 共青团组织开发青年人力资源优势明显。
三、高职共青团开发青年人力资源坚持原则
    1. 以人为本。
    2. 统筹兼顾。
    3. 可持续发展。
    4. 项目化实施。
四、高职共青团青年人力资源开发目标
    1. 思想政治素质。
    2. 职业道德。
    3. 职业品质。
    4. 职业能力。
五、高职共青团开发青年人力资源工作路径
    1. 创新体制机制。
    2. 夯实组织队伍。
    3. 坚持文化育人。
    4. 搭建工作平台。
    5. 科学设计项目。

(10)团组织参与新农村青年人力资源开发探索 ——以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
        1.2.2 国内研究
    1.3 研究内容
    1.4 思路及创新点
        1.4.1 技术路线图
        1.4.2 创新点
第二章 团组织参与新农村青年人力资源开发的基础理论
    2.1 相关概念
        2.1.1 共青团
        2.1.2 新农村建设
        2.1.3 人力资源
        2.1.4 人力资源开发
        2.1.5 实体化大团委
    2.2 基本理论
        2.2.1 公共治理理论
        2.2.2 非政府组织理论
        2.2.3 人力资本理论
        2.2.4 激励理论
    2.3 理论分析
        2.3.1 团组织参与新农村青年人力资源开的发必要性
        2.3.2 新农村青年人力资源开发中的团组织的职能理论
第三章 杜蒙县共青团参与新农村青年人力资源开发的现状
    3.1 基本状况
        3.1.1 农村青年的基本情况
        3.1.2 生活状况
        3.1.3 从业情况
        3.1.4 农村青年眼中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3.2 杜蒙县新农村青年人力资源开发对团组织的要求
        3.2.1 共青团组织改善农村劳动力转移质量
        3.2.2 提升农村居民受教育程度
    3.3 杜蒙县团组织参与青年人力资源开发的现状
        3.3.1 杜蒙县团组织参与青年人力资源开发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3.3.2 杜蒙县团组织参与青年人力资源开发的举措
第四章 团组织参与新农村青年人力资源开发的选择
    4.1 团组织参与新农村青年人力资源开发的分析
        4.1.1 团组织参与新农村青年人力资源开发的定位
    4.2 团组织参与新农村青年人力资源开发的路径
        4.2.1 理想信念教育是首选路径
        4.2.2 共青团实体化大团委是必选路径
        4.2.3 农村青年劳动力转移是有效路径
        4.2.4 夯实团的基层组织建设是补充途径
        4.2.5 组建高素质的农村青年工作队伍是创新路径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四、论高校共青团参与青年人力资源开发的创新(论文参考文献)

  • [1]共青团组织在国有企业人力资源建设中的作用研究 ——以江西铜业公司为例[D]. 付林. 江西财经大学, 2021(10)
  • [2]乡村振兴战略人才支撑体系建设研究[D]. 胡鑫. 吉林大学, 2021(01)
  • [3]大学生志愿服务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D]. 丁丽. 兰州大学, 2021(02)
  • [4]上海国有企业共青团组织参与青年员工人才培养的路径研究 ——以A公司为例[D]. 沈歆白. 上海师范大学, 2020(03)
  • [5]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实践育人功能及其实现路径研究[D]. 蔡金杰. 河北师范大学, 2020(07)
  • [6]高校第二课堂财政投入效果研究 ——来自A高校的经验证据[D]. 陈玲.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020(01)
  • [7]习近平关于青年成才的重要论述研究[D]. 张浪. 西华师范大学, 2019(01)
  • [8]共青团促进青年职业发展工作的绩效研究 ——以上海市青浦区“扬帆回青”项目为例[D]. 陈许萍. 华东政法大学, 2016(08)
  • [9]高职共青团开发青年人力资源的路径研究[J]. 苗兴国. 人才资源开发, 2015(18)
  • [10]团组织参与新农村青年人力资源开发探索 ——以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为例[D]. 石全.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2014(08)

标签:;  ;  ;  ;  ;  

高校共青团创新参与青年人力资源开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