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学科新认识

会计学科新认识

一、对会计学科的新认识(论文文献综述)

张蕊,郭道扬,曲晓辉,秦荣生,魏明海,李心合,刘峰[1](2022)在《裘宗舜学术教育思想笔谈——纪念裘宗舜教授诞辰100周年》文中认为2021年是我国着名会计学家、审计学家裘宗舜教授诞辰100周年。裘宗舜先生一生致力于会计理论与方法研究,着作等身,影响广泛。裘宗舜先生潜心立德树人,率先垂范,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为了更好地纪念缅怀裘宗舜教授对我国会计事业作出的突出贡献,江西财经大学会计学院举办了系列纪念活动,并将办公大楼命名为"宗舜楼"。裘老弟子们发起设立了宗舜教育基金,同时邀请着名会计学家郭道扬、曲晓辉、秦荣生、魏明海、李心合和刘峰以及弟子代表张蕊7位教授共同撰文追忆和缅怀大师的学者风范和师者操行。此系列文章除了缅怀先生的感人事迹外,更积极的意义还在于激励更多会计人员学习裘老为人、为学的精神,为推动我国新时代会计改革和发展谱写新篇章。

姚蕾[2](2020)在《体验性教学在中职会计教学中的运用探究》文中研究表明会计为企业的经营计划制订一系列方案,通过财务报表为企业高层制定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可以说会计对企业发展起到重要作用。当前市场竞争加剧,企业之间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企业需要综合素质较强的会计人才提升经济效益。在大部分中职学校中都设置了会计专业,为企业培养了大批会计人员,推动市场经济的发展。但在中职学校会计教学工作中存在较多弊端,其教学方式较为传统落后,导致教学效率较低,教学质量较差。会计学科的理论知识较多,课程缺乏趣味性,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往往照本宣科,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其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难以调动。本文阐述了中职学校的会计教学现状,针对其中问题提出了几点改进措施,希望能对教育工作者有所帮助。

曾月明[3](2020)在《“会计学”课程学习方法论及教学逻辑起点与路径选择》文中指出引导学生选择价值取向并带领学生参与"会计事件分析与评论"是"会计学"课程的教学本质,帮助学生获取经验以构建对"会计学"的认识,并培养"问题导向"和"解决导向"的思维习惯是"会计学"课程教学的逻辑起点,教学路径包括:教学设计以"为学而教"代替"以教定学",激励学生主动学习;教学形式以"训练思维方式"代替"被动接收知识",让主流价值观渗透于心;教学模式以"一体化教学"代替"课堂讲授",培养深度学习能力;教学评价以"能力素养"代替"知识为本",引入发展性教学评价理念。

王悦[4](2017)在《会计实践课程教学方法改革初探》文中指出社会的发展对会计需求越来越大,虽然各类院校为我国培养和输送了大量的会计人才。但由于会计专业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专业,会计中大量的数据统计与数据计算要求学生通过反复的实践练习才能对其深刻掌握。学生并不能只通过理论的教学而掌握会计的相关实践操作能力。因此,高校中会计实践课程的教学方法改革尤为重要,对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高校来说,如何通过对会计实践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使学生能够提高实际动手能力,为学生以后的工作垫下坚实的基础是具有研究意义的。然而,在学校中所学的知识,与学生毕业后上岗能力要求,并不是衔接的很好,往往会让毕业生很难马上适应,就业单位对入职员工的专业水平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在会计课程教学中应不断加强实践教学,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和实际操作的能力,使学生不仅仅掌握理论知识,在工作中可以通过较强的专业知识应用水平,更有效的发挥会计专业的作用,为企业提供精确地会计信息依据。因此本文对现阶段高校的会计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同时从实践教学视角下的会计教学方法改革进行研究,为提高会计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会计应用能力提供科学依据。教学方法改革,除了要继续采用并不断完善传统教学方法以外,还应该根据课程特点和教学内容采用一些创新的教学方法。

彭杰,范抒[5](2016)在《所得税会计的应用研究》文中指出所得税会计是会计学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分析核算研究会计收益和应税收益之间的差异。所得税是企业的一项重要的税种,因此所得税会计在企业的日常实务中占用重要地位,本文主要研究了所得税会计的理论基础以及会计处理的一般程序,为企业的所得税处理提供借鉴。

卜丽雅[6](2014)在《高校会计教学引入国际执业资格教育的实践与思考 ——以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华侨学院国际会计方向班教学实践为例》文中指出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深入,我国经济发展客观上需要大批具有国际化视野和通晓国际惯例的新型国际化会计人才。在我国会计行业的国际化发展、会计准则与国际惯例协调的大时代背景下,我国高校本科教育的国际化发展已是大势所趋。更新会计专业的教育理念、调整会计人才的培养战略是我国会计教育国际化的必由之路,同时对推动会计学科的国际化建设与可持续发展、培养大批适应市场需求的复合型国际会计人才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以在会计国际化背景下,我国高校会计教育国际化改革中在本科阶段引入国际会计执业资格教育为研究对象,并以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华侨学院国际会计方向班为典型个案,具体分析在高校国际会计执业资格教育中出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首先本文阐述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经济的发展客观需要会计国际化,从中引出在中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不断趋同协调的同时,积极培养新型国际会计人才是推进我国会计国际化的重要途径,也是人才市场的现实社会需求。其次在培养新型国际会计人才的诸多层次中,本文选取以做为输送专业会计人才重要渠道的高校本科会计教育为研究方向,具体探讨当前我国高校会计教育国际化中的若干问题,总结概括出“以人为本,侧重能力培养”的国际化教育理念是高校会计教育国际化的核心,国际化师资队伍的建设是关键,逻辑思维的国际化是本质的观点。之后在高校会计教育国际化的诸多形式中,针对中国高校目前普遍盛行的采用国际会计执业资格教育做为高校会计教育国际化下培养国际会计人才的方法,首先对国际会计执业资格做了介绍,然后对会计国际执业资格教育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国内外本科会计教育与执业资格教育相结合的情况进行了列举,并提出国内高校中存在以会计教育功利化为目的引进国际会计执业资格证书的问题。最后对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华侨学院在本科阶段引入国际会计执业资格教育的实践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具有建设性的方案设想。本文的创新点在于:提出适度引入国际会计执业资格教育,通过课程体系设置中的结构比例和课程分值多项评价机制,遏制国际会计执业资格教育对高校本科基础性教育的冲击,并努力将中国会计知识理论与国际会计执业资格教育相融合的意见;提出从长远角度来看,应通过完成中国会计教育国际化的专业教材建设和国际化师资队伍的建设,实现会计国际化教学的意见;对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华侨学院的个案研究对其会计教育国际化的健康发展及国际会计执业资格教育的实践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陈德刚[7](2013)在《“会计经济学”初论 ——基于学科属性视角对会计理论丛林的重审》文中指出当前的会计理论研究正面临着“会计理论丛林”、“会计学学科属性尚无共识”、“点的深耕研究多,面的整合研究少”等让人困窘的问题。本文针对这些窘境设定选题,研究目的有三个:其一,全面、系统地描述已然出现的“会计理论丛林”,以解决“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问题;其二,研究并确定会计学的学科属性,以解决会计的这个核心基础理论问题;其三,进一步从会计学的经济学学科属性视角重新审视“会计理论丛林”,以期构建一部“会计经济学”的基本架构来作为财务会计理论研究的通用平台。本文自“导论”后,先用一章进行“会计理论丛林”的系统描述,再用一章研究“会计学的学科属性”,最后用三章篇幅构建“会计经济学”。本文共分六章。第一章为导论。本章先阐述选题背景、研究目的与意义;再作基本的研究约定、对论题进行解说,并对国内外研究动态及文献进行简要阐述;最后说明本文主要内容、研究方法和主要创新。第二章为“会计理论丛林”综述。本章以“会计理论丛林”一词表述当今纵横交错、各执一词、甚至尖锋对立,而又能自圆其说的会计理论集合,依次从会计的本质、会计理论的构建路径、会计理论的研究范式、会计理论的历史演进脉络和会计理论研究的主流与前沿等五个维度对会计理论丛林进行了较为全面系统的综述。第三章为“会计学的学科属性”。会计学学科属性既是会计学的核心基础理论问题,也是本文所选取的重新审视“会计理论丛林”的全新视角,在全文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本章分三步对会计学的学科属性进行论证:首先,使用文献归纳法分别阐述现有文献中支持会计学具有经济学属性的观点和证据以及支持会计学具有管理学属性的观点和证据;其次,在上述归纳证据的基础上,提出会计学具有经济学和管理学双重属性的假说;最后,对会计学的双重学科属性假说进行演绎论证。研究结论是会计学具有双重学科属性:财务会计(对外会计)具有经济学属性;管理会计(对内会计)具有管理学属性。鉴于本文所作的基本约定,此后三章我们只选取财务会计的经济学属性视角来作进一步的研究,以期达成上面设定的第三个目的,即构建一部“会计经济学”的基本架构。本文将会计经济学的构建分解为三个层面的研究任务,由接下来第四、第五、第六章来分别完成。第四章为“会计经济学构想——理论基础”。本章依循上述研究设计,展开第一层面的工作,即较全面系统地阐释经济学的历史演进、新近发展及未来趋势,为会计经济学的构建准备理论基础。本章依次对前古典经济学、古典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现代经济学——凯恩斯主义和新古典综合时期、当代经济学——学派林立时期这五个时期的经济学理论发展演进进行了简略但较系统的阐释,而后对经济学发展演进的规律和发展趋势进行了剖析。我们从中概括了两条贯穿始终的主流规律,也发现了经济学三种呼之欲出的发展趋势。第五章为“会计经济学构想——演绎推理”。本章为全文的重中之重,任务是完成上述研究设计的第二层面的工作,即系统地发掘经济学中内生的财务会计节点,并进一步以节点相关的经济学理论演绎推理会计经济学的基本架构。本章依次重点对古典经济学、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信息经济学、新制度经济学中的会计学节点进行了较深入的分析推理,并在这些节点及相关经济学理论的基础上仔细地发掘、严谨地演绎推理出各该时期经济学下的会计经济学基本架构。此后,对现代金融理论、计量经济学、规制政治经济学、实验经济学、行为经济学、演化经济学、福利经济学、新政治经济学等经济学分支对会计经济学架构的影响也进行了分析。最后得出结论:一方面,经济学中确实内生着许多会计学的节点,即经济学需要会计学;另一方面,经济学节点及相关的理论可以演绎推理出会计经济学的基本架构,即经济学指导会计学。会计经济学架构随着经济学的演进而不断演进,内容越来越充实,视角越来越多元。可以看出,不断演进的会计经济学架构是植根于经济学体系中的,它就是镶嵌于经济学中的不可分离的经济学本体。第六章为“会计经济学构想——经验证据”。本章致力于前面研究设计中的第三个层面的工作,即以第五章演绎推理出来的会计经济学架构来重新审视第二章所描述的“会计理论丛林”,以期系统地搜寻会计经济学研究已然存在的历史经验证据。本章以“会计经济学架构”依次对从会计本质、会计理论构建路径、会计研究范式、会计理论研究演进脉络、会计研究主流和前沿五个维度描述的会计理论丛林进行逐一重新审视,结果发现,整个会计理论丛林几乎就是一部色彩斑斓、较为凌乱、有待整理的会计经济学研究实例集。至此,我们先通过逻辑演绎从经济学中推演出了会计经济学的基本架构(第五章),这是一种典型的规范研究;再以会计经济学架构对现有的会计理论丛林进行重审,发现整个会计理论丛林(排除例外)都可归属于会计经济学的多元视角的架构中,这就构成了会计经济学研究的历史经验证据(第六章)。两相佐证,会计经济学架构的构建就达到了“逻辑和历史的统一”,从而强有力地证明了“会计经济学”的成立。这正是本文“会计经济学初论”所要达成的最终目标。

吴大新[8](2013)在《会计政治观与欧盟会计战略的变迁》文中研究说明传统上,会计被视为一个“中性”的信息系统,能够客观反映基本的经济现象。与会计的传统观念不同,会计政治观重点关注会计现象发生的政治背景及其发展的政治逻辑。在这一视角下,会计被视为企业组织权力系统中一个能够直接控制组织资源获取和利益分配的子系统,通过该子系统所制定的最符合组织利益的绩效衡量标准,组织的资源控制权和利益分配权得以不断扩大,最终实现组织所代表的社会政治结构的强化与扩张。因此,一方面,会计成为将现有社会政治结构合理化的手段,相应地,会计报表也就成为社会、政治和经济的记录,因而难以做到对基本经济现象的客观反映;另一方面,当代表不同社会政治模式的组织在同一市场上展开竞争时,完全采用某一特定组织的绩效衡量标准就意味着对其他标准的断然否定,这无疑会削弱其他组织乃至这些组织所代表的国家的竞争力,由此必然引起国家政治力量的介入,会计问题就自然地转化为国际政治问题。从会计政治观这一新认识出发,欧盟的会计战略变迁过程就绝不仅仅是一个纯粹的市场过程,而是首先表现为一个政治过程。欧盟的会计战略经历了从提高共同体内财务信息的可比性、服务于共同市场建设到与美国展开竞争、获取国际资本市场话语权的转折。自欧洲煤钢共同体成立以来,共同体就面临着在成员国间进行会计协调的重任,尤其是《罗马条约》所提出的实现包括资本在内的四大流通的目标成为推行欧盟会计战略的直接动力。然而,由于成员国间会计差异的存在,欧盟通过发布公司法指令的方式提高财务信息可比性的努力遇到了严重障碍。指令这一立法方式凸显了欧盟的深层次矛盾,即“民族主义”与“欧洲一体”之间的矛盾,突出地体现在德国和英国先后主导公司法指令的起草以及各成员国拖延指令的实施等方面,这也使得欧盟会计战略的推行举步维艰。因此在这一时期,欧盟的会计战略并不成功。由于两德统一引发的德国跨国公司赴美上市热潮给欧盟会计战略带来了转机。然而,在全球资本市场日益一体化的背景下,欧洲跨国公司在美国融资时不得不面对美国方面的强硬姿态——按照美国会计标准调整欧洲公司的财务报表,这不但需要支付不菲的报表调整费用、导致欧洲公司的竞争劣势,更重要的是,欧洲面临着失去国际会计标准领域话语权的危险。因此,欧盟通过共同体“条例”这一立法方式有选择地采用一个影响力不断上升的民间国际组织制定的会计标准——国际会计准则,从而掌握了在全球会计标准领域的主动权。回顾欧盟会计战略的变迁有助于我们认识欧盟的治理理念与行为方式,进而为中国获取国际经济规则制定权提供有益借鉴。

陈德刚[9](2009)在《论会计学的双重学科属性》文中认为时至今日,会计学依然存在一个十分尴尬的基础理论问题,即会计学的学科属性尚无统一认识。如果无视学科属性问题,会计学的研究必然缺失方向的指引;反之,明确了会计学的学科属性,则可以以上游学科的原理、理论来系统规划、指导本学科的研究。本文首先以多维的大量现实证据系统地阐释会计学的经济学属性;再提出支持会计学的管理学属性的系列证据;最后论证会计学具有双重学科属性,点亮了会计学研究的两座不可或缺的灯塔——经济学与管理学。

张长江[10](2009)在《森林生态效益外部性的会计理论与方法研究》文中指出主体在报告期内的森林生态效益属于其创造的全部生态业绩,其中一部分生态业绩通过政府财政生态效益补偿和生态服务市场交易在报告期内可转化为以货币资金等为表现形式的经济业绩,而另一部分由于市场和政府失灵仍然以生态业绩形式存在。对于已转化为报告期经济业绩的生态业绩,不应再重复反映在基于嵌入式列报的财务报告的生态业绩中。会计概念中的森林生态效益外部性计量应从森林生态效益价值计量和森林生态收益计量两方面入手。森林生态效益价值计量将广泛运用公允价值模式,分固碳释氧、涵养水源、森林防护、净化环境、生物多样性、森林游憩、保育土壤7类计量。森林生态收益计量基本采纳当前对收入的计量方法,分森林生态效益财政补偿收益计量和森林生态服务市场交易收益计量。期末对当期森林生态效益价值及森林生态收益的计量结果予以汇总,计量出当期的森林生态效益外部性。森林生态效益外部性价值会计信息可采取嵌入式列报或独立价值报告形式。尽管从实现森林生态效益外部性的内在化角度看,价值信息似乎更有说服力,也更具操作性,但森林生态会计理论和方法的缺失又使得这一切变得有些奢侈,因而基于事项法和价值法相结合的森林生态效益外部性会计信息披露模式成为了现阶段的现实选择。

二、对会计学科的新认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对会计学科的新认识(论文提纲范文)

(1)裘宗舜学术教育思想笔谈——纪念裘宗舜教授诞辰100周年(论文提纲范文)

裘宗舜教授的品德风范与教育思想
    一、始终不渝的会计与教育情怀
    二、高山景行的高尚师德
    三、桃李成蹊的教育思想
裘宗舜先生的会计立法思想
会计基础理论的历史积淀与现实升华
    一、经济核算在会计基础理论中的地位
    二、全面经济核算对会计基础理论的贡献
裘宗舜教授的经济核算与经济效果思想
    一、经济核算与经济效果的创新思想
    二、经济核算和经济效果的系统理论
裘宗舜教授对于拓展会计信息及其功能的洞见
    一、以完善社会主义经济核算制作为会计信息及其功能拓展的新立足点
    二、以创新会计基本理论和构建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作为会计信息及其功能拓展的新突破口
    三、以强化会计监督和提升信息质量作为会计信息及其功能拓展的新方向
紧随时代潮流、把握资产规律、探索新资产会计
    一、突出资产会计的重要地位
    二、把握资产形态的演进规律
    三、探索新资产形态的会计处理
裘宗舜教授论会计基本概念与会计准则
    一、信息系统论的布道者
    二、会计基本概念的“取火者”
    三、会计法与会计准则的倡导者

(2)体验性教学在中职会计教学中的运用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0前言
1 体验性教学的内涵
2 体验性教学在中职会计教学中的作用
3 中职会计教学的现状
    3.1 教学方式传统落后
    3.2 学生自身基础较差
    3.3 学生的实践机会不足
    3.4 教师缺乏实践经验
4 体验性教学在中职会计教学中的应用措施
    4.1 体验性教学在课程设计方面的应用
    4.2 体验性教学在教学内容方面的应用
    4.3 体验性教学在教学手段改革方面的应用
5 结语

(3)“会计学”课程学习方法论及教学逻辑起点与路径选择(论文提纲范文)

一、“会计学”课程特征及其学习方法论
    (一)课程特征
    (二)“会计学”课程学习的方法
二、“会计学”课程教学的逻辑起点
    (一)遵从“会计学”课程教学的本质
    (二)定位“会计学”课程教学的起点
三、“会计学”课程教学的路径选择
    (一)教学设计以“为学而教”代替“以教定学”,激励学生主动学习
    (二)教学形式以“训练思维方式”代替“被动接收知识”,让主流价值观渗透于心
    (三)教学模式以“一体化教学”代替“课堂讲授”,培养深度学习能力
    (四)教学评价以“能力素养”代替“知识为本”,引入发展性教学评价理念

(4)会计实践课程教学方法改革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1. 高校会计实践教学的现状
    1.1 课程内容体系庞杂, 教学难度大
    1.2 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难于突破
2. 会计实践课程教学方法改革
    2.1 增加实践机会, 提高实践能力
    2.2 实践与生活紧密联系, 培养应用能力
    2.3 增加校企合作, 提高实践教学的仿真水平
    2.4 提高教师实践教学水平, 鼓励教师到企业锻炼

(5)所得税会计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所得税会计的理论基础
二、所得税会计的一般程序
    1. 按照相应的会计准则的要求准确核算资产负债表中相关资产与负债项目的账面价值。
    2. 根据适用的税法规定,准确核算有关资产、负债的计税基础。
    3. 分别核算资产与负债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之间的差异,对差异按照性质进行适当的会计处理。
    4. 确定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
    5. 递延所得税的列报。
三、所得税会计在企业的运用
    1. 在固定资产的持有期间,企业按照会计准则的规定对固定资产进行后续计量,然而在计算所得税时要依据税法规定。
    2. 会计准则规定,企业自行研究开发的无形资产,研究阶段的费用不予资本化,而是计入当期损益;
    3.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的后续计量中,按照会计准则的规定,资产负债表日以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予以确认,而在税法上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不应考虑公允价值的变动损益,因此其账面价值就会不同于其计税基础。
    4. 企业销售商品提供售后服务形成的预计负债,依据会计准则应在当期确认费用。
    5. 按照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在确认应付职工薪酬的同时增加了企业的成本费用,并全额抵减了当期的利润。
四、总结

(6)高校会计教学引入国际执业资格教育的实践与思考 ——以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华侨学院国际会计方向班教学实践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内容和研究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高校会计教育国际化
        1.3.2 引入国际会计执业资格教育
    1.4 研究方法与研究框架
    1.5 本文可能的创新之处
2 会计国际化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然社会需求
    2.1 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2.1.1 经济全球化现状
        2.1.2 经济全球化下的中国经济发展
    2.2 会计国际化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
        2.2.1 会计国际化是经济全球一体化的产物和要求
        2.2.2 会计国际化为各国会计准则的趋同
        2.2.2.1 国际上向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的趋同
        2.2.2.2 会计准则的国际化趋同面临的困难
        2.2.3 中国经济发展客观需要会计国际化
        2.2.3.1 中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
        2.2.3.2 培养新型国际会计人才
3 对我国高校会计教育国际化的基本认识
    3.1 国际化会计教育理念
    3.2 国际化会计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
    3.3 国际化会计课程体系设置
    3.4 国际化会计教学方法
    3.5 国际化会计专业教材建设
    3.6 国际化师资队伍建设
4 国际会计执业资格教育与高校会计教育国际化
    4.1 利用国际会计执业资格教育培养国际会计人才
    4.2 国际会计执业资格
        4.2.1 英国特许公认会计师公会(ACCA)
        4.2.2 加拿大注册会计师(CGA)
        4.2.3 英国皇家特许管理会计师公会(CIMA)
        4.2.4 美国注册管理会计师(CMA)
        4.2.5 其他在国际上认可的会计国际执业资格证书
    4.3 国外本科会计教育与执业资格教育相结合的做法
    4.4 国际会计执业资格教育在我国的发展现状
        4.4.1 社会培训机构的国际会计执业资格课程培训
        4.4.2 国际会计师组织与中国高校的合作
    4.5 国内高校本科会计教育国际化引进国际会计执业资格教育的基本情况
5 华侨学院国际会计方向班引进国际会计执业资格的实践
    5.1 华侨学院引入国际会计执业资格教育的具体做法
    5.2 华侨学院在国际会计执业资格教育实践中的经验
        5.2.1 课程分值构成采用多项评价机制
        5.2.2 培养学生国际化会计实践能力
        5.2.3 采用原版英文教材,推行全英文授课
        5.2.4 师资队伍建设中的经验
6 对华侨学院会计教育国际化的认识与建议
    6.1 对华侨学院会计教育国际目标与定位的再思考
    6.2 华侨学院国际会计执业资格教育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设想
        6.2.1 处理好大学本科会计教育与会计执业资格教育目标与功能定位间的矛盾
        6.2.2 处理好国际会计执业资格教育与本土化的关系
        6.2.3 师资队伍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设想
        6.2.4 课程体系设置中总学分过多的问题及其解决设想
7 结论
    7.1 本文基本结论
    7.2 本文研究的不足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A
附录 B
附录 C
附录 D
附录 E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7)“会计经济学”初论 ——基于学科属性视角对会计理论丛林的重审(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的创新点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基本约定及题解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文献综述
    1.5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5.1 研究内容
        1.5.2 研究方法
    1.6 论文的创新点
2 “会计理论丛林”综述
    2.1 从会计本质观看会计理论丛林
        2.1.1 会计的本质:意识形态观
        2.1.2 会计的本质:商业语言观
        2.1.3 会计的本质:历史记录观
        2.1.4 会计的本质:现时经济现实观
        2.1.5 会计的本质:商品观
        2.1.6 会计的本质:信息系统观
        2.1.7 会计的本质:艺术观
        2.1.8 会计的本质:管理活动观
        2.1.9 会计的本质:控制系统观
    2.2 从会计理论的构建路径看会计理论丛林
        2.2.1 非理论路径
        2.2.2 演绎路径
        2.2.3 归纳路径
        2.2.4 伦理路径
        2.2.5 社会学路径
        2.2.6 宏观经济路径
        2.2.7 事项路径
        2.2.8 行为路径
        2.2.9 预测路径
        2.2.10 实证路径
    2.3 从研究范式看会计理论丛林
        2.3.1 人类学/归纳范式
        2.3.2 真实收益/演绎范式
        2.3.3 决策有用性/决策模型范式
        2.3.4 决策有用性/决策者/总市场行为范式
        2.3.5 决策有用性/决策者/个人使用者范式
        2.3.6 信息/经济学范式
    2.4 从历史演进的脉络看会计理论丛林
        2.4.1 Scott Henderson描述的会计理论演进脉络
        2.4.2 Craig Deegan描述的会计理论演进脉络
        2.4.3 葛家澍、杜兴强描述的会计理论演进脉络
    2.5 从研究主流和前沿看会计理论丛林
    2.6 小结
3 会计学的学科属性
    3.1 研究会计学学科属性的理论意义
    3.2 会计学的经济学属性:支持性观点和证据
    3.3 会计学的管理学属性:支持性观点和证据
    3.4 会计学具有双重学科属性:假说
    3.5 会计学具有双重学科属性:论证
        3.5.1 经济学与管理学——使命与界限
        3.5.2 会计学与经济学和管理学:匹配性与节点
    3.6 结论
4 会计经济学构想——理论基础
    4.1 经济学的历史演进与新近发展
        4.1.1 前古典经济学时期
        4.1.2 古典经济学时期
        4.1.3 新古典经济学时期
        4.1.4 现代经济学——凯恩斯主义和新古典综合时期
        4.1.5 当代经济学——学派林立时期
        4.1.6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4.2 经济学发展演变的规律与趋势
        4.2.1 经济学发展演变的规律
        4.2.2 经济学发展演变的趋势
5 会计经济学构想——演绎推理
    5.1 古典经济学之会计学节点与会计经济学架构
        5.1.1 古典经济学中的会计学节点
        5.1.2 古典经济学下的会计经济学架构
    5.2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之会计节点及会计经济学架构推理
        5.2.1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的会计学节点
        5.2.2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会计经济学的基本架构
    5.3 新古典经济学之会计学节点与会计经济学架构的演进
        5.3.1 新古典经济学中的会计学节点
        5.3.2 新古典经济学下的会计经济学架构的演进
    5.4 现代经济学之会计学节点及会计经济学架构的演进
        5.4.1 现代经济学中的会计学节点
        5.4.2 现代经济学下社会会计经济学的基本架构
    5.5 当代经济学之会计学节点及会计经济学架构的演进
        5.5.1 信息经济学之会计学节点与会计经济学架构的演进
        5.5.2 新制度经济学之会计学节点与会计经济学架构的演进
        5.5.3 其他经济学分支对会计经济学的影响
6. 会计经济学构想——经验证据
    6.1 以会计经济学架构重审各种会计本质观
    6.2 以会计经济学架构重新审视会计理论的构建路径
    6.3 以会计经济学架构重新审视会计研究范式
    6.4 以会计经济学的架构重新审视会计理论演进脉络
    6.5 以会计经济学的架构重新审视会计研究主流和前沿
    6.6 以会计经济学架构重审其他的会计理论研究
研究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8)会计政治观与欧盟会计战略的变迁(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的缘起
    第二节 文献综述
        一、 国外研究现状
        二、 国内研究现状
        三、 既有研究的不足
    第三节 选题意义及研究方法
        一、 选题意义
        二、 研究方法
        三、 可能的创新点与不足
        四、 主要内容与结构安排
第二章 会计政治观的内涵
    一、 会计政治观的认识论意义
    二、 会计权力的政治起源
    三、 会计的国家间差异与国际冲突的形成
第三章 欧盟会计战略:内容、起源与思想基础
    第一节 欧盟会计战略的内容与起源
        一、 欧盟会计战略的内容
        二、 欧洲煤钢共同体的成立与欧盟会计战略的开端
        三、 《罗马条约》的签署与欧盟会计战略的正式实施
    第二节 欧洲经济一体化的某些思想基础
        一、 亚当·斯密的市场竞争理论
        二、 弗·李斯特的国家间“公平竞争”观
        三、 “社会市场经济”的竞争理念及其在欧盟的扩展
第四章 欧盟会计战略:障碍与成因
    第一节 欧盟推行会计战略的障碍
        一、 欧盟内在的深层次矛盾
        二、 指令协调方式的不足
    第二节 1970-1990 年代欧盟会计战略陷入停滞的历史根源
        一、 英国会计的“真实与公允观念”探源
        二、 德国会计的“稳健主义”传统探源
第五章 欧盟会计新战略:转折与突破
    第一节 欧盟推行会计新战略的国际背景
        一、 新自由主义的兴起与美国会计主导地位的确立
        二、 “密特朗实验”与欧洲大市场的建立
    第二节 两德统一与欧盟会计战略的转折
        一、 两德统一与德国跨国公司赴美上市的挫折
        二、 欧盟逐步重视利用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的影响
    第三节 “伟大的再结盟”与欧洲会计战略的突破
        一、 欧盟与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结盟
        二、 欧盟对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有保有压”
第六章 结论与启示
    第一节 结论
        一、 欧盟会计战略的变迁首先是一个政治过程
        二、 欧盟会计新战略的实质是获取国际会计标准主导权
        三、 欧盟成为国际会计标准领域的重要主导者
    第二节 几点启示
        一、 如何认识欧盟的治理理念与行为方式?
        二、 中国如何获取国际经济规则制定权?
参考文献
后记
在学期间的学术成果

(9)论会计学的双重学科属性(论文提纲范文)

一、问题的提出
二、会计学的经济学属性:支持性观点和证据
三、会计学的管理学属性:支持性观点和证据
四、会计学的双重学科属性:合理性解释
五、结语

(10)森林生态效益外部性的会计理论与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生态问题的日趋严峻与森林地位的日益凸显
        1.1.2 森林生态宏观核算体系的受宠、退隐与微观核算系统的回暖
        1.1.3 森林生态效益财政补偿基金制度的困境
        1.1.4 森林生态服务市场的迅猛发展
        1.1.5 会计准则国际趋同与我国会计、资产评估准则体系的加快建设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森林生态效益研究
        1.3.2 森林生态效益外部性研究
        1.3.3 森林会计研究
        1.3.4 研究现状评价
    1.4 理论支撑与研究方法
        1.4.1 理论支撑
        1.4.2 研究方法
    1.5 主要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5.1 主要研究内容
        1.5.2 技术路线
    1.6 创新之处
2 森林生态效益外部性的经济学分析
    2.1 森林生态效益外部性的基本内涵
        2.1.1 外部性
        2.1.2 森林外部性
        2.1.3 森林生态效益外部性
    2.2 森林生态效益外部性与环境外部性之辨析
        2.2.1 环境外部性界定的一个述评
        2.2.2 森林生态效益外部性与环境外部性的联系
        2.2.3 森林生态效益外部性与环境外部性的区别
    2.3 森林生态效益外部性的特殊性及经济后果分析
        2.3.1 森林生态效益外部性的特殊性分析
        2.3.2 森林生态效益外部性的经济后果
    2.4 森林生态效益外部性内在化的条件及途径分析
        2.4.1 森林生态效益外部性内在化的条件
        2.4.2 森林生态效益外部性内在化的程度
        2.4.3 森林生态效益外部性内在化的途径选择
3 森林生态效益外部性会计核算基本理论
    3.1 森林生态效益外部性会计核算目标
        3.1.1 国内外会计目标理论观点综述
        3.1.2 森林生态效益外部性会计核算总体目标
        3.1.3 森林生态效益外部性会计核算具体目标
    3.2 森林生态效益外部性会计核算对象
        3.2.1 会计核算对象界定的复杂性
        3.2.2 森林生态效益外部性会计核算对象
    3.3 森林生态效益外部性会计基本假设和一般原则
        3.3.1 基本假设
        3.3.2 森林生态效益外部性会计核算一般原则
    3.4 森林生态效益外部性会计要素
        3.4.1 森林生态效益外部性资产
        3.4.2 森林生态效益外部性负债
        3.4.3 森林生态效益外部性权益
        3.4.4 森林生态效益外部性收入
        3.4.5 森林生态效益外部性支出
        3.4.6 森林生态效益外部性利润
4 森林生态效益外部性会计确认
    4.1 森林生态效益外部性的会计实质
        4.1.1 森林生态效益及其外部性会计归属问题观点评析
        4.1.2 森林生态效益外部性的会计实质分析
    4.2 森林生态效益价值确认
        4.2.1 森林生态效益价值确认范围
        4.2.2 森林生态效益价值确认时间
        4.2.3 森林生态效益价值的会计归属
    4.3 森林生态收益确认
        4.3.1 森林生态收益确认范围
        4.3.2 森林生态收益确认条件
        4.3.3 森林生态收益的会计归属
    4.4 森林生态效益外部性确认
        4.4.1 森林生态效益外部性的分类确认
        4.4.2 森林生态效益外部性的会计归属
        4.4.3 森林生态效益外部性的主要账务处理
5 森林生态效益外部性会计计量
    5.1 森林生态效益外部性的会计计量模式选择
        5.1.1 森林生态效益外部性的计量属性与计量尺度
        5.1.2 森林生态效益外部性的计量模式
    5.2 森林生态效益计量
        5.2.1 森林生态效益生态因子量计量
        5.2.2 森林生态效益价值计量
    5.3 森林生态收益计量
        5.3.1 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收入计量
        5.3.2 森林生态服务市场交易收入计量
    5.4 森林生态效益外部性计量
        5.4.1 森林生态效益外部性的经济学计量方法及其移植性
        5.4.2 森林生态效益外部性会计计量思路
    5.5 公允价值模式在森林生态效益外部性计量中的实施
        5.5.1 森林生态效益外部性公允价值获取方法分析
        5.5.2 森林生态效益外部性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实施与操作
    5.6 能值分析法在森林生态效益外部性计量中的运用
        5.6.1 森林生态效益外部性的能值分析透视
        5.6.2 森林生态效益外部性计量的能值分析方法
        5.6.3 案例研究——以江苏连云港墟沟林场为例
6 森林生态效益外部性会计信息披露模式研究——基于事项法与价值法的契合
    6.1 研究现状综述
    6.2 森林生态效益外部性会计信息披露的价值法
        6.2.1 嵌入式列报
        6.2.2 独立报告:森林生态效益外部性价值报告
    6.3 森林生态效益外部性会计信息披露纯价值法的困惑
        6.3.1 森林生态效益外部性价值信息的可靠性困惑
        6.3.2 森林生态效益外部性价值信息的相关性困惑
        6.3.3 森林生态效益外部性价值信息的虚拟性困惑
    6.4 森林生态效益外部性会计信息披露事项法与价值法契合的合理性及基本思路
        6.4.1 合理性分析
        6.4.2 基本思路
    6.5 基于事项法和价值法契合的森林生态效益外部性会计信息披露模式设计与实施
        6.5.1 森林生态效益外部性事项分类标准体系
        6.5.2 总体设计
        6.5.3 实施要点
7 森林生态效益外部性会计核算案例研究
    7.1 案例林场概况
    7.2 案例林场森林生态效益外部性确认与计量
        7.2.1 案例林场森林生态效益价值的确认与计量
        7.2.2 案例林场森林生态收益的确认与计量
        7.2.3 案例林场森林生态效益外部性的确认与计量
    7.3 案例林场森林生态效益外部性会计价值信息披露
        7.3.1 嵌入式列报
        7.3.2 会计报表附注
        7.3.3 核算结果分析
8 结论与展望
    8.1 主要结论
    8.2 研究局限性
    8.3 任务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详细摘要

四、对会计学科的新认识(论文参考文献)

  • [1]裘宗舜学术教育思想笔谈——纪念裘宗舜教授诞辰100周年[J]. 张蕊,郭道扬,曲晓辉,秦荣生,魏明海,李心合,刘峰. 当代财经, 2022(01)
  • [2]体验性教学在中职会计教学中的运用探究[J]. 姚蕾.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20(13)
  • [3]“会计学”课程学习方法论及教学逻辑起点与路径选择[J]. 曾月明. 财会通讯, 2020(09)
  • [4]会计实践课程教学方法改革初探[J]. 王悦. 才智, 2017(30)
  • [5]所得税会计的应用研究[J]. 彭杰,范抒. 商场现代化, 2016(18)
  • [6]高校会计教学引入国际执业资格教育的实践与思考 ——以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华侨学院国际会计方向班教学实践为例[D]. 卜丽雅.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14(08)
  • [7]“会计经济学”初论 ——基于学科属性视角对会计理论丛林的重审[D]. 陈德刚. 武汉大学, 2013(12)
  • [8]会计政治观与欧盟会计战略的变迁[D]. 吴大新.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013(11)
  • [9]论会计学的双重学科属性[J]. 陈德刚.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 2009(04)
  • [10]森林生态效益外部性的会计理论与方法研究[D]. 张长江. 南京林业大学, 2009(01)

标签:;  ;  ;  ;  ;  

会计学科新认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