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内容情感分析及其处理策略

教材内容情感分析及其处理策略

一、教材内容的情感性分析及其处理策略(论文文献综述)

吴燕萍[1](2021)在《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思想政治课情感教学研究 ——以《哲学与文化》为例》文中研究说明

吴燕萍[2](2021)在《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思想政治课情感教学研究 ——以《哲学与文化》为例》文中提出

李婉鑫[3](2021)在《基于图式理论的对外汉语想象写作教学研究》文中指出对外汉语想象写作将想象和汉语写作相结合,它是一种写作类型,而不是一种写作教学方法。想象写作可以将学习者的想象力发挥于汉语写作,使想象的“虚”落在实处,把“无形”变为“有形”。它也可以增加学习者进行想象写作和其他类型汉语写作的兴趣,进而提升学习者汉语写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通过HSK动态作文语料库考察、问卷调查和教师访谈,发现当前学习者在想象写作中存在想象运用能力不足、写作构思能力有待提升和不重视评阅修改环节的问题,教师在想象写作教学中存在重视程度不足、引导力度有待加强和教学方法单一的问题。图式理论可与写作技能、教师教学、教学过程相结合,它们之间具有密切联系,可见图式理论与对外汉语想象写作教学具有较高的关联度与适配度。本文在图式理论指导下进行对外汉语想象写作的教学设计,希望可以提升学习者进行想象写作的积极性,提高主动参与度。使学习者学习到的基于图式理论的想象写作方法可以迁移到其他类型的写作,学习者的汉语写作更加得体和规范,进而提升学习者汉语写作能力。本文的研究过程如下:第一章进行图式理论运用于对外汉语想象写作教学的可行性分析。先进行图式相关概念及分类研究,然后从对外汉语想象写作教学对图式理论具有现实需求、图式理论对对外汉语想象写作教学具有促进作用进行可行性分析,去证实图式理论是可以运用于对外汉语想象写作教学之中的。第二章进行对外汉语想象写作教学现状的考察与分析。首先考察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中的学习者想象写作情况,对以《由“三个和尚没水喝”想到的……》为主题的想象写作语料进行整理和分析,发现学习者想象写作中语言、内容、形式方面存在的偏误和想象方面存在的问题。之后对学习者进行问卷调查,教师进行访谈。从真实语料、教学情况调查两方面发现想象写作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进行原因分析。第三章结合对外汉语想象写作教学现状的考察分析情况,基于图式理论提出优化策略。教师在教学优化方面建议明确想象写作教学目标与评价机制、利用多样教学工具教学、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助力图式的构建;教师在学习者写作方面建议引导学习者利用思维工具构建与完善图式、帮助学习者构建想象写作思路、培养学习者自改互评与多次修改反馈的习惯;教师在处理教材方面建议选择符合学生水平的想象写作范文、根据想象写作主题导入文化来丰富图式、深入开发教材中的想象写作练习。第四章基于图式理论进行针对性的教学设计。首先说明基于图式理论进行对外汉语想象写作教学的思路和环节。接下来基于图式理论进行教学设计,使学习者的想象力可以得到充分发挥,顺利完成想象写作,朝着高质量的想象写作目标前进,能写更能写好。希望可以减轻学习者对汉语想象写作的畏难情绪,提升学习者的汉语写作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给对外汉语想象写作教学一定的启示。

陈子依[4](2021)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实现“三情合一”的实践研究 ——以湘教版七年级上册教学实践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苟杰婷[5](2020)在《基于人地协调观培养的地理教材运用策略研究 ——以人教版高中《地理1》为例》文中研究指明人地协调观是中学地理教学的主线,是地理核心素养的灵魂。人地协调观的培养需通过多途径、多模式加以实现,其中运用教材进行人地协调观的培养占据了重要地位。因此本研究的核心问题是解决人地协调观培养的地理教材运用策略。它能够帮助学生挖掘教材中的人地协调观,理解教材,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帮助教师运用教材,减少教学的盲目性,为教师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提供指南。为解决核心问题,本研究将其分解为三个重要问题,分别为:地理教材如何体现人地协调观?实际教学中人地协调观培养的教材运用策略现状如何?人地协调观培养的教材运用策略是什么?为便于说明问题,本研究选取了人教版《地理1》作为样本教材。全文包括了以下基本内容:第一章为绪论部分,主要是对相关资料文献进行梳理综述,确定基本的研究目的、研究意义,以及研究内容,明确研究方向和研究思路,规划了论文写作的基本框架。第二章论述了基本概念与理论基础,对于核心问题中的“人地协调观”、“人地协调观培养”、“教材运用”、“教材运用策略”等概念进行界定解释。对研究所依据的人地相关理论、价值观形成理论、情感教学心理学理论以及人本主义理论进行简单阐释。第三章是教材研究,即教材中人地协调观的研究,意在解决上述第一个问题“地理教材如何体现人地协调观”。通过前文的文献综述和理论基础研究,建立了地理教材中人地协调观的分析框架,对其进行操作性定义。采用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样本教材进行人地协调观的分析,并得出相应结论。第四章调查研究,即对一线教师进行访谈调查,并结合课堂观察,得出实际教学中人地协调观培养的教材运用现状,意在解决第二个问题“实际教学中人地协调观培养的教材运用策略现状如何”。从访谈结果和课堂观察中整理出教师对于教材中人地协调观的理解,以及教学过程中运用教材进行人地协调观培养的策略实施效果。第五章是本研究的重点内容,即研究拟解决的核心问题“人地协调观培养的教材运用策略有哪些”。基于教材研究和调查研究的成果,从教育心理学出发,从激发学生人地协调观和陶冶学生人地协调观两方面提出相应的教材运用策略,并针对每一条策略提出了相应的案例解析,以便更好地指导实践教学。

王君位[6](2020)在《先行组织者策略对数学阅读的影响研究》文中认为“先行组织者”通常指在教学内容本身之前被介绍的、可以使学习者组织及解释新信息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先行组织者策略从改变学生的认知变量入手,在新旧知识之间搭建“桥梁”,为学生提供脚手架,促进对新知识的理解记忆和对旧知识的巩固保持。将这一策略用于学生阅读自学数学中,能够完善其认知结构,有效提升数学阅读能力。研究分为现状调查与实验研究两部分。首先,对相关文献梳理的基础上,分析、定制出调查工具《先行组织者策略教学现状调查问卷》的教师卷与学生卷。结合访谈,对山西省三所初中的786名学生和73名数学教师进行了现状调查,为后续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其次,依据现状调查结果与前人研究成果,确定从先行组织者类型入手,以先备知识为控制变量,考察不同类型组织者对数学阅读的影响。选取“勾股定理”为数学阅读材料,编制了相应的文字、图形、文字加图形三种类型组织者。又通过《先备知识问卷》对学生进行了事先测验。加之无组织者的对照,最终形成2(高先备,低先备)*4(文字组织者,图形组织者,文字加图形组织者,无组织者)两因素被试间实验,以自编《数学阅读测试卷》为评价工具对临汾市L中学初二年级四个平行班进行施测。以实验数据为基础,利用SPSS25.0进行统计分析,具体探讨这一策略对数学阅读的影响,并据此给出一系列针对性建议。通过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先行组织者策略教学现状在学校、年级之间存在差异,无性别差异。其中重点公立学校好于普通公立学校,普通公立学校好于私立学校,重点公立学校与私立学校存在显着差异;初二年级好于初三年级,初一年级最差,初一、初三分别与初二存在显着差异;(2)学生对先行组织者策略的重要性认识充分,多数教师对组织者的概念认识模糊。二者对其使用效果都有较高的评价,但实践应用水平处于中等,尚有可提升的空间;(3)先行组织者策略的应用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学生的认知水平与生活经验、教师专业素养、教学内容、教学时间以及教学资源等,这也是策略应用的困难所在;(4)先行组织者策略、先备知识均与数学阅读呈显着正相关;(5)先行组织者策略对数学阅读具有重要影响,不同类型组织者条件下的阅读成绩存在差异。文字加图形组织者条件下的成绩最高,其次为文字组织者、图形组织者,无组织者条件下的成绩最低,每两组之间差异性显着。存在学业水平上的影响差异,优等生适合文字加图形组织者和文字组织者教学,待优生最适合文字加图形组织者教学。各种类型组织者均能够在不同程度上提高优等生与待优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其中对优等生的影响程度要高于对待优生的影响。不存在性别差异;(6)先行组织者策略通过提高学生的字符编码、语言互译、综合理解能力来影响数学阅读,尤其增强了学生的综合理解能力;(7)先备知识对数学阅读具有重要影响。高先备知识者的阅读成绩高于低先备知识者,两组成绩差异性显着;(8)先行组织者策略与先备知识对数学阅读的交互作用显着,不同类型组织者对数学阅读的作用受学生先备知识水平的影响,并且这一策略对低先备的影响程度更大。低先备知识者适合文字加图形组织者和图形组织者教学,高先备知识者除文字加图形组织者外,更适合直接教学;(9)先行组织者策略、先备知识对数学阅读影响的线性回归方程为:Y数学阅读=0.882X先行组织者策略+5.034X先备知识-53.635。

高叶[7](2020)在《高中生物学以情优教策略应用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以情优教是一个新的理念,也是一种基本教学理念。从情感的角度去优化教学,开创新的格局,落实到实际教学工作中来,需要进行多次探索。从素质教育再到提出核心素养,情感在教学领域中如何通过策略运用到实际教学中就值得我们进一步的探索。笔者从情感的维度,将情感性教学策略与高中生物结合起来,在实际的生物教学中,运用情感性教学策略,提出可操作性的指导。本文通过文献分析法、问卷调查法、访谈调研法、定量分析法对以情优教策略理论和应用进行了研究。首先主要介绍了国内外关于以情优教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国内外关于以情优教理论发展的对比,在此基础上对以情优教的内涵,以情优教策略理论做了介绍,并对研究的方法研究的思路做了详细的说明。然后,分别从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和以情优教策略理论进行了阐述,作为本研究的理论基础。针对教师就目前情感教学现状进行调查,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上,从教学的四个维度进行分化教学策略:一、针对教学环境情感性处理策略,分别提出了利用积极情感因子良性积累的策略、用竞争合作精神激发学生的竞争互助策略、以点带面利用典型事例的积极因素影响学生的典型影响策略、以发展的视角看待学生的期待激励的策略以及利用积极的物理环境影响学生的创设氛围策略。二、针对教学内容情感性处理策略,以学生学习心向为缘由,提出了认知匹配策略以及超出预期策略;以陶冶学生的高尚情操为缘由,提出了展示情感策略、发掘情感策略、诱发情感策略以及赋予情感策略。三、针对教学组织策略,提出了课堂教学中的灵活分配学习小组,引发积极学习情绪的灵活分组策略,建立学生式的教师和教师式的学生学习共同体的角色转换策略,用表情传递情感,创设积极的氛围的表情调控策略和丰富学生情绪体验的张弛调节策略。四、针对教学评价情感性处理策略,提出了在评价中成长的积极性评价策略,针对性激发学生的发展潜能的特色性评价策略,通过互评自评促进学生自由成长的主体性评价策略,和用象征物刺激强化学生学习行为的象征性评价策略。将提出的情感策略运用到教学实践中,然后进行实验前后的比较,得出测试结果:实验班的期末成绩平均分要高于对照班,同时实验班的学习兴趣、态度、课堂情感后测明显比对照班高。研究表明由于教师在教学中运用丰富的情感教学策略,大部分学生学习兴趣被提高,这不仅对学生的认知学习上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而且学生对课堂情感发展具有促进作用,有利于学生的情知素质的和谐发展。

丁屹[8](2020)在《荷兰中学汉语教材《中文?好学!》(1-2)研究》文中指出汉语是荷兰中学生选修的现代外语之一,列入高中毕业考试的科目选项。华裔荷兰学者徐天就博士以《欧洲语言共同参考框架:学习、教学、评估》(简称《欧框》)为标准与依据,编写了《中文?好学!》(1-4册),2007、2008、2009年出版,是荷兰中学采用较多的一本教材。本文结合并参考《欧框》《国际汉语教学通用课程大纲》,从汉语学习的语言要素等方面,对该教材的第一、第二册进行具体的分析评估。研究的意义在于:此教材是荷兰汉语教学史上第一套荷汉双语编写的中学教材,被荷兰多数开设汉语课程的公立中学选用;虽然荷兰的汉学研究传统深厚,但本土汉语教学、尤其面向中学生的汉语教学研究比较薄弱;另外对荷兰本土教师编写的双语教材研究,有助于推进汉语国际教育及荷兰国别史的研究。本篇论文创新点在于,首次对教材《中文?好学!》从编写角度和编写理念进行分析考察,研究其成书背景、适用对象、编排体例等;结合《欧框》与《国际汉语教学通用课程大纲》(2014,5,修订版)的标准,注重研究该教材的语音要素:语音、汉字、词汇及文化等方面,对该教材进行分析评估;最后从教材内容是否符合教学目标及学生情况出发对本教材特色及不足之处开展评价,以期对荷兰的汉语教学及汉语教材编写提供一些借鉴。论文一共四章:第一章为绪论,概述本文的选题目的及意义、荷兰汉语教学研究现状评述,介绍采用的相关研究理论、方法以及研究对象。第二章综述荷兰汉语教学机构及其使用教材概况,对编者学行、教材内容及《欧框》做简介,分析《中文?好学!》的编写体例。第三章分析《中文?好学!》(1-2)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本章从语音、汉字、词汇、语法、文化等方面的教学内容、教学理念、教材编排特点进行分析和研究,最后对这几方面做出教学评价。第四章是对《中文?好学!》(1-2)的基本评价。本章总结教材编写的长处与不足点。该教材本土化特色明显,教学内容符合教学目标,切合荷兰中学生实际生活情境,练习题型丰富、重视趣味性等。不足之处主要有语法内容欠缺,口语及听力练习不足。

林伟华[9](2019)在《高校师范生数学情感素养的理论与实证研究 ——以大一学生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立德树人”背景下,数学教师教育在肩负知识与技能传授任务的同时,其育人使命更加突显,其中数学情感素养的培育是重要的一环。如何将师范生数学情感素养落实并推行到教育实践活动中,真正实现其育人功能和价值,是数学教育领域面临的重要问题。本文选取地方师范院校大一数学专业师范生为研究对象,采用理论与实证相结合的研究范式,运用文献资料、德尔菲法、问卷调查、访谈调查、基于优势关系的多属性群决策方法、教育实验、个案研究等主要研究方法,探究了师范生数学情感素养概念的内涵与外延,设计了师范生数学情感素养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编制了“师范生数学情感素养调查问卷”,对高校数学师范专业大一新生进行了现状调查,发现了存在的问题,提出数学情感素养培养的群体和个体策略,并在实验研究中验证其有效性。研究主要结果如下:1.师范生数学情感素养是指高师数学专业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与师范生培养相适应的积极性心理特征,其外延可划分成数学道德情感、数学理智情感、数学审美情感3个维度。2.构建了包括3个一级指标、11个二级指标的师范生数学情感素养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编制由11个因素28个条目组成的“师范生数学情感素养调查问卷”,以作为测量工具。3.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师范生数学情感素养整体得分不是很理想,其中数学严谨感、数学逻辑感的得分相对较高,数学原则感、数学责任感、数学对称美感、数学奇异美感的得分相对较低。4.通过教学实验研究,验证了提升数学情感素养的有效群体培养策略,具体为:我的数学情感主题班会、小组访谈或一对一访谈、数学素养专题讲座、师范生眼中的数学家与数学情感研讨、数学文化授课、师范生数学情感素养是什么及塑造途径的学生座谈会、师范生与院长沟通的师生座谈会。5.通过个案研究,验证了提升数学情感素养的有效个体培养策略。其中,提升“数学原则感和数学责任感较弱”类型师范生的有效个体培养策略为面谈交流的自尊心教育方式、加强数学责任感培育、加强与家长、老师、同学沟通与配合;提升“数学自强感和数学执着感偏弱”类型师范生的有效个体培养策略为专业认同度指导、树立数学自强感、提升数学自强感的行为指导;提升“数学审美感相对较弱”类型师范生的有效个体培养策略为树立坚定信念、数学审美情感教育、一起制定学习计划等行为指导;提升“数学合作感、数学自强感、数学奇巧美感相对较弱”类型师范生的有效个体培养策略为增强合作意识与能力、提升数学合作感、数学自强感教育。通过研究本文得出以下几个主要结论:1.提出的师范生数学情感素养概念内涵与外延,经过理论分析和专家求证,具有一定共识性和可推广性。设计的师范生数学情感素养指标体系,具有可操作化,为实证研究的开展提供了可行性。2.编制的师范生数学情感素养调查问卷经过验证性因素结果分析,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可作为数学师范生数学情感素养的测量工具。3.通过实验验证,师范生数学情感素养可以通过相应的培养策略来进行提升。一方面论证了在大学阶段数学情感素养的培育具有可塑性,另一方面启示要加强运用数学情感素养在育人方面的优势,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在师范生情感素养培育方面有所作为,实现数学学科“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黄皖清[10](2019)在《以情感教育培养高中生政治认同的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我国教育界一直在为改革传统应试教育重知不重情的状态而做出不断努力,倡导素质教育,关注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2013年,教育部启动了普通高中课程修订工作,提出要进一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着力发展核心素养。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是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在这四个要素中,“政治认同”关乎学生的成长方向和理想信念的确立,是思想政治学科需要首要培养的重要素养。因此如何有效培养高中生的政治认同素养就成为了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经过大量收集资料进行理论学习,和教学实习实践期间多次听取多名高中政治教师的思想政治课并进行交流,笔者发现情感教育在学生情感、心理状态、价值观等领域有着不可低估的重要性,对于高中生政治认同素养的培养也有着巨大的潜力。本文落脚于于高中生政治认同素养的培养,采用文献研究法、调查法和观察法等多种方法,首先对情感教育的内涵和作用及政治认同的涵义和构成要素进行总结和分析,并分析情感教育与政治认同在高中思想政治课程中所特有的涵义及相关表现;其次分析政治认同培养过程中采用情感教育的必要性,并结合政治认同的相应构成因素来探索情感教育在政治认同培养过程中的独特性;再次对当前中学利用情感教育来培养政治认同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其原因进行分析;最后针对问题与原因,对高中生政治认同培养中情感教育的应用策略进行探索,从而发挥情感教育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培养高中生政治认同素养的实效。

二、教材内容的情感性分析及其处理策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教材内容的情感性分析及其处理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3)基于图式理论的对外汉语想象写作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二、研究综述
        (一)想象写作教学的相关研究
        (二)图式理论在写作教学中的相关研究
    三、相关研究工作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三)理论依据
        (四)创新之处
第一章 图式理论运用于对外汉语想象写作教学的可行性分析
    第一节 图式的概念界定与分类
        一、图式的概念界定
        二、图式的分类
    第二节 对外汉语想象写作教学对图式理论的现实需求
        一、基于大纲的分析
        二、基于教材的分析
        三、基于考试的分析
    第三节 图式理论对对外汉语想象写作教学具有促进作用
        一、图式理论对教学对象写作技能的促进作用
        二、图式理论对教师教学的促进作用
        三、图式理论对教学过程实施的促进作用
第二章 对外汉语想象写作教学现状调查与分析
    第一节 对外汉语想象写作的语料库调查与分析
        一、语言方面存在的偏误
        二、内容方面存在的偏误
        三、形式方面存在的偏误
        四、想象方面存在的问题
    第二节 对外汉语想象写作教学情况调查
        一、学生问卷结果统计与分析
        二、教师访谈结果统计与分析
    第三节 对外汉语想象写作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学生对外汉语想象写作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二、教师对外汉语想象写作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第三章 基于图式理论的对外汉语想象写作教学优化策略
    第一节 教学优化,拓宽教学发展空间
        一、明确想象写作教学目标与评价机制
        二、利用多样教学资源进行教学
        三、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助力图式的构建
    第二节 教师引导,助力学生想象写作
        一、引导学习者利用思维工具构建新图式
        二、帮助学习者构建想象写作思路
        三、培养学习者自改互评与多次修改的习惯
    第三节 依托教材,提高教材处理能力
        一、选择符合学生水平的想象写作范文
        二、根据想象写作主题导入文化来丰富图式
        三、深入开发教材中的想象写作练习
第四章 基于图式理论的对外汉语想象写作教学设计
    第一节 基于图式理论的对外汉语想象写作教学的思路与环节
        一、基于图式理论的对外汉语想象写作教学的思路
        二、基于图式理论的对外汉语想象写作教学的环节
    第二节 基于图式理论的对外汉语想象写作教学的设计方案
        一、选用课文及理由
        二、教学对象
        三、教学目标
        四、教学重难点
        五、教学过程
        六、设计反思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个人简历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着作情况

(5)基于人地协调观培养的地理教材运用策略研究 ——以人教版高中《地理1》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正确阐明人地关系是我国高中地理教材编制的基本理念
        1.1.2 地理教材对学生人地协调观的养成具有重要意义
        1.1.3 师生对现行教材中人地协调观的理解不够
    1.2 研究意义
        1.2.1 挖掘教材使用价值,培养人地协调观
        1.2.2 帮助教师运用教材,减少教学盲目性
        1.2.3 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增加学习趣味性
        1.2.4 探索教材分析方法,提升自身理论学习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人地协调发展研究
        1.3.2 高中地理教育中人地协调观的研究
        1.3.3 地理教材分析与评价研究
        1.3.4 人地协调观培养的教材运用策略研究
    1.4 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
        1.4.1 研究目的
        1.4.2 研究内容
        1.4.3 关键问题
    1.5. 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
        1.5.1 研究方法
        1.5.2 研究思路
2 基本概念与理论基础
    2.1 基本概念
        2.1.1 人地协调观
        2.1.2 人地协调观培养
        2.1.3 教材运用
        2.1.4 教材运用策略
    2.2 理论基础
        2.2.1 人地关系理论基础
        2.2.2 教育心理学理论基础
        (1) 情感教学心理学理论
        (2) 价值观形成理论
        (3) 人本主义理论
    2.3 本章小结
3 教材研究:高中地理教材中的人地协调观
    3.1 研究设计
        3.1.1 研究目的
        3.1.2 研究样本
    3.2 分析框架
        3.2.1 分析框架的构建
        3.2.2 分析框架的界定与解释
    3.3 研究结果
        3.3.1 整体分析
        3.3.2 局部分析
    3.4 研究结论
    3.5 本章小结
4 调查研究:教师运用教材培养人地协调观的现状
    4.1 “教师如何运用教材培养人地协调观”访谈
        4.1.1 访谈目的
        4.1.2 访谈对象
        4.1.3 访谈提纲
        4.1.4 访谈结果
    4.2 研究结论
    4.3 本章小结
5 策略研究:人地协调观培养的教材运用策略
    5.1 人地协调观培养的教材运用策略指导思想
    5.2 人地协调观培养的教材运用策略
        5.2.1 激发学生人地协调观策略
        (1) 梳理教材逻辑,匹配心理预期策略
        (2) 挖掘教材素材,超出心理预期策略
        5.2.2 陶冶学生人地协调观策略
        (1) 紧抓社会热点,发掘人地协调观策略
        (2) 善用案例决策,展示人地协调观策略
        (3) 赋予教材情感,诱发人地协调观策略
        (4) 感受地理之美,升华人地协调观策略
    5.3 人地协调观培养的教材运用策略适用范围与注意事项
    5.4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研究总结与反思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在校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
致谢

(6)先行组织者策略对数学阅读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落实核心素养的需求
        1.1.2 中高考发展趋势的需求
        1.1.3 阅读指导对策略的需求
    1.2 研究问题
    1.3 研究目的
    1.4 研究意义
        1.4.1 理论意义
        1.4.2 实践意义
    1.5 研究方法
        1.5.1 调查法
        1.5.2 实验法
    1.6 研究思路
2 文献综述
    2.1 数学阅读综述
        2.1.1 概念界定
        2.1.2 数学阅读的影响因素研究
    2.2 先行组织者策略综述
        2.2.1 概念界定
        2.2.2 先行组织者的分类
        2.2.3 先行组织者策略的相关研究
    2.3 小结
3 先行组织者策略的教学现状调查
    3.1 问题提出
    3.2 调查目的
    3.3 调查对象
    3.4 调查工具
        3.4.1 先行组织者策略教学现状调查问卷(学生卷)
        3.4.2 先行组织者策略教学现状调查问卷(教师卷)
    3.5 调查程序
    3.6 结果分析
        3.6.1 学生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3.6.2 教师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4 先行组织者策略对数学阅读影响的实验研究
    4.1 问题提出
    4.2 研究目的
    4.3 研究假设
    4.4 研究方法
        4.4.1 被试选取
        4.4.2 实验程序
        4.4.3 研究工具
    4.5 研究结果
        4.5.1 先行组织者策略、先备知识与数学阅读的相关分析
        4.5.2 先行组织者策略对数学阅读的影响分析
        4.5.3 先备知识对数学阅读的影响分析
        4.5.4 先行组织者策略和先备知识对数学阅读的交互影响分析
        4.5.5 先行组织者策略、先备知识与数学阅读成绩变量的回归分析
5 教学建议
    5.1 加强学习理论知识,提升教师教学水平
    5.2 依据学生先备知识,合理设计引导材料
    5.3 拓展材料获得渠道,丰富课堂教学资源
    5.4 充分利用先行组织者,深入贯穿课程始末
    5.5 巧妙应用辅助材料,激发数学阅读兴趣
    5.6 深化课堂教学理念,增强数学阅读动机
    5.7 指导学生应用策略,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6 结论与反思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反思
    6.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 先行组织者策略教学现状调查问卷(学生卷)
附录 B 先行组织者策略教学现状调查问卷(教师卷)
附录 C 教师访提纲
附录 D 先备知识问卷
附录 E 勾股定理阅读材料
附录 F 先行组织者
附录 G 初中生数学阅读测试卷
致谢

(7)高中生物学以情优教策略应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方法及研究思路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思路
    1.4 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1.4.1 研究目的
        1.4.2 研究意义
    1.5 高中生物以情优教的内涵
第2章 “以情优教”的理论基础
    2.1 “以情优教”的理论基础
        2.1.1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基础
        2.1.2 教学中知、情信息系统的交互作用
    2.2 高中生物“以情优教”的实践基础
        2.2.1 高中生的身心特点
第3章 高中生物教学情感因素运用的现状调查
    3.1 调查目的
    3.2 调查对象
    3.3 调查方法
    3.4 问卷结果和分析
第4章 高中生物以情优教策略
    4.1 教学环境的情感性处理策略
        4.1.1 策略的内涵及体系
        4.1.2 策略的操作要点与运用
    4.2 教学内容的情感性处理策略
        4.2.1 策略的内涵及体系
        4.2.2 策略的操作要点与运用
    4.3 教学组织的情感性处理策略
        4.3.1 策略的内涵及体系
        4.3.2 策略的操作要点与运用
    4.4 教学评价的情感性处理策略
        4.4.1 策略的内涵及体系
        4.4.2 策略的操作要点与运用
第5章 高中生物教学中“以情优教”的实践研究
    5.1 实践的目的
    5.2 实践的方法
    5.3 实践的测试材料
    5.4 实践的过程
    5.5 情感策略的实施
    5.6 实践的结果分析及结论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8)荷兰中学汉语教材《中文?好学!》(1-2)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对象及其意义
    1.2 荷兰汉语教学研究现状述评
    1.3 相关研究理论、方法及文献来源
        1.3.1 研究理论
        1.3.2 研究方法
        1.3.3 文献来源
第二章 编写背景与编写体例
    2.1 荷兰汉语教学机构及其使用教材
        2.1.1 荷兰汉语教学机构简介
        2.1.2 荷兰汉语教育发展历史与教材概况
    2.2 编者简介
        2.2.1 简历
        2.2.2 主要着述
    2.3 《欧框》与《中文?好学!》的编写体例
        2.3.1 《欧框》简介
        2.3.2 《中文?好学!》的编写理念与课文结构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中文?好学!》(1-2)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
    3.1 语音教学
        3.1.1 语音教学内容及其安排
        3.1.2 语音教学的得失及其评价
    3.2 汉字教学
        3.2.1 汉字教学内容及其编排
        3.2.2 汉字教学理念及其特点
        3.2.3 汉字教学评价
    3.3 词汇教学
        3.3.1 词汇教学目标及内容
        3.3.2 词汇练习编排
        3.3.3 编者词汇教学步骤
        3.3.4 词汇教学评价
    3.4 语法教学
        3.4.1 语法教学目标与内容
        3.4.2 语法教学评价
    3.5 文化教学
        3.5.1 教学目标
        3.5.2 教学内容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中文?好学!》(1-2)的基本评价
    4.1 《中文?好学!》(1-2)的长处
        4.1.1 教材本土化
        4.1.2 练习题型丰富
        4.1.3 趣味性
    4.2 《中文?好学!》(1-2)的不足
        4.2.1 语法内容的欠缺
        4.2.2 口语、听力练习较为薄弱
主要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9)高校师范生数学情感素养的理论与实证研究 ——以大一学生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0 引言
1 文献综述
    1.1 数学情感素养研究概述
        1.1.1 数学情感内涵
        1.1.2 数学情感要素
        1.1.3 数学情感评价
        1.1.4 数学教师情感
        1.1.5 数学情感述评
    1.2 数学情感素养相关研究综述
        1.2.1 数学素养
        1.2.2 数学核心素养
        1.2.3 情感素养
    1.3 研究述评
2 问题提出与研究设计
    2.1 问题提出
        2.1.1 选题理论背景
        2.1.2 选题现实背景
    2.2 研究设计
        2.2.1 研究目的
        2.2.2 研究对象
        2.2.3 研究范围
        2.2.4 研究内容
        2.2.5 研究方法
        2.2.6 研究重点、难点及创新点
3 师范生数学情感素养的概念化
    3.1 素养和情感的定义解析
        3.1.1 素养的定义
        3.1.2 情感的定义
    3.2 数学情感素养的定义
        3.2.1 邻近属概念分析
        3.2.2 种差分析
        3.2.3 概念界定
    3.3 数学情感素养概念外延的划分
        3.3.1 邻近概念外延的梳理
        3.3.2 外延划分
    3.4 本章小结
4 师范生数学情感素养指标体系设计
    4.1 师范生数学情感素养指标体系设计的原则
        4.1.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4.1.2 主观与客观相结合的原则
        4.1.3 可行性与科学性相结合的原则
    4.2 师范生数学情感素养指标体系设计的方法
    4.3 师范生数学情感素养指标体系的具体设计
        4.3.1 师范生数学情感素养指标体系的设计过程
        4.3.2 多属性群决策指标权重确定方法
        4.3.3 指标体系词条解释说明
    4.4 本章小结
5 师范生数学情感素养问卷编制与现状调查
    5.1 师范生数学情感素养问卷编制
        5.1.1 明确编制原则
        5.1.2 确定问卷结构
        5.1.3 编制问卷题项
        5.1.4 问卷预测与分析
    5.2 师范生数学情感素养现状调查
        5.2.1 调查取样
        5.2.2 调查结果
    5.3 本章小结
6 师范生数学情感素养群体培养实验研究
    6.1 群体培养策略
    6.2 实验方法
        6.2.1 实验对象
        6.2.2 实验工具
        6.2.3 实验过程
    6.3 实验结果
        6.3.1 独立样本实施效果
        6.3.2 配对样本实施效果
    6.4 实验分析与讨论
        6.4.1 实验的独立样本分析
        6.4.2 实验的配对样本分析
    6.5 本章小结
7 师范生数学情感素养个体培养实验研究
    7.1 个案研究可行性概述
    7.2 个体培养策略
    7.3 实验方法
        7.3.1 实验对象
        7.3.2 实验工具
        7.3.3 实验过程
    7.4 结果与分析
    7.5 本章小结
8 研究结论、不足与展望
    8.1 研究结论
    8.2 研究不足与展望
附录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10)以情感教育培养高中生政治认同的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方法
    四、研究创新与不足
第一章 相关概念界定
    第一节 情感教育概述
        一、情感教育的涵义
        二、高中思想政治课情感教育的涵义
        三、高中思想政治课情感教育的落脚点
    第二节 政治认同概述
        一、政治认同的涵义
        二、政治认同的构成要素
        三、高中思想政治课政治认同的核心模块分析
第二章 以情感教育培养政治认同的必要性与独特性
    第一节 以情感教育培养政治认同的必要性
        一、情感诱发,有利于增强学生政治兴趣
        二、情感陶冶,有利于激发学生政治情感
        三、情感调控,有利于端正学生政治态度
    第二节 以情感教育培养高中生政治认同的独特性
        一、情寓于理,深化学生政治认知
        二、情寓于境,激发学生政治情感
        三、情寓于例,坚定学生政治意志
        四、情寓于行,转化学生政治行为
第三章 以情感教育培养高中生政治认同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分析
    第一节 情感教育培养高中生政治认同存在的问题
        一、情感教育意识淡薄,难以激发政治认同
        二、情感教育流于形式,难以深化政治认同
        三、情感教育评价不当,难以内化政治认同
    第二节 情感教育培养高中生政治认同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传统重知识、重分数的教育观念影响
        二、高中生自身情感特征影响
        三、社会与网络因素干扰过多
        四、对学生评价难度大
第四章 以情感教育培养高中生政治认同的策略
    第一节 重视情感,优化培养政治认同的教学
        一、更新教育观念,增强情感渗透
        二、筛选教学内容,挖掘情感因素
        三、创新教学艺术,促进情感体验
    第二节 渗透情感,营造培养政治认同的环境
        一、建设文明校园,构建和谐氛围
        二、优化社会环境,规范网络信息
    第三节 关注情感,巩固培养政治认同的成效
        一、运用情感性评价方式
        二、丰富情感性社会实践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四、教材内容的情感性分析及其处理策略(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思想政治课情感教学研究 ——以《哲学与文化》为例[D]. 吴燕萍. 集美大学, 2021
  • [2]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思想政治课情感教学研究 ——以《哲学与文化》为例[D]. 吴燕萍. 集美大学, 2021
  • [3]基于图式理论的对外汉语想象写作教学研究[D]. 李婉鑫. 沈阳师范大学, 2021(02)
  • [4]初中音乐教学中实现“三情合一”的实践研究 ——以湘教版七年级上册教学实践为例[D]. 陈子依. 湖南师范大学, 2021
  • [5]基于人地协调观培养的地理教材运用策略研究 ——以人教版高中《地理1》为例[D]. 苟杰婷. 华中师范大学, 2020(02)
  • [6]先行组织者策略对数学阅读的影响研究[D]. 王君位. 山西师范大学, 2020(07)
  • [7]高中生物学以情优教策略应用的研究[D]. 高叶. 江西师范大学, 2020(12)
  • [8]荷兰中学汉语教材《中文?好学!》(1-2)研究[D]. 丁屹. 上海师范大学, 2020(07)
  • [9]高校师范生数学情感素养的理论与实证研究 ——以大一学生为例[D]. 林伟华. 福建师范大学, 2019(04)
  • [10]以情感教育培养高中生政治认同的策略研究[D]. 黄皖清. 福建师范大学, 2019(12)

标签:;  ;  ;  ;  ;  

教材内容情感分析及其处理策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