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草蚜传病毒病发生及防治方法初探

烟草蚜传病毒病发生及防治方法初探

一、烟草蚜传病毒病的发生与防治方法的初步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周本国[1](2021)在《烟蚜与蚜传病毒病发生相关性及绿色防控技术研究》文中提出烟蚜及烟草马铃薯Y病毒病(PVY)等蚜传病毒病是烟草上的重要病虫害,常年发生严重,且难以防治,给烟叶生产造成巨大损失。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对烟草上的蚜虫种类及蚜传病毒病种类进行鉴定,对蚜传病毒病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并对蚜虫和蚜传病毒病发生流行相关性、蚜虫和蚜传病毒病的绿色防控技术进行研究,为有效控制烟蚜及蚜传病毒病的发生危害提供理论基础和应用模式。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烟草蚜虫种类鉴定及其传毒方式研究开展了烟草蚜虫种类鉴定,明确安徽烟区危害烟草的蚜虫种类主要是桃蚜(烟蚜)。开展了蚜虫传毒方式研究,明确了烟蚜的口针、头部以及腹部均可带毒,烟蚜体内的持毒时间可达10h,烟蚜的传毒效率与其带毒率并不成正比。2.烟草蚜传病毒病检测、危害及遗传多样性研究开展了烟草蚜传病毒病种类鉴定,采用ELISA、PCR方法和小RNA高通量测序方法检测了670份烟草样品,明确了安徽烟区蚜传病毒病种类主要为PVY等。开展了烟田周边毒源植物检测和大棚烟苗带毒率检测,明确了毒源植物主要有油菜、小麦、杂草、蚕豆、白菜、萝卜、元胡、菠菜、豌豆、马铃薯等,且烟草在苗床即可带毒。开展了蚜传病毒病的遗传多样性分析,明确了CMV、PVY、TVBMV三种病毒在安徽烟区的遗传多样性。3.利用siRNA高通量测序技术筛选烟草蚜传新病毒利用小RNA高通量测序方法检测出烟草新病毒TV2,对其序列进行了分析,TV2的基因组全序列5979个核苷酸,与马铃薯卷叶病毒(PLRV)具有最高的同源性,为87%,在烟草上首次报道了一个新的马铃薯卷叶病毒属病毒基因组全序列。在安徽烟区首次检测到危害烟草的芸薹黄化病毒(BrYV)和辣椒脉斑驳病毒,对Br YV-AH分离物基因组全序列进行了分析,该病毒基因组全长5678bp,编码6个开放阅读框,属于马铃薯卷叶病毒属成员,是一株重组病毒。4.烟蚜及蚜传病毒病发生流行相关性研究开展了有翅蚜迁飞动态监测与蚜传病毒病发生相关性研究,所得结果表明有翅蚜迁飞的数量和时间与蚜传病毒病发生轻重正相关。有翅蚜迁飞数量越大,蚜传病毒病发生相对越严重;有翅蚜迁飞高峰期和蚜传病毒发生高峰期正相关。有翅蚜迁飞到烟田传毒后,带毒烟株有个隐症过程,这一过程持续时间长短,主要与气候因素和烟草生育期有关,如气候条件利于病害发生,则隐症期较短,如气候条件不利于病害发生,则隐症期可长达15-20天。5.烟蚜及蚜传病毒病绿色防控技术研究与应用开展了治虫防病绿色防控技术研究与应用,包括天敌昆虫蚜茧蜂、物理方法(无纺布覆盖、黄板等)防治烟蚜、新型免疫诱抗剂预防蚜传病毒病等。筛选出以下几种治虫防病效果较好的绿色防控技术:蚜茧蜂防治烟蚜平均防治效果达到75%,生产季节平均减少防蚜农药3次,减少防治病毒病农药1次,平均减少化学农药投入6.4元/667m2,平均减少施药成本12元/667m2;和周边常规防治区相比,无纺布覆盖防蚜示范区、黄板诱蚜示范区和免疫诱抗剂预防病毒病示范区的相对防效分别达到80%、40%和40%以上。

张雅雯[2](2021)在《基于黄瓜花叶病毒构建双联和三联弱毒疫苗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病毒病是危害植物的主要病害之一,能够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随着基因工程和生物技术的发展,病毒交叉保护方面的研究更加深入,为植物病毒病的防治提供了有效途径。黄瓜花叶病毒(cucumber mosaic virus,CMV)是雀麦花叶病毒科(Bromoviridae)黄瓜花叶病毒属(Cucumovirus)的典型成员,是目前已知的寄主种类最多、分布范围最广的植物病毒之一,其三分体基因组特性,为容纳更多的异源病毒片段提供可能,因此利用CMV开发多联弱毒疫苗具有极大的潜力。本研究以实验室构建的CMV RNA2弱毒突变体为基础,插入不同类型的异源病毒片段,筛选出遗传稳定、对靶标病毒具有交叉保护作用的双联和三联弱毒疫苗;以及探索性改造RNA3,为优化疫苗开发载体奠定基础。在CMVFny RNA2的2b蛋白提前终止型突变体p CCFR2-2b PTII基础上,分别插入不同病毒片段的保守序列,构建了3种类型(CMV/TMV、CMV/TCV、CMV/TSWV)的18个双联弱毒突变体以及3种类型(CMV/TMV/PVX、CMV/TMV/PVY、CMV/TMV/TVBMV)的3个三联弱毒突变体。将不同的双联、三联弱毒突变体与CMVFny野生型RNA1和RNA3混合,分别接种本生烟,均不引起病毒病症状,14天后检测系统叶片,突变位点均稳定存在,说明弱毒突变体具备遗传稳定性。在双联弱毒突变体交叉保护实验中,预先接种突变体p CCFR2-2b PTII-TM2079II、p CCFR2-2b PTII-TM2158、p CCFR2-2b PTII-TM4059、p CCFR2-2b PTII-TM5088、p CCFR2-2b PTII-TM5738对TMV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预先接种p CCFR2-2b PTII-TC105、p CCFR2-2b PTII-TC1261、p CCFR2-2b PTII-TC3135对TCV均有明显的防治效果。在三联弱毒突变体交叉保护实验中,预先接种突变体p CCFR2-2b PTII-T100X100I对CMV/TMV/PVX的交叉保护效果明显;预先接种突变体p CCFR2-2b PTII-T100T100I对CMV/TMV/TVBMV交叉保护效果较弱;预先接种突变体p CCFR2-2b PTII-T100Y100I对CMV/TMV/PVY没有交叉保护效果。在CMVFny RNA3的基础上,构建了2种CP蛋白突变体、1种基因间隔区(IGR)部分缺失型突变体以及1种蚜传位点突变体。CP蛋白突变体和IGR部分缺失型突变体接种后出现突变回复成野生型的现象,不符合弱毒疫苗的遗传稳定的基本要求。蚜传位点突变体p CCFR3-YCYF与野生型RNA1和RNA2混合接种植物后,能够正常侵染发病并且蚜传位点的突变稳定存在,具备与RNA2弱毒疫苗混合使用的潜力。本研究基于CMV创制了二联、三联弱毒疫苗,以及蚜传位点突变体,为植物病毒病尤其是烟草病毒病的防治提供了材料和数据支持。

魏世清[3](2019)在《宜宾烟草病毒病种类、发生规律及防治研究》文中指出烟草是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病毒病严重影响了烟草的经济效益。本论文针对四川省宜宾烟区烟草病毒病进行了病毒种类和株系鉴定;重点分析了烟草脉带花叶病毒的遗传结构和变异;并对当地烟草病毒病的发生和流行规律进行调查分析,致力于明确影响当地病毒病发生流行的关键因子;并开展了田间防治研究。结论如下:1.宜宾烟草病毒种类及株系鉴定通过对宜宾烟区病毒病普查及检测,明确主要病毒为烟草花叶病毒(Cucumber mosaic virus,CMV)、黄瓜花叶病毒(Tobacco mosaic virus,TMV)、马铃薯Y病毒(Potato Y virus,PVY)和烟草脉带花叶病毒(Tobacco vein band mosaic virus,TVBMV),其中TMV各烟区均有分布,为宜宾烟区的主要病毒。构建系统进化树,明确TMV为类群I;致病力较强的CMV亚组I为当地优势株系;PVY为O株系;TVBMV与云南、贵州分离物聚集在同一分支,宜宾烟区的TVBMV属于SW组。2.烟草脉带花叶病毒的遗传结构和变异对18条全基因组序列进行重组分析,表明TVBMV有比较频繁的种内重组,重组热点区域分布在HC-Pro和CI两个基因片段。通过对70条TVBMV CP基因进化分析,将云南、四川和贵州分离物划分为SW组,同时,SW组和MC组有较强的TVBMV-地理关联性。进一步分析表明,TVBMV群体的空间遗传结构可能是由群体遗传结构和自然选择引起的。MCC树分析中国的TVBMV起源于云南。贝叶斯空间动力学分析表明山东和云南在TVBMV的流行中着重要作用。TVBMV CP基因受到负选择作用,但MC组的分离株在CP基因的第一和第三氨基酸位点受到显着的正选择压力。3.宜宾烟草病毒病发生流行规律通过对宜宾烟区烟草病毒病发生流行规律全面调查,明确宜宾烟区烟草种植模式和冬季管理模式是影响当地病毒病发生的重要因素。宜宾各烟区烟田土壤中几乎都检测到TMV,随着植烟年限的连续增加以致土壤中的TMV病毒粒子逐年增加,导致烟草病毒病的发生更为严重。4.烟草病毒病的防治分别在宜宾烟区的中海拔和高海拔地区设置试验田进行药剂防治实验,筛选出了烟草病毒病比较有效的病毒抑制剂:辛菌烷醇氨、嘧肽吗啉胍;植物诱抗剂:芸苔素内酯;生防菌:多粘·侧孢·淡紫紫孢菌、蜡质芽孢杆菌。将这些药剂进行复合处理,提高了防治效果。

陈维维[4](2019)在《四种植物免疫剂诱导烟草抗病虫害效应的研究》文中认为烟草作为我国的经济作物之一,在农业生产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目前防治烟草病虫害应用最普遍的防治措施仍是化学防治。本试验针对化学药剂不合理使用造成的农药残留、环境污染以及抗药性等问题做了烟草病虫免疫防治的新尝试,采用寡糖和蛋白类植物免疫剂,通过室内生长速率抑菌测定、室内苗期盆栽鉴定测定了四种植物免疫剂对烟蚜、烟草赤星病的诱导效应以及对烟草生长的促进效果,并进一步测定了寡糖和阿泰灵(氨基寡糖素:3%、极细链格孢激活蛋白:3%)对烟草病害的田间防效,为进一步研究新型生物药剂抗作物病虫害提供了有效途径和理论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不同植物免疫剂对烟苗促生作用:采用室内盆栽法测定了壳寡糖1、壳寡糖2、果胶寡糖和阿泰灵对烟草的促生效果,结果表明:不同的植物免疫剂对烟草生长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其中0.050 mg/mL壳寡糖1和0.050 mg/mL果胶寡糖对烟草的促生效果相对较好。2、植物免疫剂对烟苗部分化学成分含量变化的影响:用紫外线吸收法测定四种植物免疫剂处理烟叶可溶性蛋白含量变化,结果表明:0.050mg/mL壳寡糖2处理后烟草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最高,为0.122;1000倍阿泰灵处理后含量最低。使用分光光度计检测四种植物免疫剂处理后烟草叶片叶绿素含量变化,结果表明:烟草体内叶绿素a、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叶绿体色素含量均有所增加。其中0.050 mg/mL果胶寡糖处理后叶绿素a和类胡萝卜素含量最高,0.050 mg/mL壳寡糖2处理后含量最低;阿泰灵处理后叶绿素b含量最低。3、植物免疫剂诱导烟草抗蚜虫性:采用室内盆栽法以叶面喷施0.050 mg/mL寡糖和1000倍阿泰灵溶液处理烟株,(1)诱导烟草抗蚜虫性,第一次喷施植物免疫剂后蚜虫虫口减退率不断上升,可控制蚜虫,效果不显着;第二次喷施植物免疫剂后烟蚜虫口减退率达到最大,为24.97%;第三次喷施药后,烟蚜虫口减退率降低。(2)诱导蚜虫的选择性,与对照相比烟株经不同植物免疫剂处理后,蚜虫对烟草的选择性降低。4、不同植物免疫剂对烟草赤星病的抑制效果:将壳寡糖1、壳寡糖2、果胶寡糖分别设置0.050 mg/L和0.075 mg/mL两个浓度,采用室内生长速率抑菌法测定植物免疫剂对赤星病病原菌抑制效果。结果表明,三种植物免疫剂对赤星病病原菌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浓度为0.050 mg/mL时,壳寡糖1溶液对病原菌的抑制效果最好;浓度为0.075 mg/mL时,果胶寡糖溶液对病原菌的抑制效果最好。稀释1000倍的阿泰灵溶液对病原菌也有一定的抑制效果,抑制效果低于寡糖溶液。5、不同植物免疫剂对烟草病毒病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通过在烟草苗床后期和大田前期施用植物免疫剂,可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烟草病毒病的发生,有效的减轻了田间烟草病毒病的发生危害。

彭斌[5](2019)在《中国葫芦科作物病毒的分布、多样性及进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葫芦科作物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在中国28种以上病毒侵染为害葫芦科作物,每年可造成高达300亿元人民币的损失。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国际贸易交流频繁,种植地域的扩张以及种植模式的多样化,侵染葫芦科作物的病毒病种类发生报道也逐年增加。本研究调查全国西瓜和甜瓜的主要产区的病毒病的发生情况并采集疑似病毒样本应用二代测序技术(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NGS)结合常规检测方法鉴定和检测病毒种类;鉴定了2种葫芦科作物上新发生的马铃薯Y病毒属(Potyvirus)病毒;鉴定了1种侵染西葫芦的马铃薯卷叶病毒属(Polerovirus)新病毒;对4种常见的病毒进行系统进化和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分析,本文取得如下主要结果:(1)明确了中国葫芦科作物病毒种类与分布。调查了华南沿海冬季产区,长江以南丘陵产区,华中平原优势产区,西南坡地和山区种植区以及西北旱地优势产区为代表的9个省份,31个区县,52块种植地块的以西瓜和甜瓜为主的葫芦科作物上病毒病发生情况。共采集了288份疑似病毒样本,其中西瓜109份,甜瓜95份,南瓜57份,其他葫芦作物共27份。初步比较了小RNA测序(Small RNA sequencing,sRNA-seq)和去核糖体RNA测序(Ribo-minus RNA sequencing,rmRNA-seq)技术应用于鉴定和检测病毒的差异。应用NGS测序技术和常规检测技术检测到12个属22种病毒,其中已知病毒种21个,新病毒种1种。以病毒核酸类型分类比较,正单链RNA病毒(Positive-sense single-stranded RNA virus,+ssRNA virus)占优;以病毒属分类比较:马铃薯Y病毒属占优;以病毒种分类比较:小西葫芦黄花叶病毒(zucchini yellow mosaic virus)占优;以田间传播类型分类比较:以蚜虫传播方式占优;以侵染单个样本的病毒数量分类;单个病毒侵染样本数量占优。比较分析了不同葫芦科作物中检出病毒的种类与分布差异。比较分析了不同种植地区病毒发生与分布情况,其中明显差异是华南地区以蓟马传播病毒种类占优,而其他地区均是以蚜虫传播方式占优。(2)明确了小西葫芦虎纹花叶病毒和番木瓜畸形花叶病毒的生物学特性和基因组信息。在NGS和RT-PCR鉴定的基础上,测定了小西葫芦虎纹花叶病毒(zucchini tigre mosaic virus)和番木瓜畸形花叶病毒(papaya leaf distortion mosaic virus)的全基因组序列,分析了其基因组特性。ZTMV是一种重组病毒;PLDMV与目前报道的番木瓜株系基因组水平差异较大。通过重组融合方法成功构建了ZTMV和PLDMV侵染性克隆,从多种病毒复合侵染样本中获得2种病毒3个分离物纯化病毒材料并验证了其侵染性和传毒能力。测定了2种病毒4个分离物的寄主范围以及在不同葫芦科作物上的症状表现。(3)发现和鉴定一株马铃薯卷叶病毒属新病毒。我们鉴定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阜康市西葫芦上的一株马铃薯卷叶病毒属新病毒命名为小西葫芦蚜传黄化病毒(zucchini aphid-borne yellows virus)。测定该病毒的全长基因组序列5792nt并分析其基因组符合马铃薯卷叶病毒属病毒基因组特性。通过多重比对,系统进化和重组分析明确该病毒由同属的鹰嘴豆褪绿丛矮病毒(chickpea chlorotic stunt virus)与芜菁黄化病毒(turnip yellow virus),芸苔黄化病毒(brassica yellows virus)进化关系较近的未知病毒重组而来的新病毒。(4)明确了4种常见葫芦科作物病毒的进化特征,发现了一些新类群。基于NGS测序数据获得病毒的近似全长基因组序列用于4种主要病毒系统进化分析。来自本研究的黄瓜花叶病毒(cucumber mosaic virus)全基因组序列遗传多样性不高都属于ⅠB亚组,检测到可能的重配现象;ZYMV的遗传多样性丰富,发现一个区别已报道所有ZYMV分离物的新组,提出ZYMV系统进化可能与地理位置相关性的假设;基于西瓜花叶病毒(watermelon mosaic virus)全基因组序列系统进化关系重新规划了病毒群体的系统进化关系;基于番木瓜花叶病毒(papaya ring spot virus)全基因组序列系统进化分析,定义1个PRSV新组,讨论了PRSV系统进化与寄主和地理位置的相关性。基于NGS数据结合生物信息学方法对4种主要病毒基因组的SNP分析。本论文研究通过大量采集以西瓜甜瓜为主的葫芦科病毒病害样本,通过NGS,结合常规检测方法,明确了中国葫芦科作物病毒发生的种类与分布,建立了中国葫芦科病毒组;鉴定了2种新发生病毒、1种病毒新种;分析了4种常见病毒的进化特征,发现了一些类群。这些研究结果,丰富了对中国乃至世界葫芦科病毒发生与分布的认识,有利于病毒病害的防控。

王少立[6](2018)在《山东省辣椒病毒病病原的检测鉴定及BWYV和CABYV的序列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辣椒是一种重要的蔬菜,山东省是我国重要的辣椒产区之一。近年来,辣椒种植面积逐年增加,病毒病发生日益严重,辣椒产量和品质均受到影响,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制约辣椒产业的发展。为了进一步明确侵染山东省辣(甜)椒的病毒种类以及病毒的发生分布情况,本研究运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利用14种病毒的特异性引物对采自山东省济宁、潍坊、聊城、泰安、烟台、德州和淄博等7个地区的542份辣(甜)椒样品进行病毒的检测与鉴定,并对甜菜西方黄化病毒(Beet western yellows virus,BWYV)和南瓜蚜传黄化病毒(Cucurbit aphid-borne yellows virus,CABYV)的全基因组序列进行克隆测序及分析。分别将这两种病毒的全基因组序列与相应的病毒序列进行比对,并分别对其全基因组核苷酸序列进行了相似性分析和系统进化分析,利用RDP 4软件对BWYV和CABYV分离物进行RNA重组分析。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2016-2017年,对542份辣(甜)椒样品进行14种病毒检测,共检测出5种病毒,分别是BWYV、CABYV、辣椒脉黄化病毒(Pepper vein yellows virus,PeVYV)、辣椒潜隐病毒1(Pepper cryptic virus 1,PCV-1)和辣椒潜隐病毒2(Pepper cryptic virus 2,PCV-2)。其中甜瓜蚜传黄化病毒(Melon aphid-borne yellows virus,MABYV)、番茄斑萎病毒(Tomato spot wilt virus,TSWV)、南方番茄病毒(Southern tomato virus,STV)、辣椒环斑病毒(Chilli ring spot virus,ChiRSV)、番茄斑驳花叶病毒(Tomato mottle mosaic virus,ToMMV)、葫芦蚜传黄化病毒(Pepo aphid-borne yellows virus,PABYV)、丝瓜蚜传黄化病毒(Suakwa aphid-borne yellows virus,SABYV)、花生矮化病毒(Peanut stunt virus,PSV)和番茄坏死矮化病毒(Tomato necrotic stunt virus,ToNStV)未检测到。2016-2017年,病毒检出率为63.65%,其中2016年病毒检出率为64.18%,2017年病毒检出率为60.92%。在检出的病毒中,PCV-1病毒检出率最高,达32.84%,其次是PCV-2、BWYV和PeVYV,检出率分别是31.73%、31.32%、7.75%,CABYV检出率最低为0.37%。2.在检测的542份样品中,存在病毒的复合侵染现象,病毒的复合侵染率为31.30%。主要存在2种和3种病毒的复合侵染类型,其中以2种病毒的复合侵染类型为主,复合侵染率为92.59%,3种病毒复合侵染率为7.41%。3.分别从济宁和潍坊两地在2016年和2017年采集的感染BWYV的辣椒样品中各选取一个进行BWYV全基因组序列扩增,得到4条BWYV的全基因组序列,长为5693-5699 bp。对CABYV进行全基因组序列扩增,结果显示CABYV的全基因组序列长为5684 bp。4.分别对BWYV和CABYV的全基因组核苷酸序列进行相似性分析和系统进化树分析,结果表明:4个BWYV山东分离物聚类在一个分支上,与中国和韩国分离物聚类在一个分支上,亲缘关系较近。BWYV在进化上可能与地理位置有关,与寄主无明显关系。CABYV-LJ3与中国、韩国和日本分离物聚类在一个分支上,亲缘关系较近,该病毒在进化上可能与地理位置有关,与寄主无关。分别对BWYV和CABYV进行重组分析,结果表明:BWYV-JN16311与BWYV-WF1793分离物之间存在重组现象。CABYV-LJ3分离物与中国分离物(GQ221223)存在重组现象,与中国分离物(HQ439023)存在潜在重组。

夏烨[7](2017)在《三种烟草病毒在烟田土壤中的分布动态及在烟草中的互作》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烟草(Nicotiana tabacum L)是一种重要经济作物。病毒病给烟草产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其中,烟草花叶病毒(Tobacco mosaic virus,TMV)、黄瓜花叶病毒(Cucumber mosaic virus,CMV)、马铃薯Y病毒(Potato virus Y,PVY)的危害最为严重。近年来,烟田中两种或者多种病毒复合侵染的比例日益增高。烟田土壤带有TMV、CMV、PVY是导致烟株带毒的重要因素。为了建立高效的烟田土壤病毒检测方法,搞清烟草中多重病毒互作的机理,本文展开了系列研究,主要结果如下:1本研究建立了完善的烟田土壤携带病毒的检测方法。分别利用ELISA、RT-PCR、荧光定量RT-PCR和RT-LAMP的方法均可以对烟田土壤中的TMV、CMV、PVY进行有效检测。四种方法检测TMV灵敏度分别为10-3g土/mL、10-3、10-5和10-6;检测CMV的灵敏度分别是10-1g土/mL、10-1、10-3和10-4;检测PVY的灵敏度分别为10-2 g/mL、10-2、10-4和10-5。2侵染烟草的三种主要病毒在土壤中的分布与含量不同。TMV、PVY的分布最为广泛,CMV最少。随着距离感病烟草根部垂直距离和水平距离的增加,土壤中病毒的含量逐渐减少。随着烟株种植时间的增长,土壤中病毒的积累量和扩散能力都增大。烟草连作土壤里的病毒含量多于烟草与水稻轮作土壤里的病毒含量。3在TMV和CMV复合侵染时,CMV对TMV的CP基因、MP基因、p-183基因和p-126基因的表达起干扰作用。TMV对CMV起协生作用,促进CMV 2b基因、CP基因、MP基因、Rep基因的表达。这种干扰/协生作用在接种30天的时候到达一个向上/下的拐点。在TMV、CMV和PVY三种病毒复合侵染时,PVY对CMV起干扰作用,主要体现在抑制CMV 2b基因、CP基因、MP基因、Rep基因的表达。PVY对TMV起协生作用,主要体现在促进TMV的MP基因和p-183基因的表达。复合侵染21天开始,PVY对TMV协生和CMV对TMV的干扰这两种作用逐渐达到平衡。复合侵染2130天时,PVY对CMV的干扰作用强于TMV对CMV的协生作用。复合侵染过程中,TMV、CMV严重干扰甚至抑制了PVY的基因表达。以上工作的完成,对于深入了解烟田主要病毒的传播途径和在烟草中的互作机理,制定有效措施防控病毒病害,减少经济损失具有重要意义。

代园凤,喻会平,陈玉荣,游兴琳,李磊磊,洪枫[8](2016)在《毕节市烤烟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研究进展》文中提出为毕节市烤烟生产及病虫害综合防控提供依据,在分析贵州烤烟病虫害防治现状的基础上,对毕节市烤烟主要病虫害种类及其绿色防控技术进行综述。

张鹏远[9](2016)在《薯蓣褪绿坏死花叶病毒的普通生物学及分子生物学研究》文中提出薯蓣褪绿坏死花叶病毒(Yam chlorotic necrotic mosaic virus,YCNMV)是马铃薯Y病毒科(family Potyviridae)柘橙病毒属(genus 的一个暂定成员。该病毒是本课题组2009年在云南省永胜县的野生小花盾叶薯蓣上发现并命名的。由于该病毒当时只测定了 4个分离物的3’端序列(包括部分nib基因序列、完整cp基因和3’-UTR序列),尚有诸多关键信息未被明确,其分类地位也还需大量的实验证据支持。为了进一步明确该病毒的分类地位,增加对YCNMV的认识,本研究开展了 YCNMV的全基因组序列测定、普通生物学特性和cp基因的分子遗传多样性研究,并建立了 YCNMV血清学和RT-PCR(Reverse transcription PCR)检测体系。同时,还构建了 T7启动子下的YCNMV的侵染性克隆,并初步完成了对部分YCNMV疑似运动蛋白的亚细胞定位。具体研究工作如下:(1)对YCNMV的普通生物学及基因组结构进行了初步研究YCNMV粒子呈曲线状,大小为600-700X 13 nm,具有典型Potyviridae科病毒风轮状内含体。利用RACE方法获得了 YCNMV的全基因组序列。基因组结构分析表明,YCNMV具有Potyviridae科成员中最小的基因组结构,其基因组序列全长8 208 nt(不含Poly A尾);基因组包含一个大的ORF(由7 866 nt组成,编码2 621 aa),编码9个功能基因,在p3基因内同样存在一个PIPO移动阅读框,但与Potyviridae科其它病毒相比缺乏p1基因结构域。在YCNMV基因组中未发现与蚜传相关的PTK、KITC和DAG保守基序。YCNMV与Macluravirus病毒属另外两个病毒:中国薯蓣坏死花叶病毒(Chinese yam necrotic mosaic virus,CYNMV)和菊芋潜隐病毒(Artichoke laten virus,ArLV)的全基因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55.22-72.91%,ORF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56.08-73.09%,ORF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49.40-80.66%,cp基因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51.40-70.57%和40.72-70.24%。根据ICTV Potyviridae科cp基因或全基因组序列核苷酸低于76%,CP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低于80%的分类标准,YCNMV应是Potyviridae科Macluravirus属的一个新成员。YCNMV与Potyviridae科其它属ORF核苷酸和氨基序列构建的系统进化树分析也表明,YCNMV明显的被归在Macluravirus属内,与CYNMV在同一簇内,但存在明显的进化分支。以磨擦、浸润接种等方法在多种常见宿主植物上开展的接种实验表明,所接种植物未能检测到YCNMV病毒。利用蚜虫接种后,在接种薯蓣和本生烟植株上也没有检测到YCNMV病毒。这些结果表明,YCNMV或具有相对狭窄的寄主范围,或以其他方式进行传播。以ID-ELISA法检测YCNMV与部分Potyviridae科病毒成员的血清学关系,结果表明YCNMV与所检测病毒不具有或仅有极弱的血清学反应,上述结果表明YCNMV与所检测的Potyviridae科其他病毒成员血清学关系较远。(2)建立了 YCNMV血清学检测体系和分子生物学检测体系成功构建了 YCNMV cp基因原核表达载体,将纯化后的CP重组蛋白免疫新西兰大白兔制备获得高效价的抗血清。利用该抗血清建立了 ID-ELISA、Dot-ELISA、Western blot等YCNMV特异性血清学检测体系。通过设计简并引物、特异检测引物及特异qPCR检测引物,建立了针对YCNMV的RT-PCR、qRT-PCR分子生物学检测体系。采用本研究建立的检测体系检测了从云南省境内多地采集的疑似感病薯蓣样品共计171株,并从中检出20株YCNMV分离物,获得了其3’端序列(包括部分nib基因、完整cp基因和3’-UTR序列)。上述结果表明,所构建的检测体系稳定且特异性好,可用于后续YCNMV检测。(3)开展了 YCNMV cp基因分子遗传多样性研究结合从NCBI上获得的部分Potyviridae科其他成员序列信息,以及测序获得的20株YCNMV分离物序列信息,对YCNMV进行了分子遗传多样性研究。cp基因、CP氨基酸和3’-UTR序列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YCNMV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且多样性程度明显高于CYNMV。重组分析显示,YCNMV基因重组不明显,但YCNMV同时具有很高的核苷酸位点多态性(Pi)(0.16114±0.01333)及单倍型多态性(0.996±0.013)(Hd),表明YCNMV分子遗传多样性程度相对较高。选择压力分析表明YCNMV总体处于强烈的净化选择压力(Purifiying selection)下(dN/dS=0.1257),基因进化较保守,但依然从YCNMV不同分离物cp基因中检出4个疑似零散多向型选择位点,其中Codon273位点具有显着差异(p≤0.05)。(4)利用Infusion技术构建了 T7启动子下的YCNMV侵染性克隆构建了 YCNMV的全长侵染性克隆载体(pSKycnmv),测序结果表明,该侵染性克隆序列正确,没有发生碱基的插入、缺失及重组等突变。但体外转录物磨擦接种本生烟、心叶烟7天及22天后RT-PCR暂未检测到YCNMV,其侵染性有待进一步确认。(5)检测了 4个YCNMV可能运动蛋白的亚细胞定位将YCNMV的4个疑似运动蛋白分别与GFP在本氏烟中融合表达后,利用共聚焦显微镜观察浸润叶片下表皮细胞。结果表明,HC-Pro,VPg及CP主要定位于细胞核及细胞质中,无明显趋向性分布。CI主要定位于细胞核及细胞壁/质膜上,并在细胞壁/质膜上呈现点刻状分布。据此推测,CI可能是YCNMV定位于胞间连丝上的主要运动蛋白之一。综上所述,以上工作为YCNMV分类地位的确定,深入理解YCNMV的种群遗传结构及YCNMV的侵染机制奠定了基础。

陈杰,付继刚,杨天沛,邹光进,杨颜,张继,杨静[10](2015)在《我国烟蚜防治研究进展》文中研究指明烟蚜是烟草的主要虫害之一,烟蚜的发生对烟叶产量和质量危害较大。综述了我国烟蚜防治中利用化学防治、物理防治、栽培措施、生物防治等一系列防治措施的研究进展,并提出了烟蚜的综合防治措施。为各烟区更好地结合自身生态环境特点和烟蚜发生特点防治烟蚜提供参考。

二、烟草蚜传病毒病的发生与防治方法的初步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烟草蚜传病毒病的发生与防治方法的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烟蚜与蚜传病毒病发生相关性及绿色防控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烟草病虫害发生情况
    1.2 烟草蚜虫研究进展
        1.2.1 形态及为害
        1.2.2 生活史及习性
        1.2.3 发生与环境的关系
        1.2.4 传毒方式
        1.2.5 预测预报
        1.2.5.1 春季越冬寄主调查
        1.2.5.2 有翅蚜迁飞动态系统监测
        1.2.5.3 田间烟蚜种群数量调查
        1.2.6 综合防治
        1.2.6.1 农业防治
        1.2.6.2 物理防治
        1.2.6.3 生物防治
        1.2.6.4 化学防治
    1.3 烟草蚜传病毒病研究进展
        1.3.1 烟草蚜传病毒病危害现状
        1.3.2 烟草马铃薯Y病毒病(PVY)研究进展
        1.3.2.1 PVY多样性
        1.3.2.2 PVY血清学特征
        1.3.2.3 PVY分子特征
        1.3.2.4 HC-Pro研究
        1.3.3 烟草黄瓜花叶病毒病(CMV)研究进展
        1.3.4 烟草脉带花叶病毒病(TVBMV)研究进展
        1.3.5 烟草番茄斑萎病毒病(TSWV)研究进展
        1.3.6 烟草蚜传病毒病高通量检测技术
        1.3.7 烟草蚜传病毒病遗传多样性分析
        1.3.8 烟草蚜传病毒病预测预报研究进展
        1.3.9 烟草蚜传病毒病综合防治研究进展
    1.4 烟蚜和蚜传病毒病相关性研究进展
        1.4.1 蚜虫的传毒特性
        1.4.2 影响PVY传播的因素
        1.4.3 PVY的蚜传机制
        1.4.4 蚜虫迁飞与PVY发生流行的关系
        1.4.5 治蚜与防病的关系
    1.5 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意义
    1.6 研究的主要内容
        1.6.1 烟草蚜虫带毒部位及其发生规律研究
        1.6.2 烟草蚜传病毒病检测及危害研究
        1.6.3 利用siRNA高通量测序技术筛选烟草蚜传新病毒
        1.6.4 蚜虫及蚜传病毒病发生流行相关性研究
        1.6.5 蚜虫及蚜传病毒病绿色防控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第二章 烟草蚜虫种类鉴定及其传毒方式研究
    2.1 材料与方法
        2.1.1 烟草蚜虫种类鉴定
        2.1.2 烟蚜传毒方式研究
    2.2 结果与分析
        2.2.1 蚜虫种类鉴定
        2.2.2 烟蚜形态观察与描述
        2.2.3 CMV毒源鉴定
        2.2.4 口针中CMV检测结果
        2.2.5 烟蚜头部CMV检测结果
        2.2.6 烟蚜腹部CMV检测结果
        2.2.7 烟蚜持毒时间的测定
        2.2.8 烟蚜传毒效率的测定
    2.3 结论
        2.3.1 毒源的鉴定
        2.3.2 烟蚜各部位CMV的检测
        2.3.3 烟蚜持毒时间及其传毒效率的测定
第三章 烟草蚜传病毒病检测、危害及遗传多样性研究
    3.1 材料与方法
        3.1.1 大田蚜传病毒病种类鉴定
        3.1.2 烟田周边毒源植物检测
        3.1.3 大棚烟苗带毒率检测
    3.2 结论与分析
        3.2.1 大田蚜传病毒病种类鉴定
        3.2.2 烟田周边毒源植物检测
        3.2.3 大棚烟苗带毒率检测
        3.2.4 CMV、PVY、TVBMV遗传多样性分析
第四章 利用siRNA高通量测序技术筛选烟草蚜传新病毒
    4.1 材料与方法
        4.1.1 烟草新病毒Tobacco Virus 2的序列分析
        4.1.2 芸薹黄化病毒(Brassica yellows virus-AH)烟草分离物序列分析
    4.2 结果与分析
        4.2.1 烟草新病毒Tobacco Virus 2的序列分析
        4.2.2 芸薹黄化病毒(Brassica yellows virus-AH)烟草分离物序列分析
    4.3 结论与讨论
第五章 烟蚜及蚜传病毒病发生流行相关性研究
    5.1 材料与方法
    5.2 结果与分析
        5.2.1 2016 年监测结果
        5.2.2 2017 年监测结果
        5.2.3 2018 年监测结果
    5.3 结论与讨论
第六章 治虫防病绿色防控技术研究与示范
    6.1 天敌蚜茧蜂控制烟蚜技术研究与应用
        6.1.1 繁蜂设施与器材
        6.1.2 烟蚜茧蜂繁育技术
        6.1.3 烟蚜茧蜂释放技术
        6.1.4 种蚜种蜂保育技术
        6.1.5 烟蚜茧蜂对烟蚜的防治效果
    6.2 物理防治技术研究
    6.3 黄板诱蚜示范
        6.3.1 目的
        6.3.2 地点
        6.3.3 品种
        6.3.4 实施情况
        6.3.5 调查统计
        6.3.6 结果与分析
    6.4 .新型免疫诱抗剂防治烟草病毒病技术研究与示范
        6.4.1 基本情况
        6.4.2 施药情况
        6.4.3 调查统计
        6.4.4 结果与分析
第七章 结论
    7.1 研究结果
        7.1.1 明确了烟草蚜虫种类及其传毒方式
        7.1.2 明确了烟草蚜传病毒病种类、危害及遗传多样性
        7.1.3 利用siRNA高通量测序技术筛选出烟草蚜传新病毒
        7.1.4 明确了烟蚜及蚜传病毒病发生流行的相关性
        7.1.5 开展了治虫防病绿色防控技术研究与应用
    7.2 主要创新点
        7.2.1 利用小RNA高通量测序方法检测新病毒
        7.2.2 明确了皖南烟区烟蚜及蚜传病毒病发生流行的相关性
参考文献

(2)基于黄瓜花叶病毒构建双联和三联弱毒疫苗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符号说明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我国常见的烟草病毒病种类
        1.1.1 黄瓜花叶病毒
        1.1.1.1 生物学特性
        1.1.1.2 基因组结构
        1.1.1.3 株系划分
        1.1.1.4 危害症状
        1.1.2 烟草花叶病毒
        1.1.2.1 生物学特性
        1.1.2.2 基因组结构
        1.1.2.3 株系划分
        1.1.2.4 危害症状
        1.1.3 马铃薯Y病毒
        1.1.3.1 生物学特性
        1.1.3.2 基因组结构
        1.1.3.3 株系划分
        1.1.3.4 危害症状
        1.1.4 马铃薯X病毒
        1.1.4.1 生物学特性
        1.1.4.2 基因组结构
        1.1.4.3 株系划分
        1.1.4.4 危害症状
        1.1.5 烟草脉带花叶病毒
        1.1.5.1 生物学特性
        1.1.5.2 基因组结构
        1.1.5.3 危害症状
    1.2 烟草病毒病的防治措施
        1.2.1 传统防治措施
        1.2.2 利用抗病毒基因工程防治
        1.2.2.1 RNAi技术
        1.2.2.2 卫星RNA介导的病毒抗性
        1.2.2.3 植物细胞工程技术
        1.2.3 利用弱毒疫苗的交叉保护防治
    1.3 交叉保护
        1.3.1 交叉保护机制
        1.3.2 弱毒株系的分离方式
        1.3.2.1 自然分离
        1.3.2.2 高温处理
        1.3.2.3 亚硝酸处理
        1.3.2.4 紫外线照射处理
        1.3.2.5 利用卫星RNA组建弱毒株系
        1.3.2.6 利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构建
        1.3.3 交叉保护的应用
        1.3.4 影响交叉保护效果的因素
    1.4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
        2.1.1 质粒、菌株及毒源
        2.1.2 供试植物、蚜虫
        2.1.3 分子生物学试剂
        2.1.4 主要实验仪器
        2.1.5 引物及测序
    2.2 试验方法
        2.2.1 植物总RNA提取——TransZol试剂提取法
        2.2.2 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
        2.2.3 重叠PCR
        2.2.4 菌落PCR
        2.2.5 酶切反应
        2.2.6 核酸的沉淀和浓缩
        2.2.7 DNA片段的纯化
        2.2.8 同源重组
        2.2.9 连接反应
        2.2.10 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的制备(DH5α)
        2.2.11 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的转化(DH5α)
        2.2.12 质粒提取(碱裂解法)
        2.2.13 农杆菌感受态细胞的制备(GV3101)
        2.2.14 农杆菌感受态细胞的转化(GV3101)
        2.2.15 病毒接种
        2.2.15.1 农杆菌注射接种法
        2.2.15.2 机械摩擦接种法
3 结果与分析
    3.1 基于CMV_(Fny)RNA2的双联弱毒疫苗的构建与评价
        3.1.1 兼抗CMV/TMV的双联弱毒疫苗的构建与评价
        3.1.1.1 TMV片段插入型CMV RNA2弱毒突变体的构建
        3.1.1.2 TMV片段插入型CMV RNA2弱毒突变体的稳定性分析
        3.1.1.3 TMV片段插入型CMV RNA2弱毒突变体的交叉保护作用评价
        3.1.2 兼抗CMV/TCV的双联弱毒疫苗的构建与评价
        3.1.2.1 TCV片段插入型CMV RNA2弱毒突变体的构建
        3.1.2.2 TCV片段插入型CMV RNA2弱毒突变体的稳定性分析
        3.1.2.3 TCV片段插入型CMV RNA2弱毒突变体的交叉保护作用评价
        3.1.3 兼抗CMV/TSWV的双联弱毒疫苗的构建与评价
        3.1.3.1 TSWV片段插入型CMV RNA2弱毒突变体的构建
        3.1.3.2 TSWV片段插入型CMV RNA2弱毒突变体的稳定性分析
        3.1.3.3 TSWV片段插入型CMV RNA2弱毒突变体交叉保护作用评价
        3.1.4 兼抗CMV/TMV的100 bp双联弱毒疫苗的构建与评价
        3.1.4.1 TMV100 bp片段插入型CMV RNA2弱毒突变体的构建
        3.1.4.2 TMV100 bp片段插入型CMV RNA2弱毒突变体的稳定性分析
        3.1.4.3 TMV100bp片段插入型CMV RNA2弱毒突变体的交叉保护作用评价
    3.2 基于CMV_(Fny)RNA2 的三联弱毒疫苗的构建与评价
        3.2.1 兼抗CMV/TMV/PVX的三联弱毒疫苗的构建与评价
        3.2.1.1 TMV/PVX片段插入型CMV RNA2弱毒突变体的构建
        3.2.1.2 TMV/PVX片段插入型CMN RNA2弱毒突变体的稳定性及交叉保护效果分析
        3.2.2 兼抗CMV/TMV/PVY的三联弱毒疫苗的构建与评价
        3.2.2.1 TMV/PVY片段插入型CMV RNA2弱毒突变体的构建
        3.2.2.2 TMV/PVY片段插入型CMV RNA2弱毒突变体的稳定性及交叉保护效果分析
        3.2.3 兼抗CMV/TMV/TVBMV的三联弱毒疫苗的构建与评价
        3.2.3.1 TMV/TVBMV片段插入型CMV RNA2弱毒突变体的构建
        3.2.3.2 TMV/TVBMV片段插入型CMN RNA2弱毒突变体稳定性及交叉保护效果分析
    3.3 基于CMV_(Fny)RNA3的CP蛋白和蚜传位点突变体构建及作用评价
        3.3.1 基于CMV_(Fny)RNA3 CP的缺失型突变体构建与评价
        3.3.1.1 CP蛋白全部缺失型突变体的构建
        3.3.1.2 CP蛋白全部缺失型突变体稳定性评价
        3.3.1.3 CP蛋白部分序列缺失型突变体的构建
        3.3.1.4 CP蛋白部分序列缺失型突变体稳定性评价
        3.3.2 基于CMV_(Fny)RNA3 CP的提前终止型突变体构建与评价
        3.3.2.1 CP蛋白提前终止型突变体的构建
        3.3.2.2 CP蛋白提前终止型突变体稳定性评价
        3.3.3 基于CMV_(Fny)RNA3基因间隔区的突变体构建与评价
        3.3.3.1 IGR部分缺失型突变体的构建
        3.3.3.2 IGR部分缺失型突变体稳定性评价
        3.3.4 基于CMV_(Fny)RNA3的蚜传关键位点突变与稳定性分析
        3.3.4.1 蚜传关键位点突变体的构建
        3.3.4.2 蚜传关键位点突变体稳定性评价
4 讨论
    4.1 弱毒疫苗在本生烟上的接种时间和交叉保护效果比较
    4.2 三联弱毒疫苗交叉保护效果不明显
    4.3 RNA3 突变体存在完全恢复现象
    4.4 影响CMV_(Fny)蚜传效率的原因
5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引物列表
    附录2 质粒列表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3)宜宾烟草病毒病种类、发生规律及防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文献综述
    1 选题背景及意义
    2 烟草病毒病在我国分布及主要种类
        2.1 烟草病毒病在我国的分布
        2.2 烟草主要病毒的基本特性
    3 植物病毒常用检测技术
        3.1 血清学检测法
        3.2 分子生物学检测法
    4 烟草病毒病的防治
        4.1 防蚜治蚜
        4.2 药剂防治
    5 烟草脉带花叶病毒及TVBMV群体遗传研究现状
        5.1 烟草脉带花叶病毒
        5.2 烟草脉带花叶病毒群体遗传研究现状
一、宜宾不同烟叶产区病毒种类鉴定
    1 实验材料
        1.1 仪器设备
        1.2 样品采集
        1.3 主要试剂
    2 实验方法
        2.1 烟草病毒病症状调查
        2.2 烟草病毒病种类鉴定
        2.3 宜宾烟区主要病毒株系确立
        2.4 宜宾烟区病毒病多重PCR鉴定体系建立
    3 实验结果及分析
        3.1 宜宾烟草病毒病主要症状特点
        3.2 宜宾烟草不同生长时期病毒病的主要症状特点
        3.3 宜宾烟草病毒主要种类鉴定
        3.4 宜宾烟草病毒病主要症状与病毒种类
        3.5 宜宾烟草主要病毒的株系
        3.6 宜宾烟区主要烟草病毒病的多重 PCR 检测体系构建
    4 讨论
二、烟草脉带花叶病毒群体遗传分析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2 结果
        2.1 TVBMV全基因组重组分析
        2.2 TVBMV CP进化分析
        2.3 选择压力分析
        2.4 群体历史动态分析
        2.5 TVBMV群体迁移分析
    3 讨论
三、宜宾烟草病毒病的发生规律分析
    1 实验方法
        1.1 烟草病毒病普查
        1.2 定点调查
        1.3 宜宾烟区烟草病毒病初始传播源调查
    2 结果
        2.1 宜宾各烟区病毒病发病普查
        2.2 宜宾兴文县烟草病毒病的定点调查
        2.3 不同种植模式与烟草病毒病发病程度
        2.4 不同地势与烟草病毒病发病程度
        2.5 不同移栽时间与烟草病毒病发病程度
        2.6 宜宾烟区病毒病的侵染源
        2.7 烟田冬季种植和管理模式
    3 讨论
四、烟草病毒病的田间防治
    1 实验材料及实验地点
    2 实验方法
        2.1 药剂防治
        2.2 物理防治
        2.3 生物防治
        2.4 栽培管理
        2.5 综合防治
        2.6 防治效果调查
    3 防治效果及分析
        3.1 病毒抑制剂的防效分析
        3.2 植物诱抗剂的防效分析
        3.3 生防菌的防效分析
        3.4 田间综合防治效果分析
    4 讨论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附件
作者简历

(4)四种植物免疫剂诱导烟草抗病虫害效应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文献综述
    1.1 烟蚜的危害及防治现状
        1.1.1 烟蚜的发生与危害
        1.1.2 烟蚜防治现状
    1.2 烟草病害研究现状
        1.2.1 烟草病毒病、赤星病的发生与危害
        1.2.2 烟草病毒病、赤星病的防治现状
    1.3 寡糖类植物免疫剂的研究概况
        1.3.1 寡糖概述
        1.3.2 寡糖诱导抗病虫的活性研究
        1.3.3 寡聚糖对植物的调节作用
    1.4 蛋白类植物免疫剂研究现状
        1.4.1 阿泰灵概述
        1.4.2 阿泰灵研究现状
    1.5 研究目的和意义
2 引言
3 材料与方法
    3.1 不同植物免疫剂对烟草的促生作用
        3.1.1 材料
        3.1.2 寡糖对烟草生长的促进作用
        3.1.3 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测定
        3.1.4 烟草叶片叶绿体色素的测定
        3.1.5 数据统计与分析
    3.2 不同植物免疫剂诱导烟草抗蚜虫性
        3.2.1 材料
        3.2.2 植物免疫剂诱导烟草抗蚜虫的盆栽试验
        3.2.3 喷施植物免疫剂后烟蚜对烟草选择性盆栽试验
        3.2.4 数据统计与分析
    3.3 植物免疫剂对烟草赤星病的抑制作用
        3.3.1 材料
        3.3.2 菌种的活化
        3.3.3 四种植物免疫剂对菌丝生长的影响
        3.3.4 数据处理
    3.4 植物免疫剂诱导烟草抗主要病毒病的田间试验
        3.4.1 基本情况
        3.4.2 供试药剂
        3.4.3 试验方法
        3.4.4 数据处理与分析
4 结果与分析
    4.1 四种植物免疫剂对烟草的促生效果
        4.1.1 寡糖对烟草幼苗的促生效果
        4.1.2 叶片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变化
        4.1.3 烟草叶片叶绿体色素含量变化
    4.2 不同植物免疫剂诱导烟草抗蚜虫性
        4.2.1 诱导烟草抗蚜虫的作用效果
        4.2.2 喷施植物免疫剂后烟蚜对烟草的选择性
    4.3 植物免疫剂对烟草赤星病的抑制作用
        4.3.1 壳寡糖1对烟草赤星病菌的抑制效果
        4.3.2 壳寡糖2对烟草赤星病菌的抑制效果
        4.3.3 果胶寡糖对烟草赤星病菌的抑制效果
        4.3.4 阿泰灵对烟草赤星病菌的抑制效果
        4.3.5 不同浓度的寡糖溶液对烟草赤星病的抑制效果
    4.4 植物免疫剂诱导烟草抗主要病毒病的田间试验
        4.4.1 植物免疫剂对烟草病毒病的防治效果
5 结论与讨论
    5.1 结论
    5.2 讨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5)中国葫芦科作物病毒的分布、多样性及进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表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引言
    1.2 侵染葫芦科作物的病毒种类
    1.3 中国葫芦科作物发生现状
        1.3.1 布尼亚病毒目
        1.3.2 小RNA病毒目
        1.3.3 芜菁黄花叶病毒目
        1.3.4 混合病毒科
        1.3.5 雀麦花叶病毒科
        1.3.6 长线型病毒科
        1.3.7 内生病毒科
        1.3.8 双生病毒科
        1.3.9 黄症病毒科
        1.3.10 双分病毒科
        1.3.11 马铃薯Y病毒科
        1.3.12 番茄丛矮病毒科
        1.3.13 植物杆状病毒科
    1.4 主要葫芦科作物病毒的遗传多样性研究
        1.4.1 番茄斑萎病毒属遗传多样性
        1.4.2 黄瓜花叶病毒遗传多样性
        1.4.3 马铃薯卷叶病毒属遗传多样性
        1.4.4 马铃薯Y病毒属遗传多样性
        1.4.5 甜瓜坏死斑点病毒遗传多样性
    1.5 应用高通量测序技术鉴定植物病毒及遗传变异的研究进展
        1.5.1 应用NGS于植物病毒鉴定的测序方法
        1.5.2 植物病毒组数据分析
        1.5.3 NGS测序应用园艺作物病毒检测和鉴定
    1.6 技术路线与研究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中国葫芦作物病毒种类与地理分布特点
    2.1 引言
    2.2 材料与方法
        2.2.1 病毒样本采集
        2.2.2 研究方法
    2.3 结果与分析
        2.3.1 中国葫芦科作物病毒田间样品采集
        2.3.2 两种不同NGS测序方法的鉴定植物病毒初步比较
        2.3.3 中国葫芦科作物病毒发生种类
        2.3.4 中国主要产区间病毒种类和传毒方式比较
    2.4 讨论
第三章 小西葫芦虎纹花叶病毒和番木瓜叶畸形花叶病毒侵染性克隆的构建和生物学特性研究
    3.1 引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研究材料
        3.2.2 研究方法
    3.3 结果与分析
        3.3.1 ZTMV和 PLDMV田间症状以及VirusDetect组装contig结果
        3.3.2 ZTMV和 PLDMV全基因组特性及系统进化分析
        3.3.3 ZTMV和 PLDMV侵染性克隆构建与生物学鉴定
    3.4 讨论
第四章 1种侵染西葫芦的马铃薯卷叶病毒属病毒的发现鉴定
    4.1 引言
    4.2 材料与方法
        4.2.1 病毒材料来源
        4.2.2 实验方法
    4.3 结果与分析
        4.3.1 血清学和RT-PCR检测
        4.3.2 NGS测序结果分析
        4.3.3 ZABYV基因组特性
        4.3.4 ZABYV基因组的系统进化和重组分析
    4.4 讨论
第五章 中国主要葫芦科作物病毒的系统进化与SNP变异初步分析
    5.1 引言
    5.2 材料与方法
        5.2.1 NGS数据中获取病毒全基因组序列
        5.2.2 系统进化分析
    5.3 结果与分析
        5.3.1 CMV系统进化分析
        5.3.2 ZYMV的系统进化分析
        5.3.3 WMV的系统进化分析
        5.3.4 PRSV系统进化分析
        5.3.5 CMV,ZYMV,WMV和 PRSV的 SNP分析
    5.4 讨论
第六章 全文结论及展望
    6.1 全文结论
    6.2 下一步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Ⅰ 葫芦科作物病毒名录
附录 Ⅱ 本研究用于RT-PCR检测于鉴定的引物
附录 Ⅲ 采样地理信息表
附录 Ⅳ 病毒样本信息以及检测结果
附录 Ⅴ 作者简介
附录 Ⅵ 研究生期间已发表论文
致谢

(6)山东省辣椒病毒病病原的检测鉴定及BWYV和CABYV的序列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辣椒病毒病简介
        1.1.1 马铃薯卷叶病毒属
        1.1.2 δ双分病毒属
    1.2 辣椒病毒病的检测技术研究概况
        1.2.1 生物学检测法
        1.2.2 电镜检测法
        1.2.3 血清学检测法
        1.2.4 分子生物学检测法
    1.3 辣椒病毒病的防治措施
        1.3.1 选育抗耐病品种
        1.3.2 农业防治
        1.3.3 物理防治
        1.3.4 化学防治
    1.4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与仪器
        2.1.1 病毒样品的采集
        2.1.2 实验试剂
        2.1.3 实验仪器
        2.1.4 实验试剂的配制方法
    2.2 辣椒样品中RNA病毒的检测与鉴定
        2.2.1 样品RNA的提取
        2.2.2 相关引物的设计与合成
        2.2.3 反转录
        2.2.4 PCR扩增
        2.2.5 PCR产物的克隆及测序
        2.2.6 序列分析
    2.3 BWYV和 CABYV全基因组序列扩增
        2.3.1 感病植株RNA的提取
        2.3.2 引物的设计及合成
        2.3.3 反转录
        2.3.4 BWYV、CABYV全基因组PCR的扩增
        2.3.5 PCR产物的克隆及测序
        2.3.6 序列分析
    2.4 BWYV和 CABYV的5′RACE扩增
        2.4.1 感病植株RNA的提取
        2.4.2 引物的设计及合成
        2.4.3 cDNA的合成及加d(G)尾
        2.4.4 巢式PCR扩增
        2.4.5 PCR产物的克隆及测序
        2.4.6 序列分析
    2.5 BWYV和 CABYV的3′RACE扩增
        2.5.1 感病植株RNA的提取
        2.5.2 引物的设计及合成
        2.5.3 加d(A)尾及反转录
        2.5.4 巢式PCR扩增
        2.5.5 PCR产物的克隆及测序
        2.5.6 序列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山东省辣椒病毒病的病原检测情况
        3.1.1 2016 -2017 年山东省侵染辣椒的病毒检出率
        3.1.2 山东省辣椒病毒病病毒复合侵染情况
    3.2 BWYV的全基因组序列扩增及分析
        3.2.1 BWYV的全基因组序列扩增
        3.2.2 BWYV的全基因组结构分析
        3.2.3 BWYV的全基因组核苷酸系统进化分析
        3.2.4 BWYV的重组分析
    3.3 CABYV的全基因组序列扩增及分析
        3.3.1 CABYV的全基因组序列扩增
        3.3.2 CABYV的全基因组结构分析
        3.3.3 CABYV的全基因组核苷酸系统进化分析
        3.3.4 CABYV的重组分析
4 讨论
    4.1 侵染山东省辣椒的病毒种类鉴定
    4.2 BWYV全基因序列分析
    4.3 CABYV全基因序列分析
5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7)三种烟草病毒在烟田土壤中的分布动态及在烟草中的互作(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烟草及烟草病毒病概述
    1.2 烟草三种常见病毒的基本特征
        1.2.1 TMV
        1.2.2 CMV
        1.2.3 PVY
    1.3 烟草病毒的检测方法
        1.3.1 血清学方法
        1.3.2 PCR技术
        1.3.3 实时荧光定量PCR
        1.3.4 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
        1.3.5 烟草病毒TMV、CMV和PVY的检测方法的探究
    1.4 土壤携带病毒研究简介
        1.4.1 土壤中病毒病的研究情况
        1.4.2 烟田土壤病毒研究的重要性
    1.5 植物病毒间的相互作用
    1.6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2.1.1 土壤材料
        2.1.2 植物材料
        2.1.3 菌株及抗血清
        2.1.4 主要试剂
        2.1.5 主要仪器
        2.1.6 主要试剂的配制
    2.2 实验方法
        2.2.1 土壤样品的处理
        2.2.2 间接ELISA(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
        2.2.3 RNA提取用具的处理
        2.2.4 烟草叶片总RNA的抽提
        2.2.5 土壤总RNA的抽提
        2.2.6 引物的设计与合成
        2.2.7 RT-PCR反应
        2.2.8 琼脂糖凝胶电泳反应
        2.2.9 TMV、CMV、PVY的实时荧光定量RT-PCR
        2.2.10 RT-LAMP
        2.2.11 TMV、CMV、PVY在烟草体内的互作研究
3 结果与分析
    3.1 土壤中3种病毒的ELISA检测结果
    3.2 烟草叶片和土壤总RNA的抽提
    3.3 土壤中TMV、CMV、PVY的RT-PCR检测
        3.3.1 土壤样品RT-PCR的灵敏度检测
        3.3.2 RT-PCR扩增产物的检测
    3.4 土壤中TMV、CMV、PVY含量的荧光定量PCR测定
        3.4.1 TMV、CMV、PVY阳性重组质粒DNA标准品的制备
        3.4.2 实时荧光定量PCR标准曲线的建立
        3.4.3 土壤样品TMV、CMV、PVY含量的测定
        3.4.3.1 荧光定量PCR检测灵敏度分析
        3.4.3.2 土壤样品TMV、CMV、PVY含量的测定
    3.5 土壤中3种病毒的RT-LAMP的检测及灵敏度分析结果
        3.5.1 RT-LAMP检测体系的探究
        3.5.2 土壤样品RT-LAMP的灵敏度检测
    3.6 土壤样品TMV、CMV、PVY的4种检测方法的灵敏度比较
    3.7 土壤样品TMV、CMV、PVY的4种检测方法的特异性比较
    3.8 烟草主要病毒在烟草体内的互作研究
        3.8.1 复合侵染加剧病害症状
        3.8.2 复合侵染改变病毒基因的相对表达水平
4 结论与讨论
    4.1 结论
    4.2 讨论
        4.2.1 四种检测方法的优缺点比较
        4.2.2 不同方法检测烟田土壤主要病毒灵敏度的比较与分析
        4.2.3 烟田土壤主要病毒的生态特点分析
        4.2.4 烟草主要病毒的互作研究
        4.2.6 病毒基因沉默抑制子在病毒互作中的作用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8)毕节市烤烟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贵州烤烟病虫害种类及其防治现状
2 毕节市烤烟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控措施
    2.1 病毒病
    2.2 青枯病
    2.3 黑胫病
    2.4 赤星病
    2.5 白粉病
    2.6 小地老虎、烟青虫、斜纹夜蛾及棉铃虫
    2.7 烟蚜
3 小结

(9)薯蓣褪绿坏死花叶病毒的普通生物学及分子生物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马铃薯Y病毒科及相关背景概述
        1.1 马铃薯Y病毒科简介
        1.2 Potyvirus属蛋白功能及相关研究进展
        1.3 Potyvirus属病毒的翻译与复制
        1.3.1 病毒的翻译过程
        1.3.2 病毒的转录复制过程
        1.4 Potyviridae科不同种的分类标准
        1.5 Macluravirus病毒属及薯蓣褪绿坏死花叶病毒(Yam chlorotic necrotic mosaic virus,YCNMV)概述
    2 植物病毒病的主要检测方法概述
        2.1 基于指示植物的生物学鉴定方法
        2.2 基于电镜观察植物组织切片的方法
        2.3 基于血清学的鉴定方法
        2.4 基于分子生物学的检测方法
        2.5 部分新兴植物病毒检测技术概述
        2.5.1 肽质量指纹谱(Peptide Mass Fingerprinting,PMF)技术
        2.5.2 下一代测序技术(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NGS)
    3 植物病毒的种群遗传结构及多样性研究进展概述
        3.1 病毒的“准种结构”
        3.2 植物RNA病毒的种群变异概述
        3.3 植物RNA病毒分子遗传多样性的研究方法
        3.3.1 同源性分析
        3.3.2 病毒的分子系统发生
        3.3.3 病毒重组分析
        3.3.4 病毒的选择压力分析
    4 植物RNA病毒侵染性克隆
        4.1 侵染性克隆的类型
        4.1.1 侵染性cDNA概述
        4.1.2 侵染性体外转录物概述
        4.2 影响侵染性克隆构建的因素
        4.3 已构建的Potyviridae科侵染性克隆及其应用概述
        4.4 侵染性克隆应用与展望
    5 运动蛋白简介与定位
        5.1 病毒在植物体内的运动过程(以Potyvirus属病毒为例)
        5.2 运动蛋白概述
        5.3 运动蛋白的分类
        5.4 Potyvirus属病毒运动蛋白概述
        5.5 主要运动蛋白功能
        5.6 蛋白的亚细胞定位
    6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第二章 YCNMV普通生物学研究及全基因组序列测定
    1 材料与方法
        1.1 病毒来源及其他材料来源
        1.2 载体与菌株来源
        1.3 其他分子生物学试剂
        1.4 引物设计
        1.5 仪器设备
        1.6 病毒粒子的电镜观察及负染、切片方法
        1.7 病毒粒子的纯化方法
        1.8 病毒接种方法
        1.8.1 磨擦接种
        1.8.2 浸润接种
        1.8.3 蚜传接种
        1.9 YCNMV全长序列的获得
        1.9.1 RNA提取用设备的无RNase处理
        1.9.2 植物总RNA的提取
        1.9.3 cDNA全长序列的获得
        1.9.4 cDNA样品与接头引物的连接
        1.9.5 5'RACE的PCR条件及体系
        1.9.6 扩增片段的纯化
        1.9.7 感受态细胞的制备
        1.9.8 目的片段的连接与转化
        1.9.9 目的片段的验证及测序
        1.9.10 目的质粒的抽提
        1.9.11 测序结果分析与序列拼接
        1.9.12 系统进化树的构建
        1.10 ID-ELISA法检测YCNMV与部分Potyviridae科病毒之间的血清学关系
    2 结果与分析
        2.1 YCNMV感病植株症状
        2.2 YCNMV病毒粒子及感病叶片超薄切片电子显微镜观察
        2.3 YCNMV病毒的接种实验
        2.4 薯蓣总RNA的提取
        2.5 YCNMV全基因组序列的获得
        2.5.1 3'-RACE
        2.5.2 5'-RACE
        2.5.3 其他基因序列的获得
        2.5.4 YCNMV基因组序列的分析
        2.6 YCNMV与部分Potyviridae科成员多聚蛋白系统进化树
        2.7 Anti-CPYCNMV抗血清与Potyviridae科其他几种病毒的血清学关系鉴定
    3 讨论
第三章 YCNMV检测体系的建立及其应用
    1 材料与方法
        1.1 病毒来源
        1.2 载体、菌株及抗体来源
        1.3 实验动物
        1.4 其他实验材料
        1.5 血清学检测体系的建立
        1.5.1 基因的克隆及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
        1.5.2 原核表达载体的转化及鉴定
        1.5.3 菌株保储
        1.5.4 蛋白诱导表达体系的优化
        1.5.5 SDS-PAGE电泳检测诱导表达产物
        1.5.6 大量蛋白诱导表达体系的建立
        1.5.7 融合蛋白的纯化(以下步骤于4℃冰箱内完成)
        1.5.8 柱子的回收
        1.5.9 蛋白浓度的检测
        1.5.10 Anti-CP_(YCNMV)抗血清的制备
        1.5.11 基于Anti-CP_(YCNMV)抗血清的检测体系的建立及抗血清效价检测
        1.5.12 Western blot检测抗体特异性及感病植株内病毒
        1.6 基于RT-PCR检测体系的建立
        1.6.1 简并引物的设计
        1.6.2 特异性检测引物的建立
        1.7 qRT-PCR检测体系的建立以及YCNMV主要寄生部位的鉴定
    2 结果与分析
        2.1 cp基因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
        2.1.1 cp基因的克隆
        2.1.2 构建到pET30a原核表达载体内的cp基因的序列分析
        2.1.3 CP融合蛋白的溶解性分析及诱导表达条件优化
        2.1.4 Anti-CP_(YCNMV)抗血清的制备
        2.1.5 Dot-ELISA检测体系的建立
        2.1.6 ID-ELISA检测体系的建立及薯蓣样品的检测鉴定
        2.1.7 ID-ELISA在样品检测筛选中的应用
        2.1.8 Western blot检测抗血清特异性及感病植株病毒
        2.2 RT-PCR检测体系的建立
        2.2.1 RT-PCR简并引物的设计及应用
        2.2.2 检测用特异引物设计
        2.3 qRT-PCR检测体系的建立以及YCNMV主要寄生部位的鉴定
    3 讨论
第四章 YCNMV分子遗传多样性
    1 材料与方法
        1.1 病毒毒源
        1.2 菌株及载体
        1.3 其他分子生物学试剂及引物
        1.4 各分离物及参考序列信息
        1.5 序列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1.5.1 测序片段的拼接
        1.5.2 YCNMV cp基因及3'-UTR核苷酸序列的比对
        1.5.3 部分Macluravirus属成员cp基因的系统进化树构建
        1.5.4 序列重组分析
        1.5.5 YCNMV种群cp核苷酸位点多态性分析
        1.5.6 YCNMV种群内的选择压力位点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YCNMV cp基因及3'-UTR核苷酸序列的比对
        2.2 YCNMV不同分离物与其他柘橙属成员CP氨基酸序列、cp基因核苷酸序列及3 '-UTR核苷酸序列系统进化树的构建
        2.3 YCNMV种群cp核苷酸位点多态性分析
        2.4 YCNMV全基因组序列重组分析
        2.5 YCNMV种群内的选择压力位点分析
    3 讨论
第五章 YCNMV侵染性克隆的构建
    1 材料与方法
        1.1 病毒毒源
        1.2 菌株及载体
        1.3 其他分子生物学试剂
        1.4 引物设计
        1.5 实验方案设计及流程侵染性克隆构建示意图
        1.6 YCNMV各基因片段的获得
        1.6.1 YCNMV各基因片段的亚克隆
        1.6.2 Over-lap PCR反应及融合片段的克隆测序
        1.6.3 pSKn质粒骨架的获得
        1.7 侵染性克隆中间载体的获得
        1.8 侵染性克隆的获得
        1.8.1 中间载体的重新线性化
        1.8.2 线性化中间载体与其他目的片段的Infusion连接
        1.9 pSKycnmv侵染性克隆体外转录物制备与5'加帽反应
        1.9.1 pSKycnmv质粒的线性化
        1.9.2 pSKycnmv的体外转录及5’加帽反应
        1.9.3 转录产物的去DNA模板处理
        1.10 侵染性转录物的接种
        1.11 接种植株的观察与检测
    2 结果与分析
        2.1 质粒的抽提
        2.2 线性化pSKn质粒及其他各片段的获得
        2.3 连接转化产物菌落PCR验证结果
        2.4 菌落PCR阳性克隆质粒的抽提及单酶切、双酶切验证
        2.5 pSKycnmv-B29全基因组测序结果
        2.6 pSKycnmv-B29的体外转录及加帽
        2.7 体外转录产物的定量检测
        2.8 T7侵染性转录产物的接种实验
    3 讨论
第六章 YCNMV疑似运动相关蛋白的初步亚细胞定位
    1 材料与方法
        1.1 病毒来源
        1.2 载体、菌株及抗体来源
        1.3 其他实验材料
        1.4 引物设计
        1.5 仪器设备
        1.6 实验方法
        1.6.1 构建的疑似运动蛋白真核表达载体示意图
        1.6.2 常规PCR、PCR产物纯化、质粒酶切、连接及亚克隆过程
        1.6.3 ci基因的Infusion连接体系
        1.6.4 农杆菌GV3101感受态细胞的制备
        1.6.5 农杆菌的转化
        1.6.6 农杆菌介导的瞬时表达浸润接种
    2 结果与分析
        2.1 各疑似运动蛋白片段的PCR扩增
        2.2 各疑似运动蛋白的亚细胞定位
    3 讨论
第七章 结论与进一步研究建议
附录
    1 YCNMV全基因组序列
    2 cp基因核苷酸序列与参考序列比对
    3 CP蛋白氨基酸序列与参考序列比对
    4 PSKYCNMV-B29侵染性克隆序列与参考序列比对结果
    5 本文涉及病毒中文名、英文名及缩写列表
    6 论文中所涉及化学试剂缩写及中文名列表
    7 论文中涉及YCNMV分离物采样地及索引号,CYNMV分离物索引号汇总
参考文献
致谢
博士研究生期间发表文章

(10)我国烟蚜防治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化学防治
2 物理防治
3 耕作防治
4 生物防治
    4. 1 捕食性及寄生性天敌防治
    4. 2 生物菌剂防治
    4. 3 植物源农药防治
5 防治措施
    5. 1 专业化植保队伍建设
    5. 2 防治烟蚜药剂的研发
    5. 3 生物防治技术研究推广
    5. 4 抗蚜种质资源的创新

四、烟草蚜传病毒病的发生与防治方法的初步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烟蚜与蚜传病毒病发生相关性及绿色防控技术研究[D]. 周本国. 安徽农业大学, 2021(01)
  • [2]基于黄瓜花叶病毒构建双联和三联弱毒疫苗的研究[D]. 张雅雯. 山东农业大学, 2021(01)
  • [3]宜宾烟草病毒病种类、发生规律及防治研究[D]. 魏世清. 四川农业大学, 2019(01)
  • [4]四种植物免疫剂诱导烟草抗病虫害效应的研究[D]. 陈维维. 安徽农业大学, 2019(05)
  • [5]中国葫芦科作物病毒的分布、多样性及进化研究[D]. 彭斌. 华中农业大学, 2019
  • [6]山东省辣椒病毒病病原的检测鉴定及BWYV和CABYV的序列分析[D]. 王少立. 山东农业大学, 2018(01)
  • [7]三种烟草病毒在烟田土壤中的分布动态及在烟草中的互作[D]. 夏烨. 华南农业大学, 2017(08)
  • [8]毕节市烤烟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研究进展[J]. 代园凤,喻会平,陈玉荣,游兴琳,李磊磊,洪枫. 贵州农业科学, 2016(07)
  • [9]薯蓣褪绿坏死花叶病毒的普通生物学及分子生物学研究[D]. 张鹏远. 云南大学, 2016(05)
  • [10]我国烟蚜防治研究进展[J]. 陈杰,付继刚,杨天沛,邹光进,杨颜,张继,杨静. 作物杂志, 2015(06)

标签:;  ;  ;  ;  ;  

烟草蚜传病毒病发生及防治方法初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