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武器计划:一个危险的阴谋

核武器计划:一个危险的阴谋

一、核武计划:危险的阴谋(论文文献综述)

李枏[1](2020)在《疫情下的朝美关系走向以及韩国因素》文中研究指明2019年2月以来,随着朝美对话陷入僵局,两国关系陷入战略僵持期。而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再次严重影响着本已脆弱的朝美关系。一方面,特朗普政府继续强化对朝鲜的制裁,但随着美国大选的临近,特朗普仍对接触朝鲜抱有一丝希望。而另一方面,朝鲜不满美国继续采取敌朝政策,保持对美施压态势。在朝美战略僵持的同时,韩国总统文在寅所在的执政党取得了国会选举的压倒性胜利,韩朝关系正在缓慢启动,但韩国对朝鲜的政策仍面临诸多困境。新冠疫情后中美博弈日趋激烈,各方围绕半岛的博弈与合作也将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王戴林[2](2020)在《认知理论视角下的美国朝核政策研究 ——以奥巴马和特朗普时期为例》文中认为自第一次朝核危机爆发至今已有二十多年,为什么美国在如此长的时间里对朝施行了诸多政策,却未能成功解决朝核问题?本文以罗伯特·杰维斯的知觉与错误知觉理论为基础,提出了一种新的分析框架:美国总统对朝知觉是影响美国朝核政策成败的关键因素——当美国总统长期对朝存在着错误知觉时,美国的对朝政策总是陷入困境,美朝冲突不断、关系持续紧张,半岛问题难以成功解决;当美国总统对朝进行调整知觉、采取符合半岛实际的朝核政策时,美朝冲突减少、关系趋于缓和,朝核问题回归对话解决轨道,半岛局势日益稳定。本文对奥巴马时期的对朝“战略忍耐”政策和特朗普时期的对朝“极限施压”政策进行了分析对比研究。奥巴马时期的对朝“战略忍耐”政策高估了“朝鲜崩溃论”、对朝判断脱离实际,高估了对朝制裁效果、轻视朝鲜的抗压能力,低估了朝核计划进展、轻视朝鲜核打击能力,最终导致半岛局势更加紧张。但该政策也为后任应对朝核问题提供了宝贵经验。特朗普时期的“极限施压”政策一定程度上纠正了“朝鲜崩溃论”、对朝判断回归实际,正视了对朝制裁效果和朝鲜的抗压能力,正视了朝鲜的核计划进展与核打击能力,从而促使朝核问题重回对话谈判轨道,半岛局势恢复相对稳定的状态。但该政策能否完全解决朝核问题还有待时间检验。

卫玮[3](2020)在《朝鲜南北停战机制回溯与前瞻 ——兼论停和机制转换问题》文中研究指明年鉴学派代表大师布罗代尔提出的“三时段”理论,突破了西方传统史学的叙述视野,搭建了总体史观研究的全新框架。根据其理论,长时段的研究价值体现于历史学在对总体形象的粗线条勾勒中往往能揭示出社会发展的趋向,因而对人类社会发展起决定性作用。长时段所揭示的历史趋向主要在更为具体的中时段内得以体现。因此,在合理的时间跨度中探寻历史事物的发展规律和周期,是中时段研究的范畴,也是本文界定研究区间的主要理论依据。随着二战在世界范围内的终结,朝鲜半岛虽摆脱了被殖民的命运,但却面临国家分裂的现实难题。朝鲜战争的突然爆发,将民族内战的性质陡然上升到意识形态对立的层面上。两极格局下的两虎相争,一定是一场鏖战,且胜负难分。朝鲜战争最终仅以停战谈判的方式结束了兵戎相见,但表面的和平下却暗流涌动,趋于固化的分裂让真正的和平之春难以降临。停战谈判作为最早用来解决半岛问题的政治手段,尚且勉强维持双方回到战前状态,在半岛构建长久和平机制的复杂性可见一斑。自停战以来,无论是正面较量还是暗中对抗,南北都希望建立起以“我”为中心的半岛和平政治体制,但苦于任何一方都没有形成压制对方的绝对优势,半岛和平问题因此悬而未决。运用中时段理论分析,这一动向可回溯至朝战期间,双方也曾因在战场和谈判桌上难分胜负,导致战争久拖不决。因此,以朝鲜停战谈判为论述起点,分析半岛在大国介入成为既定事实的前提下,缘何难以从分裂走向和平这一问题,符合事物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内在逻辑。基于此,本文力求通过以下四个章节展开论述。第一章以朝鲜停战谈判过程为切入点,详述相关大国在关键时间节点的动向,据此分析朝鲜战争终未达成和平协定的缘由。第二章在理顺冷战期间南北致力于统一的积极做法基础上,着重剖析该时期潜在的安全隐患,以便充分认知停战协定的时代局限性。第三章系统考察半岛在停战状态下数次安全危机爆发的始末,并对相关大国提出的和平机制构建设想予以分析。第四章以当前半岛局势为论述背景,梳理半岛和平机制在具体推进过程中面临的历史困境和现实难题,并对其可能建立的构想进行展望。

王帅[4](2019)在《肯尼迪政府时期的核禁试谈判研究》文中指出20世纪60年代是美苏冷战最激烈的时期,双方为了赢得冷战的胜利加紧扩充军备,尤其在核领域展开了激烈的竞赛,竞相研究和开发核武器。由于双方极为重视核武器的发展,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双方积累了足以毁灭地球数次的大量核武器,这种局面引起了有识之士及世界各国人民的忧虑,因而世界各国掀起了声势浩大的反核和平运动,在世界舆论的压力下,美苏开始了核禁试谈判。核禁试谈判从1958年开始以来双方进行了无数次会谈,但关于核查等问题由于缺乏信任一直没有达成令人满意的协议。肯尼迪上台后一方面致力于加强美国核力量另一方面努力促成与苏联在核禁试方面达成协议,经过两年多的艰难谈判,最终于1963年7月签署《部分核禁试条约》。美苏在激烈的冷战对抗中能够达成核禁试条约实属不易,这对于核问题依然是当今世界面临的一个难以解决的难题有着非常重要的启示意义。我们应从历史中汲取经验,如何从纷繁复杂的关系中找到解决当代核问题的良方,使核能造福于人类而不是给人类带来灾难。20世纪60年代是美苏两大阵营紧张对峙的时代,他们出于维护自身利益的考虑签署了部分核禁试条约。本文通过梳理肯尼迪当政时期美苏之间核禁试谈判的过程,探索影响美苏核禁试谈判达成协议的主要原因。从中领悟到以对话代替对抗、以互信代替猜疑在处理国家关系中的重要性。虽然部分核禁试条约的签订没有实现全面禁止核试验,成果不算很大,但在当时冷战正酣的年代里,能取得如此成果实属不易,并对后来的核试验谈判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冷战结束后,美国的竞争对手苏联瓦解,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随着中国力量的迅速崛起,引起美国的恐慌,进而把中国确定为竞争对手,便提出了重返亚太的“亚洲再平衡战略”。特别是美国在韩国部署“萨德”导弹,很显然,美国的目标不仅仅是针对朝鲜,而是要借机形成对中国的威慑。面对美国重返亚太,搅局南海,与日本、韩国进行频繁军演,在韩国部署萨德,特朗普频频对中国发动贸易战等等,美国对中国遏制的企图昭然若揭。中国如何应对美国的这种战略包围,美国下一步是否会像原来对待苏联那样发动对中国的新冷战?我们如何在这种情况下应对美国对中国的新遏制,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新课题。特别是核问题,美国2002年1月13日布什总统撕毁了美苏于1972年签署的《反弹道导弹条约》,竭力发展国家导弹防御系统,特朗普以俄罗斯不遵守《中导条约》为借口宣布退出《中导条约》,这些是否会助推新一轮核军备竞赛?这就需要大国冷静地、理智地来对待当今的核试验、核扩散等问题。

杨原,曹玮[5](2018)在《核边缘、信号博弈与小国的“自我孤立”悖论》文中研究说明国际关系的一个基本常识是,当小国面对某个实力远强于自己的大国的军事威胁时,小国的理性选择是维护和强化与自己盟国的关系。但在某些特定条件下,小国却会在自身生存威胁最严峻的时期选择疏远与自己盟国的关系,从而使自己有可能陷入孤立无援的危险境地。文章综合运用博弈论、过程追踪和大数据等方法,揭示了这种反常现象背后的信号博弈原理:当特定条件满足时,拥有核威慑能力的小国可以通过故意破坏与其盟国的关系这种高成本策略,展示其愿意承担更大核战争风险的决心,从而增加在核边缘对抗中迫使敌对大国退让的几率。这个原理刻画并解释了一个违背国际政治基本常识的悖论:敌对大国对小国的军事威胁越大,小国越有可能疏远而非巩固与其盟国的关系。"自我孤立"悖论提示我们,联盟除了正面的延伸威慑功能外,还具备一种此前从未被注意到的负面威慑功能。

顾纯钰[6](2018)在《美军“海神之矛”行动情报支援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美军“海神之矛”行动一举击毙高价值目标——基地组织头目本·拉登,为全球反恐战争画上了阶段性的句号,意义重大且影响深远。突袭行动的巨大成功展现了大国决心和能力,强大的情报支援能力在幕后发挥着重要支撑作用。情报支援在计划制定、分析研判和行动执行等方面表现出了极高的水准,优秀扎实的情报工作成为该场军事杰作的点睛之笔。美军对此次战术行动大肆渲染,却对背后的情报支援工作讳莫如深。美军在行动过程中始终注重情报支援与作战计划、作战实施的整合,情报行动与作战行动的同步化、实时化与一体化,真正体现了情报支援与作战行动的无缝连接与优化整合。若是没有高效准确的情报支援,便不会有此次教科书般的经典案例。美军此次远距离跨国行动,作为一个成功案例,在情报工作,尤其是对高价值目标情报支援层面的深度剖析,对我军维护海外利益、执行海外行动具有重大的借鉴意义。论文坚持问题导向,首先还原复盘此次行动概貌,推导出此次行动的特点及其背后的情报支援保障特点。其次从情报需求、搜集、分析、合作等方面剖析高价值目标情报支援的主要流程和环节。最后从情报认知、情报建设、情报融合等方面努力为我军未来遂行海外行动提出相关参考性意见。

李小弟[7](2018)在《单边经济制裁法律问题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冷战结束之后,单边经济制裁的使用频率逐渐增多。由于单边经济制裁的合法性、有效性及其对国际社会造成的影响备受争议,引起国内外学者的重视和探讨。如,政治学者更多倾向于探究单边经济制裁在政治较量中的有效性,经济学者主要关注单边经济制裁在国家经济发展中的影响,而法学学者主要关注其合法性以及该行为是否能成为国际法的调整范围。从国际法角度看,实施单边经济制裁本身具有较强的主观判断,这使得单边经济制裁实施一方面弥补了国际法上执法机制缺乏的弊端,另一方面却对将国家主权原则和国际法规则之间的矛盾与冲突呈现在了世人面前。当前,单边经济制裁的国际法理论和实践,都有较大的发展空间。以当代国际法为框架标准,充分比较和研究单边经济制裁的内涵与外延、合法性,力求找出单边经济制裁法律制度建立、运行和发展的一般共同特征、规律和趋势,逐步挖掘单边经济制裁在国际法研究中的重要意义。同时,为构建我国对外单边经济制裁法律制度提供足够有支撑力的建议方案和理论研究成果,进而为探索既符合国际法规则又与我国经济实力和国际地位相适应的本土规则奠定良好的基础。本论文研究主要采取文献综述法、比较研究法、实证分析法,以国际法基本原则为轴线,结合单边经济制裁在理论和实践方面的发展现状,剖析单边经济制裁的国际法律机制。相较于“自助”、“报复”、“反措施”等相关国际法概念,单边经济制裁的发起门槛更低,单方面的主观性判断更强,以至于容易产生权利滥用等现实问题。随着国际社会关系的复杂化,逐渐衍生出了次级制裁、第三级制裁、域外经济制裁等概念。在此类制裁形式中,单边经济制裁不再是“一对一”的行为模式,而是会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到其他国家。正因为单边经济制裁具有很强的主观性,且波及的国家不再单一,发起单边经济制裁需要有更高层次的约束和实施技巧,以确保单边经济制裁“用得其法、用得其所”。法律行为必然以合法性为基础,单边经济制裁的合法性内涵包括“正当性”与“合乎法律”两个层面,单边经济制裁需要在既符合国际法规范,且具有正当理由的情况下,方能被国际社会所认可。而在制裁实施技巧方面,当今单边经济制裁由以往的全面制裁向聪明制裁转变,聪明制裁不再是针对一国的无差别的制裁行为,相反,聪明制裁所瞄准的是真正需要被制裁的主体。另外尤为值得注意的是,聪明制裁不得让被制裁国平民无辜的承担后果。因此,针对单边经济制裁的国际合法性审查的重点、条件和程序,必须依据国际法基本原则和国际合法性审查的实践予以不断完善,以利于单边经济制裁的正当性、合法性得到国际社会的充分认可。但结合国际社会单边经济制裁实践、案例等分析,当前的国际法,仍缺乏对单边经济制裁更有效的制约机制。中国作为国际舞台上负责任的大国,有必要积极参与、引导、构建良性的单边经济制裁制度。从国内而言,需确立由国务院安排、各部门具体执行的单边经济制裁履行机制。重视单边经济制裁活动中的道德影响,减少对非目标国的连带影响,配合其他外交政策,打好单边经济制裁的“组合拳”。从国际社会而言,中国仍将继续担任好国际大国的角色,以国际法及国际社会共同利益为标准,引导单边经济制裁制度有序发展。

金玉璨[8](2018)在《目的论指导下的时政新闻英语翻译实践报告 ——以《中国日报》实习译文为例》文中认为随着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崛起,与中国有关的国际时政新闻备受瞩目。国有报业《中国日报》是中国英文报纸印刷版发行总量最高的报纸,是中国首屈一指的主要线上报纸平台。外国读者经常通过《中国日报》了解中国政府政策,因此,可以将其视作与中国有关的全球时政新闻的风向标,这也是本报告的研究对象。本报告主体部分所选例子主要是本人在中国日报网站编译中心实习期间所翻译的英语新闻,原文本多来自于《中国日报》英文版及着名外文网站。该论文从目的论角度进行研究,目的论作为功能翻译理论的核心,对时政新闻的汉译研究产生启发性作用。论文由四部分组成。第一章主要介绍所选择的文本,并讲明本报告的意义。第二章阐述目的论的发展历程及定义,并介绍目的论的几组重要概念,同时阐释目的论对时政新闻英语翻译的指导意义。第三章是论文的核心部分,详述了在目的论指导下不同翻译策略在《中国日报》汉译过程中的应用,并通过实例从新闻标题、句子和段落等三个层面加以分析。翻译策略包括增译、省译、改写、反译、归化异化等。第四章即整篇论文的结尾部分,在总结全文的基础上强调了本报告带来的启示。

温婧[9](2018)在《批判隐喻视角下的中美媒介政治话语策略与意图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存在于国际舆论场中的媒介政治话语从来不是现实的客观反映,而是带有认知建构目的的话语权争夺。媒介中的政治话语常常不露声色的表达着各色的社会伦理、民族认同及政治归属。隐喻作为人类认识世界过程中产生的一种知觉现象,很容易对这种认知过程产生隐形的干预力量。这些隐匿在话语方式中的政治意图需要一种话语分析方法加以解读。批评隐喻视角即是一种很好的研究路径,它结合了批评话语分析的研究旨趣与认知语言学的隐喻研究方式,为媒介政治话语的研究提供了理想的分析框架,以挖掘话语文本中潜藏的不平等权力关系与意识形态特征。本文选取“萨德”事件作为研究案例,从批判隐喻的视角出发,以质性研究与计算机辅助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分别对中国媒介与美国媒介于2016年6月-2016年8月间共276篇新闻报道进行了综合分析,并试图回答以下三个问题:中美媒介政治话语的隐喻使用偏好如何?中美媒介政治话语隐喻策略背后隐藏了怎样的“隐喻意图”?中美媒介采用了何种隐喻策略进行舆论宣传?本文发现,中美媒介使用隐喻策略报道“萨德”事件时,在使用偏好层面虽然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特征,但在文本语境中都映现出相似的“意见交锋”模式。例如,两国媒体样本中的“人的隐喻”使用占比钧是最高,但是“源域”类型间的连接关系分析表明,构成这类隐喻的类型不尽相同。两国媒体的隐喻意图都聚焦于以下几点:半岛局势紧张升级的幕后推手是谁?武力威慑半岛是否有意义?“萨德”部署意在何方?韩国应该何去何从?谁在破坏东北亚战略平衡?谁在亚太混乱局势中“浑水摸鱼”?谁将东北亚推向“新冷战”格局?同时,中美两国媒体呈现的隐喻意图不是“自说自话”与“零散分布”的,而是形成了鲜明的“对话”与“对抗”式的结构特征,并最终通过媒介政治话语的策略建构国家形象与权力的隐喻“等号”。

石斌[10](2017)在《中美战略关系与亚太安全秩序——基本历史经验对于未来的启示》文中认为亚太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地缘政治经济区域之一,且多重安全竞争关系并存、中美战略矛盾高度集中。中美战略关系是影响亚太安全秩序的关键因素。历史经验表明,中美之间合则两利、斗则俱伤;而基本政治共识与战略底线原则是中美关系稳定发展的首要条件和重要基础,功能性领域的务实合作和实际成果只是润滑剂和助推器。当前中美战略关系处于结构调整、基础动摇、信任赤字的十字路口,必须"价值导向"与"利益导向"并举。双方应基于新的历史条件,通过达成关键政治共识,重塑中美关系战略基石。这至少应包括:确立合作共赢的新型大国关系总体目标;重申三个公报的核心原则,尤其是一中、反霸与共处原则;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厘清彼此在亚太尤其西太的战略目标;奉行责任分担与权力分享相称性原则。在实践上,倡导共同安全与合作安全理念,共同致力于争端解决和危机管控机制建设,推动多边制度合作,在亚太地区构建一种更加开放、包容、富于弹性与稳定性,能够兼容多极格局、多边协商、多元议题、多层交往的复合安全体系与多边制度秩序。

二、核武计划:危险的阴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核武计划:危险的阴谋(论文提纲范文)

(1)疫情下的朝美关系走向以及韩国因素(论文提纲范文)

一 特朗普“极限施压与接触”政策的战略评估
二 疫情中的朝美互动与双方战略考量
三 朝美关系中的韩国因素
四 后疫情时代中美关系大背景下的朝鲜半岛局势走向
五 结语

(2)认知理论视角下的美国朝核政策研究 ——以奥巴马和特朗普时期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提出问题
    二、文献综述
    三、选题意义
    四、研究方法
    五、结构安排
第一章 知觉理论的理论阐述和分析框架
    第一节 国际政治中的知觉与错误知觉理论
    第二节 美国朝核政策陷入困境的知觉理论分析框架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奥巴马时期的对朝知觉与“战略忍耐”政策
    第一节 奥巴马对朝“战略忍耐”政策的出台背景
    第二节 对朝知觉下“战略忍耐”政策的制定与执行
    第三节 奥巴马对朝“战略忍耐”政策的知觉理论分析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特朗普时期的对朝知觉与“极限施压”政策
    第一节 特朗普对朝“极限施压”政策的出台背景
    第二节 对朝知觉下“极限施压”政策的制定与执行
    第三节 特朗普对朝“极限施压”政策的知觉理论分析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知觉理论视角下奥巴马和特朗普时期朝核政策的比较分析
    第一节 对朝鲜及其政权的知觉比较分析
    第二节 对朝鲜制裁效果的知觉比较分析
    第三节 对朝鲜核武能力的知觉比较分析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3)朝鲜南北停战机制回溯与前瞻 ——兼论停和机制转换问题(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摘要
绪论
    1.研究目的及意义
    2.国内外研究动态
    3.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第一章 战时停战谈判回溯
    1.1 国际社会出面调停
        1.1.1 主权国家相继提出停火提案
        1.1.2 联大介入下的停战提案
    1.2 战场僵局催化了停战谈判
        1.2.1 以“三八线”为界的拉锯战
        1.2.2 中美对停战的战略考量
    1.3 历时两年之久的停战谈判
        1.3.1 围绕划定军事分界线的谈判斗争
        1.3.2 战俘遣返问题
    1.4 和平解决朝鲜问题困难重重
        1.4.1 未能奏效的日内瓦会议
        1.4.2 停和机制难以转换的因素分析
第二章 停战之后的南北选择
    2.1 冷战时期南北的和平之路构想
        2.1.1 韩国历届政府的统一政策
        2.1.2 朝鲜统一政策的演变
    2.2 停战状态下的安全隐患
        2.2.1 南北间安全信任之缺失
        2.2.2 美韩同盟的客观影响
        2.2.3 朝鲜对核力量的追求
    2.3 停战机制效能锐减
第三章 安全危机倒逼和平机制
    3.1 核试验引爆安全危机
        3.1.1 半岛安全结构失衡
        3.1.2 朝核危机爆发
    3.2 多方协商下的和平机制构建之路
        3.2.1 安全危机怪圈频现
        3.2.2 六方会谈下的艰难去核之路
    3.3 局势周期性波动已成常态
        3.3.1 核试验轮番上演
        3.3.2 针锋相对与互递橄榄枝并存
第四章 和平机制前瞻:问题与路径
    4.1 当前局势面面观
        4.1.1 美朝峰会成行
        4.1.2 当前各方良性互动频频
        4.1.3 现阶段核心矛盾依然尖锐
    4.2 制约停和机制转换的因素分析
        4.2.1 历史因素溯源
        4.2.2 现实机动因素涌现
    4.3 半岛和平机制构建的可行路径
结论
参考文献

(4)肯尼迪政府时期的核禁试谈判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一、选题依据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外学术界研究现状
        2.国内学术界研究现状
第一章 肯尼迪政府之前的美国核政策
    第一节 核武器的问世与杜鲁门政府的核政策
    第二节 艾森豪威尔时期美国的核政策
    小结
第二章 英美苏核禁试谈判的推动该因素
    第一节 和平运动推动美苏进行核禁试谈判
    第二节 美国为核禁试谈判所做的准备
    小结
第三章 1961 年美苏英三方核禁试谈判
    第一节 1961 年美苏英核禁试谈判
    第二节 1961 年核禁试谈判的挫折
    小结
第四章 《部分核禁试条约》的谈判及签署
    第一节 核禁试谈判的转折
    第二节 美苏英三方高级代表莫斯科会谈
    第三节 《部分核禁试条约》的签订及影响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一、基本史料
        1、美国官方网站
        2、学术机构网站
        3、数据库
        4、中国学术机构网站
        5、未刊史料
        6、公开刊行史料
    二、英文着作
    三、英文论文
    四、外文译着
    五、中文着作
    六、中文期刊文章及论文
致谢

(5)核边缘、信号博弈与小国的“自我孤立”悖论(论文提纲范文)

一、问题的提出
    (一) 小国“自我孤立”的困惑
    (二) 理论发现和研究设计
二、文献回顾
    (一) 小国为什么敢对大国强硬?
        1.弱国挑战强国的一般性解释
        2.核武器对拥有国行为的影响
    (二) 大国为什么无法阻止小国的强硬挑战?
        1.核武器的威慑作用
        2.其他大国的战略牵制
三、信号博弈与核环境下的“自我孤立”机制
    (一) 理论准备1:决心是核边缘竞争的决定性因素
    (二) 理论准备2:正式军事联盟不是大国为小国提供安全保障的必要条件
    (三) “自我孤立”的信号博弈
四、案例研究:朝鲜的“自我孤立”
    (一) 过程追踪
        1.2013年2月第三次核试验以前
        2.2013年3月至2016年12月奥巴马执政结束
        3.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特朗普执政时期
        4.小结
        5.对竞争性解释的回应
    (二) 大数据
    (三) 案例余论
五、结 论

(6)美军“海神之矛”行动情报支援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1.2.1 国外文献综述
        1.2.2 国内文献综述
    1.3 研究思路及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预期创新点和研究难点
        1.4.1 预期创新点
        1.4.2 研究中的主要难点
第二章 “海神之矛”行动概述
    2.1 “海神之矛”行动基本情况
        2.1.1 概况
        2.1.2 影响
    2.2 “海神之矛”行动特点
        2.2.1 战术行动,战略影响
        2.2.2 高层决策,全程参与
        2.2.3 精锐奔袭,精确分工
        2.2.4 快打快收,收放自如
        2.2.5 本土海外,支援顺畅
    2.3 “海神之矛”行动的情报支援特点
        2.3.1 行动前的情报支援——不断线长期跟踪,逐步聚焦
        2.3.2 行动中的情报支援——技术与人力并重,实时保障
        2.3.3 行动后的情报支援——重敏感证据收集,检讨评估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海神之矛”行动中高价值目标情报支援
    3.1 “海神之矛”行动高价值目标情报需求
        3.1.1 决策层面的情报需求
        3.1.2 情报部门的情报需求
        3.1.3 作战部队的情报需求
    3.2 “海神之矛”行动高价值目标情报搜集
        3.2.1 国防部机构
        3.2.2 非国防部机构
    3.3 “海神之矛”行动高价值目标情报分析
        3.3.1 分析融入作战,情报人员“在场”
        3.3.2 发挥想象空间,细究蛛丝马迹
        3.3.3 突出女性优势,打破思维定势
    3.4 “海神之矛”行动高价值目标情报合作
        3.4.1 国家间合作
        3.4.2 跨机构合作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对我启示
    4.1 提高对高价值目标情报认识
        4.1.1 决策层需统一认识
        4.1.2 情报部门前瞻布局
        4.1.3 行动单位需有情报意识
        4.1.4 协同单位需有大局观念
    4.2 明确高价值目标情报清单
        4.2.1 明确概念
        4.2.2 制定标准
        4.2.3 划分种类
    4.3 加快高价值目标情报建设
        4.3.1 构建目标中心的情报机制
        4.3.2 培养高价值目标情报队伍
        4.3.3 深化高价值目标情报评估
    4.4 融合共享高价值目标情报
        4.4.1 国家之间合作
        4.4.2 打破部门壁垒
        4.4.3 加快军民融合
    本章小结
结束语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7)单边经济制裁法律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论
    一、选题背景与研究价值
    二、国内外研究的现状和趋势
    三、文章的结构和内容提要
    四、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第一章 国际法视野下的单边经济制裁概念和发展趋势
    第一节 单边经济制裁的国际法内涵
        一、制裁的法律分析
        二、单边经济制裁的国际法律分析
    第二节 与单边经济制裁相关的国际法概念辨析
        一、自卫
        二、反措施
        三、反倾销、反补贴
        四、次级经济制裁、三级经济制裁
        五、域外经济制裁
    第三节 冷战结束后单边经济制裁的发展趋势
        一、制裁发起主体——由“国家主体”向“国家主体”与“非国家主体”并存发展
        二、制裁实施方式——由“直接制裁”向“直接制裁”与“间接制裁”并用发展
        三、制裁范围——由“全面制裁”向“聪明制裁”转化
    第四节 小结
第二章 单边经济制裁的国际法合法性分析
    第一节 单边经济制裁的国际法合法性概念
        一、单边经济制裁合法性的国际法渊源
        二、单边经济制裁合法性相关概念辨析
    第二节 单边经济制裁与国际法基本原则的适用
        一、单边经济制裁与禁止使用武力原则适用
        二、单边经济制裁与不干涉内政原则适用
        三、单边经济制裁与和平解决争端原则适用
        四、单边经济制裁与国际发展权利保护
    第三节 联合国对单边经济制裁合法性之态度
        一、联合国大会《关于排除作为政治和经济强迫手段的强制性经济措施》决议
        二、联合国大会《以单方面经济措施作为向发展中国家进行政治和经济胁迫的手段》决议
        三、联合国贸发会议《阿拉克协定》
    第四节 小结
第三章 单边经济制裁的域外管辖权
    第一节 单边经济制裁的域外管辖
        一、国际法上的管辖权
        二、单边经济制裁域外管辖的限制
        三、美国单边经济制裁域外管辖权实例分析
    第二节 国际法对单边经济制裁管辖权行使的限制分析
        一、国际人道法对单边经济制裁的限制
        二、国际人权法对单边经济制裁的限制
        三、单边经济制裁违反国际人权法的情形
        四、美国对伊拉克和古巴实施经济制裁引发的人权侵害实证分析
    第三节 WTO规则对单边经济制裁域外管辖权行使的限制分析
        一、单边经济制裁在WTO中的限制
        二、单边经济制裁在WTO中的例外
        三、不适用条款
        四、单边经济制裁与WTO授权报复机制
    第四节 小结
第四章 单边经济制裁的转变及国际法合法性审查
    第一节 单边经济制裁向聪明制裁的转变之审查
        一、对单边经济制载审查的限制因素
        二、对单边经济制载实施合法性审查的国际法程序
        三、单边经济制载向聪明制裁转变带来的合法性审查影响
        四、美国对古巴实施单边经济制裁的合法性条件分析
    第二节 聪明制裁在全球面临的法律诉讼
    第三节 以卡迪案为代表的聪明制裁诉讼
    第四节 单边经济制裁国际合法性审查程序之完善
        一、加强对自由裁量权评估的完善
        二、加强监察员信息披露制度
        三、设立独立的申诉机制
    第五节 小结
第五章 我国单边经济制裁法律制度之构建
    第一节 我国单边经济制裁的必要性分析
        一、单边经济制裁的有效性分析
        二、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
        三、避免民间自发的抵制活动造成的不必要损失
        四、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履行国际义务
    第二节 我国单边经济制裁制度的可行性分析
        一、我国使用单边经济制裁作为外交工具的历史
        二、我国实施单边经济制裁制度的有利条件
    第三节 我国单边经济制裁制度的价值分析
        一、我国面临的国际形势
        二、单边经济制裁对打击恐怖主义的价值
        三、单边经济制裁对处理领土争端的价值
    第四节 我国对联合国经济制裁的态度及发展
        一、我国对联合国制裁制度的态度
        二、我国在安理会关于制裁相关决议案的投票行为分析
        三、担任负责任大国的国际角色
    第五节 我国单边经济制裁制度的建立
        一、制定具体的制度安排
        二、完善《反分裂国家法》
        三、在未来的“紧急状态法”中规定行政机构的紧急经济权力
        四、尽力减少单边经济制裁的道德影响
        五、减少制裁对非目标国造成的连带经济影响
        六、与其他外交工具协调使用
        七、运用外交智慧和技巧
    第六节 结语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8)目的论指导下的时政新闻英语翻译实践报告 ——以《中国日报》实习译文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ABSTRACT
摘要
Chapter 1 Introduction
    1.1 Research on Political News
    1.2 The Objective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Report
Chapter 2 Skopos Theory and Its Application on Political News Translation
    2.1 The History and Definition of Skopos Theory
    2.2 The Basic Rules of Skopos Theory
    2.3 The Role of Skopos Theory in Political News Translation
Chapter 3 Translation Strategies and Techniques for Political News fromthe Perspective of Skopos Theory
    3.1 Headlines
    3.2 Sentences
    3.3 Paragraphs
Chapter 4 Conclusion
Works Cited
Appendix
Acknowledgements

(9)批判隐喻视角下的中美媒介政治话语策略与意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理论背景
        1.1.2 现实背景
    1.2 研究问题
    1.3 研究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批评性话语分析研究综述
        2.1.1 从批评语言学到批评性话语分析
        2.1.2 批评性话语分析的认知语言学研究框架
        2.1.3 批评性话语分析的隐喻研究路径
    2.2 媒介话语的批判隐喻视角研究综述
    2.3 “萨德”事件的媒介话语研究综述
3 中美媒介政治话语隐喻的表征与范式
    3.1 美国政治话语隐喻的表达习惯
        3.1.1 解释概念与争夺话语权
        3.1.2 操控认知与情感劝服
        3.1.3 框架现实与建构意识形态
    3.2 中国政治话语隐喻的表达范式
        3.2.1 古典政治话语隐喻的表达特征
        3.2.2 现代政治话语隐喻的表达方式
    3.3 中美政治话语隐喻的差异性比较
        3.3.1 差异缘由之哲学与文化背景
        3.3.2 差异缘由之社会结构与政治体制
4 研究设计
    4.1 研究对象的选择与样本的抽样
        4.1.1 研究对象的选择
        4.1.2 样本的抽样
    4.2 研究方法
        4.2.1 隐喻的定量分析
        4.2.2 隐喻的定性分析
    4.3 研究框架及思路
5 中美媒介萨德事件报道的隐喻类型及意图分析
    5.1 隐喻类型归纳与分析
        5.1.1 隐喻类型归纳
        5.1.2 隐喻类型差异性分析
    5.2 隐喻意图归纳与分析
        5.2.1 隐喻意图归纳
        5.2.2 隐喻意图分析
6 媒介政治话语隐喻的应用与实践
    6.1 作为语言符号“等值”建构的隐喻
    6.2 作为意识形态“帮闲”的隐喻
    6.3 作为话语战略的隐喻
        6.3.1 美国媒体建构的隐喻“等号”
        6.3.2 中国媒体构建的隐喻“等号”
7 结语
    7.1 研究回顾与结论
    7.2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10)中美战略关系与亚太安全秩序——基本历史经验对于未来的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1.1949年以来中美关系的基本历史经验是:和则两利,斗则俱伤。
    2.历史经验同时还表明,中美战略合作关系的形成和维系需要有一个重要基础,即战略层面的基本政治共识,包括“底线共识”。
    3.当前中美关系又处在一个新的转折关头,双方需要立足于新的历史条件,为发展合作共赢的新型大国关系确立一个新的战略基础。
    4.未来中美关系需要“价值(目标)导向”与“利益(成果)导向”并举。
    5.中美需要共同致力于构建一种更加合理、稳定的亚太安全秩序。
一、中美关系的基本经验:合作共赢需要战略基础
    1.中美关系的四个发展阶段
    2.中美关系的基本历史经验
二、当前亚太安全秩序的复杂现实
    1.亚太安全结构与安全关系错综复杂
    2.亚太安全秩序的多重模式
三、亚太安全秩序的根本出路:基于大国协调的多边制度合作
    1.亚太安全秩序现有模式的局限性
    2.变革路径:大国协调引领下的制度化多边合作
四、亚太安全秩序的首要条件:中美基于“关键共识”的战略合作
    1.中美战略协调对于亚太安全的重要性
    2.中美关系必须“价值导向”与“利益导向”并举
    3.作为中美关系之战略基础的关键共识
五、初步结论

四、核武计划:危险的阴谋(论文参考文献)

  • [1]疫情下的朝美关系走向以及韩国因素[J]. 李枏. 当代韩国, 2020(02)
  • [2]认知理论视角下的美国朝核政策研究 ——以奥巴马和特朗普时期为例[D]. 王戴林. 外交学院, 2020(08)
  • [3]朝鲜南北停战机制回溯与前瞻 ——兼论停和机制转换问题[D]. 卫玮.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20(02)
  • [4]肯尼迪政府时期的核禁试谈判研究[D]. 王帅. 上海师范大学, 2019(08)
  • [5]核边缘、信号博弈与小国的“自我孤立”悖论[J]. 杨原,曹玮. 当代亚太, 2018(06)
  • [6]美军“海神之矛”行动情报支援研究[D]. 顾纯钰. 国防科技大学, 2018(02)
  • [7]单边经济制裁法律问题研究[D]. 李小弟. 湖南师范大学, 2018(11)
  • [8]目的论指导下的时政新闻英语翻译实践报告 ——以《中国日报》实习译文为例[D]. 金玉璨. 北京邮电大学, 2018(01)
  • [9]批判隐喻视角下的中美媒介政治话语策略与意图研究[D]. 温婧. 武汉大学, 2018(06)
  • [10]中美战略关系与亚太安全秩序——基本历史经验对于未来的启示[J]. 石斌. 南大亚太评论, 2017(01)

标签:;  ;  ;  ;  ;  

核武器计划:一个危险的阴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