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制药企业研发国际化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跨国制药企业研发国际化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一、跨国制药企业研发国际化及对我国的启示(论文文献综述)

樊霞,李芷珊[1](2021)在《如何在研发国际化中实现企业创新绩效?——基于SCP范式的组态分析》文中研究说明本文基于SCP范式对影响企业研发国际化创新绩效的制度环境—社会嵌入结构—组织学习行为因素进行组态效应分析,选取42个实施研发国际化活动的企业案例,通过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法,探讨了制度环境、社会嵌入和组织学习对企业实现创新高绩效的组态效应。研究发现:实现研发国际化创新高绩效有两条途径,分别为制度主导下开发市场的基地打造型和环境复杂化下突破创新的联盟合作型,说明实现创新高绩效的路径并不唯一;导致非高创新绩效的组态有3个,当东道国存在较为明显的制度距离时,通过直接派遣本国员工的方式建立关系结构不利于创新绩效的达成。研究结果进一步揭示了我国企业开展研发国际化活动实现企业创新高绩效的复杂成因,对企业正确选择、规划研发国际化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徐栋哲[2](2021)在《研发国际化影响公司绩效的路径机理研究 ——以中科创达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世界经济一体化推动下,世界各国之间贸易往来频繁,更多公司开始选择走国际化道路。在国内创新资源无法满足公司发展需要、国内市场空间增长不足的情况下,部分中国公司为实现扩张、创造更多价值,开始搜索全球先进创新资源、积极拓展海内外市场,在“一带一路”倡议和“双循环”战略的指导下,踏出国门,开展研发国际化活动。在国际市场纷繁激烈的竞争中,出海公司如何在研发资源的全球配置中不断增强其技术创新能力?如何有效拓展海外市场?如何发挥技术创新与市场拓展的“双轮驱动”效应,“弯道超车”实现全球领先?以上问题还需进一步探究。基于此,本文选取研发国际化经验较为丰富且成效显着的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业公司——中科创达软件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科创达”)为案例公司,将研发国际化、公司技术创新、海外市场拓展、公司绩效四者纳入同一分析框架内,探求其研发国际化活动影响公司绩效的路径机理,为其余出海企业提供经验借鉴。本文研究发现:(1)研发国际化活动的开展,提高了公司产品的国际市场竞争力,促进了公司绩效的提升。(2)公司技术创新在研发国际化与公司绩效的关系中起中介作用,且研发国际化主要通过研发投入、创新人才、知识获取等技术创新活动间接影响公司绩效。(3)海外市场拓展在研发国际化与公司绩效的关系中起中介作用,且研发国际化主要通过全球销售网络构建、本土化服务水平提升等海外市场拓展间接影响公司绩效。本文研究的创新之处主要体现在:从系统视角,将研发国际化、公司技术创新、海外市场拓展、公司绩效纳入同一框架进行分析,从技术创新、市场拓展的中介视角,理清了四者之间逻辑关系,深度剖析了研发国际化活动开展与公司绩效提升之间的内在机理。本文研究的贡献主要突显在:理论方面,构建研发国际化、公司技术创新、海外市场拓展、公司绩效四者之间关系的系统框架,进一步拓展和丰富了研发国际化相关研究的内容和领域;实践方面,系统整理归纳和提炼出中科创达开展研发国际化活动的成功经验,揭示了中国公司研发国际化、公司技术创新、海外市场拓展、公司绩效之间的内在规律,为走出国门开展研发活动的其他中国公司,特别是软件业公司提供经验借鉴。

周红芳[3](2021)在《开放式国家创新体系论》文中认为封闭导致落后,开放带来发展。创新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创新的开放性和国际科技合作已经成为各国创新战略的重要特征。当今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新冠肺炎疫情的叠加冲击,大国竞合博弈愈演愈烈,国际形势充满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逆全球化从经贸领域蔓延至科技领域。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从科研人才、高新技术企业、科技体制和产业政策等方面打压中国科技发展,微观层面的开放式创新越来越受到国家层面的开放式创新制约,全球科技在开放与保护的较量中艰难前行。但是从长远来看,全球化仍将是世界经济的发展大势。跨国公司的逐利行为和数字产业的技术革新都会推动全球化向前发展。科学从本质上讲是无国界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全球气候变化、能源安全等重大问题的解决需要全人类共同的智慧。随着全球化研发和生产的发展以及跨国学术研究网络的出现,科学的发展愈发是一个全球合作的过程。从我国国内创新情况看,开放水平不高已经严重制约了中国创新能力的提升。开放式国家创新体系彰显了高层次创新和高水平开放的深度融合,是新时代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和推动形成全面对外开放新格局的重要抓手。但是开放式国家创新体系的理论研究刚刚起步,构建开放式国家创新体系的理论框架显得尤为迫切。本文以开放式国家创新体系作为研究对象,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指导思想,广泛吸收耗散结构理论、熊彼特创新理论、制度经济学和科学技术哲学等理论知识,遵循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做的纵贯式结构,对开放式国家创新体系进行研究,并对我国构建开放式国家创新体系提出对策建议。在全文中,坚持以马克思的唯物史观为方法论基础,在具体研究方法上,采用了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归纳与演绎相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论文试图回答三个问题:①为什么要构建开放式国家创新体系?②开放式国家创新体系是什么,有哪些创新活动?它的基本特征、体系目标、运行环境是怎样?作为最鲜明的特征,开放度该如何衡量?③如何构建开放式国家创新体系?针对以上问题,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论文在梳理国家创新体系理论和开放式创新理论的基础上,首先从理论的角度、历史的角度和现实的角度分析了构建开放式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其次对开放式国家创新体系的基本概念进行界定,并对其构成要素、主要特点、建立原则、运行机制和运行环境等进行研究,初步建立了开放式国家创新体系的理论分析框架。随后论文根据马克思对创新形式的划分,以及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相互作用的原理,建立了构建开放式国家创新体系的实践分析框架:生产力层面的科学创新和技术创新,生产关系层面的制度创新。在开放式国家创新体系中,三大创新活动表现为:以高校、科研院所科学研究国际化为核心的科学创新、以企业研发国际化为核心的技术创新、以健全科技创新制度体系为核心的制度创新。在体系中,科学创新是基石,技术创新是关键,制度创新是保障,三者相互作用,共同构成辩证统一的整体。根据以上分析框架,论文进行了实证分析和比较研究,对中国建设开放式国家创新体系的发展历程和创新活动进行定性分析,对创新开放度进行定量研究,分析了新冠疫情下逆全球化形势对中国构建开放式国家创新体系的影响。最后根据美国、日本、德国和以色列等主要国家建设开放式国家创新体系的经验和启示,提出对策建议。论文的研究发现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第一,创新是经济增长的内在动力,开放是经济增长的外在环境。开放式创新成为研究热点,但是相对于企业层面的开放式创新,国家层面的开放式创新研究并不充分,开放式国家创新体系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建设开放式国家创新体系既有理论上的重要性,也有历史和现实的必要性。第二,开放式国家创新体系是指在全球化背景下一个国家或地区通过创新资源全球化配置建立起来的全面而开放的创新体系,这个体系由政府主导,社会共同参与,科技和经济各部门、公共与私有机构之间相互作用,对内要提升国家创新能力,对外要积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是一个复杂的体系。体系具有开放性、流动性、系统性和安全性等特征,有内向型开放和外向型开放两种模式。不同的经济体制和社会环境对开放式国家创新体系的运行产生重大影响。第三,构建开放式国家创新体系可以从科学创新、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三个维度进行。科学创新的主体是高校和科研院所,高校、科研院所科学研究国际化主要通过人才培养国际化、科研活动国际化、科研成果国际化实现,国家应注重对巴斯德象限的科学研究,加大对国际大科学工程的建设。技术创新的主体是企业,企业的技术创新主要通过跨国公司建立海外研发中心、跨国并购和建立国际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实现研发国际化,根据马克思全球化理论,要注意区分研发国际化的双重影响,趋利避害。制度创新的主体是政府,政府的制度创新主要通过推动国家科技计划对外开放、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和完善相关政策法规体系实现。建设开放式国家创新体系要在全球实现创新资源的配置,还会受到国际规则的影响。中国应该增强国内外规则的协调性,主动参与国际规则的制定和修订,提升国际治理的能力。第四,从知识开放、技术开放、资本开放、人才开放和制度开放五个要素分析,中国的开放式国家创新体系的开放水平十分有限,创新要素跨国流动水平不高,不利于建设创新型国家和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借鉴美国、日本等创新强国经验,与中国国情相结合,中国应从科学创新开放、技术创新开放、制度创新开放以及三大创新融合发展等方面提升创新开放度,利用全球资源提升我国的创新能力。第五,从新中国时期的巴统协议,冷战时期的瓦森纳协定,到中美贸易战,再到疫情期间中美科技领域部分脱钩,美国打压中国科技发展从未停止。新形势下中国构建开放式国家创新体系应在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念下,牢固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深化不同国别不同领域科技合作,探索更加柔性,更加灵活的合作模式,积极参与国际规则的制定和修改,主动引领全球治理良性变革,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王圣君[4](2021)在《海外研发组合结构对母公司创新绩效影响研究》文中认为由于国内创新资源相对有限,设立海外研发中心成为跨国企业提升母公司创新能力以应对全球化挑战的重要战略工具。然而作为新兴经济体国家,中国企业普遍面临着吸收能力不足以及国际化经验欠缺等问题,海外研发投资能否提升我国跨国企业母公司创新绩效成为学者们关注的重要议题。加强海外研发投资与创新绩效关系研究,可以科学引导我国跨国企业合理构造研发知识网络,提高我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以及国际战略地位。本研究从组合结构层面将海外研发投资水平分成深度与广度两个维度,整合网络嵌入理论、资源观以及制度观等理论基础,分析不同维度海外研发投资对母公司创新绩效的差异化影响,并由浅入深的探讨三个研究主题:(1)海外研发投资的不同组合结构——海外研发深度与海外研发广度是否对母公司创新绩效产生差异化影响;(2)海外研发深度与海外研发广度的匹配关系是否对母公司创新绩效产生差异化影响;(3)海外研发深度与海外研发广度的条件组态如何对母公司创新绩效产生影响。通过深入剖析海外研发投资不同组合结构影响母公司创新绩效的作用机制、匹配效应以及组态效应,有利于完善新兴经济体后发跨国企业海外研发投资逆向学习理论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及现实意义。本研究通过深入理论分析与大量实证检验,阐明了不同维度海外研发投资组合结构影响母公司创新绩效的作用机制及其实现条件,评估了不同维度海外研发投资组合结构匹配关系影响母公司创新绩效的差异化效果及其实现条件,解析了海外研发组合结构与企业内部资源的不同条件组态对母公司创新绩效的影响路径,在此基础上提出母国市场扩张型、母国能力提升型、海外市场扩张型以及全球资源融通型四种创新能力提升路径及其演进过程,为后发跨国企业突破低端技术锁定提供了可能的路径选择和相应的政策建议。具体来看,主要研究内容如下:第一,阐明了不同维度海外研发组合结构影响母公司创新绩效的作用机制及其实现条件。从组合结构层面将海外研发投资水平分成海外研发深度与海外研发广度两个维度,探讨不同维度海外研发组合结构对母公司创新绩效的差异化影响;进一步将企业动态能力作为关键调节变量,深入考察吸收能力与适应能力的调节作用。实证结果显示:(1)海外研发深度倒U型影响母公司创新绩效,海外研发广度正向影响母公司创新绩效;(2)吸收能力正向调节海外研发深度与母公司创新绩效间倒U型关系,正向调节海外研发广度与母公司创新绩效间正向关系;(3)适应能力对海外研发深度与母公司创新绩效间倒U型关系调节作用不显着;但显着正向调节海外研发广度与母公司创新绩效间正向关系。第二,评估了不同维度海外研发投资组合结构匹配状态影响母公司创新绩效的差异化效果及其实现条件。结合多项式回归和响应面分析技术,本研究对比了不同海外研发组合结构匹配状态下母公司创新绩效的差异,识别母公司创新绩效最大化的海外研发组合结构;进一步将国有股权和外资股权作为关键调节变量,深入考察不同股权结构对海外研发深度与海外研发广度匹配关系的调节作用。实证结果表明:(1)匹配状态下母公司创新绩效高于不匹配状态;(2)高匹配状态下母公司创新绩效高于低匹配状态;(3)不匹配状态下,海外研发深度高—海外研发广度低状态下母公司创新绩效高于海外研发深度低—海外研发广度高状态;(4)不同股权结构对海外研发深度—海外研发广度匹配与母公司创新绩效的关系产生不同的调节作用:国有股权反向调节海外研发深度与海外研发广度间的匹配关系;外资股权正向调节海外研发深度与海外研发广度间的匹配关系。第三,解析了海外研发组合结构与企业内部资源的不同条件组态对母公司创新绩效的影响路径。基于定性比较方法(QCA),本研究考察了海外研发深度、海外研发广度、吸收能力、组织冗余以及国际化经验多重情境因素对母公司创新绩效的协同影响。实证结果表明:(1)海外研发组合结构对母公司创新绩效提升是必要的前因条件,其他因素为非必要条件;(2)识别出四种有效提升海外研发母公司创新绩效的模式。本研究创新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通过在海外研发—创新绩效关系研究中引入组合结构维度,有助于深入理解新兴经济体后发跨国企业海外研发与创新绩效间关系。其次,率先检验了海外研发深度与海外研发广度匹配关系影响母公司创新绩效的作用机制,推进了海外研发投资组合结构维度的研究。最后,将海外研发组合结构与多重企业资源因素同时纳入母公司创新绩效影响因素研究中,探索新兴经济体后发跨国企业获取较高创新绩效的具体路径和复杂情景,揭开研发国际化逆向学习的黑箱。

王仕军[5](2020)在《RYH制药公司的国际化战略优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人们对健康的日益关注,全球医药需求不断增加,药品作为一种特殊商品逐渐发展成为主要的出口产品。在目前的国际医药市场中,欧美日等国家始终占据重要的地位,发挥着主导者的作用。而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中国医药市场不断涌入国际制药企业,使得国内医药市场的竞争程度不断提升。目前,我国持续深化的医改,更加剧了国内医药市场的复杂性。国内制药企业不得不开始放眼全球市场,在这种背景下,国际化经营成为国内制药企业面对的重要课题。首先,本文以国际化战略理论、中国药企国际化战略相关研究为指导,通过对RYH制药公司的外部环境,内部资源进行分析得出RYH制药公司在产品管线,基础建设,质量研发等占有优势,同时面临国际制药标准GMP要求不断提高,竞争者增多的外部环境。其次,对RYH制药公司的国际化发展现状分析,通过问卷调查公司高管以及相关部门得出RYH制药公司国际化战略存在自主品牌的推广不足,缺少高端市场的布局,国际化产品创新战略不明确,缺少海外建厂的多国战略,信息管理不科学等问题。针对问题,然后通过SWOT就企业面临的外部机会、威胁,内部的优势、劣势进行分析。第三,基于SWOT矩阵分析得出的SO,WO组合的战略,制定相应的优化方案:调整产业布局进入高端市场;推进产品创新战略打造明星产品;实施多国化战略生产本土化;实施全球化战略推广自主品牌,下沉国外市场的终端渠道,使公司得以实施标准化生产。目的是RYH制药公司维持现有的国际业务基础上,通过优化战略能够使得其国际业务发展有更高层次的提升。第四,为使得国际化战略的优化实施得以保障,提出包括基础设施与技术升级投入、加强法律法规人员队伍建设、推进FDA认证进程、积极开展品牌建设、建立相关组织机构,以及信息化工程建设等方面的措施。最后,得出相关的结论,并提出不足和展望。

谢宇翔[6](2020)在《高管团队海外背景对企业研发国际化的影响研究 ——激励的调节作用》文中认为在全球化竞争中,许多中国企业为了追赶发达经济体中的领先企业,采用了研发国际化这一适用于后发企业的“跳板”战略进一步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同时,越来越多拥有海外背景的高管人才出现在了中国企业的高管团队(TMT)中。这类高管成员不仅掌握了海外前沿的技术知识和管理经验,而且在国际范围中积累了丰富的人际关系网络,因此对企业创新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然而目前鲜有研究直接关注高管团队海外背景对企业研发国际化影响效应的实现机制以及高管激励作为企业内部治理的重要因素在其中起到的作用。本研究从中国企业中具有海外背景的高管与本土高管的融合和企业内部治理的角度出发,基于高阶梯队理论、知识基础观、团队冲突理论、开放式创新、关系人口统计学以及委托代理理论,对2013-2018年中国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医药制造业、仪器仪表制造业、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以及专业技术服务业中的上市企业进行了实证研究,并得出以下结论:(1)高管团队海外背景的比例特征中,具有海外背景的高管占比对企业研发国际化有显着的正向影响;(2)高管团队海外背景的结构特征中,海外背景高管与本土高管在任期的差异对企业研发国际化有显着的负向影响;海外背景高管与本土高管在教育背景上的差异对企业研发国际化有显着的正向影响;海外背景高管与本土高管在年龄和性别上的差异对企业研发国际化没有显着影响;(3)高管激励在海外背景的高管占比与企业研发国际化的关系中有显着的调节作用。本研究以中国企业为研究对象,从微观层面聚焦到企业内部,分别研究了企业中高管团队海外背景的比例特征与结构特征对研发国际化的影响,并研究了企业内部治理重要因素高管激励在其中起到的具体作用。本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相关研究的不足,并为计划通过海外背景高管团队来促进企业研发国际化的企业在组建和管理高管团队的过程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

徐顺治[7](2020)在《高技术企业研发国际化及网络位置对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文中指出创新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根本保证。高技术产业是创新驱动发展的中坚力量,鼓励高技术企业科技创新,提升高技术企业研发成果转化效果,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要求。在国家科技政策的不断完善下,高技术产业发展步入快车道,具有实力的高技术企业积极“走出去”,通过研发国际化战略的实施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增强国际化竞争优势。我国高技术企业在研发国际化战略的实施过程中,海外研发投入呈现出研发国际化深度与研发国际化广度两种趋势。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化环境背景下,明确哪种研发国际化趋势更有助于提升高技术企业的创新绩效,对于我国高技术企业研发国际化战略的推进至关重要。在梳理高技术企业研发国际化理论与创新理论的基础上,本研究结合社会网络理论,引入网络位置变量,分析高技术企业研发国际化两个维度对企业创新绩效作用机理,并探讨网络位置特征对高技术企业研发国际化与企业创新绩效的调节作用机制。以沪深两市中220家上市的高技术企业作为研究样本,通过国家知识产权总局等数据库获取高技术企业研发国际化、专利等相关数据,使用SPSS25.0、Ucinet 6.125等软件工具进行数据处理,利用知识生产函数双对数模型进行假设验证。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高技术企业研发国际化深度与研发国际化广度均对企业的创新绩效产生显着的正向影响;高技术企业在研发协作网络中的中心位置以及结构洞位置对企业创新绩效产生显着的正向影响;结构洞位置在研发国际化深度和研发国际化广度与企业创新绩效的关系之间均起正向的调节作用;网络中心位置在研发国际化广度与创新绩效之间起显着的正向调节作用,而在研发国际化深度与创新绩效之间的调节作用不显着。研究结论对高技术企业进一步推进研发国际化战略具有一定的管理启示。高技术企业在加深研发国际化深度的同时,应注重企业在研发协作网络中位置和结构洞位置的构建,而在推进研发国际化广度时,更多关注企业在研发协作网络中的结构洞位置,对高技术企业的创新绩效有更显着的促进作用。

李晓旋[8](2020)在《信息技术业上市公司研发国际化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 ——基于高管特征的调节作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当前我国经济已迈入“中高速、调结构、新动能”的新常态阶段。在国内市场逐渐饱和且竞争同质化的背景下,研发国际化已然成为我国企业寻求新一轮竞争优势的动力源泉。近年来,我国政府大力实施“走出去”发展战略,鼓励企业积极融入国际市场参与全球范围内的竞争,一股海外研发的浪潮正悄然兴起。然而,学术界针对企业研发国际化行为与创新绩效的关系结论不一,出现了诸如线性正向关系、线性负向关系以及非线性关系等多种流派,因此继续探讨这一问题,弄清楚不同结论背后的差异仍然显得意义重大。为此,本文选取2009-2017年我国信息技术业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以企业研发国际化行为为切入点,设置如下3个子问题展开研究:首先,本文回答了我国信息技术业A股上市公司的研发国际化行为究竟是否能够显着提升企业的创新绩效;在上述基础上,本文又探讨了我国信息技术业A股上市公司研发国际化的两个细分维度是如何影响企业创新绩效的;最后,本文将高管特征这一情境变量纳入到了研发国际化两个细分维度与企业创新绩效关系的分析框架中,解释其是如何影响研发国际化两个细分维度与企业创新绩效之间关系的。通过Stata15.0统计分析软件,运用泊松面板数据固定效应回归方法,本文得到的实证结果如下:企业研发国际化行为对创新绩效有显着的促进作用。企业研发国际化的两个细分维度对创新绩效具有不同的影响效果,其中,研发国际化广度正向促进企业创新绩效的提升,即研发国际化的广度越宽,企业创新绩效越好;而研发国际化深度却负向抑制企业创新绩效的提升,即研发国际化的程度越深,企业创新绩效越差。另外,高管政治关联、高管海外背景这两个高管特征变量对研发国际化深度与企业创新绩效的关系具有调节作用,即当高管政治关联和高管海外背景程度较高时,研发国际化深度对企业创新绩效的负向影响作用将会减弱。而需要值得注意的是,高管政治关联、高管海外背景这两个高管特征变量对研发国际化广度与企业创新绩效关系的调节作用并不显着。针对以上结论,本文从企业与政府两个角度进行思考并提出了相应的管理启示,同时也表明了研究过程中可能存在的不足以及对未来的展望。

钟景雯[9](2020)在《海外研发地理分布对母公司创新绩效的影响 ——基于中国高新技术业上市跨国公司的实证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以及市场竞争激烈程度和成本等压力的递增,越来越多公司进入国际市场寻求能带来创新优势的机遇和能力。在生产、销售等环节国际化以后,海外研发成为跨国公司的新选择,研发区域从单一本国发展到海外一到多个国家(地区)。企业开展海外研发活动一方面将母公司特有的先进技术转移到海外,另一方面地理分散分布的海外研发地点能让子公司理解学习多个东道国先进的技术知识,利用对自身有利的竞争性资源,结合东道国的市场环境和需求开发针对当地及全球客户的创新产品;同时子公司也能将知识逆向转移回母公司从而提升其创新绩效。随着中国等新兴经济体不断布局海外研发,越来越多学者把海外研发的研究背景放到中国,但对中国企业海外研发地理分布的研究较少。本文以2008-2017年中国高新技术业进行海外研发的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探讨了海外研发深度和广度与母公司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以及吸收能力和东道国制度环境对两者关系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海外研发深度与母公司创新绩效关系呈倒U型,海外研发广度与母公司创新绩效关系呈U型,吸收能力正向调节海外研发深度和广度与母公司创新绩效的关系,东道国制度环境负向调节海外研发深度与母公司创新绩效的关系。在本文的最后部分对企业设立海外研发机构提出参考建议并对进一步的研究提出展望,研究结果对中国企业海外研发工作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本文研究贡献与不足:现有文献对海外研发与企业创新绩效的研究多从单一维度考虑且研究对象以发达国家企业为主。本文以中国高新技术企业为样本,研究海外研发深度和广度两方面因素对母公司创新绩效的共同作用,并以吸收能力及东道国制度环境为调节变量,补充了海外研发与创新绩效的研究。但本文研究对象局限于特定产业,理论分析主要基于传统发达国家与新兴经济体企业的研究,且现阶段中国海外研发东道国网络构成相对简单,在这些方面研究还存在进一步探讨的方向。

武志勇[10](2020)在《汇率变动、创新投入对国际化企业价值影响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走出去”战略和“一带一路”倡议的不断推进,我国越来越多的企业走出国门,融入经济全球化浪潮。当前国际经贸环境异常复杂,新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美国优先”的单边主义扰乱了多边经贸合作的良好秩序,全球汇率市场剧烈波动,进一步增加了外汇市场的不确定性,未来人民币汇率双向变动将成为常态,加之技术变革和国际市场竞争加剧,中国企业面临更多的压力和挑战。在企业国际化向纵深发展过程,受到复杂多变的国际市场环境影响也逐步加深,特别是汇率变动必然影响企业生产运营,影响企业绩效,进而影响企业价值。中国企业只有积极把握当前的“创新驱动”战略机遇期,以创新求发展,以创新驱动价值增长,才能在世界舞台上做大做强,提升国际竞争力。基于此背景,本文结合了国内外学者的相关研究,对汇率变动、创新投入与国际化企业价值的影响机理进行分析。研究结论有利于进一步丰富企业国际化理论、创新理论、价值增长理论的研究成果;在实践上,实证分析结论为我国企业更好开展国际化经营提供参考。论文按照问题提出→理论梳理→机理分析→实证检验→对策建议的逻辑开展研究。首先,在文献梳理的基础上,对汇率变动、国际化程度、国际化企业、创新投入和企业价值进行了内涵界定;分析了国际化企业价值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而构建汇率变动、创新投入与国际化企业价值影响机理的概念模型,并提出研究框架,以统领下文。其次,分别从汇率变动对创新投入的影响机理、创新投入对国际化企业价值的影响机理、汇率变动对国际化企业价值的影响机理三方面进行理论分析。此部分是论文的核心内容之一,为实证分析提供理论指导。第三,采用heckman两步法实证检验了汇率变动对国际化企业创新投入的影响作用。采用多指标法测定了样本的融资约束指数,将其作为调节变量纳入到汇率变动对创新投入影响模型中,研究得出:汇率变动与国际化企业的创新投入负相关;融资约束在二者关系中起显着负向调节作用;国际化程度与创新投入呈倒U型关系;行业竞争程度与国际化企业的创新投入负相关。第四,采用面板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了创新投入对国际化企业价值的影响,得出结论:当期创新投入负向影响企业价值,滞后期的创新投入才起到促进作用。并进行了分组对比分析,采用门槛效应模型分组对比验证了创新投入以国际化程度为门槛对企业价值存在着非线性促进作用。第五,采用逐步回归法实证检验了汇率变动对国际化企业价值的直接和间接影响,得出结论:我国的国际化企业存在着显着的外汇风险暴露,汇率变动反向影响企业价值;使用外汇衍生工具能对冲汇率变动风险,能正向调节汇率变动与企业价值的关系;本期创新投入在汇率变动与国际化企业价值的关系中起到遮掩作用。在此基础上,对本期和滞后1期创新投入又进行了分组双重中介检验。最后,根据机理分析和实证研究结论提出以构建有效的汇率风险预控机制和科学有效的持续创新机制为重点的相关对策建议。

二、跨国制药企业研发国际化及对我国的启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跨国制药企业研发国际化及对我国的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1)如何在研发国际化中实现企业创新绩效?——基于SCP范式的组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理论基础与研究框架
    1.1 制度环境、社会嵌入和组织学习对研发国际化创新绩效的复杂影响
    1.2 基于研发国际化情景的SCP分析范式应用
    1.3 研发国际化创新绩效的影响因素组态研究
        1.3.1 制度环境
        1.3.2 社会嵌入
        1.3.3 组织学习
        1.3.4 组态效应研究的必要性和创新性
2 研究设计
    2.1 研究方法
    2.2 研究样本
    2.3 变量测量
        2.3.1 制度环境
        2.3.2 社会嵌入
        2.3.3 组织学习
        2.3.4 企业创新绩效
3 分析过程与研究发现
    3.1 变量校准及描述性统计
    3.2 必要性条件分析
    3.3 组态分析与结果
        3.3.1 高绩效因素组态
        3.3.2 非高绩效因素组态
    3.4 稳健性检验
4 结论、启示与展望
    4.1 研究结论
    4.2 理论贡献
    4.3 管理启示
    4.4 研究局限与展望

(2)研发国际化影响公司绩效的路径机理研究 ——以中科创达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内容、方法及技术路线图
        1.2.1 研究内容
        1.2.2 研究方法
        1.2.3 技术路线图
    1.3 论文创新之处
    1.4 相关概念界定
        1.4.1 研发国际化
        1.4.2 技术创新
        1.4.3 公司绩效
2 理论基础和文献综述
    2.1 理论基础
        2.1.1 组织合法性理论
        2.1.2 竞争优势理论
        2.1.3 研发国际化理论
        2.1.4 创新理论
    2.2 文献综述
        2.2.1 “一带一路”倡议与公司技术创新
        2.2.2 研发国际化与公司技术创新研究
        2.2.3 研发国际化驱动因素研究
        2.2.4 公司技术创新与公司绩效研究
        2.2.5 文献述评
3 中科创达案例分析
    3.1 公司简介与行业状况
        3.1.1 中科创达概况
        3.1.3 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业制度背景
    3.2 中科创达研发国际化状况分析
        3.2.1 中科创达研发国际化程度加深
        3.2.2 中科创达研发国际化实施方式多样
    3.3 中科创达研发国际化对公司绩效的影响分析
        3.3.1 研发国际化对公司绩效影响的理论分析
        3.3.2 研发国际化对公司绩效影响的效果分析
    3.4 中科创达研发国际化对公司绩效影响的中介机制分析
        3.4.1 技术创新对研发国际化与公司绩效关系影响的中介机制分析
        3.4.2 市场拓展对研发国际化与公司绩效关系影响的中介机制分析
4 研究结论与启示
    4.1 研究结论
    4.2 经验启示
    4.3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3)开放式国家创新体系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我国研究现状
        1.2.3 简要评价
    1.3 研究思路和分析框架
        1.3.1 研究思路
        1.3.2 分析框架
    1.4 研究方法
        1.4.1 方法论基础——唯物史观
        1.4.2 具体研究方法
    1.5 主要创新点和不足
        1.5.1 主要创新点
        1.5.2 存在的不足
2 开放式国家创新体系的思想渊源和理论基础
    2.1 思想渊源
        2.1.1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的开放式国家创新体系思想
        2.1.2 西方经济学中的开放式国家创新体系思想
        2.1.3 简要评述
    2.2 理论基础
        2.2.1 国家创新体系理论
        2.2.2 开放式创新理论
3 构建开放式国家创新体系的客观依据
    3.1 理论依据
    3.2 历史依据
    3.3 现实依据
4 开放式国家创新体系的理论分析
    4.1 基本概念
        4.1.1 国家创新体系
        4.1.2 开放式国家创新体系
        4.1.3 相关概念辨析
    4.2 构成要素
        4.2.1 行为主体因素
        4.2.2 投入和产出因素
        4.2.3 环境因素
    4.3 主要特点
        4.3.1 开放性
        4.3.2 系统性
        4.3.3 流动性
        4.3.4 安全性
    4.4 建立原则
        4.4.1 坚持市场调节与政府引导相结合原则
        4.4.2 坚持两种创新资源和两个市场相结合原则
        4.4.3 坚持体现本国国情与符合国际规范相结合原则
        4.4.4 坚持开放合作与为我所用相结合原则
    4.5 目标体系
        4.5.1 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4.5.2 促进本国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4.5.3 提升本国在全球创新网络竞争力
    4.6 创新活动
        4.6.1 科学创新
        4.6.2 技术创新
        4.6.3 制度创新
        4.6.4 三大创新活动之间的关系
    4.7 体系运行
        4.7.1 运行模式
        4.7.2 运行机制
        4.7.3 运行环境
        4.7.4 演化路径
    4.8 开放水平的测度
        4.8.1 创新开放度的影响因子
        4.8.2 创新开放度衡量指标体系
5 开放式国家创新体系维度一: 科学创新
    5.1 创新主体:高校和科研院所
        5.1.1 高校和科研院所是基础研究经费的投入主体
        5.1.2 高校和科研院所是科学研究人员的聚集地
        5.1.3 高校和科研院所是科学研究成果的重要产出地
    5.2 创新形式:科学研究国际化
        5.2.1 人才培养国际化
        5.2.2 科研活动国际化
        5.2.3 科研成果国际化
    5.3 基于巴斯德象限的科学研究国际化
        5.3.1 国际大科学研究
        5.3.2 “项目——基地——人才”一体化
6 开放式国家创新体系维度二: 技术创新
    6.1 创新主体:企业
        6.1.1 企业是研发投入的主体
        6.1.2 企业是科技成果转化的主体
        6.1.3 企业是技术发明的主体
    6.2 创新形式:研发国际化
        6.2.1 建立海外研发中心
        6.2.2 实施跨国并购
        6.2.3 建立国际产业技术创新联盟
    6.3 研发国际化对开放式国家创新体系的双重影响
        6.3.1 有利影响
        6.3.2 不利影响
7 开放式国家创新体系维度三: 制度创新
    7.1 创新主体:政府
        7.1.1 政府是国家科技计划的制定者
        7.1.2 政府是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主导者
        7.1.3 政府是相关政策法规的实施者
    7.2 创新形式:健全科技创新制度体系
        7.2.1 推动国家科技计划对外开放
        7.2.2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7.2.3 完善相关政策法规体系
    7.3 国际规则对开放式国家创新体系的影响
        7.3.1 影响开放式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主要国际规则
        7.3.2 相关国际规则变化趋势
        7.3.3 对中国建设开放式国家创新体系的启示
8 中国开放式国家创新体系
    8.1 发展历程
        8.1.1 探索阶段(1949年—1977年)
        8.1.2 起步阶段(1978年—1991年)
        8.1.3 快速发展阶段(1992年—2011年)
        8.1.4.深度融合阶段(2012年至今)
    8.2 创新活动
        8.2.1 以高校科研院所科学研究国际化为核心的科学创新
        8.2.2 以企业研发国际化为核心的技术创新
        8.2.3 以政府健全科技创新制度体系为核心的制度创新
    8.3 开放水平测度
        8.3.1 国际比较
        8.3.2 总体评价
    8.4 逆全球化与中国开放式国家创新体系
        8.4.1 逆全球化下的挑战
        8.4.2 开放合作是大势
        8.4.3 中国优势
        8.4.4 应对策略
9 国际经验和重要启示
    9.1 国际经验
        9.1.1 美国经验
        9.1.2 日本经验
        9.1.3 德国经验
        9.1.4 以色列经验
    9.2 重要启示
        9.2.1 正确认识全球化和逆全球化的关系
        9.2.2 正确认识自主创新和封闭式创新的关系
        9.2.3 正确认识“走出去”和“引进来”的关系
        9.2.4 正确认识局部开放和全面开放的关系
        9.2.5 正确认识科学创新和技术创新的关系
        9.2.6 正确认识制造业开放和服务业开放的关系
        9.2.7 正确认识向发达国家开放和向发展中国家开放的关系
        9.2.8 正确认识完善国内创新环境与进—步扩大创新开放的关系
10 主要结论与政策建议
    10.1 主要结论
    10.2 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作者在读期间科研成果
致谢

(4)海外研发组合结构对母公司创新绩效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问题与意义
        1.2.1 研究问题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目标与内容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1.5 研究创新点
第2章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2.1 理论基础
        2.1.1 交易成本理论
        2.1.2 资源基础观
        2.1.3 知识基础观
        2.1.4 制度理论
        2.1.5 网络嵌入理论
        2.1.6 理论基础小结
    2.2 海外研发投资研究综述
        2.2.1 海外研发概念界定
        2.2.2 海外研发投资动机及动态演进
        2.2.3 海外研发投资组合及测量指标
        2.2.4 海外研发组织形式及演进路径
    2.3 创新绩效研究综述
        2.3.1 创新绩效概念界定
        2.3.2 创新绩效测算指标
    2.4 海外研发投资与创新绩效关系研究
        2.4.1 海外研发投资影响创新绩效机理研究
        2.4.2 海外研发投资与创新绩效关系实证研究
        2.4.3 海外研发投资与创新绩效关系调节效应研究
    2.5 研究评述与小结
第3章 我国海外研发投资现状与组合结构
    3.1 我国海外研发投资现状
        3.1.1 海外研发投资时间进程
        3.1.2 海外研发投资规模
        3.1.3 海外研发投资行业分布
        3.1.4 海外研发投资国别地区分布
        3.1.5 海外研发投资国内区域分布
        3.1.6 海外研发投资主体发展变化
        3.1.7 现状评述与小结
    3.2 我国海外研发投资组合结构
        3.2.1 海外研发投资组合结构
        3.2.1.1 海外研发深度低—海外研发广度低
        3.2.1.2 海外研发深度高—海外研发广度低
        3.2.1.3 海外研发深度低—海外研发广度高
        3.2.1.4 海外研发深度高—海外研发广度高
        3.2.2 海外研发投资组合结构布局演进
        3.2.2.1 萌芽阶段:海外研发深度低—海外研发广度低
        3.2.2.2 起步阶段:海外研发深度高—海外研发广度低
        3.2.2.3 发展阶段:海外研发深度低—海外研发广度高
        3.2.2.4 成熟阶段:海外研发深度高—海外研发广度高
        3.2.3 理论评述与小结
第四章 海外研发组合结构与母公司创新绩效关系研究
    4.1 引言
    4.2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4.2.1 海外研发组合结构与母公司创新绩效
        4.2.1.1 海外研发深度与母公司创新绩效
        4.2.1.2 海外研发广度与母公司创新绩效
        4.2.2 动态能力的调节效应
        4.2.2.1 吸收能力的调节作用
        4.2.2.2 适应能力的调节作用
    4.3 研究设计与数据来源
        4.3.1 研究样本与数据
        4.3.2 变量定义与测量
        4.3.3 研究方法与模型
    4.4 实证结果与分析
        4.4.1 描述性统计与相关性分析
        4.4.2 回归结果分析
        4.4.3 稳健性检验
        4.4.4 内生性检验
    4.5 结论与讨论
第五章 匹配视角下海外研发组合结构与母公司创新绩效关系研究
    5.1 引言
    5.2 理论基础与研究假设
        5.2.1 海外研发深度-海外研发广度及其匹配情况
        5.2.2 股权结构的调节作用
    5.3 研究设计与数据来源
        5.3.1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5.3.2 指标选择与变量定义
        5.3.3 模型设定与分析技术
    5.4 实证检验与结果分析
        5.4.1 描述性统计
        5.4.2 回归结果分析
        5.4.3 稳健性检验
        5.4.4 内生性检验
    5.5 研究结论和讨论
第六章 组态视角下海外研发组合结构与母公司创新绩效关系研究
    6.1 引言
    6.2 理论基础与研究框架
        6.2.1 海外研发投资水平
        6.2.2 组织学习能力
        6.2.3 异质性资源
        6.2.4 国际化经验
        6.2.5 理论框架小结
    6.3 研究方法与样本
        6.3.1 研究方法
        6.3.2 数据来源
        6.3.3 变量定义
    6.4 实证分析
        6.4.1 变量赋值
        6.4.2 必要性分析
        6.4.3 充分性分析
        6.4.4 稳健性检验
    6.5 研究结论与讨论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管理启示
        7.2.1 企业层面管理启示
        7.2.2 政府层面管理启示
    7.3 研究局限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5)RYH制药公司的国际化战略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研究内容与框架
    1.4 研究方法
    1.5 主要创新点
第2章 理论回顾和文献评述
    2.1 国际化战略理论概述
        2.1.1 企业国际化理论
        2.1.2 国家竞争优势理论
        2.1.3 战略调色板
    2.2 药企国际化战略研究文献评述
        2.2.1 中国药企国际化战略相关研究成果
        2.2.2 国外药企国际化战略相关研究成果
        2.2.3 研究述评
第3章 外部环境分析
    3.1 宏观环境分析
        3.1.1 政治法律环境
        3.1.2 经济环境
        3.1.3 社会环境
        3.1.4 技术环境
    3.2 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3.2.1 国内的行业现状
        3.2.2 国际市场的现状
    3.3 主要竞争对手分析
        3.3.1 未来目标
        3.3.2 竞争对手的假设
        3.3.3 竞争对手的当前战略
        3.3.4 竞争对手的能力分析
        3.3.5 竞争对手的反应或战略改变
第4章 内部资源能力分析
    4.1 资源分析
        4.1.1 有形资源
        4.1.2 无形资源
    4.2 企业能力
        4.2.1 生产能力
        4.2.2 营销能力
        4.2.3 研发能力
        4.2.4 组织能力
        4.2.5 质量保障能力
        4.2.6 企业核心能力
第5章 RYH制药公司国际化战略现状分析
    5.1 公司简介
    5.2 RYH制药公司国际化现状
    5.3. RYH制药公司国际化战略存在的问题
第6章 RYH制药公司国际化战略的优化
    6.1 RYH制药公司国际战略SWOT分析
        6.1.1 优势(strengths)分析
        6.1.2 劣势(weakness)分析
        6.1.3 机会(opportunity)分析
        6.1.4 威胁(threats)分析
    6. 2RYH制药公司的国际化战略的优化
        6.2.1 调整产业布局进入高端市场
        6.2.2 推进产品创新战略打造明星产品
        6.2.3 实施多国化战略生产本土化
        6.2.4 实施全球化战略推广自主品牌
第7章 RYH制药公司国际化战略优化的保障措施
    7.1 基础设施与技术升级投入
    7.2 加强法律法规人员队伍建设
    7.3 积极推进FDA认证进程
    7.4 积极开展品牌建设
    7.5 健全国际业务组织机构
    7.6 完善信息化建设
第8章 结论与展望
    8.1 研究结论
    8.2 不足和展望
附录 RYH制药国际化战略现状调查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6)高管团队海外背景对企业研发国际化的影响研究 ——激励的调节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内容
    1.3 研究问题
    1.4 研究意义
        1.4.1 理论意义
        1.4.2 实践意义
    1.5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5.1 研究方法
        1.5.1.1 文献研究法
        1.5.1.2 归纳演绎法
        1.5.1.3 实证研究法
        1.5.2 技术路线
    1.6 主要创新点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高管团队海外背景的研究综述
        2.1.1 高管团队海外背景的理论基础
        2.1.1.1 高阶梯队理论
        2.1.1.2 团队冲突理论
        2.1.1.3 关系人口统计学
        2.1.1.4 社会认同理论
        2.1.2 高管团队海外背景的研究现状
    2.2 研发国际化的研究综述
        2.2.1 研发国际化的理论基础
        2.2.1.1 开放式创新
        2.2.1.2 资源基础观
        2.2.1.3 知识基础观
        2.2.1.4 垄断优势理论
        2.2.2 研发国际化的概念界定与动因
        2.2.3 研发国际化的研究现状
    2.3 高管激励的研究综述
        2.3.1 激励的理论基础
        2.3.1.1 委托代理理论
        2.3.1.2 激励理论
        2.3.2 激励的研究现状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3.1 研究框架
    3.2 研究假设
        3.2.1 海外背景高管团队的比例特征与企业研发国际化
        3.2.2 海外背景高管团队的结构特征与企业研发国际化
        3.2.3 激励的调节作用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实证研究设计
    4.1 研究对象与数据样本
    4.2 变量测度
        4.2.1 被解释变量
        4.2.2 解释变量
        4.2.3 调节变量
        4.2.4 控制变量
    4.3 模型构建与数据检验
        4.3.1 计量模型的构建
        4.3.2 面板数据检验
        4.3.3 数据预处理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实证研究过程
    5.1 描述性统计分析
    5.2 相关性分析
    5.3 回归分析
        5.3.1 高管团队海外背景对研发国际化的影响分析
        5.3.2 高管激励的调节作用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研究结论及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理论贡献与实践启示
        6.2.1 理论贡献
        6.2.2 实践启示
    6.3 研究局限性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7)高技术企业研发国际化及网络位置对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及研究路线
        1.2.1 研究内容
        1.2.2 研究方法
        1.2.3 技术路线图
    1.3 创新点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相关文献综述
    2.1 创新理论及研究述评
        2.1.1 创新理论
        2.1.2 创新绩效内涵
    2.2 研发国际化理论及研究述评
        2.2.1 研发国际化概念
        2.2.2 研发国际化相关理论
        2.2.3 研发国际化动机、影响因素与发展模式
        2.2.4 研发国际化与创新绩效
    2.3 社会网络理论及研究述评
        2.3.1 网络位置及衡量
        2.3.2 社会网络理论
        2.3.3 网络位置与创新绩效
    2.4 .文献述评与研究展望
第三章 理论模型与研究假设
    3.1 研发国际化与创新绩效的关系
        3.1.1 研发国际化深度与创新绩效的关系
        3.1.2 研发国际化广度与创新绩效的关系
    3.2 网络位置与创新绩效的关系
        3.2.1 网络中心位置与创新绩效的关系
        3.2.2 结构洞位置与创新绩效的关系
    3.3 网络位置的调节作用
        3.3.1 网络中心位置的调节作用
        3.3.2 结构洞位置的调节作用
第四章 研究设计
    4.1 研究变量的测量
        4.1.1 因变量
        4.1.2 自变量
        4.1.3 控制变量
    4.2 样本选择与数据收集
        4.2.1 样本选择
        4.2.2 样本数据来源
    4.3 研究方法
        4.3.1 模型设定
        4.3.2 高技术企业研发协作网络的构建
第五章 实证检验与分析
    5.1 描述性统计与相关性分析
    5.2 多元回归结果分析
        5.2.1 研发国际化与创新绩效回归结果分析
        5.2.2 网络位置与创新绩效回归结果分析
        5.2.3 网络中心位置调节作用检验
        5.2.4 结构洞位置调节作用检验
    5.3 研究结果讨论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管理启示
    6.3 研究局限与展望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8)信息技术业上市公司研发国际化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 ——基于高管特征的调节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问题的提出
    1.3 研究意义
        1.3.1 理论意义
        1.3.2 实践意义
    1.4 研究方法及内容
        1.4.1 研究方法
        1.4.2 研究内容
    1.5 技术路线
    1.6 研究创新点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研发国际化的内涵
    2.2 研发国际化动因研究综述
    2.3 研发国际化区位选择研究综述
        2.3.1 区位选择影响因素研究综述
        2.3.2 区位选择模式研究综述
    2.4 研发国际化与企业创新绩效关系研究综述
        2.4.1 研发国际化与企业创新绩效关系机理研究综述
        2.4.2 研发国际化创新绩效影响因素研究综述
    2.5 文献述评
第三章 研究框架与假设
    3.1 研究框架
    3.2 研究假设
        3.2.1 研发国际化行为与企业创新绩效
        3.2.2 研发国际化广度与企业创新绩效
        3.2.3 研发国际化深度与企业创新绩效
        3.2.4 高管政治关联对研发国际化创新绩效的调节作用
        3.2.5 高管海外背景对研发国际化创新绩效的调节作用
第四章 研究设计
    4.1 样本来源与筛选
    4.2 变量测量
        4.2.1 因变量的测量
        4.2.2 自变量的测量
        4.2.3 调节变量的测量
        4.2.4 控制变量的测量
    4.3 模型构建
        4.3.1 企业研发国际化行为与创新绩效主模型
        4.3.2 企业研发国际化广度和深度与创新绩效主模型
        4.3.3 高管政治关联对研发国际化两维度的调节效应模型
        4.3.4 高管海外背景对研发国际化两维度的调节效应模型
    4.4 实证方法
第五章 实证结果分析
    5.1 样本数据分析
    5.2 企业研发国际化行为与创新绩效关系实证分析
        5.2.1 描述性统计分析
        5.2.2 相关性分析及多重共线性检验
        5.2.3 泊松固定效应回归分析
    5.3 高管特征变量、企业研发国际化两维度与创新绩效关系实证分析
        5.3.1 描述性统计分析
        5.3.2 相关性分析及多重共线性检验
        5.3.3 泊松固定效应回归分析
    5.4 稳健性检验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管理启示
    6.3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后记

(9)海外研发地理分布对母公司创新绩效的影响 ——基于中国高新技术业上市跨国公司的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方法与内容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内容
第二章 理论研究与相关概念界定
    2.1 理论基础
        2.1.1 知识基础理论
        2.1.2 逆向知识转移
        2.1.3 跳板理论
    2.2 文献综述
        2.2.1 海外研发
        2.2.2 海外研发地理分布
        2.2.3 研发地理分布与创新绩效
        2.2.4 综合评价
    2.3 相关概念界定
        2.3.1 海外研发深度与广度
        2.3.2 创新绩效
        2.3.3 吸收能力
        2.3.4 东道国制度环境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3.1 海外研发与母公司创新绩效
        3.1.1 海外研发深度与母公司创新绩效
        3.1.2 海外研发广度与母公司创新绩效
    3.2 调节变量
        3.2.1 吸收能力的调节作用
        3.2.2 东道国制度环境的调节作用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实证研究设计
    4.1 样本选择与研究方法
    4.2 变量定义
        4.2.1 被解释变量
        4.2.2 解释变量
        4.2.3 调节变量
        4.2.4 控制变量
    4.3 模型设定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海外研发地理分布对母公司创新绩效影响的实证结果与分析
    5.1 描述性统计
    5.2 海外研发地理分布对母公司创新绩效影响的泊松分布回归
        5.2.1 基于全样本的回归分析
        5.2.2 基于企业规模的回归分析
    5.3 稳健性检验
        5.3.1 基于发明专利的稳健性检验
        5.3.2 基于经济自由度的稳健性检验
        5.3.3 基于负二项回归的稳健性检验
    5.4 内生性检验
    5.5 本章小结
研究结论与启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10)汇率变动、创新投入对国际化企业价值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及评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1.3 研究思路、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内容
        1.3.3 研究方法
    1.4 论文创新之处
第2章 相关理论基础与研究框架构建
    2.1 概念界定
        2.1.1 汇率变动
        2.1.2 国际化企业
        2.1.3 国际化程度
        2.1.4 创新投入
        2.1.5 企业价值
    2.2 理论基础
        2.2.1 汇率传递理论
        2.2.2 企业国际化理论
        2.2.3 创新理论
        2.2.4 价值增长理论
    2.3 概念模型与研究框架构建
        2.3.1 概念模型构建
        2.3.2 研究框架构建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汇率变动、创新投入对国际化企业价值影响机理分析
    3.1 汇率变动对国际化企业创新投入的影响机理
        3.1.1 汇率变动对创新投入影响的驱动力分析
        3.1.2 汇率变动对创新投入影响作用机制分析
    3.2 创新投入对国际化企业价值的影响机理
        3.2.1 国际化企业创新投入外在驱动力分析
        3.2.2 国际化企业创新投入内在驱动力分析
        3.2.3 创新驱动国际化企业价值增长的过程分析
        3.2.4 创新投入对国际化企业价值影响的作用路径
    3.3 汇率变动对国际化企业价值的影响机理
        3.3.1 汇率变动对企业价值的直接影响路径分析
        3.3.2 汇率变动对企业价值的间接影响路径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汇率变动对国际化企业创新投入影响实证研究
    4.1 研究假设
        4.1.1 汇率变动与创新投入
        4.1.2 融资约束与创新投入
        4.1.3 融资约束对汇率变动与创新投入的调节作用
    4.2 研究设计
        4.2.1 研究样本与数据来源
        4.2.2 变量选取
        4.2.3 模型设计
    4.3 实证分析
        4.3.1 融资约束指数测度
        4.3.2 汇率变动对创新投入影响的静态分析
        4.3.3 汇率变动对创新投入影响的动态分析
        4.3.4 稳健性检验
        4.3.5 实证结论
    4.4 本章小节
第5章 创新投入对国际化企业价值影响实证研究
    5.1 研究假设
        5.1.1 国际化经营与企业价值
        5.1.2 创新投入与企业价值
    5.2 研究设计
        5.2.1 指标和样本选取
        5.2.2 模型构建
    5.3 实证分析
        5.3.1 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5.3.2 相关性分析
        5.3.3 基本模型回归结果分析
        5.3.4 分组门槛效应分析
        5.3.5 实证结论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汇率变动对国际化企业价值影响实证研究
    6.1 研究假设
        6.1.1 汇率变动与企业价值
        6.1.2 汇率风险对冲与企业价值
        6.1.3 创新投入的中介作用
    6.2 研究设计
        6.2.1 主要变量选择
        6.2.2 数据来源
        6.2.3 模型构建
    6.3 实证分析
        6.3.1 变量相关性分析
        6.3.2 描述性统计
        6.3.3 实证结果分析
        6.3.4 实证结论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提升国际化企业价值的对策建议
    7.1 构建有效的汇率风险预控机制
        7.1.1 汇率风险预控目标与流程
        7.1.2 汇率风险预控信息监测
        7.1.3 采用适当方法预测汇率变动趋势
        7.1.4 制定合理的汇率风险预控策略
    7.2 构建持续创新机制
        7.2.1 利用非线性规律开展研发投资
        7.2.2 以组织学习累积创新知识存量
        7.2.3 以满足国际市场需求为先导开展研发
        7.2.4 为持续创新提供充分条件保障
    7.3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四、跨国制药企业研发国际化及对我国的启示(论文参考文献)

  • [1]如何在研发国际化中实现企业创新绩效?——基于SCP范式的组态分析[J]. 樊霞,李芷珊. 研究与发展管理, 2021(05)
  • [2]研发国际化影响公司绩效的路径机理研究 ——以中科创达为例[D]. 徐栋哲.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 2021
  • [3]开放式国家创新体系论[D]. 周红芳. 四川大学, 2021
  • [4]海外研发组合结构对母公司创新绩效影响研究[D]. 王圣君. 东华大学, 2021(01)
  • [5]RYH制药公司的国际化战略优化研究[D]. 王仕军. 山东大学, 2020(05)
  • [6]高管团队海外背景对企业研发国际化的影响研究 ——激励的调节作用[D]. 谢宇翔. 电子科技大学, 2020(07)
  • [7]高技术企业研发国际化及网络位置对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D]. 徐顺治. 北方工业大学, 2020(02)
  • [8]信息技术业上市公司研发国际化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 ——基于高管特征的调节作用[D]. 李晓旋. 南京财经大学, 2020(08)
  • [9]海外研发地理分布对母公司创新绩效的影响 ——基于中国高新技术业上市跨国公司的实证研究[D]. 钟景雯.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2)
  • [10]汇率变动、创新投入对国际化企业价值影响研究[D]. 武志勇.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20(04)

标签:;  ;  ;  ;  ;  

跨国制药企业研发国际化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