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康达尔到中科创业

从康达尔到中科创业

一、从康达尔到中科创业(论文文献综述)

刘润木[1](2021)在《康达尔集团控制权争夺的经济后果研究》文中认为

马进[2](2018)在《康达尔股权争夺战行至终局》文中研究表明在经过长达五年的一连串攻防后,京基集团突然在近期实现了对于康达尔董事会的控制,在股权争夺战中获得了实质性进展。中国资本市场上最为引人注目的股权争夺战之一,在经过长达五年旷日持久的拉锯后,突然迎来了重大转折——有着"中国农牧第一股"之称的康达尔(SZ 000048)在8月中旬密集地举行了多次董事会会议,发出一系列公告,透露出这场对垒已初步分出胜负。

曾辉[3](2010)在《我国农业上市公司非农经营对经营绩效影响研究》文中认为农业是安天下、稳民心的基础性和战略性产业,保持农业和农村发展的良好势头,对于保持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意义非常重大。而作为资本载体的农业上市公司是将资本市场与农业发展紧密联系起来的纽带,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现代化的重要力量。然而,我国农业上市公司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特别是存在较为严重和普遍的非农经营现象。农业上市公司大规模的走上非农经营之路有多方面的原因:农业主业存在一些固有限制与风险,主业难以做大、做强;利用“务农”争取上市、获取优惠政策,实际上进行非农经营;政策的不确定性,以及国家对这些上市公司的后续支持乏力;农业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造成非农化经营;急功近利、配合二级市场炒作等。我国农业上市公司非农扩张的同时,经营绩效却不甚理想。通过财务数据以及基于因子分析法对我国农业上市公司的经营绩效进行了分析、评价后发现:农业上市公司整体上经营绩效并不理想;行业内部之间差距显着;部分农业上市公司的综合经营绩效以及各分项能力发展并不均衡。由于农业上市公司的非农经营对他们本身经营绩效的影响是复杂的,很难通过已有理论来寻求确定的结论。因此,本文选择实证以及案例分析。实证部分共选取了53家符合研究要求的农业上市公司2006-2008年三年数据。通过提出相关假设,以及后续的统计、均值比较、方差、相关、回归等实证验证后发现:我国农业上市公司的非农经营程度负面影响着其综合经营绩效、偿债能力、盈利能力、成长能力;非农经营程度对其扩张与营运能力的影响有限,有待进一步研究。之后,选取了行业中具有代表性的康达尔(000048)对其进行深入的案例分析研究,从而进一步验证了实证部分的研究结论。基于各种分析和论证之后,论文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首先,积极发展农业主业,培养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从而改善经营绩效;其次,以农业专业化经营为指导战略,谨慎考虑非农经营;再次,重视农业上市公司的发展,给予农业投资更多政策优惠;第四,加强对农业上市公司监管,防治急功近利的重组与转型;最后,规范农业上市公司的治理,完善农业上市公司现代企业制度。总的来说,现阶段我国农业上市公司更多的应以农业专业化经营为指导战略,选准细分产业进行特色农业产业化经营,着力提高产品科技含量,进行农产品深加工,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谨慎地进行非农化经营。

彭熠[4](2006)在《我国农业上市公司经营绩效研究 ——基于转型经济背景的分析》文中研究说明农业上市公司作为我国当前先进农业生产力的代表,其诞生与发展是我国市场化农业和资本市场发展、融合的必然结果,也体现农业与证券市场相得益彰、相互促进的发展关系。农业上市公司的诞生与发展,对于我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农业经营效益,提升我国农业国际竞争力,加快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然而近年来,与我国当前转型经济背景及历史因素相联系的一系列问题的发生,已经导致我国农业上市公司整体经营绩效下滑、经营风险加大,并严重影响到农业上市公司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农业上市公司经营绩效集中反映农业上市公司发展状况,因此,客观评价农业上市公司经营绩效,深入分析我国转型经济背景下影响农业上市公司经营绩效的实质性因素,对于把握农业上市公司发展趋势,寻找改善农业上市公司经营绩效的合理方略,就具有极为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正是基于这一思考展开研究的。 本研究的主要思路是,通过因子分析对农业上市公司经营绩效及相关影响因素状况进行客观评价,将诸因子绩效得分及综合绩效得分作为评价结果,以财务分析、案例分析、回归分析、均值分析、相关分析等手段,对在我国转型经济条件下,影响农业上市公司经营绩效的非农化经营、财税补贴政策、股权结构、企业家激励、资本运营及资本结构等一系列重要因素进行分析,并将这些因素划分为三个层面加以研究,即:目前我国农业产业本身所具有的特性(在对非农化经营因素的研究中加以探讨)、国家对农业的扶持政策,及企业管理层面诸因素对农业上市公司经营绩效的影响,综合上述分析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研究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第一部分主要提出研究农业上市公司经营绩效的背景和意义,界定有关重要概念,明确本论文的研究目的、方法、内容和结构安排、创新与研究局限等。从绩效评价理论、农业成为盈利部门理论、农业产业化与资本市场具有相容性理论、产权理论、现代契约理论、转型经济理论、发展极理论几方面,评述农业上市公司经营绩效研究的理论基础,对以往有关农业上市公司及其经营绩效文献进行回顾和综述,介绍本文重点运用的因子分析、回归分析等研究方法。 第二部分对农业上市公司经营绩效进行综合评价。对农业上市公司经营绩效有关指标进行统计描述和分析,以财务数据为基础,对2002年和2004年农业上市公司经营绩效进行因子分析,并结合大量案例分析,对2002年和2004年农业上市公司诸因子绩效及综合绩效进行对比分析,最后初步分析并总结农业上市公司经营绩效形成及其变化的原因。 第三部分探讨非农化经营与农业上市公司经营绩效。从产业经济层面探讨农

罗周[5](2006)在《谁为“吕梁事件”遗留的8000万买单?》文中研究说明6月8日上午9时,上海市中山北路567号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C105法庭,一单因“庄家吕梁事件”而派生的案件———康达尔(原中科创业)与申银万国涉及8000万元的“国债交易纠纷案”在封尘五年半之久后,终于再度摆上桌面。 据到庭的人士透露,康达尔对此很是重视—

萍崖[6](2006)在《细解股市圈钱风暴》文中研究指明2005年的股市注定又是风云激荡的一年,股市一度历史性的跌破千点,郑俊怀、顾雏军、王小石、唐万新、张晨等等“股市明星”将股市潜规则演绎得出神入化。就在本次策划行将截稿之时,三九集团原掌门人赵新先也应声落马,三九医药上市时市值35.2亿,如今市值仅剩8.6亿,公众股东损失26.6亿元,而其留下的窟窿更高达98亿。作为近年部门行业犯罪最为高发的领域,其腐败数额之巨大,犯罪手段之“智能化”,对市场竞争秩序公平性的破坏力之强,都令其他行业不能望其项背。对于一个市场经济初级阶段的社会,高度智能化、专业化的证券业腐败,给我国的立法进程和司法实践都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周锦[7](2005)在《中国上市公司的多角化战略与经营绩效的实证分析》文中认为市场竞争中,公司成长模式的选择是公司生存和发展的关键。20世纪60年代以来,多角化经营成为全球公司追求快速成长的主要战略之一,也是我国经济快速增长过程中出现的重要经济现象之一。多角化经营作为公司规模达到一定程度,谋求更大发展空间的一种选择,影响其绩效的因素十分复杂,国内外多角化发展的失败率也较高。本文借鉴相关领域现有研究成果,采用定量方法,试对我国上市公司多角化经营的绩效做实证分析,希冀通过研究,对进一步认识多角化发展的规律有所贡献。本研究试图在以下三个方面有所创新。一是借鉴现有研究成果,试比较系统地归纳多角化经营成功的关键因素,二是以2003年年报中提供分行业资料的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的多角化程度同财务绩效指标、市场绩效指标之间的关系,三是以中国ST上市公司多角化经营状况为样本,对测度多角化战略及公司经营绩效的指标体系进行设计,并通过建立回归模型、方差分析等方法对ST上市公司多角化战略与经营绩效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行实证研究。

尹中立[8](2003)在《中国上市公司资本效率研究 ——以农业上市公司为主的实证分析》文中认为资本效率决定中国经济未来的走势。作为直接融资渠道的资本市场能否有效配置资本关系到我们的经济增长的速度和质量。本研究以农业上市公司为重点来研究资本市场的效率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探讨整个资本市场的制度缺陷,总结我国资本市场在经济转轨时期的发展规律,为我国证券市场健康发展提供政策建议。 本研究从我国农业上市公司的资本效率的实证考察入手。通过1993年以来十年的历史数据分析,我们清楚地看出我国农业上市公司的资本效率呈现逐年降低的趋势,净资产收益率和总资产收益率分别从1993年的15.19%和10.24%下降到2002年的2.53%和1.18%,下降的幅度都超过80%。如果我们在计算的过程中考虑资本成本的因素,用经济增加值(Economic Value Added,简称EVA)指标来考察,结果更加令人震惊:农业上市公司的EVA值一直为负数。从1993年至2002年,十年累计农业上市公司的股东每百元资本损失43.14元。因此,尽管从税后利润的指标看,农业上市公司每年的平均净利润总额一直是正数,似乎这些公司每年都在创造财富,但如果要计算资本成本,其实农业上市公司每年都在毁灭财富。 我们将研究的视角扩大到所有的上市公司,并将我国的上市公司资本效率与国外主要国家的上市公司进行横向比较,我们发现以下结论:不仅农业上市公司的资本效率低下,而且所有上市公司的平均资本增加值(EVA)基本上是在负数区域运行。从1994年至2001年的8年时间里,只有1999年和2000年的EVA是正值。也就是说,就均值而言,在这八年里,有六个年度中国上市公司未能达到足以弥补股东资本成本的回报水平,上市公司总体并没有真正为股东创造利润。2001年,我国全部A股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分别为5.5%,而美国,英国,欧洲和日本分别为18.2%,14.6%,13.9%和1.5%。通过比较我们看出,中国的公司在2001年度的资本效率远远低于主要发达国家(但比日本高)。 为何我国上市公司资本效率的表现会如此糟糕?我们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来剖析:一是资本市场的运行效率,二是资本市场的主要制度问题。 第三章和第四章考察我们资本市场的运行效率目前处于什么状态。如同实体经济一样,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也主要是通过价格来实现的。但资本市场中,证券的价格同实体经济中一般商品的价格的内涵及运行机理是不同的,1965年美国金融学家尤金·法玛(Eugene Fama)正式提出了有效市场假说(Efficient Market Hypothesis)就是专门针对资本市场的价格波动而言的。该理论认为:如果在一个证券市场中,价格完全反映了所有可获得(利用)的信息,每一种证券的价格都永远等于其投资价值,那么就称这样的市场为有效市场。从经济学意义上讲,市场有效性是指没有人能持续获得超额利润。有效市场理论描述的是理想状态的资本市场,现实中的资本市场由于信息的不对称和交易成本的存在,使资本市场无法达到有效市场状态。西方学者根据现实中的资本市场与理想状态的有效市场的差距的大小把资本市场划分为三个层次:弱型有效市场、半强型有效市场和强型有效市场。弱型有效市场是有效资本市场的最低层次。本研究采用随机游走模型(The Random walk Model)、白噪声过程模型(The White-noise Models)和非线性模型(Nonlinear Models)对我国资本市场进行弱型有效市场检验,结果表明,迄今为止我国资本市场还没有达到最低层次的有效市场状态。这个研究结果表明,现阶段我国资本市场的价格是扭曲的,它是影响我国上市公司资本效率的主要原因之一。 从现实的表现看,我国资本市场运行中最明显的特征是股市泡沫的存在,股市泡沫使股市有效性一直很差。股市泡沫问题是目前国内争议较大的问题,本研究认为,不论用何种方法来度量,我国股市泡沫的存在都是不容置疑的。从1995年至2002年,我国股市泡沫的比例一直在40%-80%之间波动,2001年股市大幅度下跌之后,泡沫有所减少,但至2001年末,股市泡沫的比例仍然在70%以上。 我国资本市场为什么会产生泡沫?本研究提出了“股市租金”概念和“三维互动模型”。政府的不恰当的干预产生了股市租金,并且在资本市场的制度变革过程中产生了明显的路径依赖现象:一切有利于维护或扩大股市租金的制度变革就容易实施,而一切不利于维护或扩大股市租金的制度变革就会遇到很大的阻力。在“三维互动模型”中,三维是指我国资本市场中的主要的三个博弈方,他们是政府、机构投资者和散户投资者。这三个主体的不同动机及行为规律决定着股市泡沫的变化。“三维互动模型”有别于西方学者对股市泡沫的解释模型,后者是以成熟资本市场为解释对象,而处于“新兴转轨”中的我国资本市场的泡沫问题远比成熟资本市场的泡沫问题复杂。“三维互动模型”是对我国资本市场理论创新的一次尝试。该模型不仅可以解释我国股市为什么会产生泡沫,还可以解释为什么如此大的泡沫还没有破灭。 从第五章开始,主要研究影响我国上市公司资本效率的制度原因。 在影响上市公司资本效率的制度因素中,最关键的是法人治理结构。从表面看,我国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中的最主要问题是国有股比例过

许拟[9](2002)在《购并对促进企业快速发展的利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当前我国市场化进程越来越快,国内企业的保护期将很快过去,而国外企业,经过长期的市场化培育,各行各业都已经涌现出资本雄厚、实力强大的寡头垄断企业,他们在自己的行业内占据着市场60-70%的销售额,控制着关键的生产要素,左右着前景和方向,我国的企业与他们比起来相距太远,在将来的竞争中必将处于不利之地,如何培育国内的超大型企业,保住中国民族经济已经是一大课题,外国企业可以利用其雄厚的资本优势通过购并方式来迅速控制中国目前行业中的领头羊,使之成为桥头堡来占有国内市场,本文试图针对国内外资本购并市场而进行了一些初步的探索。 文章的第一部分先在理论方面进行了阐述和探讨,分析了购并理论的概念及原理,对购并的形式也作了说明,并通过回顾美国的五次购并浪潮及中国购并发展史,初步分析了资本购并的发展趋势,让实际工作者进一步明确工作的方向及全盘考虑整个市场的演变趋势,积极抓住各种机遇,创造机会,抓住资本运作武器迅速壮大自己,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的腾飞和加强企业的竞争力。 在第一部分基础上,文章从企业内部管理型战略和外部交易型战略两方面对资本购并原理进行了分析,并通过结合实际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探讨了购并对企业运作的作用及一些常见的陷井,并就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思考。这一部分对具体操作者有一定的借鉴作用,为提高资本运作的成功率起到基础的作用。 在完成理论准备后,本文对购并市场中三个典型案例进行了分析-目前市场上宣传得神乎其神、但事实上却如履薄冰的德隆系所取得的成绩;早段时间曾经引起市场巨大波动的中科系功败垂成而烟消云散,操作的当事人因此身陷囫囵;当前国际市场上兴起的两个超级巨人之间的合并之一:惠普康柏购并案例前因后果。通过这三个经典案例,对当前国内外资本购并状况可一窥其貌。 一次购并就是一场战争,市场竞争是残酷无情和血淋淋的,在文章的最后部分,对当前中国市场购并运作者提出了一些初步建议,并粗略描述了当前资本并购中一些新的形势和变化,指导企业在资本运作方面结合自身实际抓住机会,稳健而理性的操作,并为企业在考虑将来面对的恶性竞争和国家考虑培育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时作为一个重要的决策参考。

张涛[10](2002)在《网络经济形态下企业竞争优势可持续研究 ——一个理论分析框架及其对中国企业的启示》文中提出本文以企业竞争优势的可持续为研究对象,以网络经济时代为研究背景,试图通过应用相关的企业战略理论,得到一个分析竞争优势可持续的理论框架。该理论框架的构建、分析和应用,是多种主流理论分析的结果。理论的原始架构直接来自企业战略领域中着名学说资源学派的代表性着述《竞争优势的奠基石:资源学派的观点》。以这篇着述为基础,本文分别讨论了竞争优势保持持续的四个条件。对这些条件的讨论,一方面丰富了原始文献的应用范围,另一方面拓宽了竞争优势思想在各种相关的战略理论和我国企业在“入世”制度背景中的应用范围。具有启示性意义的是,本文在用当代管理学理论论证这些保证竞争优势得以持续的条件的同时,还在相关的各章辅以相关的案例分析,进一步认识所讨论的各章主题;此外论文将创新作为这些经典条件的动力机制,并在最后引申出有关企业竞争优势和公司治理的探索性关系结构和企业信用作为后续条件的研究结论。 全文共分为七章。前两章主要是对论文的研究对象、思路、依据、文献和分析框架的由来进行说明。其中主要讨论了企业竞争优势的内涵,网络经济作为研究背景的基本因素,企业战略和经济背景的关系,以及对研究文献的重点解读,得到诸如竞争优势的可持续性是牵涉到生成和持续的两个方面,持续的动力不仅仅是条件,还有动力机制等要素,最后得到论文进行分析的基本框架是竞争优势的来源、获得、必要条件、动力机制和结论与启示。 第三章讨论企业资源的异质性问题。这是文献提供的竞争优势可持续的第一个重要条件。通过分析发现,异质性条件的确是企业竞争优势得以持续的重要条件,这个条件对中国企业的应用虽然明显,但对于处于经济改革洪流中的国有企业来说,其实不是充分条件,只是必要条件。但是,在突出竞争优势的这个条件时,可以得到诸多有益的研究结果,它是企业竞争优势生成的基础。没有异质性条件,就谈不上企业竞争优势问题。 第四章讨论企业竞争优势的获得,即资源的不完备流动问题。资源不完备流动的内涵是使企业在竞争过程中处于一种市场信息和内在组织能力皆不对称的行为模式。这种信息和知识的不对称性决定着企业的竞争优势是长期而不是短期的市场行为。但是,如何创造这样的不对称状态是本章讨论的重点。当企业开始具备资源不完备流动的条件时,企业竞争优势的动态特征开始显现出来。从而单一一的竞争优势生成过渡到竟争优势持续的动态问题。结合我国企业的实际情况,本章讨论了国有企业如何获得竞争优势,以及持续已有竟争优势的问题。 第五章专门讨论文献提供的事前限制竞争和事后限制竞争作为企业竞争优势得以持续的必要条件。这两个条件的实现实际上有相当的难度,而且部分内容似乎和前面两个条件有重复的地方。事后限制竞争就是企业如何使生成和得到的竟争优势短期内不被侵蚀,因此,限制竞争是必要的。但实际上这样的竞争行为不容易实现,特别在开放性的网络经济条件下,这样的难度更大。同理可以得到事前限制竞争的类似研究结论。由于限制竞争潜在的和制度安排相冲突的可能性,在我国经济改革过程中,我国国有企业在将竞争优势转变为可持续性竞争优势时的困难更大,我国企业需要考虑如何在入世的制度框架下,重新设计事后限制竞争和事前限制竟争的制度工具。 第六章是讨论竞争优势持续的动力机制问题。本章将这样的机制归于提供微观主体发展动力的创新。通过解析创新的基本内涵、形式,得到了创新和本文关于企业竟争优势的关系结构图,这种关系结构有助于开展后续研究。离开了创新,企业竞争优势的四个条件都只是静态的条件,难以达到动态的持续竟争优势阶段。本章最后给出了将竞争优势的可持续和公司治理相结合的经验描述结果。 第七章是对本文研究结果的陈述,主要包括研究概述、结论和启示。研究结论主要有企业的竞争优势并不是企业追求的最终目标,只有竟争优势的可持续才是企业长期在市场中竞争制胜的原因,而且企业竞争优势逐渐成为企业可控的无形资源的函数关系。企业的竞争制胜本质上是满足四种企业可控资源的条件,它们分别是经典文献中证明有效的资源异质性、资源流动的不完备性、事后限制竟争和事前限制竞争。以此为基础,文章尝试给出了以创新为动力,条件集合为支撑体系,借用波特国家竟争优势研究结果命名的企业竞争优势可持续的“钻石模型”。研究的启示主要有两个,一是基于企业竞争优势可持续的动力和公司治理的关系,二是企业竞争优势在持续中潜在的企业信用问题。

二、从康达尔到中科创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从康达尔到中科创业(论文提纲范文)

(2)康达尔股权争夺战行至终局(论文提纲范文)

康达尔潜在价值巨大
全方位展开争夺战
对农牧企业的警示意义

(3)我国农业上市公司非农经营对经营绩效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2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1.3 研究的思路与结构
    1.4 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企业多元化经营的基本理论综述
        2.1.1 多元化经营的概念
        2.1.2 多元化经营的分类
        2.1.3 多元化经营度量
        2.1.4 多元化经营对经营绩效的影响
    2.2 企业经营绩效评价研究综述
        2.2.1 基于财务数据的企业经营绩效评价
        2.2.2 基于战略管理的企业经营绩效评价
        2.2.3 国内关于企业经营绩效评价的应用研究
    2.3 我国农业上市公司非农经营研究综述
        2.3.1 我国农业上市公司产生意义与存在的问题
        2.3.2 农业上市公司非农经营影响与治理
    2.4 我国农业上市公司经营绩效评价
        2.4.1 基于财务指标的农业上市公司经营绩效因子分析
        2.4.2 基于其他计量方法的农业上市公司绩效评价
    2.5 农业上市公司非农经营对企业经营绩效的影响
    2.6 对已有相关研究的评价
第三章 我国农业上市公司的非农经营与绩效现状
    3.1 我国农业上市公司的非农经营现状
    3.2 我国农业上市公司非农经营原因
        3.2.1 农业上市公司主业存在一些固有限制与风险,主业难做大、做强
        3.2.2 利用“务农”争取上市、获取优惠政策,实际上进行非农经营
        3.2.3 政策的不确定性,以及国家对农业上市公司的后续支持乏力
        3.2.4 农业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造成非农化经营
        3.2.5 急功近利、配合二级市场炒作是农业上市公司非农化经营又一诱因
    3.3 基于因子分析法的我国农业上市公司经营绩效评价
        3.3.1 绩效分析的衡量指标选取与数据处理
        3.3.2 因子分析的适用性检验
        3.3.3 确定公共因子数量,求解初始公共因子及因子载荷矩阵
        3.3.4 公因子的命名与解释
        3.3.5 求解农业上市公司五项能力以及综合经营绩效得分
第四章 非农经营对经营绩效影响实证分析
    4.1 研究假设的提出
    4.2 研究设计与变量测定
    4.3 非农化经营程度对经营绩效影响实证检验
        4.3.1 描述性统计分析
        4.3.2 分组均值比较分析
        4.3.3 方差分析
        4.3.4 相关分析
        4.3.5 回归分析
    4.4 实证分析结果与讨论
第五章 非农经营对经营绩效影响个案分析——以康达尔为例
    5.1 康达尔(000048)的基本情况
    5.2 康达尔非农经营与背后的经营绩效情况
    5.3 康达尔(000048)非农经营对其经营绩效的影响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6.1 研究结论
    6.2 政策建议
        6.2.1 积极发展农业主业,培养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改善经营绩效
        6.2.2 以农业专业化经营为指导战略,谨慎考虑非农经营
        6.2.3 重视农业上市公司的发展,给予农业投资更多政策优惠
        6.2.4 加强对农业上市公司监管,防治急功近利的重组与转型
        6.2.5 规范农业上市公司的治理,完善农业上市公司现代企业制度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本人公开发表的论文
附录
    附表1.农业上市公司2006-2008 非农经营、综合绩效、分项能力得分
    附表2.康达尔(000048)的非农程度、综合绩效以及分项能力
致谢

(4)我国农业上市公司经营绩效研究 ——基于转型经济背景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导言
    1.1 问题的提出
    1.2 概念界定
        1.2.1 农业上市公司
        1.2.2 经营绩效
        1.2.3 转型经济
    1.3 研究目的
    1.4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1.5 研究思路、内容与结构安排
        1.5.1 思路和研究内容
        1.5.2 结构安排
    1.6 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1.6.1 研究创新
        1.6.2 研究不足与局限
2 农业上市公司经营绩效:已有研究成果与方法
    2.1 农业上市公司经营绩效研究的理论基础
        2.1.1 绩效评价理论
        2.1.2 农业产业化与农业成为盈利部门的理论
        2.1.3 农业产业化与资本市场具有相容性理论
        2.1.4 产权理论
        2.1.5 现代契约理论
        2.1.6 转型经济理论
        2.1.7 发展极理论
    2.2 农业上市公司经营绩效研究综述
    2.3 方法与测度指标
        2.3.1 因子分析思想、模型及步骤
        2.3.2 测度指标
3 农业上市公司经营绩效综合评价
    3.1 农业上市公司的统计描述
        3.1.1 农业上市公司现状
        3.1.2 农业上市公司历史状况统计描述
        3.1.3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及有关国家政策的影响
    3.2 2002年农业上市公司经营绩效因子分析
        3.2.1 指标选取
        3.2.2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3.2.3 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3.2.4 因子分析过程
        3.2.5 进一步的分析评价
    3.3 2004年农业上市公司经营绩效因子分析
    3.4 2002年与2004年因子分析结果的对比及案例分析
        3.4.1 对可比性依据的解释
        3.4.2 前后两年对应诸因子排名的等级相关性检验
        3.4.3 前后两年分析结果的进一步对比分析
    3.5 小结
4 非农化经营与农业上市公司经营绩效
    4.1 非农化经营背景及现状
    4.2 非农化经营解释
        4.2.1 理论阐释
        4.2.2 一般性解释
    4.3 实证分析
        4.3.1 引言
        4.3.2 数据样本与研究方法
        4.3.3 分组均值比较及检验结果
        4.3.4 回归分析
    4.4 结论及启示
        4.4.1 结论
        4.4.2 相应启示
5 财税补贴优惠政策与农业上市公司经营绩效关系实证分析
    5.1 农业上市公司财税优惠政策一般性介绍
    5.2 相关研究成果回顾
    5.3 农业上市公司财税优惠政策实施现状
        5.3.1 所得税减免对农业上市公司利润的影响现状
        5.3.2 其他补贴政策实施现状
        5.3.3 财税补贴总额对净利润的影响
        5.3.4 对一个研究结果的检验
    5.4 实证分析
        5.4.1 引言与观点
        5.4.2 指标与数据
        5.4.3 方法阐述与研究假设
        5.4.4 均值分析
        5.4.5 回归分析
    5.5 结论与启示
6 股权结构与农业上市公司经营绩效
    6.1 国内外文献综述
        6.1.1 股权结构的含义与分类
        6.1.2 国内外已有相关研究成果综述
        6.1.3 我国农业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及其与绩效关系研究综述
    6.2 我国农业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状况分析
        6.2.1 农业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分析指标体系
        6.2.2 农业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状况分析
    6.3 股权结构与农业上市公司经营绩效实证分析
        6.3.1 研究设计
        6.3.2 实证分析
    6.4 结论与启示
        6.4.1 股权结构特征结论及其启示
        6.4.2 股权结构诸指标与经营绩效关系结论及其启示
7 其他因素与农业上市公司绩效
    7.1 管理者报酬激励与农业上市公司绩效
        7.1.1 薪酬激励与农业上市公司绩效
        7.1.2 股权激励与农业上市公司绩效
    7.2 资产重组与农业上市公司绩效
        7.2.1 资产重组的含义与分类
        7.2.2 农业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的意义与动因
        7.2.3 农业上市公司资产重组条件
        7.2.4 资产重组与农业上市公司经营绩效
        7.2.5 结论与启示
    7.3 资本结构与农业上市公司绩效
8 结论与政策建议
    8.1 研究的主要结论
    8.2 政策建议
        8.2.1 加深认识,积极改善农业上市公司经营绩效
        8.2.2 政府应为农业上市公司改善经营绩效创造外部条件
        8.2.3 政府扶持政策应当逐步实现市场化导向
        8.2.4 现阶段应以农业专业化经营为指导战略
        8.2.5 推进股权分置改革、完善法人治理结构
        8.2.6 其他对策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7)中国上市公司的多角化战略与经营绩效的实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研究的背景、现状和意义
    第二节研究的思路和技术路线图
    第三节研究的重点、难点和可能的创新
第二章 公司多角化战略的理论回顾
    第一节多角化的含义与多角化水平的度量
    第二节多角化战略在公司战略中的地位
    第三节多角化战略与公司经营绩效
第三章 公司多角化战略的正负效应分析
    第一节公司多角化经营的正面效应
    第二节公司多角化经营的负面效应
第四章 公司多角化战略关键成功因素分析
    第一节多角化战略的一般原则
    第二节多角化战略的时点问题
    第三节多角化战略的关键成功因素
第五章 中国上市公司多角化经营绩效的实证分析
    第一节研究方法及现有实证研究成果
    第二节多角化指标与绩效评价指标的建立
    第三节多角化经营绩效的实证分析
第六章 ST上市公司多角化经营绩效的实证分析
    第一节ST上市公司的整体分析
    第二节多角化经营绩效的实证分析
    第三节多角化经营与ST类公司的案例分析
参考文献
致谢
硕士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8)中国上市公司资本效率研究 ——以农业上市公司为主的实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导论
    一、 选题的意义
        (一) 农业上市公司为何在资本市场败走麦城
        (二) 资本效率低下不光是农业上市公司的专利
        (三) 西方学者的忠告
    二、 基本概念:资本市场与资本市场的效率
        (一) 资本市场
        (二) 上市公司的资本效率
        (三) 资本市场的效率
    三、 研究综述
        (一) 西方学者对资本效率研究的理论综述
        (二) 国内关于资本效率理论研究概述
    四、 研究方法
    五、 研究思路
    六、 研究的难点与局限
第二章 我国上市公司资本效率的实证分析与评价
    一、 我国上市公司资本效率分析与评价指标
    二、 经济增加值(EVA)的计算方法
    三、 农业上市公司资本效率分析
        (一) 农业上市公司概况
        (二) 农业上市公司资本增加值(EVA)分析
    五、 我国上市公司的资本效率与其他国家的比较
    六、 结论
    附案例分析: 顺鑫农业的资本使用状况调查
第三章 资本市场的有效性与上市公司的资本效率
    一、 关于模型的说明
        (一) 检验白噪声过程
        (二) 检验随机游走过程
        (三) 非线性模型和检验
    二、 研究过程和结果
        (一) 总体评价(整体时间段)
        (二) 分年度评价
        (三) 连续时间效率演化模拟和分时期评价
    三、 结论
第四章 股市泡沫与上市公司资本效率
    一、 股市泡沫与资源的逆向配置
    二、 测量股市泡沫的主要方法
    三、 对我国股票市场泡沫的测量
        (一) 用市盈率法对我国股票市场泡沫的度量
        (二) 用q比率对我国股票市场泡沫的度量
    四、 三维动态模型:我国股票市场泡沫的产生机理
    五、 消除或减少我国股市泡沫的政策建议
第五章 公司治理与上市公司的资本效率
    一、 公司治理是决定上市公司资本效率的内在因素
    二、 国外关于公司治理研究兴起的背景与原因
    三、 几种主要的公司治理模式
        (一) 英美的市场监控模式
        (二) 德日的内部监控模式
        (三) 东亚的家族控制模式
    四、 我国公司治理模式的形成、发展与问题
        (一) 我国公司治理模式的形成与发展
        (二) 我国公司治理机制存在的问题与表现
    五、 国有股减持与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改革
    六、 现阶段完善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的政策建议
    附: 案例分析:莱英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如何毁灭财富的
第六章 监管对上市公司资本效率的影响
    一、 资本市场失效的原因分析
    二、 资本市场失效的后果与监管
    三、 最有效率的监管制度:法治
        (一) 治造就有效政府和有效监管
        (二) 法治使金融交易的成本最低
    四、 中国资本市场监管存在的问题
        (一) 行政监管体系不断完善,但监管效率仍然低下
        (二) 资本市场法制建设滞后,缺乏法治基础
        (三) 资本市场监管过程中的各利益主体力量失衡
    五、 完善中国资本市场的监管的政策建议
        (一) 有效利用证监会、法院和人大的资源,形成互相制约的监管机制
        (二) 加大惩罚力度,提高违规成本
第七章 公司并购与上市公司的资本效率
    一、 公司并购对上市公司资本效率影响的理论分析
    二、 我国上市公司并购协同效应的实证分析
        (一) 我国上市公司并购频率越来越高
        (二) 我国上市公司的并购以非产业并购为主
        (三) 买壳上市成本高昂,削弱了优势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三、 我国上市公司并购过程中的政府行为误区
    四、 如何提高上市公司并购的协同效应
    附案例分析
第八章 结束语:警惕中国资本市场危机
参考文献
后记

(9)购并对促进企业快速发展的利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第一章 何为购并
    第一节 购并及相关要素的定义
    第二节 美国的五次购并浪潮
    第三节 中国的购并发展史
第二章 购并的作用与常见问题
    第一节 购并的作用
    第二节 购并中常见问题及对策与思考
第三章 实例分析
    第一节 德隆系
    第二节 中科系
    第三节 惠普康柏购并案
第四章 对当前中国市场购并运作者的建议
    第一节 注意资本市场运作思路的变化
    第二节 如何防范并购中的潜在风险
    第三节 保证并购过程中的资金链安全
    第四节 追求增加企业价值的重组
后记
鸣谢
参考资料

(10)网络经济形态下企业竞争优势可持续研究 ——一个理论分析框架及其对中国企业的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导论
    1.1 研究思路、方法和意义
    1.2 研究背景:作为新经济端倪的网络经济
    1.3 企业竞争优势的研究概况
    1.4 研究可能的创新之处
第二章 企业竞争优势可持续分析框架
    2.1 企业竞争优势的生成和保持
    2.2 企业竞争优势可持续的问题(SCAs)
    2.3 独特的综合性解释:《竞争优势的奠基石:资源学派的观点》
    2.4 企业竞争优势可持续分析:理论框架及其对我国国企的启示
    2.5 小结
第三章 企业竞争优势的来源:异质性资源
    3.1 企业的异质性资源
    3.2 国有企业的异质性资源
    3.3 国有上市公司的竞争优势:异质性资源生成
    3.4 小结
第四章 企业竞争优势的获得:资源的不完备流动性
    4.1 企业资源的不完备流动性
    4.2 国有企业的资源不完备流动
    4.3 国有上市公司的竞争优势:不完备性拉动
    4.4 小结
第五章 企业竞争优势可持续性的必要条件
    5.1 事后限制竞争和事前限制竞争
    5.2 国有企业保持竞争优势的必要条件
    5.3 国有上市公司的限制性竞争条件
    5.4 小结
第六章 创新作为企业竞争优势可持续的动力
    6.1 企业创新的由来
    6.2 企业创新的一般形式
    6.3 企业战略、公司治理与企业竞争优势的可持续
    6.4 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启示
    7.1 概述
    7.2 结论
    7.3 研究启示
    7.4 小结
致谢
主要参考文献

四、从康达尔到中科创业(论文参考文献)

  • [1]康达尔集团控制权争夺的经济后果研究[D]. 刘润木. 哈尔滨商业大学, 2021
  • [2]康达尔股权争夺战行至终局[J]. 马进. 农经, 2018(09)
  • [3]我国农业上市公司非农经营对经营绩效影响研究[D]. 曾辉. 苏州大学, 2010(02)
  • [4]我国农业上市公司经营绩效研究 ——基于转型经济背景的分析[D]. 彭熠. 浙江大学, 2006(03)
  • [5]谁为“吕梁事件”遗留的8000万买单?[N]. 罗周. 证券时报, 2006
  • [6]细解股市圈钱风暴[J]. 萍崖. 检察风云, 2006(04)
  • [7]中国上市公司的多角化战略与经营绩效的实证分析[D]. 周锦. 东南大学, 2005(02)
  • [8]中国上市公司资本效率研究 ——以农业上市公司为主的实证分析[D]. 尹中立.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003(03)
  • [9]购并对促进企业快速发展的利弊研究[D]. 许拟.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002(01)
  • [10]网络经济形态下企业竞争优势可持续研究 ——一个理论分析框架及其对中国企业的启示[D]. 张涛. 河海大学, 2002(02)

标签:;  ;  ;  ;  ;  

从康达尔到中科创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