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kV Genan直流线路污闪原因分析及直流线路绝缘配置建议

±500kV Genan直流线路污闪原因分析及直流线路绝缘配置建议

一、±500kV葛南直流线路污闪原因分析及直流线路绝缘配置建议(论文文献综述)

吴威,朱传刚,肖知林,刘威,雷伟,李德祥[1](2021)在《500 kV输电线路大跨越耐张塔金具串安全隐患治理方案优化》文中认为500 kV葛南线沱盘溪长江大跨越跳线串处导线三变四金具存在不同程度的开裂,大跨越侧导线耐张串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锈蚀情况,存在掉串、断线的风险,给线路运行带来较大的安全隐患。通过分析,针对在运大跨越耐张塔金具串安全隐患治理的难点,对大跨越跳线三变四结构进行新型设计,对大跨越耐张金具串进行优化设计,并提出一套合理且安全性更高的大跨越导线耐张串更换施工方案,解决了±500 k V葛南线沱盘溪长江大跨越耐张塔金具串安全隐患问题,从而提高了±500 kV葛南线大跨越段线路的安全性,保障了电网的安全可靠性。此方案可适用于在运500 kV输电线路大跨越耐张塔金具串安全隐患治理。

黄瑞平,田亮,刘世涛,李晓光,高嵩,卢明,颜子威[2](2021)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特高压直流线路绝缘子长期积污特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以4类典型气候条件(极干旱、半干旱、半湿润、湿润)的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绝缘子为研究对象,开展了绝缘子自然积污试验,获得了不同环境条件下特高压直流绝缘子的积污特性,揭示了不同伞型、不同憎水性表面绝缘子的积污特性。结果表明:从极干旱地区至湿润地区,绝缘子的灰盐比和不均匀积污系数均下降,湿润地区外伞型绝缘子与钟罩型绝缘子的等值盐密比为0.82,极干旱和半干旱地区耐张串复合绝缘表面与亲水性表面绝缘子等值盐密比分别为1.64和1.85。研究成果可为我国不同环境地区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外绝缘差异化设计提供依据。

李新年[3](2018)在《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换相失败及其预防措施研究》文中指出换相失败是采用晶闸管换流阀的高压直流输电系统最常见的故障之一,会导致直流电流增大,直流电压降低,直流输送功率降低甚至中断。在高压直流输电应用初期,直流工程电压等级和输送容量通常不超过500kV和3000MW,高压直流输电作为一种新技术,直流系统送受端的短路比通常都大于3,由于交流系统强度高,换相失败对交流系统的影响并不突出。随着高压直流输电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直流电压等级和输送容量不断提升,为解决受端系统潮流疏散和电压支持等问题,后续特高压直流工程将采用分层接入方式。随着±800kV/10000MW特高压直流工程相继投运,以及±1100kV/12000MW特高压直流工程计划投运,交流电网的相对强度将大幅下降,交直流耦合更为紧密,二者间的相互影响加剧;换相失败对交直流系统的影响也日益凸显,换相失败问题更为复杂。在某些工况下,常规预防换相失败策略已经不能满足运行要求,多个超/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运行出现了变压器励磁涌流和极间线路耦合引发的换相失败,随着直流电压等级和输送容量的提升,上述问题会越来越突出;此外,直流分层接入方式作为一种全新的结构,在某一层换流器发生换相失败后,如何避免同极另外一层换流器发生换相失败是一个新问题。针对特高压直流换相失败面临的新问题,亟需开展深入研究,提出预防换相失败的有效方法和措施。论文坚持理论研究与实际工程结合,针对特高压直流分层接入方式、极间线路耦合以及变压器励磁涌流引发换相失败的机理、特性和抑制措施进行了分析和研究,主要包括:针对换相失败的机理、特性以及故障过程进行了研究。定量分析了直流电流、换相电压、换相电抗等参数和关断角的约束关系,提出了各参数导致换相失败的临界指标;分析了各参数对关断角的灵敏度,通过综合考虑直流电流、换相电压及越前触发角等因素建立了关断角全微分方程,根据其解析式可清晰的反应出不同运行状态下直流输电系统抵御换相失败的能力,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关断角全微分方程判断换相失败的方法,可用于多个变量变化时的换相失败判别。根据特高压直流分层接入系统特点并结合实际工程,建立了特高压直流分层接入系统的数学模型;并且在电磁暂态程序PSCAD/EMTDC中建立了 ±1100kV特高压直流分层接入500kV/1000kV交流系统的仿真模型,通过对模型稳态及暂态特性的测试,验证了仿真模型的有效性。结合国际大电网会议(CIGRE)提出的多馈入相互作用因子(MIIF),根据分层接入系统节点电压方程,推导并提出了直流分层系统间电压相互影响的计算方法;利用分层接入电压交互影响因子分析了分层接入系统层间耦合对换相失败的影响;基于分层接入电压交互影响因子,提出了高低端换流器预防换相失败的协调控制策略。该策略综合考虑了分层接入系统高低端换流器在交流侧的电压耦合以及直流侧串联结构的电流耦合的影响,解决了常规预防换相失败控制在分层接入系统下响应不一致的问题,提高了特高压直流分层接入系统抵御换相失败的能力。基于特高压直流分层接入系统电磁暂态模型验证了该策略的有效性和适应性。针对特高压直流一极故障导致非故障极发生换相失败,研究了双极直流线路间的电磁感应特性,提出了改进关断角控制与直流电压突变量原理相结合的预防换相失败控制策略。该策略基于直流极间耦合特性,根据非故障极上感应的直流电压和电流特征,改进关断角控制器,同时结合直流电压突变量指标判别故障极,通过补偿关断角,避免非故障极发生换相失败,该策略提高了故障极识别的响应速度,具有较强的工程实用性。基于特高压直流分层接入系统电磁暂态模型验证了该策略的有效性和适应性。针对大容量变压器励磁涌流引发的换相失败,研究了特高压大容量变压器空载合闸励磁涌流产生的机理和特性,提出了一种基于滑窗迭代谐波电压检测的预防换相失败控制策略。该策略根据特高压大容量变压器空载合闸时换流母线谐波电压特性,通过滑窗迭代离散傅里叶变换提取特征谐波,并根据谐波含量按比例补偿关断角,解决了励磁涌流衰减过程中基于零序电压检测的常规预防换相失败控制的局限性,避免了直流功率持续波动和换相失败。通过电磁暂态仿真和数模混合仿真验证了所提策略的有效性,该策略己在天山-中州特高压直流工程中得到应用。

杨亚宇[4](2018)在《基于故障频谱信息的高压直流输电线路保护原理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高压直流输电(high voltage direct current,HVDC)具有输送距离远、传输容量大和线路造价低等诸多优点,因而被广泛应用在远距离、大规模、跨区域电力输送和电力系统异步联网、新能源并网等领域。近年来,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逐渐增强和能源结构的逐步调整,我国风电、光伏、水电等清洁能源迅速发展,装机规模已达全球首位,但由于外送通道建设与电源建设不匹配等问题,西部弃风、弃光、弃水问题仍十分严重。高压直流输电是保障西部清洁能源外送的关键技术,高压直流输电系统的可靠运行对节能减排、电源结构调整和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直流线路的边界特性和不同故障频段、频点信息的特点,研究了高压直流输电线路保护新方法。主要成果包括:1、根据直流滤波器的阻抗-频率特性,分析了峰值频率和调谐频率下直流滤波器的阻抗特点,结合平波电抗器的电感特性,研究高压直流输电系统的边界特性。针对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长、平抗分置等特殊问题,研究了线路长度、过渡电阻和平抗分置对故障暂态量的影响,分析了故障暂态量的特点,为后续保护方案的提出提供理论依据。2、提出一种基于调谐频段的单端暂态电流保护方案。基于叠加原理和故障附加网络,分析了线路边界对故障暂态电流的衰减作用。根据线路边界对不同频段电流衰减作用的差异,选取调谐频段作为故障电流信号的特征频段,提出基于调谐频段的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单端暂态电流保护。仿真分析表明,该方案速动性好,不需对端换流站信息就可以识别各种区内外故障。3、提出一种基于故障直流分量的计算电阻纵联方向保护方案。计算电阻定义为故障电压直流分量与故障电流直流分量比值的绝对值。利用故障附加网络,分析了换流器、交流系统和直流线路的电阻特点,研究了正反方向故障时,计算电阻的幅值特点,提出基于故障直流分量的计算电阻纵联方向保护。仿真测试结果表明,该方案不受线路分布电容电流的影响,可靠性较好。4、提出一种基于特定频段的边界能量纵联保护方案。边界能量定义为测量点(即边界点)处电压、电流和时间的乘积。利用直流滤波器对暂态电流的分流作用和平波电抗器的分压作用,提出一种利用线路边界两侧边界能量比值判定区内外故障的方法。通过分析直流滤波器的阻抗-频率特性、换流器的谐波电压源特性、故障暂态信号的能量分布特点和双极直流输电线路的耦合特性,确定了暂态量的频段范围(50-500Hz)。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案选择性好、可靠性高、且具备良好的抗过渡电阻能力。5、提出一种基于峰值频率的高压直流输电线路纵联保护方案。总结了峰值频率处换流器、直流滤波器和平波电抗器的阻抗特性,分析了区内外故障条件下峰值频率电压和峰值频率电流相位差的特征,提出基于峰值频率的高压直流输电线路纵联保护。最后,重点对功率波动、系统启动、测量噪声等各种干扰因素下该方案的动作性能进行了详细仿真和性能分析。最后总结全文,并对下一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张东东[5](2017)在《绝缘子迎/背风侧污秽不均匀分布特性及其对直流污闪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污秽严重威胁电网安全运行,国内外对污秽绝缘子闪络特性和机理开展了大量研究,发现绝缘子上、下表面不均匀积污对其电气性能的影响,并根据研究结果在工程应用中提出了不均匀污秽影响的修正方法。虽然在绝缘子积污和污闪研究方面取得了许多成果,抑制了大面积污闪事故,但局部地区污闪仍时有发生。我国输电线路穿越的路径具有典型微地形、微气象特征,使输电线路绝缘子积污形成过程更为复杂,现有的绝缘子积污模型和仿真方法并不能完全反映实际情况,例如在大陆性气候及高原山地气候地区,电网外绝缘设备积污会在长时间段内受到方向较为单一的气流影响,使得绝缘子迎风侧、背风侧流场分布持续存在差异,势必导致明显的绝缘子迎/背风侧不均匀积污,进而影响其闪络电压和外绝缘配置。本文基于气流对绝缘子积污影响的横向分量作用特征,研究绝缘子表面污秽沉积及迎/背风侧污秽分布,揭示迎/背风侧不均匀污秽绝缘子的直流闪络特性。论文基于场致荷电理论,研究了污秽颗粒在典型悬式绝缘子周围直流电场中的受力特性,分析了直流电场中污秽颗粒的运动过程及运动速度变化规律,揭示了电场对绝缘子积污的影响;结合电场力的计算及流体力学仿真,分析了绝缘子表面污秽颗粒的受力大小和运动偏角,得到了风速、粒径对绝缘子表面污秽分布的影响规律。结合颗粒碰撞动力学,分析了污秽颗粒之间的碰撞、聚团、分离的物理过程,得到了粒径、风速、壁面倾斜角对污秽颗粒沉积及出射的影响规律,提出了改进的污秽颗粒积聚模型。综合考虑了流场、电场的作用及污秽颗粒积聚/出射的动态过程,开展了典型悬式绝缘子表面污秽颗粒沉积数值仿真,并结合循环式风洞积污试验结果,从绝缘子表面积污现象、污秽质量密度、积污带电系数三个方面验证了本文所提污秽颗粒积聚模型以及对直流电场考虑。根据仿真和试验结果,得到了随着粒径、风速的增大,电场对积污的影响减弱,积污带电系数降低。基于经试验验证的污秽沉积数值模型,系统研究了绝缘子迎/背风侧污秽不均匀分布特性;计算分析了不同风速、粒径、带电与不带电情况下的背风侧面积比T、迎/背风侧污秽不均匀度J,发现风速的增大、粒径的增加及直流电场的作用均会使迎/背风侧污秽不均匀程度加重,得到J最严重可达1/12;提出了无降雨条件的绝缘子积污动态预测方法,得到绝缘子积污量、迎/背风侧污秽不均匀度的预测结果与实测结果的相对误差在20%范围内。试验研究了迎/背风侧不均匀污秽绝缘子的直流闪络特性,分析得到背风侧面积比T、不均匀度J对绝缘子串直流闪络特性的影响规律,发现迎/背风侧污秽不均匀分布可导致绝缘子闪络电压降低30%;根据试验结果,提出迎/背风侧不均匀污秽绝缘子闪络电压修正方法。结合高速摄像机拍摄得到的直流污闪放电过程,论文提出了迎/背风侧污秽不均匀分布下绝缘子剩余污层电阻计算方法,建立了场路结合的绝缘子直流污闪动态模型,并进行了试验验证;同时,利用模型计算了不同T、J下的动态剩余污层电阻及泄漏电流,得到迎/背风侧不均匀污秽下绝缘子直流污闪过程中的剩余污层电阻降低幅度可达50%,发现在接近临界闪络时泄漏电流得到大幅升高,最终导致闪络电压降低。

倪汝冰[6](2017)在《高压直流输电系统中性线冲击电容器过电压分析》文中认为随着电力系统的发展以及电力传输的需求增大,直流输电开始在电力系统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换流站内的直流设备正常情况下均能承受的一定的过电压,并且从多年来的运行经验来看,直流设备故障很少是由单次的过电压造成的,更多的是由于多次过电压积累造成。本文主要开展中性线冲击电容器承受过电压累积效应后的故障反应的研究,取得研究成果如下:(1)基于运行数据,统计分析了HVDC输电工程中性线过电压的常见故障类型、发生频次以及典型故障录波的特征。将引起中性母线过电压的故障分为换流站内设备故障和直流线路侧故障,通过统计分析HVDC输电工程中性母线过电压运行数据,得出中性线过电压呈现振荡式变化特征,并且幅值和故障类型密切相关。(2)通过HVDC输电工程故障实例分析,得出了中性线过电压累积效应对冲击电容器安全运行有重要影响的结论。结合两个HVDC输电工程故障实例分析,揭示了冲击电容器故障的主要原因,即中性母线过电压累积效应;另外,通过梳理分析在运直流输电工程的冲击电容器电压耐受水平,找出了可能存在的冲击电容器过电压隐患。(3)分别对龙政、葛南直流输电系统的中性母线冲击电容器过电压进行了电磁暂态建模和仿真研究。基于龙政、葛南直流输电系统的主设备参数,使用PSCAD软件搭建了电磁暂态仿真模型;模拟了线路接地故障时中性线冲击电容器承受的冲击电压和冲击电流的变化情况,另外采用双指数型负极性雷电流模型,模拟雷击直流线路的故障情况,分析了冲击电容器的电压和电流情况。

田亮[7](2016)在《±11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污秽分区及绝缘配置研究》文中指出国内外运行经验表明,绝缘子污闪严重威胁输电线路的安全运行。合理确定拟建线路沿线污秽水平及不同污秽区的外绝缘配置不仅直接决定输电线路工程设计的结果,影响工程造价,而且关系到输电线路的安全可靠运行。准东-华东±1100kV特高压直流线路是世界上电压等级最高的直流线路,所经区域存在重污秽、重覆冰、高海拔、盐渍化荒漠、戈壁滩等特殊环境条件。本文对准东-华东±1100kV直流线路沿线的污湿特征、邻近交直流线路的运行情况以及历年交、直流线路绝缘子现场污秽度的测量结果做了系统的、全面的调研,开展了沿线盐碱地含盐量和绝缘子表面污秽物粒径大小测量,通过综合分析计算,确定了该线路沿线直流污区分布,其中轻、中、重污区分别占全线长度的11.4%、50.9%、37.7%;开展了沿线绝缘子表面污秽可溶物化学成分测量与分析,提出南北方地区有效盐密修正系数分别为0.8和0.7;对线路绝缘子的灰盐比和上下表面等值盐密比进行了统计与分析,获得了不同地区绝缘子灰盐比和上下表面等值盐密比特性;开展了±1100kV电压下不同串长瓷绝缘子污闪特性试验,验证了±1100kV电压下瓷绝缘子串长与污闪电压的线性关系;对±11OOkV线路用大吨位绝缘子进行了污闪特性试验,得到了其污闪特性曲线,以人工污耐压法为基础,结合沿线直流污区分布,提出了不同污区绝缘子的差异化配置。

杨振家,张成,刘海威,张明杰[8](2016)在《±8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绝缘选择》文中提出结合目前国内高压直流线路的设计运行经验,论述±8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的绝缘选择方法。首先论述±8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绝缘子片数选择的3种方法:按±500kV直流输电线路的绝缘水平外推选择;按爬电比距法选择;按污耐压法选择。其次论述对选择的片数按照过电压条件、覆冰条件进行校验的方法,同时考虑绝缘子串型式、布置的影响以及高海拔地区对片数的修正。

姜云霄,高思睿[9](2015)在《我国直流输电线路运行情况》文中研究指明分析了国网公司系统直流线路的运行情况,然后以葛南、林枫高压直流输电工程,±500 kV江城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和天广、贵广高压直流输电工程为例,详细分析了典型的直流线路雷击跳闸情况。

胡新怡[10](2014)在《±8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的塔头空气间隙和绝缘配合计算》文中研究指明本文根据IEC标准以及相关研究成果,结合我国实际应用中±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所经地域气候及污湿特点,通过大量计算以及数据分析,从如下几方面,设计计算出了±800千伏特高压直流线路的塔头空气间隙和绝缘配置:(1)通过分析直流放电特性、操作冲击放电特性等几方面对空气间隙的影响,结合相应试验,设计塔头空气间隙的绝缘配合;(2)根据绝缘子结构特性,对轻、中、重冰区直线塔和耐张塔绝缘子进行选型与设计;(3)依据绝缘子的闪络特性,按污耐压法,计算绝缘子串片数;(4)设计不同冰区、不同风区条件下的最小V型绝缘子串夹角度数。该配置针对我国实际应用中的±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的工程实践,提出了一种较为有效的计算和选型建议。

二、±500kV葛南直流线路污闪原因分析及直流线路绝缘配置建议(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500kV葛南直流线路污闪原因分析及直流线路绝缘配置建议(论文提纲范文)

(1)500 kV输电线路大跨越耐张塔金具串安全隐患治理方案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大跨越耐张塔金具串安全隐患介绍
    1.1 跳线金具串导线三变四型式开裂安全隐患
    1.2 耐张金具串严重锈蚀安全隐患
2 大跨越耐张塔金具串安全隐患治理难点分析
3 大跨越耐张塔金具串安全隐患治理优化方案
    3.1 跳线新型三变四结构设计
        3.1.1 国内现有大跨越跳线分裂数转变结构调查与分析
        3.1.2 新型结构理论设计
        3.1.3 葛南线大跨导线三变四设计运用
    3.2 大跨越耐张金具串优化设计
    3.3 大跨越导线耐张串更换施工方案
        3.3.1 施工总体方案
        3.3.2 施工前期工作
        3.3.3 施工具体方案
4 治理方案优化特点
5 结语

(2)不同环境条件下特高压直流线路绝缘子长期积污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测量方案
    1.1 测点选择
    1.2 测量方法与数据处理
2 测量结果与分析
    2.1 极干旱条件下绝缘子的积污特性
    2.2 半干旱条件下绝缘子的积污特性
    2.3 半湿润条件下绝缘子的积污特性
    2.4 湿润条件下绝缘子的积污特性
    2.5 不同环境条件下绝缘子的积污差异
    2.6 外伞型与钟罩型绝缘子积污对比
    2.7 复合绝缘与亲水性表面绝缘子积污对比
3 结论

(3)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换相失败及其预防措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直流输电技术的发展
        1.1.2 直流输电工程换相失败问题
    1.2 研究现状
        1.2.1 换相失败的研究现状
        1.2.2 有待继续研究的问题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2 换相失败机理及分析方法研究
    2.1 换相失败机理
    2.2 换相失败影响因素解析和分析方法
        2.2.1 换相失败影响因素解析
        2.2.2 基于关断角全微分方程判别换相失败的方法
    2.3 换相失败故障过程及后果
        2.3.1 换相失败故障过程
        2.3.2 换相失败故障的后果
    2.4 本章小结
3 特高压直流分层接入系统建模
    3.1 特高压直流分层接入系统模型研究
        3.1.1 特高压直流分层接入系统结构和参数
        3.1.2 特高压直流分层接入系统数学模型研究
    3.2 特高压直流分层接入系统仿真建模
        3.2.1 一次设备仿真建模
        3.2.2 直流控制系统仿真建模
        3.2.3 稳态及暂态特性仿真
    3.3 本章小结
4 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换相失败研究
    4.1 直流分层接入方式下层间耦合对换相失败影响机理研究
        4.1.1 直流分层接入方式下层间交互影响研究
        4.1.2 直流分层接入方式换相失败分析
        4.1.3 直流分层接入方式下层间耦合对换相失败的影响研究
    4.2 特高压大容量变压器励磁涌流特性及其对换相失败影响机理研究
        4.2.1 特高压大容量变压器励磁涌流特性研究
        4.2.2 励磁涌流对换相失败及直流系统的影响研究
    4.3 直流极间耦合特性及其对换相失败影响机理研究
        4.3.1 直流线路极间耦合机理分析
        4.3.2 直流极间耦合对换相失败及直流系统的影响研究
    4.4 本章小结
5 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预防换相失败的措施研究
    5.1 目前直流工程中已采取的预防换相失败措施
        5.1.1 基于零序和abc-αβ变换的常规预防换相失败控制
        5.1.2 交直流电流差判别法
        5.1.3 定关断面积法
        5.1.4 低压限流控制(VDCOL)
    5.2 高低端换流器预防换相失败的协调控制策略
        5.2.1 基于分层接入电压交互影响因子的预防换相失败控制策略
        5.2.2 高低端换流器预防换相失败的协调控制策略
    5.3 基于谐波电压原理的预防换相失败控制策略
        5.3.1 滑窗迭代DFT的换流母线谐波电压算法
        5.3.2 基于滑窗迭代DFT谐波电压原理的预防换相失败控制策略
    5.4 基于极间耦合特性的预防换相失败控制策略
        5.4.1 改进逆变侧关断角控制策略
        5.4.2 直流电压突变量原理的预防换相失败控制策略
    5.5 预防换相失败控制策略的仿真验证
        5.5.1 交流系统故障
        5.5.2 丢失脉冲故障
        5.5.3 直流线路故障
        5.5.4 变压器空载合闸
    5.6 应用实例
    5.7 本章小结
6 结论和展望
    6.1 主要研究结论
    6.2 未来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4)基于故障频谱信息的高压直流输电线路保护原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2.1 高压直流输电线路保护研究现状
        1.2.2 存在的主要问题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高压直流输电线路的边界特性及其故障特性
    2.1 引言
    2.2 直流输电系统的结构与运行方式
        2.2.1 直流输电系统结构
        2.2.2 直流输电系统的运行方式
    2.3 直流输电系统的控制系统
        2.3.1 控制系统的分层结构
        2.3.2 换流器的控制方式
    2.4 直流输电线路的边界
        2.4.1 直流滤波器的阻抗-频率特性
        2.4.2 直流滤波器的调谐频率和峰值频率
        2.4.3 线路边界特性分析
    2.5 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故障暂态量特性分析
        2.5.1 故障暂态量频谱特性
        2.5.2 线路长度对故障暂态量的影响
        2.5.3 过渡电阻对故障暂态量的影响
        2.5.4 平抗分置对故障暂态量的影响
    2.6 小结
第三章 基于调谐频段的单端暂态电流保护方案
    3.1 引言
    3.2 区内外故障时暂态电流特征分析
        3.2.1 直流输电线路的故障区域和典型故障
        3.2.2 高压直流输电系统故障等值网络
        3.2.3 区内外故障特征分析
    3.3 基于调谐频段的单端暂态电流保护方法
        3.3.1 调谐频段特征分析
        3.3.2 保护判据
        3.3.3 保护逻辑
    3.4 单端暂态电流保护的仿真分析
        3.4.1 区内故障时保护动作特性
        3.4.2 区外故障时保护动作特性
        3.4.3 保护动作灵敏性分析
    3.5 现场故障录波数据测试
    3.6 小结
第四章 基于故障直流分量的计算电阻纵联方向保护
    4.1 引言
    4.2 计算电阻特征分析
        4.2.1 电力元件的电阻特点
        4.2.2 整流侧(m点)正方向故障时的计算电阻特征
        4.2.3 整流侧(m点)反方向故障时的计算电阻特征
        4.2.4 计算电阻特征总结
    4.3 基于故障直流分量的计算电阻纵联方向保护
        4.3.1 计算电阻的获取
        4.3.2 故障方向识别判据
        4.3.3 保护逻辑
    4.4 计算电阻纵联方向保护的仿真与分析
        4.4.1 区内故障时的仿真结果
        4.4.2 抗过渡电阻能力分析
        4.4.3 区外故障时的仿真结果
    4.5 对比分析与讨论
    4.6 小结
第五章 基于特定频段边界能量的纵联保护方案
    5.1 引言
    5.2 边界能量特性分析
        5.2.1 直流输电系统的边界能量
        5.2.2 区内故障时的边界能量特性
        5.2.3 区外故障时的边界能量特性
    5.3 特定频段边界能量保护方案
        5.3.1 特定频段的选取
        5.3.2 区内外故障识别判据
        5.3.3 保护启动判据
        5.3.4 故障选极判据
        5.3.5 保护逻辑
    5.4 特定频段边界能量保护的仿真分析
        5.4.1 区内故障时保护动作特性
        5.4.2 保护抗过渡电阻能力和选极能力分析
        5.4.3 区外故障时保护动作特性
    5.5 对比分析与讨论
    5.6 小结
第六章 利用峰值频率的直流输电线路纵联保护方法
    6.1 引言
    6.2 峰值频率阻抗的阻抗角
        6.2.1 峰值频率的定义
        6.2.2 峰值频率电压电流的相位差
    6.3 峰值频率阻抗的阻抗角特征分析
        6.3.1 峰值频率下换流器的阻抗特性
        6.3.2 区内故障时峰值频率阻抗的角特征
        6.3.3 区外故障时峰值频率阻抗的角特征
        6.3.4 影响因素分析
    6.4 基于峰值频率阻抗的阻抗角保护方案
        6.4.1 保护启动判据
        6.4.2 区内外故障识别判据
        6.4.3 故障选极判据
        6.4.4 保护逻辑
    6.5 峰值频率阻抗的阻抗角保护仿真分析
        6.5.1 区内故障时的仿真结果
        6.5.2 高阻故障时的仿真结果
        6.5.3 区外故障时的仿真结果
        6.5.4 保护动作性能分析
    6.6 现场故障录波数据测试
    6.7 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全文总结
    7.2 后续研究工作的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5)绝缘子迎/背风侧污秽不均匀分布特性及其对直流污闪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英文摘要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绝缘子表面积污机理
        1.2.2 绝缘子污秽闪络机理
        1.2.3 绝缘子不均匀积污及其对污闪的影响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
2 污秽颗粒运动沉积过程分析及建模
    2.1 大气中污秽颗粒初始运动状态
    2.2 污秽颗粒受力运动分析
        2.2.1 直流电场对污秽颗粒运动的影响
        2.2.2 绝缘子表面流场分布分析
        2.2.3 绝缘子表面污秽颗粒运动分析
    2.3 污秽颗粒的碰撞沉积模型
        2.3.1 传统水膜吸附模型
        2.3.2 污秽颗粒积聚模型
    2.4 小结
3 绝缘子表面污秽沉积数值仿真及验证
    3.1 绝缘子表面污秽沉积数值仿真方法
    3.2 绝缘子风洞积污试验方法
    3.3 绝缘子表面污秽沉积仿真结果及验证
        3.3.1 积污与时间的关系
        3.3.2 绝缘子表面积污现象
        3.3.3 绝缘子污秽质量密度
        3.3.4 绝缘子积污带电系数
    3.4 绝缘子迎/背风侧污秽不均匀分布特性
    3.5 无降雨条件下绝缘子积污动态预测方法
    3.6 小结
4 迎/背风侧不均匀污秽绝缘子直流污闪特性研究
    4.1 试验装置、试品、试验方法
        4.1.1 试验装置
        4.1.2 试品
        4.1.3 试验方法
    4.2 绝缘子直流污闪特性
        4.2.1 闪络特性试验结果
        4.2.2 J对 U_(50)的影响
        4.2.3 T对 U_(50)的影响
    4.3 绝缘子闪络电压的修正探讨
    4.4 小结
5 迎/背风侧不均匀污秽绝缘子直流污闪动态模型研究
    5.1 迎/背风侧不均匀污秽绝缘子直流污闪放电过程
    5.2 迎/背风侧不均匀污秽绝缘子直流污闪动态模型及验证
        5.2.1 剩余污层电阻的推导及分析
        5.2.2 绝缘子直流污闪动态模型
        5.2.3 试验验证
    5.3 迎/背风侧不均匀污秽对直流污闪过程的影响机制
    5.4 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本文结论
    6.2 后续工作的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A.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B.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专利情况
    C.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6)高压直流输电系统中性线冲击电容器过电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高压直流输电的关键技术
        1.2.2 过电压产生的机理及影响
        1.2.3 冲击电容器与过电压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
第二章 中性母线过电压运行数据分析
    2.1 由换流站设备故障导致的中性线过电压
    2.2 由直流线路侧异常导致的中性线过电压
    2.3 典型故障录波数据分析
        2.3.1 由交流侧故障导致的中性线过电压
        2.3.2 由换流阀桥故障导致的中性线过电压
        2.3.3 由直流线路故障导致的中性线过电压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中性母线过电压对冲击电容器的影响
    3.1 电容器额定应力设计水平和保护水平
    3.2 两次中性母线冲击电容器故障分析
        3.2.1 政平换流站冲击电容器故障
        3.2.2 鹅城换流站冲击电容器故障
    3.3 在运直流输电工程中性线冲击电容器配置及参数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冲击电容器过电压仿真研究
    4.1 龙政直流工程冲击电容器过电压仿真
        4.1.1 系统建模
        4.1.2 仿真系统稳态运行时的功率、电压和电流情况
        4.1.3 直流线路接地故障时冲击电容器的响应
        4.1.4 直流线路雷击故障时冲击电容器的响应
    4.2 葛南直流工程冲击电容器过电压仿真
        4.2.1 系统建模
        4.2.2 仿真系统稳态运行时的功率、电压电流情况
        4.2.3 直流线路接地故障时冲击电容器的响应
        4.2.4 直流线路雷击故障时冲击电容器的响应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7)±11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污秽分区及绝缘配置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外绝缘配置方法
        1.2.1 方法讨论
        1.2.2 准东-华东直流线路外绝缘配置的难点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典型污染对输变电污闪的影响
        1.3.2 绝缘子自然污秽特性及其对闪络电压影响
        1.3.3 绝缘子串闪络电压与串长的线性关系
        1.3.4 ±1100kV特高压直流线路外绝缘配置的研究
    1.4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2 准东-华东±11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污区划分
    2.1 直流线路污区划分的原则
        2.1.1 直流线路污秽度的划分原则
        2.1.2 交流线路绝缘子年度等值盐密的选取原则
        2.1.3 直交流积污比的确定
    2.2 准东-华东±1100kV直流线路沿线调研与测量
        2.2.1 沿线气候特征概述
        2.2.2 沿线工业污染特征概述
        2.2.3 沿线盐碱地含盐量测量
        2.2.4 沿线绝缘子污秽物粒径测量与分析
    2.3 准东-华东直流线路沿线典型地区年度等值盐密的确定
        2.3.1 典型工业区年度等值盐密确定
        2.3.2 典型戈壁地区年度等值盐密确定
        2.3.3 典型农业地区年度等值盐密确定
    2.4 准东-华东±1100kV直流线路沿线污秽分布
    2.5 本章小结
3 绝缘子的自然污秽特性
    3.1 绝缘子污秽可溶物化学成分分析
        3.1.1 绝缘子可溶物化学成分测量与分析
        3.1.2 工程沿线钙离子含量确定
    3.2 绝缘子污秽物灰盐比
    3.3 绝缘子上下表面等值盐密比
        3.3.1 南北方上下表面积污差异
        3.3.2 工程沿线绝缘子上下表面不均匀分布的确定
    3.4 本章小节
4 ±1100kV特高压用绝缘子外绝缘特性研究
    4.1 试验装置和试验方法
        4.1.1 试验装置
        4.1.2 试验方法
    4.2 绝缘子串长与污闪电压线性关系研究
        4.2.1 试品
        4.2.2 试验条件
        4.2.3 试验结果及分析
    4.3 ±1100kV特高压直流用大吨位瓷绝缘子污闪特性研究
        4.3.1 试品
        4.3.2 试验条件
        4.3.3 试验结果及分析
    4.4 本章小结
5 准东-华东±1100kV特高压直流线路外绝缘配置
    5.1 污耐压法确定绝缘子片数
    5.2 准东-华东特高压直流外绝缘配置
        5.2.1 耐张串瓷绝缘子片数和串长
        5.2.2 复合绝缘子串长
        5.2.3 重覆冰区V串外绝缘配置
    5.3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8)±8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绝缘选择(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特高压直流线路的绝缘选择方法
    1.1 绝缘子片数的选择
        1.1.1 按±500 k V直流输电线路的绝缘水平外推
        1.1.2 按爬电比距法选择
        1.1.3 按污耐压法选择
        1.1.4 绝缘子片数选择
    1.2 按过电压条件校核
    1.3 按覆冰条件校核
    1.4 绝缘子串型式及布置的影响
    1.5 高海拔的修正
2 结语

(9)我国直流输电线路运行情况(论文提纲范文)

1 国网公司系统直流线路运行情况分析
2 国网公司系统直流线路雷击跳闸情况分析
3 典型直流线路的雷击跳闸情况分析
    3.1 葛南、林枫高压直流输电工程
    3.2±500 k V江城高压直流输电工程
    3.3 天广、贵广高压直流输电工程
4 结束语

(10)±8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的塔头空气间隙和绝缘配合计算(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背景介绍
    1.1 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的特点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文研究线路背景
        1.3.1 输电线路概况
        1.3.2 沿线污秽调查
        1.3.3 沿线污区划分原则
        1.3.4 线路污区划分
    1.4 本文主要研究的工作
第二章 塔头空气间隙的绝缘配合
    2.1 不同过电压倍数对绝缘配置的影响
        2.1.1 过电压水平研究
        2.1.2 不同过电压水平条件下的绝缘配合研究
    2.2 空气间隙的直流放电特性
    2.3 空气间隙的操作冲击放电特性
    2.4 空气间隙的雷电冲击放电特性
    2.5 带电作业间隙
    2.6 塔头空气间隙修正
        2.6.1 塔头空气间隙海拔修正
        2.6.2 导线绝缘子串型式对空气间隙的影响
    2.7 塔头空气间隙确定
    2.8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绝缘子串选型及片数设计
    3.1 绝缘子结构和性能特点
    3.2 绝缘子强度选择
    3.3 合成耐张串试用
        3.3.1 特高压直流工程耐张串采用复合绝缘子的意义
        3.3.2 复合绝缘子应用于耐张串安全性分析
    3.4 持续大风区串型研究
    3.5 绝缘设计的线性关系
        3.5.1 盘形绝缘子 50%污闪电压与片数的关系
        3.5.2 复合绝缘子污闪电压与绝缘长度的关系
        3.5.3 结论
    3.6 直流电压下绝缘子串的污闪特点
    3.7 特高压直流线路绝缘串片数选择
        3.7.1 按运行电压设计绝缘子串片数
        3.7.2 按过电压条件校核
    3.8 本章小结
第四章 V型绝缘子串夹角的计算与设计
    4.1 目前的应用现状
    4.2 盘形绝缘子V串的受力分析
        4.2.1 盘形绝缘子V串的悬链线模型
        4.2.2 模拟线路试验研究
    4.3 复合绝缘子V串的受力分析
        4.3.1 模拟线路试验研究
        4.3.2 复合绝缘子串的模拟分析
    4.4 V串夹角设计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

四、±500kV葛南直流线路污闪原因分析及直流线路绝缘配置建议(论文参考文献)

  • [1]500 kV输电线路大跨越耐张塔金具串安全隐患治理方案优化[J]. 吴威,朱传刚,肖知林,刘威,雷伟,李德祥. 湖北电力, 2021(05)
  • [2]不同环境条件下特高压直流线路绝缘子长期积污特性研究[J]. 黄瑞平,田亮,刘世涛,李晓光,高嵩,卢明,颜子威. 绝缘材料, 2021(03)
  • [3]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换相失败及其预防措施研究[D]. 李新年. 北京交通大学, 2018(01)
  • [4]基于故障频谱信息的高压直流输电线路保护原理研究[D]. 杨亚宇. 上海交通大学, 2018
  • [5]绝缘子迎/背风侧污秽不均匀分布特性及其对直流污闪的影响研究[D]. 张东东. 重庆大学, 2017(06)
  • [6]高压直流输电系统中性线冲击电容器过电压分析[D]. 倪汝冰. 上海交通大学, 2017(05)
  • [7]±11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污秽分区及绝缘配置研究[D]. 田亮. 北京交通大学, 2016(01)
  • [8]±8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绝缘选择[J]. 杨振家,张成,刘海威,张明杰. 山东电力技术, 2016(05)
  • [9]我国直流输电线路运行情况[J]. 姜云霄,高思睿. 科技与创新, 2015(16)
  • [10]±8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的塔头空气间隙和绝缘配合计算[D]. 胡新怡. 上海交通大学, 2014(03)

标签:;  ;  ;  ;  ;  

±500kV Genan直流线路污闪原因分析及直流线路绝缘配置建议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