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 HBV 疫苗接种对少数肝移植患者有效

强化 HBV 疫苗接种对少数肝移植患者有效

一、强化HBV疫苗接种对少数肝移植患者有效(论文文献综述)

赵娜萍[1](2017)在《八宝丹对原发性肝癌和脂肪肝的影响及机制研究》文中指出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我国乃至世界范围内恶性程度最高的肿瘤之一,在肿瘤死亡原因中排名前三位。近年来,HCC发病率和死亡率的上升对我国医疗卫生事业提出了严峻的挑战。10%-20%的HCC患者可以通过切除或移植手术进行治疗,但复发率居高不下,而其他接受化疗的患者,成功率非常低,总之总体生存率较低。在过去十年中,医疗及制药行业虽然大力致力于遏制肝癌发病及进展的各种研究,但仍然没有获得有效的方法。现今当务之急是降低或预防肝癌的发生,控制肝癌的进展。炎症贯穿于肝癌发生发展的过程中。乙型肝炎、丙型肝炎、酒精滥用所致的酒精性肝病、代谢综合征、药物肝损等都是造成肝脏慢性损伤的因素。肝脏慢性损伤进一步发展为慢性炎症,在炎症发展过程中,肝组织、肝细胞坏死,出现炎症造就的恶劣环境,使正常肝细胞无法适应继而死亡,而适应并存活下来的肝细胞则恶性转化为肝癌细胞。恶性转化的这部分细胞的来源是什么,又是什么因素促使它们进一步发展。肝前体细胞(hepatic progenitor cell,HPC)是肝脏内具有自我更新、增殖及多项分化能力的细胞,参与肝脏损伤修复,在肝脏受到疾病影响出现慢性损伤时,HPC被激活(即胆管反应),增殖分化为适应性肝实质细胞、胆管上皮细胞,参与修复。HPC与HCC的发生有紧密的关联,HPC活化能促使HCC的发生,与早期肿瘤复发也有关。有证据证明HCC细胞具有HPC的特性,表达HPC标记物(如CK19)。另外,许多研究表明HPC是肝癌干细胞(CSCs)的起源,因为它们是长寿命的细胞,有足够长的时间累积DNA损伤,增加突变的风险。肝脏损伤、肝内微环境改变、肝脏炎症因子大量分泌情况下,影响肝前体细胞的增殖反应,导致其过程中信号通路失调,使HPC转化为肝癌干细胞(CSCs),导致肝癌发生。我们前期研究也发现脂多糖能抑制HPC的正常分化,通过NF-κB信号通路引起HPC肿瘤转化,并且能促进肝前体细胞CD133的表达。因此,HPC细胞肝癌发生的起始细胞,其激活与炎症微环境密切相关。巨噬细胞(肝内Kupffer细胞)是人体内最大最主要炎症细胞,发挥重要的免疫作用,如清除损伤组织、细胞碎片及病原体等。研究认为巨噬细胞在肝癌的发展和炎症之间起到纽带作用。巨噬细胞具有一定的可塑性,在所处的微环境改变时,可极化为M1和M2两种不同生物学功能的分型,其中M2型主要功能是参组织重塑以及Th2免疫反应,抗原提呈能力较弱,能促进肝癌细胞增殖、血管生成、ECM重塑,协助癌细胞逃逸并转移。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umor associatedmacrophage,TAM)与巨噬细胞M2表面分子及生物学功能相近,在肝癌微环境中起促进肝癌发展的作用。TAM在肿瘤内的浸润程度越深,患者预后就越差。此外也有研究表明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可间接通过巨噬细胞等作用于肿瘤细胞,进而促进肿瘤的发生和发展。因此,巨噬细胞转化为M2分形可以预示肝癌的发展。Toll样受体是机体重要的免疫应答感受器,该受体在免疫细胞和上皮细胞表面表达。TLR4是Toll样受体(TLR)的成员之一,HPC细胞能高表达TLR4,TLR4可以特异性应答细菌的LPS。此外,前期研究证明,TLR4能促进肝癌细胞的侵袭和迁移。因此,抑制TLR4的表达可能是抑制HCC发生和发展的策略之一。肥胖是一个全球性的健康问题。非酒精性脂肪肝病始于肥胖引起的肝脏中甘油三酯的异常累积,过多的甘油三酯积累能引起脂肪变性。脂肪变性、肝细胞损伤、炎性浸润和/或纤维化同时出现则被称为非酒精性脂肪肝炎,在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患者中,有四分之一的患者会进展为非酒精性脂肪肝炎(NASH)。NASH又会进一步发展为肝硬化,最终发展为肝癌。对肥胖的早期控制和预防能降低非酒精性脂肪肝相关肝癌的发病率。八宝丹是一种传统中药,含有牛黄,蛇胆,羚羊角,珍珠,麝香,三七等多种名贵天然成分,具有多重功效,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种肝胆疾病。八宝丹多组分在肝脏疾病治疗中具有多功能、多环节、多靶点及多向调节的优势,可以针对肝癌及其他肝病复杂的微环境。我们前期研究表明,八宝丹可以抑制LPS诱导的TLR4的表达,八宝丹可以通过调节炎症微环境保护肝脏治疗慢性肝病。以往的研究都直接针对肿瘤本身进行的,我们设想是否可以通过对炎症的抑制起到对肿瘤发生发展的抑制作用。因此,我们选择八宝丹为抗炎药物,调节改善肝脏炎症微环境,观察其对肝癌发生发展的抑制作用,并研究其可能的机制。为了了解八宝丹对肝癌及脂肪肝的作用及可能的机制,本研究从以下三部分展开:第一部分八宝丹对肝癌发生的影响及机制;第二部分八宝丹对肝癌发展的影响及机制;第三部分八宝丹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影响及机制。第一部分:八宝丹对肝癌发生的影响及机制本部分我们采用DEN诱导的大鼠和LPS诱导的WB-F344细胞为体内外模型,在诱癌的同时,使用八宝丹进行干预,观察了八宝丹对肿瘤发生的影响及可能的机制。通过实验我们发现,八宝丹能抑制DEN诱导的大鼠体内肿瘤生长,抑制DEN引起的大鼠肝脏炎症反应,改善肝功指标,减少肝脏炎性细胞浸润和血清中炎症因子的分泌。同时,八宝丹能抑制DEN诱导引起的肝脏组织内HPC细胞活化相关指标CK-19和SOX-9的表达,抑制胆管反应的发生。另外,通过体外细胞实验,我们发现八宝丹可以抑制LPS诱导的WB-F344细胞克隆形成能力、成球能力和在裸鼠体内的成瘤能力。通过进一步的机制研究发现,在大鼠体内实验和体外细胞实验中,八宝丹能抑制DEN或LPS诱导引起的TLR4的表达增加,并且发现八宝丹能抑制LPS处理的WB-F344细胞中TLR4下游信号分子MyD88和TRAF6的表达增加。本章研究结果提示我们,八宝丹可以通过对TLR4及其下游信号分子MyD88和TRAF6的抑制,降低炎症因子的表达,减少炎症浸润,改善肝脏微环境,减少肝前体细胞活化,从而抑制肝细胞恶性转化降低HCC的发生率。第二部分:八宝丹对肝癌发展的影响及机制本部分,我们仍旧使用DEN诱导的大鼠及LPS诱导的WB-F344细胞为体内外模型,但八宝丹的干预时间设定在肿瘤发生后,观察了八宝丹对肝癌发展的影响及可能的机制。使用DEN诱导大鼠形成肿瘤后,再用八宝丹进行干预,肿瘤数量及大小均显着下降,并且大鼠生存率也比未用八宝丹干预组显着延长,通过肝组织HE染色发现八宝丹对肿瘤形成后的肝脏炎症浸润情况也能显着控制。可见八宝丹具有抑制肿瘤进展的作用。我们进一步考察肝脏组织内巨噬细胞转化情况,发现DEN能引起肝脏内总巨噬细胞增多,这与其引起炎症反应的结果是一致的,而在八宝丹干预后则使巨噬细胞总量下降。接着,我们观察巨噬细胞分化情况发现,肿瘤组织内部巨噬细胞M2的表达显着增多,但用八宝丹干预后M2表达量显着下降。随后我们使用体外分离的原代巨噬细胞验证这一结果,发现LPS诱导巨噬细胞后,CD163的表达增多,说明巨噬细胞M2显着增加;而LPS诱导后用八宝丹干预的细胞则CD163的表达下降,说明巨噬细胞M2显着减少。我们进一步对可能的机制进行研究,发现DEN诱导的肝组织和LPS诱导的巨噬细胞中TLR4的表达显着升高,并且LPS诱导的巨噬细胞中TLR4下游信号分子MyD88和TRAF6也显着升高,而用八宝丹干预后,DEN诱导的肝脏组织或LPS诱导的体外巨噬细胞中TLR4的表达量出现明显下降,并且LPS诱导的巨噬细胞中TLR4下游信号分子MyD88和TRAF6也显着下降。以上结果提示我们八宝丹可能通过对TLR4及其下游信号分子MyD88和TRAF6的抑制从而减少巨噬细胞向M2分型的转化,减少炎症反应及炎症因子分泌,抑制肝癌的进展。第三部分:八宝丹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影响及机制本部分我们采用高脂饮食小鼠建立肥胖小鼠模型,观察八宝丹干预的情况下,对其脂肪肝的影响及可能的机制。我们发现八宝丹能降低高脂饮食引起的小鼠脂肪含量增加、脂肪体积增大及体重增加。八宝丹能改善高脂饮食引起的小鼠肝脏组织脂肪病变、总胆固醇(TC)和甘油三酯(TG)升高、血清高脂症。在改善肝脏功能方面,我们发现八宝丹能降低高脂饮食引起的肝功能指标异常,改善肝脏和血清中炎症因子的表达,改善肝脏纤维化情况,八宝丹能调节小鼠肝脏组织及血清中瘦素水平,使之恢复正常。进一步机制研究发现,抑制脂质合成基因(ACC,SCD-1,CD36,SREBP1-c,LXRα)的表达、激活促进脂肪酸氧化基因AMPK和p-AMPK的表达。研究结果提示,八宝丹可能可以通过调节脂质相关合成基因及脂肪酸氧化基因的表达抑制高脂饮食引起的脂肪肝及系列症状,如脂肪累积、体重增加,肝脏炎症及纤维化反应等。八宝丹能抑制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发展,对脂肪肝相关肝癌的发病具有预防意义。综上究结果,我们得到以下结论:1、八宝丹通过对TLR4及其下游信号分子MyD88和TRAF6的抑制,降低炎症因子的表达,减少炎症浸润,改善肝脏微环境,减少肝前体细胞活化,从而抑制肝细胞恶性转化降低HCC的发生率。2、八宝丹能通过对TLR4及其下游信号分子MyD88和TRAF6的抑制从而减少巨噬细胞向M2分型的转化,减少炎症反应及炎症因子分泌,抑制肝癌进展。3、八宝丹能通过调节脂质相关合成基因及脂肪酸氧化基因的表达抑制高脂饮食引起的脂肪肝及系列症状,如脂肪累积、体重增加,肝脏炎症及纤维化反应等,抑制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病,预防非酒精性脂肪病相关肝癌的发生。

余有任[2](2017)在《乙型肝炎患者直接医疗费用及医疗保险门诊政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分析乙肝患者的直接医疗费用及其构成、影响因素,探讨乙肝患者医疗保险门诊政策的实施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减轻乙肝患者经济负担的合理措施,为完善医疗保险政策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图书馆、互联网、政府平台等搜集江苏省部分地区医保门诊政策的相关文件和管理办法,并进行归纳和整理。描述江苏省13个统筹地区职工医保、居民医保和新农合的医保门诊政策现状,包括医保门诊病种设置、乙肝患者的保障情况以及政策的具体实施情况(待遇水平、支付方式等)。对江苏省2所三级医院感染科的乙肝就诊患者50人和3所三级医院感染科的临床医生5人进行访谈,了解乙肝患者年人均门诊就诊次数以及医生对《乙肝防治指南》的解读和应用情况。选取江苏省2所三级医院2014年1~12月14910人次门诊乙肝患者和966人次住院乙肝患者作为实证研究样本,从医院病例病案系统获取患者的直接医疗费用及就诊信息。描述门诊和住院乙肝患者的直接医疗费用及其构成、次均直接医疗费用、年门诊费用、医保报销费用和报销比例等;对乙肝患者的直接医疗费用、住院天数进行单因素分析;对住院乙肝患者直接医疗费用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1.乙肝患者直接医疗费用(1)门诊乙肝患者在14910人次门诊乙肝病例中,男性8952人次(60.04%),女性5958人次(39.96%);25~34岁年龄组就诊人次最多(4131人次),占27.71%,0~14岁年龄组最少(56人次),占0.38%;医保患者9940人次(66.67%),缴费患者4970人次(33.33%);在医保患者中,职工医保患者9830人次(98.89%),居民医保患者110人次(1.11%);患者抗病毒治疗率为37.46%,职工医保患者抗病毒治疗率(37.80%)高于居民医保患者(29.09%)。14910人次门诊乙肝病例直接医疗费用总额为14188409.81元。次均门诊费用为951.60元,其中药品费比重最高(790.27元),占83.05%;年人均门诊就诊次数为12次,年人均门诊费用为11419.20元;次均门诊费用男性(997.71元)高于女性(882.32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0~59岁年龄组(980.33元)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职工医保患者(953.22元)高于居民医保患者(811.05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病毒治疗患者(1094.77元)高于未抗病毒治疗患者(865.86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次均报销比例为62.32%,职工医保患者(62.51%)高于居民医保患者(42.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住院乙肝患者在966人次住院乙肝病例中,男性649人次(67.18%),女性317人次(32.82%);25~34岁年龄组住院患者最多(339人次),占35.09%,0~14岁年龄组最少(11人次),占1.14%;医保患者554人次(57.35%),缴费患者412人次(42.65%)。在医保患者中,职工医保患者526人次(94.95%),居民医保患者28人次(5.05%);患者抗病毒治疗率为38.61%,职工医保患者抗病毒治疗率(39.35%)高于居民医保患者(32.14%);住院天数平均24.78±16.81天,最多为15~29天住院天数组(416人次),占43.06%,最少为≥60天住院天数组(51人次),占5.28%;住院天数(中位数)男性(21天)多于女性(19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医保患者(24天)多于缴费患者(17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职工医保患者(24天)多于居民医保患者(22.5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966人次住院乙肝病例直接医疗费用总额为12714108.85元。次均住院费用13161.60元,其中药品费比重最高(9025.09元),占68.57%;次均住院费用男性(13711.37元)高于女性(12036.05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0天及以上住院天数组(18255.02元)高于其他住院天数组,不同住院天数组间费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医保患者(14153.12元)高于缴费患者(11828.35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乙肝患者(17256.20元)最高,中度乙肝患者(12827.62元)次之,轻度乙肝患者(11628.48元)最低,不同疾病严重程度组间费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病毒治疗患者(13957.82元)高于未抗病毒治疗患者(12660.78元);患者次均报销比例为70.45%,职工医保患者(70.88%)高于居民医保患者(60.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住院天数、疾病严重程度、抗病毒治疗、结算方式是住院费用的影响因素(P<0.05)。2.医保门诊政策现状及乙肝患者保障情况江苏省各统筹地区的医保门诊政策项目名称各不相同,主要有门诊慢性病、门诊特殊病、门诊大病等;门诊病种数量差异较大,多则几十种,少则只有几种。在13个研究地区的医保门诊政策中,职工医保有12个地区将乙肝纳入保障范围,居民医保只有5个地区纳入乙肝,新农合则有9个地区将乙肝纳入范围;各地政策规定的乙肝疾病类型也有所不同,一些地区包括所有乙肝相关疾病,有的地区只包括部分乙肝相关疾病,如肝硬化失代偿期、重型肝炎等。不同地区之间、同一地区的不同医保制度之间,医保门诊政策在就医管理、筹资方式、待遇水平、支付方式上存在较大差异,呈现"碎片化"现象。结论乙肝患者直接经济负担较重,存在医疗费用结构不合理,抗病毒治疗率较低等问题。乙肝患者的医疗保障水平有限,医保政策差异大,缺乏一定的公平性。应逐步完善医疗保障制度顶层设计,缩小各地医保政策差距,逐步将乙肝纳入门诊保障范围并提高其待遇水平;同时规范乙肝诊疗行为,加强乙肝防治工作,以减轻乙肝患者经济负担,维护其健康权益。

贾琼[3](2013)在《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天津市医保肝硬化患者住院费用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了解天津市2003~2007年医保肝硬化住院患者各项住院费用的基本构成情况并比较不同特征患者的个人支付费用、统筹支付费用及住院总费用;采用多重线性回归模型分别对肝硬化患者的两种支付方式费用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住院总费用的影响因素,探讨应用结构方程模型对住院费用影响因素研究的可行性,为其今后在医学相关问题上的应用提供方法上的借鉴、为政府对今后在我市实行肝硬化单病种分类付费政策提供参考、同时也为高效利用有限的医保统筹基金和减轻患者个人负担提供决策依据。方法:数据来源于2003年1月1日~2007年12月31日天津市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数据库系统,随机抽取15%,选取抽取后的数据库中诊断为肝硬化的全部出院病例2278例,对其住院费用构成情况进行描述并按患者不同特征进行比较分析;采用SPSS17.0拟合多重线性回归模型分别对肝硬化患者的个人支付费用和统筹支付费用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合专业知识,将住院费用影响因素分为社会经济特征、医院管理特征和患者临床特征建立初始通径图,采用LISREL8.7拟合结构方程模型。结果:医保肝硬化患者的各项住院费用中药品费所占比例最高,占全部费用的60%以上;其次为检查费和治疗费,这三项费用占总住院费用的80%以上。影响个人支付费用和统筹支付费用的主要因素均有住院天数,医院类别和治疗方式,人员类别还影响个人支付费用。住院日越长、医院级别越高、手术治疗患者个人支付和统筹支付费用越高,在职人员个人支付费用高于退休人员。将住院费用和住院天数同时作为因变量后应用结构方程模型对医保肝硬化患者住院费用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住院患者的年龄、性别和就诊医院级别均对住院费用产生直接影响,效应系数分别为-0.05、-0.12和0.20,也通过住院天数对费用产生间接影响,效应系数分别为-0.12、0.12和-0.08。患者的临床诊疗特征和住院天数对费用的直接效应分别为0.58和0.67。路径图显示,除住院天数外,患者临床特征对住院费用的影响最大,提示在制定单病种分类付费标准时应充分考虑患者的临床诊疗特征,将付费标准的差异最大化归于临床特征的不同。结论:本次研究通过对2278例医保肝硬化患者的住院费用进行分析,发现住院费用构成不合理,药品费所占比例过高;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对住院费用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不仅筛选出对其有影响的因素,还发现不同因素存在的直接和(或)间接影响。目前,结构方程模型在医疗费用领域的应用尚不多见,本研究采用SEM分析医保肝硬化患者的住院费用,模型拟合较好,专业解释合理,提示在今后的相关研究中可以尝试采用此种方法处理类似问题。同时,政府、医院和医保机构各方面需协同努力,统一的诊疗常规基础之上充分考虑患者临床诊疗特征、医院管理特征和社会经济特征等因素,探索单病种分类付费的病例组合方式而制定肝硬化的收费标准,并通过合理控制住院天数、加强三级医院的监管,高效利用有限的医保统筹基金并减轻患者个人及家庭的经济负担,有效遏制住院费用的上涨。

耿亚军[4](2013)在《应用免疫耐受疫苗预防性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NASH)属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为现今社会的高发疾病。NASH不仅与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等肥胖症并发症紧密相关,而且约20%的NASH患者会发展为肝硬化,其中8%的肝硬化患者甚至可以发展为肝癌。另外,NASH的高发人群已呈现出由中老年为主逐渐向中青年过渡的趋势。虽然已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医学组织公布了NASH的治疗指南,但是目前针对NASH的治疗方法有限,尚无特异性治疗方案。关于NASH发病机制的研究比较有限,其中被学者所广泛接收的即是“二次打击”学说。第一次打击是指各种原因导致的肝脏脂肪蓄积及肝细胞脂肪变性。二次打击即是指一次打击所触发的细胞毒素事件,最终导致肝脏炎症的发生。其中,细胞毒素事件包括众多致病因素如氧化应激、胰岛素抵抗和免疫细胞的激活等。新近研究表明NASH炎症进一步发展的重要环节可能为高脂饮食导致的体内抑制炎症作用的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s,Tregs)数量减少而不能建立起有效的免疫应答。同时,在体内脂类代谢异常所产生的新生抗原(如热休克蛋白60,HSP60等)的刺激下具有促进炎症作用的效应性T细胞(Effector T cells,Teffs)激活而启动连环打击诱发NASH。免疫耐受疫苗(Tolerogenic vaccine, TV)即为一种新兴的通过使机体产生抗原特异性Tregs而诱导免疫耐受的治疗方法。其方法为在应用免疫抑制剂(例如糖皮质激素)作为免疫耐受佐剂的前提下,应用目标蛋白MHCII限制性抗原肽建立耐受性免疫应答。故此,我们推测如果能应用免疫耐受疫苗预先建立抗原特异性Tregs免疫应答即会在高脂饮食过程中改变体内Tregs与Teffs的不平衡应答状态,从而抑制NASH发生。本实验首先选取C57BL/6和BALB/C小鼠作为研究对象,应用流式细胞术CD11c和CD40双染策略分析了在地塞米松作用下体内抗原提呈细胞(Antigen presenting cell,APC)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脾脏、淋巴结及外周血中均有两个主要的CD11c+CD40+细胞亚群:CD11clow与CD11chigh,并且同CD11chigh相比,CD11clow(我们将其命名为Dex-APC)对地塞米松相对耐受。进一步研究显示给予地塞米松(4.5mg/kg,s.c.)24h后,在脾脏中,约75%的CD11clow细胞存活,约有5%的CD11chigh细胞存活;在肝脏中,大部分MHCII+细胞均被地塞米松清除,CD11clow与CD11chigh细胞存活率均约为5%。地塞米松对抗原提呈细胞的筛选作用的最适浓度可能为4.5mg/kg,其作用可以维持近4天左右,峰值出现在注射后1-2天。本研究应用流式细胞术进一步分析了CD11clow(Dex-APC)细胞的表面谱系标志。结果示Dex-APC为Ly6ClowCD62Llow提示其为单核细胞来源;CD83lowF4/80highCD68high提示其为未成熟巨噬细胞。并且Dex-APC为MHCII类分子及CD86共刺激分子阳性提示其具备通过抗原性及共刺激信号受体激活T细胞增殖的能力。随后我们应用免疫磁珠细胞分选技术(MACS)将小鼠体内CD11clow(Dex-APC)和CD11chigh细胞分别分离,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不同细胞的糖皮质激素受体GR与GR的表达情况。结果示CD11clow(Dex-APC)细胞GR:GR约为CD11chigh细胞7倍左右,可能为其对地塞米松耐受的原因。随后我们应用过继性细胞转移技术将已结合OVA323-339的抗原提呈细胞作为供体植入OVA致敏的Foxp3-eGFP小鼠,然后分离出受体小鼠的脾脏细胞应用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技术来分析CD4+T细胞的增殖情况。结果示供体小鼠未经Dex处理而分离出的已结合OVA323-339的抗原提呈细胞刺激小鼠体内的效应性T细胞(Teffs)增殖(P<0.05);而经过Dex处理而分离出的已结合OVA323-339的抗原提呈细胞(Dex-APC)刺激调节性T细胞(Tregs)增殖(P<0.05)。本实验根据生物信息学新方法预测了热休克蛋白60(HSP60)的T细胞表位抗原肽片段HSP-1和HSP-2,并验证其免疫原性。随后应用MACS技术分离HSP60致敏的效应性T细胞(Teffs)和调节性T细胞(Tregs)并分别与肝脏Kupffer细胞联合培养。结果示Teffs被HSP-1激活时可导致Kupffer细胞活化,包括表面功能标志表达的增强(CD86与MHCII类分子),炎性细胞因子分泌的增加(TNF-和IL-12);而Tregs被HSP-1激活时可导致Kupffer细胞功能抑制。随后本实验进一步分析接种了以HSP60为靶点的免疫耐受疫苗(即在地塞米松的作用前提下给予HSP-1刺激)的C57BL/6小鼠体内免疫应答情况。结果给予HSP-1再刺激时外周血中, Tregs(CD4+CD25+Foxp3+)占CD4+辅助性T细胞的比率在各组中分别为:NT组(无处理组)1.41±0.09%,Dex组(单用地塞米松组)1.19±0.13%,HSP-1组(单用HSP-1组)1.01±0.11%及TV组(免疫耐受疫苗组)8.76±1.31%;肝脏中的结果为NT7.31±0.69%,Dex9.18±0.72%,HSP-19.87.±0.79%及TV17.96±3.83%。故相比于其他对照组,TV处理组抗原刺激后Tregs比率显着升高(p<0.01)。同时,本实验应用MACS技术将上述各组小鼠脾脏CD4+T细胞分离并用CFSE标记,并给予不同抗原肽刺激,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不同T细胞的增殖情况。结果示在HSP-1的刺激下,Tregs的明显增殖情况出现在TV处理组,其增殖部分细胞比率占CD4+T细胞的26.48±4.32%,相比其他处理组均<8%增殖比率具有显着性差异(p<0.01)。该增殖具有HSP-1特异性,因TV处理组在无关抗原肽MOG的刺激下,增值比率<4%(p<0.01)。本实验为最终观察TV在NASH发病中的作用,给予C57BL/6小鼠预防性接种以HSP60为靶点的免疫耐受疫苗以建立针对HSP60的免疫耐受,然后给予高脂饮食以模拟NASH的发病过程。结果示:1、TV处理组(免疫耐受疫苗组)小鼠肝脏的肝脏指数(肝重/体重100%)为3.64±0.82%,NT组(无处理组)为8.34±1.17%,Dex组(单用地塞米松组)为7.56±0.67%,HSP-1组(单用HSP-1组)为9.08±1.23%。在6个月的高脂饮食下,TV处理组的肝脏指数明显优于其他处理组(p<0.01)。2、TV处理组血清总胆固醇(TC)为118.27±15.18mg/dL,NT组为229.57±21.23mg/dL,Dex组为225.18±16.43mg/dL,HSP-1为304.39±38.32mg/dL。与其他高脂饮食组相比,TV组的血清TC水平显着性降低(p<0.01)。3、TV处理组的血清谷丙转氨酶(ALT)为65.15±11.09IU/L,NT组为157.18±21.26IU/L,Dex组为156.36±15.37IU/L,HSP-1为164.25±14.31IU/L。与其他高脂饮食组相比,TV组的血清ALT水平显着性降低(p<0.01)。4、HOMA-IR的检测结果:TV组为3.72±1.49,NT组为8.49±1.02,Dex组为8.91±0.72,HSP-1为9.61±1.21。与其他高脂饮食组相比,TV组的HOMA-IR水平显着性降低(p<0.01)。5、石蜡切片行HE染色结果为TV组肝小叶结构基本正常,汇管区可见少许炎细胞侵润,少数肝细胞核周围出现小脂肪空泡。而其他高脂饮食组NT、Dex及HSP-1可见肝细胞排列松散,出现弥漫性的肝细胞脂肪变性,遍及整个肝小叶,某些部分可见较大空泡样脂肪变;冰冻切片的脂肪特异性油红O染色结果为相比于TV处理组,NT、Dex及HSP-1组均出现大量肝细胞脂肪变性、细胞肿大、肝索排列紊乱,并且肝脏切片可见广泛、大片的红色脂滴沉着。同时,本研究为了解以HSP60为靶点的免疫耐受疫苗预防性治疗NASH的机理。在高脂饮食过程每2个月检测一次外周血辅助性T细胞的应答变化水平;每个月检测一次血清C反应蛋白(CRP)的浓度。结果示:1、相比于其他对照组,TV组在0-2月其外周血刺激后Tregs(CD4+CD25+FoxP3+)检测得到的比率明显高升高(p<0.01),至第4个月时仍升高(p<0.05)。2、与其他组相比,TV处理组血清C反应蛋白(CRP)在6个月高脂饮食期间持续保持较低水平。本实验发现了地塞米松对体内抗原提呈细胞的功能筛选作用,即保留了相对耐受的Dex-APC,并且发现其具备向调节性T细胞(Tregs)提呈特异性抗原并诱导其增殖的能力,导致抗原特异性免疫耐受。进一步完善和丰富了地塞米松免疫耐受的细胞学机理。随后本实验应用以HSP60为靶点的免疫耐受疫苗预防性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并取得一定疗效,证明了预先建立针对脂类代谢异常所释放新抗原(如HSP60)的调节性T细胞耐受性免疫应答可以缓解NASH的炎症程度。同时,本研究进一步解释了NASH的发病机理,并且免疫耐受疫苗的应用与研究为治疗慢性炎症性疾病提供新的策略。

张阅[5](2011)在《健康管理理念指导下的乙型肝炎防治模式研究》文中研究指明HBV(Hepatitis B virus,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是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对人民的健康和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了严重危害,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健康管理围绕对健康危险因素的检查监测(发现健康问题)→评价(认识健康问题)→干预(解决健康问题)循环运行,其中干预(解决健康问题)是核心。健康管理包括狭义的健康管理和广义的健康管理,既可针对个体进行健康管理,也可针对整个人群进行系统的管理。在健康管理理念指导下的乙型肝炎的防治工作,其主要内容是对HBV易感、已感人群的健康监测、健康评价及健康干预;其关键是管理模式的建立和正常运转;其目的是调动全社会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有效地利用有限的资源来达到最大的健康改善效果。本研究分四个部分对此进行探讨:第一部分主要介绍乙型肝炎的流行特点及传染病特征,以及作为在我国广泛流行的传染病所带来的特殊的社会学和经济学影响,继而介绍我国乙型肝炎防治的不足,急需建立一种更有效的防治模式对HBV的感染、发病及病情发展情况进行控制。第二部分引入健康管理的概念和内涵,国外健康管理的应用情况和基本运作模式,及国内健康管理的应用现状分析。第三部分主要探讨将健康管理理念和我国乙型肝炎防治相结合的实现基础,包括国外健康管理经验给我国乙型肝炎防治带来的启示,国家各项政策和保健市场发展的支持等。第四部分在第三部分的基础上,构建健康管理理念指导下乙型肝炎的防治模式,包括宏观健康干预措施的提出及系统的疾病管理办法等。

王玮[6](2010)在《胆道闭锁与病毒感染的动物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研究背景与目的:胆道闭锁是发生于婴幼儿的进行性炎症性胆管病,最终导致肝外、肝内胆管的梗阻及肝硬化。胆道闭锁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仍不清楚。来自临床和动物实验的证据提示围生期的某种病毒感染诱发的宿主炎性反应很可能是致病原因之一。其中,巨细胞病毒和轮状病毒是胆道闭锁研究中最受关注的两种病毒。尽管研究发现胆道闭锁患儿有很高的巨细胞病毒感染率,但是临床上仍缺乏足够的证据表明这样的感染与肝外胆道损伤继而闭锁存在直接的因果联系。因此我们的研究目的之一是在原有豚鼠先天性感染模型的基础上,根据国内高致病力毒株无法通过近交系传代获得的现状,摸索围产期远交系豚鼠巨细胞病毒(Guinea pig cytomegalovirus, gpCMV)感染并导致幼鼠肝胆损伤的合适病毒滴度,建立感染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围产期CMV感染后肝脏实质和胆道系统的病变情况,进一步了解CMV在胆道闭锁发病中的作用;恒河猴轮状病毒感染(Rhesus Rotavirus, RRV)的胆道闭锁动物模型是目前胆道闭锁研究中最为常用的工具。由于轮状病毒对反转录基因基因技术的抵抗,使得对该病毒致病分子生物学机制研究受到极大限制。本研究的第二部分拟利用同组轮状病毒混合感染后可发生基因重排的特性,筛选单基因重排病毒株,通过病毒株的表现型分析确定RRV致胆道损伤的关键致病基因节段及其致病机制。材料与方法:一,豚鼠围生期巨细胞病毒感染模型的建立及肝胆损伤机制研究:gpCMV于豚鼠胚胎肺成纤维细胞上传代适应。按病毒接种时间将动物分组为:1,孕晚期组,孕晚期豚鼠于孕40-43天腹腔接种1×109TCID50病毒悬液,同时设生理盐水或空白对照,活产子豚鼠出生后不同时间点处死取标本。2,新生鼠组,随机取新生豚鼠23只,于生后12-24小时腹腔注射1×108TCID50病毒悬液,于接种后不同时间点处死取标本。3,幼鼠组,随机取新生豚鼠16只,于生后10天腹腔注射1×108TCID50病毒悬液,于接种后不同时间点处死取标本。观察生长情况及黄疸症状。所有血液标本常规肝功能检测。肝脏及肝外胆道标本石蜡切片常规HE染色,原位检测细胞凋亡情况。部分标本冰冻切片原位杂交检测gpCMVmRNA在肝胆系统的表达。胆汁标本双抗酶标ELISA法检测胆汁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ocyte growth factor, HGF)和白介素6(Interleukin 6, IL-6)表达情况。免疫组化检测CD8+细胞的表达。二,轮状病毒致小鼠胆管损伤关键基因的研究:将毒性病毒株RRV与非毒性病毒株EDIM(Epizootic Diarrhea ofInfant Mice)(体内)或TUCH(Tulane University and Cincinnati Childen’s Hospital,新分离出的猴轮状病毒株)(体外)共感染。所得部分双基因或三基因重排子代与亲代,或其他子代进行回交或杂交以施加选择性压力。将培养所得病毒悬液接种MA104细胞系后琼脂糖凝胶铺板,挑选病毒斑。病毒纯化后抽提RNA,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进行基因型分析。将所筛选出的单基因重排病毒株接种新生BALB/C小鼠,进行病毒致病性分析,部分小鼠接种后7天杀死取肝脏及肝外胆道标本进行组织病理分析。此外,将单基因重排各株接种胆管细胞系,4℃共孵育1小时后计算结合病毒量与总接种量的比例进行病毒细胞结合力分析;重排病毒株接种胆管上皮细胞系,感染剂量MOI (Multiplicity Of Infection)为1。48小时后对病毒进行滴定,了解增殖情况。各重排克隆接种新生鼠后7天后取肝外胆道标本制成匀浆,于MA104细胞系上进行滴定,了解病毒负荷量。结果:一,围生期豚鼠巨细胞病毒感染模型建立及分析:孕晚期及出生时腹腔接种巨细胞病毒可引起子代豚鼠肝胆系统损伤,表现为:1,孕晚期感染豚鼠出生体重明显低于盐水及空白对照(P=0.0029,P=0027)。生后20天,体重增长也明显落后于盐水及空白对照。新生鼠及幼鼠组病毒接种后豚鼠体重增长较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2,孕晚期感染子豚鼠与空白及盐水对照组相比,出生时及生后10天TB、DB、ALT、AST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出生时及生后10天两组比较各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生后20天各指标均明显低于前两组,较对照无明显差别(P>0.05)。部分子豚鼠肉眼可见大便变白,伴TB和DB水平的升高。新生鼠组病毒接种后10天AST水平较20天组和空白对照升高(P=0.027,P=0.043)。3,63.6%的孕晚期感染子豚鼠肝脏存在单核淋巴细胞浸润为主的炎症/病理改变,炎性细胞浸润以汇管区为主。可见小叶间汇管区的破坏和纤维化改变,合并小胆管增生。伴有肝细胞气球样变性和坏死,肝内胆汁淤积。偶可见肝内微脓肿形成。新生鼠接种后10天出现肝脏病变(3/8),但病变较孕晚期组明显减轻。幼鼠组未见明显肝脏病变。4,有肝胆损伤者肝内细胞凋亡信号密度分布基本与炎症浸润程度一致,主要表达于肝脏实质细胞和汇管区间质细胞,血管和胆管上皮偶见信号表达。孕晚期组出生时肝脏细胞凋亡指数均值6.7±1.322,汇管区细胞凋亡指数均值5.13±2.112,与对照相比有明显增加(P<0.05),与新生鼠组肝损伤者凋亡指数无明显差别。5,病毒gpCMV阳性杂交信号表达于胆管上皮及血管内皮细胞及汇管区基质内,但肝细胞内未见表达。孕晚期组豚鼠gpCMV阳性率17.27%,而新生鼠及幼鼠组豚鼠肝胆系gpCMV-mRNA阳性率(55%,50%)均明显高于孕晚期组(P=0.011,0.018<0.05)。6,新生鼠感染后10天,20天胆汁中可见HGF表达增加(P=0.0292,P=0.0461)。各组胆汁标本中未见IL-6的表达。7,孕晚期组(8/14)和新生鼠组(3/3)肝胆损伤者有CD8+细胞表达,主要分布于肝脏实质和汇管区间质。二,轮状病毒致小鼠胆管损伤关键基因的研究:1,在RRV对EDIM的体内杂交中,得到单基因重排株4株,将EDIM背景单基因重排株D6/2接种新生鼠后(第4基因节段来自RRV),诱导出与RRV类似的胆管损伤症状。RRV对TUCH的体外混合感染中(包括回交及子代杂交),分离出所有22个RRV或TUCH背景下单基因重排病毒株。分别命名为RTn(RRV背景重排株,第n个基因节段来自TUCH)或TRn(TUCH背景重排株,第n个基因节段来自RRV)。n代表第1至11个基因节段。2,致病性分析发现:重排株RT4没有致病性。相反,重排株TR4诱导出与RRV相似的黄疸症状,致病率(94.2%vs.100%,P=1.000)及致死率(88.24%vs.80.96%,P=1.000)无明显差别。58.33%的RT3感染小鼠表现胆道梗阻症状,其致病率和致死率明显低于RRV(p=0.001,0.000<0.05)。相对应的TR3尽管诱导出与RRV相似的致病率(88.89%,P=0.218),77.78%的小鼠最终黄疸症状消退并存活。其余RRV背景重排病毒株疾病的表现型与RRV类似。TR7、TR1和TR2一样未诱导出任何肝胆损伤症状。其余大多数TUCH背景单基因重排株诱导—过性肝胆损伤症状,几乎所有小鼠最终存活。3,病理分析证实各重排株的疾病表现型与汇管区及肝外胆道病理改变密切相关。4,细胞结合能力:重排株RT4的细胞结合率(3.97%±0.93%)明显低于RRV(16.03%±1.31%,P=0.003<0.05)及其他所有RRV背景重排株(P<0.05)。其余RRV背景重排株细胞结合率与RRV无明显差别(P>0.05)。相反,重排株TR4(12.43%±2.25%)表现出明显高于TUCH:5.33%±1.27%,p=0.001)及所有其他TUCH背景重排株的细胞结合率(P<0.05)。除了TR8和TR2外,其它TUCH背景重排株细胞结合率与TUCH相似(P>0.05)。5,感染性分析:克隆RT4在胆管上皮细胞系和肝外胆道的滴度均明显低于RRV(P=0.013,0.000)。相对应的克隆TR4的滴度无论在胆管细胞系还是小鼠肝外胆道均明显高于TUCH(P=0.004,0.0446)。在胆管细胞系上,所有其它RRV背景重排株的滴度与RRV类似(P>0.05),在肝外胆道大部分低于RRV(P<0.05)。TR7、TR1和TR2在胆管细胞系及肝外胆道滴度均低于TUCH(P=0.001,0.012,0.0069)。其余引起症状TUCH背景病重排株在胆管细胞系的滴度均高于TUCH(P<0.05)。等级相关分析提示TUCH背景重排株在肝外胆道平均滴度与病毒致病率相关。结论:一,围生期豚鼠巨细胞病毒感染模型建立及分析:1,孕晚期和出生后即刻接种gpCMV病毒可导致子代豚鼠的感染和肝胆系统炎症损伤。2,肝内和汇管区浸润炎性细胞以单核淋巴细胞为主,伴有CD8+T细胞的表达,提示Thl抗病毒免疫在此病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3,病毒mRNA主要表达于汇管区及内皮系统,证实了CMV病毒对胆管上皮的亲和性。其攻击胆管上皮标本并引起炎症损伤的机制待进一步研究。4,损伤主要发生于围产期,与接种时间直接相关,表明宿主免疫状态不成熟可能是致病的重要背景因素。二,轮状病毒致小鼠胆管损伤关键基因的研究:1,基因节段4是决定小鼠胆道模型RRV对胆管上皮致病性的关键基因,也决定了RRV对胆管上皮感染的特异性,其机制在于影响病毒与胆管上皮细胞的结合能力,继而影响病毒在细胞内复制,其蛋白产物VP4与胆管上皮相关受体的相互作用很可能是决定胆管细胞对病毒易感性的关键环节。2,基因节段7被替代后,病毒的致病性、细胞结合能力和胆管上皮复制均未受影响,其蛋白产物VP7相关细胞表面受体的表达可能对胆管上皮的易感性影响不大。3,基因节段3对RRV致病性有重要影响,其被替代所带来的“中间型”可能是包括宿主因素在内的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4,基因节段1,2对病毒致病性无明显影响,但两者之间可能在病毒复制中存在协同作用。

张国际[7](2007)在《副粘病毒Tianjin株HN和F基因真核表达质粒的构建及其对幼鼠免疫效果的评价》文中提出副流感病毒可引起一系列的呼吸道疾病,哮吼(Croup)是副流感病毒感染的典型症状,其中以副流感病毒1型(hPIV1)感染最为明显,如果感染hPIV1的婴幼儿不及时入院治疗,患儿将出现严重的呼吸道感染症状,甚至危及生命,同时,婴幼儿人群hPIV1患病率将明显升高。不仅如此,它又可以累及成人。仙台病毒(Sendai Virus, SeV),也称鼠源副流感病毒1型,是负单链RNA病毒,仙台病毒可以引起多种啮齿类动物呼吸道疾病,甚至爆发致死性肺炎。仙台病毒感染宿主细胞由2种包膜糖蛋白HN和F介导,两种糖蛋白是主要保护性抗原。一项研究发现仙台病毒(鼠源副流感病毒1型)减毒活疫苗能够保护非洲绿猴免受人源副流感病毒1型的攻击,为仙台病毒抗原成分保护婴幼儿免受副流感病毒1型感染提供了实验依据,但hPIV1或SeV的F蛋白以及仙台病毒两种包膜糖蛋白HN和F的联合免疫效果的研究,文献未见报道。8年前从爆发急性呼吸道疾病的普通棉耳狨猴群体中分离出一株高血凝效价的病毒株,初步确认为仙台病毒,并将其命名为仙台病毒tianjin株,后更名为副粘病毒Tianjin株,近期研究提示Tianjin株为仙台病毒新的基因型。因此,我们以此株病毒构建HN基因和F基因真核表达质粒,单独或联合免疫幼鼠,观察它们在幼鼠体内的免疫应答和免疫保护作用,评价构建的真核表达质粒及其免疫方法的效果。使用RT-PCR扩增病毒HN基因的全部编码区,HindⅢ和XbaⅠ双酶切后,定向插入pcDNA3真核表达载体,构建副粘病毒Tianjin株HN真核表达质粒;以病毒cDNA为模板,PCR扩增副粘病毒Tianjin株F基因的全部编码区,F基因片段与T载体连接,构建过渡质粒,EcoRⅠ和NotⅠ双酶切过渡质粒后,酶切片段定向插入pcDNA3真核表达载体,构建副粘病毒Tianjin株F真核表达质粒。两种真核表达质粒经PCR、酶切和测序鉴定,证明构建质粒结构正确。构建成功的HN基因和F基因真核表达质粒为下一步的体外表达和动物免疫实验奠定了基础。成功构建的HN基因和F基因真核表达质粒分别命名为pcDNA.HN和pcDNA.F,质粒经去内毒素处理后,借助阳离子脂质体转染COS7细胞,进行瞬时表达,应用RT-PCR、免疫荧光技术和ELISA方法检测重组子在COS7细胞的转录和翻译。RT-PCR结果提示pcDNA.HN和pcDNA.F可以在COS7细胞转录;间接免疫荧光结果显示转染细胞可见较弱的黄绿色荧光物质,而空质粒转染的COS7细胞未见有荧光物质出现;原位ELISA和使用细胞裂解物作为抗原的ELISA检测结果一致,并且均提示COS7细胞可以表达抗原蛋白。证明表达成功的HN基因和F基因真核表达质粒为动物免疫实验奠定了基础。选取4-6周龄ICR幼鼠,肌内注射布比卡因预处理24h后,纯化的去内毒素的真核表达质粒pcDNA.HN和pcDNA.F单独或联合经肌内途径免疫幼鼠,动态观察幼鼠的免疫应答水平;4周后经鼻腔同株病毒攻击小鼠进行免疫保护实验,观察小鼠的存活情况、靶器官的变化和免疫应答水平。以灭活的副粘病毒Tianjin株加Al(OH)3佐剂作为阳性对照、空质粒pcDNA3和生理盐水作为阴性对照,通过小鼠存活率、脾脏和胸腺脏器比、肺组织病理变化、血凝抑制(HI)抗体、溶血抑制(HLI)抗体、B细胞和T细胞增殖反应、血清IgM和IgG抗体、细胞因子IFN-γ,IL-2和IL-4等指标评价副粘病毒Tianjin株HN基因和F基因真核表达质粒单独和联合使用的免疫效果。实验结果显示副粘病毒Tianjin株HN基因和F基因真核表达质粒可以很好地诱发幼鼠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应答,能够保护小鼠免受随后同株病毒的攻击;并且多项指标(B细胞刺激指数、T细胞刺激指数、血清IgM和IgG水平)显示副粘病毒Tianjin株HN基因真核表达质粒的免疫效果好于F基因真核表达质粒,同时小鼠存活率、肺脏病理学变化、HI抗体、HLI抗体、B细胞刺激指数、T细胞刺激指数,血清IgG水平、血清IFN-γ和IL-2水平等指标均显示联合免疫效果好于单独免疫效果。小鼠存活率、肺脏病理学变化、B细胞刺激指数、T细胞刺激指数、血清IgG抗体、血清IFN-γ和工L-2水平支持灭活病毒组幼鼠的免疫应答和免疫保护作用好于真核表达质粒单独使用的免疫效果,而灭活病毒组与联合质粒组的免疫效果之间的比较仍需进一步研究。实验结果显示真核表达质粒pcDNA.HN和pcDNA.F联合免疫在预防幼鼠同株病毒呼吸道感染的效果明显,为副粘病毒Tianjin株包膜HN和F蛋白预防婴幼儿副流感病毒感染提供了实验动物依据。在现有的免疫方法不能有效预防婴幼儿副流感病毒感染的情况下,副粘病毒Tianjin株主要保护性抗原HN和F的DNA免疫不失为一种备选方案。

张艳梅[8](2007)在《医疗保健公正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旨在通过医疗保健公正问题的研究,分析解决中国医疗保健公正问题。本文把医疗保健公正归结为三个方面:理论基础、实质的公正、程序的公正,在对这三个方面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对中国医疗保健公正问题进行了研究。本文分析了医疗保健公正的理论基础:功利主义、平等主义、极端自由主义理论。在实质公正问题上,本文分析了市场和政府的作用、以成本效果分析为基础的理性化配给的必要性,分析了微观分配的标准和途径。在程序公正问题上本文提出民主协商程序和理由的可解释性的必要性。关于中国医疗保健公正,本文认为中国应该通过有管理的市场化道路,发挥政府的作用实现医疗保健公正。

何焕荣[9](2006)在《慢性乙肝患者的医疗困境与医疗保险中的慢性病管理》文中研究表明“看病难、看病贵”是本届政府极其关注并试图努力解决的问题;然而占我国人口近十分之一的慢性乙肝病毒(HBV)感染者,包括健康的病毒携带者和肝炎患者(含主要由慢性乙肝导致的肝硬化和肝癌患者),可谓“看病更难、看病更贵”。他们不仅因为医学技术所限、尚无根治方案而持续的忍受程度不一的生理痛苦,还因为医疗体制和模式的不完善而得不到有效的“维持和逐步改善”式治疗,更因为社会存在的一些无知和误解而在社会生活中遭遇歧视。本文的研究正是综合基于这些困难和医疗界的一大趋势而提出的。HBV感染者群体不仅在就业、学习和社会生活中遭受着很大的歧视,同时整个群体得到的医疗服务也存在很大不足,他们的社会困境将大大影响到和谐社会与全面小康目标的实现。同时无论从全球还是中国看,慢性病作为一个整体受到很大重视,慢性病管理成为医疗模式的一大趋势;以社会医疗保险为核心的管理型医疗也逐渐成为中国医疗保障制度的主流。慢性病的管理型医疗就自然成为解决问题的一种可能途径。本文以慢性HBV感染者的医疗问题为研究对象。首先考察了卫生经济学、健康精算学等相关理论;然后对我国慢性HBV感染者的医疗困境作系统的考察,结合我国部分地区现有社会医疗保险政策及其可能的兼容性,定性的提出了以医疗保险慢性病管理作为解决困境的出路,并指出这是政府应该尽的公共责任;最后,对受调查患者的医疗费用进行实证分析,并据以对部分样本地区的慢性乙肝患者的治疗费用在该地现有医疗保险政策下进行补偿的可行性分析。本文引述的卫生经济学研究成果主要包括两部分,第一是卫生体系的研究;第二是对慢性病的研究。卫生体系研究中很重要的理念是将与医疗服务产出相关的各项要素综合在一起,包括所有以促进、修复或维护健康为主要目标的活动。本文中慢性HBV感染者群体的医疗困境体现了现有体系对他们的支持力度不够;这些困境包括费用由个人现金负担、诊疗不规范等,并分析了制度根源在于单纯把慢性HBV感染当作传染病管理。这样的分析也就自然的引到了本研究的主旨,要将慢性病纳入到社会医疗保险慢性病管理,这也就是一种必要性的研究,同时文献综述所发现的关于慢性病的道德风险问题较轻的已有研究成果也增加了对这种保险安排静态分析的安全性。如何具体的解释这种新的管理模式的具体内容及其可行性,本文首先对国外慢性病管理的一般做法进行总结,一般包括三种形式,即筹资分离、药品优惠安排和疾病管理;并归纳了国内部分样本地区(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地区)的医保政策,其中很多地区对少数大病或特殊病有医疗保险的安排,说明政策有充分的兼容性;随后假设该等地区如果吸纳慢性乙肝患者的医疗支出,现有医保基金需要支付的额度,并检验其结余是否足够支付。结论表明现有医保制度有能力接纳慢性乙肝患者。政府有责任做出这样惠及大众的政策安排。结论:将慢性HBV感染纳入社会医疗保险慢性病管理,是解决这个庞大群体医疗困境的现实可行又迫切的正确选择。

李建蓉[10](2006)在《静脉药瘾者T细胞亚群变化与多重病毒感染关系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阿片类物质滥用现象已成为一个全球性健康和社会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静脉吸毒者(IDU)长期摄取海洛因形成躯体和精神上的依赖,同时他们多交叉使用注射器及使用不洁注射器。外源性阿片类物质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已被公认,可使机体细胞和体液免疫功能低下,降低NK细胞的杀伤活性,使机体对各种病原体的易感性增加。HBV、HCV、HIV和HGV等病毒具有经输血传播的共同特点,IDU已成为多种血源性病原体传播的高发和高危人群,因此输血后感染性疾病和重叠感染的发生率显着增高,远远高于国内外报告自然人群的感染率。针对IDU,国内外学者主要是研究其免疫功能的改变,或者有无病原体感染,尚未见静脉药瘾者T细胞亚群变化与多重病毒感染间关系的研究报道。目的1.研究IDU这类特殊的人群,血源传播性病毒感染及重叠感染状况,以及影响感染的相关因素。2.IDU的T细胞亚群数量和功能的变化,与吸毒量和吸毒时间的关系。3.病毒重叠感染的相互影响,T细胞亚群变化与多重病毒感染的关系。通过这些研究有利于探讨病毒间相互作用机理和多重病毒感染诱导免疫应答的特点,可促进病毒致病机制的研究,从而为临床防治传染病提供依据。方法研究对象为云南省戒毒所强制戒毒的静脉吸毒人员(2002年~2003年),共406名,其中男性383名,女性23名,吸毒史1~18年,吸毒量0.1~0.5g/d,年龄17~61岁,平均年龄32.4岁,49.01%(199/406)有共用注射器史,均无肝炎临床表现。对照组为同一地区健康体检者,男64人,女38人,年龄18~58岁(平均30.5岁)。采集调查者6ml静脉血,3ml分离血清;其余3ml用肝素抗凝,按常规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用含10%小牛血清的RPMI-1640调整细胞浓度,在植物血凝素(PHA-M)刺激下,二氧化碳培养箱中孵育60h,收集上清,用于诱生的细胞因子(IL-4和IFN-γ)检测。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和免疫层析法检测血源传播的常见病毒体(HBV、HCV、HIV、HDV、HGV和HCMV等)的血清感染标志。以及用多聚酶链反应(PCR)及荧光定量PCR法进行HBV-DNA和HCV-RNA的定性和定量检测。用免疫荧光法检测T细胞总数和CD4/CD8比值;用ELISA和放射免疫法(RIA)检测诱生的细胞因子和血清的细胞因子。数据处理采用χ2检验和t检验。结果1.在406例IDU中,HBV、HCV、HIV、HDV、HGV和HCMV感染率分别为36.45%,69.7%,47.3%,2.22%,1.97%和3.45%,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对照组仅存在HBV感染17.65%(18/102)。特别是HCV和HIV感染率高达69.7%(283/406)和47.3%(192/406),HIV易重叠HCV和HBV等病毒感染,重叠感染率为83.85%(161/192),大多数IDU(62.81%,255/406)存在两种以上病毒感染。在IDU,23.08%(72/312)的HCV/HBV感染者病毒核酸检测阳性,HCV/HBV非感染者未能检出病毒核酸。共用注射器者病毒感染率和重叠感染率较未共用者增高(P<0.01),感染与职业、年龄和性别无关。2.IDU的T细胞总数和CD4+细胞数减少,CD8+细胞数无明显变化,从而导致CD4/CD8比值降低,单个核细胞诱生的IFN-γ、IL-4以及血清IL-2减少,血清IL-4增高(P<0.01)。吸毒时间长和吸毒量大的IDU,CD3+细胞数、CD4+细胞数以及诱生的IFN-γ明显减少。3.IDU的HCV感染者与非感染者比较,T细胞总数增加,CD4+细胞数减少,CD4/CD8比值进一步下降,诱生的IFN-γ减少。15.1%(29/192)的HIV感染者合并HBV感染,其中51.72%(15/29)和37.93%(11/29)分别表现HBV-DNA和HBeAg阳性,但无HIV感染时,HBV-DNA阳性率仅为1.68%(2/119)。发生HIV感染或HIV重叠HCV/HBV病毒感染时,IDU单个核细胞诱生的IFN-γ进一步降低(P<0.05)。结论1.IDU是我国HCV和HIV感染的高危人群,他们易出现多重病毒感染,主要是HIV与HCV/HBV的重叠感染,共用注射器者血源性病毒感染率明显增高。2.IDU T细胞总数和CD4+细胞数减少,CD8+细胞数无明显变化,CD4/CD8的比值降低,PBMC诱生的IFN-γ和IL-4减少,血清IL-2减少,血清IL-4增高,Th1/Th2细胞平衡紊乱。CD4+细胞数量和功能与吸毒量和吸毒时间呈负相关。3.IDU病毒感染或重叠感染进一步使CD4+细胞数量减少,功能降低,破坏Th1/Th2细胞平衡,特别是存在单一HIV感染或HIV重叠其他病毒感染时,机体Th1细胞因子的产生进一步减弱。15.1%(29/192)的HIV感染者合并HBV感染,其中51.72%表现HBV-DNA阳性,但无HIV感染时,HBV-DNA阳性率仅为1.68%,HIV可以促进HBV的复制。

二、强化HBV疫苗接种对少数肝移植患者有效(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强化HBV疫苗接种对少数肝移植患者有效(论文提纲范文)

(1)八宝丹对原发性肝癌和脂肪肝的影响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第一部分 八宝丹对肝癌发生的影响及机制
    前言
    一、材料仪器和实验方法
    二、结果
    三、讨论
    四、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八宝丹对肝癌发展的影响及机制
    前言
    一、材料仪器和实验方法
    二、结果
    三、讨论
    四、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八宝丹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影响及机制
    前言
    一、材料仪器和实验方法
    二、结果
    三、讨论
    四、参考文献
总结
综述 中药治疗慢性肝病的现状及展望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工作情况说明
致谢

(2)乙型肝炎患者直接医疗费用及医疗保险门诊政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相关概念界定
        1.2.1 直接医疗费用
        1.2.2 基本医疗保险制度
        1.2.3 缴费患者
        1.2.4 医疗保险门诊政策
    1.3 研究内容
        1.3.1 直接医疗费用
        1.3.2 医保门诊政策
    1.4 研究方法
        1.4.1 文献研究
        1.4.2 访谈法
        1.4.3 现场调查
        1.4.4 统计分析
        1.4.5 年均门诊费用计算方法
        1.4.6 技术路线图
第二章 乙肝患者直接医疗费用分析
    2.1 门诊乙肝患者直接医疗费用分析
        2.1.1 病例基本信息
        2.1.2 直接医疗费用及构成
        2.1.3 直接医疗费用单因素分析
        2.1.4 抗病毒治疗影响因素分析
    2.2 住院乙肝患者直接医疗费用分析
        2.2.1 病例基本信息
        2.2.2 直接医疗费用构成
        2.2.3 直接医疗费用单因素分析
        2.2.4 抗病毒治疗影响因素分析
        2.2.5 直接医疗费用多因素分析
        2.2.6 住院天数影响因素分析
第三章 乙肝患者医保门诊政策现状
    3.1 医保门诊政策设置及乙肝患者保障情况
        3.1.1 医保门诊政策项目设置情况
        3.1.2 医保门诊病种设置及乙肝患者保障情况
    3.2 江苏省医保门诊政策实施现状
        3.2.1 就医管理
        3.2.2 筹资方式
        3.2.3 待遇水平
        3.2.4 支付方式
第四章 讨论与建议
    4.1 讨论
        4.1.1 乙肝患者直接经济负担较重,医保待遇水平有限
        4.1.2 乙肝患者直接医疗费用中药品费比重较高
        4.1.3 乙肝患者直接医疗费用的主要影响因素
        4.1.4 乙肝患者抗病毒治疗率较低
        4.1.5 医保门诊病种设置的科学性有待提升
        4.1.6 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存在"碎片化"现象
    4.2 建议
        4.2.1 完善医保门诊政策,加强乙肝患者的保障力度
        4.2.2 改革医保支付方式,推进医保制度整合统一
        4.2.3 减轻乙肝患者药品费用
        4.2.4 加强乙肝防治工作,规范乙肝诊疗行为
参考文献
综述 乙型病毒性肝炎流行特征与防治策略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致谢

(3)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天津市医保肝硬化患者住院费用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符号说明
前言
    研究背景及意义
    研究目的及方法
    研究思路
对象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1.2 调查内容
    1.3 研究方法
        1.3.1 一般统计分析方法
        1.3.2 结构方程模型
结果
    2.1 一般情况描述及比较
        2.1.1 患者基本情况
        2.1.2 住院总费用构成描述
        2.1.3 不同支付方式费用描述及比较
        2.1.4 住院天数影响因素单因素分析
    2.2 个人支付及统筹支付费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
    2.3 肝硬化患者住院费用的结构方程模型分析
        2.3.1 模型构建
        2.3.2 模型拟合
        2.3.3 模型评价
        2.3.4 模型修正
讨论
    3.1 肝硬化住院费用构成情况
    3.2 不同因素对住院费用的影响分析
        3.2.1 社会人口学特征
        3.2.2 医院管理因素
        3.2.3 患者临床特征
    3.3 关于DRGs-PPS付费方式应用探讨
        3.3.1 DRGs的原理与方法
        3.3.2 DRGs的发展及在我国的现状
        3.3.3 我国实施DRGs面临的问题和对策
    3.4 多重线性回归和结构方程模型对住院费用影响因素分析的比较
结论
    1、研究结论
    2、本次研究的创新之处
    3、存在不足以及今后需要继续完成的工作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4)应用免疫耐受疫苗预防性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的发病机制及诊治研究进展
        1.1.1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1.1.2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的诊断及治疗进展
    1.2 免疫耐受疫苗及脂类代谢异常自身抗原的形成
        1.2.1 免疫耐受疫苗的概念
        1.2.2 脂类代谢异常导致新抗原的形成
第2章 地塞米松对抗原提呈细胞的影响
    2.1 材料与方法
        2.1.1 实验材料
        2.1.2 实验方法
    2.2 实验结果
        2.2.1 地塞米松对血液,淋巴结及脾脏抗原提呈细胞的影响
        2.2.2 地塞米松对脾脏及肝脏抗原提呈细胞的筛选作用
        2.2.3 地塞米松细胞筛选作用的剂量及时间效力曲线
    2.3 讨论
第3章 CD11c~(low)(Dex-APC)细胞的特性
    3.1 材料与方法
        3.1.1 实验材料
        3.1.2 实验方法
    3.2 实验结果
        3.2.1 CD11c~(low)(Dex-APC)细胞的表面谱系标志
        3.2.2 CD11c~(low)(Dex-APC)细胞的纯化
        3.2.3 CD11c~(low)(Dex-APC)细胞的糖皮质激素受体表达情况
        3.2.4 CD11c~(low)(Dex-APC)细胞的抗原提呈特性
    3.3 讨论
第4章 HSP60 激活的辅助性 T 细胞对 Kupffer 细胞的作用
    4.1 材料与方法
        4.1.1 实验材料
        4.1.2 实验方法
    4.2 实验结果
        4.2.1 HSP60 T 细胞表位抗原肽片段的免疫原性验证
        4.2.2 抗原肽激活的辅助性 T 细胞对 Kupffer 细胞的作用
    4.3 讨论
第5章 免疫耐受疫苗对体内辅助性 T 细胞增殖的影响
    5.1 材料与方法
        5.1.1 实验材料
        5.1.2 实验方法
    5.2 实验结果
        5.2.1 免疫耐受疫苗提升血液及肝脏应答 Tregs 比例
        5.2.2 免疫耐受疫苗所诱导的 Tregs 应答具备抗原特异性
    5.3 讨论
第6章 免疫耐受疫苗在 NASH 模型小鼠中的应用
    6.1 材料与方法
        6.1.1 实验材料
        6.1.2 实验方法
    6.2 实验结果
        6.2.1 免疫耐受疫苗改善高脂饮食所致 NASH
        6.2.2 免疫耐受疫苗改善 NASH 的免疫细胞学机理
    6.3 讨论
第7章 结论
    创新点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读期间科研成果
致谢

(5)健康管理理念指导下的乙型肝炎防治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1. 选题背景
    2.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3. 理论目标、重点难点
    4. 预期价值
第一章 乙型肝炎的疾病特征及防治工作的 社会学、经济学意义
    1.1 乙型肝炎的流行病学分布
    1.2 乙型肝炎的传染病学特征
    1.3 乙型肝炎防治工作的社会学和经济学意义
    1.4 目前我国乙型肝炎防治工作存在的不足
第二章 健康管理理念的引入及国内外模式分析
    2.1 健康管理的内涵及外延
    2.2 国外健康管理现状
    2.3 国内健康管理现状
第三章 我国践行乙型肝炎健康管理理念的基础
    3.1 国外健康管理经验对我国乙型肝炎防治工作的启示
    3.2 国内对乙型肝炎实施健康管理的政策支持
    3.3 对乙型肝炎实施健康管理符合未来保健市场的需要
第四章 适合我国国情的乙型肝炎健康管理模式的构建
    4.1 针对乙型肝炎健康危险因素的宏观干预措施
    4.2 乙型肝炎健康管理模式的管理层次
    4.3 乙型肝炎健康管理模式的实现途径
    4.4 乙型肝炎健康管理模式的实施建议
结束语
参考文献
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致谢

(6)胆道闭锁与病毒感染的动物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第一部分 豚鼠围产期巨细胞病毒感染模型的建立及肝胆损伤机制的研究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第二部分 轮状病毒致小鼠胆管损伤关键基因的研究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补充数据
结论
参考文献
研究生期间完成论文
致谢
综述
附页

(7)副粘病毒Tianjin株HN和F基因真核表达质粒的构建及其对幼鼠免疫效果的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前言
第一部分 副粘病毒Tianjin株HN和F基因真核表达质粒的构建与鉴定
    一 副粘病毒Tianjin株HN基因真核表达质粒的构建与鉴定
        材料和方法
        结果
    二 副粘病毒Tianjin株F基因真核表达质粒的构建与鉴定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第二部分 副粘病毒Tianjin株HN和F基因真核表达质粒在COS7细胞的表达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第三部分 副粘病毒Tianjin株HN和F基因真核表达质粒免疫幼鼠的效果评价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附录 在学期间发表的文章
综述
致谢

(8)医疗保健公正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提要
导言
第一章 理论基础
    第一节 功利主义理论
        一、功利主义的内涵
        二、功利主义的应用
        三、对功利主义的诘难
    第二节 平等主义理论
        一、能力的平等
        二、需要的平等
        三、积极的机会平等
    第三节 极端自由主义理论
        一、消极的机会平等
        二、资源平等
        三、多级保健制度的构想
第二章 实质公正
    第一节 市场公正的有限性
        一、反对市场决定的理由
        二、政府的作用
    第二节 理性化的配给
        一、理性化的配给必要性
        二、成本效果分析
    第三节 微观分配
        一、分配的标准
        二、分配的途径
第三章 程序公正
    第一节 程序公正的性质
        一、程序公正和实质公正的关系
        二、程序公正的特征
    第二节 程序公正的条件
        一、以规则为基础分配的弊端
        二、程序公正的构成要素
    第三节 确定限度的程序
        一、确定限度的伦理问题
        二、民主协商程序的必要性
        三、理由的可解释性
第四章 中国医疗保健公正
    第一节 分配体制
        一、从计划到市场
        二、分配体制比较
        三、走有管理的市场化道路
    第二节 政府的作用
        一、保证医疗保健的广泛覆盖
        二、克服市场缺陷
        三、建立民主协商的程序
主要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主要学术论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9)慢性乙肝患者的医疗困境与医疗保险中的慢性病管理(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慢性乙肝的病理学和流行病学简介
    1.2 一般的慢性病管理和筹资
    1.3 问题的提出
        1.3.1 慢性 HBV 感染者的总体生存困境
        1.3.2 问题提出
    1.4 课题目的和意义
    1.5 国际国内研究状况和进展
    1.6 论文各部分的主要内容
第2章 文献综述和论文框架
    2.1 文献综述
        2.1.1 卫生经济学的一般描述
        2.1.1.1 卫生体系研究
        2.1.1.2 卫生经济学中对慢性病的研究
        2.1.2 医疗保险和健康精算的有关研究
        2.1.2.1 医疗保险研究的简单综述
        2.1.2.2 健康精算研究简单综述
        2.1.3 现有文献对乙肝卫生经济问题的描述
    2.2 论文框架
第3章 慢性乙肝健康管理研究
    3.1 境内外慢性病管理的现状
        3.1.1 境外的慢性病管理实践
        3.1.1.1 欧美发达国家的慢性病管理
        3.1.1.2 我国台湾地区全民健保中的慢性病管理
        3.1.2 境内的慢性病管理实践
        3.1.2.1 我国一般卫生制度的慢性病管理
        3.1.2.2 我国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中的慢性病管理
    3.2 慢性乙肝健康管理的理论和政策探讨
        3.2.1 慢性乙肝的医疗困境
        3.2.1.1 费用以个人现金负担为主
        3.2.1.2 诊疗方式不规范
        3.2.1.3 传染病管理模式是造成这些困境的重要根源
        3.2.2 慢性乙肝的医疗保险慢性病管理
        3.2.2.1 慢性乙肝和常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同一性论证
        3.2.2.2 如何进行慢性乙肝的慢性病管理
    3.3 现有基本医疗保险政策对慢性乙肝的兼容性
        3.3.1 政策规定的兼容性
        3.3.2 费用的兼容性
第4章 中国慢性乙肝医疗费用研究
    4.1 慢性乙肝治疗指南和医疗费用抽样描述
    4.2 慢性乙肝治疗费用的统计和分析
        4.2.1 慢性乙肝患者治疗行为
        4.2.2 慢性乙肝治疗费用分析
    4.3 慢性乙肝管理模式和成本模拟
        4.3.1 慢性乙肝纳入医保:以北京为例
        4.3.2 推行定额付费试点
第5章 全文总结和政策建议
    5.1 慢性乙肝病毒(HBV)感染者的困境分析
    5.2 本文实证分析结果
    5.3 政策建议
    5.4 本研究的不足和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A 部分慢性病医疗保险政策
附录 B 慢性乙肝防治政策
附录 C 关于治理 HBV 携带者就业歧视的最新进展
附录 D 乙肝医疗保险调查问卷
本人简历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10)静脉药瘾者T细胞亚群变化与多重病毒感染关系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第一部分 静脉药瘾者血源性病毒感染的调查分析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第二部分 静脉药瘾者辅助性T细胞数量和功能的研究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第三部分 静脉药瘾者T细胞亚群与血源性病毒感染的研究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
在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四、强化HBV疫苗接种对少数肝移植患者有效(论文参考文献)

  • [1]八宝丹对原发性肝癌和脂肪肝的影响及机制研究[D]. 赵娜萍. 第二军医大学, 2017(05)
  • [2]乙型肝炎患者直接医疗费用及医疗保险门诊政策研究[D]. 余有任. 东南大学, 2017(01)
  • [3]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天津市医保肝硬化患者住院费用分析[D]. 贾琼. 天津医科大学, 2013(01)
  • [4]应用免疫耐受疫苗预防性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实验研究[D]. 耿亚军. 吉林大学, 2013(08)
  • [5]健康管理理念指导下的乙型肝炎防治模式研究[D]. 张阅. 南京医科大学, 2011(10)
  • [6]胆道闭锁与病毒感染的动物实验研究[D]. 王玮. 复旦大学, 2010(11)
  • [7]副粘病毒Tianjin株HN和F基因真核表达质粒的构建及其对幼鼠免疫效果的评价[D]. 张国际. 天津医科大学, 2007(05)
  • [8]医疗保健公正研究[D]. 张艳梅. 吉林大学, 2007(04)
  • [9]慢性乙肝患者的医疗困境与医疗保险中的慢性病管理[D]. 何焕荣. 清华大学, 2006(03)
  • [10]静脉药瘾者T细胞亚群变化与多重病毒感染关系的研究[D]. 李建蓉. 华中科技大学, 2006(02)

标签:;  ;  ;  ;  ;  

强化 HBV 疫苗接种对少数肝移植患者有效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