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企业企业物流管理软件开发——小布业管理系统

纺织企业企业物流管理软件开发——小布业管理系统

一、纺织商业企业物流管理软件开发——小小布业管理系统(论文文献综述)

董博[1](2011)在《中国电信连云港分公司ICT业务采购物流管理研究》文中认为当前社会科学技术发展迅猛,光通信、云计算、移动互联网技术等新的通信技术不断涌现,对电信行业传统固网业务造成较大冲击。对中国电信而言,持续深入推进转型是未来发展的必经之路。ICT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业务作为中国电信重要的转型业务之一,在行业内受重视程度日益增强。实施供应链管理(Supply Chain Management)环境下的采购物流管理是现代通信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由于ICT业务自身的特点,其采购物流管理方面的要求无法与传统电信行业供应链管理体系相适应,致使需对整条供应链进行业务流程重组和优化来实现效益最大化,以应对快速多变的市场。本文介绍了中国电信连云港分公司传统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采购物流管理流程,通过公司面临的内外部环境描述,明确公司发展ICT业务的必要性,并对ICT业务的相关知识及其在连云港的发展情况和存在问题进行介绍。重点分析中国电信连云港分公司在组织架构、采购管理、仓储管理、供应商管理、逆向物流管理等方面流程优化举措及实施流程优化前后情况比较,最后指出了论文的不足和后续的研究方向。

张晟义[2](2010)在《涉农供应链管理理论体系构建 ——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的供应链实践》文中研究说明进入21世纪以来,供应链管理理念(SCM)在全球的传播和运用呈日益深化之势。在我国,以伊利、蒙牛、光明乳业、雨润、双汇等为代表的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通过导入供应链理念并运用供应链方法,从而打破了中国涉农产业长期以来传统竞争和管理模式一统天下的局面。并且,随着买方经济的强化、IT技术向涉农领域的进一步扩散以及农业高新技术(特别是生物技术)提供的战略性契机,这一实践步伐明显提速。“管理学缺少了管理实践就成了空中楼阁;管理实践缺少了管理学的理论阐释,只不过是一个个故事而已”(罗珉,2007)。2004年以来,国内涉农供应链研究不断升温,文献数量激增。但总体上,这一领域存在着突出的问题:基础研究薄弱,个案剖析不足,理论体系散乱;特别是缺乏对管理实际的深入了解和全面把握,同时又忽视对相关经验总结和提炼。我们认为,对于有着特殊性的涉农产业寻求竞争力的实践而言,涉农供应链理论体系的建设和完善,意味着实践宝藏的发掘整理与管理理论阐释之间的有效互动。为此,本文基于强烈的现实立场和问题导向,通过实地调查、实证分析和理论演绎,探索构建涉农供应链管理的基础理论体系。全文共分八章。第1章为导论,内容涉及本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文献综述、研究方法和研究框架等。第2章和第3章涉及涉农供应链(ARSC)基础理论体系,以及涉农供应链管理(ARSCM)基本框架的构建。第2章的工作重点在于梳理ARSC研究领域“灌木丛生”的杂乱局面。在重建供应链基本划分准则的基础上,进而定义和提出涉农供应链的概念与结构模型,并进行基础分类、管理分类及基本特征总结。第2章的研究为第3章及后续研究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分析基础和理论支点。第3章重点构建了涉农供应链管理(ARSCM)基本框架。着重分析了基于涉农供应链的企业物流系统、“速度陷区”和“箱鼠”效应,以及ARSC设计与构架的目标与准则。第4章是本文的调研和实践发掘部分。重点从供应物流、生产物流、销售物流和逆向物流,详细分析了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SCM的实现及特征。第5章、第6章和第7章,注重不稳定态涉农供应链治理和改善的机理分析。其中,第5章基于强烈的现实立场和问题导向,围绕着实践中突出的自然风险、资金流和(质量/安全)信息流等问题,具体从农业高新技术、金融创新、可追溯体系构架等方面,分析了不稳定态涉农供应链的治理机制。第6章主要从企农合作、农地流转制度变革、供应商发展及上游集成供应、物流一体化等方面,分析改善不稳定态涉农供应链的方法与方向。而第7章的内容涉及第3章的理论分析和第4章的实践发掘,阐释了涉农环境下发展推拉结合型供应链动因,策略与风险。第8章对全文进行总结,并提出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本文在研究中,采取了基于个案的多重案例设计,将单一或成组的典型个案,大量应用于分析这样一些方面:龙头企业信息追溯、农业高新技术与ARSC的战略性再造、食品质量/安全、电子商务竞价增值、涉农期货、农产品集成供应、基于生物技术的物流一体化、CODP建立等。这样做的原因在于,除了并不满足单一个案研究的使用情况(例外或少见,关键,揭露性的个案)外,主要是希望能透过多重个案达到“复现”的目的,以增加研究的准确性,并对现象的解析提供强而有力的比较分析及归纳。总体上,本文紧密联系实际,深入挖掘管理实践的精髓,并综合运用演绎分析、对比、多重案例、统计实证等多种方法,尝试着在以下一些方面进行创新:1、构建了涉农供应链的基础理论体系结合历史的和逻辑分析的方法,追本溯源,循着Lisa M.Ellram, James R.Stock, Douglas M.Lambert, Robert B. Handfield和Ernest L.Nichds, Jr;以及M.泰雷兹·弗莱厄蒂(M.Therese FLaherty),唐纳德J·鲍尔索克斯(Bowersox,D·J)和戴维J.克劳斯(David J.Closs)等物流和供应链学者(开创者)的足迹,从整个SCM理论的源头,揭示供应链源物质划分、定义等方面存在的缺憾和不足。然后正本清源,提出了基于源物质生物属性的供应链基本划分准则,阐述了ARSC范畴的核心是其自然在生产与社会再生产相结合的“系统”属性;进而将涉农供应链划分为:实体型、服务型和结合型三种基础类型。这些工作将有利于改变目前ARSC领域根基不稳,大量概念/范畴之间的关系杂乱,缺乏梳理和规范的研究局面;并为后续研究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清晰的分析基础。2、剖析了涉农供应链管理的基本特征和特殊性状涉农供应链管理(ARSCM)理论,在发展过程中大量借鉴了泛工业型供应链研究的成果。但是,除了共性的一面,ARSCM显然要处理一些“个性”问题---作为一个被William C. Bailey, Lidia Norina以及Kenneth Cassavant定义为“生产调整+客户驱动”(production-adjusted, customer-driven)的ARSC系统,其正常运营即面临随机性的自然风险,也面临常态性的“速度陷区”。而且,受“速度陷区”影响且存在产业分离点时,涉农供应链中的牛鞭效应(bullwhip)与蛛网效应(spider web),可能叠加形成“箱鼠”效应(Mib-Pfbe).这意味着在涉农链中段产能较为刚性的情况下,原材料与产成品库存的双重过量堆集的加剧,以及相关主体违约动机的强诱致力生成。3、揭示了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供应链整合的基本机理结构方程模型(SEM)实证分析表明:①龙头企业通过“供应链整合”,可以促进其“物流能力”的提高;②而龙头企业的“物流能力”对其“企业绩效”存在着正向影响;③龙头企业的“内部整合”与其“外部整合”对企业的绩效均有显着的正向影响;其中,内部整合的影响大于外部整合。这一实证也为我国涉农企业的供应链实践提供了重要思路。4、全面梳理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供应链实践的特征“回到管理实践,可以(使我们)在一定程度上摆脱学术文本迷雾的限制,感受组织及其管理史发生瞬间的震惊体验”(罗珉,2007)。当然,对涉农供应链管理这一新兴的、复杂的实践领域进行挖掘,是本文的重要工作,也是取得理论联系实际的必由之路。结合理论演绎、实地调研、实践发掘和实证分析,可以认为:总体上,我国的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简称国农重企)的供应链实践,还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或者说,还处于以职能集成阶段为主,并逐步向内部供应链集成阶段发展的状态。并且,龙头企业内部供应链集成使用的主要工具是ERP系统。虽然,涉农供应链整体上仍处于“强落差”局面和“弱集成”状态,无法企及泛工业型供应链所能达到的管理精确度和集成高度。但相对于传统涉农链而言,集成和协调局面已有所改观,而在总体上呈改善加强型模式:即“涉农制度创新(即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业技术进步稳定涉农供应链上游+ERP为主的涉农链中游及分销集成+涉农链下游的协同双赢及终端突进策略”。5、深入分析了涉农供应链优化和治理的机理与对策除了一些令人鼓舞的方面,对国家级龙头企业供应链管理实践的发掘,也揭示出自然风险、资金流困难、(质量/安全)信息流障碍、运营系统失衡等突出的问题。本文尝试从农业高新技术运用、金融创新、可追溯性体系构架等有限方面探讨不稳定态涉农供应链的治理机制。①本文超越于停留一般经济社会层面讨论的藩篱,从基本竞争战略、柔性、时间竞争、一体化物流,高度集成等微观管理层面深入剖析了农业高新技术对21世纪涉农供应链的战略性再造的机理。②在从资金流、质量/安全信息流方面,探析涉农供应链治理机理时,本文采用多重案例法分析了了利用电子商务、农产品期货、供应链金融等解决资金流问题,避免ARSC运营的“沙地效应”的机理。并指出“订单+合作社/基地+期货”模式的创新之处,在于它即有助于规避市场风险,提高订单履约率,还有助于降低银行放贷风险的优势---从而有利于在将信贷工具与期货手段融合的基础上,系统性的降低涉农供应链的价格和契约风险。③值得注意的是,多重案例分析显示,一些绩优国农重企的质量管理进步经历了一个“被供应链”化的过程---也即在压力传导、模式灌输下出现涉农供应链的诱致性变革。具体而言,在非对称的迂回过程中,跨国公司拥有的获取雄厚经济租金的能力,通过组织间的学习效应、接力扶持、信任感染、相互解套等形式,向整个ARSC贯穿。6、建立推拉结合型的涉农供应链供应链设计是供应链管理理论的中心内容之一。迄今为止,ARSC设计是一个鲜有人研究的领域。早期Fisher等提出了面向产品设计供应链的理念后,一个一般化的假设是将“食品”作为“功能性产品”,整体性地视为效率敏感型供应链的工作对象。但是,无论是进一步的理论推演,还是对实践现状的发掘,都显示出这一假设是有问题的。为此,需要进一步推进和完善Fisher, Martin Christopher, David Simchi-levi, Douglas.M.Lambert、马士华等供应链学者“面向产品设计供应链”理论在涉农领域的运用。本文从运营角度(生产计划和库存控制)深化了对涉农供应链的认识,较为全面的剖析了涉农领域“推式策略”向推拉结合型供应链转变的决定性因素,探讨了涉农环境下延迟策略运用的空间与CODP的定位,并建立了涉农环境下推拉结合型供应链运作的风险分析框架。最后,结合黑龙江北大荒米业的案例,进一步诠释了推拉结合型涉农供应链的运作特征与条件。涉农供应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问题,本文主要针对基础理论体系建设、基本管理框架,实践现状挖掘、优化机理等几个方面展开研究。限于作者的能力与时间及其他研究条件的限制,还有一些有着广阔的理论和应用研究前景的研究范畴,如服务型涉农链、结合型涉农链、分散农户的组织化问题等没有涉及;并且,即使对基础理论体系建设、国农重企的实证、生物质物流等一些已经开展的工作也还有待进一步深入。

李隽波[3](2010)在《物流快速反应的能力评价与实现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现代物流区别于传统物流的显着特征在于其快速反应。物流快速反应为了满足多品种、小批量、多频次的生产需求和顾客需求,可以最大程度地优化从制造商到消费者之间的物流活动和信息分配,利用信息技术和专业物流能力尽可能地减少商品库存、降低物流费用、加快交货时间并提高客户服务水平。因此,立足于当前物流快速反应的应用背景,在该领域内进行物流快速反应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综合国内外研究现状,发现当前文献主要是对快速反应与物流管理分别进行研究,未将两者结合起来,也缺乏系统性,尚未形成理论体系。鉴于这些理论难以有效指导物流快速反应的实践活动,因此有必要基于现有的快速反应、供应链管理与物流管理、绩效评价等理论对物流快速反应进行研究。通过对物流快速反应的分析,其研究拟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如何基于供应链管理与物流系统工程论对物流快速反应能力实施评价,进而为企业找出自身不足、实施物流快速反应提供决策依据;二是如何形成系统的物流快速反应的实现方法,以有效提高物流快速反应能力,协助实现物流快速反应。为此,论文以物流快速反应的能力评价与实现为重点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和整理国内外有关快速反应和物流评价及实现的研究成果,结合物流快速反应的特点,旨在确立物流快速反应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构建评价模型;对物流快速反应进行深入分析,综合提出物流快速反应的实现方法;并对海尔集团物流快速反应进行案例分析。论文的主要工作和创新如下:1.通过梳理和总结物流基本理论的物流价值理论、物流服务中心理论和物流战略理论,系统工程理论基础中的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和运筹学等,以及供应链管理理论中关于物流快速反应实现的相关论述和思想,理清了物流快速反应实现的理论脉络。提出了物流快速反应的实现必须立足于从物流基本理论、系统工程理论和供应链管理理论中寻求理论指导,为物流快速反应的实现提供解决思路和实际运作方向。2.提出了分析物流快速反应能力影响因素的原则,并运用鱼骨头管理工具集中总结了诸项影响因素,通过Delphi法确定了影响因素的重要度模糊集,得出了影响物流快速反应能力的因素及其排序。同时,论证了基于物流快速反应能力影响因素构建物流快速反应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合理性,针对目前物流快速反应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不完善的现状,通过大量问卷调查和统计分析,对初步提出的物流快速反应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信度分析、因子分析和效度分析,最后确立了物流快速反应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为物流快速反应能力的评价提供了基础。3.通过比较常用的评价方法,结合物流快速反应能力评价指标体系,针对物流快速反应能力评价这一类包含定性和定量指标的多指标评价问题,并以模糊积分评价方法为基础以及结合语意变量和模糊数的群决策方法,构建了物流快速反应能力评价模型;通过算例分析,表明了所构建的物流快速反应能力评价模型可较好地评价物流快速反应的能力。4.运用层次分析法对物流快速反应能力影响因子进行了分析,根据各个因子的权重提取影响物流快速反应实现的关键因子,构建了物流快速反应实现的关键因子结构,并据此从信息技术、供应链管理、成本控制、物流硬件和人员素质等五个方面,分别提出了实现物流快速反应的具体方法。5.依据提出的物流快速反应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对海尔集团的物流快速反应能力进行了评价,并与其它10家物流公司的物流快速反应能力评价结果进行了比较,验证了所提出的物流快速反应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的合理性和实用性。同时,以海尔集团实施物流快速反应为例,表明了所提出的物流快速反应实现方法的可行性。

董慧[4](2008)在《上海商业服装老字号品牌活化研究》文中认为老字号品牌作为我国文化遗产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们大都有过辉煌的过去,曾经闻名遐迩,历史文化底蕴丰厚。然而,近些年来伴随着市场环境的变迁,众多的服装老字号品牌在商海沉浮中退出了历史舞台,尚存的品牌也大多举步维艰。老字号品牌保护和建设问题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因此,重建老字号品牌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基于品牌活化、品牌活化驱动视角对上海商业服装老字号品牌进行研究,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本文的研究分为品牌活化相关理论与案例、上海商业服装老字号品牌现状、上海商业服装老字号品牌活化影响因素和上海商业服装老字号品牌活化外部驱动四大部分。第一部分研究对品牌资产、品牌老化及品牌活化等理论文献梳理分析,进而延伸到服装品牌,界定服装品牌活化和品牌活化驱动力概念。在此基础上,解析国内外十大服装品牌活化案例,为上海商业服装老字号品牌老化原因、品牌活化驱动力研究奠定基础。第二部分研究在分析上海市商业报告、经济年鉴、老字号品牌官方网站、老字号相关文献及专家学者评论等详实的历史资料基础上,归纳形成上海商业服装老字号品牌档案及上海商业服装老字号事件表,并绘制上海商业服装老字号品牌发展脉络图。使上海商业服装老字号品牌活化研究在动态的基础上得以展开。第三部分研究在文献研究、行业协会与上海商业服装老字号企业专家深度访谈和问卷调研基础上,总结上海商业服装老字号品牌老化的原因,品牌发展的机会因素,综合为上海商业服装老字号品牌活化影响因素,并绘制上海商业服装老字号品牌SWOT分析矩阵图。第四部分研究根据SWOT分析矩阵,从品牌活化外部驱动力之一投资方角度研究上海商业服装老字号品牌活化。以英国Interbrand品牌资产模型评估品牌实力因子为依据,通过投资方和老字号企业专家访谈修正因子及对其重要度打分,得到上海商业服装老字号品牌投资评估因子及重要度排序。研究结论的验证以“鸿翔”品牌为个案,得到“鸿翔”品牌活化投资方外部驱动条件。本文从“品牌活化”、“品牌活化驱动力”角度来探讨上海商业服装老字号品牌的发展,研究视角、研究方法均是一种新的尝试,研究结论得到企业与专业机构的基本认可,对与“鸿翔”品牌同属一类的上海商业服装老字号品牌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王东[5](2009)在《基于DotNetNuke的中小型物流快递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说明中小型物流快递系统是以计算机应用为基础,以中小型物流快递企业的核心业务流程为中心,采用大量信息技术和物流技术,实现实时掌握物流的动态的系统。从货物的网上订单,到物流企业所控制的一系列环节(结算、接货、配送、调度等)的协调,再到将货物交到收货人手中,它使得物流过程尽可能透明化,很好地解决了中小型物流快递企业数据共享难、配送单查询难等方面的问题。DotNetNuke开源框架提供了灵活的门户软件架构,几乎可以用DotNetNuke来构建任何Web应用:商务网站、企业内网/外网、在线内容发布等,二次开发后还可以构造出复杂的信息门户系统。它具有通用性、多网站支持、高扩展性、开放源代码、支持多语言和皮肤易扩展等多种优点特性。本文首先介绍了物流快递系统的开发背景和国内外相关问题的研究现状,以及应用DotNetNuke开源框架开发中小型物流快递系统设计的特点和优势,并对系统的开发目标和用户需求进行了分析,然后给出系统的总体设计方案,最后以快递系统中的快递配送和客户服务为例,在B/S三层体系结构下详细阐述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并对系统进行了测试和对进一步改进和应用提出了建议。本系统主要应用软件工程的基本原理,Web服务器和数据库服务器可以分布在两个服务器上,采用表示层、业务逻辑层和数据访问层相互结合的结构,SQL Server作为数据库,把对数据进行的操作放在存储过程中,使系统的功能和数据分离,保证系统运行稳定。技术上严格遵循DotNetNuke的标准框架,保证了系统和横向和纵向扩展性,以及系统的可重用性。中小型物流快递系统主要分为基本信息管理、快递配送管理、仓储管理、客户服务管理四大模块。其中,基本信息管理模块主要由系统设置、权限基础设置和会员设置功能组成;快递配送管理模块主要是由订单管理、结算管理、调度管理和分拣管理等功能组成;仓储管理模块主要实现出入库管理、在库管理和查询功能;客户服务管理模块主要实现客户信息管理、订单跟踪和投诉管理等功能。

马孝贺,李莎[6](2008)在《纺织企业库存管理研究》文中认为本文探讨了纺织企业库存管理的任务、发展现状与发展方向,概述了库存管理中用到的相关技术。

王硕[7](2007)在《电子商务概论》文中认为电子商务作为21世纪的时代特征,正成为全球性的具有战略意义的经营管理手段,为社会的发展带来全新的挑战和机遇。我国已将推进电子商务应用,加速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与创新,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发展,发挥技术后发优势,实现生产力跨越式发展,作为国家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措施。电子商务是指企业经营过程与企业经营活动的信息化、网络化,其研究内容非常广泛,主要包括网络环境下企业经营过程的规律和企业经营活动的特点、实现电子商务的理论、方法和技术、电子商务的社会与法律环境要求以及发展电子商务的战略与对策等。为了系统地描述电子商务所涉及的主要内容,本文以互联网环境下商务活动过程为主线,对电子商务活动中的营销、谈判、交易、支付以及相关技术保障和环境措施等内容科学合理地组织。本文共分三篇十一章。第一篇为基础篇,着重介绍电子商务的产生、发展以及电子商务的基本概念和业务模式;第二篇为实务篇,系统地描述电子商务的业务过程,包括网络营销、交易谈判、支付、订单处理以及物流配送;第三篇为技术与环境篇,阐述开展电子商务的技术要求、社会管理机制,主要内容有网络技术、安全技术、系统开发技术以及管理制度的制定和法律、法规的建设。本文积极吸取国内外研究文献的先进性,同时注意形成自身的特色。(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除理论知识和技术基础,精选多个案例,并对其得失做了较详尽的分析,在案例选择上,以本土案例为主,并尽可能选自不同的领域。(2)保持内容的先进性。在内容选取时,参阅了大量相关的科技文献,并与自身的最新研究成果相结合,将其科学、合理地融入教材之中,力争反映电子商务的最新成就和发展前沿。(3)注重学科融合。电子商务是由多学科交叉融合而形成的,注重将信息技术、管理科学、经济学等知识有机融为一体,从信息技术的角度理解交易过程,从经营、管理的角度认识信息技术的价值。

李艳梅,周静[8](2006)在《面料数据库系统的开发》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市场竞争的加剧使得纺织产品品种不断增加,相应的对其保存、管理和查询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针对这一需求,本文开发了一套成本不高、操作方便的面料数据库系统,系统运行稳定,界面友好。本数据库系统不仅可以成为中小型纺织服装企业管理和查询产品数据的有效工具,也是纺织服装研究和教学单位的重要资源。

黎继子[9](2006)在《集群式供应链及其管理研究》文中指出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顾客(Customer)消费水平不断提高,企业之间竞争(Competition)日益加剧,加上经济和社会环境的巨大变化(Change),使得整个市场需求的不确定性增大。特别在当前我国正面临着经济转型和融入全球经济体系的进程中,“3C”所带来的内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变化,使得我国企业不得不进行组织和制度形式的创新,以提高自身国际竞争力就成为当务之急。 产业集群和供应链管理作为有效的区域经济发展载体和组织管理范式,正成为诸多地方经济实体和企业生存发展的关键。改革开放以来,国内很多地方政府和企业也非常重视和强调区域经济和供应链管理的发展战略,但是实际运作起来效果难尽人意。因而,如何搞好区域经济发展,促进产业升级的同时,也能使得区域内中小企业运用供应链管理来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并能与外国大企业一起参与全球竞争,达到“以小搏大”的目的,就成为了当今研究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现有的理论研究,大多是将产业集群和供应链管理分开进行,并都取得了相当丰富的研究成果,但极少将产业集群和供应链管理进行耦合研究分析。 本文认为:产业集群发展和供应链管理存在耦合性。产业集群的发展升级,须从价值链中的低附加值、非核心环节向高附加值、战略环节转移,即产业集群沿着产业价值链向着附加值更高环节扩展,形成在同一地域完整或近乎完整的集群价值链:另一方面,在产业集群中,不但有着同一产业中位于同一环节的多个核心企业,更重要的是,也存在着与产业相关的上下游企业,并聚集于同一地域(Porter,1998),为多单链式供应链间的竞合关系提供了天然的、自然而然的构建平台。 基于此,本文提出了“集群式供应链”这一概念,并对其进行界定和分析。在本文中借鉴了前人关于产业集群和供应链管理理论的研究方法以及研究成果,运用理论归纳、逻辑演绎分析手段和一些具体的模型,试图从中微观层面,设计一套完整的关于集群式供应链管理的理论框架,并以此理论框架去探讨我国区域经济和集群企业管理发展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本文共分10章,主要内容如下: 第1章,介绍本文研究背景和课题来源;明确了研究的目的和重要意义;对全文主要内容进行了简要的介绍,并给出研究方法;阐述了本文研究的主要创新之处。 第2章,对论文相关文献进行了系统性综述,主要包括:产业集群理论评述;供应链管理实践发展:产业集群和供应链的耦合。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集群式供应链”这一概念。

刘基宏,邵永林[10](2000)在《纺织商业企业物流管理软件开发——小小布业管理系统》文中研究说明以中国轻纺城的纺织商业企业的管理为研究对象 ,根据市场调研情况提出采用计算机辅助管理的主要内容是物流管理 ;结合实际情况开发小小布业管理系统 ,文中详细讨论了数据库结构设计及软件的功能 ,并探讨了软件的发展方向 .

二、纺织商业企业物流管理软件开发——小小布业管理系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纺织商业企业物流管理软件开发——小小布业管理系统(论文提纲范文)

(1)中国电信连云港分公司ICT业务采购物流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概况
    1.3 研究思路与目的
    1.4 本文的主要内容
2 相关理论综述
    2.1 供应链管理与物流
    2.2 供应链环境下的采购物流管理
    2.3 小结
3 连云港分公司ICT业务发展现状
    3.1 ICT业务
    3.2 连云港分公司ICT业务
    3.3 连云港分公司ICT业务发展分析
    3.4 小结
4 连云港分公司采购物流管理现状
    4.1 概述
    4.2 需求管理
    4.3 采购管理
    4.4 合同管理
    4.5 仓库管理
    4.6 传统采购物流管理模式对ICT业务发展的制约
    4.7 小结
5 连云港分公司ICT业务采购物流管理流程优化
    5.1 组织机构优化
    5.2 采购管理优化
    5.3 供应商管理优化
    5.4 仓储管理优化
    5.5 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论文研究的主要工作和成果
    6.2 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2)涉农供应链管理理论体系构建 ——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的供应链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选题的依据
        1.1.1 研究背景
        1.1.2 欧美等西方发达国家涉农供应链研究的进展
        1.1.3 国内涉农供应链研究的关注点、连续性与质量
        1.1.4 国内在涉农链研究上存在的基本问题
        1.1.5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1.2 研究方法、研究框架和主要内容
        1.2.1 论文的研究方法
        1.2.2 论文的研究框架
        1.2.3 论文的主要内容
    1.3 可能的创新和不足之处
        1.3.1 论文可能的创新之处
        1.3.2 论文可能的不足之处
2. 涉农供应链(ARSC)基础理论体系
    2.1 物流管理与供应链管理理念
        2.1.1 物流概念
        2.1.2 供应链与供应链管理
    2.2 基于源物质生物属性的供应链基本划分
        2.2.1 供应链基础定义和分类上存在的混乱
        2.2.2 以源物质定义和分类供应链
        2.2.3 农产品、工业品与农源工业品
    2.3 涉农供应链的概念与结构模型
        2.3.1 涉农链的一般简化模型
        2.3.2 考虑到技术进步对涉农供应链简化模型的扩展
        2.3.3 涉农供应链的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
        2.3.4 基于农业中心视点的农业物流定义体系
    2.4 农业多功能性与涉农供应链的基础分类
        2.4.1 农业的多功能性及大农业概念
        2.4.2 农业多功能性与涉农供应链的大范畴划分
        2.4.3 实体型涉农供应链
        2.4.4 服务型涉农供应链
        2.4.5 结合型涉农供应链
    2.5 涉农供应链的管理分类
        2.5.1 基于具体实践领域(农产品类别/行业)的基本划分
        2.5.2 依据生物特性/物流特性的划分
        2.5.3 基于供应链运作重点差异的划分
        2.5.4 基于供应链动力机制(驱动方式)的划分
        2.5.5 按照行使不同功能的核心企业分类
        2.5.6 基于政策与管制角度的划分
    2.6 涉农供应链的特征分析
        2.6.1 两种性质的生产并存
        2.6.2 物流约束性及路径复杂性
        2.6.3 时间竞争的双向性和局限性
        2.6.4 供应商构成的特殊性
        2.6.5 需求不确定性,敏感性和个性化趋势
        2.6.6 联接随机性与结构不稳定性
    2.7 本章小结
3. 涉农供应链管理(ARSCM)基本框架构建
    3.1 涉农供应链管理的概念、内容和原则
        3.1.1 供应链管理的概念、内容与原则
        3.1.2 涉农供应链管理的收益与成本
        3.1.3 涉农供应链集成的动因
        3.1.4 涉农供应链集成过程的发展
        3.1.5 涉农供应链的集成结果
    3.2 基于涉农供应链的企业物流系统
        3.2.1 基于涉农供应链的企业物流系统
        3.2.2 涉农供应链的供应物流
        3.2.3 涉农供应链的生产物流
        3.2.4 涉农供应链的销售物流
        3.2.5 涉农供应链的逆向物流
    3.3 涉农供应链"速度陷区"形成的技术经济原因
        3.3.1 自然再生产系统(或农业生产)的超长的前置期
        3.3.2 自然再生产系统的"刚性点阵"及"弱刹车机制"
        3.3.3 产业落差
    3.4 ARSC供应端与需求端双重作用下的"箱鼠"效应
        3.4.1 涉农供应链中的牛鞭效应
        3.4.2 农产品供需的蛛网效应
        3.4.3 涉农供应链中的"箱鼠"效应
    3.5 涉农供应链的设计与构架:目标导向与决策准则
        3.5.1 涉农供应链设计需要说明的几个问题
        3.5.2 涉农供应链设计的目标导向
        3.5.3 基于产品的涉农供应链设计策略
        3.5.4 涉农供应链设计与构建的过程
    3.6 本章小结
4. 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供应链实践的现状
    4.1 国农重企的基本概况及调研和实证的总体安排
        4.1.1 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的认定标准
        4.1.2 本课题主要实证对象(国农重企)的范围
        4.1.3 研究信息获取的主要方式
        4.1.4 调研内容-和实证问卷设计
    4.2 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供应链实践的基本情况
    4.3 国农重企-供应物流的现状及其供应链协同
    4.4 国农重企-生产物流的现状及其供应链协同
    4.5 国农重企-销售物流的现状及其供应链协同
    4.6 国农重企-逆向物流在涉农供应链的实现
    4.7 物流能力、ARSC整合与企业绩效的实证研究
        4.7.1 关于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方法
        4.7.2 数据正态性性检验
        4.7.3 数据的内部一致性分析
        4.7.4 效度分析
        4.7.5 结构方程模型(SEM)分析
        4.7.6 SEM总体结论分析
    4.8 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供应链实践的基本特征
        4.8.1 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供应链实践的总体特征
        4.8.2 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的供应链整合
        4.8.3 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的"企业物流"
5. 涉农供应链的治理
    5.1 实践视角下的不稳定态涉农供应链及其治理
        5.1.1 国农重企涉农供应链实践中出现的突出问题
        5.1.2 涉农供应链治理和改善的基本框架
        5.1.3 "上报"问题及治理失衡下供应链布局无效率
    5.2 农业高新技术与涉农供应链的战略性再造
        5.2.1 TOC理论与涉农供应链
        5.2.2 农业高新技术与21世纪涉农供应链的战略性再造
        5.2.3 展望
    5.3 涉农金融创新与涉农供应链的稳定
        5.3.1 资金流问题与涉农供应链
        5.3.2 利用电子商务系统来竞价增值
        5.3.3 农产品期货与涉农供应链
        5.3.4 将物流金融、供应链融资引入涉农供应链
    5.4 涉农(食品)供应链:安全可追溯性与诱致性变革
        5.4.1 可追溯性的定义及建立可追溯体系的价值
        5.4.2 涉农(食品)安全可追溯体系的信息本质
        5.4.3 涉农(食品)安全可追溯体系的构架
        5.4.4 动态过程中的涉农供应链追溯模式的转换
        5.4.5 压力传导、模式灌输下的涉农供应链诱致性变革
    5.5 本章小结
6. 企农合作、供应集成及基于生物技术的ARSC物流一体化
    6.1 涉农供应链企业与农户间的合作对策与委托实现机制
        6.1.1 信息通信技术、协调成本和合作伙伴的最佳数量
        6.1.2 对非和约投资的激励与协调成本的综合考虑
        6.1.3 龙头企业与农户合作模式的转换及机理分析
        6.1.4 结论及龙头企业的基本对策
    6.2 农地流转制度变革与涉农供应链集成供应的实现
        6.2.1 农地流转制度变革与涉农供应链上游的集成供应
        6.2.2 涉农供应链供应商发展基本政策选择
        6.2.3 涉农供应链供应商发展的基本途径
    6.3 实施战略性采购
        6.3.1 农产品采购的重要关注要素
        6.3.2 农产品的战略性采购
    6.4 生物技术、产业集群与涉农供应链的物流一体化
        6.4.1 基于涉农供应链的物流一体化
        6.4.2 从局部优化到全局优化:条件与策略
    6.5 本章小结
7. 发展推拉结合型的涉农供应链
    7.1 推拉结合的供应链模式及CODP的界定
        7.1.1 推动式与拉动式供应链
        7.1.2 推拉结合的供应链
        7.1.3 CODP的界定
    7.2 涉农环境下发展推拉结合型供应链的动因
    7.3 涉农环境下CODP与延迟策略的关系
        7.3.1 涉农供应链框架下的供应延迟
        7.3.2 涉农供应链框架下的制造延迟(农产品加工延迟)
        7.3.3 涉农供应链框架下的交付延迟
        7.3.4 涉农供应链框架下的服务延迟
    7.4 涉农供应链延迟策略的CODP定位的步骤
    7.5 涉农环境下推拉结合型供应链运作的高度风险
    7.6 案例分析:黑龙江北大荒米业的推拉结合型供应链
        7.6.1 CODP建立的有效权衡:价值与成本
        7.6.2 基于面向客户要求建立的集成IT系统
        7.6.3 销售网络建设与物流支持
        7.6.4 按订单制造的经营模式的重要前提
        7.6.5 涉农龙头企业"不能承受之重"
    7.7 本章小结
8. 论文总结与展望
    8.1 论文总结
    8.2 论文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博士期间科研成果

(3)物流快速反应的能力评价与实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物流管理理论与快速反应理论研究现状
        1.2.2 物流快速反应研究现状
        1.2.3 物流快速反应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现状
        1.2.4 物流快速反应能力评价方法研究现状
        1.2.5 物流快速反应实现方法研究现状
        1.2.6 国内外研究现状总结
    1.3 研究思路与内容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内容
第二章 物流快速反应的相关理论分析
    2.1 物流基本理论对物流快速反应实现的理论指导
        2.1.1 物流价值理论对物流快速反应实现的理论指导
        2.1.2 物流服务中心理论对物流快速反应实现的理论指导
        2.1.3 物流战略理论对物流快速反应实现的理论指导
    2.2 系统工程理论对物流快速反应实现的理论指导
        2.2.1 系统论对物流快速反应实现的理论指导
        2.2.2 控制论对物流快速反应实现的理论指导
        2.2.3 信息论对物流快速反应实现的理论指导
        2.2.4 运筹学对物流快速反应实现的理论指导
    2.3 供应链管理理论对物流快速反应实现的理论指导
        2.3.1 快速反应供应链管理对物流快速反应实现的理论指导
        2.3.2 敏捷供应链管理对物流快速反应实现的理论指导
        2.3.3 供应链一体化管理对物流快速反应实现的理论指导
        2.3.4 供应链管理方法对物流快速反应实现的理论指导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物流快速反应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3.1 物流快速反应能力影响因素的分析
        3.1.1 物流快速反应能力影响因素的分析原则
        3.1.2 物流快速反应能力影响因素的分析视角
        3.1.3 物流快速反应能力的影响因素
        3.1.4 物流快速反应能力影响因素的梳理
    3.2 物流快速反应能力影响因素重要程度分析
        3.2.1 影响因素重要程度的确定方法
        3.2.2 物流快速反应能力影响因素重要程度的模糊集
    3.3 物流快速反应能力二级评价指标的确定
        3.3.1 物流快速反应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3.3.2 基于物流快速反应能力影响因素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的合理性
        3.3.3 物流快速反应能力二级评价指标
    3.4 物流快速反应能力三级评价指标的确立
        3.4.1 指标分析
        3.4.2 问卷调查
        3.4.3 信度分析
        3.4.4 因子分析
        3.4.5 效度分析
    3.5 物流快速反应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确定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物流快速反应能力评价方法研究
    4.1 物流快速反应能力评价方法的确定
        4.1.1 常用评价方法的对比分析
        4.1.2 采用模糊积分法的合理性
        4.1.3 模糊积分的起源与发展
        4.1.4 模糊积分的应用
    4.2 基于模糊积分的物流快速反应能力评价模型的创建
        4.2.1 物流快速反应能力评价指标表现值的明确值确定
        4.2.2 物流快速反应能力评价指标模糊密度的明确值确定
        4.2.3 计算二级评价指标的模糊积分值
        4.2.4 物流快速反应能力评价指标权重的明确值确定
        4.2.5 物流快速反应能力评价模型的创建
    4.3 物流快速反应能力评价模型的算法过程
    4.4 算例分析
        4.4.1 二级指标的模糊积分值计算
        4.4.2 二级指标的权重值计算
        4.4.3 物流快速反应能力评价值计算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物流快速反应实现方法研究
    5.1 物流快速反应实现的关键因子分析
        5.1.1 提取关键因子的常用方法
        5.1.2 层次分析法基本原理
        5.1.3 物流快速反应实现的关键因子分析步骤
    5.2 物流快速反应实现的因子重要性序列
        5.2.1 因子重要性序列
        5.2.2 物流快速反应实现的关键因子
    5.3 物流快速反应的实现方法
        5.3.1 基于信息技术的物流快速反应的实现
        5.3.2 基于供应链管理的物流快速反应的实现
        5.3.3 基于成本控制的物流快速反应的实现
        5.3.4 基于物流硬件的物流快速反应的实现
        5.3.5 基于人员素质的物流快速反应的实现
        5.3.6 物流快速反应实现方法的协调与统一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物流快速反应的能力评价与实现的案例分析
    6.1 海尔集团简介
    6.2 海尔集团实施物流快速反应的理论依据
    6.3 海尔集团物流快速反应能力评价与对比
        6.3.1 海尔集团物流快速反应能力评价
        6.3.2 海尔集团物流快速反应能力的横向比较
    6.4 海尔集团物流快速反应的实现
        6.4.1 基于信息技术的海尔集团物流快速反应的实现
        6.4.2 基于供应链管理的海尔集团物流快速反应的实现
        6.4.3 基于成本控制的海尔集团物流快速反应的实现
        6.4.4 基于物流硬件的海尔集团物流快速反应的实现
        6.4.5 基于人员素质的海尔集团物流快速反应的实现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论文总结
        7.1.1 主要工作与结论
        7.1.2 主要创新点
    7.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及论文情况

(4)上海商业服装老字号品牌活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表目录
图目录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1.1 老字号时代背景
        1.1.2 服装行业背景
        1.1.3 文献研究背景
    1.2 研究条件
    1.3 研究意义
        1.3.1 理论意义
        1.3.2 实践意义
    1.4 研究内容
        1.4.1 研究内容
        1.4.2 预期目标
    1.5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5.1 研究方法
        1.5.2 技术路线
2 品牌活化相关理论及案例
    2.1 品牌活化相关理论综述
        2.1.1 品牌资产理论
        2.1.2 品牌老化理论
        2.1.3 品牌活化理论
    2.2 服装品牌活化概念界定
        2.2.1 服装品牌活化概念
        2.2.2 服装品牌活化驱动力概念
    2.3 国内外服装品牌活化案例
        2.3.1 国内外服装品牌活化案例解析
        2.3.2 案例解析要点
    2.4 本章小结
3 上海商业服装老字号品牌发展现状研究
    3.1 老字号品牌概况
        3.1.1 老字号涵义
        3.1.2 老字号品牌行业分类及主要特点
        3.1.3 老字号品牌面临问题及发展方向
    3.2 上海商业服装老字号品牌发展历程分析
        3.2.1 上海商业老字号品牌总体概况
        3.2.2 上海商业服装老字号品牌研究范围确定
        3.2.3 上海商业服装老字号品牌发展历程
    3.3 本章小结
4 上海商业服装老字号品牌活化影响因素研究
    4.1 上海商业服装老字号品牌活化影响因素提炼
    4.2 上海商业服装老字号品牌活化影响因素修正
        4.2.1 修正目的
        4.2.2 修正方法
        4.2.3 修正方案
        4.2.4 修正结果
    4.3 上海商业服装老字号品牌活化影响因素第一轮调研
        4.3.1 调研目的及方法
        4.3.2 调研方案
        4.3.3 调研结果
    4.4 上海商业服装老字号品牌活化影响因素第二轮调研
        4.4.1 调研目的及方法
        4.4.2 调研方案
        4.4.3 调研结果
    4.5 上海商业服装老字号品牌SWOT矩阵分析
        4.5.1 SWOT矩阵法
        4.5.2 上海商业服装老字号品牌SWOT矩阵
    4.6 本章小结
5 上海商业服装老字号品牌活化外部驱动研究
    5.1 上海商业服装老字号品牌活化外部驱动理由
    5.2 上海商业服装老字号品牌活化外部驱动力
        5.2.1 投资方
        5.2.2 政府部门
        5.2.3 协会机构
    5.3 基于投资方外部驱动的上海商业服装老字号品牌活化分析
        5.3.1 上海商业服装老字号品牌投资评估因子分析
        5.3.2 "鸿翔"品牌活化投资方外部驱动条件分析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本研究的局限性及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科技查新报告
附录2 国内外服装品牌活化案例
附录3 1993年国内贸易部评定的首批中华老字号企业(上海地区)
附录4 2006年商务部重新认定的首批中华老字号企业名单(上海地区)
附录5 2006年首届中华老字号品牌价值百强榜
附录6 2007年第二届中华老字号品牌价值百强榜
附录7 2007年第二届中华老字号品牌价值排行榜(上海地区)
附录8 上海商业服装老字号品牌档案
附录9 上海商业服装老字号事件表
附录10 品牌档案、事件表、脉络图资料来源
附录11 上海商业服装老字号品牌活化影响因素访谈问卷
附录12 上海商业服装老字号品牌活化影响因素第一轮调研问卷
附录13 上海商业服装老字号品牌活化影响因素第二轮调研问卷
附录14 上海商业服装老字号品牌投资方评估品牌因子修正问卷
附录15 上海商业服装老字号品牌投资方评估品牌因子重要度调研
附录16 "鸿翔"品牌活化策略
老字号企业协会认证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5)基于DotNetNuke的中小型物流快递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相关问题的现状和研究
        1.2.1 国外相关问题的现状和研究
        1.2.2 国内相关问题的现状及研究
    1.3 开源框架发展概述
    1.4 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组织结构
        1.4.1 论文研究的主要工作
        1.4.2 论文的组织结构
第2章 物流信息技术和DotNetNuke的研究
    2.1 先进物流信息技术
    2.2 DotNetNuke开源框架的研究
        2.2.1 DotNetNuke的发展和系统环境的选择
        2.2.2 DotNetNuke框架的优缺点研究
        2.2.3 DotNetNuke框架的架构研究
第3章 中小型物流快递系统的需求分析
    3.1 系统总体目标分析
    3.2 系统组织结构分析
    3.3 系统需求分析
        3.3.1 基本信息管理需求分析
        3.3.2 物流配送管理需求分析
        3.3.3 仓储管理需求分析
        3.3.4 客户服务需求分析
第4章 基于DotNetNuke的快递系统的设计
    4.1 系统总体设计
        4.1.1 系统设计原则
        4.1.2 系统总体结构设计
        4.1.3 系统安全性的设计
        4.1.4 系统界面设计
    4.2 系统详细功能设计
        4.2.1 基本信息管理功能
        4.2.2 物流配送管理功能
        4.2.3 仓储管理功能
        4.2.4 客户服务管理功能
    4.3 系统数据库设计
        4.3.1 数据库的概念模型
        4.3.2 数据库的关系模型
第5章 基于DotNetNuke的快递系统的实现
    5.1 三层架构的实现
        5.1.1 数据库层
        5.1.2 业务逻辑层
        5.1.3 表示层
    5.2 系统主要功能模块的实现
        5.2.1 基本信息管理模块的实现
        5.2.2 物流配送服务模块的实现
        5.2.3 仓储管理模块的实现
        5.2.4 客户服务管理模块的实现
    5.3 日志记录与模块间通信的实现
        5.3.1 日志记录
        5.3.2 模块间的通信
    5.4 系统安全的实现
        5.4.1 系统采用的安全机制
        5.4.2 系统采用的安全技术
第6章 中小型物流快递系统的测试
    6.1 系统测试的目的和环境
        6.1.1 系统测试的目的
        6.1.2 系统测试的环境
    6.2 系统测试的方法和结果
        6.2.1 系统测试的方法
        6.2.2 系统测试的步骤
    6.3 系统测试结果与运行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6)纺织企业库存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纺织企业库存管理的主要任务
2 国内发展现状
3 库存管理中的核心技术问题
    3.1 物料编码
    3.2 库存精度与盘点
    3.3 库存订购
        3.3.1 经济订购批量
        3.3.2 安全库存
        3.3.3 订购点的确定
        3.3.4 库存成本控制
4 结语

(7)电子商务概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篇 基础篇
    1 绪论
        1.1 电子商务基本概念
        1.2 电子商务模型与机理
        1.3 电子商务引发的经济学问题思考
        1.4 电子商务的起源与发展
    第2章 电子商务模式与应用
        2.1 商务模式及电子商务模式
        2.2 电子商务模式分类与应用
        2.3 电子商务的交易模式
        2.4 基于易趣网的电子商务案例分析
第二篇 实务篇
    第3章 网络营销
        3.1 网络营销的基本理论
        3.2 网络消费者
        3.3 网络市场调研
        3.4 网络营销策略
        3.5 网络营销管理
    第4章 电子交易与支付
        4.1 贸易与电子贸易
        4.2 电子合同
        4.3 电子交易
        4.4 电子支付
    第5章 电子商务物流管理
        5.1 电子商务下的物流变革
        5.2 电子商务物流管理
        5.3 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物流
        5.4 客户服务与客户关系管理
第三篇 技术与环境篇
    第6章 电子商务基础技术
        6.1 网络技术
        6.2 EDI技术
        6.3 安全技术
        6.4 数据库技术
    第7章 电子商务实用开发技术
        7.1 前台(客户端)开发技术
        7.2 后台(服务器端)技术
        7.3 Web Service技术
    第8章 电子商务系统规划与建设
        8.1 电子商务系统构建的一般方法
        8.2 电子商务网站规划与建设
        8.3 电子商务网站的设计及推广
    第9章 电子商务营运社会管理机制
        9.1 管理制度的建立
        9.2 法律法规的建设
参考文献
博士生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
博士后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
致谢

(8)面料数据库系统的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数据库技术在纺织行业中的应用
3 系统的结构设计
4 数据库程序设计
    4.1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4.2 后台数据库的设计
    4.3 前台应用程序设计
5 结束语

(9)集群式供应链及其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言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课题来源
        1.1.3 问题的提出
        1.1.4 研究的意义
    1.2 内容和方法
        1.2.1 研究内容
        1.2.2 研究方法
    1.3 主要创新点
        1.3.1 主要创新点
        1.3.2 相关研究成果
第2章 集群式供应链:产业集群和供应链的耦合
    2.1 产业集群理论评述
        2.1.1 区域中心范畴
        2.1.2 企业中心范畴
        2.1.3 网络中心范畴
    2.2 供应链管理实践的演进
        2.2.1 供应链管理
        2.2.2 供应链结构演化
        2.2.3 供应链管理发展趋向
    2.3 产业集群与供应链的耦合
        2.3.1 基于产业集群视角的分析
        2.3.2 基于供应链视角的分析
        2.3.3 集群式供应链的提出
第3章 集群式供应链:表征和功能效应
    3.1 集群式供应链的界定
        3.1.1 集群式供应链的产业范围界定
        3.1.2 集群式供应链的区域范围界定
    3.2 集群式供应链的表征
        3.2.1 基于本地一体化的完整性
        3.2.2 基于信任联结方式的根植性
        3.2.3 基于时间竞争的大规模定制性
        3.2.4 基于单链为基础的多核性
        3.2.5 基于中小企业定位的普遍适用性
    3.3 集群式供应链的功能效应
        3.3.1 集群式供应链的互竞效应
        3.3.2 集群式供应链的互动效应
        3.3.3 集群式供应链的柔性效应
        3.3.4 集群式供应链的规模经济效应
        3.4.5 集群式供应链的范围经济效应
第4章 集群式供应链:体系结构和路径变迁
    4.1 集群式供应链管理的平台和体系结构
        4.1.1 集群式供应链管理的运行平台
        4.1.2 集群式供应链系统的体系和结构
        4.1.3 集群式供应链比较分析
    4.2 基于集群式供应链路径变迁
        4.2.1 裂变阶段
        4.2.2 聚集阶段
        4.2.3 扩散迁移阶段
    4.3 集群式供应链的类型辨析
        4.3.1 基于交易层次关系的集群式供应链类型
        4.3.2 基于核心企业地位的集群式供应链类型
第5章 集群式供应链:竞争力和整合构建
    5.1 集群式供应链的构建基础
        5.1.1 集群式供应链的竞争力
        5.1.2 集群式供应链竞争力的培育
        5.1.3 集群式供应链协调机构的组建
    5.2 集群式供应链的空间整合
        5.2.1 集群式供应链的空间整合的内涵和背景
        5.2.2 空间整合的层次和模式
        5.2.3 空间整合的实证分析——以我国纺织服装产业集群为例
    5.3 集群式供应链的(正向)物流整合
        5.3.1 集群式供应链组织续衍与物流特点
        5.3.2 集群式供应链物流整合模式
        5.3.3 集群式供应链中小企业物流运作模式
        5.3.4 物流整合的实证分析——以苏州IT产业为例
    5.4 集群式供应链的逆向物流整合
        5.4.1 逆向物流的特征
        5.4.2 集群式供应链逆向物流与核心企业关系
        5.4.3 集群式供应链逆向物流整合与竞争力
        5.4.4 逆向物流整合的实证分析——以东莞IT产业为例
第6章 集群式供应链:竞合关系与跨链间博弈决策
    6.1 集群式供应链的竞合关系分析
        6.1.1 竞合的含义
        6.1.2 集群式供应链的竞合对象
        6.1.3 集群式供应链的竞合方式
    6.2 集群式供应链跨链间的静态竞合博弈决策
        6.2.1 集群式供应链跨链间竞合决策特点
        6.2.2 基于Cournot-Bayes-Nash竞合决策模型
        6.2.3 模型分析和结论
    6.3 集群式供应链跨链间动态竞合博弈决策
        6.3.1 不对称信息Stackeberg竞合决策模型
        6.3.2 基于NPV的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模型
        6.3.3 模型分析和结论
第7章 集群式供应链:大规模定制化和运作管理
    7.1 集群式供应链的大规模定制化内涵
        7.1.1 大规模定制化的概念
        7.1.2 大规模定制化的内容比较
        7.1.3 集群式供应链大规模定制化的优势
    7.2 集群式供应链大规模定制化运作方式
        7.2.1 大规模定制化运作的基本框架
        7.2.2 大规模定制化生产的驱动层级
        7.2.3 大规模定制化生产的运作流程
    7.3 集群式供应链大规模定制化的驱动模式
        7.3.1 驱动机理
        7.3.2 过程分析
第8章 集群式供应链:时间和计划管理
    8.1 集群式供应链大规模定制化生产的时间竞争
        8.1.1 时间竞争的含义
        8.1.2 时间竞争的影响因素
        8.1.3 集群式供应链时间竞争的必要性
    8.2 集群式供应链大规模定制化的时间优化
        8.2.1 “时间”结构分析
        8.2.2 时间优化模型
        8.2.3 实例分析
    8.3 集群式供应链大规模定制化的计划管理
        8.3.1 集群供应链大规模定制化计划的含义
        8.3.2 生产计划管理的原则
        8.3.3 生产计划管理的运作流程
        8.3.4 生产计划的分解机理
第9章 集群式供应链:管理绩效评价
    9.1 集群式供应链管理绩效概述
        9.1.1 供应链管理绩效评价内容比较
        9.1.2 集群式供应链绩效评价的特点
        9.1.3 集群式供应链绩效评价的原则
    9.2 集群式供应链绩效评价的指标体系
        9.2.1 指标体系构建的原理
        9.2.2 绩效评价的约束指标
        9.2.3 绩效评价的主导指标
    9.3 集群式供应链绩效评价的基本方法
        9.3.1 绩效评价的模型
        9.3.2 绩效评价方法
        9.3.3 实例分析
第10章 总结和研究展望
    10.1 全文总结
    10.2 研究展望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10)纺织商业企业物流管理软件开发——小小布业管理系统(论文提纲范文)

1 市场调研
2 数据库的结构设计
3 小小布业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
4 小小布业管理系统的展望

四、纺织商业企业物流管理软件开发——小小布业管理系统(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电信连云港分公司ICT业务采购物流管理研究[D]. 董博. 南京理工大学, 2011(07)
  • [2]涉农供应链管理理论体系构建 ——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的供应链实践[D]. 张晟义. 西南财经大学, 2010(07)
  • [3]物流快速反应的能力评价与实现研究[D]. 李隽波. 中南大学, 2010(11)
  • [4]上海商业服装老字号品牌活化研究[D]. 董慧. 东华大学, 2008(03)
  • [5]基于DotNetNuke的中小型物流快递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王东. 东北大学, 2009(S1)
  • [6]纺织企业库存管理研究[J]. 马孝贺,李莎. 科技创新导报, 2008(31)
  • [7]电子商务概论[D]. 王硕. 合肥工业大学, 2007(03)
  • [8]面料数据库系统的开发[J]. 李艳梅,周静. 天津纺织科技, 2006(02)
  • [9]集群式供应链及其管理研究[D]. 黎继子. 华中农业大学, 2006(02)
  • [10]纺织商业企业物流管理软件开发——小小布业管理系统[J]. 刘基宏,邵永林. 天津纺织工学院学报, 2000(06)

标签:;  ;  ;  ;  ;  

纺织企业企业物流管理软件开发——小布业管理系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