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空膜蒸馏去除水溶液中MIBK的研究

真空膜蒸馏去除水溶液中MIBK的研究

一、Study on the Removal of MIBK from Aqueous Solution by Vacuum Membrane Distillation(论文文献综述)

刘金瑞,孙天一,史载锋[1](2021)在《膜蒸馏技术在废水处理中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膜蒸馏技术是将膜分离与蒸发过程相结合的一种新型分离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工业废水的处理研究中。综述了膜蒸馏技术原理以及膜蒸馏技术种类,阐述了膜蒸馏用于废水处理时的膜污染问题,包括膜污染发生的原因、以及相应的控制措施,并对膜蒸馏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殷晓春,张娜娣,杜美霞,赵翊,魏兴民,郑贵森[2](2021)在《无机膜在脱盐应用中的研究》文中提出水资源短缺问题已成为全球共同关注的问题。无机膜化学稳定性好、耐腐蚀、较高的机械强度以及可在高温等苛刻条件下使用等优点,使其在脱盐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有机膜除了传统的陶瓷膜外,碳基材料等由于其可调的纳米结构以及优异的性能,逐渐成为无机膜领域的研究热点。为了更好地了解不同种类无机膜的特性,拓展无机膜材料在脱盐中的应用。首先对无机膜的分类、理化性质、制备方法、盐滞留机理进行阐述;其次重点对无机膜在脱盐应用中的进展进行综述;最后对其未来在水处理领域的发展趋势做了展望。

高靖霓[3](2021)在《SI-ATRP法改性超疏水聚丙烯中空纤维膜及其膜蒸馏应用》文中研究指明真空膜蒸馏(VMD)是料液与膜热侧接触而渗透侧施以真空的膜蒸馏过程,因通量高、热耗低,故近年来备受瞩目。当前,在诸多商用聚合物膜中,聚丙烯(PP)中空纤维膜价格低廉、制备工艺成熟,预计改性后能够在膜蒸馏中颇具良效,目前采取化学接枝法将改性层以强劲的化学键固定于膜表面比物理改性成效更佳,但关于PP膜的表面化学接枝改性法鲜有报道。本研究以聚丙烯中空纤维膜为基膜,探索出一种可控活性表面化学接枝改性方法,以获得性能优异的改性PP膜。首先使用过硫酸铵水溶液与PP中空纤维膜作用,以活化其表面产生大量羟基,然后分别采取以单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及GMA与甲基丙烯酸2-羟基乙酯(HEMA)共同为单体的一步及多步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法,在PP膜表面接枝出功能性聚合物分子层,为提高接枝率,在两种聚合办法中均采取间歇性投入等量单体的方式,待接枝完成后采用全氟辛酰氯对接枝层进行低表面能修饰,以制备超疏水PP膜。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仪(ATR-FTIR)、冷场扫描电镜(FE-SEM)、接触角测量仪(DSA)、真彩色共聚焦显微镜(CSM)及热重分析仪(TG)等对改性膜进行结构、性能表征,并使用与固定引发剂的膜的质量比分别为10:1,20:1,30:1的单体以探究改性条件对膜的性能影响。实验表征结果证明,对于一步及多步改性法制备的膜(记为L-PP与B-PP)分别于单体用量为20及30倍时达到膜表面接触角分别为167.9°及179.0°的出色超疏水性,并且SEM、CSM观察到明显粗糙结构覆盖。最后选择具备最佳液体渗透压(LEP)的L-PP-10/20及B-PP-10/20进行了一些列VMD对比实现,通过测定通量及截留率,发现所有改性膜在高温、低Na Cl溶液下通量高,截留率尚可。最后,通过同等条件下21h的VMD对比实验发现,L-PP-20平均通量为11.01 kg/(m^2h),高出原膜4.53 kg/(m^2h);截留性能长期稳定性良好;而B-PP-20为12.71 kg/(m^2h),但其通量稳定性欠佳,截留率仅为90-96%。因此L-PP-20性能更优,可为ATRP改性膜在膜蒸馏的应用提供良好范例。

宋阳阳[4](2020)在《异构聚丙烯共混膜的成膜机理及应用性能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膜蒸馏(MD)是有助于解决全球范围水能源危机的分离技术,其中,疏水微孔膜是热料液与冷凝侧的物理屏障,并且是MD过程的核心之一。本文以聚丙烯为原料,采用热致相分离法(TIPS)开展聚丙烯同分异构共混膜的成膜机理及应用性能研究,主要内容包括:首先,围绕膜的主体材料聚丙烯展开其构型在成膜过程中的作用规律研究。通过绘制共混体系相图可知,在iPP/aPP/豆油/DBP体系中聚合物与稀释剂的相容性较好。随着铸膜液中aPP浓度的增加,共混膜断面块状球晶间的缝隙逐渐变窄,孔隙率、孔径、机械性能先升高后降低,渗透通量也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当aPP浓度为15 wt%时,其通量最高,为20.29 kg/(m2·h),其截留率均达99.9%。再次,研究稀释剂(豆油、豆油+DBP(1:1)或豆油+TBP(1:1))对疏水微孔膜构型及成膜过程的影响规律。与纯豆油稀释剂相比,共混稀释剂的微孔膜微观形态明显发生变化,其孔隙率、孔径及机械性能均有一定程度的改善,同时膜的渗透通量显着提高,截留率均达99.9%,其中豆油+DBP(1:1)稀释剂的膜性能表现最优,渗透通量达15.48 kg/(m2.h)。最后,开展iPP/aPP/豆油/TBP体系下异构聚丙烯共混膜的制备工艺优化研究。探究共混稀释剂配比及固含量对共混膜成膜过程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共混稀释剂配比影响膜孔结构及孔径分布等,而固含量影响孔隙率、孔径、透气性、液体穿透压等。最优条件下制备的共混膜具有全蜂窝状膜孔结构,通量达由21.50 kg/(m2·h),截留率大于99.9%,且共混膜真空膜蒸馏运行近50 h后未出现浸润或渗漏现象。综上所述,本文深入研究异构聚丙烯共混膜的成膜机理,在iPP/aPP/豆油/TBP体系下制得异构聚丙烯共混膜,可在真空膜蒸馏中稳定运行并保持较好的分离效果,并在模拟海水浓缩体系中得到验证。

胡欣扬[5](2020)在《中空纤维膜膜蒸馏处理低放废水技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我国清洁能源的大力发展,对核能的利用已成为一种必然趋势。然而在发展核能的同时,由此产生的放射性废水体积也逐年增长,其中低放废水更是占据了很大一部分。这些废水不仅含有放射性核素,也含有多种无机及有机污染物,对环境与人类的负面影响日益严重。从以往的核事故经验教训中可以看出,核设施运行以及退役期间产生的放射废水必须及时处理。目前我国对低放废水的处理以“絮凝—蒸发—离子交换”老三段工艺为主,然而此工艺存在二次污染且净化效果不理想的缺点。膜蒸馏技术是一种物理分离技术,利用疏水性微孔膜两侧之间的温差作为驱动力,从而使热侧挥发性物质通过膜孔凝结并积聚在冷侧。膜蒸馏技术具有处理效果好、处理效率高、能耗低等优点,用来对低放废水进行处理,可行性高。本研究以含铀模拟及真实废水为研究对象,采用聚四氟乙烯(PTFE)中空纤维膜组件开展真空式膜蒸馏(VMD)处理模拟及真实低放含铀废水的研究。首先对膜组件运行参数进行了优化,考察了料液温度、流速及真空度对膜通量和截留效果的影响,并探讨了VMD过程中的温差极化效果;随后研究了VMD处理核燃料元件生产工艺低放含铀废水的可行性。使用PTFE中空纤维膜组件处理含铀废水。结果表明,进料液的温度,进料液的流速和真空度不影响膜蒸馏的净化效果,真空度对膜通量有更大的影响,随着进料液真空度的增加,膜通量明显增加;膜通量随着进料流速和进料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在实验室操作条件下,膜蒸馏装置对铀离子的截留率达到99.99%以上,去污系数可以达到104以上,膜组件的初始膜通量为2.2 L m-2 h-1。在设备的最佳运行条件下(进料液温度75℃,流速0.7 m s-1,真空度-0.09 MPa),最大膜通量为11.3 L m-2 h-1,表明该膜蒸馏装置对低放废水具有良好的处理效果。随着进料液体流速的增加,温度极化系数TPC会增加,而浓度极化系数CPC会略有下降。随着进料液体的温度和真空度的增加,TPC降低,CPC也相应提高。在实验室最佳工况条件下,采用膜蒸馏技术处理核燃料元件制造中产生的低含量含铀废水。真实废水的连续运行结果表明,随着进料液浓缩倍数的增加,膜通量基本保持稳定,馏出液质量不受影响。实验进行至1400分钟时,进料液体的电导率浓缩至180400μs cm-1(浓缩比为9倍),馏出液的电导率保持在17μs cm-1左右,电导率的去除率超过99.9%(废水的初始电导率为36100μs cm-1);盐去除率达到96.87%;铀的截留率大于99.99%,最终馏出液中铀浓度小于1μg/L,符合国家排放标准(GB23727-2009);馏出液中氨氮含量最终降低至3.3 mg L-1;COD含量由初始值1038 mg L-1逐渐降低至22 mg L-1,实验结果表明膜蒸馏处理真实的低放废水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实验膜的FT-IR和SEM表征分析结果表明,膜表面没有明显的污染物团聚,实验过程的质量和效率没有受到明显影响。结合以上研究,VMD对于核燃料元件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复杂体系低放废水具有高效的净化效果,可为核工业低放废水的深度净化提供新的思路和数据参考。

刘燕,夏天天,孙位仕,万印华,沈飞,邓会宁[6](2018)在《电渗析-真空膜蒸馏集成膜法回收离子液体》文中指出为了达到最大限度回收离子液体循环再利用的目的,用电渗析-真空膜蒸馏集成膜法浓缩低浓度质量分数(下同)为1%5%的离子液体水溶液,实现了有效可操作的膜集成浓缩过程控制。分析了膜集成过程中电渗析施加电压、料液初始浓度和料液体积比等操作参数对优化工艺的影响,获得了此电渗析过程的最高浓缩浓度。当电渗析可浓缩[AMIM]Cl至最大浓度时,即可切换至真空膜蒸馏过程深度浓缩,最终可将[AMIM]Cl水溶液浓缩至48.2%。

潘兆辉[7](2018)在《基于CFD方法的内压式真空膜蒸馏数值模拟及强化研究》文中指出膜蒸馏是一种结合蒸发原理的膜分离技术,因其运行能耗较小,并且可以实现水资源的回收再利用,近年来倍受关注。课题组在研究脱硫废液处理的过程中,发现采用真空膜蒸馏可以获得较大的膜通量,并且简单易行,具有很好的发展潜力。然而由于产气效率的限制,导致其在工程应用方面的推广不佳。研究基于课题组前期研究的成果,利用CFD技术对内压式真空膜蒸馏进行了全面深入的理论、数值模拟与试验研究,为后续产品研发提供了一种新的方式和一定的理论依据。论文的主要研究成果包括:(1)以试验膜组件为基础,建立了可用于真空膜蒸馏数值模拟的通用基础模型,采用ANSYS-FLUENT进行仿真分析。运算结果与试验数据的吻合度较好,相对误差在工程应用方面处于可接受范围之内,研究成果对工艺运行有着实际的指导意义,表明通过CFD技术研究内压式真空膜蒸馏是可行的。(2)将膜蒸馏过程分为膜内和膜外两个阶段进行分析,对影响膜丝内部相变过程的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增大流量、温度和真空度均可促进膜蒸馏过程,但温度和真空度的效果明显大于流量因素。因此,在技术可行及经济允许等条件下,提高膜通量应主要从温度和真空度因素入手。(3)将膜丝外壁面设置为气体入口,对气体抽离过程的流场分布以及膜丝分布和气体出口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蒸气在组件腔内的流场近似呈左右对称状分布;就当前膜蒸馏的产气效率而言,膜丝和气体出口的分布对气体抽离过程的影响较小。因此,强化膜蒸馏过程应以促进膜丝内部的相变阶段为主。(4)通过对气液流膜蒸馏过程的研究,发现气液流(均匀混合微米级气泡)在提高膜通量方面有着很好的表现,且其更为适应低能耗工况,是一种强化膜蒸馏过程的较好方式;其次,与单相流类似,温度和真空度对膜通量的提高要强于流量因素;此外,对于气液式真空膜蒸馏来说,存在最佳的气泡直径和气体比例,使得对膜蒸馏过程的强化作用达到最大。论文验证了利用CFD技术研究内压式真空膜蒸馏的合理性与优越性,与试验相比,数值模拟节省了大量人力和物力,能够有效缩短产品研发周期;此外,验证了利用气液流来强化膜蒸馏过程的可行性,并为后续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膜蒸馏技术产品化及其在工程应用中的推广。

李博学[8](2018)在《真空膜蒸馏深度处理脱硫废水的试验研究》文中提出火电厂脱硫废水由烟气的石灰石-石膏湿法脱硫产生,主要包括悬浮物、重金属、盐类等污染物。从脱硫废水处理现状来看,传统的物化处理不能满足废水回用,需要进行脱硫废水的深度处理,因此引入真空膜蒸馏对脱硫废水进行深度处理,并取得良好效果。具体如下:在脱硫废水的预处理研究中,主要是传统物化法中药剂添加搭配的优化,确定最佳药剂搭配和添加量。经过调节pH和沉降重金属,絮凝实验选取了聚合氯化铝、聚合硫酸铝、聚合氯化铝铁、聚合硫酸铁四种絮凝剂和助凝剂PAM(非离子型)进行添加量实验。实验得出:单独添加任何一种絮凝剂或助凝剂对废水的处理效果浊度去除不达标,需要助凝剂和絮凝剂搭配使用。通过絮凝剂和助凝剂联合使用实验得出.:聚合氯化铝添加量为1.80-2.10 g/L+非离子型聚丙烯酰胺(PAM)2.0 g/L搭配使用絮凝沉淀效果最佳,脱硫废水的浊度由21000降至5NTU左右,TDS值由57000降至42300 mg/L左右,同时废水中的钙、镁、铝、氯、硫酸根离子等易结垢离子吸附去除率可达 25%、23%、30%、19%、18%左右。在真空膜蒸馏实验研究中,以纯水和混合盐溶液为进料液,通过各操作参数(温度、真空度、流速)及浓度对真空膜蒸馏过程的影响,研究以废水为进料液的真空膜蒸馏传质和传热过程,建立的数学模型为努森扩散和粘滞流扩散的混合模型。实验结果和模型结果基本吻合,验证了此模型适用于预处理后的脱硫废水溶液。通过对真空膜蒸馏过程的操作条件和长时间运行的研究,确定长期运行实验装置的适宜参数为进料温度72.5℃,流速为0.064 m/s,渗透侧真空度为0.085 MPa,在此条件下研究持续运行周期对处理效果得出:真空膜蒸馏装置运行时间30 mim效果最佳,装置的高通量(14 L/m2·h以上)和高截留率(99%以上)保持时间超过15h。在真空膜蒸馏连续运行废水浓缩实验得出:装置总产水741mL废水的浓度由3.6%升至24.6%左右,截留率高于99.1%。真空膜蒸馏装置深度处理脱硫废水持续运行15小时后,膜污染严重需要进行膜清洗,研究膜污染和膜的不同清洗方式,通过对比实验选择碱洗+超声的清洗方式,经过清洗后膜通量恢复为新膜的95.9%,截留率能保持原膜的99%。整套脱硫废水深度处理工艺可回收高水质的清水,装置产水水质接近蒸馏水。该研究的成果将为真空膜蒸馏技术深度处理脱硫废水的工业应用提供理论基础及科学依据,对膜蒸馏的应用有重要意义。

程锦[9](2017)在《水溶液中Na2SO4、Na2S2O3和NaSCN的分离提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焦化脱硫废液中含有一定量的Na2SO4、Na2S2O3和NaSCN,这些都是十分有价值的工业原料。为此,本文开展了水溶液中Na2SO4、Na2S2O3和NaSCN的分离提取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果如下:(1)利用等温溶解平衡法测定了三元水盐体系(Na2SO4-Na2S2O3-H2O、Na2S2O3-NaSCN-H2O、Na2SO4-NaSCN-H2O)和 四 元 水 盐 体 系(Na2SO4-Na2S2O3-NaSCN-H2O)在40℃时的固液相平衡数据,采用X射线衍射仪确定了相平衡时的固相组成,并绘制了三元水盐体系相图和四元水盐体系对应的三元干基相图和水图。结果表明,三元水盐体系和四元水盐体系在40℃时均无复盐或固溶体生成,属于简单共饱和体系;三元水盐体系相图中都包含一个共饱和点、两个单盐结晶区和两条单变量曲线;四元水盐体系中Na2SO4有较大的结晶区域,Na2S2O3和NaSCN的结晶区域非常小,Na2S2O3和NaSCN对Na2SO4有较强的盐析作用。(2)模拟焦化废液中Na2SO4、Na2S2O3和NaSCN的组成,以四元水盐体系相图为理论依据,获得在蒸发时此三种盐的析出顺序依次为Na2SO4、NaSCN和Na2S2O3;依据上述盐析顺序,确定了先分离提取Na2SO4,后分离提取Na2S2O3和NaSCN的提取工艺方案;在分离提取Na2S2O3和NaSCN时,向体系中先后加入NaSCN晶种和Na2S2O3晶种,可诱导Na2S2O3和NaSCN两种盐快速高效地从其混合液中析出。当蒸发温度为80~90℃,冷却速率为3~5℃/h时,Na2SO4、Na2S2O3和NaSCN的回收率与纯度都较高,此三种盐的回收率分别达75%、66%和66%左右,纯度分别达98%、90%和98%左右。

吴欢欢[10](2017)在《真空膜蒸馏分离离子液体—水混合液用膜与过程研究》文中指出离子液体作为一种绿色溶剂有望在能源和环境等问题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但离子液体普遍价格昂贵,不可被直接排放,需对其进行回收。压力驱动型膜分离技术(如反渗透)是回收离子液体的有效方法之一。相比于反渗透技术,膜蒸馏技术由于不受渗透压影响,对非挥发性物质具有优异的截留性能,有望在离子液体回收中获得应用突破。然而,针对膜蒸馏分离离子液体-水混合液这一全新过程,膜材料选择、膜污染与润湿、过程传质与传热等问题尚待研究。针对上述问题,本文从膜制备、膜污染、过程优化等方面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主要结果如下:(1)采用等离子体技术对亲水聚丙烯腈膜(PAN)表面进行了疏水改性,制备了适用的疏水多孔膜。考察了等离子体的放电功率对PAN膜表面疏水性、形貌、表面孔径和孔隙率等参数的影响。与原PAN膜相比,改性PAN膜(PAN-C膜)的接触角由45°增加至132°,表面孔径由24.6 nm增加至150.5 nm,表面孔隙率由7%增加至32.3%。改性膜中PAN-Cl膜(等离子体功率80 W)分离1-丁基-3-甲基咪唑氯盐([Bmim]Cl)水溶液的稳定性最好。此外,还考察了 PAN-Cl膜的化学稳定性,发现其具有较强的耐酸、耐有机溶剂和耐离子液体性能。(2)实现了高浓度[Bmim]Cl水溶液的真空膜蒸馏(VMD)高效浓缩。采用PAN-C 1膜浓缩20wt%的[Bmim]Cl水溶液,并对浓缩过程进行优化,结果表明PAN-Cl膜可将[Bmim]Cl水溶液浓缩至65.5%,膜的[Bmim]Cl截留率在90%以上,通量恢复率在95%以上,[Bmim]Cl的总回收率为99.5%。此外,在VMD浓缩[Bmim]Cl水溶液的过程,膜污染明显,膜污染形成过程如下:由于浓差极化和PAN-Cl膜的亲水化作用,导致[Bmim]Cl吸附至膜表面,膜污染开始形成(可逆污染);[Bmim]Cl在膜面不断累积时,并向膜面孔内迁移,导致膜面和表层润湿;最后[Bmim]Cl渗透进入膜的指状孔内,形成不可逆污染。(3)从离子液体与膜面相互作用角度进一步探明了 VMD分离离子液体-水混合液过程中的膜污染热力学机理。通过XDLVO(extended Derjaguin-Landau-Verwey-Overbeek)理论计算了不同膜与不同离子液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能,结果表明,该类膜污染主要由表现为吸附作用的极性作用能(AB)控制。此外,膜面粗糙度越大,膜面极性越高(F/C比越小),膜面负电荷越少,离子液体浓度越高,离子液体与膜面越易相互吸引,导致膜污染加重。通过上述分析,选择了粗糙度低、F/C比高、表面负电荷多的商业聚四氟乙烯(PTFE)膜对[Bmim]Cl水溶液进行浓缩,发现该膜可将20 wt%的[Bmim]Cl水溶液浓缩至86.2 wt%。(4)建立了 VMD分离离子液体-水混合液的传质与传热过程。以纯水体系为依据,获得了适用于本实验组件的传热、传质经验公式,结合离子液体-水混合液的各个物性参数和经验公式建立了离子液体体系下的通量预测模型,预测值与实验值吻合度较高。利用预测模型计算了温差极化系数(TPC)和浓差极化系数(CPC),讨论了不同操作条件对其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该过程的浓差极化对通量造成的影响大于温差极化的影响。

二、Study on the Removal of MIBK from Aqueous Solution by Vacuum Membrane Distillation(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Study on the Removal of MIBK from Aqueous Solution by Vacuum Membrane Distillation(论文提纲范文)

(2)无机膜在脱盐应用中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无机膜类型
    1.1 陶瓷膜
        1.1.1 金属氧化物类陶瓷膜
        1.1.2 沸石膜
        1.1.3 金属有机骨架膜
    1.2 碳基膜
        1.2.1 石墨烯膜
        1.2.2 碳纳米管膜
2 无机膜用于脱盐领域
    2.1 膜蒸馏
    2.2 渗透汽化
    2.3 反渗透
    2.4 正渗透
    2.5 电渗析
3 挑战与展望

(3)SI-ATRP法改性超疏水聚丙烯中空纤维膜及其膜蒸馏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学位论文的主要创新点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引言
    1.2 膜蒸馏技术概况
        1.2.1 膜蒸馏的配置
        1.2.2 膜蒸馏的原理与性能
        1.2.3 膜蒸馏用膜
    1.3 超疏水材料
        1.3.1 表面润湿现象概述
        1.3.2 超疏水表面经典理论
        1.3.2.1 Wenzel与 Cassie-Baxter模型
        1.3.2.2 表面滞后现象
        1.3.3 构筑超疏水表面的原材料
        1.3.4 超疏水表面的制备方法
    1.4 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及表面功能化
        1.4.1 聚合物刷的概念
        1.4.2 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的机理
        1.4.3 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技术对膜的功能化改性
    1.5 研究现状及发展方向
    1.6 研究目的及内容
        1.6.1 本研究的目的
        1.6.2 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一步SI-ATRP法改性聚丙烯中空纤维膜的制备
    2.1 实验试剂及仪器
    2.2 一步SI-ATRP法改性PP中空纤维膜的制备
        2.2.1 活性羟基在PP膜表面的固定
        2.2.2 PP-Br大分子引发剂的制备
        2.2.3 GMA在PP膜表面的接枝
        2.2.4 全氟辛酰氯对表面线性接枝层的修饰
    2.3 改性L-PP膜的测试与表征
        2.3.1 改性L-PP膜的红外光谱分析
        2.3.2 改性L-PP膜的接枝率测定
        2.3.3 改性L-PP膜表面及截面形貌的观察
        2.3.4 改性L-PP膜表面拓扑结构的观察
        2.3.5 改性L-PP膜表面水接触角(WCA)的测量
        2.3.6 改性L-PP膜的孔径分布及孔隙率测定
        2.3.7 改性L-PP膜的热重分析(TG)
    2.4 L-PP膜的改性机理
        2.4.1 过硫酸盐水溶液与PP膜表面的作用机理
        2.4.2 一步SI-ATRP法的改性机理
    2.5 改性L-PP膜的测试与表征结果
        2.5.1 改性L-PP膜表面的化学组成分析
        2.5.2 改性L-PP膜的接枝率计算
        2.5.3 改性L-PP膜的表面及截面形貌观察
        2.5.4 改性L-PP膜的表面拓扑结构观察
        2.5.5 改性L-PP膜表面抗润湿性评估
        2.5.6 改性L-PP膜的孔径分布测定结果
        2.5.7 改性L-PP膜的孔隙率测定结果
        2.5.8 改性L-PP膜的热稳定性评估
    2.6 本章结论
第三章 多步SI-ATRP法改性聚丙烯中空纤维膜的制备
    3.1 实验试剂及仪器
    3.2 多步SI-ATRP法改性PP中空纤维膜的制备
        3.2.1 活性羟基在PP膜表面的固定
        3.2.2 PP-Br大分子引发剂的制备
        3.2.3 GMA-HEMA共聚物在膜表面的接枝
        3.2.4 GMA在膜表面的二次接枝
        3.2.5 全氟辛酰氯对表面枝状接枝层的修饰
    3.3 改性B-PP膜的测试与表征
        3.3.1 改性B-PP膜的红外光谱分析
        3.3.2 改性B-PP膜的接枝率测定
        3.3.3 改性B-PP膜表面及截面形貌的观察
        3.3.4 改性B-PP膜表面拓扑结构的观察
        3.3.5 改性B-PP膜表面水接触角(WCA)的测量
        3.3.6 改性B-PP膜的孔径分布及孔隙率测定
        3.3.7 改性B-PP膜的热重分析(TG)
    3.4 B-PP膜的改性机理
        3.4.1 过硫酸盐水溶液与PP膜表面的作用机理
        3.4.2 多步SI-ATRP法的改性机理
    3.5 改性B-PP膜的测试与表征结果
        3.5.1 B-PP膜表面的化学组成分析
        3.5.2 改性B-PP膜的接枝率计算
        3.5.3 改性B-PP膜的表面及截面形貌观察
        3.5.4 改性B-PP膜的表面拓扑结构观察
        3.5.5 改性B-PP膜表面抗润湿性评估
        3.5.6 改性B-PP膜的孔径分布测定结果
        3.5.7 改性B-PP膜的孔隙率测定结果
        3.5.8 改性B-PP膜的热稳定性评估
    3.6 本章结论
第四章 改性超疏水PP膜在真空膜蒸馏中的应用
    4.1 实验材料及仪器
    4.2 超疏水PP膜的真空膜蒸馏(VMD)实验
        4.2.1 改性PP膜的LEP值测试
        4.2.2 VMD实验方法
        4.2.3 VMD实验流程图
        4.2.4 VMD实验性能表征
        4.2.4.1 渗透通量的测定
        4.2.4.2 截留率的测定
    4.3 结果与讨论
        4.3.1 改性PP膜的LEP值测试结果
        4.3.2 高温下改性PP膜的VMD性能比较
        4.3.3 高浓度下改性PP膜的VMD性能比较
        4.3.4 改性PP膜的长期VMD性能比较
    4.4 本章结论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4)异构聚丙烯共混膜的成膜机理及应用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膜蒸馏概述
        1.1.1 膜蒸馏过程概述
        1.1.2 膜蒸馏过程影响因素
        1.1.3 膜蒸馏的应用
    1.2 膜蒸馏用膜材料
        1.2.1 膜蒸馏过程对膜材料的要求
        1.2.2 膜蒸馏中膜材料的应用
        1.2.3 聚丙烯材料及其应用
    1.3 疏水微孔膜的制备和改性
        1.3.1 疏水微孔膜的制备
        1.3.2 热致相分离过程的影响因素
        1.3.3 聚丙烯膜的改性方法
    1.4 本文研究思路及内容
2 同分异构聚丙烯成膜性能研究
    2.1 实验材料与设备
    2.2 制膜方法及表征
        2.2.1 TIPS法聚丙烯膜的制备
        2.2.2 聚丙烯相图的制备方法
        2.2.3 聚丙烯膜的表征方法
    2.3 结果与讨论
        2.3.1 聚丙烯构型对微孔膜结构及性能的影响
        2.3.2 iPP/aPP/豆油/DBP四元共混体系非平衡热力学相图研究
        2.3.3 同分异构聚丙烯共混体系对共混膜形貌和性能的影响
        2.3.4 同分异构聚丙烯对真空膜蒸馏性能的影响
    2.4 本章小结
3 iPP/aPP共混稀释剂及相关膜性能研究
    3.1 实验材料与设备
    3.2 制膜方法及表征
        3.2.1 TIPS法聚丙烯膜的制备
        3.2.2 PP/POE共混膜的表征方法
    3.3 结果与讨论
        3.3.1 稀释剂对聚丙烯膜微观形态的影响研究
        3.3.2 稀释剂对聚丙烯膜物化性质与分离性能的影响研究
        3.3.3 稀释剂对聚丙烯共混膜微观形态的影响研究
        3.3.4 稀释剂对聚丙烯共混膜物化性质和分离性能的影响研究
    3.4 本章小结
4 iPP/aPP/豆油/TBP体系共混膜制备及性能研究
    4.1 实验材料与设备
    4.2 制膜方法及表征
        4.2.1 TIPS法同分异构聚丙烯共混膜的制备
        4.2.2 iPP/aPP/豆油/TBP体系相图制备方法
        4.2.3 同分异构聚丙烯共混膜的表征方法
    4.3 结果与讨论
        4.3.1 热力学相图分析
        4.3.2 豆油:TBP对同分异构聚丙烯共混膜的影响研究
        4.3.3 固含量对同分异构聚丙烯共混膜结构的影响
        4.3.4 同分异构聚丙烯共混膜真空膜蒸馏运行测试
    4.4 本章小结
5 结论
6 展望
7 参考文献
8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9 致谢

(5)中空纤维膜膜蒸馏处理低放废水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低放废水的来源、特点和危害
        1.2.1 低放废水的来源
        1.2.2 低放废水的特点
        1.2.3 低放废水的危害
    1.3 低放废水的净化方法及现状
        1.3.1 传统的放射性废水处理方法
        1.3.2 新兴放射性废水处理方法
    1.4 膜蒸馏技术的原理和研究应用现状
        1.4.1 膜蒸馏技术的原理
        1.4.2 膜蒸馏技术的分类
        1.4.3 膜与膜组件
    1.5 膜蒸馏技术在低放废水领域的应用
        1.5.1 国内低放废水的处理
        1.5.2 国外低放废水的处理
    1.6 课题的研究意义
    1.7 课题的研究目的及内容
        1.7.1 研究目的
        1.7.2 研究内容
2 中空纤维膜表征与膜蒸馏性能实验
    2.1 实验材料和仪器
    2.2 膜的基本性能指标
        2.2.1 厚度与内径
        2.2.2 形貌特征
        2.2.3 化学官能团
        2.2.4 表面接触角
        2.2.5 孔隙率
        2.2.6 泡点压力及最大孔径
        2.2.7 中空纤维膜的相关参数和形貌特征
    2.3 真空膜蒸馏方案设计
    2.4 真空膜蒸馏组件的加工和改进
        2.4.1 第一代膜蒸馏组件制备
        2.4.2 第二代膜蒸馏组件制备
    2.5 主要考察指标
    2.6 中空纤维膜装置验证实验
        2.6.1 自来水VMD验证实验
        2.6.2 表面活性剂VMD验证实验
    2.7 小结
3 中空纤维膜装置处理模拟低放废水中的应用研究
    3.1 实验仪器与药品
    3.2 真空膜蒸馏的传质传热模型
        3.2.1 传热过程分析
        3.2.2 传质过程分析
    3.3 真空膜蒸馏实验装置与运行
        3.3.1 膜蒸馏装置运行实验
        3.3.2 性能指标优化工艺实验
    3.4 性能指标优化膜装置参数
    3.5 第一代膜蒸馏装置工艺条件优化实验
        3.5.1 运行条件对膜通量的影响
        3.5.2 运行条件对极化现象的影响
    3.6 第二代膜蒸馏装置工艺条件优化实验
        3.6.1 运行条件对膜通量的影响
        3.6.2 运行条件对极化现象的影响
    3.7 本章小结
4 中空纤维膜在膜蒸馏处理低放废水中的应用研究
    4.1 实验仪器
    4.2 原料液水质分析
        4.2.1 废水预处理
        4.2.2 水质测定指标
        4.2.3 废水水质测定结果
    4.3 膜蒸馏过程实验与计算
        4.3.1 膜蒸馏运行过程
        4.3.2 膜蒸馏过程计算
    4.4 真空膜蒸馏装置处理低放废水实验
        4.4.1 原水p H条件选择
        4.4.2 膜蒸馏处理真实废水中膜通量与电导率的变化
        4.4.3 预处理后低放废水的长期持续浓缩稳定性研究
        4.4.4 预处理后低放废水污染物去除研究
        4.4.5 真空膜蒸馏对氨氮去除研究
    4.5 膜污染分析
        4.5.1 膜疏水性变化分析
        4.5.2 膜表面形态及膜污染分析
    4.6 本章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相关成果

(6)电渗析-真空膜蒸馏集成膜法回收离子液体(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1 实验部分
    1.1 试剂和设备
    1.2 实验方法
    1.3 数据分析
2 结果与讨论
    2.1 电渗析浓缩离子液体过程
        2.1.1 操作电压对电渗析分离性能的影响
        2.1.2 初始浓度对电渗析分离性能的影响
        2.1.3 体积比对电渗析分离性能的影响
    2.2 真空膜蒸馏浓缩离子液体过程研究
        2.2.1 真空膜蒸馏用疏水膜的选择
        2.2.2 真空膜蒸馏浓缩[AMIM]Cl水溶液过程
3 结论

(7)基于CFD方法的内压式真空膜蒸馏数值模拟及强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绪论
    1.1 背景介绍
        1.1.1 膜蒸馏技术
        1.1.2 计算流体力学(CFD)
    1.2 研究现状
        1.2.1 膜蒸馏的研究现状
        1.2.2 真空膜蒸馏处理脱硫废液的提出与研究现状
        1.2.3 计算流体力学(CFD)在膜蒸馏中的应用
    1.3 课题的提出
        1.3.1 现有问题
        1.3.2 课题意义
    1.4 课题内容
        1.4.1 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
2 模型建立及模拟计算
    2.1 膜蒸馏过程分析
        2.1.1 传质过程
        2.1.2 传热过程
        2.1.3 极化现象
    2.2 真空膜蒸馏数学模型
        2.2.1 传质过程
        2.2.2 传热过程
    2.3 真空膜蒸馏数值模拟模型
        2.3.1 膜组件构成
        2.3.2 几何模型建立
        2.3.3 流体计算域
    2.4 数值模拟前处理
        2.4.1 网格划分
        2.4.2 流体流动的控制方程
        2.4.3 求解器基本设置
        2.4.4 物理模型、材料性质及计算域设定
        2.4.5 边界条件设置
    2.5 数值模拟求解计算
        2.5.1 求解基础假设
        2.5.2 求解工况选择
        2.5.3 求解方法及控制参数设置
        2.5.4 流场初始化及计算设置
    2.6 数值模拟计算结果
3 真空膜蒸馏数值模拟的试验验证
    3.1 真空膜蒸馏试验
        3.1.1 膜组件
        3.1.2 系统设计
        3.1.3 仪器设备
        3.1.4 试验装置搭建
        3.1.5 试验操作步骤
    3.2 模拟结果的验证
        3.2.1 流量、温度双因素验证
        3.2.2 温度、真空度双因素验证
        3.2.3 小结
4 真空膜蒸馏数值模拟结果分析
    4.1 膜丝内部模拟结果分析
        4.1.1 流量因素分析
        4.1.2 温度因素分析
        4.1.3 真空度因素分析
    4.2 组件冷侧模拟结果分析
        4.2.1 模型设计
        4.2.2 方案设计
        4.2.3 模拟计算
        4.2.4 膜丝外部流场分析
        4.2.5 膜丝分布影响分析
        4.2.6 出口影响分析
    4.3 小结
5 真空膜蒸馏过程强化的数值模拟
    5.1 方案设计
    5.2 模拟计算
        5.2.1 基础假设
        5.2.2 计算设置
        5.2.3 工况选择
    5.3 结果分析
        5.3.1 气液流强化验证
        5.3.2 影响因素分析
    5.4 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A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B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8)真空膜蒸馏深度处理脱硫废水的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脱硫废水的来源
        1.1.2 脱硫废水的性质
    1.2 脱硫废水处理现状
        1.2.1 脱硫废水的传统处理
        1.2.2 脱硫废水的深度处理技术对比
    1.3 膜蒸馏技术简介
        1.3.1 膜蒸馏的应用研究
        1.3.2 真空式膜蒸馏(VMD)
    1.4 膜蒸馏的机理研究
        1.4.1 质量传递
        1.4.2 热量传递
    1.5 研究目标和内容
        1.5.1 研究目标
        1.5.2 研究内容
        1.5.3 技术路线
    1.6 课题的研究意义
2. 实验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药品及试剂
    2.2 实验仪器
    2.3 脱硫废水的预处理研究方法
        2.3.1 脱硫废水的来源
        2.3.2 脱硫废水物化法处理的原理
        2.3.3 脱硫废水的测定方法
        2.3.4 脱硫废水的实验设计
    2.4 真空膜蒸馏深度处理脱硫废水的研究
        2.4.1 膜蒸馏实验所用膜和膜组件
        2.4.2 真空膜蒸馏系统
        2.4.3 真空膜蒸馏的研究方法
        2.4.4 真空膜蒸馏的实验设计
3. 脱硫废水的预处理研究
    3.1 脱硫废水水样的性质
    3.2 脱硫废水的预处理
        3.2.1 絮凝剂添加量对脱硫废水的影响
        3.2.2 絮凝剂和助凝剂的联合添加对脱硫废水的影响
        3.2.3 脱硫废水的预处理出水
    3.3 本章小结
4. 真空膜蒸馏深度处理脱硫废水的研究
    4.1 以纯水为进料液的真空膜蒸馏实验
    4.2 以混合盐溶液为进料液的真空膜蒸馏实验
        4.2.1 温度对通量的影响
        4.2.2 渗透侧真空度对通量的影响
        4.2.3 料液流速对通量的影响
    4.3 以预处理后的脱硫废水为进料液的真空膜蒸馏实验
        4.3.1 温度对通量的影响
        4.3.2 渗透侧真空度对通量的影响
        4.3.3 料液流速对通量的影响
    4.4 真空膜蒸馏数学模型
        4.4.1 模型的预测
        4.4.2 脱硫废水(预处理后)溶液的特性值
        4.4.3 验证模型
    4.5 真空膜蒸馏装置的长时运行参数和运行周期的确定
        4.5.1 膜蒸馏装置长时间运行试验
        4.5.2 运行周期对通量和截留率的影响
        4.5.3 运行周期对产水量的影响
    4.6 真空膜蒸馏浓缩脱硫废水的过程
        4.6.1 废水浓缩
        4.6.2 废水浓缩的效果
    4.7 膜清洗实验
        4.7.1 膜污染
        4.7.2 膜清洗
        4.7.3 通量和截留率恢复状况
    4.8 本章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第一导师简介
校外导师简介
获得成果
致谢

(9)水溶液中Na2SO4、Na2S2O3和NaSCN的分离提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1章 文献综述
    1.1 脱硫废液的产生
    1.2 脱硫废液的特性
    1.3 脱硫废液的处理
        1.3.1 结晶提盐法
        1.3.2 膜分离法
        1.3.3 沉淀法
        1.3.4 溶剂萃取法
        1.3.5 热分解法
        1.3.6 离子交换法
        1.3.7 催化氧化法
    1.4 水盐体系相图
        1.4.1 相图基本理论
        1.4.2 简单水盐体系相图的绘制
        1.4.3 国内外水盐体系相平衡研究
    1.5 脱硫废液中NaSCN的提取研究
    1.6 本课题研究目的和意义
第2章 Na_2SO_4、Na_2S_2O_3和NaSCN水盐体系相图制备
    2.1 试验部分
        2.1.1 试剂及仪器
        2.1.2 Na_2SO4、Na_2S_2O_3和NaSCN浓度测定方法
        2.1.3 Na_2SO_4、Na_2S_2O_3和NaSCN溶解度测定方法
        2.1.4 三元水盐体系相图制备过程
        2.1.5 四元水盐体系相图制备过程
    2.2 结果与讨论
        2.2.1 Na_2SO_4、Na_2S_2O_3和NaSCN浓度测定方法的确定
        2.2.2 Na_2SO_4、Na_2S_2O3和NaSCN溶解度的测定
        2.2.3 三元水盐体系相图
        2.2.4 四元水盐体系相图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Na_2SO_4、Na_2S_2O_3和NaSCN的分离提取研究
    3.1 试验部分
        3.1.1 试剂及仪器
        3.1.2 分离提取工艺路线
        3.1.3 纯度测定
        3.1.4 回收率测定
    3.2 结果与讨论
        3.2.1 分离提取分析示例
        3.2.2 分离提取工艺路线比较
        3.2.3 工艺条件分析
        3.2.4 工艺稳定性分析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论文发表情况

(10)真空膜蒸馏分离离子液体—水混合液用膜与过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膜蒸馏技术
        1.1.1 膜蒸馏定义与原理
        1.1.2 膜蒸馏特点与分类
        1.1.3 膜材料及疏水改性的研究进展
    1.2 膜蒸馏技术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1.2.1 含非挥发性污染物废水的处理
        1.2.2 挥发性有机物废水的脱除
        1.2.3 高价值组分的浓缩与回收
        1.2.4 离子液体废水的回收与应用
    1.3 极化现象和膜污染的研究
        1.3.1 极化现象
        1.3.2 膜污染
    1.4 本课题研究的背景、意义和主要内容
        1.4.1 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
        1.4.2 主要研究内容
2 聚丙烯腈膜的等离子体疏水改性及其分离性能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实验材料及主要仪器
        2.2.2 聚丙烯腈膜等离子体表面疏水改性
        2.2.3 改性聚丙烯腈膜的表征
        2.2.4 真空膜蒸馏离子液体-水混合液的分离性能
    2.3 结果与讨论
        2.3.1 改性膜表面化学组成
        2.3.2 改性膜表面疏水性与形貌分析
        2.3.3 改性膜真空膜蒸馏离子液体分离性能研究
        2.3.4 改性膜的化学稳定性研究
    2.4 本章小结
3 真空膜蒸馏浓缩离子液体-水混合液与过程优化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实验材料和主要设备
        3.2.2 改性聚丙烯腈膜的表面化学重排
        3.2.3 真空膜蒸馏浓缩离子液体-水混合液与过程优化
        3.2.4 改性膜表征
    3.3 结果与讨论
        3.3.1 真空膜蒸馏分离性能的研究
        3.3.2 真空膜蒸馏浓缩过程与膜污染研究
        3.3.3 真空膜蒸馏浓缩过程优化
    3.4 本章小结
4 真空膜蒸馏分离离子液体-水混合液中膜污染机理研究
    4.1 引言
    4.2 XDLVO理论
    4.3 实验部分
        4.3.1 材料和仪器
        4.3.2 真空膜蒸馏污染实验
        4.3.3 膜蒸馏用膜表征
    4.4 结果与讨论
        4.4.1 实验用膜和离子液体特性
        4.4.2 真空膜蒸馏分离性能与污染的研究
        4.4.3 膜面特性(极性、粗糙度、Zeta电位)对膜污染影响的机理研究
        4.4.4 离子液体与污染膜之间的作用机理研究
        4.4.5 离子强度对膜污染机理影响的研究
        4.4.6 不同类型离子液体在真空膜蒸馏中的膜污染机理研究
        4.4.7 真空膜蒸馏浓缩离子液体-水混合液
    4.5 本章小结
5 真空膜蒸馏分离离子液体-水混合液的传质与传热研究
    5.1 引言
    5.2 理论模型及模拟计算
        5.2.1 传热过程
        5.2.2 传质过程
        5.2.3 经验公式的确定
        5.2.4 离子液体-水混合液中通量的预测
    5.3 实验部分
        5.3.1 实验材料及主要设备
        5.3.2 实验用膜
        5.3.3 膜蒸馏装置
        5.3.4 实验方法
    5.4 结果与讨论
        5.4.1 传热经验公式的确定
        5.4.2 操作条件对离子液体-水混合液中膜蒸馏性能的影响
        5.4.3 其它离子液体-水混合液中膜蒸馏性能的研究
    5.5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主要创新点
    6.3 展望
符号表
参考文献
附录A 各个相互作用能的MATLAB求解代码
附录B 膜蒸馏传质传热过程中通量预测的MATLAB代码
个人简历及发表文章目录
致谢

四、Study on the Removal of MIBK from Aqueous Solution by Vacuum Membrane Distillation(论文参考文献)

  • [1]膜蒸馏技术在废水处理中的研究进展[A]. 刘金瑞,孙天一,史载锋.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21年科学技术年会论文集(二), 2021
  • [2]无机膜在脱盐应用中的研究[J]. 殷晓春,张娜娣,杜美霞,赵翊,魏兴民,郑贵森.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21(14)
  • [3]SI-ATRP法改性超疏水聚丙烯中空纤维膜及其膜蒸馏应用[D]. 高靖霓. 天津工业大学, 2021(01)
  • [4]异构聚丙烯共混膜的成膜机理及应用性能研究[D]. 宋阳阳. 天津科技大学, 2020(08)
  • [5]中空纤维膜膜蒸馏处理低放废水技术研究[D]. 胡欣扬. 西南科技大学, 2020(08)
  • [6]电渗析-真空膜蒸馏集成膜法回收离子液体[J]. 刘燕,夏天天,孙位仕,万印华,沈飞,邓会宁. 化工学报, 2018(09)
  • [7]基于CFD方法的内压式真空膜蒸馏数值模拟及强化研究[D]. 潘兆辉. 重庆大学, 2018(05)
  • [8]真空膜蒸馏深度处理脱硫废水的试验研究[D]. 李博学. 北京林业大学, 2018(04)
  • [9]水溶液中Na2SO4、Na2S2O3和NaSCN的分离提取研究[D]. 程锦. 华东理工大学, 2017(05)
  • [10]真空膜蒸馏分离离子液体—水混合液用膜与过程研究[D]. 吴欢欢.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2017(01)

标签:;  ;  ;  ;  ;  

真空膜蒸馏去除水溶液中MIBK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