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与广州旅游农场的比较研究

台湾与广州旅游农场的比较研究

一、台湾与广州观光农园对比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朱令[1](2020)在《南通市通州区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分析及对策建义》文中认为近年来,乡村旅游在国内发展速度迅猛,已经成为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举措和精准扶贫的有效途径。发展乡村旅游对中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乡村旅游是实现一二三产联动发展的良好模式,国内外的乡村旅游普遍囊括了一产和三产,日、法等发达国家甚至加入了二产。乡村旅游活动地主要集中在近郊、远郊或其他乡村,发展地理空间广阔。乡村旅游是一种到城市周边地区感受郊外的悠闲与宁静,获得与城市生活不一样的体验模式,是值得推广的健康经济。我国在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有利于延伸农业生产与再加工产业链;有利于优化农村产业结构、保护农村生态环境、传承农村文化;有利于拓宽农民收入渠道、促使农民增收。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的区位优势明显,经济增长迅速,城镇化程度较高,但包括乡村旅游的旅游业规模小,行业收入增长缓慢,处于南通市乃至江苏省发展的洼地。同时通州区部分农村居民仍以农业生产为主要经济来源,发展乡村旅游对提高当地农民收入成效不明显。本文首先梳理了乡村旅游的内涵,综合比较了国内外乡村旅游的代表性国家和地区的发展历程和模式。在查阅文献、访谈、实地走访后,系统总结了南通市以及下属通州区的乡村旅游发展基础和现状,梳理了区域内乡村旅游的发展趋势,具体分析了南通市通州区的乡村旅游资源优势,研究了克服发展制约因素的思路与做法,重点围绕“旅游吸引力”,以“乡村旅游+”的全域旅游理念为核心,结合通州区“1+4”重点工作体系,对其发展乡村旅游提出了“五入三性”工作方法,建议通过“文化融入”、“项目导入”、“品牌引入”、“活动植入”、“党建深入”破解通州区乡村旅游发展难题,以“人才柔性”、“门票弹性”、“政策特性”破解其在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的保障难题,聚焦解决通州区乡村旅游“为什么游、游什么、怎么游”的问题,为通州区乡村旅游长效稳步发展“保驾护航”,助推通州区乡村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

蒙文徐[2](2020)在《三产融合下的城郊农业园区规划设计研究 ——以平南县武林现代特色农业园为例》文中提出随着全球区域经济文化的不断发展和生产技术的不断提高,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产业之间的边界开始模糊化,交叉、渗透融合日益活跃,逐步架构出合理化、高度化的新型融合型产业体系。作为第一产业的农业,与第二、第三产业渗透融合渐成趋势。国家也对农业产业结构不断推出新的举措,党的第十九大明确提出了对农村的第一、第二及第三产业的相互融合发展给与大量支持。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也指出,鼓励地方建立多产业融合的产加销一体化农业园,促进我国农村产业快速推进和业态呈现多元化发展。近年来,在我国产业转型阶段的趋势下,国内很多地区对农业与其他产业之间的融合发展越来越重视,趋向于面向多功能型的城郊农业方向进行发展,这也将对我国的现代农业发展起到极大的推进作用。因为农业与第二、第三产业的相互渗透融合,不仅仅是对农业的一种创新,更是对城市郊区及农村的经济的发展起着较大的推动作用,同时也是丰富城市的防灾减灾空间、维护城市的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的重要载体。随着各地实际项目的不断推进和对相关理论的深入研究,三产融合下农业园规划设计逐渐表现出其相应的规划特点和策略方法,为项目的规划建设提供理论指导。因此,这是一个值得去探索的方向。本论文以三产融合下城郊农业园为研究对象,首先通过收集大量的文献和城郊农业园方面的资料,在对已有文献进行研究的基础之上,对国外及国内三产融合的研究及发展状况、三产融合在城郊农业的理论和运用实践等进行综述,并对相关概念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其次,通过案例分析法,选取上海市金山区现代农业园区、肇庆市广新城郊农业园、苏州澄湖现代科技农业园和南京江宁谷里大塘金生态农业观光园四个案例进行分析对比,结合问卷调查的分析方法,梳理了在城郊农业园区规划设计时应具备的学科理论及设计原则,分析研究城郊农业园区规划设计的内容、结构和功能分区,并总结归纳出四个案例的差异点及可借鉴之处,吸取深厚的理论基础和为本文的实证案例研究给以有效的指引。再次,通过前文对三产融合下城郊农业园区的分析进行总结提炼,构建出三产融合下城郊农业园区在理论基础、调研分析方法、规划布局及产业规划策略和发展策略等方面的总体理论框架,对三产融合下城郊农业的规划设计的理论进行分析总结。最后,将上述相关理论应用到武林现代特色农业园的规划设计中,以具体案例的规划设计,为我国深入发展三产融合下的城郊农业做出一定的贡献,也希望可以给今后其他三产融合下城郊农业园规划设计提供帮助和借鉴。

庞春青[3](2020)在《农业观光园场景体验式景观设计研究 ——以玉林地区农业观光园为例》文中研究指明近些年来,我国的农业观光园在各地建设如火如荼,但不乏有许多经营不善的农园在发展的浪潮中深陷滩涂,自发性建设的休闲农业度假区无法满足消费大众个性化的需求,关门倒闭的现象处处可见,农业观光园的发展遇到了瓶颈,农业观光园不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广受关注。面对当前农业观光园开发层次低,体验内容单调,形式苍白,园区特色农业文化内涵不突出的问题,提升农业园区的体验感受逐渐成为景观设计的关注课题。基于上述的问题,本文对中国农业观光园的发展概况与设计现状进行了研究,分析出其存在共同的问题是项目设计雷同,规划布局不合理,盲目开发,与消费者的休闲娱乐需求不相适应,在园区体验不充分,方式单调。如何依托农园的资源优势提高游客体验的丰富性,把它塑造成为游客向往的胜地。本文着眼于此,了解到实验戏剧场景设计中关于如何提高观众在剧中的体验感受已经有成功的实践经验,试图将实验戏剧场景营造的一些独特性原则和方法应用到农业观光园的场景营造和空间组织中,从而总结出场景体验式设计在农业观光园上的应用原则和设计方法,补充针对此类观光农业景观规划项目的理论借鉴及设计案例参考。本文首先是梳理国内外观光农业体验设计的相关理论,明晰当前农业观光园场景体验设计是否有相关着述且理论研究是否完整的情况。其次通过文献研究掌握实验戏剧场景体验与体验设计的相关性研究及界定场景体验设计的概念。然后采取了类比论证的研究方法,将实验戏剧场景营造与农业观光园场景氛围营造相类比,共同探究其场景设计的理论和实践的要点。最后通过实地抽样地考察了桂东南地区的农业观光园的发展概况,除此以外,还进行了农业观光用户体验需求的问卷调查,为后期设计实践做准备。通过上述研究发现,实验戏剧通过打破舞台边界,让观众参与进剧场表演的方式,达到的戏剧效果更深入观众的内心,观众与演员不相间离,观众融入到戏剧场景中,与演员彼此之间的交流互动更亲密,更深层次的理解剧情,情感体验更丰富。因此,农业观光园可以借此方法,通过塑造场景氛围组织空间活动,以故事序列的方式安排到农业观光园场景中,体验者在情感上认同场景,在体验中角色发生转换,体验者参与进农园场景活动,给消费者场景沉浸式体验,变“被动”的休闲为“主动”的休闲,场景中没有主客体关系的间离,主客体之间的交流更密切,弥补人们生活中情感的缺失,丰富其情感体验。通过问卷调查得知,农业观光园的消费者更加倾向于游览过程中参与体验场景活动,因此场景体验设计有一定的实践性。本文将戏剧影视学的理论与设计学交叉研究定位在景观设计中是一种新的尝试且有一定的契合度,同时农业观光园以场景活动体验的方式吸引消费者,在休闲旅游业中具有可鉴意义。

李佳岭[4](2020)在《高密度老旧社区立体农园的规划设计策略研究 ——究以广州竹丝岗社区为例》文中研究说明城市化扩张在带动社会发展的同时,也加剧了城市人口数量与用地资源的压力,激化了生态环境与粮食供应问题,催生了复杂的社会矛盾,对城市居民身心健康带来了不容忽视的消极影响。上述问题在高密度老旧社区中尤为突出,自然空间与活动场所被无限挤压,绿色空间由水平向垂直的转移必将是大势所趋。本文研究的农园有别于传统地面社区农园的形式,是在高密度老旧社区这一具体语境下展开的立体化农园研究,以回应上述城市高密度发展引发的社会和环境问题。本文以社区立体农园为研究对象,规划设计为手段,从立体化的视角出发,更新社区空间环境、激活社会氛围并推进绿色健康的生活方式,提供有利于社区生活、生产、生态优化的综合性策略。全文研究可理解为以社区立体农园为媒介的老旧社区更新,更新内容包括物质空间的改造以及社会治理激活。首先,基于对国内外研究和实践现状的认知,明确了以老旧社区空间和社会更新为目的的研究方向和内容。然后,对应搭建社区立体农园的规划设计方法及管理运行机制研究的初级框架。进一步明确了社区立体农园水平和垂直两个空间维度和五种具体类型,并充分结合老旧社区中的立体农园实践相关案例进行论述,阐述了适用于立体农园的相关技术及特征功能。在理论研究基础上,本文在竹丝岗社区的实际种植项目中展开高密度老旧社区立体农园的实践探索,认清并剖析社区种植中的症结所在,为立体农园规划设计策略的制定提供可靠的现实依据。而后,提炼整合理论与文献研究、案例分析及实践探索的成果,提出以物质空间为基础框架、多元共治与公众参与为核心途径、管理与运营机制为持续动力、专业技术为重要支撑、政策法规为有力保障、分阶段推行为必要过程的六项社区立体农园规划设计策略。最后,着重将前四点策略应用于竹丝岗社区的立体农园规划设计方案,以解决社区切实问题,同时验证理论成果的可行性与有效性。整体而言,社区立体农园不仅为邻里交流提供了场所和氛围、丰富社区生活、营造社区认同感,还可满足社区居民日常新鲜蔬果的自给自足,同时改善社区生态环境。既是对城市社区农业理论的有益补充,也为我国高密度老旧社区的空间环境与社区氛围激活提供思路与实践参考。

林雅橙[5](2019)在《乡村中的儿童自然教育营地规划设计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我国是农业大国,源远流长的农耕文明是孕育中华文明的基础,我们的祖先在漫长的传统农业社会中用勤劳和智慧创造了农耕文化。论文开篇以农耕文明和乡愁情结为线索,强调了农耕文明是中国文化的基石,并论述了在全球化和城市化的推进中农耕文化面临着逐渐被淡化和忽视的威胁,在当下应当积极了解、挖掘、保护、传承农耕文化的研究背景。笔者认为基于我国本土特征开展儿童自然教育,对于农耕文化的传承、乡村资源的活化、乡村建设的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和意义。论文在概念辨析和理论研究方面,对自然教育、乡村中的儿童自然教育营地等最基本的概念进行解析,探讨了儿童心理学、行为学、教育学和设计学,并进一步总结和完善在风景园林学科领域中乡村中的儿童自然教育营地的设计原则,主要包括因地制宜、安全保障、寓教于乐、儿童为本、促进乡建的五大原则。论文在乡村中儿童自然教育营地实践方面,首先通过国内外案例对比研究法、实地调研法,总结和提炼了规划设计、课程体系和运营管理的策略;其次,选取海南岭西儿童自然教育营地作为规划设计实践案例,探索乡村中的儿童自然教育营地的规划设计方法体系。最后论文总结得出,乡村中的儿童自然教育营地的规划设计应注重自然教育与本土农耕文化脉络的融合:其一是挖掘本地农耕文化资源运用至场地设计、设施设计、建筑设计中;其二是合理安排学习农耕文化的课程与活动,实现具有本国特色的儿童自然教育;其三是通过策划和运营实现自给自足的儿童自然教育营地并促进当地乡村建设。希望本文在基于乡村中儿童自然教育营地规划设计策略理论进行岭西儿童自然教育营地的设计实践上,能为其他类似的乡村中的儿童自然教育营地提供有效的实践借鉴,并期待能创作设计更多具有我国农耕文化特色、寄托乡愁情怀、促进当地乡村建设的儿童自然教育营地。

易舒[6](2019)在《江永县现代农业综合产业园体验性景观设计研究》文中提出随着经济生活水平的提高,传统旅游方式逐渐被打破,全域旅游方式成为当代人们提升旅游质量的一种选择。对于打造全域旅游目的地而言,大力发展乡村旅游能够全面动员乡村资源,带动全民共同参与,给人们带来全方位的体验需求。现代农业产业园作为对接现代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的一种新型产业,充分发挥其三产的带动作用,对创造农业附加值增收,推动乡村的建设尤为重要。探讨如何通过合理运用“三生”资源进行现代农业产业园体验性景观设计,促进园区的三产融合,提高园区的体验经济效益,对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现实意义。本研究立足于现代农业产业园,以环境行为学、体验心理学、景观设计学、景观生态学和景观美学理论为基础,采用文献资料查阅法、问卷调查法、实地调研法与实例验证法对现代农业产业园展开体验性景观设计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对相关课题的国内外研究进展进行总结,相关概念进行界定,对现代农业产业园的体验性景观进行分类,主要包括:娱乐型体验、教育型体验、遁世型体验和审美型体验,并赋予其不同内涵,同时对相关理论基础进行概述。(2)以现代农业产业园体验性景观类型为切入点,通过问卷调查分析游客需求,对实际案例进行分析,总结体验性景观的发展现状,并以此提出现代农业产业园体验性景观设计的方法论指导,即现代农业产业园体验性景观设计原则:文化艺术性原则、地域特色性原则、生态协调性原则与参与体验性原则;现代农业产业园体验性景观设计策略:提升体验景观艺术审美、纵向延伸体验景观深度、合理运用三生资源与多维整合,优化配置;宏观、中观、微观上的现代农业产业园体验性景观设计思路。(3)通过对江永县现代农业综合产业园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将提出的设计原则与方法运用到其体验性景观设计中,以理论结合实践的方式来探讨理论方法指导的可行性。江永县现代农业综合产业园已列为省重点项目,前期规划内容得到各级政府和专家的认可。笔者通过对现代农业产业园体验性景观设计的理论、规划方法及实践研究,以期对同类型研究具有参考价值和借鉴作用。

卢孟源[7](2017)在《基于PEST分析法的南昌市休闲农业旅游项目发展评价 ——以凤凰沟风景区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休闲农业旅游是以传统农业为基础,将农业景观和农村载体与现代旅游业相结合,包含观光、品尝、体验等多种功能的一种新型农业经营形态和旅游方式,是我国农业产业转型的新趋势,是乡村农业建设与经济发展的重要板块,也是开发保护农村文化的重要手段。南昌市休闲农业旅游起步时期较晚,虽在近几年获得长足发展,但仍存在休闲农业项目建设水平层次不齐,管理水平不高,缺乏较为专业、全面的评价系统等问题。因此本文从南昌市休闲农业旅游项目评价研究的角度出发,首先基于文献研究法、实地调研法、层次分析法和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论文相关资料和文献进行分析、整理、综述;再采用PEST分析法和层次分析法从政治、经济、社会和技术四个方面对南昌市休闲农业旅游产业及项目发展进行分析,从而构建一个较为完善全面的休闲农业旅游项目发展评价体系,为南昌市休闲农业旅游项目的前期分析和后期评价提供一个新的思路和方法,以期提高休闲农业旅游项目的规划建设水平,为消费者提供一个比较选择的标尺。本文首先概述了研究休闲农业旅游的相关背景、理论基础、发展历程及意义,设立研究目的和内容,制定研究方法和研究技术路线;然后对休闲农业、休闲农业旅游、休闲农业旅游区的概念、类型、特点、相关理论进行概述,并在此基础上对PEST分析法进行论述,为后文的评价体系构建搭建理论基础;其次对南昌市的地理区位、交通条件、旅游资源等信息进行介绍,并以南昌市休闲农业旅游2012-2015年的发展历程为过渡,从政治、经济、社会、技术四个方面对南昌市休闲农业旅游环境进行论述;再次以现实环境为基础,提出从政治、经济、社会、技术四个环境要素共政治法律制度、旅游支持系统、经济环境、市场效益、人口环境、文化背景、资源背景、信息技术和基础设施建设九个指标为评价依据,构建南昌市休闲农业旅游项目评价指标体系,对每个指标因子量化及标准化处理,通过层次分析法确定其指标权重,得出综合评价值;最后将南昌市休闲农业旅游项目评价体系运用于凤凰沟风景区评价,通过实践案例来验证评价体系的合理性、可行性,对凤凰沟风景区和评价体系的优势与不足进行分析,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李露[8](2016)在《基于环城游憩带视角的都市休闲农业景观营建研究 ——以成都市为例》文中提出中国正经历着快速城镇化的过程。城市的扩张和蔓延摧毁了其周边的乡村,乡村景观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城市生活的巨大压力让越来越多的城市居民渴望回归田园,在城市外围的乡村中进行游憩活动。休闲农业将农业和旅游业相融合,为传统农业赋予了休闲功能和文化价值。休闲农业景观的营建,对维护农村生态环境、改善农民生活质量、增进城乡居民交流、提供市民休闲活动场所、控制城市无序扩张等方面都有着积极的影响作用。近年来,“遍地开花”式的发展态势引发了许多休闲农业景观问题。然而,对休闲农业景观的研究却缺少系统的规划和宏观的思考,没有从城市发展、城郊资分布源特征、地域分异规律、城市居民出游规律等方面进行综合性分析。本文认为,作为环城游憩活动的重要一支,休闲农业的开展应该符合市民环城游憩活动的规律和特征,而休闲农业景观的营建则应充分考虑城市对其的影响程度以及自然资源和农业资源在城市外围的分布规律,从城乡规划和发展的整体角度去思考和研究。本文从风景园林学科背景出发,结合旅游学科、城市规划学科、经济学科等学科的相关理论和知识,运用田野调查法、深度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归纳演绎法和定性定量结合等研究方法,深入研究了环城游憩带与休闲农业的关系,发现并指出环城游憩带与休闲农业(景观)因“发展上互为动力”、“空间上区位重合”、“活动上异曲同工”的互通关系而具备相结合的可能性,并认为环城游憩带理论的研究重点、研究思路,以及研究成果对休闲农业景观的合理营建和健康发展都有着良好的启示作用,二者有结合的必要性。因此,本文尝试从环城游憩带(ReBAM)的视角去探讨休闲农业景观的营建问题,并创新地提出二者有机融合所形成的综合体概念——环城休闲农业景观(ATL-ReBAM),即基于环城游憩带视角的都市休闲农业景观,英文译为Agri-Tourism Landscape from ReBAM perspective。本文认为环城休闲农业景观是 一个复合景观体系,与自然环境、人的游憩活动、产业(农业)都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本文对环城休闲农业景观的要素、空间结构、分类、特征、影响因素、动力机制进行了研究,构建了环城休闲农业景观的理论体系,进而构建了营建方法体系。以成都作为研究案例地,对其环城休闲农业景观的要素、空间结构和几个休闲农业示范点的景观现状特征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并针对景观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最后,论文对环城休闲农业景观的营建策略进行了概括,提倡营造人性化和体验性的休闲农业景观,并注重景观与城市的动态发展相结合。本研究的主要结论是:1、环城休闲农业景观要素、空间结构和演化过程的概括和总结。环城休闲农业景观要素可以分为3大类、9中类、67小类,空间结构为“三带”模式,由城市核心建成区向外依次是近郊生活农乐带、中郊生产采摘带、远郊生态度假带。其空间结构的演化经历单核模式、核轴模式、核网模式、带状模式四个阶段。环城休闲农业景观空间结构嬗变机理的解释模型分别为增长极模型、点轴模型、网络模型和圈层模型。2、环城休闲农业景观动力机制和景观效应的研究。维系环城休闲农业景观的动力系统由三个主要的子系统组成,分别是需求系统、供给系统和支持系统。环城休闲农业景观在生态层面、文化层面、社会层面、审美层面、发展层面和控制层面均有良好的景观效应,有助于实现区域生态平衡、延续地域文脉、增加居民的存在感和依附感、引导审美取向、统筹城乡发展并控制城市无序蔓延。3、环城休闲农业景观依托模式的概括及营建方法体系的构建。环城休闲农业景观所依托的经营模式包括农家乐、市民农园、观光农园、教育农园、银发农园、休闲农场、农业科技示范园、生态农业度假村、农业主题公园和历史古镇;其所依托的组织模式分为农户分散型、政府主导型和企业主导型三种。环城休闲农业景观营建的方法体系在内容上包括前期策划、目标定位与项目决策、项目规划和成果产出四大部分。4、成都环城休闲农业景观特征、现存问题、提升策略的研究。成都环城休闲农业景观基本符合“三带”模式,现状景观存在资源分布不均、产品缺乏创新、乡土意识欠缺、带状联系薄弱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三带模式、圈层发展,带中有线、片区发展,配套建设、重点发展,传承文化、乡土发展四项景观提升对策。5、环城休闲农业景观营建策略的提出。环城休闲农业景观是一个复合体系,对其的营建是一个系统工程,应该坚持生态保护、参与体验、适地适建、城乡互动原则,通过完善法规政策、加强资源保护、遵循带状发展、突出风土特色、强化动力机制等策略,对景观的营建过程进行把控。

朱璐[9](2016)在《台湾地区之休闲农业区规划研究及其对广东省启示》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台湾地区作为我国休闲农业发展前沿,在休闲农业区规划及经营方面已取得丰硕成果。台湾地区构建规划支撑体系以保障规划质量与开发控制,在应对休闲农业发展问题上取得很好的效果。本文从休闲农业的相关概念及发展历史出发,提炼休闲农业区规划的产生及界定,结合休闲农业区规划案例,对台湾地区之休闲农业区规划的法规、参与主体、编制、实施等进行重点研究及经验总结。在研究台湾经验的基础上,本文最终研究目标为广东省休闲农业发展问题的解决途径探索。城市化向广东省城市边缘的农村地区渗透,而导致该地区农业发展滞后,农业用地产值低、农田空置、圈地违建等现象普遍存在,休闲农业逐渐成为了农业升级转型模式散布于广东省各大城市周边。广东省休闲农业当前仍处于探索完善的起步阶段,休闲农业园区规划缺乏技术规范和理论指导,规划单位和成果五花八门,源于其缺乏系统的支撑体系。因此,本文从城乡规划学的角度出发,提倡广东省开发休闲农业区,结合广东省休闲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来寻求台湾的经验,尝试借鉴台湾地区的休闲农业区规划支撑体系,在法规、参与主体、编制、实施等方面提出广东省相应的建议,以完善广东省休闲农业区规划,补充大陆休闲农业园区规划的理论研究。

王海鹏[10](2016)在《番禺区生态休闲农业发展现状的调查分析》文中研究表明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居民收入增加,国民休假制度的优化,休闲农业得到了蓬勃发展,本文通过对现有休闲农业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开展实际调查和个案分析,对番禺区休闲农业的发展条件及发展现状等进行较深入、系统的分析。主要结论如下:番禺区休闲农业的发展基础良好,主要表现在:(1)地理位置优越,自然条件为番禺区发展农业特别是多种经营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2)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富,旅游产业发展快速。(3)番禺区位列中国百强区前茅,居民收入有了大幅度提高,具备良好的社会经济条件。(4)大力发展现代农业,重点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实现传统型农业逐步向现代都市型农业转变,形成了五个发展模式:1)主要为一些历史文化资源丰富、自然生态特色明显的村落,以古村镇宅院建筑和新农村格局为主要吸引点,弘扬传统历史文化,开发生态休闲农业活动的村落乡镇模式;2)利用自家庭院、自产的农产品及周边田园风光、自然景点,以低廉价格吸引游客前往吃、住、玩、游、娱、购等休闲农业活动的农家乐模式;3)利用农业观光园、农业生态园、农业博览园为游客提供了解农业历史、学习农业技术、增长农业知识的休闲农业活动的农业科普教育模式;4)依托白然优美的乡野风景、舒适怡人的清新气候、独特的地热温泉、环保生态的绿色空间,结合周围的田园景观和民俗文化,兴建一些体闲、娱乐设施,为游客提供体憩、度假、娱乐、餐饮、健身等服务的休闲度假模式;5)以大田农业为重点,开发欣赏田园风光、踏青赏花、品尝和购置绿色食品等休闲活动的田园农业模式。但因观光休闲农业是新兴产业,还存在着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1)规划滞后,产品雷同,休闲产品同质化;(2)法规不健全,管理不规范;(3)基础设施不配套、不健全;(4)品牌意识不强,缺乏拳头产品;(5)缺乏整体营销策略,宣传力度不够;(6)休闲农业对环境的破坏和污染已不可忽视;(7)休闲农业从业人员素质不高;(8)农业用地和商业用地的矛盾凸显。番禺区发展生态休闲农业的主要策略建议是:(1)塑造品牌,打造生态休闲农业公共品牌和拳头产品;(2)适度产业聚集,集中力量促进番禺休闲农业发展;(3)加大政府扶持力度,规范管理生态休闲农业发展;(4)依托行业协会,推动番禺生态休闲农业发展;(5)转变意识,提升生态休闲农业服务水平和质量;(6)注重体验,提高生态休闲农业可参与性;(7)做好宣传和营销,全面多方向推广休闲农业。

二、台湾与广州观光农园对比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台湾与广州观光农园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南通市通州区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分析及对策建义(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乡村旅游的内涵
        1.1.1 乡村旅游的概念
        1.1.2 乡村旅游发展历程
    1.2 乡村旅游的模式
        1.2.1 欧美为代表的先进工业国家乡村旅游模式
        1.2.1.1 法国乡村旅游模式
        1.2.1.2 意大利乡村旅游模式
        1.2.1.3 西班牙乡村旅游模式
        1.2.1.4 美国乡村旅游模式
        1.2.2 日韩为代表的亚洲工业国家乡村旅游模式
        1.2.2.1 日本乡村旅游发展模式
        1.2.2.2 韩国乡村旅游发展模式
        1.2.3 中国乡村旅游发展模式
        1.2.3.1 中国台湾乡村旅游发展模式
        1.2.3.2 中国大陆地区乡村旅游发展模式
        1.2.4 国内外乡村旅游模式小结
    1.3 选题意义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1 研究目标
        1.4.2 研究内容
        1.4.3 研究方法
        1.4.4 技术路线
2 南通市通州区乡村旅游发展概况
    2.1 南通市乡村旅游发展历程
    2.2 南通市乡村旅游发展现状
    2.3 南通市通州区概况
    2.4 南通市通州区乡村旅游配套政策
    2.5 南通市通州区的乡村旅游发展现状
3 南通市通州区发展乡村旅游的问题与改进建议
    3.1 南通市乡村旅游发展趋势
    3.2 南通市通州区乡村旅游发展趋势
    3.3 南通市通州区发展乡村旅游面临的问题与原因分析
    3.4 南通市通州区发展乡村旅游建议——“五入三性”工作法
        3.4.1 “五入”工作法的内涵
        3.4.1.1 文化融入
        3.4.1.2 项目导入
        3.4.1.3 品牌引入
        3.4.1.4 活动植入
        3.4.1.5 党建深入
        3.4.2 “三性”工作法的内涵
    3.5 “五入三性”工作法的应用
        3.5.1 “五入三性”工作法的要点
        3.5.2 “五入三性”工作法的展望
4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2)三产融合下的城郊农业园区规划设计研究 ——以平南县武林现代特色农业园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1.3.1 理论意义
        1.3.2 现实意义
    1.4 研究思路
    1.5 研究方法
        1.5.1 文献研究法
        1.5.2 归纳及对比分析法
        1.5.3 问卷调查法
        1.5.4 个案实证法
    1.6 技术路线
    1.7 本章小结
第二章 三产融合下的城郊农业园区规划相关研究基础
    2.1 相关概念的解释
        2.1.1 产业融合的概念
        2.1.2 城郊
        2.1.3 农业
        2.1.4 城郊农业园
    2.2 国内外研究综述
        2.2.1 国外研究综述
        2.2.2 国内研究综述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国内案例研究和经验借鉴
    3.1 上海市金山区现代农业园区
        3.1.1 项目概况
        3.1.2 规划理念
        3.1.3 园区规划
        3.1.4 借鉴与启发
    3.2 肇庆市广新城郊农业园
        3.2.1 项目概况
        3.2.2 规划理念
        3.2.3 规划布局
        3.2.4 借鉴与启发
    3.3 苏州澄湖现代科技农业园
        3.3.1 项目概况
        3.3.2 规划理念
        3.3.3 园区规划布局
        3.3.4 借鉴与启发
    3.4 南京江宁谷里大塘金生态农业观光园
        3.4.1 项目概况
        3.4.2 规划理念
        3.4.3 规划布局
        3.4.4 借鉴与启发
    3.5 案例对比分析和总结
        3.5.1 案例对比分析
        3.5.2 案例总结和借鉴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三产融合下城郊农业园规划设计策略
    4.1 三产融合下城郊农业园理论基础研究策略
        4.1.1 产业结构理论
        4.1.2 环城游憩带理论
        4.1.3 可持续发展理论
        4.1.4 景观设计理论
    4.2 问卷调查分析
    4.3 三产融合下城郊农业园基础分析策略
        4.3.1 自然环境
        4.3.2 农业资源
        4.3.3 区域位置
        4.3.4 社会经济
        4.3.5 态势分析
    4.4 三产融合下城郊农业园规划原则和定位策略
        4.4.1 规划原则
        4.4.2 规划定位
    4.5 三产融合下城郊农业园规划布局策略
        4.5.1 环境容量与规模预测
        4.5.2 功能分区
        4.5.3 功能布局
    4.6 三产融合下城郊农业园产业规划策略
        4.6.1 产业分类及产业类型
        4.6.2 产业规划原则
        4.6.3 产业定位及产业结构规划策略
        4.6.4 三产融合下的城郊农业园产业规划的具体措施
    4.7 三产融合下城郊农业园发展策略研究
        4.7.1 品牌策略
        4.7.2 产业策略
        4.7.3 景观策略
        4.7.4 游憩策略
第五章 实证研究——武林现代特色农业园规划设计
    5.0 平南县发展城郊农业园的发展背景分析
        5.0.1 政策背景
        5.0.2 农业园项目在平南的发展基础
        5.0.3 农业园项目在平南的发展概况
    5.1 武林现代特色农业园的场地背景分析
        5.1.1 项目地理位置
        5.1.2 交通情况分析
        5.1.3 基地现状分析
    5.2 园区发展SWOT分析
        5.2.1 优势分析
        5.2.2 劣势分析
        5.2.3 机遇分析
        5.2.4 挑战分析
    5.3 问卷调查分析
        5.3.1 问卷调查地点、方式和目的
        5.3.2 调查问卷主要内容
        5.3.3 客户群的特征分析
        5.3.4 客户群旅游需求分析
        5.3.5 问卷调查小结
    5.4 园区规划原则和定位
        5.4.1 规划原则
        5.4.2 规划定位
    5.5 环境容量及规模预测
        5.5.1 旅游人口预测
        5.5.2 服务人口预测
        5.5.3 当地居民人口
    5.6 规划布局
        5.6.1 功能结构规划
        5.6.2 功能分区及项目布局
    5.7 道路交通系统规划
        5.7.1 道路系统规划原则
        5.7.2 道路系统布置
        5.7.3 道路等级及规格
        5.7.4 交通方式规划
        5.7.5 停车场规划
    5.8 产业规划
        5.8.1 产业规划原则
        5.8.2 园区一、二、三产业发展规划
    5.9 运营管理规划
        5.9.1 加强园区形象及运营策划
        5.9.2 构建三产融合下市场保障体系
        5.9.3 提升园区农业技术及人才保障
        5.9.4 丰富园区活动及项目策划
        5.9.5 积极吸收和引导当地农民共同参与发展
第六章 结论
    6.1 论文总结
    6.2 研究的创新点与不足
    6.3 后续研究及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硕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3)农业观光园场景体验式景观设计研究 ——以玉林地区农业观光园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
        1.课题来源
        2.课题背景
    (二)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研究目的
        2.研究意义
    (三)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国外研究综述
        2.国内研究综述
        3.国内外观光农业发展水平
    (四)研究内容与方法
        1.研究内容
        2.研究方法
        3.创新点
    (五)研究框架
二、体验设计与实验戏剧场景概述
    (一)体验设计
    (二)实验戏剧的场景体验研究
    (三)体验设计与实验戏剧场景相关设计理论研究
三、中国农业观光园设计的发展与现状及问题
    (一)我国农业观光园发展的现状
        1.台湾地区农业观光园发展概况
        2.大陆地区农业观光园发展概况
    (二)存在的问题
        1.主体需求与客体存在之间的差异
        2.社会价值标准与现存状况之间的差距
        3.农业观光园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
    (三)小结
四、场景体验设计方法研究
    (一)实验戏剧场景体验的独特性的引入
        1.从一次体验到连续性体验
        2.从静态体验到过程体验
        3.从角色的对立到角色融入
    (二)农业观光园与场景体验研究
        1.农业观光园的场景体验的优势
        2.农业观光园的场景体验的劣势
    (三)农业观光园的场景体验设计原则
        1.以场景的可感知性为媒介
        2.以活动的可参与性为途径
        3.以体验的趣味性为手段
        4.以主体的认同性为标准
        5.以农事活动的可持续性为目标
    (四)农业观光园的场景场景体验设计的方法
        1.了解城市居民的生活愿景
        2.虚设概念场景及角色
        3.场景叠加与情景诱发
    (五)小结
五、玉林地区的农业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
    (一)自然资源
        1.气候资源
        2.土地资源
        3.水资源
        4.植物资源
    (二)人文历史
        1.文化观念
        2.生活方式
        3.社会理想
    (三)农业发展
        1.经济水平
        2.发展趋势
    (四)小结
六、玉林地区的农业观光园的场景体验的景观设计实践
    (一)场景目标选择
    (二)项目概况
        1.区位分析
        2.基址现状分析
        3.建筑现状分析
        4.气候分析
        5.水文分析
        6.日照分析
        7.高程分析
        8.植被分析
        9.旅游资源分析
    (三)前期调研、人群体验需求分析
    (四)场景规划原则
        1.以活动的连续性为设计原则
        2.以体验的趣味性为设计原则
    (五)规划与设计内容
        1.总体布局
        2.功能分区
        3.交通流线组织
        4.服务设施
        5.竖向设计
    (六)效果展示
        1.鸟瞰图
        2.主入口景观
        3.节点效果图展示
        4.主体建筑设计
        5.建筑主视图
        6.建筑左视图
    (七)小结
七、结论
注释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附录
致谢

(4)高密度老旧社区立体农园的规划设计策略研究 ——究以广州竹丝岗社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人地矛盾突出,发展高密度化
        1.1.2 老旧社区社会与环境问题突出
        1.1.3 耕地面积减少,食物供应紧缺
    1.2 相关概念和研究对象
        1.2.1 相关基础概念
        1.2.2 社区立体农园的界定与辨析
    1.3 国内外研究动态
        1.3.1 关于城市老旧社区绿色微更新的研究
        1.3.2 关于社区农业与规划设计策略的研究
        1.3.3 关于高密度老旧社区的节地型农业策略的研究
        1.3.4 研究简述
    1.4 研究目的和意义
        1.4.1 目的
        1.4.2 意义
    1.5 研究内容和框架
        1.5.1 研究框架
        1.5.2 论文内容
    1.6 研究方法
第二章 老旧社区立体农园相关研究
    2.1 老旧社区立体农园的类型
        2.1.1 结合建筑空间的立体农园
        2.1.2 结合水平地面的立体农园
        2.1.3 各类社区立体农园的对比研究
    2.2 社区立体农园的种植技术
        2.2.1 土壤栽培
        2.2.2 无土栽培
    2.3 社区立体农园的特征
        2.3.1 公众参与性与复杂性
        2.3.2 立体性与系统性
        2.3.3 生产性与高效性
        2.3.4 灵活性与创新性
    2.4 社区立体农园的功能
        2.4.1 生活功能
        2.4.2 生态功能
        2.4.3 生产功能
        2.4.4 小结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竹丝岗社区种植实践探索
    3.1 实践概况
        3.1.1 实践背景
        3.1.2 社区概况
        3.1.3 实践目标与方法
    3.2 过程与内容
        3.2.1 实践的五个阶段
        3.2.2 社区种植空间调查与分析
        3.2.3 公共与私人种植空间的实践
    3.3 组织与协作机制
        3.3.1 平台构建
        3.3.2 组织构成与协作路径
    3.4 实践的效应与问题
        3.4.1 实践的效应
        3.4.2 实践的问题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老旧社区立体农园的规划设计策略
    4.1 提出规划设计策略的原则和目标
        4.1.1 目标
        4.1.2 原则
    4.2 规划设计策略的概述
    4.3 物质空间是基础框架
        4.3.1 农业都市理论下的立体农园物质空间策略
        4.3.2 社区存量种植空间的清查评估梳理
        4.3.3 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推进立体农园规划设计
    4.4 多元共治与公众参与是核心途径
    4.5 管理模式和运营机制是持续动力
    4.6 专业技术是重要支撑
    4.7 阶段推行是必要过程
        4.7.1 初期——试点探索,意识培养
        4.7.2 中期——局部推广,格局搭建
        4.7.3 长期——全面完善,体系成熟
    4.8 政策法规是有力保障
        4.8.1 设立专门的社区农业管理部门
        4.8.2 明确城市农业用地规划政策及权属关系
        4.8.4 建立适当的奖惩机制
    4.9 本章总结
第五章 竹丝岗社区立体农园规划设计研究
    5.1 社区立体农园空间布局与设计
        5.1.1 规划布局
        5.1.2 公共型农园规划设计
        5.1.3 家庭型农园规划设计
        5.1.4 赋值评估
    5.2 社区立体农园的相关技术
        5.2.1 种植技术
        5.2.2 植物选择
        5.2.3 物质循环技术
    5.3 社区立体农园的运行机制
        5.3.1 参与管理模式
        5.3.2 运营模式
        5.3.3 机制作用成果
    5.4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结论
    创新点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答辩委员签名的答辩决议书

(5)乡村中的儿童自然教育营地规划设计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农耕文明是中国文化的基石
        1.1.2 儿童自然教育在我国的兴起
        1.1.3 乡村中的儿童自然教育
    1.2 概念辨析
        1.2.1 “自然教育营地”定义
        1.2.2 乡村中的儿童自然教育营地
        1.2.3 相关概念辨析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教育营地研究综述
        1.3.2 国内教育营地研究综述
    1.4 研究意义
    1.5 研究目标和方法
    1.6 技术路线
第二章 相关理论及概念分析解读
    2.1 儿童研究相关理论
        2.1.1 儿童心理学
        2.1.2 儿童行为学
        2.1.3 儿童教育学
        2.1.4 儿童设计学
    2.2 自然缺失症及其成因
        2.2.1 概念解读
        2.2.2 自然缺失症的成因
        2.2.3 自然缺失造成的负面影响
    2.3 自然教育的原理与应用
        2.3.1 自然教育的启智性
        2.3.2 自然教育的疗愈性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相关实例分析与经验借鉴
    3.1 我国营地发展现状
        3.1.1 组织机构
        3.1.2 相关政策
        3.1.3 营地概况
    3.2 相关案例分析
        3.2.1 南京市中小学生社会实践行知基地
        3.2.2 张家港青少年教育实践基地
        3.2.3 即墨市青少年实践教育基地和滕头学生社会实践基地
        3.2.4 日本新泻县开心教育农场
        3.2.5 运营模式借鉴——日本 mokumoku 农场
    3.3 广东省内乡村中的儿童自然教育营地实地调研
        3.3.1 恒然四季农场
        3.3.2 东莞盛丰营地
        3.3.3 以上两个案例对乡村建设的促进作用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儿童自然教育营地规划设计方法
    4.1 规划策略
        4.1.1 营地定位
        4.1.2 建设原则
        4.1.3 营地选址
        4.1.4 建设规模
        4.1.5 功能分区
        4.1.6 布局模式
        4.1.7 以儿童为本的空间设计
        4.1.8 建筑设计
    4.2 课程设置
    4.3 运营模式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海南岭西儿童自然教育营地规划设计
    5.1 项目概况
        5.1.1 项目背景
        5.1.2 相关政策与上位规划
        5.1.3 项目定位——火山口古村落的儿童教育营地
    5.2 项目选址
        5.2.1 区位交通
        5.2.2 周边资源
    5.3 岭西儿童自然教育营地规划设计方法
        5.3.1 设计策略
        5.3.2 设计理念
        5.3.3 建设内容及规模
        5.3.4 场地布局
        5.3.5 交通流线
        5.3.6 功能分区
        5.3.7 课程安排
        5.3.8 运营方式
        5.3.9 拓展设施厂家
    5.4 小结
第六章 研究总结与展望
    6.1 全文总结
    6.2 研究不足
    6.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管理者访谈问卷》
攻读博士/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附件
致谢

(6)江永县现代农业综合产业园体验性景观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兴起与发展
        1.1.2 “三农”政策的支持与引导
        1.1.3 全域旅游的推进
        1.1.4 体验经济的到来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进展
        1.3.1 国内外农业产业园研究进展
        1.3.2 国内外农业产业园体验性景观研究进展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技术路线
    1.6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现代农业产业园与体验性景观相关理论研究
    2.1 现代农业产业园与体验性景观的相关概念
        2.1.1 观光农业
        2.1.2 现代农业产业园
        2.1.3 体验性景观
    2.2 现代农业产业园体验性景观的主要类型分析
        2.2.1 娱乐型体验景观
        2.2.2 教育型体验景观
        2.2.3 遁世型体验景观
        2.2.4 审美型体验景观
    2.3 现代农业产业园体验性景观相关理论基础
        2.3.1 景观生态学理论
        2.3.2 景观设计学理论
        2.3.3 景观美学理论
        2.3.4 环境行为学理论
        2.3.5 体验心理学理论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现代农业产业园体验性景观调查分析
    3.1 调查内容与方法
        3.1.1 调查内容
        3.1.2 调查对象
        3.1.3 调查方法
    3.2 问卷调查与分析
        3.2.1 游客的基本资料
        3.2.2 游客对农业园区整体认知与评价
        3.2.3 园区基本体验的选择
        3.2.4 不同体验景观的倾向性
        3.2.5 问卷结果分析
    3.3 案例调查与分析
        3.3.1 长沙百果园
        3.3.2 湖南湘都生态农业园
        3.3.3 博野有机农场
    3.4 园区体验性景观设计现存问题
        3.4.1 乡土文化挖掘不够
        3.4.2 景观结构差异化明显
        3.4.3 体验项目同质化问题突出
        3.4.4 体验景观受季节约束
        3.4.5 自然生态环境受人为干扰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现代农业产业园体验性景观设计方法
    4.1 现代农业产业园体验性景观设计原则
        4.1.1 文化艺术性原则
        4.1.2 地域特色性原则
        4.1.3 生态协调性原则
        4.1.4 参与体验性原则
    4.2 现代农业产业园体验性景观设计策略
        4.2.1 提升体验景观艺术审美
        4.2.2 纵向延伸体验景观深度
        4.2.3 合理运用“三生”资源
        4.2.4 多维整合,优化配置
    4.3 现代农业产业园体验性景观设计思路
        4.3.1 宏观上遵循总体规划布局
        4.3.2 中观上合理运用“三生”资源
        4.3.3 微观上着重打造体验性景观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江永县现代农业综合产业园体验性景观设计实践
    5.1 项目前期分析
        5.1.1 项目概况
        5.1.2 “三生”资源分析
        5.1.3 项目现状分析
        5.1.4 SWOT分析
    5.2 总体规划思路
        5.2.1 发展定位
        5.2.2 规划策略
        5.2.3 规划目标
    5.3 体验性景观总体设计
        5.3.1 总体设计
        5.3.2 空间结构
        5.3.3 功能分区
        5.3.4 体验游线设计
        5.3.5 体验活动设计
        5.3.6 体验配套设施设计
    5.4 体验性景观分区设计
        5.4.1 入园展示区体验性景观
        5.4.2 生态品牌推广区体验性景观
        5.4.3 稻田水香区体验性景观
        5.4.4 生态农业体验区体验性景观
        5.4.5 综合服务区体验性景观
        5.4.6 自然生态体验区体验性景观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讨论
    6.1 研究总结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
        6.2.1 研究的不足
        6.2.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介

(7)基于PEST分析法的南昌市休闲农业旅游项目发展评价 ——以凤凰沟风景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选题目的与意义
        1.2.1 选题目的
        1.2.2 选题意义
    1.3 研究文献综述
        1.3.1 关于休闲农业旅游发展历程的研究
        1.3.2 关于休闲农业旅游理论基础的研究
        1.3.3 关于休闲农业旅游发展动力的研究
        1.3.4 小结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技术路线
2 概念界定和基础理论
    2.1 休闲农业
        2.1.1 休闲农业概念界定
        2.1.2 休闲农业类型
        2.1.3 休闲农业特点
    2.2 休闲农业旅游
        2.2.1 休闲农业旅游概念界定
        2.2.2 休闲农业旅游与相关概念解析
        2.2.3 休闲农业旅游的特点
        2.2.4 休闲农业旅游的功能
        2.2.5 休闲农业旅游项目分类
    2.3 休闲农业旅游资源
        2.3.1 休闲农业旅游资源概念界定
        2.3.2 休闲农业旅游资源分类
    2.4 PEST分析法
        2.4.1 PEST分析法内涵
        2.4.2 PEST分析法的优缺点
3 南昌市休闲农业旅游概况分析
    3.1 南昌市基本现状概况分析
        3.1.1 南昌市地理区位
        3.1.2 交通条件
        3.1.3 旅游资源
    3.2 南昌市休闲农业旅游发展概况
        3.2.1 南昌市休闲农业旅游发展历程
        3.2.2 南昌市休闲农业旅游发展现状
    3.3 南昌市休闲农业旅游PEST分析
        3.3.1 南昌市休闲农业旅游政治环境(Political)分析
        3.3.2 南昌市休闲农业旅游经济环境(Economic)分析
        3.3.3 南昌市休闲农业旅游社会环境(Social)分析
        3.3.4 南昌市休闲农业旅游技术环境(Technological)分析
    3.4 本章小结
4 基于PEST分析法的南昌市休闲农业旅游项目评价体系的构建
    4.1 指标评价体系的构建
        4.1.1 构建原则
        4.1.2 评价指标的选取
    4.2 评价指标权重的确立
        4.2.1 层次结构模型的构建
        4.2.2 判断矩阵的构建
        4.2.3 权重的计算方法
        4.2.4 权重的确立
        4.2.5 结论分析
    4.3 休闲农业旅游项目发展的综合评价方法
    4.4 本章小结
5 案例实证——凤凰沟风景区
    5.1 凤凰沟风景区概况
    5.2 凤凰沟风景区PEST分析
        5.2.1 政治环境分析
        5.2.2 经济环境分析
        5.2.3 社会环境分析
        5.2.4 技术环境分析
    5.3 体系评价结果及分析
        5.3.1 评价指标的量化及标准化处理
        5.3.2 评价结果
        5.3.3 凤凰沟风景区休闲农业旅游发展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5.4 本章小结
6 研究结论与讨论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不足
    6.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基于PEST分析的南昌市休闲农业旅游发展指标权重的确定
    附录二:南昌市休闲农业旅游发展各项指标评分表——凤凰沟风景区
    附录三:南昌市民短途游偏好调查表
    附录四:南昌市休闲农业旅游满意度调查——凤凰沟风景区
致谢
作者简介

(8)基于环城游憩带视角的都市休闲农业景观营建研究 ——以成都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依据
        1.1.1. 城市之张: 快速城镇化进程对乡村景观的冲击
        1.1.2. 时代之需: 城市与乡村对环城游憩和休闲农业的需求
        1.1.3. 政策之倡: 国家政策提倡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
        1.1.4. 农业之殇: 休闲农业遍地开花、景观堪忧
        1.1.5. 课题之基: 国家科技支撑课题成为本研究重要基础
    1.2. 国内外休闲农业发展现状与经验总结
        1.2.1. 国外与我国台湾地区休闲农业发展现状
        1.2.2. 我国大陆地区休闲农业发展现状
        1.2.3. 经验总结
    1.3. 休闲农业和休闲农业景观研究进展
        1.3.1. 国内外对休闲农业的研究进展
        1.3.2. 国内外对休闲农业景观的研究进展
        1.3.3. 评述及趋势
    1.4. 环城游憩带研究进展
        1.4.1. 环城游憩带概念的相关研究
        1.4.2. 环城游憩带特征的相关研究
        1.4.3. 我国几个城市的环城游憩带横向比较
    1.5. 释题:基于环城游憩带视角提出环城休闲农业景观(ATL-ReBAM)
    1.6. 本研究的意义、内容体系、技术路线和方法
        1.6.1. 研究意义
        1.6.2. 内容体系
        1.6.3. 研究方法
        1.6.4. 研究框架
2. 环城休闲农业景观(基于环城游憩带视角的休闲农业景观,ATL-ReBAM)的提出与内涵
    2.1. 环城休闲农业景观提出的可能性
        2.1.1. 环城游憩带与休闲农业的互通关系
        2.1.2. 游憩与景观的互通关系
    2.2. 环城休闲农业景观提出的必要性
        2.2.1. 城乡层级空间影响休闲农业景观的空间结构
        2.2.2. 休闲农业景观需要尊重风土的决定性作用
    2.3. 环城休闲农业景观的内涵
    2.4. 本章小结
3. 环城休闲农业景观(ATL-ReBAM)要素、结构及影响因素
    3.1. 景观要素
        3.1.1. 选取原则
        3.1.2. 选取方法
        3.1.3. 选取过程及结果
    3.2. 景观空间结构
        3.2.1. 景观空间要素识别
        3.2.2. 景观空间结构
    3.3. 景观分类
    3.4. 景观特征
        3.4.1. 整体性与层次性
        3.4.2. 全域性与地方性
        3.4.3. 多样性与单一性
        3.4.4. 动态性与稳定性
    3.5. 影响因素
        3.5.1. 旅游城镇化
        3.5.2. 市场需求
        3.5.3. 农业资源
        3.5.4. 交通设施
        3.5.5. 政策保障
    3.6. 本章小结
4. 环城休闲农业景观(ATL-ReBAM)动力机制和效应分析
    4.1. 动力机制
        4.1.1. 要素与结构
        4.1.2. 动力机制
    4.2 景观效应分析
        4.2.1. 生态层面:有助于实现区域生态平衡
        4.2.2. 文化层面:有助于地域文脉的延续
        4.2.3. 社会层面:有助于增加存在感、依附感
        4.2.4. 审美层面:有助于审美引导
        4.2.5. 发展层面:有助于城乡统筹,共同发展
        4.2.6. 控制层面:有助于控制城市无序扩张
    4.3. 本章小结
5. 环城休闲农业景观(ATL-ReBAM)依托模式和营建方法体系
    5.1. 依托模式
        5.1.1. 依托的经营模式
        5.1.2. 依托的组织模式
    5.2. 方法体系
        5.2.1. 当前休闲农业景观的营建方式
        5.2.2. 环城休闲农业景观营建方法体系
    5.3. 本章小结
6. 成都环城休闲农业景观实证研究
    6.1. 数据资料来源
    6.2. 成都概况
        6.2.1. 研究区域概况
        6.2.2. 成都休闲农业发展概况
        6.2.3. 研究范围
    6.3. 成都环城休闲农业景观的要素
    6.4. 成都环城休闲农业景观的空间结构
        6.4.1. 数量及类型
        6.4.2. 景观空间结构特征
    6.5. 几个休闲农业示范点(县)的景观特征
        6.5.1. 休闲农业发展概况
        6.5.2. 休闲农业景观现状特征
    6.6. 成都环城休闲农业景观评价
        6.6.1. 调查问卷设计
        6.6.2. 调查问卷发放情况及人口统计学特征
        6.6.3. 出游特征分析
        6.6.4. 总体景观评价
        6.6.5. 具体景观评价
        6.6.6. 出游经历分析
    6.7. 成都环城休闲农业景观提升建议
        6.7.1. 成都环城休闲农业景观现状特征总结
        6.7.2. 景观现存问题
        6.7.3. 景观提升的对策建议
    6.8. 本章小结
7. 环城休闲农业景观(ATL-ReBAM)营建策略
    7.1. 营建目标
    7.2. 营建原则
        7.2.1. 生态保护原则
        7.2.2. 参与体验原则
        7.2.3. 适地适建原则
        7.2.4. 城乡互动原则
    7.3. 营建策略
        7.3.1. 完善法规政策策略
        7.3.2. 加强资源保护策略
        7.3.3. 遵循带状发展策略
        7.3.4. 突出风土特色策略
        7.3.5. 强化动力机制策略
    7.4. 本章小结
8. 结论与展望
    8.1. 主要研究结论
    8.2. 本文可能的创新点
    8.3. 研究局限与未来研究方向
        8.3.1. 研究局限
        8.3.2. 未来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图表目录
附录A
附录B
附录C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获得成果目录
致谢

(9)台湾地区之休闲农业区规划研究及其对广东省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城市边缘的农村地区发展滞后
        1.1.2 休闲农业园区现行规划不完善
    1.2 研究动机
    1.3 研究对象
    1.4 研究目的与意义
    1.5 研究内容与方法
        1.5.1 研究内容
        1.5.2 研究方法
        1.5.3 研究框架
第二章 休闲农业的相关理论研究
    2.1 休闲农业的概念
        2.1.1 国外对休闲农业的概念界定
        2.1.2 我国大陆对休闲农业的概念界定
        2.1.3 台湾地区对休闲农业的概念界定
    2.2 休闲农业的缘起与发展概况
        2.2.1 休闲农业的产生
        2.2.2 休闲农业在国内外的发展概况
    2.3 休闲农业的特点与功能
        2.3.1 复合产业与边缘地域的特点
        2.3.2 多目标功能
    2.4 休闲农业的经营形态
        2.4.1 大陆休闲农业经营形态划分
        2.4.2 台湾地区休闲农业经营形态划分
    2.5 休闲农业园区规划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2.5.1 大陆对休闲农业园区规划的研究
        2.5.2 台湾地区对休闲农业园区规划的研究
    2.6 研究盲点与研究创新
        2.6.1 研究盲点
        2.6.2 研究创新
    2.7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台湾地区休闲农业区规划的产生与内涵
    3.1 台湾地区休闲农业的产生背景与发展概况
        3.1.1 台湾地区休闲农业的产生背景
        3.1.2 台湾地区休闲农业的各阶段发展概况及政府作为
    3.2 台湾地区休闲农业区及其规划的由来与发展现状
        3.2.1 休闲农业区的产生基础
        3.2.2 休闲农业区及其规划的产生
        3.2.3 台湾地区休闲农业区的发展现状
    3.3 台湾地区休闲农业区规划的内涵
        3.3.1 台湾地区休闲农业区的规划类型
        3.3.2 台湾地区休闲农业区的规划本质
        3.3.3 台湾地区休闲农业区的规划对象
        3.3.4 台湾地区休闲农业区的规划流程
        3.3.5 台湾地区休闲农业区的规划特点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台湾地区休闲农业区规划的经验总结
    4.1 台湾地区休闲农业区规划的支撑体系
        4.1.1 台湾地区休闲农业区规划法规的经验
        4.1.2 台湾地区休闲农业区规划参与主体的经验
        4.1.3 台湾地区休闲农业区规划编制的经验
        4.1.4 台湾地区休闲农业区规划实施的经验
    4.2 台湾地区休闲农业区规划案例解析
        4.2.1 池上米乡休闲农业区规划
        4.2.2 桃米休闲农业区规划
        4.2.3 头汴坑休闲农业区规划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广东省休闲农业发展概况及问题所在
    5.1 广东省休闲农业发展历程
        5.1.1 广东省休闲农业的不同发展阶段划分
        5.1.2 广东省休闲农业的发展现状
        5.1.3 广东省休闲农业的发展条件
        5.1.4 广东省休闲农业的发展趋势
    5.2 广东省休闲农业园区规划案例解析
        5.2.1 惠州市福田河洞有机度假区规划
        5.2.2 广州市九佛农业高新示范园区规划
        5.2.3 广州市从化天适樱花悠乐园规划
    5.3 广东省休闲农业园区存在问题
        5.3.1 法规不全,财务政策支撑不足
        5.3.2 组织缺乏,农民积极性不高
        5.3.3 规划不当,特色差异性不大
        5.3.4 推广不力,生态环境资源受损
    5.4 广东省与台湾地区休闲农业发展条件的可比性及借鉴意义
        5.4.1 二者休闲农业相关方面的可比性分析
        5.4.2 广东省借鉴台湾地区经验开发休闲农业区的意义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台湾地区经验对广东省发展休闲农业区的启示
    6.1 广东省休闲农业区及其规划内涵的界定
        6.1.1 广东省休闲农业区的界定
        6.1.2 广东省休闲农业区的规划类型与定义
        6.1.3 广东省休闲农业区的规划流程
        6.1.4 广东省休闲农业区规划与其他规划的协调
    6.2 广东省休闲农业区规划法规政策层面的借鉴
        6.2.1 制定自下而上的申请法定流程及评审制度
        6.2.2 增加休闲农业用地类型并规定容许建设的设施
    6.3 广东省休闲农业区规划管理机构层面的借鉴
        6.3.1 政府实施规划及建设以鼓励开发
        6.3.2 地方建立组织管理建设
    6.4 广东省休闲农业区规划编制层面的借鉴
        6.4.1 挖掘农业资源以分析游憩潜力
        6.4.2 设计地方特色休闲体验
    6.5 广东省休闲农业区规划实施层面的借鉴
        6.5.1 建立农民参与及监督机制
        6.5.2 积极宣传行销及创意产品
    6.6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答辩委员会对论文的评定意见

(10)番禺区生态休闲农业发展现状的调查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背景分析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3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1.4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 休闲农业发展的理论基础
    2.1 休闲农业的概念界定
    2.2 休闲农业与传统农业的区别
    2.3 发展休闲农业的基本理论
    2.4 新农村建设和美丽乡村建设理论
3 番禺区休闲农业发展概况
    3.1 番禺区休闲农业发展的基础条件分析
    3.2 番禺区生态休闲农业发展的现状
    3.3 番禺区休闲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3.4 大力发展番禺区休闲农业的机遇
4 国内外休闲农业发展的实践借鉴
    4.1 国外休闲农业的发展经验与启示
    4.2 国内休闲农业的发展经验与启示
    4.3 国内外休闲农业发展的启示
5 番禺区发展生态休闲农业的对策建议
    5.1 塑造品牌,打造生态休闲农业公共品牌和拳头产品
    5.2 适度集聚,集中力量促进番禺休闲农业发展
    5.3 加大政府扶持力度,规范管理生态休闲农业发展
    5.4 依托行业协会,推动番禺生态休闲农业发展
    5.5 转变意识,提升生态休闲农业服务水平和质量
    5.6 注重体验,提高生态休闲农业可参与性
    5.7 做好宣传和营销,全面多方向推广休闲农业
6 结论
    6.1 休闲农业是多功能农业
    6.2 其他国家地区的成功经验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6.3 番禺区重点打造休闲农业示范村和农家乐
    6.4 构建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推动休闲农业的健康发展
致谢
参考文献
附件1

四、台湾与广州观光农园对比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南通市通州区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分析及对策建义[D]. 朱令. 苏州大学, 2020(02)
  • [2]三产融合下的城郊农业园区规划设计研究 ——以平南县武林现代特色农业园为例[D]. 蒙文徐. 广西大学, 2020(02)
  • [3]农业观光园场景体验式景观设计研究 ——以玉林地区农业观光园为例[D]. 庞春青. 广西师范大学, 2020(06)
  • [4]高密度老旧社区立体农园的规划设计策略研究 ——究以广州竹丝岗社区为例[D]. 李佳岭.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2)
  • [5]乡村中的儿童自然教育营地规划设计策略研究[D]. 林雅橙. 华南理工大学, 2019(01)
  • [6]江永县现代农业综合产业园体验性景观设计研究[D]. 易舒. 湖南农业大学, 2019(08)
  • [7]基于PEST分析法的南昌市休闲农业旅游项目发展评价 ——以凤凰沟风景区为例[D]. 卢孟源. 江西农业大学, 2017(05)
  • [8]基于环城游憩带视角的都市休闲农业景观营建研究 ——以成都市为例[D]. 李露. 北京林业大学, 2016(04)
  • [9]台湾地区之休闲农业区规划研究及其对广东省启示[D]. 朱璐. 华南理工大学, 2016(02)
  • [10]番禺区生态休闲农业发展现状的调查分析[D]. 王海鹏. 华南农业大学, 2016(04)

标签:;  ;  ;  ;  ;  

台湾与广州旅游农场的比较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